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有趣的端午节作文(实用19篇)

我们都知道,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端午节优秀作文300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浏览

1836

作文

1000

端午节的日记500字小学

全文共 534 字

+ 加入清单

父母都来自苏北农村,那里是大家的家乡,每年阴历5月初五的这一天,村庄里到处都飘散着粽子的香味——清香、醇香、浓香,不时还会传来卖粽子的吆喝声,那样的悠长,那样的亲切,传统佳节—端午节到来了。

端午节又称“解粽节”,听说是古时候大家吃“五香粽”时,有孩子子比较自家包的粽叶的长短,粽叶最长者为胜,所以目前才有了“解粽节”之称。

每逢端午节回姥姥家,姥姥总会给我包上“n”个粽子,让我这个小馋猫饱饱口福。姥姥包的粽子可美味啦,有豆沙馅、香肠馅、大枣馅、白粽……我最喜欢吃的就是豆沙馅和白粽了,入口特别的香、特别的甜。有时嘴馋了,到路边买一个吃,但却没姥姥包的吃后那样唇齿留香……

除去粽子,穿新衣也是一大乐趣,用五味草煮上一大锅热水淋浴,再换上新衣,看上去格外清爽。

听母亲说,小时候家乡看不到龙舟,不过孩子却有其它的乐趣,举办砸蛋大赛。吃过粽子后,挑上一个大大的、尖尖的蛋用小线兜装好,呼朋唤友,相互撞蛋,看哪个的不坏哪个就是“蛋王”,有些小调皮比赛时偷偷用手指抠被发现,“赖皮、赖皮”一堆小伙伴喊着、追着……高兴极了。

有一首儿歌唱得好:5月五,是端午,插艾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每每听到这首儿歌,就会让我想起家乡的端午节,不由自主回味那又浓又醇的棕香。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端午节主题作文300字

全文共 53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端午节,全国各地都在庆祝端午,纪念屈原!

一大早,奶奶就迫不及待的往菜市场赶去,回来的时候手上提着大袋小袋。我问奶奶这是准备做什么,奶奶不假思索的回答:“当然是食饼筒啦!”出于好奇,我就站在旁边观看起了奶奶做食饼筒的过程。奶奶先把粉和上水,然后不停的搅均匀,三五分钟就成了一个面团。揪出一小团的面团糊在平底锅上,就成了一张薄薄的饼皮。饼皮好了之后,接下来当然是做饼筒的馅料了。首先,奶奶从篮子里拿出了好几个鸡蛋打在一起,然后就像做饼皮一样把蛋糊成圆形的,然后放在案板上把蛋切成了长细的条。接下来就是炒面和土豆丝了。奶奶的手艺特别好,在炒面的时候我都忍不住流口水。妈妈看见我这么喜欢,把每个菜都留了一点出来,我吃了个饱肚。就这样,奶奶做完这个菜后又开始忙活别的菜,直到中午才吵完所有的菜。

11点半的时候,奶奶终于开始做食饼筒了,从每一盆菜里都拿出了一点菜来放在饼皮上,把饼皮撑得饱胀饱胀的。奶奶做了很多个,我和爸爸妈妈都很喜欢吃,一下子就解决掉了四五个。

我最喜欢过节日了,既能放假还能吃到美味的食物。我很喜欢吃食饼筒,央求奶奶晚上还继续做给我吃,奶奶说晚上还有粽子等着大家一起吃呢。今天不仅尝到了美味的食饼筒,还知道了食饼筒的制作方法。真是一个有意义的端午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小学二年级关于端午节作文指导

全文共 867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五,是端午”。在我的记忆里,端午节,是从婆婆端出那盘香气扑鼻的粽子开始的。

端午节的准备,往往从一个星期以前就开始了:婆婆每次出门买菜,都不忘看看哪里有好的粽叶、糯米以及红豆、肉之类,提前挑选到最满意的食材,做好充足的准备。端午节的前一天,还要淘糯米、泡糯米、腌肉、静置,一应准备,半点马虎不得。

去年端午那天,正好周末,在家里闲得无聊的我突然有了一个绝妙的想法——去婆婆家学包粽子。

“你要学?怕是要把粽子做成了糯米稀饭了哟!”婆婆听说我要来学包粽子,立马开始打趣我。

“怎么会呢?不有婆婆你在旁边指导嘛。”

“那行,婆婆教你包。”婆婆笑着刮了一下我的鼻子,就开始手把手地教我包起了粽子。

“其实这个包粽子啊,说简单也很简单:把粽叶卷成一个漏斗的形状,往里面加上七分满的糯米…”婆婆边说边做,把粽叶想裹纸筒那样卷成了漏斗,装上了米,再把粽叶折下来,缠上线。这两步切记要捏紧了,不然会散架…,一个小角就出来了。把粽叶沿线折下来,另外三个角也出来了。最后缠上线,粽子完成。

看着婆婆三下两下就包好了一个粽子,我也迫不及待地上手操练了:“这个好简单哦,我学会了!你看……”说着就照着婆婆的样子把粽叶卷成漏斗状,往里面装上了米。正当我准备开始下一步的时候婆婆把我叫住了:“哎哎,莫忙,你看你的粽子下面有洞的嘛。”

“哦?好像是这样,那婆婆你说啷个办嘛。”

婆婆看了看我包的粽子,悄悄地给我说了一个小诀窍:先把粽叶往里折了一点,再卷成漏斗的形状,。照着婆婆给的小窍门,我把粽子拆散了重来:嘿,还真没有洞洞了!我怎么没想到呢?

继续往下:压粽叶,缠线……虽然顺利包好了,但这包的是个什么玩意儿啊?不规则的奇形怪状,甚至粽叶都破了。算了,再来!我就不信我包不出来。

反反复复,嘀嘀咕咕,吵吵闹闹,好不容易花了小半个小时,才包好了我第一个勉强像样的粽子,我不禁深深地感叹起这小粽子的制作艰难:古人是把祭祀看得有多重要?这祭品的置办这么费工夫!反正我是没这个技术了,那就负责吃好了。

粽子出锅了,我迫不及待地伸出了我的手拿了一个刚出锅的粽子,品尝到第一口端午节的味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端午节优秀

全文共 914 字

+ 加入清单

北方的端午节,没有赛龙舟,饮黄酒,包粽子那样浓烈的气氛,而是以自己独特的传统方式,配香荷包,挂葫芦,挑艾蒿。小时侯的记忆,就是这些,可以驱邪,避灾。父母们美好的心愿,在幼小孩子们的心里有了关于端午节最初的朦胧的记忆。

孩提时除了觉得这些好玩好奇之外,似乎什么也不会想,更不会懂得这样的节日对大人有什么意义。

五月里的这个节日,在我们这里叫五月节。一直是记忆里那个温暖,淳朴,幸福的节日。当早晨的第一道朝霞从玻璃窗照射近来,把我们从睡梦中唤醒,这天是五月节。伸开胳膊,手腕和脚腕都系上了五彩线绳。这是妈妈提前悄悄准备好的,也是在我们的睡梦中悄悄系上的。五彩线绳是这个节日里幸福的标志。院子里的脸盆里,早已盛满了浸泡艾蒿的水,用艾蒿水洗脸,可以去邪避灾,艾蒿的淡淡微苦的的清香涌进鼻孔,清爽,还有那么一丝芬芳。妈妈忙着早饭,五月节煮荷包蛋,这是北方过节的习俗。五月节,这个节日应该是意味着这一年吉祥,幸福,平安。

其实,那时的五月节是从初一开始的。初一的鸡蛋鹅蛋都要作上标记,留到初五这天煮。小孩的手腕和脚腕系的是一根红线,初五才能系上五彩线,剩下的几天里大人们要准备一些小礼物,比如缝荷包,荷包很小,样子和石榴差不多,我想那应该是有特殊寓意的,各种颜色的荷包里面装着香草,随着风远远都能闻到一股浓香。

心灵手巧的母亲用剩下的零布头,为我们缝制各种小饰品,我们最喜欢的小辣椒,是用红布缝的,比小拇指一半还小,还有一样最精巧的小扫帚,用麻线作的,扫帚把只有牙签粗细,用红线缠绕着,扫帚头只有指甲盖儿大小,串起来与荷包在一起,缝在衣服的前襟上,或者后肩上,当时真是一种炫耀。现在还能想起来,这既是一种浓浓亲情,又是北方特有的趣味习俗。

后来知道,南方和北方过五月节是不一样的,南方有吃粽子,划龙舟的风俗,而在北方,除了吃荷包蛋,带香荷包,还要在当天的窗前或者门梁上挂上葫芦。家家户户都飘着五颜六色的葫芦,似乎没有人关注是为了纪念什么,他们只是延续着祖先留下的风俗来过这个节日的,只是为家人驱邪免灾,祈求这一年平平安安,风调雨顺。

我想现在依然可以看到这风景,有些东西,在人们的心里是无法改变的。就如我们固执地拽着岁月的裙裾,不肯步入时光的隧道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端午节800字记叙文

全文共 1130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是我们汉族的传统节日。在战国时期,我国爱国诗人屈原听说秦军攻破楚国国都的消息后,悲愤交加,依然写下绝笔作《怀沙》后,抱石投入泪罗江,以身殉国,百姓们纷纷亲去打捞,沿水招魂,在没有结果时,人们只有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虾鱼蚕食屈原尸首的方法表达对他的怀念,此日正是农历五月初五,以后每年人们在这一天都要到江面去头粽子表达缅怀之情,随着时间的演变,人们将这一天俗称为“端午节”,过节的形式也多养起来,如插杨柳、赛龙舟、吃粽子、烧高山等等。

我也特别喜欢家乡的端午节,虽然没有电视里看到的盛大赛龙舟、烧高山等习俗,但我独爱绑花绳、戴荷包、插杨柳、包粽子、串亲戚等风俗喜庆方式。

五月初四这天,我就嚷着妈妈带我去赶集,大人们忙着购买肉呀、菜呀、蛋之类的,我们孩子的焦点在于买花线、买画布,挑三拣四,串了西家串东家,几个商店、摊位转下来,手里捧着一大把花线、画布。可高兴了,在回家的路上就迫不及待的搓起花绳来。回到家里,和邻里几个小朋友围着姥姥开始编花绳、缝荷包。捻线搓绳、选布剪样,穿针引线,直到开灯时分,每个小朋友都有了满意的收获,可把姥姥累坏了,我们便抢着用小拳头敲打姥姥伸不直的腰背,姥姥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兴奋的我就是睡不着,偷偷起来把花绳和荷包比划了好几次,因为姥姥说了:“今天戴了就不灵了,只有在端午节这天戴上才会保佑我们一年平安。”真是一个难眠之夜呀!隐隐约约听见爸爸插杨柳的声音,我一骨碌翻起身来,大声喊着戴荷包啰……以最快、最简单的方式洗刷完毕,在妈妈的帮助下认真的绑上了花绳、戴上了荷包,看着手腕、脚腕花花绿绿的花绳,是弄着胸前各式各样的荷包,我自豪极了,犹如成了最美的小公主。带着无比幸福的心情,开始帮妈妈炒鸡蛋、包粽子。

说起包粽子,可是我拿手好戏,早在六岁那年,大妈就教会了我包粽子。我便一个指挥官的架势喊来爸爸,指挥着他和妈妈抱起粽子来:首先按比例把昨天购买来的糯米、大枣、葡萄干、枸杞放入盆中掏干净,然后再加进去一定量的白糖、蜂蜜和均匀,接着拿来竹叶卷成一个漏斗形,要注意,不能把叶子卷完,还要留一些等放进做好的馅子后封起来,爸爸一直做得很好,就是最后的封包动作出了错,被我狠狠批评了几句:“老爸,你也不动脑想想,包扎的绳子要打成活结,不然证书后你连叶子一块儿吃吗……”在我成功的指挥下,你一个、他一个、我一个,不一会儿包了一大堆,最后就是开灶蒸煮了,这期间,我有显摆着自己的花绳和荷包指挥爸爸矫正了爸爸杨柳插得不好看之处。

开始过节享受了,一家人围着丰盛的节日餐,你争我抢、谈天说地、笑语盈盈,真是其乐融融。时逢中午,我们一家又拎着自己亲手做好的礼物去大伯家串门子,一路上阳光和煦、鸟语花香,喜笑颜开,我真的被这欣欣向荣的日子陶醉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最新有趣的端午节九年级

全文共 889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6月x日,也就是端午节妈妈早早的起床了,准备了好几个粽子,中午的时候妈妈买齐了“五黄”—黄鳝、黄鱼、黄瓜、咸鸭蛋和雄黄酒。 Today is June X, that is, the mother of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gets up early and prepared several dumplings., Yellow croaker, cucumber, salted duck eggs and male rice wine.

后来我查了资料,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还为了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中午的时候我吃了“五黄”不过雄黄酒真难喝。

至今为止还是我过的最有意义的端午节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有趣的小狗初中日记

全文共 473 字

+ 加入清单

哥哥家有一只小,它很调皮,所以取名皮皮。皮皮有一双小灯泡似的眼睛,四处张望着,机灵极了。长长的毛帖服在身上,跑起来四处飘散,煞是好看。

皮皮吃东西时特别有趣。它总是慌慌张张的,生怕谁抢走它的食物似的。它非常挑剔,如果没有骨头就决不吃饭。有一次,哥哥没在皮皮的饭盆里放骨头,想看看它的反应。皮皮先看了看盆子,接着凑上前去用鼻子嗅了嗅,嗅了好久,似乎发现了问题。抬起头,“汪汪”地冲着哥哥吼了两声,小灯泡似的眼睛里泛着些许泪光,似乎很委屈,耷拉着脑袋默默地走开了。我想逗逗它,拿起一块骨头,放到了篱笆墙顶上。它一抬头,眼睛一亮,就“砰”地跳到了篱笆墙上,张大嘴巴,满足地啃了起来,时不时“汪汪”地冲着我叫两声,似乎在感谢我的慷慨,逗得我们哈哈大笑。

皮皮也很有“领地”意识。有一天,哥哥带着皮皮来到我家。就在妈妈做饭时,皮皮在客厅用尿围了一个“圈”,我想到它附近去拿个东西,竟一个劲地冲我叫,似乎在警告“那是我的地盘,你们不能靠近”,令我哭笑不得。

这么顽皮可爱的小狗,每每看到它,我总会感到十分开心,不过,它的调皮也令我烦恼。对皮皮,我真是又爱又恨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小学端午节风俗的作文大全

全文共 897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的家乡,人们都喜欢春节,大人们喜欢春节的热闹,小孩子喜欢吃饺子、收红包,但我不这么认为。在我的印象中,中秋节、元宵节、清明节都不是什么特别的节日,而端午给我的印象最深。

端午最有趣。吃粽子是端午的一项习俗。说到粽子,我特别兴奋。在我的家乡,粽子是用泡好的黏大米包在竹叶里,然后放入锅里蒸。这样,大米中有了竹叶的味道,吃起来就特别的美味了。

在端午这天,人们不仅会吃粽子,还会插艾蒿。天还没亮,爸爸就把我从睡梦中喊起来,说是要带我去割艾蒿。我随着爸爸来到小河边,看到已经有好几位邻居的叔叔在割艾蒿了。爸爸一边跟他们打着招呼,一边也割起艾蒿来。我学着爸爸的样子,也割了几棵。艾蒿上沾着露珠,闻起来有一点淡淡的清香。不一会儿,就割了一小捆。回到家,爸爸把艾蒿插到房檐上,密密麻麻的的一排,像一队士兵在为我们家站岗。我问爸爸为什么要插艾蒿,爸爸说这里还有一个美丽的故事呢。传说古时候,有一个村子的人都特别坏,上天派一个神仙来调查,决定要惩罚他们。神仙驾着祥云来到村子的上空,突然看到一个妇女带着俩个孩子往村里走,她怀里抱着一个大孩子,地上却领着一个小的孩子。神仙感到非常奇怪,就落下云头,来到妇女面前,问她为什么。妇女回答说,因为小的孩子是自己的,大的孩子是邻居托她照管的,所以她要把大孩子照管好。神仙听完,觉得这个妇女是个特别善良的的人,决定要救她,就对她说:“大姐你好,您是个善良的人,请您把这些艾蒿在五月初五那天早晨天亮前插到你家的房檐上,就会保佑你家平安无事了。”说完,神仙就化作一股青烟回上天去汇报去了。妇女回到家,按照神仙的指示插好艾蒿,想到插艾蒿能保平安,就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全村人,全村人都在五月初五那天早晨插好了艾蒿。端午的早晨,神仙再次来到这个村子的上空,决定放火烧掉这个村子,可定睛一看,村子里家家户户都插着艾蒿,不知哪一家是那位善良的妇女的家。神仙知道是善良的妇女想救全村人,于是成全了她的美意。从那以后,人们就在端午这天起早插艾蒿,以此保佑全家幸福平安。

端午不但有粽子这种美食,还有“插艾蒿保平安”这么美好的传说,让人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还要传承与人为善的传统美德。我爱端午!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端午节小学生作文400字

全文共 51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端午节,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端午节见闻,我觉得此次端午节见闻是我有史以来最特别的,因为我看到了传统包粽子的过程。

当爸爸下班回到家我急忙地对父母说:“今天是端午节我们去朱家角逛一圈吧!那里一定非常热闹!”爸爸母亲说:“好啊!”

随后我们去了朱家角,朱家角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古镇那里的房子和一般的房子不同那里的房子都非常地古老和漂亮……

端午节夜晚的朱家角,真热闹啊!走在朱家角的街上简直连气也喘不过来非常拥挤街上人流如潮、灯火通明。老祖母们坐在自己的商铺边包着美味的粽子粽子有好多种口味:有蛋黄粽有肉粽还有豆沙粽……

老祖母的左边放着一叠绿油油的粽叶右边放着一盆肉老祖母拿起一片大粽叶熟练的把粽叶折成一个圆锥形然后放进了用酱油半成的糯米然后放进了几条肉最后迅速地包了起来系上了绳索。我们买了三个粽子我一边走一边迫不及待地扯开了粽叶香气直往我鼻子里钻我狠狠地咬了一口粽子那味道肥而不腻……真是太美味了!

我抬头往天上一看还有花团锦簇的火苗红的赛火粉的似霞白的似雪……非常美。天上还有无数颗小星星在闪烁着就像一双双小眼睛在一眨一眨还有那发着光的月亮犹如一张夜景画……

端午节的夜晚真美啊!以上,便是我的端午节见闻。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中国传统节日一年级端午节作文

全文共 711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那天,凌晨三点多,奶奶就起床做麦粑(馍子)。等我们从美梦中醒来的时候,就会看见那些又白又大的麦粑静静地躺在大簸箕上,看上去像一个个胖娃娃,惹人怜爱。摸上去,软乎乎的,稍一用力,就缩成一团。咬上去,嚼劲十足,清甜清甜的,满齿留香,让你感觉回味无穷,吃了第一个还想吃第二个。奶奶做麦粑的手艺高,还会做蒿子粑,荞麦粑,做得也多,除了自家人吃,还要送给隔壁邻居品尝。

天刚微微亮,爷爷把庭院打扫干净,就从菜园里割来艾枝和菖蒲,插在门上,顿时清香满屋,飘着节日的味道。小时候不知道那味道浓烈的菖蒲是干什么用的,摸一下,满手都是那种香味,洗也洗不掉。爷爷说艾枝和菖蒲是为了辟邪的,那时我们深信不疑,长大了才知道,艾枝和菖蒲是去除蚊虫的。

吃过早饭,我们就眼巴巴地等着姑姑们来送节,我们家是个大家族,因此,逢年过节,客人络绎不绝,大人不胜其烦,小孩兴高采烈。按照习俗,到端午节那天,出嫁的女儿就要回娘家送节,除了礼品,最让我们翘首以盼的就是那些漂亮的扇子了,有大蒲扇,小蒲扇,各种颜色的纸折扇。我和妹妹最喜欢就是那种白色的折扇了,打开来,一股油墨味扑鼻而来,尽管难闻,但不影响我们的好奇心。扇面上绘制着各种各样的图案,有漂亮的山水画,有惟妙惟肖的仙女姐姐,有婀娜多姿的鲜花,还有书法家题的词……这些美丽的扇面令我们爱不释手,丰富了整个端午节。

又到端午节了,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各种美食相应上桌,粽子,蛋糕,皮蛋,咸鸭蛋……花样繁多,琳琅满目,美味可口,很少有人家买馍子上桌了,我多怀念麦粑的味道啊!拿着雪白的麦粑,蘸着白糖,就着一大碗白开水,全家围成一圈,津津有味地吃着,天高地阔地谈着,其乐融融,真正充满端午节的味道,充满家的味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关于写端午节作文大全

全文共 346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的习俗,其实相当于是国家的习俗,在习俗中,我最喜欢的是——包粽子。

今天我们户外课是在饭店里包粽子,那个阿姨教了我们几遍,我们就会了,先把两片叶子做成一个像饭碗似的形状,再往里面放自己喜欢吃的食物,放完了以后,再把它包起来,再用绳子把它两边卷起来,每边三条。这样粽子就做好了。

做完了粽子,我们就做了风筝,在我们做之前,老师向我们示范了一遍如何做风筝,看完了以后我们就开始做自己的风筝了,先把一张大报纸弄成一半,再用其中的一半剪成一个正方形,再把正方形的四周都贴满了胶布。再用两根木棍,一根树枝,另一根直接头和尾,最后再做尾巴,但是不可以贴太多东西,太重了,它会掉下来的。

什么事情都要一心一意的去做,要有耐心,不可以因为自己失败了就放弃,要多做几次,自然就会了。习俗是国家的,所以不能放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有关于有趣的端午节优秀

全文共 1258 字

+ 加入清单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端午节不久就到了,想必大家对去年过端午节的情形仍记忆犹新吧!现在我就介绍一下我家乡的端午节吧! "Who says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from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the rumors of all ages are Qu Yuan. You can laugh at Chu River empty, you cant wash up the wrongdoing."Everyone still remembers the situation of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last year! Now I will introduce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in my hometown!

我的家乡――永昌,位于祖国的大西北,是座古城,历史悠久,可如今也只是知道者微乎其微的小镇而已。在彼,人们留心于早晚的云蒸霞蔚,四时的风花雪月,并不太在意小小的端午节;在此,人们向往着都市的灯红酒绿,生活的纸醉金迷,而忽略了小小的城镇。他们都喜欢心目中美好的东西,却不知在此边陲小镇中,端午节也是热闹非凡的。

家乡的端午习俗可谓多种多样。插茱萸。在端午的前几天,人们就弄一枝茱萸(或一柳条)插于门楣之上,据说可以驱妖避邪。戴香包。大人们用布缝制成小布包,并将艾、苍术、板蓝根等草药包于其中,让孩子或戴于项下,或系于腰间,可增强免疫力。我的家乡由于缺水,所以并不像江南等地划龙舟。在我家乡,最典型的风俗便是吃粽子了(有些地方吃油糕)。将糯米洗净,并配一把包,用棕叶宝成三角锥形,蒸熟,便成了香气四溢、味甘可人的粽子了。在永昌吃粽子有一个讲究,那就是在吃之前先祭屈原,在祭祖先,然后才能吃。

我最爱吃粽子。每逢端午节,我总要吃个够,直到再也吃不下为止。妈妈做的粽子十分可口。轻轻将棕叶撕破,便露出了又白又嫩的糯米糕,忍不住吃一口,甜汁溢入口中,那感觉简直妙不可言。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吃惯妈妈包的粽子,吃起别人包的,总觉得有些干涩,不如妈妈包的香嫩。

不知怎的,每次吃粽子都会有同一种感觉。满口喷香的糯米,氤氲香气中,仿佛升腾起成败英雄不灭的屈原,自己也仿佛回到了失落千年的楚国。不禁对靳尚、张仪与郑袖的卑鄙无耻嗤之以鼻,为屈原的气节所折服。何为英雄?生死契阔,气吞山河?金戈铁马,仰天长啸?都不是!

而是喜笑悲歌气傲然,九万里风鹏正举!隐隐的,似乎可见你将那无尽的沉沦抛进滚滚汨罗江,只有那涓涓流水重复着永不改变的晨昏。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你的心胸可吞日月,可囊星汉!整个世界因你而美丽!折断柳条留不住的,是岁月的裙袂,挽短罗衣留不住的,还有你追寻真理的脚步……

忽然,一切都消失了,只剩下幽雅的餐桌。原来,手中的粽子已尽,才明白富贵名禄过眼云烟,君王霸业恒河沙数,最终空留叹嗟,沉沦不已……

粽子在口,母亲在身边,家乡在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端午节包粽子的作文1000字

全文共 950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早上我起了床,吃了饭,我妈妈带着我和我弟弟到了对面的嘉豪文具店买了四支钢笔。四只墨囊,还有五只中性笔,一包湿巾。一包抽纸。我就背着书包快快乐乐的上学啦。

到了学校之后,我将钢笔,中性笔都放进了铅笔盒里。将纸巾,湿巾都放进了桌洞里。过了一会儿,将要下课了,语文老师指挥我们排好了桌子。我们后边的是六个人为一组,前边的是四个人为一组。恰好刚刚排完座位。厨房里的阿姨就把材料都送来了,第一位阿姨端着的是糯米,第二位阿姨拿着的是蜜枣,第三位阿姨拿着的是粽叶。

我们要开始包粽子了,首先语文老师讲了端午节的来历。

端午节是人们纪念屈原的节日。人们为了纪念屈原,往江里扔粽子,然而南方的习俗却和北方的习俗不一样,南方的是用竹筒,来装上粽子,然后扔到河里,鱼儿见了这些粽子肯定会迫不及待的来吃粽子,吃了这些粽子以后,他们就吃饱了,不会再吃屈原的尸体啦。北方的人想的却是把粽子投到河里,来纪念屈原。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这个传说,说的是屈原投江以后,被蛟龙缠绕着,然而人们把粽子包好,用五彩缤纷的绳子绑住粽子,然后扔到河里去,来赶走蛟龙。还有一个传说,就是人们将粽子扔到河里去纪念屈原,然而粽子全被搅龙给拦走了,人们想了个办法,用五彩缤纷的绳子捆住粽子,然后扔到河里去,这样蛟龙就会感到害怕,不会再去拿走粽子了。

我们要开始包粽子啦,先是每人拿了两片粽叶。将它们叠成漏斗形,然后将糯米放进粽子里。最后将粽子包好,捆上线捆紧。我正在包第一个粽子,却如此倒霉,我先是裹好啦,放进了糯米和蜜枣,然后包住,就是绳子我捆不紧,因为把那层塑料手套太滑了,因为打滑,所以我才绑不紧,因为绑不紧,粽米露了一大半儿,数学老师帮我把粽子包好了然后放进了盘子里。我们把粽子都包完了,可我却一个粽子也没有包完。又不是我带着这双塑料手套打滑,我早就包完十个,十个以上。

轮到中午吃粽子啦,首先是吃粽子和鸡蛋,还有小米粥,外面还有蜜枣和大米组成的蜜枣大米饭。他们每人只吃了一个鸡蛋。粽子由他们却吃了好几个,而我呢,吃了四个粽子,吃了两个鸡蛋。吃饱了以后我们并回到了教室,到了教室以后我们坐下来喝了点水就出来玩了。玩吧,玩够了之后我们,你就有点儿困了,正好也开始午休啦,我们刚开始午休就睡着啦。下午上完了课以后我们就快快乐乐的回家啦。

这就是我过的端午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最新有趣的端午节的优秀

全文共 899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Dragon Boat Festival is a traditional festival in my country.

听老辈讲,端午节的来历是这样的。

传说,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位爱国功臣,叫做屈原。屈原不仅是重臣,还是有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诗人。当时,七国鼎立,数秦国,也数秦国野心,要一统天下。当时楚国国君制国无道,防御不行,很容易被打败,自然成了首选。这一点,才思敏捷的屈原早察觉到了,便上书楚王,希望国君加强防御,不让秦国的阴谋得逞,楚国国君不知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的道理,认为屈原瞧不起自己制国,把屈原调到汨罗去,屈原很伤心,很委屈,自己好言相劝国君加强防御,国君不但不听取意见,还当成恶意。

终于,屈原忍不住了,在6月22日跳江自尽了。水火无情,屈原一下子被滔滔江水吞没了,百姓知道屈原是个好官,于是下江开船,纷纷抢救屈原,可这怎么捞的到?当时人们说水里有蛟龙,会吃了屈原的尸体,蛟龙吃饱了就不吃尸体了。以后,百姓把屈原自尽的日子叫端午节,每年的这一天,人们要包粽子,划龙船,祭奠屈原。端午节就是这样来的。

记得小时侯,端午节,我随父母去外婆家,当时外婆家那里端午节比较昌盛,几乎每年都要划龙船。今年也不例外。

当时,我家大舅舅身强力壮,也参加了划龙船比赛。

天下着小雨,我吃着黄澄澄香喷喷的糯米粽子,坐在老爸肩上,放眼一看,才知道我们夹在人群里。那大大小小成千上万把五颜六色的雨伞,成了一道奇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时,我才知道,观众是有多少,——数不清;并把大江两岸围了个水泄不通。

江上,远远的只见八条三丈多长一米宽的龙舟,停在江中,每条龙船上各有十八人,一人在龙头擂鼓指挥,一人在船尾掌舵,中间十六人,分列龙舟两侧。每条龙舟就是一个独立团队,每个团队着装整齐,队员个个生龙活虎。比赛开始了,八条龙舟,象离弦之箭,队员们跟着鼓点的节奏,挥舞着船浆,喊着整齐雄壮号子,“一二、一二、一二……”龙舟越来越快,八条龙舟齐头并进,争先恐后,象八条鲛龙争夺东海明珠。一眼,一条黄龙飞跃过终点,比赛结束。所有观众一齐鼓掌。比赛真精彩呀!

我爱划龙舟,我爱端午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有趣的小狗初中日记

全文共 374 字

+ 加入清单

“铃铛”它是一只金毛,它是我去姥姥家的路上,妈妈捡来的,它是一只非常有趣的小

它有一身金黄色的毛,在阳光下会闪闪发光。一对小耳朵慢慢地扇着,一双大眼睛像黑色的宝石。尾巴一摇一摇的,真可爱。

它有一个改不掉的习惯就是喜欢让人抱。它小的时候也是喜欢让人抱,那时我没放在心里,可是现在它都长得比我还大了,我怎么抱得动啊!

它还很喜欢睡觉,睡觉的时候还要找一个有阳光的地方,到阳光下后,先躺下,然后闭上眼睛,再用尾巴拍打着地面,还很有节奏呢!

它吃东西时很有趣。我把菜端过来,它一闻到香味就赶快跑来,我把盘子放下,去给它拿水,可是我回来的时候,它的饭没了,就连我的也没有了!我很奇怪:这是怎么回事?后来才知道原来它没吃饱,就把我的也吃了。我十分生气,把它的水里放了两包辣椒粉,它刚舔了一下,就跳了起来,逗得我哈哈大笑。

我的“铃铛”真有趣,我喜欢它,你们喜欢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端午节小学

全文共 335 字

+ 加入清单

我最喜欢的就是端午节了。可以吃粽子,赛龙舟,十分开心,我们可以玩,可以闹,快快乐乐,有人有时会问我,为什么这么快乐?我说本来就很快乐。

四:端午节

明天就是端午节了,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沃尔玛去买粽子。

一到沃尔玛,我就飞快地跑进去找粽子。哇!这里人山人海,真热闹。咦?那个地方人怎么特别多呀?带着疑问我走过去看个究竟。哦!原来都是买粽子的,这里的粽子品种真是太多了:牛肉馅的、红枣馅的、排骨馅的、花生馅的……看的我口水都要流下来了。赶紧拿了一个袋子,对妈妈说:“妈妈,我喜欢吃鲜肉馅的,我要多买一些。”妈妈点头表示同意,于是我就买了很多鲜肉馅的粽子。

买完粽子,我们又买了很多东西,然后在向尚咖啡厅吃饭,吃过饭,我们高高兴兴地回家了,今天真开心呀!

看!这是我买的粽子,可好吃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一年级关于端午节的作文

全文共 24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端午节,我去外婆家吃饭。午餐可丰盛了,有鸡,有鸭,有粉蒸肉,还有黄瓜……午饭后,外婆和妈妈带我去买裙子,我看中了一条花裙子。那条裙子上有许许多多美丽的鲜花,像一只只蝴蝶满天飞舞。

我问妈妈:“我喜欢这件,可以给我买吗?”妈妈说:“穿着合适,舒服又漂亮,就给你买!”

我穿上一试,果然和妈妈的要求一样。这样我就有了一条心爱的新裙子。回到家,我都不舍得脱,还穿着它照了好多相片呢!妈妈常说我不爱惜东西,这回我可要好好保护它呢!

后来外公告诉我:端午节还被称为女儿节,外婆都要给孙女买衣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有趣的西游记作文600字大全

全文共 678 字

+ 加入清单

寒假里,我完整地读了《西游记》,本书是由元末明初的吴承认撰写。主要讲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一路上,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

在《西游记》中,我最喜欢孙悟空,因为孙悟空聪明过人,助人为乐,能分辨是非,有着火眼金睛,会七十二变,一路上斩妖除魔,保护唐僧,为唐僧去西天取经立下了汗马功劳。

我印象最深的是《西游记》中的这个故事,在宛子山上,有个妖怪叫白骨精,她听说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于是三番五次的变化来捉拿唐僧。第—次变成了一位村姑,第二次变成了一个老婆婆,第三次变成了一个老爷爷,但都被火眼金睛的孙悟空识破了,将其一一打死了,但唐僧却认为孙悟空是在伤害老百姓,赶走了孙悟空,孙悟空刚回到花果山,唐僧就被抓走了,唐僧这才知道错怪了孙悟空,猪八戒只好去请孙悟空回来,消灭了妖怪,救出师傅,继续西天取经。

这本书让我领悟到了在做成大事前,一定会经历许多困难,但只要不放弃,坚持不懈,凭借自己坚定的信念和超乎想象的毅力,生命就会产生奇迹。

让我领悟到了人生就像五味瓶,苦就是磨难的味道,只有细细品尝过苦,享受“甜”时,才更有滋味,只有品尝过人生五味,生命才会开花。学习也是一样,我们经历的每一天又何尝没有困难呢?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毕业考大学,最后长大成人……在这漫长的成长道路上,又何尝仅仅是九九八十一难呢?唐僧师徒四人,在战胜困难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与短处,正是他们互相帮助,取长补短,才最终取得真经。其实成功的秘诀也是这样,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希望之光就会照耀在你身上。

一部《西游记》,一场精神的洗礼,一次成长的拔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有趣的西游记作文600字大全

全文共 619 字

+ 加入清单

《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它是由吴承恩先生创作的一本经典著作。全书讲述了唐僧、孙悟空、沙僧、猪八戒前往西天取经途中的九九八十一难。每一个小故事都刻画的栩栩如生,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文中的孙悟空无疑是个英雄的典范,他机智、勇敢、有责任心。我认为文中描写最多的不是师傅唐僧,而是孙悟空。西天取经得以成功的最大功臣也是孙悟空。如果没有孙悟空的七十二般变化,没有他的火眼金睛,唐僧恐怕被吃了几回都数不清了吧。在孙悟空这么努力保护唐僧的情况下,唐僧还一次次的误会孙悟空,一次又一次的将他逐走,却从未想过哪次不是孙悟空保护的他!

在这么多美轮美奂的小故事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三打白骨精”这一回。白骨精多次幻化成人形,想方设法的将唐僧抓走却每次都被孙悟空打死。而唐僧却执意认为孙悟空滥杀无辜。通过念紧箍咒来惩罚孙悟空。唐僧是凡人,他不可能看出那是妖怪。所以他理所应当的认为孙悟空错了。无论孙悟空怎么解释,他都听不进去,只不断地念着紧箍咒,疼得孙悟空满地打滚,还要与孙悟空断绝师徒之情。孙悟空将解释了一遍又一遍,可唐僧根本不信他被逼无奈只能回到花果山。虽然孙悟空被唐僧逼回了花果山,可他却一点儿也不怪师傅,还处处为他的安危着想。回到队伍以后,也一如既往的尽全力保护好唐僧。

孙悟空很好的为我们诠释了什么是英雄,无私、无畏、大义凛然。

在我们生活中不缺乏这样的英雄。也不会缺乏九九八十一难,如果在困难面前,我们选择面对选择坚持,而不是退缩,那么你就是英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初中端午节的习俗议论文

全文共 423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三大传统节日中的,又称重午节、端阳节。

是纪念投汨罗江的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不过,也有人说,端午节是龙节,是五千年以前,南方民族纪念龙神的日子。

听说端午节的习俗都与“五”数字在一起。用红、黄、蓝、白、黑着五色红心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儿或是足踝上称为“长寿缕”;各家要插“五端”:菖薄、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南方过端午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色的粽子、雄黄酒。在南方北方,天还要在儿童[来源]额头上画个“王”字,还要佩戴五颜六色的香囊。

相传龙舟竞渡是捞救投汨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进江河,让鱼蛟虾蟹吃饱了,咬食屈原的遗体。

打扫房屋、用端午这天正午的阳光晒蒜头、晒艾叶草恐怕是苏北一带众所周知的习俗啦。

嗨,端午节的习俗说也说不尽,这首儿歌对它做了总结:“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