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鲁迅【最新20篇】

导语:在中国被称为“东亚病夫”的黑暗年代,鲁迅抱着医学救国的热情东渡日本留学。下面是开学吧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作文素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浏览

6171

作文

1000

我眼中的鲁迅先生作文800字

全文共 824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是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旗手,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深刻地印象。

鲁迅先生写的文章,虽然篇幅并不长,数量也不多,但篇篇都能按照着他想要表现的那个时代的生活内容去表现。他并不追求词与句的华丽,但就像在讲故事一样,让人沉迷其中。

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便是最好的证明。文中的“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肥胖的黄蜂”等景物写得活灵活现,十分符合儿童的心理,将这些东西的色彩,形态描绘得栩栩如生。一读完,我的脑海中就浮现出了一幅和谐的画面,让人如同身临其境。

然而我们在平常写作文的时候,有时只是注重了语言的华丽与优美,对于文章的内容细节却忽略进而忘却了。

我想你一定不知道,鲁迅先生的一生都与绘画有着密切的关系吧!鲁迅先生自己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也曾说过:“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连著名画家陈丹青都曾向他授以高度的评价,足以说明鲁迅在美术上的巨大造诣。

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第二段景物描写里,鲁迅先生不但写出了各种景物特有的色彩,也同时将动物、昆虫的形状融入其中。产生了一种非凡的艺术效果,这得益于鲁迅先生对于美术的钻研。

不仅如此,就连北大庄重的校徽也是由鲁迅先生设计完成的。在1917年,北大校长蔡元培上任第二年时,需要来设计校徽。他直接就找到了鲁迅先生,鲁迅所设计的校徽一提交便立即被采用,一直到1949年,才重又启用,而现在的北大校徽就是在鲁迅设计的原基础上丰富而来的。鲁迅先生对于绘画的爱好与修养反映出他对美的敏感、对美的沉湎、对美的沉醉以及对的鉴赏力。

鲁迅先生曾在《自嘲》一诗中写道:“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一句话充分地体现了鲁迅先生的疾恶如仇,愿为人民做牛做马的精神。

在我眼中的鲁迅先生是爱国、喜爱绘画、文学底蕴浓厚、疾恶如仇、愿为人民做牛做马的一个人。他是真正的“民族魂”!我为有把国家与人民看得如此之重的一位前辈而感到自豪与骄傲。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游鲁迅故里作文600字

全文共 590 字

+ 加入清单

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市区的鲁迅中路,是一条独具江南风情的历史街区,而这条街上的鲁迅故里,是原汁原味解读鲁迅作品,感受鲁迅当年生活情境的场所。

我们来到大门口,门口有一堵墙,墙上画着鲁迅抽烟的图画。在这堵墙的前面,有几个儿童雕像,他们围在一起,好像在聊天,又好像在玩耍。

踏着青石板路往前走,路的左边是乌篷船码头,小河上,乌篷船晃晃悠悠地荡着,这已经成为绍兴的一道风景。

石板路旁边就是三味书屋,那是鲁迅小时候读书的地方,这里发生了许多故事。石板路两旁还有许多特色的小店,有臭豆腐店,有黄酒店,有工艺品店……最有特色的要数绍兴黄酒了,那里的黄酒酒精度含量很低,我一个人就喝了一瓶。我们正在鲁迅纪念馆游玩,突然下起了暴雨,让我们猝不及防,一瞬间就淋成了落汤鸡。

湿淋淋的我们来到一家商店里面游玩,有一个老爷爷正在题扇,他的名字叫沈长轩,93岁了。爷爷为我们题了一副扇子,刚劲有力的字体,慈眉善目的爷爷,我们和爷爷合了影,然后去了鲁迅故居。

鲁迅家的房子很大,房梁也很高,感觉像是一座巨人住的房子,鲁迅其实也是一位巨人——文学巨人。鲁迅家的后院叫百草园,里面都是些杂草,据说鲁迅小时候经常和朋友在里面玩。走出鲁迅家的屋子,有一个卖青瓷的商店,我们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中选择了一套餐具,短暂的休息过后,我们的旅行就结束了。

旅行虽然结束了,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他的精神鼓舞着我,我不但对鲁迅先生更加敬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鲁迅作文500字

全文共 672 字

+ 加入清单

一支笔就是一把利刃,一个字,就是一柄长矛,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您一生的写照,狂人日记你笔下的阿q你笔下的野草,啊鲁迅先生,你让我由衷的感受到了敬佩。

忆往昔,你那伟岸的背影总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家庭中的大起大落原来是衣食无忧的您不得不担起生活的重担,可命运总是不太好,父亲的死让原本不富裕的家庭更加贫困,您不得不去国外求学,在那里你认识了藤野先生,在一次与留学生看电影时,片中因为背叛祖国被处决的中国人,使您深感悲痛,手术刀只能医好中国人外表的腐朽,但拯救不了他们内心的黑暗,于是您依然决定弃医从文,用自己尖锐的文笔刺破那些卖国求荣者的虚伪外表,激起中国麻木的人内心的世界。

离别啦,先台后您踏上了回国旅程,开始发表作品,狂人日记野草等等作品陆续发表,而您也完成了梦想的一部分,但只是唤起了一部分人的良知是没有太大的用处,你又开始了拯救之路。

随着更多人民被唤醒,您的身体也一天不如一天,但是你也不把自己生病当回事,仍然没日没夜的工作着,亲戚朋友,见了都想帮助你,可是明确明朗的笑了,笑说与其不工作多活几年,还不如好好工作少活几年,但这样没日没夜的工作始终是不行的,病魔最终还是耗尽了您的身体,在一个寂静的夜晚,您闭上了双眼辞别了这人间,一颗文学史上的璀璨明星悄然离世,全国人民听到这个消息都纷纷赶来哀悼,许多作家写下了您的故事。

我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时间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还是会有的。您在文学史上不仅仅只留下了名言名句名著诗歌名留下的,还有那些令人敬佩的品质,鲁迅先生,你虽然消失在了红尘滚滚的人间,但你却永远活在了广大人民的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秋夜》作者:鲁迅

全文共 1021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这上面的夜的天空,奇怪而高,我生平没有见过这样的奇怪而高的天空,他仿佛要离开人间而去,使人们仰面不再看见。然而现在却非常之蓝,闪闪地夹着几十个星星的眼,冷眼。他的口角上现出微笑,似乎自以为大有深意,而将繁霜洒在我的园里的野花草上。

我还不知道那些花草真叫什么名字,人们叫他们什么名字。我记得有一种开过极细小的粉红花,现在还在开着,但是更极细小了,她在冷的夜气中,瑟缩地做梦,梦见春的到来,梦见秋的到来,梦见瘦的诗人将眼泪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告诉她秋虽然来,冬虽然来,而此后接着还是春,蝴蝶乱飞,蜜蜂都唱起春词来了。她于是一笑,虽然颜色冻得红惨惨地,仍然瑟缩着。

枣树,他们简直落尽了叶子。先前,还有一两个孩子来打他们别人打剩的枣子,现在是一个也不剩了,连叶子也落尽了。他知道小粉红花的梦,秋后要有春。他也知道落叶的梦,春后面还是秋。他简直落尽叶子,单剩干子,然而脱了当初满树是果实和叶子时候的弧形,欠伸得倒很舒服。但是,有几枝还低亚着,护定他从打枣的竿梢所得的皮伤,而最直最长的几枝,却已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使天空闪闪地鬼眨眼;直刺着天空中圆满的月亮,使月亮窘得发白。

鬼眨眼的天空越加非常之蓝,不安了,仿佛想离去人间,避开枣树,只将月亮剩下。然而月亮也暗暗地躲到东边去了。而一无所有的干子,却仍然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一意要制他的死命,不管他各式各样地夹着许多蛊惑的眼睛。

哇的一声,夜游的恶鸟飞过了。

我忽而听到夜半笑声,吃吃地,似乎不愿意惊动睡着的人,然而四周的空气都应和着笑。夜半,没有别的人,我即刻听出这声音就在我嘴里,我也即刻被这笑声所驱逐,回进自己的房。灯火的带子也即刻被我旋高了。

后窗的玻璃上丁丁地响,还有许多小飞虫乱撞。不多久,几个进来了,许是从窗纸的破孔进来的。他们一进来,又在玻璃的灯罩上撞得丁丁地响。一个从上面撞进去了,他于是遇到火,而且我以为这火是真的。两三个却休息在灯的纸罩上喘气。那罩是昨晚新换的罩,雪白的纸,折出波浪纹的叠痕,一角还画出一枝猩红色的栀子。

猩红的栀子开花时,枣树又要做小粉红花的梦,青葱地弯成弧形了……。我又听到夜半的笑声;我赶紧砍断我的心绪,看那老在白纸罩上的小青虫,头大尾小,向日葵似的,只有半粒小麦那么大,遍身的颜色苍翠得可爱,可怜。

我打一个呵欠,点起一支纸烟,喷出烟来,对着灯默默地敬奠这些苍翠精致的英雄们。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鲁迅故里

全文共 936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阳光明媚我和妹妹兴高采烈地跟爸爸妈妈去绍兴鲁迅故里玩.

路上虽然有个大火球一直跟着我们可我们一点也不感到热.妹妹眉飞色舞地唱起了歌虽然五音不全但歌声中跳跃着快乐的音符.我被她感染了也跟着唱起了歌打起了拍子.车子欢快地飞驰在弯弯曲曲的公路上.路两旁一排排高大的 “士兵”来不及跟我们打招呼就擦肩而过了.远远望去重重叠叠的大山连绵起伏.山顶上一朵朵洁白的云像小兔、像毛毛虫……

不知不觉我们已来到了鲁迅故里.

听爸爸说鲁迅故里是鲁迅先生青少年时期生活过的故土,是绍兴市区保存最完好、最具文化内涵和水城经典风貌的历史街区,已成为一条独具江南风情、古城文化的历史街区,成为了绍兴的 “镇城之宝”。

我们来到了鲁迅爷爷小时候读书的地方——三味书屋。三味书屋从前是一个私塾,鲁迅爷爷小时候就一直在那里读书。在鲁迅的那张旧书桌上,刻着一个“早”字。说起这个“早”字,还有一段来历呢!听导游阿姨说那年,鲁迅的父亲害了病,鲁迅一边上学,一边帮着料理家务,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有一天早晨,鲁迅上学迟到了,老师寿镜吾先生严厉地对他说:“以后要早到!”勤奋好学的鲁迅默默地回到座位上,就在那张书桌上刻了一个小小的“早”字。鲁迅也总把这个“早”字深深地刻在心里。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就再也没有迟到过。由此可见,鲁迅爷爷小时侯是多么的热爱学习呀,我们一定要学习他的这种好品质!

我们又去了鲁迅爷爷的故居和百草园 百草园是鲁迅先生小时候最喜欢玩的地方. 当我们刚踏进百草园,一股野草、泥土的清香就扑鼻而来,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清新、朴实的韵味。我们看到了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所说的:碧绿的菜畦、高大的肥荚树、光滑的石井栏、紫红的桑树长着何首乌的泥墙……一切都没变化.我们坐在石凳上认真地听讲解员阿姨讲鲁迅小时候的故事.我们一个个都听得入了迷.

接着,我们又参观了鲁迅纪念馆。一进正门,就可以看见一座高大的青铜鲁迅坐像,壁上还刻着鲁迅爷爷的名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伏首甘为孺子牛”。纪念馆陈列着许多鲁迅爷爷生前的作品:《阿Q正传》、《祝福》、《药》、……鲁迅爷爷的作品充实了世界文学的宝库,他可真是我国的一代文豪啊!

今天我不但领略了江南水乡独特的美,而且更加了解了鲁迅先生,真是有意义的一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独自远行的鲁迅

全文共 1001 字

+ 加入清单

我独自远行,不但没有你,并且再没有别的影在黑暗里。只有我被黑暗沉没,那世界全属于我自己。

--《野草·影的告别》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鲁迅开始"独自远行",在他的世界里,看不到别人的存在。或许是因为《新生》--这个被鲁迅寄予了多少豪情壮志和年轻的期望的杂志--的流产,他的满腔热情和斗志付诸东流。他突然觉得自己被冷冻一般,他的声音显得那么的孤独无助,如旷野的呼喊,听不到任何回声。他已然感到"吾行太远,孑然失其侣"。然而真正把他推入一个无所依托、孤独无援的绝境的,是他理性的自我审视。他从原先单纯的外向性的民族和文化忧患,转向了对于"国民人格"及其文化生存状态的内在体验和沉思。然而他发现理性终究改变不了现实的生存状态,对于自己,却只有更深的孤独感和绝望。

在前进的道路上,没有志同道合的良师益友,只能靠自己一个人往前走,他感到累了,他真的累了。于是便有了他长达十年之久的沉默。然而他不知道之前的孤独和寂寞,仅仅只是一个开端。

新文化运动的到来又让鲁迅看到所谓的希望。然而摆在他面前的,却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放弃一切追求,沉入国民中或回到古代去;要么,就是用自己的整个生命,去进行他的哲学思考,去完成他的文化探索,去确证自己的存在和价值。"而他选择了后者。然而这种选择却又让他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他站在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传统、个人与"庸众"的对立面上,这种与外界的隔膜造成他那个历史时期的"寂寞"。因而,他选择了另一种说话的方式,这或许是他感到寂寞但又不甘于寂寞的结果。他把自己推出了生存的边缘,或许站在边缘上呐喊,这个声音更加洪亮有力。于是便有了这样的声音:"有了四千年吃人履历的我,当初虽然不知道,现在明白,难见真的人!"然而这种呐喊却被误认为是"虚无主义"而被彻底否定,这多少也让鲁迅感到"缺少知音"的遗憾和孤独。

在我看来,鲁迅和常人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却承受了常人所不曾经历的来自心灵的孤寂。这对于一个深入思考社会,思考人性的思想者而言,多少有些遗憾和可悲!

教师点评:

在此文中,我能够发现很多《自序》的痕迹,然而我唯爱它文末的一句话:"在我看来,鲁迅和常人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却承受了常人所不曾经历的来自心灵的孤寂。"这是作者的认为,相异于现时喧嚣尘上的"鲁迅神话"。能够站在人的角度平视鲁迅,这本身就是思维平等的反映。与之相较,很多拥高头讲章,滔滔不绝于人前的所谓鲁迅专家可能还俯伏于地地观察着鲁迅。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我与崇拜的鲁迅先生一起生活作文800字

全文共 776 字

+ 加入清单

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复返。历史的漫漫长河中,千古风流人物将永远照耀着华夏大地。有一个人的名字,将刻在每个中国人心里,千古传诵!

他,就是鲁迅。偶然翻书与他相见,心底便涌起了一股崇拜之情,思绪也飘进了书中的那个年代里,与鲁迅一起生活

那梅花飘香处,便是鲁迅的三味书屋了。他跟着寿镜吾老先生读书、写字,很快就找到了读书之法。他自己在纸上写下来:“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此后,他将纸条夹进书里做书签,时时勉励自己读书要专心。他读书也从不死记,而是去努力地理解、想象,然后再将书牢牢地记住。他对书更是爱不释手,三伏盛夏读,数九隆冬读,从未停息。书伴着他跨过了无数个坎坷,帮他找对了自己的路。书,是他生活中必不可缺的部分。他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我坐在他身旁,学着他的读书之法与他的勤奋刻苦,继续读书。

不知不觉,我又随着他来到了另一个世界里。教室前的屏幕上放着中国人被日本人砍头时,周围却挤满了看到同胞受害而麻木不仁的人群的画面。鲁迅看到后,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动,说:“我只救了他们的生命,但我必须去救他们的灵魂。”于是,他便离开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筹办起了文艺杂志。后来,他走上了文学之路,用笔唤醒了人们沉睡已久的心灵,也用笔当作了武器,让中国人战胜了日本。我看到后,默默感动,发誓一定要学习鲁迅,一心为国。

很快,我进入了鲁迅的卧室。鲁迅此时已身患重病,躺在轮椅上,胸部有节奏的一起一落,呼吸声在门口都能听到。但他依然手不释卷,忙着写作、翻译。他写字的手不停地抖着,额角不时流下几滴汗珠。可是,他没有放弃。他定是忍着剧痛在工作吧。在他逝世的前一天,他仍然在工作,直到他已无力抓笔。我抹下泪水,深情地望着一生为人民服务的鲁迅。

他,55岁辞世,终身为国为民,哪怕舍弃自己,也要报效祖国!

与鲁迅生活的时光,是我永恒的珍藏……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永远的鲁迅

全文共 506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这个一听就另人生畏的名字。首先就是他的文章,有人认为太生硬,难以理解。其次是他与世格格不入的态度。甚至有人编了一句顺口溜: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以表示对这个怪人的憎恨。

我却不这么认为。

我喜欢鲁迅的原因大抵有这么几个。

首先,我对他炼字的功底佩服的五体投地,例如他在《阿Q正传》中说道:……阿Q便飘回土谷祠了……

这句子中的“飘”字我认为用的相当好,既说明了动作也写出了状态。使人感到简洁明了,又带者一些幽默色彩。

其次,那就是他的针对性了。与其说是针对性不如说是爱国性。他的文字就像匕首,像投枪………深深地穿透敌人的心脏。这句评论他的话说的一点不假,这位爱国人士对国家的赤诚在文章中溢于言表,就连现在的我们也很难做到,虽然现在是太平盛世。

最后是他对世事的洞察力以及对生活的哲理性。“当你沉默时,你感到很充实。你将开口,同时又感到空虚”“真的猛士,敢于直视淋漓的鲜血,敢于面对惨淡的人生”……这些都是他经典的语言,由小见大,由表及里,由局部到整体,你不得不佩服这是哲学家的哲学。同时也伴随着许多的共鸣。

鲁迅,永远的丰碑;鲁迅,文化史上的奇葩。

让我们静静地为这位文化巨人,同时又是爱国主义者的他默哀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我心目中的鲁迅作文

全文共 774 字

+ 加入清单

心目中的鲁迅是伟大的、高尚的、平凡的、为人民服务的。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主席曾经评价他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鲁迅还非常关心爱护青年,他一生接待过来访的青年五百多名,给进步青年写信三千五百多封。鲁迅不但关心进步青年,而且关心爱护成千上万的劳苦大众、劳动人民。他为我们祖国的繁荣昌盛、强盛,把自己一生的时间,都奉献给我们的祖国了。因此,鲁迅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一定要像他那样珍惜时间、发奋学习、努力工作。实实在在的做一个优秀的学生。

我清清楚楚的记着,他那黄里带白的脸,瘦的真让人担心,头上的头发像一把刷子一样直竖着,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形成他那独特的形象和外貌,他逝世时,许许多多的人都来追掉他,向他致敬,有的都失身痛哭,许许多多的,大大小小的花圈和挽联堆满房间,各种各样的人都来了,有工人、学生、青年、老人,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来呢?因为,鲁迅先生是一个关心劳苦大众的人。

我还清清楚楚的记着他小时候很聪明。接下来,我给大家讲几件逸闻趣事吧!他小时候的名字叫周樟寿,他的老师是一个戴阔边眼镜、待人和气的人,他叫寿镜吾。一次,上课之前,有一个学生偷看了寿先生的考题“独角兽”,后来他就去问周樟寿,周樟寿回答说:“四眼狗。”后来那个人真把四眼狗,来回答老师,引得大家哈哈大笑,可是每一个学生的答案,寿先生都不满意,唯独,周樟寿的答案满意,因为他以古书《尔雅》中的比目鱼来作答。鲁迅先生从小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不怕苦,不怕累。因此,从小打下了坚实的学习基础,长大了写下了许许多多的著名的文章。

是啊,鲁迅更是一个助人为乐的人。有一次他和他的朋友、家人去吃饭,在路上他毫不犹豫的去救助了一位黄包车夫。他们给他取玻璃片,扎绷带等等。鲁迅做过的好事有成千上万。所以我们一定要像鲁迅一样助人为乐,为大家着想。是啊,这就是我心目中的鲁迅。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勤奋学习的鲁迅

全文共 212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12岁在绍兴城“三味书屋”读私塾的时候,父亲正患着重病,两个弟弟年幼,鲁迅不仅经常上当铺,跑药店,还得帮助母亲干家务劳动。

有一天,鲁迅在家里帮助妈妈多做了一点事,结果上学迟到了,严厉的老师狠狠地责备了鲁迅一顿。鲁迅挨训以后,并不因为受了委屈而埋怨老师。他反而诚恳地接受了批评,决心做好精确的时间安排,再也不会因为做家务而迟到了。于是他用小刀在书桌的右下角方方正正地刻了一个“早”字,以提醒和鞭策自己珍惜时间,发愤读书 。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我心中的鲁迅作文

全文共 526 字

+ 加入清单

有那么一个人,他是中国现代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他是大文豪,是民主战士,他就是鲁迅先生。

在我心中的鲁迅是爱书的。当他把书买回来后,他一定要仔细地检查一遍,如果有问题便会向商家换一本好的书。鲁迅先生,看书的时候,一定要把桌子擦干净,再去把手洗干净,最后才能认真地看书。鲁迅先生,很讨厌翻书的时候,把书握上角。我以为鲁迅先生翻书的时候,都是十分小心翼翼的,生怕一不小心就握上角。

在我心中的鲁迅,也是十分珍惜时间的。鲁迅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也确实如此,鲁迅先生无论有多么忙,总会挤出一些时间来看书或是写作。他通常一整天都在写作或是读书。如果鲁迅先生累了就躺在座椅上看书,他认为这就是休息。也有人问过鲁迅:“你是天才吗?”鲁迅先生只是笑了笑说:“哪里有什么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了写作上。”鲁迅先生不仅爱惜自己的时间,还很爱惜别人的时间。只要是他参加会议,从不会迟到。绝不会叫别人等他。如果他和别人有约定,也从来不会迟到。不管是狂风还是暴雨,不管是下雪还是洪水。他总不会迟到。鲁迅先生曾经说:浪费别人的时间和图财害命没什么区别。”

鲁迅先生就是这样,我会永远记住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永远的鲁迅

全文共 1493 字

+ 加入清单

踏上人生的旅途吧!

前途很远,也很暗。

然而,不要怕,

不怕的人面前才有路。

——鲁迅

几番踌躇,最终却也不知该如何下笔。究其缘由,只因一则自己思想肤浅、智慧贫乏,要谈论先生,真有力不从心之感;二则实难体悟反映于先生身上的那种神圣悲愤,那种“置身于茫茫旷野、四顾无人的大寂寞,压在万钧闸门下的全身震裂的大痛苦,在烈火中让皮肤烧焦,心肺煮沸,决死对敌奋战的大沉醉”。

坦率地说,至今我对鲁迅先生的认识仍是非常浅薄的,我甚至还没有完全、真正地嚼透先生的伟大。在我眼里,先生实质上更以生活中的普通人的身份,而不是以大思想家或者更伟大、更神圣的身份出现在我们面前。在先生的作品文字中,体现出来的都是我们不能轻易揭示的一些东西,能够在平凡的文字和叙述中,把人物的思想心理进行彻底的揭露,实可谓是能看透别人的心理。不过,我想这样也好,去掉后人加在先生身上的光环或许能够减轻谈论时的心理压力。

对待先生的心态,可以说是“敬而远之”。我实在找不到更恰当的词汇来描述。先生残酷地剥去我们身上的伪装,揭示我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弱点,时常令人感到坐立不安;加上自己的惰性在作怪,我真的惧怕先生的冷峻与严苛。先生能够把现实社会中的人进行透彻的分析,而且进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把所谓的“真、善、美”进行彻底的批判,脱去他们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假壳”,让其在批判中获得被救赎、被改造的可能。同时,我们也为先生作品中那消磨不尽的痛苦而困惑,换句话说,我们简直不会甚至无法欣赏这种悲剧之美,无法分享先生在人生角斗中得到的生命沉酣的大欢喜。

诚然,我们钦慕先生那样“无所顾忌的生活,无所顾忌地去爱、去恨、冷嘲热讽,坦荡地面对着别人的热舌头、冷唾沫,让他们去说,去诬蔑去以为”,然而现实生活给了我们太多的否定和困惑。尽管我们看到了诸种弊病,可是我们不敢反抗,当然也反抗不了。在先生的悲哀中我们也感到一种无可奈何的悲哀。以先生为师,能真学先生吗?想想先生的精神十字架,可能太沉重,我们背负不起。

我想这也许是正确的。作为年轻人,我们只希望在可能的条件下尽力使生活变得轻松愉快,何必人为的去加重生活的砝码呢?我们没有必要脱下T恤牛仔,换上长衫,把自己关在“铁屋子”里去体味那一份苦涩。当然,我们也不怕生活的沉重,也决不会轻意去逃避。我们很欣赏先生那种面对现实,正视现实的精神,但为何不能更超脱一些,多一点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宽容?平等与慈和不知先生是如何认为的?

当然,我们也应该理解先生,学习先生,但我们却没有必要用先生背负的历史包袱来充实自己的内心世界,以此来追求一种悲剧式的精神境界。少一点因袭以往的顾虑与牵挂,多一些对未来的高瞻远瞩,这样我想先生恐怕也不会斥责我们的莽撞。

按照一个固定的标准和模式去生活是可悲的,我却宁愿让自己的心流浪而不去模仿别人生活。我敬仰先生之人格,却不喜欢先生的性格。我想,我从先生那里所得到的既不是智慧,也不是热情,而是一种毅力,一种促使我们一步步向前走而决不停留下的力量。“遇见深林,可以辟为平地;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这对于正在刻苦学习、奋斗,不久也将步入社会的我们来说便是极大的收获:以先生独立不依的精神和奋然前行的毅力,尽可能少地为自己设立羁绊,开拓自己的道路,或许这就是先生现在对于我们的重要意义。

先生踯躅于荒原之中,孑然回顾,苍茫无及。这是一幅极富于象征意义的生命图像。没有对话者,这是思想者最大的孤独;无法直面的人生,这是思想者永恒的困惑。在孤独这座祭坛上,几乎所有伟人和思想者都要走上它,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生命的造型就是一群沉溺孤独的羁旅者。

在先生这样的大境界面前,我们永远只是蹒跚学步的稚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我眼中的鲁迅先生350字作文

全文共 773 字

+ 加入清单

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他“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他以笔为武器,永远为人民而战……他,虽然已经逝世,但依然活在人民心中;他,虽然生命已经终结,但精神永垂不朽,我眼中的鲁迅先生作文700字。他就是我们的“民族魂”——鲁迅先生!

我眼中的鲁迅先生,是在学习了课文之后才了解他,崇敬他的。从前的我只知道我国有一位大文豪名为鲁迅,对他的著作却不屑一顾。但学习了课文之后,鲁迅先生的高大形象渐渐地在我脑海中扎了根。

他热爱祖国,曾在日本留过学得他本可以穿着一身优雅绅士的西服,却天天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不离身。他顽强不屈,勇于斗争。当时的社会无比黑暗,反动势力也无比猖狂,不断地搜刮民脂民膏,穷苦人民的生活几乎没有一丝曙光。而鲁迅先生用他那锐利的笔写下了一篇篇犹如锋利匕首的文章,刺向了敌人的心脏,使敌人们一次又一次的恐慌,于是对他进行了残酷的迫害,但鲁迅先生依旧不屈不挠,就如他那短短的刷子似的头发,那么坚硬,不肯弯曲。

“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血。”这就是无私奉献的鲁迅先生。他为了孩子们能多方面吸收知识,翻译了外国童话《表》与《小约翰》,他为了唤醒沉睡中的中国人民振兴中华,“历尽艰辛”翻译并自费出版了《毁灭》等等,创作了许许多多的作品,辛苦了一生。鲁迅先生家的女佣也说:“周先生自己病得那么厉害,还三更半夜地写文章。”这样辛苦的工作,为我们民族做贡献,怎会不让与鲁迅先生只有一面之缘的阿里觉得他瘦呢?但是,鲁迅先生瘦得精神,瘦得有力!

鲁迅先生是一株野草,更是一个英雄,是他点燃了几代中国人奋发的星火,是他用锐利的眼光为我们指引前进的道路。如今,鲁迅先生已经离开我们七十六年了,但他虽死犹生。不管时代如何变迁,沧桑如何巨变,鲁迅先生的精神都将与我们同在!   百度“ 小 学 生 优 秀 作 文 网 ”可以快速找到本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走近鲁迅

全文共 659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一个十六岁的高一学生看来:鲁迅,是永远也不可走近的。

鲁迅,是不可走近的,因为他是寂寞的:从小康家庭而坠入困顿,在每天店铺和药店的循环往复之间看清世态炎凉;从绍兴到南京学洋务,在奚落和排斥中与亲人分离;从中国到日本致力医术,在外人的歧视中发现国人的麻木不仁;从彷徨到呐喊,在万难被毁的铁屋中大嚷挽救将从昏睡入死的民族……谁能在如此特殊的年代有着如此特殊的经历?在我认识的人中想来也只有鲁迅了吧。

鲁迅,是不可走近的,因为他是寂寞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面对政府的“围剿”和迫害,面对“御用文人”的诽谤和风刺,面对广大人民的的麻木愚昧,“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是向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成为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对敌人顺手一击的讽刺,现在看来更像是驱除寂寞的苦药。

鲁迅,是不可走近的,因为他是寂寞的:生在近代,却无时无刻不警示着一代一代的后人。读过鲁迅的作品,个个丑陋的中国人:奴性、面子观念、看客心态、麻木、卑劣、自私、狭隘、保守、愚昧等等都揭露无遗,即便是现在,我们的身上仍残留着它们的种子,行走在社会上仍处处可见。鲁迅站在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审视着当时甚至现今的社会,对丑恶,陋习,弊病进行着无情的揭露批判,多么深刻,却又多么寂寞。

在我,一个十六岁的高一学生看来,鲁迅,是永远也不可走近却又必须走近的。鲁迅把自己投入到了黑暗窒息的深渊中,发出刺眼的光亮,为后人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走近鲁迅,便是走进他内心深处的寂寞——包含着勇气、热忱、客观、严谨的寂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游鲁迅故居

全文共 695 字

+ 加入清单

因仰慕鲁迅大名,所以我们一家三口来到了——鲁迅故居参观。刚下车,门口的鲁迅雕像马上映入到我们的眼帘,给人一种亲切之感。随后,我们从百草园参观到了三味书屋。

一踏进百草园,一口幽深的小井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接着,一块巨大无比的石头呈现在我们眼前,足足有一人多高,石上刻着“百草园”几个淡绿的三个大字。在巨石的后面,有一块正正方方的田地,到处翠色欲流。两旁矗立着几棵苍翠欲滴的参天大树,它们像卫士般守护着百草园,保护着鲁迅小时候快乐的天地。百草园的每一寸土地上,住着一个个“绿色小精灵”,它们陪伴着大树们,我想小时候的鲁迅,那时应该是非常的快乐。在鲁迅小时候,百草园里还出现过“美女蛇”呢!墙角,还有些破损,那是被“小鲁迅”挖的,看着这些景色,我仿佛看到了小时候的鲁迅在百草园度过的快乐时光,多美妙啊!

我们出了百草园,向西走,不出半里,便到了鲁迅的先生家——“三味书屋”!起初,我听到这个词,还认为是一个书房呢!原来是鲁迅读书的地方。一踏进此处,忽然觉得安静地出奇,但我又仿佛听到了鲁迅和同学们的朗朗读书声。抬头看,中间挂着一块匾,上面写着“三味书屋”这四个大字。三五书屋比现在我们的教室要小得多,但它古色古香,木椅、木桌、白墙、黑砖……也别有一番风趣!

我们还来到了鲁迅笔下的咸亨酒店,门口还站着一个活灵活现的孔乙己雕像。咸亨酒店里还挂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孔乙己欠本店九文钱”!看着孔乙己当年的窘态,我们一家三口还体验了咸亨酒店里的食物。

此时,夕阳西下,鲁迅故居旁的酒家,也慢慢点起了通红的灯。夜里,灯光隐隐地闪烁,古色古香的夜晚令人陶醉入迷,流连忘返,古色古香的鲁迅故居一定会永远留在我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关于名人的故事500字鲁迅——叫小偷无法下手

全文共 875 字

+ 加入清单

“我哪里有什么天才,我不过把别人聊天、喝咖啡的时间都用来工作罢了。”——这是伟大的革命文学家鲁迅常说的一句话。

鲁迅从小勤学,他曾在私塾的课桌上刻过一个在早”字,以勉励自己珍借光阴。

长大工作以后,鲁迅仍时时不忘节约时间。就拿吃饭为例,他是喜欢吃鱼的,可为了少在剔吐鱼骨上花时间,就少吃鱼。鲁迅有句名言:“时间就是生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留学日本,在“老虎尾巴”居住的那些年月,他象战士匍匐在战壕里一样,常常通宵伏案工作。游手好闲的人来找他,他会不容气地问:“唉,你又来了,没有别的事好做吗?”

鲁迅读书非常专心,许广平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晚上,一个小偷馏进了鲁迅的家。做贼心虚,他想等鲁迅入睡之后再行窃,哪知鲁迅写啊、写啊,手中的笔一直不停地挥动。过了好久,鲁迅累了,伸伸腰,点支烟,抽上几口后,又开始埋头写。就这样,灯光总是亮着,小偷一直下不得手。眼看时间过去很久了,鲁迅还是不熄灯入睡,小偷熬不过鲁迅,只好乘鲁迅专心写作之机,悄悄地将厨房里的一件小东西拿走了事。

长期的劳累,鲁迅身体变得清瘦了,好友们劝他多体息,注意身体。鲁迅笑着说:“面向桌子提笔写文章,是我工作的时候,靠在椅子里看书,就是我休息的时候,若是连这一切都停止了,那在我是做不到的。”为了维护身体,鲁迅也吃鱼肝油,戒酒,这些都是为了赢得更多的战斗时间。

有人做过统计,在鲁迅工作战斗的三十年中,他总共为我们留下一千多万字的着作,平均每年三十三万,写作从不间断。除此之外,鲁迅还做了大量教育工作、研究工作、社会工作。鲁迅逝世后,人们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他存有大量的小纸条,纸条颜色不一,上面都是他从各种书籍上选抄下来的对写作有用的文字资料。从这些纸条上,我们好象看到了鲁迅“废寝辍食,锐意穷搜”的身影。

鲁迅正如自己所说,他的一生是“小跑步”度过的。他以他勤奋刻苦的劳动,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今天,我们纪念他,学习他,不要忘记他这样一段意义深远的话:

“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代鲁迅给藤野先生的一封信

全文共 694 字

+ 加入清单

尊敬的藤野先生

您好!

我是二十年前您教过的中国学生,周树人。我与您已阔别整整二十余年了,这么多年我仍旧十分怀念您。

您的身体还好吧?在我所认为我师之中,您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这些年来,我一直想给你写,但却不知从何说起。在这二十多年里,我并没有忘记过您那高大的形象,相反是日益清晰,日益高大了。我永远都忘不了我在仙台时,您对我孜孜不倦的教诲与热心的帮助。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您治学严谨,教学认真负责,您能以公正之心来对待我这个来自弱国的学生,在当时的背景下,您能做到这样是多少难能可贵啊。

其实那时的我就明白,您这样做,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学术传到中国去。

当年因为我觉得中国是个弱国,我原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但因为那封匿名信和那场电影,我发现了中国国民的愚昧和麻木。从那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的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我由衷的意识到振奋民族精神势再燃眉,故而回国弃医从文了。因为当时我不想让您太伤心,才不得不说了一个慰安您的谎话,真是对不起,希望您没有怪我。

您当时那样认真地给我改讲义,让我有感激有吃惊。您给我改过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但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但至少,我还有您给我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的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总是您的照片是我从疲惫中解脱,使我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了勇气,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所深恶痛疾的话。

愿:

身体健康

万事如意

弟子周树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鲁迅的故里

全文共 971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故居的百草园里

绍兴鲁迅故居的院落很深。看过好多间屋子,拐过好多条小过道,才走进鲁迅的童年乐园百草园。

园子里已有不少游人,多是大人,也有几个孩子。园子很小,很普通,生长着与别处一样的树、一样的草、一样的菜苗,但游人却看得很认真、很投入、很虔诚。大人们读过很多鲁迅著作,吸取过鲁迅精神的营养,一走进鲁迅故居,就生出一种神圣感,一种崇拜心情,即是这片小小百草园,也视为一块圣地。孩子们似乎耐不住过分肃穆的气氛,有些不安分了。他们来自四面八方,本不相识,但互相递了个眼神,便一下沟通,于是挣脱被大人牵着的手,亲密地走在一起,像左邻右舍的同伴,像同窗共读的好友。他们先瞅了一会儿各种各样的树,又蹲下用细树枝打探菜畦边的小洞子,又拥到墙边翻砖头、瓦片,拨动密实的草丛。大人多熟读过鲁迅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知道孩子们的心事,他们定是在寻找曾给童年鲁迅带来过乐趣的桑葚、皂荚、蟋蟀、斑蝥、蜈蚣,还有那条传说中的美女蛇,都会心地笑了。孩子们的家长即刻告诫他们,别忘了在小本本上记些什么,以便回去写好作文。孩子们不理睬,仍专心地寻找着。忽然,有几只麻雀飞来,停在枝头,冲着游人喳喳叫了几声。这里的麻雀似乎习惯了人来人往的环境,一点儿不怕人。戴小红帽的男孩惊喜地说:“麻雀,麻雀!”于是,孩子们迎着麻雀欢跃起来。麻雀本是很平常的小鸟,随处可见,可这是百草园里的麻雀呀,是鲁迅描述过的麻雀呀!麻雀飞去了,小红帽望了会儿麻雀飞去的方向,对童伴说:“鲁迅小时候不机灵,不会捉麻雀。”小红帽的妈妈听了,觉得儿子在众游客面前,竟说出这样的话来,似乎对鲁迅有些不敬,可见平日教子无方,有些难堪,打了儿子一巴掌:“你胡说些什么呀!”儿子不服,争辩说:“是鲁迅自己说的,他半天只捉了三四只,润土的父亲半天就捉了几十只。”大人们都劝解妈妈,孩子不是胡说,鲁迅的确是这样讲过的。妈妈不好意思地笑了。大人、孩子怀着同样热爱鲁迅的心情,千里迢迢来寻找鲁迅,大人看到的是伟大,孩子们看到的是平凡,在孩子们心里,鲁迅是和他们一样喜欢玩乐的孩子,是他们的好伙伴。

走出鲁迅故居,要去三味书屋,看鲁迅少时读书的地方。小红帽和妈妈又归于和好,手牵手走在最前边,小声说着什么。也许妈妈觉得,刚才在百草园里,本不该与儿子发生那场小小的冲突,他们来寻找的都寻找到了,他们寻找到的都是真实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怀念鲁迅

全文共 418 字

+ 加入清单

时间过得真快呀!一转眼,鲁迅先生已经离开我们100多年了,但我们从来没有忘记过他,因为他是我们祖国的功臣,他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是伟大的革名家、教育家、思想家。

其间,他写过好多的文章,如:>,>>,>,但让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周晔写的>中有一句话最让我记忆深刻的就是的确,鲁迅先生总是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的人.正是赞扬了鲁迅先生的品质.

他敢于和国民党做斗争,他写的文章是批评国民党的恶棍行为,他写的文章并不是很明显得批评国民党的所作所为,但是,热爱鲁迅先生写文章的人多读几遍就能看出里面的内容是借事批评国民党,据了解,他为了写文章一共换了上百个笔名,但最受人们欢迎的还是鲁迅的这个笔名。

鲁迅先生热爱帮助穷苦人,经常募捐给一些穷苦人,可见。鲁迅先生是非常善良的,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他把生命献给了党,你说,难道这样的人不值得我们尊敬吗?不值得我们怀念吗?

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多去看看鲁迅先生写的文章,多关心穷苦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名人热爱读书的故事16、少年鲁迅

全文共 278 字

+ 加入清单

一代文豪鲁迅先生也曾是写对联的好手。少年时代的鲁迅在上学塾时,先生就教他们作对。一次,塾师寿镜吾老先生出了上联“独角兽”,让学生们对下联。立时塾房活跃起夹了,有的孩子对出“九头鸟”,有的孩子对出“三脚蟾”,有的孩子对出“百足蟹”等等,惟独周樟寿(鲁迅原名)一语不发,等课堂上平静下来后,他站起对出“比目鱼”。课堂立时悄然,没有再应对的了。寿老先生在—一评论了前者之后,最后称赞周樟寿对得最好。因为“独非数字却有一”的意思,而“比”也非数字,却相当于“二”。两者虽俱无数字却都有数的含义,真是恰到好处。

经老师的点拨,同伴们佩服得五体投地,樟寿虽小却语惊四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高中鲁迅综述作文

全文共 2559 字

+ 加入清单

陷于事务与应酬的人是很难坐下来冷静地思考与写作的。我写了二十年的剧本《鲁迅与冯雪峰》如果有机会拍成电影或电视剧的话,10月正好播放,因为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七十周年。许多文友都知道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光是电视上的纪念晚会,就有几台,可是他们并不知道今年也是鲁迅先生逝世七十周年,即使知道似乎也并不十分关注。红军在长征途中,鲁迅曾与茅盾一起,给毛主席发去过一封电报,文曰:“在你们身上,寄托着人类和中国的将来。”2017年是鲁迅先生诞辰120周年,县文联为普及鲁迅知识,弘扬鲁迅精神,曾在《台安县报》上进行过一次“读点鲁迅”知识竞赛,只收到两份有效答案,一份来自唱荫杉,一份来自孙圣祥(那时认识了孙圣祥)。许多人对鲁迅的无知与淡漠,令人失望,令我感到可悲。在鲁迅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的时候,“鲁迅的世界与世界的鲁迅”国际学术讨论会曾在先生的故乡绍兴举行,来自中国、加拿大、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一百五十余名“鲁学”研究专家参加会议。包括陈漱渝、张梦阳、阿部兼也等国内外着名的鲁迅研究专家都在讨论会上发表各自的研究成果。《鲁迅讽刺艺术理论初探》、《鲁迅研究中的学术哲学问题》、《作为现代精神资源的鲁迅》、《鲁迅文化遗产的真正价值》……近百篇研究论文采取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视角对鲁迅先生的作品、思想、经历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2017年是鲁迅诞辰125周年暨逝世70周年,10月17日,来自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德国等5个国家及内地18个省、市、自治区的120多位鲁迅研究专家、学者齐聚浙江绍兴,举行“鲁迅:跨文化对话”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德国和台湾等五个国家和地区的一百二十余位鲁迅研究专家、学者出席了这次开幕式,他们在研讨会上,从各种不同的研究角度,对鲁迅文化进行深入地探讨交流。文化部副部长郑欣淼先生在开幕式上说,鲁迅的着作是中华民族高度智慧的结晶,鲁迅先生的思想已经长在民族的血脉里,鲁迅的心灵与广大读者的心灵是相通的。从鲁迅身上看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每一部分,都是先贤用血汗乃至生命换来的。鲁迅逝世七十年来,中国文化学术界在传承鲁迅优秀遗产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鲁迅研究已经成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钱理群说,鲁迅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代表,又是具有我们这个民族原创性的作家,从过去到现在始终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旗手。如果研究现代文学的人对鲁迅避而不谈,那么就是在数典忘祖。众多现代文学研究专家在此间召开的一个研讨会上认为,“普及鲁迅”的路还很长,高等院校应当承担起这个任务。

鲁迅、许广平独子周海婴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说:“我希望青少年能逐步接触鲁迅的作品。过去政治上的需要,我们不去讨论。个别年轻人如果不喜欢(鲁迅),也没关系。”鲁迅之孙周令飞说:“虽然家里有很多鲁迅的书,但是孩子想不想读,要顺其自然。”(9月19日《南方都市报》)

周海婴和周令飞的话具有现实意义。今年年初,浙江绍兴鲁迅故里百草园举行了一场活动。会上,“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的说法引起多方共鸣。

一谈起鲁迅的形象,立马想到怒目金刚、横眉冷对;一说起鲁迅的文章,立马想到“似投枪、如匕首”。显然,这不是完整的鲁迅,如周海婴所说,是“政治上需要”的鲁迅。周令飞说:“鲁迅不单是个勇敢的战士,更是个风趣幽默、可亲可爱的长者。”鲁迅本来就是立体的、多元的,教材偏偏把他描摹为平面的、单一的。

现任鲁迅文学馆馆长的孙郁认为:“没有阅历的人很难读懂鲁迅的书。”鲁迅的观察是尖锐的,体验是深刻的,用语是刻薄的,情感是苍凉的,不鼓励青少年多读,是有一定道理的。

北京文化界人士19日会聚鲁迅博物馆,缅怀这位伟大的现代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贯穿整个纪念活动的是这样一种关注和思索:鲁迅到底离我们有多远?

当天在鲁迅博物馆举行的“鲁迅逝世七十周年暨北京鲁迅博物馆建馆五十周年纪念大会”上,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发表演讲说,鲁迅的时代虽已远逝,但他那种要在没有路的地方走出路来的精神将永存。鲁迅的精神在我们现在这个提倡“和谐”的时代中,仍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谐”永远是一个过程,是矛盾中的发展,运动中的平衡,差异中的协调,多样中的统一,其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鲁迅倡导的启迪民智,改造国民性、利人思想及其批判精神,是我们朝这一方向前进的动力。

鲁迅精神作为一种资源是“儒家之后最具有原典意义的存在”。鲁迅博物馆馆长孙郁表示,正是鲁迅精神使该博物馆半个世纪以来成为千百万人造访的“圣地”。他说:“鲁迅是一种开放的、未完成的精神之火,在古老的土地上扩张着,并因此而与每一代人的精神盘诘相遇,成为一种无穷的光源。”

着名画家陈丹青探讨鲁迅的角度独树一帜。他认为,对鲁迅的讨论在中国经历了一个从准政治话题到民间话题的曲折过程,现在我们“要还原鲁迅是很难的”,因为我们和鲁迅之间已经缺乏可共享的生存经验、文化经验和政治经验。所以,作为现在我们探讨鲁迅的起点,我们首先要提出的问题“不是‘鲁迅是谁’,而是‘我们是谁’”。

鲁迅,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浙江绍兴。192017年,留学日本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的工作,创作了《呐喊》《野草》《朝花夕拾》及中篇小说《阿q正传》等作品。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终年55岁。他的作品被翻译成70多种文字,在50多个国家流传。

“许多人都在哀叹,这个时代的人正在远离鲁迅,好像鲁迅一旦被公众弃绝,他的价值就会随之贬低——岂不知,真正贬低鲁迅的,恰恰是有这种想法的人;事实上,鲁迅真正的价值,就体现在他与这个时代之间的断裂和错位上:只有在反对他的地方,鲁迅的价值才得以彰显;反对得越厉害,他的价值就显得越充分。正如小偷是不会喜欢警察的,我想,一个仍是‘想做奴隶而不得’或‘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也是不会喜欢鲁迅的文字的。鲁迅的文字像大光,可以清晰地照见每一个人的音容笑貌,那些相貌丑陋又想遮羞的人,当然恨不得早日铲除他,消灭之。”

鲁迅只活了五十六岁,只写作了十八年,但鲁迅的存在像一个燃烧的火球,靠近他的人,若没有对火的经验,那必定是会被灼伤的。我们应该读点鲁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