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亦步亦趋的成语意思(精品20篇)

乔迁,鸟儿飞离深谷,迁到高大的树木上去。祝贺用语,贺人迁居或贺人官职升迁之辞。那关于亦步亦趋的成语意思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亦步亦趋的成语意思,欢迎阅读参考。

浏览

580

作文

35

寓言故事的成语和意思:坐观成败

全文共 601 字

+ 加入清单

汉武帝晚年,对佞臣江充非常宠爱。江充非常歹毒,总想铲除异己,被他杀戮的无辜之人竟多达数万。

有一次,汉武帝到甘泉视察,江充居然对太子不怀好意,想诬告东宫中埋有诅咒皇帝的木人,借机害死太子。太子实在不能忍受,率领军队把江充杀了。江充的同党急忙向汉武帝禀告,并说太子要起兵造反,把皇帝赶下台去。武帝信以为真,派丞相刘屈统领军队,去捉拿太子。太子见丞相带兵来捉他,就进行抵抗。双方打了好几天,最后,太子吃了败仗,逃到湖县,终于被人杀死。

太子发兵对抗丞相时,没有打出公然造反的旗号,用的是肃清权奸的名义,他曾亲自到镇守京城的北军使者护军任安的营中,给他兵符,要他发兵对抗丞相。任安拜受了兵符,却不发动人马相助,而是紧闭营寨不出,坐观事态的发展。这是因为他吃不准交战的双方谁能获胜。汉武帝抱病回京,了解了任安拜受兵符一事后,觉得任安没有发兵,只是假意接受兵符,而没有帮助太子之意,就没有治他的罪。

可是,任安手下有一个管理钱粮的小官,曾经遭到任安鞭打,怀恨在心,就向武帝告发任安,说任安曾说:“太子是想要我的精锐军队。”这一下,任安坐观太子与皇帝成败的态度,便昭然若揭。汉武帝勃然大怒,说道:“任安的资历相当老,可是他老奸巨猾,眼见战争发生,却脚踏两只船,想依附得胜的一方。这说明他怀有二心。如此奸猾之人,焉能留在朝中!”

于是,武帝传下旨意,将任安捉住杀掉。

坐观成败:坐在一旁冷眼观看别人的成败。多用来形容袖手旁观。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司空见惯的成语故事及意思

全文共 499 字

+ 加入清单

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吟诗和作文章都很出色的人,名叫刘禹锡,他中了进士后,便在京 做监察御史;因为他的名放荡不羁的性格,在京中受人排挤,被贬做苏州刺史。就在苏州刺 史的任内,当地有一个曾任过司空官职的人名叫李绅,因仰慕刘禹锡的闻名,邀请他饮酒, 并请了几个歌妓来在席上作陪。在饮酒间,刘禹锡一时诗兴大发,便做了这样的一首诗: “高髻云鬓新样,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司空见惯” 这句成语,就是从刘禹锡这首诗中得来的。

这首诗中所用的司空两个字,是唐代一种官职的 名称,相等于清代的尚书。从刘禹锡的诗来看,整句成语的意思,就是指李司空对这样的事 情,已经见惯,不觉得奇怪了。 这是一句很常用的成语,但有很多人仍会把它错用,因为寻常的事情,如果是发生的很 自然,便不可以引用这句成语。

如早晨的时候,太阳从东方出来,到黄昏的时候,太阳便在 西方没落,这样便不能说“司空见惯”。有些事情发生的很偶然,而又常常会听到的,此方 在大都市街道上夹往的车辆,平常都是很安全地来往看,但很多时候,常会发生意外,不是 辗伤了人,便是碰伤了车,这样的事情,我们看多了,则用“司空见惯”四字便恰当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情意绵绵的意思及成语故事

全文共 311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字】情意绵绵

【汉语拼音】qíng yì mián mián

【近义词】:深情厚意、情深意重 、情有独钟、情真意切、开诚布公

【反义词】:虚情假意

【成语出处】周恩来《别李愚如并示述弟》:“何况情意绵绵,‘藕断丝不断’。”

【成语解释】形容情意深长,不能解脱。

【情意绵绵造句】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首歌,或长歌当哭,或情意绵绵,或伤心情歌。

【情意绵绵的成语故事

过南京,见着述弟;想象中下关车站,黄浦江畔,一刹那的别离难。同在世界上,说什么分散。何况情意绵绵, “藕断丝不断。”两月后,新大陆又见了述弟的足迹。大西洋的波澜,流不断你们的书翰;两个无线电杆,矗立在东西两岸,气通霄汉。三月后,马赛海岸,巴黎郊外,我或者能把你看。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成语美不胜收的意思

全文共 789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成语是汉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成语美不胜收意思,欢迎大家阅读!

【词目】美不胜收

【拼音】měi bù shèng shōu

【英译】toomanybeautifulor excellent things to be fully appreciated; more beauty than one can take in

【词性】形容词,褒义词。

【近义词】琳琅满目,目不暇接,应接不暇

【反义词】不堪入目、丑陋不堪、丑陋至极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

【基本解释】形容好的东西太多, 美景多得看不过来。

【含义】形容好的东西太多, 美景多得看不过来;艺术品太美而目不暇接。胜:能够承受的。胜:尽。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

【出处】《履园丛话·艺能·治庖》清·钱泳:“惟鱼之一物,美不胜收。”

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一单元 第五课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再塑生命》——这些字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示例】展览馆里展出的各种工艺品琳琅满目。福海湖映山,山环水,一片湖光山色,真是美不胜收。

【辨析】美不胜收和“琳琅满目”;都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但美不胜收偏重于“来不及看”;“琳琅满目”偏重于“满眼都是”。

【造句】

1. 商店里的珠宝首饰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2. 黄山景色真是美不胜收。

3. 所有来过这儿的人都说这儿的风景让人美不胜收。

4. 秋天,老家一片丰收的景象,真是美不胜收呀!

5. 在这美不胜收的地方,流传着这样一首脍炙人口的歌。

6. 站在山头眺望,黄河像彩带向前蜿蜒,田野空旷,远处炊烟袅袅,真是江山如画,美不胜收。

7. 小商品交易会上陈列的各种新产品丰富多彩,真是美不胜收。

8. 走进公园,满园春色,真是美不胜收,让人流连忘返。

9. 这牡丹花展,万紫千红,国色天香,美不胜收。

10. 乡下美丽的景色,看了让人美不胜收。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束之高阁的故事及意思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339 字

+ 加入清单

庾翼是东晋人,他从小就有过人的才智和远大的志向,作战中屡立奇功,被封为都亭侯,官至征西将军。

与他同时代的殷浩也很有才能,而且长于高谈阔论,二十岁的时候,就出了名,后来做了扬州的刺史,不久又调任建武将军,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的军事,但是在讨伐许昌和洛阳敌人的战役中,却屡打败仗,被革了职。

后来有人向庾翼建议,让殷浩重新出来做官,庾翼对此不以为然,他认为殷浩是一个徒有虚名的人,只会高谈阔论,而没有真才实干,于是带着鄙夷的神情说:“他像无用之物一样,只好把他捆起来放到高楼上去,等到天下太平后,再来考虑任用他。”

束之高阁”这个成语由此而来。

束之高阁的意思: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着不用、丢在一旁不管,也比喻把某事或某种主张、意见、建议等搁置起来,不予理睬和办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不伦不类的成语故事及意思

全文共 938 字

+ 加入清单

不伦不类形容这里不像,那里也不像,要我们做一些正经,有模有样的人,本文就来分享一篇不伦不类的成语故事意思,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汉字书写】:不伦不类

【汉语注音】:bù lún bù lèi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六十七回:“王夫人听了,早知道来意了。又见他说的不伦不类,也不便不理他。”

【成语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比喻不规范与不成样子;强调不规范,多用于事或物。

【不伦不类的意思】:不伦:不同类;不像这一类,也不像那一类。形容不正派或不规范,不成体统。也指将互不相关的事物拿来作比拟。

【不伦不类的近义词】:非僧非俗、非驴非马、不三不四、中规中矩、有板有眼、一本正经、有模有样;

【不伦不类的反义词】:正襟危坐、一本正经;

【不伦不类的故事】

《红楼梦》中有这样一段:薛蟠从江南带回两箱东西送给薛姨妈及宝钗,工于心计的宝钗把土产绫罗绸缎及洋货分成许多份,送给贾府上上下下的姊妹们,林黛玉自然而然少不了,贾环那里她也没有忘记,赵姨娘感激涕零地夸奖宝钗说:“难怪都说宝丫头做人大方,她哥哥能带多少东西回来?她挨门送,连我这样没时运的她都想到。若是那黛玉,对我们正眼也不瞧,哪里肯送东西?”她想起宝钗是王夫人的亲戚,想到王夫人那里买个好,便到王夫人的房子嬉皮笑脸地说:“你瞧这是宝姑娘送给环哥的,宝姑娘想得周到,真是大户人家的闺女,怎么不叫人敬重?怪不得老太太成天赞不绝口地夸她!”王夫人本来就对赵姨娘爱理不理,她说的话又不伦不类,就阴阳怪气地对她说:“给你了就收了去拿给环哥玩罢……”赵姨娘是来讨好的,没想碰了一鼻子灰,只得讪讪地回到自己房中。

【不伦不类例句】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一回:“赵元常见他的为人呆头呆脑,说的话不伦不类,又想到制台刚才待他的情形,恐怕事情不妙。”

《李书华、李宗伺致胡适》:“清室优待条件,乃非牛非马、不伦不类,古今中外独一无二的一种条件。“‘瞧我磨的剪子多快,你想剪天上的云做一床天大的被,也剪得动’……我觉得这样描写老渔民是不伦不类。”

【不伦不类造句】

我们握手之后小心翼翼地交换了名片,然后我翻来覆去地看着手上这张有点儿不伦不类的名片。

他一番话说得不伦不类,倒没有油腔滑调的感觉,反而配合着他腔调给人一种卷土重来的乐律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面壁功深的成语故事及意思

全文共 264 字

+ 加入清单

出处:宋代名僧普济的《五灯会元》。

意思:形容勤苦学习、造诣精湛的意思。

南北朝时,有个和尚名叫达摩,也写作达磨,是南天竺国(天竺,古印度)香至王第三子。

梁武帝普通元年,达摩渡海经广州来到当时南梁的首都建业(今南京)。梁武帝笃信佛教,但是达摩同他交谈后,却并不投契。于是离开建业渡江北上,到了北魏,在嵩山(今河南登封县北)的少林寺住下。

达摩在少林寺,整天整夜面对石壁而坐,不发一言,据说这叫做“壁观婆罗门”,人们谁也不懂他有些什么奥妙。他如此坚持了九年之久,直到老死。

这段传说虽然不可信以为真,但“面壁功深”的成语却是从这里产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生离死别的成语故事及意思

全文共 881 字

+ 加入清单

生离死别指很难再见的离别或永久的离别。好象和死者永别一样。本文就来分享一篇生离死别的成语故事意思,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汉字书写】:生离死别

【汉语注音】:shēng lí sǐ bié

【成语出处】:唐.姚思廉《陈书.徐陵传》:“且天伦之爱,何得忘怀;妻子之情,谁能无累?况吾生离死别,多历暄寒……如得身还乡土,躬自推求,扰冀提携.俱免凶虐。”

【成语语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表现对分别的悲伤。

【生离死别的意思】:死别:永别。分离好像和死者永别一样。指很难再见的离别或永久再也见不了面的离别。

【生离死别的近义词】:生离死绝、死生契阔、生别死离、生死永别、悲欢离合;

【生离死别的反义词】:鹊桥相会、破镜重圆、生死相依、骨肉团圆;

【生离死别的故事】

南朝时期,徐陵是赫赫有名的写作高手,被称为一代文宗。当时宦官几乎都收藏徐陵的文本。徐陵年青时,梁武帝接纳了西魏降将侯景,却招来了侯景攻陷京城的大乱,梁武帝被侯景拘禁起来,活活饿死。在这次大乱中,徐陵的父亲徐离,也被困在京城。京城长期缺粮,十有八九被饿死。徐陵得不到父亲的消息,急得焦头烂额。梁元帝萧绎继位后传来消息说,徐陵的父亲还活着,侯景对他还有忌惮,但仍被扣留。徐陵深思熟虑,写了一封信给仆射杨遵彦,向他倾诉了骨肉分离的痛苦,希望他能解救父亲。这封信中写道:“且天伦之爱,何得忘怀;妻子之情,谁能无累?况吾生离死别,多历暄寒……如得身还乡土,躬自推求,扰冀提携.俱免凶虐。”从此文人笔下又多了“生离死别”这个新成语。

【生离死别例句】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杨谦之客舫遇侠僧》:“李氏与杨公两个抱住,那里肯舍,真个是生离死别。”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何以贾宝玉那番乡试那等难堪,十后来直弄到生离死别。”

《蔡廷错自传.家姐出阁》:“当时我兄弟也跟着号哭,所谓生离死别,其痛切情形,正如当年母亲逝世时侯一样。”

【生离死别造句】

很多人生离死别,很多人至死不渝,他们的故事耐人寻味,但终究还是只是四个字:无可奈何。

那些没有结果的男欢女爱,一个个离合悲欢,一个个生离死别,留下的是说不尽的海枯石烂总成空。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寓言故事的成语和意思:草木皆兵

全文共 560 字

+ 加入清单

东晋时期,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公元383年,苻坚率领步兵、骑兵90万,攻打江南的晋朝。晋军大将谢石、谢玄领兵8万前去抵抗。苻坚得知晋军兵力不足,就想以多胜少,抓住机会,迅速出击。

谁料,苻坚的先锋部队25万在寿春一带被晋军出奇击败,损失惨重,大将被杀,士兵死伤万余。秦军的锐气大挫,军心动摇,士兵惊恐万状,纷纷逃跑。此时,“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意思是说,苻坚在寿春城上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见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晋军的士兵一样。苻坚回过头对弟弟苻坚说:“这是多么强大的敌人啊!怎么能说晋军兵力不足呢?”他后悔自己过于轻敌了。

出师不利给苻坚心头蒙上了不祥的阴影,他令部队靠淝水北岸布阵,企图凭借地理优势扭转战局。这时晋军将领谢玄提出要求,要秦军稍往后退,让出一点地方,以便渡河作战。苻坚暗笑晋军将领不懂作战常识,想利用晋军忙于渡河难于作战之机,给它来个突然袭击,于是欣然接受了晋军的请求。

谁知,后退的军令一下,秦军如潮水一般溃不成军,而晋军则趁势渡河追击,把秦军杀得丢盔弃甲,尸横遍地。苻坚中箭而逃。这就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着名战役——淝水之战。——《晋书·苻坚载记下》

草木皆兵:把野草树木都当成敌兵。形容在受到某种打击时惊恐万状、疑神疑鬼的心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古貌古心的意思及成语故事

全文共 442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字】古貌古心

【汉语拼音】gǔ mào gǔ xīn

【近义词】:古道热肠

【反义词】:推陈出新

【成语出处】

1、唐·韩愈《孟生》诗:“孟生江海上,古貌又古心。”

2、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八回:季苇萧迎了上去,见那人方巾阔服,古貌古心。

3、明·张岱《陶庵梦忆·濮仲谦雕刻》:南京濮仲谦,古貌古心,粥粥若无能者,然其技艺之巧,夺天工焉。

【成语解释】形容外表和内心具有古人的风度。

【古貌古心造句】前面那位老人很怀旧,一副古貌古心的仪态,很是和蔼可亲。

【古貌古心的成语故事

《儒林外史》第二十八回:次日早晨,一个人坐了轿子来拜,传进帖子,上写“年家眷同学弟宗姬顿首拜”。季苇萧迎了出去,见那人方巾阔服,古貌古心。进来坐下,季苇萧动问:“仙乡尊字?”那人道:“贱字穆庵,敝处湖广。一向在京,同谢茂秦先生馆于赵王家里。因返舍走走,在这里路过,闻知大名,特来进谒。有一个小照行乐,求大笔一题。将来还要带到南京去,遍请诸名公题咏。”季苇萧道:“先生大名,如雷灌耳。小弟献丑,真是弄斧班门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一字之别而意思相同的成语简析

全文共 542 字

+ 加入清单

一字之别而意思相同成语简析不用忌讳,更不用惧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一字之别而意思相同的成语简析,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登堂入室】【升堂入室】

简析:堂、室:古代宫室,前面是堂,后面是室。此二成语均出自《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本义都指登上厅堂,进入内室,都常被用以比喻学识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很高的水平。它们都只与“学识或技能的逐步提高”有关,而与“鸡鸣狗盗之徒的偷窃行为”无关。

【身无长物】【身无长处】

简析:二者均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皆指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都可用以形容贫穷,但需要明白的一点是,它们只与“贫穷”有关,与“身边有无长的物体”及“自身有无长处”无关。

【从壁上观】【作壁上观】

简析:壁:壁垒。二者均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原指双方交战,自己站在壁垒上旁观。后多比喻站在一旁看着,不动手帮助。二者皆含贬义,均与“是否于墙壁之上观看”无关。

【巧言如簧】【巧舌如簧】

简析:二者均出自《诗经·小雅·巧言》:“巧言如簧,颜之厚矣。”都常被用以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因它们皆含贬义,故而不能等同于“健谈”、“侃侃而谈”等词,且不能用于褒义的语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窝窝囊囊的意思及成语故事

全文共 392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字】窝窝囊

【汉语拼音】wō wō náng náng

【近义词】:憋憋屈屈

【反义词】:扬眉吐气

【成语出处】

1、老舍《我这一辈子》:“给亲友们既办得漂亮,又省些钱,不能窝窝囊囊的被人捉了‘大头’。”

2、王朔《浮出海面》:“我把腿笨重地搭在练功杆上窝窝囊囊堆在那儿。”

【成语解释】窝气或指人懦弱,没本事,受委屈之后表现出的烦恼,窝气或指人懦弱,没本事。,受委屈之后表现出的烦恼。

【窝窝囊囊造句】这一次比赛输的窝窝囊囊,他心中一点都不服气。

【窝窝囊囊的成语故事

老舍《我这一辈子》:熟人们找我定活,也往往就手儿托我去讲别项的事,如婚丧事的搭棚,讲执事,雇厨子,定车马等等。我在这些事儿中渐渐找出乐趣,晓得如何能捏住巧处,给亲友们既办得漂亮,又省些钱,不能窝窝囊囊的被人捉了“大头”。我在办这些事儿的时候,得到许多经验,明白了许多人情,久而久之,我成了个很精明的人,虽然还不到三十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惊弓之鸟的意思及成语故事_600字

全文共 489 字

+ 加入清单

【解释】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

【出自】《战国策·楚策四》;《晋书·王鉴传》:“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

战国时,魏国有一个叫更羸的射箭能手。

有一天,更羸跟魏王到郊外打猎。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更羸仔细看了看,指着大雁对魏王说:“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

“是吗?”魏王信不过自己的耳朵,问道,“你有这样的本事?”

更羸说:“请让我试一下。”更羸并没有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只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啊!”魏王看了,大吃一惊,“真有这本事!”更羸笑笑说:“不是我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魏王更加奇怪了,问:“你怎么知道的?”

更羸说:“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下来了。”

后来用“惊弓之鸟”形容受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 (《战国策·楚策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意思是春天成语

全文共 968 字

+ 加入清单

意思春天成语

春蛙秋蝉 春天蛙叫,秋天蝉鸣。比作喧闹夸张、空洞无物的言谈。

春意盎然 春意:春天的气象。盎然:丰满、浓厚的样子。意思是春天的气氛很浓。

春雨如油 春雨贵如油。意思是春雨可贵。

触手生春 一动手就转成了春天,富有生机。意思是技术高明神奇。

春风雨露 像春天的和风和雨滴露水那样滋润着万物的生长。旧常用以比作恩泽。

春生秋杀 春天万物萌生,秋天万物凋零。

仁人志士 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秋月春花 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年富力强 年富:未来的年岁多。意思是年纪轻,精力旺盛。

鸟语花香 鸟叫得好听,花开得喷香。意思是春天的美好景象。

漫山遍野 山上和田野里到处都是。意思是很多。

满园春色 整个园子里一片春天的景色。比作欣欣向荣的景象。

暮云春树 表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柳绿花红 意思是明媚的春天景象

漏泄春光 原指透露春天的信息,后比作泄露男女私情

腊尽春回 腊:指腊月,即农历十二月。腊月过去,春天又来了。

老马识途 老马认识路。比作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柳暗花明 垂柳浓密,鲜花夺目。意思是柳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也比作在困难中遇到转机。

李白桃红 桃花红,李花白。指春天美好宜人的景色。

漏泄春光 ①透露春天的信息。②指密传消息或泄露男女私情。

枯木逢春 枯干的树遇到了春天,又恢复了活力。比作垂危的病人或事物重新获得生机。

江云渭树 比作深厚的离情别意。

花香鸟语 鸟语:鸟鸣如同讲话一般。意思是春天动人的景象。

和风细雨 和风:指春天的风。温和的风,细小的雨。比作方式和缓,不粗暴。

虎尾春冰 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比作处境非常危险。

红情绿意 意思是艳丽的春天景色。

花明柳暗 垂柳浓密,鲜花夺目。意思是柳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也比作在困难中遇到转机。

花明柳媚 意思是春天绿柳成荫、繁花似锦的景象。

奋发图强 奋发:精神振作,情绪饱满;图:谋求;强:强大。振作精神,谋求强盛

风光旖旎 意思是景色柔和美好。

蝶恋蜂狂 指留恋繁花似锦的春光

春光漏泄 柳枝泛绿,透露了春天带来的信息。喻指秘密或男女的私情被泄露出来

春华秋实 华:同“花”。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作人的文采和德行。也比作事物的因果关系

春去秋来 春天过去,秋天到来。意思是时光流逝

春树暮云 仰慕、怀念友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描写景色的成语及意思

全文共 1722 字

+ 加入清单

忙里偷闲 在忙碌中抽出一点时间来做别的不关重要的事,或者消遣。

摩肩击毂 肩膀和肩膀相摩,车轮和车轮相撞。形容行人车辆往来拥挤。

目不暇接 指东西多,眼睛都看不过来。

满目荆榛 荆:荆条,灌木。榛:树丛。满眼看见的都是荆条和树丛。形容十分荒凉萧条的环境。

美景良辰 良:美好;辰:时辰。美好的时光和景物。

命在旦夕 旦夕:早晚之间,形容极短的时间。生命垂危,很快会死去。

目不暇给 美好新奇的事物太多,眼睛来不及看。

暮色苍茫 指时已傍晚,天色昏暗,眼前的景物已模糊不清。

万万千千 形容数量极多。

立时三刻 立刻、马上

流光瞬息 形容时间极短

流金铄石 形容天气酷热,好象金石都快要熔化

柳绿花红 形容明媚的春天景象

柳绿桃红 形容美丽的春景

连绵不断 连绵:连续不断的样子。形容连续不止,从不中断

寥寥可数 寥:稀少;数:计数。形容数量很少容易数得出来

寥寥无几 寥:稀少,很少。非常稀少,没有几个

六街三市 六街:唐代长安城中的六条大街;市:集市。泛指大街小巷

绿暗红稀 形容暮春时绿荫幽暗、红花凋谢的景象

累月经年 累:累积。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形容经历的时间很长。

乱七八糟 形容无秩序,无条理,乱得不成样子。

绿肥红瘦 绿叶茂盛,花渐凋谢。指暮春时节。也形容春残的景象。

良辰美景 美好的时光和景物。

履舄交错 鞋子杂乱地放在一起。形容宾客很多。

良辰吉日 良:好;辰:时日;吉:吉利。美好的时辰,吉利的日子。后常用以称宜于成亲的日子。

龙盘虎踞 盘:曲折环绕;踞:蹲、坐。好像盘绕的龙,蹲伏的虎。特指南京。亦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鳞次栉比 栉:梳篦的总称。象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琳琅满目 琳琅:精美的玉石。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

联翩而至 形容人接连来到。

穷山恶水 穷山:荒山;恶水:经常引起灾害的河流湖泊等。形容自然条件非常差。

屈指可数 形容数目很少,扳着手指头就能数过来。

琼楼玉宇 琼:美玉;宇:房屋。指月中宫殿,仙界楼台。也形容富丽堂皇的建筑物。

奇花异卉 ①希奇少见的花草。语本《西京杂记》卷三:“奇树异草,靡不具植。”②喻指美妙的篇章作品等。

千古奇闻 从来没有听到或见过的意思

千家万户 众多人家。

千金一刻 形容时间非常宝贵。

千秋万古 犹言千秋万代,形容岁月长久。

迁延岁月 犹言拖延时间。

千姿百态 形容姿态多种多样。

跷足而待 踮起脚跟等待。形容短时间内便能见到事情的结果。语出《汉书·高帝纪》:“大臣内畔,诸将外反,亡可蹻足待也。”

秦楼楚馆 泛指歌舞场所。多指妓院。

穷山僻壤 比喻荒远偏僻贫穷之地。亦作“穷乡僻壤”、“穷村僻壤”、“穷陬僻壤”。

穷年累世 形容时间长久。

秋高马肥 秋高气爽,马匹肥壮。古常以指西北外族活动的季节。

喷薄欲出 喷薄:涌起,上升的样子;欲:将要。形容水涌起或太阳初升时涌上地平线的样子。

滂沱大雨 滂沱:大雨的样子。形容雨下得很大。

片鳞半爪 喻事物的极小部分。

瓶坠簪折 瓶落水底难觅,簪子折断难接。比喻男女分离。

南来北往 有的从南往北,有的从北往南。也泛指来来往往。

难更仆数 原意是儒行很多,一下子说不完,一件一件说就需要很长时间,即使中间换了人也未必能说完。后形容人或事物很多,数也数不过来。

鸟语花香 鸟叫得好听,花开得喷香。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

年深日久 形容时间久远。

年深岁久 时间久远地过去

年深月久 见“年深岁久”。

门庭如市 门:家门;庭:庭院;如:像;市:集市。门前像市场一样。形容来的人很多

渺无人烟 一片渺茫,没有人烟

门庭若市 门前和院子里人很多,象市场一样。原形容进谏的人很多。现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满坑满谷 充满了谷,充满了坑。形容多得很,到处都是。

漫山遍野 山上和田野里到处都是。形容很多。

名山大川 泛指有名的高山和源远流长的大河。

茂林修竹 修:长。茂密高大的树林竹林。

摩肩接踵 肩碰着肩,脚碰着脚。形容人多拥挤。

磨刀不误砍柴工 磨刀花费时间,但不耽误砍柴。比喻事先充分做好准备,就能使工作加快。

美不胜收 胜:尽。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

满园春色 整个园子里一片春天的景色。比喻欣欣向荣的景象。

明月清风 只与清风、明月为伴。比喻不随便结交朋友。也比喻清闲无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拋砖引玉的意思_成语故事

全文共 2265 字

+ 加入清单

【汉语拼音】 pāo zhuān yǐn yù

【名词解释】

将砖拋出,引回玉来。语或出《景德传灯录.卷一○.赵州观音院从谂禅师》。后用“拋砖引玉”比喻自己先发表粗陋的诗文或不成熟的意见,以引出别人的佳作或高论,多用作自谦之词。亦用于比喻以身作则,引发众人响应。

【典故来源】

《景德传灯录.卷一○.赵州观音院从谂禅师》

有人与师游园,见兔子惊走。问云:“和尚是大善知识,为什么兔子见惊?”师云:“为老僧好杀。”僧问:“觉华未发时,如何辨真实?”师云:“开也。”僧云:“是真是实?”师云:“真是实,实是真。”僧云:“什么人分上事?”师云:“老僧有分,闍黎有分。”僧云:“某甲不招纳是如何?”师佯不闻,僧无语。师云:“去。”师院有石幢子被风吹折,僧问:“陀罗尼幢子作凡去?作圣去?”师云:“也不作凡,亦不作圣。”僧云:“毕竟作什么?”师云:“落地去也。”师问一座主,讲什么经?对云:“讲涅槃经。”师云:“问一段义得否?”云:“得。”师以脚踢空,吹一吹,云:“是什么义?”座主云:“经中无此义。”师云:“五百力士揭石义,便道无。”大众晚参,师云:“今夜答话去也,有解问者出来。”时有一僧便出礼拜,师云:“比来拋砖引玉,却引得个墼子。”

【注解】

(1) 典故或见于《谈徵.言部.拋砖引玉》。

(2) 墼子:土坯。

【参考资料】

《谈徵.言部.拋砖引玉》

赵嘏至吴。常建以有诗名,必游灵岩寺。建先题云:“馆娃宫畔十年寺,水阔云多客至稀。”末二句未续。嘏游寺续云:“闻说春来倍惆悵,百花深处一僧归。”人以建为拋砖引玉。

拋砖引玉

【典故说明】

砖头是低贱的东西,把砖头丢出去,引回来却是珍贵的玉。“拋砖引玉”这句成语较早的出处,见载于《景德传灯录.卷一○.赵州观音院从谂禅师》。话说赵州大师有一次在晚上讲道场合中说:“今晚为大家回答问题,有需要解说的人请出来。”在座有一位僧人便出来礼拜。大师一看就说:“我原来準备拋砖引玉,哪知引来的是一个土坯。”大师为何如此说,并不清楚,但此处确实引用了“拋砖引玉”的成语。“拋砖引玉”用来比喻自己先发表粗陋的诗文或不成熟的意见,以引出别人的佳作或高论,多用作自谦之词。亦用于比喻以身作则,引发众人响应。宋代诗人王令〈答束徽之索〉诗有这两句:“勉为瓦砾投,幸有金珠报。”见《广陵诗钞》。句中“金珠”,一本作“珠玉”。这两句也是“拋砖引玉”的用法。意思是说我勉强作成这首似瓦砾般的诗,希望引来对方如珠玉般的好诗。在文献上,和“拋砖引玉”这句成语相关的传说,最有名的大概是唐代诗人常建和赵嘏的一段故事了。相传常建很佩服赵嘏。有一次知道赵嘏要来到苏州,心想赵嘏必然前去灵岩寺游览,于是先在寺里墙壁题上:“馆娃宫畔十年寺,水阔云多客至稀。”这首诗他故意只写两句,留下后面两句,就是希望赵嘏看了以后能补上。等赵嘏前来游览时,果然在这两句诗后补了:“闻说春来倍惆悵,百花深处一僧归。”意致高妙,确是好诗。后人认为常建就是在“拋砖引玉”,这个故事见载于《谈徵.言部.拋砖引玉》。

【书证】

01.《景德传灯录.卷一○.赵州观音院从谂禅师》:“时有一僧便出礼拜,师云:『比来拋砖引玉,却引得个墼子。』”(源)

02.元.贯云石〈斗鵪鶉.国色天香套.金蕉叶〉曲:“他道是拋砖引玉,俺却道因祸致福。”

03.《幼学琼林.卷三.珍宝类》:“以小致大,谓之『拋砖引玉』。”

04.《镜花缘.第一八回》:“刚才婢子费了脣舌,说了许多书名,原是拋砖引玉,以为借此长长见识,不意竟是如此﹗”

拋砖引玉

【用法说明】

一、

语义说明 比喻自己先发表粗陋的诗文或不成熟的意见,以引出别人的佳作或高论。多用作自谦之词。

使用类别 用在“自我谦逊”的表述上。

拋砖引玉【造句】

01 我借着这段话拋砖引玉,希望各位能有许多精彩的论见。

02 他的一番话原盼拋砖引玉,结果却造成大家各说各话,徒增纷扰。

03 我的提议只是拋砖引玉,更周详的办法还请大家一起来深入讨论。

04 座谈会引言人拋砖引玉的说辞很巧妙,使得在座各位纷纷发表高见。

05 我这篇文章果然发生拋砖引玉的作用,引起各界对这问题热烈的讨论。

06 本文仅就这问题谈些浅显的看法,意在拋砖引玉,以就教于各界专家。

07 要不是你适时发言,产生拋砖引玉的效果,我看今天的讨论会可能十分冷场。

08 主席谦虚地说:“这个问题我不太懂,只谈点个人粗浅的想法,以便拋砖引玉。”

二、

语义说明 比喻以身作则,引发众人响应。

使用类别 用在“争取认同”的表述上。

拋砖引玉【造句】 01 她捐出所有积蓄来賑灾,希望的是拋砖引玉,造成更多的人跟进。

02 这次义诊的目的,是希望能拋砖引玉,引起医学界多关怀偏远地区的卫生问题。

03 义卖会上,主持人率先认购一条围巾以拋砖引玉的结果,引起大众热烈的回响。

04 里长为了鼓励里民参加社区服务工作,自愿出钱出力,希望有拋砖引玉的效果。

05 班会讨论捐血问题,班长首先挽起袖子,以示拋砖引玉,结果造成大家热烈响应。

【参考词语】 引玉拋砖

【汉语拼音】 yǐn yù pāo zhuān

【名词解释】 即“拋砖引玉”。见“拋砖引玉”条。

01.宋.周必大〈闻西省赏酴醾芍药戏成小诗奉简泰之侍讲舍人年兄併以丁香橄欖百枚助筵却求残花数枝〉四首之四:“从来引玉即拋砖,自笑囊空百不堪。”

【参考词语】 投砾引珠

【汉语拼音】 tóu lì yǐn zhū

【名词解释】 犹“拋砖引玉”。见“拋砖引玉”条。

01.明.徐渭〈吕礼部再灯上元〉诗:“共道胜筵须有纪,不妨投砾引珠玑。”

以上是小编为你分享的关于拋砖引玉的意思_成语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画龙点睛成语故事意思

全文共 834 字

+ 加入清单

从前,有一个技艺高超的画家,他画的动物就像真的一样。有一天,画家外出去玩,看到一面很大的墙,就提笔在墙上画了一条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画龙点睛成语故事意思,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成语】: 画龙点睛

【拼音】: huà lóng diǎn jīng

【解释】: 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成语故事】:

传说古时候有个画家叫张僧繇,他画龙画得特别好。

有一次,他在金陵(现在南京)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巨龙,那龙画得活灵活现,非常逼真,只是都没有眼睛。人们问张僧繇:“为什么不把眼睛画出来。”他说:“眼睛可不能轻易画呀!一画了,龙就会腾空飞走的!”大家听了,谁也不信,都认为他在说大话。后来,经不起人们一再请求,张僧繇只好答应把龙的眼睛画出来。奇怪的事情果然发生了,他刚刚点出第二条龙的眼睛,突然刮起了大风,顷刻间电闪雷鸣。两条巨龙转动着光芒四射的眼睛冲天而起,腾空而去。围观的人,个个看得目瞪口呆,对张僧繇更佩服了。

成语“画龙点睛”就是从这个传说中来的。现在一般用来比喻写作、讲话时,在关键性的地方用上一两句精辟的语言来点明含义,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这种手法也称为“点睛”之笔。

成语典故

原文

张僧繇⑴于金陵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⑶曰:“点之即飞去⑷。”人以为⑹诞(8),因点其一。须臾⑺,雷电破⑽壁,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皆⑼在。[2]

原文注释

1。 张僧繇(yáo):南朝梁吴(今苏州市)人,中国古代著名的画家。

2 。金陵:今江苏南京市。

3 。每:常常,每每。

4 。去:离开。

6 。以为:认为。

7 。须臾( xū yú ):一会儿。

8 。诞:虚妄,荒唐。

9 。皆:都,全都。

10。 破:击破

11 壁:墙壁

译文

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墙壁上画了四条龙,但没有画眼睛,他常常说:“点了眼睛龙就飞走了。”人们都认为很荒唐,就点了其中一条龙的眼睛。一会儿,雷电打破墙壁,那条龙乘云飞上了天,没有被点上眼睛的龙都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历史成语故事的意思2:画饼充饥

全文共 213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时期,有一个正直的文人叫卢毓(yù),在魏国做大官。

一次宫中选拔人才,官员们推荐了许多有名的人,魏国的皇帝说:“让卢毓来选人,我不要这些只有名声而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名声就像画在墙上的饼,不可以拿来吃。”

卢毓建议皇帝选拔和考试相结合。从此,皇帝根据个人的实际能力来任命官员。卢毓的方法得到了大家的称赞。

成语画饼充饥”就来自于皇帝所说的话。一开始,它指有名声而没本领的人。后来,人们用它来比喻以不切实际的空想来满足自己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顾名思义的意思及成语故事

全文共 1319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字】顾名思义

【汉语拼音】gù míng sī yì

【成语解释】

本指为人子女者,见其名而思其命名之义。语出《三国志.卷二七.魏书.徐胡二王传.王昶》。后用“顾名思义”比喻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它的含义。

【成语典故】

《三国志.卷二七.魏书.徐胡二王传.王昶》

王昶字文舒,太原晋阳人也。少与同郡王凌俱知名。凌年长,昶兄事之。……其为兄子及子作名字,皆依谦实,以见其意,故兄子默字处静,沈字处道,其子浑字玄冲,深字道冲。遂书戒之曰:“……欲使汝曹立身行己,遵儒者之教,履道家之言,故以玄默冲虚为名,欲使汝曹顾名思义,不敢违越也。古者盘杅有铭,几杖有诫,俯仰察焉,用无过行;况在己名,可不戒之哉!……”

【成语注解】

1、汝曹:你们。

2、立身行己:指处世为人。

3、 玄默:深沉静默。

4、冲虚:淡泊谦虚。

5、违越:违背逾越。

【成语出处】

1、《三国志.卷二七.魏书.徐胡二王传.王昶》:“欲使汝曹顾名思义,不敢违越也。”

2、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桓南郡(玄)与道曜讲《老子》,王侍中(祯之)为主簿,在坐。桓曰:『王主簿可顾名思义?』”

3、《资治通鉴.卷七三.魏纪五.明帝青龙四年》:“昶为人谨厚,名其兄子曰默,日沈,……为书戒之曰:『吾以四者为名,欲使汝曹顾名思义,不敢违越也。』”

4、清.查慎行〈送黼皇侄出宰大浦〉诗:“邑宰职亲民,顾名思义托。如何千百辈,疾苦视隔膜?”

【成语用法】

语义说明 比喻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它的含义。

使用类别 用在“循名知义”的表述上。

【顾名思义造句】

1、顾名思义,“观音山”就是一座形状像观音的山。

2、“财神”,顾名思义就可了解那是掌管财富之神。

3、有些词的名和义差异很大,需要藉字、词典来帮忙,单靠顾名思义是会闹笑话的。

4、《六法全书》有所谓“银行法”,顾名思义便可知道那是和银行运作方面有关的法律。

5、像“沙发”、“吐司”一类的音译名称,我们如果顾名思义的话,是永远不得其解的。

【参考词语】:因名思义

【汉语拼音】:yīn míng sī yì

【成语解释】:犹“顾名思义”。见“顾名思义”条。

1、宋.魏了翁〈潭州州学重建稽古阁明伦堂记〉:“夫曰稽古,曰明伦,公所以语人者,亦切至矣。……诚使因名思义,顾瞻杰阁,宸翰昭回,必思古先圣贤所传者。”

【顾名思义的成语故事

“顾名思义”的“名”原是指人的名字,整个词语的意思是:看到自己的名字,就能想到这个名的含义。这个成语较早见于《三国志.卷二七.魏书.徐胡二王传.王昶》。根据记载,三国魏时的王昶为人谨慎惇厚,他替侄子取名字时,一取名为默,字处静;一取名沈,字处道。替自己的儿子取名字时,则一取名浑,字玄冲;一取名深,字道冲。同时还写了一篇文章训诫他们说:“我希望你们未来处世为人,皆能遵循儒家的义理,实践道家思想的智慧,所以才以玄、默、冲、虚四字为名。你们以后看到自己的名字,就要能想到其中的含义,并且无所违背。”王昶所说的“欲使汝曹顾名思义”,其中之“义”就是“玄、默、冲、虚”四字的含义,也就是希望这些后辈处世为人能深沉静默、淡泊谦虚。后来“顾名思义”使用的范围扩大,被广泛地用来比喻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它的含义。有时会略带贬义,指单就名称穿凿附会,不求甚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描写冬天景色的成语及意思

全文共 1090 字

+ 加入清单

冰雪严寒——严寒:极度寒冷。冰天雪地,天气寒冷。

寒蝉凄切——寒蝉:冷天里的知了。天冷时,知了发出凄惨而低沉的声音。文学中多用以烘托悲凉的气氛和情调。

寒冬腊月——腊月:农历十二月。指冬季最寒冷的腊月天。如:寒冬腊月大雪纷飞,漫山遍野一片白色。

林寒涧肃——寒:寒冷。肃:肃杀。指秋冬间林木凋零、涧水枯落的景象。

山寒水冷——冷冷清清。形容冬天的景象。

岁暮天寒——指年底时候的寒冷景象。

天寒地冻——形容天气极为寒冷。

冰天雪窑——到处是冰和雪。指严寒地区。

冰天雪窖——形容极为寒冷。

鹅毛大雪——像鹅毛一样的雪花。形容雪下得大而猛。

瑞雪兆丰年——瑞:吉利的。指冬天大雪是来年丰收的预兆。——亦作:雪兆丰年

白雪皑皑——皑皑:洁白光亮的样子。多用来形容霜雪。洁白的积雪银光耀眼。

冰天雪地——形容气候严寒,冰雪漫天盖地。如:北极地方,整年都是冰天雪地。

滴水成冰——滴下的水很快就结成冰。形容天气非常寒冷。如:北方的冬天,十分寒冷,滴水成冰。

风雪交加——风和雪同时袭来。

六出纷飞——六出:雪花六角,因别称“六出”。纷飞:散乱到处飞扬。大雪纷纷。

寒风侵肌——形容天气寒冷。

千里冰封——冰封:被冰雪覆盖。如:东北的严冬,千里冰封。

朔风凛冽——朔风:北方吹来的寒风。凛冽:寒冷刺骨。

天寒地冻——形容天气极为寒冷。

雪虐风饕——虐:暴虐。饕:贪残。又刮风,又下雪。指狂暴肆虐的风雪,形容天气非常寒冷。

寒蝉凄切

解释:寒蝉,冷天里的知了。描写冬天景色成语及解释。天冷时,知了发出凄惨而低沉的声音。文学中多用以烘托悲凉的气氛和情调。

银装素裹

解释:形容雪后一片白色世界。银、素:白色。裹:包。从上到下没有一点彩色,非常素洁,干净,一般用来形容下雪后美丽的景致。

千里冰封

解释:[千里"是个虚数,指辽阔的北国,并非说是整好一千里。描写冬天景色的成语及解释。和后面的[万里雪飘"中的[万里"一起使用。辽阔的北国大地都被冰封上。[冰"是名词,作状语,前面省略了介词[被"。

林寒涧肃

解释:寒:寒冷 肃:清冷。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出处:北朝・北魏・郦道元:[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zhǔ)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雪虐风饕

解释:虐:暴虐;饕:贪残。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形容天气非常寒冷。

出处:唐・韩愈:[岁弊寒凶,雪虐风饕。"

冰天雪窖

解释:形容极为寒冷。

出 处 清・陈康祺卷四:[公子编修汝舟随侍,劝以节劳暂息。公慨然曰:`二万里冰天雪窖,只身荷戈,未尝言苦,时反惮劳乎?`"

鹅毛大雪

解释:指像鹅毛一样飘落的雪花。形容雪下得大而猛。

出处: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可怜今夜鹅毛雪,引得高情鹤氅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疾风劲草的意思及成语故事解释

全文共 615 字

+ 加入清单

下面这篇疾风劲草的意思成语故事由编辑整理,望大家喜欢。

【拼 音】: jí fēng jìng cǎo

【释 义】: 在猛烈的大风中,只有坚韧的草才不会被吹倒。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知道谁真正坚强。

【出 处】: 《东观汉记·王霸传》:“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始验疾风知劲草。”

【示 例】: 被坚执锐,或有其人,~,岁寒方验。(《周书·裴宽传》)

【用 法】:作宾语、定语;比喻立场坚定,忠贞可靠。

【近义词】:疾风知劲草

【同韵词】:沾沾自好、携幼扶老、病来如山倒、争多论少、昆山之下,以玉抵鸟、比翼鸟、地不爱宝、传经送宝、铮铮佼佼、冒名接脚。

【成语典故】

唐太宗在凌烟阁功臣题词中,有一首御赐宋公萧禹的五古:“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

劲草:挺拔的草。板荡:指社会上的大动乱。诚臣:忠诚的臣。这话富有哲理,也是名联。

只有在大的危难中才能显现出一个人是忠是奸。在安定和平时期是难以分辨的。鲍照诗有“时危见臣节,乱世识忠良”二句,当是本诗的来源。文天祥诗“时穷节乃现”,也是这个意思。

《诗经·大雅》有《板》《荡》两篇,都是写当时政治黑暗,人民痛苦的,后来用“板荡”指政局混乱,社会动荡不安。

【成语故事】

新朝末年,全国爆发了农民大起义,皇族刘秀与刘演联合起兵,王霸前来投奔刘秀。更始帝刘玄借故杀了刘演,刘秀只好带兵进军河北,一路十分艰难,只有王霸始终如一跟随他。刘秀感慨地说:“只有在迅猛的风中才看出坚韧的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