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过春节的风俗有哪些作文(汇总20篇)

导语:每年的清明都是伴着蒙蒙细雨而至,它给人的感觉总是忧愁的。小编整理过春节的风俗有哪些作文,欢迎阅读,

浏览

6004

作文

307

春节的风俗

全文共 229 字

+ 加入清单

过年放炮是一种风俗习惯。以前的人放炮是为了吓走传说故事中的“年兽”,期盼新的一年丰收和日子红红火火。现在的人放炮,是为了增加节日的喜庆。

但是我觉得放炮还有些不好的地方。第一,放完炮会产生很大的烟雾,会严重污染空气。第二,放完炮后的炮屑,会影响环境卫生。第三,放炮会有很多噪音,影响大家看电视、说话,还会影响大家休息。第四,放炮会有危险,容易使人受伤,还会引起火灾。第五个是,放炮和低炭绿色环保不一致,会产生大量的污染和浪费。所以,我们要尽量少放炮,爱护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春节的风俗作文400字

全文共 419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也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在中国千百年历史发展中,还有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相传至今。比如扫尘、帖对联、帖窗花、倒帖福字、画年画和守岁等等。

有这样一首广为流传的春节民谣,“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蒸枣花;二十九,去打酒;年三十儿,捏造鼻儿(饺子);大初一儿,撅着屁股乱作揖儿。”从民谣中可以知道辛勤劳作了一年的百姓对过年的期待和对来年幸福生活的美好展望。

在春节习俗中帖对联是必不可少的。对联也叫对联、胡桃,它以对偶、精巧的文字抒发美好的愿望,是我国独有的文学形式。春节帖对联这种习俗起源于宋代,对联分为上联、下联和横批。而我家今年春节帖的对联是,上联:“喜得马年成骏业”,下联:“笑看羊岁展鸿图”,横批:“吉星高照”。

“福”字,指的是福气、福运,在帖对联的时候,“福”字要倒着帖,意思是:福倒。

春节习俗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大家慢慢去寻找,去传承。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春节的风俗200字

全文共 229 字

+ 加入清单

过年放炮是一种风俗习惯。以前的人放炮是为了吓走传说故事中的“年兽”,期盼新的一年丰收和日子红红火火。现在的人放炮,是为了增加节日的喜庆。

可是我觉得放炮还有些不好的地方。第一,放完炮会产生很大的烟雾,会严重污染空气。第二,放完炮后的炮屑,会影响环境卫生。第三,放炮会有很多噪音,影响大家看电视、说话,还会影响大家休息。第四,放炮会有危险,容易使人受伤,还会引起火灾。第五个是,放炮和低炭绿色环保不一致,会产生大量的污染和浪费。所以,我们要尽量少放炮,爱护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春节风俗

全文共 1004 字

+ 加入清单

过年是我国各民族的传统节日,100多年前,民间艺人“百本张”曾在他的曲本中这样写道:“正月里家家贺新年,元宵佳节把灯观,月正圆,花盒子处处瞅,炮竹阵阵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游串。”这历史上关于岁首过年的生动定照。

相传尧舜时期,我国就有这个节日,殷商甲骨文的卜辞中,亦有关于过年的记载,有庆祝风首过年的风俗,但当时历法,是靠“观象授时”,是否准确,尚难确定,到了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我国人民创造了“太初历”,明确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岁首,从这时起,农历新年的习俗就流传了2000多年,直到新中国成立,改用公元以后,这个节日就改为过年。

在我国最古的文字记载中,有许多关于岁首的故事,腊月和新春,正是“秋收冬藏”以后的农闲季节,汉郑玄也说过,岁未年初“劳农以休息之”。拿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劳逸结合的意思。

那么过年到底是怎么来的呢?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想把节令定准,一天,他上山砍柴,坐在树阴下面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日晷仪。可是,天阴雨雾,影响测量,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引起他的兴趣,他又动手做了五层漏壶,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时的长短就会重复一遍。

那时的国君叫祖乙,天时风云的不测,使他很苦恼。一个名叫阿衡的大臣,为讨好皇上,奏称要设天台敬祭天神,祖乙认为有理,便带领百官去祭天,却无济于事,万年知道后,忍不住带着日晷仪和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龙颜大悦,感到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并派了十二童子服待万年,祖乙对万年说:“希望你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传旨要阿衡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写了一些字,阿衡看见后,知道万年的历法已研究成功,怕皇上重用他,于日派人刺杀万年,结果刺客被士卫抓住了,祖乙知道后,惩处了阿衡,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道,就叫过年吧。”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后来,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了准确的太阳历,后来为了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日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以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传说就是为了纪念万年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关于春节的风俗的

全文共 389 字

+ 加入清单

而我的老家,位于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这里的春节与别的地方截然不同。

在云霄,春节期间忌讲不吉利的话,万一小孩无知,说了不吉利的话,要用纸巾拭嘴。同时忌吵嘴打骂和摔破碗碟,万一不小心打破碗盘,要将碎片收集起来放进石臼里,口中念“岁岁平安”,借“碎”与“岁”谐音来化凶为吉,保持祥和欢乐的气象。

正月初一子时新年开始,家家户户燃放鞭炮,称为“开正”,还要在门前备清茶、糖果,焚香,称为“拜正”。初一日人人早起,穿新衣服烧香点烛,祭拜天地祖先。小辈向长辈拜年,长辈随即赐以红包。

在“开正”的时候,家人都要吃点红糖线面汤。糖,意为甜蜜;线面,意为长寿,即祈求全家幸福长寿。

初一日不吃粥,以免往后出门遇雨;不往户外倒垃圾,忌“财气外泄”。此外还有不不讨债,不打骂孩子等禁忌。

怎么样?云霄的春节既讲究又别有一番风趣吧!除此之外,大家还可以在网络、书籍上多多了解一些异地的习俗,多丰富自己的见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春节风俗作文

全文共 257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家家户户都准备迎接崭新的一年,家中大家辛苦的准备丰富的食物;贴上红红的春联来布置门口和家里。

我和妈妈已经煮好丰盛的饭、菜等全家人一起吃饭,有:代表年年有余的鱼、象征吉利的鸡、年年高升的年糕、年年发达的发糕,还有一锅香喷喷的火锅,全家人围在一起,快快乐乐的吃团圆饭。

大年初一,妈妈带着三个姐姐和我一起去逛街,一出门只见商店大都关上了门,只有玩具和礼品店的生意兴隆。大人见面就说:“恭喜,恭喜!”另外还有热闹的舞龙舞狮的表演。

我最喜欢过春节,因为到处充满喜气洋洋的欢笑声,也希望明年大家都平平安安、快快乐乐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四川春节风俗文化作文

全文共 356 字

+ 加入清单

每到年底,我们全家就从常州赶回四川。在四川,大年三十要吃猪头,正月十五要吃猪尾,这讲究的是“有头有尾”。大年三十做饭要装十二碗米,这代表着来年十二个月都丰衣足食。吃不完剩下也沒有关系,这叫“年年有余”。“三天不动生”,就是指新年初一至初三只能吃大年三十剩下的饭菜。

正月初一,爷爷一大早就要去看看圈里的牛是站着的还是卧着的。如果是站着的,那就预示着今年的雨水来得早;如果是卧着的,则预示着今年的雨水来得晚。“喜鹊初一叫,今年出玉米;麻雀初一叫,今年出水稻。”这些都是古人在生活中发现动物有预知能力,然后总结出来的谚语。

如今老人们渐渐老去,年轻人都进城了,许多习俗被人们渐渐淡忘。只有到了春节前后,在城里工作的人们才从各地回到老家,与留守在家的老人和孩子团聚在一起,欢度春节。我多么希望老家的过年习俗永远地传承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春节的风俗优秀

全文共 582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是一个泱泱大国,更是一个文明古国。她那无比灿烂的中华文化更是绵延了五千年之久,辽阔的疆域造就了各地不同的风土人情。

而我的家乡,素有“江北小苏州”之称的济宁,也有很多风俗习惯。

每当过年时,人们都会穿上新衣、新鞋,以新的面貌迎接新年的到来,北京的舅舅一家也会赶回来过年。终于到了大年三十这一天,只有这一天是这么的与众不同,平时车水马龙的大街上如今空空荡荡,家像一块吸铁石把人们吸附在它的身边,千里万里遥远的儿女们都要赶回家过年,人们都在为团聚忙活着,有的剁肉馅、有的擀皮子、有的包饺子,而爷爷在准备给佛祖与祖先的供品,即是祭奠也是能多讨吉利。我还会在饺子皮中包上糖,传说谁吃到,他这一年都会甜甜蜜蜜,幸福快乐!而姥姥如果发现自己碗里有糖饺子总会悄悄夹到孩子们的碗里鼓励你多吃,而谁吃到就会兴奋的叫起来,大家也为他高兴。

吃完饺子,全家人都会坐到沙发上看电视,每年的春晚成为全中国最关注的节目。接近12点了,新春来临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响了起来,预示着新的一年里红红火火。

俗话说,正月十五前都是年。正月十五元宵节的传统是看花灯、吃元宵。如今又增加一项新的项目——放许愿灯,特别是今年中国的元宵节和西方的情人节是同一天,公园里满是放灯的人,天空中密密麻麻的升起了一盏盏灯,像满天的星斗那么壮观,映亮了整个夜空。

民俗民风,就是我们生长的血脉,是我们心里抹不去的最美好的回忆。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六年级中国春节的风俗

全文共 604 字

+ 加入清单

在爆竹声中,我们迎来了全国华人最盛大的节曰--春节,每家每户都欢欢喜喜、喜气洋洋地挂上大红灯笼,贴上红红的春联,忙忙碌碌。

大年三十的晚上,我们全家都吃着可口的美餐,欣赏着烟花爆竹给我们带来的喜悦,最令我开心的是当新年的钟声快要响起的时候不仅有饺子吃,还有红包拿!

正月初一,又是一个快乐的曰子。以往在这个时候我都在床上睡懒觉,可一想到今天是春节,就争了个第一,顺着那香气扑鼻的爆竹烟味儿往外走去,只见大人们将一串串鞭炮在手中点燃,声音真大,四处飞溅,仿佛要把每一个祝福送到千家万户,一阵阵爆竹声接连不断,噼里啪啦的,热闹非凡。

我站在门口,伸了伸懒腰,问了问妈妈:今天早餐吃什么?妈妈面带笑容地对我说:吃年糕!过年吃年糕是中国人的风俗之一,春节的大年初一的早点人们讲究吃年糕,这是取其年年高之意。

哦!说到这儿,我还真有点饿了,看者妈妈正在下的年糕,心里又是喜又是馋,连忙说到:好了没有呀?妈妈看着我这股馋劲儿,连忙说到:快好了,快好了!

年糕好喽!随着一阵阵香气,我坠入了大饱口福的店堂。

吃过早餐,我便邀几个朋友一起去玩,在街上点燃的爆竹在地上开出了美丽的花,漂亮极了,袋里装着父母给的零花钱,甭提多高兴了。今天的小鸟也出来凑热闹,大概它们心里也很高兴吧。

人们一直玩到深夜,嘴里啃着美味水果,手里燃放鞭炮烟花大人小孩们载歌载舞,忘情地玩个痛快!真心希望今天我们全国的小朋友在新的一年里快快乐乐,没有烦恼,心想事成!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春节风俗习惯作文300字

全文共 517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就是农历新年,是华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春节降临,万象更新,象征着一年的开始;标志着人生的另一个起点。

春节之所以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节日,是因为通过这个节日的庆祝仪式,能加强家庭联系与亲情。诸如吃团圆饭、向亲友拜年送礼等等,这些习俗都在提醒人们,家庭在社会中的中心地位。世界各地凡有华人聚居的地方,无不隆重而热烈的庆祝这个节日。春节的庆祝活动,从农历正月初一开始到农历正月十五,一连15天。

古代帝王继位,为了显示“天子”的权威,往往自立历法,因此历代元旦月日都不一致。汉武帝继位,决定重修历法,使之统一。今日我们所采用的历法是汉武帝以后,经过多个朝代修定的。

历代皇室庆祝“春节”的场面往往反映出那个朝代的强盛、稳定与繁荣,国家越富强,庆祝仪式就越隆重。

为了接待亲戚朋友上门拜年,家家户户都在节日前把住家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一些家庭还在门上贴上春联,写上吉祥联语,祈求好运,年年丰收。

春联在我国华人社会已逐渐简化了。今天我们还可以看到人们把象征吉利的“春”“福”等单字当作装饰品挂在门上或墙上,有者还特意把这些单字倒贴,那是因为“倒”与“到”谐音,表示“春到”、“福到”的意思。如:爆竹声声三羊开泰羊群来,鞭炮阵阵万马齐喑马儿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春节风俗年糕

全文共 458 字

+ 加入清单

放寒假了,我们去带外婆家。只见舅外公骑着一辆小小的三轮车,车上装着一筐湿漉漉的大米。带我一起去做年糕。我最喜欢吃年糕了,只是不知道它是怎么做出来的,看来今天可以一探究竟了。

不知不觉我们就到了目的地,一间简陋的小屋外停满了这样的小三轮,小屋里人声鼎沸,烟雾弥漫。一进去就觉得拥挤不堪,好像每个角落都有人排队。我东张西望,只听见隆隆的发动机响起来了,只见从里面倾斜地泻出白白的面粉,我大吃一惊,一问才知大米几经碾成米粉了。我伸手摸了摸米粉,啊,又柔又滑真除服。这时工作人员再把面粉倒入一个大木桶,沾点清水洒上,一边用竹棒用力地搅拌。然后倒入上小下大的蒸桶里。蒸上十几分钟,又香又烫的粉团就出笼了。

“做年糕了,做年糕了!”舅外公招呼大家做年糕。做年糕的两个伯伯一手用竹棒分散粉团,用另一只戴手套的手把热烘烘的面粉塞入机器里。一条长长的年糕条钻出来了。像车轮一样的刀片把年糕切得长短均匀。我连忙拿了一根细细地嚼起来,真是别有风味。

最后,咱们还要把这些竹床上的年糕一直一横地码起来,满载而归。“过年吃年糕,一年更比一年高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春节风俗作文

全文共 40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除夕夜,我们一家坐在电视机前,看着春节联欢晚会。晚会精彩极了,有好多明星和好玩的小品。我们一直看到了11点40分,我姑父拿了鞭炮对我说:“沈子焱,走,跟我下去放鞭炮!”我开心极了,马上撒开小腿就跟了上去。姑父把鞭炮竖放在地上,小心翼翼的用火点燃了导火线。我们马上躲的远远的,只听“砰”的一声,鞭炮炸上了天空,在空中的时候有发出“啪”的一声。接着,周围的人也开始放起了鞭炮,噼里啪啦,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我也被这个欢乐的气氛感染了,跟着几个小伙伴一起放鞭炮,有个小孩可调皮了,他把冲天炮里的火药粉全倒出来,倒在地上,冲着我们大声喊:“谁有打火机的?”我马上自告奋勇的说:“我有,我来点。”我凑上前去,刚一点。“轰”的一声,我眼前一黑,然后就觉得脸烫烫的。一摸眉毛,居然烧焦了。头发也被烧掉了点。大哥哥看到我,吓了一大跳,说我像个火星人。

这个春节虽然很热闹,但是把我的眉毛烧没了,阿姨说,这叫乐极生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春节的风俗作文用英语

全文共 520 字

+ 加入清单

The Spring Festival in China is an ancient festival, is also the most important throughout the year a festival to celebrate this holiday, over one thousand years of history in the development, formed some relatively fixed customs and habits, and there are many also it today.

Happy New Year Spring Festival, the elders will prepared New Years money to the younger generation, it is said that the New Years money can be pinned XieSui, because "old" and "are" harmonics, junior get lucky money can be spent a year in peace.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春节家乡风俗的

全文共 228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春节风俗很多,不信你看一到春节,男女老少就都穿着漂亮的新衣,脸上挂着淳朴的笑容,迎接着新年的到来。每家每户都张贴着红红的对联和年画。到处都敲锣打鼓。小朋友们都去拜年、送贺卡。到了夜晚,处处张灯结彩。有名的店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什么走马灯、官灯、冰灯、纱灯……各式各样。一旁,鞭炮声、擦炮声,响个不停,火箭炮、烟花,火光冲天。出门在外的人,必宁要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人们还要守岁呢!

怎么样,我家乡春节的风俗多吧,你想到我的家乡来过年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我的家乡——蓬莱春节风俗

全文共 1454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蓬莱位于胶东半岛,黄海和渤海交界处。这里濒临大海,气候宜人,风景优美,自古就被成为人间仙境。这里不但有着八仙过海的传说,还有各种有趣的民俗。 从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开始,大家就开始为新年做准备了。过小年又叫“辞灶”要祭灶神。这天开始,年味就越来越浓了,过后就开始除尘,蒸饽饽、做年糕、炸丸子、做“团圆饼”和“圣虫”等面食。据说小年这天是灶神上天的日子,所以做的饽饽味道很特别,最香最好吃。自农历腊月二十三后,家家忙做大枣饽饽(又称大馒头)、团圆饼、面鱼、寿桃等面食,表示全家大团圆,日子过得年年有余。、年前要蒸许多特大号的“大饽饽”,大的有两三斤重,用红色的颜料来装饰,正月里作为主食招待客人。蒸馒头时,开口的馒头,要说馒头笑了。

还有就是用剪子把揉好的面团剪成小刺猬、小燕子、小猪等各种形状,蒸出来之后,用颜料画好,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面塑。通常除了大馒头之外,面鱼和“圣虫”做的最多,不仅可以吃,还可以用来装饰呢。“圣虫”谐音“剩虫”,又被叫做“神虫”。 “圣虫”的前身被认为是龙,用面团来做“圣虫”祈求每年都能够风调雨顺,希望家中能够粮食满仓。先将面团搓成一头粗一头细的长条,粗头朝上作头,细的一端绕着头盘成两圈,然后用剪刀剪出“圣虫”的嘴,把一枚硬币放进“圣虫”嘴里,接着剪出神虫身上的鳞片,最后便是用绿豆安“圣虫”的眼睛。做好的“小圣虫”要一对一对地分别放在面缸、米缸、菜盆、冰箱里,意味着来年米缸、面缸不招虫子,寓意天天有菜吃。面鱼通常用木头模子做出来,蒸好后用颜料画好眼睛和鳞片。放置在窗台、柜头,意味着年年有余。家有女儿的人家要做团圆饼,也叫“太阳饼”,形状像太阳花,层层叠叠做成太阳状,每一层都涂上蜂蜜、芝麻,外围折成盘叠交错的花瓣状,上面用刀刻上棱形花纹,再用红枣镶嵌。大年初三姑娘回娘家时,除了要吃初一早上的饺子之外,临走还要带走一块团圆饼,意味着幸福团圆,生活甜蜜。 腊月三十这天,除了贴春联挂灯笼,主要就是包水饺了。这天要准备两顿饭的水饺。晚上一般是白菜水饺,寓意发财。初一早上的饺子里更热闹了,有些水饺里包有钱(硬币)、红枣、鱼、豆腐、花生仁、糖块等,有各种含义呢:吃到硬币意味着来年会发财,有钱花;糖意味着甜甜蜜蜜;鱼意味着年年有余;豆腐寓意有福气。。。。。。吃到者象征在新的一年里吉利、如意。为了吃到更多的好东西,这天早上,大家吃的比往常都要多。

正月初一凌晨三四点钟要起来拜年,拜年是按照辈分拜,到辈分比自家大的人家里,男的还要对着家谱磕头,然后到桌子上喝几杯。晚辈拜年,收红包,放鞭炮,各家各户灯火通明,路上只听见相互问候的拜年声,这时年味是最浓的了。初二开始,便是走亲访友,相互拜年了。正月里,有扭秧歌、划旱船、踩高跷等各种表演队走村串户进行表演,可热闹了。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俗称“过十五”。正月十二、三,家家户户皆用萝卜、胡萝卜、大白菜根茎做成许多小油灯,中间挖空,里面倒进融化的蜡油,用棉花做灯芯。十五傍晚送到坟前、祠堂点燃,称为“送灯”。傍晚,房间、院内各角落、门两侧、马厩、猪圈、厕所、锅底洞都点上油灯。这天早饭吃糕、元宵,晚饭吃水饺,饭前开始放烟火炮竹。晚上小孩都要放“点门”、小烟花,奶奶说这天放“点门”,以后眼睛不疼,有好兆头。 正月十六是海神娘娘的生辰,也是蓬莱阁庙会,好多景区免费游玩。天后宫对面的戏楼、广场有俚俗戏剧和大秧歌。人们给天后娘娘进香后,便与亲朋好友在天后宫前看戏看秧歌,趁兴游览蓬莱阁及其附近名胜,直至尽兴而还。这天过后,年味就渐渐褪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春节风俗

全文共 573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我们中国最重要也是最隆重的日子,那一天我们中国人要一起大概。“春节”也是我们常说的过年,虽然各个地方的习俗不同,但是我相信他们的心中一定也很激动、兴奋、愉悦。那我就说说我们增城过年的风俗吧。

早在春节降临前,家家户户为了迎接春节的到来,我们都会把家里的各个角落、里里外外都给打扫干净,进行一次大扫除。春节的前一天每家每户都要贴春联,以示迎春之意。爸爸妈妈每年都要精心挑选一幅好春联。今年爸爸妈妈选的上联是:家有福星高照照,下联是:财如人意滚滚来,横批是:五福临门。这副春联预示着新的一年里我们家会财源滚滚、家庭幸福。

除夕那天晚上,爸爸妈妈会准备一大桌好吃、美味的饭菜,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团圆饭。吃饱了团圆饭我们一家子围坐在电视机前看中央台的春节联欢晚会,我们边看边谈,说他们表演得怎么样。我们一直看一直看到很晚,直到凌晨才睡,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守岁”。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大年初一的那一天,我们早早地起了床。穿着新衣服,给家人拜年了。他们就会给红包我,大人们派发红包给未成年的晚辈,是表示把祝愿和好运带给我们。红包里的多少钱并不重要,主要是让我们开心,其主要意义是在红纸,因为它象征好运。

我很喜欢春节,因为他十分热闹,还可以收到许多压岁钱,可以吃到很多好吃的。这就是我们增城的春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春节的风俗的专题

全文共 417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的春节我都在建湖度过,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我出生在建湖,那里还有我的爷爷奶奶,大爷大妈和哥哥,春节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所以我和爸爸妈妈都在建湖过年。

大年三十晚上的建湖非常热闹,建湖是著名的花炮之乡,所以天色刚黑,耳边就不时回荡着烟花爆竹的响声,此起彼伏,绵绵不绝。这时,奶奶和妈妈都在开心地将丰盛的年夜饭往桌上端,一家人围着大圆桌有说有笑地吃着。 吃完饭是我们小朋友们最开心的时刻,我总是迫不及待的让爸爸带着我放烟花,躲在爸爸身后的我看着一个个烟花“咻”地从地面飞窜上天空,然后“啪”地绽放成五颜六色的亮点落下,我总会跳出来大喊:“啊!太美了!”

过了年三十到了大年初一,爸爸告诉我这是新年开始的第一天,街上穿着新衣的行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亲朋好友们都窜门给长辈们拜年。让我最开心的是,我给爷爷奶奶拜完年,奶奶还塞给我一个大红包,里面装了好多压岁钱,爷爷还祝我新的一年里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春节,我爱家乡的春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春节风俗习惯作文300字

全文共 441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在中国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还有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相传至今。比如,扫尘、贴春联、贴窗花、倒贴“福”字、画年画和守岁等等。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在古书《吕氏春秋》中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习惯了,此外,扫尘还有“除陈布新”的含义。

春联也叫对联、桃符,它以对偶、精巧的文字抒发美好的愿望,是我们中国独特的文学形式。春节贴春联这一习俗起源于宋代,春联分为上联、下联和横批。

“福”字,指的是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是为了表达对亲朋好友的一种祝福。可是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祝福,人们干脆把“福”字倒过来贴,表示“福‘倒’了”。

现在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已非常是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家家户户带去了兴旺和欢乐的喜庆场面。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

在此我再送大家一副对联:“焰火耀长空,色彩斑斓欢度除夕度,金龙腾大地,人声鼎沸喜迎吉祥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春节风俗习惯作文300字

全文共 414 字

+ 加入清单

我记忆中最快乐的事莫过于过春节了。按照四川的风俗习惯,过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就开始准备了。腊月里人们要挂长长的香肠,鲜鲜的.腊肉,真诱人呀!

除夕夜的前几天,我们都要和爸爸妈妈去超市购物,那超市里别提有多热闹啦!年货等商品看得人眼花缭乱,到处张灯结彩,一派节日的喜庆气息。我们要买新衣服,买各种食品,还有年画,对联和鞭炮。

快到除夕,家家赶做年菜,吃起那香喷喷的年菜,我们就喝饮料,长辈们喝酒,长辈们还要说:“祝你们天天向上……”我们还要给长辈敬酒!除夕晚上还要看春节联欢会,节目太好看了!到了十二点我们就要放五颜六色的烟花,你能看见五彩缤纷的烟花在夜空闪耀,你能听见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在预示着新年的来到!

大年初一我们要穿漂漂亮亮的新衣服,到长辈家去拜年。我们的长辈会给我们发压岁钱。大年十五是春节的高潮,我们也叫元宵节,那天有会舞狮子、闹元宵、看花灯,真是热闹非凡!盼呀盼,在每年的盼望中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快乐的春节,我也渐渐长大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六年级第一单元春节的风俗

全文共 704 字

+ 加入清单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今年过年这几天,几乎每天都能听到妹妹吟诵的这首春节童谣。这首童谣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也让人兴奋不已。

这首童谣中“三十晚上熬一宿”是我最感兴趣的,为什么呢?哈哈,因为年三十,又称除夕,家家户户都要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吃团圆饭可比吃普通的饭要热闹多了!不仅家人团聚,而且样样都有着美好寓意,又有营养的菜纷纷摆上了餐桌。

今年,我家团圆饭中有着美好寓意的才就有许多呢!你瞧!有鱼!它代表年年有“鱼”这边的柿子饼也有着美好的寓意,它代表“万事如意”还有我们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年糕。在除夕夜把年糕摆城宝塔状,可以表示来年生活步步高升呢!把年糕白城大圆盘,还可以表示团团圆圆,大吉大利,寓意可多了!还有海鲜、牛肉......还有许多我人都不认识的一些“老”菜。

虽然餐桌上的菜诱惑着我们,但我们仍不忘我们家的老规矩——先把年纪最老的太婆请上了桌,你们瞧,太婆乐呵呵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嘴咧牙在笑呢!我们吃了许多菜,我感觉肚子都快装不下了!

我们高高兴兴地吃完了饭,坐在电视机钱,看春节晚会,爷爷和爸爸一边看春晚一边聊着2020年一些美好的事情,奶奶贺太婆则一边看晚会,一边拍手叫绝。那我呢?其实,我和弟弟妹妹也在“表演”呢!你瞧,妹妹在表演螃蟹走路,弟弟在表演陀螺......我们也玩的不亦乐乎。

在这个团圆祥和的除夕夜,我们精彩的2020年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这个喜庆的日子,我们期待来年全家身体健康,平平安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四川春节风俗

全文共 419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热闹的传统节日,俗称“新年”。年节从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广大城乡年节前就开始备办年货,杀猪、羊、兔等,制腊肉、购食品、逢新衣,过年时大家穿好衣服、挂年画、贴春联,年三十吃团年饭,初二、三就开始走亲戚家拜年,祭祖等活动。这就是四川风俗!清明节在一年的二月中旬,公历的4月5日前后,主要是郊游踏青、野炊;有的是祭祖上坟扫墓等活动。这一习俗活动也是城乡较普遍的活动。这就是四川的风俗!彝族火把节:火把节是四川凉山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时间为每年农历六月廿四日,家家饮酒、吃坨坨肉、并杀牲以祭祖先。人们穿新衣,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体活动,男人们参加斗牛、羊、鸡、赛马、摔跤;妇女则唱歌,吹口弦,弹月琴。晚上把火把在房前屋后游转;第三天晚上成群结队地举着火把遍游山野,火光一片,然后又集中到一处点燃篝火,打着火把,喝酒、唱歌跳舞,一直玩到天亮结束。这就是四川的风俗!四川的风俗都很特别,欢迎大家来四川旅游,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