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二年级名人故事大全(实用20篇)

浏览

6192

作文

1000

品质顽强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1564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激励大师约翰.库提斯刚出生时,身体严重畸形,只有一只矿泉水瓶大。医生看着他罕见的微小样子,断定他不会活过当天。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矿泉水瓶男孩"却活了下来,并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一天天成长起来。

如今的他,不仅让当年一再为他的生命设限的医生瞠目结舌,还成功地养活了自己,在精神方面变得无比强悍。他受到过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的接见,并且与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同台演讲过。他的业余生活十分丰富,他喜欢驾车、钓鱼、看球赛,还做过残疾人游泳、跳水、橄榄球、乒乓球等体育项目的教练。

因为残疾和病痛,1970年出生的约翰.库提斯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他自己也说不清。他记得上小学时,有一次,一群孩子用胶布封上他的嘴,把他绑起来扔进了垃圾桶,然后点上火企图把他烧死。为了活命,他在垃圾桶里拼命扭动,直到把身边的火苗扑灭、被人发现。17岁那年,由于下肢病情恶化,他不得不从腰部截肢,剩下的身高不足1米。从此,他成为名副其实的仅有上半身的矮人。悲惨的命运总是喜欢拿他开玩笑,29岁那年,他又患上了癌症。

为了自强自立,更为了用他的拼搏精神和不甘向命运低头的意志去激励别人,约翰.库提斯在向命运和自身残疾挑战的同时,喜欢上了演讲事业。在8年多的激情演讲中,他"走"过190个国家和地区,成为闻名各国的传奇人物,并被誉为世界激励大师。在"走"向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演讲征程中,他经常会用一只胳膊支撑着身体,腾出另一只手推动滑轮,驱动不到1米高的躯体在地面上快速前行。无论"走"到哪里,无论遇到多少困难,他的头始终高昂着,神情中甚至有几分骄傲。当有人对他如此"卖力"和不珍惜自已的身体有些不解时,他总是充满自信地说:"我这样做的唯一原因就是为了激励别人,证明自己没有什么不可能!"

约翰.库提斯在演讲中曾不止一次地讲述过他早年申请驾照时的一段趣闻。当时他坐在椅子上,接待他的人坐在柜台里,只能看见他的上半身,便问他有没有残疾。"怎么跟你形容呢?"约翰.库提斯煞有介事地说。然后,他双手撑住柜台猛地跳了起来:"这算不算残疾?"吓得那名接待员几乎晕了过去。在对人介绍自己时,他说:"你们看到的我没有双腿,但我却能做很多的事情;而有的人四肢健全却什么也做不成,整天抱怨:为什么我不能这样、不能那样。"在一些地方演讲时,他不止一次地对听众说:"现在我来到这里,就是想用自己的成长经历来激励别人--无论你现在的状况有多差,要永远相信明天可以更美好。我现在每天都很忙,在世界各国演讲。我是在激励别人,也是在激励自己。别对自己说“不可能”,这是我这样一个高度残疾人永恒的信念。但愿我的演讲激励会成为许多身体健全者的信念。"

"他好像拥有永不枯竭的斗志。"众多听过他演讲的人常常会这样评价他。近年来,因为演讲,约翰.库提斯到过中国若干座城市,让很多中国人见证了他的励志传奇。7年前,他第一次来到中国时,一句汉语也不会说。中国助理成为他的第一位汉语老师。经过不停的学习,现在,约翰.库提斯能够准确地说一些汉语了。

2012年6月,约翰.库提斯再一次来到中国。在山东济南进行演讲时,他对记者说:"在中国,我经常听见朋友们说“我今天过得很不开心”。但什么是不好的一天呢?对我而言,很少。就像自己的命运,不管你觉得多么不幸,这个世界上总会有人比你更加不幸。我当然也会有伤心和沮丧的时候,因为我是正常的人。但这只是人生的起起伏伏。有起伏、有高低,人生才会继续下去。"

是啊,无论坎坷,还是平坦,只要能像约翰.库提斯那样高昂着头坚持走下去,就会摘取成功的果实,品尝美好生活的滋味。像约翰.库提斯这样高度残疾的人,之所以能够在挑战命运中取得成功,不仅因为他是一个不对自己说不可能的强者,而且,他的心灵像花朵一样温柔、像火一样热烈,又像水一样博大。唯有拥有这些,你才能成为人生竞技场上的胜利者。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十问霍金名人故事

全文共 1073 字

+ 加入清单

问题1:如果上帝不存在,为什么关于他存在的概念已经几乎被全世界接受了?

答:我并没有说上帝不存在。上帝实际上是人们给我们为什么得以存在的原因取的一个名字。但我认为,我们得以存在的原因是基本的物理定律,而不是一个我们可以与之建立个人关系的某个个体,也就是非人格的上帝。

问题2:宇宙有终结吗?如果有,那么之后是什么?

答:目前的观测表明宇宙正在加速膨胀。它将永远膨胀下去,变得更空旷黑暗。虽然宇宙没有终结,但它有一个大爆炸的诞生起点。也许有人要问宇宙诞生之前是什么?答案就是根本没有所谓的“大爆炸之前”,就像是说没有比南极点更南方的地方一样。

问题5:你认为我们的人类文明能存在足够长的时间,让我们得以去探索更深的宇宙吗?

答:我认为我们的文明还是有很大的机会存活到我们可以殖民太阳系其他行星的。但我们太阳系没有一个像地球一样适合居住的地方。所以,我不太清楚如果我们把地球弄得不适合居住以后,我们是否还可以生存。为7确保我们长久生存,我们需要探索其他星系,但这需要更长时间。让我们期待我们能够熬到那个时候吧。

问题4:如果你能和爱因斯坦对话,你要说什么?

答:我会问他“为什么你就不信黑洞呢”?他的相对论理论中的场方程解出来的结果就是,大型恒星或者空间气团会因自身引力塌陷而形成黑洞。爱因斯坦很不喜欢这个结果,他认为这个过程会被一些爆发中断,从而阻止黑洞的形成。但要是没有这些爆发呢?

问题5:在你有生之年,你希望看到什么样的科技进步?

答:我期望聚变可以成为实用的能源。聚变将提供永不枯竭的能源,没有污染,也不会造成全球变暖。

问题6:你觉得我们死后,意识上哪里去了?

答:我觉得大脑就像计算机,意识就像是软件程序。你关了电脑,程序也就终止运行了。理论上说,意识应可以在神经元网络中被重建,但这非常困难,因为这需要一个人的所有记忆的信息。

问题7:你有什么普通爱好?

答:我喜欢各种音乐,从流行风到古典到歌剧。我还喜欢和儿子一起发烧F1方程式赛车。

问题8:你认为你的身体不便是限制还是帮助了你的研究?

答:虽然我不幸得了运动神经方面的疾病,但在其他方面非常幸运,我幸运地在做理论物理的工作,也很幸运我的那些书非常成功。

问题9:当人们期望你能回答有关生活困惑的问题时,你是否感到压力很大?

答:我显然不能回答生活的所有问题。虽然数学家或者物理学家可以回答关于宇宙起源的问题,但这对于预测人的行为没有任何帮助,因为那需要解更多的方程才行。我并不比其他任何人更理解怎样让别人开心,嗯……尤其是女人。

问题10:你认为有一天人类可以理解所有物理现象吗?

答:我期望不要,否则我就失业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这就是克迪名人故事

全文共 751 字

+ 加入清单

行家们说,钢琴大师克迪是最权威的莫扎特诠释者之一。他在上海的演奏是排在一个美妙的晚上。他的那份专注神情,就像在精心挑选珠宝。他的手指在划动“珠宝”时,发出了那么悦耳的声音。当他从座位上站起来,向鼓掌的观众行礼时,观众早已疯了。他们拼命鼓掌,希望再一次将他拖入加弹。几乎所有人都相信彬彬有礼的克迪还会献出他更好的音乐。然而,他一次次返回台上,一次次立于钢琴旁边,一次次行礼。他以最有礼貌的温柔方式,没有加弹任何一个曲目。观众费解了。这是迄今为止,惟一的一位不肯加弹的钢琴大师。

不媚俗,坚持音乐精神,坚持高品质的纯粹的追求,构成了克迪的独特的音乐品位和精神高度。即使是加弹,他也不肯!

翻阅1975年的《加拿大表演艺术》杂志,可以看到一篇题为《安东·克迪挑战名声》的评论文章。今天,他已经赢得了这种挑战:不管媒体如何冷嘲热讽,他就是不与大牌的唱片公司签约。并且,他宁可在加拿大北方的小型音乐节演奏,也不愿去萨尔斯堡或者英国的“Proms”音乐节。他就是如此清高,如此超然而脱俗。

他还有更绝的细节。他常常去一个叫做曼尼托巴的小镇上演出。那个小镇在加拿大最偏远的地区,交通也不便利,也不会有专门的车来拉钢琴。但是,他却宁肯将钢琴装到运货的粗糙大卡车上,在弯曲的山路上一摇一晃,逶迤而行。那个小镇才1500人,而出席他的音乐会的却有750人。他翻山越岭不辞辛苦只为了尊重这750人。他是为音乐为真音乐而生的。

据载,他有一次专程去了一个地方演出,那里是查罗德皇后岛。他去那里演奏仅仅是为了一个人——一个老太太。这个老太太听过他的录音,便给他写信,希望他能够来她的小镇演出。而老太太以为他这么知名的钢琴家不会来的,永远不会来的。但是,她想不到他一接到她的信,就真的来了。这个老太太面对他的演奏,很久不敢相信眼前的真实。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乐观的名人故事2:“疯女子”张平宜与麻风村

全文共 3973 字

+ 加入清单

在台湾,她是获得过大奖但不按常理出牌的“奇怪的记者”,而在麻风村,为了麻风病人子女的教育问题,她“像疯子一样作战”了十年。

每个人的人生,都会直面厚重艰难的课题。是逃避,还是用力在生命的轨迹里添上厚重的一笔?

台湾女记者张平宜选择了后者。张平宜曾是台湾新闻界最出色的记者之一,12年职业生涯中,以作品《台湾艾滋病防治经验》、《终战五十年省思日本三大反人道罪行》先后获得台湾地区新闻界最大的奖项“吴舜文新闻奖”和“行政院新闻局金鼎奖”。

另—个世界

1999年夏天之前,张平宜尚未意识到麻风村会与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紧密联系。

当时,她是台湾《中国x报》的资深记者,工作稳定,家中有一栋4层楼的依山别墅,并配备佣人,开跑车,爱时髦,生活无忧。

像一些同龄女性一样,随着小儿子的降生,她打算辞职当专职家庭主妇。在辞职前,她安排了最后一次采访任务——跟着国际救援组织到云南、四川一带的麻风村考察,当时她来到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一个叫大营盘的小村庄。

从1959年开始,因为麻风病的蔓延,当地政府在大营盘建立了麻风康复村,对麻风病人实行隔离集中的治疗,张平宜到来的时候,这里已经遭受麻风病侵蚀半个多世纪。

第一次从台湾深入到大陆偏远底层的农村,穷山恶水,生活条件极其恶劣。封闭隔绝的破败景象让她震惊。这些村子极为偏僻,利用自然地形与世隔绝,仍停滞在无水无电、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无家可归的老残病人遭疾病侵袭,有人眼瞎、鼻残、五官严重扭曲变形,有人缺手断脚,只能在地上匍匐爬行,包伤口的布烂了,苍蝇在周围围绕,走过的地方都是血痕。

“那里的孩子,他们没有一个穿着像样的衣服,很多人光着身子,身上脏得只能看到两颗眼珠子,眼神空洞,”初到大营盘时,张平宜很疑惑为什么这个地方的孩子脸上都长满了一颗颗的痣?直到她走近一看才知道——“天啊!那不是痣,而是一只只苍蝇停在孩子们的脸上。”

他们是麻风病人的子女,生在麻风村、长在麻风村,除了集体户口外,他们没有自己的身份。麻风病人尚有身份和补助,他们的子女却一无所有,麻风病人的第二代、第三代不仅是文盲,更是所谓的“幽灵人口”,背负着麻风病人的宿命,他们走不出麻风村。没办法读书,个别人只好隐瞒身份到外地去上学。

麻风病人没有被安排在疗养院集中治疗,生活在最原始的山村中与世隔绝。麻风村民只能近亲通婚,一生再生,小孩也没机会受教育。出生,成长、成婚,又有新的孩子源源不绝地出生,一条看不见的线似乎圈着这些被命运诅咒却无辜的脸。

张平宜是个爱哭的人,但她认为自己并非是一个没有见过世面的弱女子,多年从事的记者职业早已让她给自己披上防护衣,但是她哭了。

最初她的想法很简单,只打算尽一个记者的职责,将看见的事情传播出去。但是,如今回头看,一转身的工夫,她的命运与麻风村已经紧密相连了十年之久。

“我是一个母亲,看到麻风村里的那些孩子,我做不到转头离去。”张平宜如是说。

作为第一个进去大营盘的台湾记者,张平宜担心,以后还会有记者再进去吗?如果自己狠心离去,大营盘那些孩子的情况还要多少年才会被披露出来?一般人不会有心情去关心并走进麻风村,也不可能会有人跑去关注这群隐藏在社会最底层的人。

因为那一张张无辜的小脸蛋,张平宜心里很清楚,如果麻风村子女的救援教育不开始,他们将永无受教育的机会,一辈子都无法走出被人歧视的麻风村。

经过十年的努力,张平宜已经在大营盘建立国内麻风村第一所正规学校,2005年凉山地区的麻风村告别“幽灵村”的历史,在完成一轮户口普查后,大营盘成为正式的行政村。

2005年大营盘小学毕业典礼,张平宜邀请了两岸媒体去采访,台湾和大陆都去了好几家媒体,“‘啪’,把这件事情一报出来,大营盘的户口普查工作就展开了”,张平宜形容当时的媒体效应。

媒体的关注,使当地政府将更多关爱的眼光投向麻风村。2007年国家投入扶贫资金在当地修路、引水、建房屋,给村民增加补助,并建学生餐厅,盖中学校舍等。

3月中旬,张平宜再次回到麻风村,她每次回去一般会呆上一个月左右。

像疯子—样作战

最初的开天辟地是艰难的,因为民间社会的歧视,以及长期的隔离政策和落后的经济措施,导致大营盘与地方社会结构的断裂,麻风村成了一个“刻意被遗忘的黑暗角落”。

凉山大营盘村对她这位来自台北的都会女子来说,真是一个化外之地。但最让她感到心力交瘁的不是环境的恶劣,而是和当地官员的斡旋,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封闭社会里,当地官员们认为她大老远地从台湾来到四川凉山,一天到晚在麻风村帮助别人,铁定是为了要投资获利,要不然就是来这儿搞特务工作。

“张小姐很难缠的”,张平宜说当地官员这样评价自己,她甚至被称做“台湾来的女特务”,虽是玩笑之说,但天外来客的尴尬,没少让张平宜吃苦头。

“用他们的想法就会这样解读,因为他们完全不懂得什么叫人道救援,也不懂得人道关怀。他们不能理解的是,你张平宜又没有名、又没有利,还拿钱出来,难道这个女人疯了吗?”

她刚到的那几年,由于汉族和彝族的文化差异和冲击,张平宜和官员更是经常起冲突,推展工作处处碰壁。她无法和那些刁难她的官员谈所谓的人道关怀,所谓的生命价值,相处过程中却不乏斗智斗勇之处。

为了申请学校用地、经费,最初张平宜对当地政府寄予了很大希望。2006年时,张平宜说自己已经发誓再也不跟官员打交道了。“我咬着牙做就是了,我不想跟他们再去争什么。我们把自己封闭在麻风村里,在自己的学校里,带着孩子成长,孩子们没吃、没穿,我们就自己去找,不再指望当地官员。”

“像疯子一样在前方作战”,张平宜这样形容自己在大营盘的经历,“如果我是个男人,早就被赶走了。人家以为你去行善,结果我们要跟他们作战。但我们争的是当地人的利益,结果是选择了跟孩子们一起走这条路,一走就十年。我知道我一放手他们就会回到原点。我觉得这是最笨的方法,可也是最实在的方法。我有时候想想,真没想到我的人生竟然会转去那做这个事。”

“我必须承认,如果不是当年征战新闻战场的惯病,你一个人无论如何都得把选题做回来,我就不可能这样做。”张平宜说,但她还是慢慢学会了更有耐心,留心观察当地的文化,请教当地学者,从学者们对彝族麻风村的田野调查中,考察了疾病之于村落的生活影响,才渐渐地抓住了对凉山的感觉。现在,大营盘小学已经逐步成为一个成熟的教学点,老师人数已经有12个,学生30人。

中国有800多个麻风村,光云南就有200多个。之所以选择在大营盘这个地方奋斗,张平宜说,是因为我想在这里做一个样板,让后来者比照。

张平宜的新书《台湾娘子上凉山》在台湾出版,她说希望通过这本记录了自己十年凉山经历的书,帮助孩子们把大营盘中学建立起来,“这也许是我最后一次替他们这样的发声请求”,她说的是跟当地政府的“最后一搏”。为了建立大营盘中学,她甚至给温x宝写过信,向凉山政府申请30亩地盖学校用。后来,在政府主导下,大营盘中学虽然已经建立起来了,但仍未有老师到位,“出这本书真的很希望能够帮孩子们把中学建立起来”。

为了募集资金,张平宜在台湾成立了“希望之翼协会”,不定期向社会募捐。目前,在学校的运营上,协会尚能解决资金问题。但如果需要大笔费用,协会会跟其他一些基金会合作,或者向台湾企业家筹集。

一个奇怪的记者

她的朋友评价她是个疯狂而执著的女人,她则说自己是个脾气很大的人,以前在报社工作时,她就是一个非常奇怪的记者。很多记者喜欢跑比较抢版面的“立法院”政治或财经新闻线,对社会边缘的题目根本不感兴趣。但张平宜从入行开始就在做社会关怀的议题。

“这样的议题很少有编辑会感兴趣,因为没有卖点,但好在我文笔还可以。张平宜在报社是一个没有专属版面的记者,她的文章可以放在任何一个版面,可又不隶属于哪一个版。报社的同事早已知道她是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记者。

1992年的某一天,张平宜在高雄的精神病院采访精神病患者选举投票,有人过来跟她说,“平宜,你采访艾滋病的报道得了吴舜文新闻奖”。在此之前,张平宜对艾滋病的关注已经有七年了,对于不同的艾滋病群体、艾滋病酒吧、保险套等问题,她都会去观察。

1996年,张平宜获得“行政院新闻局金鼎奖”,则是对731人体实验部队和南京大屠杀的问题有了长期跟进后,凭报道《终战五十年省思日本三大反人道罪行》而获奖。

据说,当时大家都以为这个获得大奖的张平宜应该是个老头子,他们不会想到,写这种东西的人其实是一个三十岁的女记者。

“我管你有没有版面,我觉得我做的是我自己。所以说大家说我是一个疯狂执著的女人,没错。”

她在医生丈夫的眼里,原是个又娇生惯养又脾气不好的千金大小姐,除了做记者外什么都不会,也从来都不会做饭,现在却可以在学校给几百个孩子做饭。她先生总是说自己做梦都没有想到她可以吃那么多的苦,并且在环境那么恶劣的地方还能够苦中作乐,看到了她崭新的另外一面,所以他很支持。

好多人看到她书封面的照片,都说照片和本人有差异。不是五官上的差别,而是神采,10年后的她,过度的操劳的脸上已浮现了沧桑感。

她笑说,她也很想有充足的时间休息,然后像其他女人一样去做做美容,把脸上的一些斑点去掉。

她形容自己这一辈子的感情跟大营盘是割不下的,因为已经内化成为生命的一部分,会掌控着她的悲欢。接下来,她很希望角色上可以有点改变,她可以跟一般的女人做一样的事。

为了让孩子理解自己,张平宜曾带两个儿子去麻风村,她认为这是最好的言传身教。小儿子小学三年级第一次去那里,背了一袋恐龙玩具,教麻风村的孩子认识各种恐龙。现在两个儿子每年都会去做义工,她希望两个儿子能从中学会与人交流,在爱自己的同时也懂得爱别人。

这个内在非常感性,说话和行事却风风火火的女人,在听到中央电视台记者要和她一起从成都一路跟拍到大盘营村,她立马打了回票,旁边的助理不解地问她为什么?她的回答劲爆得让记者差点从椅子上摔下来,她说:“我才不要,我还要保持我挖鼻孔的乐趣。”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中外名人故事读后感

全文共 304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我看了《中外名人故事》,从中又认识了许多科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艺术家、经济学家。比如才能全面的科学家张衡,他在天文、历法、文学、地理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是一个罕见的全才式人物。

张衡生活在东汉时期,他发明的地动仪整整领先了欧洲1000多年,他还发明了可以测定风向的候风仪,可以自己运行的自行车,能够自己飞的木鸟;在数学方面,他计算出圆周率是3.162;在地理方面,他绘制的一幅《地形图》流传了几百年;在艺术领域,除了写文章外,他还擅长绘画,是东汉时六大画家之一。

我还从中吸取了一些政治家治理国家的思想,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时时提醒我要有志气,又要刻苦努力和团结人。看了这本书,我还收获了许多知识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名人成功小故事

全文共 1181 字

+ 加入清单

在3岁那年,她的父母离婚了。因为家庭的贫困,加上血统的原因,一家人备受歧视。母亲带着她过着四处漂泊的生活,她们因无法支付租金而寄宿在朋友家的地板上。

就算是这样,她却从未掉过眼泪。因为母亲曾是一名歌剧演唱家,小小年纪的她受母亲影响,4岁时,就迷恋上了音乐,常常跟在母亲身后学唱歌。

在上学后的她,学习成绩并不优秀。一次测试,她的数学得了6分,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责备了她,但她却理直气壮地站起来,说:“数学对于我没用,以后我要当歌星。”此语一出,立刻遭到了同学们的嘲笑,在同学的嘲笑声中,她紧紧地握紧了拳头。

从13岁起,她开始了音乐创作,14岁,她找到了几个录音棚,担任他们的后备试音歌手。高中毕业,她不顾家人的反对,带着稚嫩的梦想,到了纽约。

那时候刚到纽约时,她只能在酒吧里做招待,与人合租狭小的房子,自己常常在客厅地板上铺一张床垫过夜;她每周常常只能靠一包干酪通心粉艰难度日,在经济极为拮据的几个月,她甚至只能靠附近熟食店老板施舍的硬面包和冰水填饱肚子。

但是她没屈服,在昏暗的灯光下,她不停地写歌,写到手发麻,累得趴在桌上睡着了。她热切地盼望着有一份合约,出一张唱片。然而她跑遍了纽约街头所有的唱片公司,都被拒绝在门外。

在18岁时,她终于在一家热门的俱乐部获得了登台表演的机会,她的完美的嗓音和创作才华渐渐为人注意,哥伦比亚唱片公司以35万美元的合约成功将她揽入旗下。35万美元,对于她是一个天价,那一刻,她热泪盈眶。

她很快在公司崭露头角,为公司创下排行榜的十大热门歌曲。她的歌曲也越来越成熟,而形象也变得性感自信,她频频出现在各大杂志的封面。这些杂志认为她在音乐和形象上的转变带动了整个乐坛的潮流,并将此种潮流命名为“蝴蝶效应”。20岁,她就获得了格莱美音乐大奖最佳女歌手,此后的10年间,她在世界音乐大奖、全美音乐奖、灵魂列车音乐奖、美国作曲家协会奖、欧洲音乐白金奖等大奖上收获颇丰。

然而,就在她的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不愉快的事情发生了。30岁时,她与哥伦比亚唱片公司分道扬镳,只得寻找新的公司,但不幸的是,两年后,新公司也决定终止她的合约。原因是他们认为她失恋后,精神上出现了问题。

那时的她备受争议,然而在低谷中的她没有放弃音乐,她坚信,是蝴蝶,就不怕翅膀上的雨水。

一年后,她与环球唱片公司旗下的Island唱片签下合约。在新公司,她很受赏识,两年后,她凭借新专辑重新回归到乐坛的巅峰。这张专辑的销售量位居当年全球销量第二位,国内冠军。此后她的歌曲一直在各大音乐榜单上排名第一,她的歌曲受到全世界各地乐迷的喜爱,她因此被称为流行乐坛天后。

蝴蝶有一个特点,它的翅膀上布满了鳞片,鳞片中含有大量的脂肪,仿佛给蝴蝶穿上了一件“防水雨衣”。她一直相信自己是一只美丽的蝴蝶,雨再大都不会打湿为梦想而飞的翅膀。终于,她成功了,迎来了自己绚丽的春天,她就是玛丽亚·凯莉。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名人哲理的小故事

全文共 2281 字

+ 加入清单

在人生中,有时最好走的路不一定是大路,而是小路;在现实中,有时最便捷的路不一定是直路,而是折路。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了名人哲理的小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名人哲理的小故事篇一:冯玉祥买肉敬父的故事

国将领冯玉祥出身贫寒,二岁就入伍当了兵。  那时,部队里一般逢三、五日领饷,五、日打靶。打靶可是件苦事,不管严冬酷暑,刮风下雨,在地上一伏就是半天。冯玉祥的父亲冯有茂心疼玉祥年龄小,身板差,每逢打靶的日子,总要给他几个小钱,让他买两个烧饼补补身子。  玉祥虽说接过了钱,可心里老是犯嘀咕:家中的日子本来就不好过,何况前些天父亲又坠马摔伤了右腿,正需改善饮食,好好调养。这钱,怎能自己享用呢?于是,他把父亲给的钱都攒了起来,再加上省吃俭用节余下来的一点饷金,凑足二四个钱,到肉铺买了二斤猪肉,送回家中。  晚上,父亲收工回来,发现锅里炖着香喷喷的猪肉,分奇怪,就问站在锅灶前的玉祥:“孩子,这肉是从哪儿来的?”  玉祥笑着说:“一不是偷的,二不是抢的,你就放心大胆地吃吧!”  可正直憨厚的有茂老汉硬要打破砂锅问到底,没办法,玉祥只好如实讲了。  冯有茂听罢,顿时一阵心酸,眼泪夺眶而出。  这事发生在1897年,那年冯玉祥刚满五岁。二年后,他仍没忘记此事,还专门写了一首有趣的打油诗呢!  “肥肉二斤买回家,手自炖熟奉吾父。家贫得肉良非易,老父食之儿蹈舞。”

不论处在怎么样的环境下,都不能忘记父母给予我们的爱,以孝为道是我们中国的传统美德。

名人哲理的小故事篇二:小姑娘教训萧伯纳

爱尔兰作家萧伯纳(1856—1950)是世界着名的小说家、社会活动家和幽默大师。他在访问苏联期间,有一天在街头遇见了一个苏联小姑娘。那小姑娘聪明活泼,逗人喜爱,萧伯纳便同她玩了很久。临别的时候,萧伯纳对小姑娘说:“你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有名的萧伯纳。”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那小姑娘竟然学着萧伯纳的口吻说:“你回去告诉你妈妈,说今天同你玩的就是苏联姑娘赖莎。”  这件事给萧伯纳以不少的感触。“一个人不论有多大成就,他对任何人都应该平等相待,要永远谦虚。”萧伯纳感慨地说。  “这就是小姑娘给我的教训,我一辈子也忘不了她的!”  还有一次,萧伯纳收到一位小姑娘的来信。信中说:“您是一位最使我佩服的作家,为了表达我对您的敬仰之情,我打算以您的名字来命名我心爱的小狮子狗,它是我过生日时亲戚送给我的。不知尊意如何?”  这真是令人哭笑不得的问题,萧伯纳却幽默地回信道:“亲爱的孩子,读了你的信,颇党风趣盎然。我分赞同你的主意。不过,最主要的一点,你务必和小狮子狗商量一番!”

一个人不论有多大成就,他对任何人都应该平等相待,要永远谦虚。

名人哲理的小故事篇三:邱吉尔的长寿秘诀

邱吉尔不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着名人物,而且是英国历任首相的长寿者,他整整活了90岁,他长寿的秘诀之一就是善于睡眠。  邱吉尔精力充沛,一向是大干、酣睡。在其任职期间,正处第二次世界大战,局势极不稳定,瞬息万变,国事极其繁忙。他日理万机,每日睡眠时已精疲力尽,躺下便睡着,从不失眠。他常对记者说:“我每天大约在半夜三点睡眠,上床时如释重负,睡得很香。”  早八点左右,邱吉尔醒来后,先是躺在床上看看报纸、电报和其它急件,然后接见来访者,向各部和参谋委员会口授命令、指示,直到中午才起床。邱吉尔在介绍长寿经验时说:“如果有地方坐着,我绝不站着,如果有可能躺着,我决不坐着。”  邱吉尔每天还保持一个多小时的午睡,以便养精蓄锐,使晚上精神充沛。他常常向周围的人们宣传午休的好处,劝他们向自己学习。因而效法他的很多,据说美国总统肯尼迪、里根等就曾模仿过他的午睡方法。  除此之外,邱吉尔还分喜欢运动,常常在午睡前后和晚饭前后骑马、打棒球、画画、观赏动植物,有时还砌一会墙,做到动静结合、劳逸结合。  能让内心保持宁静的人,才是最有力量的人。“神静而心和,心和而形全;神躁则心荡,心荡则形伤。”一个人心浮气躁时,方寸已乱,必然会导致举止失常,进退无据,会失去正确的判断力。反之,心静神定,泰然自若,你便听不到外界的喧嚣和嘈杂,为人处世就不会失于轻率。每临大事有静气,方为大家风范。

名人哲理的小故事篇四:把订单分给对手

郭台铭今天能够成为台湾地区首富,和他这种顾全大局的思维方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个普通的商人只会关心赚钱多少,而一个商业大家考虑的则会是方方面面的收益,这就是成功和伟大之间的差距。  郭台铭就将自己的鸿海精密集团办成了首屈一指的大企业。经过艰辛的打拼,他的企业终于走上正轨,各地的订单如同雪花一样飞来,企业利润迅速增长。这年年初,郭台铭接到一笔大订单,企业的高层为这个订单兴奋不已。一旦完成这个订单,集团将迅速扩大,傲视群雄。就在集团上下摩拳擦掌,所有人都铆足了力气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郭台铭突然做出了一个让大家意想不到的决定:他已经向几个关系不错的同行发出邀请,希望大家能和他一起完成这笔订单。  几年后,郭台铭的经营遭遇到危机。当企业陷入困境时,当初郭台铭帮助过的同行们纷纷伸出援手。有很多根本不认识郭台铭的人,也竭尽所能地给予帮助。那次的危机让郭台铭的企业再次成了万众瞩目的焦点。人们惊奇地发现,这个商人的人缘和魅力,居然可以使他得到那么多人的帮助。一个和郭台铭有多年生意往来的朋友,在接受采访时说道:“像郭台铭这样重情重义的人,如果不帮他,我的良心都会不安。”

分享是一座天平,你给予他人多少,他人便回报你多少。相反,如果你是一个自私的人,那么你就永远也不会得到真正的快乐,永远交不到知心的朋友!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读书读久了你总会信仰些什么名人故事

全文共 2374 字

+ 加入清单

当我们翻开一本书,要在翻开的这本书里头寻找到什么呢?这个话题似乎要从我们刚刚出生来到这个世界上开始说起。当人生的这本书刚刚翻开,在未来漫长的岁月里,在这本书里,我们又要寻找到什么呢?也许两者的答案有很多是相似的。首先翻开一本书,我们希望知道自己是谁,我的家乡在哪里,而世界又在哪里。

如果我不打开书,我会以为世界就像我生活的这座城市一样,有草原,有森林,有很多和善的人们。但是当我打开书才知道,《上下五千年》里有那么多的历史;当我打开书的时候,我知道在《一千零一夜》里还有另外一个跟我们完全不一样的世界;当我打开书的时候才知道有好人、有坏人;当我打开书的时候才知道,北京、江苏、四川或者其他的地方怎么怎么样。了解的事情越来越多了,这个世界开始变得越来越大了,结果一个又一个少年该如同我一样,开始向往外面的世界。如果没有书,你不会知道世界是个什么概念,即便后来当你的年岁足够大了,当你来到一个又一个陌生的国度里,你竟然发现一切似乎没那么陌生,因为早在白纸黑字上,早在字里行间,早在曾经翻开的一本又一本书当中,你曾经如此亲密地靠近过它,世界变得不再那么遥远,也不再那么陌生了。

说起来真的有意思,总有很多人问我,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是什么?我的答案永远是一样的,当然是《新华字典》了。如果要是没有《新华字典》,没有我从最简单的一个又一个汉字开始认识起,一直到后来,我怎么会有勇气、有能力翻开一本又一本或厚或薄的书呢?如果我不能翻开那些书,我的很多困惑、我的很多未知怎么能在我的面前陆续打开呢?成长是什么?成长不仅是年岁慢慢增长,更重要的是内心所累积的一个又一个问号慢慢地得到答案。

当你的答案越来越多,当你的问号开始慢慢地被抻直的时候,你就是在成长。最小的时候可能在读《十万个为什么》,获取一个又一个答案,如果没有那些书,答案不出现在你的面前,你就永远像是一个仰望星空的孩子。虽然在这一生当中葆有好奇,葆有问号,永远是一个最重要的事情,但是,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如果你的一个又一个问题不能得到解答的话,成长怎么可能变成现实呢?从你最初好奇的一加一等于二,到后来一加一等于二不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数学题,而是人生,是大的哲学,是你如何去捍卫常识;当别人因为自己的利益,能喊出一加一等于三,甚至等于四的时候,你还有勇气去坚持说一加一等于二。你想想我们走了多远的路程了。从最初只是一个最简单的小学的数学题到后来与常识、与正义、与真理有关,如果没有那一本又一本翻开的书,你怎么可能有这种成长呢?总有人问我读书有什么好处。我说用几个“解”来回答你吧,它可以解惑,它可以解气,有的时候你有很多这种郁闷和生气,打开书看到有与你同样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或者古人甚至都提前把那种呐喊替你发泄出来,你就觉得挺解气的。

另外,还解决你的很多挣扎和困惑。翻开一本又一本书的时候,你看到答案,拥有了一种解决的方案,道路变得更加清晰了。当然千万别忘了,看书还有另外的功能,那就是有的时候还解闷。哪怕现在人们开玩笑连解手的时候,都需要有那些看起来不那么累的书能陪伴你度过人生当中永远不会没有的这种时光。一天总是琐碎的,但是累加在一起却可能会获取很多知识,因此,我觉得一个能提供这么多“解”的书,会帮助一个又一个人更好地走这样一个成长的道路。

在我们寻找的无数答案当中,最后一种答案可能非常的重要。它帮助我们寻找到平静和幸福,我们可能都记着这样的一句话,“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那是一个屈辱的时代。但是现代在物质大潮快速奔涌而来的时候,这句话可以稍微地变一变了,变成什么呢。

“中国之大,找到一颗平静的心简直太难了。”但是不平静又怎么可能幸福呢?我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周围是乱的,自己的心里也是乱的,当你打开书想在书里找到平静的时候,最初几页是很难的。但是当最初的几页慢慢读进去了,你就觉得好书真像是一堵又一堵的墙,开始慢慢地升腾起来,把外面的车水马龙还有那些喧嚣的声音都阻拦在了外面。这个时候,你觉得那颗躁动的心慢慢地安静下来,这个世界你似乎又可以在白纸黑字里闻得到花香,听得到鸟的声音,大自然仿佛又回到了你的身边。更重要的是没有平静怎么可能幸福呢。

那么,幸福与读书、与平静有什么关系吗?很有关系,幸福是由三个关键词构成的,那就是物质、情感和精神。只有物质基础、情感依靠、精神支柱这三种因素的分数都不错,加起来你的幸福指数才高。而读书与这三者紧密相关,“读书无用论”的论调早已经慢慢消散了,那个时代也结束了。

早有调查显示,人们读书和知识获取的水平和你的工资收入是成正比的,我想只有你的读书足够多了,你才会更有创意,才会更自信,你才会更有底气,才能获取更多的物质回报。但是这还不是最重要的。书读得多了,你在情感方面会是一个充沛的、获益很多的人,你的依靠会更充实,更重要的是在读书中会寻找到我们的信仰和精神支柱。中国人的信仰千百年来并不是仅仅靠宗教来支撑的,它就在唐诗宋词当中,在爷爷姥姥讲给你的故事里,在《三国演义》里,在《红楼梦》里,在《西游记》里,在无数的经典书籍当中,至今依然被文人用那种美丽的方块字写在字里行间。

读书读久了你总会信一些什么,信一些什么就有了敬,有了畏,因为信仰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敬畏”二字。有了敬,有了畏,知道什么是最好的我要去做,知道什么是不好的我不能逾越它,就如同社会这条奔腾的大河两边有了安全的河床,敬和畏这两个河床在,不管这条河流如何奔涌,总是安全的。我们现在正处在慢慢建两边河床的过程中。

因此,如果更多的中国人能够多读书,能够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能在这里慢慢找到幸福感并且找到自己的话,中国就会变得更好。也许读书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读书可以改变很多,可以让我们一个又一个人变得更好。

当我们一个又一个人变得更好的时候,你什么样,中国就什么样。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书法名人励志小故事:皇帝练字

全文共 473 字

+ 加入清单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位帝王,他常常在处理政事的空闲时间里,潜心练习书法。当时,被誉为初唐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虞世南就在宫中任职,由于他精通古今,文章书法下笔如神,因而唐太宗一向很尊敬他,也经常临摹学习虞世南的书法。

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唐太宗深深感到虞世南字体中“戈”字最难写,不容易写出其中的神采。有一次,他练习“戬”,因怕写不好有失体面,免得各位大臣看它的笑话,于是便故意将“戈”字空着不写,而私下请虞世南代为填补。

唐太宗为了显示自己在书法方面有所进步,便拿着几幅作品请谏议大夫魏征观看,并征求魏征的意见说:“你看朕的字是否像虞世南学士的字?”魏征恭恭敬敬地仔细看了一遍,始终含笑不语。这时,唐太宗有些焦急地问他:“是像还是不像,你怎样不说话”魏征连忙说道:“臣不敢妄加评论陛下的书法。”唐太宗说道:“你直言无妨,朕恕你无罪。”这时魏征才奏道:“据臣看,其中只有戬’字右半边的戈’旁和虞学士写的一般无二,其余的均相去甚运”。唐太宗听了这番话后后,感叹不已,深深佩服魏征的眼力,从而也领悟学习书法来不得半点虚假,要想学有所成,务必痛下苦功。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春天的故事二年级作文

全文共 255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家属院有一座花园,里面开着红彤彤的桃花。

那桃花像红色的“信号弹”,告诉我们: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小草看见桃花信号弹问:“桃花姐姐,春天到了吗?”

“到了,到了!快出来一起玩吧!”

小草听了一个劲儿地往上钻,终于冒了点头。

春雨仍下着,突然,传来一阵歌声“叽叽——叽叽——”原来是蟋蟀大婶跟昆虫们报信儿呢!

七星瓢虫醒了、小蜜蜂醒了、木棉铃虫醒了……哈!

小蜜蜂可忙了,到处采蜜。小蚂蚁呢?更忙了,一个个背着果子,汗流浃背,连歇都没时间!小蝴蝶不知道跑哪儿去了,我猜,她可能和茶花姑娘捉迷藏了吧!

[春天的故事二年级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名人读书的故事

全文共 262 字

+ 加入清单

伽利略好奇善问:

伽利略是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他在力学上的贡献是建立了落体定律,发现了物体的惯性定律、摆振动等时性、抛物运动规律,确定了伽利略原理。他在比萨大学读书期间,就十分好奇,也经常提出一些问题,比如“行星为什么不沿着直线前进?”一类的问题,有的老师嫌他问题太多了,可他从不在乎,该问还问。有一次,伽利略得知数学家利奇来比萨游历,他就准备了许多问题去请教利奇。这一次可好了,老师诲人不倦,学生就没完没了地问。伽利略很快就学会了关于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等方面的知识,并且深入掌握阿基米德的关于杠杆、体比重等理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名人读书的故事

全文共 213 字

+ 加入清单

车胤囊萤映雪

车胤,年幼时好学不倦,勤奋刻苦。他白天帮大人干活,夜晚便捧书苦读。但是由于家境贫寒,常常没钱买油灯,书也读不成了。他为此十分苦恼。一个夏夜的晚上,车胤坐在院子里默默回忆着读过的书上的资料,忽然发现院子里有许多萤火虫一闪一闪地在空中飞舞。他忽然心中一动,要是把这些萤火虫聚集在一齐,借它们的光不就能够读书吗?于是,他开始捉萤火虫,捉了十几只,把它们装在白纱布缝制的口袋里,挂在案头。从此,他每一天借着萤光苦苦地读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关于名人的励志故事精选

全文共 362 字

+ 加入清单

新中国涎生的消息传到美国以后,已是伊利诺大学终身教授的华罗庚,享有优厚的薪俸、汽车、洋房、荣誉,但这一切再也羁绊不住他那颗炽热的爱国之心。他毫不犹豫地响应祖国的号召,回到自己祖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当他路过香港时,他写了一封长达万言的公开信,情真意切地呼吁爱国知识分子放弃国外优越的物质生活,投入祖国的怀抱。他在信中说:

“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也应当回去,就是为了个人出路,也应当早日回去,建立我们的工作基础,为我们伟大的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

在公开信问世后的二十五年漫长岁月里,无论是天空晴朗的时光,还是在风雨如晦的年月,他都始终恪守着自己的诺言,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奋斗不息,向人们展示了他“祖国中兴宏伟,死生甘愿同依”的爱国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现代名人小故事:身残志坚张海迪的传奇一生

全文共 529 字

+ 加入清单

在祖国大地上,一个瘫痪姑娘谱写高昂生命之歌,震撼了亿万青年心灵,人们从她身上汲取强大精神力量,使自己情操变得更加高尚。她谁?她就八十年代新雷锋——张海迪

命运向张海迪挑战。五岁时,她就得了硬脊膜外血管病变。此后十六年间,她先后动过四次大手术,摘除了六块脊椎板,使她从第二胸椎以下,即占三分之二躯体失去了知觉。

张海迪命运很不幸,可在党和人民抚育、关怀和帮助下,她没有沮丧,而以顽强毅力向命运挑战。她克服种种困难,自学了小学和中学基本课程,阅读了一千多册政治、文学、医学、外语等方面书籍;自学英语达到大学程度;翻译了十六万多字英文作品和资料;她还不顾自身病痛,用自学医学知识和中医针灸技术,为群众治病一万人次以上。她满腔热情地帮助周围青年学习、工作和进步,使他们奋起革命精神,在工作中做出贡献。她在高考预选中得四百三十六分而不能跨进校门,却鼓励和帮助别青年进了大学,她自己不能进工厂劳动,到边疆保卫祖国,却鼓励和帮助别青年成为先进生产者、战斗英雄。

这一个奇迹吗?确实一个奇迹。那么什么力量使这样一个不会走路姑娘生活得如此坚强呢?她对人民、对共产主义道德信念驱使。她说过:“只要我活着,就要为人民服务。我愿意把自己一切献给党,愿意把自己青春献给壮丽共产主义事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名人小时候故事

全文共 566 字

+ 加入清单

卡耐基在小时候是一个大家公认的非常淘气的坏男孩。在他9岁的时候,他父亲把继母娶进家门。当时他们是居住在维吉尼州乡下的贫苦人家,而继母则来自较好的家庭。

他父亲一边向她介绍卡耐基,一边说:“亲爱的,希望你注意这个全郡最坏的男孩,他可让我头疼死了,说不定会在明天早晨以前就拿石头扔向你,或者做出别的什么坏事,总之让你防不胜防。”

出乎卡耐基意料的是,继母微笑着走到他面前,托起他的头看着他。接着又看着丈夫说:“你错了,他不是全郡最坏的男孩,而是最聪明、但还没有找到发泄热忱的地方的男孩。”

继母说得卡耐基心里热乎乎的,眼泪几乎滚落下来。就是凭着她这一句话,他和继母开始建立友谊。也就是这一句话,而成为激励他的一种动力,使他日后创造了成功的28项黄金法则,帮助千千万万的普通人走上成功和致富的光明大道。因为在她来之前没有一个人称赞过他聪明。他的父亲和邻居认定他就是坏男孩,但是继母只说了一句话,便改变了他的生命。

到了卡耐基14岁时,继母给他买了一部二手打字机,并且对他说,她相信他会成为一位作家。他接受了她的想法,并开始向当地的一家报纸投稿。他了解继母的热忱,也很欣赏她的那股热忱,他亲眼看到她用她的热忱如何改善他们的家庭。

来自继母的这股力量,激发了他的想象力,激励了他的创造力,帮助他和无穷智慧发生联系,使他成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名人故事作文300字

全文共 94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星期六,我读了后使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这本书讲的是108个名人从小到大为人们做出的贡献和他们从小刻苦学习的事情.就说童弟周吧,童弟周17岁入学,从三年级上起,在班上总是倒数第一,最后由于他的勤奋上劲和积极进取,高三时他已经是正数第一了,又经过一段刻苦的学习,他成了中国开创胚胎学的一位举世闻名的生物学家., I was greatly inspired by me. This book talked about 108 celebrities contributions to people from childhood to childhood and what they learned from a young age.Lets talk about Brother Tong Zhou. The younger brother Zhou entered the school at the age of 17. Since the third grade, he has always been the first in the class. Finally, because of his diligence and aggressive forge, he was already the first in high school.After a period of hard study, he became a world -renowned biologist in China.

读了这篇文章后,使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童弟周进竟然17岁才入学,而且入学以前没有受过任何的正规教育.而且是从三年级开始读的,他都能从入学的倒数第一,变成高三的正数第一,这是多麽大的困难啊,而童第周不但把这些困难一一的解决了,还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举世闻名的生物学家.我记得在我上一年级的时候.考试总是不及格,每一次考试,老师都要请家长,从此,我就怕考试了,生怕自己考的不好,老师回请家长,但我又想,如果这样的话我长大了就会成为一个对社会没用的人,从此,我便天天刻苦学习,工夫不付有心人,到三年级的时候,我已经是全班前三名了,现在我们有这麽好的学习环境,应该好好珍惜,争取取得最好的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曾是个疯狂妈妈名人故事

全文共 4993 字

+ 加入清单

20xx年9月初,由宁财神导演、编剧的《龙门镖局》展开新一轮播出浪潮之际,剧中女主角、盛秋月的饰演者袁咏仪接受了笔者的采访。利落短发、一身素黑衣服,没有化过妆面容却几无瑕疵,年过四十的袁咏仪,依然不负她“靓靓”的美称。

普通话说得很好,笑起来很大声,兴致一高就会和第一次见面的人勾肩搭背,看谁不顺眼也会立马指出来。笔者面前的袁咏仪,还有那个嚷嚷着“一刀斩到你桃花开”的盛秋月的影子。问现实中的她,和盛秋月是否有相似之处?袁咏仪沉静片刻后大笑:“我可是公认的绝世好妈妈!”顿了顿,她说,“但是,我刚当妈妈那阵,倒是也像盛秋月一样疯狂和彪悍。”

20xx年,袁咏仪生下了和张智霖的爱情结晶:儿子张慕童。经受十月怀胎的种种艰辛,而且还因此身材爆肥的袁咏仪,曾多次向张智霖抱怨高龄怀孕太辛苦,咬牙切齿说,孩子一生下来,她就马上减肥然后去拍戏。但儿子出生后不久,经纪人去医院看她,袁咏仪却说:“从此以后,我的工作就是当妈妈,一分一秒也不会离开儿子,别想我给你挣钱了!”为了儿子无限期休假不再拍戏,袁咏仪差点和经纪人解约。

当然不演戏对袁咏仪来说没什么,因为张智霖答应会养她和儿子。只是,让张智霖做梦都没想到的是,生下孩子后的袁咏仪性情大变,让他无法忍受,以至于主动提出了离婚。

虽然信心满满要带孩子、陪伴孩子长大,但生完孩子后,身材爆肥、天天待在家里足不出户的袁咏仪,变得特别敏感多疑,得了产后抑郁症。张智霖开玩笑说“你好肥”,换作以前,袁咏仪会一笑而过。但是现在,她却暴跳如雷,悲哀地想东想西,然后对张智霖抱怨:“我这么肥是为了什么?你怎么能嫌弃我?”诉苦、责骂、哭泣地闹腾半天,如果张智霖有半句反驳,她的坏情绪就会卷土重来。

袁咏仪是剖腹产,生完孩子后在床上躺了一星期。让张智霖把孩子抱给她看,可他却不知所措地愣在原地,根本不敢抱。他对她解释道:“突然多出个孩子,我很不适应,不知道该怎么办?”这番话,自然又会遭到袁咏仪的一通责骂。她把儿子视为宝贝,可以一天一夜不睡觉地看着他。可老公却对自己说:孩子是“多出来”的,他很不适应!从那以后,张智霖只要说到“儿子”,袁咏仪会马上挤兑他:“是多出来的,你还是别管孩子好了!”

儿子一个多月大时,袁咏仪去冲奶,让张智霖把儿子从小床上抱起来。他踌躇了半天,弯腰去抱孩子,但一不小心,儿子却从襁褓里掉了出来,幸好小家伙掉在床上并无大碍。但袁咏仪却疯了似的跑过去,一把推开张智霖,然后抱起了儿子,说:“张智霖,你以后再也不能碰我的儿子了!”张智霖既委屈又惊讶:“儿子也是我的,再说我也没摔着他!”但袁咏仪手一挥对他说:“滚出去!”

她不仅不让张智霖碰儿子,双方的家人和朋友,谁也不能碰儿子。“直到有一天,我妈说我的世界里,好像再也装不下其他任何人了。装不下自己的父母没关系,但是不能把爱人完全踢出去。”可那时的袁咏仪根本不当回事,哪个女人做了母亲不是像她这样,疯狂地爱着保护着自己的孩子?

除了不让别人接触儿子,在教育问题上,袁咏仪也坚持自己的观念。她想起自己小时候,犯错后,妈妈会从书包里拿出所有的书,让她双手托书,平举15分钟;她贪玩看电视,妈妈就会让她背对电视,把她喜欢的节目开得很大声。母亲的这种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到袁咏仪对儿子的教育。儿子6个月大时,她已经安排他“上学”了,请了专门的家教,每天55分钟给儿子讲故事、放音乐。张智霖说:半岁的孩子就“上学”太夸张了。袁咏仪却坚持:“半岁的孩子也是人,我希望把他培养成一个优秀的男人,你不要管!”

从此,袁咏仪把张智霖从儿子的世界里完全排斥出去,也把他从自己心里踢了出去。儿子8个月大时,张智霖对袁咏仪说:“我们分手吧。你现在的样子让我害怕,而且,你已经不爱我了”。

“你怎么会有这么奇怪的想法?我不爱你,会和你恋爱那么多年,还为你生孩子吗?”袁咏仪歇斯底里,想起两人这些年走过的风风雨雨,哭得不能自抑。

袁咏仪与张智霖是香港娱乐圈的模范夫妻。1992年,两人在北京拍摄《边城浪子》,感情从戏里走到了戏外。恋爱多年一直感情甜蜜,袁咏仪认定了张智霖就是携手一辈子的人。但转眼两个人都30岁了,张智霖却从未提过结婚。袁咏仪忍不住,上演了“女求男”的戏码,2001年某天突然问张智霖:“我们俩谈了这么久的恋爱,是不是该结婚了?”张智霖想了想,说:“我不想结婚,哪里有时间结婚?”

这个回答让袁咏仪委屈尴尬,朋友见她很受伤,就建议她,好好想想,是否要离开这个不愿娶你的男人。她想了几天后,说:“离开他,我也未必会再恋爱,即使再恋爱了,也未必能结婚。那就再等等看吧。”但她并没有等太久。

因为袁咏仪并不知道,这一次她“求婚”时,张智霖其实正考虑结婚。当时他说没时间结,是想看看袁咏仪的失望表情。不久以后,她去新加坡探班,张智霖在浴缸里撒满了玫瑰花,然后突然拿出一个小盒子。袁咏仪激动地打开盒子,却发现里面只是一对珍珠耳环。失落可想而知,袁咏仪不情愿地说了“谢谢!”

张智霖问:“不开心吗?”袁咏仪不看他,说:“哪有。”“那这个可以吗?”他再次递来一个盒子,打开,是一枚戒指。“但他没有下跪,也没有求婚,他本来就是个一点都不懂得浪漫的男人。但有戒指就够了,况且他一直包容我的坏脾气,重要的是,他很帅!”担心自己嫁不掉的袁咏仪,很爽快地答应了张智霖的求婚。

不久,两人在美国登记结婚。婚后的日子和结婚前没什么两样,两人都忙着事业,聚少离多,难得见上一面。但是每天,袁咏仪都会给张智霖打电话、发短信,叮咛、问候,诉说想念。两人在一起时,制造浪漫气氛或者小惊喜的,也多是袁咏仪。常常有人说,张智霖之所以一直逆生长,成为香港演艺圈的“不老神话”,是因为他有一个像妈妈宠着、爱着他的妻子。

但是为什么,当她做了母亲,就突然变成了一个眼中只有儿子,完全将丈夫置之度外的“疯狂”妈妈了呢?正是因为袁咏仪眼中只有儿子的疯狂和不可理喻,让张智霖对爱情产生了失望和畏惧。他提出“离婚”让袁咏仪震惊又难过,从相识到孩子出生,两人在一起携手走过了15年风风雨雨,期间袁咏仪提过分手。这一次,是张智霖头一次提出分手。

哭过之后,袁咏仪突然在心底问自己:“还爱他吗?”答案是肯定的,她当然还爱他。这个处处包容自己,每次她大吵大闹都在一旁沉默不语地看着她的男人,袁咏仪不想放手。想到这里,她把孩子托付给母亲,然后约张智霖出去坐坐。“对不起,老公,我错了。我有很多问题,但是,你也有你的问题。我们从今天起,好好地一起解决我们的问题好吗?”袁咏仪说,她知道夫妻要维系感情,最重要的是沟通、理解和相互宽容。妈妈告诉过她:“只有好太太才能成为好母亲。”袁咏仪还对张智霖保证,从现在起,她会一一改正自己。

袁咏仪改变的第一步,是开始让家人接触儿子。她手把手地教依然还不敢抱孩子的张智霖,只要他有空,就拉他一起陪孩子玩。“只要你用对儿子说话的语气和我说话,什么问题都没有了。”张智霖对她说。袁咏仪突然豁然开朗,把老公也当成孩子来对待,不就两全其美了吗?

在袁咏仪的悉心调教下,张智霖很快就会带孩子了,而且随着儿子一天天长大,牙牙学语、蹒跚学步,一天天地更像他,张智霖自己也变成了特别黏儿子的爸爸。孩子一岁半时,身材已经恢复到怀孕前状态的袁咏仪,趁张智霖休假在家的空当,接拍了电视剧《沧海一粟》。在横店拍了两个多星期,袁咏仪开始疯狂地想念儿子。剧组同事常听到她拍戏之余念叨“很快的很快的”,原来是在安慰自己:戏很快就拍完了,可以回家看儿子了。一个月后回到家,看儿子张开双臂朝自己跑过去,不停地叫着“妈妈、妈妈”,袁咏仪的心都要化了。

那一刻,她突然问张智霖:“接下来,我可以不再拍戏,直到孩子不需要我吗?好戏年年都会有,孩子的童年却只有一次。”张智霖说:“但是,我希望你是个理智的妈妈,同时也不要忘记这个家还有个男人叫张智霖。”

袁咏仪的父亲是警官,从小对她和哥哥、姐姐都很严厉。所以她在儿子面前也是“严母”,做错事就惩罚、吃饭必须自己来而不能让大人喂、不能用哭闹要挟大人等等,决定做全职妈妈的袁咏仪给儿子列了很多规矩。

但是,张智霖对儿子却严格不起来。“儿子做错事了,我让他去教训,他会蹲下身来,轻声说:不能这样哦。我教训儿子时,提醒他配合一下,但结果是我对儿子发飙,他依然温柔地说:不能这样哦。”袁咏仪说,儿子一点都不怕爸爸,因为爸爸一点原则都没有。“比如我每周日都会替儿子安排,周一到周五每天都要做什么,我老公有时就说想带儿子去玩,儿子就问我能取消吗?我说不行,这是你早就答应妈妈要完成的责任,所以一定要去做。”

在儿子眼中,妈妈严格得让他畏惧,爸爸才是永远不发脾气的温暖港湾。所以,袁咏仪和张智霖吵架时,儿子总护着爸爸。但让她欣慰的是,儿子平常黏爸爸,但碰到害怕的事,总是第一个找妈妈。对儿子而言,妈妈就是保镖,是小小的他能找到安全感的保护伞。

听到家人和朋友夸赞儿子时还夸她:“你很了不起,培养出一个很好的儿子!”袁咏仪也会“谦虚”:“其实我老公也有付出,在教育儿子方面,他唱白脸我唱黑脸,他是慈父我是严母。没有他的付出,儿子不会这么优秀懂事!”

她一天天陪伴和见证儿子长大的同时,自己也改变了很多。做妈妈之前,袁咏仪的性子很直,对谁有意见就会直言不讳,因此得罪了很多人。但现在的袁咏仪婉转、玲珑了许多。以前她喜欢到处旅行、购物,尤其喜欢买车,但做了母亲后,袁咏仪非常“抠门”。她不再喜欢购物,而是很有计划地存钱,为儿子将来留学、谈恋爱和结婚做准备。袁咏仪和很多普通妈妈一样,希望能为儿子多攒钱,让他的未来可以幸福无忧。

袁咏仪说,如果没有经历张智霖提出分手那件事,她可能永远都不会意识到:做了母亲后,不能忘了身边还有个男人。为了不让张智霖吃醋,觉得自己被妻子忽视,每隔一段时间,袁咏仪都会专门“讨好”他:带他出去吃好吃的、给他买一样他早就想买的价值不菲的东西。而原来总觉得老公不浪漫,也不轻易被感动的袁咏仪,现在会觉得,张智霖开车带她和儿子去吃个大排档,也是很浪漫快乐的事。

在袁咏仪的精心陪伴和照顾下,慕童渐渐长大了。他开朗乐观、聪明礼貌,而且小小年纪就非常有爱心和责任心。比如袁咏仪曾叮嘱他:“和妈妈出去时,有人拍照你要用手挡着脸。因为拍照的叔叔都是坏人。”但是后来有人拍,小家伙却主动面对镜头,人家照完还说“叔叔拜拜!”他对妈妈说:“他们不是坏叔叔,他们都有对我说‘拜拜’。这世上没有那么多坏人!”从那以后,袁咏仪不再刻意让儿子躲避镜头,也不再为了儿子被拍和记者吵架。

转眼,儿子马上就要上小学了。他开始不再那么黏妈妈,有时会因为要和朋友聚会而不愿意和妈妈在一起。“我渐渐地显得多余了,和儿子也没有了之前那么多的共同语言。这让我开始考虑,是不是可以重新做自己了。”袁咏仪说,在亲自为儿子物色了不错的小学后,她决定复出。

朋友说:“儿子成长中的最重要阶段,你都没有错过,是时候继续追求自己的梦想了。”袁咏仪对经纪人说,接戏有两个条件:剧本好、喜剧。当了母亲后,不能再去接那种整天愁眉苦脸、哭哭啼啼的戏了,袁咏仪担心自己会把坏情绪带回家让儿子看到。她希望儿子看到妈妈演的戏是正面的、开心的,而等他慢慢长大了,完全看得懂电视和电影了,再考虑去接其他的角色。而这,也是袁咏仪最终接拍《龙门镖局》的主要原因。

《龙门镖局》热播时,慕童已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了,在学校,他是公认的英俊聪明、善良又有爱心的孩子。袁咏仪欣慰地说:“我从没有想到我这个疯狂妈妈,会把儿子培养得善良和大气。而我作为妈妈的任务,也终于完成了大半。”

问现在的袁咏仪,最大的幸福是什么?她脱口而出:“和儿子在一起的时光。不是,是和儿子、老公在一起的时光。”尽管,一家三口在一起时,儿子和老公常常会联合起来“对付”她。换成以前,袁咏仪肯定会委屈、落泪甚至大哭大闹。但现在,她觉得幸福满满。在她眼中,丈夫和儿子都是她的孩子。而一个人管两个“儿子”,像《龙门镖局》里的盛秋月一样,靠疯狂和发飙是做不来的。理智、智慧和耐心,是袁咏仪的“妈妈经”。

《龙门镖局》热播时,7岁的儿子慕童天天都会上网追着看。看完后他问妈妈:“妈妈你是不是很有名?你是不是拿过很多奖?”袁咏仪告诉他:“我和你爸爸,常常会去演某个人,然后以那个人的形象出现,是我们饰演的某个人很有名,我们只不过从事了一份常常会上电视的职业。当然,妈妈也拿过一些奖,但是,你才是妈妈最好的奖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时代之殇中的林徽因中国名人故事

全文共 1949 字

+ 加入清单

提及林徽因,大多数人立刻会联想到徐志摩对她的念念不忘,以及她惊人的美丽。其实,太太的客厅与龙门阵或许才是林徽因生命中异常重要的关键词,它们记录了林徽因这个女子在时代之殇中四溢的才情与坚韧的担当,因之构成林徽因生命的底蕴。

太太的客厅,一直在纸上。在文学史或文化史中,便可按图索骥。它在林徽因和梁思成两进院子的里院北房,院内植有高大的马缨花树和葳蕤的丁香树,于是这个房间便既安然静好,又暗香浮动。它的窗台不高,林徽因喜欢的梅花、泥塑小物以及沙发还有墙上的字画就都能被日光照拂抚慰。在其西北角,“三屉两头沉”的小书桌上,那些文字正安安静静地站在毛边纸边上,等待那个眉头微蹙的温润女子穿过意义的森林,经由遣词用句,把它们铺张成诗歌或是小说。

客厅在平日总是异常安静但又思潮暗涌笔耕不辍的,否则便难以解释那么多的成果从何而来,诗歌六十多首、散文十篇、小说六篇,译文一篇和未完成的剧本一部,以及中国古建筑研究的相关论文等等。文化史中那个集文学家、舞台设计师、建筑师为一身的林徽因正在生成。她从此因为这些艺术创作和建筑研究而风华绝代。

既是林徽因这样一个女子的客厅,便往来无白丁。平日的静寂似乎只是为了蕴蓄能量,等待每周六下午的雅聚。也说不清楚这样的雅聚是如何开始的,总之是林徽因一家住到总部胡同以后。来的都是清华大学、燕京大学的教授,谈笑有鸿儒,专业无限制:政治学家张奚若,物理学家周培源,艺术史家邓以蛰以及逻辑学家金岳霖,作家沈从文等等都是座上客。虽然他们各有心游万仞之力,但因是在“九一八”后,话题更多围绕的却是时局。如李健吾所言,是“若干朋友以她为中心谈论时代应有的种种现象和话题”——指点江山,其实是谈天说地的内核。即便是在西式的沙龙聚会中,这些留欧美知识分子始终关注的也依然是中国的社会人生。所以,当很多人看到林徽因那惊人的美丽,就以为“太太的客厅”开张下去凭借的是林徽因的个人魅力,既是小看了林徽因,更是低估了那些参加雅聚的现代知识分子,哪怕这雅聚中有终身倾慕林徽因的金岳霖。真正的原因是,“感时忧世”是中国文人的宿命,就必然亦是在乱世将他们维系起来的纽带。

当然,林徽因的才华与大度也是聚拢沙龙的重要原因。汉学家费正清的夫人费慰梅就曾回忆,林徽因聊天的话题“从诙谐的逸事到敏锐的分析,从明智的忠告到突发的愤怒,从发狂的热情到深刻的蔑视,几乎无所不包”。这是一个怎样宽阔的女子啊,她的诗意有了这种宽阔做底,才会令那么多具有现代思想的学贯中西之士激赏,不曾、不敢也不会观赏。

提携后进也是这雅聚的题中之义。萧乾、李健吾、卞之琳等等,都在由林徽因带入沙龙后谱写出更璀璨的生命华章,正像萧乾回忆,林徽因以及周围那些知识分子的肯定和鼓励“就像在刚起步的马驹子后腿上,亲切地抽了一鞭”,这让“太太的客厅”总是保持着清新与活力。

太太客厅的聚会随着20世纪抗战时局的紧张而风流云散,国难当头恐怕是这个意气相投的沙龙解体的重要原因。此后“太太的客厅”成为传奇。而传奇里,总是裹挟着因为以讹传讹而面目全非的故事,但却不曾妨碍它的深邃迷人。

因为日寇入侵,林徽因从总部胡同搬出。从此,她也结束了一生中最为惬意的时光。这是主动的放弃,既不愿做亡国奴,那就只有一走了之。这也是那个时代北平很多文人的选择,他们汇成一股南下的洪流,试图将一座毫无文化,也必然因为缺乏文化而毫无生机的空城留给入侵者,同时在西南重建未来与希望。对林徽因来说,南下是有风险的,因为她的肺病不曾好过,战乱时期,颠沛流离对一个肺病患者来说意味着生死未卜。但她恐怕更知道自己是一个知识分子,在那样一个境遇下,她和万千个他们必然一路漂泊,毫无畏惧。

南下入蜀,太太客厅的雅致不再。物资拮据到典当度日,缠绵病榻也成了生活的大部分构成。但这一切都被林徽因坦然接受。她提着瓶子打油买醋时镇定自若,在和左右的乡亲摆龙门阵时巧笑倩兮。除了把太太客厅的生命热情带到了蜀地,随她而至的还有担当。当整个民族承受灾难时,这个病弱的女子静静地捧起属于自己的沉重,不叹息也不埋怨。她甚至回绝了费正清劝他们到美国治病的邀请——祖国正在难中,便必然会共赴国难。她举重若轻地穿过那些必然异常艰难的岁月,如同承接雪花的飘落。所以当儿子梁从诫问母亲林徽因事态最坏的打算时,这个妈妈淡淡说着的是,中国读书人总是有一条老路的,那就是门口的扬子江。这一切不过是水到渠成罢了。其实刚烈就像一柄尖刀,一直静静地躺在那块色彩斑斓质地坚韧的丝绸下面,于乱世中护其周全。尖刀和丝绸都知道,它们看来互不关联,实则互为表里,是此生此世再也不可能分离的一个结合体。再若不堪,尖刀就会刺破丝绸,是宁为玉碎的意思。战争和疾病,这些时代之殇不曾摧毁林徽因的刚烈,反而将其彰显出来,时人和后人于是看到一个女作家异常坚硬的生命质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发明家名人故事:贝尔发明电话的故事

全文共 2088 字

+ 加入清单

1847年3月3日,亚历山大·贝尔出生在英国的爱丁堡。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是颇有名气的语言学家。

受家庭的影响,贝尔小时候就对语言很感兴趣。他喜欢养麻雀、老鼠之类的小动物。他觉得动物的叫声美妙动听。上小学时,他的书本里,除了装课本书外,还经常装有昆虫、小老鼠等。有一次,老师正在讲《圣经》的故事,忽然他书包里的老鼠窜了出来,同学们躲的躲,叫的叫,弄得教室内大乱。老师怒不可遏,觉得这样的学生不可教。

不久,贝尔的父亲就将贝尔送到伦敦祖父那儿。这位慈祥的老人虽然很疼爱孙子,但对孙子的管教十分严厉。祖父深谙少年的学习心理,他不采用填鸭式的方法,硬逼贝尔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而是从培养贝尔的学习兴趣入手。渐渐地,贝尔有了强烈的求知欲,学习成绩也上去了,成了优等生。贝尔后来回忆道:“祖父使我认识到,每个学生都应该懂得的普通功课,我却不知道,这是一种耻辱。他唤起我努力学习的愿望。”

一年之后,贝尔又回到了故乡爱丁堡。在他家附近,有一座磨坊。贝尔觉得这种老式水磨太费劲了,要改进改进。于是,他查阅各种图书资料,设计出一幅改良水磨的草图。这图虽然画得不规范,但构想却十分巧妙。经过工匠的加工,水磨果然变得十分灵活,比原来省力多了。从此,他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发明家”。

贝尔从这里看到了发明创造的意义。每一项的发明,都将使很大一部分人受益,都是人类向前迈进的一块基石。

1869年,22岁的贝尔受聘美国波土顿大学,成为这所大学的语音学教授。贝尔在教学之余,还研究教学器材。

有一次,贝尔在做聋哑人用的“可视语言”实验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电流流通和截止时,螺旋线圈会发出噪声,就像电报机发送莫尔斯电码时发出的“嘀答”声一样。

“电可以发出声音!思维敏捷的贝尔马上想到,“如果能够使电流的强度变化,模拟出人在讲话时的声波变化,那么,电流将不仅可像电报机那样输送信号,还能输送人发出的声音,这也就是说,人类可以用电传送声音。”

贝尔越想越激动。他想:“这一定是一个很有价值的想法。”于是,他将自己的想法告诉电学界的朋友,希望从他们那里得到有益的建议。然而,当这些电学专家听到这个奇怪的设想后,有的不以为然,有的付之一笑,甚至有一位不客气地说:“只要你多读几本《电学常识》之类的书,就不会有这种幻想了。”

贝尔碰了一鼻子灰,但并不沮丧。他决定向电磁学泰斗亨利先生请教。

亨利听了贝尔的一五一十的介绍后,微笑着说:“这是一个好主意!我想你会成功的!”

“尊敬的先生,可我是学语音的,不懂电磁学。”贝尔怯怯地说,“恐怕很难变成现实。”“那你就学会它吧。”亨利斩钉截铁地说。

得到亨利的肯定和鼓励,贝尔觉得自己的思路更清晰了,决心也更大了。他暗暗打定主意:“我一定要发明电话。”

此后,贝尔便一头扎进图书馆,从阅读《电学常识》开始,直至掌握了最新的电磁研究动态。

有了坚实的电磁学理论知识,贝尔便开始筹备试验。他请来18岁的电器技师沃特森做试验助手。

接着,贝尔和沃特森开始试验。他们终日关在试验室里,反复设计方案、加工制作,可一次次都失败了。“我想你会成功的”,亨利的话时时回荡在贝尔的耳边,激励着贝尔以饱满的热情投入研制工作中去。

光阴如流水,两个春秋过去了。

1875年5月,贝尔和沃特森研制出两台粗糙的样机。这两台样机是在一个圆筒底部蒙上一张薄膜,薄膜中央垂直连接一根炭杆,插在硫酸液里。这样,人对着它讲话时,薄膜受到振动,炭杆与硫酸接触的地方电阻发生变化,随之电流也发生变化;接收时,因电流变化,也就产生变化的声波。由此实现了声音的传送。

可是,经过验证,这两台样机还是不能通话。试验再次失败。

经反复研究、检查,贝尔确认样机设计、制作没有什么问题。“可为什么失败了呢?”贝尔苦苦思索着。

一天夜晚,贝尔站在窗前,锁眉沉思。忽然,从远处传来了悠扬的吉他声。那声音清脆而又深沉,美妙极了!

“对了,沃特森,我们应该制作一个音箱,提高声音的灵敏度。”贝尔从吉他声中得到启迪。

于是,两人马上设计了一个制作方案。一时没有材料,他们把床板拆了。几个小时奋战之后,音箱制成了。

1875年6月2日,他们又对带音箱的样机进行试验。贝尔在实验室里,沃特森在隔着几个房间的另一头。贝尔一面在调整机器,一面对着送话器呼唤起来。

忽然,贝尔在操作时,不小心把硫酸溅到腿上,他情不自禁地喊道:“沃特森先生,快来呀,我需要你!”

“我听到了,我听到了。”沃特森高兴地从那一头冲过来。他顾不上看贝尔受伤的地方,把贝尔紧紧拥抱住。贝尔此时也忘了疼痛,激动得热泪盈眶。

当天夜里,贝尔怎么也睡不着。他半夜爬起来,给母亲写一封信。信中他写道:

“今天对我来说,是个重大的日子。我们的理想终于实现了!未来,电话将像自来水和煤气一样进入家庭。人们各自在家里,不用出门,也可以进行交谈了。”

可是,人们对这新生事物的诞生反应冷漠,觉得它只能用来做做游戏,没什么实用价值。

贝尔一方面对样机进行完善,另一方面利用一切机会宣传电话的使用价值。

两年之后的1878年,贝尔在波士顿和纽约之间进行首次长途电话试验(两地相距300公里),结果也获得成功。在这以后,电话很快在北美各大城市盛行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没有人能阻止你出人头地名人故事

全文共 1052 字

+ 加入清单

其实和你一样:他出身卑微。却身怀远大理想。多年前,他在1983年版的《射雕英雄传》中扮演那个宋兵乙,为增添一点点戏份,他请求导演安排“梅超风”用两掌打死他,结果被告之“只能被一掌打死”。这个年轻时被称做“死跑龙套”的卑微小人物,第一次当着导演的面谈到演技的时候,在场的人无一例外都哄堂大笑;但他依然不断思索、不断向导演“进谏”,直至2002年自己当上导演。那年,他获得了金像奖“最佳导演奖”。

其实和你一样:上世纪90年代,在一趟开往西部的火车上,梳着分头、戴着近视眼镜的他看上去朝气蓬勃,内心却带有微微的彷徨。那时的他严肃乏味,常常独坐好几个小时不说话。后来转行做主持人,1998年他第一次主持的电视节目播出时,他发现自己说的话几乎全被导演剪掉了。他让身为制片人的妻子准备了一个笔记本,把自己在主持中存在的问题一一记录下来,哪怕是最细微的毛病都不、肯放过,然后逐条探讨、改正。即使今天其身价已逾4亿,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主持人,他仍未放弃面“本”思过。

其实和你一样:10年前,他是大学里的“小混混”,由于经常逃课而被老师责备。毕业后被分到当地的电信局当小职员,面对冗杂的机关工作,他感到既劳累又苦恼,后来他勇敢而果断地辞了职,然后自创网站。从而走向中国互联网浪潮的浪尖,他在2003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中居第一位。

其实和你一样:5年前的他是一个防盗系统安装工程师,依他的说法“就是跟水甘工差不多的工作”,“有时候装监视系统要先挖洞。一旦想到歌词就赶快写一下!”当年的他就是这么边干活边写词,半年积累了200多首歌词,他选出100多首装订成册,寄了100份到各大唱片公司。“我当时估计,除掉柜台小妹、制作助理、宣传人员的莫名其妙,减半再减半地选择性传递,只有12.5份会被制作人看到吧,结果被联络的几率只有1%。”其实那1%就是100%!1997年7月7日凌晨,他正准备去做安装防盗工作,有人打电话给他,那个人叫吴宗宪,同时走运的还有另一个无名小卒——周杰伦。从他和周杰伦合作的歌没人要,到要曲不要词,慢慢地曲词都要。之后单独邀词,但还会有三四个作者一起写,直到最后指定要他的词。

可能你已经猜到他们是谁了,一个是周星驰,一个是李咏,一个是丁磊,一个是方文山。他们是目前中国最具知名度的人中的一部分。

他们在成名前和你并无多大不同。不要抱怨贫富不均,生不逢时,社会不公,机会不等,条理繁复,伯乐难求,要知道:其实每个人都平等地享有出人头地的机会。明天,或者明年,同样会诞生像他们一样成功的人,就看是不是今天的你。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关于名人故事果断调整人生航向的文章

全文共 415 字

+ 加入清单

迪尔玛·罗塞夫生活经历丰富,她早期的探索之路充满了坎坷。1970年,迪尔玛被捕,遭遇了22天的酷刑,包括鞭刑、电击,在狱中度过将近3年时光后,于1972年年底获释。她的坚强使她赢得了巴西“圣女贞德”的称号。

1973年迪尔玛再次参加大学考试,考入南里约格朗德州联邦大学经济系,1977年毕业,进入州政府下属的经济和统计基金会工作。1978年,迪尔玛在州立坎皮纳斯大学攻读经济学硕士学位。这一时期,迪尔玛的人生观有了重大转变,她不再参加任何学生运动,而是专心思考真正救国治国的方式。她最终选择了投身民主政治,支持左派用合法手段获得执政权力。此后,随着军政府的下台和民主体制的恢复,迪尔玛和她的丈夫投入到政治活动中,参与创建巴西民主工党。1986年民主工党在市政选举中获胜,有经济学背景的迪尔玛受邀担任财政局局长,这是她的第一个公职。她的政治才华逐渐显露,果断、干练和具有社会责任感等优点很快被发现并被赏识,迪尔玛终于踏上了人生的坦途。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