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红楼梦的作文(优秀20篇)

曹雪芹创作了《红楼梦》,创建了贾府这个大家庭,但是整部作品的主线却始终集中在贾宝玉和林黛玉身上,如只将注意力集中在宝、黛间的恩爱缠绵上,的确很容易让人生厌。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红楼梦的作文,欢迎阅读!

浏览

2540

作文

971

品《红楼梦》

全文共 1025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年龄增长我慢慢开始接触到啊,红楼梦,它真不愧是经典。我一次次徜徉在脂粉世界中不能自拔,为书中人物的命运扼腕叹息,在“金陵十二钗“中薛宝钗最令我心动。我羡慕她容貌丰美,更佩服她宽宏大量,当然有他的知书达理。她贤淑明达,赢得贾父上上下下交口称赞,连心高气傲的林黛玉都对她“暗服”。还有必不可少的贾宝玉,我觉得她天生就是一位哲学家,生来就有自己的人生观。他的人生观就是“爱”,得到爱就是得到幸福,你看,对于人生际遇,他毫不在意,而当面对柔情似水女儿们时,他又是何等的小心谨慎。有一次宝玉挨了几个打,各人都怜惜悲感,他心里想道:“我不过挨了几个打,他们一个个就有这些怜惜之态,令人可亲可近!假如我一时遭殃横死,他们还不知是何等的悲戚呢?既然他们这样,我便一时死了,得他们如此,一生事业,纵然尽付东流,也无足叹惜了!”这就是宝玉的人生观自白了。

书这位好朋友帮助了我许多,帮我改正缺点,让我取长补短,我一时也离不开他。比如:以前的我非常没有毅力,做作业时遇到困难我总会想算啦吧!明天听老师讲吧。有些事做到一半,觉得太难了就没有毅力做下去,结果半途而废了。可自从我读了《鲁宾逊漂流记》我就变了。因为我读懂了了鲁宾逊的毅力。我知道生活中存在着千千万万个困难,但也共存着许许多多的精彩与幸福。我们因该去挖掘去体会其中的精彩与幸福,那我们才会得到更多。

我只要一有书便会沉浸在里面不能自拔。记得有一次,我正津津有味的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完全不注意周围的人和事。

“走,带你去理发去”妈妈漫不经心的说了一句。我仍捧着书没有动静。“哎,听见没有?”妈妈不耐烦了。他可不管我同不同意拉起我想理发店走去。我正读到精彩的地方妈妈半拖半拉这我到理发店。叔叔问我要什么发型,我想都没想脱口而出“保尔型”。“什么”理发师望着我。旁边一位看似学问渊博的老爷爷眯着眼,乐呵呵的问“为什么呀?“我自豪的说:“因为保尔很坚强呗!”妈妈捅了我一下,我这才醒悟过来。那老爷爷便笑着捋了把胡子说我真是读了本好书,我也傻呵呵地绽出笑容。

老师们经常说:“好读书,读好书。”的确,好书可以给人无尽的启示,我们能够在书中找到自己想要的未知,解决人生的疑惑。

是书,让我变得如此的美丽、聪慧和宽容。书,给予我们的不仅是知识,更多的是做人的方法和道理。

古人说的好:腹有诗书气自华。书就像是‘在黑暗中行船的指向灯’,给予我希望;它就像在需要关心时的一句问候,给予我温暖。我坚信,有了书这位良师益友,我会成长的更快。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读红楼梦有感1000字

全文共 976 字

+ 加入清单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吾曰:“一书一世界,一卷一乾坤。”

——题记

儿时阅书,是因贪恋墨香,钟情文字。深深的,我眷上了文字,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书。鲁达无酒肉不欢,而我则无书不欢。如今的我不为颜如玉,不为黄金屋,更不为千锺栗,只在书中寻觅独属我的一方净土,寻觅心灵的慰藉!

古有圣贤人说:“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也。”诚然,不信你看---

是谁在轻吟“花开花谢满天,红消香断为谁怜?”手拥《红楼梦》,仿若看到一位素衣女子向我缓缓走来: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这便是你---林黛玉。在我的眼中,你是娇如文雅的林妹妹。初读《红楼梦》,我以为是你那涟涟的的泪水害了你,让你红颜消陨,是你悲悲切切的性格才人让你早逝。再读《红楼梦》,我才释然---年幼丧母,寄人篱下,虽然贾母对你厚爱无比,但仍不能多说一句话,多走一步路,这样的小心翼翼,表明你聪慧无比。在那个金碧辉煌、满眼琉璃的大观园内,你如一朵空谷幽兰,孤芳自赏,顾影自怜。我惊叹你的清高孤傲,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我明白了,柔弱的表面下有一颗圣洁的灵魂。我由衷地敬佩你!

读《红楼梦》,我明白了,再往后人生之中,要坚守自己的灵魂,这,是一个清婉的世界。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交明白玲珑地……此花不与群花比。”手指一卷易安的诗词,便觉“清气满乾坤”,踏入这个诗意的世界,便到处是易安少女时代“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美好意境。翻阅下去,却又进入了“风住尘香花已尽,月晚眷梳头,无视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凄苦之境。令人感慨之余,微风一卷,又将我带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爱国豪情。

读易安的词,我明白了就算道路骤变,我要应理想不变。这,是一个豪情的世界。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喜欢林微因的作品,跟多的是喜欢林微因其人,带着欣赏一代才女的情怀欣赏她的作品。品味的不仅是“人间四月天”的清新宛丽,更多感受到的是轻盈、空灵、优雅,她所见的景、身经的情,化成思想在跳动,似行云流水,风清月白……

读林微因的诗,我明白了生活,不只有“柴米油盐酱醋茶”,更应有“一树一树花开”的诗意人生。这,是一个诗意的世界。

沉醉于书的世界,真好!

在午后无人之时,饮一杯名茗,让世界从指尖缓缓流过……

——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关于《红楼梦》读后感学生作文

全文共 487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我在看一本名为《红楼梦》的书,这可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十分有名!我读了其中的故事感触颇深,今天我就来写写关于这本书的故事和感受吧。

《红楼梦》讲述的是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他们分别是:贾家、史家、王家以及薛家,他们之间发生了无数悲欢离合的凄凉故事。故事围绕着贾家展开,贾家在这四大家族中是最有势力也是最富有的家族,但因为贾家开支多,并且没有节制,所以害的倾家荡产,又因为贾家也曾做过许多贡献,所以最后还是留下了一些家产。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家中许多人渐渐死去,贾家的大公子贾宝玉也看破红尘,做了和尚。

这本书让我体会了很多东西,其实古代和现代是一样的,在故事当中,虽然这四大家族很有钱,权利很大,但最终还是落得悲惨结局!引发我思考的是,造成他们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看完一整本书之后,我才知道,原来就是因为有些官员总是自私自利,不顾百姓的安危和利益,一切从自身利益出发,腐朽最终不得善终!

我同时调查了一些关于这本书作者的资料,《红楼梦》的作者原名曹雪芹,他本人就是这本书中贾宝玉的原型,他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为了警戒世人不要被名利迷瞎自己的双眼,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朽。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红楼梦》读书笔记

全文共 433 字

+ 加入清单

在这本书中,有心狠手辣的王熙凤、博览诗书的薛宝钗、才华横溢的林黛玉、聪明灵秀的贾宝玉、智慧靓丽的晴雯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林黛玉。她,让我深深的震撼,宝黛空前绝后的爱恋,流传千古,让后人无限感慨。一闭上眼,仿佛能看见她那柔情似水的眼神,闪烁着点点泪光,让人沉迷其中,为之动情,不能自拔。

诗,是她美丽的灵魂,是她精神的寄托。每当读到她的诗,总是有沁人肺腑的感觉,每一句都像是尖锐又锋利的刀,深深插入读者内心,无形之中像是被掐住了自己的喉咙。记得她的《葬花词》:“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读完后像是被万箭穿心,肝肠寸断般阵痛。

她的泪,像涓涓细流一样潺潺流动,汇聚成一泓清泉,述说着她的悲剧。她哭泣,因为她太委屈。她是悲惨的,是值得人们怜悯的。

虽然她的故事结束了,但是她给我留下了万千思绪。合上书,想要把这份内心的尘埃封住,但一闭上眼,那段应该被禁锢的伤感却又像尘埃一样在空中飞扬、旋转、舞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红楼梦读后感1000字

全文共 1009 字

+ 加入清单

在文学是史上,《红楼梦》被称为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中现实主义的高峰,其深远的社会影响并不仅仅在于它高度的思想性,更在于它无与伦比的艺术价值。

《红楼梦》以贾府为中心活动舞台,以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悲剧爱情故事为主要内容,通过对贾、王、史、薛为代表的封建贵族家庭由盛至衰的发展过程及豪华奢侈生活的生动叙述与描写,客观而真实地揭露出封建社会的腐朽与黑暗,并明白无误地预示了其无可挽回的覆亡趋势。

《红楼梦》在艺术上的成就是巨大的,这首先体现在典型形象的塑造上,它探索到人物灵魂的深处,描写了不同人物的精神面貌,塑造出不同的典型。这一大群性格鲜明,有血有肉,真实可信的人物形象,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道瑰丽的艺术画廊。在这一人物群中,不仅有大家闺秀,豪门公子如主人公: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作者还着力刻画了一个个聪明伶俐,可爱却位卑的丫环、女仆,如晴雯,鸳鸯、紫娟等。不过,我觉得或比较喜欢晴雯。可以说她是丫头里面最出色的一个吧!晴雯原是贾府世仆赖大家买来的,可以说是仆人的仆人,因贾母见她十分伶俐标致,于是被像小礼物一样孝敬上来。她身为身世可怜到连家乡父母也不记得。但她却开朗倔强,心思纯正健康 , 不像林黛玉那样抑郁凄苦,更不像花袭人那样温婉卑屈。在她身上包含着一种叛逆精神,比如她对王夫人、凤姐等高居于她头上,掌握她生死大全的主子不屑一顾,还经常以犀利的言语直揭袭人的虚伪。几乎可以说她是大观园中一个最悲惨的牺牲者。只因模样长得有点像林姑娘,就被骂为狐狸精,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就打炕上拉下来架出去了,连好些的衣服也不让带走,终于被摧残屈死。

《红楼梦》又是一部充满想象的书,它留给人们太多的奇想、遐想、神话,还来不及好好梳理,因此需要我们的智慧的信息&&它使我们猜测,使我们迷惑,使我们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于是我们觉悟了:原本世界上有那么多种有待探索和发现的世界。

《红楼梦》更是一部百科全书,而且不仅是封建社会的。几乎是,我们的一切经历经验喜怒哀乐都能从《红楼梦》里找到参照,找到解释,找到依托,也找到心心相印的共振。

《红楼梦》高妙的艺术价值还在于它浸透并散发着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比如诗词歌赋,绘画,音乐,雕刻,建筑等等艺术领域的广泛涉入,和服饰、膳食、酒令,灯谜等等民俗文化的融汇和点缀。这些艺术、民俗在文中的运用,不仅仅是增强细节的真实性,还使文章富于生命力并充满诗情画意。

《红楼梦》不愧是一部永垂不朽的巨作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红楼梦》学生读后感

全文共 1083 字

+ 加入清单

红楼梦开篇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是我本人非常喜欢的一回谈谈原因。因为时空的尺度被拉得非常的大。大荒山、无稽鸭、青埂峰;富贵温柔乡,花柳繁华处。这是空间。时间跨度上,从女娲补天一直到通灵宝玉下凡历世,再到情僧,再到曹雪芹批阅十载,再到脂砚斋再评。

让我有个基本的反省,人生一世不过白驹过隙。脂砚斋的批语里用到多处的幻境和真身之类的表述,甄士隐的注好了歌里有一句讲:“反认他乡是故乡”。你说,贾府是宝玉的故乡还是天界是他的家乡?石头的故乡本来就在的青埂峰下,而不在宝玉的绛云轩里。同样的推理,你我的人生未必如同我们所笃信那般真实存在,也许只是一个幻境罢了,我们存在的意义也许就是在历劫。曹雪芹是个佛学大家,这是佛学的普遍价值。其实在道家的庄子那里,有着相似的理解:“庄周梦蝶”。其实我也搞不清到底是蝴蝶活在在你的梦里还是你活在蝴蝶的梦里。简单点说:我们的人生是不是某种形而上的东西的梦境,而我们的真身也许是某个地方的某块石头或者某棵草之类的。这种观念在西方也有类似的,比如柏拉图认为的地洞和影子,我们看到影子但却执着认为那就是我们自己。这是本回给我的一些比较形而上的思考。

讲点世俗的感触。我认为本回的两个男主角:甄士隐和贾雨村。他们的故事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人生起落的独特视角。这一回把5-6年的人生经历浓缩成了几百字来描述,让我一目了然的看到这样的两个人生:1、甄士隐在走下坡路;2、贾雨村在往上爬升的人生通道。谢谢。

而当我们静态的观察一个点,比如说中秋赏月这一出戏时。年轻如我总会得到:“羡慕甄士隐,怜悯贾雨村”的结论。但是当短短数言之后,你发现两人此点之后开始各自走入自己的人生通道的时候,你会发现结论下的过早。3-4年之后,贾雨村当了大官,甄士隐潦倒出家。这时候,年轻如我又轻易下结论了:“羡慕雨村,怜悯士隐”。但是你会发现等到贾府抄家败落之后,雨村又会受牵连(脂砚斋在“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才批语里提到:“贾赦、雨村之流”,可以佐证)。

我很庆幸自己在那么年轻的时候看到了这一回。我本人对此的感触是这样的:人生是个动态的过程,不要轻易在人生的某个点上,下定论。真正聪明的人,看得懂自己所处的人生通道,向上或是向下。然后平心静气的按照这个通道走。人生是一条波浪线,看不懂的`人在人生的每个点上都选错,看得懂的人知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这点我喜欢雨村,虽然很多人都讨厌这个势利小人。你看他被罢官的时候的表现:表面平心静气,不闹腾得罪人,安置家小,存好本钱,游历名山大川,伺机而动。在这个点上,笨蛋的选择往往不懂得暂时收手以避锋芒,一味强求。

展开阅读全文

篇6:Top7:红楼梦

全文共 332 字

+ 加入清单

豆瓣评分: 9.5 (9176人评价)

作者: 曹雪芹 / 高鹗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小说以上层贵族社会为中心图画,真实、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是这段历史生活的一面镜子和缩影,是中国古老封建社会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的真实写照。《红楼梦》之所以成为“中国小说文学难以征服的顶峰”,不仅仅是因为它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还在于它非凡的艺术成就。全书规模宏伟,结构严谨,人物生动,语言优美。此外还有一些明显的艺术特点值得后人品味、鉴赏。《红楼梦》一书,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荣衰的描写,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视野,森罗万象,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人称《红楼梦》内蕴着一个时代的历史容量,是封建末世的百科全书。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关于《红楼梦》的读后感200字

全文共 265 字

+ 加入清单

红楼梦》是四大名著的其中一本,这本书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兴旺盛衰的描写,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视野。

文中,我最喜欢读的那段就是刘姥姥再进大观园,她的风趣、幽默让我笑个不停。比如我们班的__,上课时老出怪样。有一次,老师生气了,叫他在墙边罚站,可他罚站时还在出怪样,我当时觉得非常好玩可现在一想,他在上课出怪样扰乱课堂纪律是不好的,如果他不在上课出怪样的话,那就真的是刘姥姥进大观园时的化身了。

写出这样的巨作,是和作者在生活中的细致观察是离不开的,希望在生活中多几个在社会上能细致观察的人,也写出像《红楼梦》这样的巨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红楼梦》读书笔记

全文共 898 字

+ 加入清单

读《红楼梦》一曲《梁祝》他听了无数次,感动了无数次,可现在才知道,它的主旋律取自越剧《红楼梦》,染后知道曾经的感动竞也属于《红楼梦》。

《红楼梦》,一代名门望族的没落,一段悲凉的爱情故事。

贾家,一个贵族豪门,败落了,我将它的结局归结在王熙凤身上,是她的弄权作势,狠毒心肠推动了贾家灭亡的车轮。可也不全由王熙凤而起,毕竟历史的步伐是不可逆转的。

《红楼梦》的悲凉爱情是作者赋予的,可也是这悲痛让曹雪芹感伤一生,他的死也与他的《红楼梦》不无关系。我常常在想,自己因林黛玉和薛宝钗,哪个伤心多一点。

林黛玉是叛逆的,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她的思想与社会背景格格不入,她要求婚姻自主,但个人始终是渺小的。她与贾宝玉的那场悲爱,一方面开始于她的叛逆性格,一方面又促进了他叛逆性格的最终形成。遗憾的是他们在反叛逆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导致了悲剧的结局。林黛玉葬花,因为她对生命凋谢的惋惜及对弱小的同情被悯,却不知生命的轨道亦如此,无法逆转。花开花谢本是生命轮回,在黛玉眼中是无奈。林黛玉的死是作者决定的,她不甘,宝玉结婚的那天,她死了,抱憾而终,宝玉却不知道,自己洞房内牙床上坐着的另有其人。

薛宝钗,也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她以黛玉之名嫁入贾家,也深知宝玉、黛玉二人心意相通,却无力抵抗,薛母再疼爱她也无能为力,贾母如此有诚意,自己又怎能婉言拒绝,何况薛蹯之事,贾家也尽了不少力,宝钗也不想为难母亲。嫁于宝玉后,虽说黛玉已死,宝玉代她也不薄,可宝玉仍是对黛玉念念不忘,最后她已怀身孕,宝玉仍是舍她而去,出家为僧,留她独守空房。说来,谁比谁惨已经不重要了,这故事本就是一个悲剧,有何必追究其它的呢/

对于《红楼梦》的结局,我有甚多的不满,可有人对我说:“既然你不满,林黛玉最终抱憾而亡,贾宝玉出家为僧,那你觉得什么结局是完美的呢?”我不知道,或许我更在乎的是作品前卷与后卷的不合。

红楼梦,实是梦一场,看完红楼梦最大的感受不是空虚,也不是茫然,而是前所未有的平静,这才深深体会“心如止水”的感受。

红楼梦,自一块玉石起,又到那块玉石止,前世因缘,今日续,悲就悲在这段情还得不是时候,不是合适的地方。

一曲终,人皆散。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红楼梦》读后感启发

全文共 647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暑假,我终于有时间完整的读完了一整本的《红楼梦》。黛玉的那句“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一直在我的耳边回荡。红楼女儿悲惨的下场,令我感叹不已,而宁荣二府从“金满箱,银满箱”到“陋室空堂”的惊天一变更让我沉思许久!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清代伟大文学家曹雪芹所写。他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为中心,生动描写了清朝末期封建社会的生活片段。

曹雪芹通过《红楼梦》,揭露了当时封建社会的黑暗,也表达了他的不满与愤怒。故事讲述的是从小体弱多病的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渐渐与性格顽劣的公子贾宝玉相恋,又因凤姐从中使用掉包计,使得贾宝玉娶了薛宝钗,导致林黛玉吐血身亡。而贾宝玉也从此心灰意冷,看破红尘,遁入空门。

作者充分运用了我国书法、绘画、诗词、歌赋、音乐等各类文学艺术的一切优秀传统手法,揭露了一代人人生的悲剧。人物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一张一弛,无不彰显出人物的特点。黛玉的聪明清秀、才华横溢、性格孤僻、心思敏捷;宝钗的美丽娴雅、处事圆滑等等性格特征被刻画得栩栩如生。这一切,都是作者凭借着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丰厚的艺术素养,将其刻画出来的。使她们在十二钗的群芳中始终荡漾着充满诗情画意的特殊韵味,飘散着东方文化的芬芳。

读了《红楼梦》后,我不禁感叹世事的无常和人生的无奈。曹雪芹所写的《红楼梦》,虽然没有《三国演义》的战火连天;也没有《水浒传》的荡气回肠;更没有《西游记》的奇异荒诞,但却以深刻丰富的人物描写,刻画了美与丑之间复杂的、相生相克的矛盾,铸造出中国乃至世界文学艺术上的伟大成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红楼梦读书笔记

全文共 510 字

+ 加入清单

林黛玉先是伤母,然后他的父亲也不久去世,他那孤高的性情和狭窄的胸怀却一直没有改变。她说一句话往往把人堵得无话可说,别看他有有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姣袭一身之病;闲静如姣花照水;形动如弱柳扶风,那只是外在的,谁也无法改变,“你问的我倒好,我也不知道什么原故,我原是给你们取笑的,拿我比戏子取笑。你还要比,你还要笑,你不比不笑,比人比了笑了还利害呢!哼,这一节还恕得,在你为什么又和云儿使眼色,这安的是什么心,莫不是他和我顽,他就自轻自贱了……”

你看这话说得,尖酸刻薄,虽然她会为零落的花瓣而哭泣,这说明她有一颗柔软的、对真善美的消失充满惋惜的心灵。她会为宝钗的真心相待而敞开心扉,这正证明了她的纯真、善良——在善良的人眼中,人人都是善良的。至于她的孤僻,我想,那是灵魂的孤独。“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开花为底迟”,她的天真、她的清新与纯粹生错了时代,那个纸醉金迷的年代,那个花柳繁华的大观园,不会容许这么干净的人存在。

醉心于功名利禄的风气甚至吹到了闺中,在贾府里,恐怕只有宝玉与她是知音了。他们看到了政治的黑暗,看到了勾心斗角的罪恶,看到了为富不仁,可他们亦要靠这富贵来生存,无法解脱的矛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读红楼梦有感800字

全文共 795 字

+ 加入清单

红楼梦》读后-------赏析人物薛宝钗众所周知,《红楼梦》中的薛宝钗工于心计,城府颇深,似乎不比黛玉更得读者的青睐。而我要说,宝钗之姿容不同于黛玉之风韵,宝钗之悲苦也非黛玉能体会。

都说黛玉是株芙蓉,傲世独立。那么宝钗便是花中牡丹,其美虽不似芙蓉的高处不胜寒,却多分雍容典雅,沉静大度。

贾府中腐败隐晦,处处皆是勾心斗角,而宝钗处其间并不曾畏惧,也不急于躲避,更不像黛玉过于洁身自好而锋芒毕露,使自身在大家庭中难以立足,宝钗有的只是份超脱的淡定从容,她温和处事并不看轻赵姨娘贾环等人,为人宁静平和的同时又不乏小心谨慎。

人人皆赞宝钗端庄贤淑,殊不知她温柔沉默之下是颗比黛玉还要机警的心。她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看清贾府各色人等。袭人曾请求湘云代做些针线活,宝钗得知,深深体会湘云在家中的不易而对袭人说明情况。湘云家去时与宝玉等人难舍难分,还是宝钗看得最清楚,知道她若再不回更会被她婶娘抱怨。最后湘云说:“我天天在家里想着这么些姐姐们,再没一个比宝姐姐好的,可惜我们不是一个娘养的,我但凡有这么个亲姐姐,就是没了父母,也是没妨碍的。”由此可见,宝钗既机敏、心地又善良。

宝钗和黛玉有个共同点便是对世事看得太清。惜春曾说过黛玉总没一点看不破,可若是什么都看破了,那世上还有什么是真的呢?这点惜春倒是看破了,因而她走向黛玉的反面,然而宝钗看轻却不愿看破。她深知社会庞大的力量和自己的渺小,纵然她天性聪慧,精通文墨,却也只能随从守份。久而久之,她便选择从容对待,以开阔的心胸坦然接受现实。

都说黛玉是理想主义者,宝钗是现实主义者。其实黛玉之理想实为幻想,她在封建道德上的突破纵然可贵,却也无力;而宝钗之现实观念实为聪明选择,并非不想反抗,而是预先料到这样做结局必然是个悲剧,这在一定意义上也成就了她淡然平和的心态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漠。

三春尽去,牡丹免不了凋零的命运,但其绝世芳华却成了永不抹去的经典。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红楼梦》读书笔记600字

全文共 827 字

+ 加入清单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小时我看不懂,到如今我终于理解了《红楼梦》,直至未看完,我已哭得泣不成声,再无心往下看。在曹雪芹的笔下出现了一个富豪家族,各种各样的人、事、物,就仿佛反映了一个社会的现象。

人们最记得的人,莫过于林黛玉了。因为在众多人眼里她是性格最单一的人,人们只认为她很爱哭,心事很重,很刁蛮,很爱吃醋。但人们错了,殊不知她是最爱笑,也是最想笑的人。她经常和姐妹们开玩笑,逗得大家笑得肚疼。可无奈,在荣国府中她没有一个真正爱她的人,都是些外姓亲戚,只将她放在眼里嘴上,从不放在心里。好点的嘴上好妹妹的叫着,坏点的从不接近他。她只能将自己的委屈憋在心里,表现的刁蛮一些以防别人不欺负她。试问如果你在别人家呆着是否得处处小心翼翼,不说的太远,就连在姑姑家不照样也得小心翼翼吗?如果你一个人在没有亲人的外姓亲戚家,看到别人在亲人怀里撒娇,不也得哭泣半天么?而宝玉和黛玉的情缘也真应了“一个阆苑仙芭,一个美玉无暇。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嘘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即使最后贾母为了宝玉的未来,宁可牺牲黛玉,显出了黛玉临死都无依无靠。

那边不懂人情事故的宝玉在举新婚礼,人们齐聚一堂,热闹非凡。那边多愁善感的黛玉在一个人寂寞的等待死亡。这段乱世情缘也就此结束了。断送了宝玉和黛玉的一生。要说黛玉不在乎,又怎会因宝玉而死。要说宝玉不在乎,又怎会出家了尘缘?其实,在好多人眼里,宝玉天真,不懂什么是爱。黛玉顽固,不承认她的爱。但既是如此。宝玉为何会在被骗婚后宁死不屈,希望人们能把他和黛玉两个快死的人放在一起,可他并不知道黛玉已因他而死。这其中的丝丝缕缕,又怎说得清!

这大观园就像社会一样,有各种人,而巧姐是最后一个活下来的人,凤姐也遭到了报应。大观园也走向败落,最后家破人亡,这场梦就如同过眼烟云在悲痛与家破人亡中结束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朗读者董卿朗读《红楼梦》观后感

全文共 326 字

+ 加入清单

从一开始,《朗读者》和《见字如面》就定位为综艺节目。在这两档节目里,当然存在以阅读为卖点的形式,但是也只是众多形式中的一种。比如唱歌跳舞做游戏,阅读除了略显高雅之外,对于节目内涵并没有什么改变。

红楼梦》有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古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想法,实际上是在媒体资讯并不发达的前提下存在的,而在如今媒体资源如此发达的情况,读书中的很大一部分很早之前就被电影、电视乃至后来的微博、微信所取代。再追求“万卷书”,恐怕反而成了不解世情的书呆子。

随着新媒体、新技术的发展,人类知识外化的倾向并不仅限于中国人,如何能够寻找到资讯源头,如何能够快速地搜索有用信息,如何能够利用搜索到的海量信息并加以组织,这远比古人的穷经皓首更有现实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最新红楼梦读书笔记及感悟

全文共 924 字

+ 加入清单

曹雪芹在《石头记》里只用了简单而又另人费解的文字描述了可卿的家世和出生背景:她是营缮司郎中秦邦业从养生堂抱养的弃婴,小名唤可儿,大名兼美,因素与贾家有些瓜葛,便配与贾蓉为妻。这是极不符合贾家这

样一个重血统讲权位的家族娶媳妇的规范的,况且宁国府贾蓉已是三代单传,婚姻岂能儿戏?仅凭美貌绝伦,“形容似黛玉若宝钗,但无黛玉之病体,可比宝钗婀娜”也是万万不可能再宁国府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重要人物的。而她却是“上能尊敬长辈,下能亲近下人,四处周全的圆圆满满,深得贾母等人的欢心”。

在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王熙凤协理宁国府”中,作者大写特写了秦可卿的葬礼,透过庞大的场面和慎微的细节的浓妆淡抹,以及她所用的“原系义忠亲王老千岁要的”棺木,表现其身份的不一般。诸如此类之繁华,并非贾蓉媳妇一角所能承担。再看其闺房,“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的宝镜,一边摆着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盘内盛着安禄山掷伤过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设着寿昌公主含章殿下卧的榻,悬的是同昌公主制得联珠帐”,曹翁用极力夸张的描写展现可卿的尊贵、奢华,种种诸如此类的刻画,可以肯定她绝非仅仅是养生堂弃婴。

红楼梦》中史湘云有句诗云“双悬日月照乾坤”,刘心武老师认为,这句话暗合当时的政治局势,秦可卿的人物原型极可能是康熙朝废太子“义忠亲王老千岁”的女儿。

这样一位长得袅娜纤巧、性情风流的奇女子,哪里去寻?很多人唾弃秦可卿,最不齿的便是她与公公那见不得人的爬灰。旁人歪解红楼,给秦可卿出墙的红杏提供了很多冠冕堂皇的理由。窃以为,根本无需理由,像秦可卿这样一位奇女子,婀娜多姿的形态下一定隐藏着一颗忧伤彷徨的心,是那么的迷人和令人爱怜。她多情的外表下暗藏这无助的彷徨,更令人心碎,被绚丽包裹的情伤,比暗淡之伤,更令人感动。

她得聪慧才智,她的温柔平和,她得怜贫惜贱,十二金钗中独她一人,大观园里也独她一个!女人命苦在于天妒红颜,一个痛苦的人的背后,一定经历过阳光的背面所折射下得阴影,可以想象到命运在这个多情的可人儿身上留下的一道道印记。今天人群里又有几个人能与秦可卿匹敌?红脂银粉的背后是一颗空荡荡的`心,宝马别墅的背后仍然是一颗孤寂高傲冷漠的内心。

乱花渐欲迷人眼,纷乱的世间里越来越多的女人迷失着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红楼梦》给匾额题名高考作文800字

全文共 985 字

+ 加入清单

典用之妙似山间林,莽莽苍苍;巧借之势如天际海,浩浩汤汤;奇思之现若神之笔,昭昭朗朗。林深自因有海济,神之一笔天地间。由古及今,以考鉴陈制为千里江山之落笔、视幻化偕时为沧海桑田之妙手,期创思新举为争鸣万象之体势,合而为一,乾坤可定,在人足可精进,在国亦容腾升,在天下则盛世可期,变迁无惧。

《红楼》一语,“翼然”承先人慧而复今朝辉,规整仪合,不失大家风范;“泻玉”借远处经以全眼前景,相应相长,颇显文人风雅;“沁芳”乘厚积之势、顾细处思量,是谓一代宗风。是故积以成川,川汇为海,熟而生巧,巧变生妙,妙笔成花。借用、化用、创举三者相容相生,合则可谓天下势。

观史卷兴衰,仰千载喟叹,三者有失其一则天下危矣。赳赳老秦经年累战,积弱贫乏,恰逢鞅以身济国,倾才竭力,以法家为基,借秦民之势,创变革之路,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后世亦乘势而上开山河,天下归于一统。秦二世而亡,盖失其所宗,无以为根,空有旧制而失经脉,遑论与时偕行、独开新篇。五千光景,非其一也。汉承秦制,然研究不精致刺史做大,皇权分散;隋开运河,为解高句丽之困,本为创举,然于现状失察,正复为奇,伏灭国之祸;清享盛世之誉,坐万里江山,然固守陈规,不思革新,致国之不国,民不聊生。诸此之类,繁如种种,皆因于三者有失,朝看彩舟云淡,星河鹭起;暮叹宫阙作土,后庭遗曲。

研中华复兴,承百年风雨,三者合而为一则邦国可定。仁义立于大道废,英雄出自昏乱间。清末之时,饿殍遍地,生灵涂炭,先人担家国情,寻救国路。以承借为先,若美之议会、英之君主立宪、苏联之马列主义,借现世之槽通华夏之源;以化用为典,马列覆华夏,灯火温百家。然道虽真,路非同,先贤理炎黄脉络、定伟业宏图、存真理烟火,两度飞跃,谓理之新,亦国之兴;以特色为纲,今朝察古今之失,奉百年之业,集万家所长,自成一体,助国运隆昌、济天下兴亡。承借为化用之基,化用为特色之本,特色全承借之光,周而复始则生慧。

读天下道理,担吾辈重任。厚积自可信手拈来,深思方能化用精巧,贯通终得自成一家,于学如是,于家如是,于国亦如是。多读深思,虚心躬行,以勤致学,以巧持家,以智报国,盖吾辈之责。

山林海海,借先人之智以耕碧千顷;镇海涛涛,化多方之势以润泽光辉;挥毫漫漫,开万里之局以吐纳日月。三者相化归于一,而一以育无穷也,坤乾自可定矣。愿尽薄力,谨记此道,以吾辈青春,护盛世中华,开万世太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读红楼梦有感1500字作文

全文共 2845 字

+ 加入清单

读罢红楼,心里酸酸的,红楼梦1500子读后感。不知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荣宁二府的家破人亡?红粉丽人的香消玉殒?还是投机分子的欺世盗名?好像每种都有一点。但总是觉得那不是全部。从一个男人的角度分析,我豁然开朗,这是嫉妒。我在隐隐之中对宝玉产生了醋意。说来也真是惭愧,但是有几个男性看到一个纨绔子弟的周围无缘无故的缠绕着数不胜数的美女而不心酸呢?

说到这,红楼梦里的爱情故事还真是数不胜数。首先力推的,就是宝黛的红粉痴恋。在红楼梦里要数这两个人的爱情最纯洁了。从两小无猜,青梅出马,到长大后的坠入爱河。曹公简直就是顺水推舟,让读者感到,世间又一份千古流芳的爱情故事诞生了。它的出现是那么的自然,几乎没有人怀疑过,它的出现是那么纯洁,纤尘不染。但是生不逢时的爱情就是痛苦的代名词。黛玉性格里独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对世俗的不屑一顾,令她处处显得特立独行,卓尔不群。花前痴读西厢,毫无避讳;不喜巧言令色,言随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种种这般,都使得她象一朵幽然独放的荷花,始终执著着自己的那份清纯,质本洁来还洁去,一如碧玉般盈澈。用一个普通人的眼光看她,最欣赏的还是黛玉的诗情画意,灵秀慧黠。黛玉每每与姐妹们饮酒赏花吟诗作对,总是才气逼人,艺压群芳。无论是少年听雨歌楼上的诗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画意;还是草木黄落雁南归的凄凉,花气温柔能解语的幽情;无不体现出她娟雅脱俗的诗人气质。最叹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红颜薄命。黛玉的身世,注定了她的孤独无依,而她的性格,又注定了她的寥落忧伤。纵使大观园里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可是这里没有她可以依靠的亲人,没有她可以倾诉的知己,只有风流多情的宝玉让她芳心暗许,却又总是患得患失。于是她无奈着"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悲哀着"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套无情",伤感着"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终落得"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的凄凉结局。

与其说林黛玉在贾府的地位和自身的懦弱是悲剧的起因,还不如把责任轨道万恶的封建社会以元春为首的封建集团无情的扼杀了宝玉和黛玉之间的爱情。如果红楼梦真的是曹雪芹亲身经历的描述,那么我可以感受到一个失去至爱的男人的痛苦。地狱的烈火在身边燃烧,苦不堪言,使我的思想静止不前,这不是切肤之痛,却是切肤之爱。当血泪撒尽的曹公转身面对不堪回首的历史怎能不发出"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感叹!

还有要说的就是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了。看到黛玉的郁郁而终,依然那么难过。可待到读完,听甄世隐说着什么"兰桂齐芳"我不由黯然。薛宝钗这样的人物,也要像李纨一样,将一生都葬在这片冷酷的园子里么?面对一个根本不爱自己的男人,管他什么金玉良缘,她所需要的到底是什么呢?其实根本不用问就知道,是包er奶奶的宝座。可是我又不禁反问,难道世上真的有喜欢孤独的女人?我一直都觉得她是一个既冷酷又自私的人。可是现在,我竟然不由不同情她了,读后感《红楼梦1500子读后感》。其实细想起来,她的悲剧也许比林黛玉的更令人叹惋。她最需要的不是什么爱情的灌溉,而是自由!薛宝钗家境富足,从小饱读诗书。接受的是极为全面而正统的教育。贾母总是夸她"沉静宽厚"。没错,这正是她从小被教育过的为人方式,也是古代女子应有的美德。甚至悲喜都不应形于颜色,否则就是"不尊重。"综观全书她的举止,几乎从未超出这些束缚。只有一次宝玉将她比做杨妃令她大怒,可也只是冷冷的用一句话反讽过去。其实她才是最可悲的人,一生都被别人的看法和所受的教育支配着。从来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没有开心也没有不开心,只是按照理所当然的道路走下去。从未得到过全心全意的爱情,更不敢勇敢地追求爱情。也没有谁真正的关心过她。而她,也就认为世界本就如此。认为夫妻间有的不是真诚的感情而是"举案齐眉"的尊重。这样冷酷的纲常,竟是她遵守了一生的原则,而且还毫无知觉的麻木着。

她的作为,其实并没有多少是自由的选择。她只是一个典型的循规蹈矩的服从者。她是聪慧有才的,却被教育着认为女子读书也是无用,香菱和湘云谈诗她说道"一个女孩儿家,只管拿着诗作正经事讲起来,叫有学问的人听了,反笑话说不守本分的";她也熟悉剧作戏曲,却认为这些淫词巧句是不能为端庄淑女所知的,因而委婉的批评宝琴的咏古诗;她像任何人一样希望有美好的生活,但当母亲为了贾府的权势而把她嫁给痴痴傻傻的宝玉时,因为母亲告诉说她已经应承了,也就只有流泪接受。直到最后宝玉出家,她的悲剧达到高潮。即使在这时,她依然是不能由着本性而为的。王夫人说"看着宝钗虽是痛哭,他端庄样儿一点不走,却倒来劝我,这是真真难得的!"可想想宝钗如此人物,又这样年轻,此时想起自己的一生将如何结束,她的痛苦其实并不在黛玉焚稿之下呀!可她依然只能克制着,这是她的"尊重"!

与林相比,她的一生也许更为可悲,林至少还追求了自己的幸福,而且得到了一份真诚的感情,最终一死解脱了所有的痛苦。而宝钗一生"愚昧而不自知"而且依她的性格,终其一生,也只能是任由生活这把钝刀一点一点割掉生命吧!"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这几句判词,注定了薛是红楼数场悲剧中的一个。对于她的一生,作者曹雪芹应该也是叹惋的吧!

再有就是,妙玉,晴雯之类了。妙玉虽以"槛外人"自称,然而青春芳龄的她,却难做到出家人应有的置身红尘外,无情无欲清净无为。宝玉过生日,她会送上粉红信笺,上面写着"槛外人妙玉恭肃遥祝芳辰",宝玉则是经岫烟授意回帖"槛内人宝玉熏沐谨拜",这一"外"一"内",看似调侃,朦胧中也蕴涵着几许情意。可惜宝玉对妙玉即便有情也是敬重之情居多,偶有世俗之情一闪而过他也会当作是一种罪过,惟恐亵渎了圣洁高贵的俏丽女尼。这便是妙玉的悲哀了…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xia贱。风流灵巧惹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晴雯是不是真的不爱宝玉呢?我个人意见,她是爱的。请看,她总是与袭人拌嘴,虽然这有很大一部分是她看不惯袭人,但是其中就没有一点嫉妒吗?袭人说了句"我们",就被她抓住把柄大加讽刺。她还讽刺麝月,看不得麝月得了两件太太给的衣服就喜笑颜开,但是后几回,她却抢着送东西说也要去"显个好",宝玉给麝月梳头时,她躲在门口偷听,她其实很多时候都在注意这宝玉,注意着和宝玉接近的丫头,例如小红和宝玉略有交集,就被她粗暴打断。她曾笑着说"没什么我不知道的"就是因为她时时在注意!但是晴雯是有骨头的奴才,她不愿卑微的爱一个人,她总想要和宝玉站的平等一点,她不能象袭人那样谦卑的爱一个人,她有她的特点,有点象野蛮女友,漂亮却不温柔,袭人曾笑宝玉"每天不挨她两句硬话衬你,是再也过不去的",可见,晴雯这种欲擒故纵,以退为进的手段还是有用的。但是,她的人品难得,光明磊落,刚直不阿,在大观园的环境中,终是没有容身之处,说实话我非常喜欢晴雯这个角色的性格,不说喜欢她的原因是,爱情的吸引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类人,我想择偶是不是要找晴雯这样的人呢?呵呵,考虑中…

[读红楼梦有感1500字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红楼梦初一读书笔记

全文共 943 字

+ 加入清单

我曾听过说过,他最喜欢品读《红楼梦》:红楼梦的最大之处在于它体现了一种落败的趋势;不管是家族的,爱情的,仕途的,都是走向了没落,适当反抗也捍卫自己利益必须的。以悲剧做结尾的中国古典并不多见。

我不明白---说的意思,于是我带着好奇的心又重新走进了《红楼梦》的世界。曾经,我一直认为那富丽堂皇的大观园是温柔的女儿乡,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地方。而现在重读红楼梦的我知道自己错了。在那如此富裕的红灯绿酒生活下,竟掩盖了世界如此肮脏的一面。小说的内容很多,但令我最动容的贾宝玉和林黛玉那爱情悲剧。

或许吧,林黛玉是有些小肚鸡肠,是有些娇柔做作。但我们仍从她的一言一行中感受她的温柔与多才。我也并不否认薛宝钗很完美,她的大方,孝敬是书的亮点。但是,她在完美,也只是封建社会的塑造品,没有自己的思想,如娃娃般只知道一味的服从长辈的命令。相比之下,叛逆的贾宝玉和孤寂冷傲的林黛玉却给我另一番体会。

“花飞花谢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也许有人会说花谢是自然规律,又那样假惺惺的葬花呢?你们不懂,黛玉这是把花比喻自己,感叹自己会不会这些花一样,等到花期一过,也会像花儿一样孤零零的落下,没人问?我只能佩服作者了,黛玉葬花已经暗示了最后她悲惨的结局。

当所有人都沉浸在与亲人团聚时的喜悦中,只有黛玉在哪独自一人伤心。没人会懂她,自从她踏进贾府的那一刻,她必须小心谨慎,注意自己的言行,一不小心说错了什么或做错了什么,就会惹来人的嘲笑。寄人篱下久了,使她变成了在一些人看来小肚鸡肠的样子。

当贾府一片喜气洋洋时,所有人都在为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婚事做准备的时候。潇湘竹院却是另一番景象,面色苍白的黛玉等着贾宝玉的到来,没想到等待的却是心上人要成亲的消息。哭,恨已经无济于事了,黛玉带着无奈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有些人认为这本书无非只是写了一个三角恋爱的纠葛,但《红楼梦》也折射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以及人们不知反抗的观念。·葫芦僧乱判葫芦案,尤二姐的吞金自杀……都证明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确实如此我们必须要有反抗精神。如果当时薛宝钗不答应嫁给贾宝玉,那故事的结局就不会这样了。所以我们在现代这个社会,要有反抗精神,如果当初日本侵略我们,我们如果不站起来反抗那么也不会有现在的新中国。所以我呼吁大家适当的反抗是必然,不要到以后再后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最新红楼梦读后感600字

全文共 630 字

+ 加入清单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好一个多愁善感的林黛玉。你本为仙草化身落凡,有着灵动的美态。

“丢弃了不离不弃黄金琐,忘记了莫失莫忘通灵玉”,好一个多情潇洒的贾宝玉,你本是女娲补天遗落下的灵石,化身为人找寻真爱。他们,塑造了一个发生在清朝封建家庭的动人爱情故事。

黛玉,虽然很多人都不喜欢她那生性猜疑,多愁善感的性格,但我却能理解她的苦衷。她从小父母双亡,又寄人篱下,她的世界有多么的孤独,为了保护自己,她只能用刻薄和冷漠去对待他人,这也是她养成生性猜疑的情感的因素。她在绝望中死去,身边只有服侍她的一个丫鬟在默默的为她哭泣。

宝玉,一个外表看上去柔弱带点天真的男孩子,其实也有刚强男子的一面,也许到最后谁也想不到他会去出家,是因为他看破了红尘吧,他是一个渴望得到自由的人,当姐妹们成家后都抱怨着生活中的事,他的内心渐渐的成熟了,更何况在这种“指腹为婚”的时代,对他来说更是一种水深火热。同时他又是一个痴情的人,他对林黛玉可以不顾一切,从这也可以看出林黛玉之死对他的打击有多大。我不禁替贾宝玉感到惋惜,美好的青春就这样被断送了。

红楼梦》中的人物命运几乎都是悲惨的,从王熙凤的“一从二令三休”到薛宝钗的“可叹停机德,金簪雪里埋”再到林黛玉的“堪怜咏絮才,玉带从中挂。”都能体现出来。曹雪芹先生曾惨痛的写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寞时,试谴愚忠,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红楼梦》书籍读后感

全文共 577 字

+ 加入清单

红楼梦》这本书塑造的人物形象可谓十分鲜明,有灵敏善良、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有美丽端庄却深受封建社会毒害的薛宝钗;有尖酸刻薄,两面三刀的王熙凤;也有具有反抗精神,不甘低人一等的晴雯。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本书的男主角——贾宝玉。

对于贾宝玉的评价,自古以来众说不一。“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作者这一词,点明了宝玉这一叛逆特征,于我所见,贾宝玉是当时封建社会不可多得的侠士,它具有罕见的叛逆精神。他极力反对男尊女卑的传统思想,厌恶和鄙视死读八股文的世俗男子。他认为“女人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日日置身于女子世界。他可以在贾家这一大后台做官青云直上,偏要做一个“无事忙”的“富贵闲人”。

此外贾宝玉是一个多情的人物。他热爱,尊重,崇拜女人。给袭人端汤喂药、陪晴雯撕扇子、替平儿撷花理妆、为麝月梳篦头发、怜惜龄官花下划蔷、劝慰香菱并请她换石榴裙、帮助彩云瞒脏、哄白玉钏品尝莲子羹等等,历数不清。情之所至,极尽温存,一抹赤瑕,情丝万缕。但我认为,在贾宝玉的潜意识里,是把林黛玉当做自己人的。这两人的爱情故事其实比较淡化了追求“爱情”,更大的实质其实是对“自由”和“梦想”的追求,对家族压迫的反抗,对整个封建社会的反抗。

贾宝玉,这一传奇人物,颠覆了自古以来的男人形象,体现了当时封建主义的压迫与反抗。还需我们慢慢品味……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红楼梦读书笔记初4

全文共 845 字

+ 加入清单

情系两世,却以泪水告终……————题记

有些情意,你给予了并没有放在心上,而接受的人,不知将这份情意珍藏了几世。结好比纯洁的绛珠草,为了偿还神瑛侍者前世的雨露之恩,为了木石前盟,愿追随他的脚步,以一生的眼泪相伴,来到了人面多换的人间,踏入了繁华而又浑浊的贾府,开始了一生寄人篱下的偿还……

可老天已对她有所眷顾,在荣誉至高的贾府,他遇到了前世的恩人,却早已没有了前世的记忆,"两弯似蹙非蹙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是宝玉第一次见黛玉,感觉娇小而又姿美,甚是眼熟。

从那以后,前世情人相遇,再续前缘,在大观园演绎令人揪心的唯美恋情。情再深,也深不过老天的安排。宝钗的出现,仿佛夺走了林黛玉的一切,原本林黛玉以聪慧典雅获得众人的芳心,一夜传出"宝钗为黛玉所不及"的众人对宝钗的称赞,更有"金锁配宝玉"一说,令她心凉。再多的泪水,再深的痴情,也经不住一年又一年的春流夏,秋流冬。众人说她爱耍小性子,其实并不是,而是她不服气,不服气前生前世的情谊落入他人手中,白费一枉心思,白费了痴痴的深情。那一颗颗饱含忧伤的泪珠,是多么的无可奈何,又能有多少人懂。

入府不久,又传来父亲因病而逝的消息,使她更加无依无靠,寄人篱下,饱受嘲冷。她以为花儿和她的命运相同,便为花儿找归宿。然而花儿的归宿找到了,那自己呢?还是独自一人,流连在这情缘望着宝玉,只是可望而不可即。

凄凉之夜,远处锣鼓喧天,喜气渲染整个贾府,一对新人步入洞房。而黛玉,只是静静地倾听着远处的喧闹,等待着自己的凋零,等待着自己从奄奄一息到全身冰冷。一句话的话音还未落,一代佳人离世,只留下不甘心的哀怨与无可奈何。不过好在,宝玉没有受到世俗繁华的迷惑,看透人间情谊,不忘木石前盟,只心系黛玉,离家远行。黛玉的眼泪也算没有白流。

两玉的唯美世恋,凄凉的结局,也让我感受到了古代封建社会"爱情战胜不了制度"的残忍。 情系两世,却以泪水告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