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古代并称经典20篇

我们在阅读古文和古诗词时,常会遇到一些有关书信传递的典故,平时见得最多的是“鸿雁传书”,其次是“鲤鱼传书”,另外有一个我们不太熟悉的,至少是我自己不熟悉的“黄耳狗寄信”。这些典故你知道怎么样来的吗?下面是开学吧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关于古代并称优秀作文,供大家学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浏览

1477

作文

610

古代生意对联

全文共 839 字

+ 加入清单

上联:白雪拥门门庭凝瑞

下联:红梅开店店铺呈祥

上联:百问百答百挑不厌

下联:笑言笑语笑脸相迎

上联:百问不烦百看不厌

下联:笑容常展笑口常开

上联:百问不烦百拿不变

下联:笑容常在笑口常开

上联:百业鼎新一团热火

下联:万商云集满面春风

上联:百业日兴万商云集

下联:千秋盛况一代风光

上联:百业兴隆万家欢乐

下联:千商云集一市繁荣

上联:传播现代消费文化

下联:展示当今供货新潮

上联:春满柜台五光十色

下联:货盈橱架万紫千红

上联:东购西销调多补缺

下联:南装北运以有填无

上联:管理无私诚开金石

下联:经营有道誉胜文章

上联:荟萃中外名优精品

下联:营销古今绝妙奇珍

上联:货出岭南五光十色

下联:名传燕北日异月新

上联:货架上下繁花似锦

下联:柜台内外笑脸如春

上联:开源节流为民着想

下联:集资创汇替国分忧

上联:礼貌经商来宾至上

下联:文明服务信誉为先

上联:礼貌经商门庭若市

下联:文明待客宾至如归

上联:礼貌经商胸怀四化

下联:文明待客心系千家

上联:联合经营互惠互利

下联:热情服务全意全心

上联:灵活经营财源茂盛

下联:热情服务生意兴隆

上联:灵活经营财源茂盛

下联:薄利多销生意兴隆

上联:满面春风喜迎宾至

下联:四时生意全在人为

上联:满足人民多种需要

下联:扩大城乡物资交流

上联:内外交流东西齐备

下联:城乡互助棉粮兼营

上联:内外交流东西咸备

下联:城乡互助南北兼收

上联:千流通畅发展经济

下联:百货俱全保障供给

上联:攘往熙来春光满店

下联:价廉物美顾客盈美

上联:热情服务客人满意

下联:态度和善群众称心

上联:三尺柜台张张笑脸

下联:一间商店处处春风

上联:文明经商热情常在

下联:笑脸迎客生意兴隆

上联:文明经商职业所在

下联:礼貌待客情理当然

上联:物美价廉买卖不诈

下联:秤平斗满童叟无欺

上联:喜送笑迎来去高兴

下联:东挑西拣买卖公平

上联:以三尺柜台迎贵宾

下联:待八方顾客如亲人

上联:有道经营财源茂盛

下联:热情服务顾客盈门

上联:月照长街盈门玉洁(.)

下联:菊香集市满店金风

上联:政策随心百业兴旺

下联:春风得意万象更新

上联:祖国繁荣百业兴旺

下联:春光灿烂万物新生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中国古代经典励志名言警句精选

全文共 580 字

+ 加入清单

1 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名言名句

2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荀子·劝学》

3 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诫外生书》

4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5 业精于勤,荒于嬉。—— 韩 愈《进学解》

6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7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8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曹 植《赠白马王彪》

9 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耿 列传》

11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杜 甫《望岳》

12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13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14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15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吕氏春秋·诚廉》

16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

17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19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 原《离骚》

20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盖棺。—— 陆 游《病起》

21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屈 原《卜居》

22 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曹 学《蜀中广记·上川南道彭山县》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如果我们相遇在古代

全文共 489 字

+ 加入清单

你是我遥不可及的梦,这是我写给你的一篇文章。

如果我们相遇古代,我可以站在你身边,平淡的说上一句“遇见你真好。”

如果我们相遇在古代,我会有几块地,种满了玫瑰花。每天清晨剪一朵给你,为你泡上一盏茶。

如果我们相遇在古代,我会在热闹的集市上买两串冰糖葫芦,带上你爱吃的糕点,早早地去敲你家的门。

如果我们相遇在古代,我会为你在空白的扇子上画上一幅简单的山水画,你会很珍惜的放着。

如果我们相遇在古代,你写字时,我会静静的帮你研磨。也许我会无聊的睡着,你会为我披上一件披风。

如果我们相遇在古代,我会拉着你去河边抓鱼。抓到鱼后,用木棒串起来,生一堆火烤着。等我唱完那首歌,鱼应该已经熟了。

如果我们相遇在古代,我会裁上一两块布匹。为你量身定做几身衣服,也许我缝制的并不好看,但我想你会很喜欢。

如果我们相遇在古代,我想和你一起去看塞外的美景,在大草原上骑马,看日出日落,你会画上几幅画。

如果我们相遇在古代,我想和你在荒地种上十里桃林,在崖边种满百合花。

如果我们相遇在古代,每晚都可以看到漫天的繁星,我们会让流星带走我们的愿望。我会倚在你的肩上看萤火虫飞舞,直到睡着。

可惜没有如果,我们也不会遇见。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古代孝敬父母的名言警句大全

全文共 1012 字

+ 加入清单

1、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孝经·圣至章》

2、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马迁

3、事亲以敬,美过三牲。——挚虞

4、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武则天

5、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6、内睦者,家道昌。——林逋

7、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苏辙

8、首孝弟,次谨信。

9、意思是:首先要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其次要谨慎,守信用。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10、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11、意思是:身上受伤,父母忧虑;道德败坏,父母蒙羞。出自(请)李毓秀《弟子规》。

12、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

13、意思是:做人子的,做到孝顺父母;做人父的,做到慈爱儿子。出自《大学》

14、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参中夫四德者也。

15、意思是:孝敬父母是道德的开始,敬爱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诚是道德的方向。曾参是恰恰具有这四种道德的人。’出自《家语·弟子行》。

16、孝子亲则子孝,钦于人则众钦。

17、意思是:你对父母孝顺,你的子女对你也孝顺;你敬重别人,别人也敬重你。出自(宋)林逋《省心录》。

18、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19、意思是:小羊跪着吃奶,小乌鸦能反过来喂养老乌鸦,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出自(明)《增广贤文》。

20、要问如何把亲孝,孝亲不止在吃穿;孝亲不教亲生气,爱亲敬亲孝乃全。

21、意思是: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只是给他们吃饱穿暖;孝敬父母还不要叫父母生气,热爱、尊敬父母才是全孝。出自《动报亲恩篇》。

22、要知亲恩,看你儿郎;要求子顺,先孝爹娘。

23、意思是:养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顺你,你就必须首先孝顺你自己的父母。出自《四言》。

24、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25、曾子说:“孝有三点,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给父母带来耻辱,再次是能养活父母。”出自(春秋)《礼记》。

26、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27、孔子说;“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为他们长寿而高兴,一方面为他们衰老而担忧。”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

28、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29、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要出远门,必须有明确的去处。”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

30、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中国古代文学居士

全文共 575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古代一些文学家、书画家,往往以“居士”自称。居士在古代有多种含义,可以指有才学却隐而不仕的人,可以指不出家的信佛之人,也可以用作自命清高的人的自称。这是小编准备的中国古代文学居士,快来看看吧。

现将古代一些文人墨客的“居士”别号归纳如下:

青莲居士:李白,唐代诗人。

香山居士:自居易,唐代诗人。

耐辱居士:司空图,晚唐诗人。

莲峰居士:李煜,南唐词人。

六一居士:欧阳修,北宋文学家。

东坡居士:苏轼,北宋文学家。

清真居士:周邦彦,北宋词人。

淮海居士:秦观,北宋词人。

后山居士:陈师道,北宋诗人。

鹿门居士:米芾,北宋书画家。

茶山居士:曾几,南宋诗人。

石湖居士:范成大,南宋诗人。

于湖居士:张孝祥,南宋词人。

芦川居士:张元干,南宋词人。

幽栖居士:朱淑真,南宋女词人。

易安居士:李清照,南宋女词人。

后村居士:刘克庄,南宋文学家。

斜川居士:苏过,北宋文学家。

石林居士:叶梦得,南宋文学家。

灌园居士:计有功,南宋文学家。

六如居士:唐伯虎,明代书画家。

温陵居士:李贽,明代文学家。

莲溪居士:薛论道,明代散曲家。

衡山居士:文征明,明代诗人、书画家。

慎娱居士:李流芳,明代文学家、画家。

苞鸿居士:屠隆,明代戏曲作家、文学家。

遵岩居士:王慎中,明代散文家。

陶庵居士:张岱,明末清初文学家。

柳泉居士:薄松龄,清代文学家。

随园居士:袁枚,清代诗人。

芹溪居士:曹雪芹,清代文学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古代文学常识大全

全文共 17476 字

+ 加入清单

一、人的称谓

【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司马君实,苏轼为苏子瞻,苏辙为苏子由等。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文天祥号文山,辛弃疾号稼轩,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杨万里号诚斋,罗贯中号湖海散人,关汉卿号已斋叟,吴承恩号射阳山人,方苞号望溪,吴趼人号我佛山人,袁枚号随园老人,刘鹗号洪都百炼生。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谭嗣同为谭壮飞(其斋名为壮飞楼)。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明代戏曲家汤显祖被称为汤临川(江西临川人);清初学者顾炎武是江苏昆山亭林镇人,被称为顾亭林;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被称为袁项城(河南项城人)。清末有一副饱含讥刺的名联:“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上联“合肥”指李鸿章(安徽合肥人),下联“常熟”即指出生江苏常熟的翁同解。

【称郡望】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再如苏轼本是四川眉州人,可他有时自己戏称“赵郡苏轼”、“苏赵郡”,就因为苏氏是赵郡的望族。

【称官名】如“孙讨虏聪明仁惠”,“孙讨虏”即孙权,因他曾被授讨虏将军的官职,故称。《梅花岭记》有“经略从北来”、“谓颜太师以兵解,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句,“经略”是洪承畴的官职,“太师”是颜真卿官职“太子太师”的省称,“少保”则是文天祥的官职。《与妻书》:“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司马”指白居易,曾任江州司马。把官名用作人的称谓在古代相当普遍,如称贾谊为贾太傅;“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嵇康曾拜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至今人们还称其王右军;王维曾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杜甫曾任左拾遗,故而被称为杜拾遗,又因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被称为杜工部;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被称为刘宾客;柳永曾任屯田员外郎,被称为柳屯田;苏轼曾任端明殿翰林学士,被称为苏学士。

【称爵名】《训俭示康》“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寇准的爵号是莱国公,莱公是省称。《梅花岭记》“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清代多铎被封为豫亲王。《柳敬亭传》“宁南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致敬亭于幕府”,宁南是明末左良玉爵号宁南侯的省称。再如诸葛亮曾封爵武乡侯,所以后人以武侯相称;南北朝诗人谢灵运袭其祖谢玄的爵号康乐公,故世称谢康乐;唐初名相魏徵曾封爵郑国公,故世称魏郑公;名将郭子仪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因功封爵汾阳郡王,世称郭汾阳;大书法家褚遂良封爵河南郡公,世称褚河南;北宋王安石封爵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司马光曾封爵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明初朱元璋的大臣刘基封爵诚意伯,人们以诚意伯相称。

【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如《赤壁之战》:“豫州今欲何至?”因刘备曾任豫州刺史,故以官地称之。再如贾谊曾贬为长沙王太傅,世称贾长沙;“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曾任北海相,世称孔北海;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骆宾王曾任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岑参曾任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韦应物曾任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贾岛曾任长江县主簿,世称贾长江,他的诗集就叫《长江集》。

【兼称】如《游褒禅山记》“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前两人兼称籍贯、姓名及字,后两人先写与作者关系,再称名和字;《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前两人兼称官职、字和姓,后一人称字和姓;《梅花岭记》“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兼称官职与谥号,“马副使鸣騄、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兼称姓、官职和名;《促织》“余在史馆,闻翰林天台陶先生言博鸡者事”,兼称官职、籍贯和尊称。

【谦称】(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2)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3)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4)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6)其他自谦词有:因为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在下;小可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小子是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老人自谦时用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女子自称妾;老和尚自称老衲;对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

【敬称】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也叫“尊称”。(1)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驾,本指皇帝的车驾。古人认为皇帝当乘车行天下,于是用“驾”代称皇帝。古代帝王认为他们的政权是受命于天而建立的,所以称皇帝为天子。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帝,就告诉在陛(宫殿的台阶)下的人,请他们把意思传达上去,所以用陛下代称皇帝。(2)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3)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4)对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称:对使节称节下;对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称阁下,现在多用于外交场合,如大使阁下。(5)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阃(对方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思)。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的儿子)、贤弟(称对方的弟弟)。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6)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如“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论语》)。唐朝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7)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称已经死去的母亲为先慈或先妣,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如称帝王的母亲为太后,称祖父为大(太)父,称祖母为大(太)母。唐代以后,对已死的皇帝多称庙号,如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宋仁宗、元世祖、明太祖等;明清两代,也用年号代称皇帝,如称朱元璋为洪武皇帝,称朱由检为崇祯皇帝,称玄烨为康熙皇帝,称弘历为乾隆皇帝。(8)对尊长者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9)君对臣的敬称是卿或爱卿。(10)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来表敬称,如称孔子为圣人,称孟子为亚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等。

【贱称】表示轻慢斥骂的态度。如《荆轲刺秦王》:“今往而不反者,竖子也。”《毛遂自荐》:“白起,小竖子耳。”《鸿门宴》:“竖子不足与谋!”《孔雀东南飞》:“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

【特殊称谓】主要有以下四种:

(1)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2)职业的称谓。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份。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师说》中的“师襄”和《群英会蒋干中计》中提到的“师旷”,“师”,意为乐师,表明职业。《柳敬亭传》中的“优孟”,是指名叫“孟”的艺人。“优”,亦称优伶、伶人,古代用以称以乐舞戏谑为职业的艺人,后亦称戏曲演员。

(3)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刎颈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竹马之交”;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交”;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神交”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见过面的朋友)。

(4)年龄的称谓。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垂髫(tia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花甲是六十岁。古稀是七十岁。耄(mao)耋(die)指八九十岁。期颐指一百岁。

二、古代职官

【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如汉初刘邦既封皇子为王,又封了七位功臣为王,彭越为梁王,英布为淮南王等;魏曹植曾封为陈王;唐郭子仪被封为汾阳郡王;清太祖努尔哈赤封其子阿济格为英亲王,多铎为豫亲王,豪格为肃亲王。再如宋代寇准封莱国公,王安石封荆国公,司马光为温国公;明代李善长封韩国公,李文忠封曹国公,刘基封诚意伯,王阳明封新建伯;清代曾国藩封一等毅勇侯,左宗棠封二等恪靖侯,李鸿章封一等肃毅伯。

【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如《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广《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太师】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如宋代赵普、文彦博等曾被加太师衔。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颜太师以兵解”,颜真卿曾被加太子太师衔,故称。再如明代张居正曾有八个虚衔,最后加太子太师衔;清代洪承畴也被加封太子太师衔,其实并未给太子讲过课。

【太傅】参见“太师”条。古代“三公”之一。又指“东宫三师”之一,如贾谊曾先后任皇子长沙王、梁怀王的老师,故封为太傅。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曾国藩、曾国荃、左宗棠、李鸿章死后都被迫赠太傅。

【少保】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文天祥曾任少保官职,故称。其二,古代称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为“东宫三少”,后也逐渐成为虚衔。

【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没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如《张衡传》:“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再如大书法家颜真卿曾任吏部尚书,诗人白居易曾任刑部尚书,,史可法曾任兵部尚书。

【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顾问,参与机要,因而有“内相”之称。明清时承旨、侍读、侍讲、编修、庶吉士等虽亦为翰林学士,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掌都不同。如《(指南录)后序》“以资政殿学士行”,这是文天祥辞掉丞相后授予的官职;《谭嗣同》“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徐致靖当时任翰林院侍读学士,这是专给帝王讲学的官职。白居易、欧阳修、苏轼、司马光、沈括、宋濂等都曾是翰林学士。

【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为赵将……拜为上卿。”

【大将军)先秦、西汉时是将军的最高称号。如汉高祖以韩信为大将军,汉武帝以卫青为大将军。魏晋以后渐成虚衔而无实职。明清两代于战争时才设大将军官职,战后即废除。《张衡传》“大将军邓骘奇其才”,邓骘当时为汉和帝的大将军。

【参知政事】又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框密副使合称“宰执”。宋代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都曾任此职。《训俭示康》“参政鲁公为谏官”,“鲁公”指宋真宗时的鲁宗道。《谭嗣同》“参预新政者,犹唐宋之参知政事,实宰相之职”。

【军机大臣】军机处是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任职者无定员,一般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兼任,称为军机大臣。军机大臣少则三、四人,多则六、七人,被称为“枢臣”。清末汉人只有左宗棠、张之洞、袁世凯等短时间地任过军机大臣。《谭嗣同》“时军机大臣刚毅监斩”。

【军机章京】参见“军机大臣”条。是军机处的办事人员,军机大臣的属官,被称为“小军机”。《谭嗣同》:“皇上超擢四晶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同参预新政。”

【御史】本为史官,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御史前书曰”,“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子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韩愈曾任监察御史,明代海瑞曾任南京右佥都御史。再如《记王忠肃公翱事》“公为都御史,与太监某守辽宁”,王翱当时任都察院长官。

【枢密使】枢密院的长官。唐时由宦官担任,宋以后改由大臣担任,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相当,清代军机大臣往往被尊称为“枢密”。宋欧阳修曾任枢密副使。《〈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文天祥当时掌管军事要务。

【左徒】战国时楚国的官名,与后世左右拾遗相当。主要职责是规谏皇帝、举荐人才。《屈原列传》:“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

【太尉】元代以前的官职名称。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汉代称大司马。宋代定为最高一级武官。《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高太尉指高俅。

【上大夫】先秦官名,比卿低一等。《廉颇蔺相如列传》:“拜相如为上大夫。”当时蔺相如比上卿廉颇官位要低。

【大夫】各个朝代所指的内容不尽相同,有时可指中央机关的要职,如御史大夫、谏议大夫等。《屈原列传》:“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上官大夫”,一般认为是指上官靳尚。“子非三阊大夫欤?”屈原担任的是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务的长官。《〈指南录〉后序》:“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指的便是御史大夫、谏议大夫等。

【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师说》:“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者,则群聚而笑之。”《石钟山记》:“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训俭示康》:“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五人墓碑记》:“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太史】西周、春秋时为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兼管典籍、历法、祭祀等事。秦汉以后设太史令,其职掌范围渐小,其地位渐低。司马迁做过太史令。《张衡传》:“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问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文起为翰林院修撰,史官,故称太史。

【长史】秦时为丞相属官,如李斯曾任长史,相当于丞相的秘书长。两汉以后成为将军属官,是幕僚之长。《出师表》:“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长史”指张裔。《赤壁之战》:“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

【侍郎】初为宫廷近侍。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唐代始以侍郎为三省(中书、门下、尚书)各部长官(尚书)的副职(详见“三省六部”条)。韩愈曾先后任过刑部、兵部、吏部的侍郎。《出师表》“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其中董允是侍郎。《谭嗣同》:“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袁世凯为兵部侍郎。

【侍中】原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地位渐高,等级超过侍郎。魏晋以后,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出师表》提到的郭攸之、费祎即是侍中。

【郎中】战国时为宫廷侍卫。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如《荆轲刺秦王》:“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此指宫廷侍卫。《张衡传》“公车特征拜郎中”,“郎中”是管理车骑门户的官名。

【参军】“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如《出师表》所说的参军蒋琬。晋以后地位渐低,成为诸王、将军的幕僚,如陶渊明曾任镇军参军,《后汉书》著者范晔曾任刘裕第四子刘义康的参军。隋唐以后逐渐成为地方官员,如杜甫曾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华州司功曹参军,白居易曾任京兆府户曹参军。

【令尹】战国时楚国执掌军政大权的长官,相当于丞相,如《屈原列传》:“令尹子兰闻之大怒。”明清时指县长,如《促织》:“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

【尹】参见“令尹”条。战国时楚国令尹的助手有左尹、右尹,如《鸿门宴》“楚左尹项伯者”,左尹地位略高于右尹。又为古代官的通称,如京兆尹、河南尹、州尹、县尹等。.

【都尉】职位次于将军的武官。《陈涉世家》:“陈涉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鸿门宴》:“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冏卿】太仆寺卿的别称,掌管皇帝车马、牲畜之事。《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因之”是吴默的字。

【司马】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如《鸿门宴》:“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隋唐时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属官,如《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白居易当时被贬至九江,位在州郡别驾、长史之下。

【节度使】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内地也遍设,造成割据局面,因此世称“藩镇”。《红楼梦》第四回:“雨村便疾忙修书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

【经略使】也简称“经略”。唐宋时期为边防军事长官,与都督并置。如范仲淹曾任陕西经略副使。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官位高于总督。如《梅花岭记》“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洪承畴降清后曾任七省经略,驻扎江宁。

【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唐白居易曾任杭州、苏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太守】参见“刺史”条。又称“郡守”,州郡最高行政长官。范晔曾任宣城太守。《桃花源记》:“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孔雀东南飞》:“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赤壁之战》:“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

【都督】参见“经略使”条。军事长官或领兵将帅的官名,有的朝代地方最高长官亦称“都督”,相当于节度使或州郡刺史。如《梅花岭记》:“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刘肇基是驻地方卫所的军事长官。

【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如《五人墓碑记》:“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抚吴,即担任吴地的巡抚。

【抚军】参见“巡抚”条。《促织》:“乃赏成,献诸抚军。”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又称作“抚臣”,如“诏赐抚臣名马衣缎”。

【校尉】两汉时期次于将军的官职。如《赤壁之战》:“以鲁肃为赞军校尉。”鲁肃当时担任协助主帅周瑜规划军事的副将。唐以后地位渐低。

【教头】宋代军中教练武艺的军官,《水浒传》中的林冲就是京城八十万禁军的枪棒教头。

【提辖】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训练军队、督捕盗贼等事务。如《水浒传》中的鲁提辖鲁智深。

【从事】中央或地方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又称“从事员”。《赤壁之战》:“晶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知府】即“太守”,又称“知州”。《登泰山记》:“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县令】一县的行政长官,又称“知县”。《孔雀东南飞》:“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

【里正】古代的乡官,即一里之长。如《促织》:“令以责之里正。”

【里胥】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促织》:“里胥狡黠,假此科敛丁口。”

【三省六部】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中书省长官称中书令,下有中书侍郎、中书舍人等官职;门下省长官称侍中,下有门下侍郎、给事中等官职;尚书省长官为尚书令,下有左右仆射等官职。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相当于现在的组织部)、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兵部(管军事,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刑部(管司法刑狱,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各部长官称尚书,副职称侍郎,下有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职。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一直延续到清末。

【官职的任免升降】“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以下词语:

(1)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如《(指南录>后序》中的“于是辞相印不拜”,就是没有接受丞相的印信,不去就职。

(2)除。拜官授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3)擢。提升官职,如《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4)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5)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就是贬官。

(6)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如《国语》:“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

(7)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

(8)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如《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古代授官称谓

征: 招聘授官,尤指朝廷直接招聘受官。

辟: 招聘授官。

选: 量才授官。

荐: 下级向上级推荐授官。

举: 选拔。

点: 指派,尤指皇帝指派。

简: 任命。

补: 任命补缺,多指照例补缺。

进: 升任,尤指高级官员的升任。

起: 由民间征聘。或罢官后再授官职。

赠: 对官员的先世或已死的官员授予职称,封衔。

古代兼代官职的称谓

领: 常指兼任。

摄: 兼理,尤指暂兼。

守: 兼理,指比本职高的兼职。

行: 兼管,指比本职低的兼职。

判: 中枢官兼任地方官。

知: 同“判”

权: 暂代官职。

假: 同“摄”。

署: 代理无本官的职位,也称“署理”。

护 上级官员离职,由次一级官员守护印信代行职权。

三、天文历法

【星宿】宿(xiu),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范进中举》:“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古人认为人间有功名的人是天上星宿降生的,这是迷信说法。

【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二十八宿的名称,自西向东排列为:东方苍龙七宿(角、亢kang、氐di、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mao、毕、觜zT、参shen);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zhen)。唐代温庭筠的《太液池歌》:“夜深银汉通柏梁,二十八宿朝玉堂。”夸饰地描写星光灿烂、照耀宫阙殿堂的景象。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是说物产华美有天然的珍宝,龙泉剑光直射斗宿、牛宿的星区。刘禹锡诗:“鼙鼓夜闻惊朔雁,旌旗晓动拂参星。”形容雄兵出师惊天动地的场面,参星即参宿。

【四象】参见“二十八宿”条。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官苍龙;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官玄武;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称为西官白虎;南方七宿像一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称为南官朱雀。

【分野】古代占星家为了用天象变化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具体说就是把某星宿当作某封国的分野,某星宿当作某州的分野,或反过来把某国当作某星宿的分野,某州当作某星宿的分野。如王勃《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是说江西南昌地处翼宿、轸宿分野之内。李白《蜀道难》:“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参宿是益州(今四川)的分野,井宿是雍州(今陕西、甘肃大部)的分野,蜀道跨益、雍二州。扪参历井是说入蜀之路在益、雍两州极高的山上,人们要仰着头摸着天上的星宿才能过去。

二十八宿与国分野如下

【昴宿】西方白虎七宿的第四宿,由七颗星组成,又称旄头(旗头的意思)。唐代李贺诗“秋静见旄头”,旄头指昴宿。唐代卫象诗“辽东老将鬓有雪,犹向旄头夜夜看”,旄头亦指昴宿,诗句表现了一位老将高度警惕、细心防守的情景。

【参商】参指西官白虎七宿中的参宿,商指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是心宿的别称。参宿在西,心宿在东,二者在星空中此出彼没,彼出此没,因此常用来喻人分离不得相见。如曹植“面有逸景之速,别有参商之阔”,杜甫诗“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壁宿】指北官玄武七宿中的第七宿,由两颗星组成,因其在室宿的东边,很像室宿的墙壁,又称东壁。唐代张说诗“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形容壁宿是天上的图书库。

【流火】流,下行;火,指大火星,即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诗经.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相当于公历的八月,流火是说大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渐西降,表明暑气已退。

【北斗】又称“北斗七星”,指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或杓形)的七颗亮星。七颗星的名称是: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排列如斗杓,故称“北斗”。根据北斗星便能找到北极星,故又称“指极星”。屈原《九歌》:“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古诗十九首》:“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玉衡是北斗星中的第五星。《小石潭记》中用“斗折蛇行”,形容像北斗星的曲线一样弯弯曲曲。

【北极星】星座名,是北方天空的标志。古代天文学家对北极星非常尊崇,认为它固定不动,众星都绕着它转。其实,由于岁差的原因,北极星也在变更。三千年前周代以帝星为北极星,隋唐宋元明以天枢为北极星,一万二千年以后,织女星将会成为北极星。

【彗星袭月】彗星俗称扫帚星,彗星袭月即彗星的光芒扫过月亮,按迷信的说法是重大灾难的征兆。如《唐雎不辱使命》:“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白虹贯日】“虹”实际上是“晕”,大气中的光学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往往是天气将要变化的预兆,可是古人却把这种自然现象视作人间将要发生异常事情的预兆。如《唐雎不辱使命》:“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汉代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昔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燕太子丹厚养荆轲,让其刺秦王,行前已有天象显现,太子丹却畏其不去。

【运交华盖】华盖,星座名,共十六星,在五帝座上,今属仙后座。旧时迷信,以为人的命运中犯了华盖星,运气就不好。鲁迅《自嘲》诗:“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月亮的别称】月亮是古诗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的被描写的对象。它的别称可分为: (1)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

(2)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

(3)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

(4)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

(5)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

(6)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称广寒、清虚。

(7)因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

(8)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

(9)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

【东曦】古代神话说太阳神的名字叫曦和,驾着六条无角的龙拉的车子在天空驰骋。东曦指初升的太阳。《促织》:“东曦既驾,僵卧长愁。”“东曦既驾”指东方的太阳已经出来了。

【天狼星】为全天空最明亮的恒星。苏轼《江城子》词:“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其中用典皆出自星宿,雕弓指弧矢星,天狼即天狼星。屈原《九歌》中也有“举长矢兮射天狼”,长矢即弧矢星。

【老人星】为全天空第二颗最明亮的星,也是南极星座最亮的星。民间把它称作寿星。北方的人若能见到它,便是吉祥太平的事。杜甫诗云:“今宵南极外,甘作老人星。”

【牵牛织女】“牵牛”即牵牛星,又叫牛郎星,是夏秋夜空中最亮的星,在银河东。“织女”即织女星,在银河西,与牵牛星相对。《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唐代诗人曹唐《织女怀牵牛》:“北斗佳人双泪流,眼穿肠断为牵牛。”

【银河】又名银汉、天河、天汉、星汉、云汉,是横跨星空的一条乳白色亮带,由一千亿颗以上的恒星组成。曹操《观沧海》:“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陈子昂《春夜别友人》:“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苏轼《阳关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秦观《鹊桥仙》词:“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文曲星】星宿名之一。旧时迷信说法,文曲星是主管文运的星宿,文章写得好而被朝廷录用为大官的人是文曲星下凡。如吴敬梓《范进中举》:“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

【天罡gang】古星名,指北斗七星的柄。道教认为北斗丛星中有三十六个天罡星、七十二个地煞星。小说《水浒》受这种迷信说法的影响,将梁山泊一百零八名大小起义头领附会成天罡星、地煞星降生。

【云气】古代迷信说法,龙起生云,虎啸生风,即所谓“云龙风虎”。又说真龙天子所产生的地方,天空有异样云气,占卜测望的人能够看出。如《鸿门宴》:“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农历】我国长期采用的一种传统历法,它以朔望的周期来定月,用置闰的办法使年平均长度接近太阳回归年,因这种历法安排了二十四节气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故称农历,又叫中历、夏历,俗称阴历。古人写文章,凡用序数纪月的,大多以农历为据。如《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七月某日”,《石钟山记》“元丰七年六月丁丑”,农历的六月、七月相当于公历的七月、八月。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天数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这就是二十四节气。每月分为两段,月首叫“节气”,月中叫“中气”。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顺序为:

正月 立春、雨水 二月 惊蛰、春分

三月 清明、谷雨 四月 立夏、小满

五月 芒种、夏至 六月 小暑、大暑

七月 立秋、处暑 八月 白露、秋分

九月 寒露、霜降 十月 立冬、小雪

十一月 大雪、冬至 十二月 小寒、大寒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歌谣:“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古诗文中常用二十四节气来纪日,如《扬州慢》:“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夏至白天最长,冬至白天最短,因而古人称夏至、冬至为至日,这里指冬至。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祖先长期生产实践的产物,它总结了天文、气象和农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反映了季节、寒暑、天气的变化,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地球一年(365天5时48分46秒)绕太阳公转一周,我们从地球上看成太阳一年在天空中移动一圈,太阳这样移动的路线叫黄道。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用黄经度量。

春分、秋分,黄道和赤道平面相交,此时黄经分别为0度、180度,太阳直射赤道上,昼夜相等。

夏至,太阳直射北纬23.5度,黄经90度,北半球白昼最长。

冬至,太阳直射南纬23.5度,黄经270度,北半球白昼最短。

春分和秋分正处春、秋两季中间,夏至和冬至正处夏、冬两季中间。这样一年可用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划分为4段,如将每段再分成6小段,太阳在黄道上移动15度,每小段约15天左右,全年就可分为24小段,农历上称太阳在黄道上从0

度起算,每15度为一节气,全年共有二十四节气。

综观节气同天文、气象和农时的关系──

反映四季变化的有8个: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反映气温变化的有5个: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

反映天气现象的有7个: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

反映物候的有4个:惊蛰、清明、小满、芒种。

由于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直射地球上的某些纬度为出发点,所以它属于阳历的范畴,每个节气和阳历的一定日期基本对应。如下所示:

小寒 1月5日或6日────气候已比较寒冷

大寒 1月20日或21日───最冷时节

立春 2月3日或4日────春季开始的意思

雨水 2月18日或19日───降水开始

惊蛰 3月5日或6日────开始响雷,冬眠的动物复苏

春分 3月20日或21日───春季的中间,昼夜平分

清明 4月4日或5日────气温温暖,天气清和明朗

谷雨 4月19日或20日───降雨量增多,对谷物生长有利

立夏 5月5日或6日────夏季开始的意思

小满 5月20日或21日───麦类等夏熟作物颗粒逐渐饱满

芒种 6月5日或6日────芒种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 6月21日或22日───夏天到,白天最长,夜晚最短

小暑 7月6日或7日────正当初伏前后,气候开始炎热

大暑 7月22日或23日───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

立秋 8月7日或8日────秋季开始,气温逐渐下降

处暑 8月22日或23日───“处”有躲藏、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

白露 9月7日或8日────此时节,因夜间较凉,空气中水气往往凝成露水

秋分 9月22日或23日───秋季的中间,昼夜平分

寒露 10月7日或8日 ───气温明显降低,夜间露水很凉

霜降 10月23日或24日 ──开始降霜

立冬 11月7日或8日 ───冬季开始的意思

小雪 11月22日或23日 ──开始降雪

大雪 12月6日或7日 ───降雪较大

冬至 12月21日或22日 ──进入“数九”寒天,昼短夜长

古代对月份的别称

一月──正月、陬月、孟月、端月、孟春、征月、华月、早春、新正

二月──女月、杏月、仲春、令月、如月、丽月、酣春

三月──寐月、桃月、李月、蚕月、桐月、季月、晓春、茑月、樱笋时、桃浪

四月──余月、槐月、孟夏、阴月、梅月、初夏、正阳、朱明、清和月

五月──皋月、榴月、蒲月、仲夏、郁蒸、天中

六月──荷月、伏月、季夏、旦月、焦月、暑月、精阴

七月──相月、巧月、霜月、孟秋、兰月、凉月、瓜月、初秋、早秋

八月──壮月、桂月、仲秋、中秋、正秩、仲商

九月──玄月、菊月、季秋、穷秋、杪秋、青女月

十月──阳月、孟冬、良月、初冬、开冬、正阳月、小阳春

十一月──葭月、仲冬、畅月

十二月──涂月、腊月、季冬、蜡月、暮冬、残冬、末冬、星回节、嘉平月

【初阳】约在农历十一月,冬至以后、立春以前的一段时间。此时阳气初动,故称“初阳”。《孔雀东南飞》:“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农历以正月、二、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以四月、五月、六月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季夏;秋季、冬季以此类推。欧阳修《醉翁亭记》:“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社日】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在春分前后。《永遇乐》:“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社鼓,指社日祭祀土地神的鼓声。

【初七】农历七月初七,民间有七夕乞巧的风俗。传说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孔雀东南飞》:“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下九】农历每月十九日,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干支】天干地支的合称。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如《冯婉贞》:“咸丰庚申,英法联军白海入侵。”咸丰,皇帝年号;庚申,干支纪年。“六十甲子”依次是:

【纪年法】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

(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如《左传。骰之战》:“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指鲁僖公三十三年。《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2)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七月某日”、《石钟山记》“元丰七年”、《梅花岭记》“顺治二年”、《后序》“德佑二年”、《雁荡山》“祥符中”(“祥符”是“大中祥符”的简称,宋真宗年号)等。

(3)干支纪年法。如《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丁卯”指公元1627年;《〈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辛亥”指公元1911年;《与妻书》“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辛未”应为辛亥。近世还常用干支纪年来表示重大历史事件,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赔款”、“辛丑条约”、“辛亥革命”。

(4)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如《扬州慢》“淳熙丙申”,“淳熙”为南宋孝宗赵昚(shen)年号,“丙申”是干支纪年;《核舟记》“天启壬戌秋日”,“天启”是明熹宗朱由校年号,“壬戌”是干支纪年;《祭妹文旷乾隆丁亥冬”,“乾隆”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年号,“丁亥”是干支纪年;《梅花岭记》“顺治二年乙酉四月”,“顺治”是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年号,“乙酉”是干支纪年。

【纪月法】我国古代纪月法主要有三种:

(1)序数纪月法。如《采草药》:“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指南录〉后序》“德祜二年二月”,“是年夏五”,“五”就是五月。《谭嗣同》今年四月,定国是之诏既下”,“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

(2)地支纪月法。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每个地支前要加上特定的“建”字。如杜甫《草堂即事》诗:“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建子月”按周朝纪月法指农历十一月。庾信《哀江南赋》:“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金陵瓦解。”“建亥”即农历十月。

(3)时节纪月法。如《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孟冬”代农历十月;陶渊明《拟古诗九首》“仲春遘时雨”,“仲春”代农历二月。

【纪日法】我国古代纪日法主要有四种:

(1)序数纪日法。如《梅花岭记》:“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项脊轩志》:“三五之夜,明月半墙。…‘三五”指农历十五日。《〈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

(2)干支纪日法。如《殽之战》:“夏四月辛巳,败秦军于殽。’“四月辛巳”指农历四月十三日;《石钟山记》“元丰七年六月丁丑”,即农历六月九日;《登泰山记》“是月丁未”,指这个月的十八日。古人还单用天干或地支来表示特定的日子。如《礼记.檀弓》“子卯不乐”,“子卯”,代指恶日或忌日。

(3)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朏(fei)、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初三叫朏,月中叫望(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如《祭妹文》“此七月望日事也”;《五人墓碑记》“在丁卯三月之望”;《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与妻书》“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

(4)干支月相兼用法。干支置前,月相列后。如《登泰山记》:“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

【纪时法】我国古代纪时法主要有两种:

(1)天色纪时法。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它们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yu)中、日中、日昳(die)、晡(bu)时、日入、黄昏、人定。

(2)地支纪时法。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时辰的变化。古天色纪时、地支纪时与今序数纪时对应关系见附表。

天色法与地支法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两种纪时方法。如《孔雀东南飞》:“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李愬雪夜入蔡州》:“夜半雪愈急……,恕至城下……,鸡鸣,雪止……,晡时,门坏。”《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平明是平旦的别称。再如《失街亭》:“魏兵自辰时困至戌时。”《景阳冈》:“可教往来客人于巳、午、未三个时辰过冈。”《祭妹文》:“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群英会蒋干中计》:“从巳时直杀到未时。”

【五更】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称五夜。如《孔雀东南飞》:“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群英会蒋干中计》:“伏枕听时,军中鼓打二更。”《李愬雪夜入蔡州》:“四鼓,恕至城下,无一人知者。”《登泰山记》:“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与妻书》:“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意洞手书。”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描写思乡的古代诗句

全文共 1211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在外的游子总有一种思乡之情,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思乡的古代诗句,欢迎大家阅读!

1、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李白

2、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

3、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孟浩然

4、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

5、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王勃

6、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

8、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

9、若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柳宗元

10、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

1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12、不知何处吹芦菅,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

13、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

14、悠悠兮离别,无因兮叙怀——徐淑

15、本知人心不似树,何意人别似花离——萧子显

16、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

17、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

18、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晏殊

19、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欧阳修

20、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周紫芝

21、惆怅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韦庄

22、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

23、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柳永

24、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潆潆——张先

25、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

26、迢递路回清野,人语渐无闻,空带愁归——周邦彦

27、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李清照

28、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李清照

29、马上离魂衣上泪,真自个供憔悴——程垓

30、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吴文英

31、今夜雨,定应化作相思树——刘基

32、离人无语消魂,细雨斜风掩门——杨慎

33、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李清照

34、因思人事苦索绕,离愁别恨,无限何时了?——柳永

35、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

36、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苏轼

37、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白居易

38、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

39、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

40、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4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4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

4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44、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45、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46、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长相思》 纳兰性德

47、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48、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秋思》张 籍

49、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中国古代文学文学常识

全文共 1087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诗词更是多不胜数。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是中国古代文学文学常识,希望对您有帮助。

1、 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有两源,现实主义和浪漫。

《诗经》分为风雅颂,反映现实300篇①

手法牢记赋比兴,名篇《硕鼠》与《伐檀》。

浪漫主义是《楚辞》,《离骚》作者为屈原。

先秦散文有两派,“诸子”、史书要记全。

儒墨道法属诸子,各有著作传世间;

儒家《论语》和《孟子》,

墨家《墨子》见一斑;

道家《老子》和《庄子》,法家韩非著名篇。

历史散文有两体,分为“国别”和“编年”

前者《国语》《战国策》,

后者《春秋》与《左传》。

2、 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成就比较高;

“乐府双璧” ②人称赞,

建安文学推“三曹”③;

田园鼻祖是陶潜,“采菊”遗风见节操。

《史记》首开纪传体,号称“无韵之离骚”;

班固承续司马意④,《汉书》断代创新招;

贾谊雄文《过秦论》,气势酣畅冲云霄;

“出师”二表名后世,《桃花源记》乐逍遥。

辞赋盛行多空洞,张衡《二京》似惊涛。

文学批评也兴起,《文心雕龙》真高超。

骈文追求形式美,小说初起尚粗糙。

3、 唐代文学

唐代鼎盛累如山,“初唐四杰”不平凡;

王杨卢骆创格律,律诗、绝句要记全。

浪漫诗人推李白,一路高歌《蜀道难》。

现实主义有杜甫,“三吏”、“三别”不一般。

乐天倡导新乐府,“琵琶”、“长恨”留名篇。

田园诗派有王孟,高、岑诗歌唱边塞。

中唐李贺多奇丽,贾岛“推敲”传世间。

晚唐崛起“小李杜”⑤;此后衰败如尘烟。

韩柳古文创新体,《阿房宫赋》唱千年。

唐代传奇已成熟,代表作推《柳毅传》。

4、 宋代文学

宋代文学词泱泱,分成婉约与豪放。

柳永秦观李清照,风花雪月多感伤。

苏轼首开豪放派,“大江东去”气昂昂;

爱国诗人辛弃疾,“金戈铁马”势高扬。

三苏、王曾、欧阳修,继承韩柳写文章;

范公作品虽不多,《岳阳楼记》放光芒。

南宋诗人陆放翁,《示儿》犹念复家邦;

人生自古谁无死?后世感怀文天祥。

编年通史第一部,《资治通鉴》司马光。

《梦溪笔谈》小百科,作者沈括美名扬。

5、 元明清文学

元代散曲分两种,小令、套数各不同。

杂剧代表四大家,成就首推关汉卿;

窦娥悲剧传千古,人物形象最鲜明;

其余三家郑马白⑥,还有《西厢》留美名。

明清戏剧精品多,《桃花扇》及《牡丹亭》

长篇都是章回体,“四大名著”是高峰。

《儒林外史》不能忘,《聊斋志异》多流行

尚有短篇拟话体,编订“三言”冯梦龙。

方苞开创姚鼐继,散文流派叫桐城。

清末大家龚自珍,《己亥杂诗》劝天公。

注:①《诗经》共305篇,“三百”之说是取其整数。②指《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③指曹操及曹丕、曹植。④即司马迁⑤指李商隐和杜牧。⑥指郑光祖、马致远、白朴。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我回到了古代作文500字

全文共 630 字

+ 加入清单

又是一个寂寞的夜晚,我抬头仰望星空,看见许多调皮的小星星,

向我眨着小眼睛。这时那轮明月显得更加和蔼可亲。我突然发现,有九颗星星连成了六边形,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的“九星连珠”吗?

这时天空中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时空旋涡。

“啊!”我被吸了进去,一阵子头晕眼花,只知道头被重重的一下跌在了地上。“啊,头好痛。”我密密糊糊睁开双眼,发现很多人在围着我看,听见一个人说:“这人是谁呀,穿的真奇怪!”许多人便议论开来。我站了起来,掸了掸身上的灰尘,发现这些人穿的可真奇怪,还说我穿的奇怪,他们穿的衣服就好像古代人穿的一样,我以为他们是演员,但不只他们这样穿,大街上的人都穿的是古代的衣服,难道我穿

梭到了古代?大街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一个士兵走过来说:“请小姐和我走一趟。”我混头混脑的跟他走了。他带我到一个好似皇宫的地方,我百分之百肯定这是皇宫,殿身的廊柱是方形的,望柱下有吐水的螭首,顶盖黄琉璃瓦镶绿剪边;殿柱是圆形的,两柱间用一条雕刻的整龙连接,龙头探出檐外,龙尾直入殿中,实用与装饰完美地结合为一体,增加了殿宇的帝王气魄。

殿顶满铺黄琉璃瓦,镶绿剪边,正中相轮火焰珠顶,宝顶周围有八条铁链各与力士相连。殿前两明柱各有金龙盘柱,殿内为梵文天花和降龙藻井,殿前台阶上,一位皇上坐在龙椅上,我连忙下跪“平身”他问我,我从何处来“奴俾是二十一世纪中人。”“喔,是吗?”“是的”我想家了,这时,一个声音说:“起床了!”把我从梦中,带到了现实。

“原来这只是一场梦,不过令我回味无穷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关于中国古代名人项羽的故事分享

全文共 656 字

+ 加入清单

项羽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项羽,身历七十余战,攻无不克;起兵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

项羽这个人物的致命弱点是什么?缺乏政治远见,一味沽名钓誉是项羽的致命弱点。他欲得天下,又图虚名,既准备****怀王之约,又害怕世人指责。他不用范增之计,反映了他的刚愎自用,迷信武力,而根本原因则在于心理上的脆弱。

刘邦对项羽的评价:“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高中第二册学习了课文《鸿门宴》,让我们对项羽这个人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原文再现】

——《鸿门宴》

素材评析

从上段节选中可见沛公能亲自的忍辱屈从,这正是大丈夫的襟怀,也是他后来能成就帝业的性格因素。然而,一生总是刚愎自用、狂妄自大的项羽,对沛公来赴鸿门宴赔罪,不但心里毫无疑惑戒备,反而出卖了为他通情报的曹无伤。不但如此,自己还坐在宴席上的尊位,一副天下非他莫属的傲气,而对范增决意要杀刘邦的示意示而不见,以为刘邦早晚得臣服于他。

适用话题

项羽性格上的某些闪光点,如不畏****、不耍阴谋诡计、光明磊落应当给以肯定,此性格特点适合话题“心灵的选择”、“诚信”、“张扬个性”、“倾听”、“快乐幸福与思维方式”等;而性格上的缺点如刚愎自用、缺乏远见、软弱、优柔寡断等则应该扬弃,此性格特点适合话题“包容”、“人与路”、“谈意气”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改写古代诗句古诗改写

全文共 4983 字

+ 加入清单

一、导语

同学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诗的国度。古诗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以其隽永的意境赢得人们的喜爱。它们有的激昂悲壮,有的凄婉哀怨,有的气势雄浑,有的奔腾豪放。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诗人的世界,品悟诗人的情感,聚焦诗人的思想,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把你喜欢的一首古诗改写成一篇通俗易懂的记叙文。(板书:古诗改写)

二、明确习作要求

师:首先我们进入第一环节:谈理解、明要求(投影出示习作要求)

习作要求

1、把你喜欢的一首古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2、把古诗所描绘的内容具体连贯地写下来,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适当展开想象;

3、题目自拟,也可立题为“改写古诗《xx》

请大家自读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

下面请同学们谈一谈对习作要求的理解。

生1:我认为本次习作的体裁从形式上由诗歌改变成了记叙文。

生2:从内容的要求上看,要写具体生动,叙事完整,尊重诗歌原意。情节要生动,适当展开想象,有创新。生3:借景抒情的古诗重点是景物描写,抒发情感;叙事性古诗重点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进行描写,叙事完整。

师:同学们对习作要求理解得很好。古诗改写就是对古诗词从形式到内容进行全新的包装,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使诗词句子更具体、更加通俗易懂。(板书:形式:古诗记叙文内容:保留原意适当想象)

那么怎样进行古诗文的改写呢?下面我们进行第二环节:读例文、学方法。(学生齐读)

三、例文引路

(一)

师:请看第一篇例文。《改写暮江吟》。这是一首著名的写景诗。诗人就江边所见,摄取残阳铺水和新月两个小镜头,把黄昏的奇景和月夜的风光组成一幅色彩鲜明、富有立体感的秋江图景。意境优美。那么小作者是怎样改写的呢?请看大屏幕。

(投影出示诗配画以及例文《暮江吟》)

暮江颂

——《暮江吟》改写

落日渐瞑,夕阳的余晖洒满整个大地。

太阳脱去了那件耀眼的外衣,披上了鲜红的披肩,是那么的柔和,那么的美!

清澈的江水宛如一面镜子在余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微风吹来,江面上泛起水波,太阳的倒影也随之颤动,犹如一位少女在水中翩翩起舞。

江边一棵棵垂柳将她们长长的头发伸入水中,好似一个个美丽的公主,扭着细细的腰肢,摆着那翠绿的裙摆在岸边与水中的太阳比美。可惜他们没有分出输赢,反而把江水映得半红半绿,像一个巨大的调色盘。

江边的花儿虽然没有那么婀娜,却一直散发着迷人的芬芳。

我站在岩石上,放眼望去,轻轻的远山在雾气中若隐若现,异常神秘;灯花通明的村庄像一只只萤火虫成群结队,雾的朦胧使江、地、天连为一线。啊!多么美的九月初三之夜呀!鸟儿在山前啼鸣,田野里散发果香;露珠儿酷似晶莹的珍珠;隐月好似一把精美的弯弓,就连落叶上都写满赞美,风儿都在唱着赞歌。

我爱你这让人陶醉的暮江!

师:写景类的古诗要侧重景物描写,抓住景物的特点。写景时,字里行间要有真情,抒发真情实感。情与景不可分离,寓情于景,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是创造意境的重要手段。一篇好的习作要避免有景没情,做到情为景生,景为情注,只有二者妙合无痕,才能使文章含蓄隽永,意味深长。

(二)

师:绘景类的古诗同学们领会了它的改写方法,那么叙事类的古诗应该怎样改写呢?下面请同学们看《赠汪伦》的改写。

这是一首歌颂友情的叙事诗。也是送别诗中的佳作。自古以来,别离的气氛是哀婉凄凉的,很少有欢声笑语。可是诗人却采用了一种独特的方式,营造出一种豪迈的气氛。表达出朋友间的一片深情和临别祝愿。请看原文及改后例文。

(投影出示诗配画以及例文《赠汪伦》)

送别

——改写《赠汪伦》

李白是唐朝最伟大的诗人之一。身世坎坷,曾经历过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

李太白之所以被称为“浪漫主义诗人”,是因为他性情豪爽,好游,好酒。而当时有位名为汪伦的人极为崇拜李白。让自己的儿子从小就吟诵李白的《赠孟浩然》。得知李白因国事而操劳想出去游玩一番,便给李白写了封信:先生好游乎?此处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酒乎?此处有万家酒店。汪伦

李白收到此信,心花怒放,心想:游玩,饮酒乃是我的最爱,为何不借此机会放松放松?于是,他第二天就出发了。来到汪伦的家中,李白迫不及待地问“汪兄,十里桃花在何处?”汪伦笑着带李白去看,可却只有一棵桃树,汪伦说:“我们这里只有一株桃树,每逢盛开的季节就飘香十里,所以叫?十里桃花?”。

李白又问:“那万家酒店呢?不如我们去痛饮几杯吧!”可汪伦则领李白去了一个名为“万家酒店”的小酒楼。李白不解,汪伦告诉李白这家酒店的老板姓万,所以就叫“万家酒店”。

李白不但不生气,而且还连连叫好。汪伦也十分开心,请李白到家中做客,汪家的人盛情款待。李白在汪伦家中与其促膝长谈,并结为至交好友。

李白在汪伦家一住就是半年,时光飞逝,这一天,李白对汪伦说:“汪伦兄,我在你家已有半年了,明日我就要离开,继续过我那神仙般的生活。”“为什么?难道是我待客不周,你不愿意再住下去了?”汪伦问道。李白挥挥手解释说:“不,您的家人待我像亲人一样,我怎么会嫌弃呢?只是我志在四方,想云游天下。”汪伦见说不过李白,只好答应让他走。

第二天,清晨,李白载着无尽的留恋和惋惜来到桃花潭边边。李白双手握拳,含着泪说:“汪兄,你对我的情谊,李某没齿难忘!”话还没有说完,岸上就传来用脚步打节拍唱歌的声音。李白一眼望去,啊!是村民们在为自己送行,李白向人群挥挥手,大声说:“乡亲们,保重,我李某一定会再来看你们的!”人群中一人说道:“大诗人,您也要保重呀,祝你一帆风顺,咱们后会有期。”这时,一条小船已停靠在岸边,等待着大诗人李白上船。李白踏上小船,深情地对汪伦说了最后一句话:“汪伦兄,桃花潭固然很深,但也比不上你和我的情谊深,让我们撑起友谊的小船,驶向对方心灵的彼岸。”汪伦终于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泪流满面地说:“保重!”

船儿渐渐远去,望着李白的身影,汪伦在心底默默地念叨:“李兄,我们何时才能再见面呢?

师:请大家齐读原诗。(学生读)谁愿意把例文给大家读一读?(一生读)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

①你认为这篇习作改写得怎样?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借鉴的地方?有哪些不足?

②与第一篇例文比较,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学生汇报点评(略)

师:叙事类的古诗文改写要把事情叙述完整,有故事情节,有时间、地点、人物,也就是按照记叙文的六要素进行改写。

四、选材构思

通过这两篇例文,同学们基本上领略了古诗的改写方法,下面我们进入第三环节:选古诗巧构思

生:(大屏幕出示学生齐读)

师:老师为大家提供了学过的古诗,同学们可以在这里选,也可以选择自己平时积累的古诗。(大屏幕出示古诗)

师:你想选择哪一首诗进行改写,怎样改写,重点部分怎样写,把你的构思说给你的同桌听。

生:(选择古诗)

师:下面请大家汇报一下你的构思。

生1:我改写的古诗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表达了亘古不变的亲情。在改写时我先写重阳节王维在街头漫步,看到家家户户欢聚一堂,不仅勾起了他的思乡之情,然后写他回忆从前的时光,怎么与他的兄弟姐妹朝夕相处,最后写抒发自己的感情。重点写登高、遍插茱萸等情节。

师:很好。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在任何时代都不可能没有的亲情,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鸣。亲情也是人类最朴实、最动人的情感在改写时要紧扣这个主题。下面请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

生:(略)

生2:。我想重点写母亲灯下为游子缝衣的母子情深的画面,通过一些细节歌颂伟大的母爱。

师:是啊,母爱是人世间最淳朴、最真挚的情感。千百年来,多少诗人、作家尽情地吟唱。因此改写这首诗时要抓住细节表达这一永恒的主题。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来抒发情感。发表自己的看法。

生:(略)

生3:我改写的古诗是《枫桥夜泊》。这首诗有情有景,有声有色,情景交融。诗人以一缕愁绪把众多的景物串起来,和谐而有层次的组成一幅秋江夜泊图。在这首诗的改写中,我想加一些故事情节,有物有人,有情有景。借助寒山寺的钟声衬托诗人的愁绪离索。

师:是的,这钟声在夜半悠扬回荡,余音袅袅,衬托出夜的静谧与深沉,使夜不成眠的游子更增添了愁绪,而诗人卧听钟声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通过你的妙笔把诗人张继的感受表达出来。下面请大家帮她参谋参谋。

生:(略)

生4:这是一首抒发旅途愁思的诗。我想先叙述时间地点,故事的的主人公登场,然后描写原野空旷辽阔,远方的天空好象低压在树木之上,倒映在清清江水中的明月,再写诗人的旅舟停泊在烟雾蒙蒙的沙洲边,眼见日落黄昏,一段新的旅愁油然而生。借景物承载一段乡愁。

师:是啊,剪也剪不断的乡愁。对故乡的思念是每一个出门在外的游子共同的情结。乡愁难眠啊。下面大家给她提一提建议。

生:(略)

生5:我改写的古诗是《泊船瓜洲》。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它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乡的深切情怀。我想重点写诗人的所见所想表达诗人思念家乡的浓浓的情怀。

师:是的。思乡之情是每一个远离故乡的游子的一种最真切的感受。不管身在千里万里,故乡只有一个。春风吹过江南已不知多少次,江南的田野山川也不知绿了多少回,如今春风依旧,明月依然,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可是诗人多年的企盼只能寄情于明月。因此,我建议在改写这首诗时字里行间要突出作者的思乡情结。

生6:我改写的古诗是《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表现了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充满喜悦的离别,充满向往的离别。时间地点人物提供得很具体,借景物描写表达友情。

师:这首诗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感情真挚深切,意境优美动人。这也是送别诗中的佳作,在改写时要表达出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大家提提建议。

生:(略)

生7:我改写的古诗是《清明》。在改写时,我先写时间、环境、气象等。然后交代清明节这一天,或合家团聚,或上坟扫墓,或郊游踏青,活动多样。接着写杜牧的所见所感,他看见路上行人吊念逝去亲人,伤心欲绝,悲思愁绪。于是,他便向人问路了。引出故事的发展。

师:改写这首诗时,要抓住清明时节气候特点,阴沉沉,雨绵绵以及细雨中的景物,把环境衬托得极为伤感,再用行人愁肠欲断加以渲染,把作者的愁绪满怀表现得淋漓尽致。暗示了主人公思乡、怀旧、苦闷、缠绵的心情。下面大家提提建议。

生:(略)

师:同学们提的建议很好。没有发言的同学也都在小组内谈了对自己喜爱的古诗的理解,说出了自己精巧的构思,有的同学已经迫不及待、跃跃欲试了。让我们赶快进入第四环节:写草稿共品评(大屏幕出示生齐读)4

五、成文共点评

1、下面请同学们用手中的妙笔去叙述诗中的事,描绘诗中的景,表达诗中的情。(学生起草)

2、谁愿意把你的习作读给大家听?(听后评议)

3、学生评议(略)

预设点评提纲:

(1)是否符合诗歌愿原意?

(2)再创作时想象是否合理?

(3)故事情节是否完整?

(4)字词句运用如何?有没有特别好的语句?好的修辞?

六、总结

这节课我们共同追寻诗人的足迹,走进诗歌改写的殿堂,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去解读,去感悟。不知不觉中,四十分钟的聚会就要结束了,同学们兴趣盎然,意犹未尽,让我们相约下节课,共同走完古诗改写的旅程!

古诗改写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一.训练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

二.训练学生迁移创新的能力。

教学设想:

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古至今,无数中国人都是沐浴着唐诗、宋词、元曲的阳光雨露而茁壮成长。本课希望通过对古诗的改写训练,让学生走进诗歌,与古代诗人进行心灵对话,领略古代诗歌的深邃意境,认识祖国古代文化的灿烂悠久,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祖国语言表情达意的能力。

教学设计:

步骤一:活动准备

1.让3—5名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并说说古诗内容和自己喜欢的理由。

2.为自己喜欢的诗选配一首歌、一支曲或一幅画,注意诗与所选歌、曲和画的联系。

步骤二:进入活动

让学生将自己为古诗选配的歌、曲或画在班上交流,同时介绍自己选配这些歌、曲或画的原因。再让其他同学对此诗与歌、曲或画进行评点。然后要求学生用文字将上述内容口述出来,为进入古诗改写打下基础。

步骤三:写作演练

1.激趣导入

有一位秀才,因书法极好,被召去为慈禧太后书写王之涣的《凉州词》。书写中,一不小心,将词中的“间”漏掉。慈禧阅后,认为秀才讽刺自己没有文化,不由大怒,喝令将秀才推出斩首。秀才急中生智,忙说自己写的并非是王之涣的诗,而是一首词,言毕当场高声朗诵出来。慈禧一听,转怒为喜,放了秀才,还给了不少赏赐。同学们知道秀才是如何朗诵的吗?

(待学生讨论作答以后,教师再给出答案: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短篇

全文共 1097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个在燕国出生,在楚国长大,直至花甲之年还不曾回过家乡的燕国人,因为思乡心切,不顾年事已高,气血衰退,居然独自一人不辞劳苦,千里迢迢去寻故里。

他在半路上遇到一个北上的人。两人自我介绍以后,很快结成了同伴。他们一路上谈天说地,起居时互相照应,因此赶起路来不觉得寂寞,时间仿佛过得很快。不知不觉,他们就到了晋国的地界。

可是这个燕国人没有想到与自己朝夕相处、一路风尘的同伴竟在这时使出了捉弄人的花招。他的那个同伴指着前面的晋国城郭说道:“你马上就要到家了。前面就是燕国的城镇。”这燕人一听,一股浓厚的乡情骤然涌上心头。他一时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他的两眼被泪水模糊了,脸上怆然失色。过了一会儿,那同伴指着路边的土神庙说:“这就是你家乡的土神庙。”燕人听了以后,马上叹息起来。家乡的上神庙可是保佑自己的先辈在这块燕国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的圣地呵!他们再往前走,那同伴指着路边的一栋房屋说:“那就是你的先辈住过的房屋。”燕人听了这话,顿时热泪盈眶。滚滚的泪水把他的衣衫也弄湿了。祖居不仅是父母、祖辈生活过的城堡,而且是自己初生的摇篮。祖居该有多少动人的往事和令人怀念的、神圣而珍贵的东西呵!那同伴看到自己的谎话已经在燕人身上起了作用,心里暗暗为这种骗人的诡计自鸣得意。他为了进一步推波助澜,拿燕人取乐,没有等燕人的心情平静下来,又指着附近的一座土堆说道:“那就是你家的祖坟。”这燕人一听,更是悲从中来。自己的祖辈和生身的父母都安息在眼前的坟墓里。这座祖坟不就是自己的根吗?虽然说这个燕人已年至花甲,然而他站在阔别多年的先辈坟前,却感到自己像一个失去了爹娘的孤苦伶仃的孩子,再也禁不住强烈的心酸,一个劲地放声痛哭起来。到了这个地步,那同伴总算看够了笑话。他忍不住满腹的畅快,哈哈大笑起来。像个胜利者一样,那同伴对燕人解嘲地说:“算了,算了,别把身子哭坏了。我刚才是骗你的。这里只是晋国,离燕国还有几百里地哩。”听了同伴这么一说,燕人知道上了当。他怀乡念旧的虔诚心情顿时烟消云散。紧接着占据他心灵的情感是,他对因轻信别人而导致的过度冲动深感难堪。

当这个燕国人真正到了燕国的时候,燕国的城镇和祠庙,先辈的房屋和坟墓,已不像他在晋国见到的城市、祠庙、房屋和坟墓那样具有感召力。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他触景生情的伤感反而减弱了。

在几十年里蓄积起来的一腔思乡激情提前在晋国爆发,随后又遭到了亵渎。因此,当他真的到了故乡,不仅再也无法重新积聚刚踏上归途时的那股强大的追求力量,而且神圣的信仰也被欺诈蒙上了一层暗淡的陰影。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要用真诚的态度对待朋友和自己的事业。尔虞我诈到处泛滥的社会环境,很容易动摇人们高尚的信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古代诗歌题材分类

全文共 3675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我国古代诗歌的主要功能是表达情感,题材众多,下面让我们了解一下古代诗歌题材分类吧!

一、借景抒情诗

借景抒情诗(写景抒情诗)或借景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表达作者对所写景物的喜爱之情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或借景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或借景抒发对人生世事的感慨。借景抒情诗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三》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著人。

二、咏史怀古诗

怀古(含咏史)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借所吟咏的古人、往事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抒发自己的情感的诗歌。

咏史诗借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怀古伤今的忧患意识。即诗人往往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1.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表达的是面对古赤壁战场所产生的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2.杜甫诗《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抒发了对时事兴衰感慨和对三国时诸葛武侯的景仰之情

三、闺怨诗(闺情诗:闺中女子生活情趣。苏轼《初夏》)

闺怨诗以女性心态为描写对象,有浓重的感伤色调,细腻的心理描写。从创作特色上说,闺怨诗从整体而言,都呈现出一种婉约缠绵幽怨感伤之美,悠长含蓄,有无尽之味。

闺怨诗分为闺怨诗、宫怨诗、征妇怨诗、商妇怨诗四类。闺怨诗都以女性为描写对象,“怨”是这类诗的基调。

古代上流社会的女子常因寂闷孤独而面临美好的春光想到自己韶华将逝,更加思念离家宦游的丈夫或天各一方的情人,所以人们就有了“女子伤春”之说(当然这个“春”可以不指季节,而指恋情)。

伤春伤别诗往往借对春光消逝的记叙描写或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念,或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的感伤,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

1.王昌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四、羁旅行役诗

出门在外的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或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由所见所闻所感触发思乡之愁,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这类诗词亦可称之为思乡怀人诗,其特点多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望月伤心,见花落泪,听雨思亲,多少景物都被染上诗人的感情色彩,因而此类诗中常将伤感、迷离、凄苦、寂寞、孤寂、惆怅、忧郁的情怀及种种离愁别绪表现得淋漓尽致,又很婉约、含蓄。

1.《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反映的是离别的愁苦之情。

2.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五、山水田园诗

中国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了一个重要诗派——山水田园诗派。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生机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或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厌恶官场、远离浊世,对宁静平和的田园生活生活的向往;或描写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对壮丽山河热爱;或表现归耕隐居之乐,多抒发质朴、清新、恬淡、闲适、物我两忘的感情,表现不同流俗的清高,追求隐逸,有消极避世的思想。他们的艺术成就颇高,具有用语言艺术再现自然景物的能力。景物逼真,情景交融,意境优美,诗风恬静清朴,而少奔放雄浑。代表作家如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

1.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六、托物言志诗。

古人很喜欢咏物,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这就产生了咏物类诗歌。

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比喻、象征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常有松、竹、梅等意象),即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情操志趣,或托物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也可托物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七、边塞征战诗

边塞诗派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朝边疆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代表作家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焕、王翰等,这些诗多以描写边塞山川景物、风土人情。他们的诗或描写塞外风光,或表现戍边将士杀敌立功的慷慨激昂及捐躯赴国难的悲壮;或反映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或描写望月思乡的苍凉和长年征战的悲苦,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及其不幸遭遇;或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表达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向往。在创作风格上多以雄浑豪放而见长。

1.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借孤寂艰苦悲壮的战争生活的描写表现戍边将土的壮志豪情。

2.李益的《塞下曲》“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借边塞人欢马叫的壮丽景象,赞美将士们慷慨激昂,为国献身的精神。

八、谈禅说理诗

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笔下,这类诗歌往往与咏物言志诗有共同的特点,分析时要注意把握。

1.苏轼的《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诗中的“庐山”便含有比喻义,后两句的议论隐含许多哲理,既蕴含看待任何事物和问题都应一分为二的意思,又隐含任何一个问题都有多种答案的哲理,还含有和俗话所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一样的道理,只不过这句俗话纯乎说理,而苏轼是以形象来喻理。

2.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三、四句看来只是平铺直叙地写出了这一登楼过程,而含意深远,耐人寻味。这里有诗人的向上进取精神,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

九、赠友送别诗

“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江淹《别赋》)作为至情至性的诗人,与挚友分别时,心中会产生一种不吐不快的激情。因此,在古诗词中国诗坛上,赠友送别诗是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且内容丰富,可谓“说尽故人离别情”。这类诗歌主要抒写离别之情,借对送别情景的描写,表达达依依不舍的离情别绪,或留恋、或安慰、或嘱咐、或祝愿;有伤心、有惆怅、有期望等。

古代的交通不发达,人们“相见时难别亦难”,诗人们抒写了大量的这类诗词,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不乏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这些作品大多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余味深长,令人击节叹赏:“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人无尽的友情熔铸在诗情画意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诗人深挚的情谊包含在殷勤的祝福中;“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诗人的相思之情充塞在天地春色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诗人的质朴与豪爽寄托在朴素无华的语言中;“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晶莹透明的冰壶装下了理解和信任……

十、闲适隐逸诗

一些诗人看惯了官场的勾心斗角、世俗社会的浑浊不堪,于是退居田野乡间,与乡人为伍,与明月作伴,抒写清闲安逸生活,吟咏情性。反映这些生活的诗歌,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有不少令人拍案之作。

这类诗所表现的思想内容与山水田园诗相近或相同,在分析时可结合起来。

辛弃疾《清平乐》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十一、悼亡游仙诗

诗人多有神奇的想象力,在心爱的人离自己而去或自己的理想壮志得不到实现之际,他们往往借助于睡梦、游仙等形式,或与心上人相会,或在仙境中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1.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吐长安三年的郁闷之气。是苦闷到极点后胸中愤懑岩浆的总喷发。天外飞来之笔,点亮了全诗的主题:对于名山仙境的向往,表明了李白对封建权贵永不妥协的反抗精神,也曲折地反映出他对当时上流社会中污秽、庸俗、丑恶现象的鄙视和厌弃。它唱出封建社会中多少怀才不遇的人的心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古代名人篇

全文共 711 字

+ 加入清单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4.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5.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9.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10.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1.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三国志》

2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2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2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2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6.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2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28.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29.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30.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3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3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33.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初二古代语文文学常识

全文共 2104 字

+ 加入清单

1.《芦花荡》选自《孙犁文集》。作者孙犁,原名孙树勋,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小说散文结集《白洋淀纪事》之一《荷花淀》,之二《芦花荡》。

2.《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选自《雨果文集》。作者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3.《亲爱的爸爸妈妈》作者聂华苓,华裔旅美女作家,作品有小说集《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长流》,散文集《三十年后》《梦谷集》等。

4.《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奠基人之一,发表了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无论是散文、诗歌、杂文、小说还是文艺理论都有很高的成就,成就最高的是杂文,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文集》等,后都收在《鲁迅全集》中。

5.《背影》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作者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诗文集《踪迹》,代表作品有《背影》《欧游杂记》等,收在《朱自清全集》里。

6.《老王》选自《杨绛散文》。作者杨绛,原名杨季康,作家,文学翻译家。翻译有《堂·吉诃德》《洗澡》

钱钟书,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文学史家,古典文学研究家。作品《围城》

7.《信客》选自《秋雨散文》。作者余秋雨,浙江余姚人,作品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等,后收在《秋雨散文》中,《信客》就出自《文化苦旅》。

8.《苏州园林》选自《百科知识》。作者叶圣陶,原名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的作者、教育家、编辑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中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后都收在《叶圣陶集》里。

9.《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人,东晋著名诗人。代表作《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并序》、《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等。

10.《陋室铬》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诗人,哲学家。世称刘宾客。有《刘禹锡集》。

《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元公是周敦颐的谥号。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11.《核舟记》选自清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作者魏学洢 ,字子敬,明末嘉善人。明朝散文家。

12.《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儒家经典著作“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13.《望岳》《春望》《石壕吏》选自《杜诗详注》。作者杜甫,字子美,诗中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风沉郁顿挫。他的大量诗篇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尤其是他的“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春望》、《北征》等一系列具有高度人民性和爱国思想的不朽篇章,达到了现实主义的高峰。他的诗因此被后人称为“诗史”,他本人也被尊为“诗圣”。

14.《三峡》选自《水经注疏》。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县人,北魏地理学家。撰《水经注》,其书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15《答谢中书书》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作者陶弘景,南朝梁代人,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人。有《陶隐居集》。

《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东坡志林》。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作者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他的词首开豪放之先河。散文创作成就也很高,是“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之一。

16.《观潮》选自《武林旧事》。作者周密,字公瑾,宋代湖州人。

17.《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作者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人。出身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18. 《使至塞上》选自《王右丞集笺注》。作者王维,字摩诘,因官至尚书右丞,所以人称王右丞。是盛唐极负盛名的诗人,画家。

19. 《渡荆门送别》选自《李太白全集》。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仙”,其诗的艺术特色是想像丰富,气势奔腾,风格豪放飘逸。

20.《游山西村》选自《剑南诗稿》。作者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南宋著名诗人,现存诗作近万首。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等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古代成语故事

全文共 459 字

+ 加入清单

惊弓之鸟成语故事--战国

战国时,魏国有一个叫更羸的射箭能手。有一天,更羸与魏王在京台之下,看见有一只鸟从头顶上飞过。更羸对魏王说:“大王,我可以不用箭,只要把弓拉一下,就能把天上飞着的鸟射下来。”“射箭能达到这样的功夫?”魏王问。更羸说道:“可以。”

说话间,有雁从东方飞来。当雁飞近时,只见更羸举起弓,不用箭,拉了一下弦,,随着“咚”的一声响,正飞着的大雁就从半空中掉了下来。魏王看到后大吃一惊,连声说:“真有这样的事情!”便问更羸不用箭怎么将空中飞着的雁射下来的。更羸对魏王讲:“没什么,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大雁。”“你怎么知道这只大雁受过箭伤呢?”魏王更加奇怪了。更羸继续对魏王说:“这只大雁飞得慢,叫得悲。”更羸接着讲:“飞得慢是因为它身上的箭伤在作痛,叫得悲是因为它离开同伴已很久了。伤口在作痛,还没有好,它心里又害怕。当听到弓弦声响后,害怕再次被箭射中,于是就拼命往高处飞。一使劲,本来未愈的伤口又裂开了,疼痛难忍,再也飞不动了,就从空中掉了下来。”

后来用“惊弓之鸟”比喻受过惊吓的人遇到类似的情况就惶恐不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二、古代哲理名句集

全文共 524 字

+ 加入清单

01、古之成大事业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韧不拔之志!(苏轼)

02、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

03、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菜根谭》)

04、水至清则无鱼,人至清则无徒。(韩非子)05、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

06、夕云乍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0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08、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09、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10、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王安石)1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12、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1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14、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15、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

16、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17、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18、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王国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古代关于道德的格言

全文共 2337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道德其实从古至今,到处都有人在说,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代关于道德的格言,欢迎大家阅读!

1、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孟子·尽心上》

2、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3、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

4、临难毋苟免。——《礼记·曲礼上》:在灾难与危险面前,不要苟且偷生而失去做人的气节。

5、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董仲舒《春秋繁露·仁义法》

6、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

7、君子义以为质,得义则重,失义则轻, 由义为荣,背义为辱。——陆九渊《与郭邦逸》

8、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尚书·周官》:以公心灭私情,民众才会心悦诚服。

9、大义灭亲。——《左传·隐公四年》

10、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左传·僖公九年》

1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12、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孟子·滕文公上》

13、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惩罚有罪过的人,即使大臣也不能放过;赏赐做好事的人,即使平民百姓也不能漏掉。

14、公生明,偏生暗。——《荀子·不苟》:公正就政治清明,偏私则政治黑暗。

15、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礼运》:在圣人治理的时代,天下是公有的。

16、国尔忘家,公尔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惟义所在。——贾谊《新书·阶级》

17、衡之于左右,无私轻重,故可以为平;绳之于内外,无私曲直,故可以为正。——《淮南子·主术训》:考察左右的人,任用没有偏私,才可以算作公平;监督朝廷内外,判别是非没有偏颇,才可以算作正直。

18、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淮南子·泛论训》

19、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淮南子·修务训》

20、奉公如法则上下平。——《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1、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史记·太史公自序》

22、临官莫如平,临财莫如廉。——刘向《说苑·正理》

23、圣人不敢以亲戚之恩而废刑罚,不敢以怨仇之忿而废庆赏。——徐干《中论·赏罚》

24、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25、有公心必有公道,有公道必有公制。——傅玄《傅子·通志》

26、发号施令,在乎必行;赏德罚罪,在乎不滥。——包拯《论星变》

27、有功则赏,有罪则刑。——司马光《进修心治国要札子状》

28、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29、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30、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31、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32、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3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34、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35、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3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37、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38、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39、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40、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

4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42、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4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44、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4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46、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列传》

47、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48、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49、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石成金《传家宝·俗谚牧民》

5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5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52、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53、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

5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55、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56、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57、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桓宽《盐铁论·地广》

58、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列传》

59、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赐萧瑀》

60、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61、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气歌》

62、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于谦《无题》

63、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64、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65、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郑燮(xiè)《题画·竹石》

66、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67、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第三十三章

68、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69、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70、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7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72、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荀子·修身》

73、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商君书·画策》

74、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75、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76、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李咸用《送人》

77、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乌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古代文学常识每日一词:楚辞

全文共 208 字

+ 加入清单

楚辞”是战国后期楚国屈原等人创作的诗歌,是当时产生的一种富有南方地方特色的新诗体。西汉末年由刘向整理后“楚辞”就成为一部总集的名称。“楚辞”是先秦北方史官文化同南方巫官文化融汇、交流的产物,也是春秋以来楚国在长期独立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地方文化的结晶。先秦的“楚辞”主要是屈原的作品,他最有名的作品是《离骚》、《九歌》和《天问》,其中奇特的想像,奔放的情感和华美的词章,对汉赋影响很大,为中国文学开辟了一条新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古代表示时间短的词语

全文共 1564 字

+ 加入清单

时间是一种稍纵即逝的东西,稍不留神就会离你远去,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代表示时间短的词语,欢迎参考阅读!

一、表示时间短的词语:转头      转腰      转眄      转睫      转瞬      转盼      转盻      转目      转首      转顾      走马      坐看      月日      暂时      瞻瞬      旋踵      一下      旋背      移刻      朝霜      朝露      朝露      少寝      失眠      声爆      倏尔      瞬睒      瞬目      下子      快班      磕搭      刻顷      欬唾      局足      昏旦      过隙      顿刻      咄唶      尘露      崇朝      叱嗟      瞥映      拈指      俛仰      咫尺      如寄      日浅      屈指      顷息      浅短      翘足      立谈      来不及      瞥眼间      露头妻      没多少      赤紧的      不终朝      短局促      无捻指      羊胛熟      载驳船      阵头风

二、表示时间短的成语:

喘息之间      喘一口气的功夫。比喻时间短。

咄嗟便办      咄嗟:一呼一诺之间,形容时间短。比喻马上就办到。

咄嗟立办      咄嗟:一呼一诺之间,形容时间短。比喻马上就办到。

人命危浅      浅:时间短。形容寿命不长,即将死亡。

人生如朝露      朝露:早晨的露水,比喻存在的时间短。比喻人生短促。

偷安旦夕      偷安:苟且求安;旦夕:早晚,形容时间短。只图眼前的一时安逸。

危在旦夕      旦夕:早晨和晚上,形容时间短。形容危险就在眼前。

五日京兆      京兆:即京兆尹,古时国都所在地的行政长官。比喻任职时间短或即将去职。

桑荫不徙      亦作“桑荫未移”。语本《战国策·赵策四》:“昔者尧见舜于草茅之中,席陇亩而荫庇桑,荫移而授天下传。”后遂谓人之意气相投,相知无须时日长久。亦指时间短暂。

朝种暮获      ①比喻收益迅速。②比喻时间短促。

间不容瞬      〖解释〗指眨眼的时间都没有。形容时间短促。

流光瞬息      形容时间极短

白驹过隙      白驹:白色骏马,比喻太阳;隙:缝隙。象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俯仰之间      一低头,一抬头的工夫。形容时间极短。

光阴似箭      光阴:时间。时间如箭,迅速流逝。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立谈之间      站着说话的一会儿时间。形容时间极短。

流光易逝      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流年似水      流年:光阴。形容时间一去不复返。

年深日久      形容时间久远。

骐骥过隙      形容时间过得飞快。

稍纵即逝      纵:放;逝:消失。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形容时间或机会等很容易过去。

日月如梭      梭:织布时牵引纬线的工具。太阳和月亮象穿梭一样地来去。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似水流年      流年:光阴。形容时间一去不复返。

跳丸日月      跳丸:跳动的弹丸。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天长地久      跟天和地存在的时间那样长。形容时间悠久。也形容永远不变(多指爱情)。

偷安旦夕      偷安:苟且求安;旦夕:早晚,形容时间短。只图眼前的一时安逸。

危在旦夕      旦夕:早晨和晚上,形容时间短。形容危险就在眼前。

一刻千金      一刻时光,价值千金。形容时间非常宝贵。

光阴如箭      光阴:时间。时间如箭,迅速流逝。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描写中秋节的诗句——古代篇

全文共 203 字

+ 加入清单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淡荡秋光客路长,兰桡桂棹泛天香。月明圆峤人千里,风急轻帆燕一行。--张煌言《舟次中秋》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