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名人的读书小故事(优秀20篇)

两学一做的学习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楚党员的要求,做一个合格的党员,做一个有贡献的党员。这里开学吧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关于名人的读书小故事优秀作文,仅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您。

浏览

6348

作文

1000

孟母的故事孟母三迁择邻处教儿苦学成亚圣名人故事

全文共 693 字

+ 加入清单

孟母三迁,择邻处教儿苦学成“亚圣”: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孟子从小丧父,全靠母亲倪氏一人日夜纺纱织布,挑起生活重担。倪氏是个勤劳而有见识的妇女,她希望自己的儿子读书上进,早日成才。

一次,孟母看到孟轲在跟邻居家的小孩儿打架,孟母觉得这里的环境不好,于是搬家了。

又一天,孟母看见邻居铁匠家里支着个大炉子,几个满身油污的铁匠师傅在打铁。孟轲呢,正在院子的角落里,用砖块做铁砧,用木棍做铁锤,模仿着铁匠师傅的动作,玩得正起劲呢!孟母一想,这里环境还是不好,于是又搬了家。

这次她把家搬到了荒郊野外。一天,孟子看到一溜穿着孝服的送葬队伍,哭哭啼啼地抬着棺材来到坟地,几个精壮小伙子用锄头挖出墓穴,把棺材埋了。他觉得挺好玩,就模仿着他们的动作,也用树枝挖开地面,认认真真地把一根小树枝当作死人埋了下去。直到孟母找来,才把他拉回了家。

孟母第三次搬家了。这次的家隔壁是一所学堂,有个胡子花白的老师教着一群大大小小的学生。老师每天摇头晃脑地领着学生念书,那拖腔拖调的声音就像唱歌,调皮的孟轲也跟着摇头晃脑地念了起来。孟母以为儿子喜欢念书了,高兴得很,就把孟轲送去上学。

可是有一天,孟轲逃学了。孟母知道后伤透了心。等孟轲玩够了回来,孟母把他叫到身边,说:“你贪玩逃学不读书,就像剪断了的布一样,织不成布;织不成布,就没有衣服穿;不好好读书,你就永远成不了人才。”说着,抄起剪刀,“哗”的一声,把织机上将要织好的布全剪断了。

孟轲吓得愣住了。这一次,孟轲心里真正受到了震动。他认真地思考了很久,终于明白了道理,从此专心读起书来。由于他天资聪明,后来又专门跟孔子的孙子子思学习,终于成了儒家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樱桃树是我砍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458 字

+ 加入清单

故事发生在美国的一个庄园主家里。

一天,庄园主从外面带回一把小斧子。他随意一放,就又出门去了。

庄园主有个不满十岁的小儿子,看到闪闪发光的斧子,非常喜爱。

究竟快不快呢?他想试试,于是拿着斧子,跑到了樱桃园。

他选中一棵小樱桃,学着大人砍树的样子,挥动斧子用力砍下去。只听得“咔嚓”一声,小树拦腰折断了。

闯祸了,孩子赶忙把斧子送回原处,躲进屋里,忐忑不安地捧起一本书读了起来。

过了几个钟头,庄园主回来了。他走进樱桃园,发现最心爱的那棵樱桃树被砍断了,心疼欲裂,大发雷霆,并指使果农一定要把砍树者追查出来。

躲在屋里的孩子坐不住了。他犹豫了一会儿,终于大胆地走出来,低着头对父亲说:“爸爸,这棵樱桃树是我砍的。”

父亲问明情况,不但没有责备他,还把他搂在怀里,意味深长地说:“孩子,我为你的诚实高兴,要知道,做人首先要诚实,这比一百棵樱桃树还要宝贵。”

小读者,你知道这个诚实的孩子叫什么名字吗?他叫乔治·华盛顿。长大后,他率领起义军,打败了英国殖民者,实现了美国的独立,当了美国的第一任总统。现在美国的首都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名人读书的故事:宋濂冒雪访师

全文共 289 字

+ 加入清单

明朝著名散文家、学者宋濂自幼好学,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赞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宋濂很爱读书,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总要刨根问底。这次,宋濂为了搞清楚一个问题,冒行走数十里,去请教已经不收学生的梦吉老师,但老师并不在家。宋濂并不气馁,而是在几天后再次拜访老师,但老师并没有接见他。因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冻得够呛,宋濂的脚趾都被冻伤了。当宋濂第三次独自拜访的时候,掉入了雪坑中,幸被人救起。当宋濂几乎晕倒在老师家门口的时候,老师被他的诚心所感动,耐心解答了宋濂的问题。后来,宋濂为了求得更多的学问,不畏艰辛困苦,拜访了很多老师,最终成为了闻名遐迩的散文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不瞒真情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557 字

+ 加入清单

七十多年前,老舍先生在北京西直门内南草厂胡同的一所高等小学堂读书。他学习刻苦,待人诚恳,同学们都爱接近他。有个名叫高煜年的满族同学,更是和他形影不离。

这一年初春,东风劲吹,气候干燥,古城的上空,几乎每天都飘满了千姿百态、五颜六色的风筝。一天,国文老师孙焕文触景生情,出了一个《说纸鸢》(纸鸢即风筝)的作文题,让同学们当日写完。

老舍文思敏捷,词汇丰富,不一会儿就写好了。可小高却仍在那儿紧锁眉头,苦思冥想。老舍等得不耐烦了,便走到小高面前,悄悄地说:“让我给你起个头吧!快点交卷,咱们好去放风筝。”小高一听,眉眼顿开,连声说:“你真好!够朋友!”

第二天国文课上,孙老师显得特别高兴。他眉飞色舞地对学生们说:“这次作文,不少同学大有进步,尤其是高煜年同学的文章,破题得体,先获吾心。”接着,情不自禁地高声朗诵起来:“纸鸢之为物,起风而畏雨,以纸为衣,以竹为骨,以线索之,飘荡空中……”

老舍和小高望着老师那副被陶醉的神态,止不住偷偷笑了起来。孙老师发现后,奇怪地问道:“你们两个笑什么?难道我读错了吗?”“孙老师,您没读错,不过……”“不过什么?”孙老师追问下去。

这时,老舍和小高四目勾留,深感自己不该弄虚作假,欺骗老师,便把真情原原本本地讲了出来。

从此,老舍再也不做这种事情了。直到临终之前,一直保持着笃诚坦率的品德。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寓言故事《刻舟求剑》读书笔记

全文共 405 字

+ 加入清单

刻舟求剑》这则故事讲了楚国有人坐船渡河时,不慎把剑掉入江中,他在舟上刻下记号,说:“这是我把剑掉下的地方。”当舟停驶时,他才沿着记号跳入河中找剑,结果捞了半天也没有找到。读完这个故事大家都会觉得故事中的这个人十分的愚蠢。那这则故事到底向我们讲述了什么道理呢,不只是讽刺哪些愚蠢而又拘泥的固执,不知变化发展的人。小故事,也是可以悟出人生大道理的。对于不同的人来说,这则故事又有不同的理解。

对于国家栋梁来说,这则故事告诉他们要明白世事在变,若不知改革,就无法治国。而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就相当于死读书,只记固定的问题和答案,却不知变通,不明白其中的含义。这种行为是万万不可取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能凭主观做事情。人不能死守教条。情况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否则就会失败。

告诫人们不能片面、静止、狭隘地看待问题。在做事之前一定要认真思考,仔细分析,想好了再去做。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读书的故事作文450字

全文共 463 字

+ 加入清单

俗话说得好:一日无书,百事荒芜。如果我们一天不读书,就觉得这一天做什么事情都没有意义。所以我们要天天读书,而且要态度端正,发自内心的去读。

我读书的态度是:一边看书,一边细细领会作者写的这篇文章里包含了的知识,我还会认真思考故事中的人提的问题。我非常勤奋好问,故事中会有不懂的词语,我会立刻去问妈妈或去查字典,然后,把词语的意思写在书上。

接下来我来讲讲我小时候的读书故事。

在2015年的某一天,妈妈给我买了一本新书。我开心的拿着新书进房津津有味的看起来,妈妈也去做晚餐了。过了几分钟,我发现一个字我不认识,于是我去问妈妈,妈妈没空,我就拿手机百度一下,哦,原来是这样读啊!于是,我把拼音写在字的上面,这样就可以时时刻刻记住它了。

还有一次,我看一本有趣的童话书。那里面的人物实在是太可爱了。于是我不知不觉的扮演起每个角色起来。每个人物都具有一种独特的声音,我都模仿出来了。读完后,心里开心得像蜜一样甜。

读书让我快乐,读书让我自信,读书让我认识自己的声音。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书是一种药可以把自己的声音变得更加甜美,更加清脆。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我的读书故事作文

全文共 824 字

+ 加入清单

其实,我是一个不太爱读书的人。但后来,我又不禁爱上了读书。这要从一个痛苦的阶段说起了……

大概是五年级的上学期吧,老师让我们去读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当时我就想,哎,买一本囫囵吞枣的随便看几眼就行了。没想到,老师后来跟我们说,还要写《城南旧事》读后感,这下糟了,那本书从我买回来,我就原封不动的的放在书柜里,一次也没看过,让我写读后感?我是一概不知呀!好吧,我是不得不乖乖地读了。那几天我每天只要一写完作业就立马捧起那本《城南旧事》,马不停蹄地看,起初,对于我这个根本就不爱读书的人来说,这一篇篇自己根本就不感兴趣的东西,还有强“咽”下去,那真是一件痛苦而又无聊的事情呀。当你面对一个自己根本就不喜欢或不感兴趣的事物时,还要强硬去面对,是十分痛苦的。但后来,我找到了一个能让自己全身心都投入到这本书中的“对象”——宁静的夜晚。每每晚上,我会坐在书桌前,伴着醉人的月光,伴着闪烁的星星和宁静的夜,我静静地读着,静静地,安静下来,我就投入到了这书的世界里,真的是越读越起劲儿,感觉这书真的很有趣,在那个年代的话有些读不懂的,我会有意识的去多读几遍,感觉好玩儿的地方也会跟着笑笑……果不其然,过了大概三,四个星期,我们就写了读后感,我呢,早就津津有味的看完了一整本书,顺顺利利的将一篇读后感呈现出来了!此后,我也爱上了读书,尝试着去读各式各样的书籍,享受了每一本的“书世界”,目睹了每一本书的背后,行驶在浩瀚的书海当中……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说得千真万确,就在那个学期,我的作文有了很大的进步,提高了很多很多,连我们的老师也夸我呢。因此现在我也有机会和那些作文水平好的同学一起去比赛,参加各种的作文活动。

我还看过这样一句话:读书永远不恨其晚。晚,比永远不读强。所以,如果现在还没有爱上读书的你,不要着急,可以先去读一读你感兴趣的课外读物,总会有你喜欢,感兴趣的书籍出现的,就像我,对读书没有一点兴趣的人,不是也渐渐走进了缤纷的“书世界”里了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卖身为奴的公主名人故事

全文共 918 字

+ 加入清单

在历史上,当国破家亡之际,那些坚持活下去的公主,其不幸的遭遇则种种各异,离奇的程度超出我们想象,也超出史家记录的范围,我们所能了解的并不多。痛苦就像千百年前的流星。早在我们注目之前悄然滑落,永远沉寂。

但历史确也记载下来一件公主卖身为奴的事例,那便是西晋惠帝的次女临海公主曾有过这样一段噩梦般的经历。

晋惠帝的皇后贾后生有四个女儿,长女河东公主、次女清河公主(后来晋元帝改封临海公主)、三女始平公主及小女哀献皇女。其中,次女临海公主命最不济。

临海公主原被封为清河公主。西晋灭亡,洛阳大乱,皇族纷纷逃难。清河公主(临海公主)逃难途中与家人及姐妹失散。一名乡村野夫发现了落难的清河公主,他并不知道公主的真实身份,竞为几文钱将清河公主(临海公主)转卖给吴兴县的钱温作奴婢。

钱温有一个女儿,从小娇生惯养,为人自私专横,尤其对身边的家僮侍婢。更是颐指气使,非打即骂。钱温买得公主后,便将她送给爱女当丫头。清河公主(临海公主)一生中最苦难最卑微的生活便由此开始了。

清河公主生得仪表端庄,因为身上带着皇室血统,一步一颦都极有韵致,那是一种非小家碧玉所能及的气度。这很使钱女妒忌,她套问公主被卖之前的身份,公主都避而不谈。

钱女对公主相当冷酷。动不动就差她做这做那,稍有不慎就用鞭子抽打,关在黑房间,几天几夜不供吃喝。公主孤苦伶仃,举目无亲。只能打落牙齿往肚里吞。清河公主(临海公主)心想,从前做皇女的时光再如何繁华,终究也是一场过眼烟云。她认了命。

晋元帝在江南恢复了晋朝,史称东晋。

清河公主(临海公主)听到这一消息,仿佛在黑暗中抓着了一线希望。钱女差她外出购买脂粉时,她乘人不备,逃出火坑,历尽千辛万苦,到达都城,求见当朝天子。然而门口的卫士见她衣衫褴褛,一身奴婢打扮,不相信她就是前任晋惠帝的女儿。在她赌咒发誓之后,卫士将信将疑,终于同意向上禀报。

在元帝面前,清河公主(临海公主)涕泪惧下,陈诉了这些年来的颠沛流离及所遭受的种种苦难。元帝感叹皇女的不幸,更愤怒钱温及其女儿如此虐待公主。他命人押来钱温及其女儿,送入死牢。

在不久的以后,晋元帝改封清河公主为临海公主,下嫁宗正曹统。公主的生活,终于云开雾散。临海公主作为公主曾被卖身为奴的经历也堪称史之唯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名人励志故事介绍

全文共 1738 字

+ 加入清单

现在我还要给大家将一位名人故事。那么我讲的究竟是谁呢?请你们仔细往下看就知道了。

故事说的是,有一个男孩,他考入了一所师范学院,在师范学院里,他喜欢上了唱歌。

马上就要毕业了,男孩的心却充满了困惑。当初选择上师范学院时,也是他喜欢的,那时,他一心想成为一名教师。然而,唱歌现在又成为了他生命中的另一组成部分。男孩常常问自己:是当一名教师还是成为一名歌唱家呢?

徘徊在人生十字路口的男孩最后想出了一个折衷的办法:先当一名教师,在教学之余练习唱歌,然后再成为一名歌唱家。

男孩把他的想法告诉了父亲。父亲指了指他面前的两把椅子,那两把椅子相距有不远的距离,父亲说:你能同时坐到那儿放的两把椅子上面吗?男孩摇了摇头,他不能。

父亲说:很多的时候人们都同时想坐两把椅子,结果,只会使自己掉到地上。

男孩知道他必须做出艰难的选择,最终,他选择了他更加喜欢的唱歌。从此以后,男孩专心致志地练习唱歌,7年的辛苦学习,终于为他换来了第一次登台演出。

那次登台演出,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后来,他成为了一名著名的歌唱家。他就是意大利的帕瓦罗蒂。

帕瓦罗蒂是我最喜爱的歌唱家之一,他的美声唱法的声线是无人可以比拟的。记得前年纪念他的去世的时候,我还专门为她写了一篇纪念文章。

鲁契亚诺·帕瓦罗蒂 (Luciano Pavarotti,1935.10.12-2007.9.6),世界著名的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早年是小学教师,1961年在雷基渥·埃米利亚国际比赛中的扮演鲁道夫,从此开始歌唱生涯。1964年首次在米兰·斯卡拉歌剧院登台。翌年,应邀去澳大利亚演出及录制唱片。1967年被卡拉扬挑选为威尔第 《安魂曲》的男高音独唱者。从此,声名节节上升,成为活跃于当时国际歌剧舞台上的最佳男高音之一。

帕瓦罗蒂被许多人誉为他那一代最伟大男高音。帕瓦罗蒂的嗓音丰满、充沛,带有透明感的明亮。其中高声区统一,音色宽厚,带有强烈的自然美感。帕瓦罗蒂具有十分漂亮的音色,在两个八度以上的整个音域里,所有音均能迸射出明亮、晶莹的光辉。被一般男高音视为畏途的“高音c”也能唱得清畅、圆润而富于穿透力,因而被誉为“高音c之王”。他是曾经的世界三大男高音歌唱家之一。

帕瓦罗蒂在四十多年的歌唱生涯中,不仅创造了作为男高音歌唱家和歌剧艺术家的奇迹,还为古典音乐和歌剧的普及做出了杰出贡献。帕瓦罗蒂经常举办大型的户外演唱会,无论是伦敦海德公园、还是纽约中央公园,每次都能吸引几十万现场观众和数以百万计的电视观众。(励志名言)从1990年开始,帕瓦罗蒂还联手多明戈和卡雷拉斯组成了史上最强的演唱组合和演出品牌“三大男高音演唱会”,从罗马古代浴场、洛杉矶道奇体育场、巴黎埃菲尔铁塔……直到北京紫禁城的午门广场,“三大男高音”的歌声响遍全球。此外,帕瓦罗蒂还以他宽宏包容的音乐态度、善良广博的爱心以及无与伦比的强大号召力,创立了“帕瓦罗蒂和朋友们”的超级品牌,与斯汀、U2乐队等众多流行音乐巨星同台演唱,为遭遇贫穷、战乱的地区和儿童筹款。

帕瓦罗蒂以多种轻松、娱乐的方式,把几百年一直局限于古典音乐殿堂的美声歌唱,带到了普通大众中间,并受到了最广泛的关注和欢迎, 这不仅促进了古典音乐市场的繁荣,同时也带动了一股新的音乐风尚,更为古典音乐注入了新的生命。

2005年10月12日,帕瓦罗蒂迎来七十岁生日,从2005年初也开始了他的告别舞台世界巡演。2005年12月,帕瓦罗蒂告别舞台全球巡演到达中国:6日——上海,10日——北京。这意味着在帕瓦罗蒂44年辉煌的艺术生涯的结尾。2007年9月6日,因为患上了胰腺癌医治无效逝世,享年71岁。

通过帕瓦罗蒂的一生。我知道太多的原因让我们迷失了方向,太多的理由让我们做不出选择,又有太多的喜爱让我们常常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

如果我们选择平庸,那尽可以让屁股把每一把椅子都坐坐;如果我们选择兼顾和尝试,那还是让屁股在椅子中间掉下去吧;如果我们选择理想和收获,那么,还是尽快像帕瓦罗蒂一样,让屁股结结实实坐到一把椅子上,然后专心致志,勤学苦练。回想我自己,自从离开农场,改革开放政策来到的时候,我完全可以大有所为的。可是我选择的却是一条平稳的道路,做做外贸,教教学生,甚至教起学生来,也是懒洋洋的。仅剩下坐在板凳上等死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名人刻苦读书的小故事

全文共 2801 字

+ 加入清单

读书丰富了人的思想,如接触博大智慧的老人;读书拓展了人的精神世界,使人生更加美丽。你看过哪些名人的读书小故事呢?不妨看看。 名人刻苦读书的小故事一:陈景润认真读书

陈景润小时候经常和哥哥姐姐一起玩捉迷藏。不过,陈景润捉迷藏时有点特别。他常拿着一本书,藏在一个别人不容易发现的角落或桌子底下,一边津津有味地看书,一边等着别人来“捉”他。看着看着,他就忘记了别人,而别人也忘记了他。

上学期间,陈景润酷爱数学。当老师讲解数学题时,他总是集中精神认真听讲。课后布置的习题他也认真去做。陈景润在解题的过程中得到了无限乐趣。数学是心智的比试和较量。陈景润对于解题,向来不吝惜时间和精力。陈景润不懂就问,别看他平时沉默寡言,但向老师请教时却毫不羞涩和胆怯。他的求教方式很特殊:看到老师外出或者老师从高中部到初中部去,他就紧追上去,和老师一起走一段路,并且一边走,一边问问题。

陈景润在福州英华中学读书时,有幸聆听了清华大学沈元教授的课。沈元教授给同学们讲了世界上一道数学难题:“大约在200年前,一位叫哥德巴赫的德国数学家提出‘任何一个偶数均可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简称‘1+1’的理论。但他一出生也没有证明出来,哥德巴赫带着一生的遗憾离开了人世,却留下了这道数学难题。长久以来,‘哥德巴赫猜想’之迷吸引了众多的数学家,但始终没有结果,并成为世界数学界一大悬案。”沈元教授把“哥德巴赫猜想”作了个形象的比喻,他把数学比喻成自然科学的皇后,把“哥德巴赫猜想”比喻成皇后皇冠上的明珠!沈元教授讲解的“哥德巴赫猜想”像磁石一般吸引着陈景润。

许多年之后,陈景润终于如愿以偿地进入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1966年,他发表了《表大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简称“1+2”),这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他所证明出的那条定理震动了国际数学界,后来这条定理被命名为“陈氏定理”。

【感悟】做学问要有陈景润那样刻苦钻研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攻克一个又一个的难关,取得巨大的成就。青少年在学习中,会遇到一些困难,那么应该怎么去做呢?这里提供两种方法借鉴:1、鞭策法:让警官、好友监督自己,自己要尽量配合。2、自制法:为自己找一个奋斗的目标,这个目标必须是你最在乎最怕失去的。然后为了那个目标,让自己勤快起来。并且可以在醒目的地方贴上自己的目标提醒自己 。 名人刻苦读书的小故事二:八十二岁的状元

梁灏是五代时期的人,却是宋太宗时期的状元郎。他从五代后晋天福三年(938年)起就不断地进京应试,历经后汉和后周两个短命朝代。虽然屡试不中,但他毫不在意,总是自我解嘲地说:“考一次,我就离状元近了一步。”直到宋太宗雍熙二年(985年),他才考中进士,被钦点为状元。他一共考了四十七年,参加会试四十场,中状元时已经是满头白发的老翁了。在大殿上,太宗问他的年岁,他自称:“皓首穷经,少伏生八岁;青云得路,多太公二年。”言明自己是八十二岁了。短短两句话,包含了多少考场上的艰苦和辛酸!

【感悟】梁灏八十二岁中状元是那个时代的悲哀,因为他生逢五代乱世,人生坎坷在所难免。但他的那种坚忍不拔的精神却是极为可贵的。在求学路上,如果人人都像梁灏那样孜孜不倦,为达到目标不惜追求到须发皆白,那么,即便最后不能功成名就,至少可以满腹经纶垂名后世。这种坚毅的求学精神值得每个人称颂和学习。大器晚成的故事告诉青少年:学习不在于年龄,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过程,只要正确对待,持之以恒,就能达到你的目标,实现自己的理想。 名人刻苦读书的小故事三:匡衡凿壁借光读书

匡衡是西汉著名的经学家。他从小喜欢学习,刻苦勤奋,可是家里却买不起灯油,无法在夜间学习。一天夜里,他正躺在床上默诵白天读过的《诗经》时,发觉邻居家灯火通明。匡衡羡慕在灯光下读书的人,他灵机一动,把邻居家的灯火借过来就可以读书了。

匡衡正在思索着该如何借到光看书,灯光把巨大的人影投身到墙上,酷似一个个怪物,怪模怪样地在墙上晃来晃去。小匡衡灵机一动:我如果在这边偷偷凿个洞,隔壁灯光就能穿墙而过,照射到我这小屋里来,我不就可以借着这点亮光读书了吗?

他高兴地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找来一把凿子,在墙壁下方偏僻处凿了个小小的窟窿。顷刻间,灯光照亮了一小块儿地方。匡衡连忙从床头翻出《诗经》,凑到那一小块儿宝贵的光亮处,专心致志地苦读起来。匡衡的父母看到匡衡如此刻苦,都感到特别欣慰,同时又倍感酸楚。

从此以后,匡衡白天帮大人忙田里的农活,夜晚借着那一小束从隔壁人家借来的灯光,孜孜不倦地读书,经过不懈地努力,终于成为一代学者。

【感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外界条件不是制约我们成功的决定因素,自己的努力才是成功的关键。学习中遇到困难是常有的事。但要努力克服这些困难,要有吃苦的精神,培养自己的学习毅力。 名人刻苦读书的小故事四:鲁迅在“三味书屋”

鲁迅小时候非常淘气。一天,镇里的戏台正在排戏,鲁迅听到外面的锣鼓声,便在家里坐不住了,趁着父亲不注意,他一溜烟儿地跑到戏台前看热闹。这时,戏台周围已经挤满了人。突然,热闹的锣鼓声停了,从后台走出一个人,对台下一拱手说:“哪位小兄弟愿意上台?我们让他客串阎王殿里的小鬼。”那些平时非常调皮的孩子这会儿却你推我、我推你地谦让起来。

“我来!”小鲁迅走上台去,让戏班的人画了个花脸,然后拿起一把钢叉就舞起来,戏台下马上响起叫好声。他得意极了,舞得更得劲儿了,小伙伴们都非常佩服他的勇气。

鲁迅12岁那年,被父亲送进了一所叫“三味书屋”的私塾就读。初入学时,鲁迅对百草园中的那些小精灵非常感兴趣。他在园中想起古人东方朔说过有一种虫叫“怪哉”,用酒一浇,便会消失不见。鲁迅非常想知道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便悄悄地问私塾的先生:“先生,这‘怪哉’虫是怎么一回事呢?”

先生却板着脸,很不高兴地回答:“不知道!”

后来,鲁迅慢慢体会到学生应该读书,先生不喜欢学生问各种古怪的问题。于是,鲁迅开始刻苦读书。起初十分严厉的先生也开始喜欢鲁迅的聪明刻苦,态度渐渐和蔼起来。鲁迅为了勉励自己学习,制作了一张小书签,书签上有10个正楷小字:“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读书时,他把书签夹在书里,每读一遍就从上往下盖掉一个字,读过几遍之后,就用默读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用不了多久,他就能熟练地把课文背出来了。后来,同学们也都向鲁迅学习,纷纷制作“读书三到”的书签。

【感悟】学习要讲究方法,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真正会学习的人,要善于取舍,要选择正确的,精通专业的,熟悉相关的,了解必需的。同时,学习需要思考。有些人虽勤于学习,但不过只是泛泛的阅读,任何理论观点都只在脑海里一晃而过,是所谓“学而不思则罔”。“读书三到”是鲁迅在学习过程中的经验总结,我们也要像他那样不断地总结学习方法,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去攻读,只有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名人刻苦读书的小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我的读书故事征文获奖

全文共 789 字

+ 加入清单

在悠闲的午后, 慵懒的阳光下,我靠在椅边,手捧一本散文集,心情也随之愉悦起来。

我在这泛黄的书页里,品味作者细腻的情感,我也在作家的回忆中,想起了我快乐的童年。

小时候,我在昏暗的灯光下,捧着一本绘本津津有味地读着,两只小猪的深刻友谊,国王与小女孩的承诺,有时会逗得我哈哈大笑,有时又会因主人公的悲惨遭遇而哭泣,一本本有趣又美丽的绘本串起了我(如诗)如画的童年。当幼儿园的午休铃响起时,许多小朋友都会抱着洋娃娃入睡,而我,则会怀抱一本未看完的绘本进入梦乡。

当我能识更多的字后,母亲便买来许多的拼音图书,一字一句地领着我读,那白纸与黑字让我第一次体会到了文学的神圣感,每一个字都渗入我的心里,每一个标点就像一次深呼吸,带来下一段的更多乐趣。我在朗读中寻找主人公纯洁的心灵,海蒂的善良,爱的教育里许利亚的孝顺,许许多多的小人物用他们点滴的真情感动着我,引导着我,让我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当我到高年级后,浅显易懂的故事书并不能再引起我的兴趣,当爸爸将一套《纳尼亚传奇》放在我面前时,我的眼睛不由得一亮,从此我便迷上了魔幻小说,从《哈利波特》到《魔戒》,每一本小说都让我看得津津有味。有时偷偷藏一本小说在被窝中,被母亲发现了她便狠狠责骂,但我仍会偷看小说,即使那小说页角已翻得起皱了,我还会沉醉于哈利在魔法学院的奇特生活,能言马与男孩的深刻友谊。我在故事中寻找虚幻的美好。

而如今,我的书柜里满是素雅清新的散文集。读毕淑敏的《非之爱》,我读懂了亲情与友情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情感,读迟子建的《寻石记》,我感悟到了志向的坚定不移。这一篇散文作品,是给读者内心最柔软却最心动的触摸。我在散文中读到作者生命最深刻地感悟。

我生活中一段段的悠长时光,被那一张张泛黄的纸页,被那一段段优美的文字而占据了,我的思绪回到眼前————阳光依旧,闲适依旧,回想了我的读书生活,也觉颇有趣味,也难免有流年逝水的惆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我的读书故事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272 字

+ 加入清单

落叶有情,流水无意。在梦里我曾颂扬过你的名字。与此相欢。花开倾城,以此不败,不曾与你分离,容我唤你之名:书。——题记

时光蹉跎,往事如烟。画面反转,那是与你第一次的相遇。

我并不知道这无聊的世间竟还有你这般有趣之物。

从小,我并不是一个讨人喜欢的小孩,调皮捣蛋全有我当头目。身为一位语文老师的女儿,我却并没有母亲那么才华横溢,知书达理。恰恰反之。由于我闯祸过多,母亲忍无可忍,把我关在家里,让奶奶把我管住,不准我出去。当时的我,望着窗外那湛蓝的天,渴望自由。就在那无意间我瞟向了奶奶的书房,便屁颠屁颠的跑进去。

打开门,一股书香扑鼻而来,古色古香的书柜吸引着我,这是奶奶发现了我一直盯着书柜,就对我笑着说:“童娃,你如果能在今天读一本《儿童阅读》,我就给你做你最喜欢的蛋炒饭。”当时的我对奶奶做的蛋炒饭已经垂涎许久,便毫不犹豫的答应了,谁料,缘生,红绳相缠。

我在那古色古香的书房里不知待了多久,看着那布满图画的《儿童阅读》,有趣而生动。“这可比出去玩有趣多了。”我在心里想着。当我把书读完了交给奶奶,并汇报读了什么故事的时候。奶奶欣慰的点着头,转身去给我做蛋炒饭。虽然拿到了梦寐以求的蛋炒饭,但我并不是那么开心。

“奶奶,你的书我下次还能看吗?”我小心翼翼的问,期待着奶奶的答应。

“当然可以。”奶奶笑着,正如清风透过了青帘一样舒爽。

不知是喜欢奶奶的蛋炒饭,还是单纯的喜欢那些书,我在书房里不知过了多少个春秋,随着年龄的增长,奶奶的身体也渐渐不好。直至那古色古香的书房里只有我一个人静守,我最终还是失去了我的第一位带领我遨游读书海洋的人,是的,那个大雪纷飞的日子我最亲爱的奶奶去世了。我和父母也搬出了那座房子。

不知过了多久,当我再次踏入书房,已经上初一了,柜子上已经蒙上了灰,我看着那些有些发黄的书,落下了眼泪。忽然,我看见了一本没有封皮的厚本子,带着好奇心,我轻轻地打开了它。上面赫然写着:“给我最亲爱的孙女童娃。”

本子上一篇篇美妙的古诗文,一段段优美的古风句子吸引着我,我如痴如醉的读着,不过此刻我的身旁没有了奶奶,但我终于又一次踏入了书的海洋,不知这次书等了我多久。

那天,我一口气把奶奶留下的本子上写的句子全部读完了,我累得昏昏沉沉。冬阳透过西栅,我都没有发现。便憨憨的枕着书本睡着了。

我与书的故事,太多太多,在记忆的长河里并不是那么清晰了,但我与它的相遇和最后重逢却让我永远难以忘怀。

时光荏苒,奶奶虽已离开许久,但我相信,奶奶肯定是像我从前一样调皮,和我玩着捉迷藏,藏在每一本书的角落里,等着我去找她呢。或者说,她把自己的灵魂注入了那本赠给我的本子呢?不管如何,我一直相信,奶奶并没有离开,她化作书陪伴着我。灯火星星,人声沓沓。路无归、霜满天。

曾几何时,有美人一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风飞翱翔兮,四海求凰。奏琴啸,不得于飞兮,是我沦亡。书,可否与我相伴?携手相将,往后之路一起走,可好?你与我的故事永远是未完待续,永远没有句号。

我与书的故事,不曾在话下,也不曾少,只是惊鸿一瞥,溅起阵阵微波,恰似一只蜻蜓点水。恍若间,步入书的圣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名人小时候故事

全文共 566 字

+ 加入清单

卡耐基在小时候是一个大家公认的非常淘气的坏男孩。在他9岁的时候,他父亲把继母娶进家门。当时他们是居住在维吉尼州乡下的贫苦人家,而继母则来自较好的家庭。

他父亲一边向她介绍卡耐基,一边说:“亲爱的,希望你注意这个全郡最坏的男孩,他可让我头疼死了,说不定会在明天早晨以前就拿石头扔向你,或者做出别的什么坏事,总之让你防不胜防。”

出乎卡耐基意料的是,继母微笑着走到他面前,托起他的头看着他。接着又看着丈夫说:“你错了,他不是全郡最坏的男孩,而是最聪明、但还没有找到发泄热忱的地方的男孩。”

继母说得卡耐基心里热乎乎的,眼泪几乎滚落下来。就是凭着她这一句话,他和继母开始建立友谊。也就是这一句话,而成为激励他的一种动力,使他日后创造了成功的28项黄金法则,帮助千千万万的普通人走上成功和致富的光明大道。因为在她来之前没有一个人称赞过他聪明。他的父亲和邻居认定他就是坏男孩,但是继母只说了一句话,便改变了他的生命。

到了卡耐基14岁时,继母给他买了一部二手打字机,并且对他说,她相信他会成为一位作家。他接受了她的想法,并开始向当地的一家报纸投稿。他了解继母的热忱,也很欣赏她的那股热忱,他亲眼看到她用她的热忱如何改善他们的家庭。

来自继母的这股力量,激发了他的想象力,激励了他的创造力,帮助他和无穷智慧发生联系,使他成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关于努力励志经典名人故事

全文共 1188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努力励志经典名人故事:有快乐才能飞翔。

她1977年出生于广西桂林,漓江的柔美,象鼻山的意趣,大地的青翠蕴涵着江南的灵秀,也塑造了她一身的灵气。于是,从小她就显示出一种天生的乐观和逼人的才气。

上小学时,每次考试之后,总有几个成绩不理想的女孩哭得一塌糊涂,急得周围的同学们搜肠刮肚地想法子劝解。她却是个例外。成绩一向突出的她即使偶尔失手,大家也丝毫看不到她的失落和难过,挂在她脸上的始终是开心爽朗的微笑。时间一久,班里的同学都感到不可思议,难道她就没有失落的时候?

几个要好的女同学私下里问过她:“你考试成绩不好的时候不伤心啊?怎么就没看见你哭过鼻子呢?”她脸上仍旧挂着甜甜的微笑:“谁也不能时时刻刻都出类拔萃,只要我尽力做到了最好的自己,那就够了。全力以赴地付出过,剩下的就是乐观地面对生活。”

这种乐观一直支撑着她的成长,甚至后来她父亲身患重病去世了,家里的生活一度拮据到了极点,有时候一天只能用一个面包勉强充饥,她也擦干眼泪面带笑容继续生活,并且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22岁那年,她大学毕业,上海电视台到学校选人,尽管她长相并不出众,但台长亲自拍板,说:“她的内涵会给新闻节目注入一种新鲜的血液。”后来的事实证明,台长的预言没有错,凭借亲和、不做作的主持风格,她迅速得到观众的喜爱,并迅速播报上海台晚间黄金时段的新闻,成为当家一姐。

20xx年,中央电视台向她抛来了橄榄枝,她毅然选择了北漂。当时,在上海台,她是正式员工,收入稳定,还买了房子。而在央视,最初她只是一个连进门卡都没有的“临时人员”。初到北京,她住在一套40平方米、没有暖气的老式居民房,而且北京很干燥,总需要开加湿器;家里的菜是酸辣风格的,但在北京,一吃辣就咳嗽。

更大的考验来自工作,北京的工作强度比上海高很多,而且最初她很不适应,因为压力过大,最初的几个月里,她的身体频出问题,经常要到医院打吊针。那是她人生最低落、最压抑的一段日子。在那段最苦最难的日子里,她没发过一句牢骚,也没有丝毫的抱怨。她告诉家人和朋友,自己已经尽全力做到最好的自己了,如果不能成功,也该轻松快乐地去面对。她的乐观情绪感染了身边所有的人,大家不再多说什么,只是力所能及地多给她一些帮助。

努力终有回报,她很快便在央视吸引了全国观众的目光,她俏皮的语言、乐观的性格、专业的主持能力,给越来越多的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20xx年起她连续4年获得央视十佳主持人,并于20xx年获金鹰节优秀电视节目主持人奖,她主持的节目《第一时间》获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电视主持作品奖”。

她叫欧阳夏丹,现在主持的节目是《共同关注》,每天都会微笑着出现在全国观众面前。

在谈到自己的乐观时,欧阳夏丹有自己的秘诀:“气球里充满了比空气轻的氢气,所以才能飞上天空;我一直都让自己身体里充满快乐轻松的生活元素,所以我也才能飞翔起来!”如此理念,也能传染给人快乐飞翔的感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铁血显英雄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901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是一面时间铸就的筛子,在暴风骤雨后,留下的都是一个个忠心爱国的壮士身躯,他们把热血奉献于了祖国大地,浸染了每个爱国者的心灵,他们用智慧与勇气给我们铺垫了美好的今天,他们在用生命铸造辉煌。

我想,自古至今那些为保卫国家而英勇牺牲的人,他们并不是有着一副美丽动人的外表而是有着一颗赤热的红心,为了祖国的安定,为了人民的幸福,他们用生命去冲锋,这样的他们应该是最美的。

因为忠勇爱国,梁维亚成为了人们心中的英雄。当他投第一营前队当兵时,他已经坚定了报国的步伐,参加武昌起义更加涌动了他那颗赤心,而后的他自告奋勇,指挥进攻兵工厂的部队。沪军都督陈其美发现他勇于任事便派他赴苏州活动。苏州同志以梁维亚新从武昌来,派他住说苏抚程德全,他手按枪柄大声喊出他内心的狂热:武昌起义,各省响应,公素识时务,只有应天顺人,方为上策。事毕回沪,他又被会为敢死团营长。他肩负着使命,凭借着自己的意志力英勇抗敌。1913年起他又开始参加反袁活动,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他从不言弃,一直对祖国忠心耽耽,直到北伐战争,他都站在革命一边。把自己与国家系以一起,时刻视解救国家危难为己任,这样忠勇的革命战士永远值得我们缅怀。

然而,爱国者不仅仅只有那位革命战士。在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又涌出了以屈子厚为首的有志青年,他们成立救国团,谋图以武力反帝、反清,但未能付诸行动。虽然如此,他并没有放弃他最初的信念,救国刻不容缓。他先以兴汉排满,伸张民权为旨召集同学组织质学会,后来又旨在保全中国自立权,创建新自立国建立了一支自立军,在各个重要地区起事。屈子厚先后创立的组织的主旨皆不同,但无论是从哪个角度出发,都是为了维护民族利益,加快中华复兴。在1908年他们起义没能成功,他改变计划,从此开始教育事业,可在当时的那种黑暗昏庸的社会背景下,他还是无法逃脱命运的魔掌。

时间划破我们的脸颊,历史沧桑,多少不知名的英雄为了保家卫国,用鲜血染红了这片土地,那么多忠勇的人们,感谢你们的大无畏。岁月总是经不起磨炼,这种忠勇的精神在漫漫长河中逐渐流失。现代文明社会并不是不需要这种精神而是太需要,但却无法得到满足,社会要进步,中国要富强,就请唤回这种可贵的精神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有趣的名人励志故事

全文共 2216 字

+ 加入清单

有趣名人励志故事:李嘉诚

马云在创业初期,曾经参加过一个CEO学习班,班里只有30几个同学。有一次,班上组织他们去香港见李嘉诚,第一次见这样的超级富豪,马云他们都兴奋极了。

马云认为,像李嘉诚这样的大人物应该都很忙,能够出面几分钟,讲几句话就不错了。可是,接下来的见面场景完全颠覆了所有人的想法。马云他们班的同学刚到,李嘉诚已经等在那里,一见面就一一跟他们握手,每一个人都握到。在握手的时候,李嘉诚亲自分发了自己的名片,同时还递过来一个盘子,盘子里是抓阄的号码。这个号是用来决定吃饭和照相时的座次,以免厚此薄彼,让人感到尴尬不舒服。

吃饭的时候,马云幸运地和李嘉诚分到了一桌,但没想到,李嘉诚吃了一会儿,说了声抱歉又到了另外一桌。一个小时的吃饭时间,李嘉诚四个桌子轮流坐,几乎都是15分钟。吃完饭后,李嘉诚并没有先走,又一一和大家握手,还专门跑到墙角站着的一个服务员那儿,和他握手,说了声“辛苦了”。

在参观的环节中,马云和他的同学纷纷要求李嘉诚讲演一番,但李嘉诚说没有准备,最后拗不过大家的要求,他只讲了一句话,这句话只有八个字:“创造自我,追求无我。”他用普通话讲完后又用广东话讲了一遍,发现在场的还有老外,就让人用英语再讲一遍。为了更深刻地理解这句话的内涵,马云悄悄地问李嘉诚身边的工作人员,能不能找到有关这方面演讲的一本书,结果,在临走上车的时候,那位工作人员气喘吁吁地跑过来递给马云需要的那本书,说是他们的董事长费了好大的劲才找到的。

是啊,当你把自己越做越强大,超越别人的时候,就容易自我膨胀,给别人压力,让别人不舒服。这个时候,你要让自己化解在芸芸众生中,回归于平淡平易,才能使所有人都能感受到你的真诚,愿意和你交往。这,大概就是李嘉诚做人处世的“无我”智慧吧。

有趣的名人励志故事:不为名利惑,入戏三分痴

元末明初戏曲家高明,出生在一个书香之家,祖父高天锡、伯父高彦都是诗人,受家庭环境熏陶,青年时的高明才华横溢,已声名远播。

高明并不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又跋山涉水前去著名理学家黄溍那里苦修学业。高明不仅通天文晓地理,诗文俱佳,而且痴迷于戏曲创作。公元1345年,高中进士的高明,不得不收起对戏曲的热爱,收起行囊奔赴处州任职。

公务虽然琐碎,但高明总要忙里偷闲,走街串巷收集民谣民调,尽兴时便写上几首,哼唱出来自娱自乐。好日子没过几天,公元1348年,一个叫方国珍的在浙东起义反元,高明被朝廷任命为浙东阃幕都事,前去协调各种事务。高明再次背起行囊,赴杭州任职。

颠沛流离之苦尚能忍受,但无法专心于戏曲创作,让高明很苦恼。到任之后,因为工作并不顺心,高明毫不犹豫地炒掉工作,回家专心搞创作。

初时写作并不顺利,多年混迹于官场之中,早已脱离生活。于是,高明再次背起行囊游走四方,深入民间收集素材。

当时地方小戏台,经常上演宋代遗传下来的一部戏《赵贞女蔡二郎》,故事讲述了名叫蔡二郎的秀才,上京赶考高中状元,面对荣华富贵,抛弃双亲及妻子,最后落得骂名。

每次观看演出,随着故事情节,总会引起观众唏嘘感叹,甚至痛骂负心之人。

这种现象深深触动了高明,他决定写一部戏,以皆大欢喜为结局,让看戏的观众不再悲愤,为社会注入一些正能量。于是,《琵琶记》的雏形渐渐在脑海里构思出来,高明在开篇写下了“秋灯明翠幕,夜案览芸编,今来古往,其间故事几多般……休论插科打诨,也不寻宫数调,只看子孝共妻贤。正是:骅骝方独步,万马敢争先。”

就在高明信心满满地写作时,公元1356年,朝廷任命高明为福建省都事,这是许多官员觊觎的肥差,可高明却不以为意,推辞不掉只好上任,谁知路过宁波时,曾经反元而又受招抚的方国珍,极力聘请高明到他府中任职并许以高薪。

面对名与利的诱惑,高明突然间悟出,继续混迹于官场,终将会远离自己的梦想,而《琵琶记》的创作也将遥遥无期。于是,高明果断辞掉朝廷和方国珍的高薪聘请,就在宁波城东的栎社村隐居下来,闭门谢客,开始撰写构思已久的《琵琶记》。

放弃名利的高明,痴迷地进入戏曲创作之中。“论传奇,乐人易,动人难”,为了达到动人境界,高明将自己融入到戏曲中,与故事里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喜怒哀乐皆不由己。

“风声月色来亭榭,老泪年来湿几更。”一句唱词,一首曲子,都要经过反复吟唱,无论是故事情节还是人物心理活动,高明都是精益求精。在写作时,高明习惯一边写,一边用脚打拍子,而手则敲击桌面。随着时间的推移,楼板竟然被踏穿了,桌子也因为拍打而留下深深的凹痕。

呕心沥血数年,一部《琵琶记》终于面世了。《琵琶记》一共写了四十二出,从汉代书生蔡伯喈新婚写起,再到赴京赶考,随后发生的故事层层递进,而高明也将人物赋予新的面目,不再是背信弃义之人,而是努力挣扎做到全忠全孝的形象。

《琵琶记》问世后,迅速在民间引起轰动,有人甚至把书进献给明太祖朱元璋,明太祖读后给予了很高评价:“五经四书,布帛粟菽也,家家皆有;高明《琵琶记》,如山珍海味,富贵家不可无。”不仅如此,明太祖还几次聘请高明出来做官,结果高明“佯狂不出”,于是“高皇不复强。”

“阖关谢客,极力苦心,歌咏则口吐涎沫。”这是高明写作《琵琶记》的真实写照,也正是秉承着严谨的写作态度,一部《琵琶记》不仅成为经典名著,高明也被称为“南戏之祖”。

高明是睿智的,辞官隐居著书;高明是执著的,写出传世之作。不为名利惑,入戏三分痴。世人不会记得高明的官衔,但会记得他的《琵琶记》。光阴如水漫过尘世喧嚣,唯有《琵琶记》代代传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我的读书故事作文400字

全文共 406 字

+ 加入清单

书,一个多么简单而平凡的东西,可对我来说,书已经成为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在我心中占据了最高的地位,我和她缔下了不解之缘。

我告诉你们,我小时候最不喜欢的就是看课外书了,一二年级的时候我一做玩作业就跑出去玩,我连课外书碰都没碰一下。直到三年级的时候,我转到新竹二小,妈妈要求晚上一读玩英语就要读办半个小时的书。刚开始我极不情的拿起课外书,每次都是囫囵吞枣的读了半个小时,要我回想起书里的内容,我还真想不起来了。直到四年级我才喜欢上读书,这是因为学校组织了一次汤素兰主题讲话,我被深深地吸引了,在我的要求下,妈妈就帮我订了几本,买回去一看,觉得这些书还蛮好看的,之后我越看越着迷,每天都可以看一小时了。现在我五年级了,只要一本书看完了,我就吵嚷着要爸爸妈妈去帮我买过一本书。我发现我真的爱上了读书。

我在今后一定会努力读书,因为读书使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也带给了我无穷的幻想,它永远是我生命中最好的朋友。我读书,我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站在梦想之上名人故事

全文共 1178 字

+ 加入清单

15年前,他与朋友在学校餐厅的一张餐巾纸上写写画画,这便是“新浪网”的雏形。13年后,这位“新浪网”三号人物急流勇退,专心拍摄纪录片。他认为,“投资纪录片是精神扶贫,是社会善举”。他的目标是10年拍摄100部纪录片,“为下一代人留下这个时代的真实记忆”——

蒋显斌很早就对纪录片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一年,蒋显斌在电视上看到了一部名为《寻找台湾生命力》的纪录片,它聚焦于社会变革中的台湾民众,也让蒋显斌“有了一种新的角度去思考脚下的土地”。

一开始,他考虑着只拍一部纪录片,“交个差,圆个梦”。但很快,这个生命中的小插曲却让他整个人都深深沉迷其中。

蒋显斌还记得,他所拍摄的一个拼命借钱供儿子读大学的父亲。片中的父亲希望儿子大学毕业后出人头地,但因为扩招,儿子毕业后很难找到工作,甚至还没自己挣的钱多。面对镜头,这位父亲却并没有想象中的失望:“年轻的时候我以为人生很长,现在我知道,其实人生很短。”

蒋显斌被打动了。他希望“用纪录片这个媒介来捕捉华人的面貌”。

为此,他注册了CNEX基金会,每年选出10部华语纪录片提案,给予8万~10万元的资助。在拍摄过程中,CNEX担任制片方,并邀请国内外知名导演与学者担任影片顾问与监制。拍摄完成后,CNEX负责影片的国际影展的参赛与市场发行。

这位“有眼光的商人”开始动用自己能够想到的所有资源。他的朋友,麦肯锡高级合伙人陈玲珍、电视编导张钊维,成了CNEX的另外两位合伙人,他们又分头行动,说服自己所认识的企业家为这个基金会作些投资。

基金会成立第一年,CNEX拉来了40万美元的赞助,其中有10万美元是蒋显斌自己的投资。

很多人都认为这并不是一个能够赚钱的行业。蒋显斌却对纪录片的前景相当乐观。除了每年维持基金会的运转,他还希望能够找到一个模式,使纪录片能够真正持之以恒地运转下去。现在,他觉得自己似乎已经找到了一个方向。

从2009年6月起,CNEX资助张经纬导演拍摄的纪录片《音乐人生》在香港百老汇院线播放,引起了热烈反响,直到现在都没有下线。

现在,这部小成本的纪录片已经有超过100万港元的盈利。“这在纪录片领域简直是个奇迹!”蒋显斌说。

“我不会觉得失落,我们刚做网络的时候,营业额也没有那么高。”蒋显斌说,“现在我相信,纪录片就像一个巨大的冰山,在水下还有我们所不知道的巨大宝藏。”

两个月前,这位曾经的“IT精英”站上了金马奖的舞台。在2009年度的评选中,作为华人地区最著名的电影奖项之一,金马奖把最佳纪录片的奖项颁发给了蒋显斌所监制的纪录片《音乐人生》。

“得奖、上院线,这样一步一步是没错的。”蒋显斌说,“我希望纪录片能够有一个很繁荣的景象,当然,现在的情况距离繁荣还有一段距离。”

平日里,蒋显斌的多数时间在CNEX的办公室里度过。整个办公室,他最喜欢二层自己搭建的阳台。站在那里,“偶尔会冒出站立在梦想之上的感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名人故事

全文共 662 字

+ 加入清单

《清宫遗闻》和《清朝野史大观》都记载了同一个故事

乾隆弘历做太子的时候,一次因事进宫,看见父皇雍正的一位妃子正在梳妆,映在镜子里的她美眸清澈,娇艳无比。生性风流的弘历不觉砰然心动,便悄悄走过去,捂住了那个妃子的眼睛。妃子吓了一跳,不知就里,下意识地用手里的梳子朝后一打,正好打在了弘历的额头上,竟然把他的额头打出血来了。

恰在这时,弘历的母后刚好进来看见了这一幕。也许皇后在心里早就对这位妃子抱有成见,便认定是该妃子调戏太子,就赐帛命该妃子自尽。该妃子被迫自尽后,太子弘历非常内疚,觉得对不起这位妃子,就用朱砂在妃子的脖颈上点了一个红点,悲痛地说:“我害尔矣,魂而有灵,俟二十年后,其复与吾相聚乎?”

二十五年后,一位青年入宫侍驾,乾隆皇帝越看越觉得这个年轻人像那个因自己的轻佻而冤死的妃子,验其颈项,果有一点红色胎记,与当年他给那个妃子脖颈上点的的朱砂位置一样;又问其年龄,回答二十五岁,与那位妃子死去的时间也正好一致。乾隆愈发吃惊,认定该青年就是那个冤死的妃子再世,是向自己讨偿孽债来的。

从此,乾隆便对这个年轻人关爱有加,处处袒护,使他平步青云,连连高升,一直权倾朝野,作威作福长达二十余年。直到乾隆死后,嘉庆皇帝才将他扳倒,也是赐帛自尽,与冤死的那位妃子一般无二。这个人就是乾隆朝赫赫有名的和。

几百年来,这个故事一直被渲染得神乎其神,使人半信半疑,不得其解。倘若这个故事是真的,那么,和是那个冤死的妃子转世是不是真的呢?抑或这仅仅是一个巧合?也许,只是乾隆皇帝的负疚心理作祟,他就非得那样认定不可?

真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我们班的读书故事作文700字

全文共 723 字

+ 加入清单

书可以让我们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书可以让我们懂得道理,提高素质;书可以让我们陶冶情操,让我们明智……书是我们一生的益友!

2015年8月7日下午,我们班的小记者进行了《五三班的坏小子》阅读讨论活动和换书乐活动。首先,一位小记者与我们一起探讨了读书方法:“第一步,我们可以读读书的封面;第二步,我们可以了解作者;第三步我们就可以看看目录,了解主要章节;第四步,就是开始读整本书啦!”大家都非常赞同这样的读书步骤与方法。

“接下来我们进行有奖问答环节!”主持人说道。几个男生一听到有奖,都激动地跳了起来,欢呼了起来,“开心”两个字都写到了脸上。

“1、《五三班的坏小子》是谁写的?”小记者的手都没闲着,高高地举在半空中。“邢诗怡!”被请到的小记者不假思索地就把答案说了出来。拿奖品时,我们的脸上露出了隐藏不住的喜悦。接下来的环节,我们认识了贪吃的肥猫、机灵的米老鼠、跑步很快的兔巴哥和讨厌喝牛奶、吃鸡蛋的豆芽儿,大家讨论地热火朝天。对啊!这不就是读书的第五步——精读!把书读透彻、读出人物性格特点、语言特点,读出思想内涵。

最后,我们进行了换书乐活动。老师一声令下,大家都飞奔到自己喜爱的书那里,小记者们宛如一只只勤劳的小蜜蜂正在采蜜!我跑到了石恬那儿:“石恬,我想和你换《笑猫日记》。我的书是伍美珍阿姨主编的,里面有很多小读者的作品!”“我看看。”石恬翻了翻我带的书,爽快地答应了。“这么快就换到了,好开心啊!”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喜悦。再看看其他同学,他们很多也都换到了自己心仪的书,正迫不及待地翻阅呢!

“爱书就是爱生活,书就像调味的鸡汤,能把我们的生活变得有滋有味。”杨红樱阿姨的话语一直激励着我。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插上阅读的翅膀,飞向更高的知识天堂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古代名人王羲之的小故事

全文共 1680 字

+ 加入清单

王羲之是我国东晋时的大书法家。他出身士族,加上他的才华出众,朝廷中公卿大臣都推荐他做官。他做过刺史,当过右军将军(人们也称他王右军)。王羲之从小喜爱写字。据说平时走路的时候,也随时用手指比划着练字,日子一久,连衣服都划破了。经过勤学苦练,王羲之的书法越来越有名。当时的人都把他写的字当宝贝看待。

据说有一次,王羲之到一个村子去。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卖。那种竹扇很简陋,没有什 么装饰,引不起过路人的兴趣,看样子卖不出去了 ,老婆婆十分着急。王羲之看到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说:你这竹扇上没画没字,当然卖不出去。我给你题上字,怎么样?老婆婆不认识王羲之,见他这样热心,也就把竹扇交给他写了。王羲之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五个字,就还给老婆婆。老婆婆不识字,觉得他写得很潦草,很不高兴。王羲之安慰她说:别急。你告诉买扇的人,说上面是王右军写的字王羲之一离开,老婆婆就照他的话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军的书法,都抢着买。一箩竹扇马上就卖完了。

许多艺术家都有各自的爱好,有的爱种花,有的爱养鸟。但是王羲之却有他特殊的癖好。不管哪里有好鹅,他都有兴趣去看,或者把它买回来玩赏。山阴地方有一个道士,他想要王羲之给他写一卷《道德经》。可是他知道王羲之是不肯轻易替人抄写经书的。后来,他打听到王羲之喜欢白鹅,就特地养了一批品种好的鹅。

王羲之听说道士家有好鹅,真的跑去看了。当他走近那道士屋旁,正见到河里有一群鹅在水面上悠闲地浮游着,一身雪白的羽毛,映衬着高高的红顶,实在逗人喜爱。王羲之在河边看着看看,简直舍不得离开,就派人去找道士,要求把这群鹅卖给他。那道士笑着说:既然王公这样喜爱,就用不到破费,我把这群鹅全部送您好了。不过我有一个要求,就是请您替我写一卷经。王羲之毫不犹豫地给道士抄写了一卷经,那群鹅就被王羲之带回去了。

吃饺子

一天,王羲之路过集市,见一家饺子铺门口,人声喧嚷,热闹非常。尤其是门旁的那两幅对联,分外惹人注目,上面写着经此过不去,知味且常来十个字,横匾上写的是鸭儿饺子铺。但是字却写得呆板无力,缺少功夫。

王羲之看罢,心中暗想:这样的赖字,也配写匾?又一琢磨:经此过不去,知味且常来。好家伙!这里到底是什么人的买卖,竟能如此夸口?走近一瞧,见铺内有口开水大锅,设在一道矮墙旁边。包好的白面饺子,

好似一只只白色的小鸟,一个接一个地越墙飞来,不偏不倚正好落入滚沸的大锅。一锅下满,不用招呼,小鸟就停飞了。等到这锅饺子煮好,捞完,小鸟又排队一样飞来,准确无误。

王羲之十分惊奇,就顺手掏出一些散碎银两,要了一大碗饺子,然后坐下。这时他才发现,饺子个个玲珑精巧,好象浮水嬉戏的鸭儿,真是巧夺天工的奇货!他用筷子将饺子夹起,慢慢地送到嘴边,轻轻地咬了一口。顿时,清香扑鼻,鲜美满口。不知不觉间,把那一大碗饺子,全吞到了肚里。

一顿饱餐之后,王羲之对自己说:这鸭儿饺子果然不错!只是门口那副对联的字写得太差,与这美味饺子实在不能相配,我王羲之何不乘此机会为他们另写一副对联,也不辜负我来此一场想到这里,他便问店伙计:请问店主人在哪里?

店伙计用手指着矮墙说:回相公,店主人就在墙后。王羲之绕过矮墙,见一白发老太婆坐在面板之前,一个人擀饺子皮,又包饺子馅,转眼即成,动作麻利极了。更令人惊奇的是,包完之后,白发老太婆便随手将饺子向矮墙那边抛去,鸭儿饺子便一个一个依次越墙而过。

老人的高超技艺,使王羲之惊叹不止。他赶忙上前问道:老人家,象您这深的功夫,多长时间才能练成?老人答道:不瞒你说,熟练需五十年,深熟需一生。听了这话,王羲之沉默了一会,好象在品尝这句话的滋味。然后又问:您的手艺这样高超,为什么门口的对子,不请人写得好一点呢?

老人气鼓鼓地说;相公有所不知,并非老身不愿意请,只是不好请啊!有的人写字刚有了点名气,就眼睛向上,哪里肯为我们老百姓写字。其实,照我看,他们写字的功夫,还不如我这扔饺子的功夫深呢!老人的活不一定是指王羲之,可是王羲之听了,觉得脸上火辣辣的,羞愧难当。于是,他特意写了一副对联,恭恭敬敬地送给了这位老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