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无奇不有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通用20篇】

刚强正直,不逢迎,无偏私。小编整理了无奇不有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欢迎阅读。

浏览

902

作文

229

情不自禁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全文共 392 字

+ 加入清单

情不自禁,比喻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出自南朝·梁·刘遵《七夕穿针》诗:“步月如有意,情来不自禁。”

一、情不自禁的意思:

【成语】: 情不自禁

【拼音】: qíng bù zì jīn

【解释】: 禁:抑制。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

【出处】: 南朝梁·刘遵《七夕穿针》诗:“步月如有意,情来不自禁。”

【举例造句】: 她又情不自禁地放声哭了。 ★沙汀《一个秋天晚上》

【近义词】: 不由自主、身不由己

【反义词】: 不露声色、无动于衷

【灯谜】: 春心底事难关索

【用法】: 作谓语、状语;用于描写人的感情

【英文】: let oneself go

二、例句

她情不自禁地流出了眼泪。

她又情不自禁地放声哭了。

林小茹过来,轻声安慰,苏羽终于情不自禁地放声大哭起来。

西湖的美景让游客情不自禁地驻足观看。

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他站在领奖台上,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爱憎分明褒义词贬义词

全文共 450 字

+ 加入清单

爱憎分明褒义词,形容爱和恨的立场和态度十分鲜明,体现了个人或组织及团队的立场、观点与人生追求。出自续范亭《延安五老》诗:“爱憎分明是本色,疾恶如仇不宽恕。”

一、爱憎分明的意思:

【成语】: 爱憎分明

【拼音】: ài zēng fēn míng

【解释】: 憎:恨。爱和恨的立场和态度十分鲜明。

【出处】: 续范亭《延安五老》诗:“爱憎分明是本色,疾恶如仇不宽恕。”

【近义词】: 泾渭分明、旗帜鲜明

【反义词】: 暧昧不明、爱憎无常

【灯谜】: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对人和物喜爱

【英文】: love and hate is very clearly

【举例造句】: 他一向是爱憎分明,疾恶如仇。

二、憎爱分明的意思:

【成语】: 憎爱分明

【拼音】: zēng ài fēn míng

【解释】: 憎:恨。恨什么,爱什么,界限清楚,态度鲜明。

【出处】: 周恩来《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什么叫褒义词贬义词

全文共 743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褒义和贬义是用来界定形容词词性的总称。下面小编将为大家介绍什么叫褒义词贬义词。欢迎大家阅读。

有些词语不仅有一定的意义,而且还常常带有不同的感情色彩。如“伟大、聪明、纯洁、高尚、敬爱”等,带有褒扬、喜爱、尊敬、肯定等感情色彩,称为褒义词:“渺小,愚蠢、卑鄙、丑恶、轻视”等,带有贬斥、憎恶、鄙视、否定等感情,称为贬义词。

词的褒贬色彩在反义词中表现得最明显。例如:勤奋--懒惰,美好一一丑恶,勇敢--怯懦,善良--凶恶,谦逊--傲慢,等等。

同义词中有些也带褒义或贬义。例如“鼓励”和“怂恿”是同义词,但“鼓励”意在勉励人做好事,是个褒义词;“怂恿”意在挑动人做不好的事,是个贬义词。又如:揭发--告密,领袖--头子,赞扬--吹捧;果断--武断,团结--勾结,等等,前一个是褒义词,后一个是贬义词。

有些成语也带有褒贬色彩。例如“奋不顾身、大公无私、见义勇为”等是褒义词,“贪生怕死、损人利己、见利忘义”等是贬义词。

汉语中又有大量的词是不带褒贬色彩的中性词,它们可以用在好的方面,也可以用在不好的方面,如“发动、保护、结果、害怕”等。

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有些词语的感情色彩也起了变化。有的词由褒到贬,如“大锅饭”,开始时是褒义,现在略含贬义;有的词由贬到褒,如“竞争”,从前用的是贬义,现在是褒义;有的词由中性到贬,又由贬回到了中性,如“策划、集团”等。

词语的感情色彩反映了人们对事物的爱憎感情和褒贬评价。一般来说,表示对人或事物的褒扬、喜爱、尊敬等感情,要用褒义词;表示贬斥、憎恶、鄙视等感情,要用贬义词。因此,使用词语,特别是使用同义词语,不仅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对带有感情色彩有词语,还要分清是褒义词语还是贬义词语,根据表达的需要来选用,这样才能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准确、鲜明的表达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放荡不羁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全文共 613 字

+ 加入清单

放荡不羁,中性词,贬义:形容放纵任性,不加检点,不受约束的人。褒义:不受传统约束,敢于打破传统,向往自由生活。

一、成语解释

【成语】: 放荡不羁

【拼音】: fàng dàng bù jī

【解释】: 羁:约束。放纵任性,不加检点,不受约束。

【出处】: 《晋书·王长文传》:“少以才学知名,而放荡不羁,州府辟命皆不就。”

【举例造句】: 平时与一班好朋友,只以诗酒娱心,或以山水纵目,放荡不羁。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六

【近义词】: 放浪形骸

【反义词】: 循规蹈矩、规行矩步

二、成语出处

1.晋朝时期,王长文自幼刻苦好学,性格孤僻,放荡不羁,从不把州府的征召放在眼里。州里召他为别驾,他偷偷地出走。他闭门不出潜心写字,他著书四卷《通玄经》。晋武帝时四川天旱,官府开仓借粮,他借了很多无法偿还而惹官司。

2.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六:“平时与一班好朋友,只以诗酒娱心,或以山水纵目,放荡不羁。”

3.傅庆的性格本来就很放荡不羁,这样一来,就更加傲慢得不得了,有时甚至向人夸口说:“岳丈这一军的威名,还不是我傅庆给他挣来的吗!”自从岳飞受命为通泰镇抚使以后,为了严肃军纪,对于傅庆便不再象先前那样纵容。

4.苦禅很欣赏大千的放荡不羁性格和他那不随波逐流的隐士之风。

5.她这种女人的尊严、自信心和勃勃野心,以及放荡不羁的习性,又开始渐渐的恢复,渐渐的显露了……在新的圈子里,她又有了一句新的口头语一一“他们干部子女……”如何如何。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精兵简政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全文共 447 字

+ 加入清单

精兵简政,褒义词,精简人员,缩减机构。也比喻精简不必要的东西。精:经过提炼或挑选的;精华。简:使简单,简化。政:国家某一部门主管的业务。

一、精兵简政的意思

【成语】: 精兵简政

【拼音】: jīng bīng jiǎn zhèng

【解释】: 精减人员,缩减机构。

【出处】: 《南史·陈暄传》:“徐陵为吏部尚史,精简人物。”

【举例造句】: 只要肯认真抗战,这种精兵简政,分头并进,倒也似乎更要合理些了。 ★郭沫若《洪波曲》第十四章

【近义词】: 精打细算、缩衣节食

【反义词】: 叠床架屋、尾大不掉

二、意义

精兵简政政策的普遍实行,对于减少消费,增加生产,减轻人民负担,克服物质困难,提高人员素质和工作效率,起了积极作用。军队的精兵简政工作从1941年12月陆续开始,至1943年底基本结束。实行这一政策后,部队的数量虽然有所减少,但战斗力有所提高,并使主力军、地方军和民兵自卫队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得到加强,从而更加适合敌后游击战争的环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精兵简政仍是党、国家和军队的一项重要政策。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鼓励是褒义还是贬义词

全文共 1827 字

+ 加入清单

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人们都把由衷的夸奖和鼓励看作是人类心灵的甘泉。下面我们来看看鼓励是褒义还是贬义词,欢迎阅读借鉴。

鼓励是褒义还是贬义词

鼓励是褒义

鼓励造句

1、经过老师的教育和鼓励,他终于振作起精神。

2、我把老师的鼓励看成是对自己的鞭策。

3、一个人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最需要的是鼓励和安慰。

4、老师总是热忱地鼓励和帮助每一个同学。

5、表扬是鼓励进步的手段,不是目的。

6、老师鼓励每个同学的创造精神,从来不束缚我们的手脚。

7、多亏你的鼓励和帮助,我才考上大学。

8、老师鼓励我们积极上进,做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9、老师鼓励我再接再厉,取得更好的成绩。

10、老师越鼓励,同学们的劳动情绪越高涨。

11、老师的鼓励使我信心十足,勇气倍增。

12、老师的表扬,是对我的鼓励和鞭策。

13、校长鼓励我们对改革方案提出异议。

14、爸爸来信鼓励我好好学习,末了还叮嘱我帮助妈妈做家务。

15、爸爸鼓励哥哥,到了边疆要在那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16、对同学微小的进步,老师也给予肯定和鼓励。

17、在老师的鼓励下,我的成绩进步得很快。

18、老师三番五次鼓励我打消顾虑,大胆工作。

19、我们党的政策是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是不能搞邪门歪道。

20、我们要因时制宜,积极鼓励农村兴办新型的养鸡场,以满足城市日益增长的需要。

21、请大家对初出茅庐的社会新鲜人,多鼓励,少批评。

22、杞人忧天的人需要安全感和鼓励帮助他们克服恐惧。

23、我的职责是鼓励大家畅所欲言。

24、他被退学后,总是垂头丧气,在父母的鼓励下,终于振作起来,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

25、一个人总需要趣味相投、志同道合的朋友互相鼓励。

25、友谊是你无助中的雪中送炭;友谊是一杯温暖人心的热开水;友谊是你在失败时一声声的安慰与一句句的鼓励。

26、我国的政策是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是决不主张搞邪门歪道。

27、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同学,我们应该正面引导,多加鼓励。

28、妈妈的一句鼓励让我倍感亲切。

29、对于犯了错误的同学,我们一定要因势利导,加强思想工作,采用批评与鼓励相结合的办法,促进其转化改正。

30、对于青年作者的新作,我们应该热心扶植,不惜齿牙余论,予以鼓励。

31、看着他垂头丧气的样子,我觉得他其实也需要更多鼓励和帮助。

32、我心里明白,她的话是哀怜我并鼓励我勇敢地活下去。

33、教师常用"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俗语来鼓励我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34、即使我有微小的进步,老师也放在眼里,给予我鼓励。

35、我鼓励年轻人扬帆远颺,四海为家,成就一番事业。

36、我鼓励年轻人扬帆远扬,四海为家,成就一番事业。

37、他很腼腆,需要鼓励才肯说话。

38、但是,这类公司多数似乎恰恰在鼓励用户这么干。

39、军训中,同学们在操场上精神抖擞,斗志昂扬,步调一致,喊声震天,全场观众以雷鸣般的掌声给予鼓励。

40、如此抛砖引玉,能激发与鼓励更多人加入写作队伍。

41、倾听,却给予被倾听的人无限的鼓励。

42、鼓励年轻人全力以赴地工作。

43、鼓励孩子天马行空,保护孩子珍贵的想象力。

44、因为老师给了我很好的鼓励和指导,所以那天的体操,我做的史无前例的精神。

45、我们的总理来到灾区,问寒问暖,鼓励我们克服困难,重建家园。

46、老师语重心长地鼓励我放下身上包袱,继续努力前进。

47、当我考试遇到难题的时候,我总会自言自语的鼓励自己。

48、校长讲了许多鼓励他的话,希望他再接再厉,在今后的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49、老师鼓励我们要发扬龙马精神,勇敢拼搏。

50、在考试前,我总会自言自语地鼓励自己:“加油,争取考到好成绩!”。

51、鼓励私人开旅馆本是件好事,但不能把私人旅馆办成藏垢纳污的地方。

52、下面一段话表达的是一位长者对年轻人的鼓励,在横线上填写组成与全段和谐的比喻。

53、那倾泻而至的爱心、鼓励和力量令人肃然起敬由衷赞叹。

54、成功的运动员不断地通过积极的自言自语鼓励自己。

55、对于那些成绩优秀的同学,我们要鼓励他们戒骄戒躁,更上一层楼。

55、造 句 网是一部在线造句词典,其宗旨是让大家更快地造出更优质的句子.

56、对于那些执迷不悟的人,我们除了给予惩戒,也要鼓励他们走上正途。

57、对见义勇为人员实行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原则。

58、对成绩落后的同学要积极鼓励,不要冷嘲热讽。

59、教官的耐心与责任让我们感动,班主任的鼓励让我们受宠若惊并振奋精神,我们相信只要努力,没有办不成的事。

60、此时,管理者应鼓励员工士气,再接再厉。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浪子回头褒义词贬义词

全文共 452 字

+ 加入清单

浪子回头褒义词,汉语成语。浪子:不务正业的游荡子弟。浪子回头:指不务正业的败家子改邪归正,悔过自新。

一、浪子回头的意思:

【成语】: 浪子回头

【拼音】: làng zǐ huí tóu

【解释】: 浪子:二流子。不务正业的人改邪归正。

【举例造句】: 他终于浪子回头,改邪归正了。

【近义词】: 弃恶从善、迷途知返

【反义词】: 执迷不悟

【歇后语】: 败家子挎了粪萝卜

【灯谜】: 弄潮儿返航

【用法】: 作谓语;用于失足青年

【英文】: return to the fold

二、浪子回头金不换的意思:

【成语】: 浪子回头金不换

【拼音】: làng zǐ huí tóu jīn bù huàn

【解释】: 指不走正道的人改邪归正后极其可贵。

【出处】: 《八十一梦·第32梦》:“有道是浪子回头金不换。”

【举例造句】: 常言道:浪子回头金不换,我们得尽力帮助他。

【近义词】: 败子回头金不换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夸奖有过失改正的人

【英文】: A fault confessed is half redressed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同仇敌忾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全文共 760 字

+ 加入清单

仇敌忾,褒义词,同仇:共同对敌;敌:对抗,抵拒;忾:愤怒。指全体一致痛恨敌人。成语出自 《诗经·秦风·无衣》:“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一、 同仇敌忾的意思

【成语】: 同仇敌忾

【拼音】: tóng chóu dí kài

【解释】: 同仇:共同对敌;敌:对抗,抵拒;忾:愤怒。指全体一致痛恨敌人。

【出处】: 《诗经·秦风·无衣》:“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

【举例造句】: 因为读者大众的对于某一作者,是未必和“批评”或“批判”者同仇敌忾的。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五论“文人相轻”—明术》

【近义词】: 同仇敌慨

【反义词】: 卖国求荣、屈膝投降

【用法】: 作谓语、定语、分句;指共同作战

【英文】: share a bitter hatred of enemy

二、成语故事

东周春秋时期,有一首流传于军中的歌谣,表现了士兵们慷慨从军;同心对敌的乐观精神和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这首歌谣分为三节,可以反复咏唱。其中第一节是这样的:”谁说没有衣服?我的战袍就是你的。国王兴兵打仗,快把刀枪修好。我与你共同对付仇敌。”“同仇”这个词就来源于上面的歌谣。公元前623年,卫国的宁俞出使鲁国,鲁文王设宴招待。席间,文王让乐工演唱《湛露》和《彤TONG弓》,宁俞一听就知道。这是周天子对诸侯恩赐、褒奖时的宴乐。为此,他在席间不作任何答谢之辞。文王对宁俞在席间表示沉默不理解。宴饮完毕后,命人私下询问他是什么原因。宁俞回答说:“当年诸侯以周天子对敌人的愤恨为同恨,所以为天子献上战功。天子为了酬谢诸侯,在酒宴中赐彤弓,赋《湛露》,这是应该的。但如今我们卫国来到鲁国表示友好,大王学天子赐诸侯的礼节,也命乐工演唱《湛露》和《彤弓》。在这种情况下,我只好沉默不言了。”“敌忾”这个词就来源宁俞说的话。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无中生有是贬义词还是褒义词

全文共 787 字

+ 加入清单

无中生有贬义词吗?小编今天告诉你。欢迎大家查看。

无中生有,贬义词,把没有的说成有。比喻毫无事实,凭空捏造。

一、词语释义

【成语】: 无中生有

【拼音】: wú zhōng shēng yǒu

【解释】: 道家认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把没有的说成有。比喻毫无事实,凭空捏造。

【出处】: 《老子》:“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举例造句】: 子息从来天数,原非人力能为。最是无中生有,堪令耳目新奇。

【近义词】: 造谣生事、信口雌黄、捕风捉影

【反义词】: 确凿无疑、铁证如山、事出有因

【歇后语】: 空箱里取物;魔术师变戏法

【灯谜】: 说假话

【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凭空捏造

二、成语典故

《三十六计》中的第七计,原文为:“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本指本来没有却硬说有。现形容凭空捏造。本计计语出自中国古代哲学家(也有的称为兵家)老子《道德经》第40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揭示了万物第有与无相互依存、相互变化的规律。中国古代军事家尉缭子把老子的辩证思想运用到军事上,进一步分析虚无与实有的关系。

三、成语造句

1、三人成虎虽是无中生有,却可以使一个人的清誉毁于一旦。

2、有那么一些人,总喜欢无中生有,挑拨是非。

3、报纸绘声绘影说他盗取公款,我敢保证这一切都是无中生有的情节。

4、意思传达不妥,概念传达不当,自己有可能就是那个爱无中生有的人,一个歪曲事实的人。无中生有造句。

4、别听他的那一套。他只不过是无中生有,胡说八道。

5、说话要以事实为根据,不可向壁虚造,无中生有。

6、他们无中生有地散布谣言,蛊惑人心,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罪恶目的。

7、我什么时候拿过你的钱?你少这样无中生有,诬赖人!

8、宇宙能够通过一种真空涨落被无中生有地创造出来吗?

9、说话要有根据,万不可捉鸡骂狗,无中生有。

10、这骗子无中生有,说他的儿子已失学,竟骗了100元到手。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欣欣向荣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全文共 824 字

+ 加入清单

欣欣向荣褒义词,形容草木长得茂盛。比喻事业蓬勃发展,兴旺昌盛。

一、成语解释

【成语】: 欣欣向荣

【拼音】: xīn xīn xiàng róng

【解释】: 欣欣:形容草木生长旺盛;荣:茂盛。形容草木长得茂盛。比喻事业蓬勃发展,兴旺昌盛。

【出处】: 晋·陶潜《归去来辞》:“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举例造句】: 在其间欣欣向荣的,只有鲜花和绿草,这是比喻对于将来的希望。 ★叶圣陶《搭班子》

【近义词】: 朝气蓬勃、方兴未艾、蒸蒸日上

【反义词】: 日暮途穷、每况愈下、死气沉沉

【灯谜】: 高高兴兴学先进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事业等

【英文】: flourish prosperous

二、成语典故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曾担任江州祭酒、彭泽县令等官职,他对当时朝廷的官场黑暗非常不满,表示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公元405年,他毅然辞官回乡,在回乡的途中,他把路途所见所闻写成《归去来辞》,描写欣欣向荣的春天的景象

三、成语示例

(一)形容花草树木。

1.春风吹走了冬天的寒意,吹走了雪花的痕迹,山角下嫩黄的小花布满整个视野,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2.春天的树呀草呀,都长得郁郁葱葱,欣欣向荣。

3.春天来了,花草树木都生出了绿叶,到处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4.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在明媚的阳光下欣欣向荣地生长。

5.春天到了,花园里各种各样的花儿都竞相开放,一团团,一簇簇,争奇斗艳,姹紫嫣红,一幅欣欣向荣的景象!

6.花园里的花朵欣欣向荣,显露着芬芳,显露着娇艳,显露着美丽。

(二)比喻事业

1.周恩来《四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社会主义建设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2.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的各项事业欣欣向荣,蓬勃发展。

3.他以顽强的意志走出了事业的低谷,现在他的事业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4.祖国经济发展欣欣向荣,人人都在奔小康。

5.我们要好好学习,将来建设祖国,使祖国的发展欣欣向荣。

6.如今的祖国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欣欣向荣,国泰民安,繁荣昌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誉满全球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全文共 625 字

+ 加入清单

誉满全球,誉:名誉。美好的名声天下皆知。亦作“誉满天下”、“誉满寰中”、“誉塞天下”,是褒义词

一、成语释义

【成语】: 誉满全球

【拼音】: yù mǎn quán qiú

【解释】: 美好的名声,全世界皆知。

二、成语出处

【出处】: 南朝·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宴语谈笑,情澜不竭;誉满天下,德冠生民。”

【举例造句】: 贵国的“茶道”艺术誉满全球,今天一经品尝,真是名不虚传了。 ★陈玙《夜幕下的哈尔滨》第五十五章

三、双语例句

1. We can best understand excellence by studying the products that exemplify it.

通过学习这些誉满全球的产品的例证,我们就能更好地明白它良好的质量所在.

2. Many Chinese idioms originate from historical stories.

早在古代,中国丝绸就已誉满全球.

3. The world famous, global quality, common trust.

誉满全球, 全球品质, 共同信赖.

4. Beijing Roast Duck is world famous.

北京烤鸭誉满全球.

5. Her tireless ministrations to the wounded soldiers made her famous all over the world.

她对伤员不知疲倦的照顾使她誉满全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冷若冰霜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全文共 465 字

+ 加入清单

冷若冰霜贬义词,冷得象冰霜一样。比喻待人接物毫无感情,象冰霜一样冷。也比喻态度严正,不可接近。

一、成语释义

【成语】: 冷若冰霜

【拼音】: lěng ruò bīng shuāng

【解释】: 冷得象冰霜一样。比喻待人接物毫无感情,象冰霜一样冷。也比喻态度严正,不可接近。

【出处】: 汉·王逸《正部论》:“谚曰:政如冰霜,奸宄消亡;威如雷霆,寇贼不生。”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俺老夫人治家严肃,凛若冰霜。”

【举例造句】: 笑起来一双眼又秀又媚,却是不笑起来又冷若冰霜。 ★清·刘鹗《老残游记·续集》第二回

【近义词】: 冷酷无情、冷眼旁观

【反义词】: 满腔热情、和颜悦色

二、连用词解释

【成语】: 艳如桃李,冷若冰霜

【拼音】: yàn rú táo lǐ,lěng ruò bīng shuāng

【解释】: 形容女子容貌艳丽而态度严肃。

【出处】: 清·伤时子《苍鹰击·割爱》:“敢道艳如桃李,冷若冰霜,芝兰其馨,金石其操,故是青楼贱质,红粉庸姿。”

【近义词】: 艳如桃李,冷如冰霜

【用法】: 作谓语、定语;形容女子容貌艳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贬义词和褒义词是什么意思

全文共 1159 字

+ 加入清单

在学习词语的时候,词的属性也是语文学习的一部分,贬义词大家知道是什么? 贬义词和褒义词是什么意思?大家不妨来看看小编推送的贬义词和褒义词的意思,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褒义词就是表扬,肯定,赞许的好词语。

贬义词就是批评、否定、贬低的不好听的吧词语。

贬义词和褒义词的词语举例

贬义词 :

罪恶、虚荣、卑鄙、蛮横、任性、奸诈、野心、伪善、阴险、贪婪

褒义成语:

一身正气 临危不惧 光明磊落 堂堂正正 大智大勇 力挽狂澜 急中生智

仰不愧天 镇定自若 化险为夷 直言不讳 无所顾忌 真心诚意 推心置腹

振振有辞 对答如流 见义勇为 奋不顾身 舍己为人 一鸣惊人 闭月羞花

出水芙蓉 明眸皓齿 美如冠玉 倾国倾城 国色天香 美轮美奂 鹤发童颜

眉清目秀 和蔼可亲 心慈面善 冰清玉洁 雍容华贵 文质彬彬 威风凛凛

如花似玉 容光焕发 落落大方 虎背熊腰 不耻下问 不骄不躁 不矜不伐

不露圭角 辞尊居卑 功成不居 功薄蝉翼 好问则裕 戒骄戒操 礼贤下士

抛砖引玉 谦让末遑 谦虚谨慎 犬马之劳 深藏若虚 损之又损 闻过则喜

洗耳恭听 虚怀若谷 逊志时敏 移樽就教 以莛叩钟 载酒问字 择善而从

自知之明 防意如城 非异人任 修心养性 引咎自责 知过必改 自愧弗如

爱惜羽毛 刚毅木讷 画地为牢 斤斤自守 谨言慎行 慎终追远 守口如瓶

临事而惧 临深履薄 如临探渊 如履薄冰 奉命唯谨 三思而行 小心谨慎

小心翼翼 见贤思齐 名列前茅 平步青云 弃暗投明 弃旧图新 青云直上

痛改前非 突飞猛进 脱胎换骨 恶居下流 再接再厉 气冲牛斗 气冲霄汉

气壮山河 气宇轩昂 气吞山河 正气凛然 龙骧虎步 百战百胜 冲锋陷阵

英姿焕发 奋不顾身 奋勇当先 顶天立地 昂首挺胸 昂首阔步 赴汤蹈火

挺身而出 战无不胜 临危不惧 威震天下 鞠躬尽瘁、舍身取义

贬义成语:

卑劣无耻 不以为耻 臭名昭著 倒行逆施 寡廉鲜耻 鬼蜮手段 恬不知耻

奴颜媚骨 奴额婢膝 全无心肝 曲意逢迎 认贼为子 认贼作父 声名狼藉

恬不知耻 无耻之尤 威信扫地 向火乞儿 行同狗彘 摇尾乞伶 摇尾求食

蝇营狗苟 以怨报德 做小伏低 不堪入耳 惹草拈花 俗不可耐 淫辞秽语

荒淫无耻 荒淫无度 搔头弄姿 声色狗马 声色犬马 水性杨花 貂裘换酒

文雅扫地 蜕化变质 误入歧途 暗箭伤人 嫁祸于人 乘人之危 青蝇点素

求全之毁 深文周纳 投石下井 无中生有 无事生非 招是惹非 长袖善舞

抗尘走俗 投机取巧 钻头觅缝 明目张胆 敲诈敲诈 鹊巢鸠居 杀人越贷

同恶相济 引绳批根 招降纳叛 调嘴弄舌 搬弄是非 为虎傅翼 为虎作伥

助桀为虐 得鱼忘筌 以怨报德 反面无情 辜恩背义 孤恩负德 过河拆桥

鸟尽弓藏 弃旧怜新 六亲不认 卸磨杀驴 惨绝人寰 豺狼成性 斩草除根

野心勃勃 狼心狗肺 狼心狗行 灭绝人性 忍心害理 如狼牧羊 凶神恶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巧舌如簧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全文共 305 字

+ 加入清单

巧舌如簧贬义词,舌头灵巧,象簧片一样能发出动听的乐音。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出处 《诗经·小雅·巧言》。

一、成语释义

【成语】: 巧舌如簧

【拼音】: qiǎo shé rú huáng

【解释】: 舌头灵巧,象簧片一样能发出动听的乐音。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

【近义词】: 花言巧语、巧言令色、能说会道

【反义词】: 笨口拙舌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能说会道

【英文】: smooth-tongue

二、成语出处

1.《诗经·小雅·巧言》:“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2.这个商人巧舌如簧,把次品说成是优等品,欺骗消费者。

3.唐·刘兼《诫是非》:“巧舌如簧总莫听;是非多自爱憎生。三人告母虽投杼;百犬闻风只吠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再接再厉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全文共 571 字

+ 加入清单

再接再厉褒义词,接:接战、迎战;厉:磨快,引申为奋勉,努力。指雄鸡相斗,每次交锋以前先磨磨嘴。比喻继续努力,再加一把劲。形容一次又一次加倍努力。

一、再接再厉的意思

【成语】: 再接再厉

【拼音】: zài jiē zài lì

【解释】: 接:接战;厉:磨快,引伸为奋勉,努力。指公鸡相斗,每次交锋以前先磨一下嘴。比喻继续努力,再加一把劲。

【出处】: 唐·韩愈《斗鸡联句》:“一喷一醒然,再接再厉乃。”

【举例造句】: 取得好成绩也不能自满,要再接再厉,不断进取。

二、成语辨析

“再接再厉”作为一个成语,它是约定俗成的,且有一定的出处。据史料记载,唐朝时斗鸡游戏广为流行。“再接再厉”出自韩愈、孟郊的《斗鸡联句》中孟郊的诗句。

接,作“交战”讲;“厉”通“砺”,名词活用,作“磨快”讲。

意思是公鸡相斗,每次交锋之前先磨一下嘴。今天,人们常用“再接再厉”来比喻工作或学习要继续努力,再加一把劲。所以,切莫把“再接再厉”写成“再接再历”或“再接再励”。

[辨形]再;不能写作“在”;厉;不能写作“励”。

[反义]得过且过知难而退

[用法]多用来表示有了成绩后不停步;继续进取;常用在鼓励或赞颂的场合。一般作状语、定语,含褒义。

[结构]联合式。

[辨析]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26页)。

[例句]这次期末考试成绩;我们班名列前茅;老师勉励我们要~;夺取更好的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自知之明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全文共 527 字

+ 加入清单

自知之明是一个褒义词,指能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一、成语解析

【成语】: 自知之明

【拼音】: zì zhī zhī míng

【解释】: 自知:自己了解自己;明:看清事物的能力。指了解自己的情况,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

【出处】: 《老子》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

【举例造句】: 一个严于解剖自己的人,往往是有自知之明的。

【近义词】: 知己知彼

【反义词】: 不自量力

【歇后语】: 邹忌照镜子

【灯谜】: 经常照镜子

【用法】: 作宾语;指了解自己的情况

二、成语出处

1.《老子》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2.《韩非子》:“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楚蹻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王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三、成语示例

1.高阳《草莽英雄》第十三章。他很有自知之明,父子俩作恶多端,神人共愤。

2.一个严于解剖自己的人,往往是有自知之明的。

3.我这个人有点自知之明;幸亏没有接受这任务;不然出的漏子比这个还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褒义词贬义词易误用的成语

全文共 653 字

+ 加入清单

一、贬义词

1、 弹冠相庆:指即将做官而互相庆贺。

2、 粉墨登场:比喻登上政治舞台。

3、 无所不为:没有什么不做。指什么事都干。

4、 死灰复燃:比喻失势的人又重新得势。也比喻已经消灭的事物又重新活动起 来。

5、 炙手可热:比喻气炎盛,权势大。

6、 上行下效:指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做。

7、 亦步亦趋:比喻因缺乏主见,任何事都模仿、追随他人。

8、 趋之若鹜:比喻很多人争相追逐、趋附。

9、 处心积虑:存着某种想法,早已有了打算。形容用尽心思的谋划。

10、评头品足:泛指对人对事等多方议论、挑剔。

11、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变形式,而内容、实质不变。

12、沆瀣一气:比喻气味相投者结合在一起。

13、摇旗呐喊:比喻为别人助长声势。

14、翻云覆雨:比喻玩弄手段,反复无常。

15、坐而论道:指空谈大道理而不见行动。

16、一团和气:指态度温和而不讲原则。

17、一唱一和:比喻相互呼应配合。

18、以邻为壑:比喻把困难、灾祸推给别人。

19、颐指气使:形容有势力的人的傲慢神情。

二、褒义词

1、 叹为观止:赞美所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2、 有口皆碑:比喻人人称颂。

3、 东山再起:指隐退后复出任职。

4、 雨后春笋:比喻新事物大量迅速地涌现出来。

5、 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流行,行成风气。

6、 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事物。

7、 不刊之论:不可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8、 文不加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高超。

9、 耳提面命:形容严格要求殷切教诲。

10、苦心孤诣:指尽心竭力钻研达到别人所无法达到的地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横行无忌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全文共 362 字

+ 加入清单

横行无忌贬义词,横行:指行动蛮横;无忌:无所顾忌。指依仗暴力,毫无顾忌地干坏事。

一、横行无忌的意思

【成语】: 横行无忌

【拼音】: héng xíng wú jì

【解释】: 横行:指行动蛮横;无忌:无所顾忌。指倚仗暴力,毫无顾忌地干坏事。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三回:“横行无忌,朝廷无人敢言。”

【举例造句】: 他倚了夫家之势,又会谄媚太后,得其欢心,因便骄奢淫佚,与太平公主一样横行无忌。 ★清·禇人获《隋唐演义》第七十五回

二、成语解析

【近义词】为所欲为、蛮横无理、为非作歹、横行霸道、横行不法

【反义词】奉公守法、安分守己、循规蹈矩、安分守己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坏人

【课外阅读】“最后一片叶子”:这瘟神简直横行无忌,害起人来一动手就几十个,但走到长着青苔、迷宫似的“胡同区”,他放慢了脚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不屈不挠褒义词贬义词

全文共 550 字

+ 加入清单

屈:弯曲,屈服。挠:弯曲。比喻在压力、邪恶势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不低头,表现十分顽强。很明显是褒义词

不屈不挠造句

不屈不挠(解释:屈:屈服;挠:弯曲。比喻在压力和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1、隔壁的小王和小偷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最后把小偷制服了。

2、我的爸爸不屈不挠的拼搏才有今天的成就。

3、老师面对冲进学校的坏人进行不屈不挠的搏斗,最后把坏人抓住了。

4、他马上体会到,这种自由是要经过一辈子的苦难才换得来的,而且代价是普通人不会有的不屈不挠的精神。

5、他们不屈不挠地前进,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6、人民解放军和敌人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战斗,最后战胜了敌人。

7、对待难题,我们要有不屈不挠的精神,这样才会取得成功!

8、只有不屈不挠的精神,才能战胜一切困难。

9、日战争中不可计数中国的军民以一片赤胆忠心,以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打跑了日本鬼子。

10、虽然他失败了几次,但他依然不屈不挠地坚持。

11、不屈不挠是取得成功的唯一道路。

12、我们的今天就是靠先辈们和敌人不屈不挠的斗争才争取的今天。

不屈不挠拼音:[bù qū bù náo]

不屈不挠释义:

屈:屈服;挠:弯曲。比喻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不屈不挠近义词:

奋不顾身,宁死不屈,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宁为玉碎,再接再厉,至死不屈,重张旗鼓,一往直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虎头蛇尾是贬义词还是褒义词

全文共 481 字

+ 加入清单

虎头蛇尾,比喻开始时声势很大,到后来劲头很小,有始无终,做事不始终如一。现在多指做事马虎不认真。头大如虎,尾细如蛇,是贬义词

一、成语解释

【成语】: 虎头蛇尾

【拼音】: hǔ tóu shé wěi

【解释】: 头大如虎,尾细如蛇。比喻开始时声势很大,到后来劲头很小,有始无终。

【出处】: 元·康进之《李逵负棘》第二折:“则为你两头白面搬兴废,转背言词说是非,这厮敢狗行狼心,虎头蛇尾。”

【举例造句】: 小奇也许会写得好,就是她有一个毛病,“虎头蛇尾”。 ★冰心《陶奇的星期日记》

【近义词】: 为德不卒、有始无终

【反义词】: 全始全终、善始善终、持之以恒

【歇后语】: 程咬金的三斧头;大虫头长虫尾

【灯谜】: 最精彩的魔术

【用法】: 作定语、宾语、状语;比喻做事有始无终

【英文】: in like a lion,out like a lamb

二、成语典故

清朝时期,官场十分腐败,只要有钱就可以捐官。京城的都老爷给皇上上奏折要求整顿吏治。湖南巡抚接到皇上的指令,立即组织手下的文武百官进行考试,并声言对请人代考的人斩立决,当场抓了他二少爷的枪手,此事就只好虎头蛇尾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斗志昂扬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全文共 264 字

+ 加入清单

斗志昂扬褒义词。是一个成语,昂扬:情绪高涨。斗争的意志旺盛。

一、成语释义

【拼音】: dòu zhì áng yáng

【解释】: 昂扬:情绪高涨。斗争的意志旺盛。

【举例造句】: 同学们听了英雄的报告后个个斗志昂扬、争当“活雷锋”

【拼音代码】: dzay

【近义词】: 意气风发、生气勃勃、生龙活虎

【反义词】: 精疲力竭、委靡不振、无精打采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人的精神

【英文】: have high morale

二、成语出处

毛泽东《介绍一个合作社》:“从来也没有看见人民群众像现在这样精神振奋,斗志昂扬,意气风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