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作文课课后教学反思选集【经典20篇】

浏览

778

作文

244

初一作文教学反思参考

全文共 2070 字

+ 加入清单

执教一个半学期以来,最让我头疼的问题就是学生的写作水平没有多大的提高。经过多次与老教师交流,以及自己工作之余的学习钻研,我对作文教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现反思如下:

一、 认清学情,夯实基础,不盲目追求作文形式。

从我所任教的两个班的学生作文水平来看,大部分学生基础不扎实,存在着句子表达不通顺、用词不恰当、词汇积累太少、选材较狭隘、立意不高等情况。因此,作文练习不应该追求字数和技巧,而要立足于强化用词造句的训练、拓展阅读面。

写文章最基本的就是做到“文从字顺”,为此,在每天的作业中加上“造句”这一项,由科代表选择难度适中的1~2个词语造句。把句子写通顺了,表达的基础才能提高。

更重要的工作是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在两个班中,我组织学生创建班级图书库,鼓励学生多读好书,读文学作品,并给他们介绍《读书笔记8种方法》和《读书三种方法》等。多读还要多写,鼓励学生勤写读书笔记,准备定期举行班级优秀读书笔记展览和名著电影欣赏。另外,组办班级文学兴趣小组,定期交流,推选出优秀作品向学校《绿洲》文学社投稿。试图通过一系列活动把阅读引向深处。

二、 解放教学思想,还学生更广阔的写作空间。

新课程呼唤作文教学的开放,指出“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

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为学生的自主写评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然而,繁杂的作文教学程序、陈旧的作文教学内容、单一的作文教学方法、一成不变的作文评改方式——这些是不可忽视的传统的束缚力量。如何突破传统,取其精华、取其糟粕?这是我反复思考的问题。

1、 解放老师的教学思想。

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储备一桶水。客观条件对学生

创造力的束缚是显而易见的,但这是教育普遍存在的现象。假如老师的教学方式也是单一陈旧的,那么我们就等于在制造教育成品,而不是在创造人!工作虽繁忙,但还要以学习为主。多借鉴名师的经验,多与老教师交流,多读书。

在借鉴余映潮老师的方法后,我尝试了这样的作文批改方

式:小组合作。

第一步:交换找优点,评价闪光点,写出主要内容,概括大意。 第二步:再交换挑毛病,指不足(比如错别字,病句等)。 第三步:本人小声读文,动情优美处,大声的读,后品味反思别人的评价,结合自己的感受,对自己提出中肯的建议。 最后,交流心得。每组推一篇美文大家共赏,由作文负责人(苗甜甜)根据各小组记分,上交。由老师根据各小组的情况,找出优缺点,并概括不足(共性的东西),思考下一次作文要求及目标。

经过这样一改动,学生的作文课上,以小组为单位,全部动起来,全身心积极投入,每位同学至少读了三篇同类的作文,又听读了6篇美文,不论从听觉、视觉上都获得很大的收获,相对以往单一,枯燥的形式,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小组之间的凝聚力。

2、 还学生更广阔的写作空间。

(1)、让他们亲近大自然,走进社会,丰富他们生活和精神世界,在生活实践中获得更多的人生感悟。

抓住每一次人性教育的机会,让学生关注时事,写相关的周记。比如学期初,跟学生讲今年春节的雪灾,让他们周末回去利用电视、网络、报纸等形式关注灾区的情况,体会人间冷暖。

(2)、让他们勤于思索,乐于想象。

抓住每一篇课文的闪光点,让学生写读后感。比如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让学生写《从小学到初中》等类似的短文,让他们抒发自己的成长体会。

(3)、让他们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去感受、体验,“我手写我心、我笔抒我情”。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他们从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中,体会成长的快乐。布置《成长的烦恼》、《成长的快乐》等作文题,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心灵成长。

(4)、提供优秀的视听材料,给予学生足够的视觉刺激和听觉刺激,还要引导他们“于无影处见有影、于无声处闻有声”。

给学生观看一些人性教育的电影,让他们写观后感。比如看了《跑吧,孩子》这部电影以后,他们很多在观后感中都感叹自己的幸福生活,增加了幸福感,学习就更加有动力了。

3、 开放写作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作文教学更是如此。

为此,在阅读教学中充分挖掘习作资源,实现阅读文本的超越,是开放写作内容一个较可行的途径。如补写(补写背景、补写结尾、补写文中的空白点等)、改写(改变体裁写,改变人称写,改变时空写等)、仿写、扩写、缩写等等。在阅读教学中开发学生感兴趣的习作资源,创出习作教学的新洞天。

如学生续写《皇帝的新装》,展现了他们无穷的想象力和天真的思想;改写《丑小鸭》,体现了他们唯美的童话情结。

通过这些写作活动,我发现其实学生的创造能力不是我想象的那么差,关键是如何去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让他们在写作中表现自己,

获得成就感。只有有所获,有所得,学生才会有兴趣,进而才有动力。当学生的写作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时,我的教学也就成功了。

这些尝试只是初步的,也需要时间不断的关注教学成果,不断的反思,才能进一步完善。

[初一作文教学反思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小学生写动物作文的教学反思

全文共 1183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动物的作文如何写?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什么收获?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生写动物作文的教学反思,欢迎阅读。

一、创设情境,课堂教学趣味盎然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灵活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注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非常重要,教师一旦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情绪定会空前高涨,把自己独有的想法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字表达出来。课前布置学生仔细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在上课前又设置了“猜谜语”的环节,让学生明白抓住动物的特点来表述,可以更好的介绍自己喜欢的动物。课堂上创造让学生向大家展示并介绍的机会,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放松自己,从而激发他们交流的兴趣与意愿。

二、讲究方法,课堂训练扎实有效

习作教学难,难在写作前的指导、课堂生成的捕捉和处理。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灵活处理课堂生成,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有效程度。课堂上播放学生熟悉的动物图片,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表达欲望,打开学生思路,丰富写作题材,投学生所好,使他们说得尽兴,个性得到张扬。同时采用“写后指导”的方式,化难为易,妙趣横生,让教学“无痕”。

三、多元评价,在讲评中习得方法

学生写完片段,老师让孩子们读一读自己的作品,这是对学生作品的赏识和鼓励。课堂上组织精心评改学生的作文,也是培养学生爱作文的重要一环。在他们看来,花力气写了,已达到了自己的较好水平,送给老师评改,指望有所肯定与指出,以便看到成绩并从中获取力量与启示。作文交给老师之后,他们急切地关心自己的学习成果,都希望从老师那儿得到鼓励,得到信心。课堂上我出示评议步骤,让学生一读,看句子是否通顺流畅,是否有错别字;二读,看笔下的动物有没有特点,看看是否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情;三读,把自己觉得写得精彩的地方画出来,并加上小红旗。然后再上台朗读习作,大胆展示自我,老师及时捕捉闪光点,发现引导点,并适时适度地给予肯定和激励,让学生从老师和同学的评议中找到可取之处及不足之处,品尝了成功的喜悦,增添了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让学生受益非浅,作文能力和评议能力都有了提高。文章不厌百回改,不仅要自己改,还要请别人帮忙改,尝试修改后再上台赏读自己修改后的习作。多元的评价,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提高了学生的交际能力,更为他们在习作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生自然在习作时就下笔如行云流水了。

虽说课堂表现亮点很多,但细细品味,觉得指导学生说这个环节还不够精彩,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说,针对一两个学生说的,进行捕捉,引导学生相互补充说具体,此时就是进行口头作文,说好了,待会儿也能写好。评改环节,第二次修改无法充分展示。课堂虽然已经结束,相信这节课对那些孩子们的影响决不只是一瞬间!习作教学的与众不同在于听、说、读、写相结合,我们要让学生潜心去听,真心去说,用心去读,静心去写,我将沿着习作教学的新思路,继续前行。

[小学生写动物作文的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小学作文教学反思

全文共 1188 字

+ 加入清单

三年级学生的作文写不好,关键在于老师。老师要精心设计,悉心指导,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教会他们表达的方法。

一、在教学实践中实行一套指导方法。

第一步以本为据,总结写作方法。课本是范本,课文是范文,每次作文指导,细心的老师要从课文中寻找出切合学生实际的写作方法,作为科学依据,文本结合让学生效仿训练。第二步出示“下水”范文,进一步印证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让学生明白运用这种写作方法并不难,很容易掌握。第三步,点拔指导,让学生明确应用这种写作技能最容易出现的几种毛病,进一步加深印象,进而掌握这种写作方法。第四步,当堂作文,强调学生实际运用新的写作方法,这样就有效地避免了学生抄袭他人习作的现象。第五步,习作改评,紧扣指导重点,凡能正确运用新的写作方法作文的学生,尽可能给予满分鼓励。当然,这种教学模式不一定科学,大家可以根据各自的教学实际,总结出既结合学生实际,又有个性特点的教学规律来指导作文的实际教学。

二、精心撰写下水作文,体验学生写作的甘苦。

在学生看来,教科书是专家、名家的文章,太神秘,且高不可攀。如果教师能运用新授的写作方法写1-2篇下水文给学生以示范,那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定然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新鲜感,感到运用新的写作技巧其实并不难。因此教师写下水文不但可以释除学生的神秘心理,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同时也可以使教师体验写作的甘苦。还能使教师经常地练练笔,

给学生以勤动笔的示范,还可以了解到学生习作实际,作文的重点、难点在哪里,学生最容易犯毛病的地方又在哪里。这样就能在备课与指导时更能有的放矢地进行突破。

三、批改作文紧扣重点,让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

批改学生作文是老师最感困惑的事情,要面面俱到,教师实在感到力不从心,也难做到;要么只阅不批,只阅不改,写上批阅日期了事,这种方式是不可取的。我以为,批改作文必须紧扣指导重点进行。每次作文训练都有一个训练点,翻开学生作文,便可一目了然。对运用得法的学生,老师尽可在“眉批”栏中用简短的语言予以肯定和赞许,在“尾批”处予以总结性褒扬,在评定等级与分数时尽可能往高处靠,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我行”、“我能”。至于对运用不得法的作文大可不必求全责怪,因为训练目标比较单一,一般学生稍加提示,便会明白,因而,只须予以巧妙的点拨与鼓励,便可矫正习作的问题。至于综合性的错误,如错别字、典型病句等可用少量时间集中加以解决。

四、及时反馈评讲,让学生再生写作冲动。

农民种地有“三分种,七分管”之说,指导学生作文也应该是“三分导,七分评”,有效地评讲作文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总之,小学作文教学是培养小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内容,加强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必须引起我们每个语文老师的高度重视。我坚信,只要我们主动地去探究,不断地去实践,认真地去反思,就不难从中总结出带规律性的作文教学法则来。

[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作文的教学反思

全文共 573 字

+ 加入清单

作文课上完后,让我最感欣慰的是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习的积极性都较高;学生的回答是那么富有想象力,那么富于创新;学生动笔时兴致盎然,每一个同学都感到有话可说,作文难的苦恼基本看不到了。那些平时一听到写作文就紧皱双眉的学生,这一次也没有感到困难。

同桌互说后,学生迫切地想要与老师分享自己的想象。当学生和我分享他们的想象时,我让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充分肯定他们个性化的语言或表达形式,充分尊重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并引导他们尽可能说得具体些;随后请学生评价,说出最欣赏的地方,让生自悟习作要求。我根据学生的评价随机板书,对学生进行了比较明晰的写作指导,帮助学生归纳出想象应该大胆、新奇、有趣,在想象的过程中适当用上一些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运用拟人、比喻手法,注意神态、心理、语言、动作等描写,这样可以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更吸引读者。紧接着让学生给自己的想象内容起题目。在学生拟题目的过程中,我请两个学生说说自己打算重点写什么内容,进而指导学生进一步明确了习作的重点段。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还注意捕捉一切机会进行习作的指导,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了一些习作的素材,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尽量克服学生作文中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现象,使原来内容空洞、乏味的作文,变得有新意,有个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真期待学生能写出满意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教学反思

全文共 1988 字

+ 加入清单

人总是在衰老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的成熟,而我,还不衰老,所以不成熟也是应该的,初中作文教学反思。但是,直到现在,我认为,在作文教学中我也许还只是一个门外汉。我对我的同行经常如是说:语文这行当力,颇让人有些手足无措的竟是作文的教学。我那样说着的时候只是一脸的坦诚和无助。

也许,写作就源于一种冲动吧,即是说激情是写作的动力。激情决定了学生能否进行写作,比如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摸索到了一些学习的诀窍,如果把它表述出来与同学们交流,至少能对同学们有所启发,对自己方法的改进也不无裨益,可真正能这样做的仅是少数。又如我们的师父常说,老师在教授完一篇课文之后往往会又一些新的想法,或者探索,如果能把它写下来并坚持这么做的话,一定大又长进。听着他这般述说时,我竟又几分惊奇,因为于我说来,上课之前倒还有着某种激情的话,一节课两节课下来,除了偶尔瞬间的反思,大抵松弛÷懒散,所以一直以来我就如蜗牛的爬行。究其原因,不一定是他们不会写,不一定是我们不会写,而是没有意识倒自己需要去写,应该去写,即没有写作意识。没有意识,谈何写作的激情,写作的冲动呢?

当务之急,是要培养一种写作意识,或者说写作的激情。有写作愿望,但没有具体的生活作依托,这种激情也只是一种毫无现实根据的冲动,只有立足于现实,立足于生活,才可能产生除锦绣文章来。“文生于情,情生于哀乐,哀乐生于治乱”,一个人深入生活的程度究决定了他是否会产生写作激情。如果鲁迅先生没有对旧中国社会生活的实际真切体验,没有对中国社会诸多矛盾÷弊病产生原因的苦苦探索,没有改变这种现状的迫切心情何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是绝不会拿起笔来改造社会的。一切作家之所以要去深入生活,体验生活,除了可以积累素材外,更主要的原因就是感受生活的脉搏,让生活去碰撞,激发自己的写作激情。

我想倒了已故语文教育家黎锦熙先生提出的作文教学的观点“日札优于作文”,日札就是修养日记和读书札记。我的语文老师历来推崇周记(或者日记)可以理解为是它的一种变式,我们似乎也需要这样的理论支撑。我始终认为周记(或者日记)应该成为学生尝试各种叙述的一个平台:在内容上,可无所不写;形式上,叙述描写抒情议论随意选用。这种没有精神压力和文法顾忌的写作一旦养成习惯,在量的不断积累下,定会有质的飞跃。许多大文学家就都有写日札的习惯,不但增强了笔力,还以此为素材创作了许多文学作品。

哈佛有句名言: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应该大力提倡和督导学生不间断地写周记(或者日记)进行这种自由地写作,学生会养成一种用文字来表情达意的习惯,并将有利于他们去发现和捕捉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可能引起思索或争议的事件。有话可说,就有了写作的冲动。刚开始尝试着用文字表情达意时,也许不能很准确地把所想所说都准确地表达出来,这种词不达意的现象只是因为对文字的陌生。坚持下去,待对文字熟悉了,驾轻就熟了,作文实在是一件小事。我们对作家的钦佩,很大以部分源于他们说出了或者说着我们想说的话。当表达成为一种需要,成为一种意识,如果我们学生能用自己的激情去写作,一定也能弹奏出时代的强音。当然,这肯定需要一个艰苦卓绝的过程的蜕变,就像蛹化蝶一样,但我们应该去期盼那些美丽的蝶的出现,那将给我们一个缤纷的世界。

我在从事初中作文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厌烦写作文的现象非常普遍。造成厌烦心理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但分析起来,根本原因还在教师身上。教师学是否高,艺是否精,业是否有道,品是否端正,责任心是否强,往往就决定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的方向和程度。为此,解决学生的厌烦心理,首先要从教师入手。

(一)敬业精业,授课精彩。要努力认真钻研教材,设计课堂环节,力争每一堂课都是精品。让学生感道听老师讲析作文或课文就是一种享受,以自己全身心地投入来感染和引导学生。精湛的艺术,高尚的品格,本身就具有极强的吸引力。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在这种氛围中逐渐萌发对文学,对写作的兴趣。

(二)教师下水,现身说法。身教胜于言教。教师的一举一动,比千言万语还要有说服力和感召力。在这一点上我做的不够好,我准备在以后的教学中弥补这一点。

(三)典型引导,正面鼓励。对学生要多鼓励、多表扬,不说打击和挫伤学生积极性、自信心的话;不做打击和挫伤学生积极性、自信心的事。坚持多从学生的作文中找评析范文,不求完美,但求有独到之处,力争每学期绝大多数学生的作文都有被选做范文的机会。同时,注意在学生中培养写作爱好者。

总之,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对语文老师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全面。需要教师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更要有对教育事业、对学生赤城的爱。很难想象,一个对现实生活冷漠、对学生漠不关心的教师会写出情真意切的作品,会培养出品格高尚具有良好素质的人才!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同学生一起练笔,这样才能在思考中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作文训练教学反思

全文共 657 字

+ 加入清单

第一单元作文训练时,我让学生给远方的一位同龄朋友写封信,倾诉一件自己做错了而未承认的事。一提写事,我比学生还紧张,担心他们又同样的事例。因此,指导时,我在选材这一环节上花了不少时间,引导学生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

一、写有用的,不写没用的

要围绕中心选择取舍。中心是选材、剪裁的依据,要力求选取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敢于当好裁缝,果断舍弃与中心无关的材料,才能有力地突出中心。

二、写典型的,不写一般的

要选用最有代表性,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材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典型材料。这样的材料最有说服力和表现力。老舍先生的《猫》就是选择了猫的几个典型事例,突出它的可爱、淘气、贪玩、老实,成为传世佳作。

三、写新颖生动的,不写陈腐呆板的

要选用新颖的、有特点的材料。材料不落俗套,才能使读者赏心悦目,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果写学生学习刻苦都以“开夜车”作材料、写老师的奉献精神总是写“带病上课”,就未免太俗,没有新意。我们在写作中,要力求在选材时多下功夫,做到别人说过的话,我不原样地说;别人用过的材料,我不照搬来用。这样才能避免一般化,使人耳目一新。

四、写具体的,不写空洞的

要选用具体的、“有血有肉”的材料,而不能选用空洞的、“有影无形”的“材料”。比如要写一个人不辨是非,只讲哥们义气,选用朋友说他“够哥们”做材料,就比较空洞;而选用一件能反映他这个特点的具体的事(如帮人打架被拘留),就比较具体。要记住:具体的小事胜于空洞的大事。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6篇作文交上来时,没有哪两篇是相同的。我为学生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而感到高兴。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作文课教学反思

全文共 984 字

+ 加入清单

上周我给学生们上了节作文课。因为我的教学对象是一群初三年级的特别害怕写作文的孩子们,所以在上课前,我就在想怎么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们对“写作”的畏惧感呢?我打算认真地倾听一下同学们的心声。因此在这节课的准备过程中,我向同学们提了个问题:“同学们,你们觉得写作文难吗?具体难在哪里?”鼓励同学们畅所欲言。学生们也许也许也是感受到了我的真诚,也许是少了课堂的约束,表现的特别积极。有的说:“没有内容可写”。有的说:“不知道怎么把要写的内容表达出来”。有的说:“写出来的内容像白开水,越写越没信心了”。听了学生的发言,我心里有底了。学生们在写作方面主要存在如下问题:一、生活中不是没有写作的材料,而是同学们很少留心观察生活中值得记录的小细节,缺少了善于发现的眼睛。二、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忽略了对写作技法的归纳和演练。三、缺乏必要的文辞积累,文章缺乏文采。既然找准了病根,那就得趁热打铁,对症下药。

在上课伊始,我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个标题:“三句话写好作文”。学生们这下可炸了锅。有的人表示怀疑,有的人迫切想知道究竟是那三句话。在学生的“千呼万唤”中我板书了这三句话并作出了简明的解释:一、把要写的事情写清楚了。(及格)二、把要写的事情写清楚了,并有文采。(优秀)把要写的事情写清楚了,并有自己的感悟。(高分)。公布答案后,学生似乎对我的说法将信将疑。于是,我拿出了事先准备的两篇中考考场作文(《怀念葱油饼相伴的日子》、《那一刻我长大了》),请学生们当一回“小老师”评判一下文章写得怎么样。接下来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有的同学说:两篇文章的作者都从生活小事中感受到了真情。有的同学说:《那一刻我长大了》这篇文章,作者观察很细致,用词也特别准确,也很有文采。譬如,作者写因为天气热,补鞋子的老爷爷额上渗出了汗珠。用“渗”而不是“流”。待学生评判完毕,当我告知学生这两篇作文就是今年中考的高分作文时,学生终于信服了写在黑板上的三句话。最后,我给学生们提出了有关写作的两点希望:一、多观察,多练笔。二、从身边的小事写起,记小事,书真情。

课后,我认真地反思了这节课的教学。在课堂上我充分地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给了学生一些写作上的启发。但课堂有限学习无限,要想让学生们真正地爱上写作,写好作文,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会学生立足生活,感受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寓言故事《一路花香》教学反思

全文共 902 字

+ 加入清单

一路花香》是一则寓言故事,讲了一只有裂缝的水罐在完好的水罐面前感到惭愧,挑水工却告诉他说,从它的裂缝漏出的水浇灌出了美丽的花。我挺喜欢这个故事,因为这个故事的题目很美,一语双关,既写了花美、花香,还暗含着对浇灌鲜花的挑水工和破水罐的认同。更重要的是告诉学生如何正确地看待自己和别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世上任何一件东西一个人,都有其自身存在的价值,我们即不要骄傲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只要恰到好处地利用其本身的特点,就能充分发挥作用。其蕴涵的人生哲理学生是容易理解的,但对于四年级的孩子,多元解读文本、辩证分析问题却是有一定难度的。于是,在教学这一课时,我把“理解故事所蕴含的真正寓意,学会正确地看待别人和自己。”确定为本课的学习目标。为了更好地达成目标,我将学习目标分解为两个学习任务:

如何让学生真正读懂“我们即不要骄傲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只要恰到好处地利用其本身的特点,就能充分发挥作用。”为此,我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角色惊醒一分为二地辩证地分析:那只完好无损的水罐,它总是能将水满满地送到主人的家,是值得骄傲的!主人家不都需要这样的好水罐吗?但是这只好水罐如果为自己的成就而感到骄傲自满,看不起别人那就不可取了。用同样的方法分析了破水罐,让学生在辩证的思想中揭示了课文的寓意,“收获了一路花香”。这种说话练习锻炼了学生的说话能力,也帮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但是教学中还存在这样一些问题:

一、读得形式不够多:

在教学时由于时间紧张,导致给学生读书思考的时间较多,各种形式的朗读和展示较少。语文教学课堂上没有把握好读书的时间,缺乏一定的读的训练,特别是文中的一些重点句,孩子们朗读的不够到位,学生的情感没有在读中深化。

二、牵着学生走:

课上完了,课上呈现孩子氛围较好,但总感觉牵着孩子走的痕迹严重。也是这节课的最大缺陷,因为教师的理性和牵制过多,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导致学生思维浮于表面,不能深入思考,课堂上没有生成,所以也没有火花。我感到问题的设计,教师的引导,特别是运用学生的生成性资源,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放手让孩子学感兴趣的人物,让学生多思考、多读书是我下次磨课应该特别注意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语文教学反思周记

全文共 1089 字

+ 加入清单

经过几周的教学工作体验,感到有一条原则较重要,即让赏识走进语文教学,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爱学语文。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

在赏识教育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在学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权威,学生也不是唯命是从的卑微者。师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满信心,思维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这样,就为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促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愿望,即亲其师,学其道。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这种气氛的建立需借助一些手段,如温柔的目光,亲切的抚摸,殷切地希望,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更加依赖老师,从而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这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所在。

二、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

罗森塔尔效应实验,说教师给学生自信,学生就会有高成就。教师对学生的相信是一种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这样忠告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老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能,而教师的作用,就要唤醒学生的自信。

三、阅读教学,让学生多一点自我感觉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更新观念,还学生以学习和发展的地位,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于学生五花八门的答案,教师要充分肯定。即使学生回答的幼稚,肤浅,甚至片面、错误,教师也切忌“一棒子”打下去,而应当热情鼓励、引导、用心呵护熠熠生辉的思想火苗,这对学生的影响将是巨大的。让学生发展自己的思维,获得审美的体验,从而提高语文阅读的质量。

四、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学会体现自己

在应试教育的制约下,学生在作文中的个性和创造性已消失殆尽。作文中总是干干巴巴的几段空话,套话、假话连篇,文章脱离了自己真实内心的感受,使作文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和色彩。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鼓励学生写随笔,观察日记,读后感,观后感、周记。此类作文往往有学生真实情感的流露,鲜明个性的跳跃、独特词语的运用,许多优秀之作常常涌现,时间久了,学生就能发现自己的写作个性。

教师可以允许学生有不同层次的发展,并抓住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加以鼓励:如好的句子,使用准确的词语,好的开头或结尾等,唤起学生写作的热情和自信。作文评语以鼓励为主,当然作文中存在的主要毛病还需用委婉的、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指出,那么以后作文,学生会更主动热情,并能更好的展现或表现自己了。以赏识的方式改变学生作文中的一些缺点,效果明显,并能很快提高写作水平。

这是我最近教学过程中的一点点思考,现作以上总结,供大家参考、指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说明文阅读》的教学反思500字

全文共 622 字

+ 加入清单

说明文阅读是三大文体阅读中考点也不少,难度最浅的现代文阅读。但总观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教学设计都是由知识到技能,由浅入深。授课时先介绍说明文的文体知识,再开始技能训练。在讲评中修正学生的答题思路。在材料选择上,都是典型的说明文,文后考点都是相同的两个考点,一是概括说明内容,二是指出某段运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教学设计及训练程序,看似不存在什么问题,可学生难以领会,原因在哪呢?

首先是学生对说明文的阅读量不大,还不能准确地把握说明文的特点,对说明对象的特点不能精确地把握。

其次是教师评讲过程中,不能抓住关键环节,特别是涉及到答案的细节积累。如某种考点的提示语,相同的句式,以及在文中的位置,甚至题后的分数的暗示作用,学生在答题技巧上积累不多,得到的答案就不够精确了。

另外,学生对说明文的名词术语理解不透,胡乱写答案。如问说明方法的,学生就不去辨别,不从说明方法的定义上去理解,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心中无底。

还有是说明文的练习量不够,以为简单就可以少训练,在学生记忆中没有形成“定势”,常常会与“议论文”相混淆。

基于以上情况,以后说明文阅读训练可作如下调整:

(一)多读一些典型的说明文,加强学生对说明文的感性认识。

(二)一节课只讲一个考点,强化学生对该考点的训练。

(三)让学生积累一些答题技巧。这些技巧知识可在训练前听写,以加深印象。

(四)训练形式要多样化,可尝试让学生自己出题作答,以增加趣味性。

(五)进行阶段专题测试,以便发现问题,及时修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初中生作文课教学反思

全文共 1249 字

+ 加入清单

某先生看了一位学生的作文说:"好,有进步,这才像作文。"过些时候,看到另一位学生的作文,说:"太棒了,已经不像是在写作文了。"有学生问:"老师,‘像作文’好,还是‘不像作文’好?"

先生道:"有的人原来写文章,东拉西扯,词不达意,颠三倒四,杂乱无章。经过一段时间摸索,渐渐摸到了门儿,有了章法,上了轨道,所以说它‘像作文’了,就是说,它符合了作文的规范。有的人文章越写越成熟,看上去就和常见的作文不一样:没有常规的套路,不沿袭惯用的话语;或为时而作,或为事而作,是真情的自然流露,有事理的巧思顿悟;似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有章法却不死守定法。这时说它‘不像作文’,是说它对学校作文规范的超越。从‘不像作文’到‘像作文’,是进步,再从‘像作文’到‘不像作文’又是一种飞跃。"

作文可以作两种解释,一是指写文章,这里的"作文"是词组,《现代汉语词典》里对此还作了一个补充说明:多指学生练习写作;二是指学生作为练习所写的文章,这个"作文"是名词。现在通常讲"作文"大概就是指学生习作,"像不像作文"想来也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的。

我们现在教作文往往是就作而教作文,课堂上宣讲作文法,然后是出题目练作文,接下来是按作文规则评作文,有的地方还组织学生背作文选。总之,"学作文"、"像作文"的意识太强。一些学校写作教学搞得成功,或是通过读书来带动,或是通过自由创作来带动,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作文意识。

有的人能在文章中道出别人看不出、想不到、说不明的东西,这里面有语言上的功夫,为文技巧的功夫,更有学养上、识见上的功夫。一篇文章里可以看出作者非凡的才智,可以看出作者十年、几十年的功夫。功夫表现在文章之内,但却修炼于文章之外。

人们谈健身之道,重在营养和锻炼这两条。我们的语文教育,历来也强调多读多写,与所谈健身之道暗合。目前语文教学的手段,也还不外乎大量的摄入与大运动量的操练这两个方面。不过尽管如此,人们还是发现学生较普遍地患有语文营养不良、发育不正常之症。病根在哪里?恐怕在于补养与练功不得法。这些年来,我们根据"科学配方",采用大剂量的按照"科学法则"提炼的补药加以喂养,丸散丹膏过量,瓜菜米面不足。现在许多学生对文学作品不感兴趣,有的学生虽有兴趣却苦于没有时间去欣赏,还有的学生则不敢萌发兴趣,在好些个中学里各种文学作品都成为违禁的书,仅有的阅读材料便是课本和作文选。另一方面,机械化的操作早已成了包括语文在内的各门学科教学的全部内容。这种教法学法,借一句练功的行话来说,属于意念太紧,训练不当,难免走火入魔。

为文当有法,然而并无定法,优秀的作文就在"有法"与"无法"、"像"与"不像"之间;教育须有模式,然而又不可死守定式,出色的教育大概也在有模式与无模式之间。规则有序的钟摆声和紊乱无序的噪声都不是音乐,优美悦耳的旋律总是存在于有序与无序的和谐配置之中。在即将迈进21世纪的今天,我们的作文教学,乃至整个语文教育,正在呼唤"绿色食物",呼唤产制绿色食物的"绿色工艺",呼唤生长出绿色工艺的"绿色培育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高中作文的教学反思

全文共 548 字

+ 加入清单

在华附这段时间里,可以说时时感受到华附教学的有序性和系统性,尤其是作文教学更是如此。反观我们自己的作文教学,可以说问题多多,主要是一下几个方面:

不足之一:作文教学缺乏目的性

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大多带有明显的随意性。先从作文题目的拟定说起,大多情况下,作文题目的拟定比较随意和盲目——要写作文了,才去找题目。而题目又往往从网上搜索或从往年做过的题目找,找到什么就写什么。这样的作文命题方式就造成了作文教学的盲目性。学校规定每两周要做一次作文,所以往往每周连堂的语文课就用来写作文,这样,只满足于作文的次数,根本不去管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多少或是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等等。一句话,作文教学没有方向性,没有设定明确又科学的目标。

不足之二:作文教学缺乏系统性

与作文教学的随意性相伴而生的,是作文教学缺乏有序性和系统性。大多教师没有作文教学计划,作文教学无序化无系统性。这样,上作文课也没有具体的教案,只是布置一篇作文让学生去写,然后批改然后讲评,至于效果如何则另当别论。试想一想,作文教学没有明确的目的和明确的难点、重点,不是循序渐进,而是随心所欲,这样进行作文教学只能使学生成为完成作文任务的机器,很难明白自己作文的长处与缺点,很难有针对性地进行作文能力训练使自己的写作能力有所提高从而激起自己写作的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散文诗两首教学反思

全文共 583 字

+ 加入清单

一首短小,优美,又易懂的散文诗,除了让学生带着轻松,活泼,孩子般的口吻练习情感朗读外,更要让他们理解文中孩子对妈妈开的玩笑是怎么一回事,其中为妈妈做了哪些事情。

理清思路后,最重要的是要抓文中最后两段孩子与妈妈间简单的对话,各自代表了怎样的情感,又有什么深刻内涵?体现什么?引导学生分角色试读后,加强领悟。关键是让学生接近对文章主题的思考,以孩子独特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感情反衬母爱,当然,同为中外文化背景的差距,补充介绍给学生作者及作品的相关内容,是少不了的这样才能近一步理解为何选金色花为题

比起第一则,冰心的这篇文章更像散文,有叙事性,缺少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所以我教课的切入点,以分析为主,如何剖析,即能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又兼顾赏析语言和品味内涵,我读了至少有十遍,是下过一番工夫,才理出自我满意的教案和框架,以文中代表作者心情的三次变化入手,我觉得很成功,学生能迅速圈出"反闷""不适意""心绪散尽"三个词语,进而细看每种心情状态下的场景描写,我则顺势引导他们品味4到7段的语言,品味的深了细了又联系了实际,又加强了语言积累,我发现学生的兴趣真正被激发了,他们侃侃而谈,自然高昂之余,带出了最后的主题,我让学生读最后感叹句的时候,他们是抒发着真情实感的读出了味道,我听得也很感动,等情感平复后,我再引导学生因到开头的二三两段,冷静思考此处的内容与作用,效果相得益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乌鸦喝水》教学反思

全文共 1489 字

+ 加入清单

乌鸦喝水》的故事我们都了解。它讲的是聪明的乌鸦想要喝瓶子里的水,就去叼石头让水浮上来的智慧故事。

教学中重点应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乌鸦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这一系列变化过程。同时,教育学生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因此,在教学中,我将乌鸦如何喝到水设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分组做实验,把小石子一个一个放进装有半瓶水的矿泉水瓶中,体会瓶子里的水是怎样渐渐升高的。我觉得这一环节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1、关注了学生的发展状态,促进了学生主动发展。

本课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就是“瓶子里的水为什么会渐渐升高?”因此,我就以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往瓶子里放石子的实验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研究问题的情景,让学生在实验中自己去观察、去思考,多方交流,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得到了发展。

2、开发了语文教学的多种功能,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实验中,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在观察的同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一个一个”、“渐渐”的意思,强化了语文基本功的训练。学生在观察瓶中水的变化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在这一情景中,让学生主动地探究、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主动精神。

在教学这篇课文之前,我怕孩子们会出现觉得乌鸦的这个办法并不十分了不起的情绪。如果这样,就阻碍了学生去认真体会文本。所以在教学中我并没有急于让孩子们发散自己的思维,提出像“说说你还会想出什么好办法?”“如果你是这个乌鸦你会怎么做?”这一类的问题。而是与学生一起,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去感受这只乌鸦的高明之举。

在学习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时,我先请学生自读,然后让他们说说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鸦?孩子们很自然地说:“这是一只聪明的乌鸦。”好!要的就是你们这句话,我心里暗暗想着。“哦?是吗?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这只乌鸦很聪明呢?”

生:“它把小石子丢进了瓶子里,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到水了。”

师:“我知道了,你是想说它想的办法十分不错,对吗?”

(学生很肯定地点了点头。)

师(皱眉):“可我觉得这只乌鸦有个地方却好像不太聪明,你们瞧,它都是捡小石子放进瓶子,我想如果能找些大石子不是更快能喝到水吗?”

一句话下去,下面立刻有了反应,不一会儿,有许多地方都冒出了一双双小手。

生1:“不,如果捡大一些的石头,大石头很重,沉到瓶底的时候可能会把瓶子打碎的,那样一来就喝不到水了。”

生2:“那个瓶子的口很小,大石子就卡在瓶口进不去。”

听,孩子们的回答多么有道理啊!这些答案有些甚至是我意料之外的,我常觉得只有中高段的课文才有许多耐人寻味的妙语佳词,想不到在这篇课文中一个不起眼的“小”字在孩子们口中变得可究可探起来。听了孩子们这一个个回答,我忍不住笑着说:“看来这只乌鸦的聪明还不仅仅因为它想出了这么一个好办法,就连挑选石头的时候,它也是动了一番脑筋的。”学生们都纷纷点头,从他们的笑脸上我仿佛看到了一份说服我的喜悦。同时,我也感受到了孩子们对这只小小乌鸦的了解并不仅仅是停留在了表面。

课上到这儿,我觉得可以让孩子们感受乌鸦聪明的同时发散他们的思维了,于是我请学生们说说“你会用什么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1:“我会把瓶子打碎,一些大的碎玻璃中还会留下一些水的,我就可以喝这些水了。”生2:“我会去找一根别人丢掉的吸管,把它伸到瓶子里去喝。”

生3:“我会用我的尖嘴在玻璃瓶的下面啄一个小洞,让里面的水流出来,这样我就可以喝了。”

…… 孩子们的想法总是富有创新意识的,我想这堂课上我不仅与孩子们一起体会到了文中那个小乌鸦的聪明才智,更让我感受到学生们的智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我敬佩的一个人”作文评改课课后反思

全文共 1331 字

+ 加入清单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重视提高写作能力”。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应贯穿于作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作文讲评课也不例外。如何上好作文讲评课,提高作文讲评的效率呢,通过上这节“我敬佩的一个人”作文评改课,我有了自己的思考和认识。

这次作文《我敬佩的一个人》是我们初二作文序列化教学写人作文的第一篇。写作前我重点进行了写作指导。通过审题让学生明确了写作的要求:

一、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表达敬佩之情。

二、记人要抓住人物特点,用具体的人物描写突出人物的精神风貌和性格。

三、写出我对人物的感受,以及人物对自己的影响。

为了训练学生的外貌描写能力,我还要求在文章开头对人物进行外貌描写,抓住人物特征,并能突出人物性格。我觉得写作指导还是很具体、很到位的,然而学生写作的情况非常不尽人意。在批改作文中我发现学生的选材不典型,没有具体的事例,更谈不上什么人物描写。而且到底敬佩人物什么,在文章中也非常模糊,开头结尾都没有点出人物的精神品质。面对这样的写作状况,我很苦恼。静下心来分析学生写作失败的原因:一是学生认识能力的问题。作文的基础是生活,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对丰富多彩的生活,学生往往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因而写到文中来就难免空泛。原因二是以前练写事的文章比较多,写人的文章训练较少,学生没有把握住方法。所以虽然有写作前的指导,但是效果却不好。而批改也无法全部解决问题,那就只能依赖于讲评来进一步解决。所以在思想上我非常重视这节讲评课。

要想把讲评课上得有针对性,有实效,那就必须从学生习作中搜集一些典型素材。通过作文批改,我整理了学生作文的主要优缺点,并精心挑选了两篇典型的例文以便带领学生做典型案例分析。但一节讲评课不可能面面俱到,解决学生所有的问题,我应重点指导什么呢?批改中我发现一个有趣的问题,很多同学都敬佩我们班的吴俊毅。但是在开头的外貌描写中每个同学笔下的他却有着很大的差别。有的写他是长脸,有的写他是圆脸,还有写他是方形脸。有的写他是大眼睛,还有的说是小眼睛。通过对学生作文素材的搜集

,我一下子找到了我这节课的指导重点:通过学生外貌描写的摘录,使学生懂得记人要抓住特征,外貌描写应该为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中心意思服务。

应该说作文讲评课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它摆事实,说道理,所用的材料都是活生生的发生在学生身上的事例。“笑话”是学生自己“编”的,“佳肴”是学生自己烹调的,材料全是现成的“土特产”,然而课前不精心设计教案也是不行的,课题、讲评目标、讲评重点、难点、讲评方式、课前准备、讲评过程,这些都需要老师花很大的工夫准备。

通过这次作文讲评课,我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了作文讲评的重要,它是作前指导,习作批改无法取代的,也是提高学生作文素养的一个有效途径。这其实就是上好讲评课的第一个准备。第二个准备就是学生习作素材的搜集和整理,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有针对性。第三就是教师要精心设计好作文讲评课的教案,提高作文讲评的效率。虽然为准备这次课从指导、学生写作、批改、搜集整理材料、形成教案花了尽两周的时间,但学生能从评改课中认识到自己作文的得失,从而取长补短,获得教益。我想这也就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我敬佩的一个人”作文评改课课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兴趣爱好作文教学反思

全文共 2862 字

+ 加入清单

二十多年的作文教学整合实践,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遇到许多的困惑。一直在困惑中不断地探索。这种困惑,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依然存在着。为此,有必要对作文教学整合实践进行反思,以便更深入地探索和研究作文教学整合,实现作文教学和学生作文回归自然,返朴归真。

1.作文教学,教师的作文素养有待提高。众所周知,作文的评价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先受教师的写作水平、个人素养、思想观念等的影响。为什么同一篇作文,不同的教师会给不同的评价,而且评价的差距很大?这很大程度受语文教师的语文素质的制约。而这种制约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作文兴趣,容易造成错误的或者是朦胧的作文行为导向。今年,辅导学生参加教育部、团中央和全国少工委联合举办的“新童谣、儿童诗歌”征集活动。学生写了大量的作品。在学校里,教师们对这些作品的评价都不一、而得到老师们好的评价的作品竟然没有在这次比赛中获奖,被遗忘的作品《青蛙歌》竟在比赛中获得了二等奖。等到比赛获奖消息传来,教师们才如梦方醒,对《青蛙歌》仔细的分析,才感觉到这首歌确有许多优秀的地方。这说明,老师在评价学生作文的过程中是有一定的偏差的。这种评价的偏差不仅存在于重大的作文赛事中,特别普遍存在于平时的成绩测试中。常在期中和期终考试阅卷中出现好的作文得低分,而抄袭、生硬模仿的作文得高分的现象。这一定程度了损害学生的利益,也为学生的成长产生了一定和障碍。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多种:与老师的作文素养有直接的关系,与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教风和文风也不无关系,与应试教育“分分分是命根的”管理影响分不开。基于此,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写作水平,端正中小学教师文风、作文教学的教风便是教育教学管理中的重要工作。如若在这一方面进行实践操作性的研究,并在政策等方面支撑,作文教学整合的路将会更加的宽广。

2.亟待改变学生作文的文风。二十年前我在一所乡中心小学任语文教师。当时学生想抄作文根本没途径,因为没有可抄写的作文选供他们抄。他们所写的作文大都是自我发现,自我心灵的抒发……时至今日,学生的作文抄袭之风盛行,大有无法遏制之势。每次接任新的班级(一般从三年级接任语文教学),总是发现学生作文抄袭现象,而总是下大精力对这种抄袭行为进行纠正,总是收效甚微。细细分析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小学是作文起步阶段,学生的生活经历缺乏,作文基本常识也几乎是零。对于仍处于应试教育管理环境中的他们来说,抄袭无遗将减轻他们的精神压力。其次,大量的作文选为学生抄袭提供了一定的方便。这些作文选有的不泛为学生作文中的精品,但有相当一部分是在学生作文基础上教师的再加工。加工过的学生作文几乎失去了童真,语言也趋于成人化了。这些作文一旦被处于作文最低级阶段,渴盼考高分的小学生们阅读,加上作文评价体系的不完善和家长们的趋分不良心态以及没有制止和控制这抄袭行为的有效措施,作文选必将成为他们抄袭或模仿的范本,且有蔓延的趋势,至今仍表现出很强的势头。因此,切实转变小学生作文观念和扭转不良文风迫在眉睫。

3.教材编排和教学时间的安排应该为作文教学和学生作文提供更宽松的环境。教材编排应该充分地考虑儿童的语言接受能力,以儿童生活为主要素材,即便是历史性的或是儿童陌生的,也应该以儿童的特点为圈改编,使其适合少年儿童接受。教材编排还应该预留足够的时间,让教师教学有时间的保障。作文教学不是一堂课、两堂课就能完成的,往往要开展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如:调查、参观、游览、动手制作等相配合。如果教材编排内容多,时间短,一不利于教师教学,使作文教学就像夹生饭一样,半生不熟;二不利于学生的作文,对于处于作文低级阶段的小学生来说,其作文经历必将是一个比较长的时间,而且又需要一个引导的过程,初次作文的夹生将让他们失去兴趣,久而久之,厌作文的情绪自然而生,将是一个无法改变的顽症。反之有时间的保证,学生作文将更加的宽松,兴趣将会更浓。本人在95年开展的直钩钓鱼作文全程教学(见案例),就用了四课时的时间指导。学生在活动中的那种激情,作文中的精彩片段至今天令我难忘。可是把此教学的方案送去评选时却遭遇了冷落。原因是课时不符合大纲两课时的要求。而要是按照两课时来教学,是无法达到如此效果的。

4.教育教学管理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水平还很落后,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校的管理。本人长期在农村中小学任教。对中小学的管理现状令人痛心而无耐。主要表现为: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低,前几年,中小学办学经费投入不足,大部分中小学校长一心为钱而忙,忽视教育教学管理,对教育教学研究只搞形式,这对作文教学的研究自然也是有一定影响的;管理的制度不合理,有的学校对教师的作文教学研究成果不仅予肯定,反而想方设法打击,如:语文教师组织学生参加正规的征文比赛,在学生中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作文热情,有利于作文教学的开展,可是获得的成绩如在报刊发表等,学校不认可,在职称评定和学校评先进中也不算数。这些管理的行为已经与新课标的有关理念和有关政策相悖,是作文教学整合的一块绊脚石。因些,加强中小学校校长的选拔工作十分重要,应该将那些教育教学行家提拔到中小学校的管理队伍中来,让中小学真的的姓教。这样的管理环境中,作文教学整合才会放出更绚丽的光彩

5.政策不能制约教师教育教学的个性发展。教育政策是为了为了保障教育有序和更好的发展,对维护师生利益,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国家未来的富强都是有必要的。但是政策的制定不能限制教师教育教学的个性发展,对教育政策的理解也不能过于片面化。这将直接导致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僵化甚至被禁锢,走上应试教育老路。举几个现实例子来说一说。

教师没有权力组织学生订阅报刊,只有上级主管部门才能向学校向学生推荐。往往推荐的是主管部门主办的报刊,又是班级人手一册,组织订阅了也不组织使用为教育教学服务。这就不是一种合理的教育教学行为。因为:(1)少儿报刊不是教材,没必要人手一册,那是一种资源的浪费。(2)少儿、课外阅读应该广泛,单一的阅读势必造成课外知识的单一;(3)少年儿童思想活跃,爱好不一,他们有自己选择课外阅读书目的自由;(4)教师教学的风格也不一,教师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有利于教师的教学风格与教学行为的默契,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5)教育教学是需要大量素材来支撑的。信息时代的来临,教师教学不能再坐井观天式,必须搜集和使用大量的材料来辅助教学,而这些材料的来源一大部分要来自适全少年儿童阅读的报刊中。当然,有的教师向学生推荐报刊书目是为了挣点外块,这毕竟是少数,大部分教师还是从教育教学需要出发而为之的。关键是我们的政策和管理。做为一名教师,连最起码的教育教学份内的事儿都不能为之,还需要政府及主管部门的约定束成,可想而之,教育教学的自由空间会有多大。为此呼吁:给教师教育教学的自主空间。

编辑短评:作者有着清醒的认识,本文从实际出发,针对作文教学的现状及教材编制、教学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反思,所言中肯,具有普遍意义,建议广大教师一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作文的教学反思

全文共 648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老师说过作文这一块是个难啃的骨头,不敢轻易去触碰。刚开始来实习,我就接下了这两个班最难啃的一块,作文训练和评讲。至今为止,我已经上了好几节的作文评讲课,但是思路还是有点混乱。因为平时都是抽10分钟简单的评讲一下,只要是表彰和批评,反馈写作的情况,另外简单的分析学生的优秀例文。但是渐渐地我觉得这样子的评讲收效甚微,而且每个星期的作文训练使学生极度的疲乏。作文训练似乎走进了一个死胡同,我改得十分累,并且学生练得十分累。

星期二的时候争取多了20分钟给学生上了一节相对具体完整的作文评讲课,向他们详细地剖析了作文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给他们提出了具体改进的方法。而且还以一篇中考满分作文为例,向他们解释了中考作文评分标准细则,希望通过这些材料地展示和解释使他们心中对高分作文有一定地印象,并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设想很美好,但是我发现学生其实感悟并不深刻,一节作文课就这样伴随着学生一脸茫然的反应结束了。那一刻,我确实地感受到人的力量十分有限,初三的学生现在仍然停留在小学水平,审题不清、立意浅薄、语言乏味,甚至语句不通等问题存在大部分学生的身上,一时间不知道向哪方面努力。

在作文教学上,我还有很多东西需要慢慢摸索,幸运的是遇上另一位语文老师崔老师,他在作文教学上十分有心得,常常利用课余的时间给学生补习作文,并且对我们也十分地关照,常常邀请我们去听他的作文指导课,课后跟我们细心地讲解。希望在最后实习支教的两个月里,能够从崔老师身上学到更多地教学方法,指导学生的同时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雪》教学反思参考作文

全文共 292 字

+ 加入清单

这节课是晚自习上的,打算一个晚自习上完。结果任务完成了,效果非常好。

首先,学生欣赏视频歌曲《我爱你塞北的》,精彩的塞北雪的画面和动听的歌曲。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学生,歌曲快结束的时候,我问学生:你觉得这段tv美不美,美在哪儿?”学生有感而发,自然回答得非常好,就连平时语文成绩不好的同学也能答上来,效果很好。

接着我便导入本课,我觉的本课导入非常成功,学生通过观赏雪景和聆听歌曲,有了真切感受,说起来也就简单了,由此,我意识到,学生平时回答问题是有困难,说明他们没有真正弄懂其中的缘由,缺乏真实的感受,回答起来就难了,或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或不着边际,或离题万里。

[《雪》教学反思参考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一封信教学反思

全文共 638 字

+ 加入清单

《一封》语言通俗易懂,通过信的内容,表达了露西对生活细腻的感受、对亲人细致的体贴,对于学生能起到很好的熏陶作用。本课讲述了小露西想念爸爸,在妈妈的帮助和鼓励下给远方的爸爸写信的故事。通过课文,体会小露西对爸爸的思念,体会这一家人之间浓浓的温馨的爱。培养学生热爱家人的思想感情。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学习本课1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露西在给爸爸的信里都写了什么。学习露西懂得寻找生活中快乐美好的事物的乐观态度。

教学重难点是识字、写字,朗读课文。比较露西前后两封信的差别,体会露西心情的变化。对于这类来源于生活,与学生生活体验十分接近的文章,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从学生的切身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兴趣。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不断地启发学生想象,联系自身实际让学生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叙述出来,并将它与露西的体验作对比,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本文内容。我让孩子们仔细读课文,可以在找到的句段旁写上批语,做上记号;同座的两位同学读完了,互相议一议,看看自己找的理由是否正确。让孩子们初步了解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

同时鼓励孩子们只要用心读书,用心思考,用心体会,用心倾听就会有收获。还让同学们在第二封信中采用了分角色朗读,一人读妈妈想说给爸爸的话,一人读露西想说的话,这样孩子们就能深入文本,体会当时的情境,把露西当时写信的心情表达的更准确。最后,在出示阅读《信》这首诗时,孩子们从读中感悟可以给小鸟写信,可以给花儿写信,可以给云、树写,当然也可以自己给自己写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我和书的故事》作文教学反思

全文共 1073 字

+ 加入清单

首先是让学生大胆写,敢写,觉得写篇文章并不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然后逐渐尝到写作的甜头,最后喜欢写作。因此,初中第一期除了适当的一点点拨,我基本没有安排专门的作文写作指导。就只是让孩子们使劲地写,专门写本周记事,让他们一些作文自然就知道在生活中寻找材料,一期下来,周记,大作文,各种考试作文这些写到600字以上的写作应该达到三十次以上,平常的小练笔那就更不用说了。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这个学期的作文教学,当然不能总在老地方徘徊。我准备在继续鼓励学生大胆写作,鼓励学生从生活中选材的基础上,从写作速度方面和写作技巧方面进行适度的提高。于是,经过思考和整理,我的《作文教学系列讲座》出炉了。今天的作文课是我的第一讲:谈作文的主题。

文章主题的作用,文章的主题鲜明、单纯、新颖的要求,这些都不用说很多。关键是需要通过恰当的例子来说明。这次我选择了《我与书的故事》作为写作指导的载体。首先是名家作品,选取了著名作家梁晓声的《人和书的亲情》,这篇文章以“爱书”作为主题,把那个文革时期喜欢书的女孩,对书的喜爱写得淋漓尽致。孩子们懂得了文章的主题要贯穿全文,一般至少应该在开头、中间和结尾三部分点题;懂得了文章的详略,描写等其实都是围绕主题来进行的。为什么要如此细致地描写女孩看到那本《青年近卫军》的神态,为什么要细腻地描写小姑娘钻到椅子下去拿书的动作,其实都是为了一点:突出姑娘爱书这个主题。

接下来是我的写作《挑战名家》。我选取了我的一篇习作《关于书的回忆》,这是我两年前写的一篇小文章,回忆了自己书架上的几本小书的故事,写出了这几本难忘小书的来历,给我带来的不同的感受和收获。这是一段一段很珍贵的回忆,我处理详略和选择这些书籍,其实也只是为了写出一个主题:自己是一个爱书的人。

最后是孩子们的写作训练《大显身手》。其实小小的书就可以很好地承载这次写作的重点——文章的主题。于是本次写作就定为以“我和书的故事”为内容,题目自拟,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就是主题明确,写作之前,先把文章的主题在前面。

因为时间关系,我还没来得及看孩子们的这次作文。但是我想,书是大多数孩子的爱物,谁没有过几段与书的故事,这个内容大家都会有话可说。爱书,书伴随我成长的每一步,不好的书籍让我消沉……这些关于书的主题也很简单。从大多数孩子两三分钟基本就开始动笔,到下课的十多分钟里就能写出两三百字,我对这次作文指导还有点信心。

作文指导开始启动了,今天从最关键的文章主题开始起步。作文教学指导一向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我想,只要我们的脚步迈得慢一点,稳一点,就没有什么不可以战胜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成语故事》教学反思

全文共 629 字

+ 加入清单

《滥竽充数》在结课时,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学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南郭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学生纷纷举手回答,其中有一个学生说:“我觉得南郭先生很聪明,他知道齐宣王爱听众人一起吹竽,他就混进吹竽队里,骗过了一次又一次,后来他听说齐泯王爱听吹竽的人一个一个地吹,他就溜走了,说明他会见机行事。”其他学生听了,有的点头说对,也有的窃窃私语。很显然,文中的南郭先生是个**,他在乐队里滥竽充数,骗吃骗喝,我们当然不能以赞赏的眼光去看待他的这种行为,学生的这种理解是不恰当的。于是,我把问题抛给了学生:“你们认为南郭先生是聪明的吗?”学生们经过了考虑,最后得出了一致的结论:南郭先生是有点小聪明,但他的聪明用错了地方,他用来骗人,那就是坏人。聪明是用来赞扬一个人有智慧、有头脑的,不能用来形容南郭先生这样的人。”我又紧接着问:“那你觉得用什么词来形容他比较好呢?”学生找出了狡猾、投机取巧、弄虚作假等词语。

《语文课程规范》中指出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同时也强调要注重学生阅读体验的价值取向。但是在学生的阅读实践中,这两者又经常会发生抵触。如这个优秀教学设计中,学生用“聪明”这个词来形容南郭先生,这肯定是与社会价值观相违背的。这种时候,教师就要发挥主导作用,把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引向正确的价值轨道。在这里,我并没有强压给学生我的观点,而是引导学生自身去讨论,去发现,既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南郭先生是有点小聪明,又强调了正确的社会价值观——这是狡猾、投机取巧,这种聪明要不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