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形势与政策论文:南海问题的现状及其应对策略【实用20篇】

作文试卷是一张纸,但铺展开来就是一条路。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形势与政策论文:南海问题的现状及其应对策略,欢迎阅读。

浏览

1215

作文

90

当前南海形势及中国面临的挑战论文2000字

全文共 3455 字

+ 加入清单

南海问题实质是中国与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等国围绕南沙岛礁主权及海洋管辖权的地区性的海洋争端。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当前南海形势及中国面临挑战论文的内容,欢迎查看!

历史上,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开发南海诸岛,长期、和平、有效地对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实施行政管辖,建立了对南海诸岛的主权和相关海洋权益。二战期间,日本一度非法侵占我国南海诸岛,并将南海诸岛更名为“新南群岛”,划归台湾总督府高雄州高雄市管辖。1945年二战结束之后,根据1943年《开罗宣言》和1945年《波茨坦公告》的有关规定,中国政府于1946年恢复对南海诸岛行使主权。

直至20世纪70年代初,南海周边国家并没有对中国拥有南沙群岛的主权提出异议,南海局势是平静的,没有所谓的“南海问题”。此后,一些南海周边国家开始对中国南沙群岛的岛礁提出领土要求,甚至非法侵占部分岛礁,由此导致南沙群岛领土争议。这些国家还依据《公约》,提出了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主张,这些海域主张覆盖的范围相互重叠,从而形成了南海部分海域的划界问题。

南海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大致是:

第一,20世纪60年代末,在南海地区发现了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1968年,联合国亚洲暨远东经济委员会亚洲外岛海域矿产资源联合探勘协调委员会发布的勘察报告指出,越南沿岸邻近海域、南沙群岛东部和南部海域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1969年,美国海洋调查船“亨特号”在南海进行地质调查,并宣称探明南海大陆架上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1973年,世界范围内的第一次石油危机加深了人们将石油看作一种战略资源的认识。南海的资源前景极大地刺激了越南、菲律宾等国。越、菲等南海周边国家开始加大蚕食中国在南沙群岛及相关海域权益的实际动作,并陆续提出领土和海洋权益主张。

第二,《公约》的诞生及其创设的新制度,导致海域划界争议加剧。其中专属经济区制度与南海问题的产生有直接关联。按照《公约》第121条的有关规定,岛屿如果可以维持人类居住,或可以维持自身经济生活,就可以主张200海里专属经济区,赋予了基于岛屿主张海域的权利,岛屿在主张海域和未来海域划界中的地位和作用显著提升。

此外,南海的地缘政治地位、殖民主义和大国争霸等因素也与南海问题的产生密不可分。加之二战后,中国政府虽然于1946年接收了南海诸岛,但是除中国台湾驻守的太平岛外,其他岛礁长期没有派兵驻守,有效控制不足,从而给一些国家对中国南沙岛礁的觊觎之心和非法侵占的行为留下了空间。

自2009年以来,南海问题持续升温,其主要原因包括:

第一,美国等域外大国通过政治外交、军事、舆论等手段,逐步加大对南海问题的介入力度,加剧了南海海上形势发展的复杂程度。特别是随着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推进,南海问题成为其牵制中国,维持其在亚太地区主导权的一个重要抓手。随着美国加大在南海地区的军力部署和军事活动,开展针对中国的南海“常态化”巡航,刺激了地缘政治竞争意识在本地区的回潮。

第二,中国的崛起和发展,使其他争端国对能否保住其非法控制的南海岛礁产生焦虑。部分国家担忧随着中国的日渐强大,将有可能采取某种方式来收复被非法侵占的南沙岛礁。因此,部分争端国通过国内立法、诉诸第三方机制、与域外国家深化结盟或结伴、向域外大国提供军事基地等方式来“合法化”和“漂白”其非法主张和侵占所得,以巩固其对南沙已控制岛礁的非法占有。

第三,菲律宾、越南等有关争端国为巩固和扩大南海权益主张,不断推动南海问题国际化和扩大化,加大岛礁扩建等单边行动力度。

当前的南海形势呈现出几个新的特点:

第一,南海问题逐渐由领土争议和海域主张争议演变为地缘政治、资源开发和航道管控的博弈。

第二,南海问题“被扩大化”,已由原来直接当事国之间的“岛争”,扩大到域内外力量之间的“海争”或“水争”。

第三,由于南海地区安全机制的缺失,以及亚太地区安全结构的演变和调整,南海周边国家对中国的“战略猜疑”上升,并采取寻求域外国家的安全保护和加强自身军力建设的应对策略。因此,“大国借机谋势、小国伺机谋利、大小国联合应对中国”,以“结盟”和“拉帮结派”、谋求相对军事优势为特征的南海地缘政治博弈的特点日趋明显。

中国在南海的历史性权利:

中国在南海拥有历史性权利是不争的事实,这是在中国千百年来在开发、经营和管辖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的过程当中逐步形成的,并有大量的历史证据作支撑,比如海南渔民使用的《更路簿》。

《更路簿》是中国古代使用的一种航行指南,记载了通往某个地区的航程和航向。其中古代在海上燃香一支所花费的时间为一更,一更一般能行驶10海里左右;“路”指的是航海罗盘指向的针路,即航向。海南渔民使用的多个版本《更路簿》大约起源于明代早期,一直流传至今,记载了前往西沙、南沙各岛礁捕鱼的航向航程、物资特产等。《更路簿》还生动形象地记载了100多处对西沙、南沙岛礁的命名,如“丑未”(渚碧礁),是以罗盘方位命名;“赤瓜线”(赤瓜礁),是以特产命名;“秤钩”(景宏岛),是以岛礁形状命名;“双门”(美济礁),是以水道数量命名。《更路簿》还记载了200多条航线,是中国人民持续开发利用南沙岛礁及相关海域的真实记录。《更路簿》无疑是中国拥有南海诸岛主权和历史性权利的确凿证据。

《公约》虽然没有对历史性权利作十分明确的界定,但也没有否定历史性权利的存在。而且,《公约》的宗旨包含了对历史性权利的尊重。同时,历史性权利为国际法和国际仲裁实践所认可,比如2003年的厄立特里亚诉也门案,2015年的毛里求斯诉英国案,都明确承认了历史性权利的存在。《公约》序言中明确规定:本《公约》没有涉及的其他问题仍然属于一般国际法调整的范畴。因此,历史性权利属一般国际法调整的范畴,中国不会因为《公约》无此明确定义而放弃其在南海的历史性权利主张。

中国是南海和平稳定的捍卫者:

南海事关中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中国一直致力于维护南海的和平稳定,推动《宣言》框架下的海上合作,并积极参与和推动事关南海和平稳定的机制建设,始终以克制和理性的态度处理与其他国家的争议。中国的南海政策包括:

第一,维护南海的和平与稳定。南海的和平与稳定是南海争端当事方及所有南海利益攸关国的重要关切。中国作为最大的南海沿岸国,始终致力于维护南海的和平和稳定,既是南海和平稳定的建设者也是捍卫者。

至于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南沙岛礁建设问题,在岛礁建设之初中国就已经向国际社会承诺,岛上设施主要服务于和平目的,尤其是为本地区国家和国际社会提供海上搜救、助航等公共服务产品。

第二,维护南海的航行安全和自由。这也是国际社会,尤其是一些域外大国的主要关切。南海是重要的海上通道,确保各国依照国际法所享有的南海航行和飞越自由是中国和其他南海沿岸国的重要共识。事实上,南沙争端产生近半个世纪以来,南海航行自由从来没有因争端受到过干扰。

第三,通过对话协商来解决争议。中国一向坚持由当事国通过对话协商的方式解决南沙岛礁领土和海洋管辖权争议,这一主张是中国和其他声索方以及中国和东盟十国达成的重要共识,被写入《宣言》。对话协商解决敏感复杂的领土和边界问题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选择。中国对此拥有众多成功经验,已经通过双边政治磋商和谈判同14个陆上邻国中的12个解决了陆地边界划界问题。中国还于2000年同越南解决了北部湾海上划界问题。2015年12月,中韩正式启动海洋划界谈判。

第四,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南海问题应该说是涉及国家和争议岛礁数量最多、争议海域面积广的海洋争端。在短时间内解决如此复杂的问题并不现实。唯一可行的选择就是中国所倡导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通过在争议海域实施共同开发合作,有助于有关各方积累政治互信,从而为最终解决南海问题创造条件。

第五,“双轨思路”。2014年中国提出了处理南海问题的“双轨思路”。2014年11月,李克强总理在缅甸出席东亚峰会时予以了确认。“双轨思路”基本内涵是指有关具体争议由直接当事国通过谈判和协商解决,南海和平稳定由中国和东盟国家共同加以维护。“双轨思路”旨在解决东盟与域外国家对南海和平稳定的关切,是中国政府继“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之后,推动南海问题朝着正确方向发展所迈出的重要一步。

总之,中国是南海和平稳定的坚定捍卫者。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国一贯维护国际法治以及公平和正义,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坚定致力于维护南海和平稳定,致力于同直接有关的当事国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根据国际法,通过谈判协商和平解决有关争议”。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南海问题的现状及其应对策略

全文共 4499 字

+ 加入清单

70年代以来,南海周边一些国家,不顾我国政府的一再声明,陆续侵占吞食了其中的一些岛屿,形成以武力非法侵占我国南沙岛屿的局面,严重侵犯了我国的领海和领土主权。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南海问题现状及其应对策略的内容,欢迎查看!

近来,我国的海防由北到南,都出现了一些岛屿问题和能源开发问题的纷争。在东海,韩国济州道议会农渔畜与知识产业委员会当日通过条例案,将1月18日定为苏岩礁日。日本对中国钓鱼岛早已虎视眈眈,并且实际控制着钓鱼岛。在南海,所有环南海诸国,都对南海提出领土要求,并且都出兵占领南海大片岛礁。南海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我国的南大门, 首先我们看一看南海的历史和地理位置。

南海总面积350万平方公里,有大小200多个岛礁组成,岛屿大都狭小。南海诸岛根据地理位置,分为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其中面积最大者为东沙岛,面积12平方公里,其他各岛面积要小得多,其中西沙最大永兴岛1.85平方公里,南沙最大岛屿太平岛0.4平方公里。

据史籍记载,中国早在公元前两世纪的汉武帝时代,通过航海实践发现了南沙群岛。唐、宋以来,中国人民已在南沙群岛生活和从事捕捞等生产活动。宋代,中国将南沙群岛命名为万里石塘;在此之前的汉代,泛称包括南沙群岛在内的南海诸岛为崎头;在此之后至清代,又有万里长沙、千里石塘、石塘等名称。明、清时代,中国政府明确将南沙群岛划归广东琼州府(今海南省)管辖。

目前,实际控制情况是:东沙群岛,由台湾实际控制。西沙群岛,经过1974年西沙海战,由解放军控制。中沙群岛,仅露出水面的黄岩岛,目前中国和菲律宾都没有驻军。南沙群岛,情况则要复杂的多。南沙群岛(古称"万里石塘"西方称Thespuyslyis-iands)位于北纬3°37至11°55′,东径109°43′至117°47′,南北长大约550海里,东西宽约650海里的海域;西起万安滩,东至海马滩,北至雄南滩,南至曾母暗沙,总面积达24.4万平方米海里(约合82万平方公里)。南沙共有230多个岛屿、沙洲和礁滩,其中能露出水面的有36个。在南沙又可分为东、西、南、中4个岛礁群。

70年代以来,南海周边一些国家,不顾我国政府的一再声明,陆续侵占吞食了其中的一些岛屿,形成以武力非法侵占我国南沙岛屿的局面,严重侵犯了我国的领海和领土主权。截止目前为止,在南沙群岛中,我海军仅守卫着永暑礁等7个岛礁,国民党海军则驻扎在最大的岛屿--太平岛上;越南已占据了我29个岛礁,菲律宾占据了9个岛礁,马来西亚也占据了5个岛礁,南沙海域的32个主要岛礁,有31个完全在他国的控制之下,南沙海域划界纠纷十分严重!

南海问题的核心:国家利益

总的来讲,南海的利益包括资源利益和战略利益。首先,南海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可燃冰等能源,拥有产量丰富的渔场。根据中国相关部门的探测,预测南沙海域油气资源潜量为320亿吨。

其次,南海拥有重要的战略利益。南沙群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处于越南金兰湾和菲律宾苏比克湾两大海军基地之间,扼太平洋至印度洋海上交通要冲,为东亚通往南亚、中东、非洲、欧洲必经的国际重要航道,也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通道和南疆安全的重要屏障。在我国通往国外的39条航线中,有21条通过南沙群岛海域,60%外贸运输从南沙经过。[1]

2010年,我过原油对外依存度超过55%,而原油进口中,70%需要通过海运完成,这意味着,中国有近1/3的原油进口需要通过南海,南海对于中国的国家能源安全,实在太重要了。不仅如此,亚洲的经济强国日本和韩国,进口的原油也全部从南海水道通过。

我国只有牢牢的控制住这条生命线,才能确保能源安全,同时,可以对日本和韩国,形成战略钳制。同时,南海自古是中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侵蚀这些岛礁,对中国人民的感情上的伤害,是不可容忍的。

正是因为南海拥有丰富的资源和重要的战略地位,周边各国对南海垂涎三尺,公然抢占我岛礁,开采石油等资源。而美日英俄等国家,通过与这些国家合作取得经济利益,同时从战略角度,加紧对中国南海进行控制,在换取国家博弈筹码的同时,难免不含遏制中国崛起的险恶用心。

南海问题的成因: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

第一,历史上,自中国自清代末期始,积贫积弱,包括陆地在内的领土不断被列强侵蚀,无力守卫海疆。这种局面至少持续到新中国成立。新中国成立后,直到1979年,中国的海军建设虽有较大进展,但相对于世界军事强国而言,不可同日而语。1979年之后到2000年,中国忙于搞经济建设,海军发展仍然缓慢。直到近十年,中国的海军建设才刚刚有所起色,新型潜艇、大型护卫舰、航母、舰载机等重型武器陆续得到发展。但与美英俄等国家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也就是说,从清末一直到现在,我们的海军军力长期处在一个羸弱的阶段,无法有效保护远离陆地的南沙诸岛。

第二,中国的韬光养晦的外交政策,也使一些国家有机可乘。我们经常看到中国在外交上面所谓的“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之类的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发点,固然是为了体现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为了给经济发展创造和平的周边环境。但是,面对实用主义盛行的国家间利益,我们的政策缺乏必要的自我保护性,也缺乏必要的底线。实际上我们所谓的共同开发,大多数情况下是默认了别人在我国领土上进行开发,通过允许其他国家得到一定的经济利益,换取别国放弃对我国领土主权的要求。从实际执行的情况看,效果并不好,在自己的领土上都没有人跟我们合作开发。像越南等国家不但开发了石油,还侵占了南海大片领土。因此可以说,共同开发的政策是失败的,必须在辅助军事策略的同时,做出外交政策调整。

第三,愚民政策所致。我们政府的宣传机构,整天都是宣传国内国际多么的好,多么的和谐,报喜不报忧。很多真相不让老百姓知道。关于南海的现状,我做过一个简单的调查,调查对象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级MBA学员,这些学员可谓社会的精英。但是,结果非常令人震惊,绝大多数不知道中国的南沙群岛有多少岛礁,更不知道有近30个岛礁被越南占领的事实。当我把南海的一些现状和大家讲出来时,惊愕、愤怒的表情溢于言表,那种失落感,让人心疼。如果不是一个军事爱好者对国防建设的关心,如果不是现在信息这样的发达(很多网站,关系到南海的内容都是屏蔽的,需要费很大的力气才能找到一些资料),我以前也不知道南海的情况,甚至幻想中沙的黄岩岛是一块美丽的岛屿,有解放军驻守(实际是露出海面的部分只有几块大石头,以前是美国的靶场,现在没有驻军)。社会精英尚且如此,普通民众就更难说多了解了。

第四,加上台湾到目前还没有统一,在南沙诸岛上,两岸同胞不能有效的携手保护固有领土。南沙最大的,有淡水的太平岛,现为台湾驻军,如果能够两岸共享这块基地,那么收复南沙诸岛礁的难度会大大降低。所谓家和才能万事兴,两岸互相角力掣肘,造成了越南菲律宾等效果借机获利。

第五,大国博弈。以美国为首的强国,不愿意退出对亚洲的控制。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他们越来越害怕中国国力的强大。出于地缘政治和全球战略考虑,把南海当成了遏制中国并从中获利的筹码。近年来,美国的军舰和侦察机,肆意在南海游弋,刺探我国情报,损害我国的实际利益和国际形象。

解决南海问题的策略

综合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制定一下解决南海问题的策略。

首先,改变韬光养晦的外交政策。一味的妥协是没有止境的。国家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历来是不能有半点模糊的。经济上,我们可以让渡一点利益,但是领土上,我们不能有任何的绥靖政策。“主权在我”,就要切实去实现真正的驻军、控制,就是要在领土被侵占的时候,通过必要手段,收回控制权,就是要在我国公民在自己的领土上,被他国侵犯的时候,切实有效的进行保护。并不要害怕战争,有时战争是解决问题的必要手段。50年代的抗美援朝战争,为中国赢得了巨大声望和和平。对于像越南这样的国家,既然你占领我的南海,我就占领你的陆地。迫使他不敢觊觎南海诸岛,吐出吃到嘴里不该由他来吃的肉。对于像美国这样的大国,则要综合考虑。两个国家都是核大国,美国不会在这些小岛屿上实行真正的军事占领。实际上,正式因为我们纵容了越南这样的小国,才使得美国有机会通过背后支持的方式,对我主权进行干涉。打掉这些爪牙,美国就没有干涉的抓手了。

当然,我们制定政策,要有全球视野,必须既要考虑现实利益,又要考虑长远利益。现在南海的岛礁该瓜分的都已经瓜分完毕了,我们到了必须做出战略决定的时候了。是通过武力收回这些领土的时候了。

其次,继续发展强大的经济实力与军事力量。一来穷国不一定打败仗,这一点,毛主席时代通过几次重要边境冲突都证明了。二来经济强大不一定打胜仗。过去大宋朝经济强大无比,最终被金国和蒙古骑兵所灭。而讲过初期国内一穷二白,也打败了美国侵略朝鲜。总有一些人担心打仗会阻碍经济的发展,事实上并非如此。经济发展和军事发展必须相辅相成,才能铸就强大的国家。从国外看,美国经常要打仗,因为大炮一响,黄金万两,美国借机刺激经济,发大财;大炮一响,美国人都团结在总统周围。从国内看,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中越战争,不但没有让经济停滞,还奠定了改革开放的基础。

发展强大的军事力量,是维护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的必要条件。我们必须要重视军队的建设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在打造一支强大陆军的同时,建立一支强大的空军和一支强大的海军。发展性能先进的战略和战术武器装备。解决航空发动机的瓶颈问题。海军方面,作战能力强大的航母舰队是必不可少的。

制定相应的收复被占岛礁的时间表和作战预案。不但要打,而且要打赢;不但能打赢周边小国,更要能够打赢大国的干涉;不但要打得赢,还要守得住。

再次,安定团结的国内环境。所谓“攘外必先安内”,用在中国现阶段,是有一定道理的。现在政府不敢打仗,很大原因是国内矛盾较多,问题较复杂。担心两国开战后,国内不稳定。依我看,国内稳定的根源不在于是否同外国打仗,而在于国内百姓对政府是否满意。当前,由于贫富差距过大,住房、养老、医疗、教育等压得大部分老百姓喘不过起来,使得老百姓对政府严重不满;另一方面,政府官员严重腐败,公信力尽失。我们的官员,有多少人整天算计怎样弄到很多钱,怎样弄到钱后不让人知道的秘密转移?有多人关心国家大计,有多少人在为国家领土主权完整而鞠躬尽瘁呢?因此,惩治腐败,建立公正公平的财富分配机制,是建立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基础。改变现有的愚民政策,让老百姓知道目前南海的局势,知道真相,万众一心,去争取胜利。

最后,解决能源供给问题。一方面,通过修建巴基斯坦、缅甸、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的石油管道,增加陆路原油供给,降低原油供给海路运输的比例。另一方面,开发节能设备、汽车,提高能源利用率。再者,加快非化石燃料的新能源的开发。大力发展水电、风电、太阳能、潮汐能,开发利用生物质燃料的开发力度,降低化石燃料的比重。并且,建立满足作战需求能源储存库。

总之,南海问题目前已经到了严重危害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的程度了,中国要想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大国崛起之梦,必须尽快彻底的解决南海问题。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对作文教学现状与对策的思考论文

全文共 2563 字

+ 加入清单

中学作文教学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它的沉重在于:以应试为中心的作文教学的弊病已十分明显地损害着中学师生:中学生作文贫血缺氧,部分已蜕变为新八股文:新概念作文及一些打着其他旗号的作文竞赛有的似已走入泥淖,其负面影响误导着中学生。究其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从教师教材方面说,虽然人教社的新课本比以前有了进步,有了写作训练的具体内容,自在体系,但其编写仍不尽如人意,尤其是例文陈旧,缺乏时代感,难以示例。

从另一角度说,一些老师无暇将写作究竟是什么,要求是什么,中学生学习写作的意义何在这样一些根本性的关题搞清楚,其带领学生进行的写作训练盲目性、主观随意性也就难以避免,笔者是奋斗在教学第一线的一名老兵,对语文老师的甘苦深有体会,我无意指责本已十分努力又十分忙碌的同事们,但以上所叙完全是事实,当今社会中,语文教师尤其是重点中学的语文教师的工作和生活除了用忙与累两字概括外,还有一个少字,即他们很少有时间用于学习,包括对作文教学的钻研。第二,从学生方面说,除少数学生对母语的学习、对作文训练持有偏见,认为语文是主科中的副科不予重视外,大部分学生也处于两难的境地:一方面,有学好语文、写好作文的愿望,但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功课太多,负担太重;另一方面,中学生生活圈子太小,活动空间有限,生活内容相对单调,一些封闭式管理的学校更是把学生限制在学校的四堵墙之内、小天地之中,连电视、报纸也不常接触,写作的生活之源本身就近乎枯竭,沉浸于数理化公式试题之中的大脑,怎能产生写作的冲动与灵感?狭小的生活面、一些家长不准读闲书的禁令与有的家庭电视机上的封条,这一切往往导致学生大脑的贫乏,而贫乏的大脑怎能产生深刻的思考与丰富的表达?于是,中学生作文除了空话,套话,就是谎话,假话。

深究中学生作文编假话的原因,根本的一条是生活的贫乏。平庸的生活塑造平庸的人,平庸的人必产生平庸的文--现代教育一方面要求学生能够写出不同凡响的文章,一方面又在抑制他们的灵气。再一个原因,用学生们的话来说便是:我们的作文缺氧,这氧便是写作的自由空间。事实无情地证明,同学们平常的练笔远比作文尤其是考场作文写得好,写得生动活泼,充满真情。可以说练笔本是中学生青春勃发、五花八门、拥挤喧闹的一块话语天地。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练笔本是同学们心声的录音带,没有人要求他们必须写什么。一个事物,如果它是生活中的必需,做起来就会很自然;反之,就会成为负担或沉重的负担。比如吃饭对于每个人,看球赛对于球迷,谁会觉得痛苦呢?同样,写作一旦成了学生们生活的一部分,成了一种习惯,就会成为一种快乐,一种享受,叶圣陶先生就曾说过,作文是生活的必需,而不是生活的点缀。可是现在呢?

第三,从社会方面说。媒体的作用与影响是很大的,但有时候媒体充当的角色并不光彩。其一,每年高考中考之后,不少媒体总要发表一批满分作文,但其中有抄袭之作,有内容空洞、词藻华丽的美文,甚至有无病呻吟之作,影响很不好;2001年南京考生的一篇用文言文写的《赤兔之死》获满分,多家媒体竞相发表,对在校中学生实在可谓是误导,因为现在毕竟是21世纪,不能提倡用文言文写作。其二,近几年不少全国性作文大赛尤其是所谓新概念作文的获奖作文刊登之后影响不少,但其负面作用也不小。一些获奖作文难以读懂,新则新矣,但偏离了中学生的认知与生活轨道,成了十足的另类;一些作文显得出奇的老成,令人怀疑是不是出于中学生之手;其三,网络文学的影响以及网络上出售作文等做法对中学生也产生了很不好的诱导;其四,作文类出版物琳琅满目,充斥着大小书店的书架,但真正好的并不多,有的偏重于炫技,有的则提倡文字游戏;学生类报刊上的一些作文指导类文章大多讲开头X法之类的技法,很少强调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强调作文要有思想,要注重积累等要义,更有甚者,有的文章表面讲考场作文之法,实质传授如何获得阅卷老师青睐的技巧,用心可谓良苦矣!综上所述,种种负面的东西促使一部分学生的作文之舟偏离了正确的航向,陷入了一个危险的泥潭,进入了另样的圈套。

为了使沉重的话题不再沉重,变沉重为轻松,我提出如下建议:

一、让师生明确写作的正确含义,理解写作的真切意义与作用,树立起新的写作理念。写作是一个人的主观精神活动,是一种书面的表情达意,是一种感情的宣泄,它有鲜明的目的性和个性。《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都表明了这一点。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曹文轩先生曾多次指出,每个人都应当能写一手好文章,它是一种有教养的标志,一种人生的优雅之举,一种做人应有的风范。曹先生把写作的意义、对人的影响提高到一个新的认识高度,他认为一个人能写一手好文章,这是一个人的美德;他指出,写作能营造静的气氛,帮你祛除浮躁,在培养气质、性情方面,任何一种方式都难以与文字活动相媲美。这些话不仅言之有理,而且耐人寻味。叶圣陶先生早在1978年就说过:从前读书人学作文,最主要的目标在考试,总要作得能使考官中意,从而取得功名,但是,我以为现在学生不宜存有为考试而作文的想头。如果把学作文的目的仅仅定在为了考试时得高分,就显得过于偏狭、过于功利了。

二、还原作文教学丰富的内涵。首先应与学习做人紧密联系,绝不能单纯教给学生写作的技巧。因为写作并不仅仅是一个技巧问题。南宋大诗人陆游就告诫过: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一个学生写作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其思想水平、知识结构、生活阅历及文字技巧等诸多因素。我认为,我们抓作文教学首先要让学生懂得做人与作文的关系,要让他们有思想,对事物对社会有正确的、辩证的认识;引导他们用好收不断充实头脑,武装自己,增强对生活的感悟能力;要引导他们由肤浅逐步走向深刻,由贫乏逐渐走向丰富。第二,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注重积累,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感受和人生体验。抓作文训练最要紧的是抓积累、抓思想,写作技巧的传授是次要的。因为作文训练说到底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表达和沟通的训练,而不是无聊的纯技巧的文字游戏。张志公先生有一句话给我极深的印象,贫乏,是语文能力的致命伤。是的,一个贫乏的脑袋只能有一个贫乏的世界,而贫乏的世界所生产的只会是单调、苍白、无力的表达。抓积累要抓生活的积累、情感的积累和词语的积累,途径有二,一是引导读书,二是接触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高考英语写作指导策略之探究的论文

全文共 2168 字

+ 加入清单

论文摘要】在高考英语试题中,写作是有效提高学生整体成绩的重要手段,写作是目的也是为了测试学生直接运用英语表达的能力而设置的,因此通常都会放在试卷的最后面作为压轴题出现。在高考英语写作要求中,明确提出要让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书写,能组词成句、组句成文,语句符合英语语法和习惯。在写出的书面材料中,要求达到:切中题意,文理通顺,语言准确,得当。那么,怎样才能在高考英语写作中出类拔萃呢?这正是本文要探讨的内容。

一、有的放矢,了解高考英语写作要点

要对高考英语写作的题型及内容有所了解,才能把握好高考英语写作的考点,在此基础上才能找到行之有效的对策及方法。纵观近几年各省高考英语试题中,写作测试的命题思路,有一种从指导性写作逐步向半开放式写作过渡的趋势。半开放式写作,具体地说,就是给考生们提供一定的材料(包括图、文或图文结合)然后要求学生根据材料来进行书面表达,这样的考题形式,既限制了考生随心所欲的思维,又给予考生适当的发挥空间。这种命题方式能较好地考查考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书面表达能力以及思维能力。而在文体方面,记叙文、议论文、应用文及书信为最常见的写作题材。因此,我们可以做一个形象的比喻,写文章就像工厂里制造一台机器那样,首先要确定机器由几部分组成,然后对这几部分分别细化,形成初步的设计图;再根据要求对初步的设计图进行完善、补充、修改,随之形成最终的设计图;然后我们再按照图纸的设计,使用我们所掌握的零件去制造出机器;同样的道理,学生写作时可参照以下模式:

1.理解话题:学生在动笔前必须对指定的话题进行反复细读,认真思考,理解其真正的含义,了解出题者的意图,这是进行写作的第一步;

2.明确文体,确定人称时态:这一阶段的判断中,主要强调近十年高考最常见的两种文体:(1)说明文:必须按照事物的原貌加以说明、介绍、解释,常采用一般现在时,被动语态也常使用;(2)记叙文:通常采用第一人称,描述本人的经历或耳闻目睹之事;或用第三人称讲述他人的事情,如果是过去的事情,要用过去时。

3.初拟提纲,再理解话题:明确文体的基础上,草拟写作提纲;提纲是文章的骨架,可以是一句活,也可以是一个词组,由于考试时间所限,提纲内容不必面面俱到,但必须体现文章的整体结构和思路;目前绝大部分高中学生在英语写作时,还习惯于使用母语进行构思,然后将构思好的中文内容翻译成英文,这种情况是正常的;关键在于翻译过程中的语言表达必须符合英语语言的表达习惯

4.开始写作:提纲完成后,应根据提纲充实内容,如果说提纲是骨架的话,那么这时你必须将骨架填充血肉;具体的说就是要扩展要点,连词成句,适当地变换句型,组句谋篇成文;注意应简明扼要,层次分明、用词准确、语法概念清楚,使文章更具说服力,然后在写作完成后,还要对文章进行快速的检查,减少单词的拼写错误和句子表达的错误。

二、高考英语写作指导的具体策略

根据以上对历年高考英语写作试题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指导学生进行写作:

1.细读材料,认真审题

仔细阅读书面表达题所给材料的全部内容,准确理解题目要求。需要认真审查的内容有:(1)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是否已给出;(2)用第几人称写作,书面表达要求中会明确指出使用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3)提供的情景是图画、图表,还是提纲,如果是连环画,要注意故事情节的连贯性,确定合理的情节发展;(4)是否提供参考词汇,如果提供有参考词汇,写作中最好要用到;(5)采用什么文体,如果是议论文,要有论点、论据和结论三部分。如果是应用文,要注意其格式。如果是记叙文,要抓住六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事情起因、事情的发展与结果。

2.恰当选择词语和句式

认真审题后,就可以列提纲了,将重点单词、短语、句型写在提纲里,关于选词切忌使用生僻词语,要求做到用词准确、得体、达意。选择句式时,尽量使用多种句式,如强调句、倒装句、各种名词性从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和固定句型等,长句和短句视情况交错使用,这样可以提高文章的档次,使文章生辉。

选词大多是在一组同义词或近义词之间进行。例如,我们要表达“好”这个意思,一般来说,大家会马上想起“good”,因为口语中我们经常说agoodfriend、goodluck、agoodpicture等。但是,在不同的短语中,可以选择不同的英语单词使表达更加准确、生动、形象。

3.多背常识性语句,扩大知识面

语言是有规律的,不同体裁的书面表达都有其常识性语句。如果同学们平时有大量的语句积累,在写作时就能把积累的东西调动起来。这些常识性语句既可增加文章的连贯性、逻辑性和可读性,同时还能提供地道的表达方式。写人物介绍时,应着重写人物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身高、健康状况、业余爱好、工作态度、与人相处和社会评价等语句。例如:lipingisagoodteacher,whoisthirtyyearsold.heis175centimetrestallandheishealthy.等。

【参考文献】

[1]韩金龙,秦秀白.体裁分析与体裁教学法.[j].外语界2000(1)

[2]韩金龙.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体裁教学法.[j].外语界.2001(4)

[3]何星.“过程写作法”较之“结果写作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

有效性研究.[d]华东师大专业硕士学位论文.2007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南海航行自由没有问题,美方不要揣着明白装糊涂

全文共 371 字

+ 加入清单

有报道称,美军将再次派军舰到中国南沙岛礁附近进行所谓“航行自由”行动。吴谦说,南海的航行自由没有问题,这是铁的事实。我们希望美方不要揣着明白装糊涂,抱着这个伪命题没事找事、寻衅滋事。美军舰机擅自进入中国南沙群岛有关岛礁邻近海空域进行挑衅,严重威胁中国主权和安全,危及地区和平稳定。中国军队将根据需要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海洋权益。

针对有关日本支持美国派军舰进入中国南沙群岛有关岛礁12海里以内“自由航行”的报道,吴谦说,日本不是南海问题当事方,我们一贯反对域外国家插手南海争议。日方有人鼓吹巡航南海,是一个值得高度警惕的问题。回顾历史,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方也曾巡航南海,它不仅侵占了中国的南沙群岛,还侵略了菲律宾等南海周边国家,给本地区国家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我们敦促日方多做有利于维护南海和平稳定、有利于中日关系改善的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学习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

全文共 1366 字

+ 加入清单

经过对《形势政策》课的学习,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

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首先,给我们授课的老师滔滔不绝,睿智敏捷的思维,丰富多彩的素材,以及别有风趣的讲演,无不为我们展示了一位领导所具备的良好素质和出众能力,在这里,我们不仅享受着知识的积淀所带来得无限快乐,更被其无穷的讲演魅力所深深陶醉。我赞美他,是因为他优秀,我们钦佩他,是因为我们年轻,我们用自己年轻、活跃、开放、包含的个性来聆听哲人的教诲,固然会受益匪浅、泽被至深。

我们认识到,形势与政策左右我们的发展,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史有“识时务者为俊杰”,今应为“适时务者为俊杰”。社会历史的大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的最大环境、最大上限,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因此,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大学生;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我大发展。树立一个远大理想,做一个成功人士!

关注世界。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其次,青年是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的一支重要力量。无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青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最具潜力,最有创造性的群体,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全局。再者,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综上所述,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把握住自己,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为祖国明天的建设添砖加瓦。

最后,我想说,学校开设的《形势与政策》课非常必要。因为,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世界,认识了中国,认识了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使我在思想上迈进了一大步。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形势与政策学习心得体会

全文共 7672 字

+ 加入清单

“历经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翻天覆地的改善,迈入21世纪的中国享有世界工厂的美誉,2万亿外汇储备赶超日本赢得世界的注目,我们由此坚定的相信,21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21世纪的中国将会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新兴的超级强国!”真爽,中国即将超越美国,想一想都令人感到振奋,不过这只是一种天真美好的幻想,在世人看来是一种不可思意,骄做狂妄,遭受耻笑嘲讽的自我意淫,当然,或许只有当事者意识不到这一点,看着荧屏上大牌专家们激情四射,滔滔不决地卖力演讲,我嗤笑一声随即关掉电视走出家门。

街上情景依旧一如既往,摆地摊的小商贩由于卖不出商品而愁眉苦脸,买菜的大爷大妈们为节省一毛两毛与菜主们争得面红耳赤,贴有“疯狂打折,29元随便选”标语的服装店老板由于无人光顾爬在柜台上打着瞌睡,两旁饭店里面冷冷清清,服务员与老板一同上阵在街上招呼着客人,夜幕将至,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少女们开始穿梭在街上,目光紧盯着每一个从身旁路过的男人,无论老少都献上妩媚的微笑,看来日常工作又开始了,街旁人们谈论的依然是与房子,上学,看病有关的话题。

“我再观望一阵,如果房价还降不下来我就把父母攒下的多年积蓄拿出来交个首付,年龄也不小了,如果再耗下去女朋友都得跑了。”

“明年孩子该上学了,我们俩工资加起来虽然不多但也得给他报个重点啊,决不能输在起跑在线,再苦只能苦自己,不能苦孩子,毕竟关系到一生前途。”

“昨天我老伴住院了,押金3万,刚刚给孩子买完房,这钱叫我从哪儿出啊,看来还得从亲戚那里借,以后拿退休金慢慢还呗。”

这就是他们所说的盛世?!环顾着身旁愁云满面谈论著的路人,回想到方才在媒体上看到的激情澎湃,手舞足蹈夸夸而谈的专家学者,此时买东西的我心中不禁发出了哀叹。

回到家中打开互联网,进入眼帘的是中美贸易争端、西方各国压迫人民币升值、中印边境关系紧张、美国对台军售引发中国抗议、中国出台史上最严厉的调控制政策整顿房地产、人民币跨境结算正式启动、欧盟陷入债务危机难以自拔…………好一个动荡不安的世界,看来中国莫说步入盛世,在当前危机四伏的国际环境中能够自我保全就实属万幸了,此时我目光移向窗外,陷入沉思之中。

首先进入我思考的是“世界工厂”这个西方冠以我们的梦幻称号,每当大牌专家学者提起这四个字脸上均洋溢起骄傲自豪之情,依照他们的观点,中国应当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融入到全球经济一体化当中并从中获取最大的收益,这正符合亚当斯密的核心理念之一:国际分工。亚当斯密告诉我们:小到个人大至国家禀赋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国家土地辽阔适于耕种,那么这个国家就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大力发展农业,将农产品那拿到国际市场上去交换,交换什么呢?自身短缺的商品,比如漂亮的纺织品,精美的茶具……而出售这些商品的国家制造业很发达,但农业领域欠缺,通过双方交换可以互补有无,亚当斯密同志认为通过这样的交易才能优化各个国家的资源配置,将各自的整体效率提升至最大化,他认为一个在农业方面具有天然优势的国家如果大力发展工业,往往首尾不能相顾,既浪费了宝贵的资源(土地),又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最终非但工业未能发展起来,反而使得本应良好发展的农业功败垂成,结果得不偿失。

套用亚当斯密的理论运用于国内:中国幅员虽然辽阔但耕地面积不足,因此不能大力发展农业,资源虽然丰富但与13亿人口平均起来,属于人均资源占有率低下的国度,不能与出卖资源享受美好物质生活的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相比,科技研发水平落后,难以与美国,日本等科技大国比肩看齐,由此得出一条出路——利用自身庞大规模的劳动力步入国际市场,依靠为国际产业链上层打工的方式赚取外汇,进而购买关键资源与技术,使得自身经济持续循环发展并借机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啊,看似多么的美好,多么的和谐,多么的令人奋进,我们自从加入WTO后不就是按照亚当斯密同志早已设计好的蓝图一直努力前行吗?试问如今我们是否步入大同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加入WTO后10年来,我们被国际金融产业资本压制在产业链最底端,沦为真正的底层奴隶,我们压榨劳动力,耗费资源,污染环境为国际提供大量物美价廉的产品,获取得只是微薄的打工费而已,为了吸引外资,我们刻意将劳动力价格压低到令世人震惊无语的最低水平,这是国内消费始终陷入低靡的终极因素,试想,中国13亿人群中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保守数字9亿,而外出打工者是这9亿人口中的中坚力量,惟有他们获取高收入才能带动这9亿人口的富足,而事实呢,这些农村中坚阶层外出打工获取得收入只够在城市中了以生存,还能顾及其它?众所周知的富士康事件员工月收入仅有1000元,这1000元在高消费的东南沿海城市能做些什么?能够勉强维持自己生存就实属不错了,还能惠及千里之外身处窘困的家人?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经济步入低靡的原因在于消费能力的严重不足,而消费能力严重不足的原因在于农村中坚阶层的收入水平严重低下,收入水平的低下则源于国际资本的剥削与国内政策压制的双重结果,可以说我们上了几百年前亚当斯密理论的当,陷入国际分工(即出口导向型)陷阱之中,而我们还浑然不知。

为了遵从亚当斯密同志的教条理论,我们为外资大大们提供了各种优惠政策,廉价的土地,廉价的环境,优惠的税收此外加上极为低廉的劳动力成本,面对如此诱惑外资想不进入都难,10年间来国际资本不仅大批量入驻东南沿海,而且将目光盯向全国,他们打着对华投资的名义参股控股了众多国内核心战略产业(如装备制造业,军工业,甚至包括部分农业领域),至今已达到了全面垄断的程度,在这场不见硝烟的收购战役进行过程当中我们地方政府,媒体和大牌专家学者们不仅不予反对,还从旁拍手叫好,并出台种种政策加以支持,这种荒诞怪异的现象举世震惊,即使亚当斯密同志活到今天看到我们这种自残的举动也会惊讶的合不上嘴,心想:哇塞,我的骗人理论竟达到了如此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实在太伟大了,看来一本国富论胜过百万大英帝国的精兵,大英帝国万岁!

不错,一本国福论的确胜得过百万雄兵,150年前英国为打开我们的国门悍然发动了鸦片战争,150年后的今天我们却遵从国际产业分工的理念主动打开国门:哥们,我们不抵抗了,进来吧!多么奇特的一种现象?!为了吸引外资,我们为之提供了超级优惠的税收政策,这样一来国内企业便遭受了不公平的待遇,在市场方面不仅难以与资本规模庞大、技术水准精良且轻装上阵的外资抗衡,而且倍受地方政府转移而来的沉重税赋煎熬,众多大型国有企业连环倒闭破产与此有着直接联系。至2003年,国有企业整合已至尾声,除却基础能源,电力,水力,通讯,交通等关乎到国计民生产业外,其它领域国有企业全面崩溃,悉数被外资,国内私人资本掌控,同时释放出数千万城市下岗工人,改革开放30年来起到生产与消费的中坚力量被消灭,国内经济由于消费严重不足进一步的低靡,由此房地产,国内基础建设外加吸引外资新三驾马车模式被推上前台,一直持续至今(如今,新三驾马车已熄火了两驾,仅靠政府投资勉强带动,能否持续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国内中小民营企业生存艰难,而他们却雇佣了中国大部分劳动力(约80%),中小企业的兴衰关乎到国内社会的稳定,这是众多爱国学者达成的共识,而大部分中小企业多年来却游走在中国经济体系的边缘,在外资与国内大型产业资本不屑的领域勉强挣扎(如服装,小商品等领域),这些企业缺乏国内金融资本的支持,只能依靠地下融资即高利贷方式过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稍有变动便对其形成致命打击,在国内整体消费能力严重不足的大背景下,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将目光转向出口,沦为国际资本麾下的加工车间,正是这些中小企业组成的血汗工厂10多年来为中国经济抗起了一片天,对外遭受外资的疯狂压榨,获取极为微薄的利润,对内上缴的是沉重的税收,双重盘剥之下这些中小企业只得舍弃工人的利益,一切为了生存,如果换做是我或许也只得这么做,没办法啊,一旦提升产品价格就意味着放弃外资的定单,后面高利贷的债主们就得找上门来,就意味着卖儿卖女,老婆去站街!然而这一切情形如今却发生着,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大量中小企业破产,无数企业主无望之下自杀,2亿农村劳动力被迫反乡,中小企业这一只独秀的辉煌不复存在了,以中小企业支撑起来的世界工厂遭遇到了沉重打击,如今人民币升值幅度愈演愈烈,恐怕众多中小企业将会进一步大规模破产,众多农村劳动力会沦落成失业大军,前景着实堪忧啊!因此,国内大牌专家学者所倡导的世界工厂,国际分工理念被彻底打破,因为世界没有永久的和谐,只有疯狂的剥削与压榨,这在西方教科书上是永远不会被提及的。

哎,可怜的中小民营企业,在国内属于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角色,举步维艰的情形下将一切赌注压在了对外贸易上,最终在所谓“国际金融危机”打击下落得个全面溃败,悲哀啊!这就是遵循国际分工的终极下场,拼命的燃烧自己温暖他人,最终遭到他人无情的抛弃!我无奈的苦笑一声,脑海中随即产生这样一个疑问:国际分工理论的始作俑者,国富论的作者亚当斯密同志到底是个什么人?

打开百度网页打上亚当斯密四个字进行搜索:亚当斯密1723年出生于苏格兰,卒于1790年,1723至1740年在家乡苏格兰求学,1740年至1746年步入牛津大学学习,但学习期间并未获得良好教育,唯一收获便是阅读了大量的书籍,1750年在学校任教,担任逻辑学和道德哲学教授并负责行政事务,《道德情操论》就在他这一执教时期产生,1764年离职并于1768年着手编纂《国富论》,3年之后问世引发轰动,随后200多年来被世界经济学界推崇为圣经,受到顶礼膜拜,亚当斯密也由此成为西方经济学说的奠基人,被推上“鼻祖”的神坛。

然而这位对世界经济学说做出巨大贡献的鼻祖同志200多年来在西方学界却是个颇有争议的人物,与他针锋相对的则是身处于同一时代的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后者对亚当斯密提倡的看不见的手,国际分工,政府守夜人,个人利益最大化理论展开了深刻的批判,并将矛头直指当时对外鼓吹这一理论的英国政府:“在斯密理论中,有个人利益,有世界利益,就是没有民族和国家,实际是利用个人摧毁国家,让英国控制世界!”他还深刻的指出:“英国有一个不可告人的准则,认为一个国家用工业品交换农业品,这样的贸易才能达到国家于富强,实则他们利用廉价销售的手段扩展他们工业品的市场销路,从而摧毁自身的工业对手!”李斯特最后得出结论: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实则是英国剥夺世界,同时抑制他国民族工业发展而刻意输出的一种政策理论,典型的殖民意识形态!历史证明后来的德国政府是睿智的,最终采纳了李斯特的理论和建议,排斥当时红及一时的斯密主义,构筑贸易壁垒,实行高额关税,同时在政府统筹之下大力发展民族工业,成为继英国之后第二个欧洲工业强国。

细细想来李斯特对斯密主义的批判是非常有道理的,譬如后者多提倡的国际分工,个人利益最大化,看不见的手种种理论都是有待商椎的,甚至可以说是充满空想的乌托邦,例如个人利益最大化原则,按照亚当斯密同志为我们的描述:自私逐利是人与生俱来的本性,如同狼生下来嗜好吃羊的本能一样(这点本人认同),一个明智的政府对此不应强行压制,反而应当充分放任并加以利用,在一个没有政府管制、充满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体系中,个人由于逐利的本性往往能够将社会资源的配置以及生产效率提升至最大化,每个人都会为谋取自身最大的经济利益,把自己的资本,技能投入到能产生最大收益的领域,而社会是由无数个人组成的总体,由此一来,社会经济将会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在整体逐利——社会资源达到最优配置——生产效率获得空前提升的美丽框架之下步入天堂。啊,多么的美好,多么的和谐,多么的充满期望与遐想的动人理论,好象人类由此步入了大同,那里没有烦恼、痛苦与悲伤,只有富足,安逸与祥和,真正的共产主义通过亚当斯密同志的理念实现了,而这一切真的可能吗?这只是一相情愿的幻想而已,如同一个懒汉成天坐在家中等待天上撒钱的春秋大梦。这个梦永远不会实现!因为亚当斯密忽略了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为追求利益最大化而产生的剥削现象。

一部资本主义经济史实则就是一部剥削——反剥削的斗争史,“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矛盾就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这是马克思资本论中世人皆知的名言,也可以说,是对亚当斯密理论的彻底批判,自《国富论》问世后的一百多年间,世界经济并未按照斯密同志先前设计的美好框架下前行,而是冲突危机不断,每十年左右便爆发一次经济危机,企业破产——工人失业——经济萧条——政府不得已下开辟海外市场——遭受拒绝———发动战争,周而复始,或许当时资本主义国家或许会扪心自问:这是怎么了?难道伟大的斯密理论不灵了吗?其实原因无他,正是斯密倡导的个人利益最大化原则,导致社会两极贫富日益急剧的拉大。

其实正如亚当斯密所言,自私、贪婪,逐利是人与生俱来的本性,在一个没有政府的监管、法律的制约、道德的束缚的纯自由市场体系当中这种本性会被无限止的放大,产生破坏性结果:经济大萧条,因为作为市场经济结构的组成主体资本家出于获取利润的目的会最大程度追加投资,同时将劳动者的工资水平压缩到极限,即使获取利润之后也会出于惯性将其中大部分转化为再投资,劳动者付出血汗后从中得到的只是能够勉强维持生存的微薄薪资,这正应了马克思的经典理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产生无非源于社会化大生产下投资无限止扩大和劳动者的绝对贫穷。早期资本主义发展过程真可谓饱含血泪,充满了肮脏与黑暗,由于资本家逐利的本性导致残酷剥削、压榨,使得占整体社会人口大多数的劳动阶层处于绝对的极度赤贫地位,经济危机以10年左右一个周期频繁发生,无数资本家自私贪婪所招致的灾难最终祸及自身,企业破产倒闭自杀者不计其数,经济的大规模萧条,劳资双方日益升级的冲突,政府的残酷镇压,一幕幕悲惨的场景在斯密同志描述的“美好天堂”中不断上演,马克思的资本论就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产生,可以说,资本论不仅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更是对以斯密为首经济学家们所倡导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的批判,而这一点,却被我们当今国内主流经济学家们所忘记了,叹!

即个人利益最大化原则(经济人)之后,我联想到斯密同志的核心理论——看不见的手,他认为在自由市场经济体系当中存在一只“冥冥之手”时时刻刻起着主导和调节作用,这只冥冥之手就是价格,通过价格的涨落机制可以自发调节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当某一产品由于供给不足需求上升引发价格上涨时,利润的信号会诱导投资者不断涌入这一产品领域参与生产,随着供给不断的加大同时需求逐步达到饱和,产品价格随之下降,投资者所获利润持续下滑,由于无利可图使得投资者纷纷放弃生产退出该领域,生产日益减少使得供给与有效需求再度达到平衡,进而开始一轮新的循环。可以说,正是这只“看不见的手”构成了两百多年来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核心理念:即在充满竞争的自由市场经济体系中,透过价格机制自发调节市场供求关系,使社会整体资源达到最优配置,政府应当尽量减少干预,充当监管的角色,同时大力进行法治化建设,为参与者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使之通过激烈的竞争最大程度地提升生产效率,近而优化市场结构,让每一个参与者均能从中获取最大的收益。多么令人怦然心动的美妙理论!每当看到媒体上大牌学者们论及此处时脸上往往洋溢着陶醉的神情,在他们看来这早已是无可质疑的真谛,他们为有幸接触到这一真谛而深深感到骄傲与自豪,然而西方经济的繁荣果真是依靠这只被他们万般信奉的“看不见的手”的调节予以实现的吗?答案是不言而愈的。

众所周知,充满智慧的人类往往又是极为愚蠢的,在激情、狂热的大环境背景下通常集体“奋不顾身”。例如像牛顿这样伟大的科学家在南海泡沫正酣时都丧失理智参与其中并最终亏损,更何况他人?往近了说,07年我国爆发的全民炒股热则是最好的例证,当时人们整体陷入“非理性”狂潮之中,人人炒股、人人说股,每一个人都俨然成了索罗斯,巴菲特,这正常吗?因此,看不见的手成立的关键前提:即市场经济中每一个参与者(无论是投资者还是消费者)都是理性的,而这一前提在现实环境中则是根本不存在的,只是美好的幻想而已。

投机如此,投资更是亦然,除却剥削因素之外,正是在价格信号引诱之下的盈利预期,使得投资者更容易陷入“非理性”狂热之中难以自拔,结果酿成一次次投资泡沫甚至爆发经济危机,原因无他,当某一个产业兴盛之时必会招致其它参与者纷纷加盟投资扩大生产,试图从中分得一倍羹,然而正当他们争先恐后涌入之时或许忘记:市场是终究有限的,有效需求不可能永远处于上升途中,最终必将回落,随着投资规模日益扩大,市场需求逐渐下滑,生产成本不断上升,企业间竞争步入激烈,产业危机便已经孕育成熟,当投资产能超过需求并达到极限,“价格大跳水”的趋势不可避免,此时企业将从天堂直线落入地狱,降价——再降价,一切为了收回成本,利润二字早已成了昨日的黄花,当大量企业坚持不住亏损连连而破产倒闭时,经济危机便产生了,首先涉及的便是银行,因为大部分企业主自有资金毕竟有限,为了扩大投资借贷成为不二法则,而放贷者作为主宰银行的金融家们大都也是贪婪的,为了获取利益他们也会对先前繁荣的产业采取优先照顾,其结果导致双输,并由此产生可怕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大规模企业倒闭——放贷银行出现严重亏损——引发储户恐慌——纷纷挤兑提现——银行无奈之下宣布破产——激起更大规模群体性恐慌——导致其它银行遭受挤兑——银行集体紧缩银根予以自保——实体经济一时陷入困境(缺乏信贷支持难以运作)——失业率持续上升——进一步引发萧条——企业更大规模破产倒闭——银行难以回收资本——进一步遭受挤兑…………陷入恶性循环之中。这一连锁反应情形在20世纪20年代末的世界经济大萧条中被上演到极致,最终促使二战的爆发,而这却又是斯密同志所提倡的“看不见的手”所始料不及的,当然,我们的主流经济学家对此仍然是不屑于顾的,他们信奉的依旧这只“看不见的手”!悲哀!(我国银行目前属于国家掌控,政府为前者提供信用支持,并充当最终贷款人角色,因此上述情形不会轻易发生,但不绝对排除这一可能,或许导火索便集中于当前热议的人民币汇率上)。

唉,亚当斯密同志闭门造车式的空想竟然造成如此沉重的灾难,明智的政府应当将其彻底扬弃才对,可是当时的英国为何默默忍受痛苦并大力对外加以宣传呢?对,是误导,绝对的误导,因为这样一来才可以通过国际分工来化解自身国内的经济危机,通过大规模出口来缓解本国各个产业所遭受的空前压力,以贸易的形式占领对方的市场,以低廉的产品价格压制对方的民族工业,同时掠取对方关键的资本——黄金。英国最终的目的达到了,正是通过亚当斯密同志的理论使得英国登上了霸主的舞台,通过自由贸易、船坚炮利两者相结合的方式一举征服了世界,斯密理论从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世世代代英国君主所敬仰,他们甚至可以大声呼喊;亚当斯密同志,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你为帝国所做出的功绩,大英帝国君臣永远感激你,牢记你,斯密万岁!大英帝国万岁!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

全文共 1778 字

+ 加入清单

形势政策》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个大学生都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它的内容包括了与国内外形势与政策紧密联系的8个专题,对帮助青年大学生深刻理解和领会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认识当前国内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在两年《形势与政策》的学习中,老师们给我们讲述了许多当前国内外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自然灾害的发生等时事政治,使我们获益良多。

《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为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高校培养目标为依据,紧密结合海内形状势,紧密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对大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它的根本任务是通过适时地进行形势政策、世界政治经济、国际关系草本知识的教育,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及时了解和准确对待国内外重大时事,使大学生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有坚定的立场、有较强的分析和适应能力。

《形势与政策》的内容包含形势与政策两部分内容。“形势”是国际和国内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的状况和态势,“政策”是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时期的目标和任务而制定的行为准则。政策的制定要以形势为客观依据,并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作必要的调整。形势与政策的内容是动态的,具有时效性强的特点。因此“形势与政策”教育必须根据形势与政策的动态发展及其对人们的思想和社会生活的影响,及时地调整教学内容,要以事明理,以理论事,通过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和我国社会发展的进程,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形势,深刻理解党的政策。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决定教学内容,是这门课程的重要特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思想实际会有很大的差别,但往往又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处于动态的发展过程之中。同时,国际国内形势风云变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也要不断推出和调整,这都决定了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始终处于一个不断变化、不断更新的动态过程中。

作为21世纪的接班人,我认为了解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对我们今后的就业与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根据当今社会的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大学生;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实现自我大发展。

其次,了解当今国内国际的形势与政策不仅是帮助当代大学生取得成功的一方良药,也是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精神面貌的一种有效途径。形势与政策课作为一门政治素质教育的必修课,不仅拓宽了当代大学生的视野,也提高了我们的政治素质修养,帮助我们深刻理解当今时代的主题,强化社会主义荣辱观。形势与政策课程帮助我们在反思当今世界中国落后的症结,总结当今世界中国进步的原因的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树立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努力,而发奋图强的精神信念。只有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下,在理想信念的激励下,作为现代社会的主流,当代大学生才能肩负起国家蓬勃发展的重任,利用自己的所学所有,实现自我价值,报效祖国,使中华民族繁荣富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两年的形势与政策学习不仅让我认识到了解国内外形势,准确把握政策的重要性,培养了我对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兴趣,更教会了我如何去准确的判断形势,正确的理解与把握政策。形势与政策课教会了我用联系的眼光看待独立的事件。国内国际的一些重大时事不同程度的影响着,改变着世界的或者中国的当前形势,课堂上老师总能通过找到事件之间的联系为我们勾勒出事件的全貌,通过多方面的观察分析得出的结论往往会比管中窥豹更具有说服力,也更能贴近现实。通过联系的目光看待形势与政策,老师总能从世界看到中国,又通过中国看到世界,这不仅更全面,也让我们知道形式与政策无处不在。通过对《形势与政策》的学习,是使我对当今世界的认识更加深刻,对事物的看法能够由表及里,实现质的飞跃。同样也使我的课余时间更加的丰富,开始关心国家大事,每天坚持看CCTV-1的新闻联播,乐此不疲!

总之,“天高凭鱼跃,海阔任鸟飞”,这门课不仅开阔了我的视野、增强了我的社会责任感,还让我了解到当代中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与自己的不足,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使自己在大学生活中更上一层楼!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

全文共 3082 字

+ 加入清单

大学生、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是未来世界发展的核心力量,这就不仅仅要求我们要拥有无穷的知识,还需要我们准确把握社会信息,掌握社会发展趋势,而这些知识的来源多种多样,在大学校园中形势政策课是其中一种形式。

通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的自主学习,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真实的了解,加深了我对国内外政治文化经济的形势与政策认识,使之达到一个全新台阶、新高度,为我们今后面对世界的分析能力奠定基础,从形势与政策的学习中,我了解了它对我们大战具有重要意义,也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科学的发张,无论是对于社会还是个人都是同等重要的,而个人的发展应该着眼于长远,如何才是对于个人最好的发展,最适合自我的发展途径,都是应该考虑的重要问题。国家需要科学的发展途径,发展方法,个人也需要静下心来考虑自我的出路。思路决定出路,那又是什么决定所谓的思路呢?科学发展观,就是一种指导。这是最好的时代,是一个强调个性的时代,是沧桑巨变的时代,科学的发展,和谐的发展,不仅是时代的呼声,更应该成为个人发展的指导。我们相信可以在自我发展和实现的过程中,让这个时代,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我们认识到,形势与政策左右我们的发展,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史有“识时务者为俊杰”,今应为“适时务者为俊杰”。社会历史的大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的最大环境、最大上限,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因此,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大学生;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我大发展。树立一个远大理想,做一个成功人士!

关注世界。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青年是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的一支重要力量。无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青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最具潜力,最有创造性的群体,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全局。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把握住自己,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为祖国明天的建设添砖加瓦。

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不管是从自身来讲还是从将来的发展来说,都应该认清形势,深刻了解国家的发展趋势,了解社会和国家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培养自己成为适应时代潮流的人。

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3】

推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征求意见稿公布后,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通过学习《规划纲要》,我感到这份广集众智以凝聚共识,力求完善的纲要处处体现着党和国家重视和发展教育的坚定决心,充分体现了国家建设人才强国的坚定决心,现谈一下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领会纲要精神,明确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内涵。

通过学习,我感觉《纲要》的每一条都是针对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有的放矢地制定的,脉络清晰、目标明确、规划周密。感触最深的地方就是《纲要》中提及的“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国家把教育摆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种高度是体现了教育在新时期的重要地位。

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

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知识社会,信息时代,人们对于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前所未有的重视,教师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是育人理念的关键因素。

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促进公平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对我们教师来说就是要平等对待每个学生,不歧视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进步。

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要求我们教师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念,强化课堂教学,提高资源建设质量,确保教学质量及育人质量。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评价制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为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育规划纲要》指出: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应试教育造成我国大批学生“高分低能”已是不争的事实。改革以高考为代表的人才评价制度势在必行。《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做好学生成长记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强化人才选拔使用中对实践能力的考察克服社会用人单纯追求学历的倾向。

三、政校分开,高校去行政化,建立现代学校制度。

在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方面,《纲要》明确提出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适应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适应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求,明确政府管理的权限和职责,明确各级各类学校办学的权利和责任,形成不同办学模式,避免千校一面。完善学校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机制。健全校务公开制度,接受师生员工和社会的监督。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政校分开管办分离的学校制度的实质就是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这是引导和鼓励学校自主整合资源、轻装上阵,努力办出品牌,打造特色,真正办出优质教育,让人民满意学校。校长不应该是官员,切实减少官本位思想,少用行政命令,多用理念引领,多用依法治校。

四、落实纲要精神,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要传道必须精于道,要授业必须精于业,要解惑必须先自知。作为一名教师应时刻不忘记学习,善于学习,具有学习意识,努力提升自己的素质。当今社会,知识更新日新月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坚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钻研业务,成为有良知、有新知、有真知的人民满意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南海问题的应对策略

全文共 3091 字

+ 加入清单

中菲友好交往历史悠久,两国人民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一个友好、稳定、健康发展的中菲关系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南海问题应对策略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6月30日,菲律宾新总统杜特尔特就任。习近平发贺电表示:中菲两国是搬不走的邻居,睦邻友好是两国关系上千年的历史传承,也是必须坚持的正确方向。今天,中菲关系发展面临着重要机遇,我愿同总统先生共同努力,推动中菲关系走向改善,实现健康稳定发展。

这是习近平发出的第二封贺电。

一个月前,杜特尔特当选菲律宾总统,习近平发贺电表示中菲友好交往历史悠久,两国人民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一个友好、稳定、健康发展的中菲关系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保持并深化中菲睦邻友好和互利合作是两国领导人的共同责任。希望双方共同努力,推动中菲关系重回健康发展轨道。

在因南海仲裁导致两国关系紧张的背景下,一月内的两封贺电无疑释放了极大的善意。

事实上,作为中国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在南海问题上有过很多明确的表态,相信读者可以从中看到他的立场,他的诚意,以及他的思考。

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

2013年,长期拒绝与中国进行双边协商的菲律宾,向中国提交了就南海问题提起国际仲裁的照会。这一举动导致双方关系恶化。

七天后,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提出,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今天,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重申了这一观点。

2013年习近平还曾视察海军驻三亚部队,并询问渔民“去南海安不安全?”次年在接见第五次全国边海防工作会议代表时,习近平还强调要坚持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周密组织边境管控和海上维权行动,坚决维护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筑牢边海防铜墙铁壁。

2015年9月访美前,习近平接受《华尔街日报》书面采访,表示:“南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我们对此有着充足的历史和法理依据。”后来又在发布会上补充道:“我们有权维护自己的领土主权和合法、正当的海洋权益。”

2015年10月在访英前夕接受路透社专访时,对此进行了深化:“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这是老祖宗留下的。任何人要侵犯中国的主权和相关权益,中国人民都不会答应。中国在南海采取的有关行动,是维护自身领土主权的正当反应。”

谈岛礁建设:有助于维护航行自由与安全

同样是在接受《华尔街日报》书面采访时,习近平指出:“中国对南沙部分驻守岛礁进行了相关建设和设施维护,不影响也不针对任何国家,不应过度解读。中方岛礁建设主要是为了改善岛上人员工作生活条件,并提供相应国际公共产品服务,也有助于进一步维护南海航行自由和安全。”

后来在白宫草坪的记者会上,习近平又谈到:“中国在南沙群岛的有关建设活动不针对、不影响任何国家,也无意搞军事化。”

同时,他还指出“维护各国依据国际法享有的南海航行和飞越自由。”

此后他又以换位思考的角度进行论述:“在中国和南海沿岸国共同努力下,南海局势总体是和平的,航行和飞越自由从来没有问题,将来也不会有问题,因为首先中国最需要南海航行通畅。”

当然,对于某些国家“横行”的企图,习近平在今天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奉行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不会动辄以武力相威胁,也不会动不动到别人家门口炫耀武力。到处炫耀武力不是有力量的表现,也吓唬不了谁”。

积极与周边国家沟通 欢迎域外国家发挥积极作用

这一点上,习近平一直通过各种渠道,积极进行沟通。

2014年11月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习近平同菲律宾总统阿基诺简短交谈。

习近平指出,中菲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发展一直很好。双方在处理分歧问题上也形成了一些共识。近年来,两国关系因南海问题面临严重困难。希望菲方回到过去共识的基础上,同中方相向而行,建设性地处理好有关问题,为中菲关系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2015年11月,习近平出访越南、新加坡。在与越共总书记阮富仲的会面中,习近平表示双方应该以中越友好的基本方向推动南海问题政治解决,防止干扰两国关系。

在新加坡,习近平谈到:中国将坚持同直接当事国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根据国际法,通过谈判和协商解决有关争议,中国完全有能力,也有信心同东盟国家一道,维护好南海地区的和平稳定。

对于美国等域外国家的在南海的行为,习近平也曾经专门论述。

“我们欢迎域外国家参与亚洲和平与发展事业,为此发挥积极作用。当前,亚洲各国政府面临的最重要课题是如何实现持续快速发展,这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这是地区国家的最大公约数,域外国家也应该理解和尊重这一点并发挥建设性作用。”同样是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中,习近平提到。

解决南海问题的方法:管控争议,解决争议,互利共赢

总的目的很清楚:“坚持通过对话管控争议,坚持通过谈判协商和平解决争议,积极探索通过合作实现互利共赢。”这是习近平去年访美时谈到的。

总的态度也很清楚,习近平今年4月在亚信会议第五次外长会开幕式上提出:我们要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依据国际法,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争议问题,以对话增互信,以对话解纷争,以对话促安全,针对复杂的地区热点问题,有关各方要保持冷静,坚守和平,避免采取使局部局势升级的行动。通过建立规则机制管控危机,通过增进互信缓和紧张,通过政治手段化解危机,逐步推动问题的解决。

具体的措施也有不少:“当前,中国正积极努力同东盟国家在全面有效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框架下,积极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的磋商。中国将继续同南海周边邻国一道,通过机制对话管控争议,通过谈判协商和平解决争议,积极探索通过合作和共同开发实现互利共赢,维护各国依据国际法享有的南海航行和飞越自由,努力将南海建设成和平、友好、合作之海。有关方面也应尊重地区国家维护南海和平稳定的努力。”

其后在亚信会议第五次外长会开幕式上,习近平再次提及“坚持通过同直接当事国谈判,和平解决争议”的观点。

当然,谈判要以各方的信心为基础,这一点需要向全世界把中国的立场讲明白。

谈中国立场:“强不执弱,富不侮贫”

习近平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发表演讲时,提到:中国南海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维护南海地区和平稳定。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南海形势总体是稳定的。南海是中国对外经济往来的重要通道。中国比任何国家都需要南海和平、安全、稳定。中国不愿看到南海生乱,更不会主动制造混乱。”在路透社的采访中习近平谈到。

“中国繁荣昌盛是趋势所在,但国强必霸不是历史定律。”习近平指出,中国自古倡导“强不执弱,富不侮贫”,深知“国虽大,好战必亡”的道理。一些人渲染“中国威胁论”,这或者是对中国历史文化和现实政策不了解,或者是出于一种误解和偏见,或者是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我们的战略选择和郑重承诺。

他还曾说过:“对本国领土范围外的土地提出主权要求,那是扩张主义。中国从未那么做过,不应当受到怀疑和指责。”

到了2016年4月,在亚信会议第五次外长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提到:“中国一贯致力于维护南海地区和平稳定,坚决维护自身在南海的主权和相关权益,坚持通过同直接当事国谈判,和平解决争议。”

同样是在这次会议上,习近平还意味深长的指出:“视德者昌,视利者亡,弱肉强食有违时代潮流,穷兵极武缔造不了和平,互谅互让才能带来稳定,坚守道义才能赢得持久安全。”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有关南海问题的毛概论文1200字

全文共 2093 字

+ 加入清单

南海是位于中国南部的陆缘海,被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岛、菲律宾群岛、大巽他群岛及中南半岛所环绕,为西太平洋的一部分。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有关南海问题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一、 南海简介

南海是位于中国南部的陆缘海,被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岛、菲律宾群岛、大巽他群岛及中南半岛所环绕,为西太平洋的一部分。越南称东海、菲律宾称西菲律宾海,其他国家则称为南中国海,亦简称为南海,中国汉代、南北朝时称为涨海、沸海。清代以后逐渐改称南海。南海海域面积有356万平方公里,其中有超过200个无人居住的岛屿和岩礁,通称为南海诸岛。

二、 南海属于中国的铁证

(一) 历史依据

乾隆二十年(1755年)绘制的《皇清各直省分图》和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绘制的《大清一统天下图》都采用施世骠的标绘图。都将海南岛的东南方绘有南海诸岛,列入中国疆域版图。到了晚清,魏源编撰的一部世界地理著作《海国图志》内附有详细的地图,图中万里长沙,也就是西沙群岛和千里石塘也就是南沙群岛,标识位置准确。 1935年中国分省地图,广东省地图和南海地图。广东当时管辖海南岛和南海诸岛屿,对于南海诸岛的地名和称法与现在不完全一致。根据1935年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中国南海各岛屿华英名对照表》和《中国南海各岛屿图》的发表,当时称中沙群岛为南沙群岛,称南沙群岛为团沙群岛,后来为切合实际地形,称东沙群岛为东沙岛,后来才改为现在的对东、西、中、南四沙群岛的称法。

(二) 法理依据

二战期间,日本侵占了中国的南沙群岛。中国为收复被日本占领的南沙群岛进行了不懈努力。1943年中美英三国《开罗宣言》宣布,此次战争的宗旨之一是

(二) 国际承认

1955年10月27日,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召开第一届国际民航组织太平洋地区飞行会议。出席这次会议的有16个国家和地区。除澳大利亚、加拿大、智利、多米尼加、日本、老挝、南朝鲜、菲律宾、泰国、英国、美国、新西兰、法国等国外,当时南越和中国台湾当局也都派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由菲律宾首席代表担任主席,法国首席代表为大会第一副主席。会议认为南海诸岛中的东沙、西沙、南沙群岛位于太平洋要冲,这些地区的气象报告对国际民航关系很大。所以,与会代表通过第24号决议,要求中国台湾当局在南沙群岛加强气象观测(每日四次)。当时,通过这项决议时,包括菲律宾和南越代表在内,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代表对此提出异议或保留意见。

三、 南海冲突的由来和现状

(一) 南海问题产生的原因

20世纪60、70年代中国南海发现了丰富的油气资源此后又发现了南海蕴藏着数量可观、价值连城的可燃冰”因此南海被誉为第二波斯湾”。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南海和南沙群岛的战略地位日益显现出来。在石油资源越来越稀缺的情况下许多国家觊觎南海石油资源是南海争端激化的主要原因。《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缺陷导致南海问题矛盾重。

(二) 六国七方对峙角逐

从60年代开始,我国南沙群岛露出水面的岛礁以及海域被周边国家侵占和分割,资源遭到大量掠夺。加上中国大陆和台湾,目前6国7方在南沙群岛形成对峙和角逐局面。70年代,菲律宾派兵先后占领了3个南沙岛屿,如今占领总数达到9个(也有说10个)。第二大岛中业岛已被菲设为南沙群岛指挥中心。马来西亚于1983年和1986年分别占领了弹丸礁、南海礁和星仔礁,目前共侵占南沙岛礁5个(由于对外公开资料数据不一,也有说6个)。越南野心最大,声称对南沙群岛拥有全部“主权”。到2002年,越南占据27个岛礁,守军增至2020人;如今被越强占的南沙岛屿已达29个。美国介入由来已久。《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1994年11月16日生效后,美国对南海的基本政策由“不介入”转为“介入但不陷入”。日本政府一直很关注南海问题。日本政府在南海主权争议中立场明确,希望东盟国家连手,采取一致行动对抗中国。自2000年以后,印度加强了同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的军事联系,试图扩大对南海问题的发言权。

(三) 相关国家为什么敢于同中国争夺南海?

中国的态度是发展,全世界都看出来这个民族爱好和平、这个国家不可能发动战争,这为我们争取到了宝贵的发展时间,但也给了别人一个错觉:中国是好欺负的,是不还手的。 南海问题容易挑起,周边国家可从中渔利,西方国家可借此拖滞中国发展;同时中国有钓鱼岛问题,不容分心,同时南海问题一旦解决不好也会给钓鱼岛问题的解决蒙上阴影。

四、 文攻武备,挺进深蓝

南海问题的发生是经济、军事、政治等多方面错综复杂的因素综合在一起而引起的。面对错综复杂的局势我认为,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军事力量更加强大,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国应该秉着大国的风范,对待国外的无论经济上的还是军事上的侵略,应该一要有强硬的姿态,对保证国家的领土和主权的完整坚定的态度毋庸置疑,任何想要破坏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必将遭到中国的强烈打击,二要坚持用和平的方式来解决南海争端,尽量避免发生军事冲突。毕竟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和平仍然是世界的主题,经济发展才是最重要的。 只有经济强大,军事力量才能强大,政治地位才会提高,国家在世界的地位才能提高,在国际事务中才有话语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南海问题的现状分析及其应对策略论文2000字

全文共 3060 字

+ 加入清单

自古以来,南海从来都是属于我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南沙群岛,最早并持续对南沙群岛行使主权管辖。对此我们有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国际社会也长期予以承认。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有关南海问题现状分析及其应对策略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摘要:南海问题中牵涉到了诸多国家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中国在南海的维权问题显得相当复杂。南海问题涉及国家的领土和主权,在保证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如何妥善处理好各国之间的利益关系是首要考虑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南海问题 现状 成因 对策

一、南海问题的历史

自古以来,南海从来都是属于我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南沙群岛,最早并持续对南沙群岛行使主权管辖。对此我们有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国际社会也长期予以承认。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南海发现了丰富的油气资源,此后又发现了南海蕴藏着数量可观、价值连城的“可燃冰”。此项消息传出,立即引起了菲律宾及越南武力侵占南沙地区岛屿的动机。真正的南海问题是从七十年代,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利用军事手段强行占领或企图占领南海部分群岛开始的。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其侵略强占的企图越发明显,军事活动日益频繁,甚至公然宣布对于南海部分群岛的主权,才真正把南海问题摆到了必须解决的地步。

二、中国南海的基本现状及问题

(一)中国南海概况

南海是世界著名的热带大陆边缘海之一,以闽粤沿海省界到诏安的宫古半岛经台湾浅滩到台湾岛南端的鹅銮鼻的连线与东海相接。整个南海几乎被大陆、半岛和岛屿所包围,南海与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海疆边防。

(二)南海问题的界定

“南海问题”是指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等国围绕南沙群岛的岛屿和领海、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的主权划分而引起的国家间的主权争端,包括领土和海洋划界所有权两个内容。

(三)中国南海问题

近年来,南海争端逐步国际化,南海海域被分割,资源被掠夺,我国在南海的合法权益遭破坏。在大国插手干预与群国集体发难的同时,南海问题产生矛盾频率和爆发冲突的概率越来越大,昭示着南海问题有不断升级的趋势。

如今,南海周边各国对南海问题之争愈演愈烈。越南继前几天刚刚在我国渔民传统作业

海域抓扣我国渔民之后,于6月13日举行专门针对中国的军事演习,其野心和动机已昭然若揭,而且这些都已经严重侵犯我国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美联社就此评论称,越南此举的目的显然是为了“回应”中国,因为中国此前要求越南停止在该海域的所有石油勘探活动。

三、中国南海及南海诸岛问题的成因

(一)南海地区资源丰富

南海地区的气候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南沙群岛上灌木繁茂,海鸟群集。底栖生物极为丰富,水产种类繁多,是中国海洋渔业最大的热带鱼场。南沙群岛海域蕴藏着大量的矿藏资源,其中尤以油气资源极其丰富。

(二)南海争端的历史因素

二十世纪,日本和法国人曾来这里进行经济开发和殖民活动。当时,中国政府提出了交涉。1951年,美国主持草拟、制定《旧金山对日和约》,明确规定日本放弃其对西沙和南沙两群岛的“权利、权利根据与要求”,却没有明确两者的主权归属,也没有明确中国收回主权。使中国在南海问题中陷入被动。法国、日本对南沙群岛的侵略也是导致后来南海争端的一个“历史因素”。

(三)争夺南海资源与航运安全加速了南海的争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南海和南沙群岛的战略地位日益显现出来,许多国家觊觎南海石油资源是南海争端激化的主要原因。越菲马等国也正是看中了南海丰富的油气和渔业资源,近年来不断强调对南沙群岛拥有全部主权或部分主权,并依靠南海油气资源获得的巨额财富不断扩充军备,加快在南海未来战场上的建设步伐。

(四)国际海洋法因素

1982年制定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沿海国对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享有主权权利,并规定专属经济区是指从测算领海基线量起200 海里。但在确定“专属经济区”界域时,却忽视了对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进行明确的界定。如此,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就可以存在多条分界线,这为那些专属经济区重叠的国家产生冲突埋下了隐患。据此,在本国利益的驱动下,南海周边国家大多采用有利于本国利益的解释方式,提出非法的主权要求。

(五)中国在南海的治权长期无法落实

二战后,当时的国民政府收回了南沙群岛的主权,但是,国共内战到国民党败退台湾后,大陆和台湾都缺乏全面驻守南沙群岛的实力。到目前为止, 我们虽然有足够的实力保卫南海,但我国大陆占领的岛屿面积小,无法大量驻军和修建足以保卫南海的军事基地,即使我们能够通过武力夺取被其他国家占领的岛屿,在没有强大远洋海军支持的情况下,南沙群岛也很难长期坚守。

四、中国解决目前南海问题及应对周边的国家安全形势的对策

维护南海权益是我国突破第一岛链的重要一环。从现实情况分析,中国解决南海问题必然是一个长期、渐进而复杂的过程。因此,采取正确的维权路径就显得非常重要。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中国可以采取的路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切实加强国家经济建设

从总体上看,要通过大力发展本国经济来提升自身的综合经济实力,一是可以为国家进一步壮大自身的军事力量提供物质基础;二是可以增加我国在东南亚各国的地区影响力。从局部来看,要认真研究我国经济建设对东盟具有制约性的因素,有选择有重点有突破地发展地区性经济,从而增加东盟一些国家在经济建设方面对我国的依赖性,进而增强我国对东盟一些国家的制约能力。

(二)合理开展地缘政治斗争

主要是处理好和东盟内部不同国家之间的关系。东盟十国虽有宪章约束,但内部并非铁板一块,与我国亲疏不一,利益矛盾时有发生。我国需要选准时机与重点,集中力量加强与其中一国或数国的合作,重点争取缅、老、柬。其次,积极谋求和台湾达成谅解,应该积极谋求和台湾联手合作。

(三)提高对南海海岛的控制力度

首先要巩固我国在东沙和西沙的地位。中国南海由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大群岛组成。南海问题主要不是东沙和西沙群岛的问题,因此,我国应该首先扎实做好对东沙和西沙群岛的实际控制,其次是加快对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的实际控制。

(四)积极准备,以待时机。

目前我国国防战略格局有所调整,我们要立足于能够打赢一场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性战争的思路,加快军事斗争准备,以强大的军事实力抑制对方。要长远打算、积极准备、以待时机。从军事斗争准备来看,由于解决南海问题必须依靠海空军力量,所以,我军建设重点应该是提高航空航天、海空军现代化建设步伐,同时通过灵活措施积极进行军事控制尝试。

中国政府一贯主张以和平方式谈判解决国际争端。根据这一精神,中国已同一些邻国通过双边协商和谈判,公正、合理、友好地解决了领土边界问题。这一立场同样适用于南沙群岛。对于我国与周边一些国家围绕南沙问题的争端,我国政府从维护地区稳定的愿望出发,奉行“主权归我,搁臵争议,共同开发”的政策,主张通过双边途径以和平协商的方式寻求问题的解决。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搁臵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和平解决领土争端的新思路。针对现在南海的现状,中国提出南海问题是自己的核心利益,提出来是没有问题的,但前提是首先要有能力去保护。目前看来,中国政府的一贯主张和对策没有错,没有失效,没有走到死胡同,以和平方式谈判解决南海争端符合中国最大的国家利益、符合东南亚国家最大区域利益、符合亚太地区和平发展的最大国际利益。总之,南海作为我国国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在各个方面的重要性不允许我们随意忽略,对于南海的主权的维护和管理是当务之急。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形势与政策课程心得体会

全文共 4067 字

+ 加入清单

形势政策》课的任务是帮助学生了解国内外重大时事,学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认清形势和任务,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广大学生的政治敏锐性和政策判别力,为强大祖国而奋发学习,健康成长。语文迷小编带来一篇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范文,欢迎阅读!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校从2002年开设形势与政策课程以来,经过十年的不断探索,现在课程设计理念科学化、教学管理模式制度化、教学活动规范化,业已形成一套颇具特色的形势与政策教学体系,在引导大学生理性认识国内外形势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我校《形势与政策》2010年还被评为四川省级精品课程。本文将从课程设计理念、教学管理模式和教学活动管理三个方面具体谈谈我校的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体系。

一、创新课程设计理念,将培养学生自主、可持续学习的能力作为课程设计的最终目标

本门课程设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将培养学生自主、可持续学习的能力作为课程设计的最终目标。我们在长期的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逐渐发现只对学生介绍形势、宣传政策,学生极易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单纯为了考试而学习,仅仅将自己作为教学的客体,课程结束,学生不再主动学习、研究时事政治。为改变这一状况,为了让学生成为课程学习的主人,我们从两方面着手,一是着重培养学生主观上对时事政治的兴趣,二是让学生客观上具备独立、正确、理性分析时事政治事件的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兴趣爱好是学习的“内动力”, 可以使人在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精力集中有效地学习、探索相关知识,并乐此不疲。培养同学们对时事的持续性的兴趣,不光有利于提高同学们学习《形势与政策》的质量和效果,更对同学们日后持续关注与研究时事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学活动中,《形势与政策》的老师普遍采用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案例式教学方式教学,灵活、生动的教学方式增强了师生间的互动,积极调动同学学习的积极性,而 PPT课件及 FLASH等现代教学手段的广泛运用,使得教学内容图文并茂,形象直观,既让形势与政策的介绍变得更生动、有趣,又便于同学们通过直观感知到的信息形成对时事的感性认识,为同学们领会时事之实质造就一个良好的开端,为同学培养学习时事的热情和兴趣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形势与政策的授课过程中,我们不光向同学们介绍清楚当前的形势及该形势之下采取的应对之策,更是将重点放在帮助同学们构建时事认知策略上,着重帮助学生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方法。我们通过对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热点、焦点问题的阐述,由形势介绍而引申出相关的政策,并透过政策阐释政策制定的政治经济学方面的原理,引导同学用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去分析、去思考为什么这样的形势之下会采取这样的政策,教会同学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为同学看世界、知世界提供方法论的指导,使学生具备自主、持续学习的能力,一生有用。

总之,主观兴趣的激发与客观能力的培养,两管其下,确保了学生不管在课程学习中,还是课程结束后,都能自主、可持续的学习、研究时事政治。

二、教学管理模式制度化,“三统一”的管理模式确保教学效果

在学校党委的高度重视之下,经过近十年的教学探索与实践,我校形势与政策教学体系得到不断的完善,在教学管理模式上,我们创新出统一排课、统一教研、统一考核的“三统一”规范管理模式,从制度上保障我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效果优良的实现。

(一)统一排课,纳入课表

我校将《形势与政策》纳入学生教育培养方案和课程建设体系,并交与教务处统一管理,将《形势与政策》的上课时间安排在正常的教学时间之内,为《形势与政策》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创造了前提条件。

(二)统一教研,集体备课

统一教研是指我们形势与政策教研室实行集体备课制与专题专人负责制,任课教师在分组按专题共同备课的基础上实行资源共享,使用各组统一制作的课件、教案进行教学,确保教学内容和质量的统一。每学期教研室根据教育部社会科学司下发的《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确定四到五个时事热点问题作为教学内容,之后,全教研室老师按照自身背景知识结构及个人兴趣爱好,采取教研室安排及自我推荐相结合的方式,组成相应的热点问题专题教学组。专题教学组组织本组教师集体商议,确定教学内容大体框架、以及教学重点难点,然后采取专题专人负责的方式,指定一位在该领域具有专长的的教师负责备课,编写详细教案、课件,收集相关信息资料。最后专题教学组再集体研讨,确定比较规范一致的教案、课件,让教研室的全体教师都以此为蓝本授课,确保授课质量的统一。

(三)统一考核,严格管理

我校《形势与政策》课程采取分年级统一的考核方式,统一命题,统一改卷,建立客观的考评体系。对大一学生主要采取写论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考试,让学生谈谈对国际国内时事的看法,对大二与大三的学生则主要制卷考试,侧重于考察学生的时事思维分析能力。规范、统一的考核体系可更好地检查与总结教学效果,反馈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发现教学过程中的得失,为教学活动的严格管理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规范化的教学活动,提高了教学效果的实效性

在教学管理规范化的同时,形势与政策教研室进一步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教学团队建设三方面规范教学活动的管理,实现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内容的专题化,实践教学的常规化,教学团队建设的常态化,大大提高了课程的教学效果的实效性。

(一)教学内容的专题化

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涉及面广,内容浩如烟海,但是形势与政策课程的课时却很少,面对课程存在的摊子大、课时少、任务重的问题,我们教研室发挥专题化教学优势,以专题为单位组织教学活动,集中时间讲清重大事件的来龙去脉,并从落叶知秋,使同学了解整个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轨迹。在专题化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教研室以教育部社会科学司下发的《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为指导,我们教研室深入学生之中了解学生的需求,以学生关注的热点、疑点、难点问题设计教学内容,合理确定教学专题,在保证教学内容具有时效性、针对性与现实性的同时,充分考虑贴近同学实际生活,按需教学,大大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在与学生长期接触之中,我们了解到学生最关心的就是自身将来的发展问题,为此,教研室专门设立就业形势及对策研究教学课题小组,每学期都安排一个就业辅导专题,循序渐进向学生讲解就业的相关知识,现如今《形势与政策》的就业辅导专题已经形成一个涉及就业能力讲解、就业形势介绍、职业发展规划及求职技巧介绍的知识体系,该专题对就业问题的系统讲解,对我校学生顺利就业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实践教学的常规化

实践教学是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环节,让学习者验证所习得经验和构建新经验,将课程经验内化,对于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教研室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克服课时少、对象广、课程经费不足等诸多问题,采取多项措施充分利用校内各项资源,开展形势与政策教学实践:

一是发挥辅导员兼职任教形势与政策课的有利条件,将形势与政策教育融入日常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辅导员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我教研室兼职任教的辅导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组织各种主题班会与党员活动,引导学生对时事政策的关注和学习,使得形势政策教育向日常化方向发展。同时这种活动化的教育,寓教于乐,大大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

二是积极展开与校团委、各级学生会的合作,充分利用学生的社团活动,确立与重大时事和理论政策密切相关的活动主题,把形势与政策的教学内容渗透到这些活动当中,使形势与政策实践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融汇,促进实践教学向活动化方向发展。这种活动化的教学,让同学们在实践中亲身感受形势的变化,政策的正确,能给同学们对时事的了解带来真实感和亲切感,很适合当代大学生的“口味”,有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科学的形势观。

三是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走访农村、基层、企业,开展社会调查,参与社会公益、扶贫工程、科技和文化、卫生三下乡、社区服务等服务活动,使大学生在与社会各阶层直接交往中,多角度了解社会,把握真正的国情,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和实践党的理论方针政策,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

(三)教学团队建设常态化

我校形势与政策是全校的必修课,覆盖面广,师资需求量比较大。为了充分利用我校师资,调动各方面师资的积极性,我们形势与政策教研室实行理论教学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为主,辅导员、党政管理干部为辅,实践教学以辅导员为主,专职教师为辅,专兼结合,各有侧重的专兼职混合型、立体化师资配备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位老师的教学优势。混合型教学团队的建立虽然解决了形势与政策课程量大,师资配备不足的难题,而且有效地利用了学校现有师资资源,实现了教学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但是如何保障这支专兼职混合教学团队的教学质量成为新的课题。为保证混合型教学团队的师资质量,教研室将教学团队的建设作为一项日常工作来抓,实现团队建设的常态化。首先,是依托思政部的教师考评机制,严格执行形势与政策教师的准入与退出制度。新任教师只有通过思政部的综合考评才能任教形势与政策课,而现任教师则会定期接受思政部的教学检查,如有不合格者,教研室坚决不授其新课。这种能上能下的管理有效地保证了形势与政策教学团队的活力,保障了混合型教学团队师资质量的稳定。其次,教研室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采取“以老带新”、开展同行交流、定期举行观摩教学和举行公开课等办法,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授课水平,一批素质高、发展潜力大的教学和学术骨干正在逐渐形成,为形势与政策课程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力量。

四、小结

回顾和反思我校这十年来的《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历程,我们认为科学化的课程设计理念是课程建设成功的前提,制度化的教学管理模式是课程建设成功的保障,规范化的教学活动是课程建设成功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年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

全文共 119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何院长给我们上了堂《形势政策》课后,我对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使我认识了什么是《形势与政策》,弄清楚了他们关系,我想这形势就是我们面临无形的推人前进的压迫感吧!而政策就是我们的按照客观事实制订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吧!它们的关系就是互补互促进的关系吧!

现在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应该就是我国所面临的国际形势和我们大学生毕业就业带来的形势问题。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目前很多方面已经取得很大的进步,例如神舟六号飞天成功。这都是值得我们高兴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取得积极进展。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从总体上看,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经济发展付出了很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如旱灾害,森林退化,空气污染,党的十六大五中全会提出,“十一五”时期必须统一规划,实施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在国际中的地位逐步提高,想要取得大的发展就要了解国际局势,当前国际处在深度复杂的变化之中,总来说和平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流。国际形势总体稳定,我国又是WTO的成员国,给我国经济发展和我们大学生就业提供了难得机会,同时也给予了我们极大的挑战,因此我们大学生要抓住机会。但是我国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如在一些偏远的地区,在的孩子还没有上学念书,有的人还过着原始人的生活,有的人均收入还不过百元,还没有摆脱贫困,这就需要我们大学生努力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中去,要不断努力创新,实现现代化建设。

近年来,我国出现了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形势,但这并不表明我国大学生绝对过剩,数据统计说明,美国和日本接受高等教育和人数占全国总人数的比重为25%和23%,而我国仅为5%,显然我国大学生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大学生就业困难其实原因有二:其一我国高校毕业生增长速度超过了社会新提供的比较理想的岗位的增速,从而导致大学生就业竞争加剧,获取同样岗位难度与过去相比明显增大,例如有个高校辅导员岗位竟然有1000多个大学生去竞争。第二,一些大学生择业时“高不成,低不就”,陷入选择性的怪圈子。

所以要从根本改变大学生选择性失业问题,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更好地符合国际形势趋势,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应该做好以下几项:

首先,学校老师,家长,社会引导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帮助我们正确认识自我,认识职业,认识社会。我们要努力寻找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切合点,到祖国西北部支持大开发。其次,我们要熟识创业和就业的政策体系,看清社会形势。再次,提高自我就业、创业能力,不断调整自己学科和专业化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结合国际形势选择就业方向。

所以我们要看清内外形势,认清方向,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我们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献出自己一份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形势与政策论文:“一带一路”战略和建设重点

全文共 3082 字

+ 加入清单

“一带一路”战略在平等的文化认同框架下谈合作,是国家的战略性决策,体现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形势政策论文:“一带一路”战略和建设重点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摘要:“一带一路”是党中央总揽全局做出的重大决策,共建“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文件正式发布,获得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支持响应。宣讲“一带一路”建设取得的重要进展和路线图。“一带一路”的立体布局日趋清晰,同沿线国家发展规划的对接不断取得进展,特别是我国分别同俄罗斯、欧洲签署了发展规划对接的联合声明,使“一带一路”倡议在这两个方向上取得了重大进展。“一带一路”也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屹立于世界的领导地位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是国际合作的新平台。“一带一路”战略在平等的文化认同框架下谈合作,是国家的战略性决策,体现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作为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福建自贸区应抓住机遇,进一步深化与东盟在各个层面的经济合作。

关键词:“一带一路”;建设重点。

一、“一带一路”概念由来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时首次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倡议;同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时提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访问欧洲时表示,要把中欧合作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等重大洲际合作倡议结合起来,以构建亚欧大市场为目标,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2014年5月21日,习近平在亚信峰会上做主旨发言时指出:中国将同各国一道,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尽早启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更加深入参与区域合作进程,推动亚洲发展和安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在2014年11月8日举行的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上,习近平主席强调,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互联互通相融相近、相辅相成。如果将“一带一路”比喻为亚洲腾飞的两只翅膀,那么互联互通就是两只翅膀的血脉经络。

二、 “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这一倡议顺应了时代要求和各国加快发展的愿望,提供了一个包容性巨大的发展平台,能够把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同沿线国家的利益结合起来。

1、顺应了中国要素流动转型和国际产业转移的需要。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低下,我们亟需资本、技术和管理模式。因此,当初的对外开放主要是以引进外资、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为主。有数据显示,1979至2012年,中国共引进外商投资项目763278个,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达到12761.08亿美元。不可否认,这些外资企业和外国资本对于推动中国的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管理的现代化起到了很大作用。可以说,这是一次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性产业大转移。而今,尽管国内仍然需要大规模有效投资和技术改造升级,但我们已经具备了要素输出的能力。据统计,2014年末,中国对外投资已经突破了千亿美元,已经成为资本净输出国。“一带一路”建设恰好顺应了中国要素流动新趋势。“一带一路”战略通过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这“五通”,将中国的生产要素,尤其是优质的过剩产能输送出去,让沿“带”沿“路”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共享中国发展的成果。

2、顺应了中国与其他经济合作国家结构转变的需要

中国早期的对外开放可以说主要针对的是发达国家和地区。而今,中国的经济面临着全面转型升级的重任。长期建设形成的一些产能需要出路,而目前世界上仍然有许多处于发展中的国家却面临着当初中国同样的难题。因此,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帮助这些国家和地区进行比如道路、桥梁、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帮助他们发展一些产业比如纺织服装、家电、甚至汽车制造、钢铁、电力等,提高他们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生产能力,就顺应了中国产业技术升级的需要。[1]

3、推动多边合作

一带一路战略将是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联盟、中国—东盟(10+1)、中日韩自贸区等国际合作的整合升级,也是我国发挥地缘政治优势,推进多边跨境贸易、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三、“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各种机遇

1、产业创新带来的机遇。

产业创新涉及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转移等带来的红利。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的一些优质过剩产业将会转移到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因为市场供求变化,一些过剩的产业,也许在其他国家能恰好被合理估值;在国内,因为要素成本的上升而使一些产业、产品失去了价格竞争力,也许在其他国家,较低的要素成本会使这些产业重现生机。在国内,因为产品出口一些发达国家受限而影响整个产业的发展,也许在其他国家就能绕开这些壁垒,等等。此外,由于产业转移引致的产业转型升级更是机遇无限,比如技术改造、研发投入、品牌树造等等都会给投资者带来无限机遇。

2、金融创新带来的机遇。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首先需要有充足的资金流,巨量的资金需求只能通过金融创新来解决。我们已经发起设立“亚投行”和“丝路基金”,但这也只能解决部分资金问题,沿“带”沿“路”国家和地区一定会进行各种金融创新,包括发行各种类型的证券、设立各种类型的基金和创新金融机制等等,这其间的红利和机遇之多甚至是不可想象的。

3、区域创新带来的机遇

“一带一路”本质上是一个国际性区域经济的范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必将引发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区域创新,这包括区域发展模式、区域产业战略选择、区域经济的技术路径、区域间的合作方式等等,这其间的每个创新都蕴涵着无限的机遇。

四、结语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不仅有机遇也充满了挑战,需要我们有一定的风险意识,并未雨绸缪。首先,自1999年以来,中国政府就一直鼓励企业“走出去”。最初的投资大多集中于一些全球贫穷国家的资源开采项目上。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对外投资首次超过了外资流入,对外投资也被引导到发展中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中的更为引人瞩目的项目上。五六年前,中国“走出去”模式基本上围绕着大宗商品,现在开始在一些实行竞标机制的国家承建基础设施项目。我们知道沿“带”沿“路”的一些发展中国家还是比较愿意接受我们的投资,但由于其中一些国家政局并不是十分稳定,不同党派之间的理念差别很大,一旦一个党派下台,就会改变过去的对外政策,这必将给我国在这些国家的投资带来巨大风险。因此,我们在具体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时必须对这些国家的政治格局、法律环境等进行仔细研究,在投资之前做好风险应对的预案,将投资的风险降到最低。其次,“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的任何创新其实都会有潜在的风险,尤其以金融为主的虚拟经济创新蕴含的乘数式风险,需要我们时时刻刻保持高度警觉。 最后,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必须得与国内经济状况相适应。我们要看到,中国的产能过剩是相对的;实际上,国内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仍有很大空间,大有可为。如果我们不顾及国内的这些实际需求而一味向国外投资和转移产业,有可能会产生对国内投资的挤出效应和产业的“空洞化”。对此我们要提高警惕。

参考文献:

[1] 剧锦文 经济日报[N] 中国社会科学院 2015/4/2 第13版

[2] 王义桅 “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M] 人民出版社2015

[3] 冯并著 一带一路:全球发展的中国逻辑[M] 民主法制出版社2015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形势与政策学习心得体会

全文共 959 字

+ 加入清单

他,是我国导弹、火箭以及航天事业的拓荒者和奠基人,是人们心目中的“科学圣人”,他就是为新中国的科学事业奋斗终生的伟大科学家——钱学森。钱学森的身上有着丰厚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的奉献精神,他的民族气节,他的坚强毅力,他的艰苦朴素,他对父母师长的缱绻情怀,他对爱情的忠贞不渝,有力地显示了他的品格、情操,无不令人景仰。但其中给我最突出印象和强烈感动,是其爱国主义者的情怀。作为爱国主义典范的钱学森,爱国主义是贯穿他整个生命的主旋律,当他身在异国、羁縻难归时,他顾不上洗去一路的风尘就投身到了新中国的科技建设中,以一个普通的科学工作者的姿态,穿行在风沙弥漫的西北荒漠,成功研发了“两弹一星”,为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爱国不仅是一种心情,在落实为实际行动的过程中更需要一种坚定的信念。

通过学习十八大会议精神,感触颇深。这是一次胜利的大会。十八大总结了党的十七大以来5年的工作,回顾总结了34年来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在新世纪坚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奋斗目标等重大问题,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是我们党 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奋勇前进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首先要准确把握十八大的基本精神,这是学习和贯彻的前提。“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则是十八大的灵魂。“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我们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确立“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重要指导地位,是十八大的一个历史性贡献。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要继续把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头等大事抓紧抓好。党的十八大精神特别是胡锦涛同志的报告,博大精深、意义深远,要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必须花更多的时间,下更大的功夫。继续深入学习十八大精神,专题研讨十八大报告中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尤其要把握好 报告的主题和灵魂,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把全体专卖人员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八大精神上来,统一到“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上来。要采取“紧扣主题、 分层实施、联系实际、强化落实、加强监督”等手段提高学习效果,做到保质保量地完成学习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大学生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

全文共 1280 字

+ 加入清单

不知不觉,学习《形势政策》已经两年了,虽然每学期的课很少,但琐碎之中却尽是精华,无论是构建和谐社会还是奥运与中国,西藏问题等都深刻揭示了当代我国面临的抉择,问题和不朽记忆。每一次课都是更深一步认清我国现实和国家政策的机会,每一次课都必将提升自己对时事和政策的理解能力。

作为我们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程,《形势与政策》对于我们大学生关注热点问题,分析当代我国形势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几次课的接触,对老师渊博的知识面,开阔的视野和精准的搜集资料的能力印象非常深刻。每次上课,伴随着老师激情的演讲,都感觉自己的民族主义在燃烧,对内团结,一致对外的想法我想每个同学都会涌上心头。就我对形势与政策的理解弄清了形势才能更加体会到国家政策的良苦用心,坚信并支持国家的政策才能缓解形势的紧张。当代我国很多人对国家的某些合适的政策心存偏见,往往是由于自己没有对整体形势有良好的把握而失去了独立辩解政策适合与否的能力,只偏信于媒体或者某一个人的宣讲,导致了很多政策不能一致的贯彻下去,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人力浪费。同样,有很多人根本就是对国家政策曲解,对政策心存怀疑,这样社会和国际形势能好起来吗?我想,如果我们能够更好地,更真诚地的去了解形势,理解政策,政府和人民间的关系一定会亲切起来,全中国人才能同心协力,共同朝着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方向前进。

我认为本课非常之有必要,因为我们大学生虽然知识来源面很广,但很少能对某一具体问题做出深刻的揭示,通过此种讲座形式的交流后,极大的提高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开拓了我们的胸怀视野,提高了社会责任感,而且学习的过程也是提高如何分析当代形势与政策能力的过程。

对自己而言,虽然平时经常刻意的去关注国内外重大新闻,但总感觉理解的缺乏根据或者说只是一种表象,潜意识的认识,上过几次课后,虽然并没有完全摆脱靠媒体本身分析事件的苦恼,但基本上有了怎样去认识,怎样认识以及有怎样的认识这些基本的概念,我想这是最大的收获吧!

当然,积极肯定《形势与政策》取得的成绩外,自己也有些小小的建议。首先是老师的立足点问题, 全校教授本课程的老师非常少,每位老师身上的负担非常重,因此责任就显得很大,想想几乎要跟全校的学生上课,真是既恐惧又兴奋,如果能做出精品的课程并取得良好的效果,那么给学生的影响将会有多大?其次就是除了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外,我希望老师能准备一些关系国家民族命运的话题,关注学生切身利益的主题,如当前民族企业的现状,当今中国纯粹的国产品牌还有哪些,民族主义的利与弊,大学生如何更好的就业,当代中国高等教育何去何从,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紧迫性等主题,这样可以充分利用老师的特殊地位激发学生心中的爱国主义情怀,指导他们做真正的对民族有利的选择,这样也许功效会更大,学校的精神面貌和学生的政治感悟会改善很多。最后就是每次课前可以试着让学生去搜集,分析关于某话题的资料,我想这必定会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呢,非常感谢《形势与政策》的老师们带来如此精彩的课程,望老师们推出更具启发性,对民族国家发展更有益的精品讲座。谢谢你们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形势与政策学习心得体会

全文共 600 字

+ 加入清单

形势与政治课确实与普通的课程有很大的区别,让我从中学到了更深切的感受到了更多东西。我觉得一次实践,除了写写报告和体会之外,并不能让我得到什么。挑选这个“老套”实践题目时,我也认为没有什么新意。然而,当我了解了目前的国际和国内形势,和同学们一起参加了实践活动后,发现自己当时的想法十分错误。在军港,我看到了废弃的大炮和行驶的军舰,让我感到了战争仿佛近在眼前,通过当地人的讲述,不仅让我对旅顺更加了解,也对旅顺人民在战争时期遭受的侵略和苦难抱以深深的同情。之后在友谊公园,我们每个组员都是先查好了资料或者做的调查,关于旅顺港,关于在中国土地上进行的日俄战争。通过交流和讨论,我学到了很多之前不知道的知识,同学们的思维和观点各异,在多种观点的讨论和辩论中,我也开阔了思路和眼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日俄监狱。没去之前,我一直觉得那不过是一所废弃已久的监狱而已。但当我真的走入昏暗的地下,目睹眼前一个个冰冷的铁窗、狭小的空间和各种变态的刑具,我真的受到了震撼。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是巨大的,几年、几十年,甚至几代人都很难消除。这座监狱承载和记录了多少人在这场侵略战争中所遭遇的不公和痛苦,这一切如今都在日俄监狱中历历在目。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懂得了,一切战争都是非必要战争,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当前的和平果实,同时我们也应具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和荣誉感,先天下之忧而忧,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和平的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有关南海问题的现状分析2000字

全文共 2986 字

+ 加入清单

南海问题是一个长久的问题。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有关南海问题的现状分析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摘要:南海问题中牵涉到了诸多国家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中国在南海的维权问题显得相当复杂。南海问题涉及国家的领土和主权,在保证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如何妥善处理好各国之间的利益关系是首要考虑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南海问题 现状 成因 对策

一、南海问题的历史

自古以来,南海从来都是属于我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南沙群岛,最早并持续对南沙群岛行使主权管辖。对此我们有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国际社会也长期予以承认。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南海发现了丰富的油气资源,此后又发现了南海蕴藏着数量可观、价值连城的“可燃冰”。此项消息传出,立即引起了菲律宾及越南武力侵占南沙地区岛屿的动机。真正的南海问题是从七十年代,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利用军事手段强行占领或企图占领南海部分群岛开始的。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其侵略强占的企图越发明显,军事活动日益频繁,甚至公然宣布对于南海部分群岛的主权,才真正把南海问题摆到了必须解决的地步。

二、中国南海的基本现状及问题

(一)中国南海概况

南海是世界著名的热带大陆边缘海之一,以闽粤沿海省界到诏安的宫古半岛经台湾浅滩到台湾岛南端的鹅銮鼻的连线与东海相接。整个南海几乎被大陆、半岛和岛屿所包围,南海与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海疆边防。

(二)南海问题的界定

“南海问题”是指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等国围绕南沙群岛的岛屿和领海、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的主权划分而引起的国家间的主权争端,包括领土和海洋划界所有权两个内容。

(三)中国南海问题

近年来,南海争端逐步国际化,南海海域被分割,资源被掠夺,我国在南海的合法权益遭破坏。在大国插手干预与群国集体发难的同时,南海问题产生矛盾频率和爆发冲突的概率越来越大,昭示着南海问题有不断升级的趋势。

如今,南海周边各国对南海问题之争愈演愈烈。越南继前几天刚刚在我国渔民传统作业

海域抓扣我国渔民之后,于6月13日举行专门针对中国的军事演习,其野心和动机已昭然若揭,而且这些都已经严重侵犯我国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美联社就此评论称,越南此举的目的显然是为了“回应”中国,因为中国此前要求越南停止在该海域的所有石油勘探活动。

三、中国南海及南海诸岛问题的成因

(一)南海地区资源丰富

南海地区的气候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南沙群岛上灌木繁茂,海鸟群集。底栖生物极为丰富,水产种类繁多,是中国海洋渔业最大的热带鱼场。南沙群岛海域蕴藏着大量的矿藏资源,其中尤以油气资源极其丰富。

(二)南海争端的历史因素

二十世纪,日本和法国人曾来这里进行经济开发和殖民活动。当时,中国政府提出了交涉。1951年,美国主持草拟、制定《旧金山对日和约》,明确规定日本放弃其对西沙和南沙两群岛的“权利、权利根据与要求”,却没有明确两者的主权归属,也没有明确中国收回主权。使中国在南海问题中陷入被动。法国、日本对南沙群岛的侵略也是导致后来南海争端的一个“历史因素”。

(三)争夺南海资源与航运安全加速了南海的争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南海和南沙群岛的战略地位日益显现出来,许多国家觊觎南海石油资源是南海争端激化的主要原因。越菲马等国也正是看中了南海丰富的油气和渔业资源,近年来不断强调对南沙群岛拥有全部主权或部分主权,并依靠南海油气资源获得的巨额财富不断扩充军备,加快在南海未来战场上的建设步伐。

(四)国际海洋法因素

1982年制定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沿海国对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享有主权权利,并规定专属经济区是指从测算领海基线量起200 海里。但在确定“专属经济区”界域时,却忽视了对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进行明确的界定。如此,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就可以存在多条分界线,这为那些专属经济区重叠的国家产生冲突埋下了隐患。据此,在本国利益的驱动下,南海周边国家大多采用有利于本国利益的解释方式,提出非法的主权要求。

(五)中国在南海的治权长期无法落实

二战后,当时的国民政府收回了南沙群岛的主权,但是,国共内战到国民党败退台湾后,大陆和台湾都缺乏全面驻守南沙群岛的实力。到目前为止, 我们虽然有足够的实力保卫南海,但我国大陆占领的岛屿面积小,无法大量驻军和修建足以保卫南海的军事基地,即使我们能够通过武力夺取被其他国家占领的岛屿,在没有强大远洋海军支持的情况下,南沙群岛

也很难长期坚守。

四、中国解决目前南海问题及应对周边的国家安全形势的对策

维护南海权益是我国突破第一岛链的重要一环。从现实情况分析,中国解决南海问题必然是一个长期、渐进而复杂的过程。因此,采取正确的维权路径就显得非常重要。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中国可以采取的路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切实加强国家经济建设

从总体上看,要通过大力发展本国经济来提升自身的综合经济实力,一是可以为国家进一步壮大自身的军事力量提供物质基础;二是可以增加我国在东南亚各国的地区影响力。从局部来看,要认真研究我国经济建设对东盟具有制约性的因素,有选择有重点有突破地发展地区性经济,从而增加东盟一些国家在经济建设方面对我国的依赖性,进而增强我国对东盟一些国家的制约能力。

(二)合理开展地缘政治斗争

主要是处理好和东盟内部不同国家之间的关系。东盟十国虽有宪章约束,但内部并非铁板一块,与我国亲疏不一,利益矛盾时有发生。我国需要选准时机与重点,集中力量加强与其中一国或数国的合作,重点争取缅、老、柬。其次,积极谋求和台湾达成谅解,应该积极谋求和台湾联手合作。

(三)提高对南海海岛的控制力度

首先要巩固我国在东沙和西沙的地位。中国南海由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大群岛组成。南海问题主要不是东沙和西沙群岛的问题,因此,我国应该首先扎实做好对东沙和西沙群岛的实际控制,其次是加快对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的实际控制。

(四)积极准备,以待时机。

目前我国国防战略格局有所调整,我们要立足于能够打赢一场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性战争的思路,加快军事斗争准备,以强大的军事实力抑制对方。要长远打算、积极准备、以待时机。从军事斗争准备来看,由于解决南海问题必须依靠海空军力量,所以,我军建设重点应该是提高航空航天、海空军现代化建设步伐,同时通过灵活措施积极进行军事控制尝试。

中国政府一贯主张以和平方式谈判解决国际争端。根据这一精神,中国已同一些邻国通过双边协商和谈判,公正、合理、友好地解决了领土边界问题。这一立场同样适用于南沙群岛。对于我国与周边一些国家围绕南沙问题的争端,我国政府从维护地区稳定的愿望出发,奉行“主权归我,搁臵争议,共同开发”的政策,主张通过双边途径以和平协商的方式寻求问题的解决。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搁臵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和平解决领土争端的新思路。针对现在南海的现状,中国提出南海问题是自己的核心利益,提出来是没有问题的,但前提是首先要有能力去保护。目前看来,中国政府的一贯主张和对策没有错,没有失效,没有走到死胡同,以和平方式谈判解决南海争端符合中国最大的国家利益、符合东南亚国家最大区域利益、符合亚太地区和平发展的最大国际利益。总之,南海作为我国国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在各个方面的重要性不允许我们随意忽略,对于南海的主权的维护和管理是当务之急。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现状问题

全文共 619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传统思想影响下的居家养老模式,在社会理念与文化思想发生深刻变化的大环境下,已日益显现出不适应。自开始实行独生子女政策至今,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已经开始步入老年。他们与自己多儿多女的父母不同,唯一的子女将承担赡养他们的重任。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出现 “四二一”结构。大约二十年后,待第三代独生子女长大成人,有可能面临的是一对夫妇上面有12位老人。

就目前而言,在城市,年轻人大都出去工作,刚退休的老人则担当了给儿女洗衣做饭带孩子的家庭义务,几乎没有自己的私人生活空闲。高得离谱的房价,使得绝大多数城市老人几乎不可能和儿女生活。儿女们平时忙于工作,平时难得一见,也只能利用双休或节假日看望一下老人。特别是高龄老人,大多数时间只能是老两口相依为命,相互慰藉。一旦一半逝去,另一半只能在孤独寂寞中打发岁月。待老人失去生活自理,除一小部分孝顺儿女能为父母提供保姆照料外,绝大部分老人只能苟延残喘,勉强维持生存。农村老年人生活更是悲惨。一般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老年人除了照看孩子,料理家务,更要应付繁重的田间劳动。年轻时挣的钱都花在了为孩子们盖房、结婚、生孩子上,到老了失去经济能力之时,只能仰儿女鼻息。遇到孝顺的儿女,可以衣食无忧,安度晚年。遇到儿女不孝,则只能自食其力,活一天算一天。农村医疗保险的不规范及门槛过高,导致高昂的医疗费让大多数老人放弃治疗。可以说,相当一部分农村老年人是在饥寒交迫、痛苦折磨中死去。这就是农村最真实的养老现状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浅谈南海问题的现状和解决策略

全文共 2715 字

+ 加入清单

南海问题源于20世纪70年代,是包括中国、文莱、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和中国台湾在内的“五国六方”争议。以下是小编今天整理的浅谈南海问题的现状解决策略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南海问题涉及国家多,关切的国家利益复杂,近年来有持续升温的发展趋势。特别是美国重返亚太地区,越南、菲律宾将问题国际化、多边化的举措,加剧了南海的不稳定性。面对复杂的南海问题,各国之间的利益博弈需要我国在南海问题上,一是要坚持南海群岛及其海域是中国固有领土的主张;二是坚持和平解决的战略方针;三是强调南海问题不应国际化,区域外势力的介入无益于南海问题的和平解决。

一、新时期南海问题所面临的挑战

我国是海洋大国,日益突显的海洋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我国主张管辖的海洋面积300万平方公里,在广泛的海洋利益背后,面临着严峻的海洋问题。南海问题源于20世纪70年代,是“五国六方”的海洋争端。虽然南海局势整体处于稳定状态,但近年来,区域外势力的干涉,不稳定因素的增多,让南海问题的不可控性增加。因此,维护南海稳定、和平是新时期中国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一)海洋利益冲突加剧,周边国家强化了南海主权声索

南海问题出现以来,南海岛礁一直处于争议的状态。各当事国家纷纷发布主权声索,宣誓南沙岛礁主权。并且,随着海洋战略利益的日益凸显,南海争端的“争议”状态也逐步发生转变,转而以“管辖权”的争议发展。无论是2012年的“黄岩岛事件”,还是2012年越南将“南海”纳入所谓的主权范围,都说明南海问题越演越烈。各周边国家对南海岛礁及附近海域的主权声索,甚至是主权管辖,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南海局势的不稳定性。

(二)美、日等的介入加剧了南海的政治竞争

近年来,南海问题有升温的趋势,特别是美国等区外势力的介入,让区域性的南海问题国际化。美国区域战略的调整,同盟战略关系的缔结,无形中加剧了南海的政治竞争。美采取“分而治之”的亚太政策,在防范与排挤中国的同时,进一步扩大自己在亚太的军事影响力,进而使南海问题成为牵制并制约中国和平、稳定发展的重要“抓手”。到2020年,美国60%的军力将部署于亚太地区,通过与菲律宾、越南以及新加坡等国家形成战略合作关系,部署前沿军事,进而对中国形成包围的政治态势。

(三)南海问题国际化、多边化,不稳定局势加剧

南海问题国家化、多边化是新时期南海问题的发展趋势,特别是菲律宾、越南等国试图依托“东盟”,实现对南海主权的声索,进而形成“东盟一体化”,对中国实行牵制。菲律宾、越南等国通过与区域外的大国建立多边协商机制,将南海问题推向国际化,从而借助区域外大国的力量,与中国进行抗衡,进而获取所谓的“主权”。殊不知,这种做法不仅不利于南海问题的解决、南海局势的稳定,反而加剧了南海局势的不稳定性,对于当事各国的战略利益都有一定的损害。

因此,南海问题的错综复杂,区外势力的介入,美国亚太战略的再调整,这些都让南海问题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加剧。菲律宾、越南等国家试图国际化、多边化,让南海问题更加扑朔迷离,无论是借助南海问题牵制中国,还是借助南海问题加剧区域的不稳定性,这都对南海问题的解决带来巨大的挑战,不利于维护地区的稳定发展。

二、南海问题的应对策略

南海问题的持续升温,区域外势力的介入,让南海问题复杂化。如何解决南海问题,考验了一个国家的能力,同时也考验着一个国家与民族的智慧。南海诸岛礁及海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南海问题的和平解决,要统筹内外大局,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让南海问题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一)制定南海战略规划,有针对性、有建设性地应对挑战

海洋是新时期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深入推进海洋发展战略,对于国家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在国外,诸如美国、澳大利亚和日本,已出台了海洋战略,着力于海洋战略利益的扩张。我国在海洋战略的构建中,起步相对较晚,应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不断地完善对南海战略的总体规划。海洋经贸往来日益密切,海洋利益与国家利益关系的突显,也让海洋权益争夺日益激烈。在争议区域实行海洋开发,极易产生“擦枪走火”的冲突事件。因此,我国应进一步完善海洋立法、执法及行政管理。制定南海战略规划,实现对各方事务的统筹,并在明确部门职责的基础之上,让海洋执法常态化,确保海洋战略的深入开展。

(二)优化海洋执法力量,组建“中国海岸警卫队”

南海问题的持续升温,给南海的稳定性带来较大的威胁。争议区域的海洋冲突日益频繁。面对他国所谓的主权声索所带来的冲突以及为了维护我国正常的南海权益,我国应优化现有的海洋执法力量,并组建“中国海岸警卫队”,配合南海战略规划的推进。首先,建立海上安全预警机制,强化对相关海域的巡视,宣誓南海主权;其次,着力于可持续发展,组建“中国海岸警卫队”,这既有助于强化海上执法力量,又可以应对海洋权益冲突,维护我国合法的南海权益,进而转变我国在海洋执法中的“被动”局面。

(三)强化行政管辖,推进三沙市建设

2012年,面对南海问题的日益加剧,我国建立了地级市三沙市,实现对南沙群岛、西沙群岛和中沙群岛及其海域的行政管辖。这说明,海洋建设发展、南海问题解决已上升到新的国家层面,也表明我国政府解决南海问题的坚定决心以及和平发展的整体仿真。首先,三沙市的成立是解决南海问题、实现海洋建设发展的新举措,在深化发展的过程中,要积极推进三沙市的建设发展,以此作为海洋建设发展、南海问题解决的基石,无论是从法理斗争,还是从主权宣誓,三沙市的建设发展尤为重要;其次,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促进三沙市旅游发展、油气开发,让三沙市发展成为我国新时期海洋开发的新平台,使南海主权的宣誓常态化;再次,进一步强化三沙市的行政管辖,通过国防建设、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生态环境的有序推进,夯实海洋开发利用,让南海问题在和平的环境下有理有据地依法推进。

此外,要推进海洋立法建设,做到海权的依法争取。我国在海洋立法方面起步相对较晚,但在20余年的发展中,我国海洋立法取到了显著的成效。但总体而言,我国海洋立法仍比较落后,缺乏良好的海洋意识。因此,我国要切实推进海洋立法建设,对存在的空白区,需要立足于实际需要进一步地完善,确保法律的适用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三、结束语

南海问题的解决是一个过程,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不应将南海问题国际化、多边化,也不能以一己私利进行所谓的主权宣誓,这不仅违背了南海群岛及其海域属于中国的现实,也极易引发不必要的冲突。各方应克制,做到和平共处,共同维护南海的稳定发展。中国一直秉承和平共处的发展方针,尊重各方的权益,但也绝不允许他方对我国固有领土进行侵害。中国有能力、有智慧解决南海问题,确保祖国领土的完整性。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