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七月与安生类似感人电影(精选20篇)

大家在看完电影冈仁波齐有什么感悟呢?下面请看七月与安生类似感人电影的更多详细内容!欢迎阅读!

浏览

5211

作文

34

感人电影《念书的孩子》观后感

全文共 590 字

+ 加入清单

电影中,由于开开的爷爷有肺心病,不得已开开的爸爸妈妈,丢下年仅9岁的开开进城打工去了,为了不使开开寂寞,爷爷就哄着开开念课文。爷孙俩相依为命。后来开开的爸爸要给家里点个炉子,爷爷推辞说不用了,再冷的天没有炉子,不一样熬过去了。可开开爸爸非要装,爷爷就同意了。第二天,开开捡的流浪狗小胆儿,叫着拽着开开的裤腿去爷爷屋,开开跑过去,发现煤气阀门没关,爷爷煤气中毒了。开开急忙打了120,所幸抢救及时,爷爷才醒了过来。有一天,小胆儿又拽着开开的裤腿,开开连忙跑过去,发现爷爷呼吸已经停止。开开的父母回来葬了爷爷,要带开开进城。开开不去,说他们班的吴美芳进城半年都没找到学校。于是开开的爸爸只得花钱找了一些人,解决了这个麻烦事。走的时候,开开的爸爸说小胆儿不带了,进城给他买个更好的。开开不同意,于是爸爸把开开的手掰开把狗绳扔掉,硬是抱着开开上了车。车开了,开开一边反抗着爸爸,一边哭喊着让小胆儿快跑,说我在前面等着你。小胆儿拼命地跑起来追赶着汽车,但越追离汽车越远。

看了这部影片,我明白了留守儿童的孤独。由此,我希望所有留守儿童的家长,能多顾虑孩子的感受,这些自己孤单,无依无靠,夜晚睡觉都想着父母的孩子,是多么渴望得到爸爸妈妈的爱啊!看了这部影片,我受益匪浅,我佩服开开的坚强和勇敢,和他相比我自愧不如,我知道今后该怎样做了。以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都要做一个坚强的“念书的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感人爱情电影《百年情书》观后感

全文共 820 字

+ 加入清单

我不喜导演表现的林觉民和陈意映,演员的演绎太稚嫩,每逢深刻的情感表达,表演痕迹总是太重。

与妻书中有:「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中国!」 他心中有深情,但对革命的心却坚定不改。陈意映虽是旧式女子,但她会诗文,有才气。 是以她不仅仅是林觉民的妻子,为他生儿育女,更是他的知己,朋友。如此,他与她心灵交汇,促就了一段百年深情。

人们总是说,情深不寿,情深不寿。未必无理。我总想起陆游和唐婉这一对。

那两篇著名的钗头凤:

钗头凤(陆游)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钗头凤 (唐婉)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倚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二人被陆母强行拆散后,唐婉无奈再嫁,陆游被迫再娶。然而新妇远没有唐婉知他,懂他。这何等寂寞。

唐婉郁郁寡欢,在三十岁那年死去,陆游直到七十四岁才得知。那时,他已经两鬓斑白。

《沈园》里,他写: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无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如今的如今,我只能在梦里与你相逢。

是谁说过,情之一物,穿心蚀骨,若真爱过,必定执迷不悟。懂的人自然知道,那是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宁缺毋滥,是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孤寂痴情。

自古动人情爱故事多,我们缅怀过去,然后审视自己的内心。

有记载,林觉民死后,陈意映「秉志抚孤,终因悲伤过度以终,年仅二十二岁。」这是个中国式的传统结局。但我更希望陈意映这样被热血男儿爱着的女子,应该是柔韧而坚强的。在林觉民死后,她还能够孤勇的凭借那些美好的回忆活着,作为林觉民生命的延续,活下去。

我更敬佩这样的女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感人电影《我脑中的橡皮檫》观后感

全文共 1204 字

+ 加入清单

“我脑中有个橡皮擦,很快将我的记忆全部擦去,我会忘记一切,我都不会知道你和我在一起。你会从我脑海里消失,甚至我会不认识自己。你明白么?我的记忆消失的时候,我的灵魂也会消失。我怕。”这是电影《我脑中的橡皮擦》女主人公秀珍(孙艺珍饰)在记忆将要完全消失前痛苦的对他深爱的人倾诉的。在影片中女主角秀珍不幸患有阿滋海黙氏症(痴呆症),曾发誓与爱人终身相守的她却因为病魔的侵袭,而逐渐失去了记忆和日常生活能力,望着曾经的爱人却带着陌生人的恐惧,也许在这一秒钟两人还紧紧相拥,但下一秒钟失去记忆的她却视他为路人,两个原本相爱的年轻人在爱与痛的漩涡中身不由己。影片秉承了韩国爱情电影惯用的技巧和手法,用唯美、浪漫、真挚的画面渲染了全片的悲剧气氛,而孙艺珍的眼泪更如同催化剂般,在她簌簌滑落的美丽泪珠的牵引下,观众的情绪也经历了从大喜到大悲的全过程。《我脑中的橡皮擦》是一部如此迷人,感人之深,却又如此凄美缠绵的爱情悲剧电影。

好久没有被电影感动得眼泪像决堤一样顺着脸颊流淌,前几天看过的《八月照相馆》,虽然很伤感,但属于无泪悲剧。《悲伤电影》属于淡淡的忧伤,是人生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遇到的离别,耐人寻味。但这部电影中的情节让人看后有为男女主角产生生不如死的感觉。这就是韩剧的经典之处,韩国导演在把握男女感情细节和心理细节处理的恰到好处,特别是后半部悲伤的镜头,当哲洙(郑宇成饰)读秀珍离开他留下的那封信的时候仰天潸然泪下,把一个男人的爱、无奈、绝望、悲哀演绎得入木三分;孙艺珍无一例外的将女性的温柔、恬静、善良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她的哭功,更是一绝,曾经被评为最适合流泪的艺人。此刻让我领悟到最可怕的不是没有爱情,而是两个深爱的人,命运让他们相识相知相爱,却又偏偏让他们承受病魔的折磨,尽管相爱却不能感受幸福的一辈子生活在一起。

人生短短几十载,时间像流水一般,生命是一个过程,可悲的是它不能重来!可喜的是它也不需要重来!当你想重新回到从前,那已是不堪回首。其实时间的离去并不悲惨,可悲的是当我们老去的时候却没有美好的回忆,因此只有珍惜自己眼前的时光把握自己的今天,生活才有意义。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脑中也有一块橡皮擦(这个比喻很贴切),虽然没有剧中女主角那么快擦去记忆,但我们又何尝不是和剧中的她一样,用我们自己脑中的橡皮擦慢慢的擦去那些我们曾经的激情、浪漫、开心、悲伤的记忆,这个过程我们称为忘却,但许多时候我们都要学会忘却。

“阿滋海默氏症”是一种怎样的疾病?居然可以吞噬人类的记忆,即便是关于你最深爱的人的记忆也无法在这种病下逃脱!这对自己和爱你的人是多么大的伤害!

(注:这种叫做“阿滋海默氏症”记忆丧失症把我们每个人都拉入现实处境中。这种病不仅仅只有老年人才得,年轻人也会,就如电影中的女主人公一样。病因大概是由于基因的问题引起,至今没有解药。这种病可怕在于病人的记忆慢慢丧失以至于所有的事情都会遗忘,这种病也会致命。)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感人电影《可爱的你》观后感

全文共 1255 字

+ 加入清单

电影可爱的你》根据香港真人真事改编,一个幼儿园老师独自支撑元朗一家将要倒闭的幼儿园,并对几个孩子用心培养,幼儿园关门危机后也渐渐起死回生的故事。听上去,这个故事和大陆的主旋律电影有异曲同工之处:歌颂无私奉献,先进人物事迹,感动中国故事。但仔细辨别,就能看出《可爱的你》作为纯粹港片血统的独特魅力。

《可爱的你》格局很小,在香港影院的名字叫《五个小孩的校长》,虽然故事简单,线索单一,但内容却包含了香港社会的方方面面。成功人士,城乡结合部,老年人群,市民社会趣味,单亲家庭,中产阶层,社区文化,暴力拆迁,高收费幼儿园,外来移民等都可见一斑。电影立足讲一个现实生活中的女教师的生活轨迹,附带着把当下香港社会的问题和文化包括进来。“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女教师家访段落,把五个小孩家庭的背景和困境细细描绘出来。这些人虽然活得窘迫,劳累,或者悲苦,但都没有对生活失去希望。女教师吕慧红的出现,仿佛助燃剂,继续燃起了他们各自生活的动力。几首经典的粤语老歌,更把港人早年奋斗的豪迈精神展现出来。为了幼儿园的存亡,这些家长和女教师联合起来,积极招生,打扫庭院,修复铁门,做表语设路牌。点点滴滴,都是自力更生,不肯放弃。

梦想,是电影里的一个关键词。一堂课后作业,把家长,学生,老师等人的梦想展现在题板上。不管梦想是运动员,飞行员,香港小姐,消防队员,这些词语都超越了他们各自生活的现实语境。残缺的肢体当不了运动员,衰老和病弱也成不了飞行员,皱纹堆累也成不了香港小姐,肥胖的中年大妈也做不成消防员。但这不影响孩子们幼小心灵对世界和未来的渴望:世界是大的,未来是美好的。

在电影语境中,爱心教育和商业教育是对立的。吕慧红之所以辞职,就是因为城市里培养精英成功者的贵族教育和自己内心最本初的爱心教育是无法调和的。而在城乡结合部,垃圾堆,旧房子,低收入者的环境里,爱心教育的理念才有实施的可能。媒体和社会戏称吕慧红是4500校长,居民们把幼儿园几时倒闭拿来下注,家长和孩子缺乏沟通。这些冷漠的背后,就是吕慧红爱心教育的原因。

相比较大陆同题材的电影,张艺谋的《一个也不能少》是城市人捐钱捐物救赎了农村人的贫穷,划上美好的虚假愿景。《可爱的你》里面,救赎都是自我救赎,通过教师,家长,孩子自己的双手和声音。《美丽的大脚》把女教师的奉献解释为自己家庭和孩子的缺失,《可爱的你》里吕慧红虽然也是丁克家庭,但从没有以己度人的逻辑设置。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教师通过合唱班收拢了后进的孩子们,让他们感受到了爱和希望。《可爱的你》片尾,五个小孩的集体表演,也是吕慧红教育理念和成果的完美展示。

导演关信辉一直以来作为陈木胜的助手,在香港电影圈打拼多年。虽然名气很小,但这个导演一直关注小人物的故事。细数他作为导演的片子,凡是小人物的故事都有滋有味,分值很高。作为具有纯粹港片文化血统的电影,《可爱的你》虽然也有煽情催泪之嫌,但萌娃的可爱,杨千嬅古天乐高级的表演,粤语金曲的怀旧,TVB老戏骨的插科打诨,已经足以撑起这部电影。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七月与安生小说结局是什么

全文共 624 字

+ 加入清单

在安妮宝贝笔下的《七月安生》最后的结局安生给家明生了个女儿,她自己因为难产死了,七月收养了安生的孩子,取名小安,安生和家明结婚了,他们没有再要孩子。

凌晨的时候,安生产下一个女婴。因难产而去世。

七月26岁的时候,有了收养的女儿。

她给安生的孩子取名叫小安。她相信这是新的安生。就像安生说的那样,是鲜活洁净的灵魂和肉体。而旧的躯壳就可以腐烂。

小安有一双漆黑明亮的眼睛。七月把她抱到家明的家里去,家明的母亲非常喜欢。

她抱着小婴儿说,应该送礼物给小宝贝啊。家明,你从小戴的那块玉牌呢。虽然破了一角,但是可以用来辟邪。家明和七月都装作没听到。

那块玉牌随安生一起火葬了。

七月总是憨憨的样子。

有时候不知道真相,不了解本质的人,是快乐的。而能够假装不知道真相,不了解本质的人,却是幸福的。

只有一些人例外。比如家明在酒吧邂逅的那个十六岁的女孩。她透过喧嚣的音乐和烟雾,笑着对他说,家明,你的眼睛好明亮。这样的女孩直指人心。但是她不告诉他,她喜欢的绿镯子还是白镯子。她的快乐模糊而暧昧。却不知道躲藏。所以让自己无处可逃。

在幽深山谷的寺庙里,他们看着佛像。她坐在他的身后,轻轻地问他,他们知道我喜欢你吗。他转过身看着她。她掂起脚亲吻他,在阴冷的殿堂里面。

阳光和风无声地在空荡荡的屋檐穿行。

那一刻,幸福被摧毁得灰飞烟灭。

生命变成一场背负着汹涌情欲和罪恶感的漫无尽期的放逐。

半年以后,安生的书出版。书名是七月和安生。

七月和家明过着平淡的生活。

他们没有再要孩子。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024年七月与安生的观后感

全文共 1546 字

+ 加入清单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部文学作品,同一部电影,不同人的观后感也千差万别。

电影《七月安生》里的七月,是颠沛的自由;安生,是安定生活。两种不一样的性格和生存方式却最终走向统一,却也正是因为看透对岸风景,才如此渴望此岸的人生。

《七月与安生》脉络清晰简单,讲述的是两个从小一起长大的女孩子,因为同一个男性而交换人生的故事。交换人生,听起来像天方夜谭,我十分敬佩庆山—安妮宝贝把故事情节转折安排的这般恰如其分。感慨结局的出乎意料,却又是意料之中。

七月 开头,观众都喜欢七月这人设。长相漂亮、成绩优异、有礼有节、乖巧懂事,有一个不错的原生家庭,一看就是接受良好教育的“别人家的孩子”。 如果,我是家长,也希望自己有一个这样乖巧听话的孩子,而不是天天背逆自己的顽童。父母的本意是少让自己的孩子吃苦受累,希望孩儿的路途平坦顺利,甚至有家长不折手段也要扫清孩子前行路上的一切障碍。 七月从来不做出格的事,认认真真学习,考上大学,连大学专业也都是听父母的安排,毕业留在家乡,跟一个门当户对的人结婚生子,哪怕对方不爱自己,只要合适就行。所以,最后勇敢面对苏家明不爱自己,并成功逃离原有生活轨道的七月是真正的勇士。这世间,有多少人就这样浑浑噩噩的苟且完一生,不敢丝毫偏离原有的生活轨道。

看完电影,不能只是一味感慨安生历经颠簸和磨难,最后终于安定生活这样屌丝逆袭成功,这样的感人肺腑的故事,却忘记了安生后来的安定,也七月在成长岁月里物质和精神上双重的扶持和陪伴。

多希望七月最后并没有在27岁死去,虽然前面伏笔已够多。但还是一意孤行希望她能好好活着,就像安生写的故事里的样子,流浪到世界各地,看雪地、看日落、看大海。

安生

我始终认为,安生才是作者浓墨重彩描写的人物。无论如何漂泊,最终还是要安定下来。流浪时,无依无靠的安生,为了成全七月和苏家明,外逃时却亲眼目睹洗剪吹男友的劈腿。为了混口饭吃,一口气干掉一瓶红酒。一种近乎疯狂的人生。 安生的原生家庭,注定了安生在客观上自由无拘束的生存状态,也就造就了那种把安生扔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都能茁壮成长的性格。 我在安生身上看到了些许自己的影子。 总是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哪怕外面的世界风刀霜雪,哪怕生活不是远方和诗,哪怕生活是马革裹尸、茹毛饮血。 那个凡事总是为朋友两肋插刀的柔弱者。从不会说出自己的孤独和无助,很少对人流着泪说,我也坚持不住了,却只会心里滴着血,还表面若无其事地对朋友说:来我的臂膀里躺着吧,我给你依靠。即是自己一无所有,也白日梦的想着有一天我什么都有了,什么都给你最好的。 经历很多的“漂泊”。我把所有没有的无安全感,总结为“心无处安放的飘零”。也希望有天,能像电影里安生,在也无风雨也无晴的那一天,能平静得把这些烂大街的昨日悲伤写成跟自己无关似的文字。 当我看到七月误解安生好意的时候,心生泪意。孤独、误解、我都不在意,至少你一直都在,这就很足够了。 也许哪天我“流浪”够了,也安心的生存,在某处安营扎寨、繁殖后代。

尾声 电影里的台词:“有时候,七月是安生的影子;有时候,安生是七月的影子”。七月与安生,就像是一个人矛盾的一体两面,历经岁月的洗涤,装得太久,终是面目全非,最后的最后,还是会和身体里本真的自己握手言和。大众都是羡慕安生的稳定,却忘了七月抛弃一切去追求自由,成全安生和苏家明,才是最勇敢和善良的那个人。 无论是七月还是安生,成长都是孤独的。无论人生路上,来去路过多少匆匆过客,七月只有安生和苏家明,而安生的成长路上只有七月。有多少七月羡慕着安生;又有多少安生羡慕着七月。有多少人过着七月的生活,想变身为无拘无束的安生;又有多少安生,希望成为衣食无忧的七月。有多少人真的将七月的人生过成了安生;又有多少人将安生过成了七月。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七月与安生观后感

全文共 4899 字

+ 加入清单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连续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

七月安生观后感 【篇一】

在我的观影史上,最好的电影都是西方的,后来韩国的一些电影不错,越来越好看,但自从我1988年从美国留学归来,对中国电影的印象却是:还没有到能够看的程度。

回顾中国电影的历史,小时候看过些描写革命战争抗日战争的电影,比如《小兵张嘎》之类的(我们小学的一位长着娃娃脸的小女生还被选中在电影里出演一个群众演员——看小嘎子跟胖墩摔跤)。到了文化革命,所有的电影都被禁掉,只剩下八个样板戏,全世界电影史上没有见过的奇观是:为了一个电影的评价和能否上映,中央政治局要开会定夺(以大庆王进喜为原型的《创业》)。你能想象美国总统副总统开会定夺一部好莱坞电影能不能上映吗?那个时候大家完全没有电影可看难道不是必然的吗?

改革开放之后我去了美国,回来后看到中国有电影了,也不完全像教育宣传片了,有的竟然能在国际电影节得奖了。我把近年来的获奖电影分成两类,一类是浪漫主义的,一类是现实主义的,前一类如张艺谋的电影;后一类如贾樟柯的电影。这些电影不仅是可以看的,而且已经达到了电影艺术的巅峰。然而,不客气地说,属于商业电影范畴的各种类型片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像郭敬明韩寒的影片甚至都不是专业导演做的,只能说是蹒跚学步(有一次我碰到戴锦华,问她对《小时代》的评价,她老实不客气地对我说:你别跟我提这个,那根本就不是电影)。所以我一直觉得,中国的类型片还没到能看的程度。

近年来最火爆的只有搞笑的喜剧片,票房动辄过亿的都是这类,中国观众对于宣传教育片的反弹以一种夸张的形式表现出来,就是除了喜剧片,严肃一点的全都无法接受,没人看。记得《万箭穿心》上映前,营销忽发奇想,想让文化人来帮助宣传下,找了崔健和我去看片,看后想句宣传词。我看后觉得非常好,想的宣传词是:这是曹禺《雷雨》之后最好的一个悲剧。没想到被他们一口否定,原因是:只要在宣传语中出现“悲剧”二字,票房就完全没指望了。难道中国的观众已经完全受不了任何严肃和沉重的话题了?

在这样严酷的环境中,严肃主题的现实主义影片还是在艰难地发展着,我们看到比较成功的例子是《桃姐》,它只是描绘了一个普通的人际关系,一个男人跟他家保姆的故事,但是感人至深。看过《七月与安生》之后,我欣慰地感到:中国的写实主义电影也到了可以看的水准了,而且已经相当好看了。影片描写的是两个女孩的友情,她们爱上了同一个男人,以及后面发生的一系列冲突,悲欢离合。痛苦在折磨和考验着她们的友情,她们的友情命运如何?是中断还是延续?最终是个什么结局?影片从一开始就让人带着这个悬念,从头到尾,不能释怀。一个剧,怕就怕一切在意料之中,情理之外,而这部电影,一切都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所有的情节让人觉得合理、合适、合乎人物关系的逻辑。就像沈从文有一次所说的,写小说的秘诀就在于“合适”,这是最见功力的地方。

我相信,中国的电影观众除了被宣传受教育和无厘头搞笑之外,也会慢慢成熟起来,而成熟起来的观众需要思考,需要感动,不仅需要被逗笑,还需要跟着剧情流泪,需要能够在自己的人生经验中引起共鸣的作品。就像那些得奖影片可以被分为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类一样,类型片中也有这样两类:在那些悬疑片、喜剧片中,其中的情节都是人一生也不会碰到的事,其中的人物也是人从来不会在现实中遇到的人,这就是浪漫主义的电影。而我相信,人们绝对需要现实主义的影片,需要看到那些自己可能经历到的事,自己在生活中能够遇到的人,看到他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故事,看到那些感人至深发人深省的爱情、亲情和友情。在我看来,《七月与安生》就是这样一部感人至深、发人深省的影片。

所以我想在这里报告大家一个好消息:中国的电影真的能看了。

七月与安生观后感 【篇二】

那一日,看完了安妮宝贝的《七月和安生》。

眯起因流过泪而酸涩的眼,在午后淡淡的阳光里,有一些微微地晕眩。二十几岁的人了,不会象小女生那样动不动就流泪,可这些文字,还是一再地触痛了我的心。

我和璎子,好象另一个七月和安生,在我们的少女时代。她和安生一样有着狂野的心和不羁的灵魂。轰轰烈烈的一场青春,却游走于风尘的边缘。爱过痛过,而今只得一个寂寞的躯壳,留与世人传说。不同的只是,安生的结局已经写好,她的,还在继续。

而我却做不了七月,做不了最后的七月。七月最终敞开怀抱,接纳了安生这只停飞的倦鸟。而我却无法接受已是面目全非的她。我是一个冷酷的人,我可以容纳她的伤痕,却无法容忍她的放任。她只能自己去寻找避风港。

好象所有的故事都是从从前讲起的。

璎子从三岁起就失去了父母的疼爱,也可能从来都没有得到过。支边的双亲因为工作把她从北方送到了南方爷爷奶奶身旁。从此,三五年难得一见。她对父母的感情是淡漠的,一如父母对她。

读书的时候,她跟我一个班。那时她是一个乖巧的孩子。长相甜美,眸光清澈。因为喜欢她,就在男生欺负她的时候挺身而出,做了她的勇敢却不实用的保护伞。然后从小学二年级开始,两个女孩子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说我们是朋友,不如说是姐妹来得贴切!无论是学习或生活,我们互相照应着。她经常来我家,把我的家当成了她的家,把我的爸妈当成自己的爸妈。我的家人也很喜欢她,因为她的聪明,伶俐,和活泼。

每晚临睡前,是我们最快乐的谈心时光。拥被而坐,分享彼此的秘密,讲述自己喜欢的男生,久久不愿睡去。有时碰上停电的夏夜,热得睡不着,就半夜爬起来偷偷溜出家门去街上逛。那份肆意和轻狂,是一生不褪的记忆。

我们就这样相亲相爱地过了九年,直到我去了另一个城市生活。而她,仍然是我心里的牵挂。我们开始书信往来。一向懒惰的她,倒是很喜欢给我写信。一封接一封,述说她的思念和寂寞。说自己好象是失去了翅膀的鸟儿,再也飞不起来了!读着这些信的时候,我的心里是疼痛的。

后来她在信中开始快活起来。她说她正在享受青春,日夜笙歌,非常快乐!看这些信的时候,我的心里开始有隐约的不安。但一想她本是一个天性纯良的女孩,应该知道分寸的,但也在回信中委婉地暗示了她。她手头拮据的时候,我也会给她汇一些钱去。

不久她的来信开始变得有点患得患失。信写得杂乱无章且言词暧昧。我知道她在恋爱了,但是爱得很痛苦。她跟那个男孩的恋情受到了男方家长的阻挠,而且态度强硬。我很是担心,她是那样一个性格刚烈的女子。遇此阻碍,不知会采取何种激烈的方式?

之后,她突然地就断了音讯。她在那个属于她世界,消失地无声无息。

好似过去了一个世纪那么久,我在一个深夜接到了她的电话。电话中的声音是疲倦的沙哑:“雯雯,我想你!”才听得一句,我已无法控制自己,大叫了起来:“你在哪里?你知不知道!这些年我有多担心你!怎么一走就悄无声息?”电话那头的她笑得苍凉:“我就是不想让你知道,这些年我是怎么过来的。”

原来这些年,她一直在外头流浪。

当年她和那个男生,年少轻狂,为了捍卫爱情,以一种绝决的方式做了反击。他们一起私奔去了深圳。在那儿,一人找了一份工作,在恶劣的环境中,固守着精神的乐园。以为便是这样终老,也是心甘情愿。

终究是世事无常。平静的日子没过多久,噩运降临在了他们的头上。

她在一个娱乐城工作,一日被一帮流氓调戏,正好被她的男友撞上。看见心爱的女孩遭此污辱,年轻气盛的他不顾势单力薄,拍案而起,于是双方一场恶战。结果,两人都受了伤。男孩被打得浑身是伤,而她的大腿处,则被尖锐的啤酒瓶渣深深地扎了进去。

逃离娱乐城的他们无处可去,男友伤势太重,可是没钱去医院。也找不到可以依靠的人。坚持的理由在慢慢消失,于这个人情淡泊的陌生的城市。

万般无奈,她用身边仅存的钱拨通了男友家的电话。

他的父母正为爱儿的失踪而心急如焚。接到电话,连夜坐飞机赶来。

她知道她的一生,不会安稳。如此勉强,只会带给心爱的人更多的创伤。也不敢再见他的父母,强忍着不舍,安静地逃离了所爱的人身边。

他被爱他的父母接了温暖的家,而她却在凄风苦雨中失了方向。该何去何从?家里是不能回去了,那里已经变成了一个吞噬人的漩涡。

险恶的命运,注定了她的生存轨迹是一场流离失所的漂泊。

她的声音开始哽咽:“我当时真的是走投无路了!腿上的伤感染发炎,我却没钱看病。雯雯,我从来没有这么恐惧过。我以为我要死在那个地方,以为这一生再也见不到你了!”

握着听筒,我的泪如泉喷涌。

而她,仿佛已经淡忘了伤痛,语调开始平静:“我告诉自己,我不能就这样死去,我要风风光光地回故里。后来我找到了他,一个属意我却被我拒绝数次的男人,中年男人,有钱有权,有家有室。”

“我的心已死,激情也已湮息。我出卖了自己的灵魂和肉体,去换取物质的丰足和精神的空虚。那个男人给我很多钱,我怂恿自已大把大把地花钱。我学会了抽烟,喝酒,学会了在赌桌上一掷千金。烟草,酒精,黑夜和男人,毁了我的余生。”她的声音有些黯然。

“终于他感到吃力,渐渐疏离我,直至把我完全放弃。而这时的我,已无所惧,他教会了我另一项谋生的本能。我很快又找到了另一个依靠。我象个游魂,游荡于各个城市,开始热衷于跟男人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只不过我是猫,一一捕获他们,再耍弄他们,吃空他们。你知道他们叫我什么吗?野玫瑰!哼!我最讨厌的东西!”她开始冷笑。

“可是雯雯,我付出的代价也好大!酒精和金钱已经把我风化。我的手腕上伤痕累累,刀痕,还有烟头的烙印。不是别人,是我自己自虐。有时候真的痛苦得活不下去。我喝过整瓶的香水,服过整瓶安眠药,可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还活在这个世上!上天给了我多舛的命运,为何要给我如此顽强的生命!”

所有伪装的坚强和倔强在这一刹那全然崩溃。隔着电话线,我听见了她沉闷压抑的哭声。

而我,却说不出一句话。

当年在风里欢笑的天真少年,如今已历沧海桑田。谁能相信,我们之间,只相隔了五个春天!

五年时间,或许只是弹指一瞬,却足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一步错!终生错?

璎子,你好傻!原本还有路可退的,是不是?为什么要给尚有希望的生活,做绝望的注解!

安生的飘泊是宿命的牵引,璎子的飘泊是求不来安稳的无措。

安生的永远是绚烂之后归于平淡,然后归于尘土。那么璎子,你的永远又是什么?

七月与安生观后感 【篇三】

还记得第一次听到《七月与安生》这个名字,貌似是在中学的时候,那时年少青涩,只能看看书的内容。现在重温“经典”,有了不同的感触。

七月第一次遇见安生的时候,是十三岁的时候。

新生报到会上,一大堆排着队的陌生同学。是炎热的秋日午后,明亮的阳光照得人眼睛发花。突然一个女孩转过脸来对七月说,我们去操场转转吧。女孩的微笑很快乐。七月莫名其妙地就跟着她跑了。

很久以后,七月对家明说,她和安生之间,她是一次被选择的结果。只是她心甘情愿。虽然对这种心甘情愿,她并不能做出更多的解释。

我的名字叫七月。当安生问她的时候,七月对她说,那是她出生的月份。那一年的夏天非常炎热。对母亲来说,酷暑和难产是一次劫难。可是她给七月取了一个平淡的名字。

就像世间的很多事物。人们并无方法从它寂静的表象上猜测到暗涌。比如一个人和另一个人的相遇。或者他们的离别。。。

家明这个男人就TM是一人渣!我想这个应该是看过的人都毋庸置疑的一个事实。

除了这个人渣,我不喜欢安生。我承认,安生那种敢爱敢做的精神是我欣赏的地方。但不是所有死了的人都是最可怜的。逝者死了解脱了自己,留给活着的人只有哀伤和愧疚,活着的人却要为她承受剩下的一切。为了成全家明和七月只是寻思理由中得一向,归根究底还是希望自己早点从这种混沌中解脱,而解脱的唯一办法就是死!她是死了一了百了了。可七月却要成天对着一个曾经背叛自己,而且让自己伤得很重的男人;可能还要面对那个被不负责任的母亲留在这个世界上的孩子。每当看到这些,想起的又是那个曾经最好最好的朋友,这样的心情该是多愧疚啊!

所以,我认为整场“闹剧”,不是死了的安生最可怜,而是生不如死的七月……

一段情散了,就忘了吧!再美好的回忆也只是昨天。一段缘尽了,就算了吧!再多的挽留也只是强求。一段爱消失了,就消失吧!不然你又能怎样。握不住的流沙,干脆就扬了它!断了线的风筝让它飞,它需要天空,你也需要自由!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感人电影《可爱的你》观后感

全文共 950 字

+ 加入清单

可爱的你》在电影中有着双重定义,可爱的既是五位萌哒的小女孩,亦是坚守自已教育信条可爱的教师吕慧红,这个在一所行将关闭的幼儿园中所发生的点滴,不仅彰显着何为教育的真谛,更用爱的力量唤醒了那已然酣睡的梦想。

城市的喧嚣已让多少人迷失了自我的本态,年幼的孩童,不是在奔跑嬉闹,而是在参加所谓的精英班倍受繁重学习的重压,为的仅是不输在那触不可及的“起跑线”上,《可爱的你》电影伊始所呈现就是这已然病态的中国式教育,而坚持自我的名校校长杨千嬅饰演的吕慧红,正是不满这种种,辞去了令人羡慕的工作,但同样也是她的善念,不顾自已大病初愈的身体,挽救着濒临倒闭的幼儿园和帮扶着行将失学的五个孩子,低廉的薪资更被人冷眼嘲弄戏称为“四千五”校长,她的所做并非博名更非为利,而就是人性中最为弥足珍贵的情感—爱。

“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可爱的你》透过在这所幼儿园中仅存的五名幼儿生,折射出香港这座城市繁华后挣扎于底层人们的艰苦辛劳,乍看可爱逗人的五名小孩,透过剧情脉络的缓缓展开,我们看到的是她们因为生活的困窘都背负着与年龄不相符的成熟,贫困的现状可能暂时无法改变物质的贫瘠,但精神追逐梦想的脚步却是不应空无,吕慧红校长的到来,其所作不仅是在帮扶着孩子们有学可上,更是用梦想令孩子和她们背后那本黯淡无光的家庭,从新燃情了对生活的希望。 梦想是什么?它不是痴人说梦,而是构筑这个世界未来的源泉,电影中吕慧红给孩子们布置作业说出自已和寻问父母们的梦想,过早的面对生活使孩子们的梦想存粹而简单,那些在我们看来稀松平常之事,就是她们的梦想,而孩子回家追问父母,父母最初甚至不愿意在谈论这些,因为现实的残酷,他们以觉梦想就仅是痴人说梦,但在孩子的影响下,父母们还是道出了那过往的梦,消防员,飞行员,运动员,甚至是香港小姐,虽然这些梦想已然难以实现,可这些梦想却又令孩子看到了生活中美好的希望,校长用爱改变了孩子,孩子们又用梦想感染着父母,父母的梦想又在度影响着孩子,生命影响生命的身教,令电影的感动是如此质朴而传神。

有人说《可爱的你》欠缺惊喜,但这就是个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故事,有人说《可爱的你》太过煽情,但那情感却毫无娇柔作态是如此暖人心房,用爱唤醒梦想,一位伟大的教师呈现的就是一场简单纯朴的感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年感人电影《我要上学》观后感

全文共 484 字

+ 加入清单

我去电影院看了一部感动人心的电影,叫《我要上学》。

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一个名叫王燕的山区小姑娘,她一心想要上学,可她的妈妈认为学费太贵,不让她上学,要她自己挣学费。于是,她先卖了她家辛辛苦苦攒的十个鸡蛋,然后,又让一位老爷爷帮她买了一只小羊羔,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小羊羔慢慢长大了,她把羊拉到城里去卖,结果钱还差一元二角,她又想起那位帮她买羊的好心爷爷,在那位老爷爷和好心人的帮助下,她挣到了二元钱,她又用八角钱买了一只笔。最后王燕兴冲冲地到学校去参加开学典礼,终于上了学。

影片没有华丽的表演,但它真实地反映了一个山区姑娘要上学的迫切希望,虽然经过了重重困难,但她还是挣到了学费。影片中的王燕是多么想上学、爱学习,她想用知识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它深深地感染了我。与她相比我们过得是多么幸福啊,爸爸妈妈为了让我们能学习好,他们想方设法地为我们提供一切机会和金钱的支柱,有的甚至牺牲掉自己的工作来陪伴我们,我们过上的是皇帝般的生活,而我们回报父母的是什么呢?

和影片中的王燕相比,我觉得我们应该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父母,平时多帮父母干家务活,用自己优异的成绩来报答爸爸妈妈。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二战感人电影《拯救大兵瑞恩》观后感

全文共 466 字

+ 加入清单

拯救大兵瑞恩》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二战中的故事:美军三军参谋长马歇尔亲自下令, 派一个八人小分队深入敌后, 将已在二战中死了三个哥哥的列兵瑞恩救回祖国。为了一个而可能牺牲八个, 值得么?不仅中国人会发出这种疑问,影片中的小分队成员莱宾也说:谁都有母亲,凭什么瑞恩妈妈的丧子之痛要比我妈重要?

导演斯皮尔伯格多次强调,他无意为了展示武力而血腥,“影片中的暴力镜头没有一处是无缘无故的”,本片所展现的一切都是现代战争的客观反映。事实也是如此,如果单以战争场景去衡量本片的好坏绝对有失偏颇,再逼真的效果充其量只停留在优秀军事科教片的范畴,并不能实现理性的飞跃和流芳百世,强大而富感染力的道德论题、仁义与爱、人性亮点与生存价值等才是本片的精华所在,八个救一个所引起的广泛争议、观念对撞和道义救赎等,使本片持久而真诚地被推崇和难以忘怀。如果要选出一个本片中最难忘的镜头,我会毫不犹豫地说出这样一个画面:一辆军方小车缓缓开近雷恩家,正在做家务的雷恩母亲悄然放下手中的活儿,当她面对走出车门的军官和牧师的时候,她的身体不由自主地瘫倒在地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安妮宝贝的七月与安生小说简介

全文共 955 字

+ 加入清单

七月安生从小就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女孩,七月温柔漂亮、文静乖巧,走到哪里都受欢迎,而安生性格阴郁冷僻、桀骜不驯,除了七月没有人愿意和她来往。两个表象看上去极端相反的、带有符号化特质的女孩,其实恰好就是彼此的投射,她们是对方的映射,显现出自己另外一面所隐含的被压抑的天性。

对安生的描述来源于七月男友家明的判断,典型的“安妮宝贝”句式:“安生是个不漂亮的女孩。但是她像一颗散发诡异浓郁芳香的植物。会开出让人恐惧的迷离花朵。”安生天生具有一种奇异的吸引力,在故事中她通篇都是较为强势、鲜明,更具有力量的那一个,虽然这种性格让她此后颠沛流离。

七月和安生在十三岁相识,也是完全处于被动之中:“突然一个女孩转过脸来对七月说,我们去操场转转吧。女孩的微笑很快乐。七月莫名其妙地就跟着她跑了。”

家明和七月第一次相遇是在文学社第一次会议上,这个被形容为“七月十六岁以前包括以后看到过的,最英俊的男人”有一个十分青春片的出场方式——在黑板上写字,然后回过头来看女主,笑容温和。

书中曾经衍化出另外一个象征七月与安生不同命运的意象,就是三人在登山探险旧庙时,家明给七月与安生买的不同玉镯。安生的白镯子与七月的绿镯子刚碰到一起就碎成两半,掉了下来,为安生的死亡埋下伏笔。

在安生发现自己对家明的感情已经非常明晰之后,她选择离开去闯荡,从海南到广州到上海一路北上漂泊,不断给七月写信,地址总在变化中。

随后家明去西安做项目,七月一直等他回家结婚,家明迟迟未归,七月发现他与安生在一起。两个女孩在离别之后本就走上了不同道路,疏远而隔绝,至此闺蜜终于开撕——“七月凝固了全身的力量,重重地打了安生一个耳光。”

七月随后等了家明一个月,家明回归,两人结婚。安生出国,再次写信是告知七月怀了家明的孩子,自己孤身一人。七月让安生回家并照顾她,随后安生不幸难产死亡,七月与家明一直照顾安生的孩子,出版安生小说《七月与安生》。

人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困惑与思考,故事之所以能够被广泛阅读,大概也折射出群体一段时期的内在状态。

《七月与安生》从表象上来看有太多让人眼花缭乱的元素,看起来过于亲密的闺蜜、狗血的三角恋,极端的情境在现实里可以说并不存在。然而它既不是基耶斯洛夫斯基梦幻迷离、充满神秘感的《双生花》,也与日式温柔淡雅的《花与爱丽丝》有明显差别。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观七月与安生有感

全文共 530 字

+ 加入清单

没有谁是不可以离开的,那些总以为自己可以依赖一辈子的人,那些许了太多约定张口闭口说着珍惜的人,走着走着也就散了,刚开始还试图挽救,只是后来大家都累了,也许离开是最好的选择。七月安生争吵过,赌气过,互相埋怨过,然而最后还是互相离不开彼此,戏剧不比人生,没那么多百转千回,没那么多偶然与碰巧,放手可能就意味着诀别,太多的分离都是沉默的,沉默到我们甚至都已经习惯和接受了这些。

七月对安生说,这个世界上除了我没有人爱你,两个女生走过青春期的懵懂,走过二十出头的神采飞扬,却在该成熟的年纪放着最狠的话互相伤害,是爱情逐渐划开了她们的友情,可价值观不同却导致了她们的分道扬镳。两个人因为觉得对方不够爱自己而难过,却又有着难以割舍的羁绊。快乐时,伤心时,最想分享的人还是彼此,最习惯的还是彼此。

安生得知七月有喜欢的人时的那种失落让人心疼,七月是她的全部,而她却发现自己已经不是七月的全部,安生追求极致纯粹的感情,这些对她而言都是难以明说的伤害。我爱七月,也爱安生,爱感情的纯粹,也理解那种无助的自私。

一段感情走了那么久,变得既是财富也是负担,两个人一起总有人想甩掉厚重的包袱轻松前行,当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为负担时,当意识到感情已经失去真诚只剩下责任时,也许放手是最好的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日本感人电影《入殓师》观后感

全文共 1541 字

+ 加入清单

这部电影,风格如此的朴素,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却让人多次落泪。原因在于它所讲述的是生命的旷味,如此的惆怅,就象你行走在时间的长河中,无时不刻会感受的那一种味道。

主角小林大悟这个名字颇有意味。他的人生本应用失败来形容:失业逃回老家农村落脚的前大提琴手,为了生存,无奈的选择了当一名入敛师。电影根据编剧小山薰堂的原小说《胶片》改编,小山的经历也很复杂,想必尝遍人生各种旷味,对于活着这件事实在是感慨万千,无言以对。虽然他身处喧嚣的功利场(他是电台主持人、编剧、作家、创意顾问等),却无时不刻想逃离,因此赋予了大悟这样的性格:随性,浪漫,内敛,颇有点道家的风范。影片开始不久大悟有句台词:“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是我们的新居,周游世界,来个演奏之旅吧。”他希望靠自己的乐团工作,给妻子提供浪漫又有保障的生活,却被残酷的失业打碎了这一梦想。但这个人物让人觉得柔软、易感的地方就在于:他并不是功利心很强、不择手段要出人头地的城市动物,而是承认自己无能、面对现实只求活下去的草根。我猜这个角色身上寄托了编剧很强的个人理想,同时也是许多在城市打拼的中年人的心情:逃离城市的烟火,隐居到乡村的世外桃源,以求得心灵的平静。

虽然沮丧的认清自己是个失败者(我应该更早的承认,自己根本没有演奏的才能),决定接受现实,但略带凋蔽的乡村并没有提供给大悟心灵的安宁。他人的嘲弄眼光可以不在乎,但如何面对柴米油盐却是个永恒的难题。伫立在桥上,大悟看着桥下的溪水里奋力逆流而行的鲑鱼,以及那些失败了死在途中被冲下来的鱼尸,对生命的意义陷入了迷惘:拼命游上来的,只是为了去死。反正是死,为什么要活得这么辛苦?

既然能如此真切的感知存在,那么探究这种存在的意义,就是本能: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将去向何方?死亡之后,是否一切归零?若一切必然归零,则血泪斑斑的抗争指向何处?影片中一次次描写入殓的场景:患性别倒错症的男孩,和男友飚车丧命的太妹,澡堂老板娘,夭折的男童……他们的人生形形色色,过程中的旷味各自品尝,外人已无从知晓,只是从悲伤的亲人脸上,知道那也曾是喜怒哀乐集为一体的盛宴。如今他们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就是化为冰冷的尸体。死亡是对人生最猛的当头棒吓,加深着大悟的思考,最终让他把这样不体面的工作坚持了下去。影片中并没有中国电影里常唱的高调,比如说为他人服务乃是人生价值所在,而是展现了大悟接受这份工作的合理性:既然一切没有意义,那么做这份工作又何妨?

影片让我落泪的地方,一处是小林大悟站在旷野里拉大提琴。音乐在此时不再是他谋生的工具,而是回归它本真的意义,和着他情绪律动,发泄着他满腔无以名状的惆怅。远处河流在阳光下蜿蜒闪光,天地如此广漠,生命更新换代,如此执着的延续下去,到底是为了什么?一切如果本无意义,又是谁赋予它意义?

另一处是结尾,大悟的父亲死了。三十年前抛妻弃子的父亲对于大悟来说,本是陌生人,但他还是去为父亲举行入敛仪式。这是所谓的政治正确,或者说观众的习惯,喜欢在影片的结尾看到和解,人道主义要求大家这么做。可我之所以落泪,不是认为大悟终于原谅了父亲,他的内心世界得到升华。而是认为,大悟接受了存在的必然性:三十年前的父亲背叛了妻子和儿子,和咖啡馆女招待私奔。这种伤害既然已经造成了,就接受它,如接受生命存在的必然性一样。

所以,我对影片中吃鸡肉一幕印象深刻。一开始,初当入敛师的小林大悟曾对死尸的性状气味感到极度恶心,面对着妻子为他准备的鸡肉火锅做呕不已。但最后,想通了的他和社长、同事在又一次的入殓工作之后,圣诞夜里,大口大口的吃着烤鸡,已经非常坦然且享受了。烤得焦黄的鸡肉,沾满油脂的手指头,饱尝美食的满足的表情,都揭示了:这就是意义。仔细体会存在感,仔细品尝着喜怒哀乐的人生旷味,就是全部的意义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电影七月与安生观后感

全文共 1305 字

+ 加入清单

七月安生》中安生也是一样的,她或许爱家明,但她更爱七月。

电影中,当七月告诉安生,自己有了喜欢的男生时,躺在一边的安生落寞了,她失恋了,她即将失去完整的来自七月给她的爱。

不是什么都能分享的,最亲密的爱是容不下第三个人的。

我将全部的爱给了你,所以绝不能允许你的爱会分享给其他人。

对安生来说,占有家明的爱,是对七月的惩罚报复,也是为寻求一个证明,她要证明自己仍被爱,即使七月有了家明还是会一如既往爱她,她要证明七月爱她甚过家明。

伤害是对爱最直接最击中要害的证明。

这个证明过程很变态,却是道不出的深情。

安生想要确定,无论自己怎样伤害七月,七月都会义无反顾的原谅自己,站在自己的身后。

我们都太缺乏安全感,太害怕没有人爱我们,所以我们都渴望拥有这种牢不可破,坚不可摧的爱。

因为比起七月,安生更爱她自己,所以安妮宝贝创造了圣母白莲花般的七月之爱。

爱的不计得失,毫无保留,没有下限,甚至是自己的男人都舍得让出。

而现实中,谁都知道根本就不可能存在这样一个七月。

这样的爱安生甚过爱自己的七月。

电影的《七月与安生》在原著的情感上做了小小的改编。

不再是单方面的安生寻求坚不可摧的爱的过程,七月也在寻找这样的爱。

所以七月与安生除了相互被爱,更是相互伤害,她们吵的越头破血流,各自越是害怕失去对方。

于是电影不再只是安妮宝贝一个人的星座自白书,它讲的是所有人情感的惶惑和对爱的寻找。

我们每个人都一样,永远只会伤害我们最爱最在乎的人,只因为我们害怕失去,害怕不再被爱。

关于人生

一个硬币有两面,人生却不能同时走两条路。

我想那本《世界上的另一个你》,会如此的畅销,是因为我们都渴望着过与我们既定生活不一样的另一种人生。

要稳定就必须放弃流浪,要漂流就必须舍弃舒适。

没人能在两种生活间自由的转换。

作家的幸福在于,可以创造一个懂自己爱自己的人,同时也可以为自己创造不同的人生体验。

我记得初中的某一个早上,朋友带给我一本安妮宝贝的书。

她说这是她最喜欢的作家。

我看的潦草,说并不觉得写的很好,不如看简•奥斯汀。

我还记得她失望的表情。

她说,她特别渴望像书中人一样活的自我。

我还记得她说她要离家出走了,不愿再做学习成绩的奴隶。

后来她的生活彻底的改变,她开始彻夜的泡网吧,打游戏,学骑摩托车在街上瞎晃悠。

我不知道是不是安妮宝贝的书影响了她,还是那天她离家出走的计划失败改变了她,或者她乖巧温顺的面庞下其实内心一直有叛逆的暗涌。

而面对她的改变我终究无计可施,无可挽留。

安妮宝贝在书中过了两种现实生活中不可兼得的生活,

电影中,七月和安生前后半段也交换了人生,起起落落,你的原点,她的终点,她的结束,你的开始。

那么精彩的交换人生却不过是安生在网上连载的幻想,她用书延续了七月的生命,延续对七月的念想。

七月和安生可以是安妮宝贝,也可以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奢念。

它是我们每个人可供选择的人生,虽然只有一条路能走。

但它让我们洞见每一种生活背后的美好和不安。

在安定与流浪中,当安定呈显性,流浪成隐性,你是七月。

当流浪呈显性,安定成隐性,你是安生。

七月和安生,她们是一个人。

我的朋友,无论你的人生选择过哪样的生活,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这都无所谓,你依然是值得被爱被眷顾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感人电影《念书的孩子》观后感

全文共 575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老师带领我们看了一部感人电影念书的孩子》。主人公是一个内心孤独,需要关怀、勇敢顽强的九岁男孩――路开。 他是一名留守儿童,誓死陪伴他的是一只名叫“小胆儿”的狗。

看着这部电影,我一次又一次地落下了眼泪。我们现在的生活环境跟开开比起来我们已经很幸福了,难道我们还不知足吗?每当我看见一个个孩子盛气凌人,每天被家长宠着惯着,都不理解我们的生活已经很好了。仍然,一会儿要这一会儿要那,家长为了哄你,让你开心,才迫不得已买一些没用的东西,可开开呢?他什么都不要,只求获得父母的爱和上大学的机会,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

当老师念到开开的作文时,我明白了“小但儿”对他是多么重要,宁可放弃去城里上学的机会,也不要抛弃“小胆儿”。可他的父母不懂得开开心里想什么,不懂得小胆儿在开开心中的位置,不懂得开开和小胆儿之间深厚的友情。家长们,你们揣摩过这些孩子的内心真正想要什么吗?你们只知道忙东忙西。当一个孩子在屋里面对黑夜,面对孤灯,心里有多么害怕,你们不知道,你们只知道给孩子买好东西,我们宁可不要这种爱,我们只要你们抽出时间跟我们玩耍学习,我们就很满足了。

当灯光亮起来时,我的眼睛被猛刺了一下,随着我的心也跟着痛起来,我一回忆起电影的画面,那感人肺腑的故事,那个孤独的开开和他的“小胆儿”,我的眼泪就会悄然无声的落下来。我们真的要学会关怀,学会理解,理解万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感人电影《念书的孩子》观后感

全文共 1428 字

+ 加入清单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题记

我陪同孩子们观看了电影念书的孩子》,影片演绎了当下农村留守儿童的辛酸与悲惨。原本好动的一群孩子不再嬉闹,他们屏气凝神,为主人公开开而喜而忧。开开的生活无疑是艰辛的,但是他纯真友爱、活泼开朗、孝顺懂事、坚强勇敢又勤奋好学。我想告诉孩子们:桃李芬芳,自然惹人喜爱。但倘使在茫茫雪原中,或者在冰凌悬挂的峭壁上偶见一株盛开的红梅,那灿烂会让人有怎样地惊喜啊!开开就是凌寒绽放的花儿,让人心生感动。

看完影片,我有很多话想跟孩子们说。

幸福平安,一帆风顺不过是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罢了。王子不想落难但终归还是有落难的王子,生活中总免不了风雨相伴。宋代文学家苏轼就曾感叹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是啊!风雨无法躲避。当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时,当我们当中的你我也成了留守儿童时,我们要能经受住内心的孤独,学会坚强,学会自立。人生的沟坎一道又一道,每一道沟沟坎坎我们无法坐等别人的救助。因此,只有心灵的自我救赎才能真正拯救自己,人有时得靠自己的力量才能活下去。爷爷离世后,年仅九岁的开开为了能继续念书,独自留在山村,就着凉水和小胆儿一起吃干馒头,趴在台阶上做练习。此情此景怎不让人泪流满面?

生活中,每一个最美孝心少年的故事都令我们感动,那是因为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他们没有倒下,没有逃避,他们都做出了人生最佳的选择: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他们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挑起家庭的一份重担,照顾着比自己更需要照顾的亲人,维系着家庭,成为一个个破碎家庭的顶梁柱。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坚忍不拔的精神,勇于担当的精神,使他们的人生更灿烂,使他们的生命更美丽。也许,这段苦难的人生经历就是他们一生当中最宝贵的财富。多少年以后,当他们回首这段往事的时候,苦难的经历会成为他们最美好的回忆。多少年以后,倘使他们再遇到困难时,他们会淡淡一笑:这算什么!

现在,有许多孩子由于缺少生活的磨砺,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幸福,什么叫感恩。在他们的思想意识中,爸爸妈妈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一旦哪天爸爸妈妈因为事忙没为他们盛好饭,拿好换洗衣服,他们就大嚷大叫。试想,这样的孩子长大后还能指望他们做什么,他们只知道索取不懂得奉献,他们的肩膀上没有担当。他们平时眼高手低,颐指气使,可一旦遇到一点难事就心灰意冷,甚至做出傻事。最近常有学生跳楼事件见诸报纸网络,其跳楼的原因不过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他们的心灵太脆弱了。由于缺少生活的磨砺,有些孩子还没来得及开花就已夭折了,这样花儿何谈灿烂美丽?现在,我们大多数的的孩子就如温室中的花儿,他们太脆弱了。开开的经历也许是一声春雷,会让许许多多看过影片的孩子惊醒。

日常交谈中,我们经常听到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寒门富教,富门寒教。寒门富教难有成功例子,倒是富门寒教能教出许多励志的青年。自古英雄多磨难,纨绔从来少伟男。两千多年前的大哲学家思想家孟子就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磨难是一所最好的大学。生活中当孩子遇到些难事,做父母的不要急着去帮忙解决,要留点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这样孩子才能坚强起来,成熟起来。

长在悬崖上的红梅无惧天气严寒,雄鹰也要为她献上最动听的歌;立在淤泥中的莲花不惧环境污浊,多少人为之动容折腰。红梅莲花,她们的生命何其灿烂。

每一个身处困境的人们,请相信只要生命还在,明天一定会有更加美好!

愿每一个生命都灿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2024电影七月与安生观后感

全文共 294 字

+ 加入清单

七月安生。这是我在大学期间读过的安妮宝贝。提起安妮宝贝,就会想到那个男孩,林。是的,跟安妮中的男主一样,叫林。

他问我,为什么你的眼睛不再是蓝色,我说,那是因为我开始苍老。--之后,在我读起安妮宝贝的书,看到书中类似的对白不禁愕然。现在能回想他的,就是那抹嘴角轻扬淡淡的笑。

电影结束字幕出现的时候,影院的灯还未亮起,似乎也想让大家沉浸在那无言的结局中。七月和安生,谁是谁的影子,谁又过上了谁的生活。生活中多少的猝不及防,或者是我们发现了生活的真相,勇敢地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就能轻易将生活改变了轨迹,颠覆了所有的过往。谁曾想,那位循规蹈矩的乖乖女最后放飞了自己;而安生,递延了七月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感人爱情电影《百年情书》观后感

全文共 318 字

+ 加入清单

艺术这样的东西,好像很大一部分都要凭借观众自己的想象力,油画再逼真,也敌不过摄影。戏剧也一样,在舞台上的一拿一捏,比划出的道具,虽然是虚空的,却不妨碍我们欣赏。

记得贤重在我们结婚吧跟皇夫人抱怨说不喜欢和演戏的人在一起,还是唱歌的人单纯些。之前我也吐槽过他的演技,但听过之后觉得演技不好的人也有其可爱之处。

也没有觉得这样的电影谁谁的演技不好,《百年情书》让我想到《小城之春》,这样的电影很难说得上好看,自然不能和《碟中谍》相比。但是如果喜欢这种平淡,喜欢这种沉静,能够在他们不甚老练的对望,一颦一笑中也能看得到真情,心弦为之一动,也能感受到民国人们性格中的内敛,也能想象到林觉民对意映的那份柔情的人,推荐一看。

这也正是这部电影的可爱之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七月与安生小说介绍

全文共 3559 字

+ 加入清单

安生是一个需要很多爱的孩子,她哪怕伤害自己伤害别人也要去“要”爱。

而安生是那么让人心疼的孩子,所以,无论她做了什么,我都愿意原谅,我都愿意去爱她。

安生具备了一切让我心疼的特质。

安生有着柔弱的外表和倔强的眼神。不,应该是倔强的外表和柔弱的内心才对。安生的尖锐和攻击性都不过是为了保护自己。因为,她值得拥有很多的爱,但却得不到那么多的爱。因为,若她不如此这般的保护自己,她会受到更多的伤害。

安生那么勇敢,那么美丽,那么有才华,那么魅惑。不知道作为一个母亲要有什么样的无奈,才能忍心把这样一个孩子抛弃在天边,让她独自孤独地成长,让她自己一个人,独自面对这个可怕的世界。

在哪里看到过一句话,说人在成年后的一切行为,都与童年时受到的伤害有关。像安生这样父母背景都模糊可疑的孩子,在我们这个社会生长,她会受到什么样的伤害,只想象一下就够了,哪里还需赘述。

也许正因为此,她才会对这个社会的某种“公认的规则”有着天然的反抗感,她想要打破,甚至是摧毁,哪怕摧毁的,是自己最好朋友一生的幸福,以及自己的生命。

哪怕自己伤害自己,也不要留给别人去伤害,哪怕自己摧毁自己,也不要留给别人去摧毁。像一根小草一般的生命,也只能这样给自己以小小的尊严。而这些伤害和摧毁连累到了别人,这并不是安生的本意。她只是没有力量去控制。她只能用自己的生命去赔偿。虽然,并没有人需要她的这般赔偿。

我总觉得,如果家明不是七月的男朋友,也许安生并不会爱上他。如果七月的男朋友不是家明,而是另外一个人,安生一样会爱上那个人。这才是命中注定的。

家明的成长环境,应该跟七月很相像。简单单纯到只有上学和回家。单纯简单到只见过七月这样的女孩。所以安生在家明的眼中,是从未见过的新奇和魅惑,如同罂粟花一样神秘而欲罢不能,也就是原文所说的“安生像一棵散发诡异浓郁芳香的植物,会开出让人恐惧的迷离花朵”,因而,家明为安生所吸引,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家明,他原本只是一个简单的“好孩子”,另外又附带了些符合一切女孩心中白马王子形象的外在条件,比如英俊的脸庞,比如颀长的身量,比如干净的笑容,比如温暖的眼神。

哪个女孩子心中,不曾有过这样一个少年呢?

要让自己爱上这样一个起码是表面看上去很完美的男孩子,是有多容易的一件事。所以,安生就爱上了他。爱上了七月的男朋友。

家明是善良的。如果说他贪心,还不如说他孤独——安生是寂寞的,七月和家明都是孤独的。他们太完美,太顺利,太简单,所以他们怯懦。他们拥有的太多所以害怕被打破这种完美,他们害怕主动会被拒绝。所以他们习惯了被动,习惯了被选择,习惯了不勇敢因此对他人始终温和良善但却保持着一种疏离。这种疏离让他们孤独。在这种孤独感的笼罩中,他们实际上是渴望着一种“被选择”,同时很容易对“被选择”欣然接受,“谁喜欢我,我就喜欢谁;谁爱我,我就加倍地爱谁”,七月对安生是这样,家明对安生,也是这样。

家明把心劈成了两半,哪一半都是爱,都是想去付出爱。劈开自己的心,自己,自然是最疼的一个。

当然,作为一个事实上的劈腿男,家明他就是错,或者说,在七月与安生的世界里,家明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错误,又或者说,在七月与安生的世界里,家明,原本就为了错误而来。

多说多错,少说少错——话剧版《七月与安生》中家明这个人物的失败,原因就在于此——在第三部分中我会详述,这里不再破坏气氛了。我仅仅是想说明,七月与安生,这本不是一个关于“小三”和“劈腿”的故事,所以,家明自然也不是大多数人口中十恶不赦的贱男,我只是觉得,大多数人都误读了家明,至少,是误读了书中的家明。

家明很善良。家明是一个好人。至少在书中是这样的——这就是我的结论。或者说原本在书中家明仅仅是一个符号,他代表了一种爱与伤害,代表了一种无法分享的痛苦,他只是和七月与安生这两个女孩子一起完成了一个至纯至美的故事,那是一个梦境,在梦境中,没有对错,没有好坏,无关什么劈腿,没有谁是小三,三个人,都是好的,都是善良的,都是温暖的,都是美好的。

如果你愿意用一双最善良的眼睛去看这个故事,你就能看到这一点。如果你愿意善良,你,就能懂得。

就是这样简单。

七月,我的七月。

问过很多人,他们和她们都说,在两个女孩子中,更喜欢安生一些。有人说,因为七月与平凡的我们很相像,而安生则代表一种不平凡,因此更爱安生,也有人说,因为七月太圣母,圣母到让人受不了让人觉得假,所以看起来有那么点伪善,因此更爱安生的真实。

然而,七月,是我最喜欢的一个人物。

其实,并不是“每个人都是七月”。至少七月生得漂亮,成绩好工作好,即使一如平凡的我们,又有多少人能做到七月呢?更何况,七月的善良和透明,是我们绝大多数人都达不到的。

很多时候,我们不能因为自己不够善良,就说别人的善良不够真实;我们不能因为自己做不到一些事,就说能做到的人是装出来的——虽然,这样可以让我们更舒服一些,但这样,可绝不是一种美德,也很有些不讲道理呢。

我在一本小说里看到过一段话,大意是:天空的颜色总是从浅蓝变成深蓝,那是因为黑夜嫉妒阳光的明媚,觉得阳光是假大方,是伪装的大度和善良,才会把温暖和光芒奉献给所有的动物植物;所以,黑夜总是步步紧逼,步步抢夺,要把整个天空都变黑,想试试阳光为自己的宽容所设的底线是什么。但,本性大方的人即使偶尔变得琐碎,终归跳不出倜傥的圈子。所以,黑夜是不能永远都战胜阳光的,所以,头上的夜空,每天都会从深蓝再变成浅蓝。

我们必须要承认,世界上,就是有那么一些人,她就是真的善良。善良,就是她的“真面目”。当我们遇到了这样的人,我们应该做的是珍惜,而不是伤害,更不是一步一步去试探她们宽容的底线,看她们什么时候才能“忍不了”,什么时候才会被伤害到爆发,然后再抚掌大笑:啊哈哈,你看,总算露出真面目了吧?

所以,我珍惜七月。所以,我疼惜七月。

安生的疼痛都是可以让人看到的。而七月,她的伤,有多少人会主动去心疼呢?

要有一颗怎样的心,才能让那样的伤害,就那样轻轻地原谅了。

可以原谅,无法遗忘。并且,无法言说。说了,就是矫情——谁让你当初原谅他们呢?这种事都能忍,怪得了别人?你不是要装圣母么,那么现在抱怨什么呢?——她的世界都被摧毁过了,却无法言说,无法言说。可是,想恨,也恨不起来,因为伤害了自己的,都是自己最爱的人。她是如此的爱他们。所以,只能任由那些无法遗忘的伤害不停地啮噬自己的心,直刺得心一块块的破碎,再悄悄地自己一块块的拼起来,然后,继续去爱他们。七月,她是把自己切碎了,再一点一点分给她爱的人——七月说,我,还有什么,可以拿来与你分享?

可也许在安生的世界中,分享,亦是一种伤害。

——那些不属于自己的幸福,如果看不到,也便罢了,偏生因了七月的分享,让安生能看到、能体会到,却不能属于自己。就像是一个饥饿的孩子,每天有自己的小伙伴分给自己一块糖吃,而她分明看到他的小伙伴有一兜的糖果,那么这一颗糖,会不会反而是一种残忍?这一颗糖是“你”分享给我的,它属于“你”,即使你愿意把你那一兜糖的一半都分给我,那些糖也依然是属于“你”的。我能看到它们的丰盛,我能品尝到它们的甜蜜,然而,它们却不属于我。

从这个意义上,安生也是最宽容的人。她从没有误读过七月的善良,从没有把七月的“分享”当做过“炫耀”。她仅仅是被糖果的甜蜜诱惑了,她仅仅是被被爱的温暖诱惑了。她不是故意的,她只是无法控制——哦,所以她才是安生,才是善良的安生,才是七月的安生,才是让我心疼的安生。安生,你怎么可以这样善良,即使受了那么多的伤,还依然这么善良。这样的你怎能不让我心疼,即使你遇到的不是七月而是我,我也愿意拿出自己的一切,去与你分享——从这个意义上,我才会说,安生并不是注定会爱上家明,而是,注定会爱上七月的男友,即使七月的男友不是家明,结局也会是一样。

然而七月,我的七月,她在当面撞破事情之前,是真的不知道一切吗?

“有时候不知真相,不了解本质的人,是快乐的。而能够假装不知道真相,不了解本质的人,却是幸福的”——这话,就是七月。

她是真的不知道一切,因为,她让自己不知道一切——同样是因为她的善良。

一般的女孩子,看到别的女孩与自己的男友过从甚密,或者看到自己的男友关心其他女子,吃醋是难免的,从而她们会往那上面想,会观察蛛丝马迹,然后,就很容易“发现”了。

然而七月则不同。她看到家明待安生好,会开心地告诉自己,你看,我多么幸福,因为我最爱的两个人,彼此相处得融洽。她希望家明待安生好,就如同她会带安生回家,把自己妈妈的母爱都分享给安生一样。

分享原来也会是一种伤害。七月,她到现在才懂。所以,她选择原谅。

分享并不是炫耀,安生,从一开始就懂,所以,她说对不起。

《七月与安生》的主题,是善良,是我在这篇观后感中重复最多的这一个词汇。

在七月与安生的世界里,只有善良,只有爱。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感人电影《忠犬八公》观后感

全文共 854 字

+ 加入清单

新版《忠犬八公的故事》效果之好感人之深,完全出乎我的预料,本来只是因为那个帅哥才去看的,也因此让我又想起了我可爱的狗狗小笨。据说,原作更加感人,不过看后比较失望。

我肯定有先入为主的因素,但不可否认,美国人情感是比较外露的,不像东方人一般的含蓄内敛,好莱坞的温情路线也是用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触动你,所以有好几部翻拍东方的片子都被认为效果很好但深度和原作相比略差。不过这次的翻拍,剧本找来的就是原版的编剧,最大程度的保留了原故事的架构也能避免原来的不足,再加上美式的温馨和幽默,我觉得效果是比原版要好的。

原版营造的整体气氛其实我是非常不喜欢的,教授家本来就有两个佣人,那两个多余的人相当的多余相当影响“温馨”。而过度的男尊女卑,也呈现出很强的冷漠,根本没有美版的冲突元素,琼·艾伦可是说把小八轰出去,帕克就无奈接受的,还要赔上一连串的对不起,在日本版根本就不可能。而且教授和小八的互动也少很多的,有点不明不白的突然小八就接送教授上下班了,美版则有一个很欣喜的过程。我其实很喜欢美版从狗狗角度的一些拍摄镜头,黑白的世界,小八翻个身看女主人,调皮的可爱,还有就是不刁球什么的,让这只小狗很灵动,原版狗狗则少了很多“花活”,愣愣的呆在那里,狗狗根本不是这样的。

还有一点哦,就是原版既仓促又拖沓。原版是标准的2个小时,新版是1个半小时。原版前半个小时一直在捣腾他女儿的那点事儿,小八还没露几面,新版都已经开始接送旅程了。原版新版同样是1个小时左右的时候教授故去,可是原版剩下的这一个小时絮絮叨叨磨磨叽叽的,还没有新版这半个小时展现的感情丰富,小八辗转的历程,以及夫人叔叔等人对他的态度,尤其是那个在车站前小吃摊说这种狗就应该人道主义毁灭的人,只是证明了日本社会间的冷漠。当然我知道这要表现小八很不容易,很艰辛,可是这些情节真的很影响“温馨”。我看这片子几乎完全没有任何的感动,美版在整体上的煽情效果要好太多了。

几乎唯一值得称道的就是两个版本里的狗狗都长得太可爱了,跟从画报里跳出来的一样,毛茸茸,虎头虎脑的,真让人喜欢。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2024年感人电影《我要上学》观后感

全文共 434 字

+ 加入清单

电影主角是一个名叫王燕的女孩,讲的是她怎样利用假期赚学杂费的故事。王燕有两个弟弟,因此家里三个孩子上学。放假了,老师对她们说,开学的学杂费是二十四块八元(以前是二十元),王燕的妈妈就不让王燕上学了,说家里没有钱替她交学费,王燕就决定自己在假期里赚钱。

她先是把家里的10个鸡蛋卖了,赚了两块五。又花了一块七元买了一支笔送给老师(其实是准备两块钱卖给老师的),老师给了她五块钱,她又赚了三块三元。后来,她通过买卖羊赚了五块钱。除去路费和给弟弟买糖的钱,她正好赚了十块钱。她用这十块钱买了一张车票,和大人们一起去摘枸杞子。当时枸杞子的价钱是两角钱一斤,她必须摘到一百多斤才够(妈妈说要有小山那么高)。开学那天,她满脸灰尘回到学校,打开一直攥得紧紧的手,对老师说:“这是二十四块八,我可以上学了!”

真的非常感人!我不知道世界上还有那么穷、那么脏的地方(到处都是黄土,一点绿色都看不见)!想一想自己平时那么不珍惜钱,真是惭愧!我非常敬佩王燕,我一定向她学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