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修饰掌声的成语(热门20篇)

掌声与赞许能使你进步,能使你误入歧途,但是正确认识它,你的一生将受益无穷。小编收集了生活需要掌声作文,欢迎阅读。

浏览

952

作文

1000

成语猜猜猜作文400字

全文共 435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作文课上,老师笑容满面地走进教室,兴致勃勃地对同学们说:“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做一个游戏——看图猜成语。”我们听了,心里乐开了花,迫不及待地想玩这个游戏。

游戏开始了,首先,老师拿了一张图,上面印着一个“礼”字和一个“兵”字。同学们在下面议论纷纷,有的说:“彬彬有礼”,有的说:“大礼小兵”。可老师都笑眯眯地摇了摇头。我们都在冥思苦想,有的眉头紧锁,有的还呆呆地望着天花板,好像上面有答案似的。我们想了大半天,可还是没有想出来。老师只好给我们一点提示。话音刚落,小董举起了手,大声地说:“是‘先礼后兵’。”老师笑嘻嘻地点了点头,给他盖了一朵红花。小董欣喜若狂,我们羡慕不已。接着,老师又拿了一幅图,上面画着一个老虎头,一条蛇尾巴的图片。我们不约而同地举起了手,老师就请了依林,依林说:“虎头蛇尾。”老师说也给她奖励了一朵红花,接着,我们猜出了很多成语:“祸从口出、”“落井下石”、“一手遮天”……

下课铃声响了,这场游戏在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中结束了。看图猜成语真是有趣极了!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以掌声为作文600字

全文共 525 字

+ 加入清单

掌声是手掌击打发出的,让人们感觉“叭、叭、叭”的声音。掌声是优美的、让人兴奋的。我在掌声中成长愉快成长,二十年后的我将让人刮目相看。

第一次得到掌声是可爱的、自豪的、是高贵的、是喜气洋洋的、是高兴的、开心的、努力后得到成就的体现。当我第一次考得100分、第一次在全国青少年拉丁舞比赛时夺得金杯听到同学的、父母的、老师的掌声,我的心情是多么的激动!我知道我辛苦的努力没有白费,掌声就是最好的回报。

第二次得到掌声是倍加珍惜的、是苦中带甜的、是加倍努力的这热烈的掌声既是对我努力的一种肯定,同时更是一种激励。它就像是一面战鼓,时刻在我心中敲响,不断提醒我要加油、加油、加油

第一次给别人的掌声是无可奈何的、是伤心的、是难过的。此时的我在想,为什么别人能获得掌声而没有我呢?这时的我充满了斗志力,心里在暗暗告诉自己一定要加倍努力,让下次的掌声属于我。最好一直属于我。

我就是棵小树苗,在辛勤园丁的培育下,在同学们的帮助下,茁壮成长着。二十年后的我可能是航天员、博士、研究生、演员回报我最多的是掌声,当然影响最深的还是老师的掌声。它时刻在关怀着我、激励着我。在成长的道路上陪伴着我,直到我到达理想的彼岸。

掌声,我喜欢你,因为你不但是我成长的阶梯,更是我成长的加速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千载难逢四字成语故事

全文共 682 字

+ 加入清单

出处:

《韩昌黎全集·潮洲村史谢上表》 当此之际,所谓千载一时不可逢之嘉会。

释义:

“载”,午。“逢”遇。千年也难得碰到一次。形客机会极其难得。

故事:

唐代著名的文学家韩愈,小时候就成为孤儿由他的嫂子抚养。他刻苦自学。年轻时代就博览群书,在学问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5岁到京城,担任国子监博士,后来又被提升为刑部侍郎。 当时佛教盛行,连唐宪宗也很祟尚佛教。他听说有所寺院里安放着一块佛祖释迎牟尼的遗骨,便准备兴师动众,把它迎进宫里礼拜。韩愈对此很反感,写了一篇《谏迎佛骨表》加以反对。其中提到,佛教传人中国后,帝王在位时间都不长;想拜佛求保佑的,结局必然是悲惨的。 唐宪宗看了这表。十分恼怒,认为韩愈不只是故意与自己作对,而且用历史来影射自己活不长。为此,要将韩愈处死,亏得宰相为他说情,才改为贬职,到潮州任刺史。 唐朝中期,中央统治权力日益削弱。宪宗执政后,改革了前朝的一些弊政,因此中央政权的统治有所加强。被贬到潮州的韩愈,针对这一情况,再次给宪宗上了《潮州刺史谢上表》,极力为宪宗歌功颂德,以便重新得到信任,回到朝廷工作。 在这道表中,韩愈恭维宪宗是扭转乾坤的中兴之主,并且建议宪宗到泰山去“封禅”。封禅,是一种祭祀天地的大典。古人认为五岳中泰山最高,登到山顶筑坛祭天称“封”,在山甫梁父山上辟基祭地叫“掸”。历史上有名的秦始皇和汉武帝。曾举行过这种大典。韩愈这样建议,是把宪宗当作有杰出贡献的帝王。 韩愈还在这道表中隐约地表示,希望宪宗也让他参加封禅的盛会,并说如果他不能参加这个千年难逢的盛会,将会引为终身的遗憾。 后来,宪宗把他调回京都,让他担任吏部侍郎。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耳闻不如目见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673 字

+ 加入清单

【汉字书写】:耳闻不如目见

【汉语注音】:ěr wén bù rú mù jiàn

成语出处】:西汉.刘向《说苑.政理》:“夫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成语语法】:复句式;作宾语、定语、分句;比喻实际经验的重要。

【耳闻不如目见的意思】:闻:听见。听到的不如看到的真实可靠。比喻实际经验的重要。

【耳闻不如目见的近义词】: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耳闻不如目见的反义词】:道听途说;

【耳闻不如目见的故事

战国初期,公元前445年,魏文侯(名斯)建立了魏国。魏文侯派西门豹去治理邺(今河北磁县南),临行前,魏文侯嘱咐西门豹到邺以后要深入调查,讲求实事求是,不要轻信传闻,他推心置腹地说:“夫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足践之不如手辨之。人始入官,如入晦室,久而愈明,明乃治,治乃行。”西门豹到邺地后,到当地百姓中明察秋毫,了解情况,严厉打击了一批胡作非为的达官贵人,鼓励群众发展生产,把邺治理得井井有条,受到当地老百姓真心实意的拥护。

【耳闻不如目见例句】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一十:“自古失道破国亡家者,口説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目睹。臣请以陛下所目睹者言之。”

北齐.魏收《魏书.崔浩传》:“耳闻不如目见,吾曹目见,何可共辨?”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八回:“就行也不是话,再住也不是话,口说无凭,耳闻不如目见,我背了马,且请师父亲去看看。”

【耳闻不如目见造句】

早就听说小区有个倾国倾城的绝色美女,总是觉得不以为然,今日一见果然是耳闻不如目见。

她长得再漂亮,身材如何婀娜多姿我也只是听人说,耳闻不如目见,我只有亲眼见到才能去评论。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掌声的魔力作文400字

全文共 42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上课的时候,杨老师告诉我们今天要玩游戏,叫“掌声魔力”。什么?掌声还有魔力?为了解开问题,我决定看一下掌声有没有魔力。

老师宣布完规则之后,游戏就开始了。

我们先请晓晖同学到教室外面去,只见他信心满满地走出了教室。之后,我们便在教室里你一言我一语地商量着,最后决定把硬币藏在泓宏同学的口袋里。

藏好后,我们便以热烈的掌声请晓晖同学进来了。只见他东张张西望望,见每一位同学的脸上都很平静,他又绕着教室走了一圈,我们的掌声忽大忽小,他脸上的表情也忽开心忽不开心。最终,他把目光锁定在了泓宏同学的身上。他走向泓宏同学,顿时我们的掌声大了起来。他把泓宏同学的课桌翻得“一塌糊涂”,惹得全班哄堂大笑。他气急败坏得很,决定来一个“咸鱼翻身”。他不甘心地在泓宏同学身上摸了又摸,当摸到泓宏同学的口袋的时候,他一把拿出了硬币,全班顿时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

这次游戏让我明白了,原来掌声真的有魔力!它能在人迷茫时指出方向,在人失败时给予鼓励,在人成功时不吝啬赞美。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成语华而不实故事

全文共 495 字

+ 加入清单

春秋时,晋国大夫阳处父出使到魏国去,回来路过宁邑,住 在一家客店里。店主姓赢,看见阳处父相貌堂堂,举止不凡,十分钦佩,悄悄对妻子说:“我早想投奔一位品德高尚的人,可是多少 年来,随时留心,都没找到一个合意的。今天我看阳处父这个人不错,我决心跟他去了。” 店主得到阳处父的同意,离别妻子,跟着他走了。一路上,阳处 父同店主东拉西扯,不知谈些什么。店主一边走,一边听。刚刚走出 宁邑县境,店主改变了主意,和阳处父分手了。店主的妻子见丈夫突 然折回,心中不明,问道。 “你好不容易遇到这么个人,怎么不服他去呢?你不是决心很大 吗?家里的事你尽管放心好了。” “我看到他长得一表人才,以为他可以信赖,谁知听了他的言论 却感到非常讨厌。我怕跟他一去,没有得到教育,反倒遭受祸害,所 以打消了原来的主意。”店主说。 这阳处父,在店主的心目中,就是个“华而不实”的人。 所以,店主毅然地离开了他。

【释读】华:开花。花开得好看,但不结果实。比喻外表好看,内容空虚。

【出处】】:《晏子春秋·外篇·不合经术者》:“东海之中,有水而赤,其中有枣,华而不实,何也。”《左传·文公五年》:“且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好玩的成语游戏作文500字

全文共 534 字

+ 加入清单

“哈哈哈哈……”教室里传出了一阵阵笑声,你知道我们在干嘛吗?告诉你吧,我们在玩好玩的猜成语游戏呢。

宋柳身先士卒,胸有成竹地走上台。她做了一些手势,好像一只手拿着针,一只手拿着线,做出仿佛线穿过了针眼儿的动作。还没等我反应过来,朱欣悦就大叫道:“穿针引线!”宋柳摆出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小声说:“对了。”哇,这成语太简单了吧。

最有趣的要数陈杨和周子熙的表演了。他们昂首挺胸地走上了讲台,似乎大家肯定不知道答案似的。表演开始了,周子熙两手敲着键盘,死命地玩电脑游戏,一副沉迷游戏的样子。这时,陈杨气势汹汹地过来了,一把抢过键盘,不让周子熙玩。而周子熙飞快地抓住键盘,想抢过来。看着他们的表演,我呆若木鸡,真不知道他们想搞什么鬼。只见他们一会儿往后仰,一会儿向前倾。同学们愣住了,根本不知道是什么成语,就在大家冥思苦想的时候,后面炸出了一个响亮的声音:“玩物丧志!”我们转过头来,只见王文砚站得高高的,大声说道。两位“键盘争夺者”停了下来,异口同声地说:“对了!”这时,王天佑大声问:“丧志呢?好像没有表现出来哦。”表演者们不知道观众还提出了疑问,有点不知所措,没想到他们竟然没准备好。

后来我们还玩了好几个游戏,大家都很开心。这个游戏不仅好玩,还可以增长知识,真是一举两得。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古代名人读书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3212 字

+ 加入清单

1、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2、凿壁借光

西汉时有一位著名的经学家名叫匡衡,关于他凿壁偷光读书的故事,至今仍被人们传为佳话。史书记载,匡衡自小家境贫寒。白天,他靠砍柴割草,换点粮食度日;晚上,他想读书,可是没有钱买油灯。他看到邻居家灯火明亮,就在墙上动手凿个洞,引一点微弱的亮光。每天晚上,他就靠这点儿亮光如饥似渴、专心致志地读起来……后来,为了能读到更多的书,他甚至愿意给一位家中藏书丰富的人做奴仆而不计报酬,目的只有一个——希望读到更多的书。

3、囊萤映雪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这个时间背诵诗文。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孙康,晋代京兆(今河南洛阳)人,官至御史大夫。孙康幼时酷爱学习,常常感到时间不够用。他想夜以继日攻读,可家中贫穷,没钱购买灯油。一到天黑,便没有办法读书。特别到了冬天,长夜漫漫,他有时辗转很久,难以入睡。实在没有办法,只好白天多看书,晚上睡在床上默诵。一天夜里,他一觉醒来,忽然发现从窗外透进几丝白光。开门一看,原来下了一场大雪。屋顶白了,地上白了,树上也白了。整个大地披上一层银装,闪闪发光,使他眼花缭乱。他站在院子里欣赏银装素裹的雪后美景,忽然心中一动:映着雪光,可否读书呢?他急急忙忙跑回到屋里,拿出书来对着雪地的反光一看,果然字迹清楚,比一盏昏黄的小油灯要亮堂得多呢!从此孙康不再为没有灯油而发愁。整个冬天,他夜以继日地读书,不怕寒冷,也不感到疲倦,常常一直读到鸡叫。即使是北风呼号,滴水成冰,他也从来没中断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孙康砥砺求进,学有大成,终于成为一位很有名望的学者。

4、映雪读书

晋代孙康,京兆人,性敏好学。家境贫寒,灯已无油,尝于冬月映雪读书。

孙康由于家境贫寒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而且,居然看得非常清楚。于是,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

正是他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

5、随月读书

南齐有一读书人叫江泌,他白天要作工,只有晚上有时间读书,但家贫买不起灯,只好利用有月光的夜晚读书。他每当读到月光西斜时,就搬一张梯子搁在墙脚下,站在梯上读,月光逐渐下坠,他也一级一级升高,一直爬到屋顶。有时,读累了,一不小心从梯上掉下来,他连忙爬起来,连身上的泥土也不拂掉,又爬到梯上,继续读下去。

6、牛角挂书

隋朝有个读书人名叫李密,原是贵族出身,后来家境破落。但他喜欢读书,从不浪费能够用来读书的点滴时间。一次,李密骑着牛出外办事,就把一套《汉书》挂在牛角上,从中抽出一本,坐在牛背上一边赶路,一边读,十分专注。这一情形恰巧让大臣杨素看到,杨素问道:

“你是哪儿的书生?”

“我叫李密,辽东襄平人。”

“你读的是什么么书?”

“《汉书》中的《项羽本纪》。”

杨素很亲切地跟李密详谈了一阵,觉得这个少年前途无量,便鼓励他:“你这么好学,将来一定会有成就的。”杨素回家后,把情况讲给儿子杨玄感听,杨玄感便和李密结交,成了好朋友。

公元613年,杨玄感看到隋朝大势已去,便乘机起兵反隋,并请李密为他出谋划策,但杨玄感没有采纳李密的妙计,兵败身亡。后来李密投奔了瓦岗寨的农民起义军,成为瓦岗军的首领。

后来,人们用“牛角挂书”来形容读书非常刻苦努力。

7、韦编三绝

孔子“晚年喜易”,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复复把《易》全部读了许多遍,又附注了许多内容,不知翻开来又卷回去地阅读了多少遍。通常认为,孔子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以此比喻读书勤奋用功。即使读书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谦虚地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与质了。”

8、手不释卷

三国时代,东吴有一员大将名叫吕蒙字子明。年青时,家境贫困,无法读书。从军后,虽作战骁勇,常立战功,却苦于缺少文化,不能把战例经验总结写下来。

有一天,吴主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是一员大将,掌权管事,更应该好好地读一些书,增加自己的才干。”

吕蒙一听主公要他学习,便为难地推托说:“军队里的事情又多又杂,都要我亲自过问,恐怕挤不出时间来读书啊!”

孙权说:“你的事情总没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学问,而只是要你翻阅一些古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罢了。”

吕蒙问:“可我不知道应该去读哪些书?”

孙权听了,微笑着说:“你可以先读些《孙子》、《六韬》等兵法书,再读些《左传)、《史记》等历史书,这些书对于以后带兵打仗很有好处。”

停了停,孙权又说:“时间嘛,要自己去挤出来。从前汉光武帝在行军作战的紧张关头,手里还总是拿着一本书不肯放下来呢!你们年轻人更应该勉励自己多读点书。”

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回去便开始读书学习,并坚持不懈。

9、寻章摘句、车载斗量

赵咨是吴王孙权手下有名的官员,字德度,南阳人。

在吴蜀夷陵之战时,奉孙权之命出使曹魏。

赵咨见到魏文帝曹丕。曹丕用轻蔑的口气问赵咨说:“你们吴王是个什么样的人?”赵咨说:“我们吴王空闲时,阅读各种书籍,研究历史经验,可不像那些书生那样只知抄抄写写,摘记一些词句。”(原文是“吴王任贤使能;志存经略;虽有余闲;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还说:“我们吴王是位仁义智慧、有雄才大略的人,任用鲁肃说明了他的诚厚;活捉魏将于禁而不杀说明了他的仁义;智取荆州而兵不血刃说明了他的智慧;盘踞三州虎视四方说明了他的雄才,向陛下求援说明了他很懂得策略。”

曹丕又问道:“你看,我可以征服你们东吴吗?”赵咨回答说:“大国有进攻的力量,小国也有防御的装备啊!”

曹丕接着问道:“你们东吴害怕我们魏国吗?”赵咨又答道:“我们有雄兵百万,又有长江、汉水的天险作屏障,有什么可怕的呢!”。

曹丕心想:这人真是能言善辩、对答如流。于是又问道:“你们东吴,像你这样有才能的人有几个呀?”

赵咨说:“特别聪明、很有才能的大约有十人。至于像我这样的人,那真要用车子来装,要用斗来量,简直是数不清啊(原文是‘如臣之比,车载斗量,不可胜数’)!”

由这个故事,后来演化成两句成语。一个是“寻章摘句”。另一个成语是“车载斗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掌声的背后作文500字

全文共 574 字

+ 加入清单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嘹亮而悠扬的歌声回荡在校园,回荡在演播大厅。可是,我的心情还是久久不能平静!

刚刚,我们学校举办并网络直播了“传承国学经典,庆祖国70华诞”的经典诵读汇演。我也是其中的一名小演员呢!我们四年级中队表演的是“巾帼英雄花木兰”,共有56名同学参加。邹老师说每一名同学代表一个民族。

同学们有的朗诵,有的吟唱,有的表演豫剧,有的扮演当代女兵。大家齐心协力,力争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动作亮相都做到整齐划一。我们的表演震撼了全场!当我们的节目结束时,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练兵千日,用兵一时。我们演出成功啦!但是在这成功的背后,有多少人知道为了这一刻,我们挥洒了多少汗水。

记得还是在暑假里,我们就开始排练这个节目了。我们顶着炎炎烈日来到学校,舞蹈房就像个大蒸笼,光站着就汗流浃背,更不用说排练了。即使不去学校排练,我们每天在家里也要对着视频练上几遍。

开学后,我们更是克服了种种困难进行集训。每天早上七点半,当金色的阳光透过窗帘照进舞蹈房,已经有先来的伙伴搭好台阶晨练了。有时才结束了一天紧张的学习,我们也会留下排练半个小时。一个动作,一个声音,甚至一个眼神都要练上好几十遍。这真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原来,掌声的背后是要付出这么多。但正是我们和老师有着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才有了今天的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望洋兴叹成语小故事

全文共 614 字

+ 加入清单

秋天的大水按着时令到了,无数支流的水都灌进了黄河。河面十分宽广,水雾蒸腾,不论是河的两岸,还是河心的沙洲,隔岸望去,简直分不清岸上的是牛还是马。这时呀,河伯欣欣然自我沉醉起来,认为天下的美景,全都集中在自己身上了。

河伯顺着水势向东前行,到了北海,朝东一看,只见一片汪洋,无边无际。到这时,河伯才开始改变他那洋洋自得的神态,仰起头来对着北海神无限感叹地说:“俗话说:‘有的人懂得了一点道理,便以为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这正是批评我这种人的啊。我曾经听人说过,孔子的见闻学识不算多,伯夷的德行也没有什么了不起。以前我不信这话,现在我见到了你的广阔无边,才知道这话是真的啊。我假如不到你这里来,那就糟了。我将永远被道德高尚、学问渊博的人所耻笑了。”

故事启发】家长们在教育你们自己的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教育你们的孩子在做学问这方面,千万不要做一个望洋兴叹的人,这样就相当于你会止步不前,并且高傲自大,人生就到此为止,不会再有继续的进步。

家长们切记,在生活中洋洋自得,在孩子面前吹牛,因为这样你的孩子就会很容易模仿你,在未来的学习或者是工作过程中,望洋兴叹,觉得自己什么都坏了,而且就止步不前,这样对他们就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家长们一定要教育你们的孩子,不要再学问上望洋兴叹,去嘲讽别人,且先不说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让他可能几辈子都学不完,再加上现在的科学和实验这么发达,要学的东西远远还有很多,所以切记不可教会你的孩子有望洋兴叹的心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九年级作文掌声600字左右

全文共 615 字

+ 加入清单

往事都像流水一样过去了,可有一件事却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使我终身难忘。在一年级上半学期的时候,我第一次被老师表扬,也是第一次得到同学们热烈的掌声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坐在教室里一本正经地听老师讲课,虽然老师讲得生动而有趣,可还是有开小差的同学。突然,老师叫起一位不认真听讲的同学,让他回答问题,那位同学张口结舌,一个字也说不出来;老师又叫起一位刚才和他一起玩的同学,让他重复一下老师刚才讲课的内容,这位同学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连老师刚才问他什么都不知道。老师无奈的摇了摇头:“你们俩到后面靠黑板站着去!没有我的批准不准回座位!还有其他同学,你们都给我认真听讲,小心我让你们一个月站着听课!”

老师发完飙,便恢复了正常神态,和颜悦色地继续讲课。临下课的时候,老师提出了一个高难度问题,同学们被问得哑口无言,我也坐在下面苦思冥想,忽然,前几天和妈妈讨论过的那个问题浮现在我的脑海,那不正是这个问题的答案吗?我差点激动得从座位上跳起来,“唰”地举起了手,老师正为了打破这尴尬的局面发愁呢,一看我举手,便立刻叫起了我。

我顺利地回答了问题,刚要坐下,老师又问:“你是怎样想到的呢?”我便告诉老师:“前几天我和妈妈讨论过一道题,和您提的这个问题很相近,当时我还似懂非懂,刚才您一讲,我就彻底弄明白了。”老师好像变了个人似的,说了一句:“你们都呆着干嘛呀?还不赶快快给方婕鼓掌!”

顿时,教室里掌声四溅,我的脸上也开出了灿烂的花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成语故事精选读后感

全文共 435 字

+ 加入清单

我不喜欢学成语,因为成语都是四个字,也不好理解。妈妈为此总生我气。

几天前,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妈妈与你一齐阅读此书,而且十分肯定的告诉我,你肯定会十分喜欢此书的,喜欢学成语的。这天妈妈抓我一齐阅读书,翻开书妈妈给我一边读成语一边讲成语的故事,我发现里面有许多我没学过的成语和没有看过的故事。

让我难忘的是这一篇讲的是:两个人拜著名棋手弈秋为师,学棋的时候,认真地听讲,乙却心不在焉。()结果,甲的棋艺越来越高,乙的棋艺还是一样。

弈秋语重声长地对两个学生说:?下棋如果不专心致志,也是学不好的!?告诉我们做事要专心致至。

还有的故事是的资料是: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聪明?的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后因感动天帝,所以天帝命大力神的两个儿子搬走两座山。比喻只要有毅力就能够成功。

还有许许多多精彩的故事??

没想到,我真的喜欢上了成语,原先每个成语都有一个精彩的世界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一片掌声作文500字

全文共 538 字

+ 加入清单

2018年5月16日,那一片掌声,我终生难忘。

那时举办在我校的一次友谊空竹比赛,那天下午我紧张地坐在检录处的凳子上。我能感受到我的心跳在加速。我对我自己的空竹技术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在我旁边的大部分都是高手,生怕丢了脸。有人进来带着我们走进了赛区,全校师生都在里面,这使我更紧张了。

8号赛区,各就各位以后,一声刺耳的哨子响后,所有运动员都动了起来,好像一幅禁止的画面突然活动起来。一个、两个……我心里默默地数着,一分钟后又是一声刺耳的哨声仿佛一部正在播出的电影被人暂停了。“还好,有107个,下一轮加油。”我对自己说。

紧张的心情还是没有放松下来。第二轮,两人双空竹对抛,有两人一起上场,我不再害怕,可还是紧张,比赛开始,我快速接住,又快速抛出去,我又一次成功,对抛29个,打破最高纪录,我的心中好像有一个花苞,正在慢慢地绽放。

第三轮,也是精神需要高度集中的一轮——空竹接龙。如一人掉下,前面的成绩将归零。一二三抛,不错,在一分钟里抛了32个,太棒了要知道龙头给龙身,龙身共有三人,再龙身传给龙尾,龙尾再传给龙头才算一个,那是多么不容易的事啊!

比赛过后,我们班赢得全年级第二名,我的表现也不错。赢得了一片掌声。

那一刻,我的心中那一个花苞绽放了,花儿在我心中开得那样芬芳那样美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艰难险阻成语故事_500字

全文共 443 字

+ 加入清单

【拼音】jiān nán xiǎn zǔ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励精图治,使晋国日益强大,准备挑战当时的霸主楚成王。公元前632年,晋文公亲率大军进攻曹、卫小国,楚成王派大将子玉前去救援曹,告诫子玉说重耳在外流亡19年,什么艰难险阻都经历过,得小心对付。

【典故】险阻艰难备尝之矣。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释义】险阻:危险和障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危险和障碍。

【用法】作宾语、定语;形容经历极为困难的境地

【相近词】荆棘载途、艰难曲折、险阻艰难

【反义词】一帆风顺、无往不利、万事亨通

【英文】difficu

【成语造句】

◎ 这是我们党战胜任何艰难险阻、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力量所在。

◎ 然而,自从你信仰共产主义以后,不论在什么样艰难险阻的环境下,你都坚贞不渝,从不动摇。

◎ 大马哈鱼可以说是在惊涛骇浪、艰难险阻的长途跋涉中,度过了自己的一生。

◎ 郑和帅舟师七下西洋,克服了重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最后征服了海洋,但遗憾的是未能留下正式的文献资料。

◎ 长征,充满了艰难险阻、流血牺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中国成语故事读后感

全文共 900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成语故事》这本书一直深深吸引着我,每次我只要一拿到《中国成语故事》这本书我就会迫不及待的看起来。“负荆请罪”“ 卧薪尝胆”“纸上谈兵”“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一个个活泼生动的成语故事展现在我的面前,就像我身临其境一样,既生动又有趣。

其中我对一个叫做“负荆请罪”这个故事最难忘。故事讲述了蔺相如“完璧归赵”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上大夫。过了几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见。赵王和大臣们商议说:“去吧,怕有危险;不去吧,又显得太胆怯。”蔺相如认为对秦王不能示弱,还是去的好,赵王才决定动身,让蔺相如随行。大将军廉颇带着军队送他们到边界上,做好了抵御秦兵的准备。赵王到了渑池,会见了秦王。秦王要赵王鼓瑟。赵王不好推辞,鼓了一段。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赵王为秦王鼓瑟。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秦王拒绝了。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秦王没占到便宜。他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做好了准备,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只好让赵王回去。

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这话传到了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就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他们说,蔺相如怕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

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读了这个故事我懂得了一个道理:我们要勇于承认错误,要善于改正,虚心接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中国成语故事读后感

全文共 494 字

+ 加入清单

我读的这个成语故事叫做《邯郸学步》!

古时候,在赵国都城邯郸,每个人走路的姿势都很优雅,个个风度翩翩。有个小伙子住在燕国寿陵,他想去邯郸学上几招,回来显显本领。他终于到了邯郸,看见没个人走路的姿势都很优美,之后他就每天上街学人家走路。总是这次觉得这个人走路好看就学这个人走路,一会儿觉得那个人走路好看又学那个人走路。最后什么都没学会,就连自己本来怎么走路的都忘了,只好爬着回家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东西不能三心二意,如果机械的去模仿别人,不但学不会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原有的技能丢掉。

这一次,我就跟这个小伙子犯了一样的错误,我爸爸教我学毛笔,叫我先练横,我才练了三天,就想练竖,连着连着就又想练点,最后什么都没学会,爸爸生气的说;“做什么事都这么三心二意,这样能学好什么?”我跑到小房间把门用力的一关,趴到了床上,嘴里嘀咕着;“只不过是一个毛笔吗,有什么好计较的,切!”

就这样,我跟爸爸僵持了一天没说话了,我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就跑去像爸爸道歉爸爸也原谅了我也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之后我们又开始学毛笔,听了爸爸的话,我的毛笔字写得越来越好了。

我一定会好好学,把毛笔学会,不会再三心二意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以难忘的掌声作文600字

全文共 705 字

+ 加入清单

那一次,我真正的发出内心的高兴,那一次的掌声,我永远也忘不了。记得有一次寒假,我们三姐妹:我,刘海兰和韦超阳准备举行一场三人吹笛子比赛,地点在韦超阳家的天台。当我们三个人证准备走到天台时,韦超阳冒出了一句话:“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说着说着,不知不觉地已经到了比赛场地。

我一本正经地说:“比赛正式开始!相信大家已经知道了比赛规则了,那么三人吹笛子比赛真是开始!”我们有模有样地学这艺术家的姿势,美妙的牧童笛声就这样响耀天下。突然我不知怎么了,我心爱的牧童笛发出嘶哑的声音,仿佛感觉我第一次吹牧童笛那样。

那一刹那,我感觉我失败了……就在这时候,我那两个姐妹也停下来了,便朝我的方向走过来,温柔的语调对着我,说:“庞钰滨,我们就当这是一场练习,并不是正式比赛,我们可以重新再来,常言道:失败乃是成功之母!”听了她们的一番话,我再次地回复了信心,再次地拿起我那心爱的牧童笛。

过了不久,我们渐渐听到脚步声,正一步一步地向我们走过来。我们四处张望,只发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站在门口。我们因为羞涩,所以停止了手中的牧童笛。老人看见我们停止了手中的牧童笛,便奇怪的问:“小朋友,你们怎么不吹拉?难道我打扰你们了吗?”我们异口同声地说:“不,爷爷,您没有打扰到我们,只是我们羞涩而已。”

“那竟然我没有打扰到你们,那你们继续吹吧!”话音刚落,我们再次吹响那优雅的笛声。过了一会儿,那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我看得出来,那掌声是老人发自内心的掌声,那是第一次陌生人为我们而排出内心的掌声。自从那一次以后,我做任何事情都非常有自信。事实上我无论是失败还是成功。在我心中,我就是冠军。

那一次掌声是在我艺术中最刻骨铭心掌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画龙点睛的成语故事_作文500字

全文共 404 字

+ 加入清单

画龙点睛故事

传说古时候有个画家叫张僧繇,他画龙画得特别好。

有一次,他在金陵(现在南京)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巨龙,那龙画得活灵活现,非常逼真,只是都没有眼睛。人们问张僧繇:“为什么不把眼睛画出来。”他说:“眼睛可不能轻易画呀!一画了,龙就会腾空飞走的!”大家听了,谁也不信,都认为他在说大话。后来,经不起人们一再请求,张僧繇只好答应把龙的眼睛画出来。奇怪的事情果然发生了,他刚刚点出第二条龙的眼睛,突然刮起了大风,顷刻间电闪雷鸣。两条巨龙转动着光芒四射的眼睛冲天而起,腾空而去。围观的人,个个看得目瞪口呆,对张僧繇更佩服了。

成语“画龙点睛”就是从这个传说中来的。现在一般用来比喻写作、讲话时,在关键性的地方用上一两句精辟的语言来点明含义,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这种手法也称为“点睛”之笔。

画龙点睛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成语自怨自艾的故事

全文共 440 字

+ 加入清单

自怨自艾(zìyuàn zìyì),怨:怨恨,悔恨;艾:割草,治理,比喻改正错误,惩戒,惩罚;自艾:自己改正错误。本义是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己改正。现仅指悔恨。出自《孟子·万章上》:“三年,太甲悔过,自怨自艾,於桐处仁迁义,三年,以听伊尹之训己也,复归於亳。”

例如,但倘有不知道自怨自艾的人,想将这位先生“送进疯人院”去,我可要拼命反对,尽力呼冤的。——鲁迅《集外集·“音乐”》

出处

《孟子·万章上》:“三年,太甲悔过,自怨自艾,於桐处仁迁义,三年,以听伊尹之训己也,复归於亳。”

《醒世恒言·张孝基陈留认舅》:“过迁渐渐自怨自艾,懊悔不迭。”

《官场现形记》第十六回:“﹝刘中丞﹞一心生怕土匪造反,事情越弄越大,叫他不安于位,终日愁眉不展,自怨自艾。”

杨朔《大旗》:“她害着很重的沙眼,乍一见亮光,急忙把手搭上眼眉,又红又烂的眼睛眯成细缝,又自怨自艾起来。”

辨析

正音:“艾”不能读作“ài”而是“yì”。即zìyuàn zìyì误读为 zìyuàn zìaì

辨形:“怨”不能写作“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那片掌声作文350字

全文共 361 字

+ 加入清单

静静地坐在桌前,回忆往事,我便会想起一年级时的那片掌声

我小时候十分腼腆,上课时老师提问,虽然心中知道答案,但是仍然不敢伸出那双似乎如巨石般重的手,有时候被老师叫到了,也支支吾吾地说不出答案来,直到一堂语文课,我终于举了一次手。

当时,老师正出了一道编写句子的题,就只有一个人会回答。此时我心中已经有了一个明确的答案,但心里十分纠结。“到底要不要说呢?万一说错了呢?要不,我不说了吧!……”经过许许多多的纠结后,我终于战战兢兢地举了第一次手。老师叫了我,但不知怎么的,自己的嘴巴似乎张不开了,愣愣地站在那儿。过了片刻,老师正要让我坐下时,我的嘴里终于冒出了一句十分正确,而且很动听的句子。老师表扬了我,随后,教室里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顿时,我便心潮澎湃,无比激动。

此刻,我的心里开出了一朵自信之花。那片掌声,让我终身难忘。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洞烛其奸成语故事

全文共 246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dòng zhú qí jiān

成语故事】明朝嘉靖时期,奸相严嵩专权,朝廷里尽是他的党羽,这些人上下勾结、狼狈为奸。松江府华亭县董传策上书弹劾严嵩,希望嘉靖皇帝洞烛其奸,消除朋党。昏庸的嘉靖听不进忠言,将董传策打入大牢,发配云南。

【典故】(严)嵩稔恶误国,陛下岂不洞烛其奸! 《明史·董传策传》

【释义】洞:透彻;烛:照见;奸:奸诈。对别人的阴谋诡计看得很清楚。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看问题敏锐

【近义词】洞察其奸、明察秋毫

【相反词】不明真相、制造冤案

【示例】他有一双洞烛其奸的眼睛。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