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神舟13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观后感(热门19篇)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进行首次出舱活动,王亚平着“飞天”舱外服进行舱外作业,成为中国首位执行出舱任务的女航天员。神舟13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观后感有哪些你知道吗?一起来看看神舟13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观后感,欢迎查阅!

浏览

1473

作文

72

2024年对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寄语

全文共 249 字

+ 加入清单

此刻,神舟十一号载人航天飞船遨游太空,航天员准备实施太空行走。宇航员的一举一动,时刻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探索宇宙奥秘的脚步吸引着全世界凝望。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辉煌业绩,来自中国几代航天人50多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执著追求和不懈努力,也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与科学精神结出的丰硕成果。

从抗震救灾、北京奥运成功到11飞天,无论是面对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还是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新课题、新挑战,世界总能从中国人身上得到一个相同的回答,那就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建立在民族精神基础上不断超越自我的发展与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中秋节天宫二号发射观后感

全文共 540 字

+ 加入清单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经过几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我国航天事业创造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但是,与航天强国相比,我们仍有不短距离,我们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小富即安,重要的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天宫二号是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是在原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备份产品基础上改造而成,由资源舱和实验舱组成。其中,资源舱为非封闭结构,主要功能是为天宫二号在太空飞行中提供能源和动力;实验舱作为一个密封舱,其主要功能是为航天员在太空生活提供洁净、温度和湿度适宜的载人环境和活动空间。

天宫二号的主要目的是接受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访问,完成航天员中期驻留,考核面向长期飞行的乘员生活、健康和工作保障等相关技术;接受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访问,考核验证推进剂在轨补加技术;开展航天医学、空间科学实验和空间应用技术,以及在轨维修和空间站技术验证等试验。

梦在远方,路在脚下。我国航天事业所取得的成就,展示了中国力量,塑造了中国精神。有人把天宫二号称为“筑梦空间站”,“筑梦”耐人寻味。古今兴盛,皆成于实。怀揣梦想,脚踏实地,在仰望太空的过程中不断畅想和贡献智慧,我们的梦想一定更灿烂,人类的未来一定更可期。

展开阅读全文

篇2:2024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观后感

全文共 1008 字

+ 加入清单

第11届珠海航展今天开幕。20年来,中国航展见证了我国航空武器装备的6大跨越,从对世界先进水平的“总体跟跑”转变为“主体并跑”:实现了从第二代战斗机到第四代战斗机、从中小型飞机到大型飞机、从机械化装备到信息化装备、从陆基装备到舰载装备、从有人机到无人机、从偏重局部突破到注重体系化发展的跨越。

装备1:“黑丝带”歼-20

自2011年,第一架歼-20验证机在成都实现首飞,歼-20即获得军迷赋予的“黑丝带”昵称。在第11届航展飞行表演之际,空军试飞员将驾歼-20飞机进行飞行展示,这是中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隐身战斗机首次公开亮相,该机的出现可比肩美国生产的F-22战斗机。届时,“黑丝带”的身影将如何展现在珠海上空,值得瞩目。

所谓飞行展示,即进行常规飞行动作,包括低空通场、爬升、横滚、盘旋转弯等,由于歼-20尚属高度保密研制阶段,并不适合地面展示,因此在这种背景下以惊鸿一瞥的方式飞行,既能让军迷大饱眼福,又不至于泄露重大军情。

装备2:“胖妞”运-20

运-20(中国代号:Y-20、鲲鹏,英文:Xian Y-20 )运输机,是中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喷气式重型军用大型运输机,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设计、西安飞机工业集团为主制造,并于2013年1月26日首飞成功。

运-20与中国空军现役伊尔-76比较,发动机和电子设备有了很大改进,载重量也有提高,短跑道起降性能优异。

运-20飞机研发参考了俄罗斯伊尔-76的气动外形和机体结构,并融合美国C-17的部分特点。该机采用常规布局,悬臂式上单翼、前缘后掠、无翼梢小翼,最大起飞重量220吨,载重超过66吨,最大时速≥800千米,航程>7800千米,实用升限13000米。拥有高延伸性、高可靠性和安全性。

运-20作为大型多用途运输机,可在复杂气象条件下,执行各种物资和人员的长距离航空运输任务。

装备3:翼龙“中国版全球鹰”

“翼龙”无人机是一架中国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研制的中低空军民两用,长航时多用途无人机,装有一台100马力活塞发动机,具备全自主平轮式起降和飞行能力,是中国无人机制造领域“当家明星”。外形酷似美国较大的无人机MQ-9,但大小和MQ-1“捕食者”类似。重1.1吨,长9米,翼展有14米。“翼龙”最高可以飞到海拔5300米,航程可达4000公里,可用于军事和非军事行动。

还有许多的装备值得我们去观察,去惊叹。你也快来珠海航展吧,一定会有很多的惊喜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发射天宫二号观后感

全文共 62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八月十五中秋节,这是一个合家团圆幸福快乐的日子!我们的祖国经历了许多年的艰辛历程,克服了种种困难,继续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努力着。

现如今,我们的祖国正在以飞跃式的姿态蓬勃发展着,你们看,我们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已经搭乘着长征二号FT2运载火箭起飞,冲向那无垠而深邃的太空。这是我国航空和太空实验继“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后的又一次壮举!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自22点04分09秒起飞后,先后完成了和助推器的分离、整流罩剥离、箭器分离、太阳能板成功展开等程序,而在地面的渭南站、太原站、青岛站等监控中心和“远望五号”监测船上,个岗位的人员都紧张有序的循环报告着监测情况——正常。我从动画图像上看到“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会从我们的头顶经过,我就趴在窗户上向外看,希望能够看到“天宫二号”从我头上飞过的英姿。

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进入轨道后,大家又耐心的等待了几分钟,等待着监测数据的最终汇报。过了一会儿,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总指挥长张又侠将军做出了这次发射任务的结果——圆满成功!一时间里,实验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也高兴的又笑又跳,这时,就连天上的月亮也越发的明亮了。

“天宫”密闻:“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还有一个老前辈——“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是在2011年9月29日飞入太空的,它曾经还和我国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和“神舟”十号载人飞船成功对接过,在2016年3月,超期服役的“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结束了它的使命。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嫦娥三号成功发射观后感

全文共 710 字

+ 加入清单

12月2日凌晨,承载了13亿国人登月梦想的“嫦娥三号”搭乘长征三号乙增强型火箭于1时30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标志着嫦娥三号朝“登月”迈出重要一步。

火箭飞行19分钟后,器箭分离,“嫦娥三号”顺利进入近地点高度200公里,远地点高度约38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

“嫦娥三号”奔月飞行约需112小时,在此期间将视情况进行轨道修正,预计探测器将于12月6日飞行至月球附近,实施近月制动,进入100×100公里的环月圆轨道。

“嫦娥三号”任务作为二期探月工程的主任务,将实现中国航天器首次在地球外天体实现软着陆和巡视探测活动,是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中承前启后的关键一步。

据探月工程新闻发言人裴照宇介绍,嫦娥三号工程有三大目标,一是突破月面软着陆、月面巡视勘察、深空测控通信与遥操作、深空探测运载火箭发射等关键技术,提升航天技术水平;二是研制月面软着陆探测器和巡视探测器,建立地面深空站,获得包括运载火箭、月球探测器、发射场、深空测控站、地面应用等在内的功能模块,具备月面软着陆探测的基本能力;三是建立月球探测航天工程基本体系,形成重大项目实施的科学有效的工程方法。

嫦娥三号任务有三项重点任务,一是月表形貌与地质构造调查;二是月表物质成分和可利用资源调查;三是地球等离子体层探测和月基光学天文观测。

据资料统计,截至目前,不包括嫦娥三号,世界上共进行了129次月球探测活动。其中,美国59次,苏联64次,日本和中国各2次,欧空局和印度各1次,成功或基本成功66次,失败63次,成功率仅有51%。

目前全世界仅美国、苏联成功实施了13次无人月球表面软着陆。嫦娥三号任务若成功,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3个实施月球软着陆的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024年神舟十一号发射的观后感

全文共 257 字

+ 加入清单

2016年10月17日早晨7点30分28秒,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神舟十一号由长征2F遥十一火箭发射升空。这是中国自2013年完成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之后,时隔三年再次进行载人航天发射。

神舟十一号飞船搭载景海鹏和陈冬两名男性航天员,他们将在轨工作、生活33天,这将创造中国载人航天在轨飞行时间的新纪录。神舟十一号飞船入轨之后,将与天宫二号太空实验室进行对接组成组合体。两名航天员将在天宫二号内完成系列在轨试验和科学实验。

照计划,天宫二号将在距地面393公里的轨道高度,分别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和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交会对接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中秋节天宫二号发射观后感

全文共 558 字

+ 加入清单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经过几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我国航天事业创造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我们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小富即安,重要的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这一刻,有多少人欢呼雀跃,又有多少人喜极而泣。为了这一刻,有多少航天人通宵达旦,潜心攻关,历史会记住戈壁大漠深处的日与夜;又有多少人筚路蓝缕,“虽九死其犹未悔”,为国家的航天事业甘洒热血。向航天人致敬!

月到中秋分外明,最是一年好时节。在中秋月圆之夜,天宫二号成功发射,可谓喜上加喜,闪耀其中的主题词显然是“圆梦”,这是对民族情感的“加持”,也是书写家国梦的浓厚一笔。自此,仰望浩渺太空,我们多了一份牵挂。

我们之所以关心天宫二号,是因为这是我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它的发射成功,值得大书特书,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三步走”的第二步第二阶段。

天宫二号在太空主要完成三大任务:航天员中期驻留、推进剂在轨补加和在轨维修技术试验。此外,还将进行一系列空间应用科学实验、航天医学实验、空间站技术验证试验等任务,为第三步建造空间站提前开展相关技术验证。天宫二号算是我国建造空间站之前的过渡——如果不发射天宫二号,建设空间站就无从谈起,而没有空间站,我国在航天领域的一系列宏大抱负将难以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观后感

全文共 407 字

+ 加入清单

展示武力也许是人类永久的时尚,但将杀人的武器和手段作为一种美来展示,让人的内心难免有些纠结。据说,驾机表演的都是优秀的歼击机飞行员,表演的飞行技巧是高超的战术动作,于是,先进的武器成了道具,优秀的战士成为演员,高超的战术成了演技。

不可否认,就感官而言,表演是美的。你看空中,战机排列如雁阵,分飞若花开,拉烟似彩练;那些导弹和炸弹们,均作流线形设计:或苗条挺拔,或温婉圆润,颇具美人风韵,但她们柔美其外却狰狞其中。武力这玩意,无论在形式上如何进行赏心悦目的包装,内涵都是不美的,因为它带来的是血腥和毁灭,是不善的。不善之物,何美之有?

当今世界,地以国分,国之利益所在,战争危险尚存,如此状况之下,研发武器,展示装备,扬我国威,振奋民心,本来无可非议;只是将其与美挂上钩来,感觉这审美的意识多少还是有些畸形。当然,这种畸形的审美并不专属于某国某族的人民,也不会仅存于某个历史的时期,而是一种普天之下千秋万代皆然的怪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有关天宫二号发射观后感作文700字:圆航天梦

全文共 1585 字

+ 加入清单

碧空如洗,明月似镜,正当全国人民欢庆中秋佳节之时,万众瞩目的“天宫二号”按预定计划,适时发射,奔向太空,一道美丽的光弧划破苍穹,给中国人民的节日献上一份厚礼。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奏响了中国人探索宇宙的华美乐章。46年,弹指一挥间,中国航天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巨变,有了异乎寻常的巨大进步:从“两弹一星”建功到航天神剑惊艳亮相“九·三”阅兵,从航天员成功往返太空到“嫦娥”探月传回五星红旗的图像,从一枚枚火龙拔地而起、直上云天,到航天技术一次次摘得国家科学进步特等奖的桂冠……这一切,都见证着中国航天事业每一步的腾飞和跨越,见证着中国人航天梦的一步步变为现实。

2016年9月15日晚10时04分,人们盼望已久的“天宫二号”,一声呼啸,直冲云天,这是中国航天梦的又一个里程碑式的新突破。“天宫二号”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太空实验室,是全面完成空间实验室阶段任务的关键之战,将为我国后续空间站建造和运营奠定坚实基础、积累宝贵经验,对于推进我国载人航天事业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的伟大构想,并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并且表示这个梦“一定能实现”。要实现伟大的“中国梦”,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需要各行各业的鼎力相助。“中国梦”是一个全民族的超级“大梦”,其中就包括着无数个个人或行业的“小梦”,中国人的“航天梦”就是这其中一个重要的梦,没有中国航天事业的充分发展,中国人的“航天梦”得不到实现,也会影响“中国梦”的实现。像中国这样一个十三亿人的大国,如果在航天事业上落后于人,乏善可陈,就称不上是一个一流大国,就有愧于世界人民对我们的期待,就无法赢得其他民族的尊重,同时也会影响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因而,历任党中央对中国航天事业都一直是高度重视,全力推进,不仅高屋建瓴,运筹帷幄,制定好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规划,而且在人财物上积极支持,大开绿灯,促使中国航天事业迅猛进步,屡创奇迹,不断给国人带来巨大惊喜。

习近平同志尤其关注和重视航天事业。1971年4月,当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遨游太空时,习近平回忆说:“我当时在延川县梁家河村当知青,听到了发射成功的消息,非常激动!”2016年4月24日,是首个“中国航天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我们必须有这样的认识高度:发展航天技术,不仅是民族智慧、经济实力、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也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提高我国的国际威望,更提升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一个国家对航天知识的普及程度,也代表着这个国家的发展进步水平。

“天宫二号”的发射成功,是中国人“航天梦”迈出的坚实的一步。主要目的是接受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访问,完成航天员中期驻留,考核面向长期飞行的乘员生活、健康和工作保障等相关技术;接受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访问,考核验证推进剂在轨补加技术;开展航天医学、空间科学实验和空间应用技术,以及在轨维修和空间站技术验证等试验。“十三五”时期,是航天事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从载人航天到北斗导航,从探月工程到火星探测,在浩瀚宇宙,茫茫太空,中国航天将写下新的华丽篇章。

习近平同志指出:“空间技术领域是高技术集中的领域,空间技术水平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希望我们的航天人继续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牢牢抓住战略机遇,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勇攀科技高峰,谱写中国航天事业新篇章,为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有关天宫二号发射观后感作文700字:圆航天梦

全文共 1028 字

+ 加入清单

2016年9月15日22点04分,天宫二号(TG-2)空间实验室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成功发射升空,将进入距离海平面约384公里高度的近地轨道(LEO)。由于2011年9月发射的天宫一号是短期运行,仅用于验证在轨关键技术,如对接技术、在轨实验、宇航员生存等,因此天宫二号才算是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也就是说,中国的空间实验室将实现长期、安全、稳定地可开展系统性在轨飞行与太空实验,而下一步将是在我国宇航员运往该实验室。

天宫二号发射成功,是我国航天领域这一重大历史时刻,也是我国当代航天人凝聚合力带来的丰硕成果之一。在2016年4月24日我国首个“中国航天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并强调“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要牢牢抓住战略机遇,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勇攀科技高峰,谱写中国航天事业新篇章,为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和增进人类福祉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航天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习总书记对国家和航天的关系作出了最直接、最深刻的诠释。我国航天事业道路上的每一个脚印,都蕴含着安全战略、人才战略、科技战略。中华民族历史上曾有过无数辉煌,要实现伟大复兴,则必然需要把握战略制高点。航天是我国少有的能与欧美强国相提并论的尖端科技领域之一,此次天宫二号发射入轨,我国将在宇宙空间进一步前进探索。这是科技力量的体现,是团结协作的彰显,是主权维护的保障。看似仅是一项科学实验与工程建设,但其产业带动效应将是巨大的,产业链之长将深入至社会各个环节,其相关技术的转化,也将与习总书记提出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相辅相成,军用则增强国防实力,民用则提升社会经济效益。

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时刻怀有危机意识,世界强国的航天科技力量仍在快速发展,美国除了老牌航天企业不断创新之外,私营企业也将在短期内具备一个国家应有的航天能力。欧洲通过多个航天强国的力量整合,具备了外太空的星球探索能力,就连印度也在短期内实现了火星探索与一定的战略威慑能力。正所谓居安思危,必须承认我们仍有差距和不足,需要从各个方面思考如何进一步改善,从而为国家的发展注入强大的推力。

“中国梦,航天梦”,真正的航天人都会有一颗事业心,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这样的人和不断开拓的精神。当前的“天宫二号”只是万里长征的一步,“拍拍身上的灰尘,振作疲惫的精神,远方也许尽是坎坷路,也许要孤孤单单走一程”,未来任重道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年观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有感

全文共 557 字

+ 加入清单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此次主要任务是,为天宫二号在轨运营提供人员和物资天地往返运输服务,进一步考核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功能和性能,特别是空间站运行轨道的交会对接技术;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对接后完成航天员中期驻留试验,考核组合体对航天员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以及航天员执行飞行任务的能力。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是在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备份产品的基础上改进研制而成,全长10.4米,采用实验舱和资源舱两舱构型,设计在轨寿命不小于2年,主要任务是接受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访问,开展空间科学实验,验证空间站建造和运营相关关键技术,是我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

此前8月6日,分别执行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T2和长征二号F遥十一运载火箭运抵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这是我国第一次将两发运载火箭同时运往发射场执行任务。这两枚火箭在按流程完成出厂前所有研制工作后,于8月3日从北京启程,经铁路运输运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

9月15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FT2运载火箭成功将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长二F火箭是我国用来发射载人航天器的专属火箭,享有“神箭”美誉。执行了10次神舟飞船和2次天宫飞行器发射任务,在12次的发射任务中,“神箭”长二F保持着100%的成功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第十一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观后感

全文共 537 字

+ 加入清单

上周,我翘课了。去珠海参观航展。

都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我这外行就谈谈参观的感受。

展览会是厂家展示商品和撮合交易机会的舞台,据说此次航展达成意向成交额40亿美元,又创历史之最。但从自己的体会看,参观的人不是很多,不禁想每次一届航展把全国的人吸引到最南边,这是不是太难了?而且又达成建设珠海航空产业园的协议,能干什么呢,还不如移到天津得了,天津机场也开始建设二跑道了。

参观最大的震撼是歼10的表演,起飞后几乎垂直的爬升,空中连续翻滚等动作显得机动性非常强。A380的表演也让人感叹,这么大的大家伙噪音非常低,而且很灵活。

另外就是绝对南航的show还是很吸引眼球的,充分利用美女经济,云集一批奥运宝贝和美女空乘次第登台表演,难怪南航的展台前人气最旺,长枪大炮云集。

在珠海呆了两天,感受到这真的是一个适宜居住的城市,到处都是绿色,空气湿润清新,大街上看不到几个人,偶尔走过也是悠闲散步的男女,没有大都市的脚步匆匆。走在海边的并不独属于情侣的情侣大道上,感受海风的清凉;在与澳门仅仅几米之隔的河边,远眺对岸的葡京赌场,感叹这就是制度的力量,感叹国门的开放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力量。

相对珠海来说,广州就很让人失望了,人流涌动,高楼林立,高架桥割断了城市的生气,让人的心静不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年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观后感

全文共 324 字

+ 加入清单

神舟十一号成功升空,将景海鹏、陈冬两名航天员送入太空。

19日

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环接触,在顺利完成一系列技术动作后,两个飞行器形成组合体。航天员成功进入天宫二号。

20日

航天员开展太空养蚕实验,完成首次太空跑台训练以及在轨眼手协调、听力等身体机能的测试。同日,天宫神舟组合体由倒飞状态转为正飞。

21日

两名航天员进行在轨脑力负荷、在轨情绪特征研究等实验和测试。

22日

航天员通过笔记本电脑收发邮件、实时下传实验数据。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指挥中心,同景海鹏、陈冬通话。

看似丰富有趣的太空生活背后少不了航天员艰苦的训练和许许多多科研人员的努力付出,今日神舟十一号返回舱将着陆在位于咱四子王旗阿木古郎主着陆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年神舟十一号飞船观后感

全文共 26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神州十一号发射的日子!我和家人一起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打开了电视机,刚好播到发射前1分钟,那神州十一号静静地矗立在酒泉发射中心,播音员说倒数,1分钟准备!……10秒……9秒……点火!随着倒数员的话音,神州十一伴随着一条长长地火焰,飞向那浩瀚的宇宙,屏幕转到了指挥中心,指挥官宣布:“神州十一进入预定轨道!我宣布,神州十一发射成功!”神州十一的成功发射,预示着我国为来空间站的建设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象征着我国航天事业快速发展。体现了我国科技的发达,国家的繁荣昌盛。祝愿远在太空的宇航员叔叔阿姨们能够凯旋归来!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2024年神舟十一号成功发射观后感作文

全文共 368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早上神舟十一号发射成功,并最终与天宫二号相会,筑梦天宫。

天还没亮我就打开电视收看现场直播,在发射前一直听节目嘉宾的讲解,了解中国的航天科技。终于等到了7点30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随着工作人员一声口令,长征二号F遥火箭呼啸而起,搭载着神舟十一号,搭载着两名航天员,搭载着中国人的航天梦一起奔向太空。太阳能帆板打开正常,航天工程主持人宣布发射成功,并宣读了习主席发来的贺电。

这次成功的发射,是由好多人一起努力工作的结晶。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只是代表了全国人民执行航天梦,他们在飞船里的一切科学实验都带着祖国人民的牵挂。为了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无数科研人员默默奋斗在自己的战斗岗位上,特别是全国精选出来的宇航员,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为的是一刻飞天,还有很多备选航天员苦练几年可能都没有亲自实现他的航天梦,但他们默默等待,等待祖国的召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观后感

全文共 609 字

+ 加入清单

10月17日电 中国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17日发射成功。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的消息显示,神舟十一号的“翅膀”在元器件上达到了90%以上国产化,成为了目前中国国内所有卫星型号中,太阳翼国产化最彻底的型号。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进行航天员在太空的驻留试验,此次两名中国航天员将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组合体内生活30天,但神舟十号和神舟十一号本就按照半年使用寿命设计,在此情况下,电源分系统为何还进行了一些突破性的改变?神舟十一号电源分系统技术负责人沈冰冰一语道破天机:“为了日后空间站的建设”。

据介绍,以往神舟系列飞船太阳电池翼所使用的原材料主要都是进口,作为航天器遨游太空的“翅膀”,要建立属于中国自己的空间站,国产化是其必经的一条路。

“国产化的材料虽然在其他卫星上也有用过,但是用的地方和我们的不一样。”沈冰冰介绍到,“材料的稳定性是太阳电池翼的关键,也是启用国产化材料后的较大风险点。起初,我们对国产的材料特性不清楚,工艺特性也不了解。”

抱着从零开始的心态,设计师们在这条国产化的道路上,从确定方案,把关方案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到通过反复的地面疲劳试验、强度试验,以及仿真飞行试验验证、工艺试验,将太阳电池翼的稳定性做到最大化。最终,神舟十一号电源分系统的设计师们将基板几乎全部进行了国产化“改造”,使其成为了目前中国国内所有卫星型号中,太阳翼国产化最彻底的型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

全文共 313 字

+ 加入清单

10月17日7时30分,搭载着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一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点火升空。飞行乘组由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组成,景海鹏担任指令长。

本次任务主要目的一是为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轨运营提供人员和物资的天地往返运输服务,考核验证空间站运行轨道的交会对接,载人飞船返回技术;二是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对接,形成组合体,进行航天员中期驻留,考核组合体对航天员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以及航天员执行飞行任务的能力;三是,开展有人参与的航天医学实验,空间科学实验,在轨维修等技术试验以及科普活动。

再挽神箭送“神舟”,又上太空会“天宫”。这是中国航天史上值得铭记的一天,中国人朝着建立空间站的梦想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神舟十一号飞船回家观后感

全文共 4355 字

+ 加入清单

11月18日13时59分,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景海鹏、陈冬身体状态良好,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在神舟十一号顺利回家的背后,有哪些看不见的力量在默默支撑?《经济日报》记者专程采访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的科研人员,探听神舟十一号回家背后的故事。

一项始于1958年的探索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8所自1958年起,一直进行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的研究,承担我国各类航天器的回收着陆重任,是保障神舟十一号顺利回家的重要力量。508所相关科研人员向记者介绍了我国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的发展历程——

1959年7月10日,508所提出T7M探空火箭研制任务,以此探索液体探空火箭研制的技术途径。该型号是我国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的启蒙型号。1960年4月17日,T7M-003探空火箭发射升空,箭体乘降落伞徐徐降落在东海之滨,这是我国航天器回收着陆历史上的首次成功。1966年发射的两枚T—7A火箭,成功实现了我国首批次小狗上天的回收着陆任务。

相关科研人员介绍,在我国国防装备大型实验数据舱回收系统研制中,为摸清有效载荷再入大气层过程中的各种情况,需对再入段进行实时测量。当再入速度达到马赫数10甚至更多时,有效载荷与周围空气摩擦产生的温度可达到千摄氏度以上,会出现“黑障”现象。在当时遥测技术无法解决的情况下,必须将这阶段的数据先存储在有效载荷的数据舱磁带中,在着地前将数据舱弹出,对其实施减速并回收,然后通过回收磁带的方式获取数据。

508所承担了此项任务,先后参加了四十余次发射,全部完成回收任务,为我国国防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使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1980年5月18日,在我国首次远程火箭全程试验中,南太平洋成功回收数据舱就是一个意义重大的成功范例。

返回式卫星的回收是我国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跨越的又一大步。科学实验卫星回收系统是我国第一个卫星回收系统。在此次系统研制中,508所科研人员经过大量理论分析计算、地面试验和风洞试验验证,解决了降落伞、时间机构、真空润滑等多项关键技术。1976年12月10日,508所首次成功完成科学实验卫星回收舱的回收任务,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卫星回收的国家。2016年4月18日,实践十号卫星安全降落在预定着陆区域,我国返回式卫星时隔十年后再次安全回家,为我国返回式卫星金牌回收系统再添一枚新的勋章。

截至目前,508所先后完成了我国所有7个型号返回式卫星回收系统的研制,参加了25次发射飞行试验,成功率达到100%。

载人飞船回收是我国近年来取得的又一大突破。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号无人试验飞船发射,次日成功降落在着陆场,回收着陆系统首次圆满完成飞船回收与着陆任务。神舟五号于2003年10月15日发射升空,次日返回舱载着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安全着陆,圆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2013年6月,神舟十号飞船返回舱载着3名航天员成功着陆,为我国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首次应用性飞行画上了圆满句号。2016年6月26日,多用途飞船返回舱安全着陆,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阶段首次飞行任务画上圆满句号。

2014年,嫦娥五号飞行试验器在完成近80万公里的绕月旅行后,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进入大气层,并采用半弹道跳跃的方式再入返回地球家园。这是我国首次航天器深空飞行后进行回收着陆,标志着航天器回收技术达到了能够满足深空探测返回的水平,是我国航天器回收技术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在我国后续飞船的论证和研制中,基于返回质量和飞行参数等技术条件的不同,回收着陆系统将采用基于群伞的气动减速方案,并需要在超音速条件下打开稳定减速伞。目前,508所已经成功完成了大型群伞技术的验证和超音速稳定减速伞技术验证,为我国载人航天的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多项安返神器显神功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说,“面对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号‘十战十捷’所积累下的雄厚技术储备和成熟产品序列,五院没有止步不前,而是针对神舟十一号飞船运行、返回轨道提高所带来的新风险,开展了持续的技术创新,在保证航天员返回生命安全的基础上,自我加码,聚焦保障航天员身体健康这一更高的要求,对成熟技术、产品、工艺进行了创新和优化,让航天员回家之路更安全、舒适”。

检漏是航天员进入返回舱后的首要工作,只有确保舱门与接口处完全密闭,才能保障航天员在乘返回舱回家时,始终处于一个安全的空间内。“我们研制的载人飞船舱门快速检漏仪,整个仪器不到5公斤,自动完成全部检测所需时间小于8分钟,可以实现对舱门密封情况的快速、准确检漏,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五院510所技术人员告诉记者,舱门快速检漏仪将成为后续空间站和货运飞船等任务的标配,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提供重要保障。

从距离地球393公里的深空返回,对于神舟飞船返回舱而言是一次从未经历过的极端挑战。返回舱身处深空低温环境中时,轨道高度的增加将让返回舱经受更长时间的低温考验,舱内数十台设备存在因低温结露而罢工的风险;返回舱在进入大气层后,又因与大气的剧烈摩擦,表面温度会急剧上升,最高可以达到1500多摄氏度。为让航天员和舱内设施经受得起这“冰火两重天”的挑战,五院总体部勇于创新,为神舟十一号返回舱武装上了“多层防护衣”这一利器。

防护衣的里层是厚厚的划分成网格状的防烧蚀材料,防护衣外表面喷涂了特殊设计的有机热控涂层,在大大提高外热流吸收能力的同时,还能有效降低红外辐射能力。此外,在防护衣内部,五院技术人员还通过增加舱壁加热回路、优化风机管道布局、增加设备单独隔热层等措施,增添了新保险。通过多重保护,科研人员确保了返回舱温度始终维持在30摄氏度以内这一适宜的温度。

为让航天员在返回过程中遇到突发情况也能泰然处之、安全归来,五院502所和西安分院采用更加智能的产品武装神舟十一号,让其具备“出现一个故障系统正常工作,出现两个故障保证飞船安全返回”的本领。西安分院研制的仪表控制器应用软件显著提升了飞船自主运行的能力,确保飞船可以在地面指挥系统无法提供支撑的紧急关头,自主进行应急返回,并通过神经网络计算落点的控制参数,辅助航天员确定落点的优选方案。

在502所自主研制的新一代SoC片上系统芯片和SpaceOS高可靠实时星载计算机操作系统支撑下,神舟十一号返回的制导与控制性能将更为优异:在落地精度上有了大幅提高,优化的轨道方案将减轻失重下高负荷对航天员的压力;并使得飞船具备了“半自动控制模式”这一独特本领,在航天器姿态失控时,航天员只需要操作几个按钮就可以建立正常姿态,为安全回家再上一道保险。

降落伞和缓冲发动机是保障航天员安全返回的重要防护网,他们将联手合作,让返回舱温柔地拥入地球母亲怀抱,减轻着陆冲击对航天员健康的损害。针对飞船回收着陆系统不可测试环节多的特点,五院508所利用仿真手段进行了充分有效的校核验证。γ光子测距技术是决定缓冲发动机“精准刹车”的关键,508所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γ高度控制装置,填补了国内高精度γ光子测距技术空白,通过神舟十号全面验证了产品性能,为神舟十一号返回舱落地前“稳、准、好”的刹车提供了有力保障。

把“3个篮球场”装进“冰箱”

把3个篮球场装进冰箱需要几步?这个听起来像开玩笑的问题,却真真切切地摆在五院508所科研人员面前。原来,神舟十一号飞船降落伞装置主要用于降低返回舱的速度,保证返回舱的稳降姿态,使航天员安全平稳降落。其中,主伞面积约1200平方米,全部展开后可以覆盖3个篮球场。主伞虽然块头大,但重量却不到100公斤,收拢后装进伞包内的体积还不到200升,可以塞进普通的家用冰箱。然而,这种“塞”可不是随便一揉塞进去,而是需要一项高技术含量的工作——包伞。

“按专业说法,包伞就是将降落伞的伞衣、伞绳和连接吊带等部件装进伞包内,使之保持一定的几何形状,并保证伞衣等部件在工作前不受气流吹袭和不与其他物体钩挂,在工作时则要保证按预定程序开包工作。”五院508所相关技术人员告诉记者。

原来,降落伞制作完成经检验合格后,就进入了包伞环节。整个包伞流程有几十道工序,主要步骤有:晾伞(用于释放材料内应力和清理多余物)、叠伞衣(将伞衣按顺序整理)、梳理伞绳(确保任意两根伞绳不出现交叉或缠绕)、整理伞包、装填降落伞、封包、称重。每一步都影响着1200平方米的巨伞怎样装进200升的伞包,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梳理伞绳、装填伞衣、封包等环节。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耳机线、电源线、项链等打结的情况,得花不少时间将其解开。神舟飞船降落伞有96根伞绳,伞绳长度将近50米,该如何摆放确保它们不会缠绕“打架”呢?相关技术人员道出了“秘诀”:首先,伞绳采用特殊材料制成,表面光滑,本身就不容易打结。其次,工作人员会用一种叫梳绳夹的工具,将伞绳按照编号顺序依次排列进梳绳夹内。工作人员手持每12根一组的梳绳夹,从头理到尾,近50米的距离来回要走好几趟。梳理之后的伞绳就可以整齐有序地排列在伞包内,保证了伞绳拉出时不打结不缠绕。

要把降落伞装进伞包既需要技术人员灵巧的双手,也需要借助15吨的压力。把伞衣装填进伞包时,需要3个人同时操作,一人为主,两人为辅。辅岗两名人员负责整理伞衣并送入伞包,主岗人员负责将伞衣叠放平整并初步压实。伞衣折叠后像卷起来的棉被一样粗,装填进伞包既要均匀有序,又要充实饱满,不留空隙,这力度的控制全靠包伞人员的双手。压实伞衣时,用拳、用掌还是用手指,要根据伞衣在伞包中的位置灵活使用,不能蛮干,否则会损伤伞衣,一定要用那么一股巧劲儿。当然,只靠人的双手,很难将降落伞全部装填进伞包中,还需要来自压力包伞机重达15吨的压力,将伞衣、伞绳和连接吊带等部件压进伞包内。包伞过程需人工与压力包伞机配合进行,底层伞衣用包伞机压实后,便可以继续手工装填。反复数次,降落伞便全部被装进伞包内。

伞衣伞绳全部装填进伞包后,需要将伞包的口封住,专业人员管这个叫“封包”。由于伞衣伞绳是在压力包伞机的巨大压力下塞进伞包内部,当包伞机压力撤除,伞包内压实的伞衣伞绳也会随压力减小而膨胀。因此,封包就需要在压力解除但伞衣还未来得及膨胀的一瞬间进行。两名操作人员同时抽紧封包绳,要求两人力量均等且同步,慢慢收紧封包绳。围成的绳环大小达到规定尺寸后,第三名操作人员系紧封包绳。整个封包过程持续十几分钟。封包结束,操作人员一般都会甩甩手,缓解一直紧绷的肌肉,强度不亚于在健身房锻炼两个小时。

从200升的伞包到空中1200平方米的巨型降落伞,其展开过程也就几十秒。但这短短几十秒背后,却是包伞人员数天的包装、加工人员数月的缝制、设计人员数年的计算与试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年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观后感

全文共 1610 字

+ 加入清单

在即将召开的珠海航展之中,从目前网上一些媒体提前探馆消息可以看到,中国航天首次公开了CH-805高速隐身无人机,它采用了飞翼式布局,具备优秀的隐身能力,它的公开表明中国相关单位已经掌握了飞翼式布局及相关技术,由此可以推测中国空军新一代战略轰炸机将会是一种飞翼隐身轰炸机。

飞翼布局最大的优点就是隐身性能好,这是因为飞翼将机身和机翼有机的融为一体,没有明显的界限,飞机表面平滑光顺,加上机身内部空间大,设备要以内置,因此有助于控制雷达反射电波,飞翼布局另外一个优点就是去掉了尾翼,这样就消除了飞机一个主要的RCS来源,进一步提高飞机的隐身能力,从相关图片还可以看到CH-805采用了W形后缘,这也是飞翼布局的一大特点,众所周知,飞翼布局俯仰和航向操纵面效率偏低,因此航向稳定性不佳,而采用W形后缘可以增强后缘操纵面的力矩,提高航向操纵面的效率,同时后缘分别平行左右机翼前缘,有利于控制飞机的反射波束。这种设计还可以最大限度增加翼根弦长,保证座舱、武器舱和发动机的安排,增大了翼根强度,优化结构受力和减轻结构重量。

从相关图片可以看到,CH-805的进气道明显向上倾斜,这表明它采用了S形进道,进气道及唇口是飞机另外一个主要的RCS来源,对于隐身飞机来说,要求雷达电波不能直接进入进气道,否则电波会直接照射压气机,形成镜面反射,增加飞机的RCS,而S形进气道可以避免雷达电波直接照射压气机,另外CH-805进气道唇也进行隐身处理,采用锯齿化设计,锯齿边缘与飞机主要边缘平行,这样不但可以减少唇口反射电波的强度,也可以将反射波束集中到少数几个反射波速之中,起到减少RCS的作用。

从相关图片还可以明显看到CH-805隐身无人机对喷口也进行了处理,喷口是飞机后部雷达电波的主要来源,这个处理表明CH-805强调全向雷达隐身能力,它的喷口被机身遮挡之后,照射电波就不能直接抵达涡轮,从而降低了飞机后向的RCS,另外还可以据此对喷流进行处理,在排出气体之前掺入冷空气,从而降低喷流的温度,降低飞机的红外信号特点,进入新世纪之后,战斗机普遍配备红外搜索与跟踪系统,因此降低飞机红外信号特征也十分必要。

飞翼布局的优点并不仅仅局限于隐身方面,飞翼布局取消了尾翼、垂尾,因此减少了气动阻力,据说型号比常规布局飞机可以减少60%左右,加上飞翼飞机本身的升力较大,表面突出物又很小,进一步降低它的阻力,所以飞机的全机升阻比较大,飞机升阻比越大,航程就越远,另外取消尾翼和垂尾还降低了飞机的结构重量,由于这里是距离飞机重心最远的地方,所以重量减轻的效果比较明显,尾部降低一公斤重量相当于机身减少2-3公斤的重量,同时尾翼的取消可以让全机重量更加均匀的沿机翼翼展分布,从减少机翼的载弯曲,进一步降低飞机的结构重量,飞机结构重量的降低,意味着同样条件下飞机载荷、航程等指标的增中。这些指标对于战略轰炸机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

从目前公开的情况来看,中国相关单位在飞翼布局上面投入了大量资源进行研究和发展,除了此次珠海航展公开的CH-805,还有此前的利剑无人机,表明中国在此领域已经日渐成熟,因此可以推测中国新型战略轰炸机应该采用这个布局,以提高隐身能力和突防能力。

新型战略轰炸机研制成功之后,将会有力的增强中国空军的战略/战役打击和威慑能力,尤其是远距离弹药投送能力以及对对方纵深严密设防目标的打击能力,从美国空军的经验来看,隐身飞机的数量虽然占作战飞机数量很小一部分,但是大部分重要的战略目标都是它摧毁的,通过打击这些重要、关键目标,可以有效的削弱对方的防御,极大的降低常规作战飞机的压力,2架B-2轰炸机的效能可能需要数十架常规作战飞机才能达到。因此中国空军装备新型战略轰炸机之后,配合歼-20战斗机,形成隐身打击特遣队,将可以对第一岛链乃至第二岛链对方重要节点如防空反导基地、雷达阵地、机场、港口、指挥中心等进行打击,从而更好的维护中国国家安全和权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全文共 444 字

+ 加入清单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10月17日上午7时30分,由长征二号F遥十一火箭发射升空,神舟十一号载人任务总指挥张又侠宣布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据台湾联合新闻网10月17日报道,这意味着大陆又往建造太空站的目标往前迈一大步。

报道称,搭乘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升空的两名太空人是景海鹏、陈冬。神舟十一号入轨后,将在两天内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两名太空人将进入天宫二号,在轨飞行30天,在太空的总飞行时间将长达33 天,这是大陆太空人迄今为止在太空最长的驻留与飞行。

两名太空人在太空30天,将进行航太医学、太空科学实验和太空应用技术、在轨维修技术、太空站技术试验以及科学普及活动。

报道称,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主要任务是,为天宫二号在轨运营提供人员和物资天地往返运输服务,进一步检验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功能和性能,特别是太空站运行轨道的交会对接技术;与天宫二号对接完成后太空人中期驻留试验,考核太空人在组合体内的生活、工作和健康情况,以及太空人执行飞行任务的能力。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