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春节风俗年糕作文(热门20篇)

病毒面前,铺天盖地的新闻都是和病毒有关,非常时期,街上空荡荡的,很少遇上一个人。偶尔遇上一个人,都用口罩未雨绸缪地抵抗病毒。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春节抗击疫情小学,欢迎大家阅读,希望您喜欢。

浏览

6996

作文

1000

关于春节四年级作文

全文共 320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就是农历正月初一,我最喜欢的节日——春节

春节有许多习俗放鞭炮、贴春联、守岁、看春晚……今天,我与爸爸贴对联、贴年画。到了晚上我与爸爸放鞭炮,爸爸放的鞭炮就是绿色的与红色的,一个个到天上就像是小鸟一样。妈妈与奶奶在屋子里包饺子,我也去包饺子了,我包了一个花边饺子。

到了看春节联欢晚会的时候了,我急忙跑到了楼上看春节联欢晚会的时候了,我急忙跑了楼上看春节联欢晚会。春节联欢晚会会有小品、歌曲、舞蹈……其中我最喜欢的节目还是小品。妈妈喊我下楼吃饺子了,我就下楼了。妈妈把一盘盘热腾腾的饺子端到桌子上,我们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饺子,其乐融融,我一共吃了十五个饺子,到了凌晨一点多,我非常困,就去睡觉了。

春节,一个让我久久难忘的节日,我喜欢你春节。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优秀年级春节

全文共 731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的春节,不同以往。我们一家第一次在房山的姥姥家过年。这是一座不知名的小山村,我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春节。

除夕之夜,天色渐晚,村子里,远远近近,偶尔传来一阵阵鞭炮声。久居城市的我,好久没有听见鞭炮声了,感到很新鲜。我拉着妹妹想到院子里看看放鞭炮的情景,只听见舅舅喊:“开饭了!”舅舅神秘地说:“吃完饭,我带你们放鞭炮!”年夜饭开席了,一家人难得相聚在一起,有酒有菜,有鱼有肉,说说笑笑,团团圆圆。春节晚会开始了!大人们还在边吃边唠,我的妹妹却坐到电视机前。我最爱看小品节目了,演员们风趣幽默的表演,笑得我前仰后合。午夜时分,舅舅兴奋地告诉我:“要放鞭炮了!”我高兴得跳起来,“太好了!”舅舅把一大盒鞭炮搬到院子里,我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鞭炮,舅舅说叫“大长红”。我奇怪地问舅舅:“为什么买这么大的鞭炮呀?”舅舅笑着说:“崩走怪兽,带来好运呀!”原来如此。这盒鞭炮盘成一大卷,展开一看,大约四五十米,在院子里绕了好几圈,才绕到院外。12点的钟声一响,舅舅点燃鞭炮,“噼里啪啦”地响了起来,火光映红了整个院子,我们全家老老少少都激动得拍手叫好,就连姥姥家的小狗也跟着撒欢儿。这时,全村都放起了鞭炮,好像在举行一场盛大的音乐会,鞭炮声此起彼伏,连成一片。我们小孩子连蹦带跳,躲到屋檐下,捂住耳朵,一起融入到这场音乐会中,嘴里高喊着“过年啦!”这场音乐会持续了半个多小时,才渐渐平息。我们小孩子兴奋得睡不着觉,大人们也不管我们。因为有个说法,就是“大年三十熬一宿,一年好运满地走。”我和妹妹一直玩到困得睁不开眼了,才去睡觉。大年初一的早上,我们给长辈拜年,送祝福,收红包,好惬意啊!我把红包悄悄地收起来,准备给自己买学习用具或用在需要的地方。

这个春节,是我最难忘的一个春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二年级快乐的春节话题

全文共 1081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一阵“噼哩啪啦”的鞭炮声中,我们送走了狗年,迎来了猪年。只见大街小巷到处张灯结彩,到处人声鼎沸,一派红红火火的过年的喜气景象。 In the sound of "crackling" firecrackers, we sent away the year of the dog and ushered in the year of the pig.I saw the streets and lanes everywhere, and the people were full of people everywhere.

“红”这个字代表着喜气洋洋,也代表着快乐。在我的房间里到处都是红色:红单、红地板、红被子……所以,在我身边的喜事也真是说也说不完。

一喜,今年恰逢猪年,小阿姨家又添了一个“小猪丁”。这个“猪宝宝”全身胖墩墩的,红通通的脸,大大的眼睛,小小的嘴巴。他被包在厚厚的棉被里,整天“呼啦哗啦呼啦”地睡觉,真象个小懒猪!全家都围着他团团转,让我好不妒忌。

二喜,股票猛涨,大家都很高兴,只有我爸爸垂头丧气的。原来他认为春节期间股票一定会跌,但他万万没想到今年股票涨得非常的好。我朝着他哈哈大笑,他哭丧着脸对我说:“还是你说得对,以后我就听你的啦!”“哈哈!以后我最大了,连爸爸都得听我的话。”我暗自高兴。

三喜,也是让我最最开心的事,因为我的第九颗牙齿(第一颗恒牙)掉了。这意味着我又长大了。爸爸把这颗牙扔到了屋顶上。听我爷爷说,下排的牙齿应扔到屋顶上,上排的牙齿则扔到床底下,这牙才能得更好。我算了算,屋顶上应该有五颗牙了,不知他们还在不在。我真希望牙齿中到土地里还能长出来,这样,我那缺牙齿的爷爷奶奶就能好好地吃东西了。这样我爸爸也不用扔牙齿了,我会直接把它种在花盆里。

过几年就会长出好多好多牙齿了,我不但把它们送给爷爷奶奶,还送给其他爷爷奶奶。不过,这是要收钱的,一颗10000元。我心里打着小算盘:卖出个百来颗以后我就成百万富翁了!嘿嘿嘿!哈哈哈哈哈!可转念一想:不行,爷爷奶奶们一个月也拿不到那么多工资,我不能这样骗取他们的钱!

这时,我突然又想起了曾经看见过电视里那些死后还要无偿捐献遗体的老人们,很多人都不理解他们的行为,可是,我理解!他们这样做是为了让患病者的生命得到延续,早日的康复。这连将要死去的老人都知道要帮助别人,更何况我是一个少先队员呢!我应该向他们学习!我决定把压岁钱捐献出来,给那些需要帮助的贫困山区的小朋友们。

我的喜事就像沙滩上的贝壳一样多,我只拾了几颗最亮的给大家看。如果大家想知道更多的故事,就跟我一起到沙滩上捡贝壳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春节风俗

全文共 624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江门,那里,每年过年,市民们举行的活动可多了!

农历年的最末一天称除夕,江门习俗称“过年”。

除夕前人们就忙碌各式年货了:买鸡、鸭、鹅、鱼肉、衣饰、家具、器皿、画、春联……样样都有。餐桌上摆的大鱼大肉和糖果,让人直流口水。

人们还会买柑桔、青橄榄那些象征吉祥如意的水果。

旧俗过后,男的必新理发,女的必“挽面”。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和“述职”之时。是日起,家家户户大扫除,用物和被帐都行清洗,谓之“采囤”。

过年外出的家人一定要赶回来团聚。家里还会吃团圆饭。

如果是晚农家的水缸要贮满水,米缸要填满米,灯火不能熄灭,这样才能年年好运气。

农历二十三晚,俗称小年夜,人们为表示灶君一年来保护各家各户灶火不断、饮食平安的谢意,在灶君向玉皇大帝述职时,特地给他贱行。谢灶要摆设贡品,主要有:一碗清水,一碗白米,几棵带尾叶的甘蔗,还有炒米饼、柑桔、红糖和一封利是,以及一份“灶君疏”,大意是向灶君请罪,请他上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这就是谢灶。

说了这么多,也该说花市上了。

临近过年,香港人都喜欢按照习俗购买年花,取其“花开富贵”之意。

那香港的花市和江门的花市有什么不同?人们可以趁到香港过新年的时候去人潮拥挤的地方年宵花市凑凑热闹,看看那金橘、水仙、牡丹、芍药的年花,以及近年流行的“五代同堂”,据说桃花能为未婚男女带来“桃花运”,连着叶子的柑桔则代表姻缘“开花结果”……

哎!不说这么多了,喉都干了,喝点水,自己查阅吧!我们江门可是有数不清的习俗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春节记事三年级

全文共 401 字

+ 加入清单

新年要到了,孩子们最开心的时侯也到了,因为新年是我们孩子最开心的节日,再过几天新年就到了!我也情不自禁的想起去年春节的趣事。

我清楚的记得去年除夕晚上11点过的时候我家都在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我们正看的起劲时,突然看见电视后面黑色的天空也突然有了颜色,我和妈妈便决定出去看个究竟,原来是五颜六色的

礼花给黑色的天空染了色,那些礼花别提多漂亮了!有红的、蓝的、紫的、黄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其中一个特有趣,它是一个炮弹在空中飞舞,最后竟画了一条龙。在20__年最后一个小时我

们全家一起出去放了礼花,

我们先放的是降落伞,它的外形和其它礼花差不多一样,当它爆炸时,你会看见一个白色的东西冲向天空,然后缓缓落下来,向降落伞一样。第二个可就危险多了,它的名字叫火箭,那为什麽很危险呢

?因为在发射时尾部会喷出火焰。而且使用很快的速度飞向草坪,一些不幸遇难的草也被烧黑了。

新年真快乐,我盼望着今年的春节早早到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春节风俗作文

全文共 1026 字

+ 加入清单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由于地域不同,人们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民族风俗也不同。北京的春节热闹非凡;闽南的春节笑声不断;东北的春节饭菜可口;而潮州的春节又是怎样的呢?你们一定很想知道吧!那就随我一起去了解吧!

潮州人在腊月二十四那天,就开始迎接春节的到来了。潮州的特产特别多,因此,这些特产成了过年时饭桌上必不可少的东西,所以从腊月二十四开始,各家各户都要准备这些东西,其中,潮州人准备得最多的是红?。红?是由发酵?包着糯米、香菇等食料精制而成的,关于它的意思有很多,有红红火火、五谷丰登等。另外,潮州人还要拜神,以及大扫除。

到了腊月三十,一年中的最后一天,人们就早早地起了床,开始了一年中最忙碌的一天。这一天,大家都要祭祖,摆上鸡鸭鱼肉,插上香烛,便可以祭祖了。祭祖时每个人都要叩三叩,叩头时可许下来年的愿望。人们可以利用祭祖的时间,除旧布新:贴上红红的对联,传统的人家还挂上红红的灯笼。小孩子贴到别处放鞭炮,一串串鞭炮火花四溅,仿佛要把祝福送进千家万户。下午大家吃完午饭后,早早地沐浴穿新衣,开始期盼团圆饭的到来。到了晚上,大家高高兴兴地围在一起吃一年中最丰盛、最有意义的团圆饭,这一夜的团圆饭,对于在外地工作的人,除非有公务脱不了身,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饭桌上,男人们互相敬酒;孩子们开始不停地往嘴里塞食物,收红包,图个避邪求吉;而厨房里,勤劳的女人们正忙着做菜。吃完团圆饭,大家围在一起聊天、喝潮州工夫茶,唱潮剧。

正月初一,这对潮州人来说是一个崭新的一页,人人早早的起了床,有的去拜年,有的在家接待客人,有的趁假日的时间出去游山玩水,还有些女人拖儿带女回娘家看望父母。街上真热闹:鹤发童颜的老人们身着节日盛装,兴致勃勃地漫步着,说笑着;高大的青年男子也一改平时的严肃,温习着儿时的功课──戴上奇形怪状的面具;几个年轻的妙龄少女提着大包小包的礼物,在互相逗趣、取乐;天真烂漫的孩童们,戴着漂亮的围巾,帽子和手套,穿着各式各样的棉袄,嬉笑着出入于货物琳琅的商店、趣味无穷的游乐场。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这对潮州的春节来说是一个高潮。在那天晚上,人们带着儿女,提着形态各异的花灯,漫步在挂满灯谜的大街上,大家总要停下来猜猜灯谜,不是为了答对题时有礼品,而是为了一份答对题时的喜悦。潮州的元宵节还有一个传统:那天晚上,小孩子必须吃甘蔗,据说在这天晚上吃了甘蔗不会蛀牙。

潮州的春节,具有浓厚的传统味道,它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有快乐,还有家的温馨与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一年级的作文春节哪些事儿

全文共 686 字

+ 加入清单

红红的鞭炮五彩花衣,浓郁的笔风钩画出浓郁的新春气息。春节就像少女一般,不知不觉便爱恋上了。

如少女般活泼跃动,所以爱上春节。

随着钟声敲响,我们迎来新春。不同的音乐和鞭炮声予人一种激动的感觉。走上街来,无论是新婚夫妇,还是是伛偻提携,大家的脸上都渗杂着喜悦与激情;地上长排鞭炮,也因这喜气开始舞蹈,它跳得很快,阵式宏大所以没人敢靠近它,可又跳得美观激昂,使所有过路人都驻足观看,表演完了,还不忘留下自己欢乐的气息,白烟款款地爬上湛蓝天宇,笼罩着整个春节喜气。对呀,你活泼跃动的身影,使我爱恋。

你如少女那灿烂的笑容,所以爱上春节。

大街小巷,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比花还夺目的笑容。步入市集,许多大妈大嫂便咧着嘴喝道:“来来!青菜两块一把!来一把吗?小弟?”这种煽动性的笑语怎么不让我掏出腰包呢?过了马路便来到河畔,这里与市集不同,没有了喧杂却上演一幕幕的温馨。一家三口请求我帮他们照几张相,我当然爽快地答应了。镜头里的一家子笑容的灿烂无法描述,可细看镜头内,这真是温馨的一定呀!这种感叹油然而生。的确,你如少女那灿烂笑容,所以我爱恋。

你如少女那含情脉脉的眼神,所以我爱上春节。

我常常在期盼,期盼着春节的早日来临。父母都在外地开店,一年见面不到两次……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之间的羁绊没有断开。没错!因为春节,我又可以和父母一起上街买衣服,吃小吃;去河畔吹吹风,钓钓鱼;家里聊聊天……这是爱,因为春节使我们的爱更加浓郁。你含情脉脉的眼神,使我爱上你。

爱上春节,爱上活泼欢跃的鞭炮烟花;爱上春节,爱上大街小巷,涌动人流那灿烂的笑容;爱上春节,爱上亲人回家;弥补温馨。

你,爱上了春节了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湖南春节的风俗作文

全文共 521 字

+ 加入清单

湖南人过年,要先从除夕说起了,除夕一定会吃鸡、肉、鱼三样,而且得是大鱼大肉。鸡要整只的清炖,要选择公鸡,炖好后把鸡头立起来放;鱼蒸好后再在上面撒满红红的辣椒,而且三十晚上的鱼千万不要吃完,要留到初一再吃,这是象征着年年有余、五谷丰登,辣椒当然代表的就是红红火火了。初一早上吃一些点心后,就要准备好头天做的米酒,也叫甜酒。甜酒的材料有糯米、纱布,还有特地从湖南带来的酒药子,这性质与咱们所有的发酵用的酵母类似。

湖南过年时还有吃腊肉的传统,不过与四川人吃蒸腊肉不一样,湖南人喜欢把腊肉与香豆干或者是干豆角混在一起炒着吃,吃起来油香满口,特有嚼头。有时候,也会用冬笋与腊肉一起炒,这样在咸香之外还会有一种清鲜的感觉。

湖南人拜年、看龙灯、放鞭炮之外,还有唱花鼓戏等等。

在湘潭一带流存着许多过年的风俗,古老而朴素。从正月初一到十五,不论是农村或城镇,到处可以看到舞龙灯。舞龙灯先要"接龙"。即挨家挨户发请帖,凡是接了请帖的人家就依次进屋去舞龙灯表示祝贺。接龙后,开始舞龙。龙随鼓起,翻腾跳跃,大有腾云驾雾之势。欢快时,灯游龙卷,让人目不暇接。湘中一带盛行舞龙灯,还传承着不少的巫风楚俗,如"接龙"、"收水"、"挂红"等,都表达了人们喜庆丰年的美好祝愿。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春节吃年夜饭的作文200字

全文共 375 字

+ 加入清单

过年啦!过年啦!年夜饭当然是过年必不可少的了,在以前都是爸爸妈妈在做,今年我又大了一岁,我也要一起做年夜饭。

我跟妈妈分工明确,我做素菜,妈妈做荤菜。我做了顺滑美味的土豆泥,又香又脆的烤秋葵和香气扑鼻的山药炒芦笋。和妈妈做的菜加起来刚好八个,我做的三个菜有炒的,有蒸的,有烤的。其中,我最拿手也是最简单的一道菜,就是烤秋葵了。做烤秋葵很简单;第1步,把秋葵洗干净,不要去掉蒂沥干水分;第2步,把烤箱预热至180度,在烤盘上铺好锡纸;第三步,在烤盘上刷上一些油,把秋葵整齐的放上去;第4步,把剩余的油刷在秋葵上,再撒上一些盐和黑胡椒;第5步,放入烤箱中层烤15分钟。这样健康养生,美味可口的盐局秋葵就做好了,出炉后还可以根据个人口味放上别的酱料。

开始吃年夜饭了,爸爸妈妈吃了我做的菜都说很好吃,都夸我长大了,懂事了,我在快乐中吃完了2020的最后一餐饭。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中国春节三年级作文

全文共 348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我们大家最喜欢的日子。在那天,我们要忙着打扫卫生,祭祖,贴春联……非常忙碌。

“咚咚咚”传来了敲门的声音,我飞快的把门打开了。“姑姑和哥哥来了。”我高兴地叫了起来,又对姑姑他们说,“新年快乐。”

他们一来,家里瞬间就热闹了。他们一下子聊家庭琐事,一下子聊我的学习。一听要说学习了,我赶紧钻到房间去看电视、拼乐高了。

“团圆饭来了!”妈妈端着一个大火锅上桌。我们一家人全都围着桌子坐了下来。“妈妈,这真的是太丰盛了。”我看的口水都要掉下来。除了火锅外,还有红烧鱼、红烧肉、炒牛肉……我看着迫不及待的伸出筷子夹了一大片牛肉,哇,这个牛肉太有嚼劲了吧!我吃的都不舍得放下筷子。这时,爸爸举起酒杯:“来,让我们一起喝一杯,新年快乐。”我们也跟着举起杯子:“新年快乐。”

多么美好的春节啊,多么幸福的春节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家乡的风俗六年级

全文共 640 字

+ 加入清单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描述出了春节万象更新的一派景色。

春节的来历说法众多,其中最为普遍认同的一种说法是,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作为我国最为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春节,习俗自是数不胜数的。例如:置办年货,贴春联,吃年夜饭,守岁,放鞭炮,看春晚,拜年……

家乡的清晨,街上鞭炮的“噼噼啪啪声”响彻云霄,将熟睡的孩童们从美梦中拉了出来。

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眼前的春联、灯笼,增加了节日的味道。

大人们凌晨四五点便起来忙活了,因为他们得为一家人团聚准备好丰盛的年夜饭。无忧无虑的孩童们则与伙伴分享自己新年快乐的源泉之——各式各样的鞭炮。有仙女棒,冲天炮,擦炮,甩炮,魔术弹等等。

过年使我们小孩儿最欣喜的莫过于能收到压岁钱了。压岁钱一般是长辈给孩子们,妈妈从小叮嘱我要懂规矩,收下红包时,必须双手接过,并向长辈道谢。

在我们家,过年时收到的压岁钱都是交予父母保管的。从书上我还得知了关于压岁钱的小故事呢,让我来跟你们一起分享吧!

以前每年大年三十的夜里,会有一个名叫作“祟”的小妖出来伤害小孩子。它会趁夜里偷偷潜入人们的家中,摸一下熟睡的小孩子,从而导致小孩子生病、发高烧。当时的人们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会让小孩子用红纸包八枚铜钱玩,将“祟”吓跑

因此,人们又将这八枚铜钱叫做“压祟钱”。后来又因“岁”与“祟”谐音,又被称为了“压岁钱”。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欢乐而又喜庆的节日,家乡的习俗与春节的快乐如一首美妙的乐曲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春节风俗

全文共 1254 字

+ 加入清单

过年到了,大家都回家过年了,我们坐时光机和大家一起去看看吧!

为什么过年不叫“过日”或是“过喜”?也许,大家头上都满头问号。

这也是由一个故事引起的,不,应该说是一个传说。从前,天庭有一只怪物,有鹿角、虾须、鹰爪、蛇身、鱼鳍,这只怪物到处兴风作怪,吃人、吃兽,人见人怕,兽见兽躲,天庭把它锁在囚房,除夕之夜可以放它出来,神仙们叫它“年”。每除夕之夜“年”就出去吃人吃兽,谁见了它就倒。终于有一天,人们发明了烟花,红对联,红纸。除夕之夜,人们放着烟花点着火把,把房子添上了红家具,红对联。这时,“年”来了。可是,红色刺的它睁不开眼睛,火把烤着了它的尾巴,对联搞的它满身都是,人们见它怕红色,使用红家具扔它,小孩子用火在它身上点烟花,搞的它头咬尾巴转圈。年气愤的回到了天庭,人们就叫这一天过年,有时也叫过年。

过年大家都会包饺子,吃年饭,有时,一些较有钱的人家里,还会回老家。

我现在在湖南过春,湖南都是一些唱戏的人来表演的。湖南人都是去卖对联,对联也是象征幸福美好。过年大家都去看过年联欢晚会,大家也会去包饺子。

东北,除夕,首先全家一起祭祖,依尊卑长幼,向宗亲三代神主叩首辞岁,随后举行家宴,长辈们坐上了首,晚辈团团而坐,取“阖第团圆”之意。饭果必要丰富让人有充实感,预示来年丰衣足食。饭后男女老少都要彻夜不眠,进行不同的娱乐,最后全家吃饺子,百十个饺子中,只有一个饺子有硬币,吃到的诸事顺遂。

河北:年初一,祭拜天地;年初二,家里小狗过生日;初三初四,走亲访友,媳妇回娘家;初五,“破五”祭财神;年初六,百无禁忌,出门活动筋骨;年初七,吃面条;年初八祭玉皇大帝;年初十、十一、十二、十三,大吃大喝;年初十四,准备闹元宵;年初十五,吃元宵,看灯火;年初十六,回归清淡;年初十七,过年落幕。

我们湖南人,先是去先辈坟上祭祖。除夕,一定会吃鸡鱼肉三样,而且得是大鱼,大肉!鸡要整只的清炖,要选公鸡,炖到后,鸡头立起来放,鱼蒸到后,上面撒满红辣椒,而且,三十晚的鱼千万千万不能吃完,要留到初一吃,象征年年有余,五谷丰登,辣椒当然是红红火火了,初一早上吃点东西后,就可以做米酒了,也叫甜酒。

对了,过年父母亲朋友家人都会给小孩子红包,压岁钱,传说是除夕络绎年的,年就不吃小孩子了。

除夕家宴菜都有自己的特色,旧时北京天津人一般人家家做大米干饭,炖猪肉,牛羊肉,炖鸡,再做几个炒菜,陕西家宴一般为:四大盘,八大碗,四大盘为炒菜和凉菜,八大碗以烩菜,烧菜为主。安徽南部仅肉类就有红烧肉,虎皮肉,肉圆子,木须肉,粉蒸肉,炖肉,猪肝,猪心,猪肚制品,还有各种炒肉片,炒肉丝等,湖北东部为三蒸,三糕,三丸。

占岁。旧时民间进入新日初几日的天气占本年年成。谓岁后八日,一日为鸡日,二日为犬,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八日为谷,当日晴,则所主之物繁育,当日阳,所主之物不昌。

过年一般以吃年糕,饺子,糍粑,汤圆,荷包蛋,大肉丸,全鱼,美酒,福橘,花生,苹果,瓜子,糖为主。

过年,你快乐吗?总之我很快乐。我们要把过年传下来,它是我们的骄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一年级的小作文春节

全文共 618 字

+ 加入清单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伴着诗人王安石的《元日》,我们又迎来了一个重大而喜庆的节日——春节

春节是我们汉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春节一般从腊月初就开始了,人们都忙忙碌碌的为这个喜庆的节日做准备,虽然累但心里是高兴的。到除夕的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开开心心的吃顿年夜饭。从初一开始,小孩子们就跟着大人给长辈拜年。到了亲戚家,对于我们小孩子来说是最开心的,不管谁家都会准备一桌子的好菜。饭后的水果也是少不了的,兜里更是装着鼓鼓的红包和大把的糖果,瓜子,就这样每天都沉浸在春节喜庆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就到正月十五,每家每户都会在自家的大门口挂上红红的灯笼。火红的灯笼照在人们喜悦的脸上,也照进了人们的心里。

我国是一个泱泱大国。俗话说得好:“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春节在每个民族都有不一样的过法。

比如说哈尼族的春节习俗,春节前几天,哈尼族的妇女就要忙着做一种糯米饼子,供春节的时候享用。而小伙子则忙着上山砍竹子,准备立秋千,哈尼族不管男女老少,都在过节这天穿上漂亮的衣服去荡秋千,呈现出一片祥和的景象。

又如景颇族,春节期间举行“打靶”比赛。初一早晨,人们纷纷聚在赛场上,姑娘们把自己绣的荷包挂在竹竿顶端,射手射中吊荷包的细线算神枪手,姑娘们便奖励神枪手一碗香甜的米酒。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虽然各族人民的风俗不同,但我们都是中国人,都有一颗中国心。我爱我的民族,更爱我的祖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江西春节风俗作文500字

全文共 532 字

+ 加入清单

“啪啪——啪啪——”随着鞭炮声,春节又到了。“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每年这个时候,我们也从广州回到江西赣州老家过年了。

我的老家在江西赣州,赣州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形以山地、丘陵、盆地为主,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万里长征的起点城市。那里民风淳朴、热情好客,那里的春节有什么不同的呢?

春节前,那里勤劳的人们会制作腊货,如:香肠、腊肉、板鸭、腌鸭腿、猪舌、猪肝等,在除夕夜吃过年夜饭后,将腊货蒸熟、切好、摆盘,拼成赣州人春节招待客人的“九龙盘”,从大年初一一直摆到出元宵。赣州人年前户户动手准备红瓜子、煎油馃子、麻糕等各色糕点,迎接新年。

而大年初一,是最为热闹的时候,就是我的大伯及其它爷爷、大伯、叔叔们,都会敲锣打鼓的在村里走一圈,各家各户提着鞭炮及要祭祖的鸡鸭鱼肉、丸子、豆腐……排着整齐的队伍,最后走到村里设立的财神庙前,摆贡焚香,祭神祭祖,敲锣打鼓、燃放鞭炮,天地同辉,声震八方,祈求平安、健康、顺利。

年初二开始走亲戚,一般年初二会走最亲的亲戚,叫做“拜年”。说“健康长寿”、“万事如意”等吉利话,主人随即用腊味、糖果招待来客,陪客饮酒喝茶。

我的老家江西就是这样过春节的,而我最喜欢家乡的春节,因为他有着独特的方式,独特的风情,来诉说着他的过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一年级作文难忘的春节

全文共 578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热闹的,春节是隆重的,所以春节的回忆也就更加令人难忘了。

早晨,刚起床,奶奶就把早饭准备好了。按老规矩,除夕的早晨是要喝米粉汤的。米粉汤是把早备好的米粉放进锅里,再加点煮沸了开水,搅一搅,再加一点儿小菜,有白豆腐,咸菜、猪大肠等等各式各样的都有。不说种类吧,就光那色彩也是数也数不清:有雪白色的,土黄色的,翠绿色的……分明就是一场小型的选美秀。米粉汤自然是鲜美无比的,热腾腾的刚好可以融化窗外漫天的鹅毛大雪。那米粉汤吃起来又黏又鲜,喝了一碗便想着再来上一碗。

喝完米粉汤后,便就要准备去祭祖的物品。做元宝就是一种祭祖的物品,先把正方形的蜡纸对折,再用两个大拇指往两个内角一推,再把中间弄平,最后把朝上的两上角一翘,一个栩栩如生的元宝便做好了。

传统习俗贴对联,自然也不会错过。伯父先取来长梯,架在门的一侧。接着爬上去,哥哥先用刷子弄点贴对联的白糊儿,让伯先往门框两边一刷,再把对联贴上去,那对联红得,更加体现出春节的喜庆。

大年初一,光景又截然不同了。昨夜“劈劈啪啪”响了一晚的鞭炮截满了大街小巷,红红火火,像是给大街穿上了过年的新衣裳。这天大家会相互串门拜年,我们也会留在家里招待客人,这时家家户户都传来了酒肉的香味,令人口水欲流。全家上下,忙得不可开交,但个个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春节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它与其它节日不同,那么喜庆,又那么地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湖南春节的风俗作文

全文共 573 字

+ 加入清单

人们都喜欢过年,其原因当然在于美食与热闹的习俗呀!

湖南人过春节,家家户户都得吃腊肉,其腊肉的制作也是需要有经验的人来做,味道才会地道、肥而不腻。做腊肉也不简单呐,首先要准备好肉,再用盐腌一段时间,直到色泽达标后,才能进行下一个工序。下一道工序要将腊肉挂在柴火上面,把它烤成乌黑就完成了。

话说年年有“鱼”,在湖南春节时候,这道美味是少不了的,在过节的前几日,家里的大人都会去集市采购肉质鲜美的鱼来做成各种佳肴。因此吃上这些美味,才有过年的味道。

孩子们过年,必不可少的一件大事就是缠着父母买新衣,家长也都不会拒绝,新年嘛!当然要辞旧迎新啊!之后才是采购各种各样的爆竹,等着在除夕夜晚大肆的开心一把。

孩子们都在开心迎新年,大人们自然也不会闲着。他们要买各种干果,等着春节的时候招待客人,还要买好烟花爆竹在除夕夜迎财神,据说这样才能在新的一年里吉祥如意。

除夕真热闹,家家户户都在赶着做年菜来犒赏在外辛苦装钱的“功臣”,因此,家家户户都是酒肉飘香,喜气洋洋的气氛笼罩整个湖南。在除夕夜里,家家大门敞开,赏烟花。美丽的烟花点缀了黯然的夜空,就像绽放在夜空中的花朵,叫人连连称赞,整个除夕夜灯火通明。

正月初一是拜年的日子,家家都在这孩子到亲戚家拜年,孩子们更是乐不开支,因为在这一天,他们能得到丰厚的压岁钱。

湖南的每个春节都过得分外热闹,一点也不比别的城市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春节的传统200字

全文共 353 字

+ 加入清单

除夕的傍晚我和大伯、爸爸一起去放鞭炮,今年爷爷买的鞭炮是68万响的,长长的鞭炮足足有三米长,看到那长长的鞭炮,我暗自想:那么大一挂鞭炮,我一定要把它放出新意来!

我给大伯提议把炮摆成一个心形,大伯也觉得这个建议非常好,于是我和大伯摆,爸爸在旁边拍照,由于这挂炮太大了我们足足摆了20分钟才摆完,爸爸也从各个角度照了很多照片,这时我们请出爷爷奶奶等家人来一起分享喜悦,大伯和我一起点炮,由于这是我第一次点炮所以有点害怕,大伯小心的护着我,再攥着我的手一起点燃了炮捻,顷刻间炮声劈里啪啦的想起了!我们都捂住了耳朵,全家人都开心的笑了,等炮声过后地上出现了一个大大的心型,这更给除夕夜增强了过年的气氛!爸爸拿出我放炮时照的照片让大家看,看到自己放炮时那害怕的囧样我害羞极了!年夜饭开始了,期待明年的除夕还能再放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春节感想850字

全文共 910 字

+ 加入清单

【年与我】

爆竹声声响,歌儿年年唱,不知不觉新春的脚步已经悄然临近。春节是中华民族标志性的传统节日,也是华夏儿女共享团圆的日子,对每个人来说都意义非凡。在有春节陪伴的每一年中,“年”带给我的不只是欢声笑语、喜气洋洋,更多的是陪伴我一起成长,看尽人间百态、收获人生阅历,感悟心路历程。

顽童时期,过年之于我是一种“懵懂的期盼”。搜寻记忆中依稀闪烁的片段,在我还是个孩童时,对过年的概念还一无所知,只知道到了冬天,下了大雪,穿上厚厚的新衣,大家就可以听到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放起五次缤纷的烟花、吃上甜味十足的糖果,追赶嬉戏打闹的玩伴。那时候,对离别、团聚都没有成形的定义,还不能够理解历经长期分别盼着团聚一堂的喜悦,也不能感受无法团圆相聚的感伤,有的只是欢声笑语,无忧无虑,永远是一种懵懵懂懂的期盼。

学生时期,过年之于我是一种“纯粹的欣喜”。进入了漫长的求学生涯,学生时期,自己也在逐渐的成长懂事,开始经历了一些人生中小小的酸甜苦辣,那时候已经懂得了过年的含义,开始理解春节对于每一个家庭的重要意义。在以学业为重的年纪,还记得高中毕业,第一次离开家、离开父母去往外面的世界求学,真正体会到了孤身一人面对生活的感受,那时候,临近春节,听着父母电话里的召唤,查阅着返程的车票,倒数着放假的日子,那时候,过年就是一种纯粹的欣喜。

成人时期,过年之于我是一种“沉淀的幸福”。如今,离开学校踏入社会工作已经多年,成年人的生活不再像孩童时期一样无忧无虑,也不再像学生时期一样单纯美好,更多的是成长带来的成熟。对于每一个成年人来说,也许越长大,越能感受到自己身上的责任与义务与日俱增,无论是家庭、生活还是工作,都需要自己一步一步的努力去经营。也许现在对于过年已经没有了那种炽热狂喜的感觉,但是,现在,过年之于我就是一种“沉淀的幸福”,陪伴我走过懵懂无知的时期,陪我渡过稚嫩青涩的年纪,也将陪我渡过今后的每一个岁月。

在2021年新春来临之际,回望2020年,这一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经历了太多的苦难与艰辛,见证了太多的欢笑与泪水,收获了太多的成果与喜悦。2021年,我们要意气风发,整装待发,扬帆起航、披荆斩棘,以最好的姿态迎接下一个春节的到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欢快的春节四年级作文

全文共 352 字

+ 加入清单

刚依依不舍的过完春节,那快乐,祥和的一幕幕还在脑海浮现。这一年,我过的充实,快乐,开心。

每当过年的前几天,我都要陪伴老爸妈妈去超市买年货。有吃的,有穿的,有用的,还有我喜欢的玩具,各式各样。春联,窗花当然也不例外。

到了腊八这天,要煮腊八粥,泡腊八蒜,一起放花炮。晚上坐在窗户前,看着五颜六色的礼花也是一种享受啊!

过了腊八,全家更是忙不亦乐乎,家里必须大扫除一次,除去旧气,迎来新喜气。除夕这天,家家贴上新春联。晚上,我和姐姐先给老爸妈妈拜了年,然后一家人一起吃团圆饭。吃过饭后,一家人 又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其乐融融!

转眼间就到了正月十五,街上顿时热闹起来,白天出去玩,逛街,晚上吃过元宵,一家人又一起出去猜灯谜,又是一番风味。

一眨眼,年就过完了。压岁钱我也大部分交给了妈妈。整理心情,迎接新一年的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春节风俗习惯作文450字

全文共 559 字

+ 加入清单

大年三十到了,也就是新年快到了,老人说,三十是个重要的日子,在那天要包包子,做花糕,蒸豆包,吃年夜饭。今天我要讲的就是――放炮!!!!

有首歌唱的好啊,“新年到新年到,新年到,提花灯,看花炮。小娃娃,长一岁,走路不用妈妈抱。”放炮是儿童的本性,像我这样的“宅女”肯定会找点乐子,放炮玩。

今天啊,我就准备了,好多炮,毕竟我是老手了,拿着火机,点燃引线,在快速扔出去,三五秒后,就会响一声,“黑旋风”煞是好玩,点燃引线后,扔出去,它先是旋转几圈,放射出彩色的光芒,然后才会响一声。

又一次,烁烁(老家的伙伴)点燃一支“黑旋风”,拿在手中,抡了几圈,扔得高高的,刚扔到天上,就开始旋转,散发光芒,好像来了一位袖珍的美丽仙女,带着靓丽的花环,下凡而来。这个时候,大家都会拍手叫好。

飞飞把炮的引火线部分堆在一起围成一个圆,快速地把点燃后的炮的火花放到圆的中间,自然就把所有的抱住都点燃了,然后这些爆竹就会炸开来飞到天上,然后砰的一声,爆炸!

自然,我们这些调皮捣蛋的小精灵,会在晚上八点半的时候,聚在一起,看看那家的灯还亮着,如果亮着,我们自然就会进行“恶作剧”,把一个爆竹点燃,趁着夜黑,扔进这家人的院子里,就等着那一声,“彭”的一声响。

听了这些,坐在电脑前的你是不是有些蠢蠢欲动了吧?不用担心,不会点的,要知道,学习点炮才是王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春节风俗

全文共 1262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 过年 ,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

送灶,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摆上桌子,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用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然后将竹篾扎成的纸马和喂牲口的草料。用饴糖供奉灶王爷,是让他老人家甜甜嘴。有的地方,还将糖涂在灶王爷嘴的四周,边涂边说:"好话多说,不好话别说。"这是用糖塞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别说坏话。在唐代著作《辇下岁时记》中,间有"以酒糟涂于灶上使司命(灶王爷)醉酒"的记载。人们用糖涂完灶王爷的嘴后,便将神像揭下,和纸与烟一起升天了。有的地方则是晚上在院子里堆上芝麻秸和松树枝,再将供了一年的灶君像请出神龛,连同纸马和草料,点火焚烧。院子被火照得通明,此时一家人围着火叩头,边烧边祷告: 今年又到二十三,敬送灶君上西天。有壮马,有草料,一路顺风平安到。供的糖瓜甜又甜,请对玉皇进好言。

送灶君时,有的地方尚有乞丐数名,乔装打扮,挨家唱送灶君歌,跳送灶君舞,名为"送灶神",以此换取食物。

送灶习俗在我国南北各地极为普遍,鲁迅先生曾写有《庚子送灶即事》诗: 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

他在《送灶日漫笔》一文中说:"灶君升天的那日,街上还卖着一种糖,有柑子那么大小,在我们那里也有这东西,然而扁的,像一个厚厚的小烙饼。那就是所谓"胶牙饧"了。本意是在请灶君吃了,粘住他的牙,使他不能调嘴学舌,对玉帝说坏话。"鲁迅诗中提到"黄羊"的典故,出于《后汉书·阴识传》:"宣帝时,阴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腊日晨炊,而灶神形见,子方再拜受庆;家有黄羊,因以祀之。自是巳后,暴至巨富。至识三世,而遂繁昌,故后常以腊日祀灶而荐黄羊焉。"阴子方看见灶神,杀黄羊祭祀,后来交了好运。从此,杀黄羊祭灶的风俗就流传下来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