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小鸟依人的成语故事视频(汇集20篇)

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一起来看看古代的成语故事,仅供大家参考!谢谢!

浏览

362

作文

1000

三年级成语故事

全文共 299 字

+ 加入清单

湖广襄阳府枣阳县有个叫蒋兴哥的男子,娶了本县王公的女儿三巧儿,两人婚后十分恩爱。有一回蒋兴哥到外面去收账,一年多没有回家,三巧儿在家等啊等啊。心里很是焦急!于是就请算命先生算卦,算命先生说:“别急,你的丈夫过几天就会回家了。”三巧儿听了高兴万分。由于一心盼着丈夫回家,便每天出外翘首以盼,脖子都望酸了。

由于三巧儿长得漂亮,在外东张西望时惹来了一个叫陈生的外地人,他用银子收买了卖珠子的薛婆,让她帮忙引荐自己和三巧儿相识。薛婆收了陈生的银子便不时在三巧儿面前说陈生的好话,最终,陈生硬是从中作梗,拆散了蒋兴哥和三巧儿。一桩好姻缘就这么没有了。后来人们便用“东张西望”这个成语,来形容心神不宁地到处看。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盘古开天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392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盘古开天

【拼音】pan gǔ kāi tiān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这混沌之中,一直睡了一万八千年。有一天,盘古突然醒了。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天和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天每天升高一丈,盘古也随着越长越高。这样不知过多少年,天和地逐渐成形了,盘古也累得倒了下去。

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传神写照的成语故事_400字

全文共 336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chuán shén xiě zhào

【出处】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精(睛)。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巧艺》

【解释】传神:指优美文学艺术作品描绘的人物生动逼真;写照:画像。形容用图画或文字描写人物,能生动逼真地描画出来。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十分逼真

【结构】偏正式

【近义词】传神阿堵

【同韵词】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花丽狐哨、回眸一笑、眉飞眼笑、抓乖弄俏、独行其道、母慈子孝、九关虎豹、亡国之道、父慈子孝、......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晋朝时期,顾长康画人像十分有名,有的画了几年不点上眼睛。有人问他原因,顾长康说:“四肢身体的美丑,本与神韵无关,要想人像画得传神,关键在于这眼睛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关于三的成语故事: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全文共 733 字

+ 加入清单

其实,这句产生于反抗暴秦统治的时代名言,除其代表了一种情绪化了的坚定信念之外,又不可思议地与历史演进的过程吻合。

据《史记·项羽本纪》载,早在楚怀王客死于秦时,楚国的南公就说过:“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它先验而无比正确地预言了亡秦的真谛:即亡秦这一事业乃起于楚,又终成于楚。而仅就亡秦这一事实,这句名言还有着双重应验。首先,亡秦大业虽成于天下民众,但在大泽乡振臂一呼,天下响应的陈胜是楚人,他建立的政权称为“张楚”,率江东子弟渡江,成为抗秦主力的项羽也是楚人,他建立的政权称为“西楚”。总领群雄,收拾河山,建立一个空前统一的大汉王朝的刘邦秦统一前虽是魏人,却做过楚将。刘邦的众臣之中也有不少楚人。其次,亡秦的决定性战役就是在三户水(今河北临漳西)一带展开,楚将项羽率军战胜秦军主力,并接受其投降。从此,秦亡便成了不可逆转之势。以下即根据历史记载,考察这句名言的应验情况。

楚国地大物博,民风强悍,再加上楚怀王入秦,客死秦地不得归国,楚人都很恨秦国,所以有所谓的“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成语故事延伸

【注音】chǔ suī sān hù,wáng qín bì chǔ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解释】秦:秦国。虽:即使。三户:指楚国的三大氏族屈、景、昭。亡:灭亡,消亡。全文意指不畏-暴,奋起推翻黑暗统治之事。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关于三的成语故事: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点评

即使楚国只剩到三个氏族,也能灭掉秦国。比喻即使弱小,团结一致也能成功。它代表了一种情绪化的坚定信念。楚王族姓芈,本支为熊氏,另分为昭(昭阳)、屈(屈原)、景(景差)三氏(三户)。并非后世所指的只是几户人家,几个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成语故事:声名狼藉

全文共 426 字

+ 加入清单

典出《汉 司马迁 史记 卷八十八 蒙恬列传第二十八》:“昔者秦穆公杀三良而死,罪百里奚而非其罪也,故立号曰‘缪’。昭襄王杀武安君白起。楚平王杀伍奢。吴王夫差杀伍子胥。此四君者,皆为大失,而天下非之,以其君为不明,以是籍於诸侯。”

《柯劭忞 清史稿 卷三二二 列传一百零九 尹壮图传》:“各督抚‘声名狼藉’,吏治废弛。臣经过地方,体察官吏贤否,商民半皆蹙额兴叹。”

秦国大将蒙恬与大臣蒙毅,祖父子三代屡为秦建功立业,出谋划策,深获秦始皇赏识,并委以重任。始皇死后,幼子胡亥继位,即秦二世也。亥轻信谗言,令毅自杀。毅心不服,便列举史上君主误杀良臣之事,及其覆灭与亡国之命运。盼亥能以史为鉴,引以为戒,以免“声名狼藉”,为天下所不齿。胡亥不听,终杀蒙毅。尔后,复以君命迫恬,后恬亦服毒自杀。

狼藉:据传狼群常于草地卧息,离时常将草地弄乱以灭其迹。后常以此语形容凌乱不堪。

“声名狼藉”。本据蒙毅之言而改编。以喻人之声望与名誉极其恶劣,或行为不端,不守法纪,常用此语。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竹头木屑成语故事

全文共 364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称:竹头木屑

成语拼音:zhú tóu mù xiè

成语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小东西。

实用性:常用

感情色彩:中性词

成语结构:联合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屑:碎末。比喻可利用的废物。

成语来源:宋·郑樵《上宰相书》:“竹头木屑之积,亦云多矣,将欲一旦而用之可也。”

成语造句:梁实秋《养成好习惯》:“更要知道物力维艰,竹头木屑,皆宜爱惜。”

竹头木屑的成语故事

陶侃,字士行,东晋鄱阳人,后来迁居庐江浔阳,是晋末著名文学家陶渊明的曾祖父。由于他为西晋统治者“一贯尽忠”,从县吏一直做到荆、江二州刺史,并掌管其他六州军事,成为当时最有实力的人物。但他戎马生涯四十余年,却始终保持着勤俭节约的作风,还经常勉励部下珍惜一草一木,为国为民多做贡献。

竹字开头的成语

竹头木屑

包含有竹字的成语

势如破竹 胸有成竹 罄竹难书 竹头木屑 抱鸡养竹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成语故事——滥竽充数

全文共 717 字

+ 加入清单

战国时期,齐国出了一个很笨的君主——齐宣王。他很爱听吹竽,于是下令召三百名吹竽手。有个南郭先生,家中贫困,从来不会吹竽,他听说齐宣王要召吹竽手,心花怒放:三百人一齐吹,假装岂不是易如反掌吗?我不如去混混,弄个官做,多挣点钱,回去好孝敬老母。他脑中已浮现出各种金银财宝。看着告诉他这件事的朋友,想着做官时的逍遥,南郭先生迫不及待地收拾行李,前住宫中。

大殿之上,墙壁都是金色的,雄伟壮观,金壁辉煌。三百名吹竽手排队走上大殿,齐宣王端坐在宝座上,两旁站着仆人,四周排列着文武官员,门口站立着威风凛凛的卫兵。齐宣王脸肥肥的,眼睛小小的,一副傻乎乎的样子,全身肥得简直像个大米缸。

南郭先生心中忐忑不安,正是: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但为了不让人发现,他克制住心中的紧张,装作镇定自若的样子,迈着小碎步走上大殿。

随着齐宣王一声令下,三百名吹竽手开始演奏。南郭先生和别人一样,闭着双眼,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摇头晃脑,一副沉醉其中的样子。可如果非常仔细地看,就能发现破绽:南郭先生只是在模仿别人罢了。因为他总是比别人慢半拍,而且腮帮是一直是鼓的,别人是一收一鼓的,南郭先生怕发出声音,被别人发现,所以才这样。演奏完了,南郭先生终于松了口气,装作镇定自若的样子走出大殿。很难看出南郭先生心中在想什么。他竟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就这样混了几十年。

齐宣王驾崩后,儿子齐湣王即位。他也喜欢听吹竽,而且又召了三百名吹竽手,但他不要六百人一齐吹,觉得那样音太杂,而要他们一个一个单独吹。南郭先生自知无法继续混下去了,只得偷偷摸黑,趁别人不注意,灰溜溜地爬狗洞溜之大吉。

后人用“滥竽充数”一词来形容以假乱真,浑水摸鱼。我们可不能滥竽充数,要有真才实学。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睚眦必报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全文共 813 字

+ 加入清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处事原则和做人的底线,我们需要把握一个度,本文就来分享一篇睚眦必报成语故事解释,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睚眦必报】

汉语成语,出自《史记·范睢蔡泽列传》:“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指像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比喻心胸极狭窄。

【注音】yá zì bì bào

【解释】睚眦:发怒时瞪眼睛,借指极小的仇恨。像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比喻心胸极狭窄。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心胸狭隘

【结构】主谓式

【相近词】小肚鸡肠、睚眦小忿

【反义词】大度包容

【押韵词】摧志屈道、体贴入妙、旗开马到、别径奇道、飜黄倒皂、正明公道、破愁为笑、载欢载笑、对症下药、鸟枪换炮、锱铢必报......

【出处】龙生九子,其一子名睚眦,性凶残。睚眦,名。《列子·汤问·纪昌学射》:二年之后,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眦,眼眶。

【典故】

战国时期,魏国有一个中大夫,名叫范雎,因事在国内不能立足,被逐出国境,范雎很有口才,他被逐出魏国之后,仍运用能言善辩的天才,跑到秦国去,向秦昭王游说。

范雎恐怕让人知道他是被魏国逐出,所以改名换姓,自称是张禄,向秦昭王建议远交近攻的政策,秦昭王认为范雎的政策很妥善,于是把范雎留在秦国拜为上卿。

后来,范雎能够时常接近秦王,而且所建议的政策,秦王都认为可行,在实施之后又得到良好的效果,于是就封范雎为秦国的丞相。

范雎因为在秦国得意,便成为有财有势的大人物,认为也应该清算旧账;凡从前对他有恩惠的人,虽然所施的恩惠,只是给他吃一顿饭,范雎也重重酬谢,对于从前对他有嫌怨的人,虽然嫌怨的程度,只是张目忤视一下,他也不放过,便要实行报复。

【示例】

1.瓒恃其才力,不恤百姓,记过忘善,睚眦必报。《后汉书·公孙瓒传》

2.宋·苏辙《论吕惠卿》:“盖其凶悍猜忍如蝮蝎;万一复用;睚眦必报。”

【正音】眦;不能读作“cǐ”或“cī”。 应读“zì” 睚眦必报(yá zì bì bào)

【辨形】睚;不能写作“涯”。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成语鸣鼓而攻之的故事典故

全文共 349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míng gǔ ér gōng zhī

典故】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论语·先进》

【释义】比喻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

【用法】作谓语;指公开声讨

【近义词】鸣鼓而攻

【押韵词】穷通得失、倒行逆施、称物平施、费尽心思、抓拿骗吃、剿抚兼施、如醉如痴、力竭声嘶、命若悬丝、玩法徇私、......

【英语】convictanddenounceinpublic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鲁国的季康子主张改革农田制度,承认私人可以拥有土地,想试行按亩征税,他的属下冉求是孔子的学生,就让冉求去征询孔子的意见。孔子反对改变王法,冉求支持季康子的改革,孔子就号召他的其他学生敲着鼓去进攻冉求

【示例】此秀才中之异端,尔其鸣鼓而攻之!但念在天色已晚,可与同居中国,速领他到西小房去! 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七回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成语故事

全文共 735 字

+ 加入清单

很久以前,有一位老先生,他的名字叫作愚公。愚公家的门口有两座好高好高的山,一座山叫太行,另一座山叫王屋。两座山正好挡在愚公家的门口,让愚公每天进出家里都要绕好远好远的路!

有一天吃饭的时候,愚公突然对家人说:”我们全家一起合作,把挡在门口的两座大山移开,让门口的路可以直通到外面的大路上,你们看好不好呢?”儿子和孙子一听,都点头赞成说:”好呀!好呀!”。可是愚公的妻子却摇摇头说:”不可能的,你连搬一个土丘的力气都没有,还想搬移大山!就算你搬得动,那些挖出来的泥土石块,你要扔到什么地方去呢?”愚公和孩子们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那有什么困难的!我们可以丢到海里面去呀!”

第二天开始,愚公和他的儿子、孙子,三个人一起扛着锄头,挑着扁担,到山边开始挖。愚公的邻居京城氏和她的小儿子,也兴致勃勃地帮愚公一起做着移山的工作。这时候,有一个叫作智叟的老先生,忍不住嘲笑他们说:”愚公呀!你实在太糊涂了。你这么老了,还要去移什么山?就算让你搬到你死掉的那一天,也不可能把大山移开来的!”

愚公听了他的话,笑笑说:”智叟,你才糊涂呢!我虽然很老,我还有儿子可以继续去做呀;儿子还会生孙子,孙子还会再生儿子,我们的子子孙孙可以一直搬下去,只要我们搬掉山的一层,就少一层,总有一天我们会把这两座山搬走,天底下哪儿有不能克服的困难呢?”智叟没有话好说,只好走开了。

后来,山神和海神知道愚公要移山的事情,害怕愚公一家人永不停止的搬下去,会把山搬光,把海填满,就跑去告诉天神,天神一听:”嗯!这个愚公真是有恒心呀!我来帮帮他吧!”天神就派了两个神仙去把王屋山与太行山背走,放到别的地方去,不再挡在愚公家门口了。

从此以后,只要有人做事情不怕困难一直做,我们就说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一定会成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天下无双成语故事

全文共 414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拼音]    tiān xià wú shuāng

[成语解释]    天下找不出第二个。形容出类拔萃,独一无二。

[典故出处]    《史记·信陵君列传》:“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

成语故事

出处《史记 信陵君列传》始吾闻夫人弟公于天下无双释义天下没有第二个,独一无二。故事黄香是湖北江夏人,母亲早死了,父亲是个小官员,父子二人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很清苦。黄香知书达理,对父亲十分孝敬,在炎热的夏天,他用扇子把床上、枕上的席子扇凉,让父亲睡得舒服些;到了寒冷的冬天,他先钻进被窝,把被子温热一点,再请父亲睡下。因此父亲更爱护他,帮助他学习许多知识。黄香长大以后,做了官。在他当魏郡太守期洌有一次遭到?灾,当地的百姓被洪水冲得无家可归,没吃没穿。黄香拿出自己的俸禄和家产,分给了受灾的百姓。因为黄香幼年时期勤奋好学,知识渊博,对父亲又十分孝敬,所以博得了许多人的赞美。当时在京城里流传着这样一句民谣:“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嫦娥奔月成语故事_400字

全文共 333 字

+ 加入清单

【拼音】cháng é bèn yuè

成语故事】传说古代天空中有10个太阳同时出来,大地被烤成焦土,后羿为民除害射掉了9个太阳,西天的王母娘娘奖赏他长生不老的仙药。他的妻子嫦娥趁后羿不注意时偷吃了这些药,突然她就成仙飞向天宫,王母娘娘惩罚她,让她在广寒宫里思过。

【典故】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 西汉·刘安《淮南子·览冥训》

【释义】嫦娥:月宫仙子;奔:投向。嫦娥投向月亮。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飞向月球

【成语造句】

◎ 第一部短片是关于嫦娥奔月的历史考察,影片把人们视野带到了五千年前的中国大地。

◎ 说古有新闻而今之新闻实出古之新闻,便无异于说汽车源于木牛流马,飞机来自嫦娥奔月。

◎ 尹高山毫不思索地说:"这有什么好说?,象嫦娥奔月那样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关于成语慷慨激昂的故事

全文共 1797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kāng kǎi jī áng

【出处】悲意何慷慨,清歌正激扬。 汉·李陵《录别诗》今将慷慨激昂,奋攘布衣,纵谈作者之筵,曳裾名卿之门。 唐·柳宗元《上权舆补阙温卷决进退启》

【释义】慷慨:情绪激动;激昂:振奋昂扬。精神振奋,情绪激昂,充满正气。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情绪激昂

【结构】联合式

【相近词】热血沸腾、意气风发

【相反词】委靡不振、无精打采

【押韵词】源深流长、坦腹东床、私设公堂、救过不遑、世事炎凉、歌声绕梁、时运则存,不用则亡、锦绣心肠、见羹见墙、拱手而降

【英语】vehement

【日文】慷慨激昂

【法文】soulevédenthousiasme

【语文同步】我于是用了种种法,来麻醉自己的灵魂,使我沉入于国民中,使我回到古代去,后来也亲历或旁观过几样更寂寞更悲哀的事,都为我所不愿追怀,甘心使他们和我的脑一同消灭在泥土里的,但我的麻醉法却也似乎已经奏了功,再没有青年时候的慷慨激昂的意思了。 鲁迅《〈呐喊〉自序》高中一册·课文·13

成语故事】战国末期,燕太子丹从秦国逃回,访到义士荆轲与高渐离,请荆轲去刺杀秦王嬴政。一切准备就绪,太子丹率手下着白装送他们到易水边,高渐离击筑,荆轲高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歌声慷慨而激昂,感人肺腑,一行人洒泪告别

【成语举例】在东京聚首时,一谈到国事上来,总要谈得慷慨激昂,而且有点口角流沫。 郭沫若《革命春秋·创造十年续篇》

【成语例句】

◎ 江姐,人们对她并不陌生,从小说到戏剧,江姐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一位慷慨激昂的革命者形象。

◎ 而同属于这一声腔系统的河北梆子则不用秦声,在北京语音中不用"上口字",唱腔适于表达慷慨激昂之情,常有数十句到上百句的连唱,行当、程式大体近似京剧,花脸常用假嗓。

◎ 他们大多能说会道,翻脸不认人,唯利是图,心狠手辣,特别是他们去谈生意时,忽而慷慨激昂,忽而悲天悯人,一会儿赌咒发誓,一会儿又欲擒故纵,装出一副对所谈的买卖似乎毫无兴趣的样子。

◎ 李基虚听了岳飞这一席慷慨激昂的话语,深深地受到了感动,当下毅然决然地说:

◎ 这样的精神风范,对于每个人会是无声的滋润,其效应绝不弱于慷慨激昂的登高一呼的激励,至少会是相同的。

◎ 在他丰富的姿态中,有时婀娜妩媚,使人感到轻松愉快,有时粗豪雄健,使人感到慷慨激昂。

◎ 袁寿山这番慷慨激昂、冠冕堂皇演说,使在座的同行们目瞪口呆。

◎ 在那些诗里面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悲剧,也没有慷慨激昂的壮烈的情景,只是些小巧,和平,委婉的咏歌而已。

◎ 王芗斋正慷慨激昂地谈论着武术界的不平事,忽听客厅外传来一阵敲门声。

◎ 诵读陆游、辛弃疾的爱国主义诗词,我们就会有慷慨激昂、浩然之气填胸臆的感觉;品味陶渊明、孟浩然、王维的田园山水诗,我们就会有恬静安适之感;阅读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塞万提斯的《唐吉诃德》,我们就会忍俊不禁,捧腹而笑。

◎ 《齐物论》中另一重要命题是"齐是非"("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云云);可是在《天下》、《胠箧》等篇中又力驳儒墨等家之说,慷慨激昂,可见在他看来,他与儒、墨之间还是有是非之分的,这就同"齐是非"不合了。

◎ 高明的演讲家在鼓动听众时,除了运用慷慨激昂的言辞之外,还常常配合挥手的动作,使其珠联壁合,相得益彰,完美地完成表情达意的任务。

◎ 由于这丑不像悲剧那样给人带来慷慨激昂,而是轻松愉快的嬉笑,尖锐深刻的嘲弄、揭露和讽刺,因此它必然具有情趣的戏谑性。

◎ 在20首波罗乃兹舞曲中,早期作品偏于技巧的辉煌和风格的华丽,随着阅历的变迁,这种舞曲在他笔下越来越悲壮宏伟,甚至有些慷慨激昂之气。

◎ 他在一份无政府主义刊物上发表了《人与现存社会》和《革命》的"造反"文章,并且到激进的工人俱乐部去进行慷慨激昂的鼓动演讲。

◎ 它明显地引入了欧美摇滚思维,挖掘和汲取了我国北方音乐的巨大能量;内容具有批判意识,风格慷慨激昂,带有强烈的宣泄色彩;是刚刚萌生的乡土摇滚与传统民歌的折中。

◎ 会议室里,坐满了基地下属厂所等单位的领导,张贵田在慷慨激昂地作动员报告……

【词类符号】名词; 时间名词; 方位名词; 处所名词;人名; 姓氏; 名字; 地名; 机构名; 其他专有名词; 动词;联系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形容词;区别词; 数词;量词; 副词; 代词;介词; 连词; 助词;叹词; 拟声词;习用语;缩略语;前接成分;后接成分; 语素字; 非语素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成语故事书读后感

全文共 313 字

+ 加入清单

《程门立雪》中的杨时虚心好学、尊敬师长的精神深深的打动了我。《刮目相看》让我知道:用陈旧的眼光看人,往往看不到对方进步的地方。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对方,全面而正确地评价对方,才是正确的。《得过且过》提醒我:不要因为一时的好而骄傲,要做好长远打算,不然最后,就变成别人笑你了!《画蛇添足》告诉我:做任何事都要实事求是,不卖弄聪明,否则非但不能把事情做好,反而会把事情办砸。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要自作聪明,不要做那些多余的事情。

《盲人摸象》说明:做什么事情都要仔细观察,不要象盲人摸象一样只看到事物的一面。

去年暑假,妈妈给我报名学游泳,刚开始我很兴奋,以为游泳非常好学,就是在水里泡泡,玩玩,可是真正学了,我才发现学游泳非常的辛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杯弓蛇影成语故事感悟

全文共 334 字

+ 加入清单

暑假里我读了《杯弓蛇影》这则寓言小故事。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从前有个叫乐广的人,一天他请朋友吃饭,可这个朋友回家以后就病了,乐广去探望他,问他怎么回事,朋友说你上次给我倒的酒里有一条蛇,我不好意思倒掉,只好喝了下去了。

乐广百思不得其解,酒里怎么会有蛇呢?乐广回家看到了挂在墙上的弓,心想,原来朋友看到的蛇是弓的影子啊!过了几天,他又请朋友来做客,还是让他坐在原来的位置,朋友又看到了那条蛇,乐广也拿着杯子到朋友的位置上,朋友发现他的杯子里也有一条蛇,朋友很奇怪,问他怎么回事?乐广把事情都告诉了他,朋友心里一下轻快了,病也好了。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在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要一个为什么,都要通过调差研究去努力弄清楚事情的真相,求得正确的解决方法,而不是一味的猜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成语厉兵秣马的故事

全文共 808 字

+ 加入清单

厉兵秣马出处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厉兵秣马意思

厉兵:磨快兵器;秣马:喂饱战马。形容准备战斗。

厉兵秣马的典故

公元前628年冬天,在郑国戍守的秦将杞子暗地里派人回国报告说:“我们已经掌握了郑都北门的钥匙,如果派部队来偷袭,可以顺利地占领这个都城。”

秦穆公接到报告,满心欢喜,很快任命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人为统帅,率军前去偷袭。

大夫蹇叔看出了这次远征的危险性,劝阻穆公说:“秦,郑相距千里,中间要经过广阔的晋国领土,长途奔袭,怎么能保住秘密?郑,晋两国如果在路上伏击,我们的远征军可就完啦!”穆公认为晋文公刚死,机会难得,不听劝说。

蹇叔的儿子也在远征军中,出发时,蹇叔到东门外送行,哭着说:“晋人一定会在設地袭击你们,今后我到那里去给你收尸。”穆公听他尽说丧气话,大骂该死。

千里奔袭的秦军,好容易才来到离郑国不远的滑国。恰好郑国有八商人弦高,正赶运货物来到这里,见到这么多枭军,不由吃了一惊。但他不动声色,很快弄清了秦军的动向。

弦高担心自己的祖国还不知道偷袭的秦军已到大门口,便派人火速回去送信,他自己假冒郑君使者,对秦将说敝君知道贵军远道前来,特命我送上一批牲口,供将军慰劳部下。”孟明视摸不清虚实,不敢继续进兵。

再说杞子把报告送出后,日夜计算着秦国远征军到来的口期。这支留在郑国都城客馆内的秦国戍守队频繁地活动起来,他们把行李捆载好,战马养得精壮,兵器磨得锋利,随时准备行动。

与此同时,郑国已接到弦高的密报,得知秦军偷袭,便立即动员军队和人民,加强城市的守备,还派人到客馆查看杞子一行人的动静。

郑人看到客馆内厉兵秣马的情景,更加证实了弦高的报告。他们派军队把客馆监视起来。杞子知道消息已经走漏,慌忙带着随从逃跑。

为了不开罪秦国,郑国军队不加阻拦,让他们逃出城去。孟明视得到消息,眼看成功无望,只得败兴而归。但是当他们路过設地时,果然遭到晋军伏击,全军覆没,三个统帅都当了俘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掩耳盗铃的成语故事大全

全文共 711 字

+ 加入清单

引导语: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

掩耳盗铃

从前,有一个人很愚蠢又很自私,他还有一个爱占便宜的坏毛病。凡是 他喜欢的东西,总是想尽办法把它弄到手,甚至是去偷。有一次,他看中了一家大门上挂的铃铛。这只门的铃铛制作得十分精致, 好看,声音也很响亮。他想,怎么样才能弄到手呢?最后决定,把它偷走。 他知道,只要用手去碰这个铃铛,就会"叮零叮零"地响起来。门铃 一响,耳朵就会听到铃铛的响声,有了响声,就会被人发现了。那可就得不 到铃铛了。那怎么办呢?

他突然想出了一个办法。他认为,门铃一响,耳朵就会听见了 ,如果把自己的耳朵掩住,不是就听不见了么?于是,他自作聪明地采用这 个方法去偷门铃。 有一天晚上,他借着月光,蹑手蹑脚地来到这家大门前。他伸手 向上摘铃铛,但是,门铃挂得太高了,怎么也够不着,他只好扫兴地回来了。 回到家,他又想该怎么办呢?

他想叫邻居聋子一起去偷铃铛,踩着他的肩膀就能够摘到铃铛了。 可是又怕别人不干,不和他一起偷东西,只好自己踩着凳子摘铃铛吧。 第二天晚上,他带着凳子,又蹑手蹑脚地来到这家大门口。他踩 着凳子,一手掩住自己的耳朵,一手摘这只铃铛。谁知他刚碰到铃铛,铃铛响了, 这家主人发觉后,就把他抓住了。因为别人的耳朵并没有被掩住,仍然能 够听到铃铛的响声。

故事就是这样了,到最后,他也没有得到铃铛,反而别抓了。

成语寓意

钟的响声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是否捂住耳朵,它都是要响的。凡是要客观存在的东西,它不会依人的主观意志为改变。有的人对对自己不利,或不喜欢的客观存在,采取不承认的态度,以为如此,它就不存在了,这和“掩耳盗钟”(掩耳盗铃)一样,都是极端的主观唯心主义——唯我论的表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成语故事典故齐大非耦

全文共 386 字

+ 加入清单

齐国是春秋时代的大国,有次北方山戎国举兵侵入齐边境,情形相当危急。因此向各国讨救兵,希望合力把敌军打败。

不久郑国接到消息,马上派忽率大军援救。忽年轻善战,打的山戎抱头鼠窜,赢得空前大胜利。

齐国国君对忽感激万分。原本三年前齐国国君第一次见到他时,有意将自己女儿文姜许配给他,但却被他拒绝了。

忽认为: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合适的配偶,而齐国是个大国,对于小国的忽而言实在不适合。

三年后忽帮齐国打退强敌,齐国国君又旧事从提,但太子忽仍然拒绝说:“三年前我们之间没任何关系时,都不敢娶齐国公主了。如今,我因替你们打倒山戎国,而娶公主回去,百性岂不是以为我带兵援救你们,只为了娶公主呢?”

根据《左传》中的这一段记载,公子忽引用了《诗经》中“自求多福”的诗句,即求助自己比求助他人会得到更多的福佑。公子忽认为为自己将来的统治在于自己,无需通过联姻依靠大国。也许说门不当户不对只是一个借口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南柯一梦的成语故事与解释

全文共 1130 字

+ 加入清单

传说,有一个叫淳于棼的人,平时喜欢喝酒。他家的院中有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槐树,盛夏之夜,月朗星疏,晚风习习,是一个乘凉的好地方。

淳于棼过生日的那天,亲朋好友都来祝寿,他一时高兴,多喝了几杯酒。天色晚了,亲友们都陆陆续续地回去了,淳于棼带着几分醉意在大槐树下歇凉,不知不觉间睡着了。

梦中,淳于棼被两个使臣邀去,进入一个树洞。洞内晴天丽日,别有世界,号称大槐国。正赶上京城举行选拔官员考试,他也报了名。考了三场,文章写得十分顺手。等到公布考试结果时,他居然名列榜首。紧接着皇帝进行面试。皇帝见淳于棼长得英俊潇洒,又很有才气,非常喜爱,就亲笔点为头名状元,并把公主嫁给他为妻。状元郎成了驸马郎,一时京城传为美谈,好有面子。

婚后,夫妻感情十分美满。不久,淳于棼被皇帝派往南柯郡任太守。淳于棼勤政爱民,经常到属地内调查研究,检查部下的工作,各地的行政都非常廉洁有效,当地百姓大为称赞。三十年过去了,淳于棼的政绩已是全国有名,他自己也有了五男二女七个孩子,生活非常得意。皇帝几次想把淳于棼调回京城升迁,当地百姓听说后,都纷纷涌上街头,挡住太守的马车,强行挽留他在南柯继任。淳于棼为百姓的爱戴所感动,只好留下来,并上表皇帝说明情况。皇帝欣赏他的政绩,就赏给他许多金银财宝,以示奖励。

有一年,擅萝国派兵侵犯大槐国,大槐国的将军们奉命迎敌,不料几次都被敌兵打得大败。败报传到京城,皇帝震动,急忙召集文武官员们商议对策。大臣们听说前线军事屡屡失利,敌人逼近京城,凶猛异常,一个个吓得呆若木鸡,你看我,我看你,都手足无措。

皇帝看了大臣的样子,非常生气地说:“你们平时养尊处优,享尽荣华富贵,一旦国家有事,却都成了没嘴的葫芦,贪生怕死,要你们有什么用?”

这时宰相想起了政绩突出的南柯太守淳于棼,于是向皇帝推荐。皇帝立刻下令,调淳于棼统率全国的精锐兵力与敌军作战。

淳于棼接到皇帝的命令,立即领兵出征。可是他对兵法一无所知,与敌军刚一交战,就被打得一败涂地,手下兵马损失惨重,他自己也险些当了俘虏。皇帝得知消息,非常失望,下令撤掉淳于棼的一切职务,贬为平民,遣送回老家。淳于棼想想自己一世英名就这样付诸东流,羞愤难当,大叫一声,从梦中惊醒。他按梦境寻找大槐国,原来就是大槐树下的一个蚂蚁洞,一群蚂蚁正居住在那里。

——《南柯太守传》

【求解驿站】指一场大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南柯,朝南的树枝。

【活学活用】本来打算“五一”时去西安看兵马俑,如今看来,只是~而已。

【妙语点拨】美梦易醒。看荣华眨眼般疾,更疾如南柯一梦。淳于棼梦中享尽荣华富贵,统帅全国精锐兵力,好不威风。可是,梦醒后终究是一场空。这启示我们,梦想固然妙不可言,但倘若缺乏实实在在的行动,也是难以品尝到实实在在的美味。

【近义】黄粱美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食指大动的成语故事_400字

全文共 393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天早晨,公子宋和公子家一起去朝见郑灵公。突然,公子宋的食指跃跃跳动起来,公子家觉得很奇怪,公子宋说:“每次我的食指跳动,那天必有异味可尝;像前次我出使晋国,尝了石花鱼的鲜味;后来出使楚国,又尝到了天鹅的美味,不知道今天又能尝到什么好吃的东西?”两人进了朝门时,就听说楚人送来了一只大鼋,灵公命人烹煮,准备和朝内的大夫们一起尝尝。公子宋及公子家听了,不禁相视而笑。“你们今天为什么这么高兴呢?”灵公问。公子家的把公子宋食指跳动的情形说了一次;灵公听了,笑了笑说:“这能不能灵验,主权还操在我的手里呢!”于是命令鼋羹改由下席分到上席来。当鼋羹分发到公子宋的时候,正好分完了,灵公大笑着说:“你的食指还灵验吗?”公子宋走到灵公的座前,伸手在他的碗里取了一块鼋肉吃,说道:“我已经尝过鼋味,谁说不灵呢?”

故事记载在左传里,后人便将它引申为“食指大动”这一句成语,用来形容有意外口腹的征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血流漂杵成语故事及解释

全文共 501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xuè liú piāo chǔ

【出处】会于牧野,罔有敌于我师,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杵。

解释】杵:捣物的棒槌。血流成河,舂米的木棰都漂了起来。形容战死的人很多。也泛指流血很多。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战争残酷

【结构】主谓式

【近义词】血流成河、血雨腥风

【相反词】兵不血刃

【押韵词】深山长谷、沉舟破釜、载歌且舞、寝苫枕土、披文握武、唇敝舌腐、漆女忧鲁、密锣紧鼓、諠客夺主、进退迍邅。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尚书·武成》中记载周武王讨伐商纣王,在朝歌附近的牧野进行一场恶战,杀得天昏地暗,血流漂杵。孟子认为这样描写夸张过度,武王的军队是仁义之师,不会滥杀无辜,纣王残暴,士兵会纷纷起义,不会有这样激烈的战斗。

【成语示例】若崩厥角齐稽首,血流漂杵脂如泉。

【成语例举】家也可以狼藉一片血流漂杵,筑成一双男女的死牢。

【词类符号】名词;时间名词;方位名词;处所名词;人名;姓氏;名字;地名;机构名;其他专有名词;动词;联系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形容词;区别词; 数词;量词; 副词; 代词;介词; 连词; 助词;叹词; 拟声词;习用语;缩略语;前接成分;后接成分; 语素字; 非语素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