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河南烩面的优秀作文(实用20篇)

导语:老师一词最初指年老资深的学者,后来把教学生的人也称为“老师”。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老师,我想对您说满分作文,请大家认真阅读!

浏览

855

作文

624

留在心底的声音河南中考作文600字

全文共 876 字

+ 加入清单

唐诗中有一句: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不改鬓毛衰。可见乡音是连时间岁月都无法抹去的记忆,是没有独特的文字却依旧听起来极其亲切的语言密码,或温软、或豪放、或轻柔。

在美丽富饶的长江下游北岸,坐落着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小城—望江县。望江是古雷池所在地,成语“不越雷池一步”典出于此。那里是我老爸的故乡,是我印象极其深刻的地方,那里的安徽人、安徽事,特别是安徽望江人特有的乡音,让我既熟悉又陌生,时常有一种不真实的历史穿越感。

“佳禾,回来啦!”又见到了奶奶。奶奶穿着粗布衣服,系着蓝色的围裙,头上还裹着一块老年人的头巾,整个人风尘仆仆的,仿佛赶路回来的是她,不是我们。她用围裙将手认真地擦了又擦,高兴地握着我的手,用地道的家乡话说:“我家娃真是长高了好多啊!”。

到了大伯家,刚到门口就听见高昂浓烈的乡音,姑姑、叔叔、哥哥、姐姐等等一大圈人,她们正你一句我一句用望江话聊天呢。可能是因为我从小听到的是普通话,对家乡话的理解总是有些吃力,不过,尽管有些话语不清楚其中的准确含义,于我还是觉得很亲切、很温暖,这是那种来自灵魂深处的响应,有如五彩云霞,飘荡在我的心田。

夜晚,上灯了,一点点白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屋里很热闹,厨房里飘出的热气,掺着辣子和花椒的气息,挑逗人的味蕾。这时,在一阵烟气中隐隐地传来几句大嗓门的家乡话:“这个多加点辣椒,那个少搁点盐,汤好了,饭熟了,可以盛了吧!”,那光景,烟火伴着乡音,牵挂在每个家人的心间。

星星慢慢爬上了深蓝的天空,只有老家才能看见这天鹅绒一般的星空。散席后,还能在黑夜中传来几句家乡话:“我走了!”,“小心点,今天下雨了,天又黑,看好路……”。这会儿的乡音,似乎被夜色稀释了一般,平添了几分平静和柔和。原野静悄悄,月光田埂照,树叶不再沙沙响,那夜色中的乡音,伴着我进入甜甜的梦乡。

柔中有刚,刚中有柔,结合得那么天衣无缝。

望江与江西、湖北交界,与江苏、浙江近在咫尺。那里的乡音既有赣鄂方言的高昂响亮,还有江浙吴侬软语的细腻悦耳。它热情豪放,又宁静质朴,就像我的家乡亲人们一样,常驻在我的心田,那乡音、那声音,也常在我心田。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游河南博物院

全文共 705 字

+ 加入清单

回到郑州已经有两周多了,作文有5篇,却没有什么题材,我便与大姨一起去了河南省博物馆参观。

我与大姨看了两层楼。我们首先来到第一展厅,第一展厅内,我们看到了几个简单朴素的陶瓶,它们已经有上万年历史了,满身都是裂纹。还有一个小磨,用土烧制的,是拿来碾米的,它简陋不堪,但它却带给我们许多信息,工具与容器的出现代表人类已经开始走向文明时代。

我们又走进第二展厅,当时封建社会形式已经基本形成,里面有许多青铜器,上面条纹复杂却不杂乱,成千上万的条纹清晰可见,像一群训练有素的士兵在排队。

第三展厅内,摆放着许多高等青铜器,上面的条纹精美地让人不知道拿什么词来形容。其中有一个酒器,上面刻着许多种动物,而容器本身就象一头马,壶嘴就在马嘴上。这些容器设计之精妙、外观之华丽让人大为赞赏。

我们又进了珍宝文物馆,里面有许多华丽的文物。有一只青铜大鼎,那鼎的容积少说也有十几升,它不仅容积巨大,而且条纹特别精细别致。还有一件金缕玉衣,我在纪录片中看到过,古代人认为只要穿着玉衣下葬,尸体便能千年不腐,而且还能成仙。玉衣是用成千上万块小玉片构成的。一片片小玉片被金丝连在一起,一片片玉石经过了上千年,却仍然闪烁着光芒。古代人真是太奢侈了,竟然用这么多珍贵的文物下葬。

我们来到二楼,参观了又一个镇馆之宝-连鹤方壶。这把壶上有许多动物条纹,勾勒出一个动物的头,壶最下面是两条龙,最上面上一只展翅欲飞的仙鹤。仙鹤在古代是吉祥、太平与长寿的象征。古人把玉衣、连鹤方壶放进墓里就是希望自己的灵魂能够保存下来,成仙。

我们还听了古代乐器编钟演奏,那美妙的天籁之音令人深深的陶醉,让我体会到古代文化的无限魅力与古人的智慧。

天快黑了,我依依不舍的离开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故事篇

全文共 486 字

+ 加入清单

作者: 刘浩宇

有一天,杜甫正在地里干活呢,他正干着,突然间就听到了人们在喊道:“太好了,太好了,蓟北被我们收回来了,蓟北被我们收回来了。”杜甫一听,瞬间泪雨如下,因为他的故乡被收服回来了。但他不确定是不是真的,于是他就连忙三步并两步的来到了人们的前面,激动的说:“你们说的都是真的吗?”人们喊道:“还能是假的吗?那里都写着清清楚楚的那。”杜甫听了后,立刻去看看了,当确定蓟北正的备受回来了,在次泪雨如下。

他立刻回家告诉妻子和孩子,他看见妻子和孩子以前脸上的忧愁都不见了,杜甫就想立刻回到自己的故乡,他胡乱的巴数十卷诗书装起来,他现在欢喜得快要疯了,他恨不得立刻就来到了自己的家乡前面,和自己的父母相见,他现在白天的时候一边唱歌还一边喝酒,但他以前的时候从来不怎么喝酒,但是现在自己的假象被收服了,连他都开始喝上酒了,整天笑哈哈的,好像有什么大喜事的一样的。现在正好是春天,杜甫想着:既然是春天回家乡,那么回去的路上肯定还有宜人景色来陪伴着,真是太好了。

杜甫心想计划着:我们要先从巴峡穿过巫峡,从襄阳一直走,走到洛阳去,会我们的老家,那里肯定没有被控制着了,可以自由自在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我的家乡———-河南

全文共 505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河南,那里植物多,以前风沙又多又强,现在风沙极少,风景也越来越美丽。我老家的嵩山少林寺非常有名,周围被高大的树包围着,上山的路四周碧绿,像一座绿色的围墙。寺院里金壁辉煌,雄伟壮观,寺院里的和尚个个武功高超,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嵩山真是一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好地方。最有名的是洛阳牡丹,被称为:花中之王,到了每年的三月,一朵朵鲜花竟相开放,五彩缤纷,花香醉人,香气不绝。吸引来了许许多多采花酿蜜的蜜蜂和传波花粉的蝴蝶。在芬芳扑鼻的花上翩翩起舞,在灿烂的阳光下,显的格外美丽。以前,路特别窄,而且还一高一低,坑坑洼洼,走起来使人的脚难受极了,现在换上了又宽又平的大马路,两边的树长的又高大又茂盛,雄伟的楼房笔直的立在大路两旁。我的家乡变化真大呀,我爱我的家乡。

名师点评:小作者热情地介绍了自己的家乡,让读者也增长了见识,非常不错。文章的开篇概括了家乡的情况:“现在风沙极少,风景也越来越美丽”,接着小作者重点介绍了少林寺和洛阳牡丹还有宽敞的马路,感情真实自然,着实让读者羡慕起小作者来。文章强烈地显示了小作者的荣誉感,让读者看到了一个热爱家乡的小朋友,相当不错。加油,努力学习长大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各地春节习俗河南

全文共 4609 字

+ 加入清单

送神慌年忙祭灶

农历腊月二十三,是春节前的一个重要民间节日,人们称它为“祭灶节”。每到这个时候,人们按捺不住迎接新年的喜悦心情,停下手中各种活计,忙忙碌碌地例行年前的祭灶送神活动。河南腊月二十三祭灶的习俗,伴有一则凄凉的民间传说。古代的时候,一对老夫妇仅有一子,两人视儿子如掌上明珠,十分疼爱。但因家中贫困,无以糊口,只得忍痛让儿子到煤矿去挖煤。儿子久去不归,老人格外想念。这天,老太婆嘱老汉到煤矿看看。路上,老汉遇到一个光脚片的同路人,两人越走越熟,相处十分融洽。闲谈之中,老汉得知光脚片是受阎王指使,来矿上收回一百名矿工。老汉心急如焚,乞求光脚片留下自己的儿子。光脚片慷慨应允,嘱他不要告诉别人。

见了儿子,老汉佯装害病,儿子侍奉左右,一直无法下井。不久,煤矿出了事故,老汉赶忙把儿子领回家里。

转眼三年过去了,这年腊月二十二夜里,老汉想起当年的风险,忍不住对老伴说了。谁知此话被灶君听走了,二十三晚上,灶君上天后,对玉帝讲了这件事。玉帝恼羞成怒,立即惩罚了光脚片,并收走了老汉的儿子。

为此,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人们敬灶君吃灶糖,希望他到天宫后,不要再搬弄人间是非。久而久之,人们都在腊月二十三祭灶。

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中原城乡噼噼叭叭燃放起新年的第一轮鞭炮。城镇居民忙于购买麻糖、火烧等祭灶食品。而在广大农村,祭灶的准备活动和隆重的祭灶仪式便在震耳欲聋的炮声中渐渐拉开了帷幕。

祭灶仪式多在晚上进行。祭灶时,祭灶人跪在灶爷像前,怀抱公鸡。也有人让孩子抱鸡跪于大人之后。据说鸡是灶爷升天所骑之马,故鸡不称为鸡,而称为马。若是红公鸡,俗称“红马”,白公鸡,俗称“马”。

焚烧香表后,屋内香烟缭绕,充满神秘的色彩。男主人斟酒叩头,嘴里念念有词。念完后,祭灶人高喊一声“领”!

然后天执酒浇鸡头。若鸡头扑楞有声,说明灶爷已经领情。若鸡头纹丝不动,还需再浇。

祭灶仪式结束后,人们开始食用灶糖和火烧等祭灶食品,有的地方还要吃糖糕、油饼,喝豆腐汤。

在河南,典型的祭灶食品要首推灶糖。灶糖,是一种又粘嘴又粘牙的麦芽糖。祭灶供灶糖的原因,是为了粘住灶爷的嘴巴。传说灶爷是玉帝派往人间监督善恶之神,它有上通下达,联络天上人间感情,传递仙境与凡间信息的职责。在它上天之时,人们供它灶糖,希望它吃过甜食,在玉帝面前多进好言。也有人说,祭灶用灶糖,并非粘灶爷的嘴,而是粘嘴馋好事、爱说闲话的灶君奶奶的嘴。

祭灶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烧也是很有特色的节令食品。每到腊月二十三祭灶这天,城市中的烧饼摊点生意非常兴隆。人们挤拥不动,争买祭灶火烧。农村大多是自己动手,发面、炕制,一家人热热闹闹,很有过小年的味道。

在河南,人们把祭灶节看作仅次于中秋的团圆节。凡在外地工作、经商、上学的人,都争取在腊月二十三之前赶回家里。能吃到家里做的祭灶火烧,便会得到灶神的保护,来年家人就能平安无事。

开封过年

开封民间称春节为“过年”。但是,过年并非单指阴历正月初一,还包括年头、年尾,从旧岁的十二月初八至新年正月初五均是年日。旧时,开封流传有句俗语说:“腊八、祭灶,新年来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所以,一到“腊八”,开封城乡便有“年味儿”了。

二十三、祭灶官。十二月二十三日为我国民间祭灶节,人们为了让灶王向天上玉皇大帝多说好话,家家都要摆上灶王爷的牌位,有的在牌位两边对子上写着“上天言好事,下界送吉祥”。意为灶王爷饯行。

祭灶过后,家家都忙于置买年货,打扫房子迎接新年,尤其是烟、酒、鱼、肉和走亲戚用的礼品更不能少。置办年货一直忙到腊月三十。于今开封仍流传有一首过春节的民谣:“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打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杀只鸭;二十九,去打酒;年三十儿,贴门旗儿。”

大年三十儿惯称除夕,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以往这一天,开封还有诸多旧俗。如“文官封印”、“武官封操”、“商业封门”、“说书封板”、“讨饭的封棍”等,诸如此类。而民间最重要的活动除夕之夜的祭祖和守岁。现在除夕,开封人仍沿袭以往许多好的习俗。除夕之夜虽然不再“祭祖”了。但有的互拜亲友,看电视,猜迷语,直至深夜,有的全家人团聚一堂,互相勉励,总结一年来收获,制定新的一年工作和学习计划。“守岁”在新时代赋予了新的内容。当午夜的钟声响过,人们争放第一挂鞭炮,这又意味着开封人开启未来的决心和干劲。

正月初一,家家即早起床,更换新衣,洗涮完毕,首先燃放鞭炮,拜祝先祖遗像。接着,晚辈向长辈拜年,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全家人吃过年饺子,随后开始到亲友家拜年。旧时拜年一般多由家长带领,先拜长辈近族、邻友,以后再去远处各家。各家为接等贺年客人,家里常备烟、茶、瓜子、花生、糖果等。按开封“早拜年,晚拜寿”的习惯,初一午后,拜年活动即告结束。

正月初二是闺女回娘家的日子。旧时初二,开封城关四乡,鞭炮声、鸣笛声、哨子声响成一片,骡马大车往来穿梭,络绎不绝。

正月初三为祭坟、祭宗祖的日期,因旧皇历中说这一天“诸事不宜”,初三开封忌走亲戚。初五为破五节,民间认为初五是年后第一个不吉日,亲友之间亦忌相互串访。除此两日之外,节日期间,开封民间走亲串友,几无闲日。

林州民间的春节

林州民间将春节称为过年,但过年并非专指正月初一,而是包括年头和年尾。一进入腊月便有“年味儿”了。

腊月初八这天的早餐,民间要吃“腊八粥”。粥用小米、柿块熬制而成,味道甜香,俗称“柿疙瘩白汤”。农妇均要在太阳未出前将粥做好,扳上南墙一谷堆儿,口曰:“腊八粥早些做,扳上南墙一谷堆儿,小鸹不蹬俺家谷”。吃“腊八粥”据文献记载,林州是从宋朝开始的。原来的意思是人们用一年的收获祭祀祖先、祭祀众神并庆祝丰收。后来,由于林州灾害频繁,逐渐演变为吃“腊八粥”,预祝来年粱谷丰登。目前林州民间尚有“吃了腊八粥,来年好收田”的俗语。

二十三,打发老灶爷上天。人们为了让灶王向玉帝为民请命,好话多说,就在灶王牌位两边的对子上写道:“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为了防止灶王汇报假情况,就用芝麻糖当供果,粘住灶王的嘴。

二十四扫房子。民间传说灶王为天帝督使,负责察看家人功过,凡是有过者,要在墙上划道记号,到年终腊月二十三上天汇报,禄一五更接天旨后带天兵回民间按墙上记号进行惩罚。人们为了消除隐患,待打发灶王爷上天后的第二天,立即动手打扫房子,这就形成了“二十四扫房子”的习俗。

二十五磨豆腐。是日,人们将浸泡的黄豆磨碎,揉沫过箩去渣,煮沸点浆成块,捞入筛子积压而成。事后均将豆腐切小块放入加盐的清水里保存,供春节期间食用。

二十六去割肉。是日,集市上肉架林立,村上支大锅宰杀猪羊,割肉者,量家财而行,富者备至正月十五;贫者备至正月初五左右。

二十七蒸着吃。是贫家富家都要办的一件事,也是过年的特征之一。每家都要根据人口大小,客人多少,要蒸够吃到正月十五,至少也要吃到“破五”的数量。

二十八大贴刮。1949年以前,林州民间大都请人写对联,有个别农家利用家花来表示自己的心愿,除此之外,六上还要贴门神。门神像多为秦琼、敬德、大刀关公、五子登科等,大都是刻板印的。贴对子讲究“穷签(横联),富对子”,即横楣纸要小,对子纸要肥。1980年以后,农村又兴起了贴双对联,即除在门框上贴一幅外,另在门垛墙上再贴一幅巨联。还有用菱形纸写上一斗方子,上写“福”字,下竖写一条“出门见喜”,或“迎喜接福”,或“欢度春节”之类,贴在门口或迎壁墙上。庭树上贴有“满院春色”,石磨上贴有“白虎大吉”,石碾上贴“青龙大吉”,车上贴“日行千里”,牲口槽目贴“六畜兴旺”,粮食屯上贴“米麦满仓”,桌子上贴“日进斗金”,衣柜上贴“衣服满箱”,床头上贴“身体平安”。与此同时,各种神牌写刷一新,除厨房用绿色纸(意在免火灾)写外,其余均用红纸写成。里里外外一派红光吉祥。

二十九撒蜡走。是日晚上,以相邻近的大村庄为首,组成数十人提灯笼、敲大鼓、拍大铙、捧香卷,到各村寺庙神位前,点燃蜡烛,焚烧香箔,意在祭神驱邪送福音。村上的人们集中在圣地,等候着送福音的队伍到来。一村送,另村接,四野灯火辉煌。1950年后,此俗消失,改为二十九去打酒。

三十捏仁、出锅。捏仁即捏扁食,出锅即用油炸食品。这两项是腊月三十这天最紧张而繁重的活儿。是日,从早开始,家中所有的女子一起动手,盘馅的盘馅,和面的和面,待盘好馅和好面后,就围在炕边捏扁食。婆媳小姑边捏边逗,十分快乐。所包的扁食要足够三十晚上和初一早起食用。一直忙到下午5点左右。扁食包好后,要先煮一锅,捞到小盘内,每个盘子两个,由主妇在家烧香点纸祷告列祖列宗:“有话您先知,有饭您先吃,保佑一家平安,人旺财发。”另由家中男人用条盘端着到坟上祭祖,每个坟头放一小盘,燃炮叩头。这些事办完后,开始油炸,凡是该过油的食物都要炸完,酥肉、丸子、刀头(上供用的猪肋条),菜类食品统统下锅炸,但头一锅都要先拿一点,填入灶膛里,让灶王初一五更回来吃。当然,如果农历腊月小,这一天的活动就放在二十九了。

硬币扁食。这是林县民间盛行的习俗。在三十包扁食时,将数枚硬币分别包入扁食里,初一早饭,谁吃到硬币扁食谁在这一年就有福,给全家老少带来极大的乐趣。人们都争先恐后地早起,尤其小孩为了吃住钱,破例地多吃扁食,乐得全家哈哈大笑。

送灯。三十傍晚,县南乡村各家各户要将用纸扎成的灯笼,接上立柱,送于坟上,长夜照明,以让先祖随人过年。此灯于初一早上收回。

拦门棍。三十晚上,人们习惯在大门里门槛跟放一根桃木棍,没有桃木的用其它棍,以防“野鬼”进家。

熬年。又叫“守岁”。民间传说三十夜晚,只要有恒心,一定会等到老天爷的闺女打开南天门向人间赐福的时候,如果早睡就没有福了。人们怀着美好的愿望,每年腊月三十夜,全家一起聊天不休,趁此享受天伦这乐。主妇也要摆好香案供上祭品,通夜秉烛,上香5遍。是夜禁大声喧哗,以免惊动神灵;禁开箱柜,以免跑财;禁照镜子,拿木梳,以免见“鬼”;禁见刀剪,以免破家;禁扫地,以免金银外流;禁倒尿盆,以免污秽神灵。三十晚上要丢剩饭,叫隔年饭。初一早起也要丢剩饭,以兆吉庆有余。1980年以后,熬年增加了新的内容,很多有条件的人家聚集在电视机旁,观看精彩的电视节目,将近子时,各家的青年右手掂着炮,左手拿着火,右脚跨门外,左脚踩门里,眼观电视屏,摆开抢点头响炮的架式。电视屏上子时一到,随着悠扬的钟声,千家万户的鞭炮声齐鸣,起火、烟花、两响等各种彩炮将天空点缀得五光十色,眼花缭乱。

初一磕头。人们天不明吃罢扁食后,晚辈先给家中长辈磕头,然后结伙去别家(一般是本族)磕头拜年。家里除留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受头外,其余都到左邻右舍,甚至三里五村向亲族新友拜年。若晚辈是小孩,或新婚媳妇,长辈要给几个压岁钱。

走亲戚。走亲戚的次序是:外甥走姥姥家,闺女携婿走娘家,然后是去姑、姨、姐家。除特殊情况外,都要回拜。民间有“初一初二娥媚月,初三初四好拜节”之说。

破五节。农历正月初五为破五日,具有迷信色彩。人们认为,初五、十四、二十三为不吉之日。正月初五是年后的第一个不吉日,非常忌讳“走亲串友”,积压自在家改善生活过节。是日寅时,家庭主妇还掏炉灰少许,送至当街十字路口,俗称“送穷灰”。

从腊月三十到正月初五这段时间,孩子们一律不挨打挨骂,吃得好,穿得漂亮,玩得开心,那怕有了过失,也不挨打挨骂,这是老辈人传下的规矩。如打骂孩子,就会遭到众人谴责。所以孩子们最盼望的是过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河南的元宵节作文

全文共 787 字

+ 加入清单

河南信阳商城、光山、XX县的部分地区有这么个送灯的习惯:每年正月15晚上,每家都要给家里死去的新老先人的坟前送灯,表达对先人的纪念,让先人在另一个世界没有黑暗,不再孤独。送灯就是去坟前点蜡烛,蜡烛外面用个简易的灯罩罩好防风,送灯时候会放炮,放礼花,烧香灯。灯罩一般是自已做的,用各种颜色的彩纸做成。

送灯是很隆重的,我们家乡有句话“十五大似年”,“三十的火,十五的灯”,可见送灯的隆重。十五这天,不管离家多远,远在外地的游子都要回到家乡,中午吃团圆饭,晚上送灯。如果哪家祖坟没有人送灯,就说明这家人没有后人了,这是每家人都忌讳的。

我们每年正月十五吃过团圆饭,要烧纸拜祖先后才开始吃。饭后,就由家里的小孩或年轻人,削竹签,粘灯罩。当然蜡烛是提前买好的。如果祖坟比较远的话,就得提前早早准备了。当竹签,灯罩准备好后,就由大人领着小孩们成群结队到祖坟上去送灯了。到祖坟后,先要在坟头上压坟头纸,一般压三叠,正中一叠,两边分别一叠。意思是,儿孙们来看望祖先了,也表明这座坟有后人,也就是后继有人。来来往的人看到达坟头纸后,就知道这坟还有后人。(当然这压坟头纸还有由来,下面再说。)然后,将坟前杂草拔掉或砍净,插上一排竹签,三至四支竹签一组,围成灯罩大小,在中间栽上一要蜡烛,罩上灯罩。待天快黑时,点着蜡烛。这个过程在我们老家叫“发亮”。接着烧纸,放鞭炮和礼花。然后,大人小孩们磕头,说些**祖先我们来看你了或祈求保佑的话。

在正月十五的下午,在坟地或路上,你会看见到处是人,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川流不息。等到天黑后,漫山遍野都是五颜六色的灯,一片片,一串串,象天上的星空。你会听见到处都是炮声,到处都是盛开的礼花,你真正才会感到什么是节日,什么是发至内心的喜悦,什么是心甘情愿的奔波。只有这一天,小孩一个人走在坟地也不会害怕,也只有这一天,老人小孩、姑娘、媳妇齐上阵,同姓家族共欢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全文共 1104 字

+ 加入清单

惆怅啊!眨眼时间,我因战乱被迫离开家乡已有数月之久,这成都虽繁华热闹、景色宜人,可我对这成都的眷恋怎比得上我对家乡的思念、对国家统一的渴望呢?我心中万般凄苦,铺纸提笔欲写一首抒情小诗。正欲挥笔,便听见铜环轻叩木门的声音,我用手拭泪,速起身,一边整理衣冠一边向门口走去。

来人正是舍邻黄四娘,她欣喜若狂:“哎呀呀,我的邻居哟,你可知你的故乡蓟北已唐王朝的x队复收?”我一愣,欢喜涌上心头,但我仍有些怀疑,便问四娘:“你的意思是——我尚可还乡?”黄四娘重重地点点头,眼里闪动着激动的泪花。“好妹妹,你能回家了!”黄四娘亲昵地拉住面容憔悴的妻子的手,重复这令人兴奋的消息。“真的?”妻子瞪大了眼,脸上的倦容顿时全无。半晌,妻子高呼一声,抱起身旁的儿子,说道:“好孩子,咱们能回家了!”儿子也“咯咯咯”地笑了起来。一家三口欢喜万分,一会儿放声大笑,一会儿抱头痛哭,不管怎样,都是由极度的欢喜引起的。不知不觉中,我们的衣袍竟被眼泪浸湿了。

妻子上街买了不少的菜,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我也破天荒地饮起酒来,还搬出平日视若珍宝的书卷,一阵诵读之后,再大笑着胡乱卷作一团扔到一边去,我一边狂饮一边高歌,那美酒之中不知夹杂着多少浑浊的泪水。这岂不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归途上,春天随行,我可看初融的吸水夹杂着残冰向东奔流,可看破蛹而出的彩蝶翩翩起舞;我可听穿梭花丛的野蜂“嗡嗡”低鸣,可听活泼小巧的鸟雀尽情高歌;我可闻绽放的花朵浓郁的芳香,可闻刚刚冒尖的小草素雅的清香;我可踏入苍翠劲拔的古松老林,可踏上依附着青苔的老桥;我还可登临各个幽静的山谷,步入绝妙的境界,体会那份纯洁的静谧之美;我还可游览各地奇特的名胜古迹,触摸战墙古壁,体会那份沧桑的文化之美;我更可光临各族宁静的山中村寨,体会那份简朴之美……我的漫漫归途上竟有如此之多的美景相伴,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我也能借此回到我那可爱迷人的家乡,再次走进她温暖的怀抱,再次过上安宁而幸福的生活,最重要的是,国家已经统一,再也不会发生战乱,我和家人再也不会被迫离乡了……

在无比美好的想象之中,有人轻轻摇了摇我的肩膀。我方才回过神来,原来是妻子。妻子看出了我的心思,问道:“那我们走怎样的路线还乡呢?”我拉住妻子的手,微微一笑:“我们从巴峡到巫峡,体会人迹罕至的峡谷的魅力;我们在从襄阳到洛阳,体会热闹都市的繁华,然后就在洛阳的码头乘船回到家乡。”

夜已经很深了,妻子已经入睡。我独自坐在庭院里,仰头望着那轮金黄的圆月,顿诗性大发,扯下一片衣襟,咬破手指写道: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我的家乡河南濮阳优秀作文

全文共 1450 字

+ 加入清单

我爱我的家乡——濮阳。濮阳被称为龙的故乡,也就是教育后代的好处所。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我的家乡河南濮阳优秀作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第一篇:我的家乡河南濮阳

我的家乡在河南省的濮阳市,由于地处黄河的一个支流-----濮水河的北岸,因水之北为阳,所以叫濮阳。

春秋时,这里就是卫国北部的一个边邑-----戚城。孔子的徒弟子路就葬在这里。这里还就是中华第一龙、颛顼、舜、仓颉、吕不韦、商鞅、吴起、僧一行的故乡。今天,颛顼遗都、帝舜故里、仓颉陵、子路祠、戚城公园已就是著名的旅游景点。

濮阳地处华北平原,到处就是恬静和谐的田园优美风光。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特产众多,有花生、玉米、小麦、大米、红薯、大豆等。地下还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中原油田的总部就设在这里。最有名的土特产要数大红枣。在绿色庄园和濮上园,一到秋天,红彤彤的大红枣挂满枝头。这时,濮阳会举办一年一度的采摘节,高兴的人们手持竹竿把红枣从枝头打下来,只要尝上一口,那味道香甜极了。濮阳的杏子也非常好吃,酸酸的、甜甜的,非常美味可口。

在中华第一龙的出土地-------西水坡,那里现在建成了一个鱼虾成群、风光优美的大水库。每到夏天,小鱼小虾们成群结队在水草里穿来游去,河蚌伸出舌头,在岸边懒洋洋的蠕动。悠闲的人们在岸边钓鱼、网虾、拣河蚌……有的人说还能钓着十多斤重的鱼呢!

我的家乡就是个物产丰富的地方,也就是一个旅游的好去处。 第二篇:我的家乡河南濮阳

变化一:近年来,濮阳市在悄悄地发生着各种变化,市民变的文明了,很少看见有人在大街上吸烟、吐痰等不文明行为,濮阳的大街小巷干净又整洁,这个小城市三季有花、四季有草,非常美丽,就是人们的最佳居住之城。最特别的就是园林工人叔叔和阿姨们修剪出来各种各样的绿篱模纹,漂亮而整齐地分布在濮阳的每一条路,正就是这一排排绿篱和各种形状的模纹才把濮阳打扮得非常耀眼。

变化二:现在濮阳市市里有好多学校班级里的小学生都有自己的博客,老师也不例外。而且他们都通过写博客、读书,获得许许多多的知识......我们学校也不例外哦!我们学校有好多老师被评为博腕,我们班已经连续两次被评为“书香班级”,并奖励了好多我们爱看的书籍,我真为我们的这种变化而感到骄傲、自豪!

我的家乡还有许许多多地变化,别的我就不一一说了,有时间你就来感受一下我们家乡的变化吧! 第三篇:我的家乡河南濮阳

我爱我的家乡——濮阳。濮阳被称为龙的故乡,也就是教育后代的好处所。

中国就是龙的故乡,在龙的身上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历史,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大统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中国最早的龙形象就就是在我的故乡河南省濮阳市西水坡发现的。“中华第一龙”有着6000年的历史,见证了中华为龙的子孙的事实。濮阳就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为河南省着历史这化名城,中华民族发展地之一。

说濮阳就是教育后代的好处所,还真不错。大家都听说过张清丰吧。世世代代都流传着张清丰孝敬父母的故事,清丰亭,清丰县也都就是因此而来的。

相传,张清丰年幼就是家境贫寒,没钱读书,但他聪明好学,便在熟学窗下偷偷窥习。懂得了行孝的道理。长大后,他以买烧饼为生,虽然生活清苦,但他对父母却十分孝敬。把父母侍奉的无微不至。并且,他把每天精心打出的第一炉烧饼敬奉父母。不管就是谁,不管出在高的价钱,他从不出售,如果有人出高价强买者,张清丰便耐心解释到:“山高高不过太阳,人大大不过爹娘,不知父母养育之恩,枉为人也。”天长地久,便被传为佳话。

这就就是我的家乡------濮阳。我爱我的家乡。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河南八里沟

全文共 572 字

+ 加入清单

早就听说八里沟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十分美丽,我非常想去看看,暑假,妈妈终于答应了我的要求。

我们早上5时坐车出发,中午1时到达八里沟。这里到处都是绵延不断的山峰,山上长满了翠绿的树木,我们走到八里沟门口,门口有一个大理石碑,上面刻着三个字 “八里沟”。

进了大门往里走,里面全是蜿蜒盘旋的山和郁郁葱葱的树木,我们在蜿蜒崎岖的山路上一边走一边观赏美丽的风景,走了一段路以后,已经累得气喘吁吁了,我忽然看见了一座桥,名叫“晃桥”。我就像注射了兴奋剂一样,飞奔地跑到桥上,走在晃桥上晃晃悠悠的,我刚才那股勇气全都没有了,只剩下心惊胆战了,我死死地拉住妈妈的手,才慢慢地走了过去。

过了山涧,又是一座山,山上有几处小瀑布,可把我高兴坏了,我赶紧跑进小瀑布中玩水,水里的人都互相打水仗,我朝妈妈泼水,弄了妈妈一个措手不及,可没想到,爸爸开始朝我泼水,我赶紧又回击……我们互相泼得满身是水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小瀑布。

顺着小河往前走,是许多“Z”组成的一个绝壁天梯,有13层,我们爬上了天梯,为什么叫天梯呢?是因为梯子是沿着山钉成的铁梯,好险啊!我爬了一会儿,向下一看,好险呀,下面深不见底。我小心翼翼地走着,生怕掉下去。我们终于爬上了山顶,瀑布已在脚下,我满头大汗,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和我们一个车的阿姨一直表扬我说:“小姑娘真厉害,爬了那么高。”我心里美滋滋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改编作文400字

全文共 467 字

+ 加入清单

唐代诗人杜甫因战乱远别故乡,正流寓梓州时,忽然从剑外传来一个喜讯:

“蓟北被收复了!”

听到此消息,杜甫先是一愣,以为是哪个儿童说的玩笑话,便没有在意。这时,有人敲门,杜甫打开门,看到的却是邻居兴奋不已的表情。他十分纳闷,难不成是邻居儿子考上状元了?不等他发问,邻居便激动地开口道:“蓟北收复了!蓟北收复了!”见杜甫不相信,邻居再一次开口道:“真的,蓟北被收复了,咱们又能回故乡了!”杜甫在确认自己没有听错后,马上瞪大了双眼,随即激动地哭了起来,鼻涕眼泪弄得满衣裳都是。他本想马上告诉妻子和儿子这个喜讯,却发现妻子和儿子早已知道了消息,和他一样,也在痛哭流涕。这时,儿子忽然叫道:“都收复了,我们赶快回去吧!赶快回去吧!”杜甫并未因为儿子说话不礼貌而批评儿子,反而抱起他,又亲又吻。妻子慌慌忙忙地把诗书卷轴都整理好,使杜甫高兴地好像要发狂。白天的时候,他要高声唱歌,向全世界报告喜讯;还要拿起酒杯痛饮,把自己的喜悦之情发泄出来。在春天的鸟语花香里,和妻子儿子一起走在返乡途中,多么快乐啊!马上从巴峡走到巫峡,便立刻下了襄阳,向洛阳前进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河南的春节作文800字

全文共 558 字

+ 加入清单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的民族就有不同的风俗习惯,那么河南春节有哪些呢?就让我给你细细道来。

我们这里的春节是从腊月初旬开始的。“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为什么要熬粥呢?是因为人们想来年有个好收成。

腊月二十三是祭灶。天一擦黑:鞭炮声从四面八方响起,便有了过年的味道。这天不仅要放炮,还要吃祭灶糖,我们一般吃麻糖,是一种麦芽糖上面沾满了芝麻,吃起来又甜又黏。

过了二十三,大家都得大扫除,并且还要把年货准备齐了。除夕这一天是最热闹的,到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家家都贴上了红红的春联以及年画。傍晚,家家都在忙做团圆饭,小孩子们还要给长辈们送饺子。大人们都要给小孩子们压岁钱;这时家家都响起了鞭炮声,然后大家围在一起吃团圆饭,吃完团圆饭大家有的看春晚;有的打牌,打一个通宵;另外,还要守岁,大家不过十二点不能睡觉。到了十二点新的一年又开始了,有是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震耳欲聋。

正月初一的时候,大家都忙着走亲戚,拜年。

元宵节,大家都忙着买元宵;街上像办喜事似的,到处张灯结彩,小孩子们有的上街燃花炮;有的挑灯笼真是热闹非凡哪!这一天大家必须得吃元宵呀!

一眨眼,到了正月十九春节也就结束了,一切又恢复正常了。学生该去上学了,大人们又去照常做事了。春节就这样结束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改写

全文共 1004 字

+ 加入清单

春日的暖阳柔柔地照着,阳光如一条薄薄的丝绸弥漫在头顶,树木的新绿镀上了一层金光,显得更加鲜嫩,好似掐一下就能渗出水来。杜甫一手捋着胡须,一手背在身后,从家中走到城墙边,满脸写着与这春景不相称的惆怅。只见他眉毛成了倒八字,嘴角一个劲地往下弯,怎一个愁字了得。杜甫一边踱步,一边叹息:“唉,大唐战乱了七年,我也流浪了七年,国家什么时间才能恢复太平!”

“嗒——嗒——”一阵马蹄声从远处传来,大家连忙让出了一条道路,只见一个穿着官服的人骑着一匹高头大马,口里大喊:“喜报!喜报!”他冲到城墙边,翻身下马,在城墙上贴好告示后,又跨上战马,急驰而去。

杜甫快步走到告示前,只见一张大红告示上清楚地写着——河南河北收复了!杜甫揉了揉自己的眼睛,再仔细看了一遍。果然没错,叛乱已平息了。杜甫激动地颤抖起来,他脸上的阴霾一扫而光,取而代之的是满脸的欣喜,他一遍又一遍仔细地确认着,一边伸手抚摸着红榜,一边喃喃自语:“收复了!终于收复了!”激动的泪水再也忍不住了,夺眶而出,大颗大颗滚烫的泪珠顺着脸颊流了下来,滚落在衣衫上,泪水沾湿了胸前的一片衣衫,他用袖子拂去腮边的泪水:“七年啦,多么漫长的等待啊!我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杜甫像一个孩子似的飞奔回家,一进门,他涨红着脸,喘着粗气,兴奋地大喊:“老婆,儿子,河南河北收复了!”妻子先是一愣,随后眼睛眯成一条缝,眼角乐开了花,嘴角微微上扬,放下手中的针线活,一下子扑到杜甫的身上,似乎不太相信的喃喃自语道:“真的吗?这是真的吗?”儿子拉着母亲的衣襟儿,天真地咧开了嘴,露出了透风的牙齿说:“妈妈,是不是咱们的国家重新统一了!咱们是不是可以回家了?”妻子听了,不禁落下思乡之泪,并不住地点头。杜甫走到书桌旁,把满桌的诗书随便卷起,胡乱地往装书的罐里塞,兴奋得想要发狂。

“mi so la miso, so la mi do re……”杜甫引吭高歌。突然,杜甫一拍脑袋,想到了什么,对着妻子大喊:“老婆,拿酒来,也好让我庆祝庆祝。”他的妻子也很开心,很快拿来一壶白酒,杜甫斟满一杯,端到嘴边,抿了一口:“好酒,好酒,我好长时间没有喝了!”杜甫咂咂嘴,又举起杯,一饮而尽。阳光洒在杜甫的身上,暖洋洋的,再加愉快的心情和甘香醇厚的小酒,让杜甫不禁醉意大发,朦胧间,他仿佛携着妻子,带着儿子,收拾行囊,乘上小船,从巴峡启程,穿过巫峡,顺流直下到达湖北襄阳,再从襄阳北上由陆路防直奔故乡洛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河南的豫剧作文500字

全文共 493 字

+ 加入清单

河南人向别人提起豫剧,总是眉飞色舞;别人听河南人谈豫剧,也总是津津有味,露出羡慕的神情。豫剧可是我们河南人的骄傲!

豫剧的起源已经很难考证。一说明未秦腔与蒲州传入河南后,与当地民歌、小调相结合而成;一说由北曲弦索调直接发展而成;一说是在河南民间演唱艺术,特别上自明朝中后期,在中原地区盛行的时尚小令基础上,吸收“弦索”等艺术成果发展而成。

豫剧的角色行当由“生旦净丑”组成。奶奶常挂在嘴边有一句话:“四生旦四花脸,四兵四将四丫环;八个场面两箱官,外加四个杂役。”奶奶说这是戏班的组织。

“豫剧的主要流派分为豫东调与豫西调。”奶奶兴奋地说。“豫东调的男声高亢激越,女声活泼跳荡,擅长表现喜剧。豫西调的男声苍凉,悲壮,女声低回婉转,擅长表现悲剧。我呀,喜欢豫西调。”奶奶说完又忍不住哼了几句,真上个不折不扣老戏迷呀!

我还从奶奶那里了解到:豫剧出现了女演员之后,逐步形成了常香玉、陈素贞、马金风、闫立品、崔兰田五大名表演流派。常派激昂奔放,陈派明快清新,马派刚健明亮,崔派深沉含蓄,闫派细腻委腕。

奶奶说起豫剧来就两眼放光,要知道豫剧可是奶奶的骄傲。其实,豫剧不仅是奶奶的骄傲,也是我们河南人的骄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河南家乡的作文

全文共 511 字

+ 加入清单

河南是我妈妈的家乡,同样也是我的家乡。那里实在算不上美,但是,有两个地方给这条有眼无珠的龙加上了五彩缤纷的眼珠;于是,这条龙腾空而起,给这古老的九州增加了一处壮丽。这两座城市分别是“河南开封”和“河南洛阳”。

开封是八大古城之一,有着悠久且长远的历史。在南宋朝时期,京城开封被金人所攻破,南宋统治者和老百姓们为了生存,只好流落到了一个同为八大古城之一的杭州。南宋统治者到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杭州,便把被金人欺压的老百姓们的事情抛到了九霄云外,自己只管吃喝玩乐。在这个鸟语花香,平平淡淡,莺歌燕舞的地方,大诗人林升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陆游在临终前告诫他的儿女们:“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洛阳同为八大古城之一,它是古代最繁荣的地方,圣人孔子就在这里出生。洛阳的市花是牡丹花,住在洛阳的人们都喜欢在布匹上绣上牡丹花,再送给或卖给别人;不管怎么样,送牡丹花或送牡丹花的织绣品,都代表着祝她人长命富贵,财源滚滚来。另外一个在洛阳也是最著名的就是“唐三彩”了!唐三彩由三种颜色构成;分别是黄。绿。白。唐三彩在别的地方也十分受人欢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河南中秋节作文

全文共 601 字

+ 加入清单

月已圆,人欢聚,同举杯,共欢庆!家乡明月爱无限,他乡皓月也多情!齐欢唱,同颂今宵明月!歌传万里,祝福彼此频传!“一年一度的河南中秋节作文又到了。

今天是河南中秋节作文,是一个万家团圆的日子。俗话说: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所以我和妈妈一起到阳台上去看月亮,

天空中有层层清云,如烟似雾,弥蒙在月光下。月晕恰恰是这圆月与清云的红娘,牵于二者之间,淡淡的点上一圈,既不喧宾夺主,又有万般娇态。

它像光华四射的水晶球挂在天空,照亮了漆黑的世界。树啊,河流啊,房子啊,全裹在一层银色的、薄薄的轻纱中,皎洁的月光如倾泄的清流,注满大地。

后来,妈妈让我们进屋,一进门,哇!桌子上摆满了丰盛了饭菜。我迫不及待地对妈妈说:”妈妈,今天的菜看上去就好吃,我先尝尝哦!“”是吗?“妈妈笑眯眯地说,”好吃就多吃点,不过得等你大伯和小董阿姨回来一起吃。“

等来等去,大伯还是不回来。妈妈已经打过三、四个电话了,可他总是说”过一会就回来“、”马上就到“……七点了,大伯和小董阿姨终于来了,我大喊一声:”吃饭了!“便狼吞虎咽起来。不一会,红烧螃蟹、猪蹄子、木耳炒肉片、水煮鱼……就都不见了。

晚饭后不久,我们全家就坐到了阳台上。吃着月饼,听妈妈念叨着:”不知你爸爸出差在外有没有吃月饼?“看着那圆圆的皎洁的月亮,我不由得想起了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的诗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河南的中秋节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小学生作文:我爱家乡河南

全文共 769 字

+ 加入清单

我爱家乡——河南我是辛家豪,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娃。

二岁时,我因对某些东西过敏,从脸到脚,全身长满了痘痘,奶奶依依不舍地说:“秋霞,你把娃带到南京去住吧。别因为过敏,而让脸破相了。”说完,就哭了。妈妈说: “好的,妈。我和家豪还会来看你的”从此,我就离开了奶奶﹑表姐﹑姐姐﹑表哥﹑他们,来到了南京这座城市。 我们河南,是一个伟大的城市,它是一个粮食基地,许多南京市菜摊的蔬菜都是在这里批发的。一提到菜,我可自豪了,光我能叫出得名的就有:青菜﹑白菜﹑豆芽﹑蘑菇﹑茄子﹑西红柿﹑黄瓜﹑玉米﹑豆角﹑土豆﹑卷心菜﹑菠菜﹑萝卜……怎么样?还不够呢﹗河南也种水果哦﹗有:西瓜﹑苹果﹑橘子﹑梨子﹑樱桃﹑石榴﹑桃子……我们的种子也多得不得了:芹菜种子﹑玉米种子﹑西瓜种子﹑番茄种子﹑卷心菜种子﹑水蜜桃种子﹑萝卜种子﹑苹果种子﹑梨子种子﹑樱桃种子﹑石榴种子……怎么样,心动了吧?

如果你喜欢养花,那就去河南,山坡上到处都是:月季﹑百合﹑蒲公英﹑菊花,还有花中之王:牡丹﹗春﹑夏﹑秋﹑冬,都有花儿在盛开着。假如你走在路上,随时都能闻到花儿那让人着迷的淡香。你还能看见一棵棵大树挺立在你的面前,让你吸一吸清新的空气。如果你想要一只宠物,那就来河南吧。这里有许多动物,有:除了睡就是吃的猪;可爱的小鸡;忠厚老实的老牛;善于奔跑的骏马;看守家门的小狗;爱吃鱼的猫;偷西瓜的刺猬;活蹦乱跳的兔子;天空飞舞的小鸟;水里游的鱼儿……怎么样?

河南的人民勤奋,每一份劳动成果,都是对他们的回报。河南的孩子活泼,是一个个不怕风吹晒的小勇士。

河南的老人慈祥,总想着多赚点钱,给孩子们多买些零食。和那的风景优美,是一个生活的好地方。

河南的游戏好玩,因为那是孩子们精心创造出来的。河南的花儿茂盛,树木众多,小草成了大地的皮肤,动物们都很可爱。水果好吃,游戏好玩,山是高高的,水是蓝蓝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带你走进河南洛阳作文

全文共 8315 字

+ 加入清单

洛阳,素称“九朝古都”,但实际上先后有十三个朝代在此建都。洛阳作为都城,前后历时1500年,是中国七大古都中建都时间最早、朝代最多、历史最长的古都。 距市区13公里的龙门是洛阳南面的天然门户,这里两岸香山、龙门山对立,伊水中流,远望就象天然的门阙一样。

因此自春秋战国以来,这里就获得了一个形象化的称谓“伊阙”。隋炀帝都洛阳,因宫城城门产正对伊阙,古代帝王又以真龙天子自居,因此得名“龙门”,“龙门”之名即延用至今。举世闻名的龙门石窟就雕刻在伊河两岸的山崖上,南北长约1公里。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时开始营造,经过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延至北宋,累计大规模开凿约四百余年,现存窟龛 2345个,碑刻题记2800余块,佛塔70余座,造像近11万尊。其窟龛、造像和题记数量之多,居中国石窟之冠,与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佛教艺术宝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于1961年确定龙门石窟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通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龙门石窟是中国古代封建政权凌驾于佛教之上的宗教艺术,由于魏、唐两代皇室的参与而形成了龙门石窟皇家风范的重要特色,许多窟龛或造象的兴废变迁都与当时的政治形势变化有着密切关系。 “龙门山色”自古即为洛阳八景之首。

北魏以来,这里松柏苍翠,寺院林立,到唐代有十寺最为有名。山脚处泉水汩汩,伊水碧波荡漾,唐代时行船往来,穿梭其中。精美的雕像与青山绿水交相辉映,形成了旖旎葱茏,。钟灵毓秀的龙门山色。伊阙风光。中国古代历史上曾有许多文人墨客,帝王将相,高僧大德徜徉于此,赋诗吟诵。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十寺观游之胜,香山首焉”的佳句,声名远扬,今诵尤新。 潜溪寺朋友们,下面我们将参观龙门石窟西山北端第一个大窟潜溪寺。潜溪寺为唐高宗初年雕造。洞内造像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主像阿弥陀佛居中而坐,身体各部比例匀称,面容丰满,胸部隆起,表情静穆慈祥。两侧观世音、大势至菩萨体躯比例适中,丰满敦厚,表情温雅文静,富于人情味,揭示了唐初雕刻艺术的长足发展。阿弥陀佛和观世音、大势至菩萨合称为“西方三圣”,是佛教净土宗供奉的偶像。 隋唐时代是中国佛教发展的又一个繁盛期。佛教学风在“破斥南北、禅义均弘”形势下,南北佛教徒们不断的交流和互相影响,完成了对以前各种佛教学说的概括和总结,从而使佛教中国化的趋向更加明显,也使佛教造像艺术充满了清新与活力。因此,在造像艺术上发生了不同于北魏时代造像风格的变化,潜溪寺中的造像已揭开了盛唐那种丰腴、典雅的造像风格的序曲。

宾阳中洞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实行了意义重大、比较彻底的汉化改革,历史上称为“孝文改制”。最高统治者实行的政治上的改革必然对当时皇家贵族发愿开凿的佛教石窟造像有一定影响。下面我们将参观的宾阳中洞的造像风格和服饰就是孝文帝改制在文化上的反映。 朋友们,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三座洞窟合称为宾阳三洞。宾阳三洞因统一规划、有计划开凿且并排布局而得名。这三座洞窟从公元500年开凿直到523年停工,历时长达24年还未完工,史书记载用工多达80多万。中间的为宾阳中洞,是北魏宣武帝为其父母孝文帝及文昭皇太后祈福做功德而开凿。洞中三壁造三世佛,从南向兹依次为过去世燃灯佛、现在世佛释迦牟尼和未来世佛弥勒佛。

宾阳中洞的窟顶是穹隆形,好像蒙古包的顶部,地面雕刻着大型莲花,周边是莲花花瓣、水波纹和其它装饰图案,如同鲜艳美丽的地毯式样子。这种形式使人很自然联想起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 主佛释迦牟屁,造像手法已和北魏鲜卑族拓拔部固有的粗犷敦厚之风有所不同,而是吸收了中原地区汉民族文化的成分和当时南朝所流行的“清瘦俊逸”的风尚,形成了迁都洛阳后佛教造像“秀骨清像”的艺术形式。主佛体态修长,面容清瘦,眉目疏朗,嘴角上翘,表情温和,神采飘逸。服饰已脱去了云冈石窟中双领下垂式袈裟和偏袒右肩式袈裟,改为中原地区褒衣博带的形式,衣裙下部雕作羊肠纹拖在基座前部,一层一层折叠着。这种雕造风格迅速在全国流行开,成为北魏时期佛教艺术中国化、民族化的造像特色。 这种造像手法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形象接近了许多,正是孝文帝改制在龙门石窟造像上的反映。 中洞窟门内前壁两侧下层各有一幅大型浮雕,北为孝文帝及侍从礼佛图,南为文昭皇太后及嫔妃礼佛图。这两幅作品,精美绝伦,20世纪30年代被盗凿而去,现分别藏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和堪萨斯州纳尔逊艺术博物馆。 1978年,当人们拆除宾阳中洞的清代所建砖券门时,雕凿于北魏时期造型鲜为人知的天王造像显现在人们面前。朋友们请看,当时在窟门过道两壁上发现的就是三头四臂的帝释天王和四头四臂大梵天王浮雕。 宾阳中洞完成于六世纪中叶,它显示了当时我国石窟艺术发展的高超水平。

伊阙佛龛之碑-----李泰与宾阳南洞朋友们,我们现在所看的这块大碑,名为“伊阙佛龛之碑”,由唐太宗时中书侍郎岑文本撰文,中央令、大书法家褚遂良书丹。这通碑为目前国内所见褚遂良楷书之最大者,字形奇伟秀美,是唐楷书法艺术的珍品。碑文主要记述唐太宗第四子魏王李泰为其母文德皇后长孙氏死后做功德而开凿,碑文中并有大量粉饰、美化李泰之语。因此,结合太宗末年李泰与太子李承乾争夺太子位的史实可知,李泰借为母亲开窟造像做功德,实有获得太宗好感,为自已捞取政治资本的目的和用心。需要说明的是,这通碑原应为此魏所雕的宾阳中洞的造窟碑,到了唐代李泰为节省费用,竟就势磨去原有碑文,又重新雕刻成唐碑的。 宾阳南洞下面我们参观宾阳南洞。宾阳南洞是在北魏未完工的基础上,为唐代早期又继续开凿的洞窟,所以在造像艺术上承北魏刚健之遗风,下开盛唐活泼生动之气象。主尊像阿弥托佛面部丰润,嘴唇厚大,衣纹自然、流畅。这一期间的宝座都是呈方形直角,到了盛唐才趋向于莲花束腰须弥座的形式。

洞内龛像密布,其中太宗贞观年间的题记达19处,为中国石窟中贞观题记最多的一窟。众多的造像题记为研究初唐的石窟造像艺术提供了珍贵的文字资料。 摩崖三佛龛朋友们,我们面前的这一窟因临山摩崖造像且题材为三佛而称为摩崖三佛龛。崖壁上为三坐佛,以弥勒佛为主尊居中,左、右二结迦坐佛。以弥勒为主尊的三佛题材为中国石窟所罕见。该窟无题记,结合文献研究,该窟应为武则天建立武周政权制造佛教神学舆论所开凿,宣扬武氏为弥勒下凡,以利于稳固政权。它开凿于武周政权时期,即公元690年左右,因武氏晚年发生了张柬之策动的政变,武周政权结束,该窟随即中辍,因此,窟中造像仅为毛坯,比较粗糙。 万佛洞 万佛洞因洞内窟壁上雕刻有一万五千尊小佛像而得名。窟顶莲花周围刻有“大唐永隆元年十一月三十日成,大监姚神表,内道场运禅师一万千尊像龛”的题记,表明这个洞窟完工于公元680年的十一月三十日,主持修造者是大监姚神表和内道场的智运禅师。 主佛阿弥陀佛的造像手法体现了唐代盛行的以丰腴为美的审美时尚,表现出一种雍容大度、仪态轩昂的造像风格。人物波状的发纹、丰满圆润的脸部轮廓、垂肩的双耳、宽厚的双肩、简洁流畅的衣纹都表明盛唐的雕刻技艺在这一时期已经达到了成熟的阶段。 主佛端坐于仰覆莲束腰须弥宝座上,在宝座束腰部位雕刻了四位金刚托重力士,他们的肌肉突出,富于动态,与主佛的静态,一动一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南北两壁雕刻的一万五千多尊高约4厘米的小佛,把整个万佛洞装点成西方佛国中佛祖弘扬佛法、众生虔诚聆听的场面。在窟顶碑刻题记的外侧是凌空飘舞的飞天,这飞些天手捧供果,翩翩起舞,与它对应的是窟内南北两壁壁基下部的伎乐人。每侧墙壁下部各有6位伎乐人,手持空篌、法锣、羯鼓,一方面为研究唐代音乐提供了史料,另一方面,它们与窟顶飞天上下呼应,营造了一种西天极乐世界里,歌舞升平,万人成佛的场景。 万佛洞前后两室,窟门外两侧为二力士,前室南北壁原来刻有龙门石窟体形最大、造形最为精美的护法狮子两尊,20世纪30年被盗,现藏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窟门外南壁上部刻有一观音菩萨,面部丰润,体态健美左手提净瓶,右臂向上弯曲持佛尘搭于右肩。她那扭动的身躯、微斜的头颈、丰满的胸部,形成了优美的曲线,显得含蓄、端庄,是唐刻观音菩萨的杰作。 双窟 万佛洞下的这两座洞窟因并排雕凿且有共同的前室而得名“双窟”。北洞中是三世佛造像,主尊为释迦牟尼,南北两侧是二弟子、二菩萨以及过去佛和未来佛。三世佛的造像题材表现了佛教世界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在双窟的南洞里,雕凿的主佛是弥勒佛,南北两壁上雕有小千佛。

弥勒和释迦牟尼分列在南北两个洞窟,称作双窟,它们完工于同一时代,所以在人们的想象中是当时的唐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则天共同临朝执政的一种局面。在这个历史时期,武则天实际上是掌管朝廷的重权,奏章都由她来批阅。武则天在这一时期,为了积极树立自己就是弥勒下世这一思想,但又有碍于李治在位的实际情况,所以就把释迦牟尼和弥勒共同雕凿于南北两窟,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这种双窟并列的局面。 莲花洞朋友们,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座洞窟称为莲花洞。因洞顶有一朵保存完好、直径达3米多的高浮雕的大莲花而得名。洞内造一佛二弟子,均呈立姿,为释迦牟尼带领两个弟子游说讲经之像。主佛采用高浮雕手法,两侧的弟子迦叶、阿难用浮雕手法,对比鲜明。迦叶身披厚重的袈裟,手持锡杖,胸部肋骨暴露,细腻地表现出这位佛教继承人经过艰辛岁月,长途跋涉的形象。他右手拄着的锡杖上带有九个响环,震地有声,据说是佛教中一种法器。人们听见响环的声音,就知道佛祖到来,出外叩拜佛祖、倾听佛法。

二弟子的头像于20世纪30年代被盗凿,现都存于法国吉美博物馆。 窟顶莲花周围环绕着飞天,她们手捧供果和其它的器皿,显得飘逸洒脱,在《妙法莲花经》里曾有这样的记载:飞天是佛教中的香因神,说是诸天伎乐,百千万神于虚空中一时俱作,雨众天华,表现了佛教中飞天和伎乐人营造出欢乐和谐的场面。 洞窟南壁左上部层层排列了几层小型佛像,据说这是龙门石窟最小的佛像,高度仅有2厘米,五官清晰,刻画细腻。南壁壁面上排列了许多佛龛,龛楣装饰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有帷帐式的,有的是火焰纹,有表现文殊与维摩诘对座辩法的故事,还有礼佛图的形象。在龛楣细部,有忮乐人、飞天,有莲花化生出来的菩萨;有线刻的,有浅浮雕的。其中一对飞天,她们的衣裙向上卷起,飘飘荡荡的形式好象一朵盛开的莲花,而两个飞天的面部正是莲花的花蕾。外侧是一些伎乐人向她们飘飞过来,荡起的衣裙好象莲花的枝蔓一样,表现了一种绿柳丝绦万千条景象。 这个小龛龛楣是火焰纹的造型,它的火焰向内收,到中间再向上形成火苗的苗头,火焰纹之上南北两侧各一组众生听法像,这个浮雕表现了文殊菩萨和维摩诘辩法的情景。它的上部是帷幕,帷幕是中国民俗画常有的表现形式,在这里我们看到外来的佛教文化与中国本土文化的结合,成为有中国特色的佛雕艺术形式。

窟外门楣为火焰纹,中间刻有一个兽形铺首,雕工精湛。左上方有明代河南巡抚赵岩题“伊阙”二字。 奉先寺现在,我们参观的是奉先寺。奉先寺,原名“大卢舍那像龛”,规模宏大、气势磅礴、雕像精美、技艺精湛,是龙门石窟开凿规模最大的摩崖像龛,也是龙门石窟唐代雕刻艺术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据于唐玄宗开元十年刻就的《河洛上都龙门之阳大卢舍那像龛记》记载,奉先寺为唐高宗所创,皇后武则天曾于高宗咸亨三年(672年)捐助脂粉钱两万贯,工程完工于上元二年(675年)。整个大像龛造像布局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等一铺九尊大像,主尊“大卢舍那佛”坐像,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面相丰满圆润,方额广颐,眉若弯月,双目俯视,炯炯有神;略作微笑,两耳长垂,衣纹简练,灵活而又储蓄的眼睛显得更加秀美,整尊造像,给人一种庄严典雅、肃穆宁静之感。左侧迦叶,身首虽残,但仍显出一位饱经风霜的老僧形象;右侧阿难,浓眉细眼、年轻睿智、虔诚大方、充满自信,宛如一聪慧少所形象。

二菩萨衣饰华丽,端庄而矜持的表情,天王严肃威武而双硕壮有力的神情,力士坚毅勇猛而双暴躁的性格,以及那无所谓惧倾力承托的地鬼,无不形神兼备、惟妙惟肖。其雕凿规模、艺术设计、人物塑造、雕像造型方面的成就,反映了唐代艺术家的高超技艺、审美时尚、美学理念和唐代美术所达到高度艺术水平。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及艺术家心目中神化的“圣贤”形象,从另一侧面又折射出了当时社会佛教发展的盛况和唐代国力的强大。因此,奉先寺大卢舍那像龛群雕,既是盛唐雕刻艺术的代表,又是人类美术史上的杰作,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和美学价值。 古阳洞朋友们,参观完奉先寺,我们将继续参观南面的古阳洞。著名的“龙门二十品”其中有十九品就在这一洞窟中。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迁都洛阳,孝文帝开始在龙门为其祖母冯太后开窟造像祈福作功德,王公大臣、贵族、官僚、武官将相继在窟内造像,这就形成了古阳洞内最早的一批造像,从而开始皇家营造龙门的第一斧第一凿,揭开了创建龙门石窟的第一篇章。 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一洞窟就是古阳洞,它是利用天然溶洞扩凿而成的。正壁主佛为释迦牟尼,结跏趺坐于方形台座上。面相长圆,较为瘦削。头顶还塑了一个发冠,发冠本身是道的产物,这是在清朝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慈禧太后逃亡西安回北京途中路过龙门留下的,所以当地也有人称古阳洞为老君洞。 主佛两侧的菩萨上身微微后倾,头戴宝冠,面容清秀,上身袒露,身着长裙,造型厚重,比例匀称,表情庄重文静,姿态优美,是北魏石刻艺术的代表作。

北侧墙壁上排列了三层大型佛龛,最上面一排的造像与云冈石窟有着一脉相承的联系,佛像都是结跏趺坐,形体较显浑厚。如果说它还保持着云冈石窟的特色的话,那么第二层交脚弥勒的造像,则体现了北魏时期龙门石窟造像秀骨清姿的艺术格调。人物瘦小,细腰,双腿交叉坐于台座上。北壁最上部的佛龛雕凿于北魏景明三年,我们现在只能看到佛龛残损的身躯,佛头高32厘米,被人盗走后,现在为私人收藏。最下部的一排佛龛,造像风格表现出雍容大度的特点,可能是唐早期的作品。不同时期的造像集中在同一洞窟里,说明了古阳洞雕凿时间之长,绵延朝代之久。 龙门石窟中有许多碑刻题记,经过历朝的推崇,到清代中期,人们从这2800多块题记中,精选出了二十块有代表性的作品,称为“龙门二十品”,古阳洞就占十九品。“龙门二十品”是魏碑书法的杰出代表,以“龙门二十品”为代表的魏碑体,字形端正大方,魄力雄强,气象浑穆,上承汉隶,下开唐楷,在我国的书法艺术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视为国宝。

北魏造像峻拔瘦硬的风格与魏碑斩刻奇肆的风格艺术内涵相通。历史上书法家发现了碑刻题记的价值,却又把雕像视为工匠的艺术。相反,西方研究中国艺术史的专家对北魏石雕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魏的雕刻代表了人类宗教艺术的一个高峰”。 药方洞药方洞因窟门两侧刻有古代药方而得名。此洞北魏晚期创建,经东魏和北齐,直至唐初仍有雕刻,因此在雕刻艺术上呈现不同时代的多种艺术风格。洞内主佛、二弟子、二菩萨和洞外二力士及窟门八角束腰莲花柱均为北齐所雕造。该洞是龙门石窟中具有北齐造像风格的唯一大型石窟。北齐时期的雕像头部硕大,身躯如柱,给人以臃肿、笨拙的感觉。 洞口过道两侧石壁上刻有药方近140个,治疗40种疾病。治疗方法主要是药物治疗和针灸治疗。涉及科别有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皮肤科、神经科、肿瘤科、泌尿科等。所用药物多是我国农村常见的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制剂方法有丸、散、膏、汤等。 药方洞石刻药方刻于唐代初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药方,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的瑰宝。

它记录了我国古代医药的成就,在研究我国医药学上有重要价值。 皇甫公窟皇甫公窟因北魏胡太后母舅皇甫度开凿而得名。主佛释迦牟尼高3.18米,身穿褒衣带式的袈裟,衣饰用平直九刀刻法,衣裙有棱有角,坐在莲花座上。面部已经残损了,头上还留有高肉髻,右足外露,足掌向上;右臂平举,手掌上扬;左手掌心向外,手指向下,作满足人们愿望的与愿印。有趣的是,这尊大佛竟有有6个手指,据说是按照孝明皇帝的形象塑造的。由此可以看出皇甫度以佛事向皇帝献忠心的良苦用心。 皇甫公窟南、北壁基下保存有具有极高价值的礼佛图浮雕,这两幅浮雕人物图案带有浓重的绘画意味。北壁皇帝礼佛图东起前三人为比丘,前两个比丘正俯身向香炉内添香,第三位是年长的高僧,左手托钵作前导。第四人为一老妇,头饰华丽,身穿长裙大袖,左手持一莲蕾,徐步向前。弟八人为一青年男子,头戴笼冠,身穿宽袍大袖的长袍,右手托钵,有趣的是其身后还有一男童为他提衣摆。这一男一女无疑是孝明皇帝和胡太后。这一作品用写实的手法把人物的年龄,性格,身份,气质都刻画得淋漓尽致,其余的宫女有的手举华盖,有的手拿莲蕾,虔诚严肃,徐徐而行。

南壁则为皇甫公夫妇礼佛图。 左右二菩萨半结跏趺坐在菩提树下,坐树下思维状。菩提树树干弯曲,枝繁叶茂。树的上方又分别刻有一组罗汉像,罗汉身穿双领下垂式袈裟,双手合十或手持莲花。 围绕着窟顶的莲花有八个伎乐,她们衣带飘扬,手持琵琶、笙、排萧等乐器,翱翔云间,由此看出在北魏时期,这些乐器就已经非常盛行了。 擂鼓台南洞 参观完西山的洞窟,请朋友们继续参观东山的洞窟。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三座洞窟称为“擂鼓台三洞” 。南边的这座窟为擂鼓台南洞。洞内方形座台上的佛像被称作“大日如来”在密宗里“大日如来”指的就是释迦牟尼。主佛头戴佛冠,臂戴臂钏,脖子戴项圈,穿袒右肩式袈裟,整个造像保留了外来造像艺术风格。 佛端坐在束腰方形台座上,这种台座在武周时期是比较流行的式样。从正面看,佛头部微微向下倾斜,目光向下俯视,和礼拜者的眼神交流,流露出一种关爱世人的殷殷之情。主尊丰润的右臂搭于盘起的右膝之上,舒闲的神态、优雅坐姿都体现出佛的从容、恬静。从侧面看这尊大佛的形态,头微微向前倾斜,肩向后仰,腰向内收,臀部依其坐势显得收放有序,胸部向前隆起,腰部三道环形的衣纹线条又显现出腰部肌肉的健康有力。

整个佛的造像极富质感,也正符合古人所说的:肌理细腻,骨肉亭匀。 在四壁上有高约36厘米的菩萨坐像,层层排列着有760尊之多,端坐在四周的墙壁上,神态肃穆安祥,似乎正在聆听佛弘扬佛法。菩萨在古印度都是男性的形象,传入中国后,逐渐塑成了女性的形象。 创造者对人物的形态美把握得相当适度,简洁明快的线条和人体造型的健康都表现了当时的雕凿者自身的审美价值取向及美学理想。 擂鼓台中洞 中间的这座洞窟称为擂鼓台中洞,又叫“大万五佛洞”,因洞中造有一万五千尊小佛像,且比西山万佛洞小千佛稍大而得名。主尊为弥勒,整尊造像采取高佛雕手法,背光为龟甲形背屏,周围环绕着伎乐人/飞天、骑象和骑狮的童子。 主尊端坐在束腰方形高台坐上,台坐下部延伸出两朵莲花,每朵莲花上站立着一尊菩萨,整个造像浑然一体。主尊佛头20世纪30年代 被盗,现藏于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 洞窟雕凿完成于武周时期,是为武氏政权歌功颂德的。西山的双窟是弥勒与释迦牟尼并坐,当时武则天还没有成为一朝之君,表明她与李志一个天皇一个天后并列的身份,而在这一洞窟中,以弥勒佛为主尊,表明她已破天荒地成了一位女皇。

看经寺 :现在我们参观的是看经寺,看经寺是龙门东山最大的一个石窟,整个窟室的平面设计基本上呈方形,与同一时期其它洞窟最大的不同是该窟正壁上没有主像,而是在洞窟地面中央建坛,上置佛像供人拜佛。据考证,该窟为禅宗开凿,洞窟造型为禅宗曾人打坐礼佛的禅堂。 窟内墙壁上部有一些不规则的零星造像,在北、东、南三壁下部雕有唐代最精美的一组29尊浮雕罗汉像。释迦牟尼去世之后,将传法的任务叫给了迦叶,迦叶寂灭后交给了阿难,之后传莫田地,传商那阿修,最后至二十九组菩提达摩。 菩提达摩是北魏时期自天竺来中国的曾人,被后代的佛教禅宗奉为第二十九代传人。看经寺这二十九尊传法的罗汉,恰好与《历代法宝记》所载西土二十九祖先相吻合。

窟内现二十六尊罗汉像保存完好,每尊罗汉像高约1.8米,与真人等高,神态各异,性格刻划入微,有饱经风霜而又睿智的、执着而又聪慧的、慈祥善良的、凶猛严历的、诙谐幽默的、严肃认真的,无不栩栩如生,是龙门石窟中现存最完整的一组罗汉群像雕刻。 龙门石窟虽然是佛教文化的艺术表现,但也折射出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时尚。

石窟中保留的大量宗教、美术、书法、音乐、医药 、建筑 等事物石料,使龙门石窟成为一做大型的石刻艺术博物馆。 古老的艺术、优美的环境、方便的交通、完善的旅游设施,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内外学者和游人纷至沓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河南少林寺

全文共 448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们来到闻名世界的嵩山少林寺游玩。一路上,导游已经向我们介绍了关于少林寺的历史和文化。经过一个半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来少林寺。

首先,我们来到了少林武术馆观看武术表演。武术表演既精彩又刺激,有各种拳术表演和兵器表演,使我大开眼界,少林功夫真是名不虚传啊!

接着,我们游览了千年古刹——少林寺,来这里参观的人们络绎不绝,其中有不少是外国人。

少林寺大门的门额上是康熙亲笔题的“少林寺“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

一进山门,首先看到的是大腹便便,笑口常开的“大肚佛”。然后是天王殿,外面有两大金刚,里面有四大天王,威武雄壮。

穿过天王殿,就是大雄宝殿。殿内供奉着释迦摩尼、药师佛的神像,两侧有十八罗汉。大雄宝殿之后,又有藏经阁,这是寺僧藏经说法的场所。

最后面是方丈室,是方丈起居与理事的地方。

游完少林寺,我们又去参观了塔林,这些都是少林和尚的墓塔。

随后,我们又乘坐缆车游览了三皇寨风景区,欣赏到了图画般的美景和“五代同堂”的地质奇观。

今天,我的收获可真不小,既了解了少林寺的历史文化,又欣赏到了嵩山的美丽景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河南春节风俗

全文共 837 字

+ 加入清单

一年一度的春节又来到了,大街小巷热闹非凡,而每个地方的过节习俗都各具特色.现在,我就来介绍一下我们十堰过春节的习俗.每到过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春联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最初人们是以桃木刻成人形挂在门旁用以避邪,后来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的名字.春联多用红纸书写,代表着吉祥、幸福.每到过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有除夕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而孩子们则耐不住性子,索性跑出去在外面一起玩.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之际,整个城市的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一刻,有的人家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爆竹,欢乐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每到过春节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由掌厨的做出来,而且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此时,砧板声、爆竹声,再夹杂着人们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合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

我们这里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最后多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这天,即使不会喝酒的,也要多少喝一点.一时间,十堰的过节习俗说也说不完,等你到了这里,你就能亲身感受到它的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河南的春节

全文共 700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老家在河南省周口项城市。如果把中国春节习俗比作一条丝带,在我心中河南老家的就是丝带上的一颗闪耀的翡翠……

腊八这一天,街上就已经热闹开了。集市上人山人海,卖什么的都有。许多小饭馆都会出售腊八粥。那材料丰富的腊八粥喂到嘴里甜甜的,在寒风刺骨的严冬中,一丝温暖油然而生。

接下来这几天,家家都要准备过年了。每家每户都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并且还会炸一大缸的油炸食品。主要有炸豆腐和炸猪肉。那金灿灿的颜色就足以让人食欲大增了,不过这些要等到过年时才能吃哦。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就是过春节的彩排。这一天更是热闹,虽然没除夕夜那么隆重,但是充满了年的味道。

通过了彩排,春节正式登台了。晚上八点会放一次鞭炮。这一天晚上一般不会有人吃饭的,河南人的习俗是到了十二点再一次放罢了喜庆的烟花爆竹。一家人再团团围坐吃团年饭,饭桌上人人敬酒祝福。多么温馨的场面啊!

新的一年到了,万象更新。大家会穿上新衣服,把新的春联贴在大门口。这几天主要就是拜年。那些炸豆腐终于派上了用场,有客人来家里拜年就从缸里拿一些直接吃。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那些爆竹纸皮是不能扫的,据我猜测,这样是人们希望幸福长久吧!

“卖汤圆,卖汤圆,这里的汤圆是圆又圆……”正月十五元宵上市。不过汤圆可不是买的,大多都是自己做的。村口有一个“对窑”供人们磨汤圆面。所谓“对窑”就是一块大石头,中间凹下去了一个大坑。然后有一根粗木棍,顶端绑了一个比坑稍微小一些的石头。把米倒进坑里,用石头捣碎。捣汤圆面可费劲了,我砸了几次胳膊就已经累得麻木了。至于汤圆馅儿就根据自己的口味来定。纯手工制作的汤圆感觉就是好吃!

正月十九,春节就这样悄悄地离开了,人们又恢复了以往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我是河南人

全文共 2239 字

+ 加入清单

走出房门,天降夜幕,不由自主放轻了脚步,放净了心。我磨破了嘴皮子,终于战胜了哥和老妈,把哥拽了出来,我们俩都没说话,静静地想着自己的事,看着自己的景。走着走着,就走到了牧野湖,觉得时间过得好慢,我们的速度好快。终于,哥哥开口说话了:“鸟(鸟就是我),就在这玩会吧,否则你一会就飞不回来了。”“你,你——”我想再反过来说他一句,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毕竟是人家陪我来的。

“猪(猪当然是我哥喽),看,那有椅子,我们坐那吧!”“好啊。”

“怎么了鸟,孵蛋呢?半天也不说话,有啥事给哥说,也许哥能帮助到你。”他或许看透了我的心思。

“猪,我问你,河南好不好?”

“怎么突然想起来问这个?”猪显然对我半路上杀出的这个问题没能防住。

“哦,没什么。你刚刚问我有什么心事,我只是想起了前几天的一件事:那天我上qq,有一个人我不认识,他问我哪里人,然后我如实回答河南人,没想到那人回了句哦,原来是那儿得啊我当时好像看到了对方满脸的鄙夷你什么意思啊怎么,我就是瞧不起河南我心中的那一点爱乡情顿时燃起大火,他的资料不完整,所以我无从得知他是哪里人,竟有如此的优越感,我当时就被他那种不屑的言语给激怒了北京还有沙尘暴,日本还有大地震,美国还有贫民窟,英国还有要饭的呢,河南怎么了……哥,难道河南真的很不好吗?”我显然已经不是刚刚在家是那个活泼的女孩了,似乎一下子长大了,爱乡情怀涌上心头,要知道我是很少喊他哥的。

“哟,今天太阳打西边出来了,终于开口叫我声哥了。”“只要你不欺负我,以后太阳天天打西边出来。快告诉我吧,我等着呢。”

这只猪一下子正经起来:“或许他们看到的只是河南的陋习,他们并没有看透河南,看清河南,看准河南。”

“可是——”我想把自己的理由全部说出来。

“不用可是了,如果你想把你充分的理由全部说出来的话,就不要说了。而这些陋习则是每个城市都存在的,没有一个城市可以说自己绝无瑕疵。一个城市就像一个人一样,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恩,对。其实仔细想想,河南挺好的,你想想看河南有那些名人,这不是你最爱了解的吗?”

“let me see……比干、老子、扁鹊、邓亚萍、刘国梁、赵雅芝、常香玉、李瑞英,对不起,我只能想到这些。”说完以后不得不说一声“对不起”,一瞬间很后悔我去骂人家说家乡不好,更惭愧自己去理直气壮告诉人家我是河南人。

“喂,就这一点,你还有脸骂人家说的河南不好,丢不丢人?”

“我,我——”我一时语塞,我知道是我错了,可我太叛逆了,就算旁边是那只猪。

“听我的——说河南人没思想,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都笑了;说河南人没文化,杜甫、韩愈、白居易、李贺、李商隐也都笑了;说河南人不懂艺术,吴道子笑了;说河南人不会武功,少林和尚笑了;说河南人不爱运动,邓亚萍,刘国梁,孙甜甜笑了;说河南人不会打仗,刘秀、岳飞笑了;说河南人只看脚下,张衡笑了;说河南人不刚烈,杨靖宇笑了;说河南人不会唱歌,陈明,李娜,黄鹤祥笑了;说河南人不出美女,林青霞、赵雅芝笑了;说河南人光会说河南话,央视李瑞英、沙桐、张泽群笑了;说河南人不会做生意,双汇、新飞笑了;说中国没有诺贝尔奖获得者,河南人崔崎笑了;说河南人近代的文人骚客不多,姚雪垠,二月河笑了;说河南省已连续7年全国经济总量排名全国第五,河南人说我们还需努力!说河南不是华人发祥地,伏羲女娲笑了,伏羲女娲笑过了,轩辕黄帝也笑了;说河南就这么多伟人,河南人都笑了。”

“哇,猪,我太崇拜你了。恭喜你获得最聪明猪奖,掌声欢迎!”

一回到家,我就打开了电脑,在搜索引擎中打入“河南”二字,在百度百科中就有了超多关于河南的介绍,什么河南概况、行政区划、经济、文化、地理、中原文化、中州名人、还有许多图片。我看到了!我看到了!我看到了!看到了自己的家乡在不断的努力——中国第一人口大省,中国粮食第一大省,中华腹地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经济利润总额居全国第四,这些赤裸裸的数据无不见证了河南人民、家乡人民的辛苦努力。看到了洛阳龙门石窟,安阳殷墟,少林寺,龙门石窟,云台山,清明上河园,殷墟,神农山,白云山,嵩山,云台山,王屋山,伏牛山,这些迷人的风景,壮丽的名山大川,而这些也展现着河南的风采;在河南这块热土上,绽放着洛阳牡丹和开封菊花等奇花异草,千百年来,吸引着一代又一代中外友人前来旅游观光。河南的历史则更加辉煌,全国八大古都,河南占一半,夏、商、西周、东周、西汉、东汉、西晋、北魏、随、唐等朝代在河南定都。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注: 博:广,多。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源远流长给我们这些在黄河边长大的孩子更多知识和希望。

河南这么好,可我还是不明白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不知道河南,或者对河南如此的不屑?也许是因为河南比不上有的城市富裕,也许是河南的一些昨天留下的阴影或者现在还有的阴影把河南……

晚上,坐在书桌前,面前摊着日记本,放着只素朴的圆珠笔。一笔一画的写下了今天所有的一切。抬起头看了一下表,“啊?都11点了啊!”轻轻地拿起笔,在干净的一页纸上写下:

雨后山青翠,溪净水潺潺。月华似岛如练,漫步赏婵娟。两岸柳飘桃艳,橡坝河堤瀑布,小路径幽弯。鱼锦翔潜底,蝴蝶舞蹁跹。

三十年,改革变,笑颜欢。今非昔比,家乡山水换新颜。万丈高楼耸立,绿树荫遮宽路,高速贯通穿。祖国腾飞跃,国泰众祥安。

一想着家乡美好的明天,我就情不自禁的欢呼雀跃。我为自己能是一个地道的河南人而感到自豪。不论发展家乡的路多么艰苦,我仍愿做一个河南人,一个铁骨铮铮、百折不挠、刚毅木讷、傲然挺立的——河南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