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蚂蚁观察记小学作文教学设计通用20篇

云从就好比母亲,雪花就好比我们,云层孕育了好久,雪花终从天而降,在降的过程中它们欢天喜地,有的降在地上,有的到房顶上,有的到树上。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关于雪的作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浏览

4932

作文

1000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策略思考

全文共 2346 字

+ 加入清单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在作文教学中重点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积累和观察,让学生产生对生活的思考进而培养学生写作灵感,激发学生练笔的兴趣,写作说真话、实话、心里话,杜绝假话、空话、套话。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鼓励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多读、多看、多想、多写,积累观察日记、生活笔记、书信和随感。教师应该在实际的教学中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到每个学生对事物的认知程度不同,他们对事物的想象结果也不一样,观点也有所不同,所以不能像以往那样要求,应该从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情感的抒发去引导,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作品,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是一个模式,注重培养学生对生活细致的观察能力和发现生活中正能量的一面,力求有创意的表达。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在策略上要进行相应的改进和调整,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和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

一、以活动促兴趣发展

1.展开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我们的实际课堂上,通过分组学习和讨论,给学生固定的题目,和让学生自己拟定题目,这样的办法都是让学生有自己的思考空间和表达想法的方法。讨论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借鉴其他学生的优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延续。学生之间的相互问答,和查阅资料,同时也是学习交流的过程,能够增强阅读写作的浓厚兴趣。教师在组织辩论活动中,一旦遇到有争论的情况,不必简单直白地阐明自己的态度和观点,而是在恰当的时机找准争论的结点,引经据典将双方观点有机统一,客观公正陈述事实,在陈述观点同时也是激发同学们深入思考的过程,这样就广泛调动了同学们发言思考的积极性,通过现场的辩论,所有学生的兴趣都调动起来了,虽然有的说的不是很贴切,但是学生大胆的发言也是一个好的方向,表达好的学生的语言精简,论据充分,同学间也是一个直接的学习过程,重要的是同学们在愉快的心情中接受了训练思维的教育。

2.利用课本剧,提高学生参与度

教材中的有些篇目,场景宏大,人物关系纷繁复杂,内心世界也比较复杂,在教学中可组织学生在充分阅读、理解课文的基础之上,将课文改编成剧本,设置特定的情境和场景,活灵活现地展示当时的时代背景,让学生既做演员,又做观众;既做表演者,体会当时人物的亲身遭遇和心理状态,又做旁观者,感悟生活,这样不仅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阅读的兴趣;从而增强学生的写作、表演能力。

3.通过文学欣赏课来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单纯依靠语文课本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文学欣赏水平,是绝对不够的。教师要在引领学生进入阅读世界发挥导师的作用,带领广大学生广泛涉猎各类文学作品,吸取更多的精神营养,分享其中的思想体悟,增加各类知识积累,提高审美情趣。通过文学欣赏课,学生阅读量大了,知识素材多了,阅读兴趣自然越来越高,选择性阅读的能力也会增强,循序渐进,日积月累,就会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培养学生想象思维能力,进行想象作文训练

1.利用有关课文内容进行思维训练

小学的语文课本是学生第一接触到的文学作品,是学生开始学习写作的基本的参考内容,通过对课文的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些写作的方法十分必要,是提高小学作文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学完《秋天的怀念》后,要学生运用拟人换位思考,将浓浓的母子情延伸思考,这样学生带着情感去写作,饱含深情,触景生情,感人至深,从而激发学生情感。

2.运用临界思维,激发学生想象

魏巍在《东方》第六部第四章说:“悲苦的回忆与幸福的憧憬交织在一起,真是苦辣酸甜一齐兜上心头。”我们可能一心为了远处的风景,而忽视的脚下的路。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利用临界思维,做一些大胆的假设,鼓励他们结合自身实际,写一些《假如我是……》《我希望……》《写给十年后的自己》等充满设想和想象的作文,也是训练学生想象能力的有效方法。

三、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启发、捕捉写作灵感

臧克家在《京华练笔三十年》提到:“生活枯竭,灵感不来,虽然有诗,但好的不多。”灵感对于写作非常重要,教师要利用教学活动和生活现象,特定场景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来点燃学生的写作想法,提高他们的写作热情,赞扬他们的写作信心和写作激情,这样学生才能从整体上提高写作水平。

1.培养写作灵感

写作灵感要积极培养,而不是被动接受。好的灵感也需要有足够的想象力。有句话说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在想一个好的灵感之前要有足够大胆的想象力。培养灵感首先要注重生活点滴的积累,引导学生观察身边事物,透过表面看本质,积累材料,量变达到质变,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报纸、杂志,名言警句,养成写日记的习惯,进行反复的训练。一旦真正写作,头脑里积累存储的材料信息,就会融会贯通,思如泉涌。反之,则捉襟见肘,相形见绌,一潭死水,何谈灵感。

2.启发写作灵感

灵感需要培养,也需要启发。孔子讲“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式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一方面要从学生心理特点和生活实际出发,尽力将写作范围、思考空间、词汇占有量等因素综合考虑,杜绝又大又虚,少些文体、情景、风格的限制,扣人心弦,诱发其写作灵感,激发写作思维。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充分展开联想,保持思路畅通,因为灵感的出现,往往和丰富的联想、想象紧密相连。灵感具有闪念即逝、杂乱无序的特征,要让学生随时随地的记录下自己的写作想法和灵感,然后通过整理资料和自我描述的方式回头再对读书笔记进行整理,会发现很多佳句,正是灵感突现的成果。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更多是需要教师发挥教学主导的作用,注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因材施教,因地施教,要从具体事物着眼,认清学生的心态,打开学生的心扉,教会他们培养写作灵感,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鼓励他们热爱生活,他们就会有说不尽的话题,各种思维的花朵就会开放,带领学生走进自己营造的精神殿堂。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词语的变迁教学设计

全文共 1372 字

+ 加入清单

教材分析:

词语变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板块《汉语家园》中的第二篇课文。教学本课需2课时,本设计为第2课时。

《词语的变迁》一文语言平实,文章先总写“我们的汉语家园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从词语的变迁,我们可以感受到时代发展的脚步”。然后,条理非常清晰地从五个方面,分为5个自然段向我们介绍词语的时代印记。在每个自然段的表述中,作者都运用了总分的写作方式来写,第一句话交代出这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即词语变迁的一个方面,然后举了很多鲜活的例子,具体的例子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了词语的发展。本节课主要引领体会汉语言文化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多彩。学习总分的写作方法。积累文中应用的李白与杜甫的诗句,学习多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

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通榆县明德小学六(三)班的学生。这个班的孩子已初步具有了独立的语文学习的能力,他们会凭借自己所积累的语文学习经验,来品味课文内容。因此,在教学中我将努力唤起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坚持以学定教。在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引导运用已有的学习经验摄入深入理解课文,同时初步感悟文章表达方法上的特点。学生入情入境的朗读能力非常强;学生在感悟文章表达方法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读通课文,了解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词语的变迁。能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平台”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多种形式朗读课文等学习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在交流中学习总分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汉语言文字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多彩。

教学方法:教学本节课主要采用自主学习让学生浏览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在整理填表中了解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词语的变迁。在研讨交流中体会词语与时代发展的关系,探究文章总分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 引入新课

1、听写词语:攀谈、媒体、浩劫、变迁、摇身一变、侧耳倾听、脱口而出、丰富多彩。打开书16页对照“写一写”同桌互批并订正。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指名读文 切入中心

1、指6名同学读文每一段,其他同学思考:文章是围绕哪一段写的?(第1自然段)

2、默读第1自然段,看你能读出点什么?

学情预设:

(1)“其中有许多是历尽沧桑的老人,有一些又是充满朝气的新生儿。”是个比喻句。引导学生再读句子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体会比喻句的妙处。

(2)找出中心句。“我们的汉语家园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从词语的变迁,我们可以感受到时代发展的脚步。”

三、学习课文2---6段,感受词语的变化

1、文章是怎样围绕第1 自然段写的呢?结合自学提示,自学2~6段。

多媒体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读文2—6自然段,画出每段的中心句,并和同桌说一说词语变迁的五个特点。

(2)浏览课文,填写信息单(教材16页)。(快速独立完成)。

学生完成第二题时指名学生板演。

2、汇报交流第一部分。

(1)5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都是该句的中心句,学生很容易找到。

(2)引导学生根据中心句,用自己的话说出五个特点:具有“地域性”的特点;有些词是“舶来客”;词语中的新宠儿——“平台”;农民口中的新名词;动物世界里的语言也在发展。

3、汇报交流第二部分,感受词语的变化。

交流表格中的举例部分。在这些特点中你最喜欢哪个特点,读一读所在语段。学生读哪部分,就全班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观察日记400字蚂蚁

全文共 396 字

+ 加入清单

一身黑亮的盔甲,两根细长的触角,凑成了黑色的小生灵——蚂蚁

今天我在放学的途中走着,忽然下起了雨,我赶紧往回家的路上跑。跑着跑着,我突然看到了小蚂蚁们,我想看它们怎样应付雨下得非常大的时候,便蹲下来仔细地看了起来。这个庞大的队伍与雨水混杂在一起,它们拼命的前进着,还保持着有条不紊的队形,真是一个个顽强的生命啊!有一只蚂蚁被队伍落在了后面,晃晃悠悠向前走,被水灌过的那只落在后面的蚂蚁,它已经奄奄一息了,不得不停下来稍作休息。过了一会儿,它也没有起来,可能是因为被雨水淹死了吧。再看看那群宠大的队伍,虽然牺牲了不少同胞们,但它们还是保持有条不紊的队形,真是不知道该怎样夸奖它们了。过了好久,它们才走得没影儿了。

我回家后,去电脑上查了为什么蚂蚁下雨时要搬家?启示是什么?蚂蚁能预感温度,温度过大时,为了安全,所以要搬到高处住。启示是学会危险到来前自保,懂得放弃,敢于去寻找新环境并适应它——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大观园里观蚂蚁小学村游作文

全文共 640 字

+ 加入清单

当老师发出“春游”两字时,全班爆发出长达一分钟的欢呼声。

盼望着盼望着,终于把星期五盼来了,我背上那再也装不下东西的背包,在同学们的歌声中到了大观园

先是饱餐一顿,大家便开始活动,有的俯下身来观察昆虫,有的爬上石堆极目远望,有的若无其事欣赏美景。而我自己,却独自一人探索大观园。

像老猴子鼠一样窜来窜去,我惊奇的发现大观园如同迷宫一般,老是会从不同的路返回。我找了一个亭子休息,突然,一只蚂蚁在凳子上爬来爬去,这让我来了劲,便从书包里拿出一块饼干,把一些小碎片撒在它的四周,细细的观察。

它先是用触角碰了碰碎片,再钻到碎片的底下,试图把它搬起来,可是碎片丝毫没有动静,他又在碎片上爬来爬去,就走了。

我猜他一定是回去叫朋友,兴奋不已,因为我是分享在现实中看到一群蚂蚁浩浩荡荡的壮观场面。

十分钟,二十分钟,快半小时了,我望了望饼干的碎片,失望地迈开了步伐。可是,我无意回头一看,一只蚂蚁从凳子缝中爬了出来,接着是第二只、第三只……

我顿时精神抖擞,继续观察。十来只蚂蚁爬了出来,又是十来只蚂蚁……现在大概有一百多只蚂蚁了,它们有的各自搬小一些的,有的三五成群的搬大一些的,不到两分钟,碎片就被他们“洗劫一空”了。

第一次看见这场面,我心中感慨万千:蚂蚁那么弱小,但以群马亦可以搬动比自己更重的东西。这让我最深刻的体会到什么是“人多力量大”。

“四四班的集合!”一股声音钻进我的耳朵,我便马上回到了“大部队”中。

在车上,我仍旧回忆着大观园,回忆着大观园里团结友爱的蚂蚁。

[大观园里观蚂蚁小学村游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小学观察日记300字

全文共 316 字

+ 加入清单

这天外面的任务就是观察植物,我们小队观察了许多植物,每个人都观察的可认真了!

我观察的第一种植物像根大葱,它们半边就是红色的,下半边就是绿色的,我奇怪的就是它相连的两片叶子中间有一个黄色东西,上面居然有一个黑点,这就是什么东西呢?我想可能就是另一些叶子生长出来的地方吧!

第二种植物就是一种绿色的仙人掌,它就是在一个仙人掌上再长一个小仙人掌,此时这种仙人掌可不一般,一碰它就会缩,再慢慢恢复原状,真像一个胆小鬼。

第三种植物就是一种草,草长得很像树一样壮大,叶子的边上就是白色的,有刺,叶子的中央就是绿油油的,这一根小草刺得我好痛。窗外的秋风微微吹来,那种草在风中摆动,像就是和我招手。

这天的我十分的开心,因为我了解了许多关于植物的秘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观察芦荟小学四年级

全文共 380 字

+ 加入清单

我家养了一盆绿色植物,一层叠一层,每个瓣上都有刺,猜猜这是什么植物?它就是一株芦荟。

芦荟的样子很特别,每片叶子的颜色是绿的,可绿的程度不一样。有些很大很老的是浓绿色,像一位学识渊博的老者。有些新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绿色,像刚出生不久的婴儿一样柔嫩。芦荟每片叶子上都有刺,而且还很硬,如果将手轻轻地放在刺上,皮肤上会留下深深的印痕。带刺的叶子一层叠一层,芦荟就像一位全副武装的将军。

芦荟的生命力很强,隔一段时间喷点水就可以了,其他许多植物如果用这种方法浇灌,很容易枯死的。那么芦荟怎么就没事呢?原来,大多数植物的叶子很薄,水分蒸发很快,而芦荟是靠它叶子上的小刺来散发水分,那么叶肉就会将水分保留住,这样轻易不会旱死。不过,水浇得太多也不好,芦荟容易烂根,这样就不利于生长了。

我家的那盆芦荟是一位尽责的清洁工,吸收空气中的灰尘,吐出新鲜空气,把我家“打扫”得干干净净。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小学生的观察日记

全文共 23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早上,我刚刚睁开朦胧的睡眼,忽然一阵阵清香扑鼻而来,一定是桂花开了!

我一咕碌跳下床冲进院子里,抬头一看,呀!桂花全部开放了、那一簇簇淡黄的桂花撒满了全树。花远看像雪朵又像绒球。在一片片绿叶的衬托下,变得更加美丽。我连忙喊爸爸妈妈一起来欣赏桂花。我昂着头贪婪地允吸着桂花的清香,想到了去年桂花开放的时候正是中秋节,我和爸爸妈妈围座在一起,吃着月饼,喝着茶在赏月,爸爸对我讲传说月亮上有棵桂花树,有个叫吴刚的人每天都来采摘,酿成桂花酒。好想品尝一下吴刚的桂花美酒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小学生观察蚂蚁的作文

全文共 487 字

+ 加入清单

蚂蚁虽然非常小,在我们眼里,它只是一个小不点儿,但是,它有一个优点,就是团结和勤劳。

一天早晨吃完饭,我到公园散步,忽然看到了一个蚂蚁窝,旁边有许多小颗粒,这些小颗粒堆积如山,我仔细一看,啊!原来这些小颗粒是蚂蚁窝里的蚂蚁辛辛苦苦运出来的呀,只见它们连续不断的往外运颗粒,它们不怕劳累,使我感动不已。

我从口袋里拿出一包饼干,抓了一块,把它掰成一小块一小块的,然后轻轻地放在蚂蚁窝前,许多蚂蚁看见了赶紧爬过来,用爪子拉起一小块饼干,向蚂蚁窝里爬去,其中,有一只小蚂蚁也想拉一块饼干,可是这块饼干太大了,它怎么也拉不动,这时从它身边经过的几只蚂蚁爬到了小蚂蚁的身边,好像在对小蚂蚁说:“小蚂蚁,让我们来帮你把饼干拉到我们的家吧!”果然,那几只蚂蚁用爪子紧紧的抓住饼干,向蚂蚁窝爬去,小蚂蚁也来帮忙,终于,它们把这块大饼干运进了蚂蚁窝里。

通过这一次观察蚂蚁,让我有了一个启发,蚂蚁能托起比自己大好几倍的东西,那么它们的身体里一定有一种液体能让它们变得如此强壮,等我长大了,我要把这种液体改造成一种甜药丸,只要人吃了这种药丸,就会变得很强大,但是,只有我好好学习,才能去制作这种药丸。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观察花生_小学四年级叙事作文

全文共 68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语文课上老师留了一个作业就是种一种植物。回到家后我打算种花生,就问妈妈“花生是怎么种出来的?”妈妈说“把花生种在土里在浇上水就行了。”原来种花生这么容易。话音刚落,我就奔向我家的阳台,一个小小的花盆里立刻多了几粒“小红点儿”,我用土把花生米小心的盖上,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过了两天清早,我还没起床,爸爸就惊奇的喊起来了:“哎呀!明明,你的花生芽长出来啦!”我一震,飞身下床跑到花盆边,哇!土里真的长出了几个厚厚的嫩绿的“小不点”,“还不止这些,土里还有呢,”爸爸把土拨开,土下面竟有四五个只长了一点点的嫩黄色小苗,我又把土轻轻的盖上了。

过了几天我那可爱的花生苗!它们已经长的比原来高多了,还长出了翠绿翠绿的茎和小叶,似乎迫不及待地想把头伸到花盆外面去瞧瞧,希望它们能把根扎的更深,吸收更多的养分,长的更强壮。花生苗似乎明白了我的心意,那一片片小叶在风中向我点头。我又给小苗浇了水,又给小苗培了培土。晚上我梦见我的小花生苗正茁壮地成。我也从中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不停的付出和播种希望,人才会生活得更充实和快乐。愿我的花生长得一天比一天强壮,一天比一天坚强!

我的花生苗已经比花盆高出很多了,叶子也从翠绿渐渐变为深绿,而且,花生苗的茎上也开始长出了细细的绒毛,在花生苗茎和叶的分叉处,每天总是长出还未打开的小叶片,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花盆,但是这束缚不了小花生苗向上的决心和意志!它们正努力的吸收养分,比谁长的高,长的壮!都不甘示弱,望着一天比一天高,一天比一天壮的小苗,我开心的笑了。现在结不结花生,已经不重要,花生苗们已经尽力了,!

[观察花生_小学四年级叙事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蚂蚁观察日记400字

全文共 496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看见一群蚂蚁,它们排着整整齐齐的队伍向前走,好像一条黑色的长龙。我低头一看,原来它们在搬家。突然,我想到一个问题,蚂蚁搬家那么辛苦,不知道它们靠吃什么来补充体力。想到这儿,我就做了一个小实验。

我跑回家拿了一个果冻,用棍子把它弄碎。然后,我就捉了几只蚂蚁把它们放在果冻盒里。我美美地想着:这下,它们可以饱餐一顿了。过了一会儿,我跑去看一看,呀!不好了,蚂蚁都死了。这让我很纳闷,到底是为什么呢?突然,我发现果冻盒里有很多的水。原来,它们是被淹死的。既然蚂蚁怕水,那我就把盒子里的水全倒掉吧。

后来,我又想到了一个更好的办法。我把果冻放在离蚂蚁不远处的地上,想引诱它们过来吃。不一会儿,一只蚂蚁好像闻到了果冻散发的香味,很快爬了过来。可奇怪的是它并没有去品尝这个美食,而是掉头爬走了。咦!蚂蚁不是最爱甜食的吗?怎么会爬走呢?正当我百思不得其解时,一大群蚂蚁爬了过来。哦,原来它是去找小伙伴了。只见它们对着这块果冻一拥而上,推的推,拉的拉,在它们的齐心协力下,这块果冻很快被运走了。

看到这一幕,让我对蚂蚁刮目相看了。没想到小小的蚂蚁都懂得团结友爱,同心协力。我想我们应该要学习蚂蚁的这种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小学观察玫瑰花日记200字

全文共 278 字

+ 加入清单

201X月X日 星期X 晴

春天来了,这正是百花齐放的季节,田野里,有绿油油的小草,花园里,有月季花、有桃花、有菊花,还有玫瑰花,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玫瑰花。

玫瑰花的叶子有一些齿轮状的小刺,枝干上也有许多小刺,与叶子上的刺不同,枝干上的刺是红色的,如果,你不小心碰到它,会扎得很痛,就好像要告诉大家不要碰它那高贵的身体。玫瑰花有五颜六色的花朵,有火红色、有金黄色、有紫色,蓝色等等。它长得是如此的美丽动人,它在花丛中是多么的耀眼光彩,让人看了,会情不自禁的喜欢它。

我喜欢玫瑰花,喜欢它那淡淡的清香,喜欢它那鲜艳的花朵,喜欢它那高贵的身躯。你们也一定会喜欢它的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观察蜗牛的小学生优秀

全文共 446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好!今天我来给你们猜一个谜语:说它是头牛,不能拉犁走;说它力气小,背着房子走。怎么样?你们知道答案了吧!没错,答案就是蜗牛,今天,就让我带你们去了解了解它吧!

蜗牛是属于动物界、无脊椎类、软体动物门、腹足纲、柄目、大蜗牛科的动物。它还有一个英文名“snail”。

人们都说蜗牛无论做什么事都很缓慢,那这可就大错特错了,虽然蜗牛走起来很慢,一个小时才走5寸半,但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蜗牛它也有快的一面。它的触角可以任意收缩,十分灵活,只要你抓一只蜗牛,用小棒之类的东西触碰它的触角,它的触角便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缩回去,其速度之快甚至让你看不清它是什么时候缩进去的。

蜗牛有许多天敌,鸡、鸭、鸟、蟾蜍、龟、蛇、刺猬等都会以它作为食物。另外,它还有个秘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的,那就是蜗牛是雌雄共体的,部分可以单独生殖,但其中大部分种类需要两只蜗牛在一起互相交换精子才可生殖。

怎么样,经过我的介绍,大家是不是对蜗牛有了更多的了解?如果你还想知道一些有关蜗牛的知识,就自己养一只看一看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观察蚂蚁

全文共 567 字

+ 加入清单

昨天,我踩死了一只大蟑螂,忘记了扫掉它。过了一个小时左右,才想起它来,于是,我去扫。却发现蟑螂身上有很多蚂蚁,我便没去动它。

只见八大蚂蚁分头在咬蟑螂的八条腿。咬下来后,就让小蚂蚁们一块一块地搬走。虽说是小蚂蚁,也比芝麻大,它们来来往往,看得过且过眼花缭乱。

忽然,我发现阳台的蚂蚁也出“兵”了,它们排成五条“小溪”。这蚂蚁才叫小,五只合起来才只有一颗芝麻大,它们全身嫩黄,看起来很弱小。排头是一只很大的蚂蚁,少说也是那小蚂蚁的15倍。在蟑螂身上的那些蚂蚁感觉到了它们的到来。于是,开始准备迎战,只见八大“将军”冲在前头,其它小蚂蚁跟在后面,剩下的小蚂蚁继续搬蟑螂。

战斗开始了,八大“将军”直冲上去,把“小溪”群中的“老者”包围住,只见那“老者”一口咬死了一只大“将军”,其它的大蚂蚁恼羞成怒,“忽啦”一下扑上去把“老者”咬个半死,那“老者”见自已寡不敌众,于是让那五条“小溪”去包抄剩下的七大“将军”。不一会儿,七大“将军”被消灭了,那“将军”的部队了也冲上阵去。两队开始拼杀,但始终因为“老者”队伍的蚂蚁太小,不久就死伤不无数,只剩下“老者”孤军奋战,“将军”部下的蚂蚁趁胜冲上去,包围了“老者”,想一举消灭掉它。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我原以为“老者”会逃走,可怎么也没想到,它不但没逃走,反而高扬着头颅,勇往直前,最终“壮烈”牺牲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小学语文教学的读书笔记

全文共 1583 字

+ 加入清单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作为五年级语文教师的我,也不断在反思: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如何让孩子在我的课堂上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培养对语文的热爱?我觉得一节好的语文课可以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 在情感共鸣中学习语文。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例如《母亲的呼唤》一课,以"母亲的呼唤"为线索,写了作者儿时的三件小事,平凡真实,感人至深。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我设计了一段充满激情的导语:“有一个人,你永远占据在她心最柔软的地方,她愿意用一生来爱你,这个人叫母亲。让我们深情地呼唤她的名字——母亲。母亲,多么熟悉的字眼,从小到大,母亲给了我们无穷的关怀和疼爱,让我们带着感恩的心,再一次深情地呼唤——母亲。随着岁月的流逝,母亲一天天变老,然而,永远不变的是母亲那一声声悠长而温暖的呼唤——母亲的呼唤。母亲的呼唤,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声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母亲的呼唤》这篇课文,再次感受一下母亲的呼唤里包含的爱和暖。”简短的一段话,开启了学生感情的闸门。正是基于对自己母亲的热爱,学生才渐渐走进了作者的心灵,与作者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对理解课文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二、重视情境创设,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要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以任务驱动学习,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指导学生体验和感悟学习内容。”一年多的语文教学,让我对这句话有了深刻的体验。的确,语文教学离不开情境,在课堂上,如何有效地把学生带入一个有声、有色、有情、有形的情境世界呢?我觉得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课堂上,教师要大胆地让学生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自己。每学习一篇新课文前,我都鼓励学生尽可能地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上课时,同学们都希望把自己的成果展示给大家,这样,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学生们都表现得十分积极,而且极大的丰富了知识的储备量。

2、引领孩子去读书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练习、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另外,我还结合教材所涉及到的内容,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使学生尽量领悟不同类型的文章的写作技巧;同时,鼓励学生阅读中外儿童名著,领略书中的精妙所在。我们班还设立了图书角,让同学们捐赠出自己喜爱的图书,作为公共资源分享给更多的同学,丰富了学生们的课外阅读。

3、引进生活的活水。

于漪老师提出:“语文应和生活相联系,把语文学习挤到狭小的课堂里,挤到无穷无尽的练习中,学生几乎不读书不看报,与自然接触少,与社会接触少,学语文的源头活水被堵塞,积淀储存少得可怜,又怎能学好语文呢?”所以在教学中经常引进生活的活水,运用多种课型,采取多种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可以充分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课堂教学以及自己短短的语文教学经历,特别是在整体批阅了学生的作文之后,我真正地意识到:小学语文学习离不开生活,只有学生把在课本中学到的知识用到对周围生活的观察、品味、描写中,才能真正地学好语文、用好语文。因此,我不断鼓励我的学生坚持观察周围的一切,要养成从生活中汲取养分的好习惯,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我想信,久而久之,生活中的一切都会演变成学生学好语文、用好语文的丰富资源。

总之,我期盼着:我的语文课堂会变成孩子们学习知识、放飞梦想的理想舞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关于小学作文教学改革思考

全文共 1207 字

+ 加入清单

低段作文提前起步,是当前很多小学改革作文教学的重要举措。低段学生能写作文吗?或者说,提前作文的理论和现实的可能性如何?回答上述问题,先要从口语和书面语的异同谈起。传统的语言学论著认为,书面语是口语的记录符号,是口语的一种记录形式,先有语言(口语),后有文字。最近的研究表明,口语和书面语历史起源是同步的,但功能不一样,口语起源于呼喊,文字发轫于涂鸦,新石器时代原始人在岩洞、陶瓷、泥土上所刻画的象形符号,可能是世界各国文字的最初形态。口语是听觉符号,主要负责日常交际;书面语是视觉符号,主要表达心中的意象。从文字起源的角度看,口语和书面语虽有联系,但却是两种功能和性质不同的符号系统,是可以分开学习的。

这种既同步又分离的关系在个体语言发展的特例中也能找到依据。例如,幼儿在学说话的时候,就可以同时认识汉字、符号和图形。有时候幼儿不会说某个单词,却能指认汉字和图形。又如,过去农村的村书记和村长大多是文盲,大字不识一斗,说起话来却滔滔不绝,逻辑严密,很能服人;相反,聋哑人从小不会说话,却能学习文字,用手势语和书面语与他人交流,也能基本满足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需要。

在中小学就读的学生都是健全的孩子,从小生活在充斥着书面语的现代文明社会,口语和书面语发展完全分离的现象很少见到了。笔者有个假定,每个孩子生下来就具备学习所有语言文字的潜能,孩子口语超前、书面语滞后的状况是生活和教育等后天因素造成的。因此,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在儿童已有口语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学习语文,促进儿童口语和书面语同步协调发展。儿童进入小学后,应该以学习书面语为主,同时提高口语的品位。语文教学的重点是让儿童学习用书面语进行交流和自我交流。不明白这一点,就会人为加大口语和书面语发展的差距,影响孩子今后的学习和发展。

提前作文不仅可能,也很有必要。实验表明,提前作文满足了儿童用文字表达内心世界的需要,促进儿童的心理发育和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当然,在操作过程中,老师们必须明白,限于一二年级小学生的生理、心理水平和识字量,低段作文只能是涂鸦式的作文。提前作文以激发孩子的表达欲望和习作兴趣为主要目的,标准不能过高,要求不能太死板,更不能搞“作文先导”,削弱识字和阅读教学。否则,就会徒劳地增加孩子的负担,扑灭孩子的习作兴趣,效果适得其反。低段作文仍然以“把话写完整”作为基本要求,但训练的时候,让孩子在一定的情境中写作,写几句或一段有意义的话,喜欢写什么就写什么,爱写多少就写多少,让孩子觉得作文是很有意思的,是用来表达自己某种想法和情感的。这时候孩子写出来的作文总体面貌也许是:多数语句不通,前后不连贯,标点符号乱用,错别字连篇。但孩子是在非常放松、自由的心态下写作,作文中总有一句或几句话是完整的,这样既完成了作文的知识能力目标,又渗透了作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这是否比单纯地重复写“一句四素俱全的话”要有意义呢?

[关于小学作文教学改革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我观察的蚂蚁作文300字

全文共 319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天,我在地上发现了一只蚂蚁。它的身体可以分成三部分:头、胸、脯。

正在我观察得津津有味时,另外一只蚂蚁爬来了。那只蚂蚁对它抖了抖触角,好像在说:“前面有好吃的。”它也抖了抖触角,好像在两眼发光,高兴地说:“太棒了!”

接到消息后,它就飞快地爬回了窝。过了一会儿,一队蚂蚁从窝里飞快地爬了出来。等它们到达有食物的地方后,另一窝蚂蚁也发现了这块肉,它们你争我抢,打了起来。它们用触角当武器,打得不分上下。

后来又来了一堆蚂蚁。这时,敌军蚂蚁才被打败,这窝蚂蚁准备把那块肉搬走。但是经过长期的打斗,肉已经被撕碎了,没办法,它们只能一块儿碎肉一块儿碎肉地搬。剩下几个碎渣被最后赶来的那窝蚂蚁给搬走了。

这场面真有意思呀!我以后还要发现更多蚂蚁的趣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观察植物小学作文

全文共 1315 字

+ 加入清单

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四十年如一日地观察竹,所以“成竹在胸”,他画的竹生动逼真,活灵活现。写作文也一样,“作文始于观察”,我们平时要多观察花草树木,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才能把千姿百态、争奇斗艳、异彩纷呈的花草树木,生动逼真地描绘出来。在观察写作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细心观察,抓住特点

观察花草树木,可以按它的生长过程,观察它是怎样生长、开花、结果的;也可以观察其根、茎、叶、花、果的特点。一般说来,我们可以按照由远及近,从整体到部分,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全面细致地观察。不同的植物呈现出不同的形状、姿态,观察时要抓住根、干、枝叶、花、果等部分的形状、颜色、气味、作用、变化的特点,只有对要写的花草树木有了深刻的认识,才能准确地写出花草树木的形态与神韵,使人读后“如见其物”。

二、合理想象,巧用修辞

为了把花草树木写得栩栩如生,让读者仿佛“如见其物”,可以加以合理的想象,巧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把植物写活。以《石榴》一文为例, “火红的、像小喇叭一样的石榴花”通过形象的比喻写出了石榴花的形态。“像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外皮朝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则采用拟人手法来写石榴花、石榴果的形态美,令人喜爱。

同学们,好作文来自观察,抓住花草树木的特点,加上你的合理想象,巧妙地使用修辞手法,活灵活现地把它们写出来吧!

植物观察日记(大蒜)

3月1日

今天,我拿了一块大蒜,把外表的一层白皮轻轻地剥去;然后找了一个空矿泉水瓶,把上边那一大块剪去,只剩下底下的一部分;接着倒了二分之一的水,再把大蒜放进去。知道我在干什么吗?对了!我在种大蒜。

3月2日

今天,我发现大蒜的头儿上,冒出一点点绿色。大蒜要发芽了!我连忙换了一瓶水,发现的根长长了,我拿尺一量,根只长长了一点点,大约有1毫米。

3月4日

今天,我来看我的大蒜,啊,大蒜发的芽在前天才朦朦胧胧的一小点,看不太清楚,而今天绿芽已经钻出来了,一共有两根,长约7毫米。我怕水中的养分不够,又把水换了。

3 月5日

今天,我发现大蒜的绿芽长长了,约有1厘米长,另外一根长的比较快,总共长1.3厘米。我换水时,经过测量发现蒜根长了4毫米,共长了5毫米。

3月6日

今天,我发现大蒜长得好软弱。可能是营养不良,我便给它加了二颗复合肥,希望它能快些长大,希望它能长得健壮.

3月8日

今天,我发现大蒜的小绿芽真的长高一些了,而且也比较健壮了,我高兴极了,连忙再加一粒复合肥去,生怕水中的养分不能满足大蒜的生长。我又发现那两根小绿芽又长长了1厘米,长得最高的有2.5厘米,长得有点矮的有2厘米长。蒜根也成了盘旋状。

3月9日

今天,我发现大蒜的绿芽长了3毫米,最高的有2.9厘米,中间的有2.3厘米,最矮的6毫米长。蒜根我无法用尺量,因为根是旋起来的,我估计有6毫米长。

3月10日

今天,我发现这3根绿芽中又钻出了一根还不到1毫米的小绿芽,我又加进去一粒复合肥。我拿尺一量,最长的已有3厘米长,可还是太软弱了,可能是营养不良和阳光不足的原因罢?于是我把它栽在花盆里,放在阳台上能晒太阳的地方,让它能有足够的养分和阳光.有了坭土和足够的阳光,它一定会长得更快更好!

[观察植物小学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有趣的小蚂蚁小学作文

全文共 650 字

+ 加入清单

我家门前有一个蚂蚁窝,蚂蚁们整天跑来跑去,好不热闹。一天,我突发奇想:为什么不对它们做一次有趣的观察实验呢?

说干就干,我来到蚂蚁窝前,悄悄洒下一丁点带蜂蜜的面包渣,静静地等待着蚂蚁的出现。我等啊等,一只蚂蚁终于闻着味出现在了我的视线里。这只蚂蚁黑得发亮,身体呈明显的三块状。前面那一块是头,头上伸出一对长长的触角。中间的是胸,胸部长着脚。最明显的要数最后面的腹部了,蚂蚁的肚腹占了它米粒大小的身体的一大部分。只见,蚂蚁用它的大腭轻轻地碰了碰面包渣,然后摆摆它的触角,仿佛在高喊:“兄弟们,快出来,我找到好吃的了。”不一会儿,成群结队的蚂蚁向面包渣走来,它们个个精神抖擞,不时摆摆头上的触角,好像在说:“太好了,我们又有好吃的了。”于是它们齐心协力,慢慢用大腭把面包渣夹回了窝。

看到这一切,我对蚂蚁充满了敬佩,可我还是有些不服气,它们的力气到底有多大呢?于是我跑回家,拿了一个比洞口大的馒头,放在离洞口半米远的地方。不一会儿,便有一只蚂蚁爬了过来,它又召唤来了许许多多的“兄弟姐妹”一起抬馒头。它们有的推,有的拉,有的顶,可都无济于事,馒头还是一动不动。我高兴极了,想:哈哈,这下你们没有办法了吧!没想到的事情还是发生了,蚂蚁们用它们的大腭很快就把馒头分切成了几个小块,它们迅速分成小组,每组负责抬一块回洞,不一会儿就把整个馒头都拖回了洞。

啊!蚂蚁不仅力气大, 还 非常聪明,遇见困难知道想办法。我在心里暗暗想:我也要像蚂蚁一样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冷静下来,想出一个好的解决方法。

[有趣的小蚂蚁小学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观察绿萝作文500字_小学四年级作文

全文共 580 字

+ 加入清单

上周,妈妈给家里添了一盆绿萝,她让我给它浇水。看到了桌上那盆小小的绿色植物,其貌不扬,我忽然想起,我曾经在妈妈的一个亲戚家里见到一盆挂下长长绿叶的植物,好像也叫这个名字。我问妈妈:“这两种植物是不是一样的?”她说:“你说的对,你要细心的照料她,一周浇两三次水,过一段时间,它的叶子会越长越多,茎也会越长越长,说不定这盆绿萝也可以和我们看到过的那盆绿萝一样长上一两米哪!”

第二天上学前,我浇完水,把它放到了阳台上,等我晚上回家的时候,有几片叶子已经变黄了,我查了一下资料,发现绿萝喜欢阴凉,不能在太阳底下晒很久。就赶紧把烂掉的黄叶剪掉,在几片被太阳晒伤,但看上去还是有救的叶片上仔仔细细的用水喷了一遍,我那时想:原来植物和人一样,一不注意就会伤害它,希望它能很快地好起来。

过了一天,叶子果然变绿了一点,我才知道了养一盆植物并不简单。于是,我开始比以前更加认真地对待它,比开始更加仔细地观察它。它的叶子的形状是心形的,很秀气,比较薄,就像一张纸。下部的叶子比上部的叶子粗大一点。这株绿萝现在的叶柄长8-10厘米,随着年龄的增长,茎越来越粗,叶梗越来越长。当然,妈妈买它回来的原因不是因为它的长相,而是因为绿萝能吸收空中的有害气体,净化了空气,可以当一个空气净化器。

观察了几天绿萝,我比原来更加喜欢植物了,以后我还想让妈妈再多买几盆其他种类的植物,还想再种几盆试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蚂蚁观察日记400字

全文共 464 字

+ 加入清单

午后,我坐在花园的椅子上悠闲地吃着薯片。这时,薯片渣掉到了地上。不一会,就有几只蚂蚁爬了过来,吃着我脚边的薯片渣。我一见这一幕便蹲下仔细观察起来。

那几只蚂蚁个头虽不大,但仔细看,吃得还有点快。触角又细又长。嘴巴犹如刀子。它们吃饱过后兴奋地跑向自己的家。就在这个时候,也有几只蚂蚁发现了这个食物,但另几只蚂蚁假装没看见它们,飞快地奔向自己的家。

那几只“外来物”看它们没发现自己,就痛痛快快地吃了起来。不过一会,另外几只蚂蚁就带着一大支军队来战了。那支小军队立马就认输不敢再靠近。而令我意外的是,蚂蚁大军并非要战斗,而是来搬薯片。见蛇形大军步伐一致往目的地进军。

于是,我来了兴致,想要逗一逗它们。我把一块小石头放到它们的队伍中间。很快,它们停了一下,又继续前进,只见有的从石头左边绕过去,有的从右边爬过去,还有的直接翻过这座“大山”。这一幕让我目瞪口呆。我继续放石头,它们继续轻松越过。队伍再次重合,蚂蚁们继续搬着食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蚂蚁们团结合作的精神。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生活处处有奥秘。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观察蚂蚁作文250字

全文共 263 字

+ 加入清单

阳光明媚,空气清新。我在外婆门前的田野上散步。

这时,一排蚂蚁在我脚下爬过,我蹲下来,从口袋里拿出我随身携带的放大镜,细细观察。小蚂蚁们排着整齐的队伍,三五成群,三个举着一片薯片,五个举着一片树叶,向一个方向移动。

我顺着蚂蚁的队伍向左走去,走着走着。“哇!我发现蚂蚁窝了!”我惊奇地看到:一个小沙丘,上面一个洞,蚂蚁一个一个有规律爬进去。洞口有两个蚂蚁,它俩好像是指挥官,两个触觉左晃右晃。蚂蚁们遵从指令,井然有序地进行了窝。

“沙沙沙”下雨了,我还蹲在那儿,一群蚂蚁把一片叶子盖在了洞口。看到它们这样的举动,我感到了团结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