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刮痧电影的观后感【推荐20篇】

办教育不同于做生意,用生命影响生命都点出了本片的主旨。开学吧小编整理了相关的观后感,欢迎欣赏与借鉴。

浏览

7299

作文

1000

《雨人》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57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上午看完了汤姆克鲁斯、达斯丁沃夫曼主演的经典片《雨人

看的时候我想起了最近另一部国产的李连杰、文章主演的《海洋天堂》。想起它是因为这两部说的都是一个关于自闭症患者的故事。我不能说哪一部更好或是哪一部更坏,因为这两部都不算是商业类型片,人物的关系和表达的方式也都不同。导演拍这样电影的目的,更多的是让我们感动。只要能达到这个目的,这个作品就是成功的。

但是从这两部电影之中,我们也能看出东西方文化的很大差异。看《海洋天堂》,更多的是依靠亲情产生的无私却巨大的力量。看到一个父亲为儿子所默默承受、默默付出的深沉的爱;看《雨人》,你却能看到更多:弟弟对父亲的憎恶,对金钱的不择手段,对哥哥的鄙夷,到最后弟弟明白了父亲的爱,明白了钱不再是问题、亲人才是唯一的道理,也明白了哥哥其实是个值得崇拜甚至嫉妒的天才。

看《海洋天堂》就像看《大地震》一样,心里难受的要命;但是看《雨人》,你却更像是在体验真实的生活,淡淡的欢乐和淡淡的悲伤在这段漫长看不到尽头的心路历程上,左右着你的选择让你彷徨不定:时而愤怒,时而幽怨,时而同情,时而无奈。

影片的最后,弟弟终于重新找回了亲情。尽管他的哥哥像个植物人一样冷冷得不能体会到弟弟查理的心情,但是弟弟还是心甘情愿的承受了。就像当初他的父亲一样,这时候的查理已经成熟了,理解了父亲,原谅了父亲,也接受了自己这个“愚蠢”的哥哥。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美丽的故事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1708 字

+ 加入清单

早就听说由上饶市委宣传部、德兴市委宣传部、北京中作有限公司合作拍摄的电影在德兴杀青了,没想到我竟然有机会先睹为快。陈美丽故事在上饶家喻户晓,诚信为美德的农村妇女感动了千千万的中国人。本土作家建平、洪柳以她的故事为原型创作了电影剧本,并邀请到集作家、制片人和导演身份于一身的毕云琪导演和影视获奖专业户、著名主旋律导演张今标携手执导,由知名演员、担纲男女主角。

电影《美丽的故事》讲的是德兴市李宅乡宗儒村农村妇女陈美丽的丈夫在一次扑打山火中不幸身亡,丈夫生前借过许多乡亲的钱,陈美丽听说后,马上贴出还债通告,承诺不管有无借据,一定替亡夫还债。从那以后,陈美丽怀着一颗诚信而又坚强的心,一边挑起家庭的重担,悉心照顾公婆和儿女,一边用行动践行自己的诺言,外出打工挣钱还债。她的义举感动了无数人,广受媒体关注。

电影《美丽的故事》题名一箭三雕,既点出了女主人公的名字又表现了农村少妇淳朴美丽的外表,同时更深地挖掘出了人物内心的美。电影的主题思想鲜明,讴歌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说“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它提出的是当时社会的一种道德纲领,而如今“德”已成为中国伦理的核心理念,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理念。虽然当今正处于一个传统道德断链的时期,社会各个环节都严重缺乏诚信,什么、学历造假、食品造假、名人古墓造假等现象到处充斥着人们的眼球和心灵,就像电影中来冒领钱的一伙人一样,他们都是假恶丑的代言人。但有假恶丑的地方,就一定有真善美。女主人公美丽的诚信美德正是对它最好的阐释。

电影最值得称道的是,成功塑造了三个农村妇女形象:具有坚忍不拔性格,生活态度积极平和,展现了人性中真善美的农村少妇陈美丽;虽说不上,但大义凛然、任劳任怨的山林母亲;诚惶诚恐,撺掇丈夫贪小便宜,并且沾沾自喜的宝生嫂。

电影一开始,陈美丽只是一个贤妻良母式的内当家形象,主要塑造了美丽的丈夫山林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并因为守信用,老板愿意雇他运货,村里的人愿意把钱借给他,没想到一起意外的山火夺去了他年轻的生命,家里留下年迈的老母亲、痴呆的小叔子以及一双未成年的儿女。在农村,家庭主要男劳力的丧失使这个原本就不宽裕的家庭滑向深渊,然而妻子美丽在拿到五万多元抚恤金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替亡夫还债。还债通告上墙,各方债主上门:有贪小便宜的宝生嫂,有村里游手好闲的小混混,还有开着车来骗钱的阔佬,门庭若市,好不热闹。电影戏剧地通过还债过程中的闹剧体现了农村妇女美丽的高尚人格,反衬这些人心灵的丑恶。同时用两个情节加强塑造了女主人公形象的生动饱满:哥哥的劝说,傻小叔子的藏钱,全不能动摇美丽还钱的倔强信念。电影两次用到妻子美丽到坟前告慰丈夫在天之灵的镜头,也说明山林夫妻是一对琴瑟和谐、心心相映的好伴侣,丈夫的亡故不但没有击垮妻子生活的信心,反而使妻子继承了丈夫的美德,承担了家庭的重担,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有道德、有尊严、诚信的美丽之路,使观众在擦干眼泪悲痛惋惜之际更加振奋精神。

山林的母亲是一位六十多岁的普通农村老太太,电影中着墨并不多。但细心的观众还是可以读出,她是一位命运多舛的老太太,仅有的两个儿子一个死,一个傻,还有两个未成年的小孙女,在媳妇外出打工后都要由她来照看。片中媳妇美丽拿到抚恤金后说要先还债,她马上支持,一点异议都没有。从中可以看出山林的诚信美德也是来自于伟大平凡母亲的教育,同时也可得出,一村一家都这样讲“惟德乃兴”并不是没有渊源的,而是村人代代相传“以德为本、以德服人”的处世道理深入人心。

宝生嫂是片中普通农村妇女的一个代表。她心里的小算盘,整天都在算计着钱的事情。杂货店经营的小生意,不失时机的向山林讨债,山林死后时刻惦记着债,不停撺掇丈夫催债,向美丽理直气壮要债,以及讨债多得了三百元后的自鸣得意,真实刻画了一个俗人的全部嘴脸。但她又是不同于小混混和阔佬的坏人,她只是一个俗人。俗人的道德境界只是很低,但并不是没有,她最终在美丽精神的感召下良心发现,及时退还了多要的三百元钱,可见“德”的感化作用对于俗人还是有用的。

逝者已去,生者犹在。美丽娇俏柔美的外表下,映射出新时代农村女性的光辉,“惟德乃兴”的做人理念在中华大地回荡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暖春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438 字

+ 加入清单

看完《暖春》这部电影后,我觉得很惊讶,没想到世界上还会有这么一个不幸的小女孩。首先是父母双亡,孤苦伶仃的她被一个好心的老大爷收养。但老大爷的儿子、儿媳(继父、继母)并不喜爱她。之后,只为听到的继母说的一句话,她便在每一天放学后拿着向别人讨来的玻璃瓶去捉蚱蜢。她这么辛苦地去捉蚱蜢只为一个理由:她认为继母吃了蚱蜢,便会生出小弟弟,生下小弟弟后,继父继母会喜爱她,爱她。看到那里,我觉得心好酸,她的继父母虽然对她不好,然而小女孩却一点也不怨恨他们。经典搞笑签名

故事中的小女孩只有7岁,但她有一颗善良的心,有一种宽广的胸怀,很值得咱们学习。我和她的生活环境不一样,甚至有天壤之别,我的父母爱我、宠我,有时候,只要我喜爱还能够在父母怀里撒撒娇,我不必为一个爱,一个喜爱,去捉“蚱蜢”。

故事一小女孩最后如愿以偿地得到了继父继母的爱为结局。但我感到的却是悲哀,人与人之间的生活太不一样了。我真的好期望大家都能生活在温暖的春天里,不好再有不幸的小女孩、小男孩。让世界充满爱,让人间充满爱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电影《十二怒汉》观后感

全文共 2686 字

+ 加入清单

影片《十二怒汉》以一件凶杀案为背景,选取陪审这一独特视角,以其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新颖的艺术手法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和反思。故事讲述纽约贫民窟一名少年被指控杀死自己的父亲,经过州刑事法庭冗长繁复的审讯基本定案,最后交予陪审团讨论。十二名陪审员的十一个,未经审议便举手赞成少年有罪,只有八号陪审员坚持己见“合理怀疑”,站出来主持公道,在一对十一的不利局面力排众议。在他坚定的信念下,大家开始严密推理,精细思考,抽丝剥茧地推翻了一条条伪证,局势逐渐转向无罪一方,最终挽救了无辜少年的生命。

故事中给我们呈现了这样一些人物:因为天气炎热而心情暴躁的家伙;一心只惦记着看球赛的棒球爱好者;出于对自己儿子离家出走的怨恨而迁怒于人的倔强父亲;性格友善充当和事老三发咽喉糖的男人;思维敏捷、支持正义的老头;始终关注股票情况的经纪人;习惯高谈论阔的富翁;任何事都会延伸到广告工作上的推销员;一开始就反对集体、坚持己见的男主人公等等,不同的个性、立场制造出不同的矛盾:无罪和有罪论断阵营的矛盾、个体和个体之间的矛盾、个体和群体之间的矛盾。矛盾制造出冲突,冲突引发愤怒,这些愤怒慢慢汇聚成群体的愤怒,又在交锋、融合的过程中因为达成一致而自然消解。影片中12个人便组成了一个群体,讨论的过程正是这个“群体”逐渐走向破碎瓦解又转向凝聚共识的过程,其中个体思维和群体思维的特点和弊端显露无疑。比如当一群人在一起讨论某个问题时,单个的反对意见就形成了巨大的舆论压力,这种舆论压力迫使个体跟随群体,如在影片的开始,除了八号陪审员,其他所有人都不经思考地认同了法庭所提供的证据认定被告有罪。

从该影片讲,孤身奋战的八号陪审员就是个体正义、理性、尊严与勇气的代表,在投票前一直站在窗前沉思,他冷静的气质表明了他严谨、理智的性格特点。而与他截然相反的是三号陪审员,在投票的大部分时间里,他都是暴躁固执而缺乏理性的,甚至一度在理屈词穷的愤怒中拿刀要伤害八号陪审员。他投票的动机不是理性思维而只是随大流,而且一旦认定,便会固执倔强到底,这使他成为了最后一个投出无罪票的人。他的前后行为正是“众口一词”效应的表现,即当面对一个问题或一件事情需要评判时,其他人在你发言之前表述了相似但与你观点相左的意见,那么你很可能会改变自己的初衷。

影片中,在讨论的最开始,主持人,也就是一号陪审员便给这个集体两个明显的“暗示”,并带有强烈的个人意见倾向:他说“大家都知道,这是一宗一级的谋杀案”就暗示被告是有罪的;他又说“无论如何,我们都得达成共识,那是规定”。他的潜台词已经很明显,一是你们必须承认有罪是事实,二是原则上你们只能赞同。于是在第一次表决有罪中,他第一个举起了手。作为主持人,这种先入为主的立场必然对集体的选择具有暗示作用。勒庞在《乌合之众》中指出:“群体中某个人对真相的第一次歪曲,是传染性暗示过程的起点”。从某种程度上讲,正是主持人的偏向性态度和行为的指引,使大多数陪审员基本失去主体意识,导致了第一次投票时集体中大多数人的盲从。这也符合Lamn和Myers提出的群体极化现象,在对这一领域最初的研究表明群体在讨论重要事情时会转向更加冒险的决定,即冒险迁移。但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这种迁移并不总是朝向冒险一方,只有当群体最开始的倾向是冒险时,冒险迁移才会发生。社会科学家菲比·艾尔斯沃思的研究记录指出:“死刑案件中的被告,面对那些倾向于给他定罪的陪审员,确实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不仅如此,Witherspoonv.Lllionis也指出:“那种泰然自若地送一个人去死的陪审员,也是很轻易地忽视被告可能无辜的推断,接受原告对事实的陈述,宣告有罪判决的人。”这种固守自己轻率选择而对错误视而不见的个体聚在一起便使群体的错误更加难以动摇。

从这点引出“从众”的概念,即由于群体压力而引起的个体行为或信念的改变。NovailsFragment说:“我的观点,我的信念,在第二个人接受它时便获得了无穷的力量和成功。”在影片中,这种传染性的盲从从大部分的陪审员话语中可以得知,2号陪审员就是开始:“这真的很难说出为什么,我就是觉得他有罪,从证词来看一切非常明显,没有人能证明他无罪。”显然,他没有任何自己的思考而只是盲目从众而已,最典型的就是7号陪审员了,他始终置身事外,只关心球赛几点开始,即使在从被告“有罪”到“无罪”的态度转变中,他也只是模糊地说:“我已经厌倦了这种情况,我想我要作出突破,我要改变我的决定,投无罪票。”可见,虽然集体达成某种程度的共识,却都是建立在盲从的基础之上的。

莫顿·多伊奇和哈罗德·杰勒德把个体从众的可能性概括为规范影响和信息影响。规范影响是“与群体保持一致”以免受拒绝,得到人们的接纳,或者获得人们的奖赏。另一方面,信息影响会促使人们接纳,当现实较为模糊时,正如光点似动情境中的被试那样,其他人可能就会成为有价值的信息来源。这场讨论,不管是从一开始的赞成有罪还是到最后的承认无罪,都带有明显的从众色彩。此外,社会责任分散作用于去个体化现象也是不容忽略的,从这些点来讲,陪审团或者说群体决策中往往都会不可避免的表现出盲目性与偏执性。

研究者哈里·卡尔文和汉斯·蔡塞尔报告认为,约有2/3的陪审团最初不会就一项判断达成一致的裁决。但是,经过讨论95%会产生一致意见。很明显,群体影响起了作用。在这种群体决策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缺陷,即趋同思维和群体无法分享和使用只有少数成员持有的信息。()当一个群体的凝聚力达到一定程度时,也会产生趋同思维,他假设群体是不会发生错误的,成员会受到来自其他成员的压力而支持群体的决策,拒绝接受与群体决策相冲突的信息。研究表明一旦趋同思维出现了,群体就很难改变他们的决定,即使最终结果证明这个决策是错误的(Haslametal,2006),影片中那种群体决策的艰难转变过程就印证了这一点。而第二个潜在的缺陷就是:群体作出决策的是群体分享的信息,但你是指向决策的信息本身就是模糊甚至错误的或者好的信息并没有被成员所分享的时候,会产生哪些不好的影响?影片中的讨论无疑也引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在简单分析了一下这十二个人以及他们组成的群体从头到尾表面的变化后,我们发现了什么?就是一切与群体普遍信念和情感相悖的东西,最终都会转向正义、理性的一方,这种转变有时候是通过独特的个体力量逐渐扩散的。但要真正达成群体的共识并形成坚定的信念,不仅要求个体要坚守独立、正义的信仰,同时也要加强对群体的引导,从而制衡群体思维的潜在误导甚至极端化。这部电影从社会心理这个角度就应该引起人们这样的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电影《焦裕禄》观后感350字

全文共 298 字

+ 加入清单

在那个条件艰苦的年代,生产落后,物质贫乏,焦书记来到条件十分艰苦的兰考,他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义无反顾的迎难而上,带领兰考人民走上改善环境脱贫致富的道路。他把全部的心血都放在兰考人民身上,无私帮助贫困群众,广泛听取人民的意见和建议,在兰考这个气候恶劣、条件艰苦的地方创造性的开展各项工作。

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永远爱民如子的人。

他,就是这样一个人,有着刚强的性格,顽强意志的人。

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人。

电影演完了,但激动的心情,使我久久不能平静。我含着眼泪想:“焦书记,你并没有死,青山绿树记着您,人民群众记着您!

人们呼唤焦裕禄,时代呼唤焦裕禄,人民渴望您这样好的干部!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校园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988 字

+ 加入清单

电影拍的非常淳朴,自然,人物刻画鲜明。虽然是主旋律电影,但是并没有太多煽情的地方。女主角我只能说演的还可以,她给我的感觉就是无论是年轻还是老了,都是一个表情。对于岁月所赋予她的那种沧桑感,表达的浅了。

帅哥谭凯出演成年的董大山,不得不说他老了很多,虽然气质还在,帅气依旧。 老演员王姬和巩汉林也奉献了不俗的表演。虽然说戏份很少,但是很动人。

这部戏有一个演员是非常突出的,那就是扮演少年董大山的那位小演员。他明显的长了一副城市少年的面孔,但却要扮演一个乡村少年。刚开始看,感觉很不自然。随着电影的不断深入,慢慢的感觉他演的越来越好。实际上,会演电影的男孩子,是非常少的,演得好的就更少了。不可否认这位小演员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用一张城市少年的面孔,把一个乡村少年演的活灵活现。一双大眼睛,很会说话,能够用丰富多变的表情来勾勒人物特点,感情真挚自然,相当动人。只是可惜,童星演的再好,也是要长大的,很多童星长大之后就失去了灵气。希望他成年之后,仍然能够保持这种感觉。

就这部电影的思想高度上来说,还不是很震撼人心,没有把那种平凡而伟大的感觉充分表现出来。在教师题材的电影中,前苏联电影《乡村女教师》,是一座遥不可及的高山,无论是思想性,还是演技。女主角更是在几乎没有化妆的情况下,将人物从十几岁演到了60多岁,相当自然流畅,挥洒自如。当年这部电影在中国的影响力很大,国内放映之后,无数的女孩子走上了教师的岗位,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老师。

另外这部电影还有一个遗憾,就是巩汉林扮演的角色,王姬扮演的母亲还有很多人物,后面没有交代得很清楚,前后的关联不是那么强。从结构上来说,枝桠稍微多了一点,需要精简,需要前后呼应做得更好一点。

同时对于女主角的心路历程刻画得简单,如果能深刻一点就更好了。

说来我也是一名业余的老师,从2012年到现在,我也教了不少的学生,给同学们上话剧表演课。有大学生,也有初中生。以前学生叫我老师的时候,我都会感觉到诚惶诚恐,努力的去跟他们解释说我不是正牌的老师,但是到了今天当同学们再一次叫我老师的时候,我已经比较习惯了,因为我教过的学生也不少了。

对于教育,我的突出感受就是:不要问太多的得失,要全力以赴,把事情做到极致。不是因为对方钱给的多,你就去努力教学,而是因为你教学的质量高,排演出来的节目好,教学认真负责,人家才愿意给你更多的钱,更多的投入,更好的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电影前任3观后感

全文共 918 字

+ 加入清单

前任3,主体用了两段恋情,产生对比,后期用男女主角各自遇到新的恋情,强烈的感情被激发出来,男女分手后不同阶段的状态,2对情侣不同的性格,分手的面对前任不同方式,来贯穿剧情,一对是心里有千万种活动,确都不肯主动低头,不主动联系,他们都在等,等一方先回头,他们也都知道,对方并没有真的放弃对方,另一对是个欢喜冤家,像剧里说的一样,借着分手的事见面,来解思念的情,越是沉默,误会越是多,反而吵吵闹闹,走到了最后。

男女分手后的状态是,女人无时无刻不在想对方先联系自己,借酒消愁,然而男人感觉终于恢复了贵族,开始找刺激,曾经被管制不敢做的事,全部做一遍,女孩在受伤后,开始新生,反思自己,旅游,来找回自己,男人疯过后,开始怀念女人的好,对女人的誓言,女人的爱好和习惯,然后在这个阶段开始有新的人出现。

欢喜冤家,经常见面,依旧吵吵闹闹,借着醉酒,放肆的爱对方,一次又一次的拉近关系,而不肯低头的,反而是误会越来越深,男人派对上不敢现身,从别人的口中看到对方的伤心,想追上去时,反被新的人抢先,越是不说,越是遥远,你不肯给的东西,在新的人那里多的是,女人需要的温暖,安全感,毫无吝啬,就是铁人也是会,被融化的吧!女人一直觉得,他还是在那里,然而出现的那个她,像极了原来的她,女人突然崩溃般醒悟,原来他们之间已经回不去了,男人看到女人房间外的两双鞋子,也是明了,回不去了,是真的回不去了。

还有让我感动的地方是男人的新欢,她的爱是同样的纯净,特别她不想做替身那段,大叔,我们玩最后一次浪漫,若果你在这条路的转脚前说你爱我,我们就继续,看着她在转角处等待,听她在转角处大哭,看电影的女人都哭了!!

最最心痛的应该是,双方真正的告别,那段,电影借用了两人曾经说道分手怎么惩罚自己,曾经甜言蜜语,反而,成为了真正的了断,一个要过敏而死,一个在人多地方,扮成齐天大圣,一遍又一遍的喊着我爱你!用最惨烈的方式告别了最爱的你,像是在诉说这是我最后一次爱你了!然后开始了各自的生活。

女人在受伤后,会找一个,真正爱自己,疼自己的、以自己为中心的人过日子。男人会是真正的长大了,学会用什么方式去爱下一个人,就想有人曾和我说过,男人像是仙人掌,是经历他的那个女人带走了他的刺。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电影钱学森观后感

全文共 1348 字

+ 加入清单

在看这场电影之前,我对于钱学森的了解似乎只停留在“两弹一星”的丰功伟绩上,而在看这场电影的过程中,我并没有意识到是一个演员在演一步电影,而是在看一个叫钱学森的人如何渡过他光辉而又艰难的一生的,他根本不需要任何的>剧本,他也正是他自己人生戏的导演,在这场电影结束后,我才终于明白了什么是人生的意义,什么才是真正的人生价值, 影片中赋予了钱学森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他儒雅、安静、 耀眼、淡然、无私、坦荡、纯粹。更重要的,是他完美的诠释了“爱国”两个字的深刻含义。

钱学森——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所有的荣誉集于一身,被他“无情”的抛之脑后的是,加州理工大学的终身教授,美国优越的生活。他固执到回到中国过清贫的生活,当时的中国与美国比起来,就像现在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工与居住豪华别墅的商人富豪,只为了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去完成自己的抱负,向中国实践自己的爱国之心。

影片中当看到第一颗原子弹的时候,他那孩子般纯真的笑打动了我,原来发自内心的笑容是那么的美,也许在钱学森身上用“美”并不贴切,但是我真得不知用什么词语来展现它。幕的开始与后面的接应的那一画面,也同样是卫星的发射成功,也同样是震撼人心的时刻,在所有人为之狂欢的时刻,却惟独他一人现出深邃的眼眸,那眼神似乎穿过了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甚至几千年??他到底在想些什么呢?是因为成功对于他来说已经不足为奇了吗?是因为这种场面使他麻木了吗???这在电影中似乎没有讲到,我想他是在为我们中国担忧,为后人担忧吧。

生活在美国的几十年,他始终有一个目标,就是学习最先进的知识,将之用诸于中国,使中国变得像美国一样强大,他刻苦钻研,一步步的紧追知识的步伐,却时时刻刻的关注着中国的发展状况,当学有所成的时候,回国之心慢慢的侵袭着他,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声称:“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抵得上五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回国。” 就这样被莫名的罪名加以软禁,失去自由,最后在周恩来总理多次的努力下,才使其终于返国。对于这种来之不易的机会,钱学森更加珍惜,回国后,教授航天知识,在这一部分,电影中有所体现,震动了我,因为那一刻让他回想起了在美国授课的情形,与此刻是截然不同的,从而引发了他对中国教育的思考。

看了这部电影之后,结合做为一名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我有以下的几个方面的感悟。

当今的中国是一个正在苏醒的雄狮,由于中国的人口基数大,尽管GDP 的增长速度很快,仅次于美国,但是我们的人均值还是很低的,对于经济的发展我们并不一定要去追求有多么的快,虽然经济是我们生存的一个基础一个前提,但是我们应该追求有质量的提高,如果第一个人都怀着像钱学森同志一样的爱国之心去面对每一件事情,我们>和谐社会的步伐将会迈得更快,更稳,更好。

我们所有中国人所需要做的就是奉献自己的爱国之心,今天的中国, 走在中华民族复兴的道路上, 需要更多像钱学森那样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置于个人利益和部门利益之上的人, 和谐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 。虽然不可能每个人都能做到像钱学森一样,但是我们要尽自己的努力去为我们的国家做些事情,让我们的国家真正的强大起来,让自已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电影《异形》和《普罗米修斯》观后感

全文共 2817 字

+ 加入清单

普罗米修斯》 又名《异形前传》,其创作灵感源于 《异形》中巨大的工程师遗骸, 但它和后者的关系却不是很大。 后者侧重于什么是异形或者说异形的实质,那就是人类的贪婪和无尽的欲望。回首20世纪,人类最可怕的梦魇便是美苏争霸和军备竞赛,为了战胜对手无所不用其极,他们在威胁对手的同时,也为自身埋下了巨大的隐患。蕾普利所在公司为获得超级生物武器而不惜牺牲7名船员性命的行为实有异曲同工之妙。殊不知异形威胁的岂止是7个船员,而是整个人类,美苏争霸不正是如此吗。这本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无妄之灾, 却因人类的贪婪和无尽的欲望而祸从天降。 只是当两国激斗正酣欲早日分出成败生死的时候 ,可有谁站在全人类的高度想过?想了多少?生化人艾希说异形很纯粹,有高度的智慧、强劲的身体、锋利的爪牙,一心只求生存和进化 ,只想适应任何环境,唯独缺乏的是同情和怜悯。异形不过是一个达尔文主义的忠实追随和践行者!我们心中的竞争欲望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所以,人心中的欲望和贪婪才是可怕的异形,真正的异形!看着雷普莉在阴森、诡秘的太空舱里逃亡时,我的确是捏了一把汗,她手里擎着的火炬忽闪忽灭,好像一阵风就能将它吹灭。这把火岂止是驱散黑暗和恐惧,它寓意的还是人类岌岌可危 的文明、希望还有未来,而雷普莉则是人类中理智和理性的代表,在与人性中失控的贪婪和欲望做殊死搏斗。让人欣慰的是雷普莉除掉了异形,但雷普莉们每次都能这么幸运吗?

我们的科技日新月异,我们的经济突飞猛进,我们的灵魂却气喘嘘嘘在后面日夜追赶。 刚刚偿到一点人身自由、金钱自由和时间自由甜头的人类不得不面对前所未有的和越来越难以掌控的风险和挑战。 人类无比勤奋和上进,对科学技术的追逐总有无尽的动力。科技让我们的工作不再那么繁重和单调,我们的生活享受着科技带来的舒适和便利。看看一百年来我们取得的成就,我们生活品质的提升幅度。然而,我们同样会发现在这一百年里有广岛长崎的核爆,有切尔诺贝利和东电的核泄漏,有斯诺登泄密事件……现在的变脸、克隆、转基因还非议不断的时候, 换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乃至液体金属机器人(俗称终结者)已一步步向我们走来,福兮?祸兮?人类自信凭借自身的智慧和能力,科学技术的应用不过是为人类谋取福利的温顺绵羊。殊不知一旦失控,这些重大科技会立刻变身为噬人巨兽。 比如说核弹,比如说异形。科学的疆域广袤无垠,是否有必要划定一些限制或禁止研发的区域呢?

而《普罗米修斯》则是一个关于创造和毁灭的故事。 影片大意是工程师创造了人类,然而他们又要毁灭人类。于是他们又创造了异形,可是他们自己却被异形给毁灭了。人类也陷入永远无法醒来的梦魇,从此面对着异形带来的无尽恐惧和威胁。故事很简单,对吧!可看完之后,大脑却并不歇息,有无数的感叹想发出来,有无数的疑问想得到解答,这是该片明显不同于其他娱乐片的地方。这部电影抛出的绣球实在宏大、深远,在其科幻和惊悚外衣包裹的里面却是困扰了人类几千年的终极哲学问题。 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我们的存在有什么意义? 在考古中人们发现自己可能来自某个星球后,人类便决定去拜会造物主,想知道他为什么要创造人类。人们总认为造物主是爱人类的,这是宗教一直宣扬的信条,可谓深入人心。可谁曾想迎接这群朝拜者的却是无情的毁灭。工程师为什么要创造人类?是无心之作还是有意为之?为什么又要毁灭人类?这是该片留下的最大悬念,但结局却印证了洛夫克拉夫特所创造的克苏鲁神话的中心思想,那就是“人类的存在是低等的而且毫无意义,所有对神秘未知的探求都会招致灾难的结局 。”

我们总是会问人类的使命是什么?这些使命是天赋的还是自找的?如何完成这些使命?何时完成?完成使命后的人类又会怎样?这些问题放到克苏鲁神话里就是笑话,人类的这些追问不过是为自身存在的意义找些借口罢了。更可怕的是这些探寻会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 不过,影片最后女主人公放弃了回地球的希望,选择了继续追问、继续探索。这条路何其艰辛、何其悲壮! 这是导演和编剧内心世界观的矛盾和冲突,也是宗教与科技 、欲望和信仰间的矛盾和冲突! 但人类的灵魂需要信仰,人类的存在需要价值!

造物主与被创造者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亲子关系?为什么工程师忍心去毁灭人类?主仆关系?为什么异形毁灭了工程师?朋友关系?为什么大卫要偷窥人类梦境并且拿人类来做实验?亦或竞争关系,这种结论似乎更靠谱一些。如果造物主创造了比自身更高级的事物,比如工程师创造的异形,人类创造的生化人,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创造是为了毁灭,亦或毁灭是为了创造,又或两者互为因果?难道进化的真相残酷至斯?人类到底能不能与自己创造的但又比自己高级的物种和平相处呢?如果能,那达尔文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进化论又置于何地呢?反问自己:面对进化落后于我们的近亲、表亲,我们还屑于与之为伍吗?别的不说,看看成功者对周围人群居高临下的心态你就会有所领悟。所以人与人之间的安全感和信任感越来越珍稀,人们坚信只有自己坚强、强大才是唯一靠得住的保障。所以人们变得前所未有的独立和自强,同时也变得前所未有的冷漠和冷酷。看看那竞争双方 的架势,完全就是不共戴天的决绝。想想美苏争霸曾几度濒临失控,纵然过去几十载依然令人不寒而栗。无度让人疯狂,而疯狂的结局是灭亡。如果说人类穷兵黩武地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自掘坟墓的话,那人类以极大热忱投人研发的人工智能是否会成为惹你了的掘墓人呢?《X战警》系列中的变种人会成为新的物种吗?他们会和普通人共享一片蓝天吗?还有一种说法也许是可信的,无论宇宙还是整个生命进化的过程只不过是某台超级电脑运行的一段程序而已。如果某一天人类找到了那些问题的答案,也许这段程序便到了END的时候了。果真如此,人类是否有足够的智慧和能力去打破这种宿命?

在电影中,人们的信仰也被一次次颠覆,特别是宗教信仰。 无论工程师、人类还是生化人都缺乏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敬畏,他们有的是对自身智慧和好奇的欣赏,有的是对主宰世界的欲望和快感。然而,冥冥中似乎真有天意,他们并不能操控一切,甚至连自己创造的事物都操控不了,最终反受其害。 生化人闯入人类梦境、拿人类做实验, 人类解剖工程师(通过基因对比得知是工程师创造了人类),工程师决意毁灭人类,却被异形毁灭……

《普罗米修斯》 实在引发了太多的感慨、无数的追问,唯一可以与之媲美的目前恐怕只有《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了,说它是一部哲学小百科也绝不为过。今晚又是皓月当空、群星璀璨,可貌似平静、美丽的宇宙背后藏有多少未知奥秘和风险呢? 也许有时知道真相的代价真是巨大的,甚至是难以承受的。果真如此,人类是否还有足够的勇气与智慧去迎接获得真相后的挑战? 人类真有必要和勇气去一探究竟吗?

相关影视《银翼杀手》 、《X战警》、 、《终结者》 、《我,机器人》,延伸阅读 《 为什么最近有很多名人,比如比尔盖茨,马斯克、霍金等,让人们警惕人工智能?》 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电影天狗观后感观《天狗》有感

全文共 1463 字

+ 加入清单

时至今日,每每想起电影天狗》我都要清醒地提醒自己,他不止是英雄,他更是一个称职的护林员。但是,看过电影的人无一不认为他是英雄,是什么造就了他?没有对比就没有差异,李天狗做了尽职的护林员该做的事被捧上了英雄的地位,这意味着与之相比的是更低的社会道德底线。其中的缘由不得不令人深思。

李天狗曾经是个战斗英雄,在战场上被打残了一条腿,回到地方后,组织安排他到偏远的泮源村护林点,当了一名护林员。刚进泮源村时,整个村庄对李天狗热情有加、送礼的人络绎不绝,真可谓是民风淳朴啊。但是几天后天狗巡山的过程中发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一幕!林场的一角遍地木桩,偷砍乱伐的现象如此严重!热情质朴的乡亲们整天干的竟然这种勾当! 单纯的天狗不知所措,只好挨家归还了乡亲们的礼物,这令乡亲们感到十分丢人,纷纷骂起李天狗。而这一切不是结束,才是刚刚开始。他的举动终于引出了村子中利益链的背后掌控者——三条龙兄弟。三兄弟摆酒席宴请李天狗,开出大价钱想将李天狗拉到他们麾下。但天狗是战斗英雄啊,死人堆里爬回的命怎么能被钱收买呢?因此李天狗拒绝了。天狗一家的苦日子也就开始了。

他们不仅停了护林点的电,还断了李天狗一家的水,被逼无奈天狗只好用微弱的薪水买奢侈品—可乐。在这个缺水的山村,简直是不给人留活路!接着,三兄弟又把毒手伸向李天狗的家庭,他们打起李天狗妻子桃花的主意,在一个夜晚将桃花骗到水房里,设陷羞辱。同时又将天狗的宝贝儿子骗进了深山,险些丢失。李天狗忍受着,但没有屈服,他拿着一把步枪,拖着残疾的腿,坚强地守护着山林。在这场力量悬殊的较量中,他坚持着军人的信念。终于,为了惊天利润,三兄弟良心磨灭,准备铤而走险了。他们纠集了失去理智的村民将李天狗暴打一顿。在天狗昏死过去后,他们趁着夜色的掩护上山,开始准备终结名贵树木的性命。李天狗从昏迷中醒来,他拖着伤痕累累的身躯爬回护林点,取下那杆步枪,爬到山林。在生命垂危之际,李天狗开了正义的三枪,惩罚了坏人,保护了古树。

天狗为了守护一个护林员起码的良知和责任,被各种社会关系和力量推向绝境。看完以后全班都掩面长叹。这个故事所传递的信息和意义是具有普遍性的。当今中国,正处于经济市场化的大潮中,拜金主义、一切向钱看已实际上成为社会主导性的语境。飞速增长的物质财富逐步淘空了人们的精神和灵魂,一切传统和现实的东西都在金钱面前被解构。这也许是我们必须要经历的一个历史阶段。李天狗在本片中,作为一个“道德人”出现。他抗拒着金钱的诱惑,守护着一个护林员的底线,他守护的不仅仅是一片森林,而且还有良知、正义、理想、政策、法律、岗位、职责、人的道德底线及许多人都已不再看重的国家利益和人们应该共同遵守的社会共同价值观。从古到今,认识真理、坚持真理的人永远只是少数,绝大多数人只是根据利益原则来决定自己的行为举止。守护的艰难根源于此。这究竟是人类的不幸?还是人类的无奈?但值得庆幸的是,我们还有李天狗,还有那些知道艰难但决不妥协的人。我们呼唤这些人,希望李天狗们的队伍能逐步扩大。这是走向国际化的中国人所必须具备的国民素质。我们知道那很艰难。但是我们呼唤。

观看完这部电影,我意识到中国观众要清醒的看到,电影的功能不仅仅是娱乐,它应该还有审美、有认知、有教化。一部电影是否优秀,首先不是它的科技含量和视听奇观,而是它的人文含量和对社会生活、对人性刻化的深刻程度。《天狗》这样的电影很好,又一次向我们展示了一名共产党人该有的坚守,我们当以天狗为榜样,人人争当天狗,也就是人人恪尽职守。天狗方能死而无憾,方能对得起天狗受的万般委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金刚川电影观后感个人评价600字

全文共 753 字

+ 加入清单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作为新中国的“立国之战”,打出了国威军威,不仅奏响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凯歌,而且锻造出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真正让中国人民站立起来。70年来,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激励着中华儿女砥砺奋进,谱写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人乐章。当前,我们正处在由大向强迈进的关键时期,着眼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勠力同心勇往直前。

大力弘扬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

“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一个激荡时代的口号,深刻反映出中国人民的家国情怀爱国精神。朝鲜战争爆发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悍然派兵进行武装干涉,侵犯中国东北边境领空,大举向中朝边境进犯,严重侵犯中国主权威胁中国安全。“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华好儿女高举爱国主义大旗,团结一致迎战“野心狼”。在朝鲜前线,志愿军将士们对祖国的爱炽烈又执着,三八线上的地下长城中,战士们用“东西长安街”给通道命名,表达出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上甘岭的战斗里,“五圣山后连北京”成为指战员坚守每一条坑道每一条战壕的鼓舞力量;……这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情形,凝聚起克敌制胜的磅礴力量,奏响了一曲曲爱国主义精彩乐章。

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爱国热情之所以得到极大激发,正是因为新中国是人民当家作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向着美好未来迈进的国家。新时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坚持爱国和爱党

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牢牢把握祖国的命运和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密不可分,深刻认识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和制度优势,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国家富强的根本保证和必由之路,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民族观 国家观 文化观,培养爱国之情 砥砺强国之志 实践报国之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电影《鸡毛信》观后感

全文共 736 字

+ 加入清单

在庆祝抗日战争七十周年之际,我们学校组织了观看抗日爱国主义影片活动。在这次观影活动中我对《鸡毛信》这部电影印象最深。《鸡毛信》这部电影的主角是海娃,海娃是一个放羊娃,每天都站在山顶上放哨。一天,海娃的爸爸叫海娃去送一封很重要的信——鸡毛信(信封上粘了一根鸡毛,代表是一封很重要很重要的信),爸爸还叮嘱他:“海娃,你一定要保管好啊,一定要亲自把信送到张连长手里,知道没?”海娃胸有成竹地说:“爸爸,您就放心吧!”于是,海娃就出发了,刚走没多远,不料,对面的消息树倒了。海娃心想:不好,鬼子进山了。海娃猛地想起鸡毛信,他一会儿把鸡毛信放在裤袋里,一会儿把鸡毛信放在石缝里,可怎么也不放心。眼看鬼子就要走近了,他灵机一动,把鸡毛信绑在了一只老绵羊的大尾巴下,鸡毛信被大尾巴严严实实地盖住了,他这才松了一口气。几个鬼子要抢羊吃,一个鬼子把带有鸡毛信的羊抓了起来。海娃不紧不慢地说:“老羊有什么好吃的,小羊的肉才嫩,吃起来才香呢。”于是那个鬼子就放过了老羊,去抓了些小羊吃。晚上,鬼子怕海娃走了吃不到羊肉,就要海娃和他们一起睡觉。海娃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明天鬼子还要杀羊吃,鸡毛信可怎么办呢?不行,得想法子逃出去!”半夜里,趁着鬼子都睡着了,海娃轻手轻脚,小心翼翼的出了屋子,到了羊圈,拿起鸡毛信,飞快的向外跑去。他来到了山王村,把鸡毛信交给了张连长,张连长根据鸡毛信里重要的情报,带着队伍去攻打日本鬼子的炮楼,消灭了里边的鬼子,取得了很大胜利。看完了这部影片,我深深地被海娃的机智、勇敢的精神感动,他不怕危险,英勇地完成了党交给他的任务。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一定要倍加珍惜。我们要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好好学习,长大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电影《秀美人生》观后感

全文共 787 字

+ 加入清单

黄文秀同志生前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委宣传部干部。2016年她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回到家乡百色工作。2018年3月,黄文秀同志积极响应组织号召,到乐业县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埋头苦干,带领88户418名贫困群众脱贫,全村贫困发生率下降20%以上。2019年6月17日凌晨,她在从百色返回乐业途中遭遇山洪不幸遇难,献出了年仅30岁的宝贵生命。

黄文秀同志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是新时代年轻干部的骄傲,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黄文秀同志是党的优秀儿女,心系群众、心中装着群众。“正因为有暴雨更得赶回去,怕村里受灾,我马上得走了。”面对父亲的挽留,黄文秀叮嘱了一句“按时吃药”,便启程回所驻的乐业县百坭村。谁也没想到,这竟成了黄文秀留给父亲的最后一句话。因为不忘初心,才能闪耀青春、无悔青春。面对选择,父亲最能理解黄文秀。在就业时,父亲说,“你入了党,要为党工作,回到家乡做一个干干净净的人民公仆”。如今生死两别,父亲又说,“是党培养了她,她为党的事业做出贡献,我为她骄傲”。在当天回百坭村的路上,黄文秀不断与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干部联系,询问当地雨势和灾情,特别叮嘱要关注几个重点村屯,要立即组织群众防灾救灾。回忆起当晚的情况,百坭村党支部书记周昌战几度哽咽:“那么危险的情况下,她想着的是村里的灾情……”。我们党为群众谋幸福,我们的党员干部把满腔热血、无限青春献给了脱贫事业,黄文秀不仅是其中的青年楷模,更是无数奋战在一线驻村第一书记的代表。

何为初心、何为使命、何为担当,老父亲的嘱托给出了答案,黄文秀在雨夜泥路上的前行给出了答案,乡亲们用热泪给出了答案。这种为人民幸福甘心付出、为祖国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生动写照,是青春奋斗的壮丽诗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689 字

+ 加入清单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道哪儿去了……”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经典老歌,人们用这首经典老歌来赞美二小这个小小的放牛郎!

今天我观看了爱国影片《二小放牛郎》。这部电影主要讲了放牛郎王二小的英勇事迹:九月十六的这天早上,敌人来到山沟扫荡,山沟里隐藏着后方机关和数几千老乡。正在这十分危急的时候,敌人突然迷失了方向。他们发现了王二小,将他抓起来要他带路。机智的二小无奈的在前面领路,他将敌人引进了我们的埋伏圈,这里隐藏着许多解放军。四下里乒乒乓乓响起了枪声。这时,敌人才知道受了王二小的骗。他恼火万分,将二小挑在枪头,摔死在这深山里。解放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敌人全部消灭。干部和乡亲们得到了安全,而二小却死在了这深山里。

王二小的英雄事迹一传十,十传百。所有人都被二小的英勇事迹所感动,都歌唱着二小放牛郎……

我心想:二小才仅仅十三岁呀,他竟然能干出如此惊人的事情来,竟然能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真了不起!想到这里,我脑海里便浮现出那一幕:那一次,妈妈要帮他洗一个梨吃。我不想给妈妈洗,于是我便编了一个借口,我冲妈妈说:“哎呀,我突然想起来我有一个作业漏掉了,我得马上去做的,走啦,妈妈!”说完,便一溜烟跑到我的房间里装着做作业去了。妈妈无奈,只好自己去洗啦。

自从看了《二小放牛郎》,我便深有感触:王二小能为了祖国,为了人民勇于献身,十分伟大!而我呢,妈妈为了我整天在外忙碌,奔波。回到家十分劳累,想吃个梨,我却不给她洗,我连这点都做不到,我现在感觉十分羞惭!!!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道哪儿去了……”这首歌又在我耳边响起,我决定:要和王二小学习为祖国为他人奉献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速8电影观后感800字

全文共 945 字

+ 加入清单

昨天晚上和我的基友们一起去看了《速度与激情8》(以下简称速8),因为回来的时间太晚了,所以我没有当天写速8的观后感,今天补上。我不怕我会忘了当时看电影的感受,因为现在想起速8情节仍然历历在目。此篇观后感,些许剧透,不能接受的朋友,可以直接关闭此文章了。

开片在古巴飙车的时候,两句台词让我印象深刻。范迪塞尔的表弟对他说:这车没什么好装备,你怎么开?

范迪塞尔: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看谁掌握方向盘。

以上不是原话,请原谅我的记忆, 差不多是这个意思。我觉得范迪塞尔说这句话的时候,很霸气!

范迪塞尔最终赢得了这场飙车比赛的胜利,这是意料之中的事。当古巴大佬拿出车钥匙对范迪塞尔说:你赢了,这车归你了。

范迪塞尔:车我不要了,我要你的尊重。

以上不是原话,请原谅我的记忆, 差不多是这个意思。范迪塞尔的举动,当然赢得了古巴大佬的尊重,并且在接下来的剧情中古巴大佬还帮了一个大忙,这个情节算是为下文作了一个铺垫。

一位神秘女子出现了,打破了范迪塞尔在古巴平静的生活。接下来的情节就是围绕着范迪塞尔与这位神秘女子合伙搞事,然后与范迪塞尔的队员们打斗场面。最终神秘女子逃走了,范迪塞尔也顺利归队,并增添了一位可爱的小成员。神秘女子的逃脱,说明速度与激情系列电影还未结束,肯定会有下一部的,让我们一起期待《速度与激情9》吧。悄悄地问一句,陪你看速8的,当年陪你看速7的那个人吗?

整场电影看下来,全程无尿点,特效场面不错,搞笑情节也令人开怀大笑。哈哈。值得推荐!不过,我的观看体验还是很差。第一,因为基友没有提前买票,只能买到第一排的座位。坐在第一排,身子得往后仰,脖子难受,而且画面还看不全,直接影响观影视觉;第二,在看电影期间,我旁边那个人手机没有关静音,而且来电话没按掉,响了挺久还接起了电话,很影响我看电影,这要不是我脾气好,一拳就捶过去了。

索性电影不错,这些差的体验我忍了也是值得。总结一下,下次看电影提前买票,坚决不坐第一排,实在是看着难受。下次看电影如果再遇到这种没素质的人,适当地上前劝说并且警告,告诉他在电影院做这些是不对的,影响他人。不过,我还是希望下次不要碰到这种人了,也希望这种人少来电影院看电影了,在家看看电脑吧,想干嘛就干嘛,也没人会说。在公共场合,每个人都能管好自己的话,这社会太平很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电影孔子观后感

全文共 598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下班后,和坤儿一起到上海影城看《孔子》。

电影《孔子》拍得规规矩矩的,说不上超好,但是可以看。

里面故事都有影儿,既没被捧成孔圣人,也没贬成孔老二。不像于丹,她说话太咋呼,搁她理解的论语里走出来的孔子,像个大明白,一想孔子就和她连着,不大可耐。胡玫的孔子可耐,或者说周润发演的孔子真可耐,是一个有对有错,有血有肉,爱国爱家,疼老婆爱孩子的山东大汉。孔子穿得棉袍后现代,特软和,特暖和。俺也想扯二尺布,做那么一灰面棉袍。到哪能买到棉花哈?

比张艺谋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和《英雄》诚恳万分,比陈凯歌的《无极》和《刺秦》智商高,比冯小刚的《夜宴》讲故事讲得明白,那帮男人呀,一堆老笨蛋,和胡玫比啊。人家胡玫不像他们猫一顿狗一顿的,没常性,人家她拍的历史剧一贯高水平,电影《孔子》比她的电视剧《雍正》还要好得多。

其实,咱有五千年历史,题材不缺,有故事着呢。可是俺没捞着看过啥像模像样的正剧电影,就算你带上近代史在内,也都没啥好看的。《甲午风云》和《武训传》是俺看过的电影里,应该还算讲明白点儿事儿的,其他真想不出来啥,谁还拍过好历史片?你们帮忙想想?兴许有,俺忘了?

周润发不负众望,孔子演得好,有时他能化腐朽为神奇,你比如,磕头,多让人反感的动作,可是周润发演得实在,潇洒。哎哟,和他在一起演这场电影,对其他那些演员,像陈建斌周迅和任泉,来说绝对是难得的学习机会,俺这么笨猜啦,人家那几个心里可能还不服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电影《狙击手》观后感日记

全文共 600 字

+ 加入清单

抗美援朝战事一场难以忘却的战事,是一场战强敌、驱恶魔的生死大搏斗!是一场百万中华优秀子孙再次涌现豪迈气概的英雄赞歌与神圣洗礼!抗美援朝战事打出了国威!打出了军威!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事是一场伟大的人民战争!

我们衷心向中国人民志愿军全体将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深深地怀念!中国人民志愿军全体将士不愧为中华民族最可爱的人。抗美援朝英烈永垂不朽!让我们怀念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杨连娣、李家发、杨育才、任光华、孙一增等30万2千7百24名功臣及5953功勋集体。

志愿军战士究竟是抱着怎样的信念冲上战场的?而我们伟大的伟人是怎样下定决心,在建国之初国力极其贫弱、武器装备极其落后的情况下,即让小米加步枪的战士与有先进武器的美国人对抗的?我们的战士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是如何生存的?

这场战争打得惊天地,泣鬼神。一个个奋不顾身、冲锋陷阵的战士把敌人打得抱头鼠窜。这场战争打得震五洲,惊四海。中国人的勇敢无畏让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倒吸一口凉气!

这是中华雄狮的怒吼,这是一场改变民族命运的赌博,这是一场维护民族尊严的决斗!“我们中华民族原有伟大的能力,压迫愈深,反抗愈烈,蓄之既久,其发必速。我们一定要拼命地向前!”这是1919年的伟人代表中华民族发出的冲天

怒吼!

中国需要强大,把那种“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的气势传承下去。和平生活不能销蚀一个民族的英雄气概;发展经济的同时应使威武不屈的民族精神发扬光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电影《美丽人生》观后感

全文共 766 字

+ 加入清单

看了這部电影,我的心里除了感动,剩下的还是感动。

“這是我的经历,這是我父亲所作的牺牲,這是父亲赐我的恩典。”——這是影片最后一句台词。

同时,他也让我感到了父爱的伟大。

罗贝托?贝尼尼主演,深刻的表现了父亲和儿子之间的亲情。看影片的一开始,我原以为是一部充满幽默感的家庭影片,可是当他们一家包括他的年迈的叔叔一块被送进犹太集中营的时候,我不禁为之震动,因为我了解德国纳粹二战时期对待犹太人的记录,但是电影没有大伏笔的描写纳粹如果残害犹太人,而是巧妙的刻画父子之间那种真挚的亲情,直到最后,父亲为了掩护邮箱里的儿子而被纳粹所迫-害,临死的时候还乐观的大步走去,示意儿子不要出来。這是一部充满黑色的喜剧片,但是我想更多深入人心应该是被父亲的這种乐观精神所打动。我一直都不会写什么电影的读后感,但是這还是我看过颇为感动的一部电影。拥有温暖的质感,清新、达观,而又生机盎然。父母是伟大的,无论你成败与否,父母的眼中,你永远是他的好孩子,他时时刻刻都用慈祥的目光看着你。再有困难的时候他总是用那些善意的谎言安慰你。就像影片中一样,自从這对父子被抓入军营里开始,整部影片就成了一个善意的谎言。不错,這只不过是个游戏罢了——游戏罢了……父爱,一个铁打不动的硬道理,父爱给了我们多少我们又还了父爱多少我的父亲,老说,哪里要你还哟。他的语气老是把“哟”拉得老长老长,有一种“烂泥扶不上墙"的味道。作为儿子,又何曾不想回报您呢,天下没有哪个父母不爱儿子,同样,没有那个孩子不爱父母呀!

前几天,因为作业的事我和父亲吵了起来,现在,我还真有些后悔了,为了让他们省点心,以后还是别那么任性了吧。现在长大了,父母供我上了好学校,父亲没为我少操心,我真想为他们做点什么呀。哎,不想再说了,说多了,就没得说了,只有眼泪。

看了這部电影,我的心里除了感动,剩下的还是感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电影《南粤党旗红》观后感

全文共 728 字

+ 加入清单

以爱之名如果说,是大地培养了参天大树,那么落叶归根就是为了反哺大地;如果说,是春风带来了生机使万物复苏,那么百花齐放、绚烂多姿就是对春天最好的回报;如果说,罗中是摇篮是苗圃,那么呕心沥血、辛勤耕耘的老师应该得到什么样的回报呢?罗中宁静的校园、和谐的氛围深深的吸引着我。通过短短几个月的相处,使我了解了罗中,它不仅仅只有外表的平静和悠闲,而且是一个暗流涌动、藏龙卧虎之地…欣喜之余,的确感慨万千:我赞叹罗中的老师,是他们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精英,是他们让升学率一年比一年高,是他们为建设祖国输送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才。每当晨曦微露时,他们就已经出现在罗中的校园里,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当夜幕深垂时,办公室里依然灯火通明,批作业、备教案,忙得井井有条,忘了疲倦,忘了回家。他们为了工作,舍小家顾大家,有的默默无闻,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教育事业;有的积劳成疾,落下了一身的毛病。但是他们仍然兢兢业业,一丝不苟,这种高风亮节的红烛精神怎能不让我们赞叹,怎能找范文就来不让我们深深感动呢?岁岁年年多少事,迎来送往何其多。同学们你们算过吗?老师一节课要站45分钟,那么一年、十年、几十年呢?中国有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长征之路、登极之路,那么老师脚下的路能与之媲美吗?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因为这条路同样是用热爱、执着、奉献和牺牲写就里程和路标!飘红的党旗,忠贞的诺言!他们以党的名义,轻轻地告诉我: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教书育人是我的天职,爱岗敬业是我本来就应该做的。在这群闪耀的明星中,我们永远也往不了……南粤校园党旗红,敢问是谁人的奉献才有的飒爽英姿啊!党旗依旧飘红,红得炽热,红得飞扬!!!让我们一起把我们最诚挚的谢意和最美好的祝福献给我们的老师!祝福您!老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电影飞越疯人院观后感篇

全文共 1611 字

+ 加入清单

观看《飞越疯人院》这部电影,给我带来很大的感触和思考,许多隐喻在其中引人深思,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不同的想法。我对部分内容不甚理解,在此主要谈论一下酋长的人物形象还有对这部电影的理解。

酋长在麦克墨菲来到这个疯人院前,甚至在麦克墨菲知道之前,他一直都装作聋哑人,其他人也都认为他听不见也不会说话,没有人理他,没有人和他交流。他只是一个人在那儿默默的生活,几乎不参加任何活动,规规矩矩做一个疯人,按时间安排表做事,没事时拖地、发呆等。其实,很多人肯定都觉得他很没趣,更加不正常,但我认为,在疯人院装聋装哑却很好地保护自己,不会和他人起冲突,也不会受惩罚,如果他还比较正常的话,这未免不是一个好方法。

当麦克墨菲来了之后,他试图改变这里的一切,相信酋长可以明白他的意思,帮助他,也以为他俩可以一起逃脱出去。所以,对于他们两人来说,对方都是疯人院里特别的人,特别的朋友。对于酋长,麦克墨菲没有像其他人一样,他不服输于环境,平等的对待每一个人,很耐心、好心的教他带篮球,酋长有一丝感动,也在尽力帮助麦克,生活瞬间充满光明,脸上渐渐有了笑容--这是前后的巨大改变。

当比利受侮辱自杀后,麦克和护士长厮打被切除了脑白质,变成了白痴。当麦克终于回到普通病房时,酋长已像一座大山,充满力量,准备好逃出去,但当他看到麦克已变成这样,非常痛苦,大家还有我可能都以为他会带着麦克一起逃出去,却没想到他用枕头闷死了麦克,用之前麦克原来设想的方法“带着他”砸破窗户,逃离了疯人院。是麦克带给这个印第安人突破束缚的勇气和力量,最后他撼动并举起沉重无比的石台,这是麦克之前的想法并没有实际做到的,酋长完成了他的梦想,确是以死这种方式。让麦克灵魂解脱、让他灵魂自由,也许是西方人的价值观和宗教信仰,也算一个比较完美的结局。酋长原本是疯人院里病得最严重的一个,在最后找到真正的自己,一个摆脱墨菲的自己。

可以说,是麦克给大家带来乐趣和生机,鼓励他们追求自己的幸福和权力,他改变了大家的观念,变得想要离开疯人院,即使要受到惩罚,即使明知这个不可为却愿意为之,这是麦克的勇气和执着,并感染到疯人院里的每一个人。但正如酋长其中某天晚上说的那样,他的父亲很粗壮,随心所欲,所以每个人都利用他,因喝酒太多变得谁都不认识他;酋长也许正是因为他的父亲的经历影响到他,不想和他父亲一样,因此尽管高大粗壮却装聋作哑,以防别人利用他。但是一直到最后,大家除了比利自杀外其他人可能都逃脱出去,而只有麦克变成白痴,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麦克在一开始表现的很不同,会为不公抱不平,在大家的眼中高大无比,不得不说大家对他有利用的成分,想要通过他,获得趣味、开怀甚至逃脱疯人院。

疯人院里的大部分人都是自愿来的而不是受逼迫,他们没有精神失常,只是厌倦了现实生活,来此逃避,逃避工作,逃避压力,逃避感情,逃避自己的内心。在疯人院里,每天重复着无聊受人管制的生活,时间久了,他们没有克服自己,也不想回到正常的生活,但又无法改变疯人院的时间表,没有像麦克一样反抗,只是逆来顺受。比利在割腕收到护士长刺激之前,他很开心,可以说在麦克的鼓励下,克服了自己的恐惧,却因为护士长的侮辱割腕自杀。

其实,每个人都有阴霾的一面,有些人明显,而有些人不明显,当环境改变逼迫时,有可能会显现出来,形成反常的行为,造成对自己或他人的伤害。比如,之前出现的复旦大学投毒案,林森浩经事先预谋,在3月31日将做实验后剩余并存放在实验室内的剧毒化合物带到寝室,注入饮水机槽,最终致黄某死亡,4月1日黄某饮用饮水机中的水后出现中毒症状,后经送医救治无效于4月16日去世。仅仅因如此生活琐事与黄某关系不和,心存不满,心存歪念,就犯下此重大错误。他家境平寒,平时好强,其实很优秀,没有必要因为嫉妒黄某读博或者其他原因生杀念。任何一个在其他人看来不正常的行为,因为性格和追求,在外界有事激发起情绪时,容易引起一个人的行为偏激甚至更严重的后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电影《奇迹男孩》观后感

全文共 697 字

+ 加入清单

我一直认为,奇迹,一定特别伟大,且惊天动地。然而我想,我错了,在《奇迹男孩》这部电影中,奇迹,是平凡的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奇迹,又十分宝贵。

电影中的主人公奥吉,天生面部有缺陷,他一直没有上学,直到 五年级时,他第一次走进了学校,同学们都笑话他,欺负他,但他的爸爸、妈妈、姐姐一直鼓励他,从未放弃过他。奥吉渐渐找到了朋友,获得了自信。最终在期末获得了学校独一无二的荣誉。

其实电影中,还有许多人遇到过困惑、迷茫、孤独、无助,奥吉的妈妈、爸爸、姐姐,他们也曾想过要放弃,可他们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一个个美好的结局如圣诞节的钟声,在倒计时,随之迎来的是一朵朵绽放的烟花,

奥吉的成功,有一大部分来源于他的家人,他们一次又一次安抚着奥吉脆弱的心灵。当然,也有更大一部分来源于奥吉的人格魅力,他其实很擅长交流,他与朋友的打闹、玩耍,都是那么自然、纯真;他勇敢,面对初中生敢于斗争……这一切都感染着他身边的每一个人,使他们抛掉了内心的恶,变得纯真、简单。

当电影中的说自己真的想要和奥吉做朋友时,我的内心感动了,一滴热泪涌出我的眼眶,沿我鼻子旁的一侧鼻翼流下,我愣住了。当奥吉同意继续做杰克·威尔的朋友时,杰克·威尔开心的笑了。我的内心感慨道:这也许就是世界上最纯真的友谊吧!

朱利安,在他与爸爸妈妈在办公室里和校长谈完话,他依依不舍地回了好几次头,我想:他的内心应该是善良的,他应该后悔了。这都是嫉妒造成的,他曾经的朋友竟做了奥吉的朋友。其实每个人都原本是善良的,只不过被嫉恨冲昏了头脑。有句话说得好:“恨,有时是误用了爱的力量。”

切忌放弃!即使条件极度恶劣,但是只要不放弃,向着那个目标努力,奇迹就会出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