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亦步亦趋的成语意思【精品19篇】

乔迁,鸟儿飞离深谷,迁到高大的树木上去。祝贺用语,贺人迁居或贺人官职升迁之辞。那关于亦步亦趋的成语意思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亦步亦趋的成语意思,欢迎阅读参考。

浏览

585

作文

35

一字之别而意思相同的成语简析

全文共 542 字

+ 加入清单

一字之别而意思相同成语简析不用忌讳,更不用惧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一字之别而意思相同的成语简析,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登堂入室】【升堂入室】

简析:堂、室:古代宫室,前面是堂,后面是室。此二成语均出自《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本义都指登上厅堂,进入内室,都常被用以比喻学识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很高的水平。它们都只与“学识或技能的逐步提高”有关,而与“鸡鸣狗盗之徒的偷窃行为”无关。

【身无长物】【身无长处】

简析:二者均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皆指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都可用以形容贫穷,但需要明白的一点是,它们只与“贫穷”有关,与“身边有无长的物体”及“自身有无长处”无关。

【从壁上观】【作壁上观】

简析:壁:壁垒。二者均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原指双方交战,自己站在壁垒上旁观。后多比喻站在一旁看着,不动手帮助。二者皆含贬义,均与“是否于墙壁之上观看”无关。

【巧言如簧】【巧舌如簧】

简析:二者均出自《诗经·小雅·巧言》:“巧言如簧,颜之厚矣。”都常被用以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因它们皆含贬义,故而不能等同于“健谈”、“侃侃而谈”等词,且不能用于褒义的语境。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寓言故事的成语和意思:坐观成败

全文共 601 字

+ 加入清单

汉武帝晚年,对佞臣江充非常宠爱。江充非常歹毒,总想铲除异己,被他杀戮的无辜之人竟多达数万。

有一次,汉武帝到甘泉视察,江充居然对太子不怀好意,想诬告东宫中埋有诅咒皇帝的木人,借机害死太子。太子实在不能忍受,率领军队把江充杀了。江充的同党急忙向汉武帝禀告,并说太子要起兵造反,把皇帝赶下台去。武帝信以为真,派丞相刘屈统领军队,去捉拿太子。太子见丞相带兵来捉他,就进行抵抗。双方打了好几天,最后,太子吃了败仗,逃到湖县,终于被人杀死。

太子发兵对抗丞相时,没有打出公然造反的旗号,用的是肃清权奸的名义,他曾亲自到镇守京城的北军使者护军任安的营中,给他兵符,要他发兵对抗丞相。任安拜受了兵符,却不发动人马相助,而是紧闭营寨不出,坐观事态的发展。这是因为他吃不准交战的双方谁能获胜。汉武帝抱病回京,了解了任安拜受兵符一事后,觉得任安没有发兵,只是假意接受兵符,而没有帮助太子之意,就没有治他的罪。

可是,任安手下有一个管理钱粮的小官,曾经遭到任安鞭打,怀恨在心,就向武帝告发任安,说任安曾说:“太子是想要我的精锐军队。”这一下,任安坐观太子与皇帝成败的态度,便昭然若揭。汉武帝勃然大怒,说道:“任安的资历相当老,可是他老奸巨猾,眼见战争发生,却脚踏两只船,想依附得胜的一方。这说明他怀有二心。如此奸猾之人,焉能留在朝中!”

于是,武帝传下旨意,将任安捉住杀掉。

坐观成败:坐在一旁冷眼观看别人的成败。多用来形容袖手旁观。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成语前仆后继的意思

全文共 370 字

+ 加入清单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前仆后继意思,欢迎大家查看。

成语解释】

仆:倒下;继:跟上。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紧跟上去。形容斗争的英勇壮烈。

【成语出处】

清·秋瑾《吊吴烈士樾》:“前仆后继人应在;如君不愧轩辕孙!”

【成语造句】

(1)中国人民前仆后继,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侵略者。

(2)为了新中国的成立,革命先烈前仆后继不怕牺牲。

(3)无数革命先烈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用生命换来新中国的诞生。

(4)革命前辈舍生忘死,前仆后继,夺得了今天的江山。

(5)多少仁人志士,为实现世界大同而前仆后继地奋斗着。

(6)战场上的士兵总是前仆后继的冲向战场的第一线。

(7)即使我再警惕,也抵挡不住那前仆后继的人群。

(8)感谢你们哪天前仆后继的来到这儿为我们加油助威。

(9)面对中华民族的危难,多少仁人志士慷慨就义前仆后继。

(10)革命先烈为新中国前仆后继,浴血奋战。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强弩之末的成语故事及意思

全文共 336 字

+ 加入清单

出处:《韩安国传》。

意思:强弩所发的箭,已达射程的尽头。比喻强大的力量已经衰弱,搞笑语录,起不了什么作用。弩:古代发箭的弓。

韩安国是汉武帝时的御史大夫。当时,北方的匈奴,派人到汉朝来要求和好,武帝就同大臣商议对策。有一个名叫王恢的,曾在靠近匈奴的边境地区当过许多年地方官,很熟悉匈奴的情况,他说:“跟匈奴和好,总是长久不了,不出三几年,它就又要背约,不如不理它,干脆出兵,把其彻底征服。”

韩安国竭力反对,道:“人家派人来同我们和好,我们反而进攻,这怎么说得过去?况且,千里远征,路途跋涉,战线拉得很长,人马拖得很累,强弩之末,不能入鲁缟,冲风之衰,不能起毛羽,我们未必能打胜仗!”

大臣们都认为韩安国说得有理,汉武帝也表示同意,于是接受匈奴要求,进行和好谈判,建立和好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顾名思义的意思及成语故事

全文共 1319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字】顾名思义

【汉语拼音】gù míng sī yì

【成语解释】

本指为人子女者,见其名而思其命名之义。语出《三国志.卷二七.魏书.徐胡二王传.王昶》。后用“顾名思义”比喻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它的含义。

【成语典故】

《三国志.卷二七.魏书.徐胡二王传.王昶》

王昶字文舒,太原晋阳人也。少与同郡王凌俱知名。凌年长,昶兄事之。……其为兄子及子作名字,皆依谦实,以见其意,故兄子默字处静,沈字处道,其子浑字玄冲,深字道冲。遂书戒之曰:“……欲使汝曹立身行己,遵儒者之教,履道家之言,故以玄默冲虚为名,欲使汝曹顾名思义,不敢违越也。古者盘杅有铭,几杖有诫,俯仰察焉,用无过行;况在己名,可不戒之哉!……”

【成语注解】

1、汝曹:你们。

2、立身行己:指处世为人。

3、 玄默:深沉静默。

4、冲虚:淡泊谦虚。

5、违越:违背逾越。

【成语出处】

1、《三国志.卷二七.魏书.徐胡二王传.王昶》:“欲使汝曹顾名思义,不敢违越也。”

2、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桓南郡(玄)与道曜讲《老子》,王侍中(祯之)为主簿,在坐。桓曰:『王主簿可顾名思义?』”

3、《资治通鉴.卷七三.魏纪五.明帝青龙四年》:“昶为人谨厚,名其兄子曰默,日沈,……为书戒之曰:『吾以四者为名,欲使汝曹顾名思义,不敢违越也。』”

4、清.查慎行〈送黼皇侄出宰大浦〉诗:“邑宰职亲民,顾名思义托。如何千百辈,疾苦视隔膜?”

【成语用法】

语义说明 比喻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它的含义。

使用类别 用在“循名知义”的表述上。

【顾名思义造句】

1、顾名思义,“观音山”就是一座形状像观音的山。

2、“财神”,顾名思义就可了解那是掌管财富之神。

3、有些词的名和义差异很大,需要藉字、词典来帮忙,单靠顾名思义是会闹笑话的。

4、《六法全书》有所谓“银行法”,顾名思义便可知道那是和银行运作方面有关的法律。

5、像“沙发”、“吐司”一类的音译名称,我们如果顾名思义的话,是永远不得其解的。

【参考词语】:因名思义

【汉语拼音】:yīn míng sī yì

【成语解释】:犹“顾名思义”。见“顾名思义”条。

1、宋.魏了翁〈潭州州学重建稽古阁明伦堂记〉:“夫曰稽古,曰明伦,公所以语人者,亦切至矣。……诚使因名思义,顾瞻杰阁,宸翰昭回,必思古先圣贤所传者。”

【顾名思义的成语故事

“顾名思义”的“名”原是指人的名字,整个词语的意思是:看到自己的名字,就能想到这个名的含义。这个成语较早见于《三国志.卷二七.魏书.徐胡二王传.王昶》。根据记载,三国魏时的王昶为人谨慎惇厚,他替侄子取名字时,一取名为默,字处静;一取名沈,字处道。替自己的儿子取名字时,则一取名浑,字玄冲;一取名深,字道冲。同时还写了一篇文章训诫他们说:“我希望你们未来处世为人,皆能遵循儒家的义理,实践道家思想的智慧,所以才以玄、默、冲、虚四字为名。你们以后看到自己的名字,就要能想到其中的含义,并且无所违背。”王昶所说的“欲使汝曹顾名思义”,其中之“义”就是“玄、默、冲、虚”四字的含义,也就是希望这些后辈处世为人能深沉静默、淡泊谦虚。后来“顾名思义”使用的范围扩大,被广泛地用来比喻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它的含义。有时会略带贬义,指单就名称穿凿附会,不求甚解。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成语美不胜收的意思

全文共 789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成语是汉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成语美不胜收意思,欢迎大家阅读!

【词目】美不胜收

【拼音】měi bù shèng shōu

【英译】toomanybeautifulor excellent things to be fully appreciated; more beauty than one can take in

【词性】形容词,褒义词。

【近义词】琳琅满目,目不暇接,应接不暇

【反义词】不堪入目、丑陋不堪、丑陋至极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

【基本解释】形容好的东西太多, 美景多得看不过来。

【含义】形容好的东西太多, 美景多得看不过来;艺术品太美而目不暇接。胜:能够承受的。胜:尽。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

【出处】《履园丛话·艺能·治庖》清·钱泳:“惟鱼之一物,美不胜收。”

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一单元 第五课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再塑生命》——这些字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示例】展览馆里展出的各种工艺品琳琅满目。福海湖映山,山环水,一片湖光山色,真是美不胜收。

【辨析】美不胜收和“琳琅满目”;都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但美不胜收偏重于“来不及看”;“琳琅满目”偏重于“满眼都是”。

【造句】

1. 商店里的珠宝首饰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2. 黄山景色真是美不胜收。

3. 所有来过这儿的人都说这儿的风景让人美不胜收。

4. 秋天,老家一片丰收的景象,真是美不胜收呀!

5. 在这美不胜收的地方,流传着这样一首脍炙人口的歌。

6. 站在山头眺望,黄河像彩带向前蜿蜒,田野空旷,远处炊烟袅袅,真是江山如画,美不胜收。

7. 小商品交易会上陈列的各种新产品丰富多彩,真是美不胜收。

8. 走进公园,满园春色,真是美不胜收,让人流连忘返。

9. 这牡丹花展,万紫千红,国色天香,美不胜收。

10. 乡下美丽的景色,看了让人美不胜收。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情意绵绵的意思及成语故事

全文共 311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字】情意绵绵

【汉语拼音】qíng yì mián mián

【近义词】:深情厚意、情深意重 、情有独钟、情真意切、开诚布公

【反义词】:虚情假意

【成语出处】周恩来《别李愚如并示述弟》:“何况情意绵绵,‘藕断丝不断’。”

【成语解释】形容情意深长,不能解脱。

【情意绵绵造句】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首歌,或长歌当哭,或情意绵绵,或伤心情歌。

【情意绵绵的成语故事

过南京,见着述弟;想象中下关车站,黄浦江畔,一刹那的别离难。同在世界上,说什么分散。何况情意绵绵, “藕断丝不断。”两月后,新大陆又见了述弟的足迹。大西洋的波澜,流不断你们的书翰;两个无线电杆,矗立在东西两岸,气通霄汉。三月后,马赛海岸,巴黎郊外,我或者能把你看。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描写景色的成语及意思

全文共 1722 字

+ 加入清单

忙里偷闲 在忙碌中抽出一点时间来做别的不关重要的事,或者消遣。

摩肩击毂 肩膀和肩膀相摩,车轮和车轮相撞。形容行人车辆往来拥挤。

目不暇接 指东西多,眼睛都看不过来。

满目荆榛 荆:荆条,灌木。榛:树丛。满眼看见的都是荆条和树丛。形容十分荒凉萧条的环境。

美景良辰 良:美好;辰:时辰。美好的时光和景物。

命在旦夕 旦夕:早晚之间,形容极短的时间。生命垂危,很快会死去。

目不暇给 美好新奇的事物太多,眼睛来不及看。

暮色苍茫 指时已傍晚,天色昏暗,眼前的景物已模糊不清。

万万千千 形容数量极多。

立时三刻 立刻、马上

流光瞬息 形容时间极短

流金铄石 形容天气酷热,好象金石都快要熔化

柳绿花红 形容明媚的春天景象

柳绿桃红 形容美丽的春景

连绵不断 连绵:连续不断的样子。形容连续不止,从不中断

寥寥可数 寥:稀少;数:计数。形容数量很少容易数得出来

寥寥无几 寥:稀少,很少。非常稀少,没有几个

六街三市 六街:唐代长安城中的六条大街;市:集市。泛指大街小巷

绿暗红稀 形容暮春时绿荫幽暗、红花凋谢的景象

累月经年 累:累积。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形容经历的时间很长。

乱七八糟 形容无秩序,无条理,乱得不成样子。

绿肥红瘦 绿叶茂盛,花渐凋谢。指暮春时节。也形容春残的景象。

良辰美景 美好的时光和景物。

履舄交错 鞋子杂乱地放在一起。形容宾客很多。

良辰吉日 良:好;辰:时日;吉:吉利。美好的时辰,吉利的日子。后常用以称宜于成亲的日子。

龙盘虎踞 盘:曲折环绕;踞:蹲、坐。好像盘绕的龙,蹲伏的虎。特指南京。亦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鳞次栉比 栉:梳篦的总称。象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琳琅满目 琳琅:精美的玉石。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

联翩而至 形容人接连来到。

穷山恶水 穷山:荒山;恶水:经常引起灾害的河流湖泊等。形容自然条件非常差。

屈指可数 形容数目很少,扳着手指头就能数过来。

琼楼玉宇 琼:美玉;宇:房屋。指月中宫殿,仙界楼台。也形容富丽堂皇的建筑物。

奇花异卉 ①希奇少见的花草。语本《西京杂记》卷三:“奇树异草,靡不具植。”②喻指美妙的篇章作品等。

千古奇闻 从来没有听到或见过的意思

千家万户 众多人家。

千金一刻 形容时间非常宝贵。

千秋万古 犹言千秋万代,形容岁月长久。

迁延岁月 犹言拖延时间。

千姿百态 形容姿态多种多样。

跷足而待 踮起脚跟等待。形容短时间内便能见到事情的结果。语出《汉书·高帝纪》:“大臣内畔,诸将外反,亡可蹻足待也。”

秦楼楚馆 泛指歌舞场所。多指妓院。

穷山僻壤 比喻荒远偏僻贫穷之地。亦作“穷乡僻壤”、“穷村僻壤”、“穷陬僻壤”。

穷年累世 形容时间长久。

秋高马肥 秋高气爽,马匹肥壮。古常以指西北外族活动的季节。

喷薄欲出 喷薄:涌起,上升的样子;欲:将要。形容水涌起或太阳初升时涌上地平线的样子。

滂沱大雨 滂沱:大雨的样子。形容雨下得很大。

片鳞半爪 喻事物的极小部分。

瓶坠簪折 瓶落水底难觅,簪子折断难接。比喻男女分离。

南来北往 有的从南往北,有的从北往南。也泛指来来往往。

难更仆数 原意是儒行很多,一下子说不完,一件一件说就需要很长时间,即使中间换了人也未必能说完。后形容人或事物很多,数也数不过来。

鸟语花香 鸟叫得好听,花开得喷香。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

年深日久 形容时间久远。

年深岁久 时间久远地过去

年深月久 见“年深岁久”。

门庭如市 门:家门;庭:庭院;如:像;市:集市。门前像市场一样。形容来的人很多

渺无人烟 一片渺茫,没有人烟

门庭若市 门前和院子里人很多,象市场一样。原形容进谏的人很多。现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满坑满谷 充满了谷,充满了坑。形容多得很,到处都是。

漫山遍野 山上和田野里到处都是。形容很多。

名山大川 泛指有名的高山和源远流长的大河。

茂林修竹 修:长。茂密高大的树林竹林。

摩肩接踵 肩碰着肩,脚碰着脚。形容人多拥挤。

磨刀不误砍柴工 磨刀花费时间,但不耽误砍柴。比喻事先充分做好准备,就能使工作加快。

美不胜收 胜:尽。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

满园春色 整个园子里一片春天的景色。比喻欣欣向荣的景象。

明月清风 只与清风、明月为伴。比喻不随便结交朋友。也比喻清闲无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前倨后恭的成语故事及意思

全文共 1127 字

+ 加入清单

出处:《战国策·苏秦以连横说秦》。

意思:对人先傲慢而后又万分恭敬,表示势利小人之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倨:傲慢。

苏秦是东周洛阳人。他到东方的齐国去求学,拜在鬼谷先生的门下。学有所成后又四处游说数年,结果没有捞到一官半职,灰溜溜地回到家里。他的哥哥、弟弟、嫂嫂、妹妹以及妻子、侍妾都在背后嘲笑他,说:“周国人的习俗,人们都治理产业,努力从事工商,追求那十分之二的盈利为事业。如今您丢掉本行而去干耍嘴皮子的事,穷困潦倒,不也应该嘛!”

苏秦听了这些话,暗自惭愧、伤感,就闭门不出,把自己的藏书全部阅读了一遍。说:“一个读书人既然已经从师受教,埋头读书,可又不能凭借它获得荣华富贵,即使读书再多,又有什么用呢?”于是找到一本周书《阴符》,伏案而钻研它。下了一整年的功夫,悉求真缔,找到与国君相合的门道,激动地说:“就凭这些足可以游说当代的国君了。”

苏秦首先去游说周显王。周显王手下那一班大臣平时都很熟悉、了解苏秦,很看不起他,根本不相信他说的那一套。苏秦转而向东到赵国。此时赵肃侯的弟弟奉阳君赵成为相,赵成不喜欢苏秦,既不用他的计谋,也不给他一官半职。苏秦便离开赵国来到燕国。在燕国住了一年多,苏秦才受到燕文侯的接见。他劝燕文侯与赵国合纵相亲,把各国联成一体。

文侯说:“您说的当然不错,可是我的国家弱小,西边又紧靠着强大的赵国,南边接近齐周,齐、赵都是强国啊。您一定要用合纵相亲的办法使燕国安全无事,我愿倾国相从。”

于是燕文侯为苏秦备好全套车马,并拿出大批布帛,让他到赵国去联系合纵之事。此后,又一鼓作气,说服了韩宣王、魏襄王、齐宣王和楚威王,使他们都加入了合纵联盟。韩、魏、齐、楚和燕、赵国君一致请苏秦担任合纵连横的主持人,同时兼任六国的相。

合纵联盟成立后,苏秦便启程返回赵国,以便向赵王汇报。诸侯都派出使者护送,他们的座车、辎重车以及随从人员,组成一条长龙似的队伍,那声音就像帝王出巡一样壮观。周显王听到这个消息感到害怕,赶快找人为他清除道路,并派使臣到郊外迎接慰劳。

苏秦的兄弟、妻子、嫂子斜着眼不敢抬头看他,都俯伏在地上,非常恭敬地服侍他用饭。苏秦笑着对嫂子说:“你以前为什么对我那么傲慢,现在却对我这么恭顺呢?”他的嫂子赶紧伏俯在地上,弯曲着身子,匍匐到他面前,脸贴着地面请罪说:“因为我看到小叔您地位显贵,钱财多啊。”

苏秦感慨地叹息说:“同样是我这个人,富贵了,亲戚就敬畏我,贫贱时,就轻视我。何况一般人呢!假使我当初在洛阳近郊有二顷良田,如今,我难道还佩带得上六个国家的相印吗?”当时他就散发了千金,赏赐给亲戚朋友。当初,苏秦到燕国去,向人家借过一百钱做路费,现在富贵了,经典语录,就拿出一百金(一百万钱)偿还那个人。并且报答了以前所有对他有恩德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成语意思

全文共 257 字

+ 加入清单

江郎指江淹,字文通,南朝著名文学家、散文家,历仕三朝,宋州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程庄镇)人。钟嵘《诗品》:初,淹罢宣城郡,遂宿冶亭。梦一美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我有笔在卿处多年矣,可以见还。’淹探怀中,得五色笔授之。而后为诗,不复成语,故世传江淹才尽。《南史·江淹传》:“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尔后为诗绝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指年轻时很有才气,到晚年文思 渐渐衰退。“尽”,完,没了。比喻才思减退。

【近义词】黔驴技穷、江淹才尽、才疏学浅、才思枯竭

【反义词】出类拔萃、初露锋芒、才华横溢、才高八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生离死别的成语故事及意思

全文共 881 字

+ 加入清单

生离死别指很难再见的离别或永久的离别。好象和死者永别一样。本文就来分享一篇生离死别的成语故事意思,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汉字书写】:生离死别

【汉语注音】:shēng lí sǐ bié

【成语出处】:唐.姚思廉《陈书.徐陵传》:“且天伦之爱,何得忘怀;妻子之情,谁能无累?况吾生离死别,多历暄寒……如得身还乡土,躬自推求,扰冀提携.俱免凶虐。”

【成语语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表现对分别的悲伤。

【生离死别的意思】:死别:永别。分离好像和死者永别一样。指很难再见的离别或永久再也见不了面的离别。

【生离死别的近义词】:生离死绝、死生契阔、生别死离、生死永别、悲欢离合;

【生离死别的反义词】:鹊桥相会、破镜重圆、生死相依、骨肉团圆;

【生离死别的故事】

南朝时期,徐陵是赫赫有名的写作高手,被称为一代文宗。当时宦官几乎都收藏徐陵的文本。徐陵年青时,梁武帝接纳了西魏降将侯景,却招来了侯景攻陷京城的大乱,梁武帝被侯景拘禁起来,活活饿死。在这次大乱中,徐陵的父亲徐离,也被困在京城。京城长期缺粮,十有八九被饿死。徐陵得不到父亲的消息,急得焦头烂额。梁元帝萧绎继位后传来消息说,徐陵的父亲还活着,侯景对他还有忌惮,但仍被扣留。徐陵深思熟虑,写了一封信给仆射杨遵彦,向他倾诉了骨肉分离的痛苦,希望他能解救父亲。这封信中写道:“且天伦之爱,何得忘怀;妻子之情,谁能无累?况吾生离死别,多历暄寒……如得身还乡土,躬自推求,扰冀提携.俱免凶虐。”从此文人笔下又多了“生离死别”这个新成语。

【生离死别例句】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杨谦之客舫遇侠僧》:“李氏与杨公两个抱住,那里肯舍,真个是生离死别。”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何以贾宝玉那番乡试那等难堪,十后来直弄到生离死别。”

《蔡廷错自传.家姐出阁》:“当时我兄弟也跟着号哭,所谓生离死别,其痛切情形,正如当年母亲逝世时侯一样。”

【生离死别造句】

很多人生离死别,很多人至死不渝,他们的故事耐人寻味,但终究还是只是四个字:无可奈何。

那些没有结果的男欢女爱,一个个离合悲欢,一个个生离死别,留下的是说不尽的海枯石烂总成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描写冬天景色的成语及意思

全文共 1090 字

+ 加入清单

冰雪严寒——严寒:极度寒冷。冰天雪地,天气寒冷。

寒蝉凄切——寒蝉:冷天里的知了。天冷时,知了发出凄惨而低沉的声音。文学中多用以烘托悲凉的气氛和情调。

寒冬腊月——腊月:农历十二月。指冬季最寒冷的腊月天。如:寒冬腊月大雪纷飞,漫山遍野一片白色。

林寒涧肃——寒:寒冷。肃:肃杀。指秋冬间林木凋零、涧水枯落的景象。

山寒水冷——冷冷清清。形容冬天的景象。

岁暮天寒——指年底时候的寒冷景象。

天寒地冻——形容天气极为寒冷。

冰天雪窑——到处是冰和雪。指严寒地区。

冰天雪窖——形容极为寒冷。

鹅毛大雪——像鹅毛一样的雪花。形容雪下得大而猛。

瑞雪兆丰年——瑞:吉利的。指冬天大雪是来年丰收的预兆。——亦作:雪兆丰年

白雪皑皑——皑皑:洁白光亮的样子。多用来形容霜雪。洁白的积雪银光耀眼。

冰天雪地——形容气候严寒,冰雪漫天盖地。如:北极地方,整年都是冰天雪地。

滴水成冰——滴下的水很快就结成冰。形容天气非常寒冷。如:北方的冬天,十分寒冷,滴水成冰。

风雪交加——风和雪同时袭来。

六出纷飞——六出:雪花六角,因别称“六出”。纷飞:散乱到处飞扬。大雪纷纷。

寒风侵肌——形容天气寒冷。

千里冰封——冰封:被冰雪覆盖。如:东北的严冬,千里冰封。

朔风凛冽——朔风:北方吹来的寒风。凛冽:寒冷刺骨。

天寒地冻——形容天气极为寒冷。

雪虐风饕——虐:暴虐。饕:贪残。又刮风,又下雪。指狂暴肆虐的风雪,形容天气非常寒冷。

寒蝉凄切

解释:寒蝉,冷天里的知了。描写冬天景色成语及解释。天冷时,知了发出凄惨而低沉的声音。文学中多用以烘托悲凉的气氛和情调。

银装素裹

解释:形容雪后一片白色世界。银、素:白色。裹:包。从上到下没有一点彩色,非常素洁,干净,一般用来形容下雪后美丽的景致。

千里冰封

解释:[千里"是个虚数,指辽阔的北国,并非说是整好一千里。描写冬天景色的成语及解释。和后面的[万里雪飘"中的[万里"一起使用。辽阔的北国大地都被冰封上。[冰"是名词,作状语,前面省略了介词[被"。

林寒涧肃

解释:寒:寒冷 肃:清冷。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出处:北朝・北魏・郦道元:[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zhǔ)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雪虐风饕

解释:虐:暴虐;饕:贪残。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形容天气非常寒冷。

出处:唐・韩愈:[岁弊寒凶,雪虐风饕。"

冰天雪窖

解释:形容极为寒冷。

出 处 清・陈康祺卷四:[公子编修汝舟随侍,劝以节劳暂息。公慨然曰:`二万里冰天雪窖,只身荷戈,未尝言苦,时反惮劳乎?`"

鹅毛大雪

解释:指像鹅毛一样飘落的雪花。形容雪下得大而猛。

出处: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可怜今夜鹅毛雪,引得高情鹤氅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历史成语故事的意思4:穷兵黩dú武

全文共 587 字

+ 加入清单

东吴名将陆逊之后陆抗,有勇有谋,很年轻就被任命为建武校尉。

东吴后期朝败,且国君孙皓荒淫暴虐,滥杀无辜。陆抗对此非常不满,便多次上疏劝谏。但是,孙皓对这些建议置之不理。尽管东吴内政混乱不堪,但由于陆抗谋略过人,善于用兵,因此一直虎视东吴,而欲南下一统中国的晋,也无可奈何。

当时,晋朝的车骑将军羊祜(kù)镇守襄阳。他见陆抗能攻善守,知道要立即打败东吴并不容易,于是改变对东吴策略,采取了和的战略。陆抗也明白羊祜用意,于是也用同样的态度对待晋方。在边境,两人还常派使者往来,以示友好。因此当时吴、晋一部分边境竟出现了和平局面。

孙皓听说了边境的情况,十分不悦,派人责问陆抗。陆抗回话说:“我如果不采取这样的政策,反而会助长羊祜的威德。”孙皓听后,也就没再说什么。但他还是想出兵攻晋统一中国。于是频频调兵。陆抗知道后,便又向孙皓上疏说:“现在,朝廷应该加紧农业生产,储备粮食,增强国力。让有才能的人发挥作用,使各级官员不荒怠(dài)职守,严明赏罚以励百官,审慎实施刑罚以戒黎民。如果图虚名重形式,处处用兵,好战不止,耗费的资财动以万计,士兵疲劳不堪,即使敌寇没有削弱,我们自己也会因此受累而被拖垮。”

但是,孙皓对陆抗的忠告仍是置若罔(wǎng)闻,以致于国力日渐衰退。而陆抗死后,晋军便挥师南下讨伐东吴,吴国最终为晋所灭。

成语“穷兵黩武”,现在的意思是使用全部武力,任意发动战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寓言故事的成语和意思:草木皆兵

全文共 560 字

+ 加入清单

东晋时期,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公元383年,苻坚率领步兵、骑兵90万,攻打江南的晋朝。晋军大将谢石、谢玄领兵8万前去抵抗。苻坚得知晋军兵力不足,就想以多胜少,抓住机会,迅速出击。

谁料,苻坚的先锋部队25万在寿春一带被晋军出奇击败,损失惨重,大将被杀,士兵死伤万余。秦军的锐气大挫,军心动摇,士兵惊恐万状,纷纷逃跑。此时,“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意思是说,苻坚在寿春城上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见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晋军的士兵一样。苻坚回过头对弟弟苻坚说:“这是多么强大的敌人啊!怎么能说晋军兵力不足呢?”他后悔自己过于轻敌了。

出师不利给苻坚心头蒙上了不祥的阴影,他令部队靠淝水北岸布阵,企图凭借地理优势扭转战局。这时晋军将领谢玄提出要求,要秦军稍往后退,让出一点地方,以便渡河作战。苻坚暗笑晋军将领不懂作战常识,想利用晋军忙于渡河难于作战之机,给它来个突然袭击,于是欣然接受了晋军的请求。

谁知,后退的军令一下,秦军如潮水一般溃不成军,而晋军则趁势渡河追击,把秦军杀得丢盔弃甲,尸横遍地。苻坚中箭而逃。这就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着名战役——淝水之战。——《晋书·苻坚载记下》

草木皆兵:把野草树木都当成敌兵。形容在受到某种打击时惊恐万状、疑神疑鬼的心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面壁功深的成语故事及意思

全文共 264 字

+ 加入清单

出处:宋代名僧普济的《五灯会元》。

意思:形容勤苦学习、造诣精湛的意思。

南北朝时,有个和尚名叫达摩,也写作达磨,是南天竺国(天竺,古印度)香至王第三子。

梁武帝普通元年,达摩渡海经广州来到当时南梁的首都建业(今南京)。梁武帝笃信佛教,但是达摩同他交谈后,却并不投契。于是离开建业渡江北上,到了北魏,在嵩山(今河南登封县北)的少林寺住下。

达摩在少林寺,整天整夜面对石壁而坐,不发一言,据说这叫做“壁观婆罗门”,人们谁也不懂他有些什么奥妙。他如此坚持了九年之久,直到老死。

这段传说虽然不可信以为真,但“面壁功深”的成语却是从这里产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披坚执锐的成语故事及意思

全文共 490 字

+ 加入清单

出处:《项羽本纪》。

意思:比喻手执武器,投身战斗。坚:坚固的铠甲。锐:锋利的兵器。

秦朝末年,各起起义军风起云涌。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陈胜、吴广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后来,他们被秦大将章邯攻灭,起义失败。此时,项梁和项羽拥立楚怀王的孙子熊心为王,仍称楚怀王,继续与秦军作战。项梁因作战胜利而骄傲自满,被秦军打败,死于军中。

章邯打败楚军后,又去攻打赵国。赵军不敌,退守巨鹿,被章邯指派的王离、涉间的军队团团围住。怀王对此很着急,任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派他们率军去救援赵国。怀王还将卿子冠军的称号授于宋义,命他统率其他各军。

宋义把军队带到安阳后,接连四十六天不进军。项羽对他说:“如果秦军已将赵王围在巨鹿城里,我军应迅速渡河,赶到那里来个里应外合,必定能大破秦军。”

宋义摇摇头,说:“不行。牛虻固然能惹牛,但不能咬死虱子。如今秦军攻赵,就是取胜了,也已经筋疲力尽,我军可等它疲惫不堪时进兵;如若秦军不能取胜,让它胶着在那里,我军可乘机西进把秦国攻下来,为人处世。所以,还不如让秦、赵两军打下去。说到穿着坚固的铠甲、拿着锋利的兵器冲杀敌军,我宋义不如你;而坐在这里运用计谋,你可不如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成语五彩缤纷的意思

全文共 613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成语是汉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成语五彩缤纷意思,欢迎大家阅读!

发音:wǔ cǎi bīn fēn

五 彩 缤 纷释义:五彩:各种颜色;缤纷:繁多交错的样子。指颜色繁多,色彩绚丽,十分好看的样子。

成语典故: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铺设得五彩缤纷,当中摆了姊姊画的那一堂寿屏,两旁点着五六对青烛。”

峻青《地下水晶宫》:“墙壁上有着许多霜花似的花纹,在灯光的照耀下,满墙都放射着五彩缤纷的光芒,就好象是彩虹织成似的。”

1.墙壁上有着许多霜花似的花纹,在灯光的照耀下,满墙都放射着~的光芒,就好像是彩虹织成似的。(峻青《地下水晶宫》)

2.天大亮了,多云的天空,布满了~的朝霞。 ★袁静《伏虎记》第13回 。

近义词:五颜六色、姹紫嫣红。

反义词:决然无色、黯然无色、黯淡无光。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指颜色繁多。

造句:

(1) 新年这天,我们把教室装饰得五彩缤纷。

(2) 夏天的首都,繁花似锦,五彩缤纷。

(3) 多种口味,五彩缤纷的手工小馒头,阳明山吃得到。

(4) 小区里的话很多,花五彩缤纷,让我眼花缭乱。

(5) 节日的公园花团锦簇,五彩缤纷。

(6) 公园里的花儿五彩缤纷,使人流连忘返。

(7) 节日的天安门广场花团锦簇,五彩缤纷。

(8) 眼前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大世界。

(9) 小女孩沿着街道漫步,五彩缤纷的广告使她感到新奇。

(10) 夜空中五彩缤纷的烟花格外耀眼,城市里热闹非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寓言故事的成语和意思:守株待兔

全文共 288 字

+ 加入清单

宋国有个农夫种着几亩地,他的地头上有一棵大树.一天,他在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兔子箭一般地飞奔过来,猛的撞在那棵大树上,一下子把脖子折断了,蹬蹬腿就死了.这个农夫飞快的跑过去,把兔子捡起来,高兴地说:“这真是一点劲没费,白捡了个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了.”他拎着兔子一边往家走,一边得意地想:“我的运气真好,没准明天还会有兔子跑来,我可不能放过这样的便宜.”

第二天,他到地里,也不干活,只守着那棵大树,等着兔子撞过来.结果,等了一天什么也没等到.他却不甘心,从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树下等着兔子来撞死.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长得比庄稼都高了,连个兔子影也没有再见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不伦不类的成语故事及意思

全文共 938 字

+ 加入清单

不伦不类形容这里不像,那里也不像,要我们做一些正经,有模有样的人,本文就来分享一篇不伦不类的成语故事意思,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汉字书写】:不伦不类

【汉语注音】:bù lún bù lèi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六十七回:“王夫人听了,早知道来意了。又见他说的不伦不类,也不便不理他。”

【成语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比喻不规范与不成样子;强调不规范,多用于事或物。

【不伦不类的意思】:不伦:不同类;不像这一类,也不像那一类。形容不正派或不规范,不成体统。也指将互不相关的事物拿来作比拟。

【不伦不类的近义词】:非僧非俗、非驴非马、不三不四、中规中矩、有板有眼、一本正经、有模有样;

【不伦不类的反义词】:正襟危坐、一本正经;

【不伦不类的故事】

《红楼梦》中有这样一段:薛蟠从江南带回两箱东西送给薛姨妈及宝钗,工于心计的宝钗把土产绫罗绸缎及洋货分成许多份,送给贾府上上下下的姊妹们,林黛玉自然而然少不了,贾环那里她也没有忘记,赵姨娘感激涕零地夸奖宝钗说:“难怪都说宝丫头做人大方,她哥哥能带多少东西回来?她挨门送,连我这样没时运的她都想到。若是那黛玉,对我们正眼也不瞧,哪里肯送东西?”她想起宝钗是王夫人的亲戚,想到王夫人那里买个好,便到王夫人的房子嬉皮笑脸地说:“你瞧这是宝姑娘送给环哥的,宝姑娘想得周到,真是大户人家的闺女,怎么不叫人敬重?怪不得老太太成天赞不绝口地夸她!”王夫人本来就对赵姨娘爱理不理,她说的话又不伦不类,就阴阳怪气地对她说:“给你了就收了去拿给环哥玩罢……”赵姨娘是来讨好的,没想碰了一鼻子灰,只得讪讪地回到自己房中。

【不伦不类例句】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一回:“赵元常见他的为人呆头呆脑,说的话不伦不类,又想到制台刚才待他的情形,恐怕事情不妙。”

《李书华、李宗伺致胡适》:“清室优待条件,乃非牛非马、不伦不类,古今中外独一无二的一种条件。“‘瞧我磨的剪子多快,你想剪天上的云做一床天大的被,也剪得动’……我觉得这样描写老渔民是不伦不类。”

【不伦不类造句】

我们握手之后小心翼翼地交换了名片,然后我翻来覆去地看着手上这张有点儿不伦不类的名片。

他一番话说得不伦不类,倒没有油腔滑调的感觉,反而配合着他腔调给人一种卷土重来的乐律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画龙点睛成语故事意思

全文共 834 字

+ 加入清单

从前,有一个技艺高超的画家,他画的动物就像真的一样。有一天,画家外出去玩,看到一面很大的墙,就提笔在墙上画了一条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画龙点睛成语故事意思,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成语】: 画龙点睛

【拼音】: huà lóng diǎn jīng

【解释】: 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成语故事】:

传说古时候有个画家叫张僧繇,他画龙画得特别好。

有一次,他在金陵(现在南京)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巨龙,那龙画得活灵活现,非常逼真,只是都没有眼睛。人们问张僧繇:“为什么不把眼睛画出来。”他说:“眼睛可不能轻易画呀!一画了,龙就会腾空飞走的!”大家听了,谁也不信,都认为他在说大话。后来,经不起人们一再请求,张僧繇只好答应把龙的眼睛画出来。奇怪的事情果然发生了,他刚刚点出第二条龙的眼睛,突然刮起了大风,顷刻间电闪雷鸣。两条巨龙转动着光芒四射的眼睛冲天而起,腾空而去。围观的人,个个看得目瞪口呆,对张僧繇更佩服了。

成语“画龙点睛”就是从这个传说中来的。现在一般用来比喻写作、讲话时,在关键性的地方用上一两句精辟的语言来点明含义,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这种手法也称为“点睛”之笔。

成语典故

原文

张僧繇⑴于金陵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⑶曰:“点之即飞去⑷。”人以为⑹诞(8),因点其一。须臾⑺,雷电破⑽壁,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皆⑼在。[2]

原文注释

1。 张僧繇(yáo):南朝梁吴(今苏州市)人,中国古代著名的画家。

2 。金陵:今江苏南京市。

3 。每:常常,每每。

4 。去:离开。

6 。以为:认为。

7 。须臾( xū yú ):一会儿。

8 。诞:虚妄,荒唐。

9 。皆:都,全都。

10。 破:击破

11 壁:墙壁

译文

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墙壁上画了四条龙,但没有画眼睛,他常常说:“点了眼睛龙就飞走了。”人们都认为很荒唐,就点了其中一条龙的眼睛。一会儿,雷电打破墙壁,那条龙乘云飞上了天,没有被点上眼睛的龙都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