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蚂蚁观察记小学作文教学设计汇编20篇

云从就好比母亲,雪花就好比我们,云层孕育了好久,雪花终从天而降,在降的过程中它们欢天喜地,有的降在地上,有的到房顶上,有的到树上。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关于雪的作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浏览

4720

作文

1000

观察我自己小学作文

全文共 478 字

+ 加入清单

老师布置了一片观察日记,我就想好了题目:观察我自己

我一般理发都理平头,头发长长了,就是一头乌黑的头发,但是不亮。我有两只大大的耳朵,别人都说我大耳朵有福,我可高兴了。我有一双水汪汪的眼睛。我有一个小巧玲珑的鼻子,你别看它小巧,我一直有鼻炎,鼻子可难受了。我还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嘴巴,虽然我有一些小毛病,1 0岁体重3 0千克,身高1 4 1厘米,但是我还是挺有劲的。我吃饭少,但我不挑食。

我有一个最大的的弱点就是粗心大意。数学上6看成9或者9看成6是家常便饭。语文和英语上掉题就是常常有的。

我最喜欢蓝色,因为他代表着蓝天。我很喜欢绘画,画点刀啊、枪呀之类的。我喜欢妈妈做的西红柿炒鸡蛋和爸爸的水煮螃蟹,我觉得爸爸妈妈做的饭比饭店都好吃,爸爸妈妈是最疼爱我的人!

我很善良,不会随便杀死小动物,如果像苍蝇、耗子之类的话,我可就不会手下留情了,哼哼!像5·12汶川大地震、;南方雪灾等等我绝对会捐款和献出我的爱心;像封建迷信这类活动我绝对不会参加,因为要相信科学。

我很活泼,跳绳、跑步、跳远等等都难不住我喽!

这就是我——一个善良活泼的小男孩!

[观察我自己小学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小学语文教学读书笔记

全文共 3640 字

+ 加入清单

读书笔记是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读书笔记,欢迎阅读!

最近读到一些关于语文教学的文章,学到很多新理念、新方法,但同时也发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大多与语文教学方法有关,而语文教学方法论是和辩证法分不开的。在这里我想从辩证法的角度谈谈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论。

一、整体与部分

有人提出“语文教育整体观”。所谓语文教育整体观,除了教材内容之外,在教学上,强调阅读教学的“整体输入、整体输出”。

如何理解阅读教学的“整体输入、整体输出”?从阅读一篇文章来说,如果是强调一篇文章的完整意思,不要过多的分析,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作为一篇文章的学习过程,必须处理好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因为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一般都是全篇阅读(整体)——分段阅读(部分)——全篇整理深化(整体)。因为一篇文章是有结构的,是分段构成的,篇和段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一段之中,是由词句表达的,段和词句也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读文章要一句一句地读、一段一段地读。当然,在读某一段时,必须明确该段在全篇中的地位;在读某一句话时,必须明确该句在这一段中所表达的意思;最后达到对全篇的理解。从学生的作文来说,一般也要从造句开始练习,再写片断,最后写整篇文章。如果是整体输出,从一年级就要写成文章,岂不是要求过高了?

关于阅读课要“读整本的书”。读书和学习阅读是否有区别?学生的课外阅读当然要读整篇、整本书。但是小学的语文课不能强调读整本的书,整本书也只能节选作为教材。阅读教学要教学生学习阅读,就不能一遍一遍地整体读。不能因为强调整体而忽视了部分,也不能突出部分而忽视了整体,必须是整体——部分——整体地去读。

二、分析和综合

有人提出“人的思想具有整体性的特征,思想的发生是整体的……有机的思想的整体不能真正完全地被分析。”这个问题和前面的问题是相关联的,认为思想不能分析,因此读书就要“整体输入,整体输出”。这里将思想与思维方法混为一谈。分析与综合是人的思维方法。分析与综合是彼此相反又紧密联系的过程。学生学习语文离不开分析与综合的思维过程和方法。

语文教学的分析方法,就是初读全篇课文之后,分段学习:读段时要理解段中的词句。其优点,可以对字、词、句、段所表达的思想内涵理解得具体深入。但是分析法也存在不足之处,过多运用分析法往往忽视对全篇课文的理解和运用,容易削弱语文教学的整体性、思想性、情感性。前一时期由于语文教学过于提倡分析,造成语文教学出现支离破碎的语言堆砌倾向,这是我们不赞同的。一篇文章是一个整体,如一只瓷花瓶,整体观赏十分美丽,一旦把花瓶打碎了,一堆瓷片就会失去花瓶的美。同样,一篇文章,只有从整体上把握,才能体现出文章的思想感情和美感。读一篇文章的目的,从理解的角度讲,就是要理解全篇的思想内涵,理解字词句的目的也是为了能读懂全篇。从运用的角度讲,学了语言就是要会表达,学会说话、作文,学习遣词造句,也是为了能作文成章。所以小学语文教学必须着眼于整篇,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语文教学的综合方法,就是着眼在篇章的读写和积累上。阅读中,重视对篇章内容、思想、情感的理解和感悟;训练中,重视全篇的朗读、默读、背诵;作文中,重视思想内容的正确性、谋篇的完整性。这是其优点。目前在扭转过多的分析时,强调整体和综合是正确的,但是又不能不要分析,更不能把思想看成不能分析的。因为语文教学的综合法,其不足之处,对字词句的理解和感悟不够,往往也影响对篇章的理解,如果连一句话都表达不清,也难写出通顺的文章。就如编织器物,如果原材料质地不好,必然会影响编织器物的完美。所以着眼全篇,还要打好字词句的基矗不能只见森林,不见树木。

最完善的办法是在语文教学中将分析与综合结合起来运用:既着眼于篇,又要把字词句基础打得牢固。语言训练,并不是只作语言分解性的训练,对小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要进行综合性语言训练;进行读书、背诵、作文训练,积累语言。但是读书也不能囫囵吞枣,作文有了构思也要一句一句地写。我还是主张:讲读课要从文章的整体入手,经过必要的词句段的理解和感悟,最后必须落实在篇章上去理解,去感悟,去欣赏,去运用。

三、内容和形式

有人提出语文教学要“淡化形式”。为什么要“淡化形式”呢?语文的内容和形式是统一的。正如作家老舍先生所讲:“思想内容与语言形式是血之于肉,分别不开的,没有高度的语言艺术,表达不出高深的思想。”从语文的选材来说,除了内容要符合人文性之外,必须要从文章形式着眼。关于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区别,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除了文法、修辞等部分以外,是拿不出独立固定的材料来的。”他举例(项羽本纪),是历史故事;只有作为文章去学习,理解章句间的法则的时候,才算作语文教材。“所当着眼的不应只是故事的开端、发展和结局,应是生字难句的理解和文章方法的摄取”。从而得出明确的结论:“不论国文、英文,凡是学习语言文字如不着眼形式方面,只在内容上去寻求,结果是劳力多而收获少。”所以选择语文教材不能“淡化形式”,必须要内容和形式、思想和语言兼顾。从语文教学来说,也不能“淡化形式”。如果只着重在内容上、思想上的理解,那和思品课、历史课、社会课等课又有何区别呢?

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中课程目标的设置有明确要求,既要重视“丰富的语言积累”“注重情感体验”,又要注意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这个目标体现在各学段中,尤其在第三学段,关于阅读的第5条提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这些要求既说明阅读和阅读教学是不同的,又说明注意文章表达方法和过去教师大讲文章表达方法知识也是不同的。我们要正确地理解这句话,是“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也就是说,对于小学生不能要求过高,重点应放在精彩的、逻辑严密的词句表达上;高年级适当指导学生领悟文章结构的合理性,开头、结尾的生动和深意。要指导学生“感受”作品中的优美语言,“揣摩”文章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就是说,对“文章表达方法”不能由教师去讲知识,而是要求学生自己去“感受”、去“揣摩”、去“体会”、去“领悟”,要有“自己的看法”,要“作出自己的判断”。这些都说明“课标”是非常重视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思想和语言的统一的。

四、理解和感悟

自从“课标”制定以后,在语文教学中都很重视学生的语言感悟,这是很正确的。但是大家似乎不愿提及“理解”一词。好像一谈理解就给人一种教学的陈旧感。这是有待商榷的。这里必须明确感悟和理解的关系。

人的认识是由感知——理解——应用构成的过程。理解是人的认知过程中的一个中心环节。歌德有一句名言:“凡是你未理解的,均不属于你所有。”学习任何知识,只有理解之后,才能掌握。读书不理解是毫无意义的。只有在理解语言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语言的感悟、欣赏和运用。因为理解就是将事物内在的联系和关系揭示出来,认识事物的本质。语文教学中的理解,就是通过语言来认识事物间、人物间、人与事之间的关系。要明白一段话的意思,就要把一段话中的句子读通,要读懂一句话的意思,就要先理解句中的一些关键词语。有的词联系上下文很容易明白,就不必多加解释。我们反对的是让学生抄写辞典上的词的概念,为了考试去死记硬背那些概念。但是有的词,尤其是一些成语,就要先把词的本义弄明白,再结合上下文去理解。

再说,对语文的理解是有不同水平的,一般有:(1)对字面的理解。初步理解字词句,使重点词句的内涵具体化为一种情景,能初步理解文章写的是什么。(2)对文章内涵的理解。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推理,能理解字里行间的比喻之意、引申之意、含蓄之意;理清文章的脉络。通过深入读书,不但能分析、概括全篇内容的要点,还要能综合地感受思想内涵,创造性地表述课文内容。(3)对作者情感的理解。通过文章的语言所表达的情语,理解作者的情感,达到作者之情、教师之情、学生之情的共鸣。从而看出理解就是思维过程,理解也是和情感分不开的。

如何理解“感悟”一词呢?“感悟”一词,(辞海)上的解释:“受到感动而醒悟。”也就是说,有所感触之后有所领悟。由此可以看出,感悟是以理解为基础的。理解达到第三种水平,情感上有所感动,同时在理性上有所醒悟或领悟到一定的道理。还以(飞夺泸定桥)的第三段来讲,只有理解了夺桥时的危急情况,才能被红军在那“千钧一发”之际,“奋不顾身”的英勇形象所感动,从而才能领悟到红军长征的艰难,在情感上感受红军的伟大。所以理解和感悟应统一起来,相互促进。

语文教学中的理解很重要,但是不能停留在理解阶段,还要引导学生有所感悟。要触动学生的感情,使之动情,才能有所悟。学生的感悟具有一定的个性特点,同一件事情,每个学生的感悟不同,所以感悟可以促进学生语文学习个性化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观察蚂蚁的

全文共 539 字

+ 加入清单

在墙角下会有哪些小生命呢?跟着我去看看吧!

在我爷爷奶奶家的墙角下,很大的黑蚂蚁随处可见。那些黑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长有柔软的触角和硬邦邦的大颚,明亮的眼睛和进食用的嘴巴。胸部小巧玲珑。最有特色的要数腹部了,一条红,一条黑……好像女孩子穿着的条纹裙。

蚂蚁觅食时更有趣,它们分头寻找食物。快看!那只工蚁找到一小片饼干碎片。可奇怪的是它并没有把饼干搬回巢穴,而是两“手”空空地回了巢穴。难道蚂蚁不爱吃饼干?好像不是。果然,不一会儿,从蚂蚁巢穴里出来了一群蚂蚁,领头的正是那只发现饼干的工蚁。它们浩浩荡荡地向那里进发,围住饼干。饼干周围的蚂蚁越聚越多,每只蚂蚁都在找自己能抬起饼干的最佳位置。过了很长时间,饼干被一点一点地抬了起来,蚂蚁们用力簇拥着饼干,大踏步地回巢穴,远远看去,好像是一小片饼干自己长了脚在移动。回到巢穴洞口,洞口太小,饼干碎片根本就无法入洞,怎么办呢?这可难不倒蚂蚁。只见它们逐渐分成几簇,忙忙碌碌地干嘛呢?原来是在咬饼干。我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它们,生怕漏掉哪个细节。不知道过了多少时间,饼干碎片被它们分成了很多更小更细的碎片,它们几只一伙地抬着这些饼干小碎片进了巢穴。

我真喜欢这群小生命,它们团结合作,为集体服务,它们的品质激发着我和朋友团结合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蚂蚁的启示小学作文600字

全文共 673 字

+ 加入清单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我在院子里玩。无意间发现了一只小蚂蚁,它正急切的环顾着四周,好像在查看敌情,也好像在寻找同伴救援,因为它没有离开这片“领地”的意思。哦,我发现了在它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大它数倍的毛毛虫。

过了一会儿,这只小蚂蚁迎上了这只毛毛虫,一口咬伤了这只毛毛虫。毛毛虫被咬疼了,蚂蚁随着毛毛虫的翻滚而翻滚。毛毛虫一个滚儿又一个滚儿的翻,蚂蚁一下又一下的咬,我也查不过来多少次了,最终蚂蚁战胜了毛毛虫,毛毛虫不动了,伸长了身子,静静的躺在那儿。

蚂蚁离开了毛毛虫的身子,在它四周环绕,绕一圈就爬到毛毛虫身前,咬住向一个方向拽、拉,可毛毛虫就是纹丝不动,好像使了千斤坠儿。一圈又一圈,一次又一次的咬、拽、拉,一圈比一圈大,一次比一次用力,可就是拉不动。我心里为蚂蚁着急,很想上去帮它把毛毛虫运回窝内,可我不知道它的窝在哪呀。又很想对它说:“别拉了,又拉不动,白费力气。”可它又听不懂我的话,只有静观其变了。

突然,一支蚂蚁大军,有一个“加强连”那么多的蚂蚁浩浩荡荡的赶来了,一碰触角,立即行动,这个“庞然大物”在这支大军的齐心协力下动起来了。几十只蚂蚁劲儿往一处使,心往一处用,“庞然大物”被往一个方向拉。真是太不可思议了,真是大出我的意料。几十只蚂蚁还没有毛毛虫的十分之一重,但毛毛虫被这些蚂蚁拉着向一个方向移。几十只蚂蚁,几十条心,它们就这样团结一心。古人云:“人心齐,泰山移。”现在的现象是“蚂蚁心齐,毛毛虫移”。

通过观察,我发现了蚂蚁的味觉灵敏,触角灵活,团结意识比天大,使我更深的理解了“团结就是力量”这句话。

[蚂蚁的启示小学作文6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我的课余生活——观察蚂蚁作文200字

全文共 250 字

+ 加入清单

放学了,我走在回家的路上,走着走着,忽然发现了一群蚂蚁,我忍不住蹲下来仔细的观察,它的身体有三节,头大大的,嘴巴上长着夹子,它有六只足头上还长着一对触角哩!真可爱!

一只“侦察兵“走在队伍的前面,突然,它们发现了一条绿色的毛毛虫,蚂蚁们要嘴巴使劲的咬住虫子,只见虫子在地上痛得只打滚,蚂蚁们你拖我拉,可还是搬不动。”侦察兵“回到洞里,又叫来了一大群蚂蚁,他们齐心协力的终于把食物搬回了家。蚂蚁真有趣!

虽然蚂蚁很少,我们也不能去伤害它们,因为它们齐心协力,团结有爱,值得我们学习。

这就是我快乐的课余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小学五六年级作文教学目标

全文共 1376 字

+ 加入清单

一年级

训练目标:1、对写话有兴趣。

2、能够把句子写完整、通顺。

训练内容:1、通过看图、影视节目、观察周围事物等,

写一两句完整、通顺的话。

2、能运用阅读好生活中学过的词语造句,

并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

训练形式:观察写话、用词造句、仿句练习。

二年级

目标:1、能乐于表达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事物。

2、能写几句连贯、通顺的话。

3、能写留言条、请假条。学写简单的日记。

内容:1、能看图并展开想象、观察大自然和周围的事物,写几句连贯、通顺的话。逐步向连句成段过渡。

2、能用几个词语写几句连贯、通顺的话。

3、会写留言条、请假条。学写简单的日记。

形式:看图写话、观察日记、用词造句、连句成段、结合阅读练习仿写、续写。

三年级

目标:1、乐于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

2、能写内容较具体的片段,修改明显错误的词句。

3、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小练笔每学期30次左右,40分钟完成不少于250字的习作,小学二年级作文《小学作文教学目标》。

内容:1、通过观察(抓住特点)写一段内容较具体的片段。

2、用一段连贯的话写下来,字数不少于250字。

3、能根据提供的词语展开想象,书写内容丰富的语段。

形式:仿写练习;连句成段;修改练习;结合阅读仿写、扩写、续写练习。

四年级

目标:1、能用书面表达自己觉得新奇有趣、印象深刻、最受感动的内容。

2、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3、能用简单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4、能修改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每学年课内习作16次左右,小练笔50次左右,40分钟内完成不少于300字左右。

内容:

1、能围绕习作要求,自主收集习作素材。

2、能抓住特点观察自己周围的事物,并用几段连贯的话写下来。

3、学写书信、便条,掌握其格式。

4、能修改有明显错误的短文。每学年课内习作16次左右,小练笔50次左右,40分钟内完成不少于300字左右。

形式:书信练习;修改短文;学习命题及自由作文;结合阅读进行扩写、续写练习。

五年级

目标: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他人交流。

2、学习写简单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3、学写板报稿、建议书。自拟题目,学习编写作文提纲。

4、能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习作。每学年课内习作16次左右,小练笔50次左右,40分钟内完成不少于350字左右。

内容:1、能审清题意,围绕中心选材。

2、初步掌握纪实作文及想象作文的一般规律,养成勤于练笔的习惯。培养先列提纲后作文的习惯。

3、学写板报、建议书,掌握其格式。

形式:板报及建议书的练习;习作的互评互改;命题或自由作文;结合阅读进行扩写、续写练习。

六年级

目标:1、有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欲望。

2、能写简单的纪实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条理清楚。学写会议记录和读书笔记。

3、能根据习作要求自主选材,编写作文提纲。

4、能独立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与人交流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学写规范、整洁。每学年课内习作16次左右,小练笔50次左右,40分钟内完成不少于400字左右。

内容:1、能围绕目标系统地搜集、整理材料。

2、能进行初步的记叙、议论、抒情的综合训练,为升入中学打好基矗

3、能写简单的会议记录和读书笔记,做到格式正确。

4、能熟练运用常用批改符号进行习作的互评互改。

形式:综合练习;会议记录;命题或自由作文;文章修改。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小学作文训练的教学反思

全文共 1582 字

+ 加入清单

作文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之重要手段,也是语文教学难点。长期以来,在小学作文课堂教学结构上,形成了“教师命题、指导──学生独立写作──教师自己改评”的传统训练模式,这种训练模式常常造成的后果是

1、生不会下笔,无话可说。这是因为学生的作文从来都是教师命题。

2、学生不会积累。这是因为学生作文的材料大多都是教师提示或准备的。

3、学生不会创新,文章千篇一面,缺少个性。这是因为教师有意或无意间设置的框框严重束缚了学生。

4、学生写作不是表达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而是为了“任务”和“分数”,生搬硬套或随意编造。这是因为教师忽视了学生多渠道地进行语言、素材的积累。

可见,这种传统的写作训练模式已不适应新课改作学教学的要求,当然也更会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我县邀请的特级教师、平湖实验小学王永初校长在作文教学的实践中,遵循新课标关于作文教学要求的新理念,大胆突破传统模式,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初步形成自己的作文训练思路,取得了初步成效。笔者认为这个作文训练教学思路主要体现在九个“注重”上。

一、注重充分挖掘课文中的习作资源,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语文课本中,除了每个单元的作文训练外,其实在课文中也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可供学生进行创造性习作的资源,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因此教师要充分重视并挖掘这一不可忽视的习作资源,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写出不同于课文的文章来。

二、注重创设情境,以增强学生写作的兴趣

传统的作文训练不注重情境的创设,因而写作训练过于呆板、无趣味性,不能吸引学生,学生也就不会乐意去写。。这是因为小学生受年龄特点及认识水平的制约,他们的写作往往需要教师提供一定的情境,需要老师的指导帮助等外部条件促使他们写出更好的作文,以增强学生写作的兴趣。

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可以利用音像创设情境;可以利用图片创设情境;可以利用语言创设情境;可以利用作品欣赏来创设情境;可以利用游戏来创设情境;可以利用生动的表演创设情境;还可以利用大自然的景物创设情境等等,不管采用哪种方法,教师都有应以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为最终目的。

例如利用游戏创设情境。由于是玩游戏,学生的兴趣非常高,都积极主动地交谈起来,议论活动中有哪些最精彩,最激烈的,参加的人是如何做的,自己以是如何做的,以及旁边的同学的语言、动作、神态、情绪等又是如何的,不知不觉中学生就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完成作文,而且内容具体,语言也比较生动。

学生经历了活动的全过程,真实体验了其间的乐趣,有了自己的亲身感受,当当然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有情可抒,再也不会感到作文是一种痛苦的事。游戏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的写作素材,又营造了宽松的氛围,增加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减少了学生对作文的恐惧感,让学生乐于写作。

三、注重写好“两记”,让学生奠定良好的语言基础

“两记”指的是日记和读书笔记,日记写作灵活,行文自由,训练多,容量大,是提高自由写作水平的终南捷径之一,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所见到的或者说所感受到的人、事、物、景、理等,只要是自己觉得有必要诉诸笔端就可以把它记下来。因为要记,学生必须对每日所见所闻,“知之尽量详,识之尽量真,思之尽量明。”天天动笔就会开阔学生的思路,积累大量词汇、语言素材,越写越熟。而且日记也是一种积累材料的过程,平时积累,作文时选择使用,“活期储蓄”,随用随取,“存”、“取”两便,作文也就无从下笔、言之无物了,只有用心把事记下来,写成日记,哪怕只是一两句话,日积月累,时间长了,就会使自己所写的日记由点到浅,由线到面形成精彩文章的“雏形”,采下一采的“劳动所得”,学生由衷地体会到写日记的好处。

读书札记的内容不拘一格,可以是学生自己的心得。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可以是摘抄,比如摘抄一些好的语句,或是精彩片断,要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为写作积累词汇、语言。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小学连续观察日记

全文共 1168 字

+ 加入清单

x月14日 星期二 天气 晴

我家养了七条生龙活虎的锦鲤。有的是大红色,如一个个游动的小太阳;有的是橙色,像一个个大橘子;还有的是花色,像一条条变色龙。小鱼儿的形状是流线形,体长在6~12厘米之间。我同时喂给它们鱼食和花卷末,它们似乎更爱吃花卷末。它们呼吸和进食时,嘴巴如小喇叭似的一张一合,利用吸力将食物送入嘴里。

x月15日 星期三 天气 阴

今天,我家的小锦鲤特别活泼可爱!我喂食时,发现它们个个摆动着长而白的尾鳍和长在腹部的鳍,利用流线形的身子和灵活的尾部以50~60厘米/秒的速度抢食。它们的胆子也很小,一有什么动静或声音,就会满池子乱跑。有时两条鱼撞上了,还会用尾巴摆动着打对方的背鳍,好像在传递什么信息。它们游动时尾巴在98~180度之间摆动。很悠闲时,它们会一条一条地“躺”在鱼池角落里休息,好像怕影响了同伴似的;生气或害怕时,回很快“躲”到其它鱼中,好像生怕别人看到自己一样。

x月16日 星期四 天气 晴

今天,我刚喂完鱼食,只见一只体宽2厘米,体长7~8厘米的花斑锦鲤从口中吐出一条2~3厘米的深绿色物体。它吐完后,用嘴吸几口气,游走了。其它几条鱼也接二连三地吐出此类分泌物。我想,这种白色和深绿色的分泌物可能为它们不想吃的食物,也可能是胃酸或水中的不良细菌……。看来,没有丰富的知识无法探索大自然!

x月17日 星期五 天气 雨转阴

今天,我将鱼食放在一个钩上,在水中停留了5分钟,一条贪吃的小鱼游了过来。突然,我将小钩提起,小鱼竟用尾巴以180度的角度摆动,两个肚鳍用力前后摇动。一转眼,跳离水平面2~4厘米,然后落入水中,激起一圈圈水涡。我查找了资料:鲤鱼(锦鲤)确实会跳,最高跳过1米。在江河湖泊中的鲤鱼经常在太阳落山时跳出水面嬉戏。民间也有“鲤鱼跳龙门”的传说。

x月18日 星期六 天气 晴

今天,我要给鱼换水了。换水前,鱼儿都静悄悄的,好像怕谁发现了,“躲”在水深8~9厘米以下。就算有好吃的东西,也“守株待兔”,等着它自己沉下来。可刚换了水,鱼儿们都把鱼鳍一摇一摆的,互相追逐嬉戏。喂食时,个个争先恐后地吃着食。为什么前后变化这样大呢?我个人认为:鲤鱼虽是在河、湖中长大的,习惯了长期不换水的生活。但就像人喜欢干净的家一样,鱼也喜欢干净的水。干净的水不仅“空气新鲜”,而且没有满池的排泄物,鱼当然喜欢!

x月19日 星期日 天气 晴转多云

鱼儿是很喜欢玩耍的!它们时而向上扑食,时而向下冲击,时而在水中你追我赶。可是,这些都是鱼的正着游,难道它们不会“倒着走”吗?通过观察,我的答案是会。不信,看看我家的锦鲤。小家伙向前游时,肚鳍向后划,身体和尾巴左右划动,产生一股旋涡流推动鱼向前。所以有时它们可以借助水流滑行一段。而向后游时,肚鳍向前划动,像我们划船一样产生一股推动力,加上尾巴只向右或向左摆动,鱼自然就“倒车”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高一语文作文教学设计:选取立论的角度

全文共 10129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作文立论的切口要小。立论要把握从小的角度论证,抓住论证的重点,使论述对象由“面”到“线”或“点”。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一语文作文教学设计选取立论的角度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一、导入新课

一篇文章,立意的问题是多么重要。 古人云:“文以意为先,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所以,我们写议论文一定要先立意,选取议论的角度。

我们都知道,议论文有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方法。而论点又至关重要,它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当然,也可以有几个分论点)。论点应该鲜明、准确、概括,绝不可模棱两可,让人捉摸不定。今天我们来学习如何选取立论的角度。

二、立论的定义:

提问:首先,我们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立论?请同学回答。

明确:针对客观事物或问题,直接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其理由,表明自己的态度就是立论。

三、举例说明

以人物对《鸿门宴》中的项羽评价为例:

1、我们学过《鸿门宴》,知道项羽是个有争议性的人物。来看看历史名人、作家如何评价项羽乌江自刎:

(1)南宋女词人李清照所写的一首小诗《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唐代诗人杜牧《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3)《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说“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诗中的观点。

总结:面对同一事件,不同时期,不同人物对项羽的评价也会有所不同。那么同一个事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以水为话题,来选取一下立论的角度。见书后练习题,每人写出三个角度,写在本子上。“水”立意参考:

1.水无形,随容器而安。意即人处于被动或逆境时要随遇而安。

2.水滴石穿。目标专注,同时具有韧性和毅力,才能成功。

3.海纳百川。意即为人宽容和有爱心最重要。

4.水沾染污垢,自己也变得浑浊。人则应保持自身纯洁,出淤泥而不染。

5.水是柔韧的代表,婉转地折败了刚硬,即便抽刀断水亦无用。生活中也不要处处逞强,平和低调的人更易成功。

6.能蒸发为云,变成雨、雪、雾,或凝结成晶莹如镜的冰,但不论变化如何,仍不失其本性的。再怎么变通,原则不能丢。

7.水经常探求自己的方向的。人也要不断追问和反省自己选择的道路。

8. 舟行水上。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有志者当做时代的弄潮儿。

9.逝者如斯,不舍昼夜。有志者应惜时如金。

10. 流水不腐。常学习,才有源头活水,才能保持聪慧的头脑。

咱们从“水”这个话题想到很多论点,这就是一种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发散思维的方法有:联想(由此及彼)想象、横向比较、反向考虑(从相反的方向来考虑问题,突破思维定式,也叫逆向思维)、由现象到本质(由浅入深)。

例如,从每一条的水的特性归结到后面的哲理,这就是运用联想,且由现象到本质的方法。水有什么品质,从中提取要点,这是横向比较,运用了逆向思维。

总之,我们思考问题,一定要多方面进联想想象,突破思维定式,多角度多思善想,横向纵向对比分析,才能想出好点子,好观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所以我们一定要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多看才能找到更多的思路。

四、练习用发散思维来分析材料并立意。

【材料】《庄子徐无鬼》云:“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请你从不同角度阐释这句话,然后选取其中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 意思是说:狗不因为善于狂吠便是好狗,人不因为善于说话便是贤能。善:善于、擅长。

【写作指导】

第一步,发散思维,多角度分析。“狗不以善吠为良”在这里可以说起了“比兴”的作用,材料的重点是“人不以善言为贤”,它的“关键词”是:“人”“善于说话”“贤能”。

首先,从正面分析三者的逻辑关系。“善于说话”不一定是“贤能”,那怎样才能成为“贤能”?有的同学从这个角度立意为:“脚踏实地地去做”,“说得好不如做得好”,“让说和做成为贤者的双翼”等。

其次,从“说者”的角度,“善于说话”会怎样?这可从两个方向思考:

一、正向思维,“善于说话”为何未必能成为“贤能”?因为“言论的花儿开得愈大,行为的果子结得愈小”,夸夸其谈的人往往以此表现自己的才德,殊不知孔雀在炫耀璀璨的同时也露出了令人难堪的“屁股”。乌鸦叫声虽多,但招来的却是人们的讨厌,果实无语,人们却百般赞赏和爱护。有的同学从这个角度立意为:“沉默是金”,“言多必失”,“祸从口出”,“不要做聒噪的青蛙”等。

二、逆向思维,“善言”之人就不是“贤能”了?烛之武退秦师,诸葛亮舌战群儒,邹忌讽齐王纳谏,周总理在高级外交场合,机智过人的幽默风度,无不让人折服。试想,没有机智雄辩的口才怎么可能做到?联系现实生活,有的同学就从这个角度立意:“善言成就事业”,“善言——民族友好的使者”,“善言——沟通你我他”,“社会需要毛遂自荐”等。

再次,从“听者”的角度,既然闪光的东西,并不都是金子,那么动听的语言,并不都是好话。妖精用天使一般的脸孔欺骗世人,却用鹰隼一般的利爪杀害无辜。这就需要听者善于分辨“美言”,老子曰,“美言不信,信言不美。” 有的同学从这个角度立意:善于分辨“美言”,不要被奉承话冲昏了头脑,“透过现象看本质”等。

五、立论的原则

选择最佳立论角度

材料:据报载,神农架林区野猪曾一度为患,有人想出在电线杆上装高音喇叭、播放狮叫虎吼的声音吓唬野猪的办法。开始倒很有效,后来,野猪非但不怕,反而拱倒了电线杆。

1、适者生存;2、不能姑息迁就;3、骗,终非长久之计;4、动动真格又如何;5、要顺应时代潮流;6、改革才会有发展;7、弄虚作假者戒;8、既要声势,更要行动;9、形式主义要不得;10、做个“野猪”又何妨。

分析:1、5、6显得浮泛,扣训练材料不紧;2对材料的理解有偏差;3、4、7、8、9属于扩散思维,其中8最好;10属于逆向思维,有些标新立异。

材料:(练习二)秋日的夜晚,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在草地上观察星星。她仰望星空,不料前面有一个深坑,一脚踩空,掉了下去。水虽然仅没及胸部,离地面却有二三米,只好高呼救命。一个路人将他救出。他对那人说:“明天会下雨。”那人笑着摇头走了,并将泰勒斯的预言当作笑话讲给别人听。第二天果真下了雨,人们对他在气象方面的知识赞叹不已,有人却不以为然,说泰勒斯知道天上的事情,却看不见脚下的东西。两千年后,德国大哲学家黑格尔听到这个故事,想了想,说了一句名言:“只有那些永远躺在坑里从不仰望高空的人,才不会掉进坑里。”

比较几种立意:

1、人无完人

2、梅花香自苦寒来

3、奋斗就有挫折

4、专注的力量,唯有这样的“痴迷”才能成就大事……

5、知足常乐

6、成功的道路上难免有绊脚石,要追求就不要惧怕失败

7、目中无“坑”恰恰是心中有“星”的表现。

纵观全文,尤其是黑格尔的一句话,材料向我们传达的最佳立意是3、4、6、7;1、2的立意有偏颇;5立意就相差太远。3、4、6、7你会选择哪一个写作?为什么?

可见立意的角度有很多,抓住最佳才得高分,创新也不是随意而为,有一定的方法可寻,还有一定的限制。那么我们选择论点写作有哪些原则呢?(立论的原则)

1.立论的切口要小。立论要把握从小的角度论证,抓住论证的重点,使论述对象由“面”到“线”或“点”。经过“从小处着手”的处理,论点的范围缩小了,题目也由宽变窄,易于深刻论证;由泛题变实题,易于使用材料;由大题变小题,易于全面论证;由繁题变简题,易于多角度论证。总之,立论角度小,可以能运用最少的笔墨深刻论证论点。

2.立论要符合实际。立论要符合客观实际,要保证观点的正确,不能出现与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相违背的方面,即使是逆向思维,表达的观点也要让大多数人接受,并能自圆其说。立论不能惊世骇俗、故意语出惊人,不能一味剑走偏锋,不能为逆向而逆向,使立论片面。要保证论点的正确和材料使用的正确性。符合实际还表现在要有现实意义,有针对性。

3.立论要新颖。如论证“勇敢和妥协”,一般认为“勇敢”是值得称赞的,而“妥协”是可耻的,这是正确的观点,这个观点可以从历史的不同阶段得到证明,从这个角度立论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大家都这样写,就显得没有了新意。事实上我们也可以从“适当的妥协和必须的勇敢”的角度立论,论证“妥协也是一种处世艺术”“退一步海阔天空”“退,是积蓄前进的力量”“勇敢不能莽撞”等,使文章立意翻新,境界全新。立论追求新颖,是对客观生活的升华,而不是脱离真的标新立异;是解决问题的新见解,而不能片面追求独树一帜,如论证“经典和创新”的题目,角度可以是经典中也有不适合现今人们思想的内容,要从新时期的角度创新;但不能说“经典是过时的内容,要全部创新”这样的观点。

4.选择适合自己的。

六、作文练习:课后习题任选

参考

水说

世间万物,各有其形,或高峻挺拔,巍然屹立,在一成不变与瞬息万变中诠释永恒;或翩然起舞,日行千里,以及之千回百转耻笑万物之僵行拙步,如风。而集坚毅与温柔,力量与祥和于一身者,惟水而已。

初识水,在烟台。一片碧蓝,望之无边,不似天空遥不可及,不似险峰高不可攀。她只是悠闲的坐卧在那里,温和地看着一些渺小的生灵在她身边快乐地嬉戏。踏在灾害的边缘,一边是无边金黄,一边是无尽湛蓝,不能不暗叹自己的微不足道。面对着这种博大与从容,还能有什么言语呢?唯敬畏而已。

大海以一个强者而不强弱的姿态告诉我:真正的胜利者,不是站在前台指指点点的人,不是自以为是、不可一世的人,而是面对世间的纷繁,从容地微笑着的人。

再见水,在九寨。五颜六色,千变万化。印象尤深者,当数落日朗瀑布,百米外即闻水声如雷。近览,即见水滴千万奔腾而下,激起银浪无数。一阵风过,身边便如细雨纷飞,使人不免生疑:莫非落日朗来自天边?一路所见,尽是奇观异彩,唯她,洁白晶莹,不染纤尘,一改先前所见柔媚之美。与彩霞生发出借来高山深涧,只为一展水之力量,水之玄妙。

落日朗以一个骄傲者的姿态告诉我:只要有心,柔弱亦可化为刚强;只要有志,平凡亦可画为奇迹。

终识水,在黄龙。满目皆水。在山顶,在石缝间,到处都是水流的脚印。细细的、柔柔的印痕,细细的、柔柔的脚步。可就是这些看似细小的脚步,踏开了岩石,踏出了溪流,踏出一片桃源胜地。细看一块大石,薄薄的水层匍匐而下,很难想象这些小小的生灵们是如何在岩石上梳理出如此光滑细密的印痕的。伸出手去轻触,是浸透的冰凉。她们来自雪山,带着神圣的使命,要在这里创造出一个天堂。是的,她们成功了,再坚硬的岩石也不能不在她们脚下俯首称臣。她们或许不是奇迹,但她们却用自己纤细的手指创造出了奇迹!

黄龙之水告诉我:我们或许无法改变与生俱来的特性,但是只要有梦,便有希望;只要用力呼吸,便能看到奇迹!

水之形,无处不在;水之魂,亦无处不在。世间之水,无论生在大海、江河、湖泊甚至溪流,都是造物者的杰作。她们含蓄而不怯懦、雄劲而不张扬地向我们诉说着人生真谛。

水之言,你听懂了几分?

不要因为坑的存在而忘记仰望天空

如果没有没有看见月亮的升起,不要哭泣,否则我们会错过星辰的闪烁;如果没有听到故事的开头,不要急噪,否则我们会错过完美的结束;如果有坑的存在,依然铭记:仰望天空的美丽。

人的一生如此短暂,却万分坎坷,无数的“坑”在等着我们。但要记着,“坑”的上面是我们想要的“美丽”天空。有一些人会低头看“坑”,放弃自己最初的梦想,生活对于他们而言,只为躲避“坑”,他们只能说是“活着的人”。而对于另一些人而言,“坑”无存在的价值,他们会仰望天空,不顾脚下,他们才是“爱生活的人”。

仰望天空,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阔达;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清闲;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执着。尽管事与愿违,尽管困难重重,但他们都在“坑”的道路上抬头仰望自己的天空。

仰望天空,是霍金身患绝症却研究宇宙大爆炸的毅力;是张海迪失去双腿却自己创作的坚持;是毛主席农民出身却创建新中国的奇迹。尽管身残,但志不残;尽管艰难,但依然在掉入“坑”后,继续爬起,继续抬头仰望天空。

仰望天空,是一次考试失败后的重新奋斗;是百忙之中对花花草草的关注;是为父母织的一件毛衣;摔倒了,不哭,再爬起来!尽管道路坎坷,尽管路途遥远,但抬头望望,天空依然美丽。

朋友们,成功的道路上难免有绊脚石,没关系,朝着我们的目标,向着天空,即使掉进“坑”中也要继续向前,美丽的天空在等待着我们!“坑”终究会过去的。

朋友们,人生的路途难免有不如意的事,没关系,努力地跨过去,有天空在等待我们,看“坑”过一生,仰望天空也是一生,何不仰望美丽的天空呢?

“坑”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天空亦是如此。而人们往往只看“坑”忘记了美丽的天空需要我们的仰望。那么,从现在起仰望天空吧。天空仰望久了,“坑”也就消失。

羁绊后的执着

成功需要代价,辉煌需要付出,而这些“代价”、“付出”远不止金钱、时间,它们更需要的是你的经历、毅力和你倒下后爬起的勇气。也许这些付出已令你伤痕累累,而在众人疲惫之时,唯执着是真。

步如花季雨季,也意味着进入了一个人生的战场。在那里,稚气未脱的我们在撕打,在纠缠。虽然没有流血与铁戟,而无疑,每个人都打算拼到只剩最后一口气。

是的,我们选择了这样艰难的路。步入高三,我几欲把几年的力全部喷发,因为我已欠自己太多。懵懂的高一,暗淡的高二,是的,此时此刻,我心如火,来点燃这最后的时期。而当一次次的成绩榜下发后,我已一次次又被寒冰覆雪所盖。我可以做到不怕任何人的眼色,但却难以直面自己的心。太令自己失望,也许便没有再奋起的理由。

理所当然的,我愿意放弃,躺在那坑里。

整日沉溺于篮球与游戏之中,也许没有伤痛,没有痛苦。但其实那是对一颗麻木而没有知觉的心而言的,对于我,亦没有快乐。

为什么要这样走呢?

我不愿绊倒,只希冀缓缓地走;我不会看天抑或是前方,只会盯着地面,旁若无人。

而那是自己么?

曾几何时,自己是以保尔为榜样的,我只坚信一点,一个坚强的灵魂在平平如也的环境中略显无奇,而只有在困苦的境遇中,这种伟大才会显现出来。

每一次成绩的发放都会使我感觉如同跌入深渊,我是多么愿意,就那样躺在谷底,看着明月睡去。无疑,第二天的烈日之光又无情地射在我脸上,我发现,灵魂的昏睡实则是对人最大的折磨。

于是,我不敢怠慢,只得背起沉包灰溜溜的走进学校。也许下一刻迎接我的依旧是失望,也许冲刺之时我已掉队。哪怕最后一刻我一无所获,即使永远我都在那悲观绝望的坑里,我会向上看,向上走,那里是阳光之地,可以令我不再惭愧。当我赢了自己才是真正的属于自己的高空。

致那些仰望的失足者

仰望,望变幻莫测的星辰,望云卷云舒的苍穹,或是仰望心中高洁的圣土,都不失为一种高贵的姿态。而仰望,抑是一种生活方式,是志士高昂的头颅,守望了理想的高空。

那么,因仰望而“失足”的你们,我怎能收起一丝一毫敬重?

郁郁不得志的中唐,略微萎靡的细风拂过统治者的殿堂,一片死气沉沉。政治革新!一声新鲜的呐喊却冲破波澜不惊的朝堂。刘禹锡与柳宗元,这对仰望着国强民泰、兼济天下的挚友,无比响亮地喊出了关注民生、增强国力的改革口号。他们昂首阔步、躬耕不辍为民请命的姿态却招来保守派的群起攻之。当壮志被冠以未酬,等待他们的是使数年的贬谪之途。远离长安的赤子之心却依然在“艰难苦恨繁霜鬓”中,微笑着望那数条未被废止的改革政策下百姓的欢腾。梦得与子厚没有如那些卑躬屈膝者安稳地蜷缩在坑里,他们凝神仰望,纵然脚下路途坎坷,不改高傲的神情、挺拔的姿态。

风雨飘摇,是近代中国的名字;暗无天日,是百姓甘于臣服的现实。这沉默而阴霾的世界里,却有人不愿做黑屋子里不声不响的陈尸,于无声处听惊雷!他仰望乌云滚滚中端倪出现的阳光,他仰望唤醒沉睡巨狮的响雷。风雨如磐的故园里,他坚毅的神情照亮锐利的笔锋,饱蘸悲怆的字句里,由他忍痛揭疤的彷徨。而被当局仇视,举步维艰的斗士啊,却矢志不渝地昂着头,不惧怕下一步是否会踩空。他欣慰地看青年一辈不再蒙着雾霭的瞳中闪烁着英勇睿智的光芒,慢慢痊愈的国土,怎会负了他的守望……

因为仰望真理的光辉,布鲁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因为仰望科学的巅峰,“嫦娥”一号经历了无数挫折;因为仰望精神的自由,裴多菲忍受了生活的苦痛……他们坚定地仰望着,他们无可避免地“失足”;他们坚定地仰望着,我们无法嘲讽他们的“失足”。致那些“失足者”,不用鲜花和掌声,用后人虔诚的仰望……

仰望星空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在仰望星空观察星星时不料前面有一个深坑,一脚踏空掉了下去。结果被路人救出。当他对路人说:“明天会下雨!”时那人笑着摇头走了,并将泰勒斯的预言当作笑话讲给别人听。第二天果然下了雨。

有人会说泰勒斯只知道天上的东西却看不见脚下的东西。然而,人生活在世间,这一辈子总会遇到一些深坑的,在其毫不防范的情况下也会一脚踏空掉了下去。这些是谁都不可避免的,谁的一生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就度过了。

深坑、湍流……随时可遇,我们所应该做的是把它当作一次次经验的叠加,在下次仰望星空时记得注意脚下也许会出现深坑,要小心掉入深坑中。

在我们含辛茹苦的求学的十二年里,也会出现许多的深坑。比如考试的失利,比赛的失败,荣誉的失去……这些都是我们在仰望知识的星空时不料出现的一些深坑,掉入深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掉入后一蹶不振没有勇气爬出深坑后继续仰望知识的星空,继续欣赏璀璨的明星,继续丰富我们的知识。要让别人知道我们不仅对天上的知识如此丰富,我们同样看得到脚下的东西。

德国哲学家在听了泰勒斯的故事后说了这样一句话:“只有那些永远躺在坑里从不仰望高空的人,才不会掉进坑里。”就如坐井观天的青蛙看不到除此之外还有一望无际的高空,高空中有很多很多的知识去等待我们探索,有许许多多的奥秘去等待我们揭晓。

我国“神五”“神六”的发射,便是去探索高空中奥秘的两大成功事例,我们国家的那些科技人才也是在仰望星空时不经意间掉入深坑后爬起来继续努力才成功发射了“神五”“神六”的。假想一下当他们再掉入深坑后不敢爬起来,永远躺在坑里不再仰望高空,那么就不会有“神五”“神六”的成功,也就更谈不上“嫦娥一号”的发射成功了。

我们勇敢地仰望星空,不管前面是否有深坑都要一直地勇往直前。

谈最遥远的距离

我的爷爷说:他怕远,怕合上双眼永远地离开。

我的姐姐说:他怕近,怕冲闯不出近处的风景。

怕远的,留恋近处;怕近的,向往远方,人呀,你在哪里呢?

都说你在天边,在最遥远的地方,就像苏子说的远在“千里”是吗?就像李白说的远在“长江天际”是吗?可是你不是在“婵娟”与共吗?你不是在儿女“沾巾”吗?千里不算远,因为有心相连;万里不算长,因为有情相依。那天,你在太空行走;那天,你挥舞着五星红旗;那天,你行走在我们未曾到过的空间;还是在那天,你,我,还有他,我们所有的人走的又是那么近,好象彼此都听到了对方的呼吸!我们明白,你到最远的地方也就是你我最近的时候。

都说隔海相望,都说鸡犬相闻,都说同根同源,可为什么一轮朗朗的明月,恍惚各有其华;为什么一弯浅浅的海峡,仿若事隔千年?能说近吗?当年的德国只有一道柏林墙却隔绝45年。能说近吗?二战之后东西两方只是意识形态的不同彼此却陌生近半个世纪。再说人情,吴宓与毛彦文擦肩而过,终不能成为伉俪;刘兰芝与焦仲卿本可朝夕相伴,可却饮恨而逝。我们明白,你在最近的时候也就在最远的地方。

都说距离是一堵墙,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都说距离是一抹泪,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都说距离是一种共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似。最遥远的距离是不能用公里一类来测算的。它近在咫尺,却远在天边;它早晚出现,却恍若隔世。于是有人说: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的心思,我的追求和我的希望。

大洋彼岸,一份牵挂,轻轻点击,一封E-mail在最遥远的距离里传递你与他的情话。千年企盼,一样血统,众口相传,一个神话在当今社会里撒播文明与和平的种子。没有一脉相承,没有魂牵梦绕,没有心灵相通,朋友,你我永远只能处在最遥远的地方。

于是我的爷爷说:他不怕远,远的地方也有祭拜。

于是我的姐姐说:他不怕近,近的地方令人回味。

距离

冰冷的防盗门,虚拟的网络世界,四通八达的电话网,林立如劳笼的高楼大厦。这一切,告诉我们世上有种东西,叫距离。

爱琴海边,阿波罗神殿的石柱上,塔列斯那意味深长的铭刻:“人啊,认识你自己。”唤醒了人类。人类不再相信君权神授的谬论了,不再沉守刀耕火种的愚昧了。人类进步了,可是他们抛弃陈旧的同时丧失了什么?

是的,我们忘记了坦诚相待。我们开始学会给自己戴上面具,去抵挡所谓的伤害,周旋于纷繁的尘世。周而复始,我们就渐渐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心安理得。

是不是很久没和朋友谈过心了?准备好一肚子的苦水,在电话接通的那一刻,从嘴里说出来的却是莫名其妙的一切安好,满腔愁苦却在网络里成了无谓的打情骂悄?

是不是很久没看过一封手写的信了?开始相信如果自己都无法保守的秘密又怎能奢求朋友为自己保密。是不是,淡然于透过打印纸整齐的铅字排版?却是看到了对方格式化的脸,格式化的心。

是不是已经学会逢场作戏?在一大片肆无忌惮的笑声里强作欢颜。听阿桑的《叶子》,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却毫无心悸。

而在一个个孤单清冷的午夜,我们会用这样一句话来安慰自己:距离产生美。

其实我们早已心知肚明。我们所谓的距离并不是真正的距离,我们的生活也没有因距离而变得更加美好。太近的不是距离,是干涉,侵犯;太远的也不是距离,而是冷漠,隔阂。真正的距离,是恰倒好处的远近,是不妄加干涉,也不置之不理。

才明白塔列斯的铭刻为何被后人咀嚼,也明白了我们所迷失的岁月里,需要怎样的距离。

谈最遥远的距离

站在大海这头,望着遥遥无际的海面,寻找海的另一头,好遥远的距离;立在大陆的彼岸,眺望着它的雄姿,好遥远的距离;坐在父母的对面,瞅着他们憔悴的面庞,与父母相互思忖着各自的心思,中间树起一道无形的冷墙,也许这就是最遥远的距离吧…

从呀呀学语到满腹经纶,身边最亲的人,同时对子女花费最大心思的人只有父母。但,伴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的改变,父母与子女之间也就有了一堵冷墙,也就是所谓的代沟。于是最亲的人便从最近的生活距离跨越到了最遥远的心灵距离。从无话不谈似朋友的亲近到无话可谈似陌生人的遥远,这一切竟是那么遥远。

也是因此,父母与子女的心灵之间就好像两个人孤寂地站在一望无涯,波涛汹涌的大海两岸,无法沟通,遥不可及;也似身在异乡流浪魄落的游子,在大陆彼岸望着它不能回归时的无助。

这最遥远的距离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希望见到的。它让亲情不可以流露。每个子女都希望与父母回到那些无话不谈的时刻,如此的话我们就努力自主的缩短这段距离,用心灵,用沟通缩短“最遥远的亲子距离”…

有人说最遥远的距离是一片一望无际的汪洋,也有人说最遥远的距离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_尼罗河,更有人说最遥远的距离是一个永无止境的,不能用光年衡量的宇宙......在我个人认为最遥远的距离莫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唐代诗人曾在诗中写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在世人眼里这三千尺,落九天,都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天文数字,但是比起自己的人生道路,那可是芝麻比西瓜胆大妄为了。

记得曾有这么一位老人,他在世时,对人生充满着希望与向往,一心只想着能把自己的人生到路走完,在他的人生脚印中,创贡的辉煌匿迹不计其数,但是最后,他并没有实现自己的意愿,在他临终的做后一口气中,他向家里发出了这样感慨:人生道路还真遥远啊。

人生道路,就如大海中的一艘轮船,虽然你能一帆风顺的到达大海的另一头,但是你永远不能到达大海底部的万丈深渊,人生道路就如在天空中高昂飞翔的雄鹰,虽然你能飞过东西南北.前后左右的如花似锦的各个国家,但是你永远飞不出地球对你的引力,人生道路就如在地铁里行使的火车,虽然你能快捷的行使到你的目的地,但是你永远不能脱离轨道而行使。

人生道路就是那样的遥远,在道路中她会使你感受到酸甜苦赖,也会使你感受到悲欢离合,当你认为自己将要走完人道路时候,其实你的将来还有更遥远的人生路途等着你。

几例论证供同学借鉴

麻雀整天叽叽喳喳的叫,却很少有人在意它的存在;公鸡只在天亮前的那一刻引吭高歌,却赢得人们的赞美。那些“说不好却说不少”的人往往“破绽百出”,那些认为“沉默是金”的人,却往往语出惊人。(比喻、对比论证)

赵括纸上谈兵,口若悬河,却在兵戎相见时,断送四十万大军。张自忠在外交风度上虽然并不潇洒倜傥,巧于词令,但“礼节周到,言词谨慎,态度恳切持重”得到各国驻津人士的赞誉。真可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对比论证,例证,引证)

苻坚不听王猛临死留下的忠告,想一举灭晋,以投鞭断流之势却落得个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下场。究其因,不纳美言也。唐太宗籍魏征的善言成就贞观之治。(对比论证)

古代埃及等文明古国,词令被认为是统治者所必需的本领。他们把词令看得比武器还有力,说:“你巧于词令,你必将获胜。”这充分说明对于一个上层统治者,能言善辩是多么的重要。(例证)

[高一语文作文教学设计:选取立论的角度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观察日记400字蚂蚁

全文共 425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早上我在阳台上吃饼干,饼干渣子掉到了地上,很快引来了许多蚂蚁。我被这群勤劳的小蚂蚁们吸引住了,我看着蚂蚁们来来回回忙着搬饼干渣。突然,我看见一只很大的蚂蚁,但看上去又不大象蚂蚁。我再凑近一看,原来是一只长得跟蚂蚁很像的蜘蛛。为什么蜘蛛要混到蚂蚁群里呢?我带着满脑的疑惑打带电脑,一查,才知道原来这种蜘蛛与蚂蚁长的想象。专门偷蚂蚁的茧,当小蚂蚁们在忙着搬东西时,他们就混进去,趁机偷蚂蚁的茧。可以说是蚂蚁中的"狼外婆"。

哦,原来如此呀!这样一来,我对小蚂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用一颗小米来逗一只蚂蚁,我又从书包里拿出几张不同颜色的彩纸来,我把小蚂蚁引到红色上面,小蚂蚁还是照原样爬,视而不见;我又把它引到黄色上,小蚂蚁不知怎么了,原地打转转,呵,真逗!突然,小蚂蚁神不知,鬼不觉地爬到绿色上面,安静地爬着,小蚂蚁仿佛很喜欢绿色。过了一会儿,我有强形地把小蚂蚁拖到了蓝色上,小蚂蚁就停下来动也不动,无论我怎么搞它,它就是不动。我无奈把小蚂蚁放了回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我的观察日记400字蚂蚁搬家

全文共 477 字

+ 加入清单

夏季刚到,天气忽冷忽热,一会阳光明媚,一会天昏地暗,一会细雨蒙蒙,一会狂风大雨。有时阳光刺眼,还会劈头盖脸得来场阵雨。

有时真让人心烦,人们会骂老天为什么总下雨。蚂蚁家与没有因连续阴雨而抱怨,其实蚂蚁最怕下雨。有时突如其来的大雨会冲坏他们的家,还会冲走正在找食物的小蚂蚁,可蚂蚁的刚强和勇敢又让人类惊叹羞恼。

接连不断的阴雨天,让蚂蚁国王也有点烦恼。他们的食物都快吃完了,这么多老人孩子该怎么办呢。国王下令让蚂蚁总管出去看看天气,赶快想办法出去找粮食,蚂蚁纵管跑到洞口伸头向外看,哇!是晴天,赶快出去找食物吧,蚂蚁总管一呼百应,所有年轻力壮的蚂蚁都跑出洞去找食物了。

不到半天工夫,他们陆陆续续地回来了,背的背,扛的扛,抬的抬,他们找来了麦子,米粒,面包渣渣,还有香喷喷的肉沫。这是总管大叫,快来呀!他气喘吁吁的喊着。原来他扛回一只大蛐蛐,可到了洞口却进不去了,该怎么办呢?这是一只老蚂蚁说,把它分开一点一点往里拿,他们一起用力搬,终于全部都搬进去了,他们虽然很累,可他们都很高兴,他们齐心协力同舟共济,没有怨天尤人,没有垂头丧气,而是用于抓住时机,渡过困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小学生观察日记600字大全

全文共 700 字

+ 加入清单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以前总是在朗读中想象“大角牛”的模样。这一次,爸爸终于带我去当了一回“牧童”,让我真正认识了人类的好朋友——牛。

刚进养牛场,一大群俯首帖耳的牛闪现在眼前,他们之间互相交头接耳,好像在问:“这个新来的小朋友是谁呀?你们认识吗?”在它们看我的同时,我也仔细打量起他们来。这些牛有的黄,有的黑,像穿了件麻外套。一条长尾巴直垂着,像小姑娘的辫子,时不时地甩起来。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看得人心里发毛。一对大大的耳朵,上面还有两只小牛角。这时,我心里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牛角不是犹如角刺一样吗?这些牛的角怎么这般短小。后来,经过饲养员的讲解,才知道不是所有的牛角都像擎天柱一般,只有水牛的角才如此,今天看到的都是黄牛。我恍然大悟:“牛也有这么多学问啊,下次可得好好学习学习。”

继续往里走,忽然看见一头黑白相间的母奶牛,正在“单间”里吃番薯藤叶,叔叔看着我疑惑的表情,连忙解释道:“这头牛最近有点儿感冒发烧,在隔离。”这时,一只只有九个月大的小牛犊看见了这一团新鲜的番薯藤叶,摇摆着尾巴,欢天喜地地跑过来,低下头也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开始,奶牛还允许小牛犊一起吃食,可是到后来,也不知怎么的,突然,瞪着铜铃般大的牛眼,用那硕大的牛头,顶着小牛的肚子,硬是将它推了出去。疑惑不解的小牛犊盯着奶牛还不肯离去,只听那奶牛长“哞——”一声,吓得那小牛犊撒腿就跑。可能是奶牛觉得自己感冒了,自己吃的食物有病毒,不想传染给小牛犊吧!

时间过得可真快,临近中午时分,我恋恋不舍地望着养牛场,坐上了车。临走前,叔叔还送了一只乌龟作为纪念品,约我下次再来。车越开越远,母牛和小牛犊的身影却深深刻在了我的脑子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简述小学生作文教学方法

全文共 1617 字

+ 加入清单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5—6年级)的习作要求是: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浅谈小学生作文教学。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写简单的记实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但是,现在的小学习作还存在不少问题。要么选材不当,内容空洞,言之无物;要么说大话、空话、套话、胡编乱造。所以,作为教材的创造者——教师,必须充分挖掘教材,不要“教教材”,而要用教材来教。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针对目前出现的问题,我粗浅地谈几点,我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策略。

1 唤起写作的欲望和激—情

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小学作文教学要想点燃孩子们的创作欲望。首先,作为小学教材的创造者——教师,必须在浩瀚的文学作品中撷取最富有童趣,最具有典型意义的作品,引导学生换一个角度,从文本语言表达的风格化和阅读意义的“可写性”来审视。给学生提供广阔的自由解读空间,激发读者展开丰富的想象。使读者在文本中找到“缝隙”和“空间”,进而创设有“情”可发,有“形”可依的语言训练点。这样,既能唤起学生写作的欲望和激—情,又能发挥他们口语表达的潜力。其次,教者必须始终保持一颗纯真的童心,用“童真”“童趣”去拨动他们心里诗的琴弦,激发他们写作的热情,最后,教者要放飞童心,让孩子乐于写作。

童趣,解人乏味,我用来激励孩子写作。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我应该感谢的是孩子们,是他们那颗玲珑剔透的童心给了我莫大的帮助。此时,我不由得想起了冰心老人文中的一句话“只拣儿童多处行”,小学生作文《浅谈小学生作文教学》。是的,孩子们永远先拣自己感兴趣的。作为他们的老师,就只能拣孩子们感兴趣的了。这样,才能让他们“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样的作文教学无疑激发了孩子的写作兴趣,召唤了孩子的天籁童真,这样的作文教学是一种新的突破,实现了有效的意义建构。

2 处处留心,学会观察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优化作文教学的关键在于帮助学生走进“生活”这一广阔的舞台。作文教学必须把学生从课堂上和课本里解放出来,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灿烂多姿的大自然作为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这就需要教者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这里谈几种培养小学生观察能力的方法

(1)调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

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主要是培养学生能抓住被观察事物的颜色、形状、还有味道、气味,且把这些观察到的都写下来。这样的作文就显得既充实又准确,既形象又充满生活情趣。

(2)观察要抓住特点。

(3)观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

只有做到观察有序,并按照一定的顺序去写,你的作文让人读起来才会觉得清晰、自然、完整、明了。

3 引导学生坚持写日记

鲜活的榜样是最有感召力的。要想激发学生写日记的积极性,最好的办法是教师的身体力行。我的做法有:①展示了我多年的日记本。想想看,当学生看到我那厚厚的一摞装帧精美的硬皮本。他们是多么惊讶和佩服啊!②从中抽出几篇念给学生听,让学生感受日记的好处。翻开日记,记忆之水潺潺流出,多美啊!③从今天起,教师坚持和学生一起写日记,并定期交流(当然要注意保护隐私)。这一条对培养学生写作水平很重要,也很有用。

4 培养学生善于积累素材

素材是未经提炼加工的写作材料,是作文的物质基础,犹如木之本,水之源。古语说得好:“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有从点滴入手,日积月累。这样,学生的知识才能越来越丰富。其实,古今中外的很多大作家,他们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善于积累素材。法国大作家司汤达之所以能写出举世闻名的小说《红与黑》,他的灵感就来源于报纸上的一条新闻,正是这条新闻为他塑造主人公于连的形象提供了素材。还有著名小说家雨果,深受小朋友喜爱的安徒生、格林兄弟等,他们都是善于积累素材的大作家。所以,我们也要善于积累素材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小学生四年级观察日记

全文共 488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早晨,我们一家买了几盆含羞草。含羞草的叶柄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两边圆圆的像荷叶一样。只见它们有的叶柄叠起来,有的垂下来,有的还是小苗……我碰了一下含羞草,它突然垂下去,并合拢了叶子,像一个含羞的小姑娘。我一开始以为它生病了,我又碰了一下周围的发现它们也“生病”了,我一看,原来上面有几只虫子,我一下子就把它们赶跑了,可含羞草纹丝不动。我问爸爸,爸爸说:“它们怕你呗!”年幼的我就相信了。

但晚上,我怎么也睡不着。我想含羞草又没眼睛,怎么会看见我呢?于是我爬起来做试验。只见我轻手轻脚地走到含羞草边,用奶奶的针将含羞草扎了个洞,为了以防万一,我还放了一个杯子在下面,大约一分钟后准备完毕。只见我摸了一下它的叶柄。突然一小股叶汁从小洞流了出来了。第二个试验,水从哪来呢?我将刚才那株含羞草拔出来,只见底下有个小东西,我猜它一定是根。我上网一查,果然是它的根。我还知道了它的原理:当你摸叶子时,底下的根立刻往上注水,叶子因为太重就垂下去了。

我知道后跑到爸爸床上大喊:“我知道了,原来老爸在耍我!”爸爸知道了是我自己找到答案是,还表扬我呢!

大自然真是奇妙无穷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观察晚霞小学生优秀作文

全文共 527 字

+ 加入清单

有人喜欢天上的繁星,皎洁的月色,费尽心思的把它们画出来,用最美的语言来赞美它们,我最喜欢淡淡的晚霞

晴天的晚霞是一幅光彩夺目的景象。当太阳落到地平线的时候,那红彤彤的太阳像一个已经羞红了脸的小姑娘。那又大又圆的金灿灿的太阳把光射向云霄时天空的朵朵白云被染成了各种颜色,美丽极了,像穿上一件新丝绸,五光十色的,就像给那些新丝绸镶上了几颗宝石,被太阳的光射上去,还一闪一闪的。

每当旁晚,我都会观看晚霞,它如诗如画,令人心旷心怡,流连忘返;它使人忘掉整天的疲劳,完全陶醉在这五彩缤纷的境界里。开始天空是一片深蓝色,太阳慢慢往西坠,几片云被染成了淡淡的红色。太阳红红的,放射出五彩的光芒。周围很亮,房屋,树木,家禽和人都沐浴在这夕阳的柔光中。这时太阳已经落到树梢,它收起了刺眼的光芒,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露出了红红的脸蛋。周围一束灿烂的光,一圈圈柔和的光晕。它旁边的云更红了,像胭脂似的。过了一会,阳光更弱了。可它的脸更红了,像个大火球似的,向着地面,向着群山,向着河流,放出红艳艳的光。它旁边的云不断扩展,更换着华丽的锦衣。霎时间,晚霞弥漫了天空,像铺开了一幅巨大的,瑰丽的天然彩图。

太阳完全坠入西山后,晚霞也在归巢的鸟声中,人们的欢笑声中,收起了最后一丝光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观察红鲤鱼小学作文

全文共 215 字

+ 加入清单

辅导班里有一个酒杯形状的鱼缸,里面有一条红鲤鱼,我很喜欢它。

它的颜色是红红的,身体不大,看起来很灵活。它的眼睛黑黑的,像两颗美丽的宝石。它的头大大的,圆圆的,两个鱼鳍和剪刀一样的尾巴来回地摆动着,让这条小鱼在水中游来游去。

红鲤鱼的胆子很小,我刚把手伸到鱼缸里,它就吓得马上游到鱼缸底下去了。而当我们喂它鱼食的时候,它又立刻扑了上来把食物吃掉了,看来它是真的饿了。

多么可爱的红鲤鱼呀!欢迎你们到我们辅导班来看它!

[观察红鲤鱼小学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蚂蚁观察日记400字

全文共 450 字

+ 加入清单

蚂蚁是一种十分很常见的动物,我在楼下的花坛中经常看到它们。他们常常为了生存,成群结队的出去寻找食物。可是他们是如何找到家的呢?于是,我打算捉几只蚂蚁来研究研究。

我捉住一只掉了队的蚂蚁,把它放在一个不透光的纸杯里面,只让它看见天空。“拘留”了一个小时后,把它放在了泥地上。它居然还认得路!这对它来说可是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呀!我想。于是,我立刻又把它捉了回来,又把它拘留了一个小时。不过这一次,我在杯口上蒙了一层黑布。等把它放出来的时候,它居然有一些不知所措了。从这个事实说明,蚂蚁是靠阳光来认路的。

蚂蚁还有什么方法认路呢?我又做了一个试验。我跟着一只去找食物的蚂蚁走,在它走过的路后面,我撒上了许多黄沙。然后,用一根小树枝不停地骚扰蚂蚁。蚂蚁被突如其来的树枝吓坏了,转过身来就向家里逃。一转过身,它就愣住了,然后就像无头苍蝇一样四处乱爬,回家的路找不到了!最后,本人不得不亲自把它送回了家。看来,蚂蚁除了靠阳光来认路,还靠一个好记性呀!

这小小的蚂蚁,居然还有这么多的学问。我以后,可不敢再小看蚂蚁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小学生豆芽观察日记

全文共 250 字

+ 加入清单

在快放国庆长假的时候,语文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特殊的回家作业——种豆芽。因为这是我们大家第一次种植物,所以大家都很兴奋。

你别看那豆芽炒起来很简单,可种起来却要费好一番功夫!就让我们来尝试一下吧。书上说:先将洗净的绿豆浸水2~3小时。再另找一个底部有洞的桶,在底部放一些稻草,再将绿豆倒入之后,再盖一些稻草,并放一些小石块在上面,还要每隔3~4个小时,淋一次水,便于发芽。

我按照书上说的一一做着,并在早上,拿到阳台上去让他晒一会太阳,等到了晚上,天气变冷了,再将它转移进来。

让我们一起盼着它早日发芽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小学生观察日记

全文共 757 字

+ 加入清单

我读一年级时,有一次,不小心被刺毛虫刺了一下,又痛又痒,很不好 受,后来还是妈妈用橡皮胶布粘贴,将毒毛粘出,才感到好些。我就问妈妈, “这刺毛虫是从哪里来的呢”妈妈说这是一种昆虫的幼虫,是刺蛾下的卵变 的。今年 3 月份,我校开展了“科技月”活动,恰好,我们语文课讲“蚕姑 娘”课文,我知道了蚕是一种昆虫的幼虫,它的生长过程是卵—幼虫—蛹— 成虫(蚕蛾),我又想起了刺毛虫。于是我在妈妈的帮助下,进行了一系列 的观察和探索。

3 月 X 日

今天,我在生物组许老师的帮助下,在闸北中学的校园里,发现了在法 国梧桐树上结茧过冬的刺蛾的茧。茧多数结在较高的树枝分叉处,硬壳的颜 色与树皮很像,呈长圆形,也有的茧是处在树根附近的泥土里。我们采了很 多茧;我剥了几个,里面都是黄色略带有绿色的蛹,有的较硬,有的较软。 我挑选了八个比较完整的茧,放在瓶子里,仔细观察,其中有七个表面是灰 白色的。略有深色的条纹;有一个褐色的。硬壳靠树皮的一层是很薄的膜样 的东西。

4 月 X 日

一连好多日子,我观察了盛放在瓶子里的茧。它们都没有什么变化,仍 是硬硬的壳,呈长圆形。今天,我发现壳里的小东西一动一动的,我想大概 要有变化了吧?

5 月 X 日

昨晚,我看过的茧是好好的,没有变化,可今天早晨一看,哟,有两只 黄刺蛾顶破了硬壳,从里面钻出来了。我赶紧把刺蛾分出来,放在另一个瓶 子里,并放了些榆树叶子。我仔细地看了以后,发现黄刺蛾的身体与蝴蝶相 比短而粗,翅膀比较厚,用手一碰就有黄色的细小的绒毛样的东西掉下来。

5 月 X 日

留下来的空壳上有一个很圆的孔,刺蛾就是从这儿钻出来的。只过了两 天,有三只黄刺蛾钻了出来。我看了另外三只茧,其中的一只茧(因原贴在 树上一边的壳坏了)里面是黑色的蛹,正在一动一动的。我想明天可能会钻 出来了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小学生种蒜的观察日记

全文共 300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早上吃完饭,我一走进教室,就闻到一股辣辣地和一股难闻的气味。

下了第一节课,我来到大蒜的旁边,大蒜装在一个透明的的和塑料的盒子里,外面这些大蒜都被分开了,分开之后,再拿一个铁丝把他们一个一个的串在一起。而里面的大蒜没有被分开,那天,大蒜上面的绿芽已经长得很长了,有的大蒜上面的绿芽长得已经很粗了,像一个胖嘟嘟的小娃娃,有的大蒜上面的绿芽,长得又细又长,就像一个瘦小孩,还有的大蒜上面的绿芽长的很弯,就像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婆婆,所有的大蒜上面的绿芽,他们外面都包裹着另外一层芽,就像一个人站在里面,外面的人都保护着他,大蒜上面的绿芽,长得最长的是五厘米,长得最短的是三厘米。

这些大蒜个个长的都非常可爱。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提高小学作文教学点滴思考

全文共 3064 字

+ 加入清单

简单来说,写作生活中与人沟通、交流、分享信息的一种方式,就像我们平常说话一样。写作就是用笔来说话。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提高小学作文教学点滴思考,欢迎阅读。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创新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写作文时做到说真话、诉真情,并在写作中发展和提高写作能力和思维水平。

以下是我在作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 作文离不开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石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要让学生广泛地阅读,不断增加词汇量,并在积累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正如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到生活的大课堂中学习生活的语言,把家庭中人与人之间发生的事积累下来,把学校中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班级和班级之间发生的事积累下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还要让学生随时摘录,写感受,有意识地背诵,并随时评奖。因为小学生正是发展记忆力的黄金时段,记忆是智慧的仓库,小学阶段让学生多记住一些东西,对他们的一生都大有益处。学生头脑中储存的材料与日俱增,再也没有学生对作文“望而却步”、“无米下锅”,从而也激发学生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就不再怕写作文了。

我在教学中还很注重运用多种方法来激励学生多读书。我常利用晨读时间来开展读书比赛、优秀诗文朗诵及背诵比赛;激发阅读兴趣,鼓励他们多看一些有趣的故事、寓言,多读一些词句优美、情节感人的诗词文章。我们规定每个学生必须准备一本读书笔记,把自己在阅读中学到的佳词美句抄录下来,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日记、观后感、评论人物时事等。

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也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创设想象情境激发想象

人的想象过程就是创造力的发展过程。想象越发展越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作文教学是发展学生想象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课堂上,教师应积极创造想象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

(一)训练思维注重想象

除了观察时激发学生想象,在进行思维训练时更要注重想象力的培养。如写想象作文的片断练习时,课堂上教师设计学生喜欢的动画课件,要求学生想象它们之间会说什么话?会做什么动作?有什么表情和心理活动?然后分组展开讨论,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熟悉的事物和自己喜欢的学习伙伴(4—6人),共同编写故事,集体创造,把想象的内容具体地讲出来。学生在交流合作中相互启发、相互沟通、相互学习,使想象更充实、更完善,为每一位学生尤其是中、下层次学生提供了充分表现的机会、创作的机会,给学生营造了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激起了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双手去自由描绘五彩缤纷的生活场景。

(二)培养想象训练能力

新大纲指出:“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说出来,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造激发想象的情境,启发学生写想象作文,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想象作文是拓宽学生思路的有效形式。作文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乐写的文章,把自己见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无所顾忌地用各种写法表达出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学生的发言生动形象,风趣幽默,用儿童的语言来表达他们的内心感受,说出了真情实感,课堂上营造出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氛围。这样不但便于学生发挥想象力,保证抒发真情实感,使文章内容充实,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有效地改变学生“怵头作文”和“移植作文”的现象。

(三)积累语言丰富想象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水流,无以成江河。”可见,积累是相当重要的。没有一定的语言积累,学生是写不好作文的。在指导学生习作过程中,常常会发现有的学生因为生活环境的局限性对周围事物未能认真观察,所以写作文时,常常感到无从着手,无内容可写,缺乏写作素材。因此,作文教学要着力提高学生语言的储备量,教会学生积累词语。

三、作文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源头盛而文不竭。”这番话道出了作文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了解社会,了解生活,了解国家大事,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使他们感受生活的充实。可以对家庭中的种种琐事、校园内的桩桩小事、邻里之间的不同争执,乃至街头巷尾的见闻,去体验生活、领悟人生。生活是取之不尽的源泉,只要把学生引向生活,让他们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以饱满的热情去体验生活、歌颂生活、赞美生活,才会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因为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的人、事、物等,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可以接触的,教师应组织学生经常开展有趣的班队活动,带学生参观游览,领略大自然无限的风光;走进社会,认识社会的真、善、美;参加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用心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如开展体育比赛、文娱表演、小实验、小制作、游戏、劳动等活动,引导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并关注他人在活动中的表现。

只有将生活和作文联系起来,让作文素材开发成为无尽的源头活水,学生习作时才会左右逢源、运用自如。没有了材料,习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生活是学生习作的主要源泉,学生只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写作之源就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从而适应新课改的浪潮,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经验联想,在脑中生成饱含情感的审美意象。经验有难以言传之处,诗歌的情感意味,也就难以言传,因此在诵读古诗前,就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入诗的意境;而在诵读古诗的同时,也要展开想象,沉浸在诗的意境中,这样方能读出诗的情感意味。从这样的意义上说,诵读已不仅是诵读,想象可以超越文字的描述,如教《游园不值》可引导学生想象园中的春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想象还可以把无生命的东西变得有生命,把非人的东西拟人化。如前面这首诗教学时,可把春色看成一个可爱的调皮的精录,它活蹦乱跳,向四面八方扩展,它要冲破一切束缚。而那枝出墙的红杏,便是春色的象征,它要向大千世界炫耀春色,报告春的消息。想象是创造意境的杰出画家,是诵读的得力助手。

三是推敲语言,体验情感。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传达情感的媒介,要领略文字作用的情况,就必须推敲语言。古汉语的一个重要特点便是多为单音词而具有多义性,具有很强的表现力,这使古诗从整体上看极为凝炼,十分含蓄。分析古诗的语言就要抓住古诗的这个特点,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有两个“异,“即”异乡“异客”。这两个“异”的意义是很不一样的,前面那个“异”指的是他乡与故乡有别,包括文化习俗的差异。后面那个“异”除了“他乡做客”之外,还有在心理上感情上与当地人、与在朝者格格不入的意思。这两个“异”加上开头的“独”,强化了孤独感,有力地反衬了思乡之情。在推敲语言的时候,还要注意推敲那些一起眼的地方,如“姑苏城外寒山寺”的“寒”不能仅理解成寺名,把它与寒霜、寒夜对照,便会顿生清冷之意。语言的推敲对于理解与体验作者的感情是十分重要的,因而,它也是诵读的前提。

总之,想象、理解与诵读是阅读古诗的三个重要环节,想象与理解既给诵读以指导,又最终落实到诵读上,通过诵读强化审美感受,增强语感。

[提高小学作文教学点滴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