0

感动中国观后感三篇 作文【推荐20篇】

那是在一个雨天,在那个雨天里发生的一件事,让我无比的感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二雨中的感动作文8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浏览

8125

作文

1000

2024年感动中国人物田惠萍颁奖典礼观后感

全文共 3326 字

+ 加入清单

田惠萍原是四川外语学院德语系的高材生, 2005年,田惠萍倡导并启动了自闭症服务领域的学习网络“心盟自闭症网络”,希望推广星星雨的成功经验,为国内众多的自闭症机构带来先进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理念。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感动中国人物田惠萍颁奖典礼观后感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田惠萍原是四川外语学院德语系的高材生,曾于1986-1988年公派赴联邦德国(前西德)学习公共行政管理,回国后任教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管理工程系。1993年,因儿子被诊断罹患自闭症,田惠萍孤身到北京,创办了中国第一家从事自闭症儿童早期教育及家庭训练指导的专业机构——“北京星星雨教育研究所”。

2005年,田惠萍倡导并启动了自闭症服务领域的学习网络“心盟自闭症网络”,希望推广星星雨的成功经验,为国内众多的自闭症机构带来先进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理念。

自闭症比原来更流行了?

自闭症是一个医学名词,又称孤独症,被归类为一种由于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其病征包括不正常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兴趣和行为模式。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展障碍,以严重的、广泛的社会相互影响和沟通技能的损害以及刻板的行为、兴趣和活动为特征的精神疾病。

去年三月,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发表了最新的全美8岁儿童自闭症现状调查。标题宣称“自闭症大流行:每88人中就有1个”。这种制造恐慌的论调让不少激进的民众染上了日渐盛行的“化学恐惧症”,将自闭症和“毒素”或其他无关问题扯到一起。一些研究者认为,实际上,自闭症患者的人数并没有大规模增加,只不过找到了更好更精确的识别方法。这只是对自闭症的认识不断加深,诊断标准和分类不断完善的结果。

56岁的田惠萍站在讲台,瘦瘦的。

作为自闭症人家长,田惠萍的生活似乎不像旁人想的那般“阴暗”,站在台前的她,时而开怀大笑,时而手舞足蹈,像个孩子。讲座过程中不时穿插进去的“故事”带着黑色幽默,让人笑过之后,开始反思。讲台上的她,有四个身份:自闭症人母亲、自闭症机构创始人、自闭症领域领军者。当然,你如果是个“圈外人”,那对她另外一个身份可能更感兴趣,电影《海洋天堂》的故事就来源于她和儿子弢弢的真实生活。

1月16日,受昆明市蒙多贝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的邀请,她从北京来到昆明,开展主题讲座。讲座设在昆明市五华区图书馆一楼多功能报告厅。讲座开始时,全场座无虚席。“这样的情况,在以往的讲座活动很少见,以前的讲座,大多是自闭症人家长会有兴趣。”蒙多贝负责人李孝峰说,现场来了近100人,除了家长,还有很多机构的负责人。

“自闭症人家庭的生活,同样可以五彩斑斓”

在某电视台的访谈节目里,田惠萍带着弢弢一起参加,当主持人与田惠萍“面对面”细数生活种种的时候,本来坐在田惠萍身旁的弢弢干脆脱掉鞋子,睡到了现场的沙发上。

对于母亲和主持人的谈话内容,弢弢似乎一点都不关心,虽然所有谈话基本都是围绕弢弢展开。

田惠萍的儿子弢弢,今年28岁,是个自闭症人。

每次谈到儿子弢弢,田惠萍的脸上就会绽放微笑,口吻都变得温和起来,“我们弢弢最棒了。”这几乎是田惠萍每次谈及弢弢,都会脱口而出的话。

该上班就上班,该出去旅游就出去旅游,该到各国参加研讨会议就去,在田惠萍的生活中,弢弢的出现并未给她带来任何麻烦,普通家庭可以享受的生活,她和弢弢一样拥有。去超市,乘坐公交,许多自闭症家长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田惠萍和弢弢一样没落下。当然,这样的结果得益于田惠萍从小对弢弢的训练。而这些训练,从最简单的不乱丢垃圾,到青春期的生理卫生问题,田惠萍始终坚持一而再再而三的循环训练,直到弢弢把它变成习惯。“自闭症人的生活,自闭症家庭的生活,同样也可以五彩斑斓”,田惠萍希望,以自己的经历,能让很多家长明白,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比什么都重要。

“家长们,认清事实吧,自闭症目前无药可治”

站在讲台上的田惠萍,更愿意以一个科学研究者的身份分享她所获知的所有关于自闭症的信息,而这些信息,是当今世界上关于自闭症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

身为自闭症的家长或自闭症服务的提供者,田惠萍觉得首要任务就是对有关自闭症的基本概念、词汇和术语要弄明白,搞清楚,因为这是认识孩子、理解孩子的开始。也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保护好自己的孩子。

“大多数人,面对自闭症是盲目的”

获悉儿子患病至今已有20多年,田惠萍似乎早已习惯了自己身边有个自闭症人跟着。可是,这并未令她烦恼。该过怎样的生活照样过,该享受怎样的人生照样在享受,“我可以以我的经验和大半辈子经历告诉大家,有一个自闭症孩子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拒绝自闭症人是我们的亲人的生活。”田惠萍说。

很多自闭症人家长总在抱怨,抱怨老天不公,让自己的孩子成为自闭症;抱怨孩子,抱怨他什么都不学,什么都学不会。那家长,你为孩子学习了什么?

自闭症有很多分类,可因为专业知识的缺失,很多家长,甚至康复机构的工作人员,都没法清楚地认识到,眼前的这个孩子或个案,是属于哪个类型的自闭症。

田惠萍不管去哪里开展家长培训,都会进行关于“你的孩子属于哪个自闭症类型”的测试,可结果得到大多都是“疑惑”。而这也恰好说明了目前中国面对自闭症领域的状态:因为信息的缺失,传递性不够,大多数人面对自闭症、孤独症是盲目的。

“自闭症领域,很少有人说真话”

田惠萍介绍,欧洲是从摇篮到坟墓的医疗保障,不管孩子健康与否,从出生开始,就能享受社会保障中的医疗、失业、养老三大义务保险。在美国,虽然是自愿参保,但如果是残疾人,也可享受“从摇篮到坟墓”的医疗保障。“如果你的孩子被诊断为发育障碍,也就是说终生残障,那从诊断之日起,你的孩子的医疗保险和其他社会福利,就开始全面启动。家庭不用出一分钱。可是,这样的社会保障,目前在中国还享受不到”田惠萍说。

所以,在中国,身为自闭症家长就要付出其他国家的家长绝对不会付出的高昂代价,要放弃爱情、婚姻、工作、爱好、朋友,全身心扑到自闭症孩子身上。可即便是这样,家长们还是没有得到正确的信息,甚至连最简单的信息,都无从获得。

而作为专业服务提供者,也应该完善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性,因为他们很多时间就是家长获取正确信息的源头。“自闭症是一辈子都治不好的,即使家长不愿意接受,也要告诉他。”田惠萍说,事实上,就连这样最基本的事实,在很多地方还是有很多家长不知道。

“家长之所以在里面越陷越深,在治好自闭症这里成为无头苍蝇,就是因为很少,或者说没有听到真话。而专业工作者也没有专业的科研工作者来告诉他们这些真话。”田惠萍说,目前自闭症的领域最让人的无奈的现实是,说真话的人太少。

“逼一个凯纳人说话,只会把他逼疯”

虽然统称自闭症,但自闭症还分为很多亚类型。比如,绝大多数的凯纳自闭症不选择有声语言作为沟通工具。如果有个孩子已经五岁了,是凯纳自闭症,家长或康复工作人员每天教孩子学发声,“那孩子长大后,除了被逼疯没有别的后果”。

是阿斯伯格障碍的孩子,这样的自闭症人早期的言语发展和使用不像凯纳那般严重,甚至可以说是没有障碍的。对于这样的孩子来说,早期的时候,就很容易被判断为“是正常的孩子。”

在中国,典型的混淆就是凯纳和阿斯伯格的混淆,很多人容易把阿斯伯格的发展个案放到凯纳自闭症上。比如说,用训练阿斯伯格发声的方法训练凯纳自闭症,结果往往会导致,凯纳自闭症无路可走。

所以,为孩子学习专业的知识,对于家长和康复工作者来说,尤为重要。这,关系着孩子的将来和生命的健康。

田惠萍建议,康复工作者的个案通过某些训练方法,在某些方面有所进步的时候,要冷静并警觉,分辨个案是凯纳还是阿斯伯格,观察孩子的表现,在不同的个案身上,使用不同的策略,不要轻易把个案的表现,套用在其他个案身上。

自闭症有不同的亚类型,但是缺乏硬性数据。判断自闭症不能通过验血或者其他途径知道,只能通过专业领域的人,通过孩子的一些行为表现来进行软观察,并确定是否为自闭症患者。

正因为如此,自闭症的误诊率也很高,临床上也曾出现过有些孩子某一段时间出现了一些类似自闭症的症状,被误诊为自闭症,后来好了。但这不足以成为治疗自闭症的个案。

每个自闭症发病的原因不同,即使是用一个类型的自闭症,但每个孩子成长发育过程都是不可复制的。所以,一个孩子的个案不能轻易复制到另外一个孩子身上。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1周年观后感

全文共 666 字

+ 加入清单

看到一条令人心潮澎湃的消息——__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__周年,将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名义颁发“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__周年”纪念章。

看了这条消息,脑海中忽然涌现出来的是“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这是一枚来得太迟的纪念章,先后入朝参战的290多万志愿军战士以及无数曾入朝为志愿军服务的各行各业人员,能够亲手领到这枚纪念章的人,已经不多了。

这也是一枚分量太重的纪念章,它并不仅颁给仍然健在的入朝参战人员,也是颁给所有志愿军指战员、所有曾经入朝的工作人员、所有永远留在朝鲜的志愿军烈士的。

颁发纪念章,意味着中国再次确认:这场战争是伟大的战争、光荣的战争、胜利的战争,是永远值得骄傲、值得纪念的战争。

美国遭受了其立国以来第一次对外作战的惨重失败,麦克阿瑟也黯然结束了其军事生涯。

抗美援朝战争,中国取得了无可争辩的伟大胜利!

抗美援朝另一个鲜为人知的地缘政治后果,是苏联交还了旅顺军港和中东铁路,中国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摆脱雅尔塔体系束缚的国家。

如此伟大的战争,如此辉煌的胜利,长期以来不能理直气壮的纪念,究竟是为什么呢?

那是因为,有人一厢情愿地想融入美国主导的世界体系,所以太在意美国的脸色了。

隆重的颁发“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1周年”纪念章,意味着小心翼翼地看着美国脸色过日子时代结束了,我们终于要拨乱反正,光明正大地纪念立国之战了!

让我们为这枚厚重的纪念章欢呼!

让我们为所有牺牲在朝鲜的烈士洒下热泪!

让我们感谢所有荣获这枚纪念章的英雄们!

让我们抬起头、挺起胸,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2024年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全文共 4866 字

+ 加入清单

他生活在新疆哈密,他是一位普通的维吾尔族大叔,他是肩扛正义的铁案法官,他是新疆的焦裕禄,他是2016“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候选人,他一家四代人,50年来学习践行焦裕禄的故事感动着你,温暖着他……

社区忙普法 居民乐开花

家住哈密市惠康园社区的低保户梁英,这几天的心情就像过山车,经历了剧烈的情感变化。今年九月中旬,哈密一建筑工地想找一做饭的临时工。她听说后就把自己远在四川内江山区的一个会做饭的亲戚介绍给工地老板,老板当场答应以每月三千元的报酬录用。

亲戚坐了两天一夜的火车风尘仆仆从成都来到了哈密,就在梁英满心喜悦地准备带着亲戚到工地见老板时,介绍人传来的却是老板不予录用的口信。理由是工地甘肃民工多,喜欢北方的面食。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这位憨厚朴实的山村妇女,尽管极度惊愕,却没有提出任何异议,她无奈地给梁英说,既然没活可干,那就回去吧。本来想给亲戚办好事的梁英,此时除了难堪和尴尬一时找不到什么解决的办法。怎么办?她想到了社区法律义务宣讲员阿布列林·阿不列孜在社区法律大讲堂上讲的,口头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解决民事法律纠纷,不一定非到法院起诉,只要双方当事人同意和平解决,也同样具有法律效应等法律知识。梁英便通过介绍人向工地老板反复交涉,最终老板同意拿出600元钱作为补偿,梁英这才如释重负地接过钱,将其转交到自己亲戚手上,并送她踏上了返乡的列车。

像梁英这样通过听阿布列林的法律普及课,而学会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惠康园社区居民不在少数。

成立于2010年4月的惠康园社区,居住着2415户,6038口人,是哈密市较大的社区之一。有维、汉、回、哈、蒙等五个民族的居民在社区居住,贫富差距较大,有住别墅的、有住商品房的、有住廉租房的、有住自建房的,社区人口成分复杂,少数民族多,弱势群体多,拆迁户多,居民的法律意识淡薄,在社区成立之初的几年里,社区邻里之间矛盾较多,曾因停水停电出现过一次集体上访。

为增强居民的法律意识,退休后的阿布列林应社区领导的邀请,当起了惠康园社区的义务法律宣讲员,并于2013年3月开始,在社区定期为各族群众义务进行法律宣讲。

通过几年来阿布列林尽心尽力普及法律知识,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明显增强。2014年至今,惠康园社区一起上访事件也没有发生过。2015年5月,惠康园社区被中共新疆自治区委员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

办案近千件 件件是铁案

在哈密市司法系统有个闻名遐迩的铁案法官阿布列林·阿不列孜。他在哈密市检察院、法院工作了31年,办理了近千件案件,他在检察院批捕起诉的案件,件件是有罪判决(铁案);他在法院审判的一审案件和二审案件,没发生过一次改判、发回重审、提起再审,全部维持原判(铁案)。

31年里,阿布列林把依法办案,准确定性,当作天职。1993年9月,哈密市检察院受理玉某某奸淫幼女案。法院一审以“被告人认罪态度好,积极赔偿被害人损失”为由,判处被告人有期徒刑8年。阿布列林在仔细审查这个案件后,认为量刑畸轻,应该罚当其罪,并以充分的事实和证据提出抗诉。法院二审认为,市检察院抗诉有理,撤销一审判决,改判被告人有期徒刑10年,维护了法律的公正。

31年里,阿布列林从不办亲情案。1990年,阿布列林表姐的儿子因涉嫌盗窃团伙案被拘留,案件移送检察院。表姐想两家是亲戚,关系好,哭天喊地找上门来,要阿布列林救救她的儿子。阿布列林热情接待,耐心讲解法律,就是不接如何救她儿子的话茬,表姐见打亲情牌无用,哭闹无效,气哼哼地走了。表姐的儿子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两年零六个月。从此,表姐多年没登阿布列林的家门。

31年里,阿布列林从不办金钱案。2010年,阿布列林处理一起重大毒品案。一天,主犯的母亲来求情,被阿布列林当场拒绝。临走时,她悄悄将1000元钱塞进报纸里。阿布列林发现后立即上缴法院纪委,最终主犯被判无期徒刑。

2005年,阿布列林·阿不列孜审理了一起杀人案件。

2005年2月的一个晚上,哈密市(现伊州区)青年路的一家煤场,被告司马义·库尔班进来小便,正在值班的河南籍外来务工人员陈某见状制止,两人发生口角。被告司马义·库尔班拿出刀子,向陈某连捅9刀,陈某当场死亡。

哈密市(现伊州区)检察院以故意杀人罪向哈密市法院提起公诉。

当知道负责审判这个案件的审判员,是阿布列林·阿不列孜时,被告的亲朋友好们既高兴又害怕。高兴地是,他们和阿布列林的关系都很熟。害怕的是,阿布列林铁面无私的名声人尽皆知。

被告人的亲朋好友,发动各种关系,打起感情牌,找到阿布列林,希望阿布列林在审判中能够网开一面,保住被告一命。可是,不管谁来,阿布列林只有一句话:保住他的命,没有任何可能。

“第一,他是累犯。第二,被害人被连捅9刀,当场死亡,犯罪情节特别严重,按照法律规定,被告理应被判处死刑。我帮不了你们的忙。”阿布列林斩钉截铁的说。

这些前来游说的人反复哀求后,看到阿布列林如此坚决,又转而去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找人求情。

自治区高级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被告人被执行死刑。法律的尊严得到维护,公平正义的根基更加牢固。

可是,没多久,阿布列林的生活中,却多了一些忿恨的眼光。面对这些眼光,他很坦然。

“我根本不会怕他们,我是按照法律规定来办案。”阿布列林从来都是这样简短的回答,每一个字都铿锵有力,字字千斤。

为了把每一个案件办成铁案,阿布列林不仅不拿案件当事人一分钱,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核桃也不占。1992年秋天,一个犯罪嫌疑人的母亲掂着白糖、核桃、馕等礼品来到阿布列林家,为犯罪的儿子说情。看到核桃,阿布列林不满4岁的女儿上前拿了一个,阿布列林重重的一巴掌打在女儿的脸上,女儿的脸顿时又红又肿,嚎啕大哭。看到丈夫为了一个核桃竟出如此重手,一向坚定支持阿布列林工作的妻子火了:“你太没良心了。不就是一个核桃嘛,她还是一个孩子呀。这日子没法过了,咱们离婚!”说完,抱起女儿回了娘家。见此情景,犯罪嫌疑人的母亲也气嘟嘟地说:“拿一个核桃有什么?”多年后回想想这件事,阿布列林说,这是他第一次打女儿,也是唯一的一次。

阿布列林为何有坚如磐石的意志,在31年的时间里,把接手的近千件案件件件办成铁案?因为,阿布列林心中有个偶像-—焦裕禄。像焦裕禄那样做人做事,做焦裕禄的好学生,是他一生的追求。

心中有信仰 行动有力量

1966年2月,正在读高一的阿布列林在学校的阅报栏里看到穆青等人撰写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一口气读完后,他被深深地震撼,回到家,他向父亲说起了焦裕禄的事迹,父亲告诉阿布列林,焦裕禄是个好书记,是所有党员干部的榜样,应该像他那样做人当官。听了父亲的话,又连续几天反复学习、认真研读,阿布列林被焦裕禄高尚的品德和伟大的人格深深地折服。焦裕禄成了他心中仰慕的英雄,顶礼膜拜的偶像。像焦裕禄那样做人做事在他的心中萌发。

阿布列林说,“当时全国流行《焦裕禄,毛主席的好学生》这首歌。在那个年代,‘毛主席的好学生’是个了不起的称号,也是一个极高的荣誉。我虽然做不了毛主席的好学生,但可以努力做焦裕禄的好学生。”

做焦裕禄的好学生,就要到焦裕禄生前工作过的地方看一看,亲身感受伟大的焦裕禄精神。经过两年悉心准备,阿布列林和其他五位同学终于乘火车来到了他魂牵梦绕的圣地——兰考。

在兰考,他们遇上马车坐马车,遇上拖拉机坐拖拉机,亲眼目睹当年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治盐碱、战风沙、防风口、驱内涝给兰考带来的变化。他们还找到焦裕禄的家,和焦裕禄的母亲、妻子及儿女照了一张合影。

从兰考回来,阿布列林把这张合影恭恭敬敬地挂在客厅最醒目的位置。因为,在他的心中,这张合影就象征着焦裕禄精神,这张合影可以时时提醒他、激励他,像焦裕禄那样做人做事。

从兰考回来后,他当过知青、当过工人,年年被评为劳动模范或先进工作者。到检察院工作后,他白天努力熟悉办案程序,晚上如饥似渴地研读、背诵法律条文,仅仅两个月,他就被任命为助理检察员,完成了从工人到独立办案的检察官的角色转换。

岗位当阵地 斧头何所俱

把依法办案当作践行焦裕禄精神的阿布列林,公正执法,刚直不阿,为百姓伸张正义,自然受到普通百姓的喜爱,他们以各种方式感谢阿布列林,都被阿布列林婉言谢绝。而在一些不法之徒眼里,阿布列林的公正执法,让他们受到法律的惩处,他们当然怀恨在心,并以各种形式报复阿布列林。

1988年9月的一个晚上,阿布列林骑车带着已有3个月身孕的妻子,到岳母家吃晚饭,在上坡的时候,从路东边扔来几块石头,其中一块击中了自行车。阿布列林急忙停车,扶妻子下车,然后拔枪追赶歹徒,只见两个黑影消失在树林里。

1990年肉孜节前夕,阿布列林两口晚上参加同事小孩的割礼,回来开门时,感到地上烫脚,一看,是柴草刚刚烧过的灰烬。打开门,发现窗户玻璃全被砸碎,过节准备的几十个碗、盘子被摔得稀巴烂。

在暗处扔黑砖,趁无人砸玻璃,起码说明歹徒有心虚的一面。而1996年5月底发生在阿布列林家的一幕,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面对面较量。

那是一个星期天下午的6点左右,刚刚搬到位于老宅新建的房子,阿布列林在院子里忙着平整地面,妻子在悉心准备晚饭,上学前班的女儿在做作业。忽然“阿布列林你给我出来,你说我犯流氓罪,情节恶劣,社会影响严重,从重处罚。给我判了8年,我终于回来了,我今天就是来找你算账的!”一声声吼叫从外面传来。阿布列林放下铁锨朝外看,只见8年前他审判的一个罪犯,手持明亮锋利的斧头,嚎叫着让阿布列林出来。见此阵势,阿布列林也很紧张,心想,今天非出大事不可。紧张并不惧怕,更没慌乱。他先把女儿锁进一个小房间里,然后找出单位配给他的六四手枪,到大门口迎击歹徒。而同时,妻子也作出了一个明智的选择:从院子的西墙翻出去,沿着农田一路小跑,向距离将近两公里的市检察院奔去(当时家里没有配电话,也没有手机)。

大门口,疯狂的歹徒用斧头在地上、墙上乱砍,阿布列林手持六四手枪警告歹徒,“你敢进来,我就开枪”。歹徒在监狱可能学过一点法律,不敢跨进大门,只是一个劲地激阿布列林出去。因为他懂得一旦跨进大门,阿布列林向他开枪就属于正当防卫。就这样,双方怒目圆睁,紧张对峙了大约十来分钟,急促的警笛声由远而近,检察院的警车未到,歹徒已落荒而逃。

凡是公家钱 一分不能占

在阿布列林的记事本里有这样两张收据:2000年5月31日,父亲生病使用单位车辆,交费150元;2001年8月10日,父亲去世使用单位车辆,交费100元。

作为哈密市检察院副检察长、法院院长,阿布列林把焦裕禄“任何时候都不能搞特殊化”作为座右铭,对公家的钱一分不占,做到两袖清风,一心为公。

1988年,年迈的父亲提出,想在生前把老宅地上的房子建起来。建房子对当时月工资只有120元的阿布列林来说,难题是资金匮乏。但阿布列林是孝子,为了把父亲的愿望变成现实,他采取蚂蚁啃骨头的办法,一点一点进行。这时有人提醒阿布列林,张张嘴就会有人送的。阿布列林告诉他:“清清白白做人,吃饭才吃得香,睡觉才睡得踏实。”

阿布列林不仅自己廉洁自律,对亲属的要求也极为严格、有时近乎苛刻。

阿布列林有一个妹妹叫吾尔也提,1991年从新疆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分配到哈密市法院民事审判一庭工作。当1998年年初阿布列林被任命为哈密市法院院长时,吾尔也提已在法院工作了将近8年。哥哥来当院长,吾尔也提自然喜不自禁。但渐渐地她发现,哥哥除对她要求比别人更加严格外,并没有给她任何额外的照顾。1999年法院从普通干警中提拔了27名正、副科级干部,提拔的名单中仍然找不到吾尔也提。想想自己从资历到能力,从敬业精神到办案业绩,哪一条都符合要求,吾尔也提满腹委屈地找到阿布列林,哭着问他:“我是不是你的亲妹妹?!你是不是我的亲哥哥?!”面对妹妹的质问,阿布列林语重心长地说:“正因为你是我的亲妹妹,所以提拔你不合适。”看着妹妹哭得红肿的眼睛,阿布列林也感到有点对不住她。但一想到焦裕禄连孩子看场白戏都要补票时,阿布列林的心也就坦然了。

在阿布列林离开市法院的第二年,吾尔也提被提拔为行政庭副庭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感动中国人物素材

全文共 538 字

+ 加入清单

2月18日晚,下乡归来的张渠伟在忙碌一天后并未选择回家休息,而是来到了单位会议室观看节目。节目播出后,同事朋友的祝贺纷纷如期而至,而他本人却感到:“内心很平静。”

自20__年3月担任达州市渠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局长以来,张渠伟为渠县143802名(居四川省第二)贫困人口脱贫、130个贫困村脱贫和整县摘帽贡献了健康、智慧和热血。由于常年熬夜和超负荷工作,张渠伟还患上了严重的“耳石症”和“青光眼”,住院期间,他曾3次拔掉“输液管”偷偷回到了工作岗位。

最严重的时候,医生曾要求他立即住院,接受手术治疗,否则就有可能失明。可是他却说:“没时间住院啊,能不能先利用药物保守治疗?”带着3个月的药物,张渠伟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一桩一桩的工作让他分身乏术,连复查都是通过电话联系医院,让医生根据口述症状帮忙开药。

真情的付出也有了回报。据数据统计,渠县四年共减贫136610人,贫困发生率从12.1%降到0.6%,这一条扶贫之路,张渠伟走得辛苦,却依旧坚定。

“获此殊荣,我仅是扶贫战线的代表之一。”节目播出后,张渠伟在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份殊荣对他而言更多的是压力和责任。“唯有扎根扶贫一线,更加努力地工作和顽强地拼搏,为脱贫攻坚做出积极贡献!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张渠伟说。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感动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642 字

+ 加入清单

近年来,儿童被拐卖或走失的悲剧,每天都在上演,走失儿童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针对走失儿童事件的发生,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事情呢?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引起了我久久的思索。

张宝艳、秦艳友夫妇,是吉林省通化市人。自1992年,儿子的一次意外走失,让张宝艳、秦艳友夫妇体会到了走失孩子后的焦急,能感同身受的体会到走失孩子的父母内心焦虑的情感。此后他们便开始关注寻亲信息,并尝试为丢失孩子的父母提供帮助。

2007年,夫妇二人建起“宝贝回家寻子网”,帮助家长们寻找孩子。为了运营好网站,张宝艳辞去工作成了一名全职志愿者。在张宝艳与丈夫的悉心维护下,网站逐渐发展起来。2009年,张宝艳提出的“关于建立打击卖儿童DNA数据库的建议”得到公安部采纳,DNA数据库为侦破案件、帮被拐儿童准确找到亲人,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成立8年来,“宝贝回家寻子网”不断壮大,志愿者发展到15万人多,遍布全国各地,成为照亮宝贝回家路的一支中坚力量。志愿者们在张宝艳的带领下,积极核实搜集信息,对家长进行防骗指导,及时向公安部门反馈情况,提供线索千余条。多起积压多年的拐卖案件告破,不少儿童结束流浪乞讨生活,回到亲人身边。目前,“宝贝回家”寻子网是唯一与公安部打拐办合作的全国性寻子网站,截至2015年11月,“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帮助超过1200个被拐及走失的孩子寻找到亲人。

生活中,许许多多的小事感动着我们,让我们用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让我们的内心能为之震撼的感动事迹。让我们用最纯净的心去看世界,去发现细节的感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024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

全文共 2185 字

+ 加入清单

个子不高,身穿黑色衬衫和深色西装,英语流利,透着浓郁的知识分子气息。这是记者在大会现场第一次见到已经声名鹊起的潘建伟院士时留下的印象。他的头衔包括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卓越创新中心主任。

量子通信已然成为了时下的大热话题。只是这一次,信息革命的先机是否会在中国科学家构建的“量子版图”里闪现曙光?

“量子星群”

墨子号量子卫星发射后,潘建伟成了大忙人。现在,他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实验室里忙碌。上午休会间隙,记者有机会与潘建伟近距离接触。对媒体,潘建伟教授表现得非常谨慎,不愿透露太多,但在和量子技术泰斗级人物、日内瓦大学量子科学家Gisin教授的对话中,他耐心地解释着自己的工作以及中国量子产业化的发展方向。

Gisin教授显然对于中国量子的产业化非常感兴趣,问了很多关于资本与政策的问题。Gisin教授最早来中国是在1986年,当时他参与了一家欧洲光纤制造商在中国的业务发展。不过一直到近半年他才开始更加频繁地往返中国和欧洲,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他的公司即将在中国量子领域开展业务。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潘建伟所构建的“量子星群”蓝图对于国际重要的行业参与者极具吸引力。按照他的设想,未来10~20年,将通过多颗量子卫星和包括“京沪干线”在内的地面光纤网,构建一个天地一体的全球化量子通信网络,这张网也将成为中国信息安全免受外界攻击的最强保障。

据潘建伟团队的科研人员向第一财经记者介绍,量子通信的传输途径包括可信的中继站以及卫星和地面之间的星地量子通信。即将建成的“京沪干线”就是为了保证量子密钥的传输安全。而星地量子通信则是依靠量子卫星。据潘建伟介绍,他的团队已经通过实验验证了微弱量子态在穿越大气层后是有可能保持的,而且每秒可传输1万个量子密钥。但是他承认,1万个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未来还将发射多颗量子卫星,形成“星群”。

将于今年年底建成的量子通信干线“京沪干线”全长2000余公里,是全球跨度最长的一条量子保密光纤。和普通光纤不同,这条光纤的节点上布局的是量子密钥分配器,具有绝对的保密性。京沪干线的建成标志着我国量子通信技术正式进入了产业化阶段。

Gisin教授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中国政府越来越意识到国家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他们不再倾向于依赖国外技术,下定决心要在量子通信时代来临前布局好本土研发的技术。这对一个国家在电信、核能、航空、金融、国防等关键战略性领域的影响是重大的。中国政府的决心对于欧洲也是一个的重要机遇。”

壮大的版图

1996年,潘建伟在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第一次见到导师塞林格教授。这位量子物理学世界级大师问道:“你的梦想是什么?”他的答案脱口而出:“我要在中国建一个世界一流的量子物理实验室。”

现在,他正在向这个方向努力。

回国后,潘建伟在母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组建了量子实验室。他的团队取得了首次实现光子比特与原子比特间的隐形传态,首次实现具有存储和读出功能的量子中继器,将单次激发量子存储时间提高了2个数量级,实现了对纠缠光子的量子存储等成果。合肥的量子通信城域试验网也成为全球首个拥有规模化量子通信网络的城市。

在潘建伟的“量子版图”里,坚固的“地基”就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量子实验室。这是一切产业化应用的理论基础。尽管中国开始研究量子信息学的时间晚于欧洲,还是涌现出潘建伟、郭光灿和段路明等一批优秀的科学家,目前,这一队伍还在不断壮大。

中国科技大学在中国量子通信产业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最典型的科大国盾,科大控股是其主要股东。此外,问天量子等也都是中科大下属的产业。

同样值得关注的一家公司是九州量子。中科大虽然不直接控股九州量子,但九州量子的首席科学家陈增兵就是潘建伟的同学。尽管中科大和潘建伟个人并没有持股,但在九州量子成立合资公司期间,中科大做了很多工作帮助他们建立起整个网络。

九州量子10月份公布投资了6500万元人民币与瑞士顶尖的行业企业IDQuantique(IDQ)共同建立合资控股子公司浙江理想。按出资比例,九州量子占65%股份,IDQ占35%股份,总投资规模达1亿元人民币。IDQ成立于2001年,该公司的联合创始人正是日内瓦大学的Gisin教授。而在九州量子的公告中,Gisin是合资公司的首席科学家。

对于合资公司未来的合作模式,潘建伟也有担忧:“就好像苹果找一家中国的代工厂,代工厂并不掌握苹果的技术。有可能在量子领域同样的事情也会发生,技术还是在外国人手上,我们最后变成了一个生产厂商。”

产业化挑战

通过将产、学、研真正实现一体化,并借助国外的先进技术,中国正在加快步伐构建整个产业链,打通上下游。科大国盾总经理赵勇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科大国盾负责为九州量子的设备提供上游的研发和产品开发,而九州量子更加注重商业化,以下游为主,研究如何落地和使用。”

据赵勇透露,目前科大国盾已经为央行、银监会等机构提供一系列实际商业应用的产品,包括提供商务密码信号等。“我们正在铺设基础的量子通信系统,保证电信级别的基础设施安全,只有先铺好路,才能跑车。”

不过,量子通信大规模地产业化仍然有不少挑战。目前来看,成本是最大的问题。对此,九州量子总经理曹文钊表示:“要扩大产业化应用,就要使同样的价格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样客户对价值的感知就不一样了,接受度更高。比如购买一套设备,再加一些应用,性价比就提升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年度感动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666 字

+ 加入清单

2016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播出了,如果不是在姥姥家看了会电视,我还不知道今天就演感动中国。

看完感动中国,我真心觉得,闲着是罪恶的,浪费钱也是罪恶的。闲着,其实就是浪费时间,那么概括起来,浪费是罪恶的,应该怎么办?应该珍惜,珍惜生命,珍惜时间,珍惜金钱,珍惜资源。当有真的感触的时候,这些词句就不是空话和口号,不空洞也不高大。有的时候我会觉得闲,会觉得不知干什么好,好像找不到意义所在,而现在,在刚看完感动中国人物之后的强烈感情下,我觉得,有一件事,我们可以花大量的精力去做,以后忙完自己份内的事也不会觉得闲得慌,那就是:慈善。有时候我也会想,有什么好捐助的啊,他们有那么穷吗,再说政府干嘛去了?

会有这种想法,是因为没有同情困难人群的感情基础,我没有见过那种场面,或者通过媒体看过几眼已经被岁月冲淡了,但是一旦把那个画面放到我眼前,我会被震撼,然后内心柔软的说不出话来。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成长环境艰苦的孩子长大了会更加惦念自己当初那种穷乡僻壤,会更加懂得同情困难的孩子,不是说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孩子心硬,而是他们没见过,没有那个触动。所以说,让所谓温室里的花朵去“体验生活”,体验苦,生活的苦,真的是有意义的。

今天晚上含着眼泪看完央视播出的2015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感受颇深!用他们的话说,做一件好事容易,一辈子做好事就不那么容易了!那需要毅力,需要忍受很多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这就是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善良,正直,乐于助人,坚强,奉献,吃苦耐劳!我要净化自己的灵魂,向他们学习!在有生之年,为大家,为社会多做好事,作善事,做一辈子的好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关于2024感动中国人物杨振宁的作文素材

全文共 1018 字

+ 加入清单

杨振宁是1922年10月1日生于安徽合肥(后来他的出生日期在1945年的出国护照上误写成了1922年9月22日)。他出生不满周岁,父亲杨武之考取公费留美生而出国了。4岁时,母亲开始教他认方块字,1年多的时间教了他3千个字。杨振宁在60岁时回忆说:"现在我所有认得的字加起来,估计不超过那个数目的2倍。"

1928年杨振宁6岁的时候,父亲从美国回来,一见面就问他念过书没有?他说念过了。念过什么书?念过《龙文鞭影》。叫他背,他就都背出来了。杨振宁回忆道:"父亲接着问我书上讲的是什么意思,我完全不能解释。不过,我记得他还是奖了我一支钢笔,那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

杨振宁读小学时,数学和语文成绩都很好。中学还没有毕业,就考入了西南联大,那是在1938年,他才16岁。1942年,20岁的杨振宁大学毕业,旋即进入西南联大的研究院。两年后,他以优异成绩获得了硕士学位,并考上了公费留美生,于1945年赴美进芝加哥大学,1948年获博士学位。

1949年,杨振宁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做博士后,开始同李政道合作进行粒子物理的研究工作,其间遇到许多令人迷惑的现象和不能解决的问题。他们大胆怀疑,小心求证,最终推翻了宇称守恒律,使迷惑消失,问题解决。杨振宁在1957年诺贝尔演讲中这样说道:"那时候,物理学家发现他们所处的情况就好象一个人在一间黑屋子里摸索出路一样。他知道在某个方向上,必定有一个能使他脱离困境的门。然而究竟在哪个方向呢?"原来,那个方向就是宇称守恒定律不适用于弱相互作用。"

杨振宁对物理学的贡献范围很广,包括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学等。除了同李政道一起发现宇称不守恒之外,杨振宁还率先与米尔斯(R.L.Mills)提出了"杨-米尔斯规范场",与巴克斯特(R.Baxter)创立了"杨-巴克斯方程"。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赛格瑞(E.Segre)推崇杨振宁是"全世界几十年来可以算为全才的三个理论物理学家之一"。

杨振宁谨记父亲杨武之的遗训:"有生应记国恩隆"。他在1971年夏,是美国科学家中率先访华的。他说:"作为一名中国血统的美国科学家,我有责任帮助这两个与我休戚相关的国家建立起一座了解和友谊的桥梁。我也感觉到,在中国科技发展的道途中,我应该贡献一些力量。"

杨振宁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20多年来,他频繁穿梭往来于中美之间,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学术联系工作。他写过这样两句诗:"云水风雷变幻急,物竞天存争朝夕。"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1000字

全文共 1534 字

+ 加入清单

像过去的18天来一样,李兰娟院士上午8时30分准时抵达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国家医疗队指挥中心,准备查房。这一次,记者获准独家跟随李兰娟见证全程。

自2日凌晨率医疗队抵汉,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开启固定作息模式:赴东院与其他医院会诊、回驻点撰写文字材料及远程指导实验室工作。

2月2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重症ICU病房查房,了解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治疗情况。图为李兰娟院士走进更衣室前。中新社记者

安源 摄

“红区”,抗疫医院中重症隔离病房的别称。20日,73岁的李院士要进入“红区”重症监护室(ICU),探视8位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病情。

工作人员按铃打开更衣室大门后,李兰娟第一个走了进去,待记者再次见到她已是缓冲区内。

她全身被白色防护服裹严,仅露出护目镜下的双眼。助手在其防护服前胸和后背用马克笔写上姓名帮助辨认。为鼓舞同事士气,她建议在后背名字下方添上“加油”二字及感叹号。这天正巧是其团队成员张园园生日。李兰娟拿过笔来,特意在她衣服上写下“祝园园生日快乐”。

戴上两层手套扎紧袖口、撕开防护衣胸前封条粘紧缝隙、盖上防护面罩……10多道措施检查完毕,李兰娟的防护达到“红区”查房标准。

隔着“红区”玻璃窗及监视器,记者看见李兰娟走进第一间病房。站在床旁,她同病患做手势沟通、给予鼓励安慰,与同事了解人工肝治疗及病人情况,并观察治疗设备显示仪。

大约十分钟后,李兰娟出来再沿走廊一间间进行查房。有病患注意到李院士前来查房,向其表示由衷感谢。

武大人民医院东院目前有患者700余人,其中大多为重症及危重症病患。据院长肖红军介绍,目前对这些病例治疗趋势整体向好。院士团队用人工肝等技术进行积极治疗,有8例病人已从危重症向重症转移。李兰娟团队将应对其他疫情总结的“四抗二平衡”治疗方案应用于武汉。

“有几位病人经人工肝的治疗已明显好转,其中一位估计明天就能转出ICU。”李兰娟结束查房后透露,之前已有3位病患转出ICU;病区内还有4至5位病况均出现好转、程度不一,2位危重患者尚未脱离危险期、炎症明显。“当前最重要是争取时间。”

脱掉防护装备,李兰娟面部的压痕清晰可见。她说,ICU集中了全院病情最严重的病人,进入“红区”查房、面对面交流是增加他们信心的一种方式。“这也有利于我直接了解他们的情况,更好地与同事们讨论、制定治疗方案。”

据其团队成员、树兰(杭州)医院副院长汤灵玲介绍,院士每天行程满档,“早上8点就开始工作,最近已连续几天凌晨2点睡觉了”。

据通报,武汉市19日新增确诊病例615例,湖北全省经核减确诊病例新增349例,两项数字相较近期出现较大下降。李兰娟对此指出,当前各级政府控制疫情措施的力度是很大的。按照此趋势下去,不用太长时间,武汉的疫情是能够控制下来的。

肖红军表示,从东院近期治疗情况亦能感受疫情向好的趋势。该院发热门诊人数日趋减少,19日仅17例;病患向重症、危重症发展趋势得到控制;轻症患者核酸检测转阴数量增多,目前有100多例转阴及出院。

李院士还称,出院人数逐渐增多是各方辛苦努力的结果,我们的诊疗效果正开始显现。

不过,当前疫情形势依旧严峻。接受中新社记者数次专访,李兰娟均提及“传染源发现和控制”的重要性:武汉应继续保持社区排查力度,控制人传人,防止病患疏漏,保证“外面的安全”。“底牌要清,否则(疫情)还会蔓延。”

“如果所有的感染病人都找出来了,那才是‘拐点’到了。”在李兰娟看来,不能仅从确诊、疑似病例等数据下降来判断疫情。不把传染源彻底、仔细找出,“谁都难说‘拐点’”。

回到指挥中心已过中午12时,换回棉袄的李兰娟走到洗手池旁再次将双手清洗、消毒。查房完毕,她一天的工作才刚刚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感动中国的观后感怎么写

全文共 49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观看了“20**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我看了之后,心里深受感动。

在今年的感动中国人物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孙xx。

孙xx,今年87岁了,是中科院院士、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孙xx的一生与中国航天的多个第一密切相连。孙xx是中国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是中国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资源探测卫星、北斗导航卫星等第二代应用卫星的工程总师,是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他领导下所发射的卫星奇迹般地占整个中国航天飞行器的三分之一。2009年,获得中国国家最高科技奖。

感动中国评选委员会给孙xx的颁奖词是:少年勤学,青年担纲,你是国家的栋梁。导弹、卫星,嫦娥,北斗。满天星斗璀璨,写下你的传奇。年过古稀未伏枥,犹向苍穹寄深情。

我看完后,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以及对这些伟大人物的敬佩。如果没有这些默默为社会奉献的人,如果没有这些舍己为人的人,如果没有这些不求自身幸福,只求他人幸福的人,我们的社会将没有了生机,没有了希望。这些伟大的人,我敬佩你们!我要学习他们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感动中国观后感作文800字

全文共 827 字

+ 加入清单

昙花一现,虽短暂,可她毕竟绽放过;鸟儿在天空中没有留下痕迹,可他毕竟飞翔过;烟花,虽然终究烟消无踪,可它毕竟绚烂过……我们虽不认识您,但您给我们带来的太多太多。

“大漠,烽烟,马兰。平沙莽莽黄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剑河风急云片阔,将军金甲夜不脱。战士自有战士的告别,你永远不会倒下1林俊德,您虽然走了,但我们永远怀念您。

林俊德是最令我感动的一个人。他1952年入伍,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的任务。但在20xx年5月4日,林俊德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为了不影响工作,他拒绝手术和化疗,5月26日,因病情突然恶化,他被送进重症监护室。醒来后,他强烈要求转回普通病房,他说:“我是搞核试验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现在最需要的是时间。”

林俊德住院期间,整理移交了一生积累的全部科研试验技术资料;多次打电话到实验室指导科研工作。5月31日上午,已极度虚弱的林俊德,先后9次向家人和医护人员提出要下床工作。于是,病房中便出现了震撼人心的一幕:病危的林俊德,在众人的搀抬下,向数步之外的办公桌,开始了一生最艰难也是最后的冲锋……5小时后,心电仪上波动的生命曲线,从屏幕上永远地消失了。这位军人,完成了生命中最后的冲锋,但是他还没有完成他的遗愿……

他带给我们的,我想,是忠于职责。现在的社会上官员贪污、以公徇私的现象很普遍。他是一个普通人,但他却默默无闻的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直至生命最后一刻。他是真正的战士,他为的是国家、是人民的利益,他用50年默默坚守信念,让我们永远记住他,记住他那可贵的精神*—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看过《感动中国》之后,我的内心仿佛受到了神圣的洗礼,社会上有形形色色的普通人,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有道德、有品质的中国人,才是我们中国更加强大起来。作为一个普通人,只要献出微不足道的小力量,就能感动中国。用心去看世界,浮沉过后,去发现细节的感动!每一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都触动了我们心灵深处那一柔软的地方。让我们一起传递正能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感动中国人物孙景坤事迹观后感

全文共 641 字

+ 加入清单

温煦的秋阳照在老人珍藏多年的泛黄的报功书上:“孙景坤同志在朝鲜守备战斗中,创立功绩,业经批准记一等功一次,这不仅是个人的光荣,全军的光荣,也是人民的光荣,祖国的光荣……”光线明丽而柔和,为这张历久弥新的报功书镶上了一层金边。

连年征战,孙景坤身上留下20多处伤疤,“现在腿上还有一颗子弹没取出来。”他指着腿上一块已经变黑的皮肤说,“有一次战斗,我中了两枪,一枪打在手上,一枪打在腿上。子弹有毒,后来腿上、脚上的肉都烂了”。

1955年解甲归田的孙景坤把荣誉证书尘封起来,只字不提战争年代的事迹。也许这就是真正的英雄吧,在硝烟炮火中以血肉之躯与敌人拼杀,一切归于平静后,也能够在和平年代甘于清贫,只顾建设家乡。

村里有条河,经常泛滥引发水灾。孙景坤的倔劲上来了:“还能让条小河欺负了?”他带领村民开山碎石、肩扛手提,筑起一座堤坝,自此河水安澜。

“他是军人出身,身上有一股威严劲儿,从不强迫乡亲们干这干那。”86岁的村民刘振山回忆,“他在前边干,我们在后边学,大家心服口服。”

靠着孙景坤的带动引领,山城村上百亩烂泥滩变良田,数百亩荒山上种满板栗、落叶松,几十年如一日,村子终于成为十里八乡有名的富裕村。

20世纪90年代,抗美援朝纪念馆移地改建,向社会征集文物,孙景坤这才决定将自己的立功证书等纪念物品捐献出来,人们至此才知道他是一名战斗英雄。

孙景坤为什么这几十年都不愿提及那段峥嵘岁月?他从来不看战争片,真正的战争远非影视剧所能描述,过往的经历每每忆起,总会让老人潸然泪下,“实在太难过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感动中国2024颁奖盛典观后感

全文共 359 字

+ 加入清单

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另外九位当选者分别为:为中国航天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孙家栋、训练中壮烈牺牲的舰载机飞行员张超、三进火海舍己救人的王锋、在大山深处教书育人36年的支月英、耶鲁大学毕业后回国扎根农村的秦玥飞、红丝带学校创办人郭小平、焦裕禄式的好干部阿布列林·阿不列孜、在平凡岗位上创造非凡业绩的电焊工李万君、让众多患者挺直脊梁的好医生梁益建。此外,典礼上还向中国女排表达了特别致敬。

《感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栏目,被媒体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自2002年起,《感动中国》每年从社会各行各业推选出十位人物,每个人物身上都有一种让观众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感动中国》秉承过去14年的传统不变,广泛吸纳观众意见,通过多种投票方式在世界范围内评选年度具有震撼人心、令人感动的人物和群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全文共 660 字

+ 加入清单

感动中国人物播出了,如果不是在姥姥家看了会电视,我还不明白今日就演感动中国。

看完感动中国,我真心觉得,闲着是罪恶的,浪费钱也是罪恶的。闲着,其实就是浪费时间,那么概括起来,浪费是罪恶的,应当怎样办?应当珍惜,珍惜生命,珍惜时间,珍惜金钱,珍惜资源。当有真的感触的时候,这些词句就不是空话和口号,不空洞也不高大。有的时候我会觉得闲,会觉得不知干什么好,好像找不到意义所在,而此刻,在刚看完感动中国人物之后的强烈感情下,我觉得,有一件事,我们能够花很多的精力去做,以后忙完自我份内的事也不会觉得闲得慌,那就是:慈善。有时候我也会想,有什么好捐助的啊,他们有那么穷吗,再说政府干嘛去了?

会有这种想法,是因为没有同情困难人群的感情基础,我没有见过那种场面,或者经过媒体看过几眼已经被岁月冲澹了,可是一旦把那个画面放到我眼前,我会被震撼,然后内心柔软的说不出话来。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成长环境艰苦的孩子长大了会更加惦念自我当初那种穷乡僻壤,会更加懂得同情困难的孩子,不是说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孩子心硬,而是他们没见过,没有那个触动。所以说,让所谓温室里的花朵去“体验生活”,体验苦,生活的苦,真的是有意义的。

今日晚上含着眼泪看完央视播出的20__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感受颇深!用他们的话说,做一件好事容易,一辈子做好事就不那么容易了!那需要毅力,需要忍受很多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这就是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善良,正直,乐于助人,坚强,奉献,吃苦耐劳!我要净化自我的灵魂,向他们学习!在有生之年,为大家,为社会多做好事,作善事,做一辈子的好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感动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619 字

+ 加入清单

20__年的春节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春节。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爆发使你们不得不离开家人、告别家乡,加入这场无声的战斗。

我要感谢你们。疫情防控,迫在眉睫。是你们用务实的行动,为爱逆行,守护城市,温暖人心。是你们秉着救死扶伤的初心,毅然写下请战书,无私奉献,不计回报。是你们承着高度的责任感,用自己的力量守护着这万家灯火。请让我说一声:“谢谢你们!”

我要赞颂你们。是你们让我明白,现在安定生活的背后竟有许多默默无闻的英雄。是你们让我认识到人生的意义,那就是奉献。是你们用行动践行了“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这十六字方针。你们就是生命的逆行者,在无数人选择离开的时候,你们却挺身而出。你们是人民的脊梁,是中华民族的英雄。你们如战士般出征,告别爱人挽留的话语,告别孩子眷恋的眼神,告别父母疼爱的话语,去支援一线,加入这降魔除灾的战斗。请让我说一声:“加油,你们是最棒的!”

我要成为你们。看着电视新闻上对你们的报道,我知道了责任就是全力以赴而不是尽力而为我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想。我会好好努力,坚持下去,即使前路未必是光明坦荡,但也一定充满无限可能。

夜深了,窗外星光点点,每个人的努力就如同天上的一点星光,虽看起来微不足道,但聚在一起就会迸发出惊人的力量。我也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疫情总有一天会过去,阳光也会透过狭缝照进每个人的心房。我要向你们致敬,现在我虽无法追随你们,但我的心始终与你们同行。加油武汉,加油中国,加油逆行者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如何写

全文共 799 字

+ 加入清单

2017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播出了,如果不是在姥姥家看了会电视,我还不知道今天就演感动中国。

平凡的人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正如主持人白岩松所说的那样,"灾难和感动往往在一起",今年的感动中国人物有相当多的一部分人是和灾难联系在一起的,《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马天昊。看到那么多逝去的生命,看到他们的感人事迹,我是非常敬畏的。

回顾2010年度的感动人物:"科学泰斗"钱伟长、"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玉树铁汉"才哇、"雷锋传人"郭明义、"舟曲之子"王伟、"草原曼巴"王万青、"英雄翁婿"王茂华、谭良才、"三栖尖兵"何祥美、"最美"洗脚妹刘丽、"警界保尔"孙炎明他们有哪位不让我们感动?还有海地地震中遇难的八位维和英烈和铁道部K165次列车乘务组以及中国志愿者群体都令我们感动,观后感《《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马天昊》。

"雷锋传人"郭明义,正如颁奖词所说的"他总看别人,还需要什么;他总问自己,还能多做些什么。他舍出的每一枚硬币,每一滴血都滚烫火热。他越平凡,越发不凡,越简单,越彰显简单的伟大。"一样,他20年献血6万毫升,2002年,成为鞍山市第一批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2006年,郭明义成为鞍山市第一批遗体和眼角膜自愿捐献者。1994年以来,他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12万元,先后资助了180多名特困生,而自己的家中却几乎一贫如洗。

"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新年不欠旧年账,今生不欠来生债",弟弟孙东林为了完成哥哥的遗愿,在大年三十前一天,来不及安慰年迈的父母,将工钱送到了农民工的手中。因为哥哥离世后,账单多已不在,孙东林让民工们凭着良心领工钱,大家说多少钱,就给多少钱。钱不够,孙东林就贴上了自己的6.6万元和母亲的1万元。就这样,在新年来临之前,60多名民工都如愿领到工钱,孙东林如释重负。

也许我们不能做出像他们一样惊天动地的事业,但我们一定要做出对社会有贡献的事,不能危害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2024年CCTV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

全文共 1552 字

+ 加入清单

看了感动中国后,总觉得那些评选出来的人物都让人敬佩感动。在这个简单的却又内涵丰富的舞台上,闪闪发光的不是那些耀眼的明星,而是我们生活中的普通人。

王定国,“延安五老”之一谢觉哉的夫人,生于1913年的她,是目前仍然在世为数不多的长征老红军。她以百岁的壮丽人生,见证大国的崛起,并为伟大的时代讴歌!

如今,百岁高龄的她,脚步依然忙碌,还时常外出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作了人们认为在这个年龄不可能做到的事。新年伊始,记者来到王定国位于北京北四环附近的家中,看望并采访了这位值得至深崇敬的百岁老人。

见到王定国老人时,她正在家中和子女打麻将。王老打牌,干净利落,落牌之声,清脆有力。闲时,王老爱打麻将,身边的人说,她只要一上麻将桌,立马精神百倍,“大杀四方”。记者不禁好奇百岁老人为何有如此之好的身体和精神,王老的小儿子谢亚旭道出“秘诀”:“我们老太太是一个活在精神世界的人,她对吃穿住这些物质上的东西看得开,没有任何要求,有时出门回家饿了,就吃包方便面,还不用水泡,就干啃。老太太常说,两万五千里长征都走过来了,还有什么挺不过来的。”

90多岁高龄,重走长征路

1933年12月,王定国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出任四川营山妇女独立营营长、川陕苏区保卫局妇女连连长,为红军送弹药、清剿土匪,拿过枪、上过战场……1935年3月,王定国调入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前进剧团,自此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长征路。

回忆长征路上的艰辛磨难,王老出奇地平静,“草地我走了3遍,翻了5座大雪山,我们文工团要做宣传鼓动工作,行军途中跑前跑后,走的路远不止2万5千里,应该是一倍以上。”王老在雪山上还冻掉一个脚趾头,“就是用手一拨,趾头就掉了,也不疼也不流血。”过往的艰苦岁月,王老不愿多谈,但长征在王老的记忆中永不磨灭。

“母亲一直想去当年走过的地方看一看,看看革命老区,看看当年的乡亲。我们知道母亲心底有重走长征路的心愿”,谢亚旭对记者说,2004年,王定国91岁,恰逢纪念红军开始长征70周年,谢亚旭跟母亲商定了重走长征路的计划,“那段时间,母亲情绪非常好,很兴奋。但考虑她年事已高,不可能沿原来的线路再走一遍,我们就挑选了一些关键点,比如她参加红军的地方、入党的地方、第一次打仗的地方……并打算用几年的时间来完成她的心愿。”

2004年,91岁的长征老战士,重新踏上了长征路。

王老重走长征路的第一站选在了甘孜藏族自治州管辖的泸定县,红军长征时期著名的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战役就在这里发生。“到达泸定县,我们稍作休息就走上了铁索桥,那天的江水特别湍急,站在桥面往下看就直头晕。但母亲非常兴奋,站在铁索桥上不用人搀扶走了一个来回。站在泸定桥上,母亲把我们招呼过去,对我们说,‘长征中我走的不是这条路,但你们父亲是从这条铁索桥上过去的,当时他已经50多岁了,我这次带你们到这里来就是让你们感受父亲他们当年的不容易’”。当时王老的三个儿子谢烈、谢云、谢亚旭陪在她身边,一起重走长征路,“像这样的话,母亲一路上说过多次,在江西瑞金中华苏维埃政府父亲当年住过的房前,母亲也说过,并且要求我们做儿女的,要带自己的孩子到这里来看看他们的爷爷,让他们不要忘记过去、忘记历史。”

“弹指一挥七十年,血染山河马列坚。立新革旧非常业,星火燎原乾坤传。七十年后又进川,心潮难平语万千。”这是王老2006年为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而作的诗。几十年来,她最喜欢穿的衣服是红军的灰军装、八角帽,最喜欢写的字是“红军万岁”,她还曾写道,“70年前,我和我的战友们为了中华民族的命运,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进行了史无前例的万里长征。雪山、草地,留下了我们的足迹;战火硝烟中,无数英勇先烈为了理想信念而奋斗,最后成就了伟大的胜利。从红军长征到今天,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了理想和信念矢志不渝地奋斗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中国梦·祖国颂”观后感

全文共 643 字

+ 加入清单

梦想,承载着人们的希望,是一股巨大的力量。它就像是我们的一对隐形的翅膀,引导着我们奋发向上。

我有过许多的梦想。曾经,当我听到电视上的钢琴家用轻快的手指弹奏出的美妙旋律,就想要当钢琴家;当我看到舞台上舞蹈演员婀娜多姿的动作,又想要当舞蹈家;后来,看到了画展里那些色彩鲜艳的油画,又想当画家。现在,我又想要当一个科学家,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让中国科技领先于世界。即使我知道,我不够优秀,没有准确的判断力,也没有严密的思维,但是,我还是会努力地向着自己的梦想出发,勇敢地实现它。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发展日益进步。从19 世纪中期从洋务运动中开始的“ 师夷之长技” 和“ 求强求富” ,到20 世纪初年的“ 科学救国” 、“

实业救国” 思潮,从50 年代的“ 向科学进军” ,到20 世纪末的“ 科教兴国”

战略。中国人民对科学技术给予了多少希望、梦想和憧憬!“神九”载人飞船与天宫一号的成功对接,“蛟龙号”下潜突破7000

米,……这都离不开我国科学家们的无私奉献。

在国外,也有许多科学家做出了贡献,例如:美国的“好奇”号在火星成功登陆,同样在美国,制造出了世界首颗会拐弯制导子弹,加拿大科学家开发出人造大脑英国实验室培育出人造器官……

将来,我也要像那些科学家们,为社会做出巨大的贡献,推动社会的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祖国迎来一个崭新的明天,让祖国变得更加富强,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先进的国家。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为了我的梦想,为了祖国的明天,我会更加努力,完成我的.梦,中国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全文共 1402 字

+ 加入清单

当家家户户还沉浸在除夕夜与亲人团聚的欢声笑语中时,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悄悄在神州大地上弥漫开来,这场让大部分国人始料不及的疫情,正放肆地侵扰人们的生活。

面对这可怕的疫情,全国人民上下同心,众志成城,展现出了惊人的斗志,各地的医生、护士,匆匆赶到疫情严重的武汉,马上投入到抗“疫”工作中。雷神山、火神山医院也正在火速的建成中,举国上下,乃至多个国家也纷纷投入到这次援助中,口罩、消毒剂、防护服,陆续运往武汉,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病毒无情,人间有爱。尽管这可怕的肺炎令人闻风丧胆,但是总有那么一些不畏生死、不计报酬的英雄冲锋在前线,总有一些平凡而朴素的形象闪闪发光。

抗击“非典”的老专家钟南山来了。1月19日,他作为国家级最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亲自带着他的团队千里迢迢来到了武汉。十几年前中国爆发的那场“非典”,当他人闻“典”而惧时,钟南山院士立刻奔赴前线,在最危险的位置抢救病人,凭借自己丰富的医学经验,与全国人民一道,共同消灭了那场可怕的“非典”。17年后,新型冠状病毒卷土重来,面对来势汹汹的肺炎,他再一次来到疫情最前线。本来84岁高龄的他完全可以呆在家里颐养晚年,但是责任感和使命感让他毫不犹豫地前往重灾区。疫情治疗难度大,他总是承受着高强度的工作和精神压力,但是无论再疲惫他都不会有半丝的懈怠。战胜疫情,保护人民,这是他心中支撑着他的信念。

白衣天使来了。他们手中没有枪炮,只有满腔与瘟神抗争到底的勇气,医院是他们的战地,病毒就是他们的敌人,他们冒着时时可能被病毒感染的危险,整天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在闷热和呼吸困难的情况下工作。忙到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甚至为了更好的工作,他们只得穿上了成人纸尿裤。他们是孩子的父母,是父母的儿女。但是只要祖国的一声召唤,他们就毅然决然地离开妻儿,穿上战袍冲向前线。那请战书上的一个个红手印,都在向人民彰显出他们的不惧生死的意志。

平凡而伟大的他们来了。在国家危难之时,平凡的他们不图名利,不计回报。一位83岁的拾荒老爷爷在得知全国疫情之后,主动到社区捐款1万元。1万元,对于普通家庭来说都不算是小数目,更何况对于一个靠拾荒为生,家中还有一个瘫痪的老伴儿的老人呢!多么的不容易,这可是他们生活的全部啊!老爷爷的善举打动了人们,当地的网友们决定众筹1万元给他,可是老爷爷死活不接受,最后在网友们的强烈要求下,老爷爷好不容易接受了捐款,但之后他又把这1万元再次捐出,当地社区的工作人员考虑到老爷爷的家庭困难,婉拒了老人。可老爷爷太“倔”了,社区不收,他就直接选择银行汇款,他把这些钱汇入了当地的红十字会,这么无私的人是多么的可钦可敬!

武汉火神山医院顺利完工。一位全程参与建造的工人,拿到了工资。但是,他想全都捐出来。想想,这是怎样的一种人呢?他们是最最普通的劳动者,在外面工地辛苦了干了一年,好不容易熬到过年,终于能回家和家人团圆几天。但是他们为了早点完成工程,为了让感染的病人有病房治病,他们不分昼夜的干活,就连年夜饭,也是一盒简单的快餐,站在工地上就吃了;多少次,由于太累,尽管寒风刺骨,但他们倒在工地上就睡着了。他们昼夜奔忙,不辞辛劳,而好不容易完成任务,拿到这点血汗钱,是要养家糊口的,他们却不要一点回报!选择了捐出,这怎么不令人肃然起敬呢!

一位阿姨来到黄陂区滠口派出所值班室,匆匆放下两百只口罩,向民警说了句,你们辛苦了,之后便转身离去,留下冬天里温暖的背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法治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604 字

+ 加入清单

近日,央视播出了政论专题片《法治中国》,备受大家关注,我也进行了观看学习,开篇以中国历史为背景,引出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党和国家的道路该怎么走而引发深思。以奉法者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而作为回答上述问题的坚定而明晰的答案。

习书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当党的领袖对人民作出了庄严承诺时,人民对党中央寄予无限希望。习书记会这样说,会做出这样坚定而明晰的答案也是从他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实践过后才做出的,当习书记在正定县任县委书记时就将法治文件列入其中。在以后的工作中,习书记也无时无刻不在将法治列为治理当地的重要文件,在多次的实践之后,再将法治中国这一主题,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前所需要的道路。

什么样的法治道路才是中国适合的呢,习书记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说到:“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着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这句话体现出习书记牵挂着对我国法治社会形成道路上的任何一个小节,让国家的人民决定国家的道路,虽然坚持领导的是党,但是决定道路方向的却是国家的人民群众。也是无时不刻的展现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

正如习书记所说:“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我们的时代呼唤着法治,人民期盼着法治。全面依法治国这个宏伟的目标、壮阔的蓝图,激励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心、团结奋斗,共同建设一个充满生机、成就辉煌的法治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1周年观后感

全文共 1489 字

+ 加入清单

长津湖战役中,美国战地记者邓肯拍摄了一张著名的照片——一名美军士兵脸上生满冻疮、目光呆滞、仰望苍天。

当时,正值西方圣诞节的前一天,邓肯问这名士兵想要得到什么?沉思许久的士兵吐出一个词——明天。

然而,许多美军士兵再也见不到明天了。

在长津湖战役中,曾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攻入西伯利亚、号称“北极熊团”的美第7师第31团被全歼。该团印有“白头鹰”的蓝色军旗,作为志愿军的战利品,至今被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

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志愿军先后横扫美国“开国元勋师”骑兵1师,打垮号称“永远忠诚”的陆战1师,粉碎“决不当第二”的步兵2师,让“联合国军”10天溃逃300多公里,被歼3.6万余人。

这是一幕怎样的战争奇观!衣衫褴褛的志愿军官兵,拿着美军认为扔进炼钢炉都不配的简陋武器,吃着美军认为连饲料都不如的少量食物,在漫天飞雪的崇山峻岭中,顶着成吨落下的钢铁火雨,前赴后继追逐着敌人的坦克和卡车,生生造就了“美国陆军史上的最大败绩”。

志愿军的浴血奋战,深深震撼了对手,也深深震撼了世界。

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国家广场的朝鲜战争纪念园,有这样一组雕塑——19个脸上写满疲惫、眼神惊恐、身披斗篷的美军士兵,似乎正在穿过一片危机四伏的战场。

这样的惊恐,几乎贯穿了整个战争的五次战役。

美国人的心中,一定充满了疑惑——如果战争胜负的天平单单取决于物质力量的比拼,这场战争本来不应该有任何悬念。

据统计,1950年美国一共生产了8700余万吨钢,接近世界总产量的一半,而中国只生产了大约60万吨钢,还不到美国的百分之一。

《抗美援朝战争史》记载,美军即使攻击志愿军一个连的阵地,也会动辄用几十辆坦克,且有飞机支援,发射炮弹多达2000到3000发,而志愿军在前三次战役中,总共才发射炮弹5341发。

当时美军一个军拥有坦克430辆,志愿军最初入朝的6个军,一辆坦克也没有,某主力军90%的战斗员仍在用日军1905年设计的三八式步枪……

于是,骄横的“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战前在威克岛上会晤总统杜鲁门,自然得出这样的逻辑——中国参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言外之意,我比你强大,飞机大炮比你多,你就不敢跟我真打!

威克岛,Wake Island,英语“醒来之岛”的意思。但是,至少这位美国五星上将当时是不够清醒的。

麦克阿瑟真正醒来,是在多年之后。他遇到了一生中最强大的对手,他的傲慢与偏见,让他和他的士兵,付出了惨重代价。

抗美援朝,是中华民族百年以来扬眉吐气的一仗,既打出了国家安宁,也打出了民族尊严,更打出了一支军队面对强敌的自信。

朝鲜五圣山,有两个小小的高地——上甘岭。发生在这里的那场战役,使这里成为美军的“伤心岭”,也成为整个世界重新认识中国、重新认识中国军队的“分水岭”。

43天的上甘岭之战,“联合国军”发射了190多万发炮弹,投下5000多枚炸弹,付出了2.5万余人的伤亡,却依然没有跨越这两座几乎被炮火削平了的小山包。

上甘岭战役的沙盘,后来摆放在了西点军校的课堂里。

1997年,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教授访问西点军校。一名美军中校指着上甘岭战役的沙盘问道:“我们知道你们只有两个连的兵力守卫,但是不明白为什么我们7个营就是攻不下来。”

其实,这个悬念一点也不“悬”——从自然界中攫取的物质的钢铁是有限的,而从中国人民心中唤醒的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从中国军人心中焕发的保家卫国的意志力量则是无穷的。抗美援朝战争是异常激烈而又残酷的,我志愿军面对美军的飞机、大炮和坦克等现代化武器装备,不畏强敌,不怕牺牲,前仆后继,英勇善战,终于战胜了敌人,完成了任务,打出了国威、军威,是当代“最可爱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