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池上白居易作诗精品19篇

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池上白居易作诗。

浏览

7672

作文

23

我眼中的白居易作文

全文共 802 字

+ 加入清单

在“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江面上,一位身着官服的人站在画舫上,看着“日出江花红胜火”的美景,完全陶醉在春日江南的婀娜当中……我眼中的白居易,这么多情,这般陶醉。

我眼中的白居易,是人间美景的化身。我喜欢他那“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细心发现和对美好春天的悉心欣赏,喜欢他那“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的深情感叹和对人生的黯然神伤。我更喜欢他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离离原上草,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上,大火无法烧尽那小草的生命,春风吹来,那生命的绿色又重新铺满大地,无论是古老的荒路,还是荒废的古城,在荒路瓦砾间都有它亮丽的身影。读了白居易的诗,我看见了青春的美好和大自然的美丽。

我眼中的白居易,是一朵同情百姓疾苦、忧国忧民的伤感之花。她可怜琵琶女的悲惨身世,同情琵琶女的凄婉人生,于是,用那“枫叶荻花秋瑟瑟”的笔触写出了“别时茫茫江浸月”的伤感之情,情感的芦花在秋叶的凉风中瑟瑟着,“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是啊,此时的白居易也是身处被遗忘的角落里的人,处境悲哀,所以“江州司马青衫湿”,在官场的伸张正义抵不住小人的谗言献媚,数年的心血免不了被贬斥的厄运。读了白居易的诗,使我多了一份对世事的哀叹,多了一份同情心。

我眼中的白居易,是一枝熬寒凌雪、不屈于官场的红梅。他虽然是朝廷命官,但爱憎分明,敢于直抒己见,利用诗歌直抒胸臆,讽刺和鞭挞贪官污吏,揭露朝廷的黑暗统治。他痛恨“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值”官吏欺压百姓的强买强卖,他同情“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的悲惨、自叹“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的愧疚,他嘲讽“三千宠爱在一身,从此君王不早朝”的糜烂昏庸。读了白居易的诗,我看到了一个刚正不阿的人格,使我学会了明辨是非,与一切黑暗势力作斗争。

如今,物是人非,千年又一季,而白居易的诗歌及其精神仍然鼓舞着我们。野火春风中的小草,秋江夜中的那轮明月,风雪寒天中的腊梅,这就是我眼中的白居易。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8.白居易

全文共 772 字

+ 加入清单

他五岁开始学写诗,风华正茂时开拓“新乐府”。他关心下层人民,同情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民风民俗,通俗易懂,“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由盛转衰的中唐,刀光剑影的战乱,拼命想挽回盛唐的记忆,掀起唐朝神秘的面纱,露出的是雄发的乐天。是英雄就注定要被后人歌颂。

[佳作运用示例]

(1)就在这平淡的牧童生活中,我幼小的心灵一天天地骚动起来:这样的生活,我是多么不甘心啊!我不甘心就这样在大山里放一辈子牛,更不甘心重走父辈的路。我要走出大山,到山外的世界闯荡,使自己变成个城里娃!

可是,山外的世界,是说去就去的吗?当年,白居易初到长安,诗坛泰斗顾况训导他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但是,白居易凭着出类拔萃的才情,很快在繁华的长安站稳了脚跟,名噪京城。是啊,走出大山,得有真本事才行。

于是,怀着这种期待,面对堆积如山的学习资料,我不再犯愁了,书海冲浪,不是一种富有情趣的生活吗?听到老师严厉的批评,我不再抱怨了,逆耳忠言,不是校正航向的罗盘吗?面对考试的失利,我不再沮丧了,一次挫折,不是通往成功的一块基石吗?

就这样,我脚踏实地地往前走,我心中的期待不仅越来越清晰,而且离我越来越近了。

(四川满分作文《总有一种期待》)

(2)唐朝诗人白居易在观察到草的生长死亡之后,写下了一首离别的诗歌:“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撇开其他意思来说,诗人敏锐地觉察到草的生长周期,虽然作为个体来说,一株小草只是经历一岁的时间,但是,自己的种子和根茎还在酝酿着新的生命,特别是随着气温的升高,“春来草自青”。虽然个体的小草会化为灰烬,但也会作为养料,为物种的繁衍添一把力气,尽一份心。实际上,作为一个生命体都会遇到困难,但是,只要是努力克服它,再加上时间的磨砺和客观条件的转换,一切困难都将成为过去。春天总会来的,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信念。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历史名人白居易的故事

全文共 2311 字

+ 加入清单

白居易(772-846),唐代大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其祖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的东北)。青年时期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贞元间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任左拾遗和左赞善大夫,曾因故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又历任杭州、苏州刺史,官至刑部尚书。他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是着名的“新乐府”的倡导者。早期的讽喻诗,有不少篇章能较广泛尖锐地揭发当时政治上的黑暗现实,也反映出人民的痛苦生活。他的诗语言通俗,相传老妪也能听懂。除讽喻诗外,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也很有名。着有《白氏长庆集》。

那一年,杭州大旱,一旱旱了九九八十一天。西湖旁边的几千亩农田,地皮都干裂了口,稻禾枯黄,象火烧过一样。老百姓天天到衙门里去请求大老爷:赶快放西湖水,救救农田。可是,那些官府大老爷,只知整天在西湖上寻欢作乐,却一直不理不睬。

有一天,百姓们又熙熙攘攘地赶到衙门里来,要求大老爷放西湖水,有的喊:“青天大老爷,赶快放西湖水,救救农田吧!”有的喊:“大老爷,再不放西湖水,我们百姓都活不下去啦!”闹得那位大老爷睡也睡不安,吃也吃不香,只好亲自到衙门口,怒气冲冲地对百姓说:

“谁说放西湖水?把西湖水放了,那湖里的鱼龙就没有地方栖息啦!”

这时,只见人群中走出一个长着五绺长须的老汉,不慌不忙地反问道:“鱼龙与百姓的性命相比,哪一个要紧?”

大老爷一听,又气呼呼地说:

“谁说放西湖水?把西湖水放了,那菱角就不能生长了!”

老汉冷冷地一笑,又反问道:

“菱角与稻米相比,哪一种重要?”

大老爷一听,更加气急败坏:

“谁说放西湖水?放了西湖水,对皇上洪福不利!”其实,这位大老爷想说的是对自己的官运不利,怕说得太露骨了,触犯众怒,就把当今皇上抬了出来,吓唬吓唬老百姓。

谁知那老汉一听这话,更生气了,他理直气壮地反问道:

“皇上与百姓相比,哪一个要紧?假如没有百姓种稻谷给他吃,做衣服给他穿,他还当得成皇帝吗?”

周围的百姓们,听了大老爷的话,条条无理,早想大骂他一顿;现在听了这位老汉的话,驳得句句有力,都高兴得跳了起来:“他说得对!他说得有理啊!”

大老爷早已气得浑身发抖:“你,你是哪一个?胆敢当众顶撞老爷,煽动百姓!”

那老汉又微微一笑,说:“问我哪一个?我就是白居易!”

大老爷一听,原来新上任的白居易到了。这老头儿,当今皇上也怕他三分,不好硬顶,连忙打躬作揖地说:“原来是新任的刺史白大人到啦!下官有失远迎,当面谢罪。请,请到衙内休息一下。”

老百姓听说这老汉就是白居易,有的还读过他关心百姓的诗篇,都说:“白居易来做我们的父母官,我们的农田有救了!”

果然,第二天,碧绿绿的西湖水,哗哗地流进了附近的农田,干枯的稻禾,象喝上了甘露,“唰”地一下子直起了腰。百姓们望着哗哗的湖水,流进自己的农田,兴奋得掉下眼泪来。

后来,白居易又访问了附近农家,在钱塘门外,修了一条堤,造了一座石涵闸,把湖水贮蓄起来。他又恐怕后代的地方官不了解堤坝对人民的利害关系,亲自写了篇《钱塘湖石记》(当时西湖又叫钱塘湖)刻在石碑上,详细写明堤坝的用处,以及蓄水、放水和保护堤坝的方法。

百姓都围拢来看这块石碑。当看到上面写着:放一寸湖水能够灌溉多少顷田时,大家都为白居易深知百姓疾苦,精密设计了这个水利工程,感动得热泪滚滚。大家纷纷议论,觉得这大老爷不错,要为他向朝廷请功。白居易一听到这个消息,急忙阻止,还沉痛地做了一首诗。

税重多贫户,

农饥足旱田;

唯留一湖水,

与汝救凶年。

白居易在杭州做刺史,对这一湖水,平时管理得可严啦。

有一次,白居易去游湖。看到南面的湖边上,有人在挑土填湖,建造亭台楼阁。白居易就传问是哪一家造的?当差的回来说:“这是衙内二爷的老丈人在造一座花园!”

白居易就把二爷的老丈人传来,说:“西湖,是百姓的西湖,你一个人为什么要占用?现在,罚你开田一百亩。”

那位二爷的老丈人没办法,晓得刺史说一不二,只好雇了一批百姓,挖了一百亩湖泥。

又有一次,白居易从白沙堤上散步回来,看见有人从山上砍了两株树,背回来当柴烧。白居易就对那人说:“山上的树砍光了,山泥就会流到西湖里去,积聚起来,那怎么行?罚你补种十株树!”

那人就只好到山上去补种了十株树。从此,再也没有人敢占湖造屋,上山砍树了。这样,白居易在杭州三年,把西湖整治得水绿山青,使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可是,白居易的所作所为,也得罪了那些鱼肉百姓的官吏们。他们把白居易看做眼中钉,偷偷地把他写的《醉后狂言》等诗篇,加油添醋地送到皇帝面前去告发他。皇帝一看,这还了得,就把他贬到另外地方做官去了。

白居易要离开杭州了,手下佣人把他剩余的俸钱装好箱子,准备带走。白居易看见了,说:“把它存到库里吧,今后治理西湖好用!”

白居易要离开杭州了,杭州的老百姓,心里好不难过。他们打听好白居易上路的日子,纷纷提了酒壶,托了糕点,站在西湖边来送别。

百姓们在西湖边等啊等啊,没听到鸣锣喝道的声音,也没看到抬着满箱金银、满筐绸缎的行列,只见白居易从天竺山骑着马缓缓而来。后面两个佣人抬着两块天竺石跟随着。一路走来,一路与百姓们话别。百姓们跪着拦住白居易,许多人都哭了。

白居易看了,心中十分感动。当即在马上吟了一首诗,大意是说:我在杭州三年,惭愧没有什么功绩,只不过是脱不了诗人的习气,做了十多首诗歌,临走还带走了两块天竺山的石头,这怕也有伤清白吧!

白居易离开杭州后,杭州百姓一直亲切地呼他为“白舍人”。有的人画了他的像,供在家里;有的人把他的诗抄写了贴在墙上。白居易在西湖修的堤,早已经没了。但是,千百年来,杭州人一直把原来的一条白沙堤,叫做“白公堤”,来纪念这位关心民瘼的诗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当我和白居易相遇作文800字

全文共 890 字

+ 加入清单

晚上九点五十六分,我悄悄把房门关好,光着脚坐在窗边的楼梯上,等待着流星雨。九点五十九分,天空突然亮了起来。我赶紧闭上眼,紧握双手,虔诚地许愿:让我和白居易相遇吧!

当我睁开眼时,发现还是漆黑一片。“唉,我还在房间里呀。”说着,准备把扎头绳拿下来,去床上睡觉。突然,我摸到一个硬硬的东西。“咦,这不是步摇吗?”我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衣服,这不是我的睡衣!是……是唐装?脚上也多了一双绣着荻花的鞋。我赶紧看表,九点六十一分?天啊,我真的穿越了!

正惊叹着,我突然听到了一阵声音:“……马上,我们就要天各一方了,而今能遇见……”这不是白居易吗?我快步上前,正准备喊他时,却听见他说:“请上船,今晚我们不醉不归!”我心里一惊,这不是《琵琶行》里写到的场景吗?“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我便趁着夜色闪身上了船,进船后,我飞快地避到暗处,顺手把叮当响的步摇取了下来,紧紧捏在手里。

白居易和他的友人在我藏好的五秒之后也上了船。开始了好一阵子的闲聊。正当我昏昏欲睡时,白居易起身要送别友人。我一下清醒了,刚要跳起来喊:“等……”,却听到了一阵悠扬的琵琶声传进我的耳中,我沉浸在音乐中,却听到白居易突然开口:“怎么,还有何人在船上?”吓得我浑身一颤,把挡在身前叠得高高的瓶瓶罐罐往身前拉了拉。过了好一阵子,才听他说道:“也许是幻听了,我把那弹琵琶的人喊进来吧。”说着,白居易叫那个琵琶女进来了。正所谓“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虽说《琵琶行》我早已经烂熟于心了,可现在亲耳听到琵琶女拨弄弦丝的声音,却依然被深深吸引。这声音不就是“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吗?我沉醉在这“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曲调之中,一时忘记自己藏在瓶子罐子后面,竟然不小心把瓶子摔倒了地上,当白居易走过来把瓶子拨开的那一刻,我闭上了眼睛,紧握双手,轻轻地说了一声:“让我回去吧。”

叭嗒,我摔在了房间的地板上,赶紧爬上了床,在妈妈开门前假装睡着了。“这肯定是一个梦。”我小声嘀咕。今晚柔和的月光透过窗帘间的缝隙照在了我的手臂上,我抬起手腕看了看,手表上显示着:十点零二分。

可步摇却还在我手里,紧握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关于白居易进长安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1829 字

+ 加入清单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诗人,他擅长作诗的名气,很早就传开了。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关于白居易进长安历史典故,欢迎大家阅读!

唐宪宗即位以后,对政治进行了一些改革,任用了一些像李绛那样的正直的大臣当宰相。但是他仍旧宠信宦官。他想讨伐藩镇,用一个宦官头子做统帅。这件事引起一些大臣的反对。反对得最激烈的是左拾遗白居易。

白居易是唐代着名诗人,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音guī)人。他擅长作诗的名气,很早就传开了。白居易自小聪明,生下来刚六七个月,就能辨认“之”、“无”两个字,五六岁就开始学写诗。大概在他十五六岁那年,他父亲白季庚在徐州做官,让他到京城长安去见世面,结交名人。

那时候,正是朱泚叛乱之后,长安遭到很大的破坏。特别是连年战争,到处闹,长安米价飞涨,百姓的日子很不好过。

当时,长安有一个文学家顾况,很有点才气,但是脾气高傲,遇到后生晚辈,常常倚老卖老。白居易听到顾况的名气,带了自己的诗稿,到顾况家去请教。

顾况听说白居易也是个官家子弟,不好不接待。白居易拜见了顾况,送上名帖和诗卷。

顾况瞅了瞅这个小伙子,又看了看名帖,看到“居易”两个字,皱起眉头打趣说:“近来长安米价很贵,只怕居住很不容易呢!”

白居易被顾况莫名其妙地数落了几句,也不在意,恭恭敬敬地站在旁边请求指教。顾况拿起诗卷随手翻着翻着,他的手忽然停了下来,眼睛盯着诗卷,轻轻地吟诵起来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顾况读到这里,脸上显露出兴奋的神色,马上站起来,紧紧拉住白居易的手,热情地说:“啊!能够写出这样的好诗,住在长安也不难了。刚才跟您开个玩笑,您别见怪。”

打这次见面以后,顾况十分欣赏白居易的诗才,逢人就夸说白家的孩子怎么了不起。一传十,十传百,白居易也就在长安出了名。不到几年,他考取了进士。唐宪宗听说他的名气,马上提拔他做翰林学士,后来又派他担任左拾遗。

白居易可不是那种争名求利、向上级阿谀奉承的官僚。他一面不断地创作新的诗歌,揭露当时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

一面在宪宗面前多次直谏,特别是反对让宦官掌握兵权。

这一回,白居易谏阻宪宗封宦官做统帅,惹得宪宗很气恼。他跟宰相李绛说:“白居易这小子,是我把他提拔上来的,怎么对我这样不敬,我实在忍耐不住啦!”

李绛说:“白居易敢在陛下面前直谏,不怕杀头,正说明他对国家的忠心。如果办他的罪,只怕以后没人敢说真话了。

唐宪宗勉强接受李绛的意见,暂时没有把白居易撤职。但是,过了没有多少天,终于把他左拾遗的职务撤掉,改派别的官职。

白居易写了许多诗,其中有不少是反映现实的,像《秦中吟》和《新乐府》。在这些诗篇中,有的揭露了宦官仗势欺压百姓的罪恶,有的讽刺官僚们穷奢极侈的豪华生活,有的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遭遇。他的诗歌通俗好懂,受到当时广大人民的欢迎,街头巷尾,到处都传诵着白居易的诗篇。据说,白居易写完一首诗,总先念给不识字的老婆婆听,如果有听不懂的地方,他就修改,一直到能够使她听懂。这当然只是一种传说,但是说明他写的诗歌是比较接近群众的。

正因为他的诗反映现实,触犯了掌权的宦官和大官僚,也招来了一些人的咒骂和忌恨。有些人想诬陷白居易,只是一时找不到借口。

过了几年,白居易在太子的东宫里作大夫。有一次,宰相武元衡被人派刺客暗杀了。这次暗杀有复杂的政治背景,朝廷的官僚谁也不想开口。只有白居易站了出来,首先向宪宗上了奏章,要求通缉凶手。宦官和官僚抓住这个机会,说白居易不是谏官,不该对朝廷大事乱主张,狠狠地告了一状。

接着,又有一批一向讨厌白居易的官员,乱哄哄造谣污蔑,向白居易泼污水。有人说白居易的母亲是看花掉到井里淹死的,白居易居然还写过《赏花》、《新井》的诗,那不是大不孝吗?

经过这样罗织罪名,谁也没法给白居易辩护,白居易终于被降职到江州(今江西九江)去当司马了。

白居易无辜受到贬谪,到了江州之后,心情十分抑郁。有一天晚上,他在江州的湓浦口送客人,听到江上传来一阵哀怨的琵琶声,叫人一打听,原来是一个漂泊江湖的老年歌女弹的。白居易见了那歌女,又听她诉说她的可悲身世,十分同情;再联想到自己的遭遇,引起满腔心事。回来以后,写下了着名的叙事长诗《琵琶行》,诗中说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后来白居易又几次回到京城,做过几任朝廷大官。但是当时的朝政十分混乱,像白居易这样正直的人不可能有什么作为。他把他全部精力倾注到诗歌创作中去。他的一生一共写了二千八百多首诗,成为我国文学宝库里的一份十分珍贵的遗产。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白居易

全文共 313 字

+ 加入清单

1、弹琴的人在水上,听琴的人在马上,弹琴的人和听琴的人相遇在一条船上。这条船便是一张琴了,被水的手指拨响。所谓知音,便是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的心事被琴说穿,被水流传。人人都在世上寻找知音,却不知道在何时会偶然出现机缘。今夜,谁在那一勾残月下,独自临风抚琴?大音如霜降于四野,飘向远处的琴声比远处更远。寒夜秋月,千古心情,在玉指和轻弦上泛漫。庐山多愁善感的情怀,在一个古代的夜晚,被诗与琵琶说尽。

2、浔阳江水在琵琶上翻滚流淌,白司马搁下酒杯,用悲怆在琴弦上定音。一曲终了,弹琵琶的手指在弦上轻轻滑落。于是,载满秋怨的小舟随琴声的消逝而永远消逝。而诗人则踏着湿漉漉的诗行,忧郁地走进经典。两行长长的泪水,垂在历史的脸庞,再也无法抹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历史名人白居易勤学苦读的故事

全文共 503 字

+ 加入清单

唐朝有个写诗很多的少年天才——白居易

白居易五六岁便开始作诗,九岁时对诗的声韵就非常熟悉了。母亲是个慈爱、严格又有文化的妇女,充当白居易的启蒙教师。

不论白天还是黑夜,她总是拿着诗书教导儿子,不过,孩子毕竟是孩子也有偷懒的时候。这时,母亲不去打骂他,而是讲道理,督促他把漏下的学习任务一点一点补上。

就这样,白居易渐渐养成了勤奋学习的好习惯。

有一次,他拿着自己的几首新作,来到在当时很有名望的诗人顾况俯前,顾况漫不经心地瞟了一下名帖,等他一翻开,眼神就像被磁石吸住了,禁不住韵味十足的吟诵起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好哇,好!能写出这样诗句的人,想在任何地方住下去,都不是难事!快请进!快请进!”

看到写诗的人竟然是一位少年,就高兴的与他谈起作诗来,不知不觉的就谈到了天黑!这一年白居易才16岁。

从此这个会写诗的少年天才的名字,一下子在长安城传开了。

白居易写的诗,生动流畅,连没有什么文化的老婆婆都能明白。可是谁能想到,他那里是什“天才”,他学写诗花了多大的心血啊。

成名后,白居易对自己的要求更严格了。他还是一天天不停的读了写写了读......白居易给后世留下了3千多首诗歌,成为唐代写诗最多的诗人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我眼中的白居易作文

全文共 962 字

+ 加入清单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又回到了唐代,江州风景依旧。可那江州司马却是比我以前见着的时候更为憔悴。

独上孤舟,我要在这千年之前相遇的地方再次扮演琵琶女的角色。这次,他是独自一人来的,透过船帘的一丝缝隙,我甘做一个偷窥者。他,应是不介意的吧!

一样的江,一样的月,一样的枫叶荻花秋瑟瑟。不一样的是,千年以后,我,已识得他。再次抚摸那把琵琶,感慨自是万千。那么多年,唯有他,才是我唯一的知音啊!江风吹乱了他的头发,他并没有在意,忧郁的倒影,连鱼儿都不忍扰破,你还是你,香山居士的性格从不曾变。

我拨开船帘,唤道:

“居士,小女子略备水酒,以答居士赠《琵琶行》之恩。”

他欣然上船,却独立于船头,也不曾喝酒,只请我再弹一首曲子。他的请求,我自是不会拒绝。看着他的背影,忽然感觉渺小的我离他甚远,他的那份情操,千年之后,我仍是学不来。转轴拨弦,我能做的,怕仅此而已。

琵琶,有很多年未曾再摸过它了,但熟稔不减当年,我可以很容易地一边弹奏一边看着他:月光如流水,静静地泻在他的肩上,他的忧郁融进了同样忧郁的月光之中。仍是穿着那件青衫,江风吹得他的衣襟乱舞,他的泪,透过月光的折射入我的眼,那是一个诗人所有的情思。

什么时候。你才能看开呢?灭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人民,亦将会有更为明智的统治者,你又何必为这大势已去的唐朝忧心忡忡呢?

他说:你不懂。

对,我是不懂,一个诗人的情怀,该是怎样的崇高,我能做的,也只能为你奉上我唯一的音乐。浸着他的泪的江风迎面吹来,凉意霎时传遍全身。那风也扰得我不禁黯然落泪。这一次,不再是为了自己的韶华不再,而是为他,一个即将在历史中消逝的才华横溢的诗人。我把所有的埋怨、回忆、忧伤留在身后,把自己交给这秋江白月,把自己融入这一片亘古的肃穆之中。他眉头那未解的结给我的黄粱一梦画上了一个惆怅的句号……

一摸眼角,已湿一片,思想就像徘徊在迷离草莽的孤马,我总会想起那似乎很是遥远、被历史遗忘的梦,心里莫名涌起淡淡的惆怅或忧伤。一个诗人的惋惜在历史的长河中干裂,他的泪水沾着湓浦口的江风自我的眼中流下。我不禁庆幸自己生活在这个自由的时代,并且,我会将他的壮志,他的才华在新时代中寄予新的思想发挥,我会让他的灵魂在二十一世纪的长河中永不干涸。

梦回唐代,却似乎是真实地重见故人,我相信,香山居士的泪不会再流淌于这个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我读白居易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021 字

+ 加入清单

傍晚,窗外,大自然陷入沉沉酣睡,灰蒙蒙的天空没有一丝缝子,偶尔也会飘出的几粒飞雪,若黑夜中的萤火,忽东忽西、捉摸不定。“晚来天欲雪”,我低吟着,“能饮一杯否?”忽然,我有点替白居易担心,刘十九能应邀吗?望着窗外虚无飘渺的飞雪,恍惚间,我似乎飘到了遥远的唐朝,飘到了白居易的世界。

暖酒小火炉,新酿的米酒,青瓷酒杯,都已备好,静静的安置在凭几上。冰凉的手微微靠近火炉,炉火已燃起,炉身雕刻着傲雪梅花,莲蓬一样的炉顶,橘色的火光从微黑的小孔中透了出来,暖暖的,通红的木碳时不时“剥剥”响几声。雪“沙沙”打着窗户,漫天飘洒着细细的粉末,看着院子里那棵褪去绿衣,光秃秃的树木,在孤零零的独守空院。已经寂寞一冬的我,把耳朵转向门口,扑捉着屋外的每一丝声响,“脚步声,敲门声怎么还没传来?刘十九收到请帖了吗?他会冒雪会友吗?”

“乐天兄,”随着一阵急促的脚步,一个头戴幞头,身穿圆领棉袍衫的,脚踏六合靴的儒雅男子,带着一股凛凛寒气推门而入,黑色长须,片片白雪落满肩头。

“已然鹅毛白雪,十九兄,我应改天送去请帖的,抱歉,抱歉,”我双手抱拳,愧疚,但更多是惊喜。

“乐天兄的好酒片刻不可耽搁,雪中饮酒自是另一番情趣,”刘十九捋着胡须,拍拍浮雪,哈哈大笑。

“十九兄,请榻上座。”

我二人脱靴,盘腿坐在凭几前,火炉上的米酒已经温热,徐徐倒出,麦香缓缓飘入鼻中,色泽清莹如冰清玉石,我轻轻啜饮一小口,在舌头上打两个滚,清香带着温热萦绕整个口腔,润润过喉,暖暖入心。

“好酒,香甜温醇,”刘十九夹起一片切脍,“再配上这片薄如雪花的切脍,酒的清香化解了鱼腥,酒的温醇又去除了鱼的生冷,乐天兄的酿酒技术已经出神入化了。”

“闲居多时,也就酿酿酒,做做诗了,”远离官场的我,如今已经平静了不少。

“乐天兄送来的小诗,正如这米酒,需要细细品味,红泥小火炉,咕嘟咕嘟冒着热气,暖暖炉火,映照着浮起的绿色泡沫,阴冷的雪夜,小饮一场,再适合不过了。”

炉火越烧越旺,橘色的火苗在“噼啪噼啪”的伴奏下欢快的舞动着,饮下的米酒仿佛化成一条温暖的小蛇在身体里游动,同时也唤起我们作诗的雅兴。我们走到书桌旁,扬州纸已经铺好,刘十九缓缓磨着砚台,飘出缕缕墨香,我提笔悬腕准备书写,可笔尖怎么又细又硬呢?我揉揉眼睛仔细一看,原来手中紧握一只钢笔。我茫然地望向窗外,雪越下越大,大片大片的雪花在漫天飞舞着,似蝴蝶、似柳絮、似轻烟,我继续回味着刚才的幻境,长舒一口气,刘十九终究是去了,我抬笔写下了《问刘十九》。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文学常识:白居易与谁并称刘白

全文共 471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在古代诗人中,有很多诗人都会有并称,有小李杜,还有元白,那么白居易与谁并称刘白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唐中期诗人刘禹锡、白居易的并称。两人友谊深厚,写有大量酬唱诗,编写《刘白唱和集》三卷。白居易曾以“四海齐名白与刘”自夸。二人诗通俗明白,流畅上口。白诗于平浅中有铺张放纵之势,刘诗在细致中却比较节制约束;刘诗思想内容虽不如白诗丰富深刻,却善吸取民歌精华,而具有优美圆熟的艺术技巧。

刘禹锡,字梦得,汉族,唐朝彭城人(今江苏徐州),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并称“刘柳”。晚年住在洛阳,与白居易唱和较多,时称“刘白”。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词科,从事淮南幕府,入为监察御史。

白居易(公元772年~846年),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原,后迁下邽(今天的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少年时读书刻苦。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十八年,与元稹同举书判拔萃科。二人订交。以后诗坛元白齐名。十九年春,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806),罢校书郎,撰《策林》75篇,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授县尉。作《观刈麦》《长恨歌》《池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我心中的白居易

全文共 387 字

+ 加入清单

田凯铭

唐朝诗歌,或许走过太多太多大名鼎鼎的诗人,就像夜空中明亮的繁星一样数也数不清。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杜甫,虽穷困潦倒,却一心为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李白,虽被捕入狱,却志气还在。但有一位诗人,他的诗语言生动,他的情酣畅淋漓,他就是诗魔——白居易

白居易,他不是忧国忧民的子美,他不是学富五车的子安,他不是潇洒浪漫的太白,但是他却是唱叹有情的乐天。“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的友谊之情;“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的恻隐之心;“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的故园之思。

白居易,他之所以能被称为“诗魔”,就是因为他的诗如雷贯耳、响彻云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白居易之所以能被世人仰慕,就是因为他的诗平实易懂、老少皆知。

我敬佩白居易,是因为他的诗歌扣人心弦;我仰慕白居易,是因为他的情感酣畅生动。这就是我心中的人——白居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我喜欢白居易作文500字

全文共 552 字

+ 加入清单

善始善终,平步青云。哪个诗人能有这样的能耐?一生一帆风顺,毫无坎坷。这应该是每一个人的目标吧!

李白的性格高傲潇洒,可他又当过什么高官呢?晚年的他连酒也买不起……再想一想杜甫,他的生活更是穷苦,能写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人也只有他了。苏轼的一生也有很多坎坷,从京城高官到被贬海南岛……

白居易的一生就是那么美好,还成为了长寿老人——“75岁终”。他的诗词浅显易懂,每一次的诗完工后,他都会第一时间读给他的奶娘听。一个不识字的白丁老太婆也能听懂他的诗。就是这样,他的诗歌流传很广。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在西湖上修建了白堤,成为了一道华丽的风景线。在他的诗《忆江南》三首中,写出了江南的优美景色。第一首《忆江南》写了整个江南的美丽,第二首《忆江南》写了杭州的景色宜人,第三首《忆江南》写出了苏州的风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的苏杭也是取自《忆江南》。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体现了他无限的忧国忧民之情,当然,不是只有他忧国忧民,白居易也同样。他十分痛恨唐玄宗,《长恨歌》中的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就可以体现。白居易也很理解民情,《琵琶行》就写出了他与琵琶女的同感,以及对她的怜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最喜欢的诗人,他十分伟大。白居易的一生也将成为我的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我眼中的白居易作文1000字

全文共 949 字

+ 加入清单

他,挥毫洒墨从而写下一篇篇佳作;他,生逢盛唐荣耀却因不受重视壮志难成;他,关心百姓疾苦所以用诗歌与我们相逢至今;他,就是被誉为“诗魔”的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在观察到草的生长、死亡之后,白居易写下了这首离别的诗歌。一株小草经历一岁的时间之后,或走向枯萎,或化为灰烬,但种子和根茎还在酝酿着新的生命,即使化为灰烬也要转化为养料,为种子的繁衍添一把力气,尽一份心,直到“春来草自青”。诗人敏锐地觉察到草的生长周期,并能从中生发出对生命的感慨:每个生命体都会遇到困难,但是,只要努力克服它,坚信生命生生不息,再加上时间的魔力和客观条件的转换,一切困难都将成为过去。

被贬为江州司马的他在一个月夜与琵琶女相遇,弹琴的人在水上,听琴的人在马上,弹琴的人和听琴的人相遇在一条船上。这条船便是一张琴了,被水的手指拨响。所谓知音,便是一个人的心事被另一个人的琴声说穿,因水流传。人人都在世上寻找知音,却不知道他会在何时偶然出现。今夜,谁在那一勾残月下,独自临风抚琴?大音如霜降于四野,飘向远处的琴声比远处更远。寒夜秋月,千古心情,在玉指和轻弦上泛漫。庐山多愁善感的情怀,在一个古代的夜晚,被诗与琵琶说尽。

辞官后的他感到轻松自在,但忧国忧民的他依然忧愁,他心寄苍生,心忧百姓。残阳将尽,他不禁想起官场黑暗,朝廷中牛李党竞争的激烈。难道朝廷要一直腐败下去吗?

初月在西边渐渐出现,被一层层淡云笼罩住了。突然刮过一阵风,空气感到湿润起来,有了些许深秋的凉意。草丛里,多了一些晶亮的东西——原来是露珠。深秋的夜晚,总是惹人思绪翩翩的。树木沙沙地摇动起来,似乎在唱一首夜歌,月亮洒下柔光,多了一份宁静。此时的白居易依然想的是朝廷,自己推官是为了什么?自己隐退不管国事,可眼下的国家局势危机四伏,怎能让他放心?残阳,暮江,一幕幕展现在他眼中。江水依然涌动着,似乎是在为谁呐喊,是为这天下的不平?还是为这朝廷的黑暗?心下一动,在这不平静的夜晚,流泻出肺腑之言:“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如今,物是人非,千年又一季,而白居易的诗歌及其精神仍然鼓舞着我们。野火春风中的小草,秋江夜中的那轮明月,倾泻而来的残阳,瑟瑟伴红的江水……这一切,都是我眼中的白居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写给白居易先生的一封信1000字

全文共 1073 字

+ 加入清单

亲爱的白居易先生

您好!

我是来自21世纪的一位苏州的中学生,今天想跟您说说山塘街。

想当年,你在公元825年来苏州任刺史职务,也正是因为您的到来,苏州的历史上又增添了一个文化瑰宝——山塘街。

我第一次看见山塘街时是一张夜景照片。夜晚,一切都恢复平静,昏黄的灯光把山塘衬托的是那么祥和、安逸。小桥之下,船儿在水上飘着,船娘的歌声也在回荡着。白墙黑瓦上的灯笼是通红的,照得很暖,很暖。住在山塘的人们脸上总是带着笑容,很自然,很开心。老一辈们则在古戏台旁听着苏州软糯的评弹,咿咿呀呀,婉转中令人回味。看完,我便赞叹不已,这比昆山的周庄还要漂亮。

看完这张照片,我便对山塘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爸爸的口中了解到山塘的历史“话说当时白居易来苏州任职,看见苏州的水路不通,便萌发了要流通水路的想法,令人修造了山塘河。那有了河,怎么能没有街呢?所以,白居易先生又令人修造了一条路,这条路也就叫七里山塘。”“为什么它叫七里山塘呢?”我不解地问着。“山塘街位于古城苏州的西面,东连红尘中的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阊门,又西接吴中第一名胜——虎丘。全场大概3000多米。所以也被称为七里山塘。”听了爸爸的介绍,我不禁为您的功劳竖大拇指。

有幸,我在上个月到了七里山塘。那真是一个令人流连忘返的古街。走在青黄的石板上,浓浓山塘之味扑面而来。走了一会儿,看见一个古戏台。您知道吗?这是您修完山塘街后人们为纪念您而建造的。给您介绍一下,坐北朝南的戏台,雕刻精美的飞檐翘角。现在经过那里,曾经的琴弦叮咚,如今依然清脆;曾经的水袖莲步,现在芳华依旧。戏台前铺砌的石板空地,就是游客们的看戏之处。咦?怎么有评弹的声音?循声而去,原来是楼上有人在唱评弹。再往里走,人越来越多。吆喝声、叫卖声,原本静谧的山塘变得越来越热闹了……

“卖糖粥”的声音吸引了我的注意,买了一碗糖粥,享受着苏式慢生活。吃着甜丝丝的糖粥,使我想到了苏州的一句童谣“笃笃笃,卖糖粥”,那还是爸爸教给我的。现在想想,真的是有趣呢。吃完糖粥,沿着山塘河,我慢慢地走着。苏州的各式小吃呈现在眼前:蜜汁豆腐干,松子糖,枣泥麻饼,猪油年糕,荠菜肉馄饨,糍饭糕,三脚包,萝卜丝饼……我一路走着,一路吃着。不知不觉,山塘街走到头了……

看着这不长的山塘街,感触许多。谢谢您,帮我们造了一条这么有价值的路,现在已经成为苏州的一张名片了。

现在苏州的建设越来越好,美食也很多,文化底蕴更是浓厚。我现在邀请您穿越到21世纪的苏州,来看看这些年苏州的变化。我想如果您可以穿越回来的话,也会对这里流连忘返的……

此致

敬礼

学生:顾博涵

2018年3月30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我心目中的白居易作文500字

全文共 498 字

+ 加入清单

他不是天资聪颖的子安,少年成名天下知;他不是悠然自得的太白,饮酒仗剑任平生;他不是清心寡欲的摩诘,松林清泉自悠游。但他却是我心目中的那轮明月,他便是中唐时期的全民偶像——白居易

白居易的诗平实易懂,上到八十多岁的老人,下到几岁的小孩,就连皇帝都为他提笔写诗,由此可以看出白居易的诗在当时是多么出名啊!提起白居易,他和当时的大诗人顾况还有一段故事哪!贞元三年,也就是公元787年,白居易带着自己的诗稿直奔大诗人顾况家而去。刚开始,顾况还对眼前的这个小伙子不是很重视,当他看到诗稿上的署名“白居易”时,更是调侃道:“长安米贵,白居不易啊!”然而,当他读到那首《服的雇员草送别》时,却反复吟咏着:“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顿时,顾况便对白居易刮目相看了。而那句“长安米贵,白居不易”便成了两人之间的趣闻。

白居易不仅写诗平实易懂,并且创作数量惊人,一生创作了许多千古流传的诗句,他那《暮江吟》中的“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写出了美丽月色的可爱动人;他那“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写出了那弄人的辛苦播种。

他是我的偶像,也是我最敬仰的人,他的每一首诗都像一个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他便是——诗人白居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我心目中的白居易作文600字

全文共 584 字

+ 加入清单

繁盛的唐朝就像一片波澜壮阔的大海,而唐朝诗人就是那海水与岩石激起的浪花,在历史的长河中跳跃翻滚。这里有狂放不羁、浪漫飘逸的李白;这里有悲天悯人、忧国忧民的杜甫;这里有宁静淡泊、超凡脱俗的王维,但我更喜欢为民所歌、淡泊名利的白居易

白居易,他少年成名,凭借“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传世佳句立足长安;他青壮年时期,渴望建功立业,然而仕途坎坷、宦海沉浮、被贬江州、创作长恨曲与琵琶篇,名闻天下,流传至今;他晚年闲适,池塘泛舟,雪夜邀友,把酒言欢、享受生活、安度潇洒人生。

白居易,一生创作诗篇3000余首,那一首首动人心弦的诗歌和一篇篇脍炙人口的的佳作,给了我们美好的享受,引人深思,让人回味无穷。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描绘了初春明媚的景象;“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表达了他对贫苦农民悲惨命运的同情;“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值。”痛斥了官吏强买强卖欺压百姓;“三千宠爱在一身,从此君王不早朝。”揭露了君王的昏庸无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抒发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情怀……如今,物是人非,千年又一季。他的诗歌不知引起了多少人内心的共鸣。

在我的心目中,白居易是一个忧国忧民、达济天下的典范;是一个胸怀大志、不畏强权的志士;更是一个朴实无华、爱憎分明的诗人!

这就是白居易,他为唐朝诗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亦是唐代诗歌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我心目中的白居易

全文共 1122 字

+ 加入清单

马文琪

夜晚,满天的星星在天空中闪烁,就像是文学史上一颗颗闪亮的明星。有浪饮酒舞剑的李白,有忧国忧民的杜甫,有纵情山水的王维,但我觉得其中最闪亮的那一颗应该属于那位最受欢迎的诗魔——白居易

白居易少年时期勤奋好学,那首我们最熟悉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就是他在少年时期写的。为了得到更好的教育,他特地到长安准备拜大名人顾况为师。他拿着自己的诗歌拜见顾况,不过顾况一开始看到白居易的名字就嘲笑他:“长安米贵,白居不易。”他对白居易说:“你要想白白居住在这天子脚下可是很不容易的啊!”但是当顾况翻到白居易写的那首诗时却被深深地震撼了,情不自禁地拍手赞道:“好诗!好诗!”之后,有名师顾况的指导,白居易写的诗歌更加优秀了,白居易的名声也越来越大了。

白居易虽然不像“诗仙”李白那样有传奇的经历,也不像“诗圣”杜甫那样有沉郁的心情,更不像“诗佛”王维那样有淡泊的心境,但是他却有像咒语一样让人着魔的魅力,他的“诗魔”之称当之无愧。他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写出了小草生命力的顽强;他的“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写出了对朋友的离别之情;他的“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写出了卖炭翁生活的艰辛。他的诗句不但写出了自己生活的乐趣,更写出百姓生活的苦难。这就是令全民爱戴尊重的白居易,他也是我的偶像,他的勤奋、他的博学、他的善良都是我学习的目标,指引我在求学的路上勤奋前行。

我心中的白居易·耿梓翔

他,不是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李白;也不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杜甫;更不是那个“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王勃。他就是那“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的悲天悯人话苍生的诗魔——白居易。

少年的他,书香门第,勤奋好学;青年的他,刻苦求学,为民作诗;中年的他,维护正义,受人谗言;老年的他,太子太傅,潇洒人生。白居易的一生如此不平凡,真不愧为“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白居易的诗像一幅来自民间的水墨画,描绘着百姓的心声,抒发着民众的疾苦。“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让我们看到老妇人的悲惨遭遇以及当时农民生活的艰辛和赋税的繁重,使诗人感到“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不仅《观刈麦》中描绘了人间疾苦,《卖炭翁》也是这样,“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中,那位老翁为了生活早早地去卖炭,渴望卖一个好价钱。然而万万没想到,“一车炭,千余斤”,却只换得几块布,可见朝政的昏庸,统治阶级的蛮横和官吏们的霸道行为,只有白居易愿为民控诉世态炎凉。

白居易的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最灿烂的明珠,是祖国文化经久不衰的瑰宝。那一曲曲动人心弦的诗词给了我们美好的感受,那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佳作给了我们无尽的享受。这就是我心中的白居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白居易和苏轼都爱杭州

全文共 1376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杭州是中国的一个历史文化重镇和商贸中心。千百年来,从白居易到苏东坡,从西湖到大运河,杭州的悠久历史和文化传说引人入胜。下面让我们了解一下为什么白居易和苏轼都爱杭州吧!

历史上,白居易和苏东坡两位文人墨客都在杭州留下了他们各自的足迹。

白居易与杭州

白居易

白居易于长庆二年(822年)十月赴任杭州刺史(即州最高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市长),前后三年,实际时间仅20个月。

在此期间,他主持疏浚六井,以解决杭州人饮水问题。又见西湖淤塞农田干旱,修堤蓄积湖水,以利灌溉,舒缓旱灾所造成的危害,并作《钱塘湖石记》,将治理湖水的政策、方式与注意事项,刻石置于湖边,供后人知晓,对后来杭州的治理湖水有很大的影响。捍湖浚湖,重疏六井,使市民能够近湖而栖,安居乐业,也奠定了西湖“三面云山一面城”的格局。离任前,他还将自己俸禄的大部分留存官库,作为疏浚西湖的固定基金。用去多少,由继任者补足原数。嗣后沿袭成为一种制度,持续50年之久。

白堤

白居易一生作诗3600多首,其中写西湖山水的诗就有200余首,为历代写西湖诗歌最多之人。

他经常出入山川,走街穿陌,深入民间,考察杭州的山川形势,风俗民情,名胜古迹,写出了不少好诗:“绕郭荷花三十里,拂城松树一千株。”“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铺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灯火家家市,笙歌处处楼。”诗中充满真情实感,表现出白居易对杭州、对西湖的真爱挚念。他与同时代文人、友人又多诗歌唱和。于是,杭州和西湖的名声也就随之很快传散开去。

白居易不仅开创了风景抒情诗的先河,而且为后世文人诵唱西湖、描绘杭州开了好头。而历朝文人墨客钟情于西湖,也造就了西湖深厚而宝贵的文化积淀。当他任满离杭时,对杭州自然是依依难舍:“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苏轼与杭州

北宋著名诗人苏轼与杭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两度在杭州为官,这座江南名城留下了他深深的烙印。西湖边两条繁华的街道——“东坡路”、“学士路”的命名都与他有关。

在景,苏堤春晓是名扬天下的“西湖十景”之一。1089年,苏轼任杭州知州,开始疏浚湖水,创造性地将葑草淤泥善加利用,筑成一道横贯南北的长堤,堤上建六桥九亭,遍种桃柳芙蓉,恣意浩大的西子湖,因这长堤、这桥与亭,变得层次丰富、美不胜收。如今,后人为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功绩,为这条全长近三公里的林荫大堤命名“苏堤”。而他主持疏浚西湖时,在湖水最深处建立三塔作为标志,这就是如今杭州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三潭映月”。

苏轼

在吃,东坡肉是名动天下的一大名吃,相传为苏轼所创制。在杭州任职期间,苏轼主持疏浚西湖、修建湖堤,使四周的田地旱涝不愁,百姓感其恩德,送来酒肉。苏轼为慰劳修浚西湖的工人,给厨工批了“酒肉一起送”的条子,哪知却被厨工误看成“酒肉一起烧”。美酒将猪肉烧得红香酥烂,香飘西湖——一道误打误撞的“东坡肉”让无数饕客垂涎。

苏堤

在诗,从西子湖畔创作而出的诗词歌赋,被历代吟咏。“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任杭州通判期间所作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总结了西湖的诗情画意。在西湖游览时,苏轼偶遇晴、雨西湖两个面貌,发觉西湖无论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有一番情调。直到现在,人们到西湖都会想起苏轼这一首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我心目中的白居易作文300字

全文共 356 字

+ 加入清单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写出他对春天的细心欣赏;“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写出他对人生的黯然神伤;“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写出他对青春美好的向往。他就是——白居易

白居易,他是人间美景的化身,是一棵同情百姓穷苦、忧国忧民的青松,更是一枝不屈的红梅,不与官场黑暗同流合污。在我心中,他朴实、善良、正气十足!

他用诗歌揭露朝廷的黑暗统治,用话语讽刺了贪官污吏,他痛恨“半尺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的强买强卖;同情“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的悲惨;感叹“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的愧疚;嘲讽“三千宠爱在一身,从此君王不早朝”的糜烂昏庸!读白居易的诗,我看到了刚正不阿的人格,让我学会了与一切黑暗作斗争。

如今,白居易虽不在了,但他的精神仍鼓舞我,那野火春风中的小草,那夜晚里的露珠明月,正是我心中的白居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我心中的白居易

全文共 513 字

+ 加入清单

刘芳初

在辽阔的夜空中挂满了闪烁的星星,在灿烂的文学史长河中也有很多闪亮的明星。其中有浪漫潇洒的“诗仙”李白、沉郁顿挫的“诗圣”杜甫、悠然恬淡的“诗佛”王维,然而这其中我最喜欢的却是唐代写出百姓心声的诗人“诗魔”白居易

他幼年时期出身书香天资聪颖,他少年时期勤奋读书刻苦求学,他中年时期多次上谏被贬江州,他晚年潇洒闲适享受人生。他更是中唐时期的全民偶像,在全国各个年龄段都有自己的粉丝,他的诗迷上至帝王,下至不识字的老太太,不同年龄段、不同身份的人都被他的诗歌打动。他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写出了野草的坚强,他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写出了傍晚江边的优美景色,他的“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写出了对朋友的深切友谊。而我最喜欢他的一句诗就是“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写出了农民们割麦子的辛劳,脚下蒸腾着湿热的土气,背后照射着灼人的阳光,本来已经筋疲力尽,但仍旧努力地干活。这让我不禁想起了一首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我敬佩白居易,因为他博学多才;我敬佩白居易,因为他诗传万家;我敬佩白居易,因为他为国为民。他是我心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他是我学习的目标,他是我学习前进的指引导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