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神舟13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观后感(合集20篇)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进行首次出舱活动,王亚平着“飞天”舱外服进行舱外作业,成为中国首位执行出舱任务的女航天员。神舟13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观后感有哪些你知道吗?一起来看看神舟13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观后感,欢迎查阅!

浏览

1394

作文

72

神舟十一号发射观后感

全文共 725 字

+ 加入清单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将于本月中旬升空,航天员将在“天宫二号”太空实验室内完成三组由香港中学生设计的太空实验。13日,三组设计团队的校方证实,学生已受邀于本月15日至19日前往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参观发射。

在去年的“香港中学生太空搭载实验方案设计比赛”上,香港顺德联谊总会翁佑中学五名中六生,以“微重力状态下制作多用途的聚合物有孔薄膜”项目最终夺冠。

该项目随后与另两项获奖作品——“太空养蚕”和“双摆实验”共同被选定由“天宫二号”带上太空试验。

回首作品设计及参赛过程,翁佑中学的5位同学均直言挫折不断。

2014年12月,一同修读化学科的中六生劳莉欣、陈翠珊、蔡欣澄、何奕龙和区钧尧组队参赛。

他们的指导老师崔婉琪表示,为保障航天员的安全,有很多物质都不能带上太空,包括同学当初所用含有挥发性气味的丙酮,“但没有(丙酮)就几乎完全不能做实验”。学生们随后花不少心思和时间另辟蹊径,最终找到合适的材料取代。

5位同学表示,整个比赛过程虽然辛苦,但十分乐在其中,特别感谢老师与家人的支持,令他们能够顺利排除万难,胜出比赛。比赛过程中,他们的收获也颇多,不仅学会了时间分配,也增强了合作精神。

据介绍,5位同学及指导老师将会于10月15日至10月19日前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参观,除与航天工程人员面对面交流外,更有机会亲眼目睹神舟十一号升空的激动时刻。另外两个香港实验项目设计团队的校方也证实,已受邀于同期前往酒泉参观。

对于自己的作品能上太空,翁佑中学的5名同学均表示十分荣幸与高兴。

他们除了寄望实验品可在无重力状态下的太空造出透气不透水的聚合物有孔薄膜外,更希望未来可进一步研发成透气但不透水的人造皮肤和透析膜,用在药物释放系统、治疗皮肤创伤等医学领域。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观后感

全文共 609 字

+ 加入清单

10月17日电 中国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17日发射成功。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的消息显示,神舟十一号的“翅膀”在元器件上达到了90%以上国产化,成为了目前中国国内所有卫星型号中,太阳翼国产化最彻底的型号。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进行航天员在太空的驻留试验,此次两名中国航天员将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组合体内生活30天,但神舟十号和神舟十一号本就按照半年使用寿命设计,在此情况下,电源分系统为何还进行了一些突破性的改变?神舟十一号电源分系统技术负责人沈冰冰一语道破天机:“为了日后空间站的建设”。

据介绍,以往神舟系列飞船太阳电池翼所使用的原材料主要都是进口,作为航天器遨游太空的“翅膀”,要建立属于中国自己的空间站,国产化是其必经的一条路。

“国产化的材料虽然在其他卫星上也有用过,但是用的地方和我们的不一样。”沈冰冰介绍到,“材料的稳定性是太阳电池翼的关键,也是启用国产化材料后的较大风险点。起初,我们对国产的材料特性不清楚,工艺特性也不了解。”

抱着从零开始的心态,设计师们在这条国产化的道路上,从确定方案,把关方案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到通过反复的地面疲劳试验、强度试验,以及仿真飞行试验验证、工艺试验,将太阳电池翼的稳定性做到最大化。最终,神舟十一号电源分系统的设计师们将基板几乎全部进行了国产化“改造”,使其成为了目前中国国内所有卫星型号中,太阳翼国产化最彻底的型号。

展开阅读全文

篇2:2024第十一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观后感

全文共 570 字

+ 加入清单

第十一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以下简称“珠海航展”)将于今日起至6日在珠海举行。本届航展共有11类160多项核心航空产品和系统展示,其中63项以实物展示,57项为首次展出。一些国内外军迷都十分关注的机型也加入展示,其中,一直带着神秘光环的中国新一代隐形战斗机歼-20,定于今天上午划破珠海航展的上空,进行飞行展示。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10月31日评论称,此次珠海航展提供了一次罕见的机会,让世界得以一睹中国最先进的军事技术与硬件水平,并特别指出歼20可与美国的多种先进战机媲美。文章称,在争夺制空权方面,由中国成都飞机工业集团制造的歼20与美军的F-22猛禽战斗机和F-35闪电II型战斗机“不相上下”。

此次珠海航展中将展示的歼-10B多用途战斗机、空警-500预警机、轰-6K战略轰炸机以及武装直升机武直-10K也都颇具亮点。在无人驾驶方面,中国也将展出多种兼具监控和攻击功能的无人机,如翼龙II型中空长航时无人机和彩虹-5型无人机,后者可以与美军的MQ-9“死神”无人机相提并论。

珠海航展显示出,中国在武器装备国产化的路上已经越走越顺利。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空军的许多装备还是从俄罗斯进口。如今,中国空军的装备自给率正在以令人惊叹的速度迅猛增长,中国空军也将活动范围从仅限于守卫境内领土扩展至可向指定区域投射侦查与战略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024年神舟十一号发射的观后感

全文共 565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点火起飞,将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此进行了全程直播,据中国之声报道,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张又侠宣布:神舟十号飞船已顺利进入预定轨道,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作为中央台的一名热心听众,我对神舟十号飞船的成功发射进行了认真收听,我认为“神十”成功飞天再度见证了中国航天的实力,这不仅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进步,更标志着中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

由此我想到改革开放近30多年来中华民族取得的一个个令世 界瞩目的成就,心中无比自豪,从1999年开始,中国成功地进行了“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号”飞船的发射,中国用了10余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几十年甚至百余年的航天之路。中国航天事业的丰功伟绩说明,中国人民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不断攀登科技高峰。我认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分步实施、积极稳妥的发展思路现在看来是完全正确的,这种小步快跑、先无人后载人的模式,安全、稳妥,尊重规律,必将引领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继续蓬勃发展,载人航天工程的稳步推进,是我国国力强盛的标志,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将在当代得到完全的实现。

我们相信党、相信政府,决心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改革,让祖国更富强,再次对“神十”升空表示祝贺,祝航天英雄们顺利完成各项科考任务,平安归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年观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有感

全文共 557 字

+ 加入清单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此次主要任务是,为天宫二号在轨运营提供人员和物资天地往返运输服务,进一步考核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功能和性能,特别是空间站运行轨道的交会对接技术;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对接后完成航天员中期驻留试验,考核组合体对航天员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以及航天员执行飞行任务的能力。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是在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备份产品的基础上改进研制而成,全长10.4米,采用实验舱和资源舱两舱构型,设计在轨寿命不小于2年,主要任务是接受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访问,开展空间科学实验,验证空间站建造和运营相关关键技术,是我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

此前8月6日,分别执行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T2和长征二号F遥十一运载火箭运抵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这是我国第一次将两发运载火箭同时运往发射场执行任务。这两枚火箭在按流程完成出厂前所有研制工作后,于8月3日从北京启程,经铁路运输运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

9月15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FT2运载火箭成功将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长二F火箭是我国用来发射载人航天器的专属火箭,享有“神箭”美誉。执行了10次神舟飞船和2次天宫飞行器发射任务,在12次的发射任务中,“神箭”长二F保持着100%的成功率。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024年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发射成功观后感

全文共 309 字

+ 加入清单

“新一代运载火箭按照系列化、组合化、模块化思想进行设计,从国家最高层面规划我国运载火箭的整体发展,尽可能多地采用通用技术,降低研制成本。”长征五号总设计师李东说。

11月3日,我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顺利完成了从总装测试厂房到发射塔架的垂直转运。现在,“大火箭”首飞已经进入了倒计时阶段,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

11月3日20时43分,我国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载荷组合体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此次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实现升级换代,运载能力进入国际先进行列,是由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关键一步。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观后感

全文共 65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11月18日)下午,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安全降落在位于内蒙古四子王旗大草原的落区,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凯旋。他们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工作生活了30天,创造了中国航天员太空驻留时间的新纪录。记者了解到,湖北广兴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也就是七一一厂,也为这次神舟飞船提供了重要的通讯技术保障。

下午两点,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与推进舱分离,返回舱主降落伞打开,地面搜索人员前往返回舱预报落点,返回舱顺利着陆。为了保障神十一顺利凯旋,七一一厂派出了六人专家组,在两个月前已经与搜救大队汇合。今天一大早,技术人员进入位于内蒙古四子王旗的主着陆场,进行飞船返回后搜救的最后准备。

据湖北广兴通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王硕介绍,今天当地阳光明媚,风也不大,天气状况良好,搜救工作进展顺利。当然,除了良好的天气外,专业的技术也必不可少。为了保障搜救工作正常进行,前期他们进行了多次演练。

王硕称,他们进行过九次演练,除了陆地上的演练,这次考虑到复杂天气,还在水里和沼泽地进行过演练。

七一一厂技术人员在现场,主要是保障通讯系统语音清晰,图像优质稳定,确保将飞船回收的场景实时传输到北京。搜救顺利完成后,技术人员还将进行一些收尾工作。

据了解,本次七一一厂提供了两套神州通讯保障设备,超短波通讯系统和413通讯系统。今年6月,技术人员就完成了对所有通讯设备的返厂检修和保养工作,9月份完成了现场安装。

七一一厂生产的神州通讯保障系统,从神州二号到神舟十一号,一直为神舟飞船保驾护航。今后,他们也将继续研发新技术,为神舟号提供更加优质的通讯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观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有感

全文共 1657 字

+ 加入清单

神舟十一号飞船与神舟十号飞船技术状态基本一致,根据任务和产品研制需要,进行了部分技术状态更改。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是我国第6次载人飞行任务,也是我国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任务,总飞行时间达33天。

今日上午9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将举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任务新闻发布会,10时30分左右将举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任务航天员与记者见面会。

交会对接全过程

1、交会

航天器的交会对接,第一步要让两个飞行器在彼此距离相隔上万公里的太空能互相找到。所谓交会是指两个航天器接触之前,慢慢接近的过程。要求两个航天器在同一时间到达轨道上同一个位置,而且是要一个近似相同的速度。

飞船入轨后,地面人员将根据两个飞行器轨道的偏差来控制飞船变轨,经过若干次修正之后,飞船将一点一点接近天宫,直到相距约50公里的位置。神舟飞船经过2天的飞行,最终与天宫相见,接下来则要进行对接。这个过程需要两个航天器自主完成,所以需要不断地确认位置关系,调整自己的姿态和速度,做到步调一致才行

2、对接

所谓对接,简单来讲就像火车车厢之间的挂钩连接。航天器之间的对接,也需要这样的过程,要保证两个重达8吨多的飞行器严丝合缝地对接到一起,对精度有着非常高的要求。

在对接过程中,两个航天器的相对速度要从之前的每秒7.8公里降到每秒0.2米,飞船上有像手一样的捕获装置,会先伸出手来把天宫二号紧紧抓住。通过飞船上交会对接的测量敏感设备,主动捕获天宫二号,然后逐渐靠近。对接过程中,小到指甲大小的齿轮和针头大小的接口,都要严丝合缝对在一起。顺利完成对接后,二者开始在太空中连体飞行

“对接天眼”全新升级

此次任务中将使用全新升级的“对接天眼”——光学成像敏感器(CRDS),它由位于运输飞船上的相机和位于目标飞行器上的目标标志器组成。升级版的CRDS产品在太阳杂光抑制能力、识别目标敏感度上有了大幅提升。敏感器首次捕获时间也由原来的约十秒缩短至不到几百毫秒

太空“两居室”如何分配?

“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合体后,这个太空“两居室”被紧凑地隔成了多个功能区

为何只带2名航天员?

神舟十一号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开展航天员在太空中期驻留试验,受生命保障系统能力限制,为延长航天员在太空驻留时间,只能减少人数。多余的空间可以用来搭载更多的物资,如多带一些实验物品

为何没有女航天员?

据介绍,我国女航天员已有2人到过太空,已经实现了飞行体验的目的。这次载两名男航天员飞天,也是考虑三人组已经飞行过多次,同时也考虑到空间实验室还要进行较大规模的空间应用,空间有限

舱门快速检漏仪

航天员在舱里生存,维持其正常生活的气体不能泄漏,因此精准快速检测舱门的密封性至关重要。舱门快速检漏仪自动完成全部检测时间小于8分钟,可实现对舱门和对接面的快速、准确检漏

降落伞

据此前神舟飞船的报道来看,主伞面积约1200平方米,全部展开后可以覆盖三个篮球场。主伞重量不到100公斤

返回

组合体运行第30天,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分离,航天员乘返回舱返回四子王旗主着陆场

神舟十一号飞船主要任务

为天宫二号在轨运行提供人员和物资天地往返运输服务,进一步考核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功能和性能,特别是空间站运行轨道的交会对接技术

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对接后完成航天员中期驻留试验,考核组合体对航天员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以及航天员执行飞行任务的能力

飞船并非只是睡安稳觉

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飞船对接成功后,将由天宫二号掌握所有的控制权。从飞行器的供电管理、姿态和轨道的控制,到地面的通讯全都由它说了算。在这期间,神舟飞船一直处于停靠状态,相当于是在太空中睡觉,但是可别以为这是个安稳觉。一旦天宫二号出现问题,飞船就要立即启动,帮助航天员紧急撤离。这时飞船主要承担了救生艇的角色

智能太空APP

为天宫二号研制的仪表控制器应用软件,不仅汇集了天宫二号13个分系统的所有数据,而且能够显示与天宫二号和航天员相关的52幅页面图,通过这一个APP,航天员就可以一目了然地掌握自己和天宫二号的所有情况。神舟十一号飞船也将使用这款智能的太空APP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观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有感

全文共 2576 字

+ 加入清单

在地球上感觉轻松自然的事,到了太空可能都是问题。

神舟十一号飞船计划10月17日7时30分发射,升空后将在两三天内与中秋之夜成功发射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393公里高的近圆轨道交会对接。随后,两名属马的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将进入天宫二号,开启中国航天员迄今最长的太空驻留。

航天员是怎么选拔出来的?上天干什么?穿什么?吃什么?……近日,记者走进航天员“娘家”——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一探究竟。

“老手”与“新手”的无缝衔接

不少小伙伴一定好奇,航天员乘组是怎么选拔出来的?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黄伟芬说,乘组的选拔需要从思想、身体、心理、知识和技能四个方面进行考评和综合评价。

针对这次任务以及未来空间站任务,乘组分别从第一批和第二批航天员中各选出1名。“首批航天员经验丰富,第二批航天员年富力强。新老搭配,干活不累。”黄伟芬说。

于是,景海鹏和陈冬就从重重考评中脱颖而出了。

接下来,两名航天员需要重点训练了。

“经过训练和磨合,我们两个人已非常默契,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一个动作,彼此间都能心领神会。”景海鹏说。

那么,景海鹏和陈冬是一个什么样的分工?

任务中,50岁的老大哥景海鹏担任指令长,负责载人飞船驾驶、交会对接、飞行计划管理、飞行安全保障、科学试验……这么高难度的任务?!别忘了,景海鹏这次可是三度飞天,可谓是经验丰富的“老手”了。

“新手”陈冬呢?听听他的自我介绍吧:“我首先是工程师,得做各种试验,还得是修理工,设备坏了要去修,也得是保洁员,要保持舱内的清洁环境,同时也是农民,要种蔬菜。”

不要小看这些角色,背后可是各项技能的掌握,看来成为一名航天员真是不容易啊。

航天员上天干大事了

都飞到太空去了,两名航天员可不仅仅是到此一游的!

他们身上肩负着最重要的任务可是做试验!做试验!做试验!重要的事说三遍。

据黄伟芬介绍,航天员系统策划了四大类十六项在轨试(实)验,包括脑机交互技术在轨适用性研究、植物栽培关键技术验证、在轨味嗅觉变化规律研究、失重心血管功能研究、在轨飞行对航天员视功能影响研究等。

这些高大上的研究有啥用,我们找几个专家来详细解释。

比如,脑机交互技术。黄伟芬介绍,在未来航天发展中,人和机器人要协同工作,一起去外太空探索。人不需要再操作键盘、鼠标甚至控制手柄,而是采用脑控技术、眼控技术等去操作。在太空,航天员处于失重、密闭环境,会对人的情绪、生理都造成影响。因此这样的技术能不能在太空使用,需要深入探索。

比如,在轨味嗅觉研究。黄伟芬说,采用味觉试纸进行酸甜苦辣四种基本味觉测试,玫瑰味嗅棒进行嗅觉敏感度测试,获取航天员在轨味嗅觉敏感度数据,观察在轨飞行条件下人体味嗅觉变化特点,为后续飞行任务飞行食谱设计提供参考。这意味着,航天员在太空就能吃到更美味的食物啦。

比如,植物栽培关键技术验证实验。黄伟芬说,通过开展微重力环境下植物栽培基质水分和养分供应等研究,可为下一步空间站种植可口、营养和安全的新鲜蔬菜奠定技术基础。当然,在天宫二号长期驻留期间有绿植陪伴,也会对航天员的心理起到调节作用。

再比如……

其实这么多的试验,都是为了后续空间站长期驻留提供技术保障,当然,终极目标是为了在太空建设更美好的人类家园。

航天员服装的时装秀

作为万众瞩目的航天员,大家一定关心他们穿什么吧!

航天员中心航天服工程研究室副研究员杨立众表示,这次为航天员配备的服装不仅体现了航天员职业特点和中国特色,还综合考虑了服装的使用场合、功能、美观、舒适和工效性。

航天员服装系列化的设计分为在轨系列,地面系列和服装配饰,共有10套之多,可谓是一场“时装秀”。小伙伴一定迫不及待地想看看这场时装秀了吧。

首先出场的是在轨系列设计,分为舱内工作服、舱内鞋、运动服、休闲服、企鹅服、内衣、睡袋。

舱内工作服与舱内用鞋的搭配,主要是为航天员在舱内正常温度时进行空间科学实验和操作生活所设计的。

休闲服的设计是为了航天员在轨驻留期间日常穿着。

重点登场了!企鹅服的设计充满了科技感,里面有很多弹性带,穿上后可通过弹性的作用,使肌肉得到紧张,避免失重引起的肌肉松弛骨质丢失。

接下来出场的是地面系列设计,分为常服、地面训练服、作训大衣和常服大衣。

常服是为航天员参加正式场合所设计的,地面训练服用于地面训练操作。

冬季外出时,航天员可在地面训练服外搭配作训大衣,用于御寒保暖。服装保暖、轻质、美观、便于护理清洗。

此外,设计师还为航天员设计了一些具有太空特色的服装配饰,包括太空旋律系列、圆梦太空系列领带丝巾、蓝色系围巾、眼罩、耳罩等。

值得一提的是,航天员服装上还有各种标志,比如:国旗、载人航天工程标、飞行荣誉标、任务标、姓名牌等。

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在飞行荣誉标上,有几颗星就表示这个航天员上过几次太空。如果没有参加过飞行任务的航天员,那就是空的。

为航天员提供100多种美味佳肴

说了那么多时尚的服装,是不是忘了介绍大家最关心的美食系列了。

航天员中心航天营养与食品研究室副主任曹平说,这次33天的飞行任务中,航天员的食品在种类上比之前的神舟九号、神舟十号更加丰富,有100多种。

在神舟十一号自主飞行段,航天员可能食欲不佳,所以会配备粥等清淡的食物。

等正式入驻天宫二号后,航天员就可以享受到如同在家里生活一样的一日三餐的待遇了。他们的吃饭时间与地面同步,包括主食、副食、即食、饮品、调味品和功能食品等六大类产品,酱牛肉、鱼香肉丝等传统菜肴都有,五天之内菜谱不会重样。

不仅有美味的菜肴,航天员还可以享用甜点。

此外,考虑到中期飞行航天员的身体状态变化,结合中国医学食疗食养的理念也配置了相应的食品,使航天员有更好的体魄完成工作。

曹平说,航天食品的保存期限一般在一年以上,但不含防腐剂,是安全可靠的,可以在美味可口的同时为航天员提供充足的能量和营养。

为了让航天员吃到热腾腾的饭菜,天宫二号里面还配备了专用的食品加热器。航天员的饮用水也是经过特殊方式消毒,能够长期保质。“在未来空间站,将实现尿液净化的饮用水。”曹平说。

除了工作、吃、穿之外,别忘了航天员还有个人休闲时间。

黄伟芬说,这次任务,航天员作息制度逐步向空间站设计过渡,采取6+1周工作制。每周工作6天休息1天,给航天员更大的自主安排和调整权。

利用个人休闲时间,航天员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比如看看电影、拍拍照、与家人通话等。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观看神舟11号飞船发射有感

全文共 231 字

+ 加入清单

10月16日电(记者李国利、陈曦)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将于10月17日7时30分发射,飞行乘组由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组成。

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武平16日上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上透露的。

武平表示,经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瞄准10月17日7时30分发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组成,景海鹏担任指令长。航天员景海鹏参加过神舟七号、神舟九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陈冬首次参加载人飞行任务。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观看神舟11号飞船发射有感

全文共 626 字

+ 加入清单

“各号注意,1分钟准备,50秒,40秒,30秒,20秒,10,9,8,7,6,5,4,3,2,1,点火”。听着洪亮的倒计时,我的心激动得一直不能停下来,终于神舟十号起飞了,在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神舟十号在13亿中国人的期望中顺利地起飞了。

我和爸爸坐在电视机前目不转睛地望着屏幕,唯恐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经过四次分离(助推器分离、一二级分离、整流罩分离、目标飞行器与火箭分离)等步骤,神舟十号终于进入对接轨道,它将与在*个月之前发射的天宫一号进行1次自动交会对接和1次航天员手控交会对接。

听爸爸说,神舟十号只是一个步骤,一个中国建立太空站目标的必要步骤。神舟十号一个小型简易空间实验室,以交会对接技术为核心任务,由于在轨时间较长,也将承担一些观测等方面的任务。预计中国在2015年前发射“天宫”二号和“天宫”三号两个空间实验室,那时他们重点突破再生式生命保障、航天员中期在轨驻留、货运飞船等关键技术,同时开展一定的科学应用,2020年前后发射的中国空间站定为“突破和掌握近地空间站的建造和运营技术、近地空间长期载人飞行技术,并开展较大规模的空间应用”。

我们想想看,南极咱们有3个站了,北极咱们要有一个站了,深海咱们7千米深潜器已完工,月球的大家都知道,火星的研制中,可能和俄罗斯联合搞吧……一个都不能少!存在就是利益,这都是为子孙后代争夺未来的生存空间!所以神舟十号的发射成功,是为中国之后的发展埋下了伏笔,中国将在这些基础上更加进步,繁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中国航天神舟十一号返回观后感

全文共 272 字

+ 加入清单

前天(11月18日),在太空遨游了33天的神舟十一号飞船载着航天员景海鹏、陈冬,顺利返回地球。

今天(11月20日)中午,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乘坐火车从内蒙古返回北京,并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试验队员的护送下,冒雨回到了它的“出生地”——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尽管天气寒冷,还飘着冷飕飕的冬雨,但神舟十一号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夹道欢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门口立起了贴有“热烈欢迎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回家”字样的红色拱门,门的两侧站满了前来迎接的人,现场鼓声和鞭炮声震天响,不少人还手捧着鲜花。

那场面,真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中秋节天宫二号发射观后感

全文共 540 字

+ 加入清单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经过几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我国航天事业创造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但是,与航天强国相比,我们仍有不短距离,我们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小富即安,重要的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天宫二号是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是在原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备份产品基础上改造而成,由资源舱和实验舱组成。其中,资源舱为非封闭结构,主要功能是为天宫二号在太空飞行中提供能源和动力;实验舱作为一个密封舱,其主要功能是为航天员在太空生活提供洁净、温度和湿度适宜的载人环境和活动空间。

天宫二号的主要目的是接受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访问,完成航天员中期驻留,考核面向长期飞行的乘员生活、健康和工作保障等相关技术;接受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访问,考核验证推进剂在轨补加技术;开展航天医学、空间科学实验和空间应用技术,以及在轨维修和空间站技术验证等试验。

梦在远方,路在脚下。我国航天事业所取得的成就,展示了中国力量,塑造了中国精神。有人把天宫二号称为“筑梦空间站”,“筑梦”耐人寻味。古今兴盛,皆成于实。怀揣梦想,脚踏实地,在仰望太空的过程中不断畅想和贡献智慧,我们的梦想一定更灿烂,人类的未来一定更可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观后感

全文共 410 字

+ 加入清单

11月1-2日,A350将参加珠海航展,进行静态展示和飞行表演,这是A350这款世界最新的远程宽体飞机首次亮相珠海航展。早在1998年第二届珠海航展时,空客A330飞机就在航展上做过静态展示。空中客车还曾于2008年、2010年和2014年三次派出其旗舰产品A380参加珠海航展。

此次来华的MSN2测试飞机拥有完整客舱内饰,其客舱共配置252个座位,其中商务舱42座,经济舱210座。作为空中客车五架A350测试飞机中的一架,MSN2承担所有与客舱相关系统的测试。A350拥有业内最高的53%的复合材料使用率,为此,这架测试机还采用了显现碳纤维材料结构的特殊涂装。

值得骄傲的是,该机型还流淌着部分“中国血液”。陈菊明介绍,A350机体5%的制造工作在中国完成。而且中国工程师从项目伊始就参与了研发和设计工作,多项专利技术在A350部件设计中得以应用。它也是中国参与过的技术含量最高、合作范围最广、层次最深的外国飞机项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观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有感

全文共 2094 字

+ 加入清单

10月17日7时30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搭载着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飞向浩瀚宇宙,将与等候在太空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进行交会对接。

神舟十一号本次飞行有哪些特点?“神舟”到底“神”在何处?对此,相关专家向记者讲述了与神舟十一号相关的11个细节。

细节一:飞得更高——393公里轨道高度的对接与运行

神舟十一号充分继承了神舟十号的技术状态,同时为了适应本次任务要求而进行了多项技术改进。

“为满足本次任务要求,调整了轨道控制策略和飞行程序,使神舟十一号飞船能够适应本次任务交会对接轨道和返回轨道高度由343公里提高到393公里的要求。”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武平说。

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时,轨道高度是343公里。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对接时的轨道高度是393公里,比过去高了50公里,为何要高出50公里?航天科技集团五院GNC分系统指挥罗谷清说,主要是为了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三步——建造空间站做准备,因为这与未来空间站的轨道高度基本相同,飞行也更加接近未来空间站要求。

细节二:时间更长——33天的太空旅程

神舟十一号入轨后经过两天独立飞行,完成与天宫二号自动对接形成组合体,完成组合体30天中期驻留任务后,与天宫二号分离,在一天内返回内蒙古主着陆场,神舟十一号任务结束。在太空时间长,如何保障航天员太空工作生活和执行任务的能力,怎样提高飞船的可靠性?

神舟十一号的技术改进,很重要的一个创新亮点,是新配备了宽波束中继通信终端设备。

“为进一步提高安全性可靠性,新配备了宽波束中继通信终端设备,显著扩大了测控覆盖范围,提升了飞船姿态快速变化时的天地通信保障能力,从而提高了航天员的安全性和飞船的可靠性。”武平说。

细节三:升级光学成像敏感器——完成高难度“太空之吻”

“为验证未来航天技术,满足未来空间站交会测量设备长寿命使用要求,对神舟十一号的交会测量设备进行了升级换代。”武平说。

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的交会对接,是搭建太空之家的重要一步,尤其是两者从相距120米到最终完成对接的阶段,难度最大、风险最高。为了让它们能在以8倍于子弹的速度下毫厘不差地对接在一起,技术人员对光学成像敏感器实现了升级。

神舟十一号交会对接光学成像敏感器主任设计师龚德铸说,太空中阳光照射强度是地球上的三到五倍,很容易“亮瞎”飞行器的“双眼”,就像开车时被对面来车晃了大灯,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视力,因此以往交会对接要选择光线合适的时机进行。

与天宫一号上运用的一代产品相比,升级版敏感器的太阳杂光抑制能力、识别目标敏感度均大幅提升,即使被晃了眼,视力恢复时间也能从原来的十秒缩短到几百毫秒。由此,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可以实现准全天候实时对接,可保障航天器突发维修补给或航天员应急救生。

细节四:首次考核航天员中期驻留能力

“此次任务目的是进一步对改进型载人飞船功能进行全面验证,为后续载人任务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此外,通过多项在轨试验,将进一步验证飞船设计功能,获取和积累载人环境相关的飞行试验数据。”神舟十一号飞船总设计师张柏楠说。

在此次空间实验室任务中,对接轨道和返回轨道高度比以前增加了50公里,神舟十一号任务将首次考核验证空间站阶段的交会对接和载人飞船返回技术,还将首次考核航天员中期驻留能力,通过验证航天员驻留能力,为航天员空间站阶段长期在轨考核奠定基础。

细节五:照明设备点亮“飞天之路”

神舟十一号在浩瀚的宇宙遨游过程中,会周期性地经过地球阴影区,此时会经历很长时间的黑暗,影响在轨任务的顺利完成。飞船舱内照明设备和交会对接照明设备,不仅为航天员提供了舱内工作、生活照明,还为载人飞船与空间实验室在阴影区的交会对接提供了摄像辅助照明。

“在太空,如果直接采用生活中常用的白炽灯、节能灯,估计在飞船上还没用几天就熄火了。飞船上究竟采用了什么光源?神舟十一号飞船舱内照明设备(近距离泛光照明)和交会对接照明设备(远距离投光照明)使用LED光源,也就是固态照明光源。”承担这一设备研制任务的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10所产品主管设计师杨军说。

他指出,载人飞船有了舱内照明设备和交会对接照明设备后,当飞船进入地球阴影区时,航天员在舱内仍然可以正确判读仪表,手动操作各种开关,再也不会误打误撞了,飞船与空间实验室交会对接也多了一份成功的保障。

细节六:热控系统为“太空之家”保驾护航

“神舟十一号在太空中飞行,最关键的是航天员安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神舟十一号发射场热控分系统负责人付杨说,确保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生活舒适安全,须为航天员营造一个类似于地面一样的“家”——有适宜人类生存生活的温度、氧气等,而这要靠热控分系统和环控生保系统来提供:热控分系统的作用是使飞船内保持一定的温度湿度,环控生保系统是为航天员创造合适的舱内生存环境条件,保障航天员在空间飞行的特殊环境下安全生活和正常工作,为航天员营造一个温暖如春的居住环境。

他说,热控分系统和环控生保系统,分别位于载人飞船的推进舱和轨道舱的舱壁内。环控、热控分系统主要采用流体换热技术进行温度控制,通过流体流动将船上产生的热量传递给外部辐射器,再通过辐射器将热量辐射到太空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发射天宫二号观后感

全文共 468 字

+ 加入清单

22时04分,伴随着大地的轰鸣声,橘红色的火焰喷涌而出,长征二号FT2火箭托举着天宫二号拔地而起,如利剑出鞘,直刺苍穹,照亮黑暗的夜空。

这一刻,每个人的心都伴随着腾飞的火箭,飞向深邃浩渺的太空。

“飞行正常、遥测正常、跟踪正常、发现目标!”来自不同方向测控站的报告声接连响起。

中秋月,耀乾坤。

中国酒泉,今夜无眠。团圆与飞天,两个在龙的传人心灵深处流淌千年的梦想在这里交汇。天宫二号在中华“神箭”长二F火箭的有力托举下,趁此良辰美景腾空而去,带着中华儿女的期盼,探索太空新奥秘。

数十天后,两名航天员将搭乘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对接,进入星辰大海中属于中国人的“太空之家”,在这里工作和生活30天。这将是迄今我国载人飞行时间最长的任务。

当科技与梦想交融,探索目光愈加深邃……

天宫二号筑梦之旅继往开来。

作为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将实现多项突破:航天员30天中期驻留;考核验证推进剂在轨补加技术;开展航天医学、空间科学实验和空间应用技术,以及在轨维修和空间站技术验证等试验。这些将为我国在2020年前后建成空间站打下坚实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第十一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观后感

全文共 564 字

+ 加入清单

俄罗斯在这次珠海航展上设置了——不仅是中国航展史上,也是俄参加的所有国际军事展览史上——最大的军事装备展区。俄罗斯代表团有400名成员,展出280部军事装备样品。报道称,参加本届航展的国家和地区有42个,国内外参展商700余家,境外展商比例占45%左右。

从这次航展可以看到,经过10到15年的大力科研,中国空军装备已经进入丰收期,这可能还会持续十多年的时间。总体来讲,中国国防科技和军事装备已完全能支撑起我们第三大军事强国的实力。不过,尹卓称,我们也要看到自己的努力空间,比如中国跟西方国家和俄罗斯在动力装备上存在差距。在高技术装备的技术成熟度上,我们跟美国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我们歼-20虽然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服役的美国F-22战机没有代差,但技术成熟上还差得很远。在整个信息化体系里面,我们也跟发达国家有差距,重要核心元器件也还有努力空间。

“珠海航展展示中国自信”,德国全球新闻网1日称,在珠海航展上,中国不仅展示各种军用飞机和设备,也展示了很多民用产品。对中国来说,这些产品意义远大。这些产品是中国军工产业转型成功的一个案例。当前中国军工产业已进入“军民融合”阶段,国企与民间部门的良性合作竞争,催发了军工产业的科技发展,也为民间带来了庞大的经济效益。报道称,北京越来越把“空间力量”作为未来的战略,现在已经走出一个大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发射天宫二号观后感

全文共 810 字

+ 加入清单

月15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T2火箭将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发射升空。这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中国再次在全世界面前展示出“太空强国”的实力。

中国已为建设空间站做出了一系列准备。继2011年首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上天以来,中国又分别于2012年和2013年成功发射神舟九号和神舟十号飞船。

明年,中国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将带着天舟一号补给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实现对接。如该项任务顺利完成,中国计划于2018年开始建造首座装备全面的空间站,2022年基本建成。

空间站类似于在太空中的基地,可供航天员逗留和生活。国际空间站由美国、俄罗斯和欧洲航天局等联合建设。国际空间站上主要开展太空环境下人类与物质状态变化的研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宇航员科特凯利曾在国际空间站生活340天,以了解其身体变化。尽管如此,国际空间站将于2024年结束使命,因此,在这之后中国有望成为唯一运营空间站的国家。

空间站的意义重大,可为探索火星等遥远行星的飞船提供物资补给,甚至可以组建地面发射不了的体型庞大的宇宙飞船。

当问及完成空间站建设所需技术的问题时,韩国航空宇宙研究院(KARI)月球探测研究团团长崔基赫(音译)表示:“最根本的是要具备载人火箭技术。”而在太空中将多个舱段连接在一起的空间交会对接也是必备技术,崔基赫说,“要将以每秒7到8公里速度并排飞行的宇宙飞船连接在一起,操控速度比子弹快20倍的宇宙飞船往正确的方向飞行,误差要保持在每秒几十公分以内。”

人类在空间站中生活需要“生命维持装置”,源源不断地提供氧气和水,处理排泄物。此外,还需要把航天员送回地球的再入返回技术。

而韩国在空间站建设方面毫无起色,目前还处于制造无人火箭的阶段。韩国自主研发的三级火箭“韩国型火箭(KSLV-2)”计划分别于2019年和2020年发射,但其核心部分75t发动机仍在辛苦研发中,今年7月已达成燃烧时间超过140秒的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的奉献精神

全文共 623 字

+ 加入清单

——为了祖国的航天科研他们无怨无悔

当年“两弹一星”的研制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除了以核工业、航天工业部门和中国科学院为主以外,先后有 26 个部委和 20 个省、市、自治区,包括 1000 多家工厂、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的精兵强将参加会战,为原子弹的制造和试验研制出十万多种专用仪器、设备和原材料。第一颗卫星发射时,动用了全国 60 %的通信线路,仅守卫通信线路的群众就达 60 万人。掀开中国航天史新篇章的载人航天工程更是离不开协作和奉献

45 年风雨,弹指一挥间。一代一代青春的身影走过渺无人烟的戈壁荒滩,走过冰冷潮湿的沼泽野岭,走过寂寞孤独的实验室,走过与生命之神较量的惊心动魄的试验场。

在酒泉发射中心附近,有一个烈士陵园, 600 多位为中国航天事业献身的英灵在土地中安睡。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 24 岁,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甚至没有看见自己的努力飞上蓝天、飞向太空。

航天科研事关国家秘密和安全。当年,到罗布泊是一项“上不能告父母,下不能告妻儿”的神秘事业。有一对夫妻接到命令后,互相隐瞒着出发了。当来到这棵树下等车时,才发现彼此的目标是一致的。意外和惊喜不言而喻。张爱萍将军听说这个动人的故事后说:“就把它叫夫妻树吧。”杨利伟一家人就一直不知道杨执行的真正任务,儿子杨宁康也不知道爸爸究竟在哪里,在首飞太空的半年前,他还在作文中写到:爸爸的工作太忙了,很难见到他一面,好在我手中有爸爸一张照片,看到照片上爸爸的雄姿,我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年神舟十一号成功发射观后感作文

全文共 368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早上神舟十一号发射成功,并最终与天宫二号相会,筑梦天宫。

天还没亮我就打开电视收看现场直播,在发射前一直听节目嘉宾的讲解,了解中国的航天科技。终于等到了7点30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随着工作人员一声口令,长征二号F遥火箭呼啸而起,搭载着神舟十一号,搭载着两名航天员,搭载着中国人的航天梦一起奔向太空。太阳能帆板打开正常,航天工程主持人宣布发射成功,并宣读了习主席发来的贺电。

这次成功的发射,是由好多人一起努力工作的结晶。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只是代表了全国人民执行航天梦,他们在飞船里的一切科学实验都带着祖国人民的牵挂。为了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无数科研人员默默奋斗在自己的战斗岗位上,特别是全国精选出来的宇航员,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为的是一刻飞天,还有很多备选航天员苦练几年可能都没有亲自实现他的航天梦,但他们默默等待,等待祖国的召唤。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2024年长征五号发射成功观后感

全文共 652 字

+ 加入清单

长征五号的芯级,也就是中间的主体部分直径达5米,比一般的火箭主体直径大了50%,体格壮实,绰号“胖五”。这次发射任务主要是检验“胖五”设计的正确性、飞行的可靠性,以及发射场和火箭之间的匹配性。作为运载火箭的“重中之重”,“胖五”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从1970年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至今,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共实施了237次发射,发射成功率高达97%左右。从国际上来看,从1957年到2015年,全球共发射5400多次,平均发射成功率是91.5%。

如果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比作一个大家族,现在其家庭成员已经有17个了,实现了从常温推进到低温推进、从串联到捆绑、从一箭单星到一箭多星,运载能力覆盖高、中、低各种轨道,能够满足不同载荷的发射要求。

但是,随着火箭发动机技术的日益成熟和人类对宇宙空间的不断探索,世界主要航天强国纷纷推出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比如欧洲的阿里安5、美国的德尔塔4和宇宙神5。而中国现有的长征家族原有的成员在面对未来载人空间站、探月和探火工程等一系列重大航天工程任务,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长征家族迫切需要新引入一位“大块头”成员扛起重担。

哪怕不算前20年的研制期,仅仅是立项后的砺“箭”,“胖五”就花了10年时间。按说在新一代成员里,“老大哥”“胖五”是最先启动研制的,但是却比长征六号和长征七号这些“兄弟们”更晚“成家立业”,足见其难度之大、风险之高。

虽然一路走来道路并不平坦,坚韧不拔的“胖五”却比现役火箭的运载能力提升2.5倍以上,还能够与其他家族新成员共享其研制过程中产生的创新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