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无奇不有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经典20篇)

刚强正直,不逢迎,无偏私。小编整理了无奇不有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欢迎阅读。

浏览

867

作文

229

唉声叹气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全文共 482 字

+ 加入清单

唉声叹气,因伤感郁闷或悲痛而发出叹息的声音,贬义词

一、成语解释

【成语】: 唉声叹气

【拼音】: āi shēng tàn qì

【解释】: 因伤感郁闷或悲痛而发出叹息的声音。

【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八:“终日价没心没想,哀声叹气。”

【举例造句】: 我看你脸上一团私欲愁闷气色!这会子又唉声叹气,你那些还不足,还不自在?★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三回

【近义词】: 长吁短叹、垂头丧气、无精打采

【反义词】: 喜眉笑眼、喜笑颜开、喜气洋洋

【用法】: 作谓语、状语、补语;用于忧愁等叹息

【英文】: sigh in despair

二、成语典故

《四大名著中的人性之痛》:唐僧虽然缺乏能力、脑子糊涂、意志薄弱,没有高僧的风度和耐性,却担当了取经队伍的领队,原因只有一个:唐僧是佛祖如来的二弟子,高层有达官贵人提拔。三个徒弟,有人当保镖,有人挑行李,有人化斋,唐僧自己只需信马游缰即可。即使这样,唐僧还是觉得这趟“差”出得太辛苦了。整个取经路上,唐僧的抱怨比八戒还多,“苦”字不离口,唉声叹气不住。虽然是个身高体壮的七尺男儿,唐僧却像林黛玉一样,泪腺超级发达。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彬彬有礼是贬义词还是褒义词

全文共 406 字

+ 加入清单

彬彬有礼,表示个人修养和作风的道德用语,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一、彬彬有礼的意思

【成语】: 彬彬有礼

【拼音】: bīn bīn yǒu lǐ

【解释】: 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出处】: 《史记·太史公自序》:“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

【举例造句】: 唤出他两个儿子,兄先弟后,彬彬有礼。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三回

【近义词】: 温文尔雅、落落大方、文质彬彬

【反义词】: 丑态百出、出言不逊、蛮横无理

【歇后语】: 新媳妇拜年;七姑八舅抬食盒

【灯谜】: 二杉送礼

【用法】: 作谓语、状语、补语;形容人有礼貌

【英文】: keep a civil tongue in ones head

二、关于彬彬有礼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客客气气】:指待人接物彬彬有礼。

【礼度委蛇】:礼度:礼数;委蛇:庄重而从容自得的样子。比喻彬彬有礼,不卑不亢。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欣欣向荣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全文共 824 字

+ 加入清单

欣欣向荣褒义词,形容草木长得茂盛。比喻事业蓬勃发展,兴旺昌盛。

一、成语解释

【成语】: 欣欣向荣

【拼音】: xīn xīn xiàng róng

【解释】: 欣欣:形容草木生长旺盛;荣:茂盛。形容草木长得茂盛。比喻事业蓬勃发展,兴旺昌盛。

【出处】: 晋·陶潜《归去来辞》:“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举例造句】: 在其间欣欣向荣的,只有鲜花和绿草,这是比喻对于将来的希望。 ★叶圣陶《搭班子》

【近义词】: 朝气蓬勃、方兴未艾、蒸蒸日上

【反义词】: 日暮途穷、每况愈下、死气沉沉

【灯谜】: 高高兴兴学先进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事业等

【英文】: flourish prosperous

二、成语典故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曾担任江州祭酒、彭泽县令等官职,他对当时朝廷的官场黑暗非常不满,表示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公元405年,他毅然辞官回乡,在回乡的途中,他把路途所见所闻写成《归去来辞》,描写欣欣向荣的春天的景象

三、成语示例

(一)形容花草树木。

1.春风吹走了冬天的寒意,吹走了雪花的痕迹,山角下嫩黄的小花布满整个视野,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2.春天的树呀草呀,都长得郁郁葱葱,欣欣向荣。

3.春天来了,花草树木都生出了绿叶,到处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4.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在明媚的阳光下欣欣向荣地生长。

5.春天到了,花园里各种各样的花儿都竞相开放,一团团,一簇簇,争奇斗艳,姹紫嫣红,一幅欣欣向荣的景象!

6.花园里的花朵欣欣向荣,显露着芬芳,显露着娇艳,显露着美丽。

(二)比喻事业

1.周恩来《四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社会主义建设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2.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的各项事业欣欣向荣,蓬勃发展。

3.他以顽强的意志走出了事业的低谷,现在他的事业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4.祖国经济发展欣欣向荣,人人都在奔小康。

5.我们要好好学习,将来建设祖国,使祖国的发展欣欣向荣。

6.如今的祖国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欣欣向荣,国泰民安,繁荣昌盛!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耀武扬威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全文共 435 字

+ 加入清单

耀武扬威,耀:夸耀,炫耀;扬:传播,显露。炫耀武力,显示威风。多用于贬义。

一、成语释义

【拼音】:yào wǔ yáng wēi

【解释】:耀:夸耀,炫耀;扬:传播,显露。炫耀武力,显示威风。多用于贬义。

【近义词】:张牙舞爪、飞扬跋扈、作威作福

【反义词】:弃甲曳兵、丢盔弃甲、平易近人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

二、成语典故及示例

【出处】:元·乔孟符《两世姻缘》第三折:“你这般耀武扬威待怎么!”

《伟大的悲剧》(人教版初一下学期语文第21课,作者斯蒂芬·茨威格,选自《人类的群星闪耀时》)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示例】:

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第四十回:“楚中军又发第二通鼓,成大心手提画戟,在阵前耀武扬威。”

共涛、吞珪船到岛边,~,统兵上岸。童威、童猛谨守寨栅,不与交战。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二回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回:“袁术大怒,喝道:“俺大臣尚自谦让,量一县令手下小卒,安敢在此耀武扬威!都与我赶出帐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始作俑者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全文共 642 字

+ 加入清单

始作俑者贬义词,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开始制作俑的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

一、成语释义

【成语】: 始作俑者

【拼音】: shǐ zuò yǒng zhě

【解释】: 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开始制作俑的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举例造句】: 北镇抚司狱廷杖立枷诸制,此秦法所未有,始作俑者,罪可胜道哉! ★清·张潮《虞初新志·姜贞毅先生传》

【灯谜】: 甬

【用法】: 作宾语;比喻首先做坏事的人

二、成语典故

这句成语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

梁惠王回答说:没有什么不同的。

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

梁惠王说:也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接着说:现在大王的厨房里有的是肥肉,马厩里有的是壮马,可老百姓面有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人。这是当权者在带领着野兽来吃人啊!大王想想,野兽相食,尚且使人厌恶,那么当权者带着野兽来吃人,怎么能当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曾经说过,首先开始用俑(古时陪同死人下葬的木偶或土偶)的人,他是断子绝孙、没有后代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来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让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

根据孔子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后人将始作俑者引为成语,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某种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焕然一新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全文共 548 字

+ 加入清单

焕然一新褒义词还是贬义词,今天小编告诉你,欢迎查看。

焕然一新,褒义词,指改变陈旧的面貌,呈现出崭新的样子。出自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论鉴识收藏购求阅玩》。

一、焕然一新的意思:

【成语】: 焕然一新

【拼音】: huàn rán yī xīn

【解释】: 焕然:鲜明光亮的样子。改变旧面貌,出现崭新的气象。

【出处】: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论鉴识收藏购求阅玩》:“其有晋宋名迹,焕然如新,已历数百年,纸素彩色未甚败。”

【举例造句】: 依中国法度,造作旗帜大纛,焕然一新。

二、关于焕然一新的成语及解释

【焕然如新】:改变旧面貌,出现崭新的气象。同“焕然一新”。

【妆点一新】:经过装饰点缀后,焕然一新。

【装点一新】:装点:装饰点缀。经过装饰点缀后,焕然一新。

三、成语造句

1. 为了迎接出差归来的妈妈,我特地把房间打扫得焕然一新。

2. 新年快到了,妈妈把屋子装饰得焕然一新。

3. 小美用漂亮的壁纸将房间打扮得焕然一新。

4. 大扫除之后,教室的面貌焕然一新。

5. 国庆前夕,天安门广场焕然一新。

6. 开展创建文明城以来我们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7. 由于种花种草,校园的面貌焕然一新。

8. 自从整顿后,这个厂子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9. 你已经焕然一新了,为什么还要回到过去?

10. 是什麽促成这所学校的焕然一新?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宁死不屈是贬义词还是褒义词

全文共 287 字

+ 加入清单

宁死不屈是指宁愿死也不屈服。指人的态度,含褒义。

一、成语解释

【成语】: 宁死不屈

【拼音】: nìng sǐ bù qū

【解释】: 宁愿死也不屈服。

【拼音代码】: nsbq

【近义词】: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反义词】: 苟且偷生、卑躬屈膝

【歇后语】: 刘胡兰钻铡刀

【灯谜】: 刘胡兰就义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的态度

【英文】: rather die than submit

二、成语典故

【出处】: 明·赵弼《宋进士袁镛忠义传》:“以大义拒敌,宁死不屈,竟燎身于烈焰中。”

【举例造句】: 许大马棒转回身,提着枪,恶狠狠地瞅着宁死不屈工作队的同志们。 ★曲波《林海雪原》二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不求甚解是贬义词还是褒义词

全文共 1389 字

+ 加入清单

导读:贬义词是词义带有贬斥、否定、憎恨、轻蔑感情色彩的词,褒义词的含有赞赏、嘉许、褒扬、奖掖、喜爱、尊敬、美好、吉祥等感情色彩意义上的词,那么不求甚解是贬义词呢?还是褒义词呢?下面由小编来为大家解答。

不求甚解

释义:读书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只求领会文章的大意,多指读书、学习不认真,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理解或不深入了解情况。

成语造句:

1. 他这种对问题不求甚解的学习方法,是成绩无法提高的最主要原因。

2. 读书如果草草而过,不求甚解,那到用时,也不过是纸上谈兵。

3. 我对地球为什么总是要绕着太阳转不求甚解,结果妈妈上网查了才告诉我是怎么回事。

4. 对待学习应采取认真的态度,那种不求甚解的学习方法是不可取的。

5. 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求甚解并不是好的学习态度。

6. 想要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提倡积极思考,反对不求甚解、囫囵吞枣。

7. 平时学习不认真,总是马马虎虎,不求甚解,到用时就会感到知识贫乏,一筹莫展。

8. 你老是这么粗枝大叶,不求甚解的,这可不行。

9. 星期天的作业我不求甚解的快速就做完了,后来被爸爸发现来严厉的批评了我。

10. 这次考试成绩出来了,不求甚解的同学成绩都不是很理想。

11. 目前许多学生学得很死,读书不求甚解,生吞活剥,死记硬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12. 老师语重心长地说:“不求甚解读书的人,犹如在沙滩上建高楼一样,不堪一击。”。

13. 曹伟学习非常努力,刻苦钻研,从没有不求甚解的现象。

14. 我对轻的东西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不求甚解,结果还是好朋友上网查了之后才知道。

15. 我们学习知识,要刻苦专研,不能不求甚解。

16. 老师告诉我们,如果基础部分不求甚解,日后会很麻烦。不求甚解造句。

17. 图书馆里有很多读书不求甚解者。

18. 想要一个好的考试成绩,平时学习绝对不能不求甚解的学习,要彻底的理解所有知识才可以。

19. 我们读书不能一目十行,不求甚解,要反复读,才能真正领会。

20. 在学习上,我们要理解透彻,深入领会,不能粗枝大叶,不求甚解

21. 我对这道复杂的题目不求甚解,妈妈并没有批评我,而是耐心地跟我解释。

22. 你有问题就要问清楚,别老是不求甚解地打马虎眼!

23. 小明读书不死记硬背,也不会做不求甚解的事情,所以,他只要他理解能力很好。

24. 读书时老徐常常不求甚解,喜欢咬文嚼字,时而也会吹毛求疵。

25. 学习中若是马马虎虎,不求甚解,那就什么知识都学不好。

26. 在学习上,我们要理解透彻,不能不求甚解。

27. 妈妈给我出了一道数学题,我不求甚解地做完了,结果被妈妈批评了。

28. 这是需要精读的文章,怎可不求甚解,随意浏览?

29. 像他这样循序渐进地学习,虽然成效可能较慢,总比囫圇吞枣、不求甚解要好。

30. 普通人读书,虽然借用古人的话做口头禅,但是多是习而不察,不求甚解,莫名其妙的。

31. 你学数学都不求甚解,难怪同一类型的题目老是算错。

32. 你这样不求甚解的学习方法,是学不到什么的。

33. 今天下午的物理课讲的重力加速问题小明不求甚解的听完,现在我问他这方面的问题他都答不上来了。

34. 班长每次考试都是全班第一名,他平时学习绝不会不求甚解,都是认真的学习。

35. 藉搞笑去反省现实,是"哈痞"的理念。香港流行即食文化,最紧要够"抢"够"爆",不求甚解笑完就算。现在还有多少人有兴趣去"探讨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鼓励是褒义还是贬义词

全文共 1827 字

+ 加入清单

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人们都把由衷的夸奖和鼓励看作是人类心灵的甘泉。下面我们来看看鼓励是褒义还是贬义词,欢迎阅读借鉴。

鼓励是褒义还是贬义词

鼓励是褒义

鼓励造句

1、经过老师的教育和鼓励,他终于振作起精神。

2、我把老师的鼓励看成是对自己的鞭策。

3、一个人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最需要的是鼓励和安慰。

4、老师总是热忱地鼓励和帮助每一个同学。

5、表扬是鼓励进步的手段,不是目的。

6、老师鼓励每个同学的创造精神,从来不束缚我们的手脚。

7、多亏你的鼓励和帮助,我才考上大学。

8、老师鼓励我们积极上进,做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9、老师鼓励我再接再厉,取得更好的成绩。

10、老师越鼓励,同学们的劳动情绪越高涨。

11、老师的鼓励使我信心十足,勇气倍增。

12、老师的表扬,是对我的鼓励和鞭策。

13、校长鼓励我们对改革方案提出异议。

14、爸爸来信鼓励我好好学习,末了还叮嘱我帮助妈妈做家务。

15、爸爸鼓励哥哥,到了边疆要在那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16、对同学微小的进步,老师也给予肯定和鼓励。

17、在老师的鼓励下,我的成绩进步得很快。

18、老师三番五次鼓励我打消顾虑,大胆工作。

19、我们党的政策是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是不能搞邪门歪道。

20、我们要因时制宜,积极鼓励农村兴办新型的养鸡场,以满足城市日益增长的需要。

21、请大家对初出茅庐的社会新鲜人,多鼓励,少批评。

22、杞人忧天的人需要安全感和鼓励帮助他们克服恐惧。

23、我的职责是鼓励大家畅所欲言。

24、他被退学后,总是垂头丧气,在父母的鼓励下,终于振作起来,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

25、一个人总需要趣味相投、志同道合的朋友互相鼓励。

25、友谊是你无助中的雪中送炭;友谊是一杯温暖人心的热开水;友谊是你在失败时一声声的安慰与一句句的鼓励。

26、我国的政策是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是决不主张搞邪门歪道。

27、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同学,我们应该正面引导,多加鼓励。

28、妈妈的一句鼓励让我倍感亲切。

29、对于犯了错误的同学,我们一定要因势利导,加强思想工作,采用批评与鼓励相结合的办法,促进其转化改正。

30、对于青年作者的新作,我们应该热心扶植,不惜齿牙余论,予以鼓励。

31、看着他垂头丧气的样子,我觉得他其实也需要更多鼓励和帮助。

32、我心里明白,她的话是哀怜我并鼓励我勇敢地活下去。

33、教师常用"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俗语来鼓励我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34、即使我有微小的进步,老师也放在眼里,给予我鼓励。

35、我鼓励年轻人扬帆远颺,四海为家,成就一番事业。

36、我鼓励年轻人扬帆远扬,四海为家,成就一番事业。

37、他很腼腆,需要鼓励才肯说话。

38、但是,这类公司多数似乎恰恰在鼓励用户这么干。

39、军训中,同学们在操场上精神抖擞,斗志昂扬,步调一致,喊声震天,全场观众以雷鸣般的掌声给予鼓励。

40、如此抛砖引玉,能激发与鼓励更多人加入写作队伍。

41、倾听,却给予被倾听的人无限的鼓励。

42、鼓励年轻人全力以赴地工作。

43、鼓励孩子天马行空,保护孩子珍贵的想象力。

44、因为老师给了我很好的鼓励和指导,所以那天的体操,我做的史无前例的精神。

45、我们的总理来到灾区,问寒问暖,鼓励我们克服困难,重建家园。

46、老师语重心长地鼓励我放下身上包袱,继续努力前进。

47、当我考试遇到难题的时候,我总会自言自语的鼓励自己。

48、校长讲了许多鼓励他的话,希望他再接再厉,在今后的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49、老师鼓励我们要发扬龙马精神,勇敢拼搏。

50、在考试前,我总会自言自语地鼓励自己:“加油,争取考到好成绩!”。

51、鼓励私人开旅馆本是件好事,但不能把私人旅馆办成藏垢纳污的地方。

52、下面一段话表达的是一位长者对年轻人的鼓励,在横线上填写组成与全段和谐的比喻。

53、那倾泻而至的爱心、鼓励和力量令人肃然起敬由衷赞叹。

54、成功的运动员不断地通过积极的自言自语鼓励自己。

55、对于那些成绩优秀的同学,我们要鼓励他们戒骄戒躁,更上一层楼。

55、造 句 网是一部在线造句词典,其宗旨是让大家更快地造出更优质的句子.

56、对于那些执迷不悟的人,我们除了给予惩戒,也要鼓励他们走上正途。

57、对见义勇为人员实行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原则。

58、对成绩落后的同学要积极鼓励,不要冷嘲热讽。

59、教官的耐心与责任让我们感动,班主任的鼓励让我们受宠若惊并振奋精神,我们相信只要努力,没有办不成的事。

60、此时,管理者应鼓励员工士气,再接再厉。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横行无忌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全文共 362 字

+ 加入清单

横行无忌贬义词,横行:指行动蛮横;无忌:无所顾忌。指依仗暴力,毫无顾忌地干坏事。

一、横行无忌的意思

【成语】: 横行无忌

【拼音】: héng xíng wú jì

【解释】: 横行:指行动蛮横;无忌:无所顾忌。指倚仗暴力,毫无顾忌地干坏事。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三回:“横行无忌,朝廷无人敢言。”

【举例造句】: 他倚了夫家之势,又会谄媚太后,得其欢心,因便骄奢淫佚,与太平公主一样横行无忌。 ★清·禇人获《隋唐演义》第七十五回

二、成语解析

【近义词】为所欲为、蛮横无理、为非作歹、横行霸道、横行不法

【反义词】奉公守法、安分守己、循规蹈矩、安分守己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坏人

【课外阅读】“最后一片叶子”:这瘟神简直横行无忌,害起人来一动手就几十个,但走到长着青苔、迷宫似的“胡同区”,他放慢了脚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巧取豪夺褒义词贬义词

全文共 924 字

+ 加入清单

巧取豪夺贬义词,旧时形容达官富豪谋取他人财物的手段。现指用各种方法谋取财物。

一、巧取豪夺的意思

【成语】: 巧取豪夺

【拼音】: qiǎo qǔ háo duó

【解释】: 巧取:软骗;豪夺:强抢。旧时形容达官富豪谋取他人财物的手段。现指用各种方法谋取财物。

【出处】: 宋·苏轼《次韵米黻二王书跋尾》:“巧偷豪夺古来有,一笑谁似痴虎头。”

【举例造句】: “巧取豪夺”这成语,不正好用韩非的名言“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来说明吗? ★闻一多《关于儒、道、土匪》

【近义词】: 横征暴敛、敲诈勒索

【反义词】: 路不拾遗

【歇后语】: 骗子遇强盗

【灯谜】: 骗子遇强盗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夺取别人的东西

二、巧取豪夺的故事

宋朝大书法家、大画家米芾的儿子米友仁(字符晖),家学渊源,也和他父亲一样,既写得一手好字,又长于作画,尤其喜爱古人的作品。有一次,他在别人的船上看见王羲之真笔字帖,欢喜得什么似的,立即要拿一幅好画交换。主人不同意,他急得大叫,攀着船舷就往水里跳,幸亏别人很快把他抱住,才不致落水。他有一样很大的本领,便是能模仿古人的画品。他在涟水的时候,曾经向人借回一幅松牛图描摹。后来他把真本留下,将摹本还给别人,这人当时没有觉察出来,直至过了好些日才来讨还原本。米友仁问他怎么看得出来,那人回答说:真本中的眼睛里面有牧童的影子,而你还我的这一幅却没有。可是米友仁模仿古人的画品,很少被人发觉。他经常千方百计向人借古画描摹,而摹完以后,总是拿样本和真本一齐送给主人,请主人自己选择。由于他模仿古画的技艺很精,主人往往把模本当成真本收回去,米友仁便因此获得了许多名贵的真本古画。

米友仁是一个有才能的艺术家,值得人们敬仰,可是他用那种模仿假本换取别人真本的行为,却是为人鄙弃和不齿的。所以有人把他这种用巧妙方法骗取别人真本古画的行为,叫做巧偷豪夺,后来的人引申成巧取豪夺这句成语,用来形容人用不正当的巧妙方法,攫取自己不应得的财物。巧取,骗取也;豪夺,抢占也。而用此种方法攫取财物,也往往便利又所得很多,故有巧偷豪夺,故所得多多(见《清波杂志》)之语。例如:以神物做幌子的神棍,常常巧立名目,假借做什么佛事,骗取无知的人的财物,这便是巧取豪夺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盛气凌人褒义词贬义词

全文共 476 字

+ 加入清单

盛气凌人贬义词,指以威严或骄横的气势压人。出自《赵孟頫行状》:“ 李 ( 叶李 )论事厉声色,盛气凌人,若好己胜者,刚直太过,故多怨焉。”

一、盛气凌人的意思:

【成语】: 盛气凌人

【拼音】: shèng qì líng rén

【解释】: 盛气:骄横的气焰;凌:欺凌。以骄横的气势压人。形容傲慢自大,气势逼人。

【出处】: 宋·朱熹《朱子全书·学五·教人》:“不得盛气凌人,自取耻辱。”

【举例造句】: 共产党员决不可自以为是,盛气凌人,以为自己是什么都好,别人是什么都不好。 ★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

二、关于盛气凌人的成语及解释

【骄傲自大】:盛气凌人,过分抬高自己。

【气焰熏天】:气焰:气势。形容盛气凌人,十分傲慢。

【盛气临人】:形容傲慢自大,气势逼人。亦作“盛气凌人”。

【咄咄逼人】:咄咄:使人惊奇的声音。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

【富贵骄人】:富:有钱;贵:指有地位。有财有势,盛气凌人。

【呼么喝六】:幺:骰子上只有一点的那一面;六:骰子上有六个点的一面。原指赌徒掷骰时粗鲁喊叫,后指举动粗鲁,盛气凌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绘声绘色褒义词贬义词

全文共 520 字

+ 加入清单

绘声绘色,指叙述、描写极其逼真。出自 清·朱庭珍《筱园诗话》卷一:“必使山情水性,因绘声绘色而曲得其真;务期天巧地灵,借人工人第而华传其妙。”

一、绘声绘色的意思

【成语】: 绘声绘色

【拼音】: huì shēng huì sè

【解释】: 把人物的声音、神色都描绘出来了。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

【出处】: 清·朱庭珍《筱园诗话》卷一:“必使山情水性,因绘声绘色而曲得其真;务期天巧地灵,借人工人第而华传其妙。”

【举例造句】: 尤其是谈她自己的儿女,那真是绘声绘色,细致入微,没完没了。 ★冯德英《迎春花》第九章

【近义词】: 有声有色、活龙活现、栩栩如生

【反义词】: 平淡无奇、枯燥无味

【灯谜】: 白描;画云彩;风展红旗如画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演讲等

二、近义词_绘声绘影的意思:

【成语】: 绘声绘影

【拼音】: huì shēng huì yǐng

【解释】: 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

【出处】: 清·捧花生《秦淮画舫录》卷下·征题·抑山《忆燕词序》:“《春燕词》四首,绘声绘影,珠惭体物之工;宜雅宜风,聊寄缘情之感。”

【举例造句】: 绘声绘影样翻新,描写秋娘事事真。 ★清·萧山湘灵子《轩亭冤》题词

【近义词】: 绘声绘色、绘影绘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大同小异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全文共 467 字

+ 加入清单

大同小异是一个中性词,意思是大体相同,略有差异。

一、成语解释

【词目】 大同小异

【拼音】 dà tóng xiǎo yì

【解释】 异:差异。大体相同,略有差异。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用于比较

【示例】 读者总觉得有许多文章,似乎都大同小异,千篇一律,没有什么新东西。(马南邨《燕山夜话·八股余孽》)

【近义词】 一模一样、神肖酷似

【反义词】 迥然不同、大相径庭

【灯谜】 犬太;差不多;乒与乓

【使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二、典故

1, 庄周《庄子·天下》:“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

2, 马南邨《燕山夜话·八股余孽》:“读者总觉得有许多文章,似乎都,大同小异,千篇一律,没有什么新东西。”

3,北魏·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宋云惠生使西域》:“西胡风俗,大同小异。”

4,宋·,朱熹 《章句》第十九章:“此与《论语》文意大同小异,记有详略耳。”

三、辨析

【成语辨形】 异,上边是“巳”,不是“己”。

【成语辨析】 与“同中有异”有别:大同小异通常意在强调“同”的一面;“同中有异”强调“异”的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斗志昂扬贬义词褒义词

全文共 314 字

+ 加入清单

斗志昂扬褒义词。是一个成语。斗争的意志旺盛。昂扬:情绪高涨。

一、斗志昂扬的意思

【成语】: 斗志昂扬

【拼音】: dòu zhì áng yáng

【解释】: 昂扬:情绪高涨。斗争的意志旺盛。

【出处】: 毛泽东《介绍一个合作社》:“从来也没有看见人民群众像现在这样精神振奋,斗志昂扬,意气风发。”

【近义词】: 意气风发、生气勃勃、生龙活虎

【反义词】: 精疲力竭、委靡不振、无精打采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人的精神

【英文】: have high morale

【举例造句】: 同学们听了英雄的报告后个个斗志昂扬、争当“活雷锋”

二、关于斗志昂扬的成语

【踔厉奋发】:形容精神振奋,斗志昂扬。

【龙精虎猛】:比喻精力旺盛,斗志昂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装腔作势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全文共 782 字

+ 加入清单

装腔作势贬义词,故意装出一种腔调,做出一种姿势,用来比喻故意做作。

一、装腔作势的意思

【成语】: 装腔作势

【拼音】: zhuāng qiāng zuò shì

【解释】: 拿腔拿调,故意做作想引人注意或吓唬人。

【出处】: 《西湖佳话·西泠韵迹》:“娘娘不消着急,他这两三日请我不去,故这等装腔作势。”罗广斌 杨益言《红岩》第十三章“余新江望着眼前这个横蛮无理,惯于装腔作势的敌人,气愤地握紧了拳头。”

【举例造句】: 人民不喜欢假话,哪怕多么装腔作势,多么冠冕堂皇的假话都不会打动人民的心。 ★《〈艾青诗选〉自序》

【近义词】: 虚张声势、装模作样、装聋作哑

【反义词】: 神情自若、落落大方

【歇后语】: 木偶戏表演;丝瓜筋打老婆

【灯谜】: 相声;木偶戏

【用法】: 作谓语、宾语、状语;指故意做作

【英文】: prune and prisms

二、装腔作势的成语及解释

【摆架子】:指自高自大,装腔作势

【半推半就】:推:抵拒,推托;就:靠拢,迎上去。一面推辞,一面靠拢上去。形容装腔作势假意推辞的样子。

【刁声浪气】:形容说话装腔作势,语调轻浮。

【空心老大】:指装腔作势、无真实本领的人。

【明推暗就】:表面上推拒,暗地里接受。形容装腔作势、假意拒绝的样子。

【拿腔做势】:装模作样,装腔作势。

【拿腔做样】:腔:说话的腔调。装模作样,装腔作势。

【拿糖作醋】:摆架子,装腔作势。

【搔首弄姿】:搔:用手指梳。形容装腔作势卖弄风情。

【无病呻吟】:呻吟:病痛时的低哼。没病瞎哼哼。比喻没有值得忧伤的事情而叹息感慨。也比喻文艺作品没有真实感情,装腔作势。

【像煞有介事】:指似乎真有其事。多用以形容小题大作或装腔作势的样子。

【装葱卖蒜】:假装糊涂,装腔作势。

【装洋蒜】:装腔作势,装糊涂。

【捉班做势】:摆架子,装腔作势。

【做张做致】:犹言装模作样,装腔作势。

【做张做智】:犹言装模作样,装腔作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阴谋诡计是贬义词还是褒义词

全文共 261 字

+ 加入清单

阴谋诡计是一个贬义词。指暗地里策划坏的害人的坏主意。

【成语】: 阴谋诡计

【拼音】: yīn móu guǐ jì

【近义词】: 诡计多端

【反义词】: 光明正大

【用法】: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坏主意

【英文】: machination

【解释】: 诡:欺诈,奸滑。指暗地里策划坏的害人的坏主意。

【出处】: 《史记·陈丞相世家》:“我多阴谋,是道家之所禁。”《宋史·余深传》:“深陷附蔡京,结为死党,京奸谋诡计得助者多深为首。”

【举例造句】: 党处于敌人和同盟者的阴谋诡计的包围中,但是没有警觉性。 ★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自不量力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全文共 418 字

+ 加入清单

自不量力,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量。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含贬义。

一、成语释义

【词语】自不量力

【拼音】zì bù liàng lì

【解释】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量。(量:估量;估测)

【反义词】量力而行、力所能及、自知之明

【英文】overestimate ones strength or oneself

二、成语典故

1.“荆甚固,而薛亦不量其力。” (《战国策·齐策三》)

2.“此谓不自量力者也。”《蛙与牛斗》

3.故事发生在春秋时代。那时,郑国和息国睦邻相处。一年,息国为了一件小事,和郑国闹翻。息国国王要讨伐郑国,就召集大臣来商议。有的说:“陛下和郑国国王同姓,不要轻易动武。”有的说:“我们的威望是不是比郑国高?”还有的说:“我们的力量是不是比郑国强?”息国国王对这些劝说一点也听不进。他下令要全体兵向郑国发起袭击。郑国立刻出兵迎战。最后,息国兵被打得丢盔弃甲,狼狈不堪。

“自不量力”就是不衡量自己的实力而轻举妄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见风使舵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全文共 531 字

+ 加入清单

使舵,贬义词,比喻态度,做法等跟着情势转变。

一、成语的解释

【成语】: 见风使舵

【拼音】: jiàn fēng shǐ duò

【解释】: 看风向转发动舵柄。比喻看势头或看别人的眼色行事。

【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看风使舵,正是随波逐流。”

【举例造句】: 他们也就见风使舵,凡事一混了之。 ★朱自清《闻一多全集编后记》

二、成语出处

1.宋代·释普济《五灯会元》:“看风使舵,正是随波逐流。”。解释为根据风向来操纵船舵,比喻看风向转发动舵柄。比喻看势头或看别人的眼色行事,根据形势的变化而改变方向或态度。也可以说是人处事圆滑。现在多含贬义。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含贬义,注意一2.朱自清《论且顾眼前》:“他们也就见风使舵,凡事一混了之。”

3.文长宗《张勋丑员》:“曾经极力支持张勋复辟的各省督军,这时也~纷纷改变腔调。”

4.徐铸成《怀念沈志远》:“他参加政治活动多年……始终保持书生本色,不趋时,不媚时,不~”

三、成语故事

清朝时期,浙江刘中丞被御史告状,朝廷派钦差大臣去查办,该大臣到了浙江后采取“只拉弓,不放箭”的办法,想叫刘中丞贿赂他,于是让学生拉达对过道台说要二百万两银子就能过关,过道台写了字据给拉达,禀告刘中丞,刘中丞叫他见风使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什么叫褒义词贬义词

全文共 743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褒义和贬义是用来界定形容词词性的总称。下面小编将为大家介绍什么叫褒义词贬义词。欢迎大家阅读。

有些词语不仅有一定的意义,而且还常常带有不同的感情色彩。如“伟大、聪明、纯洁、高尚、敬爱”等,带有褒扬、喜爱、尊敬、肯定等感情色彩,称为褒义词:“渺小,愚蠢、卑鄙、丑恶、轻视”等,带有贬斥、憎恶、鄙视、否定等感情,称为贬义词。

词的褒贬色彩在反义词中表现得最明显。例如:勤奋--懒惰,美好一一丑恶,勇敢--怯懦,善良--凶恶,谦逊--傲慢,等等。

同义词中有些也带褒义或贬义。例如“鼓励”和“怂恿”是同义词,但“鼓励”意在勉励人做好事,是个褒义词;“怂恿”意在挑动人做不好的事,是个贬义词。又如:揭发--告密,领袖--头子,赞扬--吹捧;果断--武断,团结--勾结,等等,前一个是褒义词,后一个是贬义词。

有些成语也带有褒贬色彩。例如“奋不顾身、大公无私、见义勇为”等是褒义词,“贪生怕死、损人利己、见利忘义”等是贬义词。

汉语中又有大量的词是不带褒贬色彩的中性词,它们可以用在好的方面,也可以用在不好的方面,如“发动、保护、结果、害怕”等。

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有些词语的感情色彩也起了变化。有的词由褒到贬,如“大锅饭”,开始时是褒义,现在略含贬义;有的词由贬到褒,如“竞争”,从前用的是贬义,现在是褒义;有的词由中性到贬,又由贬回到了中性,如“策划、集团”等。

词语的感情色彩反映了人们对事物的爱憎感情和褒贬评价。一般来说,表示对人或事物的褒扬、喜爱、尊敬等感情,要用褒义词;表示贬斥、憎恶、鄙视等感情,要用贬义词。因此,使用词语,特别是使用同义词语,不仅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对带有感情色彩有词语,还要分清是褒义词语还是贬义词语,根据表达的需要来选用,这样才能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准确、鲜明的表达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武断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全文共 693 字

+ 加入清单

【词目】:武断

【解释】:原指以权势断定是非曲折,后指完全凭自己的想象作决定。也指利用权势横行霸道。

【拼音】:wǔduàn

【词性】:贬义词

【词义】:[arbitrary decision;subjective assertion;with high hand] 主观轻率地判断。

【近义词】:犹豫

【反义词】:决断、果断

【出处】:《史记·平准书》:“当此之时,网疏而民富,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於乡曲。”

【基本释义】:

1.以威势妄断是非。

《史记·平准书》:“当此之时,网疏而民富,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於乡曲。” 司马贞 索隐:“谓乡曲豪富无官位,而以威势主断曲直,故曰武断也。”

2. 谓妄以权势独断独行。

唐 元稹 《授刘悟昭义军节度使制》:“州里行信让之风,乡曲除武断之患。” 宋 曾巩 《襄州到任表》:“野有羣行之盗,里多武断之豪。”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仇大娘》:“邑人 赵阎罗 ,原漏网之巨盗,武断一乡。”

3. 只凭主观作判断。

唐 刘禹锡 《祭虢州杨庶子文》:“ 比阳 布和,战地尽辟; 寿春 武断,奸吏夺魄。”《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那著书的既不曾秉笔直书,我说书的便无从悬空武断。” 李大钊 《战后之妇人问题》:“我们 中国 的女界,对于这世界的妇人问题,有点兴趣没有,我可不敢武断。”

4. 主观,盲目自信。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吾以古文称《尔雅》,鲜不疑吾为武断,为狂诞;吾岂无以自信哉?”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名字》:“有时也自己想:这实在太武断,太刚愎自用了。”洪深 《这就是“美国的生活方式”》第三幕第一场:“非常傲慢和武断,是不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