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uld not connect to memcache and try to use file cache now!
作文:我看国学 - 开学吧

0

我读国学经典作文(合集20篇)

“经典”是一个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所载为至理常道,透射着人文的光芒,其价值历久而弥新,任何一个文化系统皆有其永恒不朽的经典作为源头。今天小编就来分享我读国学经典作文,请各位读者好好欣赏和借鉴。

浏览

3664

作文

1000

作文:我看国学

全文共 668 字

+ 加入清单

老师对我说,你国学底子不行,我就发了一回愤,从《四书》到二程、朱子乱看了一通。

我读完了《论语》,闭目细思,觉得孔子经常一本正经地说些大实话,是个挺可爱的老天真。我喜欢他,要是生在春秋,一定上他那里念书,因为那儿有一种“匹克威克俱乐部”的气氛。至于他的见解,也就一般,没有什么特别让人佩服的地方。

《孟子》我也看过了,觉得孟子甚偏执,表面上体面,其实心底有股邪火。有论家说他思维缜密,我的看法恰恰相反。他基本的方法是推己及人,有时候及不了人,就说人家是禽兽、小人:这股凶巴巴恶狠狠的劲头实在不讨人喜欢。我就这么读过了孔孟,用我老师的话来说,就如“春风过驴耳”。

孔孟程朱,如果说,这就是中华文化遗产的主要部分,那我就要说,这点东西太少了,拢共就是人际关系里那么一点事,再加上后来的阴阳五行。这么多读书人研究了两千年,实在太过分。我们知道,旧时的读书人都能把四书五经背得烂熟,随便点出两个字就能知道它在书中什么地方。这种钻研精神虽然可佩,这种做法却十足是神经病。显然,会背诵爱因斯坦原著,成不了物理学家:因为真正的学问不在字句,而在于思想。

任何一门学问,即便内容有限而且已经不值得钻研,但你把它钻得极深极透,就可以挟之以自重,换言之,让大家都佩服你;此后假如再有一人想挟这门学问以自重,就必须钻得更深更透。此种学问被无数的人这样钻过,会成个什么样子,实在难以想象。那些钻进去的人会成。个什么样子,更是难以想象。

古宅闹鬼,树老成精,一门学问最后可能变成一种妖怪。就说国学吧,有人说它无所不包,到今天还能拯救世界,虽然我很乐意相信,但还是将信将疑。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国学小名士观后感

全文共 214 字

+ 加入清单

我看了《国学名士经典朗读》之后,得到了许多启发,比如听了《鸟》这首诗之后,懂得了要爱护动物和母子情深,我们从诗中知道了古代人的语言表达方式,既简练又深刻。通过这样的节目号召我们多学习国学,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打下深厚的文化基础。国学是一种时间沉淀而成的文化,经得起时间沉淀才是真正的经典。

以后的学习中,我也要多诵读,即可以锻炼自己的记忆力、培养演讲水平,又可以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国人就应该多了解国学,了解自己的传统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国学小名士的观后感国学小名士观后感

全文共 562 字

+ 加入清单

国学名士观后感

九年级三班黄凯

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数不胜数,且大多都是精华。其中中国古代诗词、诗歌、古文,我们接触得较多。他们都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宝珠,千百年来放射着耀眼的光芒。经典古诗文作为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载体,是我们的祖先留个我们最宝贵的遗产。 观看完《国学小名士》后,内心颇受感悟,看着一个个选手对答如流,我深感愧疚。同样是肩负祖国未来希望的重任,他们做得淋漓尽致,将中华民族的博大文化弘扬的那么完美。而我却寥寥无知。诗词中,赋予着诗人的精神境界。畅游其中,感受到古人的豪情“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欣赏到古人的自强不息与抱负,”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赏析出古人的乡愁,“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为人哀痛而伤心,”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读出古人的担忧,”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在诗词中遨游,与诗人产生一种共鸣,这是一种莫大的乐趣。与经典同行,品读诗意,独立白的孤傲的性格,杜甫一心为他人的博大胸怀,白居易对广大劳动人民的同情,岳飞的豪情壮志,在诗人的身上,看到了自信、乐观、宽容、善良、正直……他们所提下的一字一词都是他们最真切的情感,者的我们去慢慢的赏析品读。 最后让我们与经典同行,品读好诗,赏析诗意。让浓浓的文化底蕴伴随在我们身旁,成为一个具有非凡气质,雅兴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学习国学丰富了我做人的道理

全文共 368 字

+ 加入清单

古为今用,是我们学习古代文学的唯一目的。学习国学,让我了解了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丰富了知识,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陶冶了情操,提高了文化素养。

通过学习国学,让我明白对自己的父母和亲人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包括听父母的话,尊敬父母和其他长辈,关心体贴父母;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热爱学习,与家人共同创造和谐快乐的生活;真实的感受父母养育之恩,有效的培养孩子关爱家庭、孝敬父母。

对待有困难的人,应该以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待犯了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教育孩子方面,从小要教育孩子讲礼貌,做一个有礼貌的人;要让孩子学会感恩,有孝心,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国学是中国人的国粹,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我要继续学习国学,让国学经典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的人生走的轻松而洒脱。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从学习国学开始,接续国学薪火,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国学之美

全文共 1542 字

+ 加入清单

古往今来,上下千年。这其间,多少将士至死不渝,征战的嘶喊最终被邦国争逐的马蹄声所湮没;又有多少书生忧国忧民,弱不禁风的文笔最终被朝代更替的屠杀所吞噬?或许我们不得而知。但在这之中,又有一些发着耀眼光芒的存在,突破历史的层层包围,历经岁月的重重打磨,穿越时空,遇见你,遇见我。

何谓“经典”?经典是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是历久弥新的价值典范。国学是经典,但它又不局限于经典。它可以一气呵成,出口成章,还可以精雕细琢,字字珠玉;它可以是一针见血的讽刺,也可以是温婉柔和的说教;它可以有气吞山河的壮志,也可以有含蓄娇羞的情结;它可以体现无与伦比的远见卓识,更可以体现酣畅淋漓的个性张扬。

余秋雨在《中国文脉》中写道:“中国文脉,是指中国文学几千年发展中最高等级的生命潜流和审美潜流。这种潜流,在近处很难发现,只有从远处看去,才能领略大概,就像那一条倔强的山脊所练成的天际线。”国学,让我们重起文脉之思,重探文化良知,疏朗空间,洗净耳目,沉浮于其中。

甲骨文: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这种文脉潜流,追溯至远古,你会发现,最先浮出水面的,是那朴素得有些拙劣,却开启了中华文明先河的“文脉之始”——甲骨文。它虽没有颜筋柳骨的端庄雄浑,更比不上张旭草书的控如泉流;它不需要流光溢彩的华丽辞藻,更谈不上义愤填膺的家国之书。它只是默默地刻划着平淡无声的信息,繁衍着传承后世的文明。至此,它还只是一些刻画符号,而它一经发现,从中国大地上不断涌出的古迹,却浩荡了世界。今世今时,在这片持续五千年繁衍着传世文化的大地上,又有许多人像一个个的甲骨文,远离浮华,在阒寂无声中,传承者中华美德。

《诗经》:蒹葭苍苍,千古华章

《诗经》中,充满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而其中最出色的,还是那些尽人皆知的漾着悠悠情怀的诗篇。《诗经》作为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如同熹微晨光之中女子的姿态,娉娉婷婷却不虚无缥缈,搽脂抹粉却不争富夸豪。一句“关关雎鸠”,一句“雨雪霏霏”,鸿蒙诗意中,叠章反复地歌颂的,是那大胆又羞怯,温柔又敦厚的爱情。

陶渊明:归去来兮,安然自立

“结庐在人境”却“心远地自偏”。能做到这一点的也只有陶渊明了吧。他的诗是干净的诗,没有一丝一毫对功名利禄的争逐,一切都只是依顺自然。即使为贫困所驱使,做官几日,最终也能发现此非本心之所向而“归去来兮”。“纵浪大化中,不喜也不惧”一句诗如一泓清泉滋润着脸庞和心田。只因如此,才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种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不正是一种朴素、纯真吗?陶渊明的诗宛如那条不知远近的溪流,引领着你走向心灵的桃花源。读着陶渊明的诗,你仿佛听到内心深处蓦然响起一个声音:“田园何处有?诗中自可寻。”

苏东坡:浩然之气,纵横天下

苏东坡,这个尽人皆知的文学巨匠,竟不是他所处的时代的宠儿。他一次次被卷入莫须有的案件中,回回喊冤,却次次贬谪。“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便是他中年人生的真实写照。贬谪黄州的痛苦,他独自忍受。困顿的处境,让他想起已逝的妻子,写下“十年生死两茫茫”,“无处话凄凉”。千辛万苦带出去的信,却换不回一点友谊的信息,他写下“缥缈孤鸿影”“寂寞沙洲冷”。他被凄寂所包围,却在凄寂中日渐成熟。他悟出了磊落襟怀,悟出了清纯与空灵,他写下“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他经历了脱胎换骨,以坚韧的心态完成了《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

读书可以明理,国学之中多真理。但诵读国学并不是要每一个人都急于求成。它细细渗透在每一个人的脑海里,心田上,又节节延伸到国家,乃至世界的每一寸土地中。它或许能成为一个国家生存下来的圭臬,亦或能成为使国家繁荣富强的韬略。国学如葳蕤草树,植在国人心上;而随着国学口口相传的美德如滋滋春雨,为我们提供庇护和濡养。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国学小名士观后感

全文共 672 字

+ 加入清单

《经典与阅读》是我们学生每年必背的,但是由于里面的部分内容比较难懂,所以对于我们来说只是死记硬背,根本不理解其中的含义。

今天我看了一个节目《国学名士》,让我感悟颇深,受益匪浅!通过看节目,我知道了很多的历史典故。我们中国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经典与阅读》我们必须牢记的国学文化,所谓经典是指传统的,对后人影响深远的文化珍品。精美的词句,警示的格言,都给人以文化的陶冶和知识的熏陶。对传统经典做到耳熟能详,无疑是让我们在享用传统文化精华的精神盛宴,可是我们呢?每天都在浪费时间,不学无术,每天昏昏的度日,所以我非常惭愧――对不起老师和父母。当我看到那些选手们激情洋溢的演讲,我的内心备受鼓舞,他们就是我的榜样,我要努力学习。以后我要多看书,读报纸,来丰富我的知。看完后我有了深刻的醒悟:应未雨绸缪――提醒我无论做何事都要首先做好充分的准备。经典诵读是对广大中小学生进行爱国和民族传统教育的最佳教材,是弘扬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文化魅力的法宝。经典诵读中所含的国学文化须牢记。《经典诵读》中有许多优美的诗词,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在《国学小名士》上有评委说:"松,在古人笔下是一个备受赞扬的一种植物,出了他的本意外还有――高直,坚强,正直等很多美的象征在他身上。另外还暗含着坚持不懈,认真对待事物的精神。这也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

这个节目使我受益匪浅,让我学到了不少知识。我希望让我们这五千年悠久的灿烂文化发扬到全世界,让世界关注中国文化,因为她就是民族传统与民族精神的化身。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我与国学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551 字

+ 加入清单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幸运天使在我耳边呼唤,把懒洋洋的我从梦中叫醒,今天,我和妈妈一起踏上兴宁的旅途。

你们知道吗?兴宁以前是个文化之乡,还是个小南京呢!

我来这里是为了执行一个秘密任务的,在兴宁一个美丽乡村进行五天的传统文化学习和实践,学习对象是亲子。教室和课程是分开的,妈妈有如何做好妈妈、妻子、媳妇的课程,我呢,主要学习如何做好一个好孩子的课程。

就这样带着无比兴奋的心情,我和妈妈乘坐绿皮火车,经过6小时,晚上7点半抵达兴宁火车站,再乘“希望之车”来到善德国学堂附近的中学,再走一段乡间小道才能到达目的地。我走在一条通往智慧之门的小路上时,只见夜晚的小路昏暗无比,耳边还有蝙蝠的叫唤声,把我吓得魂飞魄散,心想这条小路就代表先苦后甜的苦,才会尝到智慧之门的甜吧。于是,我鼓起勇气走完这条小道,终于到达了善德国学堂的大门。

这里的老师非常有耐心,帮我们热饭,这里的饭菜都是素的,但是,都非常美味可口,我吃得津津有味。到了睡觉的时候,老师认真地帮我铺床,像极了妈妈。

太阳公公还没出来,我们5点半便起床早读《弟子规》,百善孝为先,老师的讲课使我茅塞顿开,看羊儿跪下吃奶,看乌鸦反哺父母,“孝心”在我心中生根发芽,每当孝心在心中被激发出的那一刻,我觉得生活都变得美好了。老师还给我们讲了国学,一天就这样悄悄的过去了,晚上躺在舒服的床上,我还在津津有味地回忆老师的教诲……。

还没回忆完,一阵公鸡叫透过窗户传来,新的一天开始了。老师为了让我们知道长辈的苦,一早就让我们到公园去捡垃圾,让我们感受清洁工阿姨们的辛劳,我们兵分两路,捡了足足有5斤呢。感恩叔叔阿姨们,我们以后要让更多人爱护环境,减轻清洁工顶着烈日工作的苦。回到教室,老师问大家捡完垃圾后有什么感受,有的人说“我们的垃圾应该自觉扔到垃圾桶里”,有的说“现在扔垃圾还要进行分类”,我举手回答:“感恩清洁工们,我们会好好爱护环境。”

转眼到了星期三,我们学习了“知恩报恩”,我给大家讲个故事吧:有一个男孩在8岁时,母亲就离家出走了,五十年后,男孩做了大官。他做了不到1年的官,就请人到处寻找自己的母亲,后来他干脆辞去官职,翻山越岭,到处打听,总算找到了,当他重新申请官职时,皇帝见他如此有孝心,就封他做了比原来更大的官,从此他和母亲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做个知恩图报的人。

一天一个故事,时间就这样悄悄溜走了。第四天的课程是体验妈妈的十月怀胎,老师在每个女生肚子里放了一个气球(代表怀孕),在男生脖子上挂着一个鲜鸡蛋(代表保护胎儿)。大家顶着个大肚子,在院子里干苦力活:扫地、洗碗……一开始我总觉得很简单,直到下午看见有的同学没有保护好“胎儿”,气球爆炸了,有的同学竟然无所谓地把“胎儿”拿出来玩,不管自己的“孩子“。这时候我才知道妈妈怀胎十月是多么不容易,有多爱我。下午,老师安排我们给自己的家长喂饭,互换角色;老师特地交代家长要故意扮成小孩子,吃饭的时候这个不吃、那个不吃,挑三拣四为难对方,从而让我们知道吃饭不应该挑食,娇气任性。晚上,老师要求每个人给自己的爸爸或妈妈写一封信,我如实的表达了自己对妈妈的感激之情。

时间“嗖”的一下飞到了周五下午,精彩怎能错过,因为这是国学课程的最后一天,这天下午所有的家长和孩子要上毕业典礼课了。首先,大家集体背诵《弟子规》,唱《感恩一切》。轮到我单独给亲子大课堂演唱《春暖花开》了,我发现老师的瞳孔里装着一个有天籁之声的我,我收获了快乐和自信。到了我最期待的活动—-给爸爸妈妈洗脚,我献给妈妈的是《孝亲颂》,并把前一天写好的信交给妈妈,妈妈读着我的信泪流满面,我就这样一直帮妈妈洗脚,老师自己也带来自己的家长,给自己的家长洗脚。洗完脚,整个教室里哭声一片,每个家长和孩子都拥抱在一块,此情此景,我记忆犹新。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国学小名士的观后感国学小名士观后感

全文共 1860 字

+ 加入清单

国学名士观后感

国学小名士>观后感(一)

李智豪

老师在寒假的时候给我们布置了一个作业。

国学小名士在电视上的那些精彩表现都是通过努力换取来的,第一个部分我爱记诗词和的二个部分名家对对碰都是考验的诗词储备量,最后一个部分美德大考验就是看平时的一些自己在生活中的一些习惯 .

国学小名士在赛场上的沉稳发挥倒计时都能临危不惧继续答题,这值得我们学习其中的一些诗句我们都不知道,可是他们却能够行云流水般的把那些古诗词给背下来。

在美德大考验中可以看出国学小名士在日常生活中的习惯。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自己在生活中有哪些习惯需要改正,我们应该去把那些好的习惯继续保持下去。但是在学的时候不要固执的去学。

我们也要学习国学小名士背诗词的那种努力,这样才能背的诗词越来越多而且不会忘记。

国学小名士观后感(二)

星期五,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有趣的作业——晚上9点多在家看《国学竞赛》,这个节目让我对文学的知识更加热爱。

伴随着一句句名句: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腹有诗书气自华,选手们闪亮登场了,在第一环节,主持人,让选手们说出有提到风、雨的诗句,选手们个个张口就来,真是令人佩服,看着他们刀光剑影,我也在大脑里努力地搜索着关于这方面的诗句,终于第一轮结束了,我的紧张的心情也暂时平静了下来。

第二回合紧接着就开始了,这次的关键词是江、湖,这方面的诗句我倒是会几首,不过比起大哥哥大姐姐们我可是自愧不如经过了几轮的比赛,我感到自己的知识真是学习的太少了,可选手们似乎有无穷无尽的这方面的诗句,看到这么强的选手,我暗自心想以后也更加努力,多读、多背些古诗词。

最后一个环节是美德大考验,这次是考验选手们在饭桌上的礼仪,选手们虽然个个表现不俗,但是也存在很多缺点而这一环节也让我懂得了中华民族更多的传统美德,想想自己在以前的表现,我一定要好好改正一些不好的习惯,学习选手们的优点。

国学小名士观后感(三)

--王坤阳

寒假刚开始的时候,我看了《国学(转 载于: :国学小名士的观后感)小名士》这个电视节目,是老师推荐给我们看的。

这是一个电视竞赛节目,每一个小名士,都是经过重重考核选拔出来的,每一个的实力都很强,背了很多古诗词,记了很多国学知识,才换来了这次参赛的机会。

我看到小名士们的应急反应都很好,都倒计时了还能从容不迫的思考,临危不乱。还有,小名士们的知识面都很广,有许多我们不知道的诗句,他们都背下来了,有许多我们不知道的国学知识、神话传说他们也都知道,由此可见,他们下的功夫有多么深了。

还有,在美德大考验环节里,只要小名士们注意到了什么不对的地方,都会受道德约束,去做文明的事,只可惜,有人不能坚守原则,只是一味地想帮助人,也不分在什么情况下,这点就不对了。

我要向小名士们学习,多记古诗词、国学知识。不过,在面临道德考验的时候,我也受道德约束,但要把原则放在第一位。

国学小名士观后感(四)

莲荷小学 五年级三班邢一鸣

《经典与阅读》是我们学生每年必背的,但是由于里面的部分内容比较难懂,所以对于我们来说只是死记硬背,根本不理解其中的含义。

今天我看了一个节目《国学小名士》,让我感悟颇深,受益匪浅!通过看节目,我知道了很多的历史典故。我们中国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经典与阅读》我们必须牢记的国学文化,所谓经典是指传统的,对后人影响深远的文化珍品。精美的词句,警示的格言,都给人以文化的陶冶和知识的熏陶。对传统经典做到耳熟能详,无疑是让我们在享用>传统文化精华的精神盛宴,可是我们呢?每天都在浪费时间,不学无术,每天昏昏的度日,所以我非常惭愧――对不起老师和父母。当我看到那些选手们激情洋溢的演讲,我的内心备受鼓舞,他们就是我的榜样,我要努力学习。以后我要多看书,读报纸,来丰富我的知。看完后我有了深刻的醒悟:应未雨绸缪――提醒我无论做何事都要首先做好充分的准备。经典诵读是对广大中小学生进行爱国和民族传统教育的最佳教材,是弘扬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文化魅力的法宝。经典诵读中所含的国学文化须牢记。《 经典诵读》中有许多优美的诗词,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在《国学小名士》上有评委说:松,在古人笔下是一个备受赞扬的一种植物,出了他的本意外还有――高直,坚强,正直等很多美的象征在他身上。另外还暗含着坚持不懈,认真对待事物的精神。这也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

这个节目使我受益匪浅,让我学到了不少知识。 我希望让我们这五千年悠久的灿烂文化发扬到全世界,让世界关注中国文化,因为她就是民族传统与民族精神的化身。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年度“雏鹰杯”——“红领巾国学达人”挑战赛参赛网址

全文共 1757 字

+ 加入清单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导激励广大少年儿童学习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共同建设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按照今年“雏鹰杯”少先队课外活动大赛的统一规划,团市委、市教委、市少工委决定举办2016年度“雏鹰杯”——“红领巾国学达人”挑战赛

参赛网址:http://shguoxue.smartstudy.com/

学校“红领巾国学达人”挑战赛实施方案

一、活动时间:

2016年春季学期

二、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 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少先队上海市工作委员会

联合主办: 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

复旦大学

上海市红领巾理事会

承办单位: 复旦大学学生会

支持单位: 上海教育电视台

智课网

三、活动内容

(一)以“红领巾爱国学”为主题,广泛开展传统文化传承教育活动

各少先队中队要充分挖掘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通过开展主题队会、知识竞赛、实践体验等形式,加深少先队员对传统文化的体验感悟,使其真切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在我身边”。

以中队为单位,发动队员积极参与“红领巾国学达人”网络答题,帮助少先队员进一步学习了解国学知识,感悟其中蕴涵的价值理念和精神力量,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追求。(网络答题网站将于近期开通,网址另行通知。)

(二)举办“红领巾国学达人”挑战赛

1、参赛对象:全市少先队员均可通过网络报名参与。

2、比赛内容

以中华传统哲学、史学、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医学、礼仪、服饰、建筑、民族、民俗、文物古籍、伦理、宗教等为主要范畴。

以记忆、理解为主,①初中阶段教材中的国学知识;②《大学》《论语》《孟子》《诗经》《道德经》《孝经》《唐诗宋词》《礼记》《楚辞》《庄子》等经典诵读书目;③诗词戏曲、书法绘画、衣食住行中的传统文化;④其他国学常识。

比赛题目设置记忆性、理解性、运用性等类型,采取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等题型,以及与语音、图像、视频等形式相融合的复合型题目。

3、赛制安排

第一阶段:网上报名

2016年4月中旬,参加过网络答题的本市少先队员可通过“萌动上海”微信公众号报名参加比赛,报名情况将以中队为单位汇总后,反馈至政教处。

第二阶段:区(县)选拔赛

选拔赛以笔试为主要形式,也可能根据笔试成绩增设现场竞赛环节。

奉贤区将选拔产生初中生1名,参加市级决赛。

根据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有关要求,市少工委将根据奉贤区实际参加选拔赛的学生人数,以一定比例核定市级三等奖名额,名单将根据区级选拔赛成绩提交。

第三阶段:市级决赛

市级决赛拟在2016年5月下旬进行,共分“群雄逐鹿”,“八强争霸”及“三甲登科”三个阶段进行。整个竞赛引入导师制,将邀请国学大师、知名专家担任导师,参与赛事评判、答疑和点评。冠军获奖者将授予“雏鹰杯”单项奖杯。决赛将 在上海教育电视台录制并播出。

决赛具体题型另行通知。

“红领巾国学达人”挑战赛作为2016年度“雏鹰杯”的四个分项之一,其比赛结果折合成积分计入区(县)总分。

(三) 工作要求

1、加强宣传,使队员充分认识“雏鹰杯”活动的重要意义,使队员了解赛事名称和标识等。

2、积极动员学生踊跃参与,确保活动广泛深入开展。坚持以童为本,认真做好各项工作,确保活动公开、公平、公正,赢得社会认可。

附件:“雏鹰杯”总体设计

“雏鹰杯”上海市少先队课外活动大赛是从组织育人、实践育人角度出发,着力打造的有影响力的市级实践活动项目平台,在团市委、市教委的指导下,由市少工委组织实施。

项目平台注重整合优质项目。“雏鹰杯”实行模块化编组,每年从政治启蒙、文化艺术、科技创新、体育运动等类别中优选不超过四项活动项目,构成年度大赛的主要内容,一般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市少工委正探索项目评估办法,建立科学的项目生成及遴选机制。

项目平台注重扩大品牌影响。“雏鹰杯”所有项目均统一品牌和标识,强调市、区(县)、校三级联动,拓宽参与面、提高影响力,努力让最广大的少先队员从参与中获得成长。市少工委会综合年度各项目竞赛成绩,对排名第一的区(县)授予“雏鹰杯”奖杯。

一、 2016年度“雏鹰杯”项目设置

1、“红领巾心向党”小合唱比赛(仅小学组)

2、“红领巾爱运动”七人制足球比赛(仅初中组)

3、“红领巾国学达人”挑战赛(分小学、初中组)

4、“红领巾发明达人”挑战赛(分小学、初中组)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初中作文:学习国学的心得体会

全文共 776 字

+ 加入清单

学习《论语》的收获是巨大的,在论语中,孔子表达的“学”,不仅仅是读书学知识,而是泛指学习做人处事的道理。孔子一生热爱学习,而且乐此不疲,一直到了晚年还刻苦钻研非常深奥难懂的《周易》,故有“韦编三绝”的美传。

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其次,学习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即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第三,是要专心致志,知难而进。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意思是读书的人要立志于追求道义、真理,要专心致志,不要为世俗所累。第四,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说明学无常师,作为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在教学中,我们更要鼓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但学生树立志向后,又为这个志向做出了什么呢?我们是否只是鼓励学生凭空说出的一种空想呢?这个恐怕有人很少考虑。远大的志向谁都能说出很多,也能说得很大、很远,但关键是要看看是否能付诸实际行动!

但实际教学中,我们却对“远大”的理想大加赞扬,对现实的理想“哂之”又“哂之”,认为这是学生胸无大志的表现,没有出息的表现。好象他做的都是小事,没有什么舍己为人的大理想。但是他的内心是充盈的,他的理想是现实的,可行的,不是空洞的,不着边际的。比如:我们教育学生爱国,怎样做才是爱国?什么样的行为是不爱国?学生心目中有没有一个完整的定位?有的教育专家提出:学生能主动捡起一片纸,这就是爱国!所以我们教育学生励志,不妨把眼光收回来,放在眼下能付诸行动的,哪怕为了理想只迈出一小步。“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年代已经过去,励志要切合我们的实际,不能盲目地做“假大空”的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有关国学热的

全文共 1155 字

+ 加入清单

文化的海洋,烟波浩渺,国学经典就是那一抹温柔月光下荡漾的波浪,在潮去汐来中明亮。

罗曼·罗兰曾说过:“一个民族的政治生活只是它生命的浮面;为了探索它内在的生命―它的各种行动的源泉――我们必须通过它的文学、哲学和艺术而深入它的灵魂,因为这里反映了它人民的种种思想、热情和理想。”

有一些事件屡现报端,电话诈骗案致三名大学生走投无路,最终青年命逝的事更是在社会上引起巨大的反响。生活中,乱占车道,夜半扰民,口出脏话等不文明现象更是屡见不鲜。这一切都使我们深感忧虑,是否国学经典传承的美德逐渐淡然?

《千字文》迄今已有1400多年了。书中有关于学习的,如“尺璧非宝,寸阴是竞。”说明古人很早就认识到光阴的可贵,“笃初诚美,慎终宜令。”修身、求学,重视开头固然不错,但始终如一坚持到最后更是难能可贵。做学问不可以半途而废、虎头蛇尾,应该坚持不懈,最终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守真志满,逐物意移。”说的是人要保持善性,学习要专一,不要转移意志,甚至玩物丧志。“孤陋寡闻,愚蒙等诮。”学问浅薄,见识少,就会被别人耻笑。

我们不能只读死书,还要多增长见识,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否则就会成为“井底之蛙”。从孔融三岁让梨的尊礼,守礼,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患意识,无不显示着儒家学说对国民成长过程中千丝万缕的渗透。几千年来世人仍愿意尊奉孔子,把他的话作为座右铭,作为修身养性的准则,我想这与孔子的“直道而事人,何往而不做黜!”的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

《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品味人生,修身养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好这一轮回。淡泊的襟怀,旷达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生活,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状态,这样才无愧与祖先,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导我们快乐地生活的秘诀那样,去找到内心的安宁。

每一个人内心都需要一种传统精神的坚守。中国航天科技高级技师徐立平自1987年以来,一直为导弹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火药进行微整形。在火药上动刀,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可能引起燃烧爆炸。由于长年一个姿势雕刻火药,以及火药中毒后遗症,徐立平的身体变得向一边倾斜,被人们誉为“大国工匠”。这是一种姿势的坚守。还有官东主动请缨加入“东方之星”号客轮在长江中游湖北监利水域救援现场后,他第一个跳入水中,救出了紧张的老人。将自己的水下装备分给他人。这是一种分享的精神。更有刚刚带领中国女排披荆斩棘夺得奥运金牌的郎平教练,是对传统精神合作的坚守。他们的涌现正是社会真,善,美的主流。在我们的校园中,随处可见互相讲题的同位,帮忙打水的同学,认真备课的老师,这都是国学经典的传承与发展,是美德的体现。

国学经典,于无声处绕梁,于无色处绚丽,于陋巷中金玉满堂,于荒芜中高朋满座。我们应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传统美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国学读后感900字

全文共 909 字

+ 加入清单

国学,一个并不陌生的词。《千字文》它是由南朝梁周兴嗣取王羲之字迹中不同的一千个字,以四言韵语写成。从南北朝到清末,《千字文》流传了1400多年,是世界上现存的出书最早、影响最大的识字课本。《千字文》所含的内容非常广泛,虽然只有一千字,却包括天地、历史、人事、修身、读书、饮食、居住、农艺、园林、以及祭祀等社会文化活动。在我读过《千字文》之后,其中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最深刻,那就是:“德建名立,形端表正。”意思就是道德树立起来了,名声就会和圣人一样传播到远方,就如同形体端正了,仪表就正直了一样。

《千字文》向我们诉说了人生之道,思想之悟,无愧是我们的精神宝藏,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我们正在尝试着按照它的行文准则去做。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和时间赛跑才能抓住童年时期的手,时间总是不善待每一个人,悄然流逝,无声无息,你不吝啬时间,它就会对你吝啬。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坚持到最后,必然能成就一番事业。要做时间的主人。不要为那过去的失败而懊悔,不要为那错误而谴责自己,不要为过去的事情而忧郁,过去的将不会再有,拍拍身上的尘埃,去继续追赶时间吧!

不要向它臣服,争分夺秒,用我们的行动证明一切!这仅仅是它的一部分,却显露出这么多得道理,更何况是一千字的文章呢?无论它的内容是多么的丰富,但是真正的意义在于启迪我们,去付出汗水,改变自我,最终以收获的甜蜜告别苦泪!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通过对《千字文》的学习,我不仅从中学到了很多的知识,拓展了我的知识面,最重要的是我还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增强了我对真善美和假恶丑的分辨力。

就从那时起,我下定决心,要把时间看的和生命一样重要,不能让一分一秒的时间从我的掌心中溜走,我要和“时间赛跑”,去追赶它,去超越它……去珍惜它。有些人,每天游手好闲,浪费生命,即使有人告诉他们时间的意义,生命的意义,也是吊儿郎当的,凑凑合合过日子。我也发生过这样的事,写作业时,慢慢吞吞的,自从我读了《千字文》一个让我明白时间意义的“朋友”,让我的人生又拥有一条正确轨道的“好朋友”。在珍惜时间的同时,我们要勇于追求梦想,为自己的目标前进。为了找到那属于我们自己耀眼的光茫前进。要相信:希望就在前方,就在不远的前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传国学经典

全文共 535 字

+ 加入清单

为了进一步弘扬名族传统,传承国学经典引领我校学生,通过诵读国学经典诗词,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勤奋学习,自强不息的优良品质,学校定于这个星期五举行国学经典诵读比赛。

这天清晨,同学们早早来到教室,个个精神抖擞,背起了《弟子规》,老师还让我们演练几遍,并叮嘱我们比赛时不要紧张。叮铃铃,上课铃响了,这也意味着诵读比赛开始了。我们排好队,慢慢走出去。

来到阶梯教室门口,我们紧张的等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终于,我听到报号老师叫:“现在是五年级一班出场。”我们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进了场。

等所有人入场后,只听见沈鹏拿起话筒说完了总序,接着,全班一起背完了“入则孝”,沈鹏又背起“泛爱众”中的第一排,全班同学有起伏的背完了“泛爱众”,这一章。诵读完后班长用口令整整队,并向评委敬礼,接着,我班便出场。紧接着,其他班级也进行了诵读比赛。

这次比赛,让我知道了一些重要道理。总序,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这八章的内容,我基本能按要求做到,但少数部分仍欠缺,如,父母讲道理时,嫌啰嗦,这样就没做到“父母教,须敬听”。感谢学校给了我这好的机会,让我明白,发现了自己的缺点和优点。我一定会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国学经典作文800字

全文共 853 字

+ 加入清单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每当听见这熟悉的声音,我便不由自主地想到了那凝集这古代人民的智慧与心血的著作——《诗经》。

《诗经》是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与《礼记》、《尚书》、《周易》、《春秋》齐名为五经。相传,这本书是由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而来的。最初被称为“诗”或“诗三百”,到了西汉时期才被尊称为儒家经典。《诗经》分为了《风》,《雅》,《颂》三类。《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为了《大-雅》和《小雅》;《颂》则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在古人纯真而混乱的年代,《诗经》是他们内心深处的安宁。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古人的爱情故事使我难眠,他们发誓白头偕老,永不分离。直到现在,还有许多男女,愿意为了这份爱的誓约而等待或守候。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如此有韵味的句子,如此漫长的等待,是什么,使得这个女子能够每天等待着,即使毫无希望?你我心知肚明。岁月无情人有情,花若凋零相依存。古人的思念之情,全都抒发了出来,寄托在诗里。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一首不长的小诗,我却懂得了许多。这首诗的意思与投桃报李不同:别人回报他的东西要比拿到的东西的价值高得多。这体现了古人的高尚的情感和品质,表现了对于他人给自己的一份情感的珍视。但同时,这也和我们现代人对他人的态度——忽视和冷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们也应该反思一下,为什么古人都可以做到的事,而我们有高科技,却不能像古人一样投桃报李呢?难道真的是“技术先进了,人心却冷了”吗?

古人有许多我们所不具备的品质与情怀,他们大都把自己的情感抒发在诗里,正因为如此,我才这么喜欢《诗经》,喜欢那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喜欢那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也许不只有《诗经》里有流露出古人的真情,但我却唯独喜欢《诗经》,它就是我眼中的国学经典。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国学这片夜空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117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国学,大部分中国人的第一反应都会认为是儒学。其实不然。国学即一国之学问。包含了我国上下五千年文化的一切智慧与建树,除儒学文化之外,更有道家、法家、兵家等百家思想,这些都是我国国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国学这片夜空下,也都闪耀之智慧之光。

道家主张清静无为,治理国家要顺其自然。战国时期的道家代表人物是庄子,庄子发展了道家的思想,但是名气颇大,当时楚王想任用庄子为官便派了使者去请庄子。当时庄子坐在一条江边垂钓,而使者则在一旁不断地进行着利诱,末了,庄子才开口淡淡地问道:“听说楚王王宫供奉着一只被钉在墙上的千年神龟?”使者听了虽不明所以,但还是回答道:“是。”庄子又问:“你说这只千年神龟若能选择,他会选择被钉在墙上受人供奉呢还是宁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使者想也不想,脱口而出:“当然是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啊!”庄子听了,笑道说:“使者请回吧,我也愿做一个自由龟。”在面对巨大利益的诱惑时,庄子只用寥寥几句便表明了自己不愿为官,想要逍遥自在的想法,体现了道家清静无为的思想,而他的洒脱也为天下的隐士做了一个榜样。

法家强调法制,主张君主要有至高无的权威,建立君主专制的国家。在秦国变法的商鞅是属于法家的。他认为治理一个国家就必须有严厉的法律来约束民众,让百姓服从于君王。于是商鞅对秦国的百姓都编订了户口,并且颁布了连坐法,即一人犯罪,邻里不告发的话也要受到牵连。除此之外,商鞅还进行奖励军功奖励耕织,使秦国日益强盛,为秦国日后灭六国建立君主专制奠定了基础。虽然法家思想中主张建立郡主专制这一想法在后世看来是错误的,但是法家强调的法治思想无论在什么时代下都是正确的,无规矩不成方圆,若百姓无法可依,那么国家发生暴乱是必然的,法家思想虽然并不完美,却也有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兵家主张军纪严明。兵家的代表人物是春秋时的孙武。当时孙武所效忠的大王见他训练军士很好,便问孙武:“你能把女人也训练得像军士一样吗?”孙武回答:“能。不过大王得答应我,到时一切要让我做主。”大王答应了下来,并让一群妃子去孙武那里接受训练。孙武在训练前便说:“不听军令者,军法处置!”那些妃子听了不以为意,仗着大王对她们的宠爱,不听孙武的话。孙武早就料到,便让人将最出众的那妃子拉下去斩了。剩下的妃子看到此情此景再也不敢乱动,全都听孙武的话,乖乖地接受训练。兵家不只注重军纪,也注重战略,兵家的代表著作《孙子兵法》一书提出了避实击虚,攻其不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等战略思想,对中外军事思想产生重要影响。

不只是儒学,其他百家思想也都象繁星一样,在国学这片夜空下闪烁着光芒。只有吸收百家之长,不断吐故纳新,才能促进国学的繁荣和进步,才能将我国国学推向世界,发扬光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优秀作文:国学是什么?

全文共 912 字

+ 加入清单

国学是中华民族优秀 的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是数千年来 中国 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 方式的高度 总结 ,浸淫着每个中华儿女 的血液和灵魂 。中华民族因为自己博大精深的文化而存续,而骄傲 ,而伟大 !

在中国做好 企业 ,管理好企业,你首先必须了解这个社会群体——中国人的性格 、思想 、价值观与行为方式,了解他们的生活、理想 和对生命 的感悟 ,培育与他们的情感 ,得到他们的价值认同,那你就成功 了一半。 编辑。

财富是辛勤劳动与高尚智慧 的结合,财富灵与肉、体与能、心与血的结晶,财富是一种责任 ,财富是义与利的统一体,国学就是中华民族的身存智慧与财富 哲学 。

一个真正的企业家,也应该是一个高尚道德 的实践家!

一个不了解中华民族 历史 文化的人,一个不掌握这个民族生存智慧的人,一定会缺少对这个伟大民族的认识,一定缺少对这个民族情感的认知,不管你是美国人、英国人、法国人、俄国人,还是大陆人、香港人、 台湾 人、澳门人,在中国做企业或与中国企业打交道,很难成功。

希望大家能够反思自己民族的文化,带着自身现实 问题,以 科学 的精神和虔诚的态度 ,结合 现代 文明的成果与人类历史上的梦魇,分析比较研究华夏6000年来宝贵的文化遗产,十分有必要,也很有意义。

任何主观地、臆造地、功利地、浮躁地、感性地曲解中国古代的文明与人文价值,即便是善意地,这种治学态度都是不严谨的、愚昧的、荒唐的,也是不负责任的,是对历史的亵渎,对历史和自己民族文化不敬畏得人,终将被历史所不屑或嘲弄。

国学是重塑中国企业文化的优秀基因宝库,蕴涵着丰富的“财富哲学”。中国企业只有通过塑造自己优秀的企业文化,才能赢得社会和国际同行的尊重 。在中国要成为受人尊敬的优秀企业家,就必须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乾泉先生对《易经》、国学中的全息哲学思维研究有着独到见解。他认为,《易经》中的五行八卦和先秦诸子百家,与现代企业的组织变革、商业模式、品牌质量、战略决策、市场营销、资本结构、文化价值、管控制度正好是一一对应的全息逻辑关系,《易经》国学的全息逻辑为中国企业家破解企业组织基因密码提供了直接的战略管理模型,为中国企业的创新管理提供了理论思考 的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诵读国学经典作文

全文共 418 字

+ 加入清单

为了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国学经典,让国学经典引领我们成长,学校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国学诵读比赛。

比赛那天同学们早早地来到学校,穿着干净的校服,按照指定的位置坐好,一切准备就绪,比赛正式开始。首先,校长发表热情洋溢的致辞,随后小主持人闪亮登场。伴随着一首首优美的古典乐曲,参加诵读的班级按顺序上台表演。三年级同学稚嫩的童音和优美的舞蹈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四年级同学的《七律·长征》和《沁园春雪》仿佛把我们带到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感受到了红军战士不畏限险、坚持不懈的伟大精神。

看到别的班级表演得那么出色,我开始紧张起来。终于轮到我们班上场了,我们按要求走上舞台,站好队形,个个精神抖擞。音乐响起我们开始诵读《长歌行》,赛前的紧张,顿时消失了,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沉浸在古诗文的意境之中。无论是领颂还是齐诵,同学们都配合很默契。

比赛结束了,大家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同学们举着班旗拍照留念。这场别开生面的诵读比赛让我受益无穷,终生难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国学的脚步作文1000字

全文共 986 字

+ 加入清单

漫步人生路,一年年寒暑。多年来我已成长了许多,亦变化了不少,但始终未曾改变的是:我依旧踏着国学脚步,走着属于我的道路。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对于儿时与米饭作斗争的我来说,简直是是私人订制一般。每当我想抛弃碗中剩饭时,这首诗便会不经意间在我耳畔回响,让我着了魔一般将饭塞进嘴里,缓缓吞下。从其中我学会了节俭和珍惜。

初中时,我离家百里,到县城里去求学,心中总不免有些苦涩。人都说“少年不识愁滋味”,但在那时我却深味“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一种这样的伤感。

大抵也是在那个时候,由于深患“独生子女症”,我根本找不到一个朋友,总是一个人形单影只。正值无奈之际,《论语》和《中庸》却突兀地从书柜角落走进我的生活,带我走出了这无人问津的境地。一个告诉我“直两用中、不偏不倚、适可而止、过犹不及”才是处事之道;另一个告诉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才是为人至理。于是乎我渐渐交到了一些知心好友,渐渐远离了孤独。

三年初中生活一晃而逝,三年的同窗终究是要走散。在那时我终究是领会到王维写下“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时的伤感;也终究是领略了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豪放洒脱。

骊歌仿佛还在耳畔回响,我却已然踏进了高中的大门。也依旧是离家甚远,虽是已不复往日的忧伤,但身边却充斥着喧嚣,内心充斥着迷惘。正值迷茫之际,似乎是受了那文艺范十足的老师的感染,我又重新捧起了那一本本已然放下的国学经典,开始细细品味起来,去寻觅那错过的风光。虽然时间不长,但那一本本经典却如同那盖不住的茶香,在我四周散开了,萦绕在我的身旁,洗净去那些喧嚣,拂去那些迷惘。夜明珠的光芒在喧杂浮躁的白天被太阳似火的光辉遮盖,而到了夜幕降临,万籁俱寂的时候她就默默地发出属于她自己的独特的光芒。而国学经典不就像这夜明珠一样吗?当我们心灵嘈杂而无法沉静下来的时候,我们就会将它忽视,从而无法欣赏其美丽。而当我们心灵的灰尘沉淀下来,腾出一片安静的时候,它们就会散发出迷人的光辉,引你走向光明。它们就像是一把把古色古香的掸子,为我们拂去心灵的灰尘。

带着一颗已然纯净的心灵,我又将踏上新的征程。《诗经》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鸟鸣叽叽喳喳,书声朗朗入耳,坠入在国学的海洋,享受这清新的空气,这是何等乐趣?

归期未有期,只愿轻踏国学的脚步,去寻觅那一抹缥缈的墨香,寻找那属于我的远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读国学写读后感

全文共 752 字

+ 加入清单

通过诵读经典诗文,我走进了一个妙不可言的世界。我知道了什么是儒家风范,什么是道家精髓,什么是千古美文……“经典”虽然看上去年纪一大吧,其实火力旺盛的很。他流传了千百年,从“人之初,性本善”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由“道,可道,非常道”至“天将降大任与斯也”,从《归去来兮辞》到《兰亭集序》都熠熠地展示着它博大精深的魅力。 其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天天挂在我口中。那就是许多人行走,他们之中必然有我的老师。这句让我收益非浅的诗句,就是出自于儒家的圣贤孔子之口。这句之所以能让我受益非浅,是因为它包含着一个哲理:“能者为师,虚心请教。”你见过高山吧?它是那样雄伟绵延!你见过大海吧?它是那样壮丽无边!山之高,是因为它不排斥每一块小石头;海之阔,是因为它聚集了千万条小溪流。如果你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般渊博的知识,是否就应该善于从生活中寻找良师益友,吸收他人的点滴长处呢?这也是曹操的短歌行中的“山不厌高,水不厌深”的哲理 。

人的一生犹如一条长路,有许多的岔道,我们有时会走错路,但有人会来提醒你,它就是国学就是经典诗文,因为它聚集了所有成功人的经验,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其价值历久弥新,我们没有理由不继承和发扬这一民族的瑰宝。而且对于我们少年儿童来说读诵经典,自幼就开始接受五千年文化的熏陶,就定能奠定一生优雅的人格。读诵经典的同时也可以提高我们的古文和白话文水平,有助于我们对其它知识领域的领悟和旁通,更能促进各科学业的进步。

假如说我们的心田是一块最普通的土地需要阳光、雨露、肥料和辛勤的耕耘,那经典诗文就是那阳光、惠风和细雨。只要你愿意时时刻刻去吮吸去领悟去诵咏,那我们的理想之花一定会开得更艳持得更久。让它来耕耘我们心中的土地,弘扬中华民族之精髓,更让它引领我们克服重重困难,向成功迈进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国学四题作文小学生优秀篇

全文共 4948 字

+ 加入清单

国学又热了

以儒学为代表的“国学”在上世纪曾经几落几起:“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狠狠地砸了一下;二十年代复兴至鼎盛,到“文化大革命”几至摧毁;八十年代有了“寻根”热,自九十年代“国学”热再次掀起延续至今。自从2006年北师大才女教授于丹讲《论语》一炮打红之后,又给“国学热”加了一把猛火。于是,各路学者各个流派纷纷登台演讲,“国学热”便更加轰轰烈烈起来。

也可能有人嫉妒于丹教授一场演讲两万元“束脩?”,或许是勇士们维护经典意切,说不准也是想借此出名机会跟着热闹热闹,于是就出了“十博士炮轰于丹”的故事,博士们披挂上马一起叫阵,要求他们的于老师“快快下课”。紧跟着北大又杀出一员猛将,大号名叫李零的,仓促间出了一部叫《丧家狗》的大作,把个孔夫子从内到外大大奚落了一番。要说心平气和稳腔稳板气定神宁,那要数凤凰卫视请来的台湾国学教授傅佩荣了,他在“国学天空”专题节目里每次七八分钟讲解,倒是言简意赅,给了人许多的思考和启发。

也许是受了潮流的蛊惑抑或引诱吧,我闲来无事,便把蒙尘多年的《论语》找出翻了翻。孔子的门徒们记下来的老夫子的那些话确实难懂。先前虽然读过一两遍,大都是结结巴巴糊里糊涂;后来又听老师讲过《论语集注》之类,那也是“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再后来自己做了老师,又得给学生讲《论语》选段了,老实说,除了照本宣科,看家本领也就只是强迫学生们背背背考考考了。

读《论语》读得最“深刻”的要数“大革文化命”那年头了。年轻朋友要问,那时“国学”不是“革命对象”了吗?确实,当时什么“封资修”书籍都焚得差不多了。忽然一天一声令下,“批林批孔”运动爆发,不知一下子从哪里冒出那么多《论语》版本来,成了全民“研究”的大学问了。有“学者”带头,有后生闹腾,寻章摘句,刨祖坟,挖根子,旁征博引,上纲上线,横批竖批,把个孔老二批得是臭不可闻,把当时还属“年轻人”的我等“批”得一头雾水。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如今“国学”又热了。这次“热”得当然与以往是绝不相同的。漂亮端庄的才女教授把《论语》讲得出神入化,讲得那么好懂那么有趣那么结合国人当今的实际,这就是于教授的过人之处。于教授的读《论语》心得发行上千万册,使印了书卖不出去的广大著作家们不能不眼红;于教授的演讲一场一场座无虚席,使招不来听众的专家学者的演讲心理难以平衡。

国学到底如何学?尚无定论。只是听讲者决不可认为只有国学才是救世秘笈,其它古今中外诸类学说都是旁门左道;更不可像媒体披露的某“大师”那样让成群的小学童子集体向孔夫子下跪;这和那个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让成百上千的娃娃向英格里士下跪一样,从小处说都是误人子弟,从大处讲是要误国误民的。

恩施晚报 2008.3.24

断 句

孔夫子的弟子们记录老师的话语时还没有电脑,甚至连文房四宝也还没有发明,自然他们编书刻字比他们的后辈子孙舞文弄墨或敲敲键盘就可以批量生产不知难到哪里去了。那时节是先要把竹子削成竹简,再用刻刀把古里古怪的象形文字或篆字刻在竹简上,那该要费多少笨工夫,自然是只能简而又简;再说,那时也还不兴按字数计稿费的。直到汉字进化印刷术发明,印出的文章也还没有标点符号段落层次之类,这就给几千年后子孙们的阅读带来了不少麻烦;当然同时也养活了数不清的文人学士,使他们得以借考证研究养家糊口。

不说别的,“断句”就是可以申请专项经费的重要研究课题。

我们还是就着“国学热”以《论语》为例罢。《论语·泰伯篇》: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这个句子,该怎样来点断呢?

一般是“点”成这个样子的:

1、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它的意思是:“孔子说,对于老百姓,可以任由他们处于自在状态,不可让他们知道国家的重要事情。”

查阅三十多个出版社出版的《论语》,所有的版本都是这样解释的,可见其断句的权威性。

这样解释的话,就是十足在推行愚民政策了。

等到尊孔了,有人就主张用另一种方式来点断,这就是:

2、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这一“点”,意思就变成:“孔子说:老百姓表现不错的话,就放手让他们照样做;如果他们表现得不好的时候,那就应该教育他们使他们明白道理。”

这样一来,意思完全相反,孔子又不失其作为教育家的本色了。

此后,又出现专家学者的许多“点”法:

3、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翻译为“孔子说:老百姓,若可任使,就让他们听命;若不可任使,就让他们明理。”

或译为“孔子说:如果有人可以做使者(有出使的条件与能力),就应当授以特权,由他全权处理,不要过多地限制;如果他条件不具备,就应当告诉他,他有哪些方面不足,哪些地方应当改进。”

4、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译文:“孔子说:如果老百姓可以被支使,放任自由是不行的,必须加以引导。”

在这里孔子又主张对老百姓加强领导了。

5、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6、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这两种断句法,解释起来意思差不多:“孔子说:老百姓可以放任不管吗?不。还是要进行教育。”

专家们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只是有一点没能弄明白:孔子为什么讲这句话,在什么场合讲的这句话,又是对谁讲这句话,原文没有交待。

既然原文没有交待,也就给后人提供了活学活用,各取所需的机会了。

到底怎么解释最恰当呢?那就看时代背景和解释者的意图罢。当年为了“批林批孔”,当然专家们会取第一种解法;而今要读经尊孔,自然是第二种断句最适合了。第三种解释呢,用在对出国考察人员的培训上则最为恰当。至于第五第六种断句法,拿来加强对老百姓的管理教育再好不过了。到底何种诠释合适,专家们都会根据授意者的要求去做的。

请看,《论语》的“精神”是多么博大精深啊!“国学”怎么学怎么用,由此可见一斑。

恩施晚报 2008.3.31

辨 字

孔子的一句名言“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批孔”时曾把它作为轻视妇女的典型语言“批倒批臭”了的。“国学热”起来后,各路学者又打起口水仗来。专家们“辩”起“论”来起码是洋洋万言,只因为文章短了好像少了点“论文”的架势,不“引经据典”说服不了PK对手;同时,评职称都是要长篇大论才有分量,短了就上不了档次;加之当今发表论文已经不是按字数计稿酬,而要自己出钱才能刊登,自费发“论文”大多是论篇计算的,交了那么多银子,文章写短了划不来,因此就越拉越长。

本人这篇短文不要自费发表,也不为评职称。正因为“短”,就只能是把他们的观点“借”来,说说学国学“辨字”有多么重要,有多么难。

专家考证孔子这句话大体有四种理解。

第一种是“卫灵公和南子”说——

据说孔子周游列国到卫国,卫灵公的宠妾南子见到名闻天下的孔子,觉得可以借他来抬高自己的身价,便怂恿灵公带孔子出游,自己同车。弟子子路以为先生想以此而出仕做官,“夫子矢之曰:‘天厌之,天厌之。’”孔子指天发誓予以辩解。可能南子早有“淫行”的名声在外,后人以为孔子鄙视其为人,故将南子和灵公纳入难养的“女子与小人”之列。

第二种理解为“女”、“子”拆开说——

康子墨认为这句话其实是标点上的错误,应该“断章取义”,将“女子”折断分开为“女、子”二字。“女”是指君主的妻妾,“子”是指君主的儿子,而“小人”则是指君主周围的宠臣、佞臣、优伶、宦官之流。因为这类人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国,却靠着能说会道和会揣摩君主心事而深得君主宠幸,在某些方面甚至可以左右君主的思想和意志。《韩非子》的“八奸论”说到“同床”、“在旁”、“养殃”等条,影射宦官、优伶、幸臣三股势力对君主的影响以及对国家的危害性,认为其小可以祸乱宫廷,大可以毁家亡国,并举出春秋时晋献公之宠妾骊姬逼走重耳,汉初吕雉嫉妒成仇将戚夫人断手剜眼割舌药耳成“人彘”——为“女”、“子”的分开定义提供了佐证。

第三种理解是“女”为“汝”说——

孔子全句是:“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新出版的《〈论语〉新译》作了全新翻译:“只有你们(几个)学生和小人一样是不好教育培养的,(传授给你们)浅近的知识就不谦逊(说会了),(传授给你们)深远的知识就埋怨(说听不懂)。”认为“女”作通假字“汝”用。《论语》中“女”字一共18个,都是代词,译为“你”或“你们”,并不是指“女人”。觉得拿现代文汉语中的“女子”来套2500多年前春秋时期的文言词组“女子”,失之偏颇。

第四种理解为“鄙夷”说——

大多数人认为这段话是孔子鄙视妇女和体力劳动者的论据。孔子弟子三千没有一个女的,老先生歧视妇女恐怕是不争的事实。学者钱穆认为这句话指“家里的妾侍和仆人最难养,和他们接近的话,他们将不知道谦让;疏远了,他们会怨恨你。”还认为孔子瞧不起体力劳动者,弟子樊迟想学种庄稼,孔子说那是小人(即体力劳动者)做的事,认为只要做个好礼、好义、好信的官,自然会有很多小人(下等人)来为你稼穑。君子在上位,小人在草野。

看看,孔子说的这句话竟有如此多的解释!这种现象倒比较好理解,因为“谁来解释,针对什么解释,什么时候解释,在什么背景下解释”结果往往大不相同。专家们辩来辩去,我注六经也罢,六经注我也罢,很难有一个权威解释让大家认同。至于一般人倒不必那么较真,觉得谁的解释有理就采信谁的吧。

“国学”学起来可真不易啊!

恩施晚报2008.4.7

释 义

世界上无论哪个民族,对于文化经典,后代人都是要注疏阐释的。这是因为时代变了,形势在发展,当时的东西哪怕再好,要用来指导现实生活,也不能照搬。首先要弄清经典在彼时彼地的意义,同时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运用。

《刻舟求剑》的故事是在小学课本里都学过的,但许多人一辈子都没学会。一些自称掌握了真理的人,引经据典就常常出偏差,不是“左”了就是“右”了,这原因当然很复杂——有的经典本来就难懂,后人对产生经典的情形不甚了解,加之往往囿于一己之见,自然就有了众多的解释。更常见的是各取所需,为我所用,以求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革命理论家自己也看到了这一点,曾经不无幽默地解嘲:有些人用我的话去打倒对手,有些人又用我的另外一些话去打倒对方。

还是说《论语》吧。譬如说“仁”,专家们都说这是《论语》的核心内容,一两万字的《论语》“仁”字就提到一百多次。孔子对“仁”的解释也不少,他说“仁”是“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而“仁”的最高境界是“博施于民,而能济众”。执行“仁”必须以“礼”为规范,即所谓“克己复礼为仁”。这些观点一到了当年那位“副统帅”手里,就成了“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克己复礼”,行韬晦之计,搞篡党夺权。可见要正确阐释经典,取决于释义者的人品、素质和修养,以及阐释者的动机和目的。在纷繁复杂、信仰缺失、道德滑坡,各种思潮交替激荡的时代,要继承和倡导儒家经典,首先需要道德高尚的理论家做出正确的解释。

闲来无事,又翻了翻《四书集注》。觉得就我等的“水平”,要读懂原文已感到困难不少,借助注释和译文似乎看懂了一些,那也只是一点字面上的意思。在“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当下,又有多少忙人有闲心去钻研探讨呢?最近看了于丹“论语心得”视频,确实得到不少启发。于丹的“心得”好在紧密联系当今生活实际,通过自己的体会把深奥的经典解释得浅显易懂,这真是不容易。人们评价说,她有“一屁股坐在地板上给大众讲课的姿态”,“讲得15岁的中学生都可以懂”,“咦,原来孔子就住在隔壁呀!孔子很亲切,孔子讲话也很有趣。”《于丹〈论语〉心得》的出现拉近了经典和大众的距离,犹如一缕清风吹开了眼前的迷雾,吹进了迷惘的心灵,让更多的人以更简单、朴素的方式得以再次聆听那久远的心灵之声,重新走进古圣先贤的思想世界,并重新建立起自己的道德准则和人生坐标。这是做了一件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的大好事,不知道“十博士”等反对者到底是什么居心。

在众多宣讲者中,还有一位也值得称道的,就是台湾大学教授傅佩荣。他说,“我在台湾专门把深刻的东西讲得很浅显”,他将孔孟儒学分成一个一个小专题,在凤凰卫视开的“国学天空”专题里,每天讲七八分钟,语态从容,神情安详,语气平和,深入浅出,娓娓道来,颇有孔子循循善诱的风度,丝毫没有强加于人的意味,硬是说到听众心里去了。只可惜傅佩荣们的讲解听到的人还不多,而一些虚张声势的假大空演说却是太普遍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三年级国学

全文共 304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名族五千年文化的精髓,用文字记录来,就成了一本本的国学经典。国学经典底蕴丰富,蕴藏丰富的为人处事的经验和道理,其思想内涵的核心就是仁、义、礼、智、信。作为儒家所谓的“五常”。

就拿“五常”当中的智来说吧。“仁、义、礼、智、信”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而要将这一切联系起来就需要“智”贯穿其中,否则即使有“仁、义、礼、信”加持于身,也都不可能通过无碍。新的时期就需要把中华名族的道德智慧同人文智慧、科学的智慧聚成一体,开启新的智慧。这是我们今天仍要发扬的。

就像《愚蠢的狼》这篇文章讲述的一样:愚蠢者总会被聪明着战胜。这就如同聪明者总会骗的了愚蠢。因此,现在就要努力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使自己变的更聪明!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