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我读国学经典作文(优秀20篇)

“经典”是一个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所载为至理常道,透射着人文的光芒,其价值历久而弥新,任何一个文化系统皆有其永恒不朽的经典作为源头。今天小编就来分享我读国学经典作文,请各位读者好好欣赏和借鉴。

浏览

3443

作文

1000

国学小名士观后感

全文共 1242 字

+ 加入清单

一场孩子们谈诗论古,比拼国学的比赛被一场美妙绝伦的弟子规舞蹈引进了现场,是我开始沉迷于起来。

第一组的孩子们用他们独特的语言介绍了自己,诗句中都包含了自己的名字,他们用自己的才华,首先镇住了评委和观众,来了个下马威,让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第一组的比赛就在“东西南北”四个字中论谈开来,说出包含其中的诗句,什么“滚滚长江东逝水;占城南,死郭北”,你一句我一句僵持开来。台下的观众已经投入了其中,也一并说起开来,但我们的小朋友却技艺非凡,各有各的本领,各有各的才华。就这样一直僵持了将近二十几轮。突然,一直发挥较好的二号突然停住了,台下的观众都为他心急,可是时间一到,他只好遗憾下场,而四号却很幸运,惊险的过了一轮。往后相继五号四号下场,三号坚持了下来,值得我们对其竖起大拇指,角逐过后,意犹未尽。

第二组的比赛则也很有看点,根据“风花雪月”四个字争夺王位,“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二月垂杨未挂丝…。.”一个正确一个点头,直接的表达了评委对他们的认可,真是年少本领强。就像喝拉面一样,一带而过,这是的我早已敬佩不已,想想自己的本事,真应该好好背诗。六号虽小但以令我刮目相看,但我们的八号可不是吃素的,已凭自己的知识战胜了六号,也让台下的观众和评委对他夸赞有加。这样一场经验的比赛就结束了。

休息过后,第二轮的比赛拉开了帷幕。已凭主持人的提示来抢答问题,这考验的不仅是运用,还是你想出来的速度和准确性。让你的大脑高速运转起来,这也是对选手的极大挑战,我也在这为他们捏了一把汗。第一个题的题目被选手毫不犹豫的抢答,我在电脑前想他们也在想,可我的速度往往不如他们,但有时也险胜一把,比如说一个题是说秦王与赵高的故事,我就听后便答“指鹿为马”搞得我很有成就感。史记里的故事我还是能耳熟能详的,这也是我的一个成就吧。平时多看看书还是有好处的。中国的国学,必须学好。因为我们是中国人。

第三轮请来了三个扮演的文学大咖,王维李白杜甫,他们的上场也缓解了一下当时的气氛,他们手中拿着十分、二十分、和三十分的题,怎样选择就靠自己了。第一个人首先就选了一个最高分的题,面对题目这位选手沉着冷静,毕竟是三十分的题还是有难度的。可这样也难不倒这位选手,她争取的回答夺得了现场的一片掌声。后面的几位同学相继选择了不同分值的题,有输有赢。留好的选手是现在分所最高的,他想出了一个策咯,选择了十分的题,如果是打错了一瓶现在的分数也能晋级,如果答对了更好,最后他还是答对了提,这也让他激动不已。最后的晋级者也一目了然!

这一场比拼国学,谈诗论艺的比赛就这样结束了。这场比赛岁有输有赢,但他们都是精英都是厉害的人。我们应佩服他们,这一场惊艳的比赛也让我们领悟到了许多,学好国学必然重要,但培养一个想要学好国学的精神确实很难的,这一场比赛让我受益匪浅。一场比赛只有几个小时,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台上他们展露头角、锋芒毕露,但台下他们所付出的艰辛却不可估量,功夫下在实处方可成就大业。

所以,中国人就理应学好国学。国学,必然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国学经典伴我成长的

全文共 926 字

+ 加入清单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我们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内涵。国学就像一杯茶,淡雅幽香,细细品味,就能品味出其中意味深长的哲理。

如果说国学是片汪洋,那么我就只是一滴牛毛细雨罢了;如果说国学是片沙漠,那么我就是那微小的沙粒罢了;如果说国学是浩瀚宇宙,那么我不过是宇宙中的一颗可有可无的行星罢了。国学,博大精深,需要我们用心灵去领会,用一生去解读。

我最喜欢的就是那奇幻莫测的古诗词了,我能体会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忧国忧民;能体会到“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悲愤;能体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峥峥傲骨;能体会到“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的洁身自好;能体会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爱国之心;更能体会到“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孤独寂寞。品读一首首古诗,如同阅读着一个个故事,每首诗中都流露着古人细腻的情感,更是一幅多彩的人生画卷,一种别样的情怀。国学名着的奥妙更是引人深思。《论语》教我们做人要政治磊落,要视仁德;《弟子规》教导我们为人处事的规范;《孔记》告诉我们修身做人的准则;而《大学》教导我们要格物致和……说实在的,我觉得古人挺幸福的:小时候就有这么一套叫你怎没做人的书,使自己不断改善。“德”是《弟子规》主要讲的内容,他教会你如何尊重长辈,爱护小辈,孝敬父母老师,关心兄弟姐妹。时时刻刻都要以“德”为先,分分秒秒都要以“孝”为重,真正的做到尊师重道、尊老爱幼。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可能正因为如此《弟子规》千古流传,至今仍具有重要地位。

《论语》是孔子的智慧结晶,他将一生的感悟都传给了学生。他的学生也没有辜负他的期望,将他的格言收录下来,编成《论语》流传后世,孔子的思想从而传承下来,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对后人起着醒世的作用。

当没有人理解自己时,“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给你以安慰;当自己排斥别人时,“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给你敲响警钟;当自己失信时,“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给你教训;当你想要抓住过去的事不放手时,“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给予你提醒……

国学经典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品味国学,就是在品味人生。让我们在国学经典中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国学《论语》有感

全文共 549 字

+ 加入清单

兵家史书之瑰宝,博大精深;兵书理论之宝库,包罗万象;兵学圣典之美誉,威名远扬;归纳演绎之逻辑,缜密严谨;启迪人生之智慧,精髓宏瞻;阐释儒道之传统,淋漓尽致。

——题记

从三皇五帝的太平盛世,到春秋战国的风云变幻;从盛唐气象的博大雄浑,到宋代词篇的婉转豪迈……我们的祖先为后人留下了众多的文化瑰宝,而国学经典代表《论语》更是全世界的精神财富!

《论语》是一部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着作,因集中表现了孔子的学说和思想,成为儒家的经典着作之一。

孔子的学说的核心——仁,贯穿《论语》。《论语·卫灵公》中,孔子用一句“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已成仁,”照亮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

《论语》居“四书”之首,对中国社会起到了深远影响!

据说,宋朝开国宰相赵普每天回家都关起房门苦读。后来,家里人发现,他的书箱里藏的只有一部《论语》。有一次,宋太宗和赵论语普闲聊,便问道:“有人说你只读一部《论语》,这是真的吗?”赵普老老实实的回答说:“臣所知道的,确实不超出《论语》。过去臣以半部《论语》辅助太祖平定天下,现在臣用半部《论语》辅助陛下,便足以使天下太平了。”于是有了“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

纵观整部《论语》,相信你一定会感受到中华文明,感受到人性的光辉,感受到文学精髓。你也一定会在《论语》中,受益匪浅!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国学之美优秀作文

全文共 574 字

+ 加入清单

我爱那些滑翔浅底的鱼儿,游过一季历史沧桑;我爱那些寒冬腊月笔挺的松柏,傲立于冰天雪地之间;我更爱那些国学所熏陶的气息,耸立于文化之林。国学是中国的瑰宝,是炎黄子孙自强不息的力量源泉。

陶渊明的“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折射出他冷静的人生选择;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说出他政治家的深重责任感;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寄沧海”道出他远大的人生抱负……这样的国学经典,我们有何理由不喜爱呢?就我们而言,阅读国学经典,可以改变个人的气质;就社会而言,传承国学经典,更是文化传承的体现。

国学经典就像是岁月从树林走过,留下的是圈圈年轮;国学经典又像一株飞舞的蒲公英,在阳光的照耀下,如同长着翅膀的天使正在播种幸福,她的爱,在清风的护送下,到达了每一个甚至太阳都不曾到达的地方……李时珍可以为更多的人不受病毒的折磨,跋山涉水,寻找入药的奇珍异果,写下造福后人的《本草纲目》;司马迁熟悉华夏文明,留下了传承千年的《史记》……而我们也可通过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之韵味。

阅读国学经典,拉近了我们与古人的距离,让我们享有与圣人为友为伴的机会。从现在开始,让我们扫去昔日的灰尘,去细细品味这古老的却不陈旧的、遥远的却触手可及的国学经典吧。诵读国学经典,感受传承中华之韵味,用我们的言行,去守候这美的存在,让民族精神永垂不朽。

[国学之美优秀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中国学生营养日活动简报

全文共 865 字

+ 加入清单

2014年5月20日是 “中国学营养日”, 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健康餐盘3:2:1” ,含义就是把一餐分成6份,当中应包含3份主食,2份蔬菜,1份肉类。我校红十字会结合这一主题,在校内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

一、保健室校医通过知识讲座,让学生了解了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二、学校通过国旗下讲话对全体师生宣传了健康餐盘3:2:1,也就是把一餐分成6份,主食、蔬菜、肉食的比例为3:2:1。

三、学校信息处通过家校通平台给家长发送短信,提醒家长中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更应该合理安排好膳食,以保证学龄儿童的生长健康的需要。

四、食堂制作了精美的知识展板进行展示,介绍了五谷杂粮的来历、六种理想的午餐食物等知识,同时食堂将营养膳食宝塔的宣传画贴在餐厅的玻璃上,将每周食谱在学校网站与餐厅进行公示。

通过此次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师生及家长的营养认知水平,让学生具有了正确的饮食营养观念,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合理膳食和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今后将逐步建立科学的饮食卫生习惯,不挑食,不偏食,合理营养,平衡膳食,坚持参加体育锻炼,远离肥胖与慢性病,健康快乐每一天。

中国学生营养日活动简报【二】

5月20日,麦盖提县城乡各中小学校围绕“树立食育理念,促进学生健康”这一主题,开展了全国学生营养日宣传教育活动。

据了解,麦盖提县16所中小学共同举办本次宣传教育活动,目的在于呼吁全社会关注青少年营养健康状况,进一步引导广大中小学生树立健康营养饮食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提高学生对膳食营养知识的认知水平和食品安全意识,有效地预防了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活动中,麦盖提县实验中学通过校内电子大屏、校园宣传栏等开设了“普及营养知识,关注营养健康,倡导平衡膳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专题栏目;刀郎双语小学通过发放营养知识告家长书,向家长、社会进行宣传;尕孜库勒乡中心小学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向学生详细讲解了均衡膳食营养的重要性;央塔克乡中学则举办学生营养健康知识讲座,引导教育学生注重膳食营养均衡,不挑食,不偏食,远离垃圾食品,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饮食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

全文共 613 字

+ 加入清单

读经典能净化人的心灵,读经典能教人怎样做一个品格优良的人。因此我们学校也要求我们诵读经典,目的是净化我们的心灵,还可以增长我们的阅读量,这不是一举两得吗?

学了这么久的经典,我最喜欢的一条是: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无兄弟也?”意思是说:司马牛忧愁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只有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说过:生死有命运主宰,富贵全在于天意。君子敬慎而没有过失,待人谦恭有礼,天下的人都是自己的兄弟。君子何愁没有兄弟呢?”

我也是这样想的,如果你表现的很谦虚,恭敬,非常有礼貌,大家肯定都会喜欢你的,但是如果你表现出一副自大,视别人不顾的样子的话没人会理睬你,更没有人会喜欢你。

朋友就是应该互相帮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持。而不是在旁边落井下石,一味的嘲笑别人,这样的人谁会喜欢你?谁会说明你?而反过来,对别人热忱的人总会得到别人的欣赏。

诵读了经典,我从中学会了许多:要互相谦让,互相尊重,只要你恭敬就不会受到别人的侮辱,只要你宽厚就能得到群众,只要你诚心就会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取得工作成效,慈惠就能够使唤别人国学经典诵读观后感作文600字3篇国学经典诵读观后感作文600字3篇。”所以,我以后还要读更多的经典,让自己的脑子更加充实,更加聪慧,更加有用……

既然诵读经典有这么多好处,我们何不如多读点经典,多学点知识,你们说对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弘扬国学经典品味中华文化征文

全文共 4241 字

+ 加入清单

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中华美德应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对待和实施。既要做到知中华文化的精髓,又要行传统道德的礼仪。泗水县星村镇教育系统在开展全员以传承传统文化和弘扬传统道德为目的读经诵典的过程中,坚持七要:1、广大教育工作者尤其学校校长要坚定一个德育为先的教育认识;2、要为师生、家长提供一个接受读经诵典的科学依据;3、要培训一支乐于以传经诵典的教师队伍;4、要找到一条切入学习优秀中华文化、接受中华传统美德熏陶的途径;5、要编写一套操之在手、循序渐进、富有情趣、音像图文并茂的系列教材;6、要搭建一系列推进强化活动的平台;7、要营造一个浓厚的德育氛围。

一、广大教育工作者尤其学校长要坚定德育为先的教育意识。

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代代相传的中华传统美德,构成了中国人的核心道德观。传统美德隐含在优秀的中华文化中,中华文化既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也是今人智慧的源泉,复兴中华文化就是弘扬传统美德。胡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伴随着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广大教育工作者要把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中华美德当成振兴中华民族,构建中国人核心道德价值体系的首要任务来对待,这是在学生中开展读经诵典的思想基础和行动前提。

二、要为广大师生、家长提供一个接受读经诵典的必要性的科学依据。

广大师生、家长在分数至上这一主导思想作用下,可能会提出诵经读典有必要吗?小孩子能记住那么多的优秀经典诗文吗?能理解吗?这样会不会增加师生的工作和学习负担呢?等系列问题。

在改革开放二十年之际,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先生在反思后,曾发出了最大失误在教育的感慨,提出了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要求。在改革开放之际,许多海内外专家学者齐聚香港,对当代中国三十年来发展成果进行讨论,有的人提出了现在国富民强,国泰民安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昌盛的时候;也有的人尖锐的提出,现在中国物欲膨胀、能源开采及消费过渡、环境恶化等一切向钱看的价值取向,严重冲击了中国的传统道德体系,国人的道德取向越趋西化,以“孝、礼、勤、诚、耻;思、信、义、宽、廉”为代表的传统美德根脉,有淹没或冲断的迹象。例如针对独生子女一代的整体表现,台湾著名教育家高振东先生曾发出过“养老防儿 ”这一惊人感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通过组织教师、家长观看影视资料、开家长会、编发刊有不道德的行为的种种事例供家长阅读等,以提高广大教师和家长的忧患意识,增强他们让孩子接受传统美德教育的必要意识和紧迫感。

让学生家长从儿童心理学角度了解到:0-13岁是儿童记忆的黄金时期,孩子13岁以前的背诵能力强,称为“语言模仿期”;13岁以后接受能力强,是“理性理解期”。一个人在13岁之前记忆的东西,可以一辈子不忘记。启蒙教育就是背诵教育。只要求诵读,不要求理解,这是符合儿童学习规律,有益身心发展的教育原则。背诵经典就是在儿童记忆最好的时期记住经典。读经诵典就像在银行储蓄中华文化,经典诗文就是货币,年幼时积累传统文化与道德,年长是就会知行传统文化与道德。对此,我们通过家长学校举办讲座,印发《家庭教育导报》,让家长从科学育人的角度去理解,进而消除家长‘能不能记住’这一思想顾虑。

会不会增加生师负担呢?通过组织教师学习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就能解除这一顾虑,增强‘增加读写积累是我们的责任行为’的这一认识。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1-2年级识字不少于1600-1800个,其中8000-1000个会写,背诵优秀诗文50篇,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3-4年级累计识字2500个,其中2000个会写,背诵优秀诗文50篇,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5-6年级认识汉字3000个,会写2500个,背诵优秀诗文60片段,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7-9年级累计识字3500个,会写3000个左右,背诵优秀诗文80篇,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部名著。

三、要培训一支热爱中华文化、崇尚传统美德,乐于传道送经的师资队伍。

为此我们经常选派校长或年轻骨干教师,参加各种类型的以弘扬中华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为主题的学习班、研讨会。今年我们外派近30余人参加了在曲阜召开的首届中华母亲节及中华传统美德研讨会;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中华道德”师资培训班;组织了全镇所有校长到莱西参观学习等活动。

以全员读书为依托,在教师当中开展读经诵典活动。通过让教师读《老子》、《论语》、《诗经》唐诗宋词汉文章,体会民族精神所包含的“天下为公”的理念;“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骨;“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位卑不敢忘忧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髓;“无为而无不为”的智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原则……。要让广大教师了解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虽屡遭外族或外国侵占、蹂躏而不倒,且疆土不断扩展、民族不断壮大的根源在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于中华传统美德的崇高至上。要让教师了解的传统经典文化的实效性:“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有利于学生学写汉字;“弟子规”就是当代中小学生守则;“朱子治家格言,增广贤文”就是成年人的行为宝典;《论语》、《易经》奥妙无穷,是滋润世人立身处世的心灵鸡汤。

步入经典,直面先贤圣人,定能激起广大教师对民族文化和传统道德的自豪感和优越感,坚定传道、授业、解惑的自信心和责任心。

四、以“多读书、写好字、作美文,培养农村孩子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为途径,开展经典诵读和传统美德教育。

经典诵读活动,传承美德教育不能脱离课堂教学进行,不能把学校办成私熟;不能把诵读经典上成语文课,精讲细读。基于这样的认识,针对农村孩子质朴单纯的人文底色,为他们走进城市,走向世界奠基。我们开展“多读书、写好字、作美文,培养农村孩子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为目标的实验活动。目的在于让他们在读书、写字、作美文等过程中,感受中华文化,沐浴传统美德。

五、要编写一套操之在手、循序渐进、富有情趣、音像图文并茂的系列教材。

根据学生的年龄结构特点,我们历时一年编写了一套《小学生读书星级达标读本》系列教材,选录内容为:古诗词、国学启蒙,成语故事,精彩成语,儿歌童谣,格言警句、谜语谚语、对联、歇后语、课外读物、名著书目,中外名人名言及代表人物简介。这套书设一星、二星……共六个星级,供1-6年级的学生使用。内容言简意赅,由浅及深,循序渐进,图文并茂。剪辑刻录了十六集以100首经典古诗文为内容的视频情景诵读赏析系列光盘,发放到班级,定期观看。录制了100首集经典古诗词、传统德育警句为内容的录音带供课间反复播放。

六、要搭建读经诵典的活动平台,促进传统文化在学生心目中生根发芽。

广泛开展读书活动,从书中吸取优秀文化知识和传统道德涵养。为此1-3年级,每周开设一节读书课,4-6年级每周开设两节读书课。每天早晨开展20分钟的晨光诵读活动。为使读书活动有序有效,语文教师把每周需要诵读的内容列表,在周一贴在班内,学校每月根据列表抽查一次诵读效果。为使学生有书读,学校除增加藏书,开放图书室外,在今年“六、一”儿童节庆祝会上,向全镇的学生家长发出了“每月少吃一斤肉,少抽一包烟,少喝一瓶酒,省钱为孩子买书读”的倡议。截止目前,据统计,家长共为学生购买各类图书6730本,价值近10万元。为达到积累运用的读书效果,为学生新设了《心随书动-读写笔记》,内设:好词佳句摘抄、心灵感悟、好书荐给好友读、亲子读书栏目。

精心办好以“星星在闪烁”为主题的手抄报。学生每两周一期,把在读书中产生的与心灵共鸣的语丝片段、好词佳句,启迪人积极向上的好文章、孝德故事等像搜集星星一样写画到手抄报里,供自己和他人欣赏;为按规定栏目办好手抄报,也间接地促使了学生广泛涉猎读各类书刊,即配养了读书习惯,又增宽知识广度。

建立“国学经典诵读”兴趣队组。在广泛开展读书活动中,每班成立10人左右的“国学经典诵读”兴趣队组。对《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论语》、《弟子规》、《笠瓮对韵》、《大学》、《中庸》等名篇,要求学生达到背诵的程度。为保护学生的读书兴趣,寓教与乐,创新读书形式,定期开展诵读会,班内每双周一次,学校每月一次;定期举办配乐表演,每逢传统佳节,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七夕、元旦等节日,教师与学生会选择与此有相关内容的诗词篇章,进行配乐诵读和表演。

开展“日学一语,周行一善,月写一文”活动。为使学生达到熟记传统德育经典语句的目的,学校印发了经典词句卡片发放给学生,人手一份;校内、班内的墙上、黑板上都书写了固定的传统德育经典名言警句,要求学生每天背诵一句,达到基本了解意思即可。面对传统道德的熏陶,要求学生行动起来开展助人、律己、孝亲等活动,周行一善即可,并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配合“作美文”活动,要求学生每月写一篇以“孝、礼、勤、诚、耻;忠、信、义、宽、廉”等为内容的弘扬好传统、好美德为主题的文章。

开展《中规中矩,人人从写规范字做起》为内容的写好字活动。汉字是我们民族的符号,蕴涵着丰富的民族情感,汉字所体现的传统美德意存高远,基于这样的认识,学校十分重视让学生写好字,除上好课外,学校设立了“我写字,我快乐”精品展示作业;同时,要求学生作业、作文、考试等日常学习生活中,都要规范书写,促使学生养成中规中矩,沉稳有序的良好美德;学校或班机还定期主办书法比赛,参加各级各类书法活动。

七、要营造一个浓厚的德育氛围,把学生置身在一个传统美德与优秀文化洋溢的氛围中。

学校利用广播在早、午、晚休息期间,播放古诗词录音,利用黑板报、手抄报登载经典美文、孝经故事、好人好事、好做法;让意境高远的传统美德佳句占领墙面;在楼道、走廊内悬挂传统美德内涵丰富的系列主题版面,如“民族的脊梁-历代先贤”,“流芳万古的中华文化典籍”, “博大精深的中国历史”,|盛载传统美德的民族佳节”,“民族艺术奇葩-中国书法艺术”等。润物细无声,在德育氛围浓厚的环境中,学生通过听、看、悟,感受中华美德,践行传统美德。

弘扬中华美德与学习优秀中华文化结合起来,通过各种形式的读经诵典,让幼小的心灵在优秀文化的滋养下,感知、领悟中华传统美德的伟大魅力,进而在成长的过程中,践行我们民族的优良德行。我们坚信,先知后行,长期坚持,周而复始,一定会在幼小的心灵中烙下我们民族的共同的核心道德观这一印记,为民族的伟大复兴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国学小名士观后感

全文共 970 字

+ 加入清单

假期里老师安排了我们观看电视节目-----《国学名士》,并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我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地观看了这档有意义的节目,收获很大。

节目一开始,宋磊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参赛选手分别是:王梦忆、孙荣忆、任家豪、周子靖、于浩凡五人,说起他们五个的国学知识真让我佩服。还介绍了一些专家:有山师大的教授石铃,山大的副院长刘悦坦,青年作家魏新和著名电视节目制作人杨波老师。

比赛开始,第一回合是“我爱记诗词”。首轮内容是让选手接龙说出含有“风雨”古诗词名句,只见选手们个个应答如流,比赛进行的紧张激烈。接下来就分出高低了,到了一号选手王梦忆了,她好像有点儿犯迷糊,一时答不出来了。五秒倒计时“五、四、三、二、一”很遗憾,王梦忆被最先淘汰出局了。紧接着其他选手也困难重重,最终二号选手孙荣忆获胜,点评嘉宾给予了她高度的评价。说她大脑灵活,在倒计时的最后一秒还临危不乱,实在令人震撼。我也对孙荣忆的沉着镇定羡慕不已。

第二轮比赛开始,关键词是“江湖”。选手们又一次投入了紧张激烈的接龙中,在这次比赛中只有一位男选手。在首次的比赛中第二轮就被淘汰了,杨波老师对他寄予了厚望。希望他能发挥男子汉气概,推动比赛波澜。我也给他捏把汗,但事与愿违他最终还是被提前淘汰了。夺得冠军的仍然是二号选手孙荣忆,我对她竖起了大拇指。看着选手们你争我抢,互不相让的精彩表现,回答起来丝毫没有思考的瞬间。我很佩服他们课下的努力,要没有平时的广泛积累,何谈台上的从容镇定?真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啊!

接下来,我印象深的是“美德大考验”环节。什么意思呢?就是考察选手在吃饭、用餐时的文明礼仪。选手们面对各种美食,又有着怎样的表现呢?他们每个人都表现出互相谦让的品德,把好吃的让给别人,自己少吃或者不吃。这些都让我很受启发,在家里吃饭时我可不管这一些。就像妈妈说的“只看碗,不管脸”,今后我也要像他们学习谦恭忍让,也好让妈妈感受到我的成长。再有就是周子靖和孙荣忆同学互相让座值得我学习;尤其是孙荣忆面对食物少的情况,毅然选择了自己不吃,而让给别人的奉献精神更让我对她刮目相看。

看了这次国学经典、传统礼仪比赛,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认识到国学经典的博大精深,更明白了传统礼仪对我们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我真的希望电视台的叔叔阿姨多制作一些这样的节目,给我们每一位青少年的成长注入正能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国学小名士观后感

全文共 619 字

+ 加入清单

昨天晚上,我观看了《国学名士》,这个节目让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

在“我爱记诗词”这个比赛环节中,考验的是选手的记忆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主持人让小选手们依次说出含有“兵器”的诗句,而且不能重复。在前几轮的比赛中,选手们都对答如流,可是经过几轮比赛,渐渐地就有选手开始重复或因无法想出更多的诗句而败下阵来。有两位选手却依然沉着冷静地应对着,这使我知道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意思,这得需要平日里下多少的功夫,才能有今天的出色表现。这也让我联想到了自己,平时就背《经典与阅读》里的几首诗,还沾沾自喜呢,我怎么和这些选手们比呢?我暗自下决心:我也要多多学习古诗词,丰富自己的知识,发扬祖国的传统文化。

在《美德大考验》环节中体现的是选手的“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理解及践行。导演组让选手买电池过程中,有人向选手借钱。看看选手们在日常生活中对我们传统美德的传承理解和自己的践行情况。我们不能只在书本里学,在脑子里记,重要的是要在生活中去做,让传统美德一直伴我们成长。

在《国代文人,穿越时空》的比赛环节中,有穿着古装的小朋友为选手们出题。看着比赛也让我仿佛走进了现场,选手们答题时沉着冷静,答对了也表现得非常谦虚,答错的选手也没有气馁,他们的这些优良品质都值得我们学习。

同学们,让我们在最有时间学习,记忆力最好的时候,认真学习领会我们祖国的古诗词、传统美德及文化,帮助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和习惯。将我们祖国的文化瑰宝和精神财富,传承、发扬、光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读国学经典《孟子》有感

全文共 691 字

+ 加入清单

孟子是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是儒家的理想主义流派。孟子非常重视民心民意,所以才会大胆提出“民为贵,社稷其次,君为轻”的理念,以彰显民心的重要性,他在政治上推行“法先王,行仁政”;在学说上有推崇孔子,攻击杨朱,墨翟。从这里也足以看出孟子对于平民百姓的热爱之心。

孟子继承了孔子,并提出了“忧患”的概念,他认为人的生命之所在,事业之兴败,国家之存亡,都与是否具有忧患意识相关联。忧国忧民之心也便是责任意识与承担意识的重托。“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其意为:君主若把百姓的忧乐当作是自己的忧乐,这样百姓也会把君主的忧乐当作是自己的忧乐。这也是孟子对于君主寄以希望,可以仁政为国,爱民如子。

《孟子》一共七篇,主要的两个方面内容,一为孟子与君主讨论政治,另为孟子与儒家其他门人、弟子相互交流行事为人知道。《孟子》的文笔犀利,富有说服力,奈何孟老夫子的良方,和战国各诸侯国所走的霸道路线合不到一起,因而不受欢迎,这也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真实写照。

“以意逆志”便是孟子在《万章·上》中所提出对于诗理解的方法。“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评论诗的人,既不能根据诗的个别字眼就断章取义,曲解诗句,也不能有辞句的表面意思曲解诗句的真实含义,而因根据作品的全篇立意,来探索作者的所思所想。“知人论世”也便是评论他人作品的原则。

对于孟子,我们并不能以三言两语概括全部,因为他的思想,使我们根本无法理解透彻的,他的精神和气魄,犹如拨开云雾的万丈光芒,哪怕他存在的时代已经距离我们1723年了,但我们局限于世的视野和眼识,亦能感受到他散发出的耀眼光芒。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国学大师陈寅恪

全文共 3438 字

+ 加入清单

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关于陈寅恪的传奇故事,就一直在清华园里流传着。甚至他的名字,也被人们一再讨论——当年,清华上下都叫他陈寅恪(què)先生。然而在不少字典里并没有“恪(què)”这样的读音,有人请教他:“为什么大家都叫你寅恪(què),你却不予纠正呢?”陈先生笑着反问道:“有这个必要吗?”他似乎更希望人们了解他的学问及其价值,他的整个生命是和学术连在一起的。他在国难、家恨和个人的坎坷中,为学问付出了一生。

被称为“活字典”“教授的教授”

1925年,清华发生了一件对中国学术影响深远的大事:成立了“清华国学研究院”。研究院的宗旨是用现代科学的方法整理国故,培养“以著述为毕生事业”的国学人才。当时的清华是个留美预备学校,留美预备学校来办国学院,这本身就是要吸收西学来建设自己的文化。

新成立的国学研究院有四大导师:第一位是开创用甲骨文研究殷商史的王国维;第二位是戊戌变法的核心人物,著述等身的梁启超;第三位是从哈佛大学回来的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三位导师性格各异,但都大名鼎鼎。而四大导师中最晚到校的陈寅恪,在当时并不出名。

陈寅恪出任研究院的导师,一说是国学研究院主任吴宓所推荐,他因为了解陈寅恪的博学而推崇备至;还有一说是梁启超提名的,据说梁启超为了推荐陈寅恪,还曾与清华校长有过一番舌战。校长说,陈寅恪一无大部头的著作,二无博士学位,国学研究院的导师,怎么能连这些都没有呢?梁启超说:“没有学衔,没有著作,就不能当国学院的教授啊?我梁启超虽然是著作等身,但是我的著作加到一起,也没有陈先生三百字有价值。”梁启超还说:“这样的人如果不请回来就被外国的大学请去了。”清华的校长最终怎么做出决定的,无从考证。但事实是,远在德国游学的陈寅恪接到国学院导师的聘书时,刚刚年满36岁。

一年后,陈寅恪的身影出现在清华园里。他很幽默。因为四大导师中的梁启超是“南海圣人”康有为的弟子,王国维是末代皇帝的读书顾问,于是陈寅恪就给学生们送了一副对联:“南海圣人再传弟子,大清皇帝同学少年”。

令师生们惊叹的是陈寅恪的博学。他在课堂上讲授的学问贯通中西,他在课余分析各国文字的演变,竟把葡萄酒原产何地,流传何处的脉络,给学生讲述得一清二楚。他上课时,连清华的教授们也常来听。有人称他为“活字典”,也有人称他是“教授的教授”。

当时,冯友兰先生是大学者,名气比陈寅恪响亮得多,但冯友兰在陈寅恪面前也是毕恭毕敬、以学生自居,这连当时的学生们都能感觉到。

当年的华北学术界分成两派,一派是本国培养的学者,另一派是有留学经历的。本土派认为,洋派不懂国情,你的学问再高,也是隔靴搔痒,解决不了中国问题。留洋派就觉得本土派太迂腐,眼光太狭,不掌握现代化的工具,因而两派互相瞧不起。但不管是哪一派,谁都不敢瞧不起陈寅恪,这在学术界堪称传奇。

游学海外13年带回的却是东方学

早年的湖南原本是保守闭塞之地,在洋务运动中却突然开风气之先,兴学、办报、开矿、建工厂,这得益于当时的湖南巡抚陈宝箴。陈宝箴有个助手,也就是他的儿子陈三立,父子俩在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朝廷革职,“永不叙用”,原因是他们在湖南率先变法。

陈寅恪就是这陈家的第三代。这一年他9岁。家国大难之后,陈宝箴携家带口回了江西老家,陈三立索性专注于诗歌创作,“凭栏一片风云气,来作神州袖手人”。这个中国近代历史上的显赫门庭,走向了与传统仕宦截然不同的结局。

父亲陈三立不要孩子应科考、求功名,在陈寅恪13岁时就把他和哥哥送去了日本。自小博闻强记,打下坚实旧学基础的陈寅恪,因此并行不悖地接受了西方文化。

后来陈寅恪因病从日本回国,考入复旦公学,这是上海的一所新式学堂,相当于现在的高中。陈寅恪成绩优秀,掌握了德语、法语。两年后的1909年,陈寅恪毕业,他带着复旦公学的文凭,也是他平生唯一的一张文凭,登上了去西洋的轮船。父亲陈三立赶到上海,送别陈寅恪。他把父辈两代人变法图强的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

陈寅恪一辈子以家族为荣,念念不忘自己的身世,也终生背负着家、国的使命。他辗转游学13年,从德国到瑞士、后又去法国、美国,最后再回到德国。他学物理、数学,也读《资本论》。13年里,他总共学习了梵文、印第文、希伯莱文等22种语言。

陈寅恪在德国读书,都没有要学分。人家上课他跑去听,听了做笔记,他自己注册的是印度学系,他就在那儿自己读书,没事去听课,完全是一种文人求学,有点像中国传统的游学。陈寅恪说:“考博士并不难,但两三年内被一个具体专题束缚住,就没有时间学其他知识了。”不求博士文凭的陈寅恪,却形成了自己宽阔的学术视野。

陈寅恪发现,在世界学术中,中国文化的地位很高,跟当时中国地位低下的现实完全相反,跟国内批判传统文化、****孔家店也完全不一样。他后来明确主张中国学术应“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就是以这样一种感受作为基础的。

开辟国学研究新领域

陈寅恪有着深厚的国学根底,也接受了严格的西学训练,但他从不满足,仅梵文一项,就先后学了10年。当时中国学术正处在逐渐走向国际学界这样一个转轨的时候,在清华校方包括他的同事梁启超、王国维的鼎力支持下,陈寅恪为中国学术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对不同民族语文与历史的比较研究。

1932年夏,清华大学中文系招收新生。陈寅恪应系主任之邀出考题。不料他出的题目非常简单。考题除了一篇命题作文,最奇怪的是只要求考生对个对子,而对子的上联,又仅有三个字:“孙行者”。陈寅恪拟定的标准答案是“王引之”、“祖冲之”。一个名叫周祖谟的考生,给“孙行者”对出的下联是“胡适之”,用的是当时最时髦的人物胡适的名字,十分有趣,出乎陈寅恪的预料。

用“对对子”这样的文字游戏,来作为堂堂清华大学的招生试题,当时很多人还是难以理解,也有人误以为这是以旧学的看家本领向新文化挑战。其实,陈寅恪自有他的一番深意。当时很多学者都并不清楚真正的中国语文的特色在什么地方,陈寅恪觉得用对对子这个方法,其实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出中国传统语文的真正特色,尤其是跟印欧语系的区别在哪里。陈寅恪关注的是汉语的文化特征和世界地位,对民族传统语文充满自信。

每逢上课,陈寅恪总是抱着很多书,吃力地走进教室。他讲授佛经文学、禅宗文学的时候,一定是用黄布包着书来的;而讲其他的课程,他带来的书则是用黑布包裹着的。他的讲课旁征博引,只要是从国学院毕业的学生,都成了后来的大家。其中有语言学家王力、敦煌学家姜亮夫、历史学家谢国桢、考古学家徐中舒、文献学家蒋天枢等等。

登上中古史研究高峰

就在这个时候,陈寅恪把目光投向了魏晋南北朝和隋唐,也就是学界通称的“中古史”。这是陈寅恪第一次学术转向,其中当然有很多原因,而最大的因素就是与抗战有关。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的22天,日军逼近清华园车站,北平即将不保。父亲陈三立这时已85岁了,这位在上海“一·二八”十九路军抗战时,梦里狂呼“杀日本人”的老人开始绝食了。五天后,陈三立死了。

为父亲守灵的那些晚上,陈寅恪久久地斜卧在走廊的藤躺椅上,一言不发。这时,陈寅恪由于高度近视,又用眼过度,右眼视网膜剥离,已经看不清东西了。医生告诉他需要手术,但做了手术就需要相当时间的休养。陈寅恪最终选择了不做手术,就是说,为了离开沦陷区,他放弃了复明的希望。

陈寅恪做学问的方式不是做卡片,而是在书上随读随记,也就是古人说的“眉批”,眉批上写满了他的思考、见解和引证,这是他学术研究的基础。北平沦陷前,陈寅恪把他的藏书寄往将要去的长沙,但赶到长沙,还没等到这些藏书,便又匆匆随清华大学南迁云南。可是当书到长沙,竟悉数被焚毁在战争的大火中。书烧毁了,而他随身带着的常用的、备用的书,在绕道去昆明的路上,大部分竟也被盗走了。这意味着,他以后的学术研究,将主要依靠他积攒的记忆了。“家亡国破此身留,客馆春寒却似秋。”就在几乎没有参考书籍的情况下,陈寅恪撰述了两部不朽的中古史名著——《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这是两本藏之名山、传之后世的著作。陈寅恪写书的种种细节,至今仍被后世记忆着。在四川李庄的时候,邓广铭先生住在陈寅恪的楼底下,傅斯年对他说,陈先生如果有什么事一跺地板,你就马上跑上去。有一次邓广铭跑上去,看见陈先生躺在床上呻吟,说我要快死了,我这个身体快不行了,我坚持不住了。但是他又说,我不写完这两稿,我不死。

牛津大学1939年曾正式聘请陈寅恪担任该校汉学教授,并于此后数年一直虚席以待。因为他们认为,陈先生是当时“最优秀的中国学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国学引我向前作文800字

全文共 808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文化博大精深,带给我们很多很多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东西。国学就是其中的精华,它如一杯热茶,等着我们去品味它,赏析它,只要尝出它的韵味,它便可指引我们向前。

小学的时候,我偶然看到了老子的《道德经》中写的一句话: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不到三年级的我并不是很理解,直到有一天看到了因祸得福,才想到并理解了这句话。在之后的很多次考试失利后,我都会用这句话来提醒我自己,这次考得不好并不是什么糟糕事,它为我积累了经验,这样下次再做这种题时,我就不会再错了。这句话同时也告诉我,国学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它能在生活中提醒我们,警示我们,并告诉我们许多道理。是啊,国学如同一位良师,时时刻刻帮助着我们,指引我们向前。

国学不仅仅只是这些,它当然还是一座四季如春,百花齐放的大花园。这里的花个个经典,个个美丽,其中我最喜爱的是来自于《三字经》的“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黄香才九岁,就能用身体去给父亲暖被子,孔融才四岁,就学会了谦让,把大梨让其他人,自己吃小梨。可见,古人对孝和谦是有多么的重视。当今的我们,也一定要学习黄香和孔融,学好他们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历史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人,而国学,也正是将这些人的精神品质发扬广大的宝贝。所以,国学同时也是一座蕴含丰富知识黄金、精神宝石的大宝座,它静静地坐立在那儿,等着我们去打开。

不过确实,国学是个难以打开的宝库,它上面的许多语言,都不易懂。不过只要反复思考、琢磨,我相信打开它并不难,毕竟“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嘛。当然,在打开的过程中,你会得到许多经验和知识,这些知识不管是现在还是在将来,在你遇到的困难中,都是非常有用的。国学,真可谓是个埋藏着千万黄金的大花园啊!它指引着我们向前。

国学是如此的博大精深,不过说白了,万事勤为先,想要让它帮助我们,就得付出巨大的努力。所以,说到做到,努力奋斗,让国学引领我们向前奔跑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国学伴我成长初二作文

全文共 612 字

+ 加入清单

国学经典就像一杯茶,淡雅幽香,需要慢慢地品尝,才能从中获得乐趣,受益匪浅。国学经典已成为我们的必读书籍。国学经典教会了我们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陶冶了我们的性情,开拓了我们的视野。我爱国学经典。

记得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会买书回来让我读。可是小时候也许脑袋里只有动画片,根本看不进去书,每次看书也就是随便翻几页就算了。

渐渐地,我长高了,知识也多了,也越来越爱看书了。以前爸爸买的那些书,现在我天天都在看,一看就可以看很长时间。最让我记忆深刻的,还要数《西游记》,这本书里传神地描绘师徒四人的各种情感。其中,孙悟空被称为“齐天大圣”,一路上斩妖除魔保护唐僧,虽然有时师父也会误会悟空,但最后孙悟空还是护送自己的师父去西天取到了佛经。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做什么事都要有始有终,不能半途而废,而且对待他人也一定要有忠诚的品质。

小学毕业以后,到了中学,班级的小图书角,让我读到了更多的国学经典,明白了更多的道理,也让我知道应该如何做人,又如何去做一个好人,做一个懂得回报社会的人。

从小学到中学再到以后的日子,我会读到更多的书,明白更多的人生哲理,知识也会积累得越来越多。这些书籍会让我受用一辈子,让我以后的人生更加精彩、更加丰富。

国学经典,如和煦明媚的阳光,普照着大地万物,带给我们心灵的纯净和高尚。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抹美丽的景色,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国学经典,国学经典就是我们最好的老师。谢谢你,国学经典!谢谢你,一路上伴我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山东少儿国学小名士观后感

全文共 1067 字

+ 加入清单

国学名士电视诵读大赛以“诵读经典、传承美德”为主题,旨在让青少年通过对国学经典的诵读,把传统经典中的正能量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历史就如同夜空中划过的一道流星,只是一瞬间,而那美却永远留在了人们心中.....

什么是诗词?如果让小时候的我来说,那就是那一句两句难理解的句子;或者说是,队形排列整齐的几十个字。而现在让我说,那就是中华文化中的颗颗珍珠,那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财富;或者说,那是指引我们前行的灯塔!

对于文学而言,我最佩服的便是语言的鬼斧神工,那些古代文人用千言万语汇聚成几句简短的诗句,而且又有那么丰富的内涵,并且富有艺术魅力。我想,只有特别好的诗词才会流传至今吧,毕竟历史都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

就好比浩瀚的沙漠中的一朵艳丽的鲜花,湛蓝的天空中那个耀眼的太阳,漆黑夜晚里熠熠闪耀的烛光......诗词在我们的心中变成了唯一而有记忆的东西!

历史悠久的华夏民族,文化丰富的华夏民族,地大物博的华夏民族,有多少英雄儿女为你而死,多少仁人志士为了捍卫你而不屈不挠,造就了如今我们拥有丰富内涵的不屈不挠的艺术传承!

世界那么大,为什么我会出生在这个地方?学习这种语言?长成这种样子?因为有种文化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需要我们美化和改造!然而,我唯一不解的是,这伟大的文化究竟是从何而来?是从睡梦中忽然领悟,从游戏中忽然获得启发,还是......都不是!那都是古代文人绞尽脑汁想出来的,是他们智慧的结晶,而那结晶封存到现在被我们再次开发,提炼出了更美的东西——诗词!但这并不是我们改变或者改造,而是对它的深度利用,比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早汗青”的爱国精神!“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深邃理念!以及“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深刻领悟!每一句诗词都启发着人们去开发更美的东西......

现在的我在想念着古人时,觉得他们竟有如此智慧,为我们文化艺术铺好了发展的道路!那时候的人们,有凿壁偷光的精神,有闻鸡起舞的意志,有悬梁刺股的决心......而那些所谓的精神熬到现在,却都是化为乌有,就好像跟着梁山伯与祝英台一起化蝶飞走了!

其实没有!

那些所谓的精神只是被一步步筛选掉了,因为我们都知道,现在的我们不再需要那老掉牙的精神灌输。现代并不等于过去,往事随风,一吹就散,剩下的就只有回忆、悼念!

中国,随着语言发展而发展,从文言文到白话文,而现在那些过去的语言却又被发掘出了另外一种价值。哦!它们应该是无价的!

黑夜中流星划破了天空......就在那一瞬间留下了最美的风景——诗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国学经典作文300字

全文共 473 字

+ 加入清单

国学经典》是一本传扬我们中国经典文化的书籍,是我们祖先让我们从其中的知识和故事中学到一些做人的基本道理。

在经典要义这一章有这样一些话让我记忆犹新,比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告诉我们: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要如实回答,所以我们不知道的.就是要说不知道,好请教老师和同学。“万物之生意,最可观。”这句话告诉我们:万物的生长情况是最值得观赏的,我们应当多去观赏一下各种动植物的生长情况。“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句话告诉我们:水石灵动的,代表了变通,比喻聪明的人;山是沉稳的,代表了沉静,比喻仁德的人。

在故事这一章里,许多的故事都带着一些道理。如《曾子杀猪》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要诚实守信,不要去欺骗别人,小朋友千万不要从小养成欺骗别人的坏习惯。《网开三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学会宽容别人,如果我宽容了别人,以后别人也会帮助我们。《子罕睦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懂得谦让,因为谦让了别人,别人就会尊重你。

看,《国学经典》丰富多彩吧,让我们大家一起来诵读它吧!让我们从优秀的国学经典中懂得知识与道理,让它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诵读国学经典作文

全文共 549 字

+ 加入清单

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有名言,古诗词,经典故事,我觉得这本书特别适合我们小学生阅读,因为每首古诗都有注释,文章还配有插图,所以它不仅使繁冗的文句变得浅显易懂,而且生动有趣,更能让我们深刻的读懂文章的内涵,这不正是我们所喜欢的愉快阅读吗?

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是“自信不疑”这一单元,它用许多的古代寓言和成语故事,以及古诗来教育我们:人要树立起自信心,失败了不能气馁,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读了之后,我受启发很大,我本身是一个胆小的人,处处都爱面子,竞选班干部时,我很想当,但又怕落选,结果看到别人当选之后那开心的样子,我心里却很不是滋味,哎,都怪我自信心不足,怕失败啊,从今以后,我一定要胆大起来,自己想做什么就大胆去做,因为只有相信自己是最棒的,才能敢去尝试,才能做得更好!

阅读时,我还积累了不少的名言、成语,如“天生我才必有用”,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胸有成竹”、“果于自信”、“舍我其谁”、“集思广益”等,这些对我们拓宽知识,,提高写作都有很大帮助,同学们以后可要多多积累哟!

茫茫书海,好书难求,愿《国学经典诵读》这样的好书多起来,也愿读这样好书的读者多起来,拓宽知识,丰富视野,陶冶情操,提高写作,好处多多,同学们,快快行动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国学经典伴我行

全文共 669 字

+ 加入清单

儿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儿子,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还记得小时候妈妈教育我时,从她嘴里总是冒出这半文半白令我一头雾水的话,我知道那是古话,所以嘴里虽然附和着,但心里却直笑她迂腐。

“人之初,性本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伴着郎郎的读书声,去年,我们班开始了每天必修的课程——国学。“咦,这些东西怎么那么耳熟呢?跟妈妈所说的那些话……”我心里有点纳闷。后来老师告诉我们说,所谓国学,就是一些古人的名人名言,但是可别小看了这些古文,它所表达的道理却对现代人很有帮助。在老师逐句逐句的讲解下,我才晓得其内容博大精深,真是受益匪浅,我深深地爱上了国学。

学习国学,让我知道“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以前放学回家,我总想玩或看课外书,外婆叫我做作业,我总说:“外婆,我再看十分钟。”十分钟后,外婆再叫我,我又说再等两分钟,或是又要上厕所,拖拖拉拉不想做作业。现在我认识到时间的宝贵,生命的短暂“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于是就抓紧时间做所有的事,我还要抓紧时间学习,长大以后做一个对社会有用之人。

我很贪玩,取得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妈妈教育时我总爱提到xx(班上一些优秀生)又做了什么错事让老师批评,以此来反驳妈妈。“三人行,必有我师,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学了国学,我才知道这话蕴含的意味深长的道理。

国学使我懂得要有礼貌,要孝敬父母长辈,要乐于助人,要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等等,现在,妈妈再引用古人的话教育我时,我可不敢取笑而是更加佩服妈妈了。我一定要把这些从书本中学到的道理和知识,用到我的生活中,做一个优秀的好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初中英语日记:美国学生的午餐

全文共 871 字

+ 加入清单

American Students‘ Lunch 美国学生的午餐

Today, when I read the newspaper, I saw an interesting news, it is said that the first lady in American Michelle Obama, was so worried about American people’s health, she thought it was the unhealthy diet that made the people have healthy issue, so she tried hard to improve the healthy diet. Now the students’ lunch meal has changed, students show their food to the media and say thank you to Michelle. But the fact is that they are unsatisfied with the policy, the food they show looks terrible and hard to eat. Chinese students play the joke that they said even the prisoners’ food is better than American students’ lunch.(初中英语作文带翻译 YJBYS)

翻译:

今天,当我看新闻的时候,我看到了一则有趣的新闻,据说,美国的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很担忧美国人民的健康,她认为正是不健康的饮食才让人们有健康问题,因此她努力尝试着去改善健康的饮食。如今学生的午餐已经改变了,学生们纷纷向媒体展示他们的食物,并向米歇尔表达了感谢。但是实际上,他们对于这样的政策很不满意,他们展示的食物看起来很糟糕,难以下咽。中国的学生开玩笑说,囚犯的食物都比美国学生的午餐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国学经典伴我成长作文800字

全文共 850 字

+ 加入清单

国学经典,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无一不吸引着我们。

这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长篇大论的小说,无一不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浓缩着中华民族的精华,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它,激励着一个又一个,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在很小的时候,妈妈给我读成语故事,一个个生动又有趣的故事,让我着迷,最深刻的应该是八仙过海啦,各显神通,让我听一个故事就能牢牢地记住一个成语,这也是国学经典的魅力之所在吧。

大一些了,自己会看一些书,认识字了,相信大家也和我一样,最喜欢的,便是童话了,家里书柜的故事书,都被我看得可以阐述出来,再缠着爸妈给我买,可真是废寝忘食,恨不得睡觉都抱在怀里,那时候,它们,就是我最好的朋友。

到了上小学,觉得这些都好无聊,那时候已经迷上了那些长篇小说,特别是四大名着,一遍又一遍地看,书,就是我的精神力量,鼓励着我向前进。

相信大家对国学经典都有些许的了解,其实,现在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也就是距今约3350年开始的。那时候虽没有现在这么发达,可还是留下了不少经典,最早接触到的是《三字经》,《弟子规》之类的,一句话虽只有几个字,确蕴含着大道理。讲得比较多的,应该就是孝了,中国古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这也揭示了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的原因喽。

最着名的便是《论语》。它中国古代儒家的一部重要经典,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与《诗》、《书》、《礼》、《易》、《春秋》等“五经”,总称“四书五经”。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给我们留下了众多耳熟能详的国学经典。国学就像一杯茶,淡雅幽香,茶是要品的,国学是要读的,读懂了,自然就理解了。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老子在《道德经》写到: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墨子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这些先辈们用智慧为后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食粮,也让我们受益匪浅。

让我们一起品国学经典,向梦想进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看国学小名士有感

全文共 500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如夜空中划过一道光芒,古老的历史已腾空离去,历史又翻开了新的一页,新的历史我们有了新的目标。而这古诗背诵良好的开端,将继续发扬下去。

今天,我们观看了山东少儿频道经典诵读比赛。选手们都信心地、满怀微笑地走了上去,各自做了自我介绍。看他们那神气扬扬的样子,肯定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进行第一项《我爱记诗词》,根据要求说诗词。选手们每个人表情淡定、自如,仿佛自己就是赢家。有一位选手答不上来了,观众们都很焦急,突然这位选手答上来了,观众们都有惊无险的叹了口气。

第二项是《名家对对碰》,选手们选一位诗人提问他们问题,他们面对考题面前,不用考虑,直接果断地说出来。

第三项是《美德大考验》,根据选手们吃饭时的种种习惯、礼貌,要学会谦让、主动为别人倒水……

我看完这个节目后,深有感悟。看到他们选手背诗时是那么的镇定,背得也比我们多得多,联想到我们背那么点诗偷懒,埋怨老师布置得多。我们以后要多背诗,不要再偷懒。美德更是不可缺少的,吃饭时,遇到好吃的要让给别人、主动给别人倒水……更不能有剩饭,农民伯伯干活很辛苦,他们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更要节约食物,碗中不能剩下一粒米。

通过这个节目,我懂得的这些,使我终生受益!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人生之国学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283 字

+ 加入清单

什么是国学?国学又称“中国学”“汉学”,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中华传统的文化与学术,涵盖了各朝各代的各类文化学术它分为经、史、子、集四大类,“经”指儒家经典;“史”指史学著作;“子”指中国历史上创立的一个学说或学派的人物文集;“集”是历史上诸位文人学者的总集和个人文集。

我们熟悉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论语》都是国学经典,这些国学经典能让我们了解历史,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提高我们的内在修养,对我们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

《 三字经》是宋朝王应麟所作,它是迄今保存最完整、使用最久、影响最广的启蒙书籍。它文笔自然流畅,朴实无华,情真意切。在幼儿园的时候,我就开始学《三字经》,当时的我们就只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地跟着老师唱和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直到小学的时候我才知道:人在降生的时候,天性都是善良的,这善良的天性本来都是差不多的,然而,因为后天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的不一样,就逐步产生了好与坏的差别。是呀!如果孩童时期就不趁早接受良好的教育,长大之后就会迁善为恶。这样说来,家长的很是责任重大。我们应该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孝敬长辈,像黄香九岁温席的孝顺行为,是为人子女所应该具有的本分。这本书仅用三百多字便概括了中华五千年历史的变迁,是一本难得的启蒙读本,有它的的陪伴,我们的人生定将增添几分光彩。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小学时代我读懂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说过:懂得学习的人比不上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也就是说,我们要把学习当做一种乐趣,学是为自己学,不是为老师学,也不是为家长学。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十五岁的时候就有志于做学问,在文学方面就有很高的成就。比起我们,却只是在学校里无所用心,不趁着大好时光多学点知识,培养良好的习惯。有的人认为毕了业,离开了学校就能自由的展现自己的才华,但这恰好是错的,没有更多文化和更好的习惯,就若鸟儿失去了翅膀一般,不能在天空中翱翔,我们就不能在人生的舞台尽情地展示自己。所以,什么时间段该做什么就要尽力做好,错过最佳时间,就无法挽回,而我们现在,要做的就只是好好学习,利用更多的机会去培养品格,而不是去妄想以后会怎样。如果现在该做的事没有做好,再多的以后,也不会换来你想要的结果。要知道一个名人的作为是从小就可以体现出来,一个人的道德和修养也是从小开始培养的。

国学经典能帮助我们树立道德底线,还能提醒我们不做触碰道德底线的事。它就像一杯浮生茶,茶是需要品尝的,只有品尝了才能知道其中的味道,而国学是需要读的,读懂了,自然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它需要我们用一辈子去感悟,但是国学中的精华却是我们用一生一学不完的。

读懂了国学,就等同于读懂了人生,而人生一旦被读懂,自然,你活的就是精彩的。品人生之茶,读人生之国学。现代的社会需要它,需要人们良好的道德情操,需要你我共读国学、传承经典,发扬传统的文化和精神,让经典陪伴每个人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