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纪念闻一多的墓志铭【通用20篇】

写作能力是人的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汉语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浏览

1323

作文

1000

纪念爷爷作文700字

全文共 693 字

+ 加入清单

等待那雪白的白雪降落人间,又是一年冬日,生命的尽头。我又想起了我去世的爷爷

我的爷爷,是个和蔼的爷爷,留着一小撮胡子,瓜子脸,天生的农民性格让他受了不少苦,也是命运弄人。爷爷的一生也过得不是太踏实,自从孩子创了业才尝到甜头,可那又能如何呢?还是命运弄人,使得爷爷的甜头还没吃够磨练又来了。他得了脑血栓,像命中注定一样,在去年的年末带着过年的希望离开了我们,去寻找那没有忧伤,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在那里没有疾病,没有饥饿。为什么不在过个年呢?再尝尝饺子,和团圆的喜庆,看看那个可爱的二孙子,淘气又让人担心的大孙子,难道就这么急?一刻也不等吗?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您还没住上大房子。就匆匆地走了。

记得小时候我与您相处的日子,我是多么的高兴。可我那时还不懂事,老是惹您生气,让您着急,可我也是后悔过,改变过,可哪又有什么呢?当我改过了,想开了,您还是走了。不能等等吗?等等您这让您操心的大孙子,等等他发自内心的的道歉和改过,您说过看您的大孙子长大成人娶妻生子,可为什么?为什么不守信用?我明明很努力呀!就不再等等?等等您汗水的回报?等等您的甜头?为什么呢?让阿我如此的愧怍,不等等我的道歉呢?

您最爱讲故事,可讲的故事都让我心酸。您的妈妈过世的早,您就和爸爸生活在一起,这也铸造了您坚强的思想和上进的心。每当我想起您,都会想起您对我说的话,让我好好学,可这又能如何呢?当我明白了,懂得了。我最好的老师:您,却走了。我再也听不到您的声音,只能回忆。听不到那比老师讲的还好的题,听不到那关心的问候。吃不到那美味的佳肴。

又是一年冬日,又要过年了。但在热闹,我心里也只有愧怍,和深深地歉意。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宜宾市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启事

全文共 509 字

+ 加入清单

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宜宾市兴文县、珙县、江安县、长宁县、高县、筠连县等是当年红军长征经过和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战斗过的地方,为动员鼓舞全市干部群众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宜宾,特开展“宜宾市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活动,欢迎广大作者积极投稿。

征文要求:

1、内容结合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植根宜宾的历史与现实,深入领悟长征精神,缅怀革命先烈,挖掘长征记忆,探寻长征精神启迪宜宾绿色发展的路径。

2、体裁不限,提倡短文,字数原则控制在5000字以内,图文并茂。来稿请注明“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并附300字以内的作者简介。尊重他人著作权,侵权责任作者自负。

3、截稿时间为10月20日。投稿形式以纸质或电子文稿均可。

4、征文活动组委会将组织专家学者对来稿进行评选,对具有新观点、新论据或新的思维方式的优秀稿件进行表彰并汇集出版,颁发入选证书。

投送地点:宜宾市翠屏区都长街市委大院中共宜宾市委党史研究室地情信息科

联系人:刘刚

联系电话:0831-8213177 13990976726

投稿邮箱:851470376@qq.com

“宜宾市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活动组委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纪念白求恩读后感600字

全文共 791 字

+ 加入清单

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员,快要接近50岁了。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派遣来到中国。去年刚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在工作中不幸殉职,一个从外国来的人,没有为自己的利益,把中国人民解放的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白求恩的这种精神是国际主义精神。我能感受到白求恩对自己的事业以及对中国人民解放的希望,白求恩用自己的双手救了许多的病人。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他对工作的负责,对同志对人民都极端热情,我们都要向他学习,在生活中要多帮助他人,白求恩是一个为人民、为共产主义而努力的一个精神。

白求恩是一个用手来战斗,他自己的医术是要求精益求精,为人民无微不至的服务。白求恩虽然是一个外国人,但他没有因为国籍的不同为人民服务,不管是中国人、美国人、日本人等,只要需要帮助他都无微不至的服务每个人,只要是受到白求恩的救助后,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白求恩是一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对于技术精益求精。他的医术很高明。他可以一些对医术或者医生这个职业一个很好的教训。白求恩的思想品质很好,是一个有品质、有道德的人,一个有利于人民的人。白求恩是一个热爱人民,热爱同志的人,我们可以通过他精湛的医术在具体的医疗工作中体现了他专心为人民服务。

可是不幸的是在一次为一位战士做手术时,忘带手套儿了,所以因为细菌的感染,不久他逝世了。在他逝世后,毛泽东很沉痛,毛泽东对白求恩的所作所为感到赞叹。一个从异国他乡的战士就这样的消失了,毛主席感到可惜和悲痛,所以我们要向白求恩学习他那种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白求恩是在一个很困难的环境中,他还能临危不惧的为战友做手术,真是一个好医生,对于战友的生命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这种精神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在一个生命与战友之间做选择。白求恩选择了战友,这种精神是很可贵的,我们要向白求恩学习,他对每个人都是同一个态度,无论是富贵还是贫穷,她都是一视同仁的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024大学纪念一二九运动简报

全文共 334 字

+ 加入清单

12月8日,在“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81周年纪念日前夕,XX学子在津南校区开展纪念长跑活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这也是XX大学第21年开展纪念“一二•九”长跑活动。

冬日寒风凛冽,近百名学子在火炬、院旗的指引下,由津南校区图书馆南广场开始长跑,沿途主办方还通过展板及微话剧表演等形式重现81年前爱国学生为抗日救亡波澜壮阔的斗争历程。

长跑开始前,学生代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6级本科生陆昱廷向全校学子发出倡议:身为XX青年,应牢记历史使命,心怀家国天下,扬允公允能之精神,增日新月异之能力,传承爱国志,投身新长征。随后,全体学子面向周恩来总理塑像庄严宣誓。

据悉,学校还将举办“长征之路筑公能 爱国之情耀青春”纪念“一二•九”运动81周年、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宣讲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观后感作文

全文共 62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举国上下一片欢腾。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的阅兵庆典活动。几十万的士兵和群众排成整齐的方队,上千名乐队官兵列队等待着仪式的开始。这里同时云集了各国各地各族著名的人物,国家的最高领导人站立在天安门城楼上,那种盛大的现场,可能会有更深切的感受。

10点钟,阅兵正式开始。当穿着整齐的新式服装的三军仪仗队迈着整齐的步伐通过天安门城楼时,当运载着现代化武器的军车、坦克缓缓通过时,当开空一百多架包括战斗机、轰炸机、加油机、直升机划过蓝蓝开空时,尤其时解说员说道这些武器都是中国自主研发生产时,作为一名中国人,自豪之情油然而生。更让人感到喜悦的是看到美丽的女兵方队的出现和拖着五颜六色的彩色轨迹的教练机划过蓝天,武器的现代化程度已经比10年前有了惊人的进步。有了这样的军备,怎能不成为现代化的强国呢。

当抗日老兵坐车大车经过阅兵主区域时,我的眼睛湿润了。从他们身上,我看过了历史,感受到了们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

外军方队、代表队参加阅兵,是本次阅兵的一大亮点。这么多外国代表队参加中国阅兵,显示出中国的国际地位,也看出我们有着保卫和平的同盟。

“历史启示我们,前进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掌握了自己命运、团结起来的人民必将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创造历史伟业。”我们深知,未来的发展仍将是机遇与挑战同在、信心与困难并存;我们坚信,只要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同舟共济,就一定能够建设好自己的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阅兵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写给祖国的一封信纪念建国71周年

全文共 733 字

+ 加入清单

致亲爱的祖国

您好!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这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人民成为了国家的主人。2020年,建国即满71周年,虽然没有见证到我们这一代人出生之前前辈们的艰苦奋斗,但是也在渐渐见证并感受着中国各项实力的迅速提升以及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提升。

在我生活的环境中有许多让我感受到国力不断提升的体现。令我最为深刻的是北京时间2001年7月13日22点10分,北京获得29届2008年举办权,广场上立即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人民拿着五星红旗“疯狂“地挥舞着。随后党和国家领导人也登上天安门城楼与人民分享这一喜悦消息。这永恒的时刻,是人民彻夜无眠。盼望着盼望着,2008年的到来,您给世界带来了美轮美奂的视觉盛。同时,运动健儿们的优异成绩的取得也大大提升了国人的民族自心。这一年,我至今都无法忘怀,我也相信,这也是许多人同样无法忘记的一年。

如果说申奥成功的举办是我体会国家综合实力以及文化实力提升的体现,那最让我感受深刻的还是祖国科技的迅速提升!其中手机科技的发展在人民身边的改变最为显著,手机支付的使用方便了人民的生活也使人民十分骄傲。

如今的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我们无法体会也不能想象到前辈一代们的艰苦。但是我们知道,和平的来之不易,这都是前辈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来之不易的幸福。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更要努力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我们每个人如一滴滴水,只有汇聚在一起在能形成汪洋大海,才能具有无穷的力量。这也说明我们每一个人的成才发展也离不开祖国的“养育”。因此我们每个人心中应当心存祖国,时刻想着祖国,服从祖国利益,为祖国发展付出奉献。

五星红旗,随风飘扬,多么耀眼,散发着光芒!

此致

敬礼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纪念七七事变征文

全文共 5792 字

+ 加入清单

我是1921年秋天出生的,1937年秋天离开北京时刚满16岁。

那时我在北京师范大学附中读完高中一年级,暑假里发生了卢沟桥事变。我那时懂点事,但不成熟,读报中看到宋哲元每次谈话都是“能和就能平,能平就能和,和平和平,和就是要平,平就是要和”。但日本人一动手,中国人想和平也和不了。北京是元明清三朝古都,在当时也是一座大城市,居然没多少日子就被日本人占领。北京城里人心惶惶,我们也只好迁回湖南老家。

以往回湖南很容易,坐火车从北京到汉口只需几天。我们那次一走啊,就是40天。北方打仗,铁路断了。我们只能先到天津,然后坐船去青岛,从青岛换火车到济南,再坐火车到徐州,最后转郑州到汉口。离开北京那一天,天气很凉,火车站里人很多,可是一点声音都没有,四处弥漫着亡国的死寂。一个多月后回到老家,一个姑妈见到我说:“你怎么瘦了这么多?”我的脸原来很圆,一路不得休息不得吃,非常辛苦。

到了长沙还要继续读书,因为我从北京去的,很不适应。北京是“五四运动”的发源地,我们在北京读书接触白话文比较多,湖南的中学生古文功底好。考大学时,我的三个志愿报的都是西南联大,能考入西南联大是我当时最大的愿望,也是唯一的愿望。

我和母校西南联大的关系非常密切,两个姐姐是这个学校的,妹妹是这个学校的,姐夫、妹夫是这个学校的,我老伴也是这个学校的。我从1939年至1946年在西南联大度过了整整七年,这是一个人成熟的时期。

在西南联大,我读过四个系,不过都没念好。那时候转系很方便,只要学分念够了可以随便转,喜欢的课可以随便去听。名人的课,因为好奇我也偶尔去听听,比如,外文系陈福田先生的西洋小说史,沈从文先生的中国小说史,闻一多先生的《诗经》《楚辞》,朱自清先生的课,钱锺书先生的课……当年清华四大导师里我赶上了陈寅恪,他教隋唐史、魏晋南北朝史,陈先生的课正式上的人很少,大概七八个人,但是他名气大,大家都知道他是泰斗,所以经常有人趴到窗户外面听,我也夹在其中。联大的学生水平的确不错,但更重要的是学术气氛。

回想我这一生最美好的岁月,还是联大那七年。当然,那也是物质生活非常艰苦的一段时期,可是幸福不等于物质生活,尤其是不等于钱多,那么,美好在哪里呢?

我想,幸福的条件有两个,一个是你必须觉得个人前途是光明的、美好的,可是这又非常模糊、非常朦胧。另一个方面,整个社会的前景,也必须是一天比一天美好。这两个条件在我上学的时候恰好同时都有,当时正是战争年代,日本飞机经常来轰炸,生活非常艰苦,可士气却没有受到影响,也并没有失败主义的情绪流行,大家总是乐观、天真地认为战争一定会胜利,胜利以后会是一个美好的世界,一个民主的、和平的、自由的世界,这是我们那个时代的青年最幸福的所在。

在整个抗战期间,中国有90%的大学受到日军的轰炸和摧毁,约106所高校被迫迁移,但万千师生一路办学不止、教学不止、求学不止,文化的种子撒播到穷乡僻壤,产生出更多的力量。这也被后人称为“一次荡气回肠的文化长征”。

1937年11月,抗日战争的硝烟逼近杭州,浙江大学不得不举校西迁。这次西迁途经赣、湘、粤、桂4个省份,行程2600多公里,于1940年抵达贵州省遵义市。由于遵义办学条件有限,理学院、农学院及师范学院的理学部又迁往75公里外的湄潭县城。

据不完全统计,在湄潭的7年中,浙大在国内外发表的论文超过当时所有的中国大学。中国的物理学年会连续4次在湄潭召开。英国《自然》周刊、美国《物理评论》经常收到来自“中国湄潭”的论文,其中仅用“湄潭”两字做标题的论文就达25篇,如《湄潭茶树土壤之化学研究》《湄潭动物志》等等。据说,在70年前,只要写上“中国湄潭”4个字,国外的科研刊物便会准确无误地寄到时在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的浙江大学图书室。

1944年10月,应竺可桢之邀,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来湄潭参加中国科学社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会上,浙大的教授们宣读了多篇论文,李约瑟被这些与世界同步的科研成果震惊了,他说:“我可以毫不吝啬地说,这里是东方的剑桥。”

1954年,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出版了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在序言中他告诉读者,他1944年考察疏散到湄潭的浙江大学,结识了校长竺可桢和王琎、钱宝琮等学者。1992年8月,在浙江大学举行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国际学术研究会上,时任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所长的何丙郁宣读了李约瑟的贺词,特别提到三位已故学者竺可桢、王琎和钱宝琮,李约瑟研究中国科技史,最初曾受到他们的启发。十多年前,我已搜集到李约瑟及其夫人李大斐走访湄潭浙大的不少文献资料,唯独没有发现那次访问的历史照片,颇为遗憾。

2008年12月,我意外地收到了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捷克籍在读博士胡吉瑞的电子邮件,询问我祖父钱宝琮与吴文俊在数学史研究方面的问题。我立刻回信,并顺便请他在研究所查阅是否存有李约瑟湄潭考察时的历史照片。胡吉瑞复信曰:“李约瑟在湄潭拍了一些照片,其中两张可能有您的祖父,但是我们都不敢确定。”他还从研究所档案资料中找出了李约瑟自制的“钱宝琮卡片”,卡片将钱宝琮称之为“中国数学史杰出权威”。第二天,胡吉瑞又来信说:“李约瑟在湄潭文庙拍的照片都不太清晰,有的还有双重曝光。”

真可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我喜不自胜,立刻回信:“感谢你给我提供了这么多一手资料,因为它们对我来说都很重要。从你提供的照片来看,我已认出了王琎(戴眼镜,有点谢顶的老者),他右旁边很可能是祖父,由于是背面,而且不清楚,还需要再看”。时隔不久,李约瑟研究所图书馆馆长莫弗特专门来信,请我进入其馆藏网页,要我辨认李约瑟湄潭照片中的浙大教授,还允许我下载并公开使用加有其网页标签的老照片。

如此珍贵的浙大照片岂能一人独享!2009年1月,我带上照片去拜见106岁高龄的贝时璋先生。老人家手拿放大镜仔细地查看照片,兴奋地喊出王淦昌、王葆仁、王琎、丁绪宝等教授的名字。我又将照片分送给诸位教授的后代,也捐赠给了浙大档案馆、湄潭的浙大西迁历史文化研究会。

李约瑟与浙江大学师生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他原计划在浙大逗留四五天,结果发现可看的东西太多,对浙大的学术成就非常惊讶,因而留了整整八天,称“浙江大学是与在昆明的著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齐名的学术机构,可能在中国的大学中排名最高”。他为英国《自然》杂志撰写了亲临浙大的所见所闻,并将自己拍摄的几张浙大照片刊登在他与夫人合编的《科学前哨》(文献)和《中国科学》(摄影集)上。

李约瑟研究所提供的照片包括校长竺可桢主持的中国科学社学术会议(图①)、研究人员在试验田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图②)以及营养学家罗登义、生物学家谈家祯等做实验的照片。

70多年以前的照片已不够清晰,并且还有重叠现象,说明李约瑟当时操作相机的水平并不高明。然而,作为当时的科学史家,他适时捕捉信息,及时按下快门,定格历史瞬间,已是相当可贵。

李约瑟拍摄的浙大照片不仅见证了学校西迁办学的艰辛,记录了浙大人可贵的求是精神和浓厚的学术氛围,而且填补了西迁浙大时期中外学术交流资料影像的空白,成为我们今天研究浙大西迁史乃至中外科学史最为珍贵的史料。

今年上半年,四川彭山江口沉银遗址的水下考古受到各方的关注。目前,出水文物已超过万件,不但证实了“张献忠江口沉银”的传说,而且对研究明代的政治史、经济史和军事史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沉银遗址水下考古工作站就设在彭山县汉崖墓博物馆内,这不能不让人回想起上世纪40年代初,中国考古人在抗战烽火中所进行的川康古迹考察。

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的科学考古主要集中在中原,以安阳殷墟的十五次发掘和山东龙山的城子崖为代表。战争爆发后,两地的考古被迫进入到资料整理和报告编写阶段。然而,田野考古的炬火并未因之而熄灭,广阔的西南成为这一新兴学科勃兴的又一主场。

川康古迹考察由迁至四川李庄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南京博物馆前身)、中国营造学社三家机构的人员联合组成。在李济的领导下,考察团从1941年5月正式开展古迹考察和文物发掘工作,以彭山汉代崖墓和成都永陵为代表,在中国考古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吴金鼎、曾昭燏、夏鼐、高去寻、陈明达、王介忱、赵青芳……他们构成了考察团的基本力量,也成为今天的考古人经常回望、不断汲取力量的名字。

吴金鼎,1926年考入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国学研究院,在李济先生的指导下攻读人类学。1928年在山东城子崖考古发掘中,首次发现以黑陶为代表的龙山文化,以区别于以彩陶为代表的仰韶文化。1937年获伦敦大学博士学位后回国,主持了云南苍洱的考古发掘。他是此次川康古迹考察团的主要负责人。他的夫人王介忱也是伦敦大学的考古学专业毕业,无偿地参与了他所主持的项目,使中国的考古发掘从此有了女性的身影。

曾昭燏,中国杰出的女考古学家、博物馆学家,中央大学胡小石的得意弟子,1937年获伦敦大学考古学硕士,战争爆发后舍弃在英国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国,彭山崖墓发掘期间的后勤工作、后期整理、服饰研究等繁重工作均由这位杰出的女性完成。

当然还有夏鼐,我国最著名的考古学家,1939年获伦敦大学埃及考古学博士学位后,返回了处于战争状态的中国。这位领导和组织了新中国考古事业的大学者,其考古生涯正是从川康古迹考察团开始的。他承担了六座崖墓的发掘工作,并留下了珍贵的发掘日记。

陈明达则是古建筑学家,1932年加入中国营造学社,师从梁思成、刘敦桢两位先生学习古代建筑,是刘敦桢的主要助手。抗战时期曾在西南35个县进行古建筑考察。为了加强考古中建筑学的研究,考察团特别邀请他来负责崖墓古建筑部分的测绘和摄影。

我们现在可以看到众成员在彭山县江口镇东南的寂照庵内的一张合影(图③)。寂照庵是他们当时可以找到的最好居所。

在半年多时间里,考察团先后探明崖墓共900余座,发掘了8处遗址、77座崖墓、2座砖室墓。1942年12月,严寒的冬天来临,岷江水位急速消退,吴金鼎等人不得不停工撤退。出土的各类随葬品、所采集的石质建筑实物标本等,分装三条大船,顺岷江浩浩荡荡驶往李庄镇码头。总计达22吨的文物,抗战胜利后运往南京,成为目前南京博物院颇为重要的收藏。

通过“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他们第一次证明了崖墓这种四川特有的墓葬形式为中国本土文化之产物,以实物形式生动再现了东汉时期四川彭山地区一般民众的日常生活。特别是寨子山550号崖墓出土的秘戏石刻,对研究汉代社会生活和宗教信仰具有重要价值,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并在其最新开放的雕塑馆展出。

今天你去成都,永陵博物馆依然是不错的选择,琴台路也是当地人喜欢聚集的繁华之地。五代前蜀皇帝王建之墓是抗战时期中国考古人科学发掘的首个古代帝陵。永陵未发掘之前,陵墓高大的土冢被后人附会为汉代司马相如的“抚琴台”,修建了现代的琴台建筑。1940年秋,为躲避日本飞机轰炸,天成铁路局在抚琴台北面修筑防空洞,突然被一道砖墙所阻,四川省考古学家冯汉骥闻讯后,亲临现场断定其为重要的古墓葬。1942年秋,冯汉骥等考古人员进行了第一期发掘。1943年早春,川康古迹考察团结束了在彭山的考古便前来支援。吴金鼎作为团长,营造学社的梁思成、莫宗江、卢绳等也一同前往。由于科学发掘,中国这座唯一的建于地面之上的帝陵,出土了王建本人的石像雕刻、重要的玉册、玉大带以及雕刻有24乐伎的棺床……郭沫若曾说,若是在和平年代,这样的考古发现怕是要轰动世界……

李庄,一个在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从重庆坐船要走三天,没有基本的药物,甚至没有纸张可供书写,没有印刷设备来出版书籍,但有六年的时间,一大批文化机构栖息于此。这里有当时中国最好的文科图书馆,13万册中文图书、上万册的西文书籍和两万册中外杂志成为做研究的最好保障,大家把借书说成是“上山去取经”。这里的九宫十八庙、板栗坳、张家祠堂见证了董作宾的《殷历谱》、梁思成的《中国建筑史》、史语所的《六同别录》的完成……

西南地区的考古代表了当时中国最高的水准,丰厚的收获也是抗战中的奇迹。而那些在李庄一面接受最为艰苦的乡村生活,一面执著于学术研究的先生们,才是中国文化奇迹的重要创造者。

纪念七七事变征文篇二:

卢沟桥上的石狮子呵,你是否还记得1937年7月7日那一场轰轰烈烈的战斗。血和泪,耻辱和奋斗在那里交织。那不懈战斗着的是一个民族决不屈服的灵魂!

沧海桑田,转眼已过去80年。那些石狮子还是一如从前,这一切的一切都在那场战斗中定格。

时间倒退80年。日本借口一名士兵在军事演习中失踪,要求进入桥东宛平县城搜查。中日双方正在交涉时,卑鄙的日军突然向宛平城开枪射击,接着又炮轰卢沟桥。我军用大刀、手榴弹等劣质武器多次击退日军攻势。第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鳞阁和师长赵登禹先后为国捐躯。但是毕竟我们的军事装备那样落后,7月30日中国驻军强忍悲愤撤离。

时间回到2017年7月7日,七·七事变80周年纪念日。我是一个90后的孩子,从小生活在安静而舒适的环境中。从未遭遇过炮弹的袭击,从未嗅过硝烟的味道。但在今天,我见到了很多很多。

我看见那些年过80岁的老战士来到卢沟桥,他们看着那些死去战友的照片黯然泪下。80岁,他们依旧是战士。九个老人整齐的站成一排,喊着口号踏着步子,眼前好象浮现起昨日的硝烟。奋斗、不甘受辱、豪迈、坚强,这些情愫几乎要撑破我的心脏,轰的一下爆裂。

我看见那些飘满红色旗帜的纪念馆。往事已成历史,但有些东西绝对不能忘!那些精神那些耻辱都通通承载在一张张黑白照片一篇篇报道上。照片上战士们的眼睛里有火在燃烧。不屈不挠,要烧尽一切耻辱一切不甘!

我还看见,一些大学生在纪念馆里说说笑笑,丝毫没有感受到难过和耻辱。

我还看见记者在采访很多年轻人。记者问:“你们知道什么是七·七事变么?”他们擒着一丝微笑回答到:“应该是跟抗日战争有关吧,具体的我不太清楚。”我不知道他们的微笑究竟是礼貌还是羞愧的表现。但是,这是最严肃的事情,它是我们每个国人都不能忘的事实。

更可笑的是,居然有人说七七事变是牛郎和织女相会的日子。

七七这一天,我看到了很多。

七七事变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耻辱。我知道有一部分人是没有忘记的,但我还看到大部分的年轻人都忘了。

国耻不能忘。

非洲人没有忘记罪恶的黑奴买卖,日本人没有忘记美国丢向长崎和广岛的原子弹。但是我们中国人是不是偏偏要忘记我们原本不能忘记的七七事变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县委纪念“五四”青年节活动简报

全文共 463 字

+ 加入清单

在“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之际,团祁门县委精心谋划,提早安排,扎实部署开展“五四”青年节系列活动

一是格言征集活动。团县委围绕活动主题,启动“我眼中的五四精神” 格言征集活动,通过微信平台与广大团员青年进行思想上的沟通交流,拉近广大团员青年的距离,让青年们发出正面的、理性的声音。

二是观看励志影片。“五四”期间,团县委组织青少年生观看励志影片。教育引导中小学生牢固树立奋发向上的良好品德,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是参观红色资源。充分发挥革命纪念馆等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基地功能,组织基层团干部和团员青年,赴杨业功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重温革命历史,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

四是举行成人礼仪式。通过组织同学们用自己激昂的誓言宣布十八岁青春的到来,表达志存高远,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励志成才,为理想而拼搏,感恩师长,创造人生辉煌的决心和渴望,加强爱国主义和成人意识教育。

通过一系列形式多样、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激励广大团员青年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引导全县团组织、团员青年为家乡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纪念毛泽东诞辰123周年

全文共 1139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毛泽东诞辰123周年。1893年12月26日,乳名叫山伢子的毛润之,出生在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那个山沟沟里。从此,中国人有了自己的大救星:他唤醒了东方睡狮,赶走了日本帝国主义,砸碎了蒋家王朝,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也才有了今日之国富民强。

他为人民谋幸福,人民永远怀念他。每到这个日子,无论在韶山毛泽东广场,还是在北京毛泽东纪念堂,怀着对毛泽东的思念和对未来的祝福,成千上万名民众都会接踵而至,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白发苍苍的老者,也有朝气蓬勃的青年;有时尚靓丽的白领,也有衣着简单的农民。他们用鸣放鞭炮、鞠躬祭拜这种传统而又简单的方式纪念这位新中国的缔造者。

毛泽东为何总是让人怀念?因为他“依靠人民,为了人民”。人民热爱他,天经地义。毛泽东为何总是让人怀念?因为他“改天换地,功德盖世”。连邓小平同志都深情地说:“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这丝毫不是什么夸张。”毛泽东为何总是让人怀念?因为他“嫉恶如仇,铁腕反腐”。 毛泽东为何总是让人怀念?因为他“告别官国,拒绝特权”。为了新中国的建立,他献出了六位亲人的生命,即使在建国后,他还送子到抗美援朝战场。

毛泽东为何总是让人怀念?因为他“扫黑禁娼,干净彻底”。并把她们“由鬼变成人”。毛泽东为何总是让人怀念?因为他“藐视强权,顶天立地”。凡涉及国家主权、民族利益,毛泽东总是针锋相对、寸土不让,从不知屈服、畏惧为何物。毛泽东为何总是让人怀念?因为他“笃志嗜学,远见卓识”。毛泽东才能超群、智慧过人、远见卓识。

毛泽东的伟大风范感天动地、惊神泣鬼,甚至让他的政敌都心悦诚服、五体投地。毛泽东以他非凡的才智和胆识,无比的胸襟和气度,奇迹般开创了一个毛泽东时代。尽管毛泽东时代仍存在“三大差别”,但老百姓经过怀疑、反思,经过对数千年帝王和今日大小官员的对比,更加发现了毛泽东独有的无私、忘我、高尚和纯洁。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了,但却给中华民族留下了永垂不朽的宝贵遗产:那就是骨气、志气、勇气和正气。对他来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奉献,决不仅仅是句政治口号,而是贯穿于他的整个思想中,并身体力行。

老百姓心中有杆秤,他们需要的实实在在的东西,他们往往会以眼前切身利益来鉴别一些改革结果的优劣和取舍。于是,怀念毛泽东也就在情理之中。早期,怀念毛泽东的队伍中以中老人怀旧为主,许多人挂毛主席像当“神”,年轻人听颂赞毛主席的歌为时髦。而如今思念毛泽东远远超过这些表象内容,更多的人们怀念的不仅仅是那个“纯真的”年代,而是那个时代的公平、公正、平等、合理、信念、理想、清廉、同志等几近是今天奢望的东西。人类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吃水不忘挖井人,翻身怎忘毛泽东?这就是中国百姓对毛泽东无限怀念的真正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纪念雷锋作文400字

全文共 47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阳光明媚的好日子,我们来到了雷锋纪念馆。听说那里有位无私奉献的大英雄,他叫雷锋,真名雷正兴,他1941年出生,1960年8月1日加入解放军,1960年11月加入共产党。

他是怎样乐于助人的呢?这是关于他的一则小故事。

一次,雷锋外出在沈阳换车的时候,一出检票口,发现一群人围着一位背着孩子的妇女。原来这位妇女从辽宁到吉林看丈夫,不小心把车票和钱丢了。雷锋用自己的津贴买了一张吉林的票,塞到这位妇女手里,这位妇女含着泪水问:“小弟弟,你是哪个单位的?”雷锋答道:“我是解放军,就住在中国。”

一进门口,我看见一座石像,他是雷锋,一进去,我看见墙上贴着一句名言:“越来越多的雷锋在成长”,这句话的意思是:帮助别人的人越来越多。再往前走,我听见广播里解说:“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是的,雷锋曾经说过:“假如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一寸土地?假如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一分黑暗?假如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生活的岗位上”“生命是有限的,可帮助是无限的,我们应该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服务当中去。”

我们要学习雷锋叔叔甘于奉献的好品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主题为毕业纪念的作文

全文共 1088 字

+ 加入清单

因为如此留恋青春,我们总想把它印刻在记忆里;因为这样深爱同学,我们总会在前行的路上频频回首。

总觉得该为那段已经远走的岁月做点什么?不管是伤痛还是迷茫,是甜蜜还是幸福,这里毕竟留下了我们最美的年华,有我们终生的念想。我拿着自己的作品去见班主任,给大学的班长打电话,大呼小叫寝室的闺蜜,像孩子一样兴奋地跳跃在母校所在的那座城市。

大多数同学都在自己的位置上默默耕耘,大学已经成了我们昔日生活中的一个片段。虽然还能经常浮现在眼前,但由于生活的压力已经被慢慢地收藏起来,只有在那些黑暗的日子里还闪烁出一些温暖的光,给我们坚持下去的勇气。也许这就是大学生活给我们最大的人生馈赠:用青春的力量对抗生命的软弱,时时提醒和警戒在喧闹繁杂的世俗间保持初心。

其实,我们一直在互相牵挂,一直在遥遥相望,我们的心里一直都装着对方。只是,这一别就是二十年,分开的时间太长,堆积的思念太厚,回家的路途太远。可能还有那份对母校的愧疚,对老师的不安:这些年,我混得不咋地。我真的只想取得一点成绩后再回母校,那时候就有一种衣锦还乡的感觉,母校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我们青春的故乡,谁不想让自己的青春辉煌些,谁不愿让自己的家乡为自己感到骄傲?

请不要责怪我们的虚荣,请不要计较我们的迟疑。我们都是好孩子,天真烂漫的孩子,一群爱大学爱家的好孩子。母亲的一声召唤,兄弟的一个笑脸,姐妹的一个拥抱,即使是在网络上,即使隔着千山万水,却也阻止不了我们渴盼相见的脚步,分开不了多年前已紧紧握在一起的双手。

鲁巷——光谷,中南政法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匆匆那年的9209——一群人近中年的男女同学,在南湖边上演着“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的一幕,我们在PPT上看当年自己如花的笑靥,在熟悉的角落里找寻昨日的身影,举杯畅饮,诉说衷肠,欣喜、失落后,我们在心里问自己:哪里去了,我们的豆蔻年华,我们的青涩与浪漫?

哪里去了,我们的青春,还有那遥远的呼唤?我们一定要把那段美好的时光留住,和这来之不易的二十年后再相聚。人生匆匆,但我们不愿让年华蹉跎;岁月无情,而我们不能让风霜凝固。于是大家出钱的出钱,出力的出力,策划着如何留住这段青春的故事。一张张照片的精选、一段段文字的斟酌,一次次排版的商榷,小婷的辛苦付出,松松的慷慨解囊,组委会的热情指导,终于帮我们圆了这个梦,我们的花样年华,我们的如歌光阴,被永远地印刻在一本本精美的毕业纪念册里:坐在中南政法台阶上的同学们,阶梯教室里再次为我们授课的班主任,在女生公寓楼下手扶单车的少女。我们深情相对,我们泪眼朦胧,云里雾里,天涯海角,一声兄弟,一声姐妹,都在梦里,情里……

[主题为毕业纪念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纪念南京大屠杀观后感

全文共 352 字

+ 加入清单

南京大屠杀,一个让中国人胆战心惊的日子;南京大屠杀,一个让全中国怒发冲冠的日子。南京啊南京,你本来是一座美丽又富饶的城市,却因日本人的残忍,让你成为了一座死城,一座充满着血腥味的城。南京大屠杀是一段不容忘却的史实。

昨天,那是硝烟弥漫的战场;昨天,这里血流成河;昨天,百万中国同胞在这誓死奋战打破了日本天皇不同战胜的神化。

这次抗战我们虽然胜利了,但我们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3500万中华人民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高达5000亿美元。

看了视屏,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我的脑海里至今还萦绕着那扣人心弦的情景,多么痛恨日本人。

朋友们,我们的责任就是为将来建设富强的祖国做好准备。在我们这一代,我们绝不允许历史重演,我们决不再受欺负,为了我们的未来,为了祖国的未来,奋发图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纪念爷爷作文700字

全文共 306 字

+ 加入清单

大嗓子的爷爷华蓥市明月镇小学六年级2班 周倩 你们知道我家谁的嗓子最大吗?告诉你吧,我的爷爷嗓子最大。 我爷爷的嗓子不是练出来的,而是上天赐给爷爷的,让他每天叫醒我这个爱睡懒觉的孙女。记得有一天早上,由于放假,不上学,我早上醒来后,挨了一下床,没有起来,不知怎的,又朦朦胧胧的睡着了。谁知爷爷以为我懒床,使出狮子吼功一叫:“起床了。”睡梦中的我被这宏大的声音震醒了,吓得慌忙起床,一边穿着裤子一边应着爷爷“知道了”。其实呀,我告诉你们一个秘密,那次我忙着穿裤子,竟然连裤子穿反了都不知道呢。还是下楼时婆婆提醒了我才知道的。 爷爷的大嗓子真乃天赐的一样,吼一声,多远都能听到。难怪邻居给他起了一个绰号“大嗓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纪念我的舅舅

全文共 708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农历十月二十的晚上,月亮在呜呜的风声中静静滑落……我回到家中,得知舅舅去世的消息,不由得瘫倒在沙发上……第二天清晨,我们赶回老家参加丧礼。

我披上薄而沉重的丧服,走进孝堂。钰琦(舅舅10岁的儿子)正披麻戴孝跪在灵旁,娇娇却在厅里嬉笑玩闹……庄严暗红的棺材摆在厅中央。舅妈无力地伏在棺盖上,眼眶通红,嘴唇发颤,深深浅浅的泪痕划过煞白的脸。大姨、妈妈、小姨都哭成了泪。我轻轻走进里屋,小小的房间里有许多人,白发苍苍的外婆哭倒在一个奶奶的怀里,沙哑的嗓子发出颤抖的声音:“我的儿……我的儿……”另一边,外公躺在床上,脸上深深浅浅的皱纹里布满了哀伤——这个小小的房间怎能容下如此深沉的痛苦……

跪在舅舅的灵位前,四周的唢呐在不停地呜咽,而我的心,又沉了下来……

过往的一切,又浮现在我的脑海:幼时,舅舅带我去游乐园,给我买玩具,为我过生日……泪,忍不住又来了。记忆中,舅舅的眉,依旧浓,舅舅的眼,依旧亮。舅舅在重病时,竟拖着沉重的身子,去菜园摘菜,为我们亲自下厨。青青的四季豆,发着淡淡的光。他摇晃着来到厨房,轻盈的水雾中,是舅舅布满汗珠的额头。简单的翻转、加盐,是那样的缓慢,融入了那样多的情与爱。那一餐饭,我们吃得那么香,不只是因为菜好吃……

而这一切,又渐渐模糊起来……

唢呐鞭炮声仍在飘荡。在故乡棕红色的土地上,我们跪在舅舅坟前,号啕大哭。那不可言喻的悲哀,盖过了那隆隆的炮声……

月儿缺了,还会圆;可人的生命,消失了,便不会再回来,留下的只有无尽的悲伤……

时间的脚步永无止境,留在我们心中的只有回忆,既淡如轻纱,又重如巨石,永不磨灭。我知道,我们都要坚强勇敢地活下去,不止为自己,也为舅舅在那没有苦痛的天国,能得以安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纪念唐山大地震40周年

全文共 1324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是唐山地震40周年。

40年前,一场举世震撼的大地震将唐山夷为一片废墟,24万条生命沦为亡魂。40年后,新城崛起,废墟不再,除去这场灾难中的幸存者,以及与之相关的少部分人,对于更多的人来说,“唐山大地震”已成为一段冰冷的历史。

40年前的7月28日3时42分,一场震惊世界的大地震,摧毁了中国冀东重要的工业城市唐山。40年后的今天,唐山人走出了大地震的黑色阴影。40年前的7月28日3时42分,一场大地震摧毁了唐山。震后的一组统计数字为:丧生者242769人,重伤者164851人,70多万人受轻伤,15886户家庭解体,7000多个家庭断户绝烟,3817人成为截瘫患者,25061人肢体残疾,3675位老人成为孤寡老人,4204个10岁以下的孩子没有了双亲。

有关这场灾难,究竟留给今天的人们多少清晰的图像、难忘的瞬间和震撼人心的细节?历史不该仅由宏大叙述和终结话语构成,更多活着的历史,其实就珍藏在你我身边小人物的记忆深处。

4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一瞬。40年,对一个城市却不算一段短促的时光,足够它拭去灾难的创痕。40年,对一个活下来的人则是漫长的岁月,在重建自己生活的路途上,原本是少年的走进了中年,原本是中年的走进了晚年。

40年,震后唐山建起的第一批房屋,已经变得陈旧了。震后栽种的树木,早已成荫成材。那个地震发生时只有6个月,最小的地震孤儿之一党育新,已经有了自己的孩子。

何为“抗震精神”?有十六字以概之:

“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

公而忘私,就是自我牺牲,无私奉献,将个人利益置之度外,把全部心血献给唐山的救灾和重建。

患难与共,就是邻里之间、干群之间互帮互济,同甘共苦,尤其是广大党员干部,在大灾面前与群众同舟共济,建立起了一种新型的党群、干群关系。

百折不挠,就是知难而进,不向震灾屈服,不向困难低头,以泰山压顶不弯腰的气概,重建家园。

勇往直前,就是不甘落后,不甘示弱,敢于争先的优秀品质,在与震灾斗争中表现出强烈的进取精神,自强不息,奋勇前进。

抗震精神亦是唐山崛起之魂。人们舍小家为大家,舍自己为他人,舍局部为全局,辛勤的汗水换来了新唐山的重建、崛起、发展。

抗震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宝贵的精神财富。英勇的唐山儿女,在大地震后谱写了一曲又一曲感天动地的历史篇章,尽管当时缺吃、缺穿、缺水、缺房,但唐山人民团结一致,同甘共苦,官兵一致,干群鱼水,战胜了自然灾害,新唐山在一片废墟中崛起。

唐山大地震灾情之重,损失之大,举世罕见。外国称“唐山从地球上抹掉了”。而英雄的唐山人在灾害面前不低头,用“抗震精神”迅速生产出“抗震煤”、“抗震钢”、“抗震电”、“抗震车”……

震后七天组装出第一批自行车;震后十天生产出第一车煤;震后十四天发电厂开始发电;震后二十天造出第一台机车;震后二十八天炼出第一炉钢。

抗震精神也是融入唐山人血脉中的城市精神,在民众中有着深厚的底蕴。在那场浩劫中锤炼出的亲情友情,折射出人性中至真至纯的爱,历久弥新。地震废墟上崛起的新唐山,不仅延续了百年历史的璀璨,更创造了属于今天的辉煌。

温家宝总理考察唐山后赞叹:“唐山是一个最大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我写下此文目的只为抚慰这场灾难中的亡魂和受伤痛的心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全文共 848 字

+ 加入清单

茫茫长征路,途中艰辛谁能体会?寒风刺骨,风如刀一般割在脸上。在冰天雪地中,一支长长的队伍,宛如一条巨龙在云雾中蜿蜒盘旋,慢慢地蠕动……夜,伸手不见五指。草地上坑坑洼洼,沼泽连片,没有道路,没有人烟,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葬身泥潭。坚强的红军战士硬是咬牙挺过来了,他们以惊人的速度,在7天内走过了600多里的黑草地……“红军不怕远

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泽东的《长征》读起来总是那么令人振奋,使人倍受鼓舞。是呀,敌人的围剿算得了什么?湍急的金沙江,奔腾咆哮的大渡河算得了什么?只剩几根铁索,令人毛骨悚然的泸定桥又能算得了什么?那高耸入云的大雪山和杳无人烟的黑草地,这些被人们视为可望而不可及的“天险”,不是都被我们这些坚强的红军战士征服了吗?

虽然曾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战士现在已经所剩无几,但红军前辈们留给我们的丰硕的精神财富是永存的。他们在那种艰难困苦中对革命理想和对革命事业锲而不舍的追求和无比忠诚。英勇顽强,勇于拼搏,不怕牺牲的英勇气概;憧憬未来,充满乐观主义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崇高品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及至今不忘的历史使命。他们高尚的品格永远是一剂催人奋进的催化剂,永远激励着我们。

这使我又想起了毛主席的语录:“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没错,长征是宣言书,它不仅宣告了共产党的胜利,更是宣告了我们建设祖国的决心。长征是宣传队,它既向人民宣布共产党是解放他们的队伍,还向我们宣传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长征是播种机,它播下了无数革命的火种,也播下了我们这些还未发芽的种子,总有一天我们会结出累累硕果报答祖国。

我们是祖国未来的主人,在这庄严的历史时刻,老一辈革命家点燃的革命火炬,无疑要靠我们擎起,祖国灿烂的明天也都要靠我们的智慧和力量去开创。如今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的大家庭中,应该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而不久的将来,我们也要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让我们发扬长征精神,好好学习,努力奋斗,迎接新的长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圣诞我们拿什么纪念_描写圣诞节

全文共 2412 字

+ 加入清单

篇一:圣诞我们拿什么纪念作文

每一张卡片都是一份祝愿,每一句话语都是深切的怀念。怀念那逝去的、不见的、拥有的、珍藏的、一切的——时间。

看惯了世俗的虚伪,看不见关切的笑脸,看惯了攀比的激烈,看不见圣诞的孤夜。

忘记了远在他乡的友人,抛却了友人对你的思念,近在咫尺,我们懂得彼此互相道念,海角天边,我们拿什么——纪念。

纪念第一次相识的瞬间,纪念第一次离别的画面。所有的一切都已太过久远,而在远方,还有一串泪珠为你祝愿。

今夜,火光冲天,今夜,疯狂不眠,

今夜,倚窗思念,今夜,辗转不眠。

纵然思念之浪高过蓝天,却又如何逃过轮回的时间?纵然思念之光跨越千年,却又如何寻找相遇的地点?

这个圣诞,我们拿什么纪念,纪念那些远方的友人,纪念那些被遗忘的——时间。

篇二:圣诞我们拿什么纪念作文

大家都过过圣诞节吧,你们都收到了什么礼物?我猜大家都是爸爸妈妈给你买的吧?可是我是圣诞老人送的。

我已经收到圣诞老人两次礼物了。第一次是在前年的12月25日。那天傍晚,我放学回到家,刚一进门,我想不到的是灯上挂着圣诞礼物,还有一封信。圣诞节的前一天,我曾给圣诞老人写过条子。写的是:“圣诞老人,我想要一个遥控车,最后祝圣诞快乐,身体健康。”圣诞老人的回信是:“谢谢,你已经有一个遥控车了,所以我送给你一个米老鼠。”我连写作业都顾不上,直接打开,果然是一个米老鼠。底下有一个按纽,一按,便唱起了《月亮之上》。听到这首歌,我感觉好像见到圣诞老人一样高兴。

第二次是去年的12月25日,和上次相同,一样收到礼物。我感觉这是爸爸妈妈送给我的。但爸爸露着一张诚实的脸告诉我:“圣诞老人真有”。我与同学也提起过这件事,同学都说肯定是爸爸妈妈给我买的。

这两年解答这个问题也很难,我是半信半疑。今天,我写这篇文章时,姐姐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名叫《圣诞节老人的来历》(真实的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圣诞老人是一个比较富裕的人,每年12月25日,他都给穷人送礼物。后来,他死了,为了纪念他,有很多人学做圣诞老人,给孩子们送礼物(玩具)。

圣诞节是多么令我难忘,多么让我激动。今天,我终于解开了这个谜,圣诞老人是真有的,他是多么的关心我,我心里是多么的喜欢他,每当回忆起圣诞节,我就会由衷地发出会心的微笑。

篇三:圣诞我们拿什么纪念作文

12月25号,为了这一天,学生们忙碌了好几天,买东西,布置教室,热情高涨。毕竟是11,12岁的小孩子,玩心挺重。这一天终于来了,每个孩子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贺片在同学们之间传递,我的桌面上也有了一小堆。

下午还没到开门的时间呢,校门口已是热闹非凡,孩子们早早地来了。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要开始他们的party。三班的同学早早地就把我拉到他们的教室里,老师,老师不停在叫,同时也把他们的零食堆到我面前,有个平时挺调皮的学生还给我倒上了饮料。。。孩子们的热情让我感动。想想平时对他们的严格,真是不应该,毕竟他们是小孩子,童年就应是快乐的,为什么我们要用大人的标准来要求他们呢。可是如果不严格,没有了纪律,课堂的教学也无法进行下去。那对学生也是不负责任啊。呵呵,看来现实生活中总是存在矛盾。当老师的也要在慈爱和纪律中犹豫。。。孩子们在班主任的引导下进行唱歌,做小品,说相声。。。我感动地颀赏着他们可爱的表演。手机响了,温柔的声音,“你想吃鸡吗?我去市场买。。。”“好的”我说,心里溢满幸福。这是我最开心的圣诞节了,为了这一刻,我付出多大的辛苦也是值得的。

三班的孩子们还在表演,我被四班的学生拉到他们班了,热情的小家伙们,他们在到处找我呢。放学的时候,有个学生调皮地问我:“老师,今天有作业吗?如果有,那你就近50岁了,如果没有那你就只有10岁。”呵呵,那我还是喜欢年轻点。就让孩子们过一个开心节日吧。

篇四:圣诞我们拿什么纪念作文

一年一度的圣诞节前夕,我和伙伴们把一年来自己节省下来的零用钱买了圣诞帽、圣诞靴、圣诞棒,都把自己打扮的像个21世纪的圣诞少年,乘上白色的马车,唱着“铃儿响叮当”代圣诞老爷爷挨家挨户的送礼物和送祝福。

圣诞节晚,白雪纷纷,我们静静地等12点钟声敲响后,便出发了。

银色的马车跑得飞快,转眼来到尚匠咖啡门口,这里金碧辉煌,门口矗立着圣诞老爷爷的雕像和几棵亮闪闪的圣诞树,服务员们都戴着圣诞帽用微笑迎接来到的每一位客人,我们把第一件礼物送给了他们——热情。

银色的马车跑得飞快,又来到了双馨路口。放眼望去,白茫茫的一片。此时,传来一阵阵悦耳而又凄惨的喊叫:“卖火柴了,卖火柴了……”只间一个衣衫褴褛,赤着脚,两腮通红,有着金色卷发的小女孩在向行人叫卖。我们不禁被女孩的凄惨打动了。我们把第二件礼物送给了她——温暖。

银色的马车跑得飞快,来到了医院的一个病房里。病人们正忍受着病痛的折磨:禽流感、非典、糖尿病……看着这些垂头丧气、没有活下去的勇气的病人们,我们不禁流下了眼泪。接着,我们把第三件礼物送给了他(她)们——希望。

随后,我们把十多件礼物都送了出去。送给了顽强的残疾女孩,送给了朴实无华的“布衣元帅”,送给了无私无畏的“白衣天使”……

“铃铃铃……”闹钟响了,我被妈妈从梦中拉了回来,啊,多有意义的圣诞节!

篇五:圣诞我们拿什么纪念作文

圣诞节就要来临了,教师被我们装饰的五花八门。墙上贴上圣诞老人,挂着圣诞旗子,窗玻璃上贴上了雪花。讲台上还摆着两课大大的圣诞树。不过更让我们兴奋的是,老师竟然舍得拿出两节课的时间,举办圣诞联欢会!

圣诞联欢的时刻到了,只见同学们拿着饮料,提着零食,手舞足蹈的走进了童话般的教室里。我们唱完《铃儿响叮当》的歌儿,就品尝大家带来的“圣诞大餐”,心里甭提多快乐!

在这圣诞前夕,我们班还有两位小寿星,只见老师拿着一个大大的巧克力蛋糕,给我们每个小组分了一块。等到小寿星来到跟前时,就拍他一脸奶油。我们大伙儿都唱起了《生日歌》,为他们祝福。

我们唱啊!跳啊!吃啊!闹啊……

两节课的时间转眼就过去了,我们依然沉浸在无比的欢乐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纪念革命精神的初中作文

全文共 526 字

+ 加入清单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得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多么铿锵有力的诗句呀!

这是我们伟大的毛主席于1935年十月满怀豪情写下的。这首诗生动的描写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艰难险阻,高度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这首短短的七律诗浓缩了长征途中的艰险与悲壮,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灵。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在红军眼里,只不过是翻腾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雄伟,可是在红军眼里却只是脚下滚过的小泥丸。

在这首诗中我领略了共产党人的革命革命英雄主义气概,感受到了中国革命的波澜壮阔,更体会到了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要知道长征对于我们来说可是比登天还难啊!长征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帝国主义和走狗蒋介石是完全无用的。红军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二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撒布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要用“长征”的精神去征服学习,生活中的一座座高山,一条条大河,长大后为建设祖国贡献出我们全部的力量!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辉煌吧,祖国灿烂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纪念毛泽东诞辰123周年征文

全文共 1795 字

+ 加入清单

毛泽东的伟大风范感天动地、惊神泣鬼,甚至让他的政敌都心悦诚服、五体投地。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纪念毛泽东诞辰征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今天,是毛泽东诞辰123周年。1893年12月26日,乳名叫山伢子的毛润之,出生在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那个山沟沟里。从此,中国人有了自己的大救星:他唤醒了东方睡狮,赶走了日本帝国主义,砸碎了蒋家王朝,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也才有了今日之国富民强。

谈到毛泽东,人们挂在嘴边的无非是一串口号式的称谓: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诚然,于党、于军、于国,毛泽东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如果我们做一个假设,当他从万人之上的神坛走下来的时候,我们又应当怎样评价这位伟人呢?在此我想借用某篇文章的说法,毛泽东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理想主义者”,而且是“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主义者”。

作为一名农家子弟,毛泽东走出了韶山冲,也就走进了一个无比广阔的大世界。这个世界就像一件艺术品的原胚,虽然五色斑斓,却瑕瑜互见,总需要一双灵巧而有力的大手来雕琢。毛泽东也许不知道,他就是这双大手。他在五四运动前后接触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参与创建了中国***,开始构建与两位19世纪的伟大德国人遥远的回应。他秉持着自由的理想,领导中国人民反击党国政府的围剿,抵抗日寇的入侵,拯救中华民族于瓜分豆剖之际。理想的旗帜挥舞在他的前面,这是最博大的民族理想,革命的人生理想,并在他热情的诗歌中赞美了为实现理想而进行的壮丽的斗争。《七律·长征》就是这样一个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诗歌典范,既写出了红军长征所经历的千难万险,又把红军为了实现北上抗日的革命理想而排除一切障碍、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发挥到极致,达到了内容和形式完美的统一,堪称为艺术精品,千古绝唱。

他为人民谋幸福,人民永远怀念他。每到这个日子,无论在韶山毛泽东广场,还是在北京毛泽东纪念堂,怀着对毛泽东的思念和对未来的祝福,成千上万名民众都会接踵而至,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白发苍苍的老者,也有朝气蓬勃的青年;有时尚靓丽的白领,也有衣着简单的农民。他们用鸣放鞭炮、鞠躬祭拜这种传统而又简单的方式纪念这位新中国的缔造者。

毛泽东为何总是让人怀念?因为他依靠人民,为了人民。人民热爱他,天经地义。毛泽东为何总是让人怀念?因为他改天换地,功德盖世。连邓小平同志都深情地说: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这丝毫不是什么夸张。毛泽东为何总是让人怀念?因为他嫉恶如仇,铁腕反腐。 毛泽东为何总是让人怀念?因为他告别官国,拒绝特权。为了新中国的建立,他献出了六位亲人的生命,即使在建国后,他还送子到抗美援朝战场。

毛泽东为何总是让人怀念?因为他扫黑禁娼,干净彻底。并把她们由鬼变成人。毛泽东为何总是让人怀念?因为他藐视强权,顶天立地。凡涉及国家主权、民族利益,毛泽东总是针锋相对、寸土不让,从不知屈服、畏惧为何物。毛泽东为何总是让人怀念?因为他笃志嗜学,远见卓识。毛泽东才能超群、智慧过人、远见卓识。

毛泽东的伟大风范感天动地、惊神泣鬼,甚至让他的政敌都心悦诚服、五体投地。毛泽东以他非凡的才智和胆识,无比的胸襟和气度,奇迹般开创了一个毛泽东时代。尽管毛泽东时代仍存在三大差别,但老百姓经过怀疑、反思,经过对数千年帝王和今日大小官员的对比,更加发现了毛泽东独有的无私、忘我、高尚和纯洁。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了,但却给中华民族留下了永垂不朽的宝贵遗产:那就是骨气、志气、勇气和正气。对他来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奉献,决不仅仅是句政治口号,而是贯穿于他的整个思想中,并身体力行。

老百姓心中有杆秤,他们需要的实实在在的东西,他们往往会以眼前切身利益来鉴别一些改革结果的优劣和取舍。于是,怀念毛泽东也就在情理之中。早期,怀念毛泽东的队伍中以中老人怀旧为主,许多人挂毛主席像当神,年轻人听颂赞毛主席的歌为时髦。而如今思念毛泽东远远超过这些表象内容,更多的人们怀念的不仅仅是那个纯真的年代,而是那个时代的公平、公正、平等、合理、信念、理想、清廉、同志等几近是今天奢望的东西。人类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吃水不忘挖井人,翻身怎忘毛泽东?这就是中国百姓对毛泽东无限怀念的真正原因。

终有一日,过我们中国人的圣人节----毛诞节!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纪念七七事变79周年发言稿

全文共 2468 字

+ 加入清单

9年前,华北平原那个炎热的夏夜,蓄谋灭亡中国的日本侵略军一手挑起了卢沟桥事变,悍然炮轰宛平城,向中国军队大举进攻。第29军吉星文团奋起抵抗,打响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第一枪。消息传来全国激奋。正在庐山召开会议的蒋委员长庄严宣布,这是牺牲的最后关头,事关民族存亡。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都有守土抗战之责,都要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全国军民热烈响应,各省健儿日夜兼程奔赴前线。地处大后方的四川向全国承诺,立刻出兵30万,战争期间向国家提供300万壮丁,每年提供1000万石粮食。两个月后成都人民在少城公园送走了6个集团军又一个军的将士奔赴南北各战场, 八年间四川人民以60余万人的伤亡兑现了自己的承诺,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做出了最大的牺牲。斗转星移,79年过去了,当年英勇抗战的将士几乎少有幸存者,他们已化作流星,消失在沉沉的历史天幕中。但我们从未忘记他们,他们的鲜血已融进祖国炫丽的晚霞,他们的英名已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与日月同辉,与山河共存!抗战勇士永垂不朽!

1937年7月17日,卢沟桥事变第11天,时任中华民国最高领导蒋中正在庐山发表"最后关头"演说,即庐山声明。声明称"如果战端一开,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至此表明了对日军挑衅的退让底线。今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篇很少被提及的演讲。

中国正在外求和平,内求统一的时候,突然发生了芦沟桥事变,不但我举国民众悲愤不止,世界舆论也都异常震惊。此事发展结果,不仅是中国存亡的问题,而将是世界人类祸福之所系。诸位关心国难,对此事件,当然是特别关切,兹将关于此事件之几点要义,为诸君坦白说明之。

第一、中国民族本是酷爱和平,国民政府的外交政策,向来主张对内求自存,对外求共存。本年2月三中全会宣言,于此更有明确的宣示。近两年来的对日外交,一秉此旨,向前努力,希望把过去各种轨外的乱态,统统纳入外交的正轨,去谋正当解决,这种苦心与事实,国内大都可共见。我常觉得,我们要应付国难,首先要认识自己国家的地位。我们是弱国,对自己国家力量要有忠实估计,国家为进行建设,绝对的需要和平,过去数年中,不惜委曲忍痛,对外保持和平,即是此理。前年五全大会,本人外交报告所谓:“和平未到根本绝望时期,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决不轻言牺牲。”跟着今年二月中全会对于“最后关头”的解释,充分表示我们对于和平的爱护。我们既是一个弱国,如果临到最后关头,便只有拼全民族的生命,以求国家生存;那时节再不容许我们中途妥协,须知中途妥协的条件,便是整个投降,整个灭亡的条件。全国国民最要认清,所谓最后关头的意义,最后关头一到,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唯有“牺牲到底”的决心,才能搏得最后的胜利。若是彷徨不定,妄想苟安,便会陷民族于万劫不复之地!

第二、这次芦沟桥事件发生以后,或有人以为是偶然突发的,但一月来对方舆论,或外交上直接间接的表示,都使我们觉到事变发生的征兆。而且在事变发生的前后,还传播著种种的新闻,说是什么要扩大塘沽协定的范围,要扩大冀东伪组织,要驱逐第二十九军,要逼迫宋哲元离开,诸如此类的传闻,不胜枚举。可想见这一次事件,并不是偶然。从这次事变的经过,知道人家处心积虑的谋我之亟,和平已非轻易可以求得;眼前如果要求平安无事,只有让人家军队无限制的出入于我们的国土,而我们本国军队反要忍受限制,不能在本国土地内自由驻在,或是人家向中国军队开枪,而我们不能还枪。换言之,就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我们已快要临到这极人世悲惨之境地。这在世界上稍有人格的民族,都无法忍受的。我们的东四省失陷,已有了6年之久,继之以塘沽协定,现在冲突地点已到了北平门口的芦沟桥。如果芦沟桥可以受人压迫强占,那么我们百年故都,北方政治文化的中心与军事重镇的北平,就要变成沈阳第二!今日的北平若果变成昔日的沈阳,今日的冀察,亦将成为昔日的东四省!北平若可变成沈阳,南京又何尝不可变成北平!所以芦沟桥事变的推演,是关系中国国家整个的问题,此事能否结束,就是最后关头的境界。

第三、万一真到了无可避免的最后关头,我们当然只有牺牲,只有抗战!但我们的态度只是应战,而不是求战;应战,是应付最后关头,逼不得已的办法。我们全国国民必能信任政府已在整个的准备中,因为我们是弱国,又因为拥护和平是我们的国策,所以不可求战;我们固然是一个弱国,但不能不保持我们民族的生命,不能不负起祖宗先民所遗留给我们历史上的责任,所以到了必不得已时,我们不能不应战。至于战争既开之后,则因为我们是弱国,再没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那时便只有拼民族的生命,求我们最后的胜利。

第四、芦沟桥事件能否不扩大为中日战争,全系于日本政府的态度,和平希望绝续之关键,全系于日本军队之行动,在和平根本绝望之前一秒钟,我们还是希望和平的,希望由和平的外交方法,求得芦事的解决。但是我们的立场有极明显的四点:

(一)任何解决,不得侵害中国主权与领土之完整;

(二)冀察行政组织,不容任何不合法之改变;

(三)中央政府所派地方官吏,如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宋哲元等,不能任人要求撤换;

(四)第二十九军现在所驻地区,不能受任何的约束。

这四点立场,是弱国外交最低限度,如果对方犹能设身处地为东方民族作一个远大的打算,不想促成两国关系达于最后关头,不愿造成中日两国世代永远的仇恨,对于我们这最低限度之立场,应该不致于漠视。

总之,政府对于芦沟桥事件,已确定始终一贯的方针和立场,且必以全力固守这个立常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之局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所以政府必特别谨慎,以临此大事;全国国民亦必须严肃沉着,准备自卫。在此安危绝续之交,唯赖举国一致,服从纪律,严守秩序。希望各位回到各地,将此意转达于社会,俾咸能明了局势,效忠国家,这是兄弟所恳切期待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简报

全文共 255 字

+ 加入清单

9月22日,鹤峰县太平镇贺龙希望小学组织100余名少先队员,到革命烈士贺英同志殉难处开展“寻访红色足迹”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活动

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该校组织学生开展了我爱祖国向国旗敬礼,观看一部长征题材的影视剧、阅读一本长征图书、学唱一首长征歌曲、演讲一个长征故事、撰写一篇长征题材作文等活动。此次寻访红色足迹,德育教师利用当地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向孩子们讲述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重温红军长征的光辉历史和英勇壮举,要求孩子们在学习生活上要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从而激发孩子们永远感党恩、跟党走的热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