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高考语文作文拟题技巧ppt(精品20篇)

小编整理了关于2024的高考作文满分的作文,希望对你有帮助,快来看看吧。

浏览

6961

作文

566

高考语文作文创新题

全文共 2897 字

+ 加入清单

20xx年高考语文试题对语言知识与语言表达的考查不但加大了力度,而且花样翻新,各种新题型不断涌现,让人目不暇接。这些题新颖别致,开放灵活,富有创新性,能多角度检测同学们的语文综合素养,可谓亮点多多。

一、写镜头脚本

例1(20xx年湖北卷)下面这首诗的每一句都可以想象成一个电影镜头,前两个镜头的脚本已写出,请续写后两个。要求:①按照诗意来设计场景和人物的神态动作;②想象合理;③每个镜头脚本的字数不超过40字。

采莲子

⊙[唐]皇甫松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场景】湖边,采莲船上。

【人物】采莲女,小伙子,女伴。

镜头一:秋日湖上,波光粼粼。一位美丽的姑娘摇着采莲船从荷花丛中划出,左顾右盼。

镜头二:忽见岸上有位英俊少年。姑娘悄然心动,痴痴地看着他,竟忘记了摇桨,任凭船儿飘荡。

镜头三:__________________

镜头四: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

这道题的出题者别出心裁,要求根据诗意写镜头脚本,既考查扩展、仿句能力,又考查语言的简明、准确、得体性。这道题综合性强,且富有较大的灵活性。写好电影镜头脚本,同学们一要全面理解诗歌,领悟诗意,体会诗歌的意境;二是在作答的时候要以描述性的句子形式出现,写出的句子要有镜头感,富有动作性,形象生动,想象合理。

【参考答案】

镜头三:不知什么缘故,突然间姑娘抓起一把莲子,隔着河水,向那岸上的小伙子抛掷过去。

镜头四:没想到抛莲子的举动远远被人看见了,姑娘红着脸,低着头,羞惭了大半天。

二、写画面意蕴

例2(20xx年广东卷)下面是一幅剪纸画。请以其中一个人物的身份写一段文字,表现画面“情深”的意蕴。要求语言鲜明、生动,运用两种以上(含两种)的修辞方法。

[图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3(20xx年北京卷)公元20xx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一带发生里氏8级强烈地震,举世震惊。全国上下,众志成城,抗震救灾。请为下面一幅图片配写几句话,抒写你的真挚感情。要求紧扣画面,鲜明生动,连贯顺畅,不超过45字。

[图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

这两道题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图画的观察、感受能力,在正确读图的前提下,又考查同学们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本题形式新颖,题型活泼,时代性、生活性强,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解答此类题目主要从如下三方面着手:一要毫无遗漏地观察画面中的人、景、物,明白人、景、物有什么特点,并进行细致分析;二要透析关系,揣摩细节变化,无论是单幅图还是多幅图,都得花心思去分析人、事、物之间的关系,分析画面的主体是什么,背景是什么,再加以细心揣摩,弄清作者通过画面所表达的真正意图;三要重视画面内容和画外内容的有机结合,认真思考有关画面内涵的关键提示。

【参考答案】

例2:您温暖的眼神像一阵春风,轻轻鼓励着我;您谆谆的教诲像一场细雨,默默滋润着我;您高大的身影像一把大伞,时时保护着我。谢谢您,妈妈!

例3:示例1,时间既记录着灾难,更激励人们去争分夺秒地重建我们美好的家园。示例2,这一刻悄然凝固,强震撼动华夏,无数生命被剥夺。国人为死难同胞落泪,中华民族在危难时刻愈显团结、坚强!

三、写情景对话

例4(20xx年浙江卷)根据下面的情境,补写流水与树根的对话。

一天,流水遇到了树根。

流水讽刺树根说:__________

树根谦和地回答:__________

到了春天,流水穿过山涧,走过草地,惊讶地看到树根滋养出的鲜花装点了大地。

【思路点拨】

这道题要求写情景对话,即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进行简明、得体的表述,并符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此题型具有很强的生活性和灵活性,能够很好地考查同学们的语文综合素养和思维能力。写好情景对话,必须注意:首先要牢牢抓住有关情景要素,即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其次,语言要简明、得体,有理有据,有节有度,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参考答案】

流水:你永远处在黑暗中,瞧你丑陋的样子,只知道喝我的汁液,你一无是处。

树根:是啊,我匍匐地下,默默地汲取,是为了春天变得更加美丽。

四、提炼论点,概括论据

例5(20xx年浙江卷)从下面这则关于四川大地震的新闻材料中提炼一个论点,并概括出一个能证明论点的事实论据。

听到乐刘会的呼救声,救援人员闻讯赶到。此时乐刘会压在废墟中已近70个小时,援救过程中她断断续续告诉记者:

“被困时,我没有掉过一滴眼泪。”

“我等着你们来救我,我相信你们会来救我。”

“我听到外面有人在说话,我就不停地喊救命……”

“没有(你们的)声音,我就不喊了。我要节省力气。”

“我坚持着。我现在还活着,我很高兴。”

“我希望大家不要为我担心,我在里面会自己保护自己的。”

在废墟中,她告诉其他被埋的同事:“一定要坚持,肯定会有人来救我们。”正是靠着坚定的信心,她熬过了漫长的时间。

5月15日下午4点,被埋72个小时后,乐刘会终于获救。当躺在担架上的乐刘会看到妈妈时,她再也忍不住了,放声痛哭。

论点:______(不超过10个字)

论据: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

这道题实际上是压缩语句的一种新形式。做此类题目,首先要读懂所提供的材料,全面把握材料的中心内涵;其次,要根据题干要求,提炼出中心论点,论点要反映材料的基本方向,做到言简意赅、鲜明准确;此外,要对材料进行压缩,概括出材料中的基本事实,然后进行整理筛选,以简单句的形式加以呈现。

【参考答案】

论点:信心能创造奇迹

论据:四川地震中,乐刘会被埋在废墟中72个小时。她坚信会有人来救援,并一直坚持到获救。

五、写潜台词

例6(20xx年安徽卷)“言外之意”指话里暗含着的、没有直接说出的意思。请阅读下列语段,将言外之意写在横线上。

(1)一位不知名的画家向著名画家门采尔诉苦:“为什么我画一幅画只需要一天工夫,而卖掉它却要等上整整一年呢?”门采尔很严肃地说:“倒过来试试吧,亲爱的!

门采尔的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钢琴之王李斯特到克里姆林宫去演奏。演奏开始了,沙皇还在和别人说话。于是,李斯特停止了演奏。沙皇问他为什么不演奏了,李斯特欠了欠身子说:“陛下说话,我理应恭听。”

李斯特的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

潜台词就是“台词中所包含的或未能由台词完全表达出来的言外之意”,用句通俗的话讲就是“话里有话”。人们经常用“潜台词”表达自己内心不便明说的想法(多含讽刺意味),而别人虽然听懂了这个意思,却有苦难言。潜台词是人物在行动过程中真实的内心表现,能有效地表现人物的性格。做题时要读懂材料,特别是读懂设题的语句,要结合具体的对话语境,进行合理的推测和概括。

【参考答案】

(1)示例1,你在创作上花的时间太少。示例2,时间应放在创作上,而不应放在卖画上。

(2)示例1,你不注意听我演奏,这是对我的不尊重。示例2,我为您演奏,您应该倾听。

[高考语文作文创新题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2024年高考作文指导:议论文结构技巧

全文共 1953 字

+ 加入清单

考场作文要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掌握行文的结构模式十分必要。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议论文结构技巧,欢迎阅读。

层进式(“引、提、议、联、结”式)

所谓层进式,即在提出问题或亮明观点后,由小到大,由此及彼,一层深入一层地去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或论证自己观点的正确性,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得出明确结论。针对新材料作文,可以采用五字结构式:引,即引述所给材料,材料特别短的可以照抄,长的要进行精炼概括,并根据立意角度有针对性地引述;提,即在引述材料后,对材料进行精要分析,然后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议,即围绕观点展开议论,紧扣材料进行分析、论证观点的正确性;联,即由此及彼联系自然与社会,采用例证法、对比论证法等再次分析论证观点的正确性;结,即总结全文,得出结论或再次申明观点。运用这一模式时,应特别注意恰当使用过渡句或过渡段,使各部分之间过渡自然,衔接紧密,语意连贯,不突兀。

【示例一】

我看中国式“垄断”

在刚刚结束的鹿特丹世乒赛上,中国队表现出色,又包揽了全部金牌,正是国人振奋之际,总有那么一些人,不知是对国家荣誉的麻木,对他人胜利的嫉妒,还是审美疲劳,他们指指点点道:“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稍稍明智点的,则将自己提到了“理性”的高度,看似忧国忧民,又像杞人忧天,他们眉头颦蹙道:“这不利于世界乒乓事业的发展。”【文章开篇运用描摹性的文字对所给材料进行精炼概述,生动形象(引)】呜呼!于情于理,我个人都不敢苟同。【对材料中的观点予以反驳,亮明自己的观点(提)】

我要问问那些慷慨者,怎样才能“大家好”呢?难道故意输给人家不成?为了所谓的发展而忘掉根本的体育精神?

我要问问那些理性者,乒乓事业怎么就没发展呢?中国包揽金牌都多少年了,你能说现在就没有乃至产生不出“乒乓大家”?【连用几个一般疑问句和反问句讲道理批驳谬论,论证观点(议)】

当然,中国的这种独揽确有让人深思之处。有人担心,长久的绝对优势会使这个项目的竞争减弱,失去活力。其实,体育上的独揽可以自然地让人想到经济生活中的一种现象——垄断。体育不过是近百年来才发展起来的运动,比之于那卷帙浩繁、硕果累累的经济学,则略显浅幼。所以,将体育的长影投射到经济活动这面镜子上,也未尝不可。

从资本主义世界的跨国公司到社会主义的国有经济,垄断都不可或缺。美国的饮料行业曾被可口可乐独占鳌头,中国的经济命脉至今也仍被少数国有企业掌控。可是,饮料行业依旧繁荣,中国经济照样腾飞。可见,垄断并没有让竞争消失,不论内部还是外部。内部,你永远不可能消除职工之间的业绩比拼;外部,你永远不可能消灭你的假想敌。所以这并不能让我们高枕无忧,永远没有失去活力的理由。

何其相似,让我们来看看这乒乓作响的小球。于内,能代表中国参加国际赛事的名额是少之又少,球员们之间的竞争是不言而喻;于外,哪个外国选手没有梦想过,自己会被这样载入史册:第一个打破中国乒乓球项目长期垄断的运动员。所以,永远都有人在虎视眈眈、摩拳擦掌。【讲道理论证观点之后,考生由体育联系到经济生活中的垄断,并回归材料,进一步论证观点,使论述更加深刻(联)】

中国式“垄断”并无过错,何不让我们安享这份荣耀呢?

国人对大小球有一种微妙的情感:对大球充满的是渴望,而对小球则是越来越不屑。殊不知,这渴望源自一种仰人鼻息的自卑,而不屑是因为有掌控一切的自信。他们更不可能知道,这种自信凝结了多少代乒乓英雄们的汗水!【文章结尾处再次强调观点,并指出部分国人扭曲心理的实质(结)】

这是一篇标杆范文。文章之所以被定为标杆范文,除见解独到、议论深刻外,考生运用层进式结构行文,使得文章思路清晰,层次分明,给阅卷老师以审美愉悦。

主体并列式(“中心论点+三个分论点+结论”式)

所谓“中心论点+三个分论点+结论”式,即在引述材料、分析材料提出中心论点之后,文章的主体部分用三个分论点从不同角度去论证观点,最后得出结论或再次强调观点。运用这一模式时,应特别注意:中心论点的提出应紧扣所给材料的意旨,不能偏离材料;三个分论点的确立,要围绕中心论点且各有侧重,分论点可以是并列关系,也可以是递进关系,但前后不能发生冲突;另外,分论点的议题绝对不能大过中心论点。

例如,2011年高考广东卷作文要求考生以“回到原点”为标题写一篇文章,一考生在文章开篇提出中心论点“回到原点”之后,主体部分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三个分论点——回到人性善良的原点、回到灵魂无瑕的原点、回到心灵单纯的原点,在就三个分论点讲道理与举实例相结合分别进行分析论证后,结尾处再次强调观点:回到原点吧,去聆听我们生命最初的声音。

这种“主体并列式”结构能让文章层次十分清晰,且较容易掌握,因此颇得考生青睐。但要注意的是,正是因为结构的相似性,要拼的就是素材和论证语言了,所以,同学们还得在这两方面多下工夫。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语文高考作文押题预测

全文共 945 字

+ 加入清单

家中有不少老照片。

最古老的一张是属于妈妈的奶奶的,也就是我的外曾祖母的。她一脸安详地面对镜头,黑白照片略微泛黄,却丝毫无损于她的雍容气度。每当母亲提起她时,总有十分的崇敬。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她从香港给家里捎回了不少好东西。母亲一脸自豪地叙说着家里拥有全村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引来晚上全村人的大集会的故事。诸如此类的尘封往事总能带来一段温馨的记忆,当然还有那逝去的伤痛。她的照片不多,屡次搬家之后便只剩下这张了,我们的万千思绪,便全由这照片来承托。

我还见到过父母的婚纱照,寥寥几张,或是深情的凝望,或是相爱的依偎。甫一翻开,那爱意与幸福总能触动我的心弦。当然还有我刚出生时在父亲怀中的笑脸,那时父亲两鬓尚未斑白,模样正值年青。这些照片都被父母装裱起来,仔细珍藏。每当父母从照片下经过,我常能看见他们沉浸于记忆中的甜蜜微笑。

然而,时代的脚步却总不会留恋畴昔。生产胶卷的柯达早已倒闭,CMOS感光元件与不断扩充的储存卡为海量拍摄提供保障。或许在从前,我们还要细细取景,不想浪费手中的胶卷。而今,我们只须轻按快门,“咔嚓”便是一张。有时候嫌一张不好,便有事没事多拍几张,说是多留点纪念,其实最后都丢进了记忆的垃圾箱。而今我们每次出游归来,把单反里10多个G的相片复制到电脑上,接下来便是三个字:删、删、删。又或是空闲时,翻看手机上动辄成百上千张照片,大多都不记得自己当初在干什么,于是兴味索然,无心观看。

有人说,这是因为照片太多,在浩茫的照片之海中稀释了本应珍存的生活记忆。此话的确有道理,我们随手一拍,大多是日常琐事,拍完就忘。在照片中找记忆,再也不是先前的把玩珍珠了,而成了沙里淘金的苦差事。

说到底,这便是数码时代人与信息的困局。人生也有涯,而信息也无涯,我们不断地加快脚步,想要接住扑面而来的更多信息,比如照片。殊不知,这会应了庄生两千年前的谶语:“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在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我们已经无法停住自己的脚步,回望生活的点滴。生活的美好记忆,便是道旁串串遗落的珍珠,弃掷逦迤。为什么不停下来,看一看,再出发?

在数码时代,我们本应有更好的技术条件,去记录自己生活的点滴。为何不将这些生活的沙子放进蚌壳,结成令人惊艳的珍珠?数码时代,我们更应该珍存生活的点滴,让这点滴的记忆相伴一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高考语文考试中作文最忌讳的事项

全文共 2617 字

+ 加入清单

近几年流行的话题作文,虽与供材料作文有些区别,但形式上仍属提供材料(话题)作文。可以预测,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供材料作文仍将受到高考命题者的青睐。

供材料作文的训练虽已受到了广大教师和考生的重视,但在具体的作文教学和评卷中,经常会发现学生们仍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供材料议论文的一些失误点,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审题立意偏离材料主旨

材料作文,首先必须读懂材料,读透材料,正确理解材料的主旨,从整体上把握材料的精髓。根据材料中心准确立意,是考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一定要全面考虑材料,分清主次,抓住精髓,多角度联想,选准最佳角度,确立中心后方可动笔。千万不可断章取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造成审题失误,导致行文偏离题意或完全脱题。

如下面一则材料:有一天墨子有事到染坊里去,看见染色工人在染各种颜色的丝。他看了一阵,叹息说:“丝原来是白的,但是,把它投进青色的染缸里,就变成青的了;把它投进黄色的染缸里,就变成黄的了。”

有的同学读了之后,说墨子思想保守,丝只有一种颜色有什么好,五颜六色有什么不好,世界需要多种颜色。很显然这位同学只看到了表面现象,他没有抓住这则材料的主旨,墨子所叹息的是染缸对丝的影响太大了,而并非叹息工人们把丝变成了其它颜色。也就是说墨子从中看到了环境对丝的决定作用,墨子在那一刹那想到的是环境对人的作用。

二、对原材料不作处理

材料作文最基本的写作思路是“引—议—联—结”。试题所提供的材料,是写作的话题、“引子”,全文的中心、观点,论证都是由材料生发而来的。材料作文一定要正确使用原材料,议论文一开头即要引述材料,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看似简单的“引”,操作起来也不太容易。什么地方引,引多少,怎么引都必须明确。有的文章一开头即用“读了这则材料”、“看了这幅漫画”之类的话代替对材料的引述,让人莫名其妙;也有的文章根本无视材料的存在,不引述材料,另起炉灶写作;也有的文章不动一字,照搬照抄原材料等等,这些都是不符合材料作文写作要求的表现。正确的方法是在文章开头,用最简洁的语言概述材料,并分析提炼出观点。只要把原材料的主体内容说清,并尽量把要立论的东西说明白即可。

三、对原材料不作任何分析

有点学生引述了材料后,马上说我们从中看到了某个道理,且不说这个道理正确与否,在一则材料后突然冒出一个道理,让人感到非常突兀,有前后脱节的感觉。如墨子的那则材料,有同学引述后马上说,可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然后就滔滔不绝地说起理来。这是不大妥当的。至少你应该分析一下,墨子为什么叹息,墨子的叹息有什么深刻的含义,然后才能说这里反映出什么问题,有什么道理。缺了这一环节,上下文就不太连贯。

四、角度选择不当

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往往提供了多种写作角度,打开思路之后,就要选择自己认为最佳的写作角度进行议论,这和命题作文选择写作角度的道理是相同的。怎样选择最佳的写作角度呢?关键是要从自我出发,选择能深刻揭示题意、有社会价值、自己有真切体会并能给人以启迪的写作角度。

如下面这则材料:历史上“一举成名”的事不少,但韩愈却一举未成名,再举方得中。头一次,主考官是陆贽,试题是《不迁怒,不贰过论》。韩愈精心构思,自信考得不错,岂料陆贽看不中,韩愈于是落第。过了两年,韩愈再次应试,主考还是陆贽,试题也跟上次一样。韩愈不假思索,按照上次做的重抄一次交卷。陆贽又仔细看了,这才发现文章的妙处,便发现了韩愈并且取他为头一名。

有同学写作时,选择了“韩愈落第”这个角度,推出了韩愈落第是缺乏毛遂自荐的精神的观点,也有同学推出了第一次考试高手多,韩愈“考”不逢时的观点;还有同学选择了考官陆贽这个角度,说他不负责。这些同学思路放得很开,但没能总体把握材料,选择的角度不当,把自己引向了死胡同。

其实,上面这则材料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一从韩愈角度:可贵的自信心;坚持自己的正确见解的品德;自信与实力。二从陆贽角度有:实事求是;勇于纠错的胆识;知错必改。三从整体角度:是人才终会被发现;真金不怕火炼等。只要在这些角度中对比一番,选取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时代意义的一个去立论,写好文章就有了一个前提。当然,角度的选择应尽量在小、新、深方面作一番努力。

五、就事论事,不联系现实

议论要出新意,需要我们有深刻的思想。议论文要求作者在文章的思想内容上必须显出思考的深度,能够跳出人云亦云和就事论事的窠臼。墨子那则材料作文,我们读到最多的是孟母三迁的故事。虽然这并没有什么不可以,但论据的贫乏,思路的闭塞,使得有许多同学望了该怎样联系现实。其实小到家庭环境、校园环境,大到社会环境,无一不是可谈的内容。动物园里的动物因为环境改变而失去生存的竞争力,大锅饭使得企业失去了活力,未成年人不得进入营业性网吧,中国加入WTO的大家庭,信息社会大环境下的人们如何生存,如何发展,从两个文明一起抓到现在提出的三个文明建设等,随便取一样往深处思考,都会闪出智慧的火花。学生如果能突破就事论事的框子,扩展材料的意义,赋予材料广阔的背景,关心社会的各个方面。这样,从宽阔的背景上审视上述材料,无疑会触发更多的联想,也才能写出思想深刻的议论文来。

给材料作文的材料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常见的有一篇文章、一条新闻、一个事件、一种现象、一则寓言、一幅漫画,还可以是一首诗、一段歌词、一组素材,或者一句格言、一个成语、一个典故等等。

根据材料写议论文的方法与一事一议的议论文或读后感的写法大致相同,区别在于文章的第一部分引述的内容不同。一事一议的文章开头要概述事件,读后感的开头部分要概述所读的书或文章的内容,给材料议论文的开头则要概述题目所给的材料。

这类议论文的基本思路是:

⑴概述材料大意。所谓“概述”,就是不能将题目所给材料原文照搬,而应抓住材料的核心内容简要叙述,引述时还应注意选择与下文即将提出的中心论点密切相关,与中心论点无关的部分可略去不提。

⑵提出中心论点。这一中心论点是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提出的,因而,认真分析材料,从中提炼出恰当的观点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观点提炼得不准确,文章就会跑题,后面的文字写得再好也无济于事了。

⑶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这部分是议论文的主体,应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充分阐明论点的正确性,使文章具有说服力。分析说理过程中既要广泛展开,阐述一般规律,又要联系实际,说清现实意义。

⑷结尾呼应开头。或进一步强调论点,或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提出希望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小学语文说明文阅读技巧小学六年级说明文阅读知识储备与答题技巧

全文共 1648 字

+ 加入清单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

一、分类

1、从说明对象的角度: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

2、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平实的说明文、生动的说明文。

二、说明的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析: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

典型考题: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三、说明的方法(说明方法大都是三个字;论证方法是四个字;修辞手法是两个字。)

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

不常用的有:摹状貌、作诠释、列图表、引用说明。

2、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③、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⑤、打比方:将××比作××,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⑩、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四、说明文的语言品析

1、对整篇文章语言的品析,一般从二个角度谈:A、准确;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A是一般说明文的共同特点。B是针对不同语文风格的角度谈。做这种评析整篇文章语言特点的题目,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比如可以选择一句话为例子。

格式如下: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语文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的特点,如“??”一句,就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2、对具体篇、句、词的评析

篇、句的作用基本同上。

字词作用有以下考查形式:

A、加点字词有何作用?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C、加点词语能否删去?

这种题目往往答“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有时是体现语言生动性)的特点答题。

第二种题型还要在答题中比较二者的区别。第三种题型还要加上“删去后不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或与客观事实不符合”之类的表述。

五、说明文写法分析

1、结合说明方法谈

模式: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内容: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参考前面说明方法,明确其作用)

2、结合修辞手法谈

模式:这是一篇生动说明文,大量地使用了各种修辞手法,说明了??(内容),使文章的说明形象生动。

3、结合表达方式谈

记叙、描写使说明更具体形象;抒情议论使说明更有感情。那么,从这个角度分析说明文的写法,格式如下:这篇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除了说明外,还有??(从“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根据内容选择),如??(具体举例),就是??(表达方式)的运用,使说明更具体形象(充满感情)。

六、说明语段的作用

这种题目答题的角度有三:

(1)、结构、内容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上文)。有时在文章在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说明事理)的作用。

(2)、结合说明方法谈。

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高考作文写作技巧

全文共 380 字

+ 加入清单

高考作文最重要的一个技巧,就是卷面工整,字迹清晰。阅卷老师在打分时,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考生的字迹,所以作文想要得高分,就要先把字写好。切记不要字迹潦草。

考生在写作文的时候,要注意分段。如果是3、4个段落,则显得过少,8、9个段落,则显得比较琐碎。段落过多和过少都会引起阅卷老师的视觉疲劳,从而会影响分数。其实,对于作文分段中,还是要以五六个最佳。这样的段落分布是最舒服的。

高考作文中,一般都是自命题作文或是半命题作文。如果题目起的好,作文就成功了一半了。考生在平时写作文时,在作文题目上就要多加练习,可以自己去网上搜一些题目写作方法和技巧,多加练习。

考生在写高考作文时,先不要着急动笔,要先列提纲比较好。在写作文的时候,列提纲是很关键的。考生在列提纲的时候,要注意把开头和结尾写的详细一些。另外,高考考试时间有限,所以列提纲的时候,时间要掌握好,5-8分钟最佳。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高考作文常规与创新构思技巧15法

全文共 1044 字

+ 加入清单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考作文常规创新构思技巧15法,欢迎阅读。

(一)画龙点睛法

篇末点出所叙人或事的意义,或其中蕴含的哲理。点睛之笔不在多,而在乎精。“龙”要画活,“睛”要点准。

(二)双线组合法

两条线索,各有自己的流向,但要注意选好两条线索的结合点,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三)往事叠套法

用回忆的方式叙事,往往能防止作文单调,如果把两个往事的回忆叠套起来,则更显不俗。但要把时间或空间的转换交代明白,来龙去脉说清楚。

(四)以退为进法

先反向蓄势,把感情或情节或气势推向高潮,再逆向回跌,使文章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关键是转换处要恰当,不管是先抑后扬还是先扬后抑,要在高潮处逆转。

(五)一矢二的法

选材要精,用语要精,力求一石二鸟,一箭双雕。下文中的“伤心儿女”即有二义:一为让人伤心的儿女——儿女的行为让人伤心;一为自己伤心的儿女——儿女为父母伤心。如此立意,一以当十。

(六)误会巧合法

通过偶然事件的巧合,造成一种喜剧效果。由于信息隔绝,造成误解和错觉,推动情节的发展,就是误会法。运用误会或巧合,可造成波澜,使文章曲折动人。

(七)彩线串珠法

用物、人、事或感情为线索,把多件材料贯串起来。不仅把文章写得错综变化、波澜起伏,还能保证条理清晰,中心明确突出。

(八)蒙太奇组接法

选取不同侧面的几个镜头,像电影镜头的剪接一样,组合方式灵活多样,这样构思,往往会使文章摇曳多姿,引人入胜。

(九)以小见大法

应考作文,写不成鸿篇巨制,宜大题小做,通过一个侧面反映大的主题,选点恰当,表现方法得当,往往能一以当十,做到意蕴丰富,流畅自然。

(十)正题反做法

避从开从正面切入,另辟蹊径,反其道而立意,行文摇曳,轻盈灵动,别具一格。但写作时务必把握分寸,不可偏激,把生活写得一片灰暗。

(十一)超现实对话法

运用第二人称手法,与写作对象直接对话,容易表达感情,使人读来倍感亲切,适宜用在写自己的感悟或抒发强烈感受的文章上。

(十二)以虚写实法

突破时空界限,大胆独特地想象,用虚幻的材料表达现实的主旨,立意便觉新颖独到,韵味无穷。

(十三)由果溯因法

这种构思方法很符合读者的思维习惯。人们不满足于“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况,总想了解事情的原委、内情。所以追溯探究原因的过程,往往是作者、读者思维共振的过程。

(十四)对比反衬法

将对比和反衬合在一起用,异中求异就会使要表现的人物、事件更加鲜明、突出。

(十五)单刀直入法

不绕弯子,不兜圈子,开篇入题,直指要害,这种写法在应考作文中值得提倡,不容易跑题,老师阅卷时也不容易误判。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这才是成熟的模样高考语文

全文共 625 字

+ 加入清单

沙漏的流失中,一次又一次被荆棘所刺,颠沛流离后,只觉得一眼万年。心灵瞬间得以升华。

细雨过后,自然中的一切都显得格外清新。雨露洗去了大地的尘埃,为大地披上了金色的纱衣,心灵的洗礼使我瞬间成熟

笑对挫折

笔直的大道没有乡间富有情趣。因为笔直的大道上并不总是一帆风顺,而乡间小路也并不都是跌跌撞撞。有时,换个角度,弯路也会变直。一次考试失败,怎能将我击垮?面对困难,将“退缩”这两个可笑的字眼踢开,用信心与微笑,加上毅力战胜困难。

流星的灿烂来自天体的摩擦,珍珠的光彩来自贝壳的眼泪。让我们的心灵经一次洗礼,用微笑面对困难,战胜困难……

经过挫折,我的心灵瞬间升华,内心瞬间成熟……。

懂得放弃

蝴蝶放序幕了蛹的安逸,不也收获了翩跹枝头的美丽?梅花放弃了风和日的春天,不也收获了冬天的“香自苦寒来”?如果不愿意放弃一滴水,怎会有一泓清泉的出现?如果居里夫人不愿意放弃面前的荣耀,怎会有如此的成就?而我又何必因一次不舍而失去同学们的信任呢?

放弃不等于退缩,有时,放弃亦是一种收获。让我们给心灵一次洗礼,懂得放弃

经过放弃,我的心灵瞬间升华,内心瞬间成熟……这时,生命刚刚开始。

多些宽容

冰心说过:“爱有左,宽容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着香茂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走在上面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宽容如同一团烛火,照亮了自己也温暖了他人。这个世界应该多些宽容

迷惘的我重新找到了自我,树轴的年轮证实我的心灵瞬间升华,内心瞬间成熟。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高考语文常用修辞手法的作用特点

全文共 3145 字

+ 加入清单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考语文常用修辞手法作用特点,欢迎大家查看。

1、比喻:比喻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 2、喻体 3、比喻词

(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类别|特点|本体|比喻词|喻体|例句

明喻|甲像乙|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出现|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出现|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无|出现|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2、比拟: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1)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杜甫

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朱自清

(2)拟物:①把人当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例句

1、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2、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例句

1、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2、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荷塘月色》朱自清)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类别特点例句

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只能看到巴拿大的一块天地

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4、排比: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主要方式

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类皮厚腹中空。

2、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句: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6、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1、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2、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例句: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7、设问:为了此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例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8、反问(激问、反诘、诘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例句: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9、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和两种。

作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明引(直接引用)

例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

暗引(间接引用)

例句: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气馁。

10、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方法:

①部分代整体。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②特征代本体。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故乡》)

③具体代抽象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梅岭三章》)

④工具代本体。例如: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榆钱饭》)

⑤专名代泛称。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演》)

11、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如:(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12、对比: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

例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

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排比、对偶、拟人、夸张、反问……

13、联想:也就是想象。例如:太阳出来了,地上好像上了火。

14、通感: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

作用::通感的运用可以收到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其表达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它能化抽象为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能由此及彼,勾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它能不拘一格,行文活泼;它能准确表达,含意深远;它能充实诗文的意境,构成特殊的艺术美。

例如:“晨钟云外湿”(杜甫《夔州雨湿不得上岸作》)以“湿”字形容钟声,所闻之钟声,穿雨而来,穿云而去,故“湿”,触觉与听觉相互沟通。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高山,汤汤乎若流水”(《吕氏春秋·本味》)听琴声而知志在高山、流水,听觉与视觉相互沟通。

15、双关:利用词的多义及同音(或音近)条件,有意使语句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就是双关。

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16、顶针:用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开头,首尾相连两次以上,使邻近接的语句或片断或章节传下接,首尾蝉联,这种修辞手法,叫做顶真,又叫顶针或联珠。

运用顶真修辞手法,不但能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而且能突出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

17、互文:带有修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

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

古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18、回环:简单地说回环就是顺读逆读一个样。例如:

响水潭中潭水响;黄金谷里谷金黄。

佛山香敬香山佛;翁源乳养乳源翁。

星岛港迎港岛星。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四、多角度拟题是技巧

全文共 875 字

+ 加入清单

结合课文和优秀习作,从不同角度来拟题,学习“点睛”的一些基本知识。

1、以人物为题

以人名来拟题。有些人,读者本身就对他(她)感兴趣,以他们的名字作标题,更具吸引力。如《黄继光》、《爱迪生》、《詹天佑》、《李时珍》等。也可以以人物的身份来拟题。以人物的身份作为题目,直接刻画人物。如《我的爸爸》、《我的弟弟“小萝卜头”》、《白衣天使》、《门长》等。还可以以人物的特点来拟题。以人物的特点作题目,能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一下子就把读者给吸引住了。如《倔强的小红军》、《诚实的孩子》、《我家的“小牛犊”》、《小心眼儿》等。

2、以时间为题

以记叙的时间来拟题,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如《雨中》、《飞机遇险的时候》、《难忘的泼水节》、《初冬的早晨》等。

3、以地点为题

以记叙的地点来拟题,引人入胜。如《日月潭》、《在金色的海滩上》、《五彩池》、《浮盖山》等。

4、以事件为题

以记叙的事件来拟题,提供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如《画杨桃》、《捞铁牛》、《草船借箭》、《跳水》、《烤地瓜》等。

5、以立意为题

以文章的立意拟题,点出文章的实质,突出主题,揭示中心。如《一定要争气》、《伟大的友谊》、《全神贯注》、《爱的鼓励》等。

6、以贯串物为题

以作品的贯串物来拟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如《落花生》、《古井》、《爬山虎的脚》、《夜莺的歌声》等。

7、以修辞手法为题

以修辞手法来拟题,具有感染力,引起读者深思。如比喻拟题:《手术台就是阵地》、《爸爸是船,妈妈是帆》;拟人拟题:《蟋蟀的住宅》、《大海的歌》;对比拟题:《“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喜事新忧》;象征拟题:《白杨》、《班里飞来了一只“红蜻蜓”》;夸张拟题:《鸟的天堂》;对偶拟题:《红红的枣,红红的心》;设问拟题:《我变成牛了吗》、《怎样制作香肠》;反问拟题:《我真的傻吗》等。

8、以句子为题

用文中能概括主要内容的句子作为标题,新颖。如《“你们想错了”》、《幸福是什么》、《再见了,亲人》、《“救救我吧,人类”》等。

总之,同学们在给每篇文章确定标题时,必须认真思考,再三推敲,所点的“睛”一定要能起到“标题是文章的眼睛”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年高考作文指导:话题作文的写作技巧

全文共 471 字

+ 加入清单

话题作文的题目大,范围宽,选材有一定的难度,每每让学生难以下手。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话题作文的写作技巧,欢迎阅读。

1、不要把话题当文章。话题作文的导语提供的是写作范围,并非作文题目。人家的话题是什么,你就以什么为题,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不应有的失误,出力不讨好。

2、不要以为“文体不限”就是“不要文体”。如果不管文体,信马由缰,文章就会不伦不类。所以一定要选定一种文体,然后按这一文体的有关要求写作。

3、不要摘录导语。不少考生误将导语作为材料作文的“材料”,一开篇就“引”入文中,然后才开始或编述故事,或展开议论,这样的开篇自然也就成为文章的一大败笔。

4、不要泛泛而谈。有些学生“拿”起话题就写,根本没考虑“大题小做”,浮光掠影,泛泛而谈,致使作文中充满了大话、假话、空话、套话,全文找不出明晰的中心。

5、不要游离“话题”。少数同学对“话题”不假思索,写出来的文章根本没有触及话题,甚至与“话题有关的词眼也找不到,完全成了自由作文。因此,写作前一定要读懂“话题”,写作中一定要扣住话题。其实,有的文章只要在恰当的地方点示一下话题,文章就不担心离题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初三语文作文获得高分的八个技巧

全文共 2194 字

+ 加入清单

第1招按住命门规范写作

何谓“硬实力”?就是按住考纲的命门,把握写作的核心,功夫在身自然视写作如探囊取物。“硬实力”体现在严格按照规定写作,如字数限制、卷面书写、标点符号的规范使用。平时在意与否往往直接显出学习行为习惯的差异。老师在意,要求严格规范,学生自然不敢怠慢,循规蹈矩磨练硬功,写出的文字工整雅致,标点符号明确规范,电脑阅卷,扫描显示,黑白分明,妍媸毕现。阅卷老师展阅,要能让他眼前一亮,心中一爽,印象自然升温,就不会亏待你。文章如此多娇,何愁阅卷者不折腰?此“投其所好”第一招。

第2招用好标点认真书写

阅卷要求严格,过程细致规范,阅卷老师认真慎重,但是毕竟文山题海,日久生烦,难免麻木困顿,甚至审美疲劳,但绝不会有审丑癖好,如果是满纸“鬼画符”,那就绝对“鬼见愁”。那些长期“笔走龙蛇”的考生还是不要指望阅卷老师会顿生怜悯之情或是突发审丑兴致,印象分被打折扣无法避免。认真书写、用好标点是根本。

限定字数一定要写足,不要自以为文字简洁、表达精要,老师会对你刮目相看,实际上字数不足在老师眼里与能力不足几成等号。表面上缺50字扣1分,实际上因不成文或能力不足的印象会使得考生得分被大打折扣!不要在争取好印象时反而自我矮化,此“投其所好”第二招。

第3招写出文采绝处逢生

何谓“软实力”?须知给你阅卷的是语文教师,长期从事语文学科教学自然养成学科个性,有情趣,好文采,讲哲理,重思想;教学生希望个个饱读诗书温文尔雅,评作文希望篇篇神思洋溢文采飞扬。这种无法压抑的学科个性,自然延伸到作文评审中。文采出众的考生往往绝处逢生,哪怕文章空洞肤浅,阅卷老师不由手下留情放你一马。而表达生硬,文思枯涩的文章令人望而生厌。也正如此,深谙此道的高中老师往往不余遗力灌输文化散文的写作技巧,客观地说有此长处的考生胜算概率显著,不可忽视。虽然阅卷有具体的得分要求,但是文采见长、内容稍次的作文还是容易被“错爱”。关键时刻能拿出一些真知灼见还容易因“出彩”而博得高分。此“投其所好”之第三招。

第4招开门见山有效点题

审题不可大意,每年的作文命题内容不乏随意性,但是从命题到成型的过程往往是经过多人研究琢磨、精雕细刻。阅卷老师也是在深入研究、广泛探讨、仔细斟酌后才定下评卷方案。考生仔细审题,揣摩题意,写作时做到有的放矢,自然也是投其所“好”。近年日益强调降低门槛,审题无障碍,但是题目的内涵还是要参透,落笔之时应有意识强化点题,最好开门见山,避免评卷老师看半天不知其详,如果理解原话题有困难,多抄写原话题语句;结尾之时,呼应点题;巧借题目点题,总之,适当把握有效点题,令人感觉写作始终围绕题意,力避离题之嫌。此“投其所好”第四招。

第5招人无我有独具匠心

选取事例应该“人无我有,人有我奇”。“感动中国”被写多了,一泛滥就成灾,而且出现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不同版本,让老师无法感动。太大众化的人物事迹被大量引用往往造成老师的审美疲劳。试想,考生一落笔便是天下皆知的那几位人物,李白苏轼爱因斯坦爱迪生张海迪洪战辉,这会让阅卷无数的老师头皮发麻,感动和感染的效应便荡然无存。

写记叙文的考生,应以清淡朴素之笔写身边琐事。人生百态,丰富多彩,组织材料应着意于抒写生活真实,表达心灵感受,让鲜活的事例、活泼的思想,个性化的认知、睿智的见解、独具匠心的构思,灵动地走进你的作文。

生活化和真情实感的文章必然受到重视。在众多同质化的文章中,如果你的作文别具风采功底非凡就自然会引人注目,让阅卷老师身心愉悦拍案叫绝,不想拿高分都难,此“投其所好”之第五招。

第6招引用精当一石三鸟

引用名人名言、名诗名句,不仅能够提高作文的文化底蕴,而且彰显学生的阅读视野,表现知识层面,能够为文章增光添彩。恰到好处的引用,往往引人入胜,增加文章内涵,平淡之中见光彩,也会增强考生的自信,激发考生的思维。考生平时应有意识积累,增强“软实力”,写作时就能够信手拈来,水到渠成,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

“软实力”的功底发挥得好,就会有提示、总结、概括效果,一石三鸟。语文老师爱才惜才,对有真才实学的考生赞赏有加,你引用精当自然让他印象升温。当然要力戒不知所言的所谓名句,生搬硬套,文不对题,反而弄巧成拙。记住,恰到好处就有“好处”。此“投其所好”之第六招。

第7招最后审视筛查纠正

作文完毕“审”视一遍,错别字、标点符号筛查纠正,往往能挽回2-3分,万不可出现历史文化常识方面的谬误。“克林顿总统和夫人布莱尔”“周恩来和宋庆龄伉俪情深”之类,“关公战秦琼”式的张冠李戴,不仅让人笑掉大牙,还会大大看扁你。不要在文化历史知识方面糊弄阅卷老师。

生拉硬拽,东拼西凑,牛头不对马嘴的做法往往损失惨重,阅卷老师最忌学生盲目无知却以为博古通今。如果写自然科学方面的人物事迹语文老师知之不详,一头雾水,被你忽悠还有可能,拿文化历史方面的常识想蒙人,风险之大可得掂量掂量。此“投其所好”之第七招。

第8招尊重老师尊重文化

语文老师教书育人,传承文化备尝辛苦,全心全意,无不希望培养学生至善至美,因此写人不可贬损语文老师,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语文老师的艰辛要有合乎情理的表达。作文是语文老师给你评卷,对自己民族文化和灿烂文明的不敬都会给语文老师心里添堵,语文老师对自己职业的敬重有加情有可原。人同此心情同此理,把玩笑开大了,别怪人家给你小鞋穿。由此温馨提示,别当耳边风啊,此“投其所好”第八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号外:高考作文结尾技巧点拨

全文共 307 字

+ 加入清单

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文章结尾十分重要,不能虎头蛇尾,也不可画蛇添足。结尾要言有尽而意无穷,要有余味耐咀嚼,更要让读者读完文章之后久久不能忘怀。

精妙的结尾,能使文章整体结构更加严谨自然、完整统一,使文章的内容和主旨更加深刻、鲜明,能够增添文章的艺术魅力,给人如品香茗、如嚼橄榄之感,让人回味无穷。结尾有法而无定法,要根据文章整体的谋篇布局来采用适宜的方法,这样才能使文章结尾给人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优美的乐章要有好的尾声,或余音袅袅,或震人心魄。议论文的结尾能起到归纳全文、照应全篇、深化主旨的作用,并可以综合运用议论抒情等手段,使文章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回味无穷,又称豹尾。这样的结尾,通常有以下几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高考作文指导:语言表达技巧

全文共 1128 字

+ 加入清单

作文语言要精彩,首先要灵活地调动语言的表现力;其次是运用好的修辞,把生动的比喻,大气磅礴的排比,风趣幽默的仿词,语意含蕴曲折的双关等穿插全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言表达技巧,欢迎阅读。

1. 精心锤炼词语。要使语言鲜明生动,新颖脱俗,应尽可能选用那些具体、形象、内涵丰富的词语来写景状物、表情达意,尤其要重视对动词、形容词的锤炼。

2. 巧用修辞。巧妙运用修辞手法,可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机,化腐朽为神奇。如比喻的巧妙运用:

“如血的残阳像一位戴着红斗笠的侠客。”“晚霞飘落在天边,宛如一匹红丝绸,召唤着从远古走来的吹箫人。”这是描写“飞天”壁画而运用的绝妙比喻,不能不佩服作者比喻的新奇,想象力的丰富。又如比喻加排比:

生活如海,宽容作舟,泛舟于海,方知海之宽阔;

生活如山,宽容为径,循径登山,方知山之高大;

生活如歌,宽容是曲,和曲而歌,方知歌之动听。

3. 独创巧妙佳句。这是根据文章表达的需要创新语言的一种方法。比如:“班主任老师又在喋喋不休地向我们批发人生意义的补充版。”

“天醉了,映红了天边,云是山的使者吧,把风扯来醒酒,却弄醒水波粼剡。”上述创新出来的佳句妙语,读后如饮醇酒,给人以极美的艺术享受。

4.力求含蓄蕴藉。含蓄的语言耐人寻味,含英咀华,如嚼橄榄。

比如:“海浪不回避礁石的撞击,才得以壮观;人生不拒绝遗憾的存在,才得以明达。”

“认识自己是每个人的必修课,否则我们就会像乌云下生长的花儿,失去了充满阳光的世界。请牢记:是鱼儿,就不要向往天空;是鸟儿,就不要留恋海洋。”这类警策性的话语,于形象中蕴涵哲思,含蓄隽永,优美凝练。

试想,阅卷老师看到有如此成熟思想的文字,怎能不为之动情呢?

5.巧妙引用活用。名言名句,是语言的精华,对于文章创作有着非凡而绝妙的效用。适当引用能使文章意蕴深厚,神采飞扬。如:

李商隐有诗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惊讶于他的洞察力,然而,夕阳下互相搀扶的老夫老妻却是天底下最美的风景。

在这个充满活力的岁月里,好想好想划着竹筏,迂回于“山如碧玉簪,水作青罗带”的绮丽风光,穿梭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画廊,或许这里的某个地方会出现“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奇丽景象,或许还有人愿再作一次“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妙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是五柳先生心中和谐美丽的桃源美景;“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这足杜陵野老浣花溪畔的安宁生活;“浓妆淡抹总相宜”,这是东坡居士留给西湖的最和谐、最完美的评价。

6.凸显个性特色,写出自己的个性如果你是多愁善感的人,那么尽量写诗意的文字;如果你以能言善辩见长,那你不妨多些议论;如果你天性活泼幽默感强,那也不要浪费自己的特点,就多些生动的叙述和描写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2024年高考作文写作指导:承上启下六种技巧

全文共 3404 字

+ 加入清单

写议论文时,有的文章却脉络不明,似断似连,甚至出现裂痕,缺乏过渡这个段与段、层与层之间的桥梁纽带。不妨回顾一下,我们读过的许多文章,学过的不少课文,之所以如行云流水般通畅自然,没有人工斧凿的痕迹,是与恰当安排过渡分不开的。那么议论文中的 过渡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呢?

一、材料与观点的过渡,常用的表述方式:

(1)这则材料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得到了这样的启示……)

(2)这虽是一则寓言,但却形象地说明了……(这则材料的寓意是……)

(3)由此观之……

(4)为什么会这样呢?

(5)由此,我明白了一个深刻而又平凡的道理……

【例1】

我曾读过一本书,是说美国人的消费,美国人都是花未来的钱,而享受现在,‘举债度日’,我想一旦出现无赖不肯还钱,怎么办?原来美国有个信用局,若某君出现信用违规,即通知各大银行,封杀他的所有借款,此招足以使其无立身之地。这让我想起了中国的诚信,诚信是国人引以为傲的美德,‘人无信而不立’。”

二、论点与论述之间的过渡

话题作文,学生从话题包含的内容,生发开去,阐述见解。一部分学生写议论文,提出中心论点,然后结合生活和社会现象对论点进行论证,但缺乏必要的语言过渡,使观点与材料分离。写作中,由提出论点到联系现实进行分析论证,学生常常使用“现实生活也有同类者”“我不禁想到现实生活中的同类现象”等句子进行过渡,形成观点与论述之间的自然转换,文气贯通。

1、由此,我联想到我们人类社会……

2、物性如此,我们人类何尝不是这样……

3、……这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

4、物犹如此,人亦然。

【例2】

马卡连柯的话令人深思。对花赞赏之余,为什么要手里拿起铁铲、剪刀和巴黎绿呢?为什么不考虑花是否愿意接受呢?这是因为花虽美,但美中也会有不足之处,美中会有隐患。如果不及时清除那些杂枝、病枝、虫害,再美的鲜花也会衰败、凋零。物性如此,人类何尝不是这样,我们的师长在表扬肯定我们的优点和成绩的同时,更要指出我们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也就是说,要想“爱之深”,就得“责之切”。

三、理论论证与事实论证之间的过渡。

论辩时理论论证为使论述变得深刻,事实论证为使论证显得具体,分析说理时联系生活实际,避免泛泛而谈,内容空洞,两者结合使用就应注意由此及彼的恰当过渡。

(一)事实到理论

1、“就拿……来说吧”或“例如……”来过渡;

2、纵观古今,凡是……无不是……

3、古往今来,无数成功者的业绩都……

4、纵观古今中外名人学者的成功历程,不难发现,他们的成功的秘诀在于……

5、放眼寰球,纵观古今,大凡有……无不是……

【例3】

古往今来,情感高于理性的事情屡见不鲜,而理性控制情感的例子也不少。

【例4】

历览古来圣贤人,无不对事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在处理事情上力求做到公正不偏私。

【例5】

举目四望,古今中外,有多少英雄豪杰因内心之好恶而惨遭滑铁卢?古代如此,今天亦如此,或许,将来也如此。

【例6】

历史上的教训,足以使我们对此有更为清醒的认识!

【例7】

其实,古往今来,不少人都调准了自己感情的"焦距",为自己展现出了清晰的世界。

(二)理论到事实

若先事实论证再理论论证,过渡文字一般则是对事实包含道理的分析、总括。

1、有位哲人曾这样说过:“……”

“这正如……所说……”等词语或句子进行过渡。

2、在生活中广为传颂着这样一句名言:“……”它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深刻而又平凡的道理……

3、“……”,不正是……精神的真实写照吗?可见……

4、“……”这妇孺皆知的俗语告诉我们一个平凡而又深刻的道理:……

5、“……”这句话曾鼓舞了多少仁人志士,然而今天……

四、正面论证与反面论证之间的过渡。

1、正面分析与反面分析之间的过渡,一般借助“反之”“相反”“否则”“如果不这样”等关联性词语完成;

2、正面举例与反面举例之间的过渡则一般采用“也有与此相反的情况”“相反的事例如……”等句式过渡。

而现实生活中我们又是如何呢?

而现实生活中总有那么一小部分人……

【例8】

古人尚能如此理性面对问题,可如今的世界却有很多人,无法理性地面对自己的实际和考虑别人的情况。如果"非典"在发现初期就被重视而不隐报,也午今天的"非典"就不会如此猖撅。如果美国理性面对伊拉克的核危机,试着用卜交手段解决,也许美伊战争就不会爆发,也就不会有那么多人死伤了。

五、层与层的过渡。

为了使论述充分、深入,写议论文必须讲究说理的层次性。说理时各层次之间的关系,以并列关系和递进关系为主,具有并列关系的层次之间的过渡一般借助“同时”“还要”等关联词语过渡衔接;具有递进关系的层次之间的过渡则往往借助“不仅如此……而且”“更进一步说”以及“当然”等词句进行过渡衔接。

1、无独有偶

2、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3、个人如此,国家民族又何尝不是这样?

4、那么我们该怎样做呢?

【例9】

不论是故去的古人,还是现存的今人,只有做到公正无私,才能在对事物的认识上得到真理,才能在对事物的处理上得到赞美。

【例10】

在现代,有没有韩非子笔下的"富人"呢?有!譬如在干部的任用问题上就出现了"任人唯亲"的弊端,一些领导在任用下属时,不是视其是否有才能,而是看其与自己远近、使一一些无德无能的人混人干部队伍,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而真正有志有才之士被拒之门外。

六、辩证过渡

(一)欲进先退

在对某问题阐述自己观点见解时,先要承认与此相反的观点见解存在的合理性,然后指出其道理存在的不足之处,接着语意一转,话题转入对此观点见解的主要论述。“退”是通过承认反面的观点见解以防论证疏漏,“进”是论证文章论点的主体。

【例11】

的确,外在环境的感染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尤其青少年思想单纯,阅历浅,经验少,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强,世界观还未形成,触于墨者即黑,染于朱者即赤。多少青少年受坏人拉拢,看黄色书刊、录像,赌博、酗酒、偷盗、抢劫,逐渐走向犯罪的深渊。难怪昔有“孟母三迁”之举,这是促进孟子成为一代儒圣不可否认的外因条件。甚至多少知识名人、革命志士、人民功臣、劳动模范,也经受不了环境的熏染,荣华富贵的诱惑,最终沦为历史的罪人。

然而(转入论题),事物不可一概而论,不可以事物的一般规律抹杀事物的特殊性存在。

【例12】

诚然,正是由于有了人类之间曼妙的情感,全社会乃至全世界才不至于陷入一种盲目的、机械性的单调之中就如同电影《摩登时代》和《城市之光》中描绘的那样,人的言行似乎在工业革命的浪潮中变得毫无生气,如同机器人一般。缺乏感情的社会是僵硬的,是脆弱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仅仅凭借情感就可以主导全世界,就可以来评判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这还需要客观的评价标准,诸如法律、法规等等而这些则又需要认知与进一步的探索。否则,理性的天平就难以使得整个世界在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之下继续发展。

3、理性固然在认识事物中不可缺少,但我们能因此完全排除了感情因素吗?难道感情在认知过程中永远起着反面的作用吗?

其它如:诚然、固然、毋庸置疑

(二)主论先行,后堵偏漏。

当然 ;……不是……而是 ;然而,凡事都有度,过犹不及

1、当然,在历史上尽管也有“近墨而不黑”、昭著史册的人物,如出污泥而不染的屈原、陶渊明;执法惩恶,廉洁自律的包拯、海瑞;屡触权贵洁身自好的郑板桥、刘镛;但毕竟凤毛麟角,为数不多。这些事物特殊现象怎能掩盖外因能促进事物量变向质变转化的一般规律呢。怎能忽视“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哲理名言呢?

2、当然,不要轻易说“不”,并不是不能说“不”。如果你面对一潭死水的生活,波澜不起,生命的冲劲早已缺席,人生的斗志也了无踪影,你应该对这样的生存现状勇敢地说“不”。 1999年,高燃以一个中专毕业生的身份只身来到广州打工,又毅然抛弃月薪5000多元稳定工作,多方联系进入一家高考补习班,次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后来创办市值上亿元的MYSEE公司。央视记者李小萌采访他,他说,我不想过那种一眼就可以望到头的人生。高燃勇敢地跟平庸的生存状态说“不”,高燃超越了自己,他成功了。

3、我们不要轻易说“不”,并不是去做一个逆来顺受毫无原则的人,面对沉沦的陷阱和惰性的挑衅,我们要勇敢地说“不”;面对厄运的打击、失败的考验和种种执著人生的坚守,我们不要轻易说“不”。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坚守早就认定了的。人生的过程是一个超越自己的过程,人生的过程也是一个坚守的过程。

议论文中的过渡衔接没有固定的格式或词句,可有常用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高考语文

全文共 1228 字

+ 加入清单

由于疫情的影响,外贸出口的受阻,更多的企业转型内贸,加入了直播大军。曾经热火朝天的跨境电商也因国外疫情的影响,也有一部分跨境电商转型直播带货。

线下门店之前迟迟不能开门,开门后人流量的锐减也让更多的商家意识到直播带货是一个机会。

失业在家的人也看到了直播带货平民逆袭的可能,纷纷加入直播带货创业中来。

相比于传统的营销方式,这种新型的能给人带来沉浸式购物体验的方式更加吸引人。

直播带货与电视购物有一定的类似,但电视购物有一定的门槛,而直播带货就不一样了,人人都可以成为主播,无论是明星还是草根,无论是农村的还是城市都可以直播,只要一部手机连上网,就可以直通世界之门。

在农村可以直播卖家乡的特产,水果,农产品等等。城市的可以直播卖衣服,化妆品,日用品等等。

明星开始带货,商人开始带货,短视频内容创作者开始带货,普通人也开始带货,一时鱼龙混杂,各路神仙各显神通各出奇招在直播带货大潮中杀出一条血路。随着直播带货的渗透,直播带货已经成为众多电商平台的标配,也被越来越多的商家接受,成为商家重要的销售渠道。

直播带货也有利也有弊。

直播能更快速更直观地给顾客展示商品,介绍商品,提高商品的曝光率,加强与顾客的互动。以前是顾客自己试穿衣服,现在变成了主播试穿衣服展示给顾客看,顾客看着合适可以立刻下单购买,看得见听得着。以前是被动等待顾客上门购买,现在是主动吸引顾客购买。一个是被动等待,一个是主动出击。以前线下门店只能是附近的人来购买,人流量有限,现在是全球的人都可以来购买,有了无限的可能性。

坏处并非没有,有“网红”带货频频“翻车”,各种套路。虚假宣传、质量低劣、货不对版、退货售后难、煽动观众情绪冲动消费等成为新隐患。

随着更多的商家加入直播大军,这必定会导致竞争的激烈,商场的蛋糕就这么大,来的人多了就不够分了。

直播流量的不均衡,有流量的大网红可以做到一分钟卖出15000支口红、10秒钟卖出10000支自制洗面奶,这样的带货能力只能用“惊天动地”来形容。

而没流量的小主播,辛辛苦苦直播一天也未必能卖出几件商品。

二八定律在此依然适用,就像金字塔一样,在顶端的20%的人赚到了大部分的钱,大部分的财富都流到了这20%的人中。剩下的80%的人只能喝些汤,啃些骨头。而那些辛辛苦苦还在街上经营着实体店的老板也是看着直播卖货一天卖出去的量是自己一个月的量不知是什么滋味。

直播带货的巨大潜力,可以让这个风口经久不衰,可见未来的一段时间里,直播带货依然是主流。直播带货依然是大多数商家的首选,甚至变成非它不可,直播带货也不会那么轻易落幕,除非还有更好的东西替换它。滚滚车轮谁也阻止不了直播带货前进的步伐,只能适应它,顺从它。只要直播带货还能给商家带来利益,商家就不会轻易放弃它。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直播带货最终也有落幕的一天,因为靠卖货赚钱只存在于低级的社会之中,等到社会发展到了一定高度,所有商品都已经免费,人们可以随意的拿到自己需要的商品,人们再也不用靠卖商品赚钱,甚至不再需要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高考语文作文基本结构模式

全文共 4178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满分作文一直是高考的热门话题,要想在高考中写出满分作文,除了基础知识的积累以外,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必不可少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高考语文作文基本结构模式,欢迎大家参考!

【一】并列式结构

【例文】

浙江2007年语文高考作文题目:行走在消逝中

提示: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有所感,有所发,写心得体会。

【题目】失落的文明

车,汽车

城市像小学生的作业本,被人胡乱地涂来改去,融合了奇妙的杂乱无章与锦绣繁华。常常骑着单车,享受微风过耳的轻快,享受汗流浃背的惬意,享受急速飞驰的狂妄,享受无拘无束的自由。经过一个个十字路口,在车水马龙中穿梭;经过一排排房屋店铺,在鳞次栉比中遨游;经过一座座建筑工地,在尘土飞扬中放纵;经过一条条林荫小道,在郁郁葱葱中逗留。因为年轻,我不畏惧,有时迷恋过去,偶尔憧憬未来,有时蹉跎光阴,常常口无遮拦。

有一天,忽然发现汽车的数量已经多于单车,它们庞大的身躯占据了每一条街道的中心,它们冲天的尾气笼罩了每一座城市的上空,我忽然明白过来:稼轩的“宝马雕车香满路”已然成为现实时,单车在渐渐离我远去,一如我骑着单车驶过的岁月,无法收拾,更无法重来。

血缘,金钱

我属于见钱眼开但不见利忘义的那种类型。往往在各种报刊杂志和电视荧屏上看到五花八门的家庭纠纷案,百分之八九十与钱有关。或者是某某欠某某钱,而两人是亲戚,于是一个想赖账,一个不依不饶,一来二去闹上公堂;或者是两夫妻离婚,为了财产分割问题大打出手;又或者是儿女争夺父母的遗产。举不胜举。

于此我不明白的是:在这些人眼中,难道亲情还不如钞票吗?古语有云:血浓于水。意即血缘是超越一切的。我可以赞同大义灭亲,却无论如何不敢苟同有钱能使鬼推磨。但凡涉及情感品质问题,金钱一概派不上任何用处。金钱能换来破镜重圆吗?不能。金钱能换来死而复生吗?不能。金钱能换来天长地久吗?不能。可是,这个挺简单的道理难住了当今不少人哦。

烧饼,比萨

“开心时刻必胜客”,一则广告,两代情结。烧饼摊边,热气阵阵,推着单车的上班族如蜻蜓点水般路过,结束早锻炼的老人们三三两两沿路而坐,7角钱的油条烧饼,生意还不错。西餐厅里,冷气袭袭,吮吸着饮料的年轻男女对视着微笑,学生们一边狼吞虎咽,一边谈笑风生,55元的9寸比萨,生意堪称火爆。就像被高楼取代的四合小院,被高架取代的小桥流水,现代文明如洪水猛兽一般以风驰电掣的速度吞噬着落后和破旧。无情地吞噬,甚至还没来得及让人们回味。现在赶走了过去,又将被未来赶走。传统在消逝,取而代之的却不是本国的文明,是西方的文明;失落的,是我,是和我一样的国民,是我们用笔尖垂钓一地瘦瘦的忧伤。

评语

以“车,汽车,血缘,金钱,烧饼,比萨”关键词语贯穿全文,结构上属于并列式。

【二】总分总式结构

此结构以先提出论点、再分析论论点、最后总结论点这样顺序来组织文章。

【例文】

放飞心灵看世界

大海深处的水滴,如果只看到自己的晶莹,海洋便暗淡了。

高耸入云的山峰,如果只看到自己的雄伟,世界便低落了。

墙角惊艳的花朵,如果只看到自己的美丽,天地便变小了。

因此,我们要放飞心灵看世界,获得灵魂的升华。

在这个多姿多彩的社会,到处是晶莹的水滴、雄伟的山峰、美艳的花朵,到处是顶尖的人才、博学的人士。如果我们只是孤芳自赏,孤傲对人,那么我们面对的,则是一个狭窄而矮小的世界。

她是乱世中的美神,她是宋词中的领军人物。一代词人李清照,用她的高洁婉约为我们开创了词的另一片天地。虽然她有足以用来炫耀的文学天赋,但她没有选择用一颗孤傲的心来与世隔绝,而是与丈夫赵明诚一起潜心研究,共同创作,为我们留下了“神仙眷侣”的佳话。

李清照就好比大海之中最晶莹的水滴,她的心干净而无杂尘,出淤泥而不染,明净之中方显其大气本色。她是一滴闪耀的水殊,但她没有选择在海洋深处孤芳自赏,孤傲一世,于是她于世界中收获了幸福,于尘世中取得了进步。

他因性情至纯而被人铭记,他因性格豪爽而一路欢歌,他因洞悉万物、周游列国而升华了心灵。庄子的气、神、色,庄子性情的真、善、美,至今被我们铭记。他是思想深刻的老者,是战国时期的风云人物,但他没有选择孤傲一世,而是寄情于各地的名山大川,放眼世界。

庄子就好比高耸的山峰,他并不只是关注自己的雄伟,所以他收获了世界的精华、宇宙的灵气。

她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女作家之一。她用至纯至美的文笔为我们展现了最华丽最动人的语句篇章。于是,在冰心的文字中,我明白了“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凉”的大气洒脱。我懂得了“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的奋斗拼搏。

冰心就像墙角之处惊艳的花朵,她的灵气让世人感叹,她的绝美令世界震撼,但是她没有孤芳自赏,而是虚心学习,致力研究,最后给我们留下传诵至今的名篇。她于自己的眼中看到了大千世界。

晶莹的水滴、雄伟的山峰、绝美的花朵告诉我们不要孤芳自赏,孤傲一世。放眼看世界,我们才能获得心灵的升华。

评语

这篇文章采用的就是典型的总分总式结构:开篇排比起兴,巧妙点明观点。接着作者用李清照、庄子、冰心作为文章的论据,诠释了他们因放眼世界、放飞心灵而看到了绝美的世界,获得了丰硕的人生。举例和论证有机结合,评价得体恰当,结构协调一致。最后照应开头,总结全文,行文结构严谨。

【三】层进式结构

按照层层深入的行文来结构全篇的

【例文】

杂而不乱归于大同

翻开试卷,看到作文题——“杂”,不觉有些想笑,还真符合我现在的心情哪,复杂、紧张却又有些兴奋,不安但带着期盼,怎一个“杂”字了得!(见笑了)于是,我静下心来,闭眼冥想从头说“杂”。

有些吃力地,翻开历史那沉重的书页,不时会看到“杂”的踪影。先有春秋战国群雄割据九州,而后,秦始皇结束了这一混杂的场面,统一了天下;再后来三国鼎立,均分天下,之后被魏晋取代;然后是南北朝的混战由唐结束;接着五代十国的兵荒马乱被北宋终结,历史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由杂乱到统一的循环,仿佛这是个亘古不变的定理。而历史,在这不停转动的巨轮中,悄然已走过了漫漫千百年。

“杂”对我们的影响却远不止历史,若有幸游一游大江南北,看一看各地的民风民俗民习民居,你便会知道“杂”字的影响力是多么非凡。就拿各地民居而言,徽州是盐商麋居之地,所以那里的建筑“曲折如才子笔”,洁白的粉墙,黝黑的屋瓦,鳞次栉比的兽形斗拱,还有高昂的墙头和参差的造型,无不透露一股“贾而好儒”的气氛;如果是去福建,闽南客家的建筑会给人以坚如磐石、团团圆圆的审美感;若是来江南的园林,在幽幽曲径,翼然亭阁之中,你不禁吟哦出“庭院深深深几许”的诗句;而要是你登上了巍峨壮美的长城,感受到的却是荡尽羁尘、豁然开朗的气势。仅是一个中国,建筑的风格就是如此迥异,气象万千。但就是这看似杂乱无章、毫不相关的构建风格,却形成了独特的中国砖木结构建筑体系,在世界建筑之林占有了重要的一席之地。于是我们从中看出了建筑艺术的开朗,将“杂”如此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其艺术的包含性可见一斑。

我竟发现,这大千世界多的是杂乱却条理分明,不只从人文领域来看,在城市精神中“杂”也体现得如此清晰。从我身处的这座可爱的城市看,传统与洋派、时尚与怀旧,世上任何一种文化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落脚点。也正是因为有了一种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大气胸襟,上海杂而不乱,有条不紊,反倒散发出一股混合的迷人,让人为之陶醉。

还想苍茫中原大地,56个民族杂居在一起,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华儿女。

还想百家争鸣,三教九流,它们同被称为中华文化。

在时间与空间的交汇处,所有的“杂”融合到了一起,不分疆界,包含于这神奇的宇宙。

倒是真符合这样的一个标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我们提倡“杂”,因为若是没有“杂”,也就不会有“大同”。由杂到同,这是我的一点感悟。

评语

文章写得自然, 从眼下谈起, 由历史而民风民习民居,而城市精神, 而中华民族, 而中华文化,而世界。终表现为一个“ 杂”字,又终归于“ 大同”。一步步层递开去, 又一下收束到一点。

【四】正反对照式结构

【例文】

遭遇挫折,笑对痛苦

人之一世,殊为不易。在看似平坦的人生旅途中充满了种种荆棘,往往使人痛不欲生。痛苦之于人,犹如狂风之于陋屋,巨浪之于孤舟。百世沧桑,不知有多少心胸狭隘之人因 受挫折放大痛苦而一蹶不振;人世千年,更不知有多少意志薄弱之人因受挫放大痛苦而志气消沉;万古旷世,又不知有多少内心懦弱的人因受挫放大痛苦而葬身于万劫不复的深渊……面对挫折,我们不应放大痛苦,而应直面人生,缩小痛苦,直至成功的那一天。

【提出论点】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可谓“时运不济,命途多舛”,然而直面挫折,他却能达人知命,笑看人生。试想,如果没有王勃开朗阔达的胸襟,哪能吟放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千古绝唱?

【正面用例一】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诗仙李白,在遭遇仕途不顺的挫折后,他沉寂了吗?消沉了吗?没有。笑对痛苦,“长安市上酒家眠”;面对挫折他拂袖而去,遍访名山,终于成就了他千古飘逸的浪漫情怀!

【正面用例二】

由此看来,面对挫折,我们不应沉迷于痛苦失意的阴影中不能自拔;面对挫折,我们不应整日浸泡在悲伤痛苦的泥潭中越陷越深;面对挫折,我们不应长期颓废不振而迷失眼前的方向。遭遇挫折,缩小痛苦,才是明智的选择。相反,若一味沉迷于挫折的痛苦中,结果将不堪设想。

刘备面对失去二弟的挫折,因兄弟之情无法释怀,放大痛苦,结果在痛苦中做出错误的决定,贸然出兵伐吴,落得“白帝托孤”的千古悲剧。可悲可悲!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古人已经为我们做出了太多的榜样,也留下了太多的遗恨。在竞争日益加剧的现代社会里,挫折无处不在。若因一时受挫而放大痛苦,将会终身遗憾。遭遇挫折,就当它是一阵清风,让它从你的耳边轻轻吹过;遭遇挫折,就当它是一阵微不足道的小浪,不要让它在你心中击起惊涛骇浪;遭遇挫折,就当痛苦是你眼中的一颗尘粒,眨一眨眼,流一滴泪,就足以将它淹没。

遭遇挫折,不应放大痛苦。擦一擦额上的汗,拭一拭眼中欲滴的泪,继续前进吧!相信总有一天你会看见蓝蓝的天,白白的云,青青的草,你嘴角边还会有甜甜的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高考语文环保作文

全文共 852 字

+ 加入清单

初春,正所谓“乍暖还寒”时候,我们便会溜出家门,不理会屋后未化的雪与缸里飘着的块块冰碴子,我们眼里,只有破冻的潺潺流水与水面上不怕冷的野鸭子。嬉笑着,追逐着,疯玩在河边油油的麦田里。有时,牵着心爱的风筝与那顽皮的狗跑啊,跑啊,全然不理会功课的烦恼,更不曾因全球变暖而担忧,心里只漾着笑,如同河面只漾着野鸭子的叫声那般。

待春暖花开已成了夜里的梦,我们几个孩子便相伴漫步在河岸,希望看到有人下河游泳。有人游泳就表明夏天来了。我们从不拘泥于日历表的规定。直到夏天真的走近,却仍未见有人下河时,我们捺不住了,相约脱了衣服,喊着“一、二、三,跳”,可嘴里喊着,身子却往后缩。谁缩得厉害就把谁扔下河里,那进去的扎一个猛子,再探出头来,“不冷,不冷!”又在不经意间抓把泥巴扔在另几个人身上。无奈,只好咬着牙,学就义的烈士那般,奋勇地钻进水里,进了水,才发现河水真的已经暖了。

我们在水里笑了一茬又一茬,水流了一拨又一拨,于是,夏天的暖就被流走了,随水飘来的是清凉的秋。秋天的河俨然成了亭亭少女,端庄,娴静,偶尔被空中的青鸟亲吻一下,便羞得满脸红晕。可是,她却不会拒绝与我们这群孩子亲密接触,我们也会做些有诗意的事。撑一枝长蒿,向芦苇更深处漫溯;拎一窝鸭蛋,举着鸭蛋放歌……直到夕阳用余辉与河水吻别,我们才依依不舍上了岸,摸摸口袋,却发现鸭蛋已丢,只剩个破洞,懊悔不已,便想着回家补口袋,可蹦着蹦着就忘了。于是,漏掉的就不只鸭蛋,还有整个秋天。

漏掉了秋,就真的只剩冬了。凛冽的北风狂妄地叫着,企图把我们困在屋里。可我们不怕,我们冲出家门,依然奔向河岸,又跑到冰上飞来飞去,别提有多快活了。只是吓得大人在岸上大叫,却又不敢下去抓,不知是冰太薄还是他们的心太厚……

是的,我的小河和幼时的我,有段共同的生活,那生活满是欢笑,还有无尽的绿色。可现在呢?只剩下回忆了,桥还是那座桥,河水却变成了黑色,麦田被改成了砖厂,偶尔还能见到野鸭子,却是漂在水上的尸体……

绿色生活,如今只能回忆了。谁能告诉我,我该去哪儿寻找?

[高考语文环保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上海高考语文优秀

全文共 836 字

+ 加入清单

蛹之所以能化成美丽的蝴蝶,是因为它经历了痛苦拼搏;蛙之所以能孕育出璀璨的珍珠,是因为它经历了被沙砾折磨的考验;雏鹰之所以能展翅翱翔于天际,是因为它忍受了千万次摔打的疼痛。其实,人也是一样,人之所以能够有所成就,也是因为人经历了顽强拼搏这一过程。

人成长的过程是痛苦的。不经历风雨,怎能看见美丽的彩虹?不经历艰难困苦,怎能取得辉煌的成就?不经历时间的考验,怎能获得一份属于自己的真挚感情?我们要在经历失败、顽强拼搏的过程中吸取教训,积累经验,不断前进,在前进过程中努力寻找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走好人生的每一步,直至走向成功。

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他经历了几千次失败,才找到适合做灯丝的材料——钨,为了找到适合做灯丝的材料,他试了几千种材料,做了几千次试验,终于成功了。他的成功是辉煌的,也是来之不易的。他的成功源于他不怕失败、顽强拼搏,永不言弃的奋斗过程。试想,如果爱迪生一次失败后,就轻易放弃了,如果他失败100次后,就撒手不干了,那么,灯泡的问世,也就是天方夜谭了,可见,成功,就是一次次失败的过程累加而成的。

著名的音乐家贝多芬也是如此。贝多芬在一次音乐指挥过程中突然耳聋。但他在那以后并未放弃自己的音乐之路,而是更加努力,他在创曲过程中克服重重困难,终于,他在耳聋的情况下创作出了闻名世界的《英雄交响曲》和《命运交响曲》,赢得世人瞩目。贝多芬的成功也源于他不断奋斗的艰难过程。

屈原放逐却著《离骚》;左丘失明却成《国语》,司马迁遭受宫刑,却著成了《史记》……他们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们在经历挫折后,不断拼搏,在拼搏过程中不断进步。他们的成功正是因为他们不甘失败,永不言弃的奋斗过程,在拼搏中收获美丽,在拼搏过程中收获成功。

人生莫过于此。有人认为,结果比过程更为重要,其实不然。不经历过程,怎会有结果?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结果并不代表一切。有时,你虽然失败了,但如果你在过程中有所收获,有所进步,即使在他人眼中你是败者,但与自己相比,你依旧获得了成功。

成功源于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高考英语作文最新得分技巧盘点

全文共 2516 字

+ 加入清单

一、几点重要原则

1.智者利用押题,傻子依赖押题!

2.书面表达整篇背诵绝无必要,可以以看读为主,关键是从中汲取一些常用的词汇和表达,并能得体熟练地运用。考场上应变能力很重要!

3.英文写作模仿很重要。有时也很有效。但不能过于牵强,尤其是对一些长难句的刻意模仿使用。

4.文似看山不喜平,起承转合一定要有!

5.“见微知著,一叶知秋”,几个亮点足矣:有道是:浓妆淡抹总相宜,作文写得简洁到位要比长篇大论更显功力。

6.心不为形役。不要身陷逐字逐句“英汉对号”式的字面翻译,要把表达的主动权始终握在自己手里。

二、善用万能句以不变应万变

历届高考,书面表达考得最多是提示作文,即提供一定的情景内容,要求考生完成100词左右的短文。

从命题方式看,有短文提示、要点提示、图画提示、情景提示以及图表提示等;体裁以应用文为主,记叙文为辅:题材为广大中学生所熟悉的日常生活。从提供要点的情景方面看,历届高考书面表达题均属供料小作文,采用文字供料或文字说明加图画(图表)的方式供料。

备考时,同学们要利用有限的时间把以前背的范文整理一下,从中选出不同体裁、不同题材的范文各一篇(范文以高考真题的高分作文为佳),把它们重新记忆,一定记牢。这样,高考时不管什么样的文章都可套用背诵好的格式。避免考场上因紧张而无章可循。

最后阶段,还要总结一下写作时常用且能出彩的固定句型、句式,比如强调句型、定语从句、名诃性从句等,牢记英语的五个基本句式,背诵平时老师总结的万能句。以不变应万变。

考场答题前,应仔细审题,研究所提供的文字和图画(图表)材料和作文要求。分析、提炼要点,理顺要点,确立基本的写作思路,不要忽略任何一个词。关键的词更不能遗漏,构思好写几个方面,缺一不可。

写作时,尽量用学过的英语句型和词组。少写长句和复杂句以免弄巧成拙、漏洞百出。但目前高考有关书面表达的评分标准要求作文中应有“较多的语法结构和词汇”,因此同学们在书面表达中不能都写小句、短句和单句,还要正确运用高级词汇和复杂结构。恰当运用过渡词,使写出来的文章含金量更高,更具可读性。

三、高分作文六大特性

1.条理性。指的是合理安排文章结构。首先,在文章思路、组织材料、叙述顺序等方面要有一定的条理性。其次。根据需要,安排好段落,各段之间要层次分明,也要重视每一段的开头和结尾,开头语往往是总起句,结尾语往往是总结句。

2.准确性。指要求写出语法正确的句子,包括时态、语态、用词和句法等,要准确、地道地表达。必须要牢牢掌握一些常用句型或习惯表达,避免中式英语,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中英用法的差异,养成用英语思维写作的习惯。

3.流畅性。指根据整篇文章思想的需要,有效采用不同的连接手段,使文章层次清楚、行文连贯。

4.简洁多样性。简洁性就是语言简洁,不重复。多样性就是能随情景内容的变化写出句式多样的语句。这也是新课程标准对写作的评价标准。

5.思想性。新标准对写作的要求,增加了情感因素,在准确流畅表达写作要点的同时,适当增加句子的感情色彩,增加一些人情味,使文章读起来更亲切,完全达到与读者进行交流的目的。

6.美观性。指的是卷面书写规范、清楚、干净、整洁。

四、怎样才能有‘拽”的感觉

1.高考写作的实质——变相考查句型与词汇的灵活应用

英语写作不同于语文作文的写作,如果说语文作文是一个自由发挥的舞蹈,那么高考英语写作就是带着枷锁在跳舞。我之所以这样来形容,是因为高考英语写作的内容都已经通过文字、表格、图片这三种形式给定,内容方面,不需要学生进行发挥,大家所需要发挥的就是不要老去给这个不变的内容穿毫无变化的校服(简单句),而要去穿一些不一样的衣服,让它显得不那么单调,让阅卷老师能看到不同,而那些所谓的衣服也就是多变句型与词汇。

2.写作的评分标准——怎么去迎合评卷老师的胃口

我了解到目前很大一部分学生的作文都处在15分左右,写作满分25分,15分也就是个及格分,那么15分和20多分的作文到底差在哪里?这个问题很容易回答。15分的作文中规中矩,该对的都对,包括内容要点的完整,语法与词形的正确,但是全都是简单句子的堆砌,没有任何亮点。而20多分的作文在句型词汇方面就做了很好的包装,它的句子穿的衣服已经不是校服,而是李宁、耐克,或者是阿迪,所以让人觉得很“拽”,而高考英语写作要的就是这种很“拽”的感觉。

3.写作提分的三要素——句型。连词。高级词汇

句子是我们写作文最大的单位。有了漂亮的句子。用好的连词将其连句成段,再加上一些如星星般亮点词汇的点缀,一篇好的高考英语作文就诞生了。而这三个因素中最容易把握的是句子,最难的是高级词汇,限于大家的词汇还比较有限。一篇文章中出现那么一两个就够了。我们应该把重心放在句型上,因为这个最容易把握。

但是大家又有这样的困惑,学校里老师也给了我们很多的句型啊,动辄成五十上百句的,大家背得挺多,但是面对考试的时候,发现背的那些怎么也用不上。其实不是那些东西没有用,而是它们太干了,就好比一根干骨头,大家嚼起来很没有味。也不知道该把它们往哪里放。

在这里我给大家提供一种比较切实可行、迅速提高的练习方法,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只要大家按照这个方法来,就一定会有收获。

找出历年真题,一周只需要写两篇。但是要这么来写。

1.把你要写的内容要点用九到十句的汉语表达出来。

2.逐一地进行翻译,不是用简单句。而是要刻意地去想:

(1)可以用什么样的复杂句;

(2)怎样去避开不会的表达,转义。

例如:

这本书是如此的有趣,以至于我读了一遍又一遍。

1.This book was so interest,ing that l read it again and again,

2.This was such an interest,ing book that l read it again andagain,

3.This was s0 jnteresting abook that l read it again and a—gain

4.So interesting was thisbook that l read it again and a—gain

这四句译文当中无疑评卷老师最欣赏的是第四句,因为它用了倒装。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2024年高考语文作文预测:青春当有信念

全文共 1007 字

+ 加入清单

信念青春,不迷茫;有信念的青春,不疯狂。小编收集了青春当有信念作文,欢迎阅读。

一百年前,我们的祖辈在《新青年》中呐喊:“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蒙,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五十年前,我们的父辈在《青春万岁》中高歌:“我们有力量,有燃烧的信念,我们渴望生活,从来不淡漠”;夸天,我们这样表达自己的心声:

“谁的青春不迷茫/我的青春我做主/再不疯狂就老了……”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700字。

【优秀范文】

青春当有信念

再蔚蓝无边的大海,没有生命的点缀,也不过是一片空旷的水原;再广阔高远的天空,没有阴晴的交替,终究只是空洞的蓝天。同样的,再热烈的、奔放的青春,如果没有信念,也仅仅是转瞬即逝的流星,是燃烧以后无尽的虚无。

青春当有信念。

于个人而言,有信念的青春不迷茫。比尔·盖茨当年身在哈佛,发觉所学的知识不足以立刻支持他的梦想。再三权衡之后,他决定不再等待,毅然退学,开办公司,这才有了今日的微软。在同学都有类似的感受,但仍迷茫如何取舍而不知所措时,比尔的信念告诉他,坚定于你想要的。信念之于个人,犹如漆黑海夜中的灯塔,犹如陡峭绝壁上的绳索。信念可以助人分明损益,做出取舍,航向远方。(信念与青春的关系没有言明)

同样的,拥有坚定信念的青年人,能够热情地对待生活,乐观地面对苦难,收获快乐地人生。作为一个普通的卡车司机,雷锋对生活充满了热情,在别人抱怨苦活累活时,他却已经认真完成。文革中上万的下乡知青,也在牛棚猪舍之苦中,顽强地面对生活。信念可以给予人莫大的力量,去击碎阻于面前的种种,化困苦为坚持,化平淡为热情,让青春充实而有力。

信念还可以使少年人学会担当,为家国民族而奋起,让自己燃烧的青春点亮复兴的火光。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梁启超地《少年中国说》。家国危难之际,多少有志青年凭着胸中信念而奋起,他们受尽了冷眼与嘲笑。然而他们不以为然,他们飞快成长。信念使人懂得担当,在民族大厦将倾之时,挺身而出,身当强梁。信念将他们地青春与家国联系在一起。青春正燃烧,家国渐富强。

有信念的青春,不迷茫;有信念的青春,不疯狂。没有信念支撑的青春,如流星,如萤火,短暂而轻微,空洞而无聊。

在物质丰富的现代,太多的人以青春为借口,放纵自己内心的贫瘠,虚度自己宝贵的青春。殊不知,无论在任何时代,青年人,都应该怀信念,不负时光。

青春,当有信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