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作文课教学反思怎么写最新20篇

在平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作文课教学反思怎么写,欢迎大家分享。

浏览

5855

作文

243

体育教学反思周记

全文共 1556 字

+ 加入清单

体育学习的目的不光在于让学生锻炼身体,而且还在于激发和保持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主要表现为学习兴趣。学生对体育本身带有一定的兴趣,只要我们稍加引导就可以激发出学生的浓烈学习兴趣。了解了学生对哪些体育项目感兴趣,并根据此调整教学计划,使教学内容尽量与学生兴趣接轨。课堂中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采用民主和商量的口吻进行调动,使其主动学习,才能使学习气氛宽松、广阔,学生无拘无束地置身其中,尝试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课堂焕发无限的生命力,学生思维活跃,热情高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课堂的主角。这样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奇效。

要想使一节课成功,教师的因素是至关重要的。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当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全面的素质,即使遇到前面所说的情况:碰到自己不是很擅长的教材,也能轻松完成。

我们都知道优美的示范、准确的讲解是最能感染学生的。但除此以外,教师还应该做到亲而不媚、“笑”而不俗。亲而不媚指让学生感到很放松,觉得老师很好相处,愿意与教师配合完成教学任务。从教学中我真的感受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他人的观察、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就是说,学生有着独特的个性,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是独特个性的体现。实际上,有效的学习方式都是个性化的,没有统一的方式。正如多元智力理论所指出的,每个人的智慧类型不一样,他们的思考方式、学习需要、学习优势、学习风格也不一样,因此每个人的具体学习方式是不同的。这意味着我们在体育与健康教学,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根据学生不同性格类型设计教学法,不设上下限,力争为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为每一位学生创造一个可以发挥的天地。学生的差异性,学生学习客观上存在着个体差异,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同一内容时,实际具备的认知基础和情感准备以及学习能力倾向不同,决定了需要的帮助不同。课堂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促进学生发展更具有战略性的意义。但是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与掌握,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式地接受、记忆过的过程。这种教学窒息学生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热情。造成了学生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上体育课这样滑稽的局面。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必须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从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学习。要想使学生在课堂上“笑”起来,首先要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多表扬,少批评,教师过于严肃,势必使学生产生距离感和畏惧感,如果学生做完练习的第一反应是观察教师脸上的表情而不是体会练习过程中的满足感,那么学生也就永远都“笑”不起来;其次,要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循循善诱,永远不要让学生觉得“我肯定不行”或“这太简单了,我不练都行”,而要让他们认为“我肯定能行,让我试一试”。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自主练习的空间,底年级同学,兴趣广泛,并有了一定的自主能力,教师应考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打破以往教学中一切都由教师组织学生一起做同一活动的做法,而多给学生有选择性的自由练习空间,使学生找到练习的乐趣,发现自己的特长,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练、自己去学,就给了部分学生表现的良机.总之,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实际需要考虑,放开手脚,把课堂还给学生,努力去为学生拓展一个空间,而不是让学生艰难的来适应自己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和教学只有在师生愉悦的情况下才会迸发无限生机。

总之,无论体育场地如何,学生情况怎样,作为我们一线的体育教师,新课程目标一定要吃透,认真备好每一堂课,激发、调动学生的兴趣,重视和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及充分利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模式,才能在小场地上好体育课,同时也需要我们教师付出更多的心血,想出更多的办法,使我们的新课程目标顺利完成

体育教学反思周记三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初中作文教学反思简文

全文共 1258 字

+ 加入清单

某先生看了一位学生的作文说:"好,有进步,这才像作文。"过些时候,看到另一位学生的作文,说:"太棒了,已经不像是在写作文了。"有学生问:"老师,‘像作文’好,还是‘不像作文’好?"

先生道:"有的人原来写文章,东拉西扯,词不达意,颠三倒四,杂乱无章。经过一段时间摸索,渐渐摸到了门儿,有了章法,上了轨道,所以说它‘像作文’了,就是说,它符合了作文的规范。有的人文章越写越成熟,看上去就和常见的作文不一样:没有常规的套路,不沿袭惯用的话语;或为时而作,或为事而作,是真情的自然流露,有事理的巧思顿悟;似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有章法却不死守定法。这时说它‘不像作文’,是说它对学校作文规范的超越。从‘不像作文’到‘像作文’,是进步,再从‘像作文’到‘不像作文’又是一种飞跃。"

作文可以作两种解释,一是指写文章,这里的"作文"是词组,《现代汉语词典》里对此还作了一个补充说明:多指学生练习写作;二是指学生作为练习所写的文章,这个"作文"是名词。现在通常讲"作文"大概就是指学生习作,"像不像作文"想来也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的。

我们现在教作文往往是就作而教作文,课堂上宣讲作文法,然后是出题目练作文,接下来是按作文规则评作文,有的地方还组织学生背作文选。总之,"学作文"、"像作文"的意识太强。一些学校写作教学搞得成功,或是通过读书来带动,或是通过自由创作来带动,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作文意识。

有的人能在文章中道出别人看不出、想不到、说不明的东西,这里面有语言上的功夫,为文技巧的功夫,更有学养上、识见上的功夫。一篇文章里可以看出作者非凡的才智,可以看出作者十年、几十年的功夫。功夫表现在文章之内,但却修炼于文章之外。

人们谈健身之道,重在营养和锻炼这两条。我们的语文教育,历来也强调多读多写,与所谈健身之道暗合。目前语文教学的手段,也还不外乎大量的摄入与大运动量的操练这两个方面。不过尽管如此,人们还是发现学生较普遍地患有语文营养不良、发育不正常之症。病根在哪里?恐怕在于补养与练功不得法。这些年来,我们根据"科学配方",采用大剂量的按照"科学法则"提炼的补药加以喂养,丸散丹膏过量,瓜菜米面不足。现在许多学生对文学作品不感兴趣,有的学生虽有兴趣却苦于没有时间去欣赏,还有的学生则不敢萌发兴趣,在好些个中学里各种文学作品都成为禁书,仅有的阅读材料便是课本和作文选。另一方面,机械化的操作早已成了包括语文在内的各门学科教学的全部内容。这种教法学法,借一句练功的行话来说,属于意念太紧,训练不当,难免走火入魔。

为文当有法,然而并无定法,优秀的作文就在"有法"与"无法"、"像"与"不像"之间;教育须有模式,然而又不可死守定式,出色的教育大概也在有模式与无模式之间。规则有序的钟摆声和紊乱无序的噪声都不是音乐,优美悦耳的旋律总是存在于有序与无序的和谐配置之中。在即将迈进21世纪的今天,我们的作文教学,乃至整个语文教育,正在呼唤"绿色食物",呼唤产制绿色食物的"绿色工艺",呼唤生长出绿色工艺的"绿色培育思想"。

[初中作文教学反思简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动物作文教学反思

全文共 1117 字

+ 加入清单

一、创设情境,课堂教学趣味盎然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灵活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注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非常重要,教师一旦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情绪定会空前高涨,把自己独有的想法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字表达出来。课前布置学生仔细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在上课前又设置了“猜谜语”的环节,让学生明白抓住动物的特点来表述,可以更好的介绍自己喜欢的动物。课堂上创造让学生向大家展示并介绍的机会,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放松自己,从而激发他们交流的兴趣与意愿。

二、讲究方法,课堂训练扎实有效

习作教学难,难在写作前的指导、课堂生成的捕捉和处理。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灵活处理课堂生成,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有效程度。课堂上播放学生熟悉的动物图片,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表达欲望,打开学生思路,丰富写作题材,投学生所好,使他们说得尽兴,个性得到张扬。同时采用“写后指导”的方式,化难为易,妙趣横生,让教学“无痕”。

三、多元评价,在讲评中习得方法

学生写完片段,老师让孩子们读一读自己的作品,这是对学生作品的赏识和鼓励。课堂上组织精心评改学生的作文,也是培养学生爱作文的重要一环。在他们看来,花力气写了,已达到了自己的较好水平,送给老师评改,指望有所肯定与指出,以便看到成绩并从中获取力量与启示。作文交给老师之后,他们急切地关心自己的学习成果,都希望从老师那儿得到鼓励,得到信心。课堂上我出示评议步骤,让学生一读,看句子是否通顺流畅,是否有错别字;二读,看笔下的动物有没有特点,看看是否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情;三读,把自己觉得写得精彩的地方画出来,并加上小红旗。然后再上台朗读习作,大胆展示自我,老师及时捕捉闪光点,发现引导点,并适时适度地给予肯定和激励,让学生从老师和同学的评议中找到可取之处及不足之处,品尝了成功的喜悦,增添了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让学生受益非浅,作文能力和评议能力都有了提高。文章不厌百回改,不仅要自己改,还要请别人帮忙改,尝试修改后再上台赏读自己修改后的习作。多元的评价,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提高了学生的交际能力,更为他们在习作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生自然在习作时就下笔如行云流水了。

虽说课堂表现亮点很多,但细细品味,觉得指导学生说这个环节还不够精彩,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说,针对一两个学生说的,进行捕捉,引导学生相互补充说具体,此时就是进行口头作文,说好了,待会儿也能写好。评改环节,第二次修改无法充分展示。课堂虽然已经结束,相信这节课对那些孩子们的影响决不只是一瞬间!习作教学的与众不同在于听、说、读、写相结合,我们要让学生潜心去听,真心去说,用心去读,静心去写,我将沿着习作教学的新思路,继续前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初中作文教学培训反思

全文共 2576 字

+ 加入清单

作文不仅是人们用来进行社会交际和交流思想的重要手段,而且是衡量一个文化人的价值的重要标准。学生作文又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因为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下面是小编为您带来的对初中作文教学反思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下面,本人就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让学生从范文中学“仿”作文,鼓励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消除畏难情绪

学生的模仿性很强,先仿写范文对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是非常有益的。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便可训练学生从仿写句子、仿写片段到仿写范文,让学生从范文体会各种写作方法的技巧和语言。

“仿”不能机械的模仿,不能照范文生搬硬套,例如,在练习对人物外貌进行写作时,很多同学写出的人物面部特征都是“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樱桃小嘴、弯弯的柳叶眉、红红的脸蛋”等。难道这世界上真有这么多容貌如此相仿的人物吗?答案是否定的。这就不是“仿”,而是“抄”。这是我们老师在作文教学时不希望看到的现象,但它确实存在。像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因此,老师在教学生写作的过程中不能使学生的思维受到约束,而要让他们有自己的思维特点。例如,学习了《春》一课后,让学生学习了文章是怎样通过细心观察来描写大自然优美景色的,让他们仿写了《夏》。实际上学生进行模范性写作训练时,创造思维之光就在其中闪耀。他们的习作,正是张开的创造性思维的双翅,慢慢地他们就能搏击长空。

二、精心设计作文题目,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应成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原则。语文老师的主要职责就是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消除害怕作文的心理,努力实现由“要我写”向“我要写”的转变。实现这一转变的基本前提是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生活实际、心理特点、思想状况、写作水平有一个深刻全面的认识和把握。在具体的写作训练中,给出适合学生的作文材料,精心设计作文题目。好的文题能让学生感到兴致盎然,只要贴近学生实际,标新立异,就能调动他们的写作热情。如“初中生活形象设计”、“给心灵下场雪”、“阳光灿烂的日子”等。在我们现在的日常作文教学中,许多老师并不重视作文的命题选择,表现在对学生作文的训练缺乏通盘考虑,作文布置往往兴之所至,信手拈来,题目陈旧,内容重复,致使学生了无兴趣,丝毫没有创作激情。其实作文题目命得怎样,集中体现了一个语文老师自身的素质水平,也关系到写作训练的成败。所以本人极为重视作文的命题。命题要贴近学生生活,善于捕捉他们生活中闪光的情景。

三、指导学生广泛阅读,获取大量信息。从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要提高学生写的能力,必须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重要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跳出来供你应用;你可以很自然地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进而推陈出新,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得生动、完美。多读的确是一条通向学好写作的成功之路。

当今社会是信息的社会,每时每刻都有很多信息通过各种媒介在流动着。而当代中学生的生活阅历较浅,因而就须每天阅读,获愁和博贮信息,造成一种势能,使胸中有故事。把阅读获得的信息转化为创造能力,从而产生不吐不快的写作欲望。我们向学生推荐《语文报》、《中学语文》、《读者文摘》、《故事会》等杂志,从而使学生增加了阅读量,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因而有了写文章的积极性。

自然,多读还要多写,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复历练,写作也一样,训练达不到一定强度或熟练程度,就难奏效。写作更是一种创新,必须在反复实践中体味、揣摩才能悟出其中的规律。要养成勤动笔的习惯。滴水穿石,熟能生巧,写作能力是在不断实践中提高的。多读多写文,只有多写了,作起文章来才能得心应手。连大文豪鲁迅先生说起自己的写作体会,也是这样强调的:“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鲁迅《致赖少麟信》)因此,初学写作者应勤练笔,只有坚持练笔,才能以“量”来促进“质”的飞跃。所以平时让学生坚持写日记。从刚接一个班开始就让他们每天都去记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一些人、事、景、物,感受到的周围的变化以及从一天的学习生活中得到的一些感悟。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步慢慢来。“用我眼看世界,用我手写我心”,作文自然能够学得扎扎实实,循序渐进,写作水平也就不断提高。

四、开放作文评改方式,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语文教师是学生作文的唯一阅读者和评价者,教师个人主观性特别强,而且往往很不及时,不利于学生对自己作文的正确认识。新《课标》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新《课标》还强调:“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我们在习作评改教学实践中将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使全体学生参与了评价别人、评价自己和被别人评价的活动,使每一位学生既是评价者,又是被评价者。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动的地位。如把自己的作文读给全班同学或组内同学或同桌同学听,请同学打分或评级,并谈谈为什么得分又为什么扣分。在班内举行作文展览,让学生阅读自己的,欣赏他人的等等。并且让学生人人办了自己的文学小报,把自己的作文发在上面,完了以后全班进行交流,实现了更加充分共赏互评的效果。这样,学生通过自我诊断、共赏互评,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学习别人的长处,使写作能力不断进步。

总之,良好的作文教学效果应该是学生优秀的禀赋、主体意识的强化与写作规律的有效渗透的结晶。而作文教学又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细致的系统工程。在这项工程中,我们要做的工作还很多。今后,我们要勇于开拓,继续探索作文教学的新路子,为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不懈地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苏霍姆林斯基设计的作文题目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3]陈毛美等,《中学语文教材教法》[M],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6

[4]梁中杰,《现代基础写作学》[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8

[初中作文教学培训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小学作文教学反思

全文共 1188 字

+ 加入清单

三年级学生的作文写不好,关键在于老师。老师要精心设计,悉心指导,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教会他们表达的方法。

一、在教学实践中实行一套指导方法。

第一步以本为据,总结写作方法。课本是范本,课文是范文,每次作文指导,细心的老师要从课文中寻找出切合学生实际的写作方法,作为科学依据,文本结合让学生效仿训练。第二步出示“下水”范文,进一步印证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让学生明白运用这种写作方法并不难,很容易掌握。第三步,点拔指导,让学生明确应用这种写作技能最容易出现的几种毛病,进一步加深印象,进而掌握这种写作方法。第四步,当堂作文,强调学生实际运用新的写作方法,这样就有效地避免了学生抄袭他人习作的现象。第五步,习作改评,紧扣指导重点,凡能正确运用新的写作方法作文的学生,尽可能给予满分鼓励。当然,这种教学模式不一定科学,大家可以根据各自的教学实际,总结出既结合学生实际,又有个性特点的教学规律来指导作文的实际教学。

二、精心撰写下水作文,体验学生写作的甘苦。

在学生看来,教科书是专家、名家的文章,太神秘,且高不可攀。如果教师能运用新授的写作方法写1-2篇下水文给学生以示范,那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定然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新鲜感,感到运用新的写作技巧其实并不难。因此教师写下水文不但可以释除学生的神秘心理,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同时也可以使教师体验写作的甘苦。还能使教师经常地练练笔,

给学生以勤动笔的示范,还可以了解到学生习作实际,作文的重点、难点在哪里,学生最容易犯毛病的地方又在哪里。这样就能在备课与指导时更能有的放矢地进行突破。

三、批改作文紧扣重点,让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

批改学生作文是老师最感困惑的事情,要面面俱到,教师实在感到力不从心,也难做到;要么只阅不批,只阅不改,写上批阅日期了事,这种方式是不可取的。我以为,批改作文必须紧扣指导重点进行。每次作文训练都有一个训练点,翻开学生作文,便可一目了然。对运用得法的学生,老师尽可在“眉批”栏中用简短的语言予以肯定和赞许,在“尾批”处予以总结性褒扬,在评定等级与分数时尽可能往高处靠,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我行”、“我能”。至于对运用不得法的作文大可不必求全责怪,因为训练目标比较单一,一般学生稍加提示,便会明白,因而,只须予以巧妙的点拨与鼓励,便可矫正习作的问题。至于综合性的错误,如错别字、典型病句等可用少量时间集中加以解决。

四、及时反馈评讲,让学生再生写作冲动。

农民种地有“三分种,七分管”之说,指导学生作文也应该是“三分导,七分评”,有效地评讲作文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总之,小学作文教学是培养小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内容,加强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必须引起我们每个语文老师的高度重视。我坚信,只要我们主动地去探究,不断地去实践,认真地去反思,就不难从中总结出带规律性的作文教学法则来。

[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语文教学反思周记

全文共 1089 字

+ 加入清单

经过几周的教学工作体验,感到有一条原则较重要,即让赏识走进语文教学,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爱学语文。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

在赏识教育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在学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权威,学生也不是唯命是从的卑微者。师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满信心,思维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这样,就为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促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愿望,即亲其师,学其道。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这种气氛的建立需借助一些手段,如温柔的目光,亲切的抚摸,殷切地希望,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更加依赖老师,从而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这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所在。

二、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

罗森塔尔效应实验,说教师给学生自信,学生就会有高成就。教师对学生的相信是一种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这样忠告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老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能,而教师的作用,就要唤醒学生的自信。

三、阅读教学,让学生多一点自我感觉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更新观念,还学生以学习和发展的地位,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于学生五花八门的答案,教师要充分肯定。即使学生回答的幼稚,肤浅,甚至片面、错误,教师也切忌“一棒子”打下去,而应当热情鼓励、引导、用心呵护熠熠生辉的思想火苗,这对学生的影响将是巨大的。让学生发展自己的思维,获得审美的体验,从而提高语文阅读的质量。

四、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学会体现自己

在应试教育的制约下,学生在作文中的个性和创造性已消失殆尽。作文中总是干干巴巴的几段空话,套话、假话连篇,文章脱离了自己真实内心的感受,使作文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和色彩。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鼓励学生写随笔,观察日记,读后感,观后感、周记。此类作文往往有学生真实情感的流露,鲜明个性的跳跃、独特词语的运用,许多优秀之作常常涌现,时间久了,学生就能发现自己的写作个性。

教师可以允许学生有不同层次的发展,并抓住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加以鼓励:如好的句子,使用准确的词语,好的开头或结尾等,唤起学生写作的热情和自信。作文评语以鼓励为主,当然作文中存在的主要毛病还需用委婉的、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指出,那么以后作文,学生会更主动热情,并能更好的展现或表现自己了。以赏识的方式改变学生作文中的一些缺点,效果明显,并能很快提高写作水平。

这是我最近教学过程中的一点点思考,现作以上总结,供大家参考、指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老师的作文教学反思

全文共 482 字

+ 加入清单

作文批改时语文教师倍感头疼的事,老师一节课详批只能批4、5本,四五十人的作文有时一个星期还批不完,但老师辛辛苦苦批改的作文发到学生手中有几个去看老师的批语,他们在乎的只是作文等级,我感觉效果不太好。以前带五、六年级时,为了批改有实效性,有时自己偷懒,曾私下让优秀学生批改过作文,告诉他们批改的方法,感觉效果不错,但不敢让领导知道。

在近几次的作文批改中,我感到学生的能力超乎我的想象,我原先的目标是优等生批改差生作文中的错字,对每次作文的习作目标进行评价,再进行面对面交流,至于差生只是阅读优等生的作文,学习别人的作文,错别字、不通顺的句子改不出来都不要紧,因为我还要再批阅,打出评价目标,没有想到,差生也能改出部分错别字,有时会争吵起来,吵着让我裁判谁说的对。我感觉这有利于学生作文的共同提高。

我在批阅作文时,发现有几本批的特别好,但不知是谁批的,于是我又让学生写上批改人,这样在讲评时我即对作文情况进行讲评,又对批改情况进行表扬,提高了学生批改的积极性。

在实践的这段时间,也有许多困惑和不满意的地方。今后会逐渐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我的愿望是好的,但不知效果如何。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一封信教学反思

全文共 638 字

+ 加入清单

《一封》语言通俗易懂,通过信的内容,表达了露西对生活细腻的感受、对亲人细致的体贴,对于学生能起到很好的熏陶作用。本课讲述了小露西想念爸爸,在妈妈的帮助和鼓励下给远方的爸爸写信的故事。通过课文,体会小露西对爸爸的思念,体会这一家人之间浓浓的温馨的爱。培养学生热爱家人的思想感情。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学习本课1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露西在给爸爸的信里都写了什么。学习露西懂得寻找生活中快乐美好的事物的乐观态度。

教学重难点是识字、写字,朗读课文。比较露西前后两封信的差别,体会露西心情的变化。对于这类来源于生活,与学生生活体验十分接近的文章,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从学生的切身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兴趣。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不断地启发学生想象,联系自身实际让学生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叙述出来,并将它与露西的体验作对比,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本文内容。我让孩子们仔细读课文,可以在找到的句段旁写上批语,做上记号;同座的两位同学读完了,互相议一议,看看自己找的理由是否正确。让孩子们初步了解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

同时鼓励孩子们只要用心读书,用心思考,用心体会,用心倾听就会有收获。还让同学们在第二封信中采用了分角色朗读,一人读妈妈想说给爸爸的话,一人读露西想说的话,这样孩子们就能深入文本,体会当时的情境,把露西当时写信的心情表达的更准确。最后,在出示阅读《信》这首诗时,孩子们从读中感悟可以给小鸟写信,可以给花儿写信,可以给云、树写,当然也可以自己给自己写信。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学会生存》教学反思

全文共 1536 字

+ 加入清单

本次评选活动我执教了习作《学会生存》这一主题的作文教学,有很多启示,下面我将从“导语、教学策略、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引导方法、课件制作等方面来说说我的教学反思

这次习作的内容:一是写一件关于自我保护的事,二是写《鲁滨孙漂流记》的读后感,学生可以任选其一。由于本单元没有学过,所以我选择了第一个内容。

这是一堂如何去引导学生习作的课,重在引导。我在设计导语时,是经过多方考虑的,旨在能够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明确写作方向,特别设计了与主题有关的“学会生存”的语言表达,情节的描写。除了用生动的语言,还采用了相应的画面创造情景,让学生置身于灾难中,从而受到感染、熏陶,为学生在后面的习作中做好铺垫。

习作是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的,由于本次习作进度上没有跟上,所以采用陈述故事、分享故事的方式,让学生将自己亲身经历的、听到的、看到的或从其他途径上了解到的关于学会生存的故事详细地说出来,重点介绍主人公是如何生存及你从中的收获或启发,为了避免由于学生基础差不敢讲、不愿讲的情况,我设计了两个小故事与同学们分享:一个是《鲁滨孙漂流记》,另一个是《血色母爱》,让学生从这两个故事中体会到学会生存的重要,懂得学会生存是需要相应的知识和足够的智慧的,从故事中感受到语言的熏陶,学会细节描写以及人物描写等描写方法,学会在叙事的过程中表达内心真实感受,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这两个故事看似占用了一定的时间,但在学生还没有学习本单元文章,不了解本单元的具体内容及要求的情况下,对学生的习作无论是内容上、方法上,还是在感受和情感的表达上都取到了引领的作用,是很有必要的。

习作指导,要求学生用刚才学到的写作方法。将自己经历的、看到的有学会自我生存的故事情节写清楚,在引到习作时我还精心设计了一个板书,板书内容除了有主题“学会生存’外,还有展现了我们只有靠智慧生存、靠知识救人,才能让生命之树常青,生命之花灿烂。或许,我的教学设计很普通,但我崇尚的是为学生提供开放式习作,通过生动的导语,分享故事的环节,即让学生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懂得了学会生存的重要性,并在这些环节中明确了本次习作的要求,叙事的文章不仅要讲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还要用丰富的人物形象来烘托,在分享故事的环节让学生自己概括出写作手法,写作中只有运用相应的写作方法,使用恰当的修辞,有时还需要丰富的想象与联想,才能使文章更具体、更生动、更完整。通过创造师生平等交流的平台、将学生的写作欲望、写作激情“哄”出来,让学生在自由畅想、自主选材中完成习作片段。

在学生习作过程中,我不断巡视,针对个别写作困难的学生加以指导,短短的近10分钟的时间,大部分同学已能写出一两百字的小片段,甚至有几位同学的文章已接近完整。在学生写完小片段之后,让学生通过轻声朗读的方法进行初步的自我修改,通过指名或学生自愿分享自己的作品:学生大声地朗读自己的作品,之后师生共同针对所叙述的事情是否完整、有条理,记叙得是否具体生动,感情是否真实,运用的写作方法是否恰当作出评价。

再谈谈我的课件设计,为了让学生把事情说清楚,我应用多媒体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第一部分播放的是无情灾难,添加了凄惨背景音乐,第二部分为故事分享,这部分内容是为学生掌握写作方法,体会语言,感悟故事,从而为写作做好铺垫的部分,第三部分为感受生命灿烂,我要求学生学会自我保护,懂得要珍爱生命。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成功的地方从学生的习作中是可以呈现出来的,当然也存在不足。由于过多的考虑到学生没有学习本单元课文,也缺乏口语交际的基础,所以将重点放在如何引导学生作文上,如能在前面部分再节约出4、5分钟的时间留给学生写作,可能会更好,我一定会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努力,不断改进,争取做得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感悟亲情作文教学反思

全文共 1564 字

+ 加入清单

亲情之爱,是一切美好感情的基石。通过这次“表达·交流”综合实践的设置,引导学生用心感受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亲情,接受一次爱的洗礼,感激亲情,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并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了解亲情的丰富内容和多样表现,进而丰富对于亲情的感悟和认识;最后通过“亲情”主题写作活动,内化关于亲情的感悟和认识,学习用适当的语言形式表达自己的真挚情感。我认为教学重难点:1.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2.学会表达学会感恩,学会用适当的语言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课讲完后,感觉不是很顺畅,有一种不是很透彻的感觉。其实,作文教学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独特体会,在上课中要有个性化的理解。但无论如何解读,终极目标一定是唤醒学生体验,然后引导去写。体验被唤醒后,学生就有了可说的话,也就是有了写作素材。在引导写作中,在技巧的指导中,一定结合具体的材料,或文本或学生的当堂作文。

一、 放平心态。

虽然是一堂竞赛课,但一定要淡化竞争性,当成普通课来上。课备的再熟练,准备的再充分,紧张都会让课变形,效果大打折扣。老师的紧张会传染给学生,心态的失衡,会影响交流沟通。本节课由于莫名的紧张,节奏有点乱。在“说一说”环节后,本来设计板书“点滴言行”四个字,也即解决选材的问题。结果遗漏了,当发现的时候已经到了“议一议”的环节了。本打算本环节后板书,可是又莫名其妙地忘记了。于是只好在快结束的时候补上了,虽然也算完整,但时机不好,应写在该写处,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二、 关注生成。

在备课时,往往预设了多种情况。预设不能不考虑,但是预设往往偏离此课此生此时的具体情形。预设会出现与学生交流时产生一种隔靴搔痒的感觉,交流成了各讲各话的表述,很难形成统一意见,难以达成具体目标。学生的回答本来很好,但如果缺乏及时的肯定,就会错失激活更多学生思维的有效时机。有一个女生在回答亲情故事时,讲了一个书上的事,并补了一句经典的话,亲情不能等。此时应该顺着此生的不能等往下引导,我们该怎么办?这样一引,就会转到如何感恩,如何表达对亲人的理解上来。可我当时的处理,仅仅是一句重复:是啊,亲情不能等。

三、 直指目标。

任何一堂课,都应该有一个具体可行的目标,课就应该围绕这个目标去推进,去展开。无关的或不要紧的细枝末节,一笔带过。所谓的精彩,只包括达成目标的过程中教师的巧妙点播,学生的有机生成。在讲述亲情故事中,我讲了一个自己的故事。也许太投入,没把握好情绪,在说的时候数次哽咽,以致影响了教学的进度。作为一名老教师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导演的任务是营造氛围让演员去表演,如果自己失控了,演员去做什么?

四、用好材料

在营造氛围,创设情境时,用材料一定要注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个别的特殊的例子没有代表性。例如韩红的《天亮了》创作及背后的故事,虽然感人,但不具备普遍性。我选用的是《天堂午餐》,极其贴近生活。其内容是《天堂午餐》讲述的是一个年少轻狂的儿子,平时对母亲的辛劳不以为意,甚至对唠叨的母亲发脾气。当母亲擦地时,儿子不耐烦地说:哎呀,别挡着我!当母亲叫儿子吃饭时,正在上网的儿子却回答说:别叫了,烦死啦!面对母亲“我什么时候才能吃上你给我做的饭”的期盼,他毫不在意地回答:“妈,等您老了,我天天做给您吃。”而当母亲猝然过世后,追悔莫及的儿子悉心给母亲做了一顿午餐,可是再也见不到妈妈的身影……在让学生谈一谈哪一点让你感动时,我的引导不是很到位。导致了材料使用不充分。再好的材料,不能化为自己的东西,也会给人以言犹未尽的感觉。

整节课虽然有遗憾,但是我迈出了这一步,对我的教学生涯,对我的成长意义非凡。我从来没有这样思考过平时随意布置的作文该怎样去上,一番探索,一番比较,一番纠结,收获多多。它让我懂得了该如何去引导学生写作,让我对自己也有了更深的认识,让我知道了下一步我前进的方向在哪。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搭石》教学反思作文

全文共 513 字

+ 加入清单

首先,我关注了学生多种方式的阅读。上课学生听老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初步了解了搭石风景的亮丽。接着,我又引导学生通过默读、自由读、感悟读、齐读、背读等多层次、多角度地读,充分地接触文本,在阅读中感悟美、欣赏美,突出了教学重点。同时,通过重点段的品读,又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家乡这道风景的亮丽。在整节课我注重了对学生关爱他人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比如在过渡语、小结语、评价语和激情语中潜移默化的渗透。学生情感与文本产生了共鸣,感受到乡亲们浓浓的乡情。

二是加强了说写训练。课文中多次出现假设句子。教学中,让学生初步了解了假设句子的意义,然后仿照课文中的句式说身边的美,进行说写练习,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语言内化与表达。

三是注重传授学习方法,揭示学习规律。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不光引导学生了解意思,也提示理解的方法。如在理解重点词“协调有序”时,学生通过课前预习了这个词的本义,我又引导学生说出了这个词的引申义,即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然后再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个词用得准确。又如:在开课伊始,让学生边默读课文,边思考,边画句子,边理解,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有掌握了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

[《搭石》教学反思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作文教学反思札记

全文共 982 字

+ 加入清单

要写好文章,必须具备大胆的、合理的、丰富的想象力。而想象这种活动,又必须在原有的形象的基础上去展开联想,才会具有丰富的加工和改造的材料。

如果没有联想,那想象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所以,在写作过程中,想象和联想,往往是综合适用,而不能截然分开。联想,是一种由此及彼的思维活动。其主要方式有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及辐射联想等。

如何展开以上联想呢?第一,明确概念;第二,找准相近,相似的事例,以便使这些联想,为我所用。

“相似联想”,即由甲事物想到与其在形态、性质、功能、特征等方面有相似联系的乙事物等等。例如贾祖樟的《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写到鲜荔枝变质快的特点,便引用杜牧《过华清宫》诗中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以说明当时统治者为把鲜荔枝迅速送进京城而不惜劳民伤财;写到单发展荔枝生产以满足人民生活日益提高的需要时,则引用了苏轶的“欲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的诗句,明我国岭南盛产荔枝。又如夏衍写的《包身工》一文,在写到包身工遭受残酷的压迫、剥削,为工厂老板创产值多而收获却少得可怜时,自然联想到“墨鸭”而吃的却很少。这便是使用了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即由对某一事物的感知、回忆而引起与该事物具有相反特点的其他事物的回忆。如陶铸同志在《崇高的理想》一文中,论述到乡,往往是地主阶级或向往地主阶级生活的人的理想;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的理想是希望钱越赚越多,利润越来越高,而且希望这个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社会是“永恒”的。而无产阶级,却是打倒这个“永恒”,把这个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社会推翻。在社会主义社会,“为人民服务”,实现共产主义事业,就成为广大人民的共同理想。

“辐射联想”,即以某事物为触发点,向其四周联想到自己最熟悉的生活及各类知识的积累。最典型的要算秦牧的《土地》一文。他以“土地”这一极普通的事物为触发点,骑着思想的野马驰骋于四面八方,联想到了历代的人们对土地的珍惜;想到失去土地的人们的悲哀.想到了土地被剥削者占有时,劳动者的种种不幸;想到了劳动者为保卫土地,争做土地的主人而进行的可歌可泣和不屈不挠的斗争,更想到了劳动者成为土地的主人后,对土地的改造和对自己家园的建设。又如1994年高考作文题为“尝试”。有一考生在作义中写到尝试“留长辫”尝试“迷你裙”尝试“流行歌曲”等,本想“潇洒”一回,结果都不如人意而贻笑大方的深切体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教学反思

全文共 598 字

+ 加入清单

三年级习作教学,首要的任务是拓宽学生的思路,调动生活的积累,从而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本次习作和口语交际的训练紧密结合,由于在习作前的口语交际课上,学生已对如何“介绍自己”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本节课把引导学生如何写具体作为贯穿课堂的主轴,课堂先通过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兴趣,通过教师的“导”帮助学生明确写作思路,引导学生抓住自己特点进行写作练习。导“析” 、导 “评”环节则以例文的形式,让学生在品析中掌握把特点写清楚、写明白的方法。使学生下笔时有章可循。对初学写作的三年级学生来说,写作通常是“无话可说”,甚至“无材可写”,仅仅靠教师传授抽象的写作知识,是难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的。通过多媒体的辅助,学生在这节课上概念清楚,方向明确,笔下的文章语句优美,事例真实,但这堂课我觉得安排内容太多,解决的问题多反而达不到预期效果。再有就是学生写作结构上有千篇一律之嫌,形式拘泥,如何让学生在习作时能“心中有法,表达多样”在写作结构千篇一律的基础上百花齐放是下一个要解决的问题。至于信息技术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我在上面已经谈了认识,在这节课上虽然只是几张幻灯片,但我始终认为语文课姓“语”,信息技术能为作文课插上腾飞的翅膀,但启航时却必须有方向,否则会喧宾夺主,浪费学生宝贵的时间。

总之,作文教学没有止境,我会在教学实践中踏踏实实努力,觅得科学有效的方法,提高自身素质,让学生快乐幸福地生活,轻松愉快地习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贯岭小学四年级想象作文“笔”的教学反思任远强

全文共 1452 字

+ 加入清单

想象作文《未来的笔》教学反思贯岭小学任远强 今天,本人执教了四年级一篇作文课《未来的笔》,要求同学们打开思维,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来的,弄清楚现在的笔有什么缺点,未来要怎么改良这个缺点,所以本次习作自然也就要考察和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语文教师要上好一节作文课,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要想在作文指导课上使学生获得作文的技巧与方法,教师必须精心地设计作文指导课的上法。因此,要想提高语文教学成绩,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及水平,教师必须在作文指导课上下功夫。

想象作文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的一种最好的方法。由于小学生思考问题的逻辑性较差,虽然有时他们经过持续观察后占有的材料十分丰富,且富有生活气息和儿童情趣,但是在他们的头脑里,这些材料是零乱的、分散的,没有大小轻重之分,尤其处于作文起步阶段的小学四年级,他们不会根据中心思想选取相关的材料进行分析、比较,所以大多学生写起来思前不想后,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想到哪里就到哪里,这就难免出现词不达意、详略不当的毛病,比如:未来的笔,他们的素材就很少,可能被现实生活中的笔给禁锢了。因此,教师有必要采用“问题”导向使目标明确。因此本人在进行《未来的笔》作文指导课的时候,问到:“现在的笔有什么缺点?你

想怎么改良成未来的笔呢?”使学生能按照一定的重点和顺序,有意识地边想象边思考,循序渐进。

我在作文课上给学生提出的要求:1 、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大胆、合理。2、语句通顺、生动。3、能把故事写具体,还有自己独特的想法。首先要让学生在互相的讨论中想到自己要变的未来的笔的样子,有点和缺点,这样的前提是要自己喜欢的事物或者感兴趣的事物,从学生的内心入手抓住他们可以发挥的想象,再让学生展开想象大胆地去说变成了该事物之后自己该做哪些对社会和人类有益的事情,这样做就能很好地对学生的“变成后做了什么事”引导比较到位。目前的小学生写作文时最大的难题就是没素材可写,或是不知从何想象。其实呢,不是生活中没有作文素材,而是学生缺少善于捕捉作文素材的能力,缺乏实践活动,还缺少文化知识。所以我用了大量的图片、故事……等各种设计来启发他们的思维,让学生把目光投向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去,不断发现,捕捉在生活中有趣和值得关注的事物,开阔学生的眼界,增长学生的见识。即使是平常的小事也可写出新意来。老师要选择最佳的观察对象,安排合理的观察顺序,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这样,学生可用一个简单的生活情节来想象一个生动、形象的故事。可见作文来源于生活,学生通过生活开拓思维,想象一个新的境界。

想象性作文凭借儿童的想象展开,但儿童在想象时,情节较为抽象、模糊,可能只是一个大概的过程和结局。所以,在

学生的想象有了大致的轮廓后,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围绕情节想具体。除此之外,由确定材料到下笔成文,中间需要一个说的过程,我口写我心,我心写我口。让学生把自己头脑中想象的情节说出来。在此过程中,语言与思维呈互动状态。说的收获与启发也促成了写的酝酿,将积累材料与化成文字之间的梯度大大缩小。尤其是教师让学生示范说,个别说,同位说,小组说,既是个体一次写的酝酿和尝试,也是不同个体间的一种互相启发,能使学生互相影响,不断补充,取长补短,丰富自己的内容。

我认为“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培养学生想象作文的途径是很多的,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地挖掘学生的内在创造潜质,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使学生创新能力和作文能力都得到一定的提高。

北川羌族自治县贯岭小学 任远强

2014年11月25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麋鹿教学反思

全文共 824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的教学评比,由我们自己定课题,我想来想去,不知选什么,我刚好上到第17课,我不想选这篇课文,觉得它特别难上,以前从没有上过说明文,心里也没有底,可是有很想挑战一下,最后决定上这篇课文,刚开始自己还真有点不知所措,无从下手,我想如果不是课评,我怎么上这课呢?于是我把课文反复读了很多遍,在大脑中构思,这节课怎么上?第一课时应该教些什么?

首先,我认真的分析了课文:《麋鹿》选自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第十一册。这篇课文是从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传奇经历这三方面对麋鹿作了详细的介绍。通过介绍,让学生了解麋鹿的一些特点,培养学生对麋鹿的感情,增强学生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体现了国家对野生动物的高度重视。文章内容浅显,通俗易懂。六年级学生对麋鹿这种动物乃至许多野生动物濒临灭绝的现状不太了解。同时小学生对新事物本来就有强烈的好奇心。我选择了大量的图片让学生充分感知麋鹿的“四不像”,通过图片对照,让学生有形象的感知。

其次,我要让学生学到什么?我想六年级学生应该对文章的体裁有所了解,因此我特意找资料,大屏幕显示,带学生学习什么叫说明文?说明文有哪些说明方法?我觉得这些资料作用好像不大,带学生过一遍是否有效果,如何才能让学生有真实的感受,真正学到知识,()这样的学习总感觉太枯燥,没有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再次,第一课时带学生学习字词,六年级学生虽有了自学的能力,但有些字词还需要认真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的备课还存在不足,如“骑”字的读音,有的同学预习时注意到了,而我连想都没想过,我回忆自己在备课时是否静下心来读课文了,读了多少遍,作为教师,自己都没去认真研读课文,学生又怎么去读呢?

最后,说明文的阅读指导如何落实,教学中让学生读了课文,但朗读的质量呢?感情呢?说明文的朗读自己可能要不断地去摸索。

课上完了,一节课结束了,可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我对语文教学的脚步没有停留,以后的教学道路还很长,自己是要不断摸索,不断总结的,希望自己能很快成长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作文课教学反思

全文共 991 字

+ 加入清单

马山中学 张芸

上周我给学生们上了节作文课。因为我的教学对象是一群初三年级的特别害怕写作文的孩子们,所以在上课前,我就在想怎么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们对“写作”的畏惧感呢?我打算认真地倾听一下同学们的心声。因此在这节课的准备过程中,我向同学们提了个问题:“同学们,你们觉得写作文难吗?具体难在哪里?”鼓励同学们畅所欲言。学生们也许也许也是感受到了我的真诚,也许是少了课堂的约束,表现的特别积极。有的说:“没有内容可写”。有的说:“不知道怎么把要写的内容表达出来”。有的说:“写出来的内容像白开水,越写越没信心了”。听了学生的发言,我心里有底了。学生们在写作方面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生活中不是没有写作的材料,而是同学们很少留心观察生活中值得记录的小细节,缺少了善于发现的眼睛。

二、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忽略了对写作技法的归纳和演练。

三、缺乏必要的文辞积累,文章缺乏文采。既然找准了病根,那就得趁热打铁,对症下药。

在上课伊始,我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个标题:“三句话写好作文”。学生们这下可炸了锅。有的人表示怀疑,有的人迫切想知道究竟是那三句话。在学生的“千呼万唤”中我板书了这三句话并作出了简明的解释:一、把要写的事情写清楚了。(及格)二、把要写的事情写清楚了,并有文采。(优秀)把要写的事情写清楚了,并有自己的感悟。(高分)。公布答案后,学生似乎对我的说法将信将疑。于是,我拿出了事先准备的两篇中考考场作文(《怀念葱油饼相伴的日子》、《那一刻我长大了》),请学生们当一回“小老师”评判一下文章写得怎么样。接下来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有的同学说:两篇文章的作者都从生活小事中感受到了真情。有的同学说:《那一刻我长大了》这篇文章,作者观察很细致,用词也特别准确,也很有文采。譬如,作者写因为天气热,补鞋子的老爷爷额上渗出了汗珠。用“渗”而不是“流”。待学生评判完毕,当我告知学生这两篇作文就是今年中考的高分作文时,学生终于信服了写在黑板上的三句话。最后,我给学生们提出了有关写作的两点希望:一、多观察,多练笔。二、从身边的小事写起,记小事,书真情。

课后,我认真地反思了这节课的教学。在课堂上我充分地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给了学生一些写作上的启发。但课堂有限学习无限,要想让学生们真正地爱上写作,写好作文,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会学生立足生活,感受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三年级作文的教学反思

全文共 1512 字

+ 加入清单

三年级学生的作文写不好,关键在于老师,三年级作文教学反思。老师要精心设计,悉心指导,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教会他们表达的方法。

一、在教学实践中自己摸索切实可行的指导方法

第一步以本为据,总结写作方法。课本是范本,课文是范文,每次作文指导,细心的老师要从课文中寻找出切合学生实际的写作方法,作为科学依据,文本结合让学生效仿训练。第二步出示“下水”范文,进一步印证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让学生明白运用这种写作方法并不难,很容易掌握。第三步点拨指导,让学生明确应用这种写作技能最容易出现的几种毛病,进一步加深印象,进而掌握这种写作方法。第四步当堂作文,强调学生实际运用新的写作方法,这样就有效地避免了学生抄袭他人习作的现象。第五步习作改评,紧扣指导重点,凡能正确运用新的写作方法作文的学生,尽可能给予满分鼓励。当然,这种教学模式不一定科学,大家可以根据各自的教学实际,总结出既合学生实际,又有个性特点的教学规律来指导作文的实际教学,小学三年级作文《三年级作文教学反思》。

二、精心撰写下水作文,体验学生写作的甘苦

在学生看来,教科书是专家、名家的文章,太神秘,且高不可攀。如果教师能运用新授的写作方法写1、2篇下水文给学生以示范,那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定然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新鲜感,感到运用新的写作技巧其实并不难。因此教师写下水文不但可以释除学生的神秘心理,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同时也可以使教师体验写作的甘苦。还能使教师经常地练练笔,给学生以勤动笔的示范,还可以了解到学生习作实际,作文的重点、难点在哪里,学生最容易犯毛病的地方又在哪里。这样就能在备课与指导时更能有的放矢地进行突破。

三、批改作文紧扣重点,让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

批改学生作文是老师最感困惑的事情,最容易形成两个“极端”,要么字、词、句、篇、语、修、逻、文,面面俱到,教师实在感到力不从心,也难做到;要么只阅不批,只阅不改,写上批阅日期了事,这两种方式都不可龋笔者以为,批改作文必须紧扣指导重点进行。每次作文训练都有一个训练点,翻开学生作文,便可一目了然。对运用得法的学生,老师尽可在“眉批”栏中用简短的语言予以肯定和赞许,在“尾批”处予以总结性褒扬,在评定等级与分数时尽可能往高处靠,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我行”、“我能”!至于对运用不得法的作文大可不必求全责怪,因为训练目标比较单一,一般学生稍加提示,便会明白,因而,只须予以巧妙的点拨与鼓励,便可矫正习作的问题。至于综合性的错误,如错别字、典型病句等可用少量时间集中加以解决。

四、及时反馈评讲,让学生再生写作冲动

农民种地有“三分种,七分管”之说,指导学生作文也应该是“三分导,七分评”,有效地评讲作文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1.评讲必须及时。讲评是反馈的一种重要形式,必须讲究其时效性,学生作文后一般2、3天,最多4、5天就必须反馈评讲,不能欠拖不评,拖久了就会模糊学生对训练重点的印象,冲淡学生写作兴趣,进而阻碍学生急切获取新的写作知识的欲望。

2.评讲准备必须充分。评讲的目标必须明确,评讲的方法必须不断创新,评讲的程序必须清楚,评讲的材料必须详实。

3.评讲必须紧扣重点。训练什么,评讲什么,必须有针对性,不能胡子头发一把抓,正反例证也必须来源于学生习作,通过对此评讲,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新授的写作方法。

总之,小学作文教学是培养小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新课程改革中必须探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加强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必须引起每个管理者与执教者的高度重视。笔者坚信,只要我们主动地去探究,不断地去实践,认真地去反思,就不难从中总结出带规律性的作文教学法则来。

[三年级作文的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初中生作文课教学反思

全文共 2329 字

+ 加入清单

作文讲评课是作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它是根据作文教学的要求,对批改中发现的学生作文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过程。在作文教学的全过程中,它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既是对前 一次作文的总结,又是对后一次作文的指导。感谢这次同研一节课,让我对作文讲评课有了新的体会。反思这堂作文讲评课,我认 为其成功之处在于:首先教师要给自己一个恰当的定位,扮演好导演的角色,引导学生一步步走向目标。这中间,教师要擅于调控课堂,做到

有收有放,收放自如。其次,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教师是活动中的一员,在生生、师生的互动中生成新知识。再次,教师要擅于评价和鼓励,用精当的评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课上,我还注重让学生练习有条理地说话、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概括能力,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意识和能力等。让作文课不单是写,而且还有听、说、读等方面的训练。本课里同样也有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如: 环节上还有些把得死,想放开,可是不知道学生会说什么,怕驾驭不了,所以设计的时候还是走了保守的路线。这说明还是课堂调控能力不是很强,需要进一步锻炼并加强学习。 在方法的总结上还是老师说得多,学生的认识仅限于表面,说明写作的方法、评价的方法及角度还是把握不好,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指导,促进学生的写作、评价水平都能提高一个新高度。 如何利用作文讲评为学生开创一个正常的自由表达空间,是作文教学面临的难题,在今后的作文教学中,要使学生 逐步掌握写作技巧,在作文讲评中真正体会到写作之乐,从而达到提高写作水平。 我将尽量抓住几个关键环节。

一、树立大作文教学观,正确评价学生的作文

学生的活动天地和思维空间会使他们的一些做法显得有些幼稚,想法有些天真,但那是他们真实情感的流露。按照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说真话、实话、心理话,表达真情实感 ”的要求,在作文评价中,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欣赏学生的作文,尊重学生的意愿.重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教会他们讲真话。只要具体明白、具有真情实感,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从内心出发,写自己想写的、所追求的、所欣赏的,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激情,同时促进他们在知、情、意、行等多方面素质的发展。

二、以欣赏的眼光,科学评价学生的作文

作文讲评不是单纯的教师评、学生听,而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进行讨论、评议、修改的互动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要想使评讲课上的生动活泼,教师必须根据作文训练的要求和学生作文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并不断创新,才能使作文讲评真正起到抛砖引玉、穿针引线的作用。 以欣赏的眼光来,首先要善于肯定。教师要抓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在讲评过程中通过设置灵活多样的欣赏环节,如 “榜上有名 ”、 “佳作亮相 ”、 “片段欣赏 ”等,让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畅谈自己的写作思路。同时还要注意肯定学生自己的相对进步,从而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进步和成绩的机会,使被评价者通过他人的赞赏而受到激励。另外我们还可让学生的表现延展至课外,如鼓励他们投稿等,让他们充分 “炫耀 “自己的成果,享受成功的快乐。 其次在欣赏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 “赏中有评 ”。一是教师要善于用富有启迪性、商讨性、趣味性的语言点拨,引导学生共同讨论.各抒己见,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评评好在哪里,妙在哪里,欠缺又在哪里;二是教师要善于激发提高,唤起学生 “我要修改、我要写得更好 ”的心理需求,主动修改自己的习作。值得提出的是,在学生动手修改、互改前,教师一定要强调 “三分文章七分读 ”,并提出相应的要求,切不可草率过场,敷衍了事,这样在具体的欣赏、评析中,学生会产生一种羡慕之心,会自觉不自觉地以别人的优点为榜样,吸收其中对自己需要的东西.自觉投入修改作文的过程中去。 第三教师要抓住共性、突出重点。学生作文出现的共性问题,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语句不够通顺;二是应用文的格式存在问题;三是记叙文的 “四要素 ”不全;四是议论文的论点不突出;五是文章的结构顺序比较混乱;六是记 “流水帐 ”,不能突出重点等。这些共性问题,其实都是学生作文的基础问题。评讲中,如果不注意这些共性问题,草草过场,往往它就成为我们作文教学路上的绊脚石,这点不容忽视。但我们又不能蜻蜓点水、面面俱到。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作文中暴露出来的共性问题每次确定一到两个重点进行落实。

三、引领学生自改、互改,切实提高学生的自改能力

叶圣 陶老 先生说过: “作文教学要重在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 ”。因此,在讲评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参与到自改、互改中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这是减轻老师工作负担和压力,培养学生动手、用脑等多方面能力的好举措。首先教师要明确修改方向、提出要求,学生对照要求自改;其次学生在自改的基础上进行互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习到别人是如何触及生活、触及自然的,是如何展开大胆而合理的想象的,又是怎样以真情实感写出新颖的文章来的,在互改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合作中相互学习,从而达到相互沟通、交流的目的。再次教师要引领修改,对部分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评改和交流,用这种引路的方法,鼓励学生认真观察、亲临社会实践,把笔尖探到现实生活中去,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以自己的真情实感去强化情感。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语文老师能够抓住关键环节,在讲评作文时讲究科学,注重方法的指导和能力的培养,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创造一个和谐、民主、自由、健康向上的学习、育人环境,我们的作文教学水平就一定能上一个新台阶。

[初中生作文课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自然写景作文教学反思

全文共 665 字

+ 加入清单

这次的习作要求是在听说读写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一篇习作。在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的时候,我强调一定要抓住写景作文的主要特征来写,为了使文章能够生动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多用一些比喻拟人的修辞,多想像。

由于我是第一次上作文课,在备课时,我准备一节课就把课讲完,听说读写的练习都有,但是一上课我就觉得时间不够用,还是自己的教学经验不足,驾驭课堂的能力有限,以至于到最后作文的写这一部分没有落实到位。

一上课,我出示了几张很美的图片让他们用一句话练习,孩子们一脸的茫然与无奈,后面通过我的不断引导孩子们才想说,才有的话可说,现在在想我要是说在图片上你看到了什么景色,孩子们可能更有话可说。

在选择阅读篇目时,我想贴近学生的生活,所以选择了一篇写校园生活的文章,但是这里写景的地方太少了,和我的知识有点脱节,所以孩子们的兴趣也不高。

最后,我出示了孔雀河一年四季的图片让孩子们说,他们说了,可以由于时间关系,说的不是很到位,我指导的也不是很到位,听课的老师可能觉得那个图片的作用不是很大,没有把图片上的景物说完整。课下我也反思了,其实让学生说完图片上的景物,还有图片以外的东西可以让学生想象着去说,让学生把自己生活中看到的景物都说不出来。

在今后指导学生写景时,一定要再细一些,真正让学生学会习作的方法。在讲解作文时多从他们的身上找一些闪光点,让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都说出来,再让他们用上一些修辞书法把句子说的形象、生动,并且发挥出他们的想象能力,把我们身边的景色写的比现实中更美。让他们把写作文当成一种期待,让快乐的情感体验伴随他们的写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教师作文教学的反思

全文共 989 字

+ 加入清单

一提到作文,学生怕,老师也怕,

作文教学反思张彦梅

。学生怕写,老师怕教,而传统的作文教学,却只能在低谷中呻吟、徘徊。对于农村小学来说,作文更是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所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我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注重平时的积累

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

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二、形式多样,及时有效

作文评价与批改结果的呈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可以采用分数、等级来表示,也可以用评语来表示;还可以采用多种评价形式进行综合评价。平时我们常说的精批细改只是作文批改中的一种重要方法而已,但不是惟一的方法。那种认为老师把学生的作文改得越细越好的看法是片面的,如果教师在所有作文批改中均采用精批细改这一方法,要把每一篇小学生作文均改成小学生优秀作文的想法和做法那是不太现实的。因为好的作文是很难一次成功的,学生的能力提高也是循序渐进的,教师绝不能急功近利,揠苗助长。

三、注重作文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时作文很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地用了一个表示时间过得很快的词“刹那间”,于是我在批语中这样写道:今后能多看点书,认真作好记录,教师相信你的作文会更上一层楼!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比和比例教学反思

全文共 1297 字

+ 加入清单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随时关注学生思维的活动,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一课,教材中安排的教学过程是让学生进行计算后引出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按这样的教学过程进行教学,我们很难找到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的帮助,也就很难“帮助学生学会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成了一句空话。

教无定法,好的教学方法无疑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的授课效率。从目前情况看,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仍停留在灌输、填鸭、教师讲学生听的初级阶段,教学效果较差。

比例应用题这部分内容是在学过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是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教材首先说明应用正、反比例的知识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1教学应用正比例的意义来解的基本应用题。为了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先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然后教学用比例的知识解答。通过方框中的说明突出了怎样进行思考的过程,特别强调了要判断题目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以及列出比例式所需的相等关系,然后再设未知数,列出等式解答,并在解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一想,如果改变例1题目里的条件和问题该怎样解答。

成比例的量,在生活实际中应用很广,这里使学生学习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用其他方法解答同一题目,概括出一般规律。通过解答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比例的量,从而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有利于沟通知识间的联系,也为中学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中应用比例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做较好的准备。同时,由于解答时是根据比例意义来列等式,又可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所以,在教学上要十分重视从旧知识引申出新知识,在这过程中,蕴涵了抽象概括的方法,运用这个概括对新的实际问题进行判断,这是数学学习所特有的能力。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用比例解应用题,同学们回顾一下:用比例解应用题的步骤是怎样的?

生1:第一步 判断题中的量成什么比例;

生2:第二步 设X

生3:第三步 列出含有X的比例式;

生4:第四步 解答并检验。

师:很好。同学们把解答比例应用题的步骤归纳得很好,确实我们在用比例解应用题时要先判断题中的量成什么比例,再按比例的方法列出比例式,然后解答和检验。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这样的方法完成下面的几道题。(出示准备的练习题)

我带领学生把用比例解应用题的方法整理、归纳得天衣无缝,这样的小结对学生的当前解题确有帮助,或许在提示用比例方法解应用题时是不会出错的。但新课程强调的是面向学生的未来,试想想,这样的小结会给学生的将来带来什么?

由于把用比例解应用题归结为这样的四步,学生在解题时按照这样的四步也许是不会错的,但实际上用比例解应用题时,有的也不必一定要按照这样的四步,尽可能简单的列出算式,可以用多种方法列出比例式的题就出不来好效果了。学生的思维训练做不到灵活开放了。()更不用说通过练习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品质了。

通过对这节课的总结,我意识到教师的教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基准,把学生的学放到主要地位上来,真正的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