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医学生观看疫情防控观后感(通用20篇)

浏览

1911

作文

616

2024年观看疫情防控观后感

全文共 665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下午,有幸听到了四位大家对于疫情防控的见解,感触颇多,以下便是我的一些感悟。

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多难兴邦,也正是几位大家所说的因为磨难,人们才产生了伟大的爱国情怀和无穷的斗争力量,中国才更加繁荣昌盛。对于这次突如其来疫情大考,全国一盘棋,上下一条心,中国的防控成果也赢得了一片盛誉。

根据有关数据显示,在支援湖北的医疗队伍中,90后、00后的人数就有1。2万人,成为战疫过程中的主力军之一,是什么让他们将生死置之度外勇敢无畏的站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答:“责任”。何为责任?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顾炎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代名相诸葛亮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德国著名思想家歌德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有一种爱”。

我认为的责任是:对自我的一种严格要求和约束,并能够知行合一。使自己到达更高的精神境界。在抗击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们看到了人性光辉的一面。通过观看新闻,我们看到因为长时间佩戴口罩,脸上布满勒痕的医护工作人员。理发店里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避免交叉感染而剪掉的秀发。八十四岁的钟南山院士在得知武汉发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后,义无反顾的前往武汉参加抗疫工作。七十多岁的李兰娟院士每天仅睡三个小时,只为了和研发团队早日研发出治疗肺炎的药物。

抗击疫情的路上陡峭坎坷,跌宕起伏。但我们决不会就此轻易放弃,我们将会迎难而上,愈挫愈勇。在困难给予我们的磨炼中不断成长,在磨难中奋起。在栉风沐雨中,守得云开见月明。毕竟没有一个冬天不可愈越!打嬴防控疫情阻击战时,我们共赏繁花似锦!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中学教师观看守望一生观后感

全文共 1080 字

+ 加入清单

守望一生》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乡村代课老师张云山把一生奉献给乡村教育的事迹。

在一个宁静的山村里,张云山为学校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了美丽的姑娘香兰,两人结为了夫妻。可后来,张云山把时间和精力全都投入到了乡村的教学和乡里的孩子们身上,把自己的大儿子小海的病情给忽略了。小海因为耽误病情而离开了人世,香兰也因孩子去世而精神失常,丢下了张老师和他的小儿子,不理解父亲的小儿子抛弃了父亲。最后家破人亡的张老师依旧坚守在乡村小学这块土地上,以他的责任和善良呵护他的学生。

看完电影后,我详细地了解了这部片子,知道了这部片子里面的故事和主角都是真实的存在:以彭水县感动重庆十佳教师张宗茂老师的生活原型改编的,集中展现了张宗茂老师近40年扎根深山村小的感人事迹。得知这部电影的真实性,我感慨万千,试问有几人能做到捐献两个月的工资给乡村学校?有几个人能做到连自己的孩子都顾不上而为了更好地发展乡村教学,更好地把乡村的孩子们教育得更好?有几个人能做到家庭已经如此不堪却能坚守在乡村,为发展教育事业奉献毕生的精力?

我很惭愧,作为一名平凡的中学教师,我远远不如张老师伟大。我敬佩张老师的无私奉献、张老师的执着梦想,喜爱张老师的善良淳朴。我也渴望如张老师一般坚守我的教育事业。但我却无法做到张老师的忘我精神,无法做到舍弃家庭成全事业。这也让我有了深入的思考,如何做到家庭教育两不误?如何平衡家庭和教育事业的关系?这两者都含有深深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对教育事业的责任。如果只能二选一,我从何选择?这个选择对我来说太难了!

张老师,把眼光放在了高处。他看到了乡村教学的薄弱,也看到了乡村教学的落后,更看到了乡村教学的悲哀,甚至看到了乡村教学带给国家的影响。他深深感到自己作为教师的责任,尽管自己还是一名代课教师。

当曾经的学生七斤拎着行李从中科院回来邂逅老师时,牺牲了家庭的张老师热泪盈眶了,我也被感动得热泪盈眶。张老师终于转正了,小儿子也终于回来看望父亲了,张老师的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

张老师是伟大的,教师这个职业也是神圣的,它肩负着为祖国培养一代又一代接班人的使命,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是共和国的缔造者。乡村代课教师几十年如一日的无私奉献,在三尺讲台挥洒自己的青春热血。正因为有这些默默奉献的乡村代课教师,大山里的孩子们才不致于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与世隔绝。是他们,带给孩子们学习知识的希望,照亮孩子们改变命运、走出大山的星光大道。

影片凝聚了正能量,发挥了正面引导的作用和影响,以高尚的情操鼓舞人,凝聚起了社会正能量,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力量,教师和家庭的责任也同时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观后感心得

全文共 1162 字

+ 加入清单

“我是党员,我先上!”“不计报酬、不畏生死、随叫随到!”“在此,我们积极请战: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冲锋在前,人民子弟兵闻令而动、积极支援地方疫情防控,科研人员争分夺秒、强化攻关……“最美逆行者”的身影一队接一队,无惧艰险、迎难而上。在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广大党员战斗牺牲,在所不辞,中国人民万众一心迎挑战,众志成城战疫情,应对疫情严峻挑战的各项举措迅速落地实施、显现成效,生产生活迅速走向正轨、有序运转。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复杂,面临诸多不利因素。比如,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认知还远远不足,病毒疫苗的研制和应用还需要时间,春节后人员大流动给防控带来巨大压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交织重叠等等,需要我们做好应对各种复杂困难局面的充分准备。正如《求是》评论员文章讲到的,胜利不会自然到来,赢得胜利需要战斗,需要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中赢得这场抗争的伟大胜利,越是形势严峻、情况复杂的时候,越是需要坚定斗争意志,敢于出击,敢战能胜。

敢于出击,敢战能胜,就要挺起共产党人敢于斗争的精神脊梁。要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振奋冲锋陷阵、敢打敢拼的斗争勇气,坚决服从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坚定站在疫情防控一线,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争分夺秒战疫情,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敢于出击,敢战能胜,还要讲究方法、策略和艺术。要坚持增强忧患意识和保持战略定力相统一、坚持战略判断和战术决断相统一、坚持斗争过程和斗争实效相统一,密切跟踪、及时分析,把疫情防控形势的复杂性、严峻性考虑得更周全细致一些,把新情况新问题研判得更充分一些,科学判断形势,精准把握疫情,果敢行动,坚定有力,毫不懈怠找差距、补短板,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统筹做好“六稳”工作,沉着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复杂困难局面。

敢于出击,敢战能胜就要坚定依靠人民、放手发动人民。疫情在哪里,群众的关切在哪里,党员干部就要首先站出来、敢于冲上去,全力以赴救治患者、保障人民生活、回应群众关切、纾解焦虑情绪,广泛宣传、组织、发动,凝聚群众,团结带领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战疫网密织到每一个街道社区、每一个乡村、每一个企事业单位、每一个机场车站,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人,凝聚起亿万人民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赢得这场严峻斗争的伟大胜利。

“天垮下来擎得起,世披靡矣扶之直”。斗争精神是我们党赢得胜利的重要法宝。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强化斗争意识,做到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我们一定能够决战决胜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观看大国工匠观后感

全文共 674 字

+ 加入清单

大国工匠》纪录片选取了中国卫星、中国高铁、中国住建等世界领先的中国制造领域的代表性典型人物,呈现他们追求完美和极致、视技术为艺术、既专业又敬业的精神内核。

有一群劳动者他们的成功之路不是上名高中上名大学而是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靠着传承和自己的专注,他们成为国宝级的顶级技工成为一名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他们的技艺精湛,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在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时的五十分之一。

高凤林是我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融融焊接特技技师,他们工作是给火箭焊心脏,高凤林高超的技艺,让很多企业试图用高薪请他甚至有人开出几倍工资加两套北京住房的诱人条件,这诱惑力还是巨大的谁能不动心,就连他妻子对他也说我动心了。但高凤林说,每每看到我们生产的发动机把卫星打到太空,成功的自豪感金钱能买到吗,民族的自豪感,让高凤林一直都坚守在这里。火箭的研制离不开众多的院士教授高工,但火箭从蓝图到实物靠的是一个个焊接点的积累,靠的是一位位普通工人的咫尺匠心。高凤林说不断的把握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的追求精致应该是我们人类努力的方向,也是我们工作人员,努力的方向。

钳工胡双钱的手,工作30多年来,老胡创造了打磨过的零件百分之百合格的惊人记录。

在工作时管延安要进入完全封闭的海底沉管隧道中,安装的操作仪器,按照规定接缝处间误差小于一毫米,他却能做到零毫米。只有初中文化的,全凭自学成为这项工作的第一人,他安装的城管设备已成功完成了16次海底隧道对接。

这些人的技艺之所以如此高超,关键在于他们的努力与坚持,他们的成功,同样告诉我们,付出就会有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年疫情防控思政大课的观后感

全文共 26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观看“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令我受益匪浅,其中最让我热泪盈眶的就是疫情中的家国情怀。

防控狙击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上下犹如战场,是为人民群众生命健康而战的严峻斗争。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无数国人逆行而上。有白衣天使坚守在防控疫情的最前线,牢记使命,抗击病毒;有广大志愿者奔赴湖北武汉抗疫一线,与武汉的医务工作者并肩战斗;也有陌生人下车扔下一箱口罩转头就走,只留下了一句“我是中国人”的暖心话语。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体现的都是一种家国情怀。

我们青年大学生要在这场疫情中“知国、爱国”,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观看拍蝇惩贪观后感

全文共 1168 字

+ 加入清单

权力无论大小,缺少监督就会被滥用。容易滑向腐败深渊的,不仅是那些手握大权的“一把手”,还有许多基层领导干部。有些人觉得“天高皇帝远”,有些人“官轻贪腐重”,严重侵害了群众利益,影响恶劣。相对于“远在天边”的“老虎”,“近在眼前”的“蝇贪”更让群众有着切肤之痛。

正如市纪委负责同志所指出的,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刚刚闭幕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专题研究全面从严治党,是对全面从严治党继续新“赶考”的总动员。加大力度整治群众身边的“蝇贪”,既是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必然举措,也是人民对反腐的客观要求。只有严肃惩治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腐败问题,维护群众切身利益,才能让群众更多感受到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果,才能取信于民,从根本上稳固党的执政根基。

下大气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纪律审查工作的一个重点。年初召开的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首次将“坚决整治和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单列一项。近年来,我市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程项目、土地征收、社会救助、惠农扶贫资金等腐败易发点,和基层干部吃拿卡要、欺压群众、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违反换届纪律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作为反腐重点。将基层组织、基层站所、村级经济合作社负责人作为重点对象,切实做到全覆盖、无盲区、零死角。通过廉政“体检”、走访深挖、跟踪督促等措施,发现一批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线索,加大力度拍蝇惩贪,各地侵害基层群众利益信访举报同比明显下降,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取得的实际成效,增进了群众的“获得感”。

时至今日,在反腐正风的高压下,有的基层党员干部仍然不收敛、不收手,作风问题、腐败问题在一些地方和领域依然存在,一些人通过虚列、套取等暗箱操作手段,公款私用、挪用集体资金、违规发放福利和津补贴,腐败手段更趋隐蔽化、复杂化,整治基层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任务还很繁重。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下步,要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继续对“微腐败”坚持“零容忍”。首先,要着力提升基层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教育干部坚持高标准和守底线相结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修养、讲道德、讲诚信、讲廉耻,自觉做到慎独慎微,时刻绷紧党规党纪这根弦,莫以“贪小而为之”。其次,把基层干部纳入监管体系,给他们套上“紧箍咒”,拉上“高压线”,设上“防火墙”,切实加强对“小微权力”规范运行的指导和督查,让“干部不清楚、群众不明白,一知半解在执行”的现象越来越少。最后,高悬反腐利剑,对“微腐败”坚持零容忍,抓早抓小,动辄则咎,下猛药、出重拳,加大巡察力度,提早发现问题,有效督促整改,打通全面从严治党的“最后一公里”,让基层群众更多感受到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果,逐渐形成基层一线“不敢腐、不想腐”的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大学生疫情防控思政大课观后感

全文共 339 字

+ 加入清单

磨难压不垮、奋起正当时。在举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特殊时刻。

总有一种力量激励我们前行,总有一种精神让我们泪流满面,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亿万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战“疫”路上的一个个“好人”,一件件“好事”走进我们的视野,他们的事迹,他们的名字……感动着我们,凝聚起社会正能量,号召着我们必有信心和决心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我们普通人虽不能亲临主战场,但我们能坚持在大战中坚定信心、明确了理想,今后的岁月定将不负韶华。

另外,还要学会如何做好防护措施:第一。尽量不出门,如果必须要去公共场所记得佩戴口罩;第二要勤洗手;第三不要过度疲劳,这样会降低免疫力。不能吃野味,从自己做起,从每一个家庭做起,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党员观看教育影片《天上的菊美》观后感

全文共 639 字

+ 加入清单

2012年5月18日,道孚县瓦日乡原党委副书记、乡长菊美多吉在开了2个村大会、走访了10多户村民后深夜返回宿舍,因劳累过度于次日凌晨突发脑溢血去世,年仅33岁。以他的事迹为原型创作的《天上的菊美》由峨影集团拍摄,由阿旺仁青、江疏影、陈瑾、巴登等人主演。

高原美景、康巴汉子、藏族女子,这些元素让《天上的菊美》变得诗意起来。剧组取景全是在菊美多吉生活工作的道孚县,为了还原真实生活,几乎没有搭景,全是在主人公生活过的家中、办公室、村庄等实地拍摄。

采用什么样的视点来讲述菊美多吉的人生?导演苗月透露,影片主要从三个阶段展现菊美多吉的人生经历和履职经历。第一阶段,菊美多吉二十岁,刚刚当上乡干部,工作环境是高原深处的扎坝大峡谷。这个阶段的菊美多吉,骑着摩托车在山路上奔波,阳光中裹着飞扬的尘土,工作起来干劲十足,这是他政治上的觉悟期,事业上的成长期。因此,第一阶段的影像基调像早晨的太阳,清新明亮,绚丽多彩,如诗如画。

第二个阶段,随着工作的调动,菊美多吉来到了龙灯大草原,工作环境从大峡谷到了高海拔的牧区,这是菊美多吉人生责任最重、最忙碌、压力最大的阶段,这个阶段也是菊美多吉政治上的成熟期。第二个阶段的影像基调,犹如正午的阳光,炙热,炫目,分明,体现这个成熟男人的热度和力度。

第三个阶段,菊美多吉再次调动工作,回到了扎坝大峡谷的瓦日乡工作。已经过了而立之年的菊美多吉,体现着鲜明的党性,坚定的政治立场,丰富的工作经验,强大的工作能力。这个阶段的影像基调仿佛黄昏时分的高原,美丽而深沉。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观看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观后感

全文共 3581 字

+ 加入清单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全称叫“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坐落于南京市江东门,地址所以选择这里是因为这曾是侵华日军集体屠杀遗址之一和遇难同胞的丛葬地。南京市政府于1985年修建了纪念馆,后经1994年至1995年,2005至2007年两次扩建,该馆已蔚为大观并具有综合展示功能。

我第一次参观是在10余年前,那时候纪念馆没有今天这样气派,内部展藏也多是图片,我当时没有看完,确切地说是我没有勇气看完,因为那一刻我觉得身为一个中国人看到我的同胞被异帮当做动物一样地宰杀,于我是极大的侮辱,在快要走出场馆的时候,我看到一对花白头发的欧美老者站在巨大的图片前噙着眼泪,那一刻我很感动,感谢他们对遭受屠戮的中国人的同情,以后的许多年间,纪念馆内的照片和实物让我难以忘怀。南京,南京大屠杀,成了一个心结一个噩梦,郁在我的心里结成一个疙瘩,成了我对日本这个民族的一种情绪。

最近因为陪同别人我再次去了纪念馆,新馆造型犹如一艘巨大的“和平之舟”:据介绍整个展馆分展览集会区、遗址悼念区、和平公园区和馆藏交流区等4个区域。东部高大的船头是陈列丰富的展厅,周边庄严肃穆的广场可容纳万人集会;中部是原馆的遗址悼念区;西部大片开阔区域是树木葱茏的和平公园;另外,还有十多座寓意深刻的雕塑令人心灵震撼。参观纪念馆的人气很旺,中外参观者都有,我看到了很多的是学生,这让我宽慰,90后并不仅仅只关注周杰伦。

在馆外我的心就被一次次的震撼,尤其是几座雕刻作品中的一个,一个躺在地上的母亲怀搂着幼小的孩子,孩子紧贴着母亲的乳房,旁边的地上坐着一个稍大点的在无助痛哭的小男孩。这个坐在地上的男孩叫常志强,是南京人,1937年12月的一天,当时全家躲在屋内,日本兵突然闯了进来,刺刀刺进了他母亲的胸膛,倒地后的母亲拼着最后的力气把他只有一岁的小弟弟揽进怀里、揭开衣裳给孩子再喂一口奶水,妈妈的肺被刺穿了,弟弟吸出来的都是血泡泡。一会妈妈头一歪死了,小弟弟也没了声息,很快母亲的乳汁和血液被冻上,幼小的弟弟和妈妈的身体冻结着凝成一体……这仅仅是南京被无端残害的无数平民中的一个家庭。当中央电视台的专访播出时,现在已80多岁的常志强老人回忆这段历史时仍哭喊着自己的妈妈,那一刻仿佛就在眼前。当时我也哭了,而了解了这一幕的中国人都会哭的。这被定格的画面成了人性和非人性的强烈对照,永远被凝固在历史的天空中。如今这段史实被做成黑色的雕像永远坐落在这里,值得每个前来的中国人为人性的被斫伤而痛哭。这就是一种民族的情感和情绪。

侵华日军于 1937年12月13日攻陷中国的南京之后,在南京城区及郊区对中国平民和战俘进行了长达6个星期的大规模屠杀、抢掠、强奸等。据学者考证,在南京大屠杀中死伤的中国民众高达30万人以上……今天的纪念馆内利用声光电和部分实物向我们展示了当时中日两国军队血战南京的场面,当激战结束之后,历史放出了无数的野兽,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南京经历了从人间到地狱的快速转变。即便今天站在这个纪念馆内,我仍然感到毛骨悚然,眼前那些匍匐着的逼真的模具仿佛随时都会站起来、向我们求救和哭诉。如果说当时的杀戮仅仅是兵对民的荼毒还能理解,据一些相继暴露的史料揭露,这次大屠杀是日本政府和军队高层有目的所为—那就更为可怕了,因为这暴露出日本人要灭亡我族的凶险野心。一个居心叵测的凶险民族是我们的恶邻居和天敌,从19世纪到20世纪对吾国吾民图谋不断阴险连连。世间之族,险恶如日本者,有几?

30多万人是怎么死的?大量的史料看到:日本人把南京青年当做靶子练习刺杀;活埋南京和平居民;尚能呻吟挣扎者也被刺刀杀戮,最后将全部尸体焚化;日军还搞杀百人比赛;日军将砍下的中国人头挂在铁丝网上,所有能想到的杀人办法真是无所不用其极。纪念馆内的一面墙上有一个屏幕,每一秒一个头像出现瞬即消失,那代表一个生命的离开,一个屈死的灵魂的远去。30万人被杀戮,今天的我们想象不出这个数字的具体内容和现实情景,让我们做个比方来说明30万人被杀是一个什么概念?我们设想一列火车可以乘2000人,那么30万人可以装得下150列火车,每一个小时开来一列车杀光一车人,杀光这150列车的人也需要一刻不停地忙乎一个礼拜。我们可以设想那无数的尸体、满地的鲜血,日本人又是如何处理?此时我想到一个词汇:引颈就戮!是敌人过于凶残还是我们过于绵柔?那一刻,中国人,你都怎么了?1937年的那个冬天,无疑是20世纪最寒冷的日子。南京被世界遗忘了,上帝也许没有遗忘、却把南京交给了魔鬼!

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人为何有那么多的深重苦难——饥饿、灾荒、亲人分离、而这一代的南京人更是遭遇了中国人最最不幸中的不幸---被外帮欺凌,惨遭屠戮。中国人活得为什么那么窝囊 ?凭什么,中国人就该遭受这一切?中国人其实都不错 ,就是没遇见一个好的政府,从晚清以来一直这样。这让我们思考一个最基本但最崇高的问题,什么是最高利益,原来最高的就是最基本的,正如吃饭住宿等是最基本的,人需要生存、只有生存才有尊严,尊严是崇高的垫脚石。一个政府,如果连最基本的民众的生命都保护不了,谈论任何主义都只是增加笑料……历史给人借鉴,历史不可忘却,历史需要思考!

20世纪的中国国民党政府无论怎么诠释都掩盖不了这样一个事实:一个没有全力去保护自己的国都,一个保了而没能保住的国都,一个丢了自己的国都连人民百姓一并丢弃的政府,怎么都洗刷不去自己的耻辱。这样的政党和政府不丢了自己的江山才真叫奇怪。南京大屠杀从表面上看是日本人的凶残,其实从内囊里是因为国民政府羸弱体虚才招致外帮欺凌。日本人固然极端没有人性,但国民政府轻率卸去了肩上对民众的信用支撑,这也是民众损失那么大的一个因素吧。信用,在这里和生命划上了等号,最关键的时刻,政府在哪?这也是后来的人们为什么那么迫切要求于政府的公信力,说白了就是民众需要政府一个落地有声言而有信的表态和承诺的原因,老百姓要求的还不够少么?

在南京丢失前,大多的民众是不会相信一个那么大的国家的国都会丢失的,1937年年底的这个冬天里,甚至有一些百姓全家人挤在一起、挤在并不算暖和的破旧被窝里,靠着自己的人生经验去安抚着全家妇孺的恐慌。也许他们认为这只是一般的兵祸、闹腾一段时间就会过去,他们更相信政府派了那么多的军队可以守住这里,因为这里是首都。直到那帮叫做“日本鬼子”的同类端着异常雪亮的刺刀闯进家园,刺向胸膛、割断咽喉、剖开腹腔、斩断肢体……在如今的纪念馆里仍保留一个区域:横七竖八的尸体、被剥下衣服的女人、躺在妈妈身边的孩子。所有的现场复原情景活灵活现,让你毛骨悚然!南京,1937,人间地狱!恶魔出世!日本人从人演变成了魔鬼,中国人从人被变成了任人宰割的弱小动物。现在想来把纪念馆称为“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遇难一词用的真是十分妥帖,许多的中国人在死的那一刻真的没闹明白,1937年12月的那段日子里,南京人——大多是最弱势的平民、妇孺,他们招谁惹谁了?但死亡就十分残忍而迅速地降临了。

我们现在经常听到“反人类罪”这个词,那么什么叫反人类罪?反人类罪即在战前或战时,对平民施行谋杀、灭绝、奴役、放逐及其他任何非人道行为。这个词用的十分精准,1937年12月,日本人在中国的南京所做的一切,对于主权国家来说这是对别国最粗暴的干涉;对于人类来说这是对生命最轻贱的伤害;而对于文明而言,日本人逆推着历史的车轮把自己的国格和人格倒退了一万年、十万年、一百万年,日本人使得自己的面目回到了猴子时代、禽兽时代。

1937年12月13号开始,中国的一个叫南京的城市被淹没在浓稠的血泊之中,而日本则永远地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在南京大屠杀和中国人的八年抗战之后,"日本人"这个词在汉语和中国人的日常用语里就成了杀戮、极端凶残和最无耻的强盗的代名词,而“日本鬼子”这个词也从此成了一个固定词组,这个词不需要翻译和解释,无论对于妇孺、儿童和一切文盲语障者,这个词都是最贬义的且充满恐怖的黑色词组。“日本鬼子”在所有中国人的心里造就了全民族永远的仇恨,“南京大屠杀”则是中国人永远无法弥合的伤痕、这个伤痕是那么深不见底而且时时发作和流血。

纪念馆外,空气清新阳光明亮,不管过去发生过什么,大街上的人们行色匆匆,生活的本色一如既往,此时你会真切地告诉自己,能活着真好!但我们身后那些屈死的人,就真的成了飘荡四方的冤魂孤鬼、一任时光之河把他们淹没了么?如果不去纪念馆,我们还能感受到那个深不见底的伤痕吗?如果不去纪念馆,我们还去纪念那往日一段段血洗的历史么?透过历史的烟尘我们还能嗅到往昔那刺鼻的血腥之气么?当中国人每每不得不提出面向未来时,我们的一衣带水的邻居,却如此娴熟地抹杀历史忘记过去。张纯如女士说:忘记过去就是新的杀戮。而过去的那段人类史上最血腥的罪恶,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大学生疫情防控思政大课学习心得观后感

全文共 854 字

+ 加入清单

特殊的时期里,我很开心同全国的大学生一起上了思政课,思想是行动的指南,通过这次大课,我受益匪浅,刻骨铭心。相信这次加长版的寒假给大家带来了别样的感受,很多人从未像这样真切的感觉到我们不仅仅仅是以个人的身份生活,而是与所处的时代,同呼吸,共命运。我们虽然没有亲自在战场,但在新闻里看到实情,一张张布满勒痕的脸,一条又一条为了方便工作而减掉的长辫子,一双双被消毒液侵蚀的手,还有一个又一个远方的家庭……她们是最美的逆行者,她们在用生命诠释自己作为一名医护人员的职责和使命,她们把爱放在心底,用行动来驱赶病毒,她们在用血肉之躯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她们在与时间赛跑。还有为了建医院,为了制作口罩而日夜赶工的工人;那些为爱搭桥运送物资的驾驶员;那些为了支援一线的志愿者等等,他们让我知道了什么是大爱无疆。同时,这场疫情不是打倒我们的困难,而是对我们的一场考验,是对每个人的深刻教育,只有正视它,才能在在这次疫情中吸取教训,才不会辜负这样一场代价沉重的历练。冬将尽,春可期,山河无恙,人间皆安。相信我们一定会迎来胜利的曙光。

经过四位教授的侃侃而谈,时而热血,时而震撼,时而感动,时而心疼。堪称一场视听盛宴。感触颇深,冯秀军教授演讲的主题是和我们新时代中国青年密切相关的,也是令我感触最深的。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冯教授开讲时的一组图片深深感动了我:三代人的接力传承。__年前王卫国出击"非典",母亲为他送行,__年后,王卫国为驰援武汉的女儿送行。他的女儿学着父辈的样子,挺身而出,保家卫国!

冯教授总结了青年的"应考经验",即"胸有大志,心有大我,肩有大任,行有大德"其中"肩有大任"中我特别喜欢一句话:"青年需要勤学奋斗,增长才干,才能用科学精神和专业本领保护想保护的人。" 现实既然如此我定要扬帆起航! 四位教授的演讲颇为精彩,我深切感受到了作为新时代青年的责任! 有理想,有责任有担当,还是让我从小事做起,希望有一天可以以哪怕一滴热血回报这个伟大的时代,作为社会主义接力火炬中的小火星儿!成为一个被需要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观看感动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6999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都有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人们选择坐在电视机前接受一次灵魂的洗礼,短短几个小时的时间,心情似乎一直很沉重,眼泪总是停不住。

方城县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地方,空军战斗英雄杜凤瑞、开国少将栗在山等都出生在这里。王锋出生、成长的村庄名叫古城村,位于广阳镇区东南2公里处。村北可遥望三贤山,这座山古称广武山、三尖山。东汉时,魏伯阳、燕子龄、闫子奇三位道士鼎力相救刘秀,使其摆脱了王莽追兵,刘秀成就帝业后,封三位道士为“三贤”,赐此山为“三贤山”。古城村东边的村庄,就是栗在山将军的故里栗贾庄村。厚重的历史文化,贤人名将的传奇故事,无形之中对这里的人们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也使这里的人们养成了崇文尚武的风尚和侠义助人的习惯。

王锋上小学时,在姑姑家所在的佟庄小学上了一年一年级,之后转回古城小学上学,初中是在广阳镇一初中上的,高中是在方城县二高中上的,后来通过自考上了郑州大学。

上学期间,只要星期天或是节假日回家,王锋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在家里学习,从不出门和别的孩子打架、产生矛盾。王锋的父亲王荣义、母亲周文焕也经常教育他,光学习,不要淘气,也不要招人家东西,别人遇到困难要主动帮忙。王锋平时喜欢读的书就是《增广贤文》和《平凡的世界》等,从中汲取了不少励志和养成好品质的素养。

王锋牢记父母的话,在学校经常帮助别人。现任广阳镇一初中教务处副主任的张延兵和王锋是同村,也是和他一起长大的发小。张延兵那时家里非常困难,而王锋父亲早年做过生意,杀猪卖肉能挣些外快,家里条件相对好一些。那时候,王锋帮助过他很多。初中时,张延兵的饭票总是不够用,王锋就把节约下来的饭票塞给他。1997年张延兵到南阳上大学,正在郑州大学上学的王锋听说他贷款上学,就托人捎回来300元钱给他,以解燃眉之急。

现在广阳镇一初中教学的张浩阳老家是刘双桥村的,上初二时和王锋是同班,王锋是副班长。上初中时,大家都是从家里带小麦到学校换饭票。有一次,张浩阳换完饭票不小心弄丢了,没钱吃饭,女生脸皮薄,也不敢给家里说。王锋知道后,就组织同学给张浩阳捐饭票,他自己主动带头捐。因为有了王锋和同学们的帮助,张浩阳一个月的生活费才有了着落。

学校组织集体劳动,王锋总是争着干、抢着干,从不偷懒。有一次学校组织到河里抬沙,由于王锋个子小,班主任老师闫铭就安排是副班长的他做记录,谁知他说啥也不干,非要去抬沙,最后没办法只得让班长来记录。

对于集体和邻居,王锋也充满了关爱。2013年4月,古城村小学改造房屋,教室不够用,王锋就主动腾出自家一楼的三间房子做临时教室。学生上课时,他还跑前跑后义务为师生提供开水。

村医李兰的诊所每天人来人往,有谁要喝开水,自行车没气,都要到隔壁去找王锋。去的人多了,王锋干脆专门买了个气筒放在门口,方便别人使用。李兰家的电脑坏了,由于王锋是学计算机的,只要他在家,随喊随到,从不推辞。

王锋家门口的东边是村民们的育烟苗大棚。村民王林育烟苗时,王锋二话不说让他在自家门口的空地上装育苗营养钵,而且还主动帮着干活。

王锋对家人也是充满了关爱。王锋姊妹五个,上有2个姐姐,下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王锋的母亲患有乳腺癌和糖尿病,还伴有脑栓塞后遗症,父亲患有类风湿关节炎,弟弟患有癫痫病。一家人的吃穿用度,全靠王锋一个人苦苦支撑和照顾。

为了一家人的生计,王锋大学毕业后,先是在郑州打了8年工,后来又先后到马来西亚、南阳油田打工。只要一发工资,他就赶紧往家里寄钱。父亲、母亲、弟弟的病,都是他带着上方城、上南阳、上郑州去看,听说什么药物治疗效果好,他就跑到药房邮寄回来。他到马来西亚打工期间,就让妻子潘品照顾他们。

为了让父母住得好一点,2009年,王锋拿出多年打工的积蓄,盖起了新房,让父母搬进去住。为了给弟弟娶个媳妇,他把自己的婚事放在后边,给弟弟置办了家具、家电等,先让弟弟结婚成了家。

古语说:“父母在,不远游。”看着一家人的生活渐渐有了起色,为了更好地照顾父母和家人,也为了和妻子、儿女团聚在一起,2015年7月,王锋结束了长年在外打工的生活,在同学宋德申的帮助下,利用夫妻二人都教过书的优势,在南阳市西华村一栋三层民宅中,办了个托教班,每天忙忙碌碌地招呼二三十个小学生,赚些辛苦钱。

对自己的托教班,夫妻俩倾注了大量爱心。为了提高托教生学英语的兴趣,王锋购置了投影仪、打印机,从不额外加钱。为了能让孩子们接受更好的教育,王锋夫妇用心做好良心教育。午饭、晚饭都是四菜一汤不重样;刚立夏就购置床铺,供学生午休;晚上其他托教都是7点半下班,可王锋为了让学生们扎实掌握知识,反复出类型题直到学深学透,有时托教辅导一直到晚上9点才结束。每到吃饭的时候,都是学生们最快乐的时刻,他们一边津津有味地吃着可口的饭菜,一边和王锋、潘品探讨着学习上的困惑和成效,百十平方米的教室里充满了欢声笑语,让学生们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和家的温暖。

英雄壮举

王锋和妻子潘品教书的日子是平静和幸福的。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改变了王锋的命运,也改变了王锋一家人的命运。

5月18日凌晨1点刚过,正在熟睡中的潘品被丈夫推醒。“咋有股烧焦的煳味?”王锋说着打开位于一楼北侧的卧室门,此时紧挨着的一楼大厅已是火光冲天、浓烟滚滚,大厅内存放的10余辆电动车、摩托车正在熊熊燃烧,并传来“咚咚”的爆炸声。“失火了,快救人!快救人!”见此情景,王锋顾不上思索,也顾不上穿衣服,一边迅速打开楼房的大门,一边大声呼救。由于他们一家居住的房间离大门口最近,王锋折回身冲进火海,先将潘品与一双儿女转移到安全地带。

浓烟迅速吞噬了整栋楼。“赶紧报警!一楼还有学生!”说着王锋又冲进火海中,救出了困在一楼的两名学生和一名托教老师。此时王锋还没被大火烧伤,他完全可以保命外逃,等待外援。但人命关天、时间紧迫,随着“噼噼啪啪”的燃烧声,潘品在被惊吓得神情恍惚之中,看到丈夫毫不犹豫地第三次冲进了正在燃烧的居民楼。因为,二楼、三楼还有10多名住户啊!

大约过了七八分钟的样子,王锋从火海中跌跌撞撞地跑了出来。此时的王锋头发已全部烧焦,全身像“黑炭”一样,神志已不清醒,嘴里一直重复喊着:“楼上有人,快来救人啊!”并且一直沿着小巷向外边跑边喊,身后留下了一串清晰的血脚印。

听到王锋的呼喊声,周围邻居纷纷起床加入到救火队伍之中。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几天之后,潘品仍然心有余悸:“由于火势太大,门口没有水源,邻居们回家端水灭火,一盆盆水泼上去,但根本没有效果。”此时被王锋呼叫醒的二楼、三楼的居民也纷纷采取自救措施,为专业救援人员的到来施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当晚1点35分,消防队员和救护车赶到现场,大火被迅速扑灭。“把王锋抬上救护车时,他还一个劲地说‘楼上有人,先救他们。’”邻居卢先生叹息道,那时王锋已处于半昏迷状,但他唯一惦记的就是先抢救别人。

从王锋所居住的居民楼到通往张衡路口的小巷里,大约50余米远的距离,一路上都留下了王锋带血的脚印。直到5月20日下午记者现场采访时,虽然经过了一场雨水的冲刷,还是能依稀看到那一个个奔跑救人的血印。

那一夜,王锋凤舞烈火,用自己的生命救出了10多条鲜活的生命,使他们全部安全脱险,而他自己却被重度烧伤。

在那栋居民楼前,是两棵又粗又高而又稍微向西倾斜的杨树,它们枝繁叶茂,青枝绿叶,在略有凉意的晚风中伫立。在那场突发的大火中,它们和邻居们一起共同见证了王锋的英勇救人行为和揪人心肠的呼喊。

爱心接力

英雄王锋用他的义举大爱感动了南阳,感动了河南,感动了中国。中央、省、市、县新闻媒体及时深入采访,跟进报道,使王锋的英雄事迹在全国各地得到广泛传扬,彰显媒体人的责任担当,唤醒社会爱心救助,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宣传效果。

10多天来,人民日报、河南日报、河南日报农村版、大河报、东方今报、南阳日报、南阳晚报、中央电视台、河南电视台、南阳电视台、人民网、新浪网、搜狐网、凤凰网、腾讯网、大河网、映象网、南阳网等20多家新闻媒体给予迅速集中报道,共刊发报道稿件120多篇。

南阳日报还开辟专栏,邀请南阳的作家、诗人们赋诗作文,用文学的方式歌颂王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省作家协会会员张中坡创作的散文《生命的奔跑》就是其中之一,我们不妨抄录于后:

生命是最可宝贵的。有人对自己的生命珍惜,有人对别人的生命珍惜,有人对凡是有生命的东西都无比珍惜。当你以奔跑的姿势拯救别人生命的时候,你奔跑的姿势就上升到了一座城市的高度,你的生命瞬间也就得到了升华,你的生命也就升华成为南阳的精神之光。

那个夏日的午夜,你一直在奔跑,赤身赤脚在奔跑,在烈火中三次来回奔跑,在南阳居民区的小巷里奔跑,用尽全身的力气在奔跑,用尽整个的生命在奔跑,用自己的生命去抢救别人的生命、保护别人的生命,直到居民楼上的10多名男女老少全部被救出,被烧成“炭人”的你才瘫倒在路旁。

奔跑中,你脚下蹚火,你脚下生风,你一心想的就是救人,你唯一做的就是救人,你一直大声呼喊的一句话就是:“着火了,快来救人!”当居民楼里的人们全部被安全救出,当你面目全非、被抬上救护车的那一刻,他嘴里喃喃说的却是:“先救别人!”

你与妻子和一双儿女居住在离门口最近的地方,不过几步路的距离。当你打开大门,你可以自己独自逃生,但你没有。你爱妻子、爱一双儿女,他们是你生命的一部分,你不能失去他们。你第一次毫不犹豫地回头冲进了火海,救出了妻子和一双儿女。此时,你可以一家三口逃生,但你没有。你爱托教的学生、爱托教老师,他们也是你生命的一部分。你第二次毫不犹豫地回头冲进了火海,救出了两名学生和一名老师。此时,你还可以安全逃生,但面对越烧越旺的大火,你没有。你爱这些熟悉的或陌生的邻居,你们在城市的同一屋檐下简单租住、艰难讨生活,他们也被你视作了生命的一部分。你第三次毫不犹豫地回头冲进了火海,冲上了二楼,冲上了三楼,用嘶哑的声音,用激烈的敲门声,喊醒了这些午夜酣眠的邻居,留给了他们生命的希望。

小巷里那一串带血的脚印,是你奔跑时留下的脚印。它们像一个个鲜红的心字形状,烙印在夏天的水泥路上,洋溢着你对生命的无比热爱。你不是“赤脚大仙”,也不是在炼丹炉炼过的孙悟空,但你却赤身赤脚在火海里决绝地穿行。火是灼热的,火也是可以摧毁一切的。我不知道火在烧烤你的肉体时,你是怎样的疼痛,但我知道,那时你是怎样的焦灼,你满心焦灼的都是别人生命的安全!你哪里还顾得上自己的疼痛!

你来自南阳盆地乡下一个古朴的村庄,你带着妻子和一双儿女到南阳打工讨生活。在城市里你依然像乡村的一株庄稼一样朴实无华,城市的五光十色和酒绿繁华没有侵染、影响你的品质和本色。你从不抱怨家庭的贫困,你从不抱怨命运的不公,你用爱心和生命一直在呵护、温暖着家人。关键时候,你又用爱心和生命呵护、温暖了10多条鲜活的生命。

此时,家乡大片大片金黄的小麦已在收割,而你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正在接受漫长的治疗。你火海救人的消息感动了南阳盆地、感动了大江南北,你的亲朋好友参与了救援你的行动,你在南阳的左邻右舍参与了救援你的行动,你的家乡参与了救援你的行动,南阳全城参与了救援你的行动,全国各地的无数网友、无数好心人参与了救援你的行动,就连明星黄晓明也参与了救援你的行动……有这么多好心人参与救援你,在病床上的你并不孤单。这么多好心人参与救援你,本身就是对你火海救人行为的点赞、敬佩与回馈!尊重别人生命的人,必定也会得到别人的尊重,这就是人世间最至简至朴的道理!

作为老乡,我为你骄傲,我为你自豪。在家乡父老乡亲和天南海北无数爱心人士的热切期盼中,衷心祝愿你早日康复,重新与家人步入安宁幸福的生活。

烈火救人英雄王锋,好人一生平安!

有位读者给张中坡打电话说:“看了你写的《生命的奔跑》,让人泪流不止!写得太好了!向你致敬!更向英雄致敬!”

王锋的爱心和英雄事迹,在媒体的报道后,迅速引爆了全社会的爱心,天南海北的爱心人士纷纷到南阳南石医院看望慰问王锋及其家属,或是通过转账、微信红包、轻松筹等各种渠道为王锋捐助善款,捐助总额达240多万元。传递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至善大爱、和衷共济的正能量。

面对躺在病床上体无完肤、痛苦不堪的丈夫,王锋的妻子潘品痛彻心扉,这个老实、善良、本分、话语不多的传统女性,用她的坚强和乐观默默承受着、期盼着、感激着。这些天来,她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谢谢!”见到每一位前来捐款的爱心人士,她都用那句诚挚的感谢和深深的鞠躬表达着自己的情感。“真的觉得特别过意不去,让这么多人来帮助我们,我觉得忐忑不安,无以为报。现在王锋的捐款已经够了,请捐给更需要的人。”连日来,她婉言相拒了多笔善款,少则数百元,多则上万元。“是来自政府和社会的关爱,为王锋带来了生命的希望,真的非常非常感谢!我一定照顾好他,鼓励他争取早日康复,回报大家的爱。”

抢救英雄

为了让英雄王锋重新站起来,10多天来,南石医院成立以院长为首的专家治疗小组,夜以继日地全力组织抢救。

5月18日凌晨1时50分,南石医院烧伤二病区接到了一名全身烧伤的患者。他,就是三闯火海救人的王锋。

值班医生孙羽飞迅速为患者做了全面检查,王锋全身烧伤面积达98%,其中90%三度烧伤,8%二度烧伤,属于特重度烧伤,生命垂危。增派医护人员,腾空急救床位,布置仪器设备,调配血浆和卫材……该病区即刻开通绿色通道,做好一切准备,全力实施抢救。

一场与死神的争夺战就此打响。瞬息之间,大家各就各位,开始了紧张有序地抢救:建立三路静脉通道,快速补液,输血;给氧,确保呼吸道畅通;插尿管、清创、持续心电监护……从当日凌晨2点到早上7点多,抢救治疗措施在一步步进行中。烧伤患者需要静脉补液抗休克,这是前期抢救中非常关键的一步。在给王锋建立了三条静脉通道后,医护人员需要不停地往里面补液,在第一个24小时里需要补液1万多毫升,而前4个小时里需要输入至少6000毫升的液体。当班的医护人员守护在病床前,时刻观察着王锋的病情。

抢救中,院长赵俊祥、科室主任王硕汇集全科医生讨论治疗方案。鉴于患者情况危急,医护人员做通家属工作,于当天9点左右切开患者气道。当时从里面吸出的炭末特别多,如果不及时切开气道,后果不堪设想。

前期的护理工作更是艰辛。由于王锋全身烧伤面积太大,身体不断往外渗出液体,每半个小时要翻一次身,每两个小时要换一次敷料和床单,翻身的过程中还要不触碰到三条静脉通道,并确保通道畅通,难度可想而知。在全力抢救王锋的十几个日日夜夜里,特医、特护24小时密切关注着王锋的病情变化。

主治医师孙羽飞在对王锋进行抗休克治疗的几天里吃住在病房,24小时关注患者病情。这位寡言少语的年轻医生微笑着说:“这都是我应该做的,不值一提,当医生就要一切以病人为主。”

由于前三天的抗休克治疗及时有效,王锋的生命体征得以稳定,在入院第七天就做了首次切痂植皮手术。

5月25日8点多,王锋被推进手术室。手术时间越短,对患者术后恢复才越好。为抓紧每一分每一秒,该院派出8名医生分4组为王锋实施手术。在3个多小时的手术中,医护人员在王锋腹部仅存2%的完好皮肤部位进行取皮,以对其双上肢和右下肢进行植皮。手术顺利实施,虽然王锋闯过了休克期,但他还面临感染关,治疗、护理工作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偏差。

6月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烧伤界顶级知名专家夏照帆听闻王锋的感人事迹,专程赶到南阳对其治疗提出了很多方案和具体指导。6月3日上午8点多,南石医院对王锋成功进行了第二次植皮手术,对其左下肢进行切痂植皮。面对大家的“加油”祝福,王锋坚强、乐观地回应“好的”。目前,王锋神志清楚,生命体征相对平稳。

在抢救王锋的过程中,南石医院组织了最好的专家,采取了最好的技术和药品,全力以赴救治。目前乐观判断,王锋的伤情感染期为半年左右,待度过感染期后,将进行恢复期的治疗。

学习英雄

王锋的英勇事迹,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的关注、关心和关爱。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常万全看到家乡王锋的英雄事迹报道后,深受感动,十分挂念,特意与南阳市委书记穆为民通电话,向英雄表示敬意,向英雄家属表示慰问。

南阳市委书记穆为民,市委副书记王智慧,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新会,方城县委书记褚清黎和卧龙区委常委、宣传部长余永海等领导分别多次到南石医院看望慰问王锋及其家属,详细询问医疗和生活中的困难,鼓励家属要坚强面对眼前难关,要求医院邀请国家顶级专家参与救治,党委、政府和人民会当好坚强后盾。

各级学习王锋的活动也迅速展开。王锋被授予河南省“见义勇为好青年”和南阳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雷锋式好青年”称号。团省委、南阳市委和方城县委分别作出了向王锋学习的决定,学习他奋不顾身、舍己救人的英雄壮举,学习他心系他人安危、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学习他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舍生忘我的担当精神,学习他敢于拼搏、勇闯火海的顽强意志和舍身为民、不计得失的大爱情怀。

“王锋不仅是方城儿女的优秀代表,是方城人的骄傲,也是南阳人、河南人的骄傲。”方城县委书记褚清黎说,“方城将大力弘扬王锋的先进事迹和感人精神,让王锋精神在方城全县落地、生根、开花,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成为建设富强和谐美丽方城、加快方城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强大精神力量。”

凤舞烈火,侠义英雄,义薄云天,精神永存!我们相信,英雄王锋一定会尽快好起来,他的英雄事迹和感人精神也一定会在全社会传播得越来越久远,散播成更多的河南好声音、中国正能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年观看红军长征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1043 字

+ 加入清单

长征纪录片,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细节的挖掘,第二集至第七集记述了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历程;第一集和第八集生动地阐明了红军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和宝贵经验,生动地阐明了长征在中国革命史和人民军队历史上的重要地位,生动地阐明了伟大长征精神在中国革命和新中国建设、改革时期的传承和弘扬。以长征历史为主线,以长征精神为灵魂。主题鲜明突出,结构合理,这是该片最为成功的立足点。

内容全面,详略得当。八集的片子,在有限的时间内,既重点记述了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的长征历程,又记述了红二方面军(红2、6军团)、红四方面军及红25军的长征历程;既浓墨重彩地宣传了红军主力的历史作用,也在第七集兼顾到了作为长征落脚点的陕甘苏区。在处理四支长征队伍的关系上,通过突出长征中的重大决策和重要会议等,非常自然地对党中央亲自率领的红一方面军长征历程予以了侧重,体现了较为艺术的详略处理手法。与此同时,该片还以专集的方式,在第四集集中记述了长征中的重要战役战斗,在第五集记述了长征中的军民关系,在第六集记述了挑战极限的翻雪山过草地。在三个专集中,以视频的震撼性和对观众的感染力为核心,采取服务主题的组织模式,既对长征各红军予以记述,又灵活取材,穿插选取最为生动最为鲜活的故事细节,同样体现了艺术性的详略处理手法。

再值得一提的,就是整部片子以对“长征的记忆”为切入点,在第一集概貌式地展示了长征及当事人和历史后人的相关记述。作为收尾的第八集,则是对长征精神的传承,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国家和军队建设的重大布局和伟大成就,体现出历史与现实,历史与未来的关联性,体现了历史纪录片服务当下、激励人民、提振正能量的根本宗旨。

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八集的片子,在宏观上形象地回答了长征的起因,阐明了遵义会议的伟大转折,展示了红军长征的基本历程,使观众能够通过短短的几个小时,清晰地了解历史概况。与此同时,该片更在微观上下足功夫,努力挖掘具体的人物、事件,从而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有些细节于我本人而言,已是感动地流泪。比如第二集“十七棵树”的故事,作为当年苏区子弟兵的一个缩影,成为片子树立起来的一座丰碑。再比如第五集挖掘的藏族红军战士天宝、甘南卓尼土司杨积庆、为红25军带路的“货郎”陈廷贤、“红军菩萨”等故事,充分印证了长征途中红军与群众的鱼水深情。宏观让观众了然于历史线条,微观以鲜活的人、事细节等,拉近了观众和历史的距离,从而会在某一瞬间感动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党员观看央视《榜样》观后感

全文共 838 字

+ 加入清单

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全国上下、各行各业都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基层党组织,充分展示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也充分展现了榜样的精神力量。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之际,中央决定:对100名共产党员、100名党务工作者、300个基层党组织分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他们有的坚定信念、对党忠诚,在频繁的岗位上干部不平凡的事业;有的胸怀天下、服务乡邻,在贫瘠的土地上挥洒汗水;有的心怀理想、奋发图强,在专业领域取得了骄人成绩;有的不断创新、开拓进取,把普通的工作做到精益求精……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毛泽东同志说过:“典型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力量。”中央组织部、中央电视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主题,以“向榜样看齐、做合格党员”为主线,以“两优一先”中的典型代表为素材,邀请部分受表彰的先进典型人物到场,通过典型访谈、老党员现场讲述、先进事迹再现等形式,联合录制了“两优一先”“两学一做”特别节目《榜样》,诠释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为民实干担当、勤勉敬业奉献的精神风采,为我们生动展现了一个个标杆和榜样,观之,令人兴奋,感悟颇多。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更是一面旗帜。一名党员、一个故事、一双坚定的手掌,他们用信仰、信念、坚守、忠诚点燃许多人心中的激情与梦想。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鲜明昭示了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继承发扬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生动彰显了新时期共产党人把理想信念体现为行动力量的政治品格和先锋形象。他们是典型,亦是榜样,更是指引我们在新长征路上继续前进的精神力量。

在全党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广大党员干部不光是只观看《榜样》,更要从榜样们的身上吸取”精神养料“,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宗旨意识,向他们看齐、靠拢,树立一种学先进、赶先进、争当先进的意识,在实际工作中,把事做好、做实、做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疫情防控思政大课观后感

全文共 650 字

+ 加入清单

此次课程结合时政及疫情现状,将实践与理论结合,多个角度分析了疫情保卫战中体现的优秀思想,4位教授主讲内容深刻丰富。清华大学艾四林教授授课题目为《在抗击疫情斗争中深化理论认识》,以疫情防控工作中涌现的感人案例为题材,从中国抗击疫情的实践中分析,结合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他还强调到“病毒无国界,置身事外、独善其身,是行不通的。世界各国携手战“疫”,打一场全球狙击战,就成不二选择”;中国人民大学秦宣教授以《疫情大考告诉我们什么》为题,指出党和政府建立起来的疫情防控体系发挥的巨大作用,分析中国抗疫彰显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北京师范大学王炳林主题为《总结历史经验,增强必胜信心》,从中国古代对防疫的理论与经验讲起,指明应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我国的发展,要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底线意识,要尊重自然和规律;中央财经大学冯秀军教授以《战“疫”里的最美青春——谈中国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为题,讲述这场疫情中勇敢逆行的年轻风景,引导大学生群体担当历史使命,将青春梦想扎根祖国的广袤大地。

经过此次培训,广大师生对不畏困难,顽强拼搏的寒梅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中华民族强大的民族精神,社会主义体制的强大力量有了真切的认知。为下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提高大学生和教师的思想认识和做好疫情防控打下了牢固的基础。此次更对这次疫情的背后体现的内容有了自己更深的体悟,为下一步教学管理工作指引了方向。广大师生经过本堂课也对自己的责任感有了提升,为各高校开学前做好了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观看秀美人生心得体会_秀美人生观后感

全文共 720 字

+ 加入清单

2019年6月17日凌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委乐业县百坭村第一书记黄文秀,在返回百坭村时遭遇山洪不幸遇难。在脱贫攻坚第一线不忘初心、无私奉献,她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同志要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不忘初心,就是不忘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时时刻刻牢记人民的利益,为祖国事业谋发展,是一句说起来简单,却需要一生为之奋斗的话语。纵观我国和我党发展的历史,在每个年代总会涌现着那么一些人,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中国人民的美好未来不断奋斗着,付出了自己的一切,哪怕是最宝贵的生命。

不忘初心,就是对人民群众负责的态度。人民群众是我党执政最大的底气,也是祖国蓬勃发展最根本的力量和保障,重视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人民群众谋幸福,是一个党员应该时刻铭记于心的。正是因为对人民群众负责的态度,时刻牵挂着人民群众的利益,黄文秀同志在看到天气预报之后,想到的是驻村地点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危,毅然返回驻地去帮助当地群众抵御自然灾害。

不忘初心,就是拥有无所畏惧的力量。正是因为坚定不移信仰社会主义,许多党员同志才会一直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无私付出。当面对狂风暴雨的时候,黄文秀同志并没有退缩,而是毅然决然地踏上驰援贫困村民的道路,在赶赴驻村地点的途中,还不忘联系同事,询问村民的受灾情况。

“时代楷模”黄文秀同志生前的事迹再一次让全党上下的同志受到了“不忘初心”的力量,作为一名党员,我们应该主动向该同志学习,保持一名党员的先进性、纯洁性,时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守初心、担使命,与人民群众紧紧相依在一起,为祖国强盛、民族复兴而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教师观看为了和平纪录片观后感或心得体会

全文共 1601 字

+ 加入清单

我刚刚看了_。我为什么看_呢?原来,在2010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原副部长罗援在接受_的采访时提出,要隆重纪念抗美援朝战争。我本人一直对抗日战争的话题很有兴趣,有了这个新闻后,也开始关注抗美援朝战争了。

我注意到,军事科学院的罗援提出了一些“要隆重纪念抗美援朝”的理念:

其一,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而且应该用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的机会弘扬我们革命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精神。这些老同志说得非常好,说我们不怕死亡,但是我们怕被遗忘。

其二,罗援说,俄罗斯有《军人地位法》,德国有《军人地位法》,美国有《军人福利待遇法》。我觉得不管是现役军人、预备役军人还是退役军人,以及其家庭成员,他们在社会上处于什么样的法律地位、他们应该享受什么样的待遇、应该得到什么样的福利,这些还没有一个非常规范的法律上的界定和保障。

因为军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们军人要无条件地服从国家的召唤,要用我们的鲜血和生命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由于这一种特殊的义务,那么就要享受一种特殊的待遇。

其三,罗援说,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健在的不多了,当我谈六十周年的时候,我们就设想这些老同志当时是十五岁参军,那么现在也七十五岁了。抗美援朝六十年,就看我们当时的志愿军、小战士,他去的时候如果是十五岁,现在也都是七十五岁,也都是老人了。

可能再往下的时间对他们也是非常珍贵的,我觉得应该抓紧时间给他们一种褒奖,对他们的历史给予一种肯定。特别是抗美援朝,我觉得这场战争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独立自主地领导的一次对外战争。而且这场战争打出了我们的国荣、打出了我们的军威,大长中国人志气。当时我们面对的是谁?我们面对的是比八国联军多出一倍的十六国联军,我们把十六国联军打败了。在这场战争中,我们中国人民志愿军体现了我们中国人民的志气,形成了一种志愿军的精神。

我查询了一下新华社的报道:

今年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七十周年纪念日。这场战争,是一场伟大的反侵略的正义战争。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处于危急关头,我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下,党中央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英明决策,以彭德怀同志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百万中华优秀儿女先后入朝作战,创造了震惊世界的英雄业绩。刚刚获得解放的中国人民,万众一心、节衣缩食、全力以赴支援前线。经过两年零九个月的浴血奋战,终于同朝鲜人民一起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粉碎了侵略者侵吞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图谋,保卫了新中国,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不仅极大地振奋了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而且大大鼓舞了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在世界反侵略战争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以上都是官方的报道。我看了李峰先生的著作后,对抗美援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原来,我对抗美援朝是有误解的。1991年,我在日本留学的时候,看过一本日本人写的图书。他们分析:“中国如果不出兵朝鲜,美国人不会打到中国去。中国出兵朝鲜,给本国经济造成巨大损失。而且,是在帮助苏联与美国争夺在亚洲的势力范围。”

李峰先生的著作,我完全改变了看法。李峰写的《决战朝鲜》一书以恢宏的气势、凝练的语言、饱满的激情、翔实的史料,全景式再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历史。而且,作者李峰为了写《决战朝鲜》参考了大量图书,这种认真做学问的态度令人钦佩。

我非常喜欢这本图书,我固执地认为:“书如其人。”这个意思就是:书写得好,作者必是一位德才兼备的好人。我父亲是卢沟桥事变后参加八路军的,全国解放后他就在中国青年出版社工作。我从小见过的作家多了去了。本书责编陈智富先生告诉我:“确实‘书如其人’。李峰是一个隐士,淡薄名利,为人低调。这次《决战朝鲜》(白金纪念版)将新增作者的自序和简介,便于读者对作者及创作情况有进一步的了解。”这就很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县组织观看《被围猎的权力》观后感

全文共 780 字

+ 加入清单

为切实加强警示教育,进一步筑牢党员干部思想道德防线,加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教育,提高拒腐防变能力,6月16日,县电视台全体干部职工观看了省纪委制作的党风廉政教育警示片《被围猎的权力》。

该片深刻阐述了部分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滑坡,无视纪律规矩、极度贪婪腐化,最终成为不法商人获取利益的“猎物”, 被金钱、情感、美色;等围猎,从党员领导干部蜕变成阶下囚的人生轨迹。一桩桩触目惊心的违法违纪事实为党员干部亮起一盏盏红色的警灯,让人深思,令人警醒。

通过观看警示片,全体党员干部职工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他们纷纷表示:案例发人深省、令人震撼,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时刻保持警醒,自觉抵制诱惑,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切实做到公私分明,要学会“亲上加清”、正确“守望家与枷”,提高被围猎的警觉,防止成为不法分子的猎物,切实增强自身拒腐防变能力。

在坚持不断学习中提高防御能力。坚持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与省、市、县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新要求上要久久为功、持续发力,自觉学习各项法律法规以及新政策、新要求,切实将规矩和纪律挺在前面,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真正让廉政文化、廉政习惯成为行为自觉。

在坚持廉洁自律中遵守规矩制度。严格落实“一岗双责”,严格执行“八项规定”,旗帜鲜明地反对“四风”,认真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扎实做好各项工作。

牢牢把握舆论导向。围绕全县的中心工作,开展有计划、有重点、有深度的宣传报道工作,及时报道重点工作在坚持转变作风敢于担当作为。除做好常规性宣传报道外,认真策划,打有准备之仗,力求创新,全方位、多视角、大容量的反映我县扶贫攻坚、经济建设、项目建设、重大活动等开展情况,极大鼓舞全县人民加快“绿色耳乡红色通江”建设的士气和信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全国疫情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摘选

全文共 995 字

+ 加入清单

3月9日的“思政大课”特别邀请艾四林、秦宣、王炳林、冯秀军四位教授,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四门必修课教学内容,解读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分析中国抗疫彰显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讲述防疫抗疫一线的感人故事。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我们要有“咬定”的狠劲儿。咬盯疫情,有的放矢。要充分发扬党员干部艰苦奋斗精神,激发关键时刻冲得出、危难之际豁得出的带头风范。要坚持依靠群众,锻造出群防群控、联防联控的铜墙铁壁。要保持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公开透明,及时为人民群众注入稳心剂、凝心剂。咬盯疫情,更要有“决不让疫情魔鬼藏匿”、不获全胜不收兵的狠劲儿,对自己狠一点,举措更严一点,防“疫”的胜利就多一层,就能早一刻为群众的生命财产搭好“安全线”、筑牢“堡垒墙”。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我们要有“立根”的顽劲儿。越是艰难越向前,越是艰难越挺立,这就是顽劲儿。我们向“疫魔”宣战,全民都在“狙击”,每个人都是逆行者。“疫情未来10天至两周或迎来高峰期”,更需要我们携手逆行,携手抗击,万众一心、共克难关。对于个体来说,天降大任,苦心志,行拂所为,在危难中得以锻造,对一个国家也是如此。实践告诉我们:越是经历过艰苦环境磨炼的国度,生命力越是顽强,越是倔强,因为她的“根”深深地扎在“岩石”之中。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我们要有“千磨”的坚劲儿。自强不息、劲健有力是中华民族固有的精神基因。曾记否,我们之所能历经无数战乱饥荒、屡受外敌欺侮侵略而始终怀揣梦想,不折不挠、奋起抗争,愈挫愈勇、奋发图强,一路高歌前行,就是因为我们骨子里那股“宁折不可曲”的坚劲儿。面对“疫情”蔓延,不恐慌,不麻痹,心理上藐视,行动上重视,方法上科学,这才是我们战“疫”的正确打开方式。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我们要有“任尔”的豪劲儿。要游泳总会呛水,要前进总会遇阻,凌寒暑而不渝其色,这就是我们的豪劲儿。“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令行禁止”,这是我们体制的优势和制度的力量,也正是我们打赢这场战“疫”的信心之源、活力之源、动力之源。越来越多的患者被治愈出院,病毒疫苗和药物的研发也在不断推进,频传佳音,这就是胜利的成果、希望的曙光。

栉风沐雨,不畏浮云,自信击“疫”,我们一定能破“疫”前行、行稳致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观看大阅兵观后感

全文共 925 字

+ 加入清单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在讲话结束时振臂高呼:"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我认为,"三个必胜"振聋发聩,不仅体现了维护世界正义与和平的信心和决心,也饱含了对人民的深厚感情。特别是"人民必胜"折射了人民的崇高地位。

"人民必胜"彰显人民的主体地位。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历史的创造者。作为我国所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其社会主义制度就决定了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指出,"要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人民必胜"不仅直观地反映了习近平的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思想,而且还涵盖了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植根于人民,坚持群众路线等内容。事实上,从十八大以来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走基层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无不时时处处宣示着人民群众在当代社会历史以及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的主体作用。

"人民必胜"彰显人民的历史地位。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在精神财富的创造中具有重要作用,还是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正如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这一观点得到了历史与实践的充分证明。正是因为人民力量的无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建立起社会主义国家政权,才取得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才有了今天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向着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奋勇前进。从维护世界和平的角度说,人民才是我们捍卫正义与和平的不竭力量源泉。

不仅维护世界正义与和平需要重视人民的作用,当前我国正在奋力推进的"四个全面"战略又何尝不是如此。既要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又要做到紧紧依靠人民这一推进"四个全面"战略的主力军和生力军,广泛构建人民参与改革发展的平台,使人民的力量和智慧发挥到极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观看防溺水视频观后感

全文共 616 字

+ 加入清单

星期六上午8时40分,我和妈妈准时收看了广东电视台公共频道播出的《中小学生安全知识教育讲座》,受益匪浅。这个节目紧紧围绕“安全”问题,主要讲了地震、溺水、交通、火灾等事故发生时我们应当怎样采取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其中,关于防火方面的知识讲座令我印象最深。

俗话说:“水火无情。”如果不小心,一点点细小的火花也有可能酿成一场火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也可以毁灭一切。专家对如何预防火灾、发生火灾时应如何安全逃离、怎样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等知识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还用简明易懂的图画教我们操作。节目中,活生生的案例让我们触目惊心:上海某地高楼着火,造成大量人员死伤;浙江一个价值千万元的仓库因一把火化为乌有……可见,火灾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

看着一件件惨不忍睹的案例,我不禁深思:为什么惨案屡屡发生?是什么原因使人们如此轻视生命?那是因为许多人缺乏最起码的安全知识,安全意识极其淡薄!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做到“人人懂安全,事事讲安全。”上星期五,我们学校又进行了一次“火灾安全紧急疏散演练”,同学们都能紧张、有序、安全地进行练习,这是一次很有意义的、很具体、很实在的安全知识指导活动,我们都确确实实地提高了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常言道:“安全两字大于天,小心驶得万年船”。只要我们时时处处都有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的技能,积极防患于未然,就能避免许多事故发生,使我们远离痛苦和灾难,真正平安、健康、快乐地生活、成长,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疫情开学第一课观后感素材

全文共 774 字

+ 加入清单

20__,新年的钟声敲响时,迎来的不是万家灯火,而是静默中爆发的疫病。

新型管装备病毒蔓延如野火,全国人民如离塬之草,陷入苦战,一批又一批人奔赴前线,一批又一批人倒下,一批又一批人站起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为救死扶伤而不眠不休的医护人员,为研制新药而埋头苦干的科研人员,为维护治安而奔波的警务人员,为让一线人员吃饭而做亏本买卖的老板,为前方担当重任而担忧捐赠口罩的广大网友……这是一场灾难,也是一条坚韧的线,将全社会的爱与善、坚强与付出连接在了一起,串成了温暖而强大的力量。在这疫情中,作为学生的我们,也许不能上阵杀敌,但我们能做到撑起自己的一份责任与担当,尽量不出门,佩戴口罩,保护好自己,不让前线的人担心后方的我们。

在延长的假期里,我们可以静下心来思考自身,思考自然。病情的起源只是一只小小的蝙蝠。一只我们不放在眼里的蝙蝠。人类的愚昧与无知触犯了自然的法则,造物主便惩罚了人类以敲响警钟。在城市化、科技化的进程中,生活水平突飞勐进,科技日新月异,人类却在自大的满足感中丢失了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此时,在困境中挣扎的我们,不仅要抓住生的希望,更要重拾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不再重蹈覆辙。人与自然是一体的,我们应与自然和谐共生,而不是去伤害、破坏自然。以敬塑自然之姿态,在发展中回归本真。

我们可以静下心来学习。学什幺呢?学习功课,学会担当,学会爱,学会成熟。新时代的我们,不会被眼前的风浪掀倒,在家也能自主学习,力争上游,不落下功课,用知识武装自我。为父母分担一些家务,让他们在工作之余喘一口气。将感动融入实践,将信念融入奋斗,在困境中成长,在逆境中成熟,让爱滋生力量,砥砺前行,成为更好的自己。

“有爱在,春便不会远。”冰雪终会消融,春的唿吸终将使苦战中的人们获得新生。胜利的曙光近在眼前。让我们以敬塑自然之姿态,以学迎春之唿吸,共同迎接光明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