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范滂典故(实用20篇)

诚实说信讲信义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之一。你知道范滂典故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范滂典故,欢迎阅读。

浏览

7252

作文

1000

联讽洪承畴历史典故

全文共 678 字

+ 加入清单

洪承畴是明朝万历年间的进士,到崇祯时已是兵部尚书,同时封为蓟辽总督,崇祯把一个朝廷的命运都交到了他身上。他也感戴崇祯知遇之恩,素以忠节自命,在自家客厅上悬挂了自撰的对联一副:

君恩深似海 臣节重如山

崇祯十五年,督师与清军死战于松山,兵败被俘,消息传到京师,说洪承畴已经殉国,崇祯大痛,亲自设灵祭悼洪的亡灵,不知此时洪承畴被俘已经降清,并为清廷筹划开国规划,一时京城士人大哗,洪承畴后来官至武英殿大学士,七省经略,残酷镇压农民起义及抗清活动

有一年春节早上,洪府大门上贴起了副新联,上下联均是当年洪承畴旧句,不过后面各添了一个字,两句成了:

君恩深似海矣! 臣节重如山乎?

两个虚词眼,一叹一问,极尽讥讽。洪承看着也是无可奈何。

这年,正好洪承畴60生日,这一天洪府车水马龙宾客盈门,正这时忽然闯进来一个披麻带孝的人,人们看时却是洪经略的门生,到大厅之后号啕大哭,边哭边大声朗读当年崇祯祭洪诔文,一个大厅顿时鸦雀无声,洪承畴被弄得无地自容,那门生哭罢,把手中一副对联在桌上摊开,扬长而去,大家偷眼看那对联,见上面写的是:

史鉴流传真可法 洪恩未报反成仇

上联嵌抗清名将史可法姓名,下联“成仇”谐音“承畴”,一褒一贬,跃然纸上,洪承畴面红耳赤,呆若木鸡。

洪承畴以先朝重臣降清,又死心塌地做了清廷鹰太,连他的家乡人也很看不起他,他致仕回到福建南安老家,一年“谷雨”日,他寂寞难耐,拉了一位氏族弟子下棋,洪承畴难得高兴,棋子下得很顺手,一时想起今日谷雨,便拈须吟道:

一局妙棋, 今日几乎忘谷雨!

他那位小辈把他看看,缓缓对道:

两朝领袖,他年何以别清明?

洪承畴听了,一张脸胀得绯红。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历史典故:大器晚成

全文共 807 字

+ 加入清单

大器晚成原意是大材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成器,后来常用以比喻一个人成材成名较晚。小编整理了大器晚成的历史典故,欢迎欣赏与借鉴。

【释义】大器:大才。大才需要经过长期的磨炼方能成就。能担当重任的人物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所以成就较晚。

【历史典故】

三国时期,袁绍身边有一位门客,名叫崔琰(yǎn)。

他从小学习武艺,不过直到二十三岁才开始读《论语》、《诗经》等书籍。崔琰为人耿直,很有见识,朝廷的官员们对他十分推崇,连曹操都很敬重他。当时,袁绍手下的士兵非常残暴,甚至挖开坟墓毁弃敌人的尸骨,于是崔琰劝说袁绍命令士兵不要这样做,袁绍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就听取了他的建议,并且封他为骑都尉。

崔琰后来跟随曹操的时候,为曹操出了不少主意。曹操想立曹植为嗣子,崔琰就反对说:“自古以来的规矩都是立长子,怎么能立小儿子呢?这是不可以的啊!”曹植虽是崔琰的侄女婿,但他也不偏袒,曹操很佩服他的公正。

崔琰在对人才的识别方面,有着独到之处。崔琰有个堂弟名叫崔林,年轻时没有什么成就和名望,亲戚朋友都瞧不起他。但是崔琰却对这位堂弟相当器重,常常对别人说:“此所谓大器晚成者也,终必远至。”意思是说,能做大事的人往往要经过长期的锻炼,崔林将来一定会成大器。后来,崔林受到重用,先是在曹操手下担任主簿、御史中丞等官职,后来在魏文帝曹丕朝中担任司空,被封为安阳乡侯,成为魏国的重臣。

“大器晚成”原意是大材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成器,后来常用以比喻一个人成材成名较晚。

【成长心语】

怀才不遇是一件让人感到可惜与遗憾的事情,这使得很多想要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在伤心失望之余放弃了最初的理想,等到机遇来临的时候,对他们而言,已经毫无意义了。但是,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任何人都不要轻易地放弃自己的追求与理想,坚持下去,或许现在前面是一片黑暗,但谁又能保证这不是黎明前的黑暗呢!历史上大器晚成,干出一番事业的人有很多。只要坚持不懈,成功,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历史典故:大器晚成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自强不息的历史典故介绍

全文共 527 字

+ 加入清单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清华大学校训解释:来源于《周易》的两句话:一句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一句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民国时期,梁启超在清华大学任教时,曾给当时的清华学子作了《论君子》的演讲,他在演讲中希望清华学子们都能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并引用了《易经》上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话语来激励清华学子。此后,清华人便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8个字写进了清华校规,后来又逐渐演变成为清华校训。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两句意谓: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译为:君子应该像天宇一样运行不息,即使颠沛流离,也不屈不挠;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样,没有任何东西不能承载。(两千年来,知者多,能解者少。然而,在学术界仍有不同的解释,目前,似乎还没有公认的正确训解。)

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国学大师,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张岱年先生把中华民族精神概括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国学大师,他终生勤勉,致思学问,造福祖国的文化学术事业,堪称一代学人楷模。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相关历史典故

全文共 456 字

+ 加入清单

从前有个小柄家叫杞(qǐ)。杞国有一个人,整天胡思乱想,疑神疑鬼。他一会儿担心天会崩塌下来,砸扁了脑袋;一会儿担心地会陷落下去,埋住了全身。他越想越害怕,整天忧心忡(chōng)忡,白天吃不下饭,夜里不敢睡觉。这件事慢慢地传开了。有个热心人看到他那副忧愁烦闷的样子,担心他把身体弄坏了,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一股积聚的气体,上下四方到处都有。人的一举一动,一呼一吸都要和它接触。你整天在气体里活动,为什么还要担心它会掉下来呢?”

这个杞国人半信半疑地问:“如果天真是一股积聚的气体,那么太阳、月亮和星星不就要掉下来了吗?”“不会,不会!”那个人回答,“太阳、月亮、星星也不过是气体中会发光的物质。就是掉下来,也不会伤人的。你尽避放心。”杞国人又问:“那么地要是塌下去怎么办呢?”热心人说:“地不过是堆积起来的土块罢了。东南西北到处都有这样的土块。你东走西跑,蹦蹦跳跳,成天在地上活动,根本不必担心它会塌陷下去。”杞国人听了,心里好象放下了千斤重担,脸上露出了笑容。那个热心人,因为解除了杞国人的忧愁,也十分高兴。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周处除三害的典故故事:迷途知返的周处

全文共 628 字

+ 加入清单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毒已》)这段话的意思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极不寻常的景象,总是在那道途艰险而又僻远因而人迹罕至的地方,所以不是有志气的人是不可到达的。成功之本—— 立身之本,在于立志。

晋代的周处,年轻时性情避暴,逞强好斗,被乡里认为祸害。当时义兴河中有条蛟,山中有只白额虎,跟周处一样都侵害百姓,义兴人把它们叫做三害,而周处为害最为严重。有人劝说周处去杀虎斩蛟,其实是希望三害中只剩下一害。

周处立即去杀死了那只老虎,然后又跳进河里去斩蛟。那蛟有时浮在水上,有时沉入水中。周处穷追不舍,跟着它游了几十里路。过了3天3夜,同乡的人还不见周处回来,都认为周处死了,互相庆贺起来。不周处竟然把蛟也杀死了。

他回来以后,听到乡里人为他的死”而庆贺,才觉悟到自己被大家当作了祸害,决心改悔。于是他到吴郡去寻访当时的大文学家陆机和陆云,陆机不在家,只见到陆云。

周处把自己被人看作祸害的情形告诉了陆云,并且陈述了自己改正错误的愿望,但因年岁太大,担心最终也不会有什么成就。陆云说:“古人说‘朝闻道,夕死可矣’,何况你的前途还很有希望。

再说,一个人怕就怕没有志向,有了志向,还怕美好的声誉不能传扬吗!”周处从此改过自勉,立志自新。“后仕晋,为御史中丞,”对贪官污吏多所弹劾。氐人齐万年反叛,周处率军平叛,斩首万级,“弦尽矢绝,左右劝退,处曰:‘此是吾授命之日。’遂战而殁。”终于“名标青史”。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典故故事:疾风扫落叶

全文共 317 字

+ 加入清单

【拼音】jí fēng sǎo qiū yè

【成语故事】前秦皇帝苻坚实行严厉统治,加强前秦的军事实力,先后消灭了前燕、前凉、代国,统一北方黄河流域,并占领东晋的部分土地。383年,他不顾文武百官的反对,认为打东晋是疾风落叶一般,亲率90万大军进攻东晋,结果惨败身亡。

典故】以吾出晋,校其强弱之势,犹疾风之扫秋叶。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七年》

【释义】疾:猛烈。比喻力量强大、行动迅速,象暴风扫除落叶一样。

【用法】作宾语;比喻力量强大,进展迅速,所向无阻

【相近词】疾风扫落叶

【成语示列】才能表现我们真正革命的精神,所以就有这样快——如疾风扫秋叶——的胜利。 廖仲恺《对黄埔军校第三期入伍生训话》

[典故故事:疾风扫落叶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成语典故

全文共 558 字

+ 加入清单

故 事 东汉时期,太医郭玉医术很高明,经常手到病除,他为人仁义厚道,为穷苦百姓治病尽心尽力,药到病除,为达官贵人治病经常不见效。汉和帝问他为什么会这样?郭玉回答达官贵人自做主张,态度不谦和,好逸恶劳,不愿配合治疗

小贴士:习惯的不同,会导致身体的健康差异,看来,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常常锻炼身体,不好逸恶劳,总是好习惯。

东汉和帝时,有一位太医,名叫郭玉。郭玉从小就跟着老师学习把脉和针灸,他医德高尚,治好了很多病人。当他给那些贫贱的人治病时,治愈率很高。但是当他给那些王孙贵族们治病的时候,却常常发生治不好的情况。

有一次,汉和帝的一位贵人(嫔妃的称号)得了病,为了让郭玉给诊治,汉和帝就让这位贵人换上一般人的衣服,并且改换了地方,让郭玉去看病。

郭玉不知道这个病人就是皇帝的贵人,他详细地询问了病情之后,便按部就班地应用针灸疗法,一针就治好了她的病。

汉和帝非常奇怪,就问郭玉这是什么原因。

郭玉回答说:用针灸治病,位置差一点儿也不行。当我给王公贵族们治病的时候,他们高高在上,我心里很害怕。因此,使我在四个方面很为难:一是我不能随意进行诊治;二是怕他们自己不注意,耽误治疗;三是怕他们体质不好,不能用足够剂量的药;四是怕他们好逸恶劳。因此,他们虽然也是我治疗过的,但是有时候就不容易痊愈。

汉和帝听了,认为郭玉说得很有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有关关羽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2105 字

+ 加入清单

关羽,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名将,早期跟随刘备辗转各地,曾被曹操生擒,于白马坡斩杀袁绍大将颜良,与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下文是为大家精选的有关关羽的历史典故,欢迎大家阅读欣赏。

(一)斩除恶霸

关羽十九岁那年,蒲州太守熊虎的儿子熊祥,为了强占张继昌的女儿鸾姣,勾结县令苗信,为非作歹。关羽闻讯,即到公堂,帮助辩理,一怒之下,打死熊祥,火烧衙署,砸烂牢门,救出鸾姣,逃至圣母庙。熊虎带喽罗追来,关羽放火烧了圣母庙。劈死熊虎,逃奔范阳避难。后到河北涿县,与刘备、张飞在桃园结义。

(二)桃园三结义

关羽杀了恶霸熊虎父子,逃逸江湖五,六年。一天,关羽在涿郡观看朝廷招募义兵的榜文,结识了刘备和张飞。三人一经相识,志趣相投。次日,于张飞家乡鲜花盛开的桃园祭告天地,结为异姓兄弟:关羽拜玄德为哥,拜张飞为弟。誓言不求同生但求同死。从此三人同心协力开创了轰轰烈烈三分天下的宏伟大业 。

(三)温酒斩华雄

汜水关大战,华雄打败孙坚又连杀两员大将,联军不敢应战。关羽请战:“不杀华雄,愿砍下我的脑袋”。曹操说“将军喝了这杯热酒前去杀敌”。关羽说:等杀了华雄回来再喝”言毕提刀前去。帐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曹欲派人前去打探,忽然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着华雄的头往地一掷。这时,杯中的酒还是热的!

(四)土山三约

徐州兵败,关羽被困土山。曹操派张辽以“三便”劝关羽降曹:一者可保甘,糜二夫人的安全;二者可不背桃园之约;三者可留有用之身。关羽回答:“你有‘三便’,我有‘三约’:一、今降汉不降曹;二、请给二位嫂子俸禄,不论何人不许入门;三,只要一旦知道皇叔的下落,辞曹归刘而去。三者缺一不可。

(五)秉烛达旦

曹操为了笼络关羽,赐给他珍贵物品,关羽却拒之不受;几日一宴请,关羽从不乱吃喝;给关羽大宅,关公却将内宅分给老兵,自己住外间;派多名美女伺奉他,他却叫美女去服侍嫂子。曹操无法,安排刘备的两个夫人和关公同居一屋室。关公仍不动色,秉烛独坐在门外,专心致志读《春秋》,通霄达旦,毫无倦色。

(六)斩颜良 诛文丑

白马对战,颜良连斩曹几员大将。曹请关羽出战。为报曹恩关羽奔马战颜良。颜良来不及问是谁,已被关羽斩下首级。为奖战功曹封云长为汉寿亭侯。袁绍为了雪恨,又派名将文丑追杀曹操。曹不抵,再请关公出战。云长纵马提刀,不到三回合,文丑心怯绕河而逃,关羽驱马一刀将文丑斩于马下。

(七)过五关 斩六将

关公辞别曹操,千里走单骑,一心去寻刘备。一路上,过了五关斩了六将。第一关东岭关,斩了孔秀。第二关洛阳关,斩了盂坦和韩福。第三关汜水关守将卞喜在关前寺庙中设计谋害关公。寺中和尚普净暗中相助关公识破卞喜阴谋。关羽结果卞喜性命,前行过第四关荥阳,斩了王植,又过了第五关黄河渡,斩了秦琪。

(八)古城相会

徐州失散后张飞占守古城。关羽过五关斩六将,一日,来至城下叫张飞开门,张飞出城挺枪而向。关羽不解。张飞直言“你背兄降曹,封侯赐爵”。说话间关羽身后曹将蔡阳领兵追到。关羽说“看我斩此曹将,以表真心”。关羽纵马挥刀,一通鼓未尽,蔡阳人头便落地。兄弟前嫌尽释,进城相聚。

(九)刮骨疗伤

这个故事出自《三国演义》,讲述了关羽生擒于禁斩杀庞德之后,再次进攻樊城,却被一枝带毒冷箭射中右臂,神医华佗来为他用刀刮骨去毒,帐里帐外的人都面色如土,而关羽仍饮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的故事。

典故

关羽攻打樊城时,被毒箭射中右臂。将士们取出箭头一看,毒已渗入骨头,劝关羽回荆州治疗。关羽决心攻下樊城,不肯退。将士们见关羽箭伤逐渐加重,便派人四处打听名医。一天,有人从江上驾小舟来到寨前,自报姓华名佗,特来给关羽治伤。关羽问华佗怎样治法?华佗说:“我怕你害怕,立一柱子,柱子上吊一环,把你的胳膊套入环中,用绳子捆紧,再盖住你的眼睛,给你开刀治疗。”关羽笑着说:“不用捆。”然后吩咐宴招待华佗。关羽喝了几杯酒就与人下棋,同时把右臂伸给华佗,并说:“随你治吧,我不害怕。”华佗切开肉皮,用刀刮骨。在场的人吓得用手捂着眼。再看关羽,一边喝酒,一边下棋。过了一会,血流了一盆,骨上的毒刮完,关羽笑着站起来对众将说:“我的胳膊伸弯自如,好像从前一样。华佗先生,你真是神医呀!”华佗说:“我行医以来,从没见像你这样了不起的人,将军乃神人也。”

真实历史

不过,历史上的华佗并未给关公治过箭伤,二人连见面的机会都没有。因为华佗死于建安13年(公元208年),而关羽中毒箭则是建安24年(公元219年)的事,其间相隔11年,死人焉能医活人?

不过关羽中箭刮毒确有其事,这在《三国志·关羽传》已有记载,其详细情况与《三国演义》所述相似,但可惜书中没有记下医生的姓名。

罗贯中之所以将医生写成是华佗,大概因为华佗是当时的名医且擅长外科手术,治箭伤理更不成问题。如此“有根有据”,加之作者的生花妙笔,把故事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何人不信“刮骨疗毒”的真实性呢?

《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记载: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割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饮酒,言笑自若。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关于一代枭雄曹操的典故故事

全文共 1147 字

+ 加入清单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魏武帝。对于他,世人总是有太多的怀想,关于他的故事,你知道多少呢?

谯水击蛟

曹操十岁那年,有一次在龙潭中游泳,突然遇到一条凶猛的鳄鱼。鳄鱼张牙舞爪地向曹操攻击,但曹操毫不畏惧,沉着地与鳄鱼周旋。鳄鱼无法下口,于是逃掉了。

曹操回家后,没有向家人提起鳄鱼的事。后来,有个大人看见一条蛇而恐惧畏缩,曹操大笑,天真地说:“我在龙潭碰到鳄鱼都不怕,你却怕一条蛇,真是可笑!”众人询问,曹操以实相告,无不惊叹少年曹操的胆略。

望梅止渴

有次曹操带兵出征,途中找不到有水的地方,士兵们都很口渴。于是曹操叫手下传话给士兵们说:“前面就有一大片梅林,结了许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解渴。”士兵们听后,嘴里都流口水。后来,他们坚持到达了前方有水源的地方。

迎回文姬

曹操在平定北方后,出于对故人蔡邕的怜惜与怀念,“痛其无嗣”,于是派遣使者用金璧将蔡文姬从匈奴赎回国中,重嫁给陈留人董祀,并让她整理蔡邕所遗书籍四百余篇,为中国文化的传播作出了贡献。

横槊赋诗

赤壁之战前夕,曹操率大军饮马长江,与孙权、刘备联军决战。是夜明月皎洁,他在大江之上置酒设乐,欢宴诸将。酒酣,曹操取槊立于船头,慷慨而歌。苏东坡在《前赤壁赋》里称其“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痛打恶霸

曹操二十岁那年,当上了洛阳北部尉(管理京城北部治安的官员)。他一上任,就叫工匠做了二十多根五色大棒,悬挂在衙门左右。他立下禁令:谁要是犯了禁,不管他豪门大族,都用大棒责打。

那时候,蹇(jiǎn)硕有个叔父,是个出名的恶霸,依仗蹇硕的权势在洛阳横行不法,谁也不敢惹他。有一次,他在夜里带刀乱闹,触犯了曹操的禁令。曹操不管他来头多大,把他抓起来,用五色棒一阵痛打。那个恶霸经受不起,当场就死了。

这件事轰动了整个洛阳。大家都称赞曹操不怕权势,执法严明。宦官对他又恨又怕,后来,把他调出洛阳,去当了一名县令。

绝妙好辞

曹操曾经途经曹娥碑下,杨修跟随着(曹操)。石碑的背面题写着“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曹操问杨修说:“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杨修)回答说:“知道。”曹操说:“你先别说,等我想一想。”走出三十里远的时候,曹操才说:“我已经知道了。”命令杨修单独写出他所知道的。

杨修写:

“黄绢,有色的丝织品,写成字是‘绝’;幼妇,少女的意思,写成字是‘妙’;外孙,是女儿的孩子,写成字是‘好’;齑臼,受辛之器,盛纳五辛的器具。五辛的另外一种解释是葱、蒜、椒、姜、芥。这说的是‘绝妙好辞’的意思。”

曹操也写下了自己的想法,和杨修是一样的,于是赞叹道:“我的才能比不上你,走了三十里路才明白(碑文的意思)。”

注:齑臼,不是受尽艰辛的器具,而是盛纳五辛的器具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盐水女神与相王的典故

全文共 1292 字

+ 加入清单

话说五千年前,在今长阳县清江流域有一个伟大的部落首领,以武力征讨四方,使自己的部落成为清江流域最为强大的部落。叫务相,人称相王。有一日,项王率领兵马逆江而上,去远征清江上游一个还未臣服的部落,来到盐阳。

统治盐阳的是一个能歌善舞的女王,她的美,据说世上所有的文字都无法形容,只有天上才得一见。于是人们称她为盐水女神。那日项王正在江上行船,忽然听到山崖边传来一阵优美的山歌,然后盐水女神出现了。一时间江水停流,众人痴呆,只有优美的歌声在林间树梢飘荡,女神的长发随风起舞。痴迷的男人目光在女神身上停驻。盐水女神是专程来接务相的。她早就倾慕这位人世间不凡的伟丈夫,巴人部落的大英雄了。

她深情款款地邀请众人到她山寨里歇歇脚,于是众人停舟上岸,去盐水女神的山寨留宿。这一停留却非止一日,务相和女神结为夫妇,过起了平凡的小日子。英雄美女,人们都说这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为他们送上万千祝福。相王欣获美女,女神喜得英雄,郎情妾意,真个甜蜜无比!

好景不长。虽在温柔乡里,相王却并没有忘了他的雄心壮志。他仍然在计划着统一清江各部的宏图伟业。然而,自从嫁给务相之后,盐水女神一头从天庭堕下凡尘,一心一意去爱她的丈夫,不愿和他有片刻分离,何况上出师远征?何况,远征的路上还有别的漂亮女子!于是昔日的女神开始百般阻挠相王的出征。她只想用柔情蜜意来挽住郎君的心,过平凡的恩爱日子。

悲剧性的日子来临。相王早已部署好行军准备,这日天刚微亮在江边整装待发。为了他的梦想,温柔梦乡已顾不得了。就在他出发的命令刚下之时,突然清江上刮起了大风。只听山林间“扑楞楞”一阵响,无数的乌鸦从林间飞向天空。领头的那只巨大无比,带领着众多的乌鸦在空中盘旋,一时间遮天蔽日,飞沙走石,江上风浪越来越大,相王的船队根本就无法启程。

相王的属下跑来问他怎么办,相王凝视着那只最大的乌鸦默然无语。属下说:“大王,今日出师,乌鸦是凶兆,此番来得这样奇异,我看暂且收兵,请法师占卜一下再说吧。”

相王摇了摇了头,缓缓地从身后取下铁胎龙筋弓,抽出一支雕翎,脸上悲伤片刻,复又坚毅绝决。天上的乌鸦越来越多,不时发出阵阵刺耳的叫声,千万只乌鸦的叫声响如奇异的巨雷。士兵们都默默地注视着相王,只见他缓缓地弯弓,搭箭,瞄准那只最大的乌鸦,“嗖”的一声响,箭杆穿透空气的声音盖住了一切噪乱的鸦鸣。只听一声凄厉地惨叫,遮天的鸦阵顷刻不见,江上风止浪歇,艳阳初升,在江面上射出万道金光。然后众人看到一个长发飘飘的女子从天空坠落下来,随即有鲜血洒下,在阳光的照耀下艳丽而又诡异。紧后尘土飞溅,众人看清了,原来是盐水女神。原来,盐水女神幻化成乌鸦,是要阻挡相王出征,想要挽住夫君的心。然而相王却没有多看一眼躺在血泊之中,眼中尚有热望尚有哀求的盐水女神,转身一挥手,大喝一声:“出发!”

于是大军浩浩荡荡地逆江而上,留下昔日的女神在江边慢慢地合上双眼。没了歌声和舞蹈,山林从此寂寞。

务相后来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统一清江各部,人称相王天子。当回忆起盐水女神时他有没有流过泪?没有人看到,只知道他后来在武落钟离山死去,魂魄化为白虎,蹲在山顶,望着上游盐阳的方向,世世代代,至今如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东山再起历史典故

全文共 875 字

+ 加入清单

东山再起是指退隐后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古时,指出山为官。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东山再起的历史典故,欢迎大家阅读。

东山再起:山穷水尽之后必是柳暗花明

【出处】《晋书·谢安传》。

【释义】再起:再次出来做官。比喻退隐后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后,恢复力量或重新得势。

东山再起的【历史典故】

谢安是东晋时期陈郡陽夏人,出身士族,年轻时就注意修身养性,喜欢读书习艺,才气隽秀,跟王羲之是好朋友,经常在会稽东山游览山水,吟诗谈文。但他不愿做官,而是在上虞的东山筑庐蛰居,过着闲适的隐居生活。他在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中名望很大,大家都认为他是个有才干的人。有人推举他做官,他上任一个多月,就不想干了。当时在士大夫中间流传着一句话:“谢安不出来做官,叫百姓怎么办?”

直至他的好友、侍中王坦之去东山面请,痛陈社稷危艰,国势衰微,亟须良将谋臣匡扶,谢安才悚忧而起,应召出山。其时,他已经四十多岁了。既然“东山再起”,受命于危难之际,谢安宵衣旰食,不敢懈怠,开始了他中年以后二十年的奋作。

公元383年,苻坚亲率八十万大军从长安出发伐晋。过了一个月,苻坚主力到达项城,益州的水军也沿江顺流东下,黄河北边来的人马也到了彭城,从东到西一万多里长的战线上,前秦水陆两路进军,向江南逼近。这个消息传到建康,晋孝武帝和京城的文武官员都慌了神,大家都盼望宰相谢安拿主意。谢安审时度势,自己坐镇建康,指挥众人配合作战。因为他指挥得当,晋军以少胜多,最后取得了淝水之战的胜利。

东山再起的【成长心语】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没有任何一个人的人生会是一帆风顺的,如果你正在遭遇失败,正在经历低谷,不要心存抱怨,因为它正在为你的人生增添美丽的色彩。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此心灰意冷,怨天尤人。意志的崩溃无助于解脱危难,恰恰相反,它只能让人雪上加霜,方寸大乱,从而使忧患加剧,惹来更多的麻烦。人在不如意之时最好停止抱怨,保持良好的心态,这时若坚持不住,成功就注定与你无缘了。事实上,只要人的意志不倒,不在失败面前止步,就一定可以渡过“山穷水尽”的境地,迎来“柳暗花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历史典故:鸦雀无声

全文共 501 字

+ 加入清单

一天,宝玉、黛玉和薛宝钗在大厅闲聊时,宝玉突然对宝钗说:“宝姐姐为什么不去看大戏呢?”薛宝钗说:“天气太热怕热,所以没有去。”之后宝玉便说了:“难怪有人说宝姐姐像杨贵妃呢!”结果被宝钗误认为宝玉是在说自己体胖怕热,便愤怒说道:“哼,要是我像杨贵妃,那谁是杨国忠呢?”于是拂袖而去。黛玉见状说道:“今日啊,你终于是遇到比我还厉害的人了。”

宝玉听后觉得十分无趣,便走了。在院子里,四处的人因为天气炎热,不是在打盹就是正在休息,这时候宝玉便想:“想不到四处静悄悄的,连乌鸦跟蛙雀叫声也没有。”后来便出现了“鸦雀无声”一词,形容四处静悄悄,什么声音也没有。

苏轼的绝句中写道:“天风吹月入阑干,乌鹊无声子夜阑。织女明星来枕上,子知身不在人间。”翻译出来就是:“月亮西斜,夜已深沉,大地一片寂静,就连喜欢鸣叫的乌鸦、喜鹊也已熟睡。此时,织女星、金星显得格外明亮,星光斑斓中,天将破晓,我在枕上醒来,竟似飘飘欲仙,仿佛已身不在人间。”

此诗原文中的“乌鹊无声”,乌就是乌鸦,鹊指的是喜鹊。又鹊与雀同音,鸦和雀都是叫声非常嘈杂的鸟,而当鸦雀都无声时,就会很安静。因此,鸦雀无声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非常寂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放虎归山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1537 字

+ 加入清单

晋襄公的后母文嬴[就是怀嬴]听到了秦国打了败仗,孟明视等全给逮住了,恐怕晋国跟秦国的冤仇越结越深,就对晋襄公说:“秦国和晋国是亲戚,向来彼此帮忙。为了孟明视这群武人自己要争势力,弄得两国伤了和气。我想秦伯一定也恨他们三个人。要是咱们把他们杀了,恐怕两国的冤仇越结越深。不如把他们放了,让秦伯自己去处治他们,他必定会感激咱们的。”晋襄公说:“已经逮住了的老虎怎么能放回里去呐?”文嬴说:“成得臣打了败仗,就给楚王杀了。难道秦国没有军法吗?再说咱们的先君惠公,也给秦国人逮住过,秦伯可把他放回来了。你爸爸全靠人家秦国才做了国君。难道咱们连这一点情义都忘了吗?”晋襄公觉得她说得挺对,就把秦国的三个俘虏放了。

这时候先轸正在家里吃饭,一听说国君把秦国的将军放了,赶快吐出嘴里的饭,三步当两步地跑去见晋襄公,怒气冲冲地问他:“秦国的将军在哪儿?”晋襄公脸红了,说:“母亲叫我把他们放了。”先轸一听,直气得青筋乱跳,向晋襄公的脸上啐了一口唾沫,说:“呸!你这个小毛孩子,什么事都不懂!将士们费了多少心计,儿郎们不知道流了多少血汗,才逮住了这三个人。你就凭妇道人一句话,把他们放了,也不想想以后的祸患!”晋襄公擦着脸上的唾沫,挺抱歉地说:“这是我不好。可怎么办呐?不知道还能不能追上去?”大将阳处父自告奋勇地说:“我去追!”先轸对他说:“你要是能追上他们,好言好语请他们回来,就是一等大功!”阳处父手提大刀,上了车,连连加鞭,飞似地追下去了。

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恐怕晋襄公后悔,派人去追,就拼命地跑,连吃奶的劲儿全使出来了。他们一直跑到黄河边,回头一瞧,果然有人追下来。前无去路,后有追兵。就是铁打的英雄好汉,也瘫痪下来了。正在这吃紧的关头,他们瞧见一只小船停在那儿。三个人也不管是什么船,赶快跳下去。船舱里出来了一个打鱼的。他们一瞧,连话都说不上来,就这么倒在船上。那个打鱼的不是别人,正是他们的好朋友公孙枝!原来蹇叔送走了他儿子以后,就说身害重病,告老还乡了。百里奚对他说:“我也打算回去,可是我还得等着,也许能再见儿子一面。您有什么吩咐没有?”蹇叔说:“咱们这回一定得打败仗。您还是私下里请公孙枝在河东预备船只。万一他们能够回来,多少也有个接应。”百里奚就去见公孙枝,请他准备。公孙枝在河东等了好些天,这时候果然见他们三位来了,立刻叫人开船。小船刚离开河边,阳处父赶到了,赶着说:“秦国将军慢点走,我们主公一时忘了给你们预备车马,叫我追上来,送给将军几匹好马。请你们收下吧!”孟明视站起来,向阳处父行个礼,说:“蒙晋侯不杀之恩,我们已经万分感激,哪儿还敢再受礼物?要是我们回去还有活命的话,那么再过三年,我们理当亲自到贵国来道谢。”阳处父还想再说什么,就瞧见那只小船漂摇漂摇地越去越远了。阳处父只好张着嘴、瞪着眼,呆呆地出了一会神,懒洋洋地上了车,拖着大刀回去了。

晋襄公听了阳处父的报告,很不安心。他只怕孟明视前来“道谢”,老派人到秦国去探听。他指望秦穆公治死孟明视他们,就好比楚成王治死成得臣一样。谁想秦穆公另有主意。他一听到三位将军空身跑回来,就穿着孝衣亲自到城外去迎接他们。孟明视这三个人跪在地下,请他办罪。秦穆公把他们扶起来,反倒向他们赔罪,流着眼泪,说:“这全是我不听蹇叔和百里奚的话,害得你们吃苦受罪。我哪儿能怪你们呐?你们只要别忘了阵亡的将士们就是了。”三个人好比是罪孽深重的败家子,在外头把家业花完了,丢了父亲的脸面,回到家来,他们情愿挨打受骂。万没想到秦穆公反倒好好地安慰他们一番,仍旧叫他们执掌兵权,待他们比以前更关心。他们感激得直流眼泪,心坎里把君主当做父亲那么看待。百里奚总算能够和儿子见了面,他嘱咐孟明视别辜负了君主的大恩,自己也像蹇叔那样告老回家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历史典故:钓鳌客

全文共 1035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钓鳌客什么意思呢?钓:钓钩;鳌:传说海中的大龟。比喻有豪放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个典故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注音】diào áo kè

【出处】一钓而连六鳌。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汤问》

【解释】钓:钓钩;鳌:传说海中的大龟。比喻有豪放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人的胸怀

【结构】偏正式

【同韵词】风旋电掣、天崩地坼、柔枝嫩叶、各安本业、高文大册、断凫续鹤、眼跳耳热、自得其乐、八面莹澈、宜家之乐、......

【年代】古代

【成语示列】

1.李白开元中谒宰相,封一版,上题曰:"海上钓鳌客李白。" 宋·赵德麟《侯靖录》第六卷

2. 叶玉森 《一岛》诗:"不知何处钓鳌客,来此从荒辟蜃楼。"

3.《水调歌头·追和》是宋代词人张元干的词作:"举手钓鳌客,削迹种瓜侯。重来吴会,三伏行见五湖秋。耳畔风波摇荡,身外功名飘忽,何路射旄头?孤负男儿志,怅望故园愁。"

【成语故事】

在渤海的东面不知几亿万里的地方,有一个很大的沟壑,实际上是一个没有底的山谷,那下面没有底,名字叫归墟。地面八极、天空八方中央的流水,以及银河的流水,没有不流到那里的,而那里的水既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那里有五座山:第一座叫岱舆山,第二座叫员峤山,第三座叫方壶山,第四座叫瀛洲山,第五座叫蓬莱山。每座山高低延伸周长达三万里,山顶上的平坦处也有九千里。山与山之间距离达七万里,却互相认为是邻居。山上的楼台宫殿都由金银珠王建成,山上的飞禽走兽却是一样的纯白色。珠玉宝石之树长得密密麻麻,花朵与果实的味道都很鲜美,吃了它可以永远不老,永不死亡。住在那里的人都是神仙圣人一类,一天一夜就能飞过去又飞回来的人,数也数不清。但五座山的根部并不相连,经常跟随潮水的波浪上下移动,不能有一刻稳定。神仙和圣人们都讨厌此事,便报告了天帝。天帝担心这五座山流到最西边去,使众多的神仙与圣人失去居住的地方,于是命令禹强指挥十五只大鳌抬起脑袋把这五座山顶住。分为三班,六万年一换。这五座山才开始稳定下来不再流动,但是龙伯之国有个巨人,抬起脚没走几步就到了这五座山所在的地方,一钩就钓上了六只大鳌,合起来背上就回到了他们国家,然后烧的大鳌的骨头来占卜吉凶。于是岱舆和员峤二山便流到了最北边,沉入了大海,神仙和圣人流离迁徙的多得要用亿数来计算。天帝大发脾气,于是逐渐缩小了龙伯国的国土使它越来越狭,逐渐缩小了龙伯国的人民使他们越来越矮。到伏羲、神农时,那个国家的人还有几十丈高。

[历史典故:钓鳌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成语故事典故齐大非耦

全文共 386 字

+ 加入清单

齐国是春秋时代的大国,有次北方山戎国举兵侵入齐边境,情形相当危急。因此向各国讨救兵,希望合力把敌军打败。

不久郑国接到消息,马上派忽率大军援救。忽年轻善战,打的山戎抱头鼠窜,赢得空前大胜利。

齐国国君对忽感激万分。原本三年前齐国国君第一次见到他时,有意将自己女儿文姜许配给他,但却被他拒绝了。

忽认为: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合适的配偶,而齐国是个大国,对于小国的忽而言实在不适合。

三年后忽帮齐国打退强敌,齐国国君又旧事从提,但太子忽仍然拒绝说:“三年前我们之间没任何关系时,都不敢娶齐国公主了。如今,我因替你们打倒山戎国,而娶公主回去,百性岂不是以为我带兵援救你们,只为了娶公主呢?”

根据《左传》中的这一段记载,公子忽引用了《诗经》中“自求多福”的诗句,即求助自己比求助他人会得到更多的福佑。公子忽认为为自己将来的统治在于自己,无需通过联姻依靠大国。也许说门不当户不对只是一个借口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历史典故

全文共 307 字

+ 加入清单

李密,隋末辽东人,少年时候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好动,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

有一回,李密骑着一头牛,出门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半路上正好碰到越国公杨素,杨素见这小伙子如此好学,很是吃惊,便跟上问道:“你是哪儿的书生,学习这样用功啊?”李密认识杨素,赶紧下牛拜见。杨素又问他读的什么书,李密说:“《项羽传》。”交谈中,杨素发现李密真是个人才。杨素回家以后,对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的学识、才能和气度,比你们兄弟几个强得多。”于是,杨玄感便结交了李密,他俩成为好朋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九寨沟的神话典故

全文共 1984 字

+ 加入清单

九寨沟位于四川省境内,以原始的生态环境,一尘不染的清新空气和雪山、森林、湖泊组成了奇幻、幽美的自然风光,被誉为“童话世界”、“人间仙境”。九寨沟的高峰、彩林、翠海、叠瀑和藏族风情被称为“五绝”。

素有“人间仙境”之称的南坪县九寨沟,以它独特秀丽的山水景色驰名中外,关于九寨沟也有着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九寨沟五绝之彩林:

相传主管草木万物的地神,又称大山之神名比央朵明势巴有九个美丽、善良的女儿。尽管这九位姑娘冰雪聪明又惹人喜爱,同时还拥有世间男子所没有的超强本领,但比央朵明热巴仍然因为没有一个儿子来继承他的志向而感到苦恼。不过,他还是很爱自己的这九个女儿。他在水晶般明亮的大岩山中,为女儿建造了很多漂亮舒适的楼阁庭院,让她们吃世间最好的东西,看世间最狂犬病的景色。为了更好地保护几个女儿,比央朵明热巴每次外出时,总是把大山之间紧紧地锁上。

九位姑娘一天天地长大了,出落得一个比一个优秀。她们想像男子汉一样,走出秀楼,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一番,学些本领,为父亲多分担一些事情。可是,要想出去经历风雨,父亲是不会同意的,就是走出这道房门都是件难事。

这时,最聪明的九姑娘提议说:“我们各自都会变幻,可以变成一只蜜蜂或者蚊虫,贴在阿爸的身上,偷偷学习他如何开、关大门,这样我们就可以出入自由了。”几个姐妹都很赞同。于是,当比央朵明热巴要去察视山川河流时,大姑娘就变成蜜蜂,悄悄地趴在阿爸的肩膀上,学会了开、关门的法术。

九寨沟五绝之叠瀑一天,九个姑娘趁阿爸不在,变成一群彩蝶飞了出去。时值正午,她们来到十二座大雪峰的上空,发现下面沟谷纵横,霉烟四起,清泉溪河全都变成了污水毒气,庄稼都枯萎了,山林中的鸟兽横七竖八地死在溪水旁,老百姓也都一个个死在道路两旁。九个姑娘立刻变幻成人形,走到一位奄奄一息的老婆婆面前,问她这里发生了什么。老婆婆说:“姑娘,你们快走吧。这里来了个叫蛇魔扎的妖怪,据说,他只要杀死十万条生命,就能天下无敌。他在所有的河里都投放了毒物,把这里变得乌烟瘴气,毒死很多生命啊。”

“这里出了这么大的事,比央朵明热巴怎么不管呢?”姑娘们不解地问。

老婆婆说:“那个蛇魔扎很厉害,比央朵明热巴几次都败在他的手上。”

姑娘们一听,才明白为什么这段时间阿爸一直闷闷不乐,原来是这个妖怪在作祟。她们救起老婆婆,然后就开始商量如何对付那个蛇魔扎。

可是阿爸的法术如此高强,都败给了蛇魔扎,她们几个女子,法术又不高,如何是那妖魔的对手呢?聪明的小九妹突然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她神秘地说:“阿爸不是经常说阿舅雍忠萨玛很有本领嘛,就连阿妈生前,帮助阿爸降妖除魔的本领都是阿舅雍忠萨玛教的。我们不如去找阿舅帮忙吧。”可是阿舅住的地方谁也不知道,只有按照阿巴石箱里的地图上的路线才可以找到。大家做好了决定,第二天一早,大姑娘见阿爸出门了,就从石箱里偷出了地图。

九寨沟五绝之翠海她们按照地图上所标的路线,变做九条飞龙,朝西天飞去。她们经过冰峰幽谷,冰雪把她们的龙皮冻成了厚茧;她们飞跃火海群,火焰把她们的龙皮烧焦,眼睛也烧得金黄金黄……几经磨难,她们终于来到了一处烟云飘渺的大山跟前。姑娘们抬头望去,半空中飘着一朵祥云,上面站着一个天神模样的人。他就是金刚降魔神——雍忠萨玛。他被姑们娘的诚心所感动,决定帮助她们。

雍忠萨玛取出一只玉石绣花针筒和一串绿色的宝石送给姑娘们,并说:“这个针筒是你们阿妈炼成的,你们见到蛇魔扎,只要把针筒对着他叫你阿妈的名字,万根金针会刺破妖魔的眼珠和心脏;他若还是不服,你们连叫三声我的名字,我会帮助你们的。降服蛇魔扎后,再把绿宝石撒向十二座雪蜂,那里就会恢复原来的样子了。”

九寨沟五绝之雪峰姑娘们向阿舅告辞后,拿着宝物,风雨兼程,直奔那十二座雪峰而去。蛇魔扎见到九位姑娘,露出了可怕的嘴脸,他挥舞着魔爪,喷射着毒气向姑娘们扑了过来。姑娘们拿出针筒对着他,喊出阿妈的名字,只见针筒中万根金针一起射向蛇魔扎,扎得他浑身是血。但是蛇魔扎仍不甘心,他把地上的污水卷成巨浪,冲毁良田房舍,直往雪谷外冲去。姑娘们见此情景,急忙呼叫阿舅雍忠萨玛的名字。突然,空中传来一声巨响,一面闪着金光的镜子挡住了汹涌的洪水,洪水顿时消退了,蛇魔扎的头挂在了宝镜的前面。

正在这时,比央朵明热巴也赶到了十二座雪峰前,他看到九个女儿勇敢地与蛇魔扎作战,赞许地望着女儿们,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姑娘们请求阿爸让她们留下来恢复这里的山川河流,阿爸答应了她们。

九寨沟五绝之藏情姑娘们把绿色的宝石撒向十二座雪峰,这里的山绿了,水绿了;她们洗过澡的湖泊变得色彩斑斓;她们耕耘过的地方,长出了很好的庄稼;她们去过的树林,鸟儿欢唱,小动物舞蹈,她们所到之处一片生机盎然。九个姑娘帮助这里的人们重建了家园,并分别与九个藏族小伙子结了婚,慢慢地形成了九个部落,分居在九个藏寨中,大家团结如一家。后来,人们就把这个地方叫做九寨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历史典故:志在四方

全文共 844 字

+ 加入清单

春秋时期,晋献公在宠妾骊姬的挑拨下,杀了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和夷吾也被迫分别逃亡到狄国和梁国。后来,晋献公死了,夷吾在秦穆公和齐桓公的帮助下做了国君,他担心重耳会回来争夺王位,便派人去追杀重耳。于是,重耳又从狄国历尽艰险,逃到了齐国。

齐桓公对重耳以及追随他的子犯、赵衰、狐偃等人都十分优待,还把自己的女儿齐姜嫁给了重耳,送给他20辆四匹马拉的车,并且在各方面都很照顾他。重耳在齐国一住7年,日子过得十分舒服,不想回国了。他的随从子犯、赵衰等人对于重耳如此胸无大志很是不满,但也无可奈何。

不久,齐桓公死了,齐孝公做了齐国的国君。子犯、赵衰、狐偃等觉得齐孝公不是一个贤能之人,不会有什么作为,于是便到桑园里秘密商议,要想办法让重耳离开齐国。

不料,正巧齐姜的一个小丫鬟在树上采桑叶,把他们说的话全听去了,小丫鬟立即把这件事告诉了齐姜。齐姜希望丈夫能做一番大事业,害怕这丫鬟泄露了秘密,就把丫鬟杀了,然后对重耳说:“公子,知道你有远大的志向,我很高兴。你走吧!男子汉大丈夫总得做一番事业,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不惜走遍天涯海角,留恋妻子和贪图安逸是没有出息的!那个听到你部下秘密商议的丫鬟,我已把她杀掉灭口了。”重耳听了很惊讶,说:“可是我并没打算离开你,离开齐国呀!”

齐姜听了,知道重耳不想走,便不再劝他了,和子犯等人商量了一个计策,把重耳灌醉后,送出了齐国。后来,重耳在62岁的时候,终于回到晋国,当上了晋国的国君,史称晋文公。

形容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愿意到遥远的地方做一番伟大的事业。

志向高远与否,使人们的性格和行为产生很大的不同。有的人天生没有志向,有的人志向卑微,有的人志向高远,他们进步和成功的程度和他们志向的大小是相称的。“大丈夫四海为家”、“好男儿志在四方”,都说明了人们对于志向的一种追求。不要蜗居于自己的狭小天地之中,做一只井底的青蛙,而应该走出去,去看看外面的大千世界,去关注天下苍生,站在一个更高的立场去看待世间的万物,以一种更广阔的胸怀去面对自己的人生。

[历史典故:志在四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网开三面典故

全文共 833 字

+ 加入清单

商汤王是商朝的开国帝王,他姓子,名履,是商族先祖契的第十四代子孙。契曾帮助禹治水有功,帝舜即位后,任命契为司徒,令他施行五伦(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夫妇循礼、对朋友忠诚宽容、同道相谋(君仁臣忠)),来教导老百姓做人的道理,更封契于商,赐姓子,这就是商部落的始祖。从大禹到桀,夏朝一共持续了四百多年的时间。夏桀是一个极端残暴、放荡的人。他的暴政激起了各部落人民的极度不满。而商部落的领袖汤是一个贤明的首领,他关心百姓疾苦,勤政爱民,很受拥戴。 一天,汤外出处理政务,在路上看见一人个人正在捕鸟。那人支开一张像笼子般的大网,将四面都拦住,准备捕获来自各方向的禽鸟。此时,那猎人正向天祷告,期盼能捕获更多的猎物,嘴里还喃喃地说:“凡是天空落下的,从地面洞穴里钻出来的,自四面八方跑过来的,无论是飞得高的还是低的,向东走的还是向西行的,都统统进到我的网里来。”,他祷告的声音刚落,汤就走过去对那个人说:“哎呀,你这种方法太残忍了!这不是把所有的禽兽都打光了吗?不能干出这种赶尽杀绝的事情来啊!”说着,汤亲手收拢起三面网,只给猎人留下一张网。然后,像做祈祷那样,他轻轻的低声说道:“哦,飞禽哟,走兽哟,想往左的就往左,想向右的就向右;愿高飞的尽情飞,乐钻洞的块入穴;随意而去,投奔自由。如果没有办法,无可遁逃,就进入这张网吧!这也是自投罗网,无可奈何!”,四方诸侯听说了这件事情,都非常感动,无不由衷地赞颂汤的盛德,高兴地说:“汤王真是仁德到了极点了,对禽兽都爱护有加,何况是对人呢?真是圣君啊!”于是纷纷来归顺商汤,前后总共有四十六国之多。汤王统治的范围越来越大,国力也越来越强盛。而夏桀这个贪酒好色的君主,却拿人命当儿戏,又时常掠夺劳力,导致农民不能按时耕种庄稼,最后搞得天怒人怨,老百姓恨桀恨到了极点,都希望他早早灭亡。于是汤顺天命,应人心,讨伐夏桀,诸侯归服。汤取代夏桀,平定海内,建立了商朝。商汤还任用伊尹为宰相,辅助国政,使国内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天下大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带有历史典故的歇后语_1600字

全文共 1502 字

+ 加入清单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典故】说的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该书第四十六回写道:在赤壁之战中,为了帮助周瑜早日打败大兵压境的曹操八十万大军,周瑜的部下黄盖自告奋勇,使用了苦肉计,骗过了曹操派来的奸细蒋干,并诱使曹操上当。最后使用诈降之计火烧曹营,打败曹军,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从而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基础。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典故】刘备在新野时,徐庶化名单福,投效与刘备,被拜为军师。所写,他在没去曹营的时候已经让刘备去请诸葛亮,而且已经请到。曹操南下攻刘备的时候,刘备弃新野,奔樊城,走当阳,收夏口的时候,庶于其母走散,其母为操所获,逼庶投操,庶无奈,为其母,奔了曹操,当阳长坂坡的时候,赵云杀了个七进七出,为什么没有挂,原因是徐庶出了很大的力,当时曹操看赵云如此厉害,就想生擒赵云,但是杀了很久没擒到,谋士就说用弓箭射杀,徐庶说:丞相如果能生擒此人,庶定能将他说服,归丞相所用,曹操当时下了一令箭:只要活赵云,不要死子龙。所以赵云和阿斗才能冲出长坂坡,要不是徐庶,10个赵云也离不开长坂坡。这是他给曹操出的第一策。第二:赤壁鏊兵之时,庞统献连环计,出来后被徐庶抓住了手,说:黄盖用苦肉计,XX下诈降书,你有用连环计,你们是唯恐曹营烧不尽啊?庞统把徐庶拉到一边说,君当真要说破我计?庶曰:如果我说破你计我就不会来找你了。反正曹营要烧了,你教我一个脱身之计?庞统就告诉徐庶,你在军中散布流言,说西凉马腾,韩遂要发兵取长安。于是主动请命去散关防守马腾、韩遂,逃过赤壁大火。好像终生就给曹操出这两个计策,后来演绎里面就没在写到他了。

周瑜谋荆州——赔了夫人又折兵

【典故】孙权想要回借给刘备的荆州,周瑜为孙权献计,以娶亲为名将刘备诱到东吴。但是诸葛亮早有安排,使刘备娶到了孙权的妹妹,并打败了周瑜的水军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典故】司马昭是三国时魏国人,他父亲名叫司马懿,是魏国的大将。魏文帝曹丕死后,魏国的大权实际上落到司马懿手里。司马懿死后,大儿子司马师辅助十三岁的皇帝曹髦,权势比司马懿更大,但没有多久,就病死了。司马师在病重的时候,便把一切权力交给了弟弟司马昭。司马昭总揽大权后,野心更大,总想取代曹髦。他不断铲除异己,打击政敌。年轻的曹髦知道自己即便做"傀儡"皇帝也休想当长,迟早会被司马昭除掉,就打算铤而走险,用突然袭击的办法,干掉司马昭。一天,曹髦把跟随自己的心腹大臣找来,对他们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我不能白白忍受被推翻的耻辱,我要你们同我一道去讨伐他。"几位大臣知道这样做等于是飞蛾投火,都劝他暂时忍耐。在场的一个叫王经的对曹髦说:"当今大权落在司马昭手里,满朝文武都是他的人;君王您力量软弱,莽撞行动,后果不堪设想,应该慎重考虑。" 曹髦不接受劝告,亲自率领左右仆从、侍卫数百人去袭击司马昭。谁知大臣中早有人把这消息报告了司马昭。司马昭立即派兵阻截,把曹髦杀掉了。后来,人们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来说明阴谋家的野心非常明显,已为人所共知

庞统当知县--大材小用

【典故】周瑜病死后,鲁肃向孙权推荐庞统,孙权不用他。鲁肃就推荐庞统去投奔刘备,庞统没有交出鲁肃及诸葛亮的荐举信,以致刘备大材小用,误任他为耒阳县令。庞统不悦,他到了任上,"不理政事,终日饮酒为乐,一应钱粮词讼,并不理会。"刘备得知,特派张飞去荆南诸县巡视。庞统衣冠不整,扶酒而至。张飞见状大怒,"汝焉敢尽废县事?"庞统佯笑曰:"百里小县,些小公事,何难断决?"当着张飞的面处理积压的公文,曲直分明,并无分毫差错。不到半日,将百余日之事尽断了毕。张飞回去细说庞统之才,刘备顿悟,遂拜庞统为副军师中郎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关于子贡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1489 字

+ 加入清单

子贡的真实名字端木赐,因为他的字子贡,所以别名叫做子贡,子贡不但在成绩和政绩方面有着不小的成就。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子贡的历史典故,希望对你有帮助。

子贡的历史典故

子贡在理财和生意上也有着卓越的成绩,但是他的性格十分的古怪。孔子学术授于老子,他经常带领子贡去周游列国。

子贡那张嘴能言善辩,所以为自己争取了不少的机会,孔子对他的评价很高,而且子贡对孔子十分的谦虚,每当孔子拿他跟颜回比较的时候,由于子贡对颜回有着较深的了解,也知道孔子很得意颜回,所以每次孔子说这个问题,子贡总是谦虚地听教。

有一天子贡对孔子说,我的柜子里有一块美玉,我是继续把美玉收放起来呢?还是找一个有眼光的买者把美玉卖掉呢?孔子不懂得经商,为什么子贡还要问孔子这种问题呢?子贡的心里认为,像孔子这样学术渊博的人,绝对不会是一个贪的官,但是却不愿意出来做官,不愿意为天下人付出,古代的君子个个都配有美玉,因为那是身份的象征,所以子贡就借物喻人。孔子回答子贡说卖掉吧,要是打算把它卖了的话,一定要等遇到欣赏他的人再卖。于是子贡明白了,孔子并不是不愿为天下人做事,而是在等待欣赏他的人,不要遇到不识货的人,把好好的美玉看成了玻璃。

在孔子的回答中,子贡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也明白了孔子为什么要这么说,其意思就是,不管你再怎么优秀,等遇到欣赏你的人,再去为他服务,如果是不懂欣赏的人,大可不必着急,等待合适的时机即可。

子贡赎人的典故

子贡赎人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小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便是子贡。子贡是孔子的学生,他善于经商,是一位大商人。当时的鲁国很多人都沦为其他诸侯国的奴隶,于是鲁国颁布了这样一条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其他诸侯国见到自己国家的子民沦为奴隶,便可以自己先垫钱将他们赎回来,帮助他们恢复自由。回到鲁国后,鲁国便会从国库里面拿出大笔钱作为赎人的奖金。子贡有一次赎回一个沦为奴隶的鲁国人,但他却拒绝接受奖金。子贡是成功的商人,根本不在乎这点奖金,他觉得救人是做善事,不求回报。可这件事被他的老师孔子知道了,却批评了他,说他做了一件错事,告诉他人做好事,是为了能改变周围的风气。要所有人都能做到,而不仅仅是一个人做到就可以。然而当时鲁国有钱的人少,贫穷的人多。如果再有人赎人回来,领奖金,会显得自己品格不高。但不领奖金,又会让自己蒙受损失,以后便没有人愿意去赎人了。

子贡赎人的故事中,子贡虽然做了好事,帮助了他人。但他把原本的道德标准提高了,让很多人都难以达到此标准。这让道德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让人们害怕道德反而离得更远。其实道德是人人都能达到的,是既不损伤自己,又有利于他人的。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的典故

某一天,子贡碰到孔子后问到:“我这里有一块不错的美玉,我是把它藏到柜子里放起来呢?还是说找一个懂货的商人把它卖掉呢?”孔子沉思了一下说道:“把它卖掉吧,我也是在等待懂货识货的商人呢。”这个对话就是对子贡曰有美玉于斯的通俗说法,古代的中国,很多事物都不明说的,经常会用物用事来做一些含蓄的比喻。子贡这个关于美玉卖和藏的问话,真的不是问孔子这玉是卖了还是收藏。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的话里还有别的话,说起做买卖子贡可是比孔子在行多了。子贡的话真正意思是他自己就是一块美玉,他是等待真正的伯乐认识他重用他呢,还是回归山林隐居终老一生呢?孔子回答他的话自然就是说希望能有真正的伯乐能够发现并重用子贡。

这样的一番话也是儒家思想的一部分,要求有用的人才要进入人世间,发挥自己的一切才能,尽可能的为这个社会服务贡献才华和智慧。虽然说孔子的一生都颠沛流离的,但是他和他的弟子都明白什么是责任,他们都在期盼能遇到真正圣明的君主,发挥自己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