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大火种电影观后感【精彩20篇】

《小英雄雨来》电影讲述了雨来克服种种困难救出被鬼子抓住的老师的故事。下面是开学吧为大家带来的电影观后感,希望对你有帮助。

浏览

7907

作文

1000

爱国教育电影的观后感

全文共 635 字

+ 加入清单

“就算穷,我们也不要打架,也不要拿别人的东西。就算穷也不是一件差的事。”这是剧中周小迪的爸爸对他说的一句话。虽是穷人,但生活在世上也是一件好的事。

周小迪是穷人家的孩子,可上的是名牌学校,并不是他虚荣,而是他爸爸在以后,能成一个有用的人才。而小迪的故事似乎感动了老天,在雷电交加的晚上,小迪就遇见了七仔,他们亮的友情很深,而七仔拥有把坏的东西变成好的东西的能力。也能制造出各种各样的武器。小弟也因为有这么好的玩伴而感到高兴。因此每天背着它去上学!

有一次,数学测验,小弟怕被爸爸挨骂,就让七仔为他做了一副眼镜,他可不是普通的眼睛,而是能帮他作弊的眼镜,当然,别的同学以为是苍蝇,而因此把老师的眼镜拍碎。可是,此时小迪不知道,一场生死的诀别正在靠近小迪的爸爸。

过了几天,数学试卷发了下来,周小迪100分,,小迪非常地高兴,然而,正当高兴之时。班主任,周老师有急事找小迪,原来。小迪的爸爸因为工作,从四楼的吊丝往下坠,而被送往医院急救。可是,医生告诉周老师:“准备后事吧!”周老师不禁留下了眼泪。小迪也因为失去爸爸而痛哭起来。七仔看到这个场景很为伤心,毫不犹豫得用自己的能力救回了小迪爸爸的生命。

到了最后,每个人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而迪爸也找到了周老师,当然,小迪也重新见到了七仔,不是一只两只,而是无数只。小迪又回到了属于七仔和自己的生活。真好!为了别人,牺牲自己的生命,可敬可敬。真庆幸看了长江七号,使我懂得了友谊是无法用金钱所能换取的。

我爱长江七号,真是有特殊的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电影观后感作文600字

全文共 582 字

+ 加入清单

星期五,我们看了一部电影,让我很感动。

里面的内容大概是这样的:进入深冬了,许许多多的哈萨克族正走在回家的路上,没过多久,忽然狂风大作,这时老队长的妻子忽然喊道,我坚持不住了,我要生了,快来帮帮我。

于是,老队长就搭了一个蒙古包,老队长的妻子在里面平安的生下了一个小孩子。

又过了一段时间,他们又要赶路了,不久,他们回到了家乡,现在已经是春天了,他们给羊儿们洗了一个舒舒服服的澡,就要去沙漠了。

到了夏天,他们满载而归的回来了,这时却发现草不够羊吃了,要转厂了,于是他们留下了一部分人之后就出发了。过了几天,他们走到了一个悬崖边,有不少羊掉入了峡谷里面。峡谷里有水,羊不是给活活的淹死就是摔死了。

好不容易走完了悬崖,来到了目的地,秋天。他们回到家乡,这时城里有人来告诉老队长。城里有房子让他们搬到城里来住,老队长答应了。可又不放心他的猎雕,老队长一狠心就把裂雕放回了大自然。

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应该爱护它们,珍惜它们,也让他们认为他是我们的好朋友。

人的良心要求人们去帮助一切能够帮助的有生之物,并免于去伤害任何生命,除非人能遵从这种良知,人就不能说是有道德的。人类的爱希望和恐惧与动物没有什么两样,它们就像阳光出于同源落于同地。

对动物残暴的人对人也一定很惨爆,动物可以在你不开心的时候逗你开心,在你无聊的时候陪你玩,在你伤心的时候安慰你。我祝愿人和动物的友谊天长地久。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决不饶恕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454 字

+ 加入清单

说好的天堂成了监狱,栗市长最后的忏悔发人深省。一桩桩一件件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事情,在他看来变得习以为常,说假话、办假事到最后是真是假自己都辨不清楚,从开始的小打小闹到最后的杀人灭口。为什么会这样?当你最初的小小私欲萌动的时候会想到以后的万劫不复吗?

影片给了我们很好的警示教育作用,通过真实的故事情节展现,让每一位观看者身临其境,假设自己没有控制住私欲、贪念,最后就是这样的下场:家庭、事业、亲人、荣誉等等所有你追求的一切都会灰飞烟灭。真是不寒而栗啊!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时刻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提防各种诱惑,不断加强学习,用理论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云厅长在知青下乡时,看到了老百姓无助的目光,而如今他又看到了同样的目光,这种目光就是我们党坚决与腐败斗争到低的强大动力。任何人都不要抱有侥幸心理,不要怀疑我们党的决心和能力。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

最后引用云厅长在审讯栗市长妻子时说的话,“我们的党是执政党,当然权利很大,但只可以做一件事,就是为人民服务,任何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终将受到惩罚,绝不饶恕!”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电影我是证人观后感

全文共 531 字

+ 加入清单

十一长假,中秋节,不回家。在自己的租来的小房子里,足足看了四天电视剧和电影。今天是第五天。

四天的时间,有两天半是看姜伟的《我是证人》那个电视剧,因为《潜伏》的关系,那是第一部让我从下午五点一直看到早上五点的电视剧。我是非常爱惜身体的人,这些年来从不为了些声色犬马的娱乐毁掉自己养气血的睡眠时间,但那一次,《潜伏》让我破了例。

我以为是孙红雷的原因,潜伏结束后就又去找了《刀锋》,觉得不太是味儿,再找了当时热播的《人间正道是沧桑》,不料几乎要吐血。柯蓝的矫情,太多演员的扭捏做态,孙红雷也全无发挥空间。于是明白了,《潜伏》的成功,不只在演员。寻了导演姜伟的评价和作品,明白原来可能更重要是因为姜伟。

所以去看《我是证人》,那部片子并不能说有多么的好,可以和《潜伏》相比较的,不过看到了姜伟的发展轨迹。自己是纯属无聊,希望长假里有若干天的时间,什么也不干,不想工作,只看电影,被人家带着去思考,被娱乐一下而已。所以连续地看着,从早到晚。国产片的好处是可以听声音,不一定需要盯住屏幕看字幕,所以可以一边叠叠衣服,用灰尘刷粘掉刚洗过的衣服上遗留的洗衣机带来的灰尘和线头,擦擦地板,擦擦家里的所以落了灰的地方,一边听电视剧,关键的部分抬起头来看一看就OK了。打发时光的好办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看完《孔子》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1116 字

+ 加入清单

观看了影片《孔子》,不论它拍得怎么样,注定都少不了一场口水战,实际上,自从传出胡玫要拍《孔子》的消息后,这种口水战始终就没消停过。

影片上映没几天,关于《孔子》的新闻也不少。王菲复出,选择了以《孔子》为平台,献唱一曲《幽兰操》;有人炮轰《孔子》的史实和台词错得离谱,胡玫、何燕江都有激烈回应;其中还穿插着周润发颇有些雷人的感言,据说看《孔子》如果不哭就不是人。不过,我是真的哭了…

在这场喧嚣、混乱的闹剧中,其实人们恰恰忘记了一个很严肃,也很重要的问题:这究竟是一部怎样的影片?其自身的魅力是否可以吸引观众走进影院?难道只有靠这些炒作的娱乐八卦才能引起人们观看的兴趣?

没有人回答这个问题。也许是不屑于回答,也许是觉得回答这个问题有许多不便,事实上,很长时间以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态度都显得有一点暧昧。说起来有点"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味道。

20年前,说到电影的娱乐性、商业性、趣味性,以及市场票房、赢利、圈钱之类,大家还是很不情愿的,要找很多理由给自己壮胆儿,当时的社会风气还有点耻于言利的意思。

现在似乎不必这样了,大家可以很坦然、很欣然地言利了,这当然是一种进步。

但是,一种倾向往往掩盖着另一种倾向,事物在发展中有时也会走到自己的反面,这些年,言利的变得理直气壮起来,言精神、理想、信仰的,倒显得理屈词穷,低声下气,有时还露出一点羞涩。

我们都经历过耳提面命的、灌输式的教育,至今,这样的教育也还没有绝迹,于是大家对涉嫌要教育我们的东西都很敏感,身体会自动生成一种抗体,进行排斥,或者采取放纵自己的方式,以为我们只需要娱乐,这种自轻自贱其实是自己骗自己,自己麻醉自己。

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扪心自问,这种随波逐流、没心没肺、几乎完全物质化、只求一时快乐的日子,真的是我们所需要的吗?

过去讲反潮流,现在讲顺应潮流,与时俱进,但无论如何,有些东西该坚持的还是应该坚持。我看《孔子》最感动我的地方,就是他终其一生对自己的信念始终矢志不渝地坚持,不被人理解,不被人接受又如何呢?只要有机会,还是要宣扬自己所信奉的精神、理想和信仰。拍《孔子》的,更应该学习孔子的这种精神。

说到底,理直气壮地宣扬一种精神并不难,难的是你是不是真的拥有这样一种精神,并准备用它指导自己的行动!

《孔子》中,孔子来到卫国,卫国国君问孔子:"卫国人多,该如何治理国家?"孔子回答:"让人们富裕起来。"卫国国君继而问:"可是一部分已经富裕起来了,国家还是乱,怎么办?"孔子说:"教化人们!"这一段,也许是对当今中国的折射吧。

在《阿凡达》美国文化和电脑特技的强烈攻势下,《孔子》仍然自信地屹立在影院的上映期内,也许正体现了某些国人的良苦用心:重拾传统文化,提倡仁义道德!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火柴人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621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一部很有故事情节的电影。我想先讨论故事情节,再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一下主人公的病症。这原本是一个巨大的骗局,虽然是既被骗钱又被骗情,却看不到被骗后通常会有的咬牙切齿与痛不欲生的悲伤。这倒应了中国古代的两句经典古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以及“不义之财不可取”,结果反而成就了皆大欢喜的结局。火柴人——美国俚语,说的是那种让你掏心掏肺外加掏钱的骗徒??一个厉害的火柴人,即使他手上只有一盒火柴,他都有办法用高段的骗术,夸张火柴的效能,并且让一堆人捧着现金抢着向他买火柴。这就是本部电影名字的来源。从这一点上看,与营销案例中关于“如何把冰卖给爱斯基摩人”颇有些相似之处,因此才有了罗伊的那句话:“我从不使用暴力,人们都是心甘情愿给我钱的!”

罗伊(尼古拉斯·凯奇)是一名患有精神强迫症的骗子,他和野心勃勃的搭档法兰克(山姆·洛克威尔)联手,经营着小打小闹的骗子生涯,依靠罗伊高明的骗术,屡屡有人受骗上当。这次哥儿俩又精心策划着一起新买卖,此时却有一个名叫安吉拉(艾丽森·洛曼)的14岁少女闯入了他们的生活,并彻底搅乱了罗伊原本井井有条的世界。安吉拉自称是罗伊失散多年的女儿,一直备受强迫症折磨的罗伊心里又惊又喜,他努力想成为一个平凡的好爸爸,弥补过往失落的亲情,但安吉拉的出现也让不习惯与人相处的罗伊,几度濒临抓狂边缘。更糟的还在后头,劲爆女儿发现父亲赖以维生的“职业”后,竟对骗徒生涯发生浓厚兴趣,她苦苦哀求父亲让她加入骗子这行,但罗伊拒绝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倾城之恋》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1582 字

+ 加入清单

这部电影和原著还是有点出入的,毕竟这是几十分钟的电影,并不能完全地表现原著的丝丝入扣,但是在电影的角度,这是一部非常经典、成就非常之高的影片,不论是女主角的青涩和细腻的感情,还是范柳源不羁、潇洒的翩翩公子形象,都干净纯粹的表现出来了。范柳源的潇洒,流苏的传统中国女人的风韵,使整部影片显得唯美而不可言。整部影片由爱情这条主线贯穿,以两人最后结婚为结局。两人在开头的调情,到同居,再到范离开,到最后的公布结婚,无不体现在那个大背景下的人们对感情的冲突想法。随着战争的到来,两人的关系由情人转为夫妻。在战前,两人就如普通情侣般调情,范柳源在与流苏同居后就毅然的选择离开;在危难中,两人就像真正的夫妻那般相敬如宾。战争是两人爱情的转折点,若是没有这场战争,也许流苏永远只是范柳源的情人。看着在旧房子里,流苏揉搓着面团,范柳源擦着地板的画面,在混乱中紧紧相拥的两人,心中流过一股暖流。这种清苦的生活也许不是每个人向往的生活,但却是流苏所向往的生活,也是那个年代所有的中国女性所向往的生活。

这部影片给我的一个很深的感触就是人性的冷淡。流苏是一个与前夫离婚的女人。从前夫家中回到自己家,受到的不是家人的安慰与照顾,而是家人的冷嘲热讽,还骂她是拖油瓶,她哥哥的一切不幸都被嫁祸在流苏身上。流苏很气恼,但是却无法将自己心中的想法说出,只能默默的忍受。可以看出当时那个年代,人们是多么的冷清,女性的名节是多么的重要。

流苏是典型的中国的女性,美丽温柔。但是像她这般的女子本应该安安静静的呆在家中过着小家碧玉般的安乐生活,但是她却个沦落为用一个城市的失落来换取爱情的境地。她与范柳源的爱情是在战争后才得正果。真的是可叹可悲。

而范柳源,一个从小在外国长大吃喝嫖赌样样都来的翩翩绅士,他喜欢流苏这样的一个典型的中国女性。他说她是他见过的最真的中国女人,他说她最美的时候是她低头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人?从影片中可以看出,范柳源对白流苏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吸引他的只有流苏那颗懂得低下的头。范柳源不提倡婚姻,他说婚姻是一段长期卖淫,最后与流苏结婚,只是因为战争,若是当时没有爆发战争,白流苏也只是他后花园中的稍微有点特殊的一朵。

他们两人的爱恋让我想到现代人的爱恋。恋爱中a的女人都有一个通病:恋爱中的女人往往听不懂男人所说的话。在宾馆的那天晚上,范柳源在电话里说的话,流苏完全没听懂,从她的表情与行为就可以看出。那天,他们完全就是各说各的。他们这完全就是精神恋爱,所以才会有这么个毛病。而且,所有的情场老手都和范柳源一样,只要女人到手就会迫不及待的想要放手。在流苏跟他过夜后的第二天他就找了个借口要回英国,日期很确定:一年半载。若是没有这场战争,这一年半载也许就是一辈子,谁知道。在追求流苏时的甜言蜜语,结婚后就不再对流苏说了,因为不再需要了,他只对有需要的女人说,是情人还是别的?谁知道,反正不是流苏。恋爱是不分时代的。流苏说:“炸死了你,我的故事也该完了。炸死了我,你的故事还长着呢!”这个神经的女人。这是否室现代女性与那个时期的女人最大的区别?现代的我们是绝对不会以别人的终结作为自己的终结的,更何况是因为男人。以前的女人受到的束缚太深了。范柳源说:“鬼使神差的,我们倒真的恋爱起来了。”还说:“那不算,我们那时候太忙着谈恋爱了,哪里还有工夫恋爱?”这种花心虚伪的男人现在很多。好的留了下来,不好的也遗留了下来。

两人最后的结局看似美好,实则依旧悲凉。香港战争使范柳源的生活转为平实,但并没有将他的劣根性剔除。婚后的他不再对流苏讲甜言蜜语了,因为没有必要,流苏是自己人,他的好话只讲给别的女人听。白、范两人最后虽然结婚,但其实都是以悲剧结尾。这更像作者自己的结局,一段婚姻的背后隐藏着悲凉的真相。

这是一个庸俗而又不失唯美的爱情故事。世俗对人们的毒害、女性的哀伤和战争的残酷,都在该片中体现。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电影《红海行动》观后感

全文共 700 字

+ 加入清单

之前看过很多人会说这片子完全是战狼二的翻拍,让人感觉有种炒冷饭的尴尬感。其实我想说的是,这部电影的筹备早在战狼二之前,不存在跟风模仿,红海和战狼都是两部非常优秀的影视作品。战狼更多倾向讲述吴京所饰演角色的个人英雄主义,而红海则着力讲述中国海军蛟龙突击队的团队协作,在每一个人的努力之下,营救海外华侨归国,更多的向大家展示了我国海军整体气势。

剧组远赴非洲,辗转摩洛哥,斯里兰卡等地取景拍摄,拍摄耗时四个多月,所有的军事设备皆是真实的。

红海行动》是《湄公河行动》原班人马制作的姊妹篇,延续了以往的硬汉标配和惊险过瘾的类型风格,沉稳写实,将海上营救变成了战争巨制。无论是在资金投入还是制作规模上都做了全面升级。

其中有英勇表现的“蛟龙突击队”队员们分别是队长杨锐(张译饰)、副队长兼爆破手徐宏(杜江 饰)、狙击手顾顺(黄景瑜 饰)、狙击手兼观测员李懂(尹昉饰),以及在片中饰演记者的女主:海清。

算不上是豪华卡司,却也是满满的实力演技派担当和沉着冷静的荷尔蒙款。无论题材还是演员,都要来一场“硬碰硬”。

《红海行动》根据在2015年3月29日发生的"也门撤侨"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中国海军“蛟龙突击队”8人小组奉命执行撤侨任务的故事。

索马里海域外中国商船遭遇劫持,蛟龙突击队潜入商船进行突袭,返航途中再度展开营救。前方路途险恶,蛟龙突击队即将遭遇的,远不止人质营救那么简单,危险分子的惊天阴谋即将浮出水面…。。

绝对的大场面、大制作,仅仅从视觉的角度就足以满足观众的预期。作为同档期(大年初一)唯一一部军事战争片,它将是《战狼2》之后最引人注目的年度大片。

而《战狼2》《空天猎》《红海行动》,这次终于凑齐了海陆空。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城南旧事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1171 字

+ 加入清单

叮当叮当——那就是什么?哦,骆驼队来了,停在英子家门口。傻傻的英子站在一只骆驼前,边看它咀嚼边学着,嘴巴也一动一动的,歪着头,半眯着眼,还挺津津有味呢!台下,同学们一阵骚动,我们都在内心笑,笑英子的幼稚滑稽,笑英子的天真可爱。影片就从这一幕开始。

(一)熟识秀贞

第一次看到秀贞,英子却在拥抱秀贞的那一刻被宋妈领回了家。英子一步一回头,秀贞也含情脉脉地望着她。渐渐地,趁着玩的当儿,英子也喜爱秀贞。英子就是一位胆大细心的孩子,明知秀贞就是疯子,还与她接近。在秀贞哭的时候安慰她。在秀贞口里,英子得知秀贞变疯的原因,秀贞的心上人就是进步的北方大学生,被警-察抓走下落不明,他们的孩子小桂子出生就被人偷偷扔掉。小英子同情秀贞,就同意帮忙她寻找小桂子。

(二)雨夜送别

当小英子得知“小桂子”就就是朝夕相处的玩伴“妞儿”时,她立刻让妞儿和秀贞这对母女团聚。这就是孩子一颗火热的心,英子多么乐于助人!在看到秀贞与妞儿团聚拥抱的那一刻,英子笑了,笑得甜甜的——那就是帮忙了两个与自己不相干的人得到的快乐的。但就是,她们与英子离别得太快。火车烟囱冒出的白烟吞没了整个远景的镜头画面之后,英子望着她们的背影晕倒了。大雨中,画外传来了卖报人的叫喊:瞧一瞧,母女俩被火车压死了。这对于幼小的英子来说就是一个晴天霹雳,因此英子病倒了。这含蓄的手法十分耐人寻味。

(三)结识“小偷”

在荒草原里,小英子遇见了和蔼而又憨厚的小偷。萦绕在他俩头上的乌鸦的嘶鸣和噪声似乎就暗示着宿命的杯具。“奔窝窝头供弟弟上学,我不得已才走到这一步……”小偷就是好人!但现实社会却逼良为盗。传统的文化教养和不堪负荷的生活压力导致了他精神行为的双重分-裂,使他偷盗别人钱财同时承受着巨大的精神苦难。有一个细节,我注意到:当小偷在被警-察抓走之后,与英子对视了几秒钟,然后意味深长又无奈地离去——他就是多么期望再多看这完美的世界,看这可爱的小姑娘一眼,但黑暗的社会让一个好人硬生生地逼成了坏人!在小英子含着泪花的眼里,又一个朋友离她而去了!伤感!

(四)家人离去

当善良的小英子内心逐渐浸染着人生的苦楚和忧伤时,她的家庭也遭到了接二连三的不幸。先就是小英子的爸爸平静地离去,化作台湾墓地的一方石碑。父亲的墓地里六次红叶叠化的镜头,为离别增添了几分忧伤。之后,宋妈告别了小英子一家,骑上丈夫牵来的小毛驴,回家乡去了。这时,英子趴在马车后座上,含着泪花无限依恋地挥别了她童年时生活的家园和精神巢穴。随着马蹄声的渐行渐远,影片结束,留给我们的就是无穷的意味。

第一次观看《城南旧事》,就被里面的情节感染了。我喜爱小英子歪着头,半眯着眼的可爱的模样和她那双会说话会提问的大眼睛,喜爱那首触人心弦而又忧伤的送别歌。林-海音的童年就是一首淡雅忧郁的诗,含而不露,含而不伤。而影片里透出的却就是淡淡的哀愁,淡淡的相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钱学森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2693 字

+ 加入清单

钱学森电影观后感

作为我国著名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学森教授的一生为中国的航空和国防事业付出了毕生的精力,然而为什么他要放下美国那么好的生活条件,毅然选取回到国内,回到一个在外国人眼里,被视作是一个农耕社会的新中国呢。正是因为他拥有着一颗赤诚火热的中国心。即使被美国人软禁,即使已经失去了教授的职位和地位,即使有无数的美国间谍监视着他的私人生活,但他依然没有向恶势力低头,依然坚持着自我回国的信念和执着。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钱学森电影观后感钱学森电影观后感

下午,按照学校的预先安排,在县影剧院看了电影《钱学森》。开始时片头走得快,只注意到陈坤主演,黄建新执导,连漂亮的钱老夫人蒋英是谁演的也不明白

在影剧院看电影和网上的感觉就是不一样。剧场的灯光一灭,大厅顿时灰暗,像进入了没有月光的晚上。宽长的影布上现出画面,音乐响起,把人带入艺术的氛围。轰隆一声巨响,火箭从高高的发射台上插入云霄,犹如我旁边的墙壁倒塌一般,我的心跟着震颤。画面,音效的质感太强了,震撼人心,怪不得热恋中的人儿不惜花钱买票到电影院中消费,那是不一样的艺术享受啊。

陈坤的明星范十足,白面书生,脸型稍长,面孔冷峻,气质形象没得说,岂能一个“佳”字了得。饰演钱夫人的女主角更是是如花似玉,面容姣好,让我的眼睛绝无挑剔之处。只是我潜意识里的像钱老这样中西贯通的天才科学家,应是比较沉稳、内敛,比较有内涵,个人感情方面并不喜张扬的形象。故事一开始很浪漫:蒋英在上海某个剧院开个人演唱会,粉丝很多。一曲完毕下台来受到围堵,而此时这位佳人往前面一瞟,望见了梦中的白马王子。远在大洋彼岸的钱学森抛开繁忙的工作,专程观看女友的第一场演出。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跟我走吧。没有夸奖她的演艺水平,没有过多的热情。看得出男生把所有的热情都埋在了心底。女友说刚从欧洲回来,下方还有很多演出,但年轻后生只有一句话,跟我走吧,紧紧拽住了女友的手。然后蒋英就义无返顾地随着男友踏上了美国的土地。真是“跟我走吧,立刻就出发”。我没有看过钱学森更多的传记,只觉得这个故事太浪漫了,太吸引人的眼球啦。若说蒋英学的是艺术,骨髓里有浪漫的因子,这个故事发生的有因缘,那么我有点不相信,同样的故事会发生在钱学森身上,却有些不敢相信。可能是钱学森受了多年的美国教育,其生活方式多已西化,像这样对女生大胆追求示爱本来就很很正常。总之,这

么严肃的一个题材的电影,看起来很有时代感。加入了钱氏夫妇年轻时感情的花朵,让人的眼睛变得很简单,很完美。这和我去年看过的几部反映新中国建设时期的几部电视剧感受是不一样的。(也包括两弹一星邓稼先、钱学森的)

对钱学森的爱国精神,令我感动。当年年仅35岁的他已成为加州理工学院的终身教授,在美国有房有车,有漂亮的妻子,可爱的孩子,幸福的家庭。他的生活该是多么优裕。更重要的是那儿有他的事业,他在美国的军界、科学界的地位举足轻重,已是名动世界的火箭专家。当得知他回国的讯息时,他的老师冯?卡门先生,加州理工学院院长杜布里奇先生极力恳请他留下,为美国的航天事业做出贡献。杜布里奇把形式分析的一清二楚,言辞恳切。说回到中国能做什么,当时的中国航天科技一片空白,在那个刚刚诞生不久的建立在农耕社会基础上的新中国,他没有施展才华的舞台。“你在那儿种苹果吗?”这一个看似幽默的诘问其实何尝不是当时的事实,相信勤于了解祖国新闻的钱学森不会不明白。他的回答很平淡:“如果我什么也做不了,愿意种苹果树。”钱学森的报国情怀是多么的真挚,他回国的决心是多么的坚决,哪怕是忍痛割爱离开了他挚爱的科技事业,被美国移民局软禁了五年之后,都没有动摇回国的信念。我想,钱学森幼年肯定受过传统的中国文化的教育,他的祖父或父亲必须把爱国的中国最传统最优秀的文化知识搬移到了他的骨子里,否则他的意志哪有那般坚定,宁死不屈。这是胸怀坦荡、高风亮节、宁折不弯、誓死报国的传统中国

知识分子的品格在钱学森身上的映现。联想到前几年电视报纸上的报道,说好多中国的优秀外出留学人才学成后不愿归来,说中国存在这样那样的弊端,没有他们施展才华的舞台。说白了,都是些借口,无非是贪恋国外的优越的物质生活,不愿为报效祖国忍受一丁点的委屈。如果让他们应对钱学森,肯定无语。更重要的是,5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有几个受过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染,骨子里就没有中国文化的血液,让他们怎样发自内心的爱国?

多年以后,当钱学森躺在酒泉发射基地的一间小土块房子里仰望着矗立在发射台上的东方号导弹时,想起临回国时老师说过的话,不禁喃喃自语:老师,这就是我种的苹果树。此时他的心里应是百味杂陈,他最后实现了报效祖国的夙愿。

人才,真正的人才都哪儿都是也就应成为受人尊敬的人。人才才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连钱老的老师冯?卡门先生都说,让这么一个科技天才回国,就等于让中国有了与西方大国相抗衡的力量。冯曾说,钱虽是我的学生,但若背叛美国,那就是我的敌人。这句话固然反映了冯?卡门先生的爱国情感,当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他对人才的重视。美国海军次长的话更直接:一个钱学森,就抵得上美国海军陆战军的五个师。我更细微的感触到美国人对科学的重视,对人才的重视。联想到眼下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何尝不是与对重视科技人才有关。

钱老与蒋英的结合是完美的,浪漫的。我理所当然的理解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智慧与美丽的结合。片末镜头很有意思:钱老夫妇相互搀扶着行走在林荫小道上,钱老略带歉意的对夫人说:这辈子你如果不嫁给我,很可能成为一个知名的歌唱家。你在歌唱方面很有天赋。你后悔吗?蒋英的回答饶有兴趣,用了一个小故事:说有人采访丘吉尔的母亲,问她有什么遗憾?这位女性自豪的地说,我很骄傲,我为英国生下一个丘吉尔。然后,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对钱老说:“中国能够少一个蒋英这样的歌唱家,但不能没有这样钱学森这样一个科学家。”这样一对执子之手白头偕老的老人之间的相互理解、支持、恩爱,让人动容。

影片在钱老98高龄躺在病床上弥留之际前的一句断断续续的话中结束:人,不能只掌握科学,技术,……,还要学文化,艺术。……相信这句话能给当下中国的千万个家长和教育者中的有心人更多的启示。我愿意相信,科学插在艺术的土壤里,才能开出更绚丽的花朵。

后记:好长时光没写东西,感觉不是正常的日子啦,觉得亏欠,负罪于我的习惯和性格。教学中的事有时也想记下来,但都被以改作业和自我的懒惰为由推辞了。今下午看完这场电影,我是含着泪出来的,搭乘小何的摩的上给他说,回去得趁热打铁,写点感受。从6点半开始敲键盘,两个多小时才完事,看着洋洋洒洒两千多个字,觉得欠账还了一部分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暖春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612 字

+ 加入清单

看完电影《暖春》,女主人公小花的故事打动了我幼小的心灵。《暖春》讲述了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女主人公小花两岁时便失去了父母,由于无法忍受后爹后娘的虐待,7岁时她逃了出来,被一位好心的爷爷收留,却遭到了这家叔叔婶娘的反对。之后小花上学了,在班上她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她用自我的一举一动感化了叔叔婶娘。小花在乡亲们的帮忙下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为了报答乡亲们,毕业后小花又回到了生她养她的这片土地,决定把自我的生命奉献给教育事业。

看看小花,想想自我。在家里,小花尊敬长辈,有时她还自我做饭、打扫卫生,一个8岁的小女孩,几乎什么都会做。而我却身在福中不知福,学习上怕苦怕累,生活上讲吃讲穿,铺张浪费,得不到东西时还常常跟父亲母亲生气,甚至还狡辩。和小花相比,我感到多么的惭愧呀。虽然我的条件好,但没有她的学习干劲足,没有她的生活潜质强。

小花学业有成,本能够留在繁华的都市,然而她放下了,毅然回到了这片生她养她的土地,正因她没有忘记那里的父老乡亲,是那里的乡亲们抚养她长大,供她上学,才有了成绩。她要把自我所学到的知识传授给村里的孩子们,让孩子们一个个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她的这种赤子之心是多么的鼓舞人心啊!

人生的道路崎岖漫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咱们要向小花学习,以她为榜样,应对困难不低头,从小艰苦朴素,学好本领。而且,我还要把平时积攒起来的零花钱,捐给那些贫困山区读不起书的同学们;把自我穿小的衣服、不用的物品和看过qq女生签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印度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全文共 1478 字

+ 加入清单

常常听身边的同事在抱怨这个孩子没法教了,我对他的一片心意他怎么就不理解呢?观赏印度电影地球上的星星》之后,让我深深的感悟到"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陶行知先生的这句话是对身边的报怨者恰如其分的诠释。

影片小主人公伊夏——一位行为特别却充满奇思妙想的八岁小男孩,在他的眼中,万事万物似乎都存在着灵动与闪烁的光芒。可在老师们的眼中,他却是一个带来无穷无尽麻烦与困扰的"问题儿童".在家里,有着一对充满着无限期待与渴望的父母和一位出类拔萃的哥哥,而对于存在着的一切问题的"The、last、straw"(爆发的极限)未到来之前,亦或是小伊夏未曾遇到生命中的那个"影响一生的人"之前,于望子成龙的小伊夏父母来说,又怎能接受"儿子是智障儿"的所谓的"事实"呢?我想天下所有的父母都不愿意接受孩子的残疾。对于小伊夏父母来说,转学至离家甚远的寄宿学校实属无奈之举,然而,正如这现实一般,每个故事都有一个转折点,而被送往寄宿学校的小伊夏似乎"成就"了这个转折点——遇到了年轻的美术老师尼克,一位同样特别且心中藏着相似故事的老师。

从尼克老师的身上,我似乎看到了真正的教育工作者和"真教育".

影片《地球上的星星》中尼克老师针对小伊夏所采取的一系列教育行为值得我反思的几点是:

1、每个孩子都是特别且相异的,认识到每个孩子发展的独特个性;

每个孩子是不同且独特的。我时常在想,人的出生与发展却是怎样的一种"神奇景象":它赋予了我们每一个人不同的天分,所谓的"天赋决定论"仅仅是那些遗传带给我们的与生俱来的改变,却不能影响我们今后个人的发展,更不能影响未来的我们究竟是"怎样的我们".

教育发展的真实目的(亦或是"真教育")在于让每一个孩子能在"自由的心灵"上成长。尼克老师认识到小伊夏的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问题,并适时地予以矫正和恢复,使得小伊夏最终得以重回"正常孩子"的群体之中。从尼克老师与小伊夏有关教育行为的互动中,我看到了所谓的"真教育"——"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2、教育不应该以扼杀孩子天性作为代价来换取所谓的"教育成就"长期的应试教育环境以及精英选拔的制度使得"考学"(或"读书")成为了孩子进入社会并在社会中良好生存的"通行证".社会大环境给予具有良好学历的人以美好生活和愿景的可能性,除此之外,似乎都成就了社会被排斥和被边缘的群体。因而,家长为了孩子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而采取的教育行为,似乎是无可厚非的。然而,事实上这样的行为取向虽成就了"小鱼"却失去了"大鱼":前者是功利视角下的一份稳定的工作,后者却是人生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自我实现。

3、教育过程中家长所扮演的举足轻重的重要角色决定了其应更多地关注孩子心理层面真正的需求,亦或是关注孩子成长中细节,释放孩子的天性。

每一个孩子都是特别的,是爸爸妈妈以及老师甚至是社会大环境精心栽培的花朵。而如今,在我们被充满竞争与功利的现实世界所疲惫时,常常听家长对孩子说:"我什么都不用你干,你还学不好,你到底想干什么?"能不能别用怀疑亦或是批判的眼神来看待他们?能不能别用责备的口吻来怒骂他们?能不能别用刚愎自用的气焰来打压他们?殊不知,他们是我们的希望——未来我们能留下的唯一的希望。给了他们沉重的使命和任务,就无须再增加他们成长的包袱,须知,轻装简行。

孩子是上帝赐予我们的礼物,看着他们从出生时皱巴巴小巧可爱的样子,到一点一滴茁壮成长的身影,无不充满对未来的希冀。教育是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耐心和关心的,良好的结果是需要良好的方法来辅助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电影观后感大全满分集锦

全文共 1781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风雨兼程、70年持续奋进,我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经济建设、人民生活、综合国力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日,24集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虽然才播出9集,但一个个感人故事和重要事件,呈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亿万人民在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懈奋斗谱的不平凡历程,是一部既让人全方位了解新中国发展,又让人热血沸腾的优秀作品。

我们走在大路上,革命气势不可阻挡。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敢教日月换新天,除旧布新:“银元之战”、“米粮之战”、“土地改革”、解放妇女、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等等,奠定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一切为了人民,为人民谋幸福。

我们走在大路上,披荆斩棘奔向前方。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川藏、青藏公路的建成通车,淮河治理、荆江分洪工程、黄河防洪工程等项目建成,虽然过程很艰辛曲折,但中国高速发展、人民生活越来越好,充分证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我们走在大路上,中华儿女奋发图强。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发出惊天动地的巨响。1966年

“两弹”结合飞行试验成功,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许多新中国的开国将帅和老一辈科学家用生命与激情拥抱国家使命。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改革中异军突起,各行各业涌现出优秀人才,全国上下为祖国发展奋发图强。

通过观看学习,真切领悟到我们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都是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我们走在大路上,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工会干部,我们要向革命先辈、向优秀同志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用实践历练自己,心系职工群众、为职工服务排忧解难,做职工暖心的“娘家人”。

1. 在《我们走在大路上》中能够更好的寻找初心和使命,是我观后的第一感受。

2.

最近,每天守在电视机前就是为了看《我们走在大路上》。“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领导革命队伍,披襟斩棘奔向前方,向前进,向前进......”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创作于1963年,流传至今仍然是经典传唱的红色作品。

3.

回望源头,我们一定要牢记红色政权是从哪里来的,新中国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倍加珍惜我们党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胜利而矢志奋斗。

4. 忆往昔,“雄关漫道真如铁”,我们的道路洒满阳光。“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共产党领导革命队伍,披荆斩棘奔向前方。”

5. 展望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将继续展现其独特优势,在解决自身发展实践问题的过程中彰显更加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6.

回望源头,我们一定要牢记红色政权是从哪里来的,新中国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倍加珍惜我们党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胜利而矢志奋斗。

7.

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给我最大的感触是: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理想信念的坚定,离不开思想理论的坚定。

8.

24集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很好地把建国70年以来,国家的发展变化重新梳理一遍,通过此次的观看学习,我深知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真切领悟到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那都是革命先辈用鲜红的热血换回来的。

9. 作为一名年轻党员,我深知我自己的不足,现在只能通过好好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好好地学习红色精神,在知识上武装好自己,在行动上向党组织靠近。

10.

观看了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我应该牢记党的宏伟历史,热爱党,热爱人民,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提升自己的党性修养,增强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21世纪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奉献出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

11.

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道上,我们感到无比的自豪,我们感到无比的骄傲。7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弹指一挥间,但我们党带领广大人民经历了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电影《董存瑞》观后感例文

全文共 552 字

+ 加入清单

自从我看了电影董存瑞》之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董存瑞不怕敌人、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不屈的精神让我的心久久而不能平静。

当电影演到董存瑞手拿着炸药包,高声地喊道:“为了新中国,前进!”我的眼睛湿润了,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壮举呀!从此,董存瑞那英雄光辉的形象深深的印在我的心中。中国历史上有多少这样的壮士呀!他们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来换取今天的美好生活,但是,今天的人们有时怎样做的呢?

现在大部分人都是独生子女,这些孩子在父母的娇生惯养下养成了许多的不良习惯。比如:乱花钱、缺少生活的独立性、懒惰等等。我想,如果那些先烈们还活在世上的话,他们一定会为我们叹息。所以,我们要努力的学习,以良好的社会风气打造我们的新社会。

但是,事实又是怎样的呢?现在有一些人非但不悼念革命先烈,还在说董存瑞等人的故事是有人故意编造糊弄人的。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会这样想,他们为什么不想一想是谁打出了我们的新中国?是谁不惜自己的生命迎来了这美好的今天,这不正是那些革命烈士吗?我真不明白他们的想法。这也正体现出现在某些人的狂妄。

总之,董存瑞一生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国家。他是人民的英雄!从此我们也要明白:今天祖国的繁荣昌盛是祖辈们换来的。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刻苦学习。将来为建设伟大祖国,保卫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最爱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535 字

+ 加入清单

故事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大山沟里,讲述了一群正义的中国人民与外贼抵抗,剿灭侵略者的故事。其幽默搞笑的表演令人忍俊不禁,在捧腹大笑之余,我深深地为他们英勇的`行为叫好,被他们大勇无畏的精神所感动。我陷入了沉思:

这部电影以幽默的语言和搞笑的动作向我们呈现了一的历史史实。翻开中华民族的史册,从各种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到八国联军侵华,再到1937年日本鬼子践踏到中国这片土地……一百年来,中华民族被侵略、被侮辱、被欺压,被戴上“东亚病夫”的帽子……侵华战争,多少无辜的中国人被屠杀,被蹂躏,直至日本到此刻还不承认南京大屠杀的史实。为什么?因为中国清朝的闭关锁国,政府的软弱无能,自不量力,更是因为中国的落后,贫穷才处处受人欺压。“落后就要挨打。”中国历史的所有屈辱不正印证了这句话吗?

为了使我们的祖国不再受欺侮,为了不再发生战争中那些血腥的事件,为了使南京大屠杀的杯具不再上演,我们就务必振兴祖国,是祖国更加强大。梁启超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兴则国兴。”我们这一代的青少年是新世纪的曙光,是建设祖国完美未来的期望,我们的努力奋斗,关系着祖国的振兴;我们的刻苦学习,关系着祖国的富强!历史为我们敲响警钟:知耻而后勇!新一代的青少年,同龄人,让我们努力吧,为了我们的祖国而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当幸福来敲门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971 字

+ 加入清单

你有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四处奔波过吗?

你当痛苦和磨难来袭而觉得无助过吗?

你有观看过《当幸福敲门》这部电影吗?

电影的内容很简单,就是主角“克里斯”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奋斗,最后成功得到他渴望的工作。但故事中很多细节的描述,使人为之感动。

“我生活的这一部分叫做搭公车”“我生活的这部分现在的这一部分叫做疲于奔命。”——故事开始。“克里斯”一次偶然的机会在证券大楼附近看到一个开跑车的青年,他很困惑的问了一句“我想知道你是做什么的,并且怎么做到的?”一个证券经纪人改变了他的想法,当周边人脸上都写有“幸福”时,而自己脸上却写着“不幸福”。之后便是他一个个不幸的开始,最后他走向了自己的幸福。

主角一开始也创过一次业,就是采购了大量的医疗扫描仪,然后再卖出去。很显然,这是一次错误的投资。一个比同类产品功能精确一点,而价格贵一倍的仪器注定没人要的。之后就开始了他几年的推销生涯。这里有创业者初期经常犯的2个错误:1“认为自己对某一方面了解,自己有优势,而看不到同类产品或者竞争对手的优势”;2“未做市场调查,大举冒进。”第一次创业是很典型的犯了以上2个错误。创业,一定要看清自己。

男儿有泪不轻弹……,其实半夜在地铁站,假装回到恐龙时代,一点都不好玩,这完全是为了安抚儿子的恐惧。电影一段中,一个中年男人对自己才几岁的儿子的愧疚、责任、年介中年却依旧一事无成的挫败感以及对幸福最热切的渴望。捂着儿子的耳朵不让他听到外面喧嚣的拍打着门的声音,那是他唯一有能力保护儿子的表现。克里斯·加德纳说过:“去寻找发现你绝对喜欢去做的事,让你感到兴奋的事,这些事会让你简直迫不及待地希望早晨的太阳赶快升起,因为你太想去做这些工作。如果你做一件工作仅仅是因为你擅长于此,或者仅仅因为他们给你的报酬优厚,那么你不过是个奴隶。你必须感到快乐才行。”

克里斯第一次创业虽然失败,但由于践踏实地的实干,几年的一线推销经验,养成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是他得到的最好回报。失败是成功之母。一件事没有尝试过失败,就是一种缺失。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是我自身能力的提高。

电影中,讲到克里斯数学很好,反应很灵敏。我们也要发觉自己的长处,一个产品,一定要有竞争优势,才是被人接受的王道。所以一定要把“别人为什么选择你的东西而不是他的”想明白。

最后一点,把事做好,钱自然会来。幸福也回来敲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电影告白观后感

全文共 1460 字

+ 加入清单

第一次看《告白》是在大一上学期,经同学推荐。开始看到名字以为是那种青春校园恋爱故事,得知还是日本的片子的时,便失去了兴趣。因为不怎么喜欢日本的文化,可能是由于无知和缺乏了解所带来的偏见,我觉得他们的潮流和审美十分奇怪。

但是在同学的强力推荐下,并且告知“告白”并不都是“表白”的含义,就和室友下载来看看。看到大概一半的时候忘记由于什么事就把它放下了。对电影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没有进一步的猜想,只有对电影中所表现的班级,所表现的的老师感到阵阵凉意与厌恶。之后某天突然看到电脑中没看完的电影,本着看完的态度继续看了下去,这个学期在课上又再看了一遍,对比之前看故事情节而言,看到了许多以前没看到的,有了更深,但是又说不出的感觉。

最反感的镜头是当维特老师刚来到这个班级的时候,他想和同学们打成一片,想和同学们交朋友,之后有个短头发的女生便开始笑起来,十分夸张,并不是那种可以传递欢乐气氛的笑,但维特老师却十分开心,觉得自己赢得了大家的好感与尊重,他说什么同学们的一切他都会照单全收,其实他什么也不懂,根本就是一个被排挤在外的人。

最不解的是森口老师告白之后的慢动作镜头,孩子们在雨天中跳跃,脚踏进浑浊的雨水,激起的水花并不像我想象中的像簇簇箭头四散快速射出,而是像优雅的奶茶广告中一滴奶茶滴入香甜柔滑的巧克力奶中,污水像一个花苞将少女的脚包裹。污水慢慢升高,飞进少女的裙子里,然后再慢慢跌落,中间有镜头的转换,让我一时有一种错觉:那污水本身就来自少女的身上,它们只是自然的流露与脱落。这让我在脑海中闪出了一个画面:森口老师和美月在餐厅见面的时候,当森口说出她的目的本是想让自己原来班上残暴的学生逼死俢哉。森口知道只是初中生的孩子可以有多残忍。电影中的每一个人都是残忍的,并不只有那几个主角,每个人都是污水中的一部分,甚至每个人都是污水的源泉,人性本恶,这是我的理解。

第二个不解的是美月的死。俢哉一直渴望着被妈妈关注,被妈妈爱,这一切只有美月知道并了解他,可他最后却将美月的陪伴与关心看做垃圾,之前看到的他们带有暖意的相处成为俢哉打发时间的作秀。俢哉用最原始粗暴的方法杀了美月,比他所鄙视的露娜希杀害家人的手法还要原始。并没有用他自己所研制的处刑工具,最后用一把如镰刀的大刀将美月肢解。鲜血还是喷溅出来,随着刀的挥动带到空中,变成了他没有温情的儿时妈妈残忍的将他的玩具肢解的零件。俢哉的妈妈毁了他的玩具,他的童年,给他之后的暴力埋下了种子,而俢哉自己则毁了最了解自己的人,毁了自己的以后。

最震撼的是天空的镜头。直树和俢哉杀害爱美那天是个大晴天,下午的阳光让直树和俢哉的影子在地上投射出长长的阴影。阳光越过天空中的多多白云照着出尖锐的线条,白云的边缘也被啃食掉的感觉,当然,影片中的色调并不是清新的蓝天白云,云朵不是白色,天空也不是蓝的,而是罩上了一层群青,墨绿,熟褐与紫色混合后的灰。短焦距镜头将一大片很有质量的云压下来,让我有种压抑喘不过气的感觉。阵雨将下前与雨过天晴后的天空十分相似,云层上方,受到阳光照射的地方显出白色,而下面则积压了大量铅灰的阴影。如我在豆瓣上看到的第一个影评上所说的“渐渐的,我们不再只看到表面光明的世界,而是真正处于阴暗之境,看见光影交织的世界,善与恶如影随形的真貌。”

这也是我觉得这部片子的魅力所在。它不是单纯地讲述师生情谊,老师有多么伟大的电影,不是单纯抨击现今教师职业道德操守的片子,而是将校园问题带出校园,不以学生和教师或是教育体系的矛盾,简单粗暴地下判断,而是直面复杂的个人处境。

[电影告白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生死牛玉儒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1993 字

+ 加入清单

4月25日下午我观看了电影《生死牛玉儒》,深受感动和教育。影片根据牛玉儒同志生前的事迹,集中描写了他在生命的最后100天里,面对癌症和死神,没有住院休养,而是忍受着病痛,依然心系百姓,时刻关心地区的发展,三次出院回呼和浩特工作,回到他所热爱的城市和百姓中,深入到企业、街道、社区、农村牧区等基层一线,深入到下岗职工、困难居民、贫困农牧民之中,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帮助解决涉及老百姓利益的实际问题。为了吸引台商到呼和浩特>投资建项目,解决2万人就业,他刚动完大手术,就赶到草原与林董事长会面,用真情打动对方;当下岗职工党员信念产生动摇时,他忍着化疗的痛苦,来到职工家中,为他们的子女前途设身处地出主意、想办法;建“乳都”要靠养牛户,当老阿妈的奶牛患乳腺炎无法出奶时,他马上让秘书去配药,并亲手给奶牛敷治。他用生命兑现了执政为民的政治承诺,艺术地再现了“生命一分钟,敬业六十秒”的自动自发精神,展现出他强烈的政治责任感、火热的工作热情,塑造了他为人民鞠躬尽瘁的高贵品格,揭示了牛玉儒同志的生死观、价值观和廉政观。

看完影片后,我切身感受到了牛玉儒同志有一种顽强的精神力量!正是这种精神力量,让牛玉儒同志超越了常规。这种精神力量到底是什么,会有如此神奇?我想,应该是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的,因而是科学的理想信念。共产党员有了这样崇高的理想信念,就有了立身之本,站得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有了保持先进性的精神动力,就能自动自发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牛玉儒同

志正是在这种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的激励下,俯首甘为孺子牛,“生命一分钟,敬业六十秒”,在病榻上作出“3天下地,7天拆线,15天出院”的决定,“自加压力,不留余地,奋力前行”,4天跑了5个城市,从南到北行程万余公里,考察了4家着名企业和两个城市,拖着病体在市委九届六次全委会上作了2个小时20分钟的即兴演讲,策划呼和浩特的发展与未来。牛玉儒同志正是在这种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的激励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他为百姓办过无数好事、实事,可从未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和亲友谋过一丝私利,他认为“权力是人民给的,不属于我自己,我不能随便支配!”在当今市场经济环境下,能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为此,他遭到了亲友们的误解,误解他没有人情味。在得知自己病入膏肓、时日不多的一刻,他在家宴上向亲友们敬酒,请亲友们谅解。直到他去世后,当他的亲友们看到当地老百姓对他的深切怀念和无限感激时,他们才明白牛玉儒同志生前的良苦用心。他的正气和清廉,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在各级领导干部中树立了廉洁自律的良好形象。

着名诗人臧克家说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牛玉儒同志虽然走了,但他的事迹深深地撼动着我的心灵,他的人格魅力继续激励着我不断前进。我要向牛玉儒同志学习,一是学习他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持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员的立身之本,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精神动力。理想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背弃理想信念,是一些人堕落为腐败分子的根本原因。坚定理想信念,就是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认识世界,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把理想信念建立在科学分析的理性基础之上,既客观看待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科技发展的现实,又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历史趋势;既正确看待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曲折反复,又充分认识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通过认识规律保持清醒头脑,通过把握规律辨明前进方向,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确保在理想信念上不动摇。二是学习他把坚定的理想信念化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行动,自动自发,自加压力,负重前行,像他那样“保持一种激情,永远做到对党的事业,对自己的工作激情澎湃,真正能够胸怀坦荡,清清亮亮地干些事情”,“只要我们生命一分钟,就要敬业60秒”。一名党员的作用,对于党和人民的事业来说,就像一台机器上的螺丝钉,螺丝钉虽小,作用却不可低估。共产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共产党员应该自觉把自己的理想和奋斗同党和人民的事业紧密联系起来,同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前途紧密联系起来,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贡献,创造一流业绩,以实际行动为党和人民事业添砖加瓦、贡献力量。三是学习他克己奉公、清正廉洁的自律精神,加强党性修养,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的影响和侵蚀,艰苦奋斗,廉洁奉公,常修为政之道,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金刚川电影观后感中小学生

全文共 649 字

+ 加入清单

金刚川》,您肯定问好看吗?

在家看电视,经常频繁切换电视频道,如果碰巧放《上甘岭》,我肯定要看几分钟,虽然看了很多遍,就是想再看一会儿;如果偏巧看到战壕里卫生员唱一条大河波浪宽那段,我一定看完,每每都会看到发根扩张,心潮澎湃。

我们说抗美援朝是一场伟大的战争。有个美国人说,我们打败了,因为我们没有战胜敌人。没赢就是输。《金刚川》拍的是1953年7月在抗美援朝末期,我们的志愿军战士以血肉之躯一次次修补敌人轰炸的木桥、最后保证大部队通过的故事。情节不复杂,就是我们修桥美国人炸桥。可是看完电影后并不爽,因为没有胜利的喜悦。据记载当时大部队通过金刚川后,金城战役取得了胜利,两周后朝鲜的停战协议也达成了。可能是我有些狭隘,我想看到我们胜利的镜头,既然他们觉得没赢就是输,那就是我们赢了,更何况拍个局部战场的胜利场面又怎么了?过往电视剧,手撕日本鬼子、子弹拐弯是有点过分,可是这个片子里,吴京(关班长)炸成了两段、张译(猛张飞)被炸的就剩一边了、张九霄(刘浩)烧成炭人了,而美国飞行员死相你看不到,对比下来我们牺牲的惨烈,而且多为蛮干,人家损失甚微,又不见红旗飘飘,觉得不痛快。

电影没有让我流泪,散场时《英雄赞歌》响起,我默默地走出电影院,我们是怕美国人看了不舒服吗?电影结尾一个美国飞行员电告总部,“我们无法阻止他们”。难道仅仅是他们放弃了,而不是我们勇往直前,在对决中占了上风吗?

以后电视台也会放《金刚川》,我想我不会像看《上甘岭》一样,一次一次的重复看。这是一部战争片,不是我心中的抗美援朝的片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有关《孔子》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625 字

+ 加入清单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一读起琅琅上口的《论语》,就让我情不自禁的想起了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他。今天下午,学校组织我们在班上看了《孔子他》这部电影,进一步加深了我对孔子他的了解,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心灵震撼和深刻的思想洗涤。

孔子他出身于鲁国,是一个有爱心、有智慧的人,主张礼仪仁和。当时的社会极其混乱,孔子他仕官于鲁国,并以其勇敢和智慧带给鲁国以尊严和强大的希望,但最终没能实现他的政治抱负。随后的十四年,孔子他率领众弟子周游列国,传播其思想,并进行文献整理工作,他的思想和学说为后世留下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孔子他曾经说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我觉得这句话说的非常好。在当今社会,大家都爱面子,怕丢脸。因为爱“面子”,有的人在某些时候会变得不懂装懂。我以前也有这个缺点,有时候老师上课讲的题目,我似懂非懂,本想下课后去问老师或同学,可又怕他们说班干部还不认真听,所以,就一直把题目憋在心里,而导致成绩下降。后来,我发现这个缺点实在是太可怕了,它使我不会的题目越积越多,脑子里一片糊涂,严重影响了我的学习。现在,我再也不会不懂装懂了,上课认真听,遇到难题先思考,实在想不出,就再去向老师和同学请教,把每一道题都想清想透,成绩也在一点点的上去。

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应当学习孔子他对学问孜孜不倦的态度,对学习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精神,以及刚正不阿的做人品格,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思想、品德高尚的博学之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电影《大火种》观后感

全文共 842 字

+ 加入清单

临近七一,公司总部组织党员同志集体观看了电影大火种》,观后让人无限感慨!感慨于水深火热的过去,感慨于美好生活的现在,感慨于要不断追求更高目标的未来。

影片真实再现了1926年发生在广饶县大王镇的一个故事。一名青年知识分子刘雨心带着由陈望道翻译的首版《共产党宣言》来到广饶,向群众宣讲《共产党宣言》的真义。在当时的境况下,劳苦大众把"能吃上馍馍、能吃上饺子"就定义为实现共产主义。如此朴实简单的愿望,在我们这一代人看来是如此的容易满足,但背后却又隐藏着深深的悲剧色彩,让人心隐隐作痛。然而,他们就是在这样一个悲苦的年代坚持着这样朴实的信念与剥削阶级斗争着,即便被残酷镇压和血腥屠杀,他们仍然坚定不移,不管是不识字的农村妇女还是不韵世事的小女孩……他们心里始终都有一种坚定的信念!

影片中有一段在青岛海边的画面,一架飞机从天而过,那是2015年的某一天,同样是在这个海边,1927年,革命者鲁真被残忍的杀害!强烈的今昔对比为我们展开了一幅鲜活、悲壮的生命画卷。

如今的我们生活在物质丰富、精神文明的新时代,自由的选择着自己喜欢的工作。看过影片之后,深深的感觉到这种生活的来之不易,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党员我们要不断发扬老一辈革命家坚强不屈、矢志不渝的优良传统。在工作中,立足岗位,时刻怀揣一颗敬畏之心,眼到、手到、心到,看清每一组数据,做好每一件产品,想好每一件事情。兢兢业业,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真正做到在哪里都是一面鲜红的旗帜。不仅要为实现自身的价值,也为实现公司的美好愿景而努力奋斗。

如今的我们,饱含着对美好未来生活的向往,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光和热。这一切得益于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卓绝的斗争,得益于公司的广阔发展平台。一天忙完,常常静下来问自己:今天的事情都做了没有?都做好了没有?是不是还有做的更好空间?不为超越别人,只为超越自己以求更好的前行。

面对未来,踏上"十三五"新的征程,我们有责任,更有义务把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共产主义事业接下来、传下去,为实现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