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浏览

6398

作文

811

粽香情浓忆端午作文800字

全文共 934 字

+ 加入清单

岁月无声,红尘摆渡,茶靡了几季光阴,回首相望,时光,那条奔流不息的河,已在身后翻涌了十五年,河中似乎伴着点点粽的绿意与清香。远方驶来高大的龙身,跳上龙身,走入记忆,细数,那岸边端午的往昔。

幽幽芳草,青青柳枝,淡淡清香,端午节的气息愈发浓烈。过端午,最为讲究的就是包粽子了,粽叶要碧绿新鲜的芦苇叶或槲叶,散发着清新,又让人感到缥缈的幽香。洁白的粽米浸泡在清水中,饱满的蜜枣、红豆、葡萄干都早已泡好。外婆用灵巧的双手左折右叠,丝线层层缠绕,一个个精致的粽子便诞生了。煮粽子是制作过程中最难的一步,火候的掌握十分关键,前一天把粽子放进去,整整焖一个晚上。第二天一起床,揭开锅,就是热气腾腾的粽子,屋子里,到处都弥漫着芦苇叶和粽米混合的香气。在家乡,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要吃煮熟的甜蒜和鸡蛋。这些食物放在桌上,扁圆的如玉般的甜蒜,肉红色的椭圆的鸡蛋,碧绿的三角形状的粽子,配在一起,煞是好看,拾起一个粽子,轻解罗裳,粽子便露出了雪白的身,清清叶香从里面涌出,咬上一口,软软糯糯的米香立即充满了口腔,细细品味,用每一个味蕾感受它的清香,用每一个细胞体会它的软糯,回味无穷,吃完过了许久,脑畔中还能品味到那淡淡的甜与香。

粽,是端午最不可缺少的,亦是我最爱的那个,伴着它,过了一个又一个清香的节日。

“粽子香,香厨房;艾草香,香满堂。”挂艾蒿是端午节的习俗之一。在集市上买一株艾蒿,端午时挂在门上,过几天干透了,取一两枝在院子里熏一下,艾蒿的香气便一直可以在院子中留一周。小孩子最期盼的,便是系香包和五彩绳了。小时候,这小小的香包和细细的丝线总是能轻而易举的满足我的爱美之心,任凭丝线在洗脸时把我的手腕印得红一道,绿一道。

端午节必不可少的就是去踏青。清晨,天空湛蓝而高远,云朵清灵而洁白,一切都静悄悄的。远处的深绿,近处的嫩绿与花的缤纷,构成了一副秀美的山水画。那么恬静,淡雅与和谐。润润的空气中夹杂着丝丝泥土的芬芳,清风吹来,林中叶哗哗作响,风从脸庞吹来,带来清爽,植物也随风舒展她柔软的身。伴着风,伴着草,伴着春的气息,赶在出太阳之前回家,总是累得满头大汗。

年华伴随思念,美味与亲情在这端午节中传递。行云,渺渺,烟水,茫茫,了却了年华,泅渡了红尘,愿你伴我永远,我最喜爱的端午节。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我爱端午的小学六年级作文

全文共 2575 字

+ 加入清单

篇一: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诞生的。这一天,许多人都做了有意义的事,而我,当然也不例外咯!既然是端午节,当然是要吃粽子的啦。但是,在吃粽子之前,要包好了才能吃哦。于是,我和妈妈决定自己包粽子来吃。我和妈妈首先去商店把粽子叶、绳子、糯米等包粽子的东西买来。再把这些材料打理好,就开始包粽子啦!

只见妈妈先把两片粽子叶重叠,然后把其中一边绕个圈,使它成为一个沙漏形。接着,把糯米、蜜枣适量地放入到“沙漏”里。然后,把“沙漏”上面翘起来的那一个角弯下来,最后,用绳子把成型了的粽子捆扎好,一个精美的粽子就这样包好了。看到妈妈包粽子时如此简单,我的手也忍不住想包一个了。于是,我像妈妈那样包粽子。可是,我不是放好糯米之后糯米从“沙漏”里露出来,就是用绳子捆来捆去都捆不好。过了好久,我终于包好了一个粽子。我看了看妈妈包的,又看了看自己包的,心里不禁想到了一句话:“一个天堂,一个地狱”,妈妈包的粽子就如上了天堂,而我包的粽子,却如下了地狱。哎,真是“不包不知道,一包吓一跳呀!”我继续默默地包。慢慢地,慢慢地,我包出了我的第十个粽子。我又看了看妈妈的,不禁说:“哎呀!都怪我太聪明了,这么快都包得比老妈您的好看了!”

妈妈听后,用手点了点我的额头。所有粽子都包好啦,它们现在在锅里睡大觉呢,等它一醒来看见自己被煮熟了,一定会被吓死的!这次端午节,我过得十分充实!

篇二:

今天是端午节了,妈妈要给我编五丝线,还要包粽子呢!

妈妈拿了五种颜色的丝线,分别是红、黄、绿、蓝、白。她先把这五种线捋好平放在桌子上,然后再搓成小绳,还巧妙的打了一个结。四根五丝绳做好了。妈妈告诉我这叫“长命缕”,她又小心翼翼的分别给我戴在手腕和脚脖上。还特意嘱咐我说:“要爱惜,等戴上后下第一场雨的时候,摘下来扔进雨水里。这样长命缕就起到了它应有的作用。”通过端午习俗的小事,我体会到了妈妈的良苦用心。

接下来要包粽子了,我见妈妈拿了竹叶,包上糯米,中间还放上两颗大枣。然后又熟练地折叠竹叶包裹糯米。还用五丝线捆扎起来,妈妈一连包了十几个。

妈妈又把包好的粽子放到了锅里,蒸上了十五分钟。蒸好的粽子放到盘子里,还没等吃阵阵香味扑鼻而来。我围着盘子闻了又闻,着急的等待着粽子降温。过了一会儿,终于可以下口吃了。我剥开竹叶,白里透红的馅儿玲珑剔透,我咬了一口,粘甜滑爽,好吃极了!我们一家人边吃边笑,因为我们都看到了彼此嘴上的白胡子。

粽子吃完了,爸爸说:“端午节是有说道的,就这个名称就五花八门,夏节、玉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蜡、诗人节等等。”

妈妈说:“除了吃粽子,戴长命缕之外,还有插艾草、撒白糖、赛龙舟……等习俗。”

我想,这个传统节日还有不少的学问哩!这个端午节不仅仅吃到了粽子,还增长了不少见识。

篇三:

随着端午节的渐渐临近,商场、超市里已摆满琳琅满目的各色粽子,预示着节日的临近。大街小巷仿佛充满了粽子的香味,空气都带着淡淡的粽香,忙的都有些遗忘了,又是端午了啊!

父亲住院有半个月了,几日来都是在忙忙碌碌中渡过的,送孩子、上医院、做饭,几乎天天如此,如果不是看到超市里的各色粽子,几乎忘却了端午节的来临。

父亲在家的时节,此时家里早已是粽香满屋,孩子们欢歌笑语的嬉闹着,等待那美味的粽子在滚烫锅里翻腾个够了以后,拿到桌上的那一刻。拿起热气腾腾的粽子,迫不及待的扯下包裹在粽衣上的丝线,剥除掉美味最后的保护,沾上甜甜的白糖,小心翼翼的塞入嘴中,呼出一口热腾腾的蒸汽,闭上眼睛,品味着那浓浓的粽香从嘴里一路向下,直到全身被粽香包裹,真是一个美呀!

父亲一直说我手笨,怎么也学不会包粽子,试过许多次,一直不得要领,如今,父亲不在家中,只有靠母亲一人了。抽时间回家了一趟,说是帮母亲包粽子,其实,也就是打一个下手,自己实际也帮不了多少的忙。拿起放着的竹叶,看着母亲熟练的摆动着,不一会,一个完美的粽子就成型了,可我摆弄了半天,不是包不紧,就是包不住,母亲看不过去了,及时喝止了我,把我赶到了一边,只好坐到一边看着母亲包了。

母亲的白发又增多了!这一阵由于父亲生病,母亲益发的操心,白发愈发多了起来!

如今我家端午节倒是讲究不多,无非是包个粽子,家门口插上几株艾叶而已,完全不如家乡那样了。家乡的端午节端是热闹不凡,龙舟、悬挂菖蒲、艾草,饮用雄黄酒,吃咸蛋、粽子等等不一而足。唉,好久没有回家乡了!

看着母亲包完粽子,煮在锅里,才匆匆而去。傍晚时分,砰砰的敲门声响起,打开门一看,原来是父亲,手里提着一兜的粽子,往家里一放,没说几句话就走了,看着那兜粽子,只觉得两眼发酸,眼泪几乎夺眶而出,久久无法平静。

那一个个的粽子,就是浓浓的爱意!浓浓的深情!那一颗颗的米粒、一个个的蜜枣就是一颗颗跳动心,一片片不舍的情啊!

悠悠端午节,浓浓粽香情!

篇四:

端午节快要到了,你们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还是我来告诉你们吧!

每年为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重午节。关于端午节还有一道儿歌:“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

但是今天的端午节,更多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相传赛龙舟,就是为了捞救投汨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到江河,是为了不让鱼蛟虾蟹吃屈原的遗体。在这里,我给大家讲一个屈原的故事。相传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大地以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为雄,它们各国之间为争夺土地,使中原大地战火连天。当时,屈原是楚国的左徒官,他劝楚怀王要仁治,不要听信小人谗言,可怀王不但不听,还听信谗言革职屈原。悲愤痛心的屈原,便写下了不朽的诗篇——《离骚》和《天问》。公元前278年,楚国被秦国攻破,屈原精神受到了极大的打击,面对国破家亡,百姓疾苦,自己却无能为力,于是在极度失望和痛苦中,抱石投入长江东边的汨罗江。闻讯赶来的楚国百姓纷纷划船,到江中打捞屈原的尸体,并拿来了粽子投入江中喂鱼蛟虾蟹,让它们不要啃吃屈原的尸体。两千多年过去了,但诗人屈原的形象却依然留在人们心间。如今,每到,人们就要划龙舟,吃粽子,来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

当然,各地的风俗习惯不尽相同,但都要吃粽子、插艾叶、戴香包、赛龙舟。我们这儿除了上述的这些,还有送绿豆糕、吃绿豆糕的习惯。

端午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不仅仅因为它能吃粽子和绿豆糕,更因为它是对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端午的味道作文500字

全文共 535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题记

满街又闻粽叶香,眷恋源系汩罗江,缠缠绵绵情不尽,包包裹裹用心量。五月初五,又是一年端午节。

“喔喔喔--”伴随着鸡鸣声,我和弟弟迅速爬起来。一大早,冲出家门,带着零花钱来到热闹的集市。看!那红豆,如一位脸红的淑女,正朝你笑哩!那甜枣散发着阵阵香气,不时勾起你的食欲。哈哈,我们匆匆称上红豆、蜜枣各两斤便跑了回家。

家中的景象截然不同,窗上贴上了红艳艳的窗花,烤熟的肉放在餐桌上,与甜枣,红豆相映衬,满屋暖心。

粽皮在奶奶粗糙的双手上来回翻转,糯米如乳白的种子颗颗饱满,一块粉色的肉掐进米中,瞬间把空荡的粽叶填充饱满。

放入锅中。过了一会,香气布满了房间各个角落。弟弟按耐不住肚子的叫唤,冲出了房间,也顾不上烫就咬上一口。“好吃!好吃!”弟弟一眨眼的功夫就把粽子吃个精光。

看看奶奶,她那布满皱纹的脸上荡起了甜蜜的笑。她将粽子夹出了锅,去掉绳子,拨开粽皮,也咬上一口。啊!香气弥漫在口中,富有嚼劲的肉似乎有别样的味道

我吃着粽,一首诗歌浮在了脑海里。“端午节,真激动,米豆枣,来备好,买来皮,把粽包,小小粽,味道鲜,五谷全,样子俏,裹糖衣,沁人心……”

啊!芳香阵阵,是粽子诱惑你的心;笑声连连,是幸福滋味来入侵。这就是端午的味道。(公众号:涵城语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粽香万里话端午作文800字

全文共 829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五是端午,家乡的人民除了举行热热闹闹的赛龙舟,粽子的香味也时常弥漫在家乡的大街小巷。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端午节于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一个盛大的节日,每到这一天,人们不约而同地,就会想起一个美味的食物——粽子。

粽子的味道美极了,是食物中的一大特色。轻轻剥开粽子青绿色的粽叶,一股清香便扑鼻而来,露出白色的糯米。咬一口粽子,甜而不腻,粽叶淡淡地散发出清香,嗯~,这味道,美极了!

采粽叶,过端午,吃粽子。这已经是我儿时的回忆,可如今回忆起来,就像是昨天才刚刚发生……

记得小时候,妈妈总会在端午节那天,买回许多粽叶放在厨房,袋子有大有小,看来妈妈是要准备大干一场了。只见妈妈把糯米拿出,然后一勺一勺、有条有序地放进粽叶里,再一层一层地包住,放在盘子上。以此类推,转眼间,妈妈已经包好了十几个粽子,糯米也已经所剩无几了。那些包好的粽子,如图一只只绿色精灵,在炫耀自己的绿衣裳,俏皮可爱。

包好粽子,下一步就是蒸了。妈妈把煤气打开,把锅放在上面,再把水烧开,把粽子放进去,等待十几分钟就可以开吃啦!

打开锅盖,一股棕香扑面而来,那些绿色的小精灵,现在变成了一朵朵含苞待放、胖乎乎的花朵,像刚被雨水滋润过一样,一滴又一滴的水滴滴落在盘子上。它们又好像一个个小公主,正尽情地享受着人们对它的赞扬、感叹。

从锅中拿出一个粽子,剥开温热的粽叶,此时此刻,粽子散发出的香味,可不是一般的香味,而是人民对家乡热爱的感情。粽子带给你的美味,就好似全部一样,充实着我们。

端午节的粽子,是最传统的食物,它胜过所有的美味佳肴,胜过所有的零食小吃,这就是我们家乡的的特色。吃粽子也是在享受最美好的时光的时刻。怎么样,粽子是你心动了吗?心动不如行动,赶快在端午节那天,吃一口粽子,来满足你蠢蠢欲动的内心吧!

吃粽子这样传统的习俗,正编织着一个热热闹闹的端午。端午节粽子的味道,会永远飘在我心里,因为,那是家乡的味道。而粽子流露出的感情,是家乡人民对端午习俗的热爱。

我爱我的家乡,更爱家乡端午的习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端午艾草香作文1000字

全文共 994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挂香囊;五彩线,手腕绑;吃粽子,蘸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盼呀盼,终于盼到了端午节的到来。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鬓。”初四晚上,妈妈忙着给我们编“端午索”。只见妈妈拿两根五彩线放在腿上,朝下一搓,然后提起来,两股线像有魔力一般,滴溜溜一转,神奇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麻花似的五彩斑斓的花索。我和妹妹早就等不及了,见妈妈编好一个就去抢,抢到后戴在手腕上,左看右看,觉得既漂亮又神气。抢不到的只好提高警惕,等待下次。淘气的妹妹把两腕上戴得满满的,跟我比试一番,又去炫耀别的小伙伴。据说端午节戴“索”可以辟邪祈福,妈妈每年都要精心地准备、搓编,但我们只是觉得很新奇。

初五清晨,东方的天边刚露出一抹鱼肚白,晨雾像轻纱一般披在山头,我和伙伴们就相约上天柱山挽艾草。大人们说,端午的艾会给家人带来好运,还可以辟邪气、驱蚊虫,治疗好多疾病。山脚下密密麻麻全是人,老的,小的,大家都是要上山去挽端午艾。走到半山腰,往下看,爬山的队伍就像一条蠕动的五彩长龙,望不见头,也望不到尾。大家欢快的说笑,惊醒了朦胧的大山小壑,鸟鸣声,流水声,分明就是天柱山热情的欢迎。

看着已经有人抱了一大把艾下山,我们心里就急了,赶忙四下里搜寻艾草。我专走人少的地方,鞋子、裤腿早就被露水打湿了,也没有发觉。凉爽的晨风轻轻地吹着,美丽的鸟儿百转千回,盛开的野花仰着一张张笑脸。但我顾不上欣赏这些,只是飞速地搜索我的爱物。忽然,眼前一亮,终于发现一簇灰朦朦高耸的艾草!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嫩嫩的叶子上挂着几滴晨露,在朝阳的映照下,闪烁着五彩光芒。我兴奋极了,弯腰拔了起来。

太阳渐渐升高了,灿烂的阳光给天柱山染上一层金色。站在山顶俯瞰全城,在五彩云霞映衬下,鳞次栉比红顶白墙的楼房显得格外美丽祥和;蜿蜒的汾河水,就好像一条晶莹的玉带。下山时,伙伴们一人拿了一大把艾,不约而同的都在耳鬓别了一片艾叶,有的甚至双耳都别上了整根的艾草。大家相互比着多少、长短,欢声笑语回荡在郁郁葱葱的山谷中。

回到家,我拣了几根艾挂在了门上,剩余的晾在窗台上。我又精心挑选了几片特别的艾叶夹在书里,心中默默地许下了一个美好的愿望。然后又拿些艾草送给了院里的爷爷和奶奶,希望他们在一年当中能够幸福健康。

当我忙完这些的时候,妈妈蒸的糯米粥的甜香味也悠悠地弥漫开来,和着艾草的清香,和着人们的欢笑,在阳光下、在五月的大地上酝酿。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端午节古诗精选:《端午》

全文共 948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又来到啦,我们在端午节到来之时,怀念屈原。下面是相关的诗歌快来看看吧。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五月五日》

宋·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後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和端午》

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端午

作者: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浩浩,不能洗得直臣冤。

澡兰香·淮安重午

作者: 吴文英

盘丝系腕,巧篆垂簪,玉隐绀纱睡觉。

银瓶露井,彩箑云窗,往事少年依约。

为当时曾写榴裙,伤心红绡褪萼。

黍梦光阴,渐老汀洲烟蒻。

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

薰风燕乳,暗雨梅黄,午镜澡兰帘幕。

念秦楼也拟人归,应剪菖蒲自酌。

但怅望、一缕新蟾,随人天角。

和端午

作者: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南歌子·杭州端午

作者: 苏轼

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

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菰忝连昌歜,琼彝倒玉舟。

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浣溪沙·端午

作者: 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午日观竞渡》

明·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五日·选一》

明·陈子龙

吴天五月水悠悠,极目烟云静不收。

拾翠有人卢女艳,弄潮几部阿童游。

珠帘枕簟芙蓉浦,画桨琴筝笮艋舟。

拟向龙楼窥殿脚,可怜江北海西头。

《节令门·端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端午粽香作文600字

全文共 661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初五是端午节,风筝漫舞,龙舟竞发,喝艾酒,插艾叶,包粽子。

提起粽子,父母总有说不完的话,那是他们孩提时珍贵的回忆了。那时候,父亲家里穷,兄弟姐妹又多,粽子里只有赤豆和糯米,母亲家稍微好些,因为她可以吃到外婆包裹的肉粽。

五月初五的前几天,是家家户户忙碌的日子。端午是从那林间的蝉鸣开始的:它们是最卖力的演唱家,早上唱,下午也唱,在欢歌,在庆祝。夏蝉儿,夏蝉儿,你是不是也口馋了?

每逢端午,邻里都欢聚一堂,坐在小板凳上,环成一圈,笑容不由自主地洋溢在脸上。此刻,碧绿泛青的粽叶散发着清香,柔和地钻进你的鼻孔。鲜艳晶莹的赤豆褪去了外衣,静静地躺在盆里。浸泡了一夜的糯米正躺在簸箕上,坚韧的水草亦洗净放在一旁。而我中规中矩地坐在一旁,望着外婆用她那娴熟的手艺在我眼前变戏法。映入眼帘的是让人垂涎三尺的五花肉,表面撒了一层薄薄的白芝麻,好似给它穿上了一件亮丽的外衣。只见外婆将三四片叶子叠齐,卷成一个圆锥,依次填进洁白的糯米和几只虾仁,再铺上一层糯米,加入赤豆〡五花肉、橘红色的咸蛋,最后撒上糯米,两拇指一压,其余几只手指拢成一个立体的三角形,再修剪粽叶,后用水草捆绑,一个小巧玲珑的“工艺品”就这样诞生了!

最后一步,把包好的粽子放在大锅里,用柴火煮透。等上几个小时,煮熟后,把热乎乎的粽子放于瓷碗当中,轻轻地解开粽叶,我迫不及待地把它放入口中,细细品尝,粽香在唇齿间徘徊,整个口腔弥漫着端午的味道,充斥着食材相互碰撞而产生的火花,美味极了!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同学们是否也如同我一样爱吃粽子?还记得这熟悉的节日味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端午的味道作文

全文共 1131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的眼中端午节是一个美妙的节日,它充满了先人的智慧和良好愿望,有一种温馨浪漫的气息。

五月初五,汨罗江边,你——屈原,你是多么希望能够报效国家,为国捐躯,可是天妒英才,不识人才的大王不给你机会,他昏庸无能,把大好江山毁于一旦,你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国土被一次次侵蚀,直到再无楚国的存在。大江彭湃,汹涌着向东流去,你的心随着这江水那样起伏不定,楚国已不复存在,而你更感到前路茫茫。你最终一跃诠释了你的爱国之情,人们为了不让你的身体被鱼虾侵蚀,就往汨罗江里扔粽子和鸡蛋。便有端午节吃粽子和鸡蛋的习俗。

五月初五一大早,我还在熟睡的时候,爸爸总是将小段的艾草夹在我的耳朵上,让蚊虫远离我。当然,这一天,妈妈总会给我的胳膊腕和脚腕系上吉祥的五彩线。早上起来,看见胳膊腕和脚腕系着五彩绳,再看看妈妈的一脸笑意,懂得了系五彩绳原来是亲情的延伸。

农历端午节,除了系五彩绳,家乡还有插柳条,采艾蒿的习俗。艾草有一种特别的清香,据说端午前后的艾草最好,老人们从山上采集很多很多,回来拧成艾草绳,晒干后点燃,这是夏季驱逐蚊子和其它飞虫的最管用的土办法。

到了中午,我们便开始包粽子了,妈妈把糯米和粽叶洗干净,再把粽叶一张张码起来放进装着凉水的盆里。几个大人便开始团坐包粽子了

粽子包好后,结成一串放进锅里,过了一会,粽子终于好了,刚出锅的粽子色味俱全,尝起来香甜可口,其味无穷。

端午的味道是粽子的香甜,是亲情的延续,是艾蒿的清香。

●作文百科

记叙文-文体简介

1、基本定义:

记叙文是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记叙文通过人物活动、事件经过、环境变化的具体叙述和形象描绘,来反映事物的本质,表达作者的情感。记叙文虽以记叙、描写为主,但也可以运用议论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2、记叙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记叙文:包括记叙性的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等。

狭义的记叙文:是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态变化和发展进行叙述和描写的一类文章,常见的如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游记、日记、参观记、回忆录,以及一部分书信等。

叙事-易混易错

叙事作文常见问题:

1.要点不全。

要点是否齐全通常决定文章的档次。书面表达要上档次,要点齐全是关键。要点提示类书面表达一般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看图作文则常会由于学生观察不细心等原因遗漏要点。

2.线索不清。

有些短文条理混乱,主要原因是没有确定好写作线索。叙事类文章一般按时间顺序来写。

3.时态不明。

叙事时时态混乱是学生常犯的错误之一。叙事类记叙文所记的一般是过去发生的事,原则上用过去时,有时也用现在时。

4.主次不分。

有些同学写作时平均用力,面面俱到,写出来的东西主题不突出,显得呆板乏味。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记忆里的端午作文

全文共 2321 字

+ 加入清单

下午,就周末了,也是端午的假期,三天,准备依旧回家乡村庄的老家去过端午。

而和一个亲戚在先前也约定,如果天气晴好,还想翻越秦岭,去西安转转,只是,看了预报,大概天气不好,要下雨了,下雨了,出去到处湿漉漉的的,终归是没有意思,这约定,怕难以成行了。不过,也好,就安心的在家乡村庄的小院里,在雨中,感受村庄的幽静,或者看人打牌,或者和人聊天,或者和人喝酒,也是别有情趣的事情。

因为下雨,不但不能和亲戚实现约定,而这个端午,过的怕也就与以前过的端午有所不 同。

记忆里,每逢端午,天气总是很好的。天碧蓝,碧蓝的,村庄四周的群,绿的旺盛,村庄里的树木,叶子也茂盛,碧绿,果树的叶子间,藏着青涩的果实。田地里的玉米,长的绿油油的,河边的水草,也油绿,油绿的,野柳,拖长了柳丝,长着细长的柳叶,给人轻柔的感觉。芦苇,也茂密,碧绿,像绿色的墙夹持着河流,河水清澈,在绿色中,哗哗的欢快流淌,河里,有鸭子在嬉戏,水中,有鱼儿,在悠然的游着。村庄在绿色的掩映中,在河水的映衬下,充满了幽韵。

早晨起来,村庄的人就忙碌着,去扯了艾蒿,和菖蒲回来,插在了门楣上,窗棂上,村庄里,就蔓延着节日的气氛。

再忙,节日里,村庄里的人,都会闲下来,这天是不用干活的,要过端午。

早晨,随便的做了饭吃了,就忙着准备过端午的饭菜。

那乡间的路上,就行走着女人,背着孩子,挎着包儿,那是在端午的节日里,回娘家的人。

阳光撒满了村庄的时候,群山就绿的充满了生机,泛着绿色的光芒,村庄也就在节日的气氛里,富有田园的气息,充满了韵致。

女人在家里忙着准备饭菜,男人就和关系好的人,下河去弄鱼了。

有的人,是钓鱼,有的人有铁椎砸石头震鱼,有的把那河流旁的小支流堵了,让水干枯捉鱼。还有把手伸进石头洞里去摸鱼,还有给跨篮里装了青草,放在石洞前,用棍子捅石洞,鱼儿就进了有水草的篮子里捉鱼。还有的找了山坡上,一种树木长的叶子,那叶子很是苦涩,把叶子捣乱了,推进河里,鱼儿河了叶子的汁水,就发闷,泛白了,人们趟水捉鱼。那时毒鱼儿的农药,还没有放开了买,能买到的,都是有权力有钱有势的人,把那种药水倒一点儿在河里,河里的鱼儿,就纷纷泛白,用这样的方法,捉鱼容易,捉的也多。为了过端午,家乡村庄的人,真的是用尽了各种的办法捉鱼。

也许,捉鱼并不是目的,而是在这样阳光明媚,温暖,河水也温热的时节里,在河里边趟水,边捉鱼,捉了鱼儿回来过端午,桌子上就有了一道鲜美的菜,也享受了趟水的乐趣,仿佛回到儿时,无忧无虑的时代,那温热清澈的河水,也涤荡去了一身的疲惫,和尘世里, 落在身体上,内心里的浊气。

鱼捉回来了,在小河边,就坐满了各家的人,在边剖鱼儿,边说着话,说捉鱼的乐趣,也说各自家里怎样过端午,河边,就充满了端午的热闹气氛。

家乡的河里,有麻鱼,有红尾巴泥鳅。体型都不大,麻鱼因为背上是麻的,因此得名,家乡人就这样叫,麻鱼做成了汤,味道鲜美,肉质细腻。做了面鱼儿吃,焦脆,喷香。泥鳅细长,尾巴是红色的,也因此得名,家乡人这样叫它。红尾巴泥鳅,做了汤,味道也鲜美,肉质细腻,而炸了面鱼儿吃,肉质细腻,嚼起来更劲道。而两种鱼,如果晒干了,麻鱼儿脆,红尾巴泥鳅劲道,有嚼头。

不过,家乡人除非端午前一些日子就捉的有鱼儿,晾晒干了,可以吃干鱼儿。端午现弄的鱼儿,就只有做汤,或者面鱼儿了。在河边,热闹中剖完了鱼,就各自端着各自的鱼儿,回各自的家里做菜,过端午了。

每每在家乡过端午,在晴好的天气里,我也总是享受和家乡人,在小河里,用了各种方法捉鱼儿的生活,仿佛回到了儿时,也让河水的清澈,涤荡去了一身的疲惫,尘世落在身心里的浊气。

午后的时候,各家的菜就先后做好了,村庄里,飘散着饭菜的香味,充满了浓浓的节日的气氛。

各家回娘家的女子,带回来的孩子,就和自己家的孩子,也感受着端午的气氛,在场院里蹦跳,乐呵,无忧无虑中,一样的高兴。

菜做好了,端上了桌子,一家人围坐在桌子上吃饭。小孩子,也上了桌子,总是先迫不及待的吃,吃一阵子,大人在喝酒,他们却吃不了,依旧去场院上蹦跳,玩泥巴,抓石子,做他们喜欢的游戏,或者沉醉在所做的事情里,静默着,或者哈哈笑着。

屋里的人,依旧沉醉在节日里,放开了喝酒。不过,喝酒前,喝了雄黄酒,把雄黄酒给眼睛上也抹了一点。说这样可以辟邪,一年里人总是有好运气,文字也不会进眼睛。孩子不能喝酒,但是,给孩子的眼睛上,也摸了雄黄酒。

饭在吃菜,喝酒,说话中进行着,说的是关于生活的话语,对未来的渴望,以及各自家里的日子,在诉说间,有了了解,更增加了亲情。

就这样边吃边喝边聊,气氛一直达到了高潮后,就逐渐结束了,各自的家里,端午节,就在这样喜庆,热闹里过了。路比较远的女子,会在娘家歇一夜,路近的,就说家里有事,门没有人看,就背着孩子回去了。那挎着的包儿里的东西,送给了娘家,而走的时候,母亲又给装了许多的东西,包儿依旧沉甸甸的的,在这些东西里,寄托着浓浓的亲情。

人们就聚集在场院里说话,说捉鱼的事情,说过端午喝酒的事情,村庄里就格外的热闹,蔓延着端午的气氛。直到暮色里,兴尽了,各自散去,端午,就成了美好的记忆了,留在每个人的心中。

家乡村庄的人,没有什么文化,只知道端午的节日,是前辈就过的,这样流传下来的,人们只享受这节日里的喜庆,快乐,而没有去考证,也不知道,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一个诗人,是为了屈原。

不过,这并不妨碍家乡人在端午节日里的快乐。而家乡人朴素里去河里捉鱼儿,虽然没有想到屈原,却无形中与屈原有关,避免那投江而死的屈原,不被鱼儿吃掉。让诗人的诗歌,和诗人,永远的活在人们的心中。

我就这样想着。只是,面对这个端午,如果下雨,这样的情景,就不会再有了,那过往的晴好的端午,就是心里,最美好,最温馨的记忆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端午情

全文共 203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此时

汩罗江水卧听江头

谁在煮粽子,谁又在烫黄酒

又是谁,诗词歌赋献祭离骚后

一钩新月,醉乡深处

飘来一位仙人清瘦

长叹息以掩涕息,哀民生

路漫漫其修远,终日探索

寥寥几句,诗人的愤怒

纵身一跃时的决绝,让人心疼的泪流

粽香从上游一直到下游

从江南到江北

从晨曦到黄昏后

老人小孩都在江边守望

那一朵浪花还在风流千古

荷香暗度,婉转莺喉

一年年五月的枝头,看龙舟争渡

花香正浓,还有锣鼓声

画楼西畔送来了昨夜风

一首首诗行渗透多少情,多少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端午的鸭蛋仿写800字

全文共 820 字

+ 加入清单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内蒙古高原。出羊。包头的羊更是有名。羊多,个也大。包头人也善于做羊肉。包头的羊肉于是出了名。虽然我不在包头生活,但小时候曾在那里住过一个多月,对包头的羊肉比较了解。包头的羊肉佳肴很多。稍美,羊杂碎,莜面,我偏偏对烤羊腿情有独钟。我也不喜欢把包头烤羊腿挂在嘴边,让人觉得好像人家那地方就出烤羊腿似的!不过,所食羊腿多矣,但和包头的完全不能相比!别的地方的羊腿,我实在瞧不上!烤羊腿也曾是元太祖成吉思汗喜食的一道菜,我知道后便觉尤为亲切。

包头烤羊腿的特点是肉鲜而入味。羊腿肉细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入口如嚼干柴。入味之深尤为别处所不及。烤羊腿的吃法,就是用刀切下一小块,不用蘸料,直接送入嘴中。烤羊腿发出滋滋的响声,一滴热油顺着饱满的肉的纹路慢慢往下流。刀尖刚碰到外皮,嗞——便被烫得产生一股白汽。包头的烤羊腿外焦里嫩的,光是闻闻都让人心醉。外皮的焦香直入鼻腔,内层的鲜香渗入味蕾。我在郑州吃的烤羊腿,里外都是一个味儿,这叫什么烤羊腿呢!

夏夜,我们兴致勃勃地去吃烤羊腿。那里的羊腿都是现杀现烤的。羊腿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切面有光泽的,肉色红而均匀。这是新鲜的。二要挑肉质紧致的,指压后的凹陷立即就能复原的。别说羊腿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健壮,有的样子瘦小。挑好了,叉在烤杆上,架在烧烤架上便开始烤了。先吃着别的,烤羊腿烤半天,什么时候馋的不行了,就拿刀割熟的一小块儿下来,吃了。边烤边加着佐料,慢慢入味,不加孜然粉也可以。

大人们吃羊肉是很细致的。小心翼翼割下方方正正的一块儿,蘸着椒盐辣酱,变得更加入味,嫩滑,焦酥,鲜咸。再细细品尝,慢慢回味。我们小孩子就不一样了,性急,急了巴慌地随意切一块烤羊腿,顾不得烫就往嘴里塞。羊肉的鲜美一瞬间都在嘴里翻滚起来舞蹈起来,美味的口感直达舌苔尖端,满嘴的肉香!一嚼忘了所有不快,二嚼仿佛在天上飘,三嚼如同羽化飞升!还有什么重要的事呢?没有什么能比在这里大快朵颐包头烤羊腿快乐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详说端午

全文共 995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由来已久 农历五月对应地支中的“午”。“巳”、“午”、“未”三个月是夏季,夏季在五行中属火,“巳”是火的出生状态,“午”是火的极盛状态,“未”是火的衰墓状态。火气到了极盛的状态,也就是阳气达到了极盛状态,就会物极必反,阴气开始产生。五月初五是五月的开端,从此之后,阴气开始产生,并逐渐增强,是阳气强盛的顶峰,又是阴阳变化的开始。大家都知道“否极泰来”这个词,否卦(三阴在下,三阳在上)是七月,它的极限就是代表十月的坤卦(六爻全阴);但是,与此相对应的还应该有个“泰极否来”,只是因为人们喜欢事情从不好到好,所以,不大提这个词。泰卦(三阳在下,三阴在上)是正月,它的极限就是代表四月的乾卦(六爻全阳)。因为到了五月初五时,已经开始“泰极否来”,所以,中国人很重视这个转变,而且要通过一些方法来消除阴气开始强盛可能即将带来的不祥之气。

为什么又把时间定为“初五”呢?一方面因为“五”与“午”谐音,“五”字所表达的意思就是天地之气相交合,与“五”相对应的五行中的“土”又代表着转化与过渡;另一方面,中国的“阴阳合历(即农历)”每月的开端并不是“初一”,而是根据那个月的“节”(二十四节气中的节)来确定,比如一年的开始不是从正月初一开始,而是从立春那天开始,夏季不是从四月初一开始,而是从立夏那天开始,因此,夏季的开始结束是到夏至,初五前后正是夏至的时候。

从五月是阳气极盛、阳气是正气来,“端”是“正”的意思;从五月是阴气开始的时候,所以也可以说是“初”的意思,因此,“端五”也可以称为“初五”。因为“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五月正是“午”月,因午是阳气极盛而同时转衰的时候,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所以也称重五或重午。因为端午是天地之气阴阳转化的过渡点,此前是一年中阳气由初生到极盛,此后是阴气从初生到极盛,所以又叫天中节。如此等等,还有很多,不再多加解释。

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等等。其中,纪念屈原说为这个节日增加了人文精神的内涵,应该是后起的;三代夏至节说是与我国的历法紧密相关的,应该是较早的,云尘子主张采用此说;恶月恶日驱避说与我国的历法和术数观念有关,与第二说并不矛盾;吴越民族图腾祭说带有明显的地方色彩,而且以图腾作为切入点来加以说明,是近代以来的说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趣忆端午

全文共 1460 字

+ 加入清单

清早,收拾停当后,和往常一样我一路小跑赶去上班,路过菜场街口时,一股淡淡的幽香钻进了我的鼻子,深吸一口气,细细一辨,艾蒿,是艾蒿!我猛然想起端午将至。循着艾蒿的香味,思绪一下子回到了儿时……

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们从年头一直盼到年尾,就巴望着过年,好穿新衣,吃许多好吃的东西。盼了许久还不见年的影儿,赶上端午,管他节大节小三七二十一,我们逮着先热闹一把,权当过年的预热好了!

这不,端午那天一大早,我们几个小家伙就早早起来,手拿镰刀,到田边去割艾蒿,据说那东西能驱蚊辟邪。一个个麻利地完成任务后,都急匆匆地往回赶,边走还边嚷嚷“端午不插艾,死了变成老鳖盖!”那声音能传得老远,仿佛只有用这种鬼嚎才能真正表达出大家伙儿对节的渴盼。

还没到家门口,就远远闻见了炸油箱(yóuxiang方言,就是糖糕)的浓郁香味,(可惜我老妈不在行!)冲进院子,只见厨房门口已摆上了方桌和小板凳,桌上一大盆煮熟了的粽子泡在水里,绿叶白绳,有棱有角,几个粽子还调皮地裂开了嘴,露出几粒白米,仿佛冲我龇牙笑呢,惹得我丢下怀里的镰刀和艾蒿,也顾不上洗手,急急逮一个在手里,匆匆剥去苇叶,用最长的那个尖尖角在旁边盛着白糖的小碗里戳上一下,再往嘴里那么一塞,糯米的软糯,苇叶的清香顿时胀满了我期待已久的每一个细胞。

眨眼的功夫,一个粽子没了踪影,接着,我又顺手从旁边的竹匾里掂起一个青皮鸭蛋。那鸭蛋圆溜溜的,摸在手里滑滑的,还有一丝温热呢。我忽然想起,就在大半个月前老妈派我到一个高坡上挖黄泥,说是腌鸭蛋要用。“原来就是为你们呀!”于是,我毫不客气的在桌角敲开了鸭蛋,剥去硬硬的蛋壳,轻轻咬上一口,咸淡正好,再咬一口,蛋黄如十五的满月一样金灿灿的,直往外汪油,顺着我的手指一下子就流了下来,我赶忙歪头、伸舌去舔,又咂了咂嘴,好像那油里也充满了鸭蛋的咸香。

“快来呦!香喷喷、热乎乎的油箱出锅喽!”随着一声吆喝,老爸端着盛满油箱的搪瓷盆从厨房出来了,妈妈抱着弟弟紧随其后。一见我最爱的吃的油箱来了,我迫不及待地捏了一个过来,烫得我左手换右手,右手又忙把油箱扔向左手,最后用左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捏着油箱的边送到嘴里,轻轻咬上一口,烫得我连哈带喘,也没顾得嚼上几下,就囫囵吞枣地咽了下去,但是油箱的甜香早已浸透了我的身体。

这时,妈妈放下怀里的弟弟,把艾蒿插在厨房门头上,又顺手给我盛了一碗米酒汤。还没端起碗,米酒的醇香早已扑鼻而来,抿上一小口,酸溜溜的,甜丝丝的,还带着些许温热,刚喝到嘴里就顺着嗓子滑进了小肚肚里,只留下满口的醇香和无尽的回味。

放下碗筷,妈妈从屋里拿出了一个小包包,神情严肃地说:“过端午要戴香包,能驱蚊辟邪,还要戴银器,可以败火拔毒,还得穿端午衣,那样就能长命百岁、富贵一生!”说着给我挂上了香包,戴上了银手镯,在弟弟的脖子上挂了香包、银项圈,手上戴上了银手镯、桃木剑、小桃筐,脚上也戴上了银的镯子,妈妈还给毛头弟弟换上了绣了花的红肚兜和虎头鞋,最后,妈妈还不忘在我和弟弟脑门上拍了一下下,要我们出入平安、长命百岁!一旁的弟弟好像听懂了妈妈的话,两只小手乱扑腾,小脚瞎踹,嘴里咿咿呀呀的嘟囔着,手上、脚上、脖子上的铃铛叮铃铃的响个不停。我笑着说:“弟弟像条小狗,走哪儿响到哪儿。”爸爸忙接了话“小猫小狗好养活,你们俩都是!”说的我们全家总动员——一起憨笑,那笑声伴随着粽子的清香、鸭蛋的咸香、油箱的甜香、米酒的醇香、艾蒿的幽香,弥漫着整个小院……

今天又是端午了,想到这里我只有一个愿望:放下手中所有的事情赶回家,回到阔别已久的的老家,去过儿时的端午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小学生“走进端午”主题班会

全文共 2098 字

+ 加入清单

一、设计背景

“生我是这块土地,养我是这块土地,祖国啊我永远热爱你……”有谁离得开大地母亲,离得开脚下的这片土地?女娲造人的神话说明了祖先对土地的崇拜;开疆拓土是古代许多统治者成就霸业的目标;历史上保卫脚下土地的故事更是不计其数。脚下的土地,哺育了人类,续写着辉煌。

“爱国思乡之情,人所共有。这一组以爱国和思乡为主题的诗歌,蕴含着诗人深沉而炽烈的情感,感动了无数读者。吟诵并欣赏这些诗歌,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加深对祖国和家乡的感情。” 义务教育九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第一单元的提示语让我想到了2010年3月17日中国目前最大的渔政船——中国渔政311船抵达西沙永兴岛,担负起专属经济区巡航管理、西沙南沙中沙群岛的护渔护航、北部湾联合监管以及渔业突发事故的救援工作。 显示了中国政府在南海领土争端问题上的严正立场:“中国政府对南海群岛的主权拥有无可争辩!”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正是培育优秀民族文化的沃土,也是培养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2010年端午节正是中国政府行使南海群岛主权之际的一个传统节日,因此围绕“脚踏一方土”这个话题,利用端午节这个机遇,让学生感受中国政府在南海领土争端问题上的底线是“不发生冲突”,我们对南海群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这一铁的事实,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二、活动目标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XX多年历史;2010年3月17日中国目前最大的渔政船——中国渔政311船抵达西沙永兴岛,担负起专属经济区巡航管理、西沙南沙中沙群岛的护渔护航、北部湾联合监管以及渔业突发事故的救援工作即在眼前。

1、通过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使学生从各个层面对我们脚踏的这一方土地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既了解现实层面上的土地,了解它的历史和现状,又了解文化意义上的土地,看看土地在文学作品和人的文化心理中有什么特别的含义。

2、通过搜集资料,使学生通过有关端午节的故事《屈原投江》、《曹娥救父的故事》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增强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爱国意识。做到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沟通,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3、通过搜集与土地有关的神话传说、成语俗语、历史故事,使学生认识到土地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4、通过搜集与土地有关的文艺作品,了解土地的象征意义,并对“乡愁”“安土重迁”等文化现象有一个理性的思考。

5、通过中国政府拥有南沙群岛主权不容置疑的历史史料展示中华民族队脚下土地的厚爱深情。

三、教师准备

1、根据学生兴趣,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分头去搜集资料、分析资料。

2、搜集一份有关“端午节”和“土地”的参考资料书目。

3、整理以前学过的与端午节和土地有关的成语、俗语和文章。

4、阅读一些有关土地的文化分析方面的著作,了解中国人“安土重迁”“依恋故土”的文化传统。

5、收集中国政府拥有南沙群岛主权不容置疑的历史史料。

四、活动指导

1、本次活动借助“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紧扣“对祖国和家乡的感情”这一主题,围绕“土地”这一课题展开。我们所要认识的土地有两个层面的意义:一个是物质层面上的土地,这是我们每天都要接触到的,是人类活动的舞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第二个层面是文化层面上的土地,土地对于人类的意义,人类所创造的一切艺术形式都不可避免地要涉及这个主题,因此,土地就被赋予了各种各样的象征意义。古希腊神话中土地被称为大地母亲,她是力量的源泉;在各国统治者眼中,土地是权力的象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土地越多,意味着权力也越大;而对于一国的人民,土地就意味着自由和幸福,因此,面对外来的侵略,他们寸土必争……联系当前我国政府对南沙诸岛的主权神圣不可侵犯的正义立场,加深对祖国和家乡的感情。

活动一主要是侧重于第一个层面,让学生了解土地的历史和现状,了解土地保护对于人类可持续性发展的意义。

活动二、三则侧重于文化意义上的土地。

2、以端午节为引子,以中国政府拥有南沙群岛主权不容置疑的历史史料为驱动力,展开整个活动的过程。

活动一分为三个子活动,从历史和现实两方面看看我们人类是怎样对待土地的。

其中第一个侧重了解土地制度改革的历史。这些知识学生在历史课中可能已经学过,因此,可以搞一个跨学科的活动,一方面梳理学过的知识,另一方面又可以训练学生的分析归纳材料的能力。因为每一次改革背景都很复杂,措施也很多,活动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做简明介绍,这需要认真琢磨。

此活动邀请历史老师参加,从历史方面做出指导。

第二、三个子活动都侧重土地使用现状的探究。一个主要通过查找资料来了解我们国家整体的土地资源状况。学生可以通过地理方面的著作或者年鉴,搜集中国的土地资源总量、人均土地数、土地减少率等数据,最好把其他国家的一些数据也找来,对比一下,发现我们土地资源的不足,增强忧患意识。搜集的数据不要只是展示一下了事,一定要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发现问题。展示的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比如用柱形图、曲线图等形式,直观而且更能说明问题。除了数据,还应该问个为什么,比如数据显示我们的耕地每年呈下降趋势,原因是什么,政府做了哪些工作,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新鲜庆端午作文300字

全文共 355 字

+ 加入清单

星期三是农历的五月五日,也是端午节。“五月五,庆端午”,一大早,妈妈就到市场去,按照传统过节习俗,买了菖蒲和艾草回来挂在家门上,希望能为全家趋吉避凶。也因为我们姐弟都长大了,所以妈妈就没像往年一样,为我们每个人选购香包了。

快中午的时候,姐姐和我跟妈妈借了两颗鸡蛋,想尝试一下老师告诉我们的“端午立蛋”活动,我们在桌子上立了好久,试了无数次,用尽千方百计,结果不知是不是我们太心急了,蛋就是固执的不肯站起身来,不知道鸡蛋是不是冰过了就不好立了呢?

晚上,妈妈体谅我们这几天都在吃粽子,怕我们都吃腻了,于是特地安排了点不一样的。我们全家一起聚在家中享用披萨大餐,中国节里吃西式餐点,真有趣!也别有一番风味!我觉得很开心,也觉得这次的假期特别有趣,也希望以后的节庆里,妈妈还有更多的创新好点子。

[新鲜庆端午作文3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端午嘉兴游作文300字

全文共 288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端午佳节,外公、外婆、妈妈和我一起去了嘉兴旅游。嘉兴离上海很近,我们乘的火车只用了半个小时就到了。

中午在酒店调整了一下,睡了个午觉。然后,我们去了当地著名旅游景点,南湖风景区。我们进去之后基本都是坐船。我们先乘船到一个湖中间的一个岛,那里有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地方,他们竟然是在一艘船上。

然后我们又前往第二个岛,这里是纪念伍子胥的,岛上面有座塔,有63·36米高。我们一鼓作气,登上了塔顶。在塔顶,我们可以看到南湖全景。郁郁葱葱的树木,蔚蓝的天空,清澈的湖水。啊!真是“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今天的游览很轻松,对体力不是很大的挑战,我还是喜欢有更多的挑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2024年初一端午的习俗作文

全文共 862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

端午节来源于屈原的故事:爱国的诗人屈原出了一个能够富国强民的好主意,但是没有被国王采纳,反而被逐出宫中。他气的不得了,跳下了汩罗江。当地的渔夫划着小船去把竹筒里的米撒下汩罗江给屈原。后来,大家把盛着竹筒的米改为粽子,把划小船改为赛龙船来纪念屈原。大家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才每年都过端午节。

今年我正好在家,妈妈就叫我来一起包粽子,“包粽子”这对我可算是一项艰难的任务呀!抓二挠腮不知如何是好,怎么办,怎么办,这是一向自信的我犯了难。妈妈在一旁笑道:“哈,平时的自信到哪去了?”哎……

之前妈用猪肉切成5公分条,用酱油、米酒、味精浸泡一夜;糯米用浸过肉的酱汁加盐拌匀,停置10分钟后再拌到均匀为止;粽叶2张背背相对,由叶蒂1/4处折成一直角匙状,取约2匙米铺在叶匙内,肉条直放其中,再铺2匙米盖满肉条,托叶匙的手要保持开头,配合另一手的动作;将粽叶剩余部分由米末处折盖上去在折处把两边的角折好。粽身由托叶的手全部握住,中一手将盖叶部分捏合折下;用草绳将折叶处绕紧扎好,再绕扎整个粽身;粽子全部包好后放在大锅中,放入冷水用大火煮滚后改用中小火续煮4小时,熄火焖1小时这样美味的粽子就做好了。

我还听爸爸说过粽子的来历:过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楚国的诗人屈原。屈原是战国时代楚国的三闾大夫,眼见国家处于危难之中,却无法挽救,他日夜忧愁,最终投汩罗江而亡。楚国民众知道后十分忧伤,驾船奋力营救,为了不让水中的鱼虾把屈原的身体吃掉,他们就在江上划着龙舟、敲锣打鼓,希望能将鱼虾赶跑;还用粽叶包米饭作成粽子,投到江里喂给鱼虾吃,希望屈原的身体不要受到伤害。年年岁岁,这个习俗便流传下来,这就是端午节划龙舟、包粽子的由来。

哎……原来包粽子还有这么多学问那,看来我们只有好好学习才能跟上时代进步的步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关于端午的诗句古诗

全文共 3212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纪念的是屈原,因而古人的“端午诗”许多都是以悼念屈原为主题。以下分享关于端午的诗句古诗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后来楚国诗人屈原于端午节投江自尽,就变成纪念屈原的节日,与春节、中秋等节日同属东亚文化圈的中国大陆、日本、韩国、台湾、越南的重要传统节日。习俗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等。

关于端午的诗句古诗

端午 唐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五月五日 北宋 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和端午 北宋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已酉端午 明 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 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 无酒渊明亦独醒。

午日观竞渡 明 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同样是竞渡,在不同人的眼里,却有着不同的热闹与郁愤。

竞渡诗 唐 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喊,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竞渡曲 唐 刘禹锡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杨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

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先鸣馀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

彩旗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

端午感兴 宋 文天祥

流棹西来恨未销,鱼龙寂寞暗风潮。

楚人犹自贪儿戏,江上年年夺锦标。

乙卯重五诗 宋 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谢张仲谋端午送巧作 宋 黄庭坚

君家玉女从小见,闻道如今画不成。

翦裁似借天女手,萱草石榴偏眼明。

岳州端午日送人游郴连 唐 徐夤

五月巴陵值积阴,送君千里客于郴。

北风吹雨黄梅落,西日过湖青草深。

竞渡岸傍人挂锦,采芳城上女遗簪。

九嶷云阔苍梧暗,与说重华旧德音。

同州端午 唐 殷尧藩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端午日 唐 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头白,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惜别行,送向卿进奉端午御衣之上都 唐 杜甫

肃宗昔在灵武城,指挥猛将收咸京。

向公泣血洒行殿,佐佑卿相乾坤平。

逆胡冥寞随烟烬,卿家兄弟功名震。

麒麟图画鸿雁行,紫极出入黄金印。

尚书勋业超千古,雄镇荆州继吾祖。

裁缝云雾成御衣,拜跪题封向端午。

向卿将命寸心赤,青山落日江潮白。

卿到朝廷说老翁,漂零已是沧浪客。

端午感兴 宋 文天祥

当年忠血堕谗波,千古荆人祭汨罗。

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

和中甫端午韵不依次 宋 文天祥

黄茅古道外,羸马发南州。

有客嗤齐鲁,何人念楚囚。

岁年付流水,风雨满沧洲。

手把菖莆看,黑头非所求。

浣溪沙 宋 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宋 苏轼

肩舆任所适,遇胜辄留连。

焚香引幽步,酌茗开静筵。

微雨止还作,小窗幽更妍。

盆山不见日,草木自苍然。

忽登最高塔,眼界穷大千。

卞峰照城郭,震泽浮云天。

深沉既可喜,旷荡亦所便。

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

归来记所历,耿耿清不眠。

道人亦未寝,孤灯同夜禅。

端午游真如迟适远従子由在酒局 宋 苏轼

一与子由别,却数七端午。身随彩丝系,心与昌歜苦。

今年匹马来,佳节日夜数。儿童喜我至,典衣具鸡黍。

水饼既怀乡,饭筒仍愍楚。谓言必一醉,快作西川语。

宁知是官身,糟曲困熏者。独携三子出,古刹访禅祖。

高谈付梁罗,诗律到阿虎。归来一调笑,慰此长龃龉。

少年游 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宋 苏轼

银塘朱槛曲尘波。

圆绿卷新荷。兰条荐浴,菖花酿酒,天气尚清和。好将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

狱草烟深,讼庭人悄,无吝宴游过。

到官病倦未尝会客毛正仲惠茶乃以端午小集石 宋 苏轼

我生亦何须,一饱万想灭。胡为设方丈,养此肤寸舌。

尔来又衰病,过午食辄噎。缪为淮海帅,每愧厨传缺。

爨无欲清人,奉使免内热。空烦赤泥印,远致紫玉玦。

为君伐羔豚,歌舞菰黍节。禅窗丽午景,蜀井出冰雪。

坐客皆可人,鼎器手自洁。金钗候汤眼,鱼蟹亦应诀。

遂令色香味,一日备三绝。报君不虚授,知我非轻啜。

浣溪沙 宋 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齐天乐 宋 杨无咎

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衫裁艾虎。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荷香暗度。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

菩萨蛮 宋 陈义

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渔家傲 宋 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松。等闲惊破纱窗梦。

念奴娇 宋 张榘

楚湘旧俗,记包黍沈流,缅怀忠节。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赢得儿童,红丝缠臂,佳话年年说。龙舟争渡,搴旗捶鼓骄劣。谁念词客风流,菖蒲桃柳,忆闺门铺设。嚼徵含商陶雅兴,争似年时娱悦。青杏园林,一樽煮酒,当为浇凄切。南薰应解,把君愁袂吹裂。

喜迁莺 宋 黄裳

梅霖初歇。乍绛蕊海榴,争开时节。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玳筵罗列。斗巧尽输少年,玉腕彩丝双结。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作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望中水天日暮,犹见朱帘高揭。归棹晚,载菏花十里,一钩新月。

花心动 宋 史浩

槐夏阴浓,笋成竿、红榴正堪攀折。菖歜碎琼,角黍堆金,又赏一年佳节。宝觥交劝殷勤愿,把玉腕、彩丝双结。最好是,龙舟竞夺,锦标方彻。此意凭谁向说。纷两岸,游人强生区别。胜负既分,些个悲欢,过眼尽归休歇。到头都是强阳气,初不悟、本无生灭。见破底,何须更求指诀。

贺新郎 宋 许及之

旧俗传荆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门艾钗符关何事,付与痴儿呆女。耳不听、湖边鼍鼓。独炷炉香熏衣润,对潇潇、翠竹都忘暑。时展卷,诵骚语。新愁不障西山雨。问楼头、登临倦客,有谁怀古。回首独醒人何在,空把清尊酹与。漾不到、潇湘江渚。我又相将湖南去,已安排、吊屈嘲渔父。君有语,但分付。

午日处州禁竞渡 明 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五日(选一) 唐 陈子龙

吴天五月水悠悠,极目烟云静不收。

拾翠有人卢女艳,弄潮几部阿童游。

珠帘枕簟芙蓉浦,画桨琴筝笮艋舟。

拟向龙楼窥殿脚,可怜江北海西头。

五丝 唐 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端午日赐衣 唐 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端午 唐 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 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粽香端午作文600字

全文共 714 字

+ 加入清单

盼望着,盼望着,夏天来了,端午节也随之而来了。

端午节主要为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战国时期楚国的大夫屈原。他因政见不合被楚王赶出国都,后得知楚国已亡,便悲愤地跳入汩罗江自杀了。人们便于他跳江的日子——农历五月初五包粽子、赛龙舟、挂艾草来纪念他。

对于屈原,我真是太熟悉了。在我的老家湖北武汉的东湖边上,就矗立着一座屈原雕塑,旁边有一座行吟阁,名字来源于他的“行吟泽畔”一句。再者他也是我几千年前的“老乡”,提起来总有一种亲切之感。

据说屈原跳江后,人们向江中投米,以免鱼虾吃掉他的身躯。正因如此,去年端午,我也尝试亲手包了粽子。首先要泡粽叶和糯米,准备材料。然后将干净粽叶窝成漏斗形,托在掌心,盛点糯米在粽叶中间压实并包好,不能漏。最后紧紧地缠上棉线,一个粽子便大功告成,也可加红枣、肉等,会更“色香味俱全”一点。

除了吃粽子,赛龙舟算第二项活动。所以端午假期,我不仅用美味的粽子满足味蕾,还大饱眼福,在潮白河边观看了一场精彩的龙舟赛。随着一声号令,龙舟们冲出了起点,在水面上滑行。只见那些壮汉们有节奏地划动手中的桨,大声喊着口号,鼓手使劲敲鼓。一时间,河上水声阵阵,人声鼎沸,鼓声震天。岸上的观众们纷纷为自己看好的龙舟加油,我也不例外。这样热闹,河里的鱼虾一定早就吓跑了,我们不用担心它们吃掉屈原的身躯了。

我做的第三件事是挂艾草,它有驱蚊杀菌的效果。我和父母都亲手挂了一个艾叶包,屋里飘出浓浓的艾香,“碧艾香蒲处处忙”,真好!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我们的“国宝”,我们更应爱护它,珍惜它,让“国宝”永存!

端午已过,我仍记忆犹新,粽子的香甜还荡漾在舌尖,龙舟手们的身影还浮现在眼前,我伴着这美好的回忆,盼望着下一个端午佳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高一关于端午的作文

全文共 678 字

+ 加入清单

今日是端午节。

人们都忙活起来了。为了包粽子,有的摘芦苇叶子,有的准备糯米,还有的去准备花生米、蜜饯和咸肉等。

只有我一个人闲着没啥事好干,就跑去河边玩,老家河边长着一丛象茭白叶子似的植物,我就掐了几株拿回去给爷爷瞧瞧。爷爷一看,说:“这是昌莆。你知道这种植物有什么作用吗?”我说:“这个我在网上查了,昌莆是一种可以驱虫的植物,在端午节同艾叶放在一起可以驱邪。但我不懂这里是不是有什么传说或故事?”

爷爷就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个无恶不作的老龙王,经常兴风作浪,使天下黎民不得安宁。玉皇大帝听说以后,龙颜大怒,就命魏征在五月初五午时三分去斩了它。

龙王知道了,吓坏了。立即赶到李世民宫里去求情,并答应事成之后,给李世民无数珍宝。李世民满口答应。

于是,到了五月五日这天午时前唐太宗就把魏征早早请来,让他陪自己一边下棋,一边喝酒。眼看就要到时间了,可他又不能在太宗面前暴露天机。由于有心事,下棋都输了,酒就喝多了。结果醉倒在地。做了一个梦,在梦中,他拿着昌莆做的刀,艾叶做的马鞭,终于按时杀了龙王,为天下民众除了一大害。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在端午这天把昌莆和艾叶挂在门前,用来驱邪保平安。

听了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一个传统节日的神话传说。

下午,咱们去曲江楼参观。门前的宣传栏对端午节作了详细说明,不过没有爷爷给我讲的这个故事。而它让我明白了在我的家乡龙舟比赛已经移到四月去了,是为了纪念北宋抗金的英雄。成就了远近闻名的溱潼会船节。

在曲江楼听到服务人员的解说:“现在正是菜籽和麦子收获的时间,乡农开心地忙着收获丰收的喜悦。节日的气氛不是很浓,平淡祥和的生活就是真正的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那年端午作文800字

全文共 875 字

+ 加入清单

我怀念停在那年端午的十二岁。

——题记

当太阳将灿烂的阳光撒满校园,沉睡了一个晚上的学校开始热闹起来了。此时,一股淡淡的粽叶香伴着阵阵清风正从六(1)班的窗子里飘出……

那年,我十二岁。

再过一个多月,我们就会离开这个与我们朝夕相处的美丽校园。所以,今天我们打算在这个特别的节日,用包粽子这种特别的方式,纪念我们即将过完的小学生活。

今天一大早,我们的班主任拿出一部分班费,专门跑到大市场上,精心挑选了一大袋糯米和一捆粽叶,又从食堂挑选了几十粒亮晶晶的蜜枣带到我们六(1)班教室里,把它们平分成六份,交给我们的组长:“每组一份,粽叶已经洗干净了,把米淘一下,沥干水分,就可以包了。”

我们一人抱米,一人拿着个大盆子,在另外六人的护送下,来到水龙头边。“三、二、一,放水啰!”

只听“哗——”的一声巨响,朵朵水花在盆子里绽开,十六只小手在里面搅拌着,就像十六只小鸭在水中嬉戏。不一会儿,一粒粒白花花的糯米就静静地躺在了盆中。

之后就是包粽子了。在我的记忆中,奶奶总是把粽叶在手中卷成一个圆锥形,铺一层米,再挖一个小洞,塞一个蜜枣进去,然后像给小孩盖被子一样轻轻地盖上一层一层糯米“被”,再用粽叶包好,最后用线扎起来,就大功告成了!

我凭借记忆开始依葫芦画瓢地做起来,把一大张泡软的粽叶铺在手心里,小心翼翼地卷成一个锥形。记忆中奶奶是那么地熟练,而我却笨手笨脚地卷了好久。我抬头环顾了下四周,同学们早就下好馅了,有的都已经包好了。我开始慌张起来,本就笨手笨脚的我一慌,就显得更笨了,馅刚下去就漏了,再下,又漏,气得我快哭了。这时,身后伸来了一只小手,握住了我手上的粽叶:“我教你。”抬头一看,这不是我那心灵手巧的同桌嘛。他手把手地教会了我填料、包粽叶、扎粽子。

最后一步就是煮粽子了。当然,出于安全考虑,这一步是老师帮我们完成的。当一锅粽子被揭开盖时,顿时吸引了一大群馋猫,一下子粽子就被瓜分完了。而那些没抢到的,只能耐着性子等下一锅了。

至今为止,我仍忘不了那淡淡的粽香,忘不了那个特别的端午节,更忘不了一起朝夕相处了六年的小伙伴们!

那年端午,我十二岁。(公众号:涵城语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