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书伴我一生作文(优秀20篇)

浏览

3917

作文

825

守望一生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663 字

+ 加入清单

有这样一个人,它就像一把伞,撑起了孩子们的梦想;他就像一股甘泉,流进了孩子们的心田;他就像一缕阳光,温暖了孩子们的世界。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乡村教育事业,他就是张云山。

他让孩子们看上了电影,学到了知识,他教会了孩子们做人、处事,他为学校奉献了他的青春年华、美满家庭,只为了让孩子们有个光明的未来,让学校建设得更好。他的妻子说:在他心里,学校比什么都重要,他的儿子说:爸爸的眼里只有学生,不顾家。这也让我们看到了张老师为学校全心全意付出的无私之心。他为了让毕业班的学生能够升上好初中,就把自己全部的精力放在了学校和学生上,根本不管家里的事。他是多么的执着,多么的大公无私,多么的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啊!

妻子和儿子相继离世,给张老师留下了对他们一辈子也说不完,道不尽的无尽的悔恨和哀思。生活和精神上的巨大打击,并没有使他消沉,而是愈战愈勇,最后打败了它们。他坚定的信念、执着追求的勇气、在困境面前绝不低头的魄力令我对他产生了油然而生的敬畏与佩服。

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脸上有了岁月的痕迹。有人说,“岁月像把刀,刀刀催人老”,可我认为,张老师永远都是那么年轻、那么有活力、那么朝气蓬勃。他的背已经驼了,头发也花白了,皱纹也增多了,没有改变的只剩下了他对教育教学的热情。他用自己微弱的光芒,照亮了孩子们前行的道路;照亮了孩子们平凡的梦想;照亮了孩子们幸福的人生。

没有什么事能够难倒他;没有什么事能够使他挫败;没有什么事能够让他后悔一生。唯有学校和学生,是他守望了一生的幸福与希望。

他是一位平凡而又伟大,淳朴而又执着,无私而又固执的乡村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故事一日行一善,福伴一生

全文共 459 字

+ 加入清单

一次,去拜会一位事业上颇有成就的朋友,闲聊中谈起了命运。我问:这个世界到底有没有命运?他说:当然有啊。我再问:命运究竟是怎么回事?既然命中注定,那奋斗又有什么用?

他没有直接回答我的问题,但笑着抓起我的左手,说不妨先看看我的手相,帮我算算命。给我讲了生命线、爱情线、事业线等诸如此类的话之后,突然,他对我说:把手伸好,照我的样子做一个动作。他的动作就是:举起左手,慢慢地而且越来越紧地握起拳头。末了,他问:握紧了没有?我有些迷惑,答道:握紧啦。

他又问:那些命运线在哪里?

我机械地回答:在我的手里呀。

他再追问:请问,命运在哪里?

我如当头棒喝,恍然大悟:命运在自己的手里!

他很平静地继续道:不管别人怎么跟你说,不管“算命先生们”如何给你算,记住,命运在自己的手里,而不是在别人的嘴里!这就是命运。当然,你再看看你自己的拳头,你还会发现你的生命线有一部分还留在外面,没有被握住,它又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命运绝大部分掌握在自己手里,但还有一部分掌握在“上天”手里。古往今来,凡成大业者,“奋斗”的意义就在于用其一生的努力,去争取.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人的一生作文600字

全文共 594 字

+ 加入清单

人的一生就好像是在被规定的线路上坎坷前行。而我们的上一辈他们的一生更像是被宿命安排的一样,按部就班的生活,直到死去。

少年时期,学习能力强的就继续学习,学习成绩差的就在家干农活做家务或外出打工;青年时期,结婚生子传宗接代成为最重要的事情,有的亲戚朋友介绍相亲,有的自由恋爱,相处合适的就开始商量结婚,相处不合适的就分开重新寻找后半生的伴侣,最终均步入婚姻的殿堂,结婚不久,就在长辈的催促下准备怀孕生孩子传宗接代,随之而来的就是赡养孩子的责任与义务,拼命赚钱养家糊口,不让子女饿着冻着,每天能安心学习,人的前半生在为子女而努力打拼,似乎是在为孩子而活;中年时期,孩子已经长大成人,有的成家立业,有的不仅已经成家立业连自己的孩子也有了,子女每天工作繁忙,自己的孩子无力顾忌,就求助健在的父母,让父母帮助照顾,有条件的家庭还能请保姆共同照料减轻父母的负担,没条件的家庭父母不仅还要照顾孙子孙女还要给自己的子女洗衣做饭打扫清洁,人的前半生好像没有为自己而活,而是在为子女、孙女、孙子而活。老年时期,人的一生开始走下坡路了,有的人无力再照顾自己的后代,有的人还在用自己最后的时期坚持照顾后代,有的人孤独着守在家中期盼着子女常回家看看,有的人却已经学会了为自己而活,学会了享受生活,享受这最后的时光,人的后半生每个人的活法似乎不同。

人的一生看似长久却短暂易逝,每一刻都值得珍惜,每一刻都应该为自己而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好习惯伴我一生

全文共 786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你拥有好习惯,就会受益一生,还能成就美好的未来。油田一小为了让每个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开展了主题是“28天,我们一起见证”的活动。

每周一张表格,有生活习惯、文明礼貌习惯、道德习惯和学习习惯4大项20小项,每天根据自己的表现填写。同学、家长和老师每周评价一次,帮助我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我认真阅读了每一条内容,“提前预习、及时复习、尊敬师长、文明举止、诚实守信”等习惯我做得比较好,要继续保持。但是还有一些需要培养的习惯,比如:早晚铺床叠被、自己清洗小件衣服、善于提问、书写规范等。每天我都会如实填写,看看哪些做的好,哪些没有做到。28天,感觉时间挺长,其实十分短暂,我必须每天坚持才能养成好习惯。

以前早上都是妈妈帮我拿衣服,现在我学会头天晚上就把衣服准备好。如果是周一,我会及时拿出校服;如果有体育课,我会拿出舒适的运动裤;如果是乒乓球训练,我会拿出T恤衫。而我再也不会乱扔衣服了,因为第二天如果找不到的话,妈妈是不会帮我的。这样坚持下去,让我养成了好的生活习惯。我的床铺以前基本上都是妈妈帮我整理,现在我早上起床先把被子晾开,洗漱后再把床铺收拾整齐。看着整洁舒适的卧室,我心里很高兴!妈妈也笑着说:“这才是有责任感的小男生!”现在的我能帮助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但是有时不想洗袜子,以后我要及时清洗换下的脏衣服,做一个讲卫生的好孩子。写作业的时候我常常是只求速度,却忽略了书写,通过这次活动让我知道了书写规范的重要性。上周的英语班,angel老师还把我的家庭作业在全班展示呢,因为我书写的最规范最漂亮。我相信,只要我坚持,就能让自己拥有更多的好习惯。

其实每个人的成功,都是和良好的习惯密不可分,而且要持之以恒去保持,因为“成功没有秘诀,坚持是它的过程”。所以,你要是想成功的话,就和我一起坚持这些好习惯吧。让28天来见证我们的成长!让良好的习惯陪伴我们的一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影响肖邦一生的女人

全文共 653 字

+ 加入清单

一天,肖邦在巴黎的沙龙中即席弹了许多曲子,他完全沉浸在乐曲中。当他尽兴弹完,抬起头来,闻到一阵薇奥丽特香水的芬芳,他这才发现一双热情的眼睛正凝视着他。这位女性并不漂亮,身材矮小,已经开始发胖,但她有一双美好的眼睛和一个高高哲学家的前额,给人一股男子气概。

乔治·桑是个特殊的女性,她蔑视传统,饮烈酒、抽雪茄、爱骑马、喜欢男装,骂起人来满口粗言秽语,谈情说爱时却百般柔情,千般风流。她已经三十多岁了,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与诗人缪塞刚刚分手。

肖邦却有女性气质。他面色苍白,身体纤细,体质柔弱,忧郁伤感,常常由于激动而疲惫不堪。他还不到30岁,两次失恋使他怀疑女人的情感。他感到自己创作力在衰退,思想变得懦弱,想象变得苍白,灵感渐渐枯竭,他需要一种强烈的有活力的爱情来唤醒他心底的热情。

肖邦在乔治·桑的进攻下和她相爱了,他们常常在奥特尔区约会。爱情不仅使肖邦显得英俊健康,而且情绪活跃,感觉良好,充满自信,他的创作才能又获得了非凡的活力。在这个时期里,他写成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些作品。

但是,肖邦又不能平静地工作,他的身体日渐不适,病魔的阴影时时威胁着他,他的思想总是集中在死亡上面,而乔治·桑仍然是生气勃勃,他们不得不分手了。他们一起共同生活了9年,这9年是肖邦一生中最重要的艺术创作阶段,也是他最光辉的创作力高峰期。而肖邦与乔治·桑分手后,他再也没有写出任何一部重要的作品。肖邦是意识到这一点的,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对乔治·桑没有怨恨,只有爱情,他不能忘记乔治·桑。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说:“我真想见她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那个一生为你奔跑的人

全文共 563 字

+ 加入清单

那天早上,我走到楼下拦下一辆的士的时候,突然发现将一份重要的工作资料落在了床头。因为时间急,自己跑回家去取已经来不及了。于是,我便打了一个电话回家,让母亲快给我送下来。

母亲老了,反应迟钝,做事的动作大不如前了,原本几分钟就可以将东西送下来,她却用了十几分钟。就在那天,因为母亲的迟缓,我迟到了,不仅被公司通报批评,而且还被罚款。

下班回到家,我相当恼火,冲着母亲就埋怨。母亲坐在沙发上,脸上写满了愧疚,一句话也没有说。

就在这时,父亲从外面回来,看见我在冲母亲发脾气。了解原因之后,一种无名的愤怒显现在了他的脸上:“你这个没有良心的东西,你母亲为了给你送东西,将脚给扭了,还强忍着疼痛跑去将东西交给你,你竟然还嫌她的动作慢,那你说说,你为她做过多少事,你为她又跑过几步?”

“你母亲一直都在为你奔跑着!”父亲接着说,“你生下来的时候,我还在远洋轮船上工作,你母亲没有奶,为了能够给你买到新鲜的牛奶,她天天早早跑去奶店排队,生怕把你饿着了;你上了学,是你母亲天天去外面给你买早餐,然后拎着早餐飞快地往回跑,怕的是早餐冷了,你吃了胃不舒服……只要是你提出的要求,只要是你的事,你母亲总是跑着去为你做。为此,她不知扭了多少次脚,不知痛得她流过多少次泪。”

“我为母亲跑过几步?”我不停地问着自己,翻遍了心里的每个角落,收获的竟然是一片空白。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一生只有一次的感动作文

全文共 1317 字

+ 加入清单

当某天如果有人问起我“一生只有一次的感动是什么”?

我会目光坚定地告诉他:“是军训!”

——军训那七天是无限感动里的漫长时光,

——军训那七天是无限漫长时光里的感动。

——题 记

七天的军训时光恍如烟火绽放,那些挥手不去的日子叫我如何从大脑皮层里褪去? 曾经翘首盼望着的军训,如今又莫名地变成一种说不出的酸涩与感动。这样的情感跨度想必也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发自内心的感慨吧!记得在最后一天的阅兵仪式的国歌声中,我天真地发誓道:“如果这个世界有穿梭时光的宝盒,那我还会义无反顾地回到军训的日子,不管再苦再累,我也愿意。不因什么,只因我已爱上了这个曾经被我看作是监牢的地方,只因我已无法忘却那个在我眼中一生中只有一次的感动——军训。

闭上眼浑浑噩噩的军训记忆在脑海闪过——虽只有七天的擦肩而过,可我却相信仅这短暂的七天却是一辈子也换不来的七天。

来到这——

一天后让我似乎看到了定格一周的烦躁不安;

两天后让我有种说不出的窒息,想离开这该死的地方;

三天后浑身的精疲力竭,让我习惯着军人的纪律“服从”;

四天后风雨同舟的日子让我莫名的感动着;

五天后让我不禁爱上一个不善言语、却满腹经纶的教官;

六天后让我深刻记住了这里——每个安静的角落、每次黎明前的哨声、每个黑暗的夜空、每天枯燥的训练;

七天后我开始留恋着这个曾经让我“厌恶”的地方。

感动的时光因为有你,有你的日子我们也被感动鞭策着前进。依稀记得踢正步的日子,练习时,我们一次比一次踢得差劲,抢得抢,错的错,牌面犹如波浪 ,七十多号人,口号像蚊子声。我们觉察到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全体趴下,拳握撑!”双手握拳撑地的瞬间,毛糙的地面刺破了我们纤细的双手,本以为我们会开始一段痛苦的时刻,教官却又冷淡地留下了一句话:“行了,行了。”这句话虽冷漠、虽平凡,却给了我们心灵莫大的慰藉。当我们爬起的那一刻,我看到了他的无奈与失望。我们埋下了头,偷偷地掉着眼泪,教官便抬高嗓门吼道:“哭什么哭,哭有什么用,哭能解决问题吗?踢正步是比较辛苦,但只要熬过去就没事了。你们知不知道,部队里经常说过的一句话是什么吗?那是“不抛弃、不放弃”啊!我大可以把你们那些踢得不好的人拎出去,这样多好,多整齐,我也不要愁了!可丫头们啊,罚不是我的目的,我这么做,是要你们明白,你们是一个集体,一个团结的集体啊!”教官这一番感人肺腑的话,仿佛说到了我们的心坎,泪水涌得更澎湃了,有抱歉,也有感动……

最后一天的阅兵仪式,我们很成功——我们一连被荣幸得评为了“优秀班集体”,那一刻,我们笑了,教官也笑了,因为我们做到了!

也许,我真的忘不了和你们一起同甘共苦的日子;忘不了和你们一起拥挤在一个饭桌吃着那吃不腻的土豆的日子;忘不了和你们一起嘶哑着嗓子唱着《团结就是力量》的日子;忘不了那个严肃却又亲切的高教官;忘不了每天凌晨三四点起床叠豆腐块被子的黎明;忘不了临走前我们哭着喊着为教官唱的《真心英雄》的离别场面,忘不了的太多太多……

军训的独家记忆,那是一生只有一次的感动!即使你用再多笔墨,也无法将军训的点滴叙述得淋漓尽致。话到深处也末了,只是内心深深地明白:“这样的军训来一万次也值得,因为我们在感动中前行,即使再苦再累也值得!

[一生只有一次的感动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一生的小路作文500字

全文共 498 字

+ 加入清单

时间滴答滴答地旋转着,窗外的花确乎也是渐渐红润起来了。也是在三天前,同样地坐在这个位子,却有不同的感受。

抬头怅望灰天,眼中蒙着一层白雾,心情不好的时候只会这样罢了,眼角处有一阵湿润,头微微向下移的时候才发现,眼泪早已顺着脸颊流出来。也许是因为爷爷的辞世?也许是在家中被骂?

坐在家乡的小路上,凝望两侧春意嫣然的小花,注视青翠的抚柳。阳光从树叶的缝隙钻出来,早在白白的鹅卵石上,发出耀眼的光,如同一面可爱的镜子,打着光脚踩在上面的愉快心情,不言而喻。在这条小路上,我不知走了多少个来回,看着路边的小草从发芽到枯萎,周而复始。不知不觉中,小路已成为我静下心来细思的地方。

如今,家乡正在变化着,家乡的小路,再也满足不了家乡人致富的梦想,小路终究是在家乡人的盼望下修成了水泥路。

今天,我再次回到故乡,回到“小路”旁,“小路”两旁仍绽放着馥郁的野花,柳条在微风的拂动下,伸展着自己的手臂,姿态婀娜。一辆客车开过,车后卷起一阵狂风,漫天飞沙。

我迷恋着小路,却也不得不转身离去。小路“优美的身姿”却依然印在我心中,我想,即使是一辈子,也可能很难忘记了。

那是记忆中的小路,家乡的味道,缠绵又迷离,那是一辈子的回忆。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读一本好书能改变你一生

全文共 869 字

+ 加入清单

我喜欢文学,而让我了解文学的主要方式就是读书,现在读书已成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她使我更加的了解这个社会和我的人生,同时她也使我的人生变的更加精彩,使我的人生不断的改变

至今为止,对我人生有着很大影响的书,应该是钱钟书的《围城》。书中,钱钟书做的两个妙喻,给我的影象十分深刻,同时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此我也想将这两个绝世妙喻献给大家。

第一个:事实上,一个人的缺点就像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面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向树上爬,就把后部供给大家瞻仰,可是这红臀长尾巴本来就有,并非地位爬高了的新标志。

第二个:天下只要两中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中人把最好的留着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不过事实上却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

读完这本书后给我的启发有两大点,一是“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想进来。”这看似简单的一个道理却富含着丰富的哲理性和现实意义。就说我们对于学习文化知学习机会的识吧,在贫苦山区里的孩子们,是多么的渴望能学习文化知识,可他们没有机会。又如现在许多已失去学习机会的人们,他们开始后悔当初未能多学习文学知识他们甚至渴望再次回到学校里学习。然而现在有的学生,有着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且有着许多位为了他们的学生而辛勤耕耘的老师,但他们却生在福中不只复,总是旷课或逃课,不想去学习。这难道“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吗

在第二次读完《围城》之后,让我感悟大了文中更深含的一层思想,就是“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总是因为不了解而相遇,因为了解而分手。”在此我须说明一下的是,我并未否认那些因为了解而使彼此感情更深的情况。

《围城》真的是一本值得我们认真去读的一本书,或许那将成为你人生中宝贵的一页。

文学的魅力是无限的,在此我想呼吁大家多去了解一下我们的文学,多去阅读一些有文学价值的书记,朋友,“腹有诗书气自华”!

我相信读一本好书真的能改变你的一生。朋友让我们扬起风帆,去探索书的海洋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十七岁,猫的一生

全文共 1244 字

+ 加入清单

再养一只?这些年来,很多次,这样的念头闪过脑际,但也有很多次,他立刻坚决地对自己说:“绝不!”

他养过一只猫,这只猫从两个月大,就来到他身边,一直长到17岁,成了一只老猫。17年哪,跟他5岁时就和母亲离婚的他生物学意义上的父亲比,跟他如今只有电话联系的母亲和姐姐比,这只猫和他一起生活的时间要更长,他俩更像是亲人。

“说说你的猫吧。”有人问。

因为朋友的提问,他又看见了他那只灰色的猫,有一天,它跑回家来,嘴巴里衔了只毛茸茸的小麻雀。灰猫突然就把嘴巴张开了,这时候,一只灰麻雀从猫嘴巴里飞了出来,麻雀活的!

这麻雀在屋子里仓皇乱撞,他也急得快疯了,于是,左扑右扑,想把麻雀抓住,好送它出门。

但他显然不如他的灰猫会抓鸟。灰猫立在一边,笃悠悠地看他和鸟儿闹,兴致勃勃!所以,后来它看见他把麻雀送出门,也没有发出不快的声响。

这是一只爱捉鸟的小猫。

邻居家的树上挂了一个精致的鸟笼子,是主人特意买来的画眉鸟。灰猫分不出野鸟和画眉的贵贱,照例去拍、去抓。邻居的女主人下班回家,看见笼子里一片残迹,痛哭之后,找他来抗议。他只得赔钱了事。万般无奈,他弄来一串小铃铛,挂在猫脖子上。

灰猫起先很好奇自己的铃铛,以为是他宠它。后来它发现这铃铛在它奔跑时,实在响得碍事,它再也捉不到鸟了,灰猫似乎也明白过来,它越来越不喜欢那绳子和铃铛,勒得它的脖子痒痒的,他看在眼里,也急,但也实在想不出别的办法。

没想到,事情居然有了转机。他得到了一个新职位,搬到另一个城市的公寓房子。灰猫的小铃铛也就自动解除了。

这是都市公寓里两个苦恼的单身汉。他没有女友,它也没有。因为灰猫是打小被去了势的。他的母亲说:“可怜的小猫,连做只真正的猫的自由也没有了!”

有那么几天,他躺在床上,灰猫钻在床下。床底下一定有着什么猫腻!他趴下身子,朝床底一看,天哪!分散的羽毛,一只被撕扯过的鸽子的尸体。

是啊,即便是灰猫闯祸的时光,那些时光当时以为是那么平常,不但平常,简直也还有些小小的烦恼呢!而现在都已经是一去不复返了。

日子过得真快,眼看着灰猫变成一只长寿的老猫了。

灰猫在公寓里踱步,它走得真慢!现在,它不但走得慢,而且走的也不是直线。

兽医的诊断结果是,灰猫失明了。他搜遍整个斯德哥尔摩,找到一位兽医眼科名家。那医生给他一些药丸,说是降血压用的,高血压是灰猫失明的直接原因。十天半月,一年半载,灰猫居然能看见一些了,看见得越来越多了。药丸往灰猫的嘴巴里扔了有两年后,医生说:“恭喜,恭喜!灰猫的视力恢复了百分之七十!”

他和灰猫高兴了没多久,灰猫完全失去了胃口,不时发出怪异的低鸣。这一次,兽医说:“灰猫这回是得了癌症,再没什么能做的了,没有药丸,没有手术,何况这猫已是这么老了。”

灰猫被留在那间诊所,医生用一针注射,结束了这捉鸟能手的漫长一生

从诊所回来,他就如灰猫一般,陡然没了食欲,不想见人,夜里无法入眠,时不时莫名地号啕哭泣。这样,持续地悲伤了整整一年,才慢慢缓过来。他绝不能再养什么猫了——这最终注定悲伤的过程,中间是有甜蜜,但,他已不能开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鲁迅的一生

全文共 435 字

+ 加入清单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想不到我已与您阔别二十多年了,您一切安好吧!

在这二十多年里,我并没有忘记过您那高大的形象,相反是日益清晰高大了。我永远都忘记不了您在仙台时,对我孜孜不倦的教诲与热心的帮助。其实那时的我就明白,您这样做,小而言之时为中国,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了学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您是位真正的学者,治学严谨。您无民族偏见公正地对待一个来自“弱国”地学生抱着同情与尊重,我唯有你这样的先生而骄傲。我原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向我父亲似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自从我看到外国人枪毙中国人的影片后,我的意见却发生了变化。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的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我们的第一要着,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唤醒爱国主义精神。于是,我最后弃医从文。但是,无论我的路怎样走,我永远都感激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好习惯伴我一生作文1000字

全文共 2678 字

+ 加入清单

“好习惯伴我一生”游记(一)

“宝贝,起床了!”我一骨碌从床上爬了起来,4点半我就起床了,你猜我要干什么?哈哈,去参加《小主人报》举办的为时5天的“好习惯伴我一生”暑期夏令营。

车像一匹飞奔的快马载着我们在高速公路上。“快看!动车!”朱老师叫道。热闹的车里,顿时安静了下来,我们的眼睛齐刷刷地向窗外看去,只见一条长龙从京沪高铁上呼啸而过,速度虽然没有磁悬浮列车快,但足以让我们饱足眼瘾。

我们的第一站——“上海总社”,这可是我们小主人之家呀!在陈列室里,江泽民爷爷的祝福和照片吸引了我们的目光。下午,我们来到了“上海科技馆”,感受科技的魅力。在动物世界里,许多的动物标本让我目不暇接:大象的鼻子伸展开来,耳朵像个扇子,旁边的两只小象抱成一团,好似在嬉戏打闹。精彩的电影《赢在大脑》,讲述了环法自行车赛的赛车手们大脑、手、脚的配合,以及遇到危险、疼痛等,大脑会采取什么措施,真是让我增长了知识。

晚上的外滩灯火通明,在多彩的霓虹灯照耀下著名的东方明珠、金茂大厦、世贸大厦、上海中心等标志性建筑让我尽收眼底。在热闹、繁忙的黄浦江上,过往的船只让我眼花缭乱。小到快艇,大到千吨巨轮都可从这通过。

奔波了一天,我们回到了酒店,为明天养足精神

“好习惯伴我一生”游记(二)

新的一天开始了。

上午,我们准备参观东海大桥,听张导介绍:大桥全长32、5公里,双向6车道,宽度31米,被人们称为“一座梦想的桥梁”,它是我国真正意义上的跨海大桥。

“小记者们,看右手边的风力发电机,它可是全国第三大的!”张导说。我们不约而同地向窗外看,只见有十几层楼高的风车正在旋转着,就像一个“向日葵”,哪里有风就往哪儿转。

终于上桥了,从车上向远处望去,望不到对岸,桥中间的斜拉索保证桥不会坍塌。20分钟后我们来到了洋山港,收费站边的半挂车通道上,几百辆集装箱车整齐地排列着,像等待检阅的士兵,十分壮观。从这里通过的车辆就可以去码头卸载集装箱了。

随后,让我翘首以盼的著名的航海博物馆呈现在眼前,一艘古代巨型帆船颇为壮观。我曾经在电视上、书上看的船模,这里应有尽有:郑和下西洋的宝船、撞上冰山后沉没的泰坦尼克号、现代化的辽宁舰……军用的、民用的、古代的、现代的、熟悉的、陌生的……样样俱全,让我这个“航海迷”大饱眼福,长了见识,直呼“过瘾呀!”我为自己买了一个船模,作为留念。

最令人期待的《小主人报》成立30周年庆典活动拉开了帷幕,在以“好习惯”为主题的讲座上。主持人田老师很形象地将“好习惯”比作“奥特曼”,把“坏习惯”比作“小怪兽”。改掉坏习惯就是“奥特曼”打败“小怪兽”的过程。老师讲得生动有趣,我们听得津津有味,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分享了自己的“小怪兽”并讨论了用什么“奥特曼”打败它,从而养成好习惯。我们也没空手去,围绕主题展示了各自精心准备的节目,唱啊!跳啊!会议室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大家拍手叫好,欢呼雀跃。同时送上了对《小主人报》的祝福,我们与《小主人报》同成长。

愿《小主人报》越办越好

好习惯伴我一生游记(三)

快乐的第三天行程开始了,我们来到了动漫馆,今天正逢有气球展。我心里想:来得真是巧!可以好好开开眼见了。

场馆里展示了各种用气球装饰成的动漫形象,有苦命的“三毛”、可爱的“青蛙王子”、伸张正义的“蜘蛛侠’。最好玩的就是”熊出没”了,光头强拿着****对准熊二,熊大、熊二准备逃跑,树上的小松鼠正拿着松果帮着他们还击光头强。看着这些栩栩如生的画面,真好像身临其中了啊!老师见大家跃跃欲试的样子,奖励看动画片。最令我捧腹大笑的是《大眼仔的新车》,讲述了大眼仔不会操作而闹出的趣事,让我意犹未尽,难以忘怀。

“星期八小镇”的来源是让小朋友们在一个星期里多出一天的时间来体验大人的工作,也就是当“小大人”。今天有这难得的机会,我要好好尝试着体验一回,做了消防员、警察、飞行员。最让我喜欢的是“建筑师”了,手里的设计模型就是乐高玩具。20分钟后,我精心打造的“楼房”顺利竣工了。一共有4层,每层都有窗户,第一层正中间有个大门,方便进出,楼房上装了避雷针,就不用担心雷雨天了。这个活动的初衷就是让我们体验的同时学会合理利用时间和支配收入,体验的角色越多挣得“钱”就越多,看着手里越来越多的“钱”,我心里简直乐开了花。同时也深深懂得了大人们为生活打拼的艰辛,要珍惜大人的劳动果实,学会感恩呀!

好习惯伴我一生游记(四)

今天是我们大显身手的时候了,一大早,我们在曼哈顿面包工厂参加了一个关于面包的知识讲座,了解到面包的历史很悠久,最早是新石器时期我们的祖先发明的,用作充饥。但是做面包不是很轻松的事,而是利用先进的全自动流水线加上18道工序制成的。每分钟可以生产10万个面包!真令我钦佩不已。

下面是DIY汉堡的时刻了,我将汉堡面包切开,小心翼翼地放上肉松、海苔、沙拉酱。尽管我们才吃完早饭,可是自己做的面包太诱人了,我破天荒地将它吃光了。这让我懂得了“光盘行动”——不剩饭不剩菜。一个汉堡面包要18道工序,可随手一扔是轻松的事。这次活动使我增长了知识,懂得了节约。

下午,我们参观了我国著名作家、文学家、思想家————鲁迅的故居。

一进门,一股书香气扑鼻而来,我仿佛穿越时空,来到了鲁迅生活的年代,看到了百草园,看到了桌上的“早”字,更仿佛看到了鲁迅当年的学习情景。鲁迅的学习精神让我很受启发。

我们也体验了一次私塾,做了一次书生。“寿镜吾先生”教我们背《三字经》,接着讲鲁迅的知识,每当回答对一题,先生便说道:“妙哉,妙哉!”让我们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参观完鲁迅故居,了解了鲁迅,他的学习精神值得我学习。

好习惯伴我一生游记(五)

今天是最开心、最难忘、最意犹未尽的一天,我们将在横店的明星梦工厂里大放光彩。

为了方便拍电影,影视城里全是仿制建筑。明清宫苑是仿照紫禁城设计,高耸的天安门,在古代时叫“承天门”。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就是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我由此产生了崇敬之情……

我们的任务不是参观,而是拍微电影《康熙选才》,讲述了康熙皇帝选人才的趣事。

我的角色是卫士,别看这个角色不起眼,但拍电影真的很不容易,站了2个小时我的腿就发酸了,有时还会忘词,身上的汗珠不停地往下淌,十分不容易,还口干舌燥。想起一些大明星光鲜的背后是不分昼夜的付出,我情不自禁地钦佩他们。

快乐的五天行程就告一段落了,从《小主人报》总社到最后的拍电影,最大的收获是自己的事能自己做了。不但认真完成任务,不乱花钱,而且遇到问题自己解决。结交了许多朋友,自己能照顾自己,我觉得我是最棒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开国上将陈奇涵一生的故事

全文共 12439 字

+ 加入清单

陈奇涵1897年8月24日生于江西省兴国县五里亭乡坝南(又名竹坝)村。1909年入兴国县城背街陈家祠的“五四制”北汇小学堂读高小。1913年毕业后考入赣州府中学(后改为“江西省立第四中学”),这是赣南仅有的三所省立重点中学之一。陈奇涵在该校苦读四年,中学毕业后,因无钱升大学,返回家乡。

陈奇涵读中、小学的10余年间,正是中国政治风云变幻,新旧思潮急剧交锋的动荡时期。他深切认定,要使祖国外不受强虏欺侮,内不遭官僚压榨,就必须立志改革,发奋图强。于是,他产生了“教育救国”的念头。1918年秋,陈奇涵邀了十多位学友和乡友,会集于兴国县城赤勘小学内,座谈教育救国。与会者都是热血青年,凭着书生意气,各抒己见,感慨不已。

他经过一番筹划和思索提议说:“我们就取‘君子忧道不忧贫’之意,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志,创办一所‘忧道小学’,怎么样?”他的提议得到大家的赞同。于是决定创办一所平民学校,取名“忧道小学”。大家怀着教育救国之心,为着一个目标,就是要把学生教育培养成为反帝反封建的中坚分子,为民权、自主、民生自由而奋斗。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在“五四”新思潮的影响和激励下,面对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和横征暴敛,兴国一批有知识的热血青年在彷徨中觉醒。陈奇涵终于醒悟到:“教育救国”这条路是行不通的,“秀才造反十年不成”,要救国救民,只有另辟路径。同年6月,陈奇涵怀揣1斤蚕丝(变卖作路费)、百余元钱,只身南下广东,投考云南讲武学堂韶州(今韶关)分校。1920年转入护国军第二讲学堂学习。同年参加逐桂出粤之战。1921年6月27日,孙中山命令粤、赣、滇、黔各军出兵讨伐桂军,分兵三路进军广西。陈奇涵又随赣军征战三个月,占领了南宁和桂军的最后据点龙州,迫使陆荣廷仓皇出逃,最终平定广西,统一两广。陈奇涵因作战勇敢,屡立战功,由候差员提升为排长。

1922年5月,陈奇涵参加第一次北伐战争。两年后,陈奇涵脱离赣军,在广州受聘为广东警卫军讲武堂区队长。1925年初,陈奇涵转入黄埔军校。他先担任该校第三期学生总队第一大队第三队上尉连长,后担任少校政治大队长(营长)。这个时期是陈奇涵一生的转折时期。

陈奇涵自到黄埔军校,便开始有计划地阅读革命理论书刊。每逢星期日,他还去东皋大道农民运动讲习所,聆听毛泽东、周恩来、肖楚女、恽代英等同志的政治专题报告。在黄埔军校,陈奇涵直接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逐步接受了共产主义人生观,走上了与工农相结合的革命道路。他立志为民众谋解放,决心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周恩来领导的“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是黄埔军校的一个进步团体组织。陈奇涵在此结识了周恩来、聂荣臻等人,并积极参加该组织的活动,进行了反对国民党右派组织“孙文主义学会”和反对“戴季陶主义”的政治斗争。1925年2月,经陈赓、许继慎介绍,陈奇涵秘密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陈奇涵在黄埔军校的时间虽然只有一年多,但在对学生进行军政训练的同时,自己在血与火的战斗中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在参加东征、平叛等一系列战斗中,经受了战斗洗礼,成长为坚强的革命军人。

1926年3月20日,担任黄埔军校校长并兼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的蒋介石,为了打击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迫使共产党退出黄埔军校和第一军,有预谋地挑起“中山舰事件”。接着又有恃无恐,向国民党中央委员会提出了限制共产党人在国民党中活动的《整理党务案》。5月15日至22日,国民党第二届二中全会由蒋介石主持在广州召开。由于中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屈从于国民党右派的压力,使《整理党务案》得以通过。此后,蒋介石相继窃取组织部长、军人部长、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等要职,独揽党政军大权,使国民党右派在组织上占了绝对优势。

珠江之畔风云突变,中国革命处在历史的重要转折点。陈奇涵此刻也面临着人生的重要抉择。此时,他已是黄埔军校少校军官,如果脱离势单力薄的共产党,留在占统治地位的国民党内,则待遇丰厚不言而喻,飞黄腾达也指日可待。但陈奇涵不改初衷,毅然保留共产党员的党籍,宁愿丢掉高官厚禄,而去承担清贫和风险。他秘密接受党的指示,在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主任邓演达和总政治部留守处主任孙睿明的领导下,带领一批黄埔军校和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共产党员,以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特派员的名义,准备离开黄埔军校,返回故乡。

1926年9月,在陈奇涵的带领下胡灿、肖以佐等十余人陆续返回老家兴国,各自利用合法身份,深入到各个乡镇,在群众中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筹备建立兴国党组织。由他们亲自创办的忧道小学,成为他们宣传革命的场所和党的秘密联络点。

9月17日,陈奇涵等在平川中学秘密召开会议,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兴国县支部干事会。在会上,胡灿提出建议,陈奇涵在家乡的目标大,而且经常奔波于赣南、赣东各地指导工作,所以暂时隐蔽身份比较适宜。他的建议得到同志们的赞同。会上决定由胡灿任书记,凌甫东任组织委员,肖以佐任宣传委员。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兴国建立组织的开始,也是赣南最早成立的几个县级党组织之一。至1927年春,全县已发展党员100名,下辖十八个党小组。

1927年1月,朱德遵照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由武汉赴南昌,转到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工作。中共中央军委指示朱德,利用以前他在滇军护国军时的声望和同僚关系,选定第三军为目标,着手创办军官学校,培养革命武装干部,以便在各方面开展革命活动。同时,指示陈奇涵利用本人在江西的声望和工作基础,配合朱德创建军官教育团。军官教育团组建后,名义上隶属第三军,实际上归属中央军委和中共江西省委直接领导。该团由朱德任团长,陈奇涵任参谋长和党的负责人(支部书记)。陈奇涵还直接指挥一个营,协助朱德在南昌城内开展革命活动,为党培养军事骨干。并负责以密码直接与武汉的中共中央军委保持联系。直至南昌起义前,党中央的电报指示都是经过陈奇涵的密码本译出的。

1927年2月21日,蒋介石在南昌总司令部第十四次总理纪念周上公然发表演讲,叫嚣:“我是中国革命的领袖,并不仅是国民党一党的领袖。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势力之一部分,所以共产党员有不对的地方,有强横的行动,我有干涉和制裁的责任及其权力。”并制造了震惊全国的赣州“三•六惨案”,杀害了江西省总工会副委员长、赣州总工会委员长陈赞贤。这是蒋介石公开背叛革命的前奏,是他放出的反共反人民反革命的第一枪。

3月30日,朱德、陈奇涵指挥军官教育团,配合南昌工人武装纠察队,包围了驻牛行车站的蒋介石的宪兵团留守处,收缴了其枪械,活捉了该团副团长关麟征及其下属全部人员。4月,朱德和陈奇涵率领军官教育团及一部分警察,以“剿匪”为名离开南昌,进入赣东地区开展革命活动,镇压反动派及其武装。朱德、陈奇涵到达临川后,接见了各公法团体负责人,召开公法团体会议,了解情况。经过调查研究弄清当地情况后,决心为民除害,并在临川县政府召开了剿匪会议,研究与布置开展剿匪工作。

朱德、陈奇涵率军官教育团在赣东的临川、崇仁、宜黄、乐安、金溪、东乡、进贤等地打击土匪与反动地主武装。在清剿中采用“剿抚兼施,各个击破”的策略,实行“先投降者免罪,顽固逃窜者严惩”的政策。

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奉朱德指示,陈奇涵率领814团加入起义军行列,在抚州配合起义军在南昌的行动。经过4小时激战,起义军全歼守敌3000余人,胜利占领了南昌。

8月5日,起义军按照中共前敌委员会的部署,退出南昌,向广州进发。起义军撤离南昌后,革命势力受到反动势力的重重包围,白色恐怖笼罩江西。奉命留在抚州的814团因内部反动势力哗变,陈奇涵被迫离开抚州,经吉安返回兴国。回到兴国后,陈奇涵主持召开了“羊山会议”,这是中共兴国党组织从遭受挫折到恢复发展的转折点,在兴国革命斗争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羊山会议”后,中共兴国支部改为中共兴国特别支部,陈奇涵任军事部长。

1928年4月,中共赣西特委委员、赣西工农革命军第7纵队党代表曾炳春,带领该纵队到兴国进行游击活动,与中共兴国党组织负责人陈奇涵、肖芳全、李明兰等人取得联系,他们秘密地在兴国冰心洞的清静观召开了一次中共兴国区委扩大会议。不久,陈奇涵、曾炳春首先领导了崇贤农民暴动,揭开了兴国武装暴动的序幕。

兴国暴动是一次有组织、有计划的革命群众运动,也是兴国前所未有的一次革命武装暴动。革命红旗第一次在兴国城的上空飘扬。从此,兴国的革命由秘密走向公开,使得许多反革命分子惶惶不可终日,有的甚至跑到赣州、南昌长期“避难”,不敢回来。1929年2月,红2团、红4团第二次攻占兴国县城,摧毁了兴国的反动政权,沉重地打击了兴国的封建势力,为兴国红色政权的建立,扫清了障碍,奠定了基础。陈奇涵作为兴国暴动的主要组织者,在兴国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1930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学校第三分校在吉安陂头成立,朱德兼校长,毛泽东兼党代表,陈奇涵任教育长。不久,红4军离开吉安,李文林改任校长兼政委,金万帮任校委书记,陈奇涵仍为教育长,具体负责学校的军政训练与日常教学工作。这个学校为部队培训了一批优秀的红军指挥员与地方武装领导干部,也积累了宝贵的军事教育经验。陈奇涵调到第三分校后,转入了正规红军。从此,他一直没有离开部队。

1932年1月,陈奇涵率领红3军第9师在于都北区地方武装配合下,在于都、宁都等地消灭地主武装,攻下兴国、于都、赣县的马安上宝土围,歼敌五、六百人,缴枪三百余支,在于都北区基础上成立胜利县。3月12日,由于形势发展需要,中央军委决定重新组建红军第一军团,下达了《关于重编红一、三、五军团的训令》,以红四军和红五军团之红十五军合编为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政委聂荣臻,陈奇涵任参谋长兼红一军团随营学校校长,罗荣桓任政治部主任。

4月2日,红一军团由长汀以东的馆前、新桥地区移至长汀,准备东征。陈奇涵采取各种手段,侦察敌情和地形,为毛泽东、朱德决策龙岩战斗提供可靠的情报和建议,并一举攻占闽西重镇龙岩,歼敌两个团,为进攻漳州创造了有利条件。11日,陈奇涵出席了毛泽东在龙岩主持召开的红一军团师以上干部会议,并草拟了“漳州作战计划”。20日,参与指挥了红一军团攻打漳州战役,歼敌第四十九师大部,占领了漳州。打开漳州后,陈奇涵又协助军团长布置红一军团短时间分兵闽南,将部队分散在漳州及其周围发动群众打土豪、扩大红军、筹备粮款。

此次东征,开辟了闽南根据地,进一步扩大了苏区,使中央根据地的南翼基本得到稳定。此时,中央革命根据地进入全盛时期。

1933年1月,红一军团在黎川三都整编,陈奇涵因负伤治疗,调离红一军团。3月,陈奇涵伤愈出院后,调任江西军区兼赣东北战区指挥部参谋长,协助军区总指挥陈毅、政委李富春统一指挥江西赤色地方武装。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33年,陈奇涵祸从天降。在反对所谓“江西罗明路线”的斗争中,他受到株连。

1933年1月,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等人从上海抵达红都瑞金,从此,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苏区得到全面贯彻。2月中旬,“左”倾错误领导者首先在福建苏区开展反对所谓“罗明路线”的斗争。罗明当时是福建省委代理书记,拥护毛泽东的主张,在一些问题上,不同意“左”倾机会主义的错误作法。因此,他遭到打击,政治、组织上受到处分,被撤职。其后,福建省一大批领导干部也遭到错误批判斗争。这些遭批斗和撤职的干部,都是拥护和执行毛泽东正确主张的好同志。

2月下旬,“左”倾错误领导者又如法炮制,在江西掀起了一场反“邓(小平)、毛(泽覃)、谢(维俊)、古(柏)”的所谓“江西罗明路线”的斗争。江西苏区一大批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有丰富斗争经验、敢于公开抵制和反对王明“左”倾错误的党政军干部受到打击或被牵连。刚出任江西军区参谋长的陈奇涵也莫名其妙地受到株连。

邓、毛、谢、古四人,在中央苏区对王明“左”倾错误路线进行了旗帜鲜明的抵制,因而被划为一个“小派别”,受到王明宗派主义的残酷斗争和无情打击。陈奇涵与他们4人比较熟悉。1932年陈奇涵负伤住院期间,拿出自己的补助,请同在一起住院的邓小平、毛泽覃吃了一顿饭,这件事情,在反“江西罗明路线”开始后,竟成了打击陈奇涵的借口。1933年冬,陈奇涵终被莫须有的罪名撤消了江西军区参谋长职务。

1934年春,陈奇涵从江西军区兼西路军参谋长一下子降职到红军总政治部武装动员部当科长,在部长罗荣桓的领导下,负责扩红工作。

陈奇涵在错误的党内斗争面前,表现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原则立场和态度。在政治原则问题上,陈奇涵不惧“左”倾错误领导者的压力,执着地坚持自己的正确意见,从不妥协让步,在组织纪律上,他服从分配。虽然身处逆境,蒙受冤屈,但仍顾全大局,做到受打击而不屈服,被撤职也不灰心,对党的事业始终满怀信心,继续任劳任怨地为扩大红军而努力工作。

1934年5月,中共中央做出组建教导师的决定。教导师的主要任务是负责掩护党中央和军委机关,保障其安全。新组建的教导师,直属军委领导。8月间,调陈奇涵任教导师作战科长,参与教导师的组建工作。9月,中央苏区的反“围剿”战争的形势不断恶化。瑞金以北的宁都、石城相继失陷;东部敌军已开始向根据地中心长汀发动进攻;南部敌军已进抵会昌一带。中央红军已处于十分危急的局面。此时,毛泽东、彭德怀提出主力红军应冲破敌人的堡垒封锁,出击外线,调动“围剿”中央苏区的敌人脱离其堡垒,相机歼灭之,以打破敌人的“围剿”的建议。

陈奇涵由于懂工兵技术,临时被抽调去于都河架桥,准备长征。10月10日,陈奇涵赶回教导师,红军指战员离别瑞金,开始了长征。在漫长的长征道路上,陈奇涵不仅要与战士一样长途行军,而且在行军途中,还要随时观察部队行军秩序,检查各团掉队人员。到宿营地后,他仍不能休息,还要派人侦察地形,寻找向导、派出警戒;接着,他还要绘制新的行军路线图,发出当日口令,写出宿营报告,派人送达上级司令部。本来这是他担任部队首长时,由参谋来完成的工作。但是现在他是普通的机关工作人员,即便如此他也没有丝毫的怨气,而是忍辱负重,默默地为党工作着。

1935年1月,红军抢渡天险乌江,陈奇涵负责指挥架桥行动,保证了飞渡乌江天险的胜利。红军渡过乌江,接着进占遵义,在遵义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共中央的统治,开始确立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在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一个伟大转折点。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指示要起用受王明路线打击排挤的干部,陈奇涵调任红一军团司令部教育科长。

鉴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加紧入侵,严重地威胁着中华民族的生存。1935年12月下旬,党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同时,为了打破国民党军队的封锁,实现中国共产党直接对日作战的主张,1936年1月19日,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颁布了《东征抗日和讨伐卖国贼阎锡山的命令》,东征分左右两个纵队行动,红一军团为左翼纵队;红十五军团为右翼纵队。陈奇涵以军团副参谋长身份参加指挥红七十八师进行东征战役。经过75天的东征作战,我军共歼敌13000多人,俘敌团长以下官兵4000余人,缴枪4000多支,扩大红军8000余人。在山西二十多个县的农村发动了群众,播下了革命火种,推动了华北和全国的抗日救亡运动。

东征的战尘尚未洗去,陈奇涵又奉命踏上了西征的征途。1936年5月,为了巩固和扩大陕甘革命根据地,扩大红军队伍,西北革命委员会决定红一方面军主力进行西征战役。

此时已是红十五军团参谋长的陈奇涵,亲自率领红七十八师,一路高歌猛进,在西征两个月时间里,与红一军团其它各部协同作战,歼敌两个团又一个营,俘敌旅长以下2000多人,解放了环县、同心等多座城镇,开辟了纵横800多里的新根据地,为迎接红二、四方面军北上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1937年初,陈奇涵被调入抗大第二期学习。抗大是1月20日开学,至8月毕业,历时7个月。陈奇涵被编入第二期大学部第一大队。

陈奇涵在抗大学习热情和自觉性非常高,他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除了每天上课之外,还抓紧时间自己阅读、研究问题。通过半年的学习,陈奇涵在马列主义的理论基础、政治思想水平和军事指挥、领导艺术等方面,都有了进一步提高。他更深刻地领会了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掌握了革命战争的基本规律和战略战术。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革命进入了抗日民族革命战争的新时期。抗大第二期大学部学员奉党中央的命令,立即结束学习,于8月份,分赴抗日战争的各条战线。10月,毛泽东电令成立绥德警备区,任命陈奇涵为警备司令。

1938年3月,陈奇涵以“半渡而击,主动出击”的战术,击退了日军1个旅团向宋家川、军渡等地的数次进攻。陈奇涵在率领警备区军民二年的反顽抗敌斗争中,取得的胜利和成绩,得到毛主席的高度评价,赞扬他们“保卫了延安的东北大门”。1939年,陈奇涵调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参谋部部长。接到新任命的陈奇涵,虽然在红军时期先后担任过红三军、红四军、红一军团、江西军区和红十五军团参谋长等职务,对参谋工作轻车熟路,但他仍然感到这次到军委工作的担子之重,决心不辜负中央信任,更好地完成协助军委领导指挥全局作战的工作。不久,陈奇涵又同时兼任了延安卫戌司令、防空司令、总交通司令等职。

为了适应抗战形势发展的需要,培养更多的抗日军事政治骨干,1941年1月,陈奇涵奉命担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分校校长。陈奇涵按照中央军委《关于整理抗大问题的指示》精神,运用第一期办校的工作经验,根据第二期学员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对于八路军各部队来的学员队和知识分子学员队分别制定不同的教育计划,教学上做了不同安排,并采取不同的施教方法。他们坚持以教育为中心,以德育为重点,利用延安相对安定的环境,培养了一大批具有相当水平的参谋人员、俄文翻译、军事指挥员、政工干部等方面的专业人员,为我军的发展壮大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942年2月,陈奇涵进入中央党校学习,参加延安高级干部整风运动。他任高级学习班第三党支部书记。延安整风运动中,陈奇涵召集在延安的赣籍老红军,进一步回顾总结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江西、赣西南、赣东及兴国等地党的历史经验,整理了一大批珍贵的党史资料。中央军委还为陈奇涵1933年受撤职处分的问题,于1942年3月正式做出书面结论:“对陈奇涵同志的撤职处分,是当时干部政策的错误,应予正式撤消其撤职处分。”至此,陈奇涵的八年之冤,得以昭雪。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陈奇涵当选为“七大”代表,光荣地出席了大会。在会议上,陈奇涵列举了许多历史事例,阐述了“左”倾错误路线给党和革命事业造成的巨大损失,不同意王明进入中央委员会。会后,他又来到毛泽东住的窑洞,再一次向毛泽东陈述了自己的观点。毛泽东对陈奇涵坚持真理,疾恶如仇的品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8月15日,日本“天皇”以广播“停战诏书”形式宣告投降,9月3日,日本政府和日本大本营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抗日战争以中国人民的胜利而告终。

但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急忙调兵遣将,把国民党军队14个军共41个师、8个交通警察总队约54万多人,运送到华北、华东、华南、东北各地,其目的就是要抢夺抗战胜利果实,准备内战,以建立国民党独裁政权。从8月中旬到9月中旬,在美帝国主义的帮助下,国民党军队以“收复失地”为名,抢占各战略要地,在华南、华东、华中、华北夺取了一大批大中城市和交通干线。之后,把抢占战略要地的重点放在了东北。

东北背靠苏联,当时具有战略上的优势地位,能否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是中国革命成败的一个关键。为了巩固东北根据地,陈奇涵奉命率干部队奔赴东北。但因途中生病,病情日趋严重,很难继续前行。中央考虑陈奇涵的身体状况,暂不去东北,留在冀热辽,担任冀热辽军区副司令员。

1947年3月30日,为加强中共领导的东北民主联军的力量,中央军委决定,将冀热辽军区划归东北民主联军建制,下辖热河军区、冀热察军区和冀东军区。自5月中旬开始,陈奇涵参与指挥了东北民主联军向东北国民党军发起的夏季攻势,连续作战50天,收复了大片土地,先后攻克城镇42座,进一步扩大了解放区。7月,陈奇涵接上级指示,调离冀察热辽军区,前往东满。9月,东北局任命陈奇涵为东北民主联军东满军区副司令员,与司令员周保中、政委陈正人一起领导东满军区的工作。上任不久,陈奇涵领导部队参加了两次大规模的战役。

东北我军在夏季攻势后就地进行了休整,并编组了新的部队。野战军除将辽吉纵队改编为第七纵队外,又以冀察热辽军区6个独立旅及东北民主联军与周保中、陈奇涵领导的东满军区所辖的3个独立师,分别合并组成了第八,第九、第十等3个纵队。至1947年9月,东北民主联军共辖9个纵队39个师,连同地方武装,总兵力达51万人。为贯彻执行《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所规定的任务,配合关内我军的作战,东北民主联军于9月14日发起了秋季攻势。

陈奇涵协助周保中率领东满军区部队配合我军第六纵队在中长路一带对敌作战。10月9日,东北民主联军决定围歼吉林之敌,引敌分散于四平以南和以北地区和长春以东地区,以便各个击破。于是,东北民主联军总部令第六纵队以奔袭方法,围歼吉林外围松花江两岸口前、九站等处之敌,以免敌逃回吉林。令第二十九师主力担任围歼棋盘街、江密峰之敌,并抽一个团配合东满军区部队,归陈奇涵指挥,担任围歼乌拉街之敌。15日,陈奇涵率部占领了乌拉街、棋盘街,全歼该地敌人。17日至18日,陈奇涵等又率部配合六纵占领了桦皮厂、九站、口前等地,肃清了吉林外围之敌。

东北敌军遭受我军秋季攻势打击后,被迫退缩于中长路长春至大石桥和北宁路沈阳至山海关段的各主要城镇。物资供应缺乏,处境更加困难。而我军在秋季攻势后,进行了短期休整,部队士气旺盛,全军总兵力达73万人。东北民主联军决定利用江面结冰,便于机动兵力的有利条件,集中全部主力,发起冬季攻势。

1947年12月,冬季攻势发起后,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命令东满军区部队在吉长线活动,钳制吉林、长春之敌。31日,在陈奇涵等领导下,东满军区部队奔袭长春、二道河子东的杨家店地区,给敌以沉重打击。

为了加强部队统一指挥,促进我军正规化,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1948年1月1日,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东北民主联军总部改为东北军区兼东北野战军领导机关。陈奇涵所在的东满军区也改为吉林军区。3月,陈奇涵率领吉林军区前线指挥所和松花江前线指挥所参加围攻吉林和长春的战斗,取得重大胜利。

1948年4月,东北局决定撤消南满军区,所辖地区和部队分别改为安东军区和辽南军区。陈奇涵被调任辽南军区司令员。从此,陈奇涵离开东满,转战辽南。

陈奇涵一到辽南军区,就领导辽南军区部队进行新式整军运动。1948年6月初,根据东北局精简整编,缩小机构,充实连队,以求得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支前为原则,陈奇涵对军区进行第一次整编。7月,辽南军区改为辽宁军区,陈奇涵仍任司令员,8月初,针对当时辽宁军区部队庞大,武器缺少,对敌游击战争困难的情况,陈奇涵对辽宁军区进行了第二次整编。经过两次整编,提高了辽宁军区部队的战斗力,为以后大规模战斗中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奠定了基础。

为保障即将到来的大规模战役的顺利进行,陈奇涵还率领辽宁军区部队抢修铁路、公路、桥梁、恢复交通运输。到1948年8月中旬,基本上使辽南地区交通得以畅通,保证了战争中的军运。同时,他还在辽南设立兵站,医院、供应站,保障战役中物资供应和伤员救护。这些工作,在整个战役期间,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东北野战军冬季攻势结束后,全军已有12个步兵纵队、一个炮兵纵队和17个独立师共60余万人,加上机关、地方部队,总兵力达103万人。东北地区97%以上的土地和86%以上的人口获得解放,我军同国民党军在东北战场上进行战略决战的条件已经成熟。

9月12日,辽沈战役爆发。在两个月的时间里,陈奇涵率辽宁军区部队协助主力,取得辽沈战役的胜利。

辽沈战役后,陈奇涵立即投入到辽宁省的恢复工作。刚解放的辽宁还极不稳定,土匪残兵还不时对我人民进行骚扰,国民党特务也大肆进行破坏活动。陈奇涵率部经过大小数十次战斗,于11月中旬肃清了规模较大的残兵土匪,使社会秩序得以安定。

1948年11月20日,中共辽宁省委成立。陈奇涵等7人为省委常委。11月下旬,东北野战军主力向关内挺进,12月25日,中央军委电令,任命陈奇涵为东北军区参谋长。

陈奇涵离开了辽宁军区,赴任东北军区,一方面组织东北军区各部队,进行战斗总结,开展军政训练,肃清残余匪徒,稳定社会秩序,一方面做好大军南下的准备。同时,抓紧东北军区机关的业务建设和组织建设。

他还对东北军区的参谋工作做了改进:创办军事杂志,以统一部队的军事思想;举办参谋学校,全面培养参谋干部;参谋人员与指挥人员由下而上的加以交流,以便充实参谋人员作战经验及实际工作经验。

陈奇涵还通过调查研究和实践经验,对有关军队建设与战略、战术等方面提出了许多重要建议。他特别注重部队的思想教育,特别是政治教育。在战术技术上,他提出了四大技术和三三制战术。他还对部队的编制、后勤、卫生等工作都提出了良好的建议。这些建议大都被采纳,对东北军区的建设,乃至东北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积极贡献。

1949年1月,平津战役结束后。3月11日,奉中央军委命令,东北野战军改编为第四野战军,中央军委命其向中南进军。这时,陈奇涵奉中央军委之命,调离东北,随第四野战军主力挥戈南下,解放江西。4月初,陈奇涵奉中央军委命令,来到北平。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亲切地接见了他。要他立即准备南下,组建江西军区,并出任江西军区司令员。6月19日,中共江西省委宣告成立,陈奇涵任省委常委。6月25日,江西军区正式成立,陈奇涵任司令员,陈正人任政委。从此,江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始了当家作主的新时代。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直接同美国军队作战。为了适应抗美援朝战争对兵员的需要,陈奇涵领导江西军区进行了两次扩兵。共扩大新兵77350多人,这些新兵除一部分补充军区部队和地方武装外,大部分经教育训练后,组建了11个团又4个营,编制成志愿军序列,开赴朝鲜前线。此外,江西军区还征召了14700名转业军人归队,编成5个团,分别调拨给华东军区和中央军委。为取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随时准备把具有高度政治觉悟和熟练军事技术的战士送上前线,陈奇涵领导江西军区部队开展了以美国侵略军为作战对象的军政大练兵。在6个月的军政大训练中,陈奇涵根据上级指示和部队实际情况,凭借自己训练部队的丰富经验,亲自指导制定训练计划,提出切实可行的训练措施,进行严肃认真的训练。

江西军区的这次军政大练兵,是在革命胜利后比较安定的环境下进行的。由于陈奇涵的高度重视和充分准备,训前对组织领导、训练方法、步骤作了明确规定,特别强调了教养一致和统一训练作风,共轮训7820名干部和骨干,全面系统地提高了部队的军政素质。

1954年1月,中央军委决定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庭,统一管理全军军事审判工作。基于陈奇涵资历深,威望高,廉明公正,熟悉军事法律,中央军委暨毛泽东主席于2月28日发布任命书,任命陈奇涵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庭庭长。

同年夏天,陈奇涵来到北京走马上任。军委管理局分配他一家住到西四北头条一座四合院里。他家在这里一住就是40多年。他到京不久,就去北戴河向军委领导汇报军事法院的工作。

一天吃过晚饭后,陈奇涵去海滨散步,迎面走来周恩来,邓小平,李富春等同志,邓小平高兴地说:“我们从延安分别后,这是第一次见面”,周恩来说:“听说你去搞军法工作了,你身上的担子不轻啊!”他们和陈奇涵一起坐在海滨的藤椅上,开怀畅谈起来。

我军的军法工作,从建军之初就有,但没有全军统一的军队法院(庭)。红军时期有的部队称“军队审判所”,抗战以后称“军法处(科)”,实际上多数军区和部队把它放在保卫部,全军的总政治部也设有“军法处”。现在要建设一支革命化现代化的军队,必须建立一个全军统一的军队审判机构。

军事法庭是军事法院的前身,是一个刚成立的新单位。陈奇涵来时,一切俱空。与其说是调陈奇涵来上任,不如说是调他来筹备。他身边只有少数几个工作人员,一切都得白手起家,从头做起。经过他的努力,军委把一处院子拨归军事法庭。院内有一幢二层楼房作办公用房。

陈奇涵为筹备军事法庭,更多的精力还是放在法庭的组织建设和业务建设上,放在考虑法庭的工作方针、任务、内容、方式等重大问题上。他叫人翻译有关苏军军事法院方面的资料,又派人到图书馆、档案馆查阅我国有关历史资料,结合我军历史上的审判工作经验和组织形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看法与想法。1954年8月25日,陈奇涵向中央军委作《军事法庭的建立与工作》的报告。并得到中央军委对军事法庭工作方针的第一个明确批示:“目前,制法为主,习法为次”。陈奇涵根据这一批示,为开创我国军法工作做了大量工作,成为我国军法战线上的奠基人。

1954年9月,陈奇涵当选为第一届国防委员会委员。在以后召开的第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陈奇涵继续当选为第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同年11月,中央军委决定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庭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院,1955年1月,陈奇涵改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院院长。

根据军事法院编制人员少的情况,陈奇涵对军事法院内部的机构设置,主张精干高效。由于陈奇涵对各处、室的职能分工规定明确,也就使各部门各司其职,办事效率较高。在定编制、定机构的同时,陈奇涵就抓军事法院的班子和各级军事法院干部的配备。

1955年9月,陈奇涵被授予上将军衔。由于他在革命战争中的巨大功绩,还被授予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各一枚。这是我国军法战线上的第一位上将,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位军法上将。

1956年9月,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陈奇涵作为军队系统选出的八大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并当选为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不久,他又担任中共中央政法小组成员,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协助董必武抓全国政法工作。1957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任命陈奇涵为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在法院领导的分工上,他分管军事法院系统的工作,同时还担任军事法院院长职务。

从50年代末期开始,陈奇涵的身体每况愈下,战争时期染下的重疾风湿性关节炎时而复发,犯病时疼痛万分,不能行走。心脑血管疾病也向他袭来。但是,陈奇涵在疾病面前始终保持乐观情绪。在此后二十余年时间里,他始终惦记着人民,惦记着工作,惦记着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

1981年6月19日,陈奇涵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他的英名将永远在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史册上光耀千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借我一生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024 字

+ 加入清单

0岁,产房里,母亲正经受着深深的苦难。终于,我哭了,母亲却笑了。我来到了一个陌生的世界。

1岁,我决定了爸爸和妈妈所有的时间和工作安排。健壮的爸爸消瘦下来,妈妈也经常被我半夜吵醒。他们的话题从回忆青春年华转到我的健康成长。

4岁,我读幼儿园。可是憨憨的我每每看到老师要求背的东西就发呆,父母的文化水平也不高,却要和我从头学起,说是要比比谁更好。

7岁,我进入了小学,成绩有些转良了。但我没少打架。回家便受父母的“教训”,之后他们与我共同落泪,我睡着了,他们长吁短叹。

15岁,在父母的督促下,我走过了三年。出人意料的是,我居然也摘取了一颗明星——我考取了高中。拿到入学通知书的我兴奋的要发狂。父母也高兴的只会说:“真好,真好。”

16岁,我寄宿,离家几十里远。我初次感受到了自由的可贵。我泡网吧、逛大街、交朋友,我认为这就是我一生中最可贵的时光了。还在周末给父母讲我学习认真,成绩不错。我看到父母眼里全是喜悦。

19岁,第二次落榜后,父母说再补习十年也要读,劝我不要失望不要伤心。还是依旧送我到学校,向老师、校长点头哈腰后,我又坐进了教室。一年“奋斗”后,我挤进了“二本”,父母说考上就好,砸锅卖铁也要供我读书。

20岁,我去读大学。父母一直送我到村口。上车后,我见父母仍久久不肯回去。

24岁,度过了四年潇洒的大学生活,我跨出了校门,进入了社会的人海中。我打算先去找工作,等我有了钱,再好好赡养父母。从此,我以工作为由,以劳碌奔波为由,极少回家看看父母。平时陪同事,周末陪朋友,节假日陪领导,就是不曾陪陪父母。

40岁,二十多年过去了,经过奋斗,我不仅有了温馨的家,还有了自己的公司,儿子也考上了大学。儿子不在时,突然一阵空落,就这样我想起了我的父母。第二天,我直奔机场。到了家,老家的房子依然破烂,父母脸上依旧写满笑容。几次劝说父母搬到城里来住被拒绝后,我也十分理所当然的每天快乐着,我觉得父母住的地方真脏,到处都是灰,到处都是泥。父母怎么这么不爱卫生?烧的菜又难吃,我生出了许多抱怨。两天后我匆忙又赶回了公司,父母一直欲言又止地送我到村口,依旧直到我的身影消失。

60岁,我盼着周末的时候儿子回来,他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他不知道父母多么想念他们吗?噢,我想起我年迈的母亲,一口气跑回老家,风烛残年的母亲脸上依旧是笑容。可是,她已听不清我说话。除了愧疚,我仍是愧疚。

现在,我只能祈求着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将好好的报答父母。

借我一生,我会向世界唱响一曲感恩之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好人一生平安优秀作文

全文共 557 字

+ 加入清单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年轻女孩和一位老奶奶同在商场,奶奶老了,行动不便,拄着拐杖,缓缓向商场那道门走去。女孩见了,跑向那道门,拉开门,等待老奶奶经过。可能在生活中我们并不在意,认为这是一件小事,没什么可关注的,可女孩的一句话让我心中万番感想,老奶奶以微笑,夸奖赠与她,她却说:”我的奶奶也老了,我只是希望在她遇到这种情况时,也有人主动帮她,为她拉开那道门。”我相信,会有人像她帮助别人那样帮助她奶奶。

永州教师,她是一位博爱的老师,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听了她的事迹,她是一名小学教师,这些年收很多孩子,也帮助了很多孩子。为了让孩子到学校读书,她走山路去家访,向家人承诺她资助小孩学习,只要孩子愿意学,我就愿意教。为了让孩子有好的学习环境,她把孩子带在自己身边,与她们一起生活,给她们做饭,教她们认知。她收养的一位孩子现在就读于我所在的学校。她付出了,她光荣。她付出了,她幸福,她有很多孩子,她们都管她叫妈妈,一声妈妈融入多少情。她是孩子的伟大妈妈。

一位大学毕业生,从事教育行业一年,她帮助了很多需要帮助的人,她在微博上筹善款,农村孩子,父母离异,爷爷奶奶没有收入,她为他们捐衣服,彩笔,在小孩眼里这些多么贵重,小孩一个微笑温暖了我们的心灵。我还是一名学生,我没有经济来源,我还是会尽自己一份小小的力。

好人一生平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一生的朋友作文600字

全文共 610 字

+ 加入清单

2008年,我瓜瓜落地。恰巧,在那一年中,北京师范大学南湖附属学校也落成招生了!不知不觉,我们都已经十岁了呢!它和我一起共同成长,就像两个不可分离的好朋友

第一次走进美丽的校园时,我充满了期待,心里对这个我要生活十年的校园非常向往,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景色。当你走进校园,不论在哪儿,你都仿佛置身于一个拥有书香味道的花园、庭院。先走进小学部,那里设计的可以说是很贴心了,在每一棵大树上,都会有属于它们的“名字签”,上面有他们的基本信息,可以帮助低年级的小朋友辨识各种植物……,其次,是初中部,那里的教学楼更像北京的四合院,左右两侧是通过小廊连起来的两栋教学楼(也可以说是一整栋大教学楼),中间是一个中式小花园,有许多低矮的植被,和一些粗壮的乔木,还有一座小型喷泉。对于校园的景色,我认为,它是最独一无二的。

说到北师大南湖附校,最要提一笔的,肯定就是一直保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理念的教师们了。记得我们语文徐老师说过一句话:“你们老师可真好,一年能连休几个月!”对此,我们徐老师的回答是:“这几个月都是我们辛苦换来的。”没错,在北师大南湖附校工作的老师们都非常辛苦。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身上背负着学生们对他们的期望,因为他们有使命感,想要为北师大学子们打造一个良好的未来!

其实,在我心里,学校的意义特别简单,她就是我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此,我以这样的方式祝贺北京师范大学南湖附属学校十周岁生日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一生的责任

全文共 697 字

+ 加入清单

职业没有好坏之分,每一个职业都是神圣的,每一个职业都是可敬的。社会上,你是白领也好,是清洁工也好;学校里,你是校长也好,老师也好;班级里,你是班长也好,学生也好,都是没有贵贱之分的,唯一可贵的只有你;是否尽到了责,是否用一颗爱的心来看待周围。

就像剧中的公安局长,任长霞一样,也许他不是一个好母亲,也许她不是一个好女儿,好妻子,但她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好警察好局长。能用朱形容她的,也许只有《礼记》中的“敬业乐群”,只有《老子》中的“安其居,乐其业”。

她是伟大的!为了工作,四处奔波,无法与家人团聚;为了工作,东奔西走,三年没有回家过春节;为了工作,披星戴月,夜晚仍在苦苦得思索案件。这一切都原子于她爱人民,爱工作。她这短暂的一生,都在为人民服务,她是可敬的!可颂的!

“为人民服务”是任长霞的人生;“亦余心之所善分,虽九死其犹未悔”是屈原的人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的人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的人生;“横眉冷对千夫指,扶手甘为孺子牛”是鲁迅的人生。那我们的呢?我们的人生也许没有如此的轰轰烈烈,也许没有人会记住我们的名字,但是,我们的人生就是学习,学习知识,学习做人,还有学习怎样负责任

作为学生在班级里,我们都有各自的卫生工作,可为什么扣分总是源源不断?因为有人失责,有人没有爱班级,爱集体;学校里,在细小的角落里,都可见垃圾,为什么?因为友人未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友人没有爱学校,爱这个大家庭。责任,一个永远刻在心中的名词!永远挥之不去!

努力吧!用爱来相处,用责任心来证明!让我们在任局长医生的奉献中,学习爱周围的一事一物,学习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父爱,一生的财富

全文共 635 字

+ 加入清单

父爱是山,呵护生命的火;父爱是火,点燃希望的灯;父爱是灯,照亮前行的路;父爱是路,引领我的一生

曾经不懂父亲笔直的脊梁因何弯曲,不懂父亲俊朗的面容因何憔悴,不懂父亲浓黑的秀发因何斑白,不懂父亲大半辈子的辛劳究竟为谁……

直到初三。

那天狂风怒吼,草木萧条,我坐在公共汽车上准备下车后独自回家,可是,我却看见了一个人,黑压压的天下,凛冽的风中,那人不住地颤抖。风不停地掀翻他的衣角———是父亲!透过窗子,清晰地看见了父亲的白发,不是月亮清辉的点染,没有华丽的词藻的装饰,就是白发,是一根根、一片片的白发,父亲的白发,一次次被狂风压倒却又一次次不屈地挺立,那一倒一立中,我知道一定是为了谁……

那被不断压倒和挺起的究竟是父亲的白发还是父亲的心?车靠站点,我快步走下,显然,父亲望见了我,他不再用手指堵住进风的大衣,而是快步向我跑来,他的大衣彻底向狂风屈服了,但他却丝毫没有在意裸露出来的红色毛衣在这莫名的黑暗中跳动着,向我奔来。

那一刻,我分明看到了父亲严寒中向我靠近的那颗火热的心,那一刻,我一任泪水滂沱。

父亲轻轻携起我的手想使我的手暖和起来,但我触到的分明是冰一样凉的大手,我紧紧地将父亲的手攥住,父亲却忙躲开,“我的手太凉了。”我不顾父亲的躲闪,一把抓回那双冰凉的大手,我知道:我抓住的是我这一生的财富

父亲用生命的衰老化作山,化作火,化作灯,化作路,化作一点一滴的父爱,陪伴我每一天、每一秒,陪伴我这一辈子。父亲啊,你的爱是女儿一生的财富,因为有了你的爱,女儿一生不会贫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缅怀哥哥一生

全文共 3356 字

+ 加入清单

14.11.16(日)晴(015)缅怀哥哥一生

今天2点15分,我的哥哥包成山因病与世长辞。

现摘录哥哥的诗友郭儒贤在几年前为我哥哥出版的诗集《缘情集》所做的序,以寄托我的哀思。

《难忘的岁月 难忘的情缘》

郭儒贤

未见过包成山时,我就从诗刊上读过他的诗,被他的真情所感动。特别是他在乡下劳动写的诗作,给我留下很深印象。我通过别人了解到他下乡时在白马石公社,我当年下放到山神庙公社,两社接壤。相同的地域,共同的经历和感受,让我与他神交已久。

2005年春,我第一次见到成山,是在绿萼诗社的一次给我祝寿的聚会上。成山一进门与我握手,我感到像是老朋友重逢一样。我们畅谈起难忘的岁月,难忘的情怀。当我背诵出他1969年写的一首七律《掐糜子》:“桃红柳嫩梦依稀,秋到田园景更奇。翠岭接天腾骜骏,金粮铺地动涟漪。刀光映手勤成趣,穗浪拍胸爱若迷。身在山乡图画里,与农同乐数晨夕。”他听后非常惊讶。我说:并非我记性好,而是你的诗深深感染了我,引起共鸣,所以我记得很清楚。后来他还回敬我一首词《临江仙》。就这样我们以文会友,一来二去,成了忘年交。

想给包成山先生写出什么所谓的诗评,但是看到达宇师的《情到痴时自有诗》里边精辟的论述,恰到好处的分析,一曰感情的真挚性,二曰形象的鲜活性,三曰语言的质朴性,四曰题材的拓新性。还有顾节维老师的引经据典的鉴赏,分析研究到家了。特别指出包成山的《缘情集》并非尽善尽美,包君成山要知道,“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删尽冗繁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盼望成山为锦州诗坛肩起承前启后的重任。老前辈的话,说到家了!那是一颗金子般贵重的心。

吴勉与成山是老同学,又是45载的情谊笃厚的好友,在《成山其人》的序言中,可见他了解之深,我无以复加。网友李不学的《以情驭笔,笑对沧桑》一文,真是慧眼识英才,一眼就看出《母病吟》是绝对好诗,他分析点评得十分透彻,说明了我们辽西诗词界高人辈出。

我就不写诗评了,我想独辟蹊径,从包成山经历的岁月去感悟他的情缘。

包成山今年是花甲之岁。他1948年出生,与共和国一块长大,正是“生在解放前,长在红旗下”。他在幼童时经历了战火的洗礼,青春年华饱尝酸甜苦辣,百般滋味。1964年,他16岁以高出当年一高中录取分数线的成绩却走进了二高包成山。包成山一进二高中就被选为班级学习委员,接着当上团支部书记,是学品兼优的拔尖的学生。他是十七年所谓的“修正主义教育路线”,贯彻德智体美劳教育方针,培养出的一个英才。当他风华正茂时,却遭遇“文革”的袭击。1966年6月,轰轰烈烈的大批判的狂潮在全国掀起,矛头直指刘少奇、邓小平的所谓“资产阶级反动路线”。接着大字报铺天盖地。二高中也不是桃花源,老师惨遭被批斗。由于其祖父是“富农”,隔代的他,却背上了这口黑锅。教室门前满墙的大字报说他是“地主阶级的孝子贤孙”、“走白专道路的黑典型”、“黑支部的黑书记”,随后被打入另册。冤枉啊!学习好也有罪?不让他参加红卫兵组织,不叫他乱说乱动,他只好做“逍遥派”。横扫“四旧”、静坐绝食、两派武斗,他只能隔岸观火,只能被动地接受“一斗二批三改”的教育。不让他乘火车去北京,他不甘心,决定徒步进京去见毛主席,“里程九百锤肝胆”。文化大革命对成山来说是一场噩梦。1968年10月8日,在波澜壮阔的上山下乡运动中,他和同学被大卡车送到锦西最为偏僻贫困的白马石公社插队落户,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后来许多同学或参军,或被招工,都陆续返城,而他在山沟里一呆就是十四年。这难忘的岁月,使开始思考,并用诗的语言记录自己的感慨。“文革”将美丽变成丑陋;将高贵变成低贱,将思想变成盲从,他无力改变客观存在,只能“手握红书作指南”了!

他学农,播谷,春种,夏锄,秋忙,种菜,掐糜子……在劳动中寻求快乐。他思想感情还是单纯的,只能适应环境。不适应又如何?

当年,毛主席这句话说的很对“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乡下老百姓看出有才华,极力推荐他到师范学习,然后回来教书。于是三尺讲台,有了他的英雄用武之地。他在《园丁情志》中写出:“园丁岂可清闲,为几亩春苗紧周旋,愿课兼文理,班带复式;启蒙增智,德育当先。小树今朝,栋梁来日,立地擎天多壮观。雄心在,付千辛万苦,绝不食言。”正当他施展才能,不舍昼夜为农民子弟尽职尽责之际,1974年的“反击资产阶级教育路线回潮”又兴风作浪,他一夜之间又成了黑典型。被白马石公社师生大会批判后,由中学教导主任贬职到只有四名教师的一个村小学当负责人。他在搬家途中沉吟道:“勤勉偏因勤勉辱,赤诚竟自赤诚罚。”当时是由于北京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五年级上学的黄帅被老师批评了,她给报纸写信,却被江青利用她来反对“师道尊严”!于是全国各地来反潮流!却深受其害。黄帅与张铁生一样是四人帮的整人的政治运动工具,也是社会畸形的产物!1979年9月5日,黄帅跨进了北京工业大学的校门,开始了人生新的旅程。当时胡耀邦说:“黄帅考了320分,不录取,小孩子犯错误,能让她自己负责吗?有的同志就没有大眼光。黄帅如吸取教训,四五年后也可能了不得。一个人有正反两方面经验,就很了不起。”然而包成山的无辜,何处去讲理?

粉碎“四人帮”以后,国家又重视教育了!公社党委调包成山到白马石中学任校长。他写出《重返校园二首》:“从教当年动乱中,丹心一片苦经营。肩挑重担推难忍,胸有良谋干不成。一介书生耕地垄,几番夜梦做园丁。而今步入中心校,定让学苗又样红。”

毫无疑义地说包成山是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教育事业的。他将火热的青春年华,毫不保留贡献给教书育人的神圣事业。尽管一而再,再而三地遭到风吹雨打,“几次含苞萼欲凋”,但他不消沉,“剑气上云霄,生我何甘落寂寥”,意志坚定,信念永恒。

他不攀比,不动摇,尽管许多同学参军入伍,招工回城,推荐上工农兵大学,都是没有他的位置,还是埋头苦干,为祖国的未来尽心尽力,实在是难得的雄心壮志!

“文革”中有一个知青叫柴春泽的号召大家“扎根农村一辈子”,在农村安家落户。包成山没有号召过,但是他却以实际行动做到了。1974年他与本地女青年登记结婚。他们是经过两年多的相识,相知到相爱。他们志同道合,在《初次约会》一词中写道:“……并肩十里心相送,今日同行。昔日同行,一样山川两样情” 。勾画出心心相印,互相爱慕,依依不舍的画卷。他爱诗词,他妻子也喜欢。他们诗词唱和,看他妻子的律诗《童年苦》:“家住群山岭上房,蓬门筚户好凄凉。弱婴坠地皮包骨,慈母缺粮泪满裳。年少丧父立事早,童龄持家叹声长。睥睨双眼千人有,日夜耕读泪两行” 。他们真的是一对苦鸳鸯!流泪眼观流泪眼,断肠人遇断肠人。

1975年至1978年,他们有了一双儿女,组成一个欢声笑语的家庭。但是婚后生活也不是一帆风顺的!1981年他妻子带着三岁的儿子去支援地震后的唐山重建家园,七岁女儿到锦州爷爷家里上学,包成山仍在白马石中学工作,四口人分三处,独居的他有诗四首:下班,铲菜,对镜,夜思。不禁使我想到苏轼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之慨叹。他们以诗词代信,表达相思之苦。“清秋冷夜弯弯月,单枕只身荡荡屋”,“遥念夫君伏案处,孤灯做伴少红装”。

他们也是幸福的,每当夫妻生日来临均能诗词互赠,其情真意切,毫无矫揉造作,令人感动,令人信服。

包成山的诗词就是一部现代生活史,言情也罢,言志也罢,那就是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遥想当年他绝对没有想过出版发行,成名成家,他们是普通老百姓,留存了生活的足迹。他就是“袒露胸怀留本色,宕开笔墨写真情。”

《缘情集》包括许多方面,有“事业情志”、“社稷情怀”、“天伦情结”、“伉俪情缘”、“师友情谊”、“旅途情思”、“览阅情致”……

包成山的人生就是“梅花香自苦寒来”。正如他写道:“谁言往事随烟去,闻有梅香谢苦寒”;在《梅花》诗中还写道:“孤标不与百花争,逸韵清香万众倾。览阅三思何处寄,梅花数点现衷情”。

我不是诗评家,说不清所以然,只不过是成山的诗词感动了我,我在他的人生坎坷之路与他有过风雨同行的历程,写出一点所思所想所感,也许对大家欣赏他的诗集有所帮助。最后我借用锦州德高望重的诗词理论家、评论家李达宇教授写给包成山的贺联结尾:

“文生天籁成佳构,心吐人情是好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庆祝六一小学生

全文共 417 字

+ 加入清单

“下个星期一,‘六一’儿童节,学校举行游园活动!”听到六一儿童节游园活动的消息,我激动得很迟睡觉,在梦里也有关六一呢!

那天下午,我迈着异常轻松的步伐,蹦进校园。我一下子觉得校园的天空好晴朗,好蓝!小鸟们的歌声十分清脆动听,好像在欢迎我们的到来!我一口气跑到三楼,冲进五(2)班。我们的班级被打扮得像个妙龄小姑娘;色彩斑斓的假花绕在九个日光灯上;窗户上有着儿童节必有的彩带、气球。我们班的游戏叫“武松打虎”,其实就是扔沙包啦!

我和伙伴们拿着手中的表格直奔留(2)班,因为我们被“扯压板”给吸引了。我们看着长得快排满走廊的人,都倒吸了一口冷气,排到队伍的最后面。等了大概二十分钟吧!终于轮到我了,我迫不及待地脱掉鞋,一下踩到扯压板上。“啊”好痛啊!感觉脚下的扯压板像针一般扎在我脚底,我咬着牙把乒乓球顺利送到指定位置。又拿起绳子跳了五下绳,这时,我的脚几乎没知觉了,感觉不到痛了。穿上鞋子时,感觉还想玩一次呢!

奔跑吧,六一!放飞吧,六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树的一生小学生作文

全文共 408 字

+ 加入清单

那时我还是一棵小,对于眼前的世界充满了好奇。我的周围有许多的树长辈,虽然从未与他们说过话,但我看得出他们欢迎我的到来,我在他们身躯的保护下茁壮成长。

春天,我身上第一次长出了一些嫩绿的叶片,我随着微风轻轻摇摆,挥舞着这些生长在我身上的新叶。

夏天的阳光特别温暖,我身上的叶片也变大了,变绿了。我又发现了一个新的趣事,当阳光穿过我的叶子后被分成了一缕一缕的,多么美丽啊!夏天,我就与阳光相伴了。

秋天时那些深绿的叶子成了我的负担,我没有足够的水份来养活他们了。他们随着时间的推移,枯黄,并陆续开始脱落了,在离开我之前他们在空中献给我最后一场舞蹈。那时年幼的我高兴得真想跳起来。

回到几十年后的现在,我已经是一棵高大粗壮的老树了。现在是冬天,与童年不同的是,我的树朋友们不知去了哪里,这里变得荒凉了。伴随我多年的风又来了,带走了我身上最后的几片叶子,他们的舞蹈多美啊!与树朋友分开后,我多孤独啊!而如今我的朋友就剩那么几个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