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表现出人的品质的作文精彩19篇

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散文的表现手法有哪些,欢迎大家参考!

浏览

3657

作文

555

二、早产儿智力低下的表现

全文共 240 字

+ 加入清单

1、肌张力异常:智力低下、脑瘫患儿比正常儿张力低或增高。

2、运动落后和主动运动减少:正常小儿3个月时俯卧位时会抬头,仰卧位时有踢腿动作,而智力低下、脑瘫患儿很少有这些动作。正常小儿4~5个月时能主动伸手触物,而智力低下、脑瘫患儿上肢活动很少。

3、反射异常:正常小儿头部位置忽然放低有拥抱反射(如惊吓一样表现),一般6个月以后消失,而智力低下、脑瘫患儿不消失。还有其他各种反射异常。

4、姿势异常:智力低下、脑瘫患儿经常有头向后仰,6个月坐位时后倒,两腿夹紧,把尿和更换尿布困难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写人高尚品质的作文400字

全文共 485 字

+ 加入清单

同学之间,最可贵的是舍己为人,为他们设想的精神,这不,我们班就出了两个!

有一天,班里最烦人的调皮鬼黄丁海同学不小心擦到了上节课刚刚布置的作业,老师看到后显得非常生气。

“是谁擦的?明明交待好发留着讲评的?”老师面向全班,突然大声说道。

大家都怕得一声不出!

老师变了脸色,走到讲台桌旁,再次用严厉的声音问道:“到底是谁?”

这时,只见黄永泓同学和黄荣杰同学动了一下,接着好像因为同情丁海似的,于是他们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说:“是我!”“是我!”

老师转过去,看了荣杰和永泓一眼,然后摇摇头说:“不是你们!”

过了一会儿,老师又说:“绝不加罚,擦掉黑板的站起来吧!”

后来,丁海还是起立了!于是班里便开始议论开了。

有些同学说:“丁海是不小心的”。当然这里面也包括我和荣杰、永泓他们;不过也有人说:“丁海是故意的。”“丁海总是捣乱,故意不让别人把作业抄完。”

这种可能性倒是很大,因为谁不知道丁海向来就调皮,不过这次好像真不小心……

老师听着,听着,也不做解释,突然走到荣杰和永泓身边,大声说道:“你们的品质高尚的!”

班里响起了一片掌声!

是的,不管丁海是不是故意的,能这样站出来,真是难得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雪的品质作文500字

全文共 552 字

+ 加入清单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前几天,我看到了那朵朵冷艳的雪花,总让我想起了母亲告诉我的一个道理。

记得我六岁时,老家下了一场鹅毛大雪,整个村都是白芒茫的一片。我和几个朋友打起了雪仗。正当我玩的起劲时,母亲走了过来,命令我马上回家。我回到家中,很不高兴地说:“干嘛!为什么不让我打雪仗仗?”只见母亲说:“你就知道玩雪,你知道雪的品质吗?”我被问得说不出话来。于是母亲让我去摸一下雪。

走出屋去,我一伸手,一朵雪花就飘落了下来,我忽然感到了一阵刺骨的冷,可三秒钟后,那股感觉就没了。原来,雪花被溶化了。我问母亲:“这一朵雪花这么快就溶化了,那地面上的雪怎么还在,而且还那么厚呢?”只见母亲笑着说:“你这个问题的解答就是问题的答案……”母亲话音末落,我立即脱口而出:“积少成多!”母亲马上竖起大姆指,高兴地说:“对了!你别看这一朵雪花是那么“脆弱”,但积少成多,它也会变得更厚更强。”后来,我就把雪的的品质牢记在了心中。

上一学期,我迷上了游戏卡,可由于要期末大考了,所以父亲只准我一个星期买四张。说买太多会影响我学习。当时我想:“一个星期只能买四张卡,那什么时候才能集齐全套卡片呀!忽然,我发现了窗外的雪,马上想起了积少成多的道理,于是便不在生气了。终于,在寒假快过完时,我集齐了全套卡片,那一天,我心里乐滋滋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秋老虎的表现

全文共 300 字

+ 加入清单

由于中国地域辽阔,“秋老虎”的表现略有所不同,如华南的秋老虎要比长江流域的来得迟,一般推迟2-4个节令。另外,每年秋老虎控制的时间有长有短,半个月至二个月不等;有时秋老虎来了去,去了又回头。“秋老虎”天气,虽然气温较高,但总的来说空气干燥,阳光充足,早晚不是很热,不至于热得喘不过气来。

面对秋老虎不可马虎,一定要注意劳逸结合,要有一个早睡早起的好习惯,不要经常的熬夜,要保持有规律的睡眠。在秋老虎期间,即使天气再热,也不宜长时间的吹空调,否则就会很容易得空调病,并且一晚上吹空调,也会让你全是没劲,很不舒适的。

通过以上的介绍,大家对2015年秋老虎是什么时候应该有所了解了,对此,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体现人物精神品质词语

全文共 366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品质指人的素质和物品的质量,人的素质指人的健康、智商、情商、逆商等状况和知识、文化素养,品质对于人来说不仅仅限于道德,还包括人的健康、能力、文化等因素。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体现人物精神品质词语,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斤斤计较

乘风破浪

大名鼎鼎

名列前茅

全神贯注

口是心非

海阔天空

小心翼翼

首屈一指

斩钉截铁

专心致志

装腔作势

狐假虎威

救死扶伤

诚心诚意

悬梁刺股

弃暗投明

持之以恒

息息相关

偷梁换柱

勤勤恳恳

貌合神离

弄巧成拙

厚此薄彼

循规蹈矩

肝脑涂地

自强不息

雄心壮志

万死不辞

披肝沥胆

一视同仁

一清二白

大义灭亲

大公无私

义无反顾

正气凛然

正直无私

执法如山

刚正不阿

冰清玉洁

克己奉公

严于律己

两袖清风

忍辱负重

奉公守法

表里如一

斩钉截铁

忠心耿耿

忠贞不渝

贫贱不移

高风亮节

涓滴归公

虚怀若谷

堂堂正正

深明大义

童叟无欺

廉洁奉公

毅然决然

豁达大度

襟怀坦白

心胸狭窄

苟且偷生

卑躬屈膝

庸庸碌碌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表现自己

全文共 734 字

+ 加入清单

春日,柳絮飞舞,表现自己的婀娜;夏日,骄阳四溅,表现自己的热情;秋日:硕果缀枝,表现自己的丰足;冬日,雪花纷飞,表现自己的洒脱;四季,披换彩衣,表现自己的多姿;而我,尽情欢笑,在人生道路表现自我!

赛场上,我是矫健的麋鹿——秀发束于脑后,一身轻装上阵,随着裁判的一声令下,迈开双腿,一场紧张而激烈的比赛开始了……

“加油加油!”同学们的呐喊声简直不容标点的存在,但的的确确,如油般灌入我迟钝的机体。和对方不相上下的我,咬咬牙,一鼓作气,直射终点——尽管已精疲力尽;尽管已如灌铅;尽管两眼蒙黑……“耶!”一陈欢呼响起,但却不是为我。没有泪,没有屑,更没有绝望……“等着,下次,我一定,赢你!”我在心里默默地发誓——这就是我,愿赌服输,但绝不会放弃,在赛场上,勇敢表现自己!

考场上,我是机灵的猕猴——手持水笔,桌上铺卷,随着铃声一响,挥动双手,一场重要的角逐开始了……

数学是弱项,但也毫不怯色,我复习过了的,怕什么!持笔过关斩将,最后杀入最后关卡,呃,这怎么解?始终思绪乱如麻,一点一点寻找过关方法,太棒了,被我制服了!赞自己一下,乐得差点惊动老师。这就是我——好强,坚持不懈,好于钻探。

阅览课上,我是饥饿的小猪——紧握书本,两眼发光,管他们嘀咕什么,看了再说,形形色色的人物,奇妙玄幻的情节,如痴如醉啊……

铃声不知什么时候闯了进来,管他三七二十一,我再看会儿……铃声停了,好友催了,老师逼了,人都走光了,我这才起身回了教室。这就是我——对一切都好奇,慷慨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饿死行,别让我的灵魂缺食……

我不会花枝招展,摆弄骚姿。但在生活中,平凡的我,不吝啬表现自我,展示最真实的自己!

柳絮飞舞得更婀娜;骄阳飞溅的更热情;硕果缀的更丰足;雪花纷飞得更洒脱;而我,笑得更加灿烂!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表现自己900字

全文共 918 字

+ 加入清单

良好的外表很重要。一个人的外貌对人本身就有影响,当然,穿着得体会给人以良好的印象,它等于在告诉大家:这是一个重要的人物,聪明、成功、可靠。大家都很尊敬、仰慕、信赖他。他自重,我们也尊重他。

美国商人希尔在他的创业之始,就意识到服饰对人际交往与成功办事的作用。他清楚地知道,在商业竞争中,一般人是根据一个人的衣着来判断对方的实力的。当时,他的口袋里只有不到一美元的零钱,但靠着他往日的信用,他订做了六套昂贵的西服,共花去514美元。

接着他又买了一整套最好的衬衫、衣领和领带,但此时他的债务已达932美元。此后,他每天都会身穿一套全新的衣服,在同一时间,同一街道,同某位富裕的出版商的“邂逅”,希尔每天都很积极地跟他打招呼,并偶尔聊上一两分钟。

最后,出版商真的很想知道希尔是从事哪个行业的,因为他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气质,再加上每天变换穿的新西服,特让他对这个人物充满好奇心。这正是希尔所等待的那一刻,而当他购买这些新衣服时,他就已经想到这一刻,以及他们所站立的场合,分毫不差。出版商意识到他可能是个潜在的人才,于是毫不犹豫说服他签约,后来发行的>就是所谓的他帅气西服给他带来的盈利。

良好的仪表总能带给人自信以及创造力,给对方的第一印象很重要。它是我们表现自己注重形象和礼仪的重要途径,也表示对他人的尊重。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但毛遂自荐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想当年,秦军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时,平原君去楚国求救,门下食客“毛遂”自动请求一同前去。到了楚国,“毛遂”挺身而出,陈述利害关系,楚王才派兵去救赵国。显而易见,毛遂自荐也是自我表现能力的一种方式,毛遂自荐所带给我们的自信笑容让我们足以精彩纷呈。它就是我们的第一张明信片,一目了然。有了这第一张明信片,只有在对方认同你并接受你的时候,你才能顺利进入对方的世界,并游刃有余地同对方交往,从而把自己的事情办成和办好。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们对美的认识,很多时候都是从第一印象产生的,更多时候自我积极主动的表现力犹如一支美丽的乐曲,它不仅能给人本身提供自信,与此同时还能给别人带来审美的愉悦,既符合自己的心意,又能使你办起事儿来,信心十足、一路绿灯、通行无阻。

给自己的人生建立第一张“明信片”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写人美好品质的

全文共 759 字

+ 加入清单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个公民应有的社会公德。诚信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和谐、美好,但生活中有些人却不讲诚信,破坏了生活中的美好。在我的记忆里,有一件不诚实的事让我后悔莫及。

那是几年前的一个周末,我和爸爸、妈妈来到海边玩。那天阳光明媚,大海碧波荡漾,在沙滩上的人快乐地追逐着、嬉戏着,我正躺在沙滩上晒太阳。这时,一个小男孩从我眼前走过,他的脖子上挂着一串贝壳,五颜六色,各种各样,漂亮极了!我一看就喜欢上了,走过去对那个小男孩说:“小朋友,你那串贝壳真漂亮!我很喜欢,送我好吗?”那个小男孩听了使劲地摇了摇头。我又说:“那我买下来吧!多少钱?”那个小男孩说:“我这串贝壳不卖!”我听了以后,生气地说:“有什么好神气的,不就是一串贝壳吗?”我想:沙滩这么大,也许我也能找到一串漂亮的贝壳呢!可是,天不随人愿,一个上午我也没找到几个像样的贝壳。

我失望极了,又遇到了那个小男孩时,我乘那个小男孩不注意,把他的贝壳拿走了。过了一会儿,我听到那个小男孩站在海滩上哭,一边哭一边断断续续地说:“呜呜……妈妈,我对不起你,呜呜……”我听了觉得很奇怪,“不就是一串贝壳吗,干吗哭哭啼啼的?”我去问那个照顾小男孩的老奶奶:“他丢了一串贝壳,为什么这么伤心呢?”那个老奶奶听了,流下了眼泪,说:“这个孩子在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他爸爸又在广东打工,那串贝壳是他妈妈去世前给他的遗物,他看得比生命还重,每天都要到海边去清洗。”我听了,不由得呆住了,“什么,那串贝壳居然是他妈妈给他的遗物。”我走开了,再看着那串贝壳,心情像针刺一样难受。我拿起贝壳,跑去把它还给了小男孩。小男孩拿到贝壳,开心地笑了,我也从心底笑了。

这件事虽然过去很久了,但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时时提醒我要做一个诚实的人。生活中唯有讲诚信,才会和谐美好,我永远记在心里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小说中的艺术表现

全文共 10976 字

+ 加入清单

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一起来看看小说中的艺术表现,仅供大家参考!谢谢!

一、研究小说艺术内容形式的重要意义

在文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有过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文学样式,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产生,发展、消亡。每一种文学样式,都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为表现当时的社会生活竭尽全力;同时,也在这一过程中完成它自身的生灭。我们有过众多出色的学者,曾对文学发展

做过同样出色的研究,从中总结出很多颇有教益的经验与规律;然而,从艺术内容形式上,亦即从文学本身的规律上去研究它们,却很少有人去做。至今,在我们这样历史悠久、幅员广阔的国度里,还没有一本完善的《文体学》专著,就是一个明证。

上述情况,有着深远的历史原因。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文学始终不能登上大雅之堂,除了诗歌可以做为赞颂统治阶级以及上层人士间酬答的工具之外,其余可以说都被视为邪端异说。特别是小说这一样式,向来受到轻慢。如果说对文学样式进行研究,前人还给我们留下为数不少的“诗话”“词话”的话,而对小说样式的研究的著述,实在是风毛麟角。

从文学发展的历史状况来看,十九世纪以来,小说这种样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运用语言表达社会生活的文学诸种样式中,已经超群绝伦,人们可以一口气说出几十种乃至上百种列入世界名著的小说来。就中国文学史的情况看,曾经有过几个繁荣时期:唐宋的诗词、元代的杂剧、明清的小说。可以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社会生活日趋繁杂多变,小说正是适应这种情况而完成了它的发展。这充分表明了,小说出于它本身艺术表现上的原因,才能够肩负重任,大显身手。

从艺术内容形式上去研究小说,不是没有意义的。不错,鲁迅曾否定过“小说作法”,但我们应该历史地、客观地去领会他的这一论断。他否定的是当时草率成篇专为骗钱的“密诀”“入门”之类的书籍,绝不反对对小说艺术进行研究。在鲁迅的著作中,论及小说作法的篇章很多,假如不是由于斗争紧迫无暇顾及,他倒真会写一部高水平的“小说作法”来呢。

“利其器”向来是做好工作的先决条件,作小说,怎么可以不研究作法呢?

当前,我们正处在建设四化的历史时期,亿万人民高昂的情绪、举国上下沸腾的场面,需要我们调动一切艺术手段去表现它。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如果我们在运用各种文学样式时,能够扬其长,弃其短,则必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说发展的历史,就是小说艺术发展的历史。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对小说提出日益繁难的要求;这要求,成为小说艺术发展的动力,使它完成自身的发展。

中国小说,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道路。它从古代神话传说、史传文学吸取了营养,在魏晋六朝志怪、志人小说和唐宋传奇中初具规模,于宋元话本中日趋成熟,至明清小说中达到高峰。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中国小说不单在表现社会生活中越来越深刻、广泛,而且与之相适应在艺术表现上也越来越灵活、有力。

二,小说艺术表现力在逐步提高

从小说发展的历史来看,艺术表现力的逐步提高,表现在如下一些方面:

(一)对人物刻划的手法日趋丰富、多样。

小说反映社会生活,是从记事开始的。魏晋小说,不过是如鲁迅所说的“粗陈梗概”(《中国小说史略>),因为作者们的着眼点是“搜奇记逸”。唐宋传奇,已经在叙述故事力求“宛转”的同时,注意落墨于人物形象。所以,在唐宋传奇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刻划人物的细节和人物内心世界的简单表露。到了宋元话本中,人物已经从故事的演进中凸现出来,得到了多方面的表现。有一个曲折动人的故事,固然是吸引住听众的一个先决条件;但要想真正抓住听众,还需得力于绘声绘形的渲染。这样,说活艺术必须做到:“讲论处不滞搭、不絮烦,敷演处有规模、有收拾,冷淡处拾掇得有家数,热闹处敷演得越久长。(《醉翁谈录,小说开辟》)说到底,故事中人物的命运是听众关注的焦点,说话人的“敷演”就不能不围绕着它来进行。话本中的人物,面貌是清晰可见的,这里有具体的肖象描写;这些人物的身世是清楚的,这里有概括的介绍;这些人物的言谈举止是活灵活现的,这里有语言、动作的简劲描绘;这些人物的内心是可以窥测的,这里有多种方式的心理交代。明清小说,使小说艺术达到了高峰。

《红楼梦》一书,单就人物描写的艺术方法而论,可以说无愧于世界名著的称号。在人物描写的手法上,且不说那性格化的语言,也不说那独特性的动作,就那心理描写的多样性来说,也足以使人惊服。这里不但运用了结合人物行为言谈透示心理的传统手法,而且运用了条分缕析的静态剖析的创新手法,也运用了诸如幻境、梦境等等特异手法。有人说,静态剖析的心理描写手法,为19世纪西洋小说所独有,可是我们的伟大作家曹雪芹,在18世纪闭塞的中国却使用了它,恐怕这个手法的“独创权”不该归于外人吧。再说,意识流动,意识交流的写法,在《红楼梦》的幻景、梦境中有所体现,也可以说是“意识流”的较早的应用吧。综上所述,小说艺术在发展中,逐渐把人物描写推到首位,相应地也就促进了人物描写手法的丰富多样。

(二)对故事叙述的方式日趋曲折、多变。

敷演故事,一开始就成为小说着力解决的任务,但由于当时种种条件的限制,在内容形式上并没有那么复杂多变的手法。志怪、志人小说及传奇,大都叙述简单的故事,而且依自然顺序,平板地叙述交代。到了话本小说里,情况有了大的变化。由于说话人要靠“三寸不烂之舌”吸引住听众,就必须有一个动人而曲折的故事。故事的曲折动人,固然要靠故事本身;但在叙述交代时运用一些技巧,则不但不是多余的,而且是必需的。先提出结局,后交代过程,可以造成悬念;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使繁杂的故事得以表现;线索人物、线索物件的使用,使情节可以严谨贯通;“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使故事能够层层推进。

如果仔细考察中国古典小说,就可以发现,短篇向长篇有个过渡时期,这种过渡从《西游记》、《水浒传》等著作中都可以看得出来。先有了精心构制的短篇内容形式,再用它连环延续,最后才有了通体安排妥切的长篇结构《红楼梦》在安排情节方面,又达到另一个高峰。繁杂的生活琐事,众多的人物行为,是那样如涓涓细流归入大海;而看去平淡的家务事、儿女情,又是那样丝丝入扣、层层相因地依据它自身的逻辑在变化发展。面对《红楼梦》所表现的生活事件,恐怕除了曹雪芹以外的作者,都会束手无策吧。看来,小说艺术的焦点从叙事转向写人,并没有降低对叙事本身的要求,而是使它进一步发展,以适应着力刻划人物的需要。何况,叙事本身,也是小说艺术的一个不可推卸的任务。

(三)对背景、环境的渲染,日趋浓重、炽烈。

由于传奇以前的小说,还只是粗陈梗概,对故事演进的背景、人物活动的环境,还很少交代。这样,那时的小说在表现社会生活的厚度方面,就很受限制。在话本小谠中,情况开始有了变化。说话人为了绘声绘形地表现人物,便不能不连同他们身处其境的社会形势与自然氛围,也加以必要的渲染。但应该看到,这种对背景、环境的交代,还是很简单的,而且有时也流于公式化,如话本、讲史乃至后来小说中的“风景赞”“器物赞”“肖象赞”等等。又是在伟大著作《红楼梦》中,上述写法达到了新的高峰。这部被誉为“封建社会百科全书”的作品,对于当时社会生活提供了那样丰富多采的画面,实在今人惊叹。《红楼梦》中社会背景和自然环境的描写,诸如政治形势的透示,人物关系的显现,世态人情的披露,风俗习惯的点染,山川景物的勾勒,用具器物的描绘,加强了作品的厚度和深度,使后世读者从中得到的东西比从历史学家、经济学家、统计学家那里得到的要多得多。这里要着重指出的是作者在完成上述任务时的技巧,曹雪芹一反过去的那种简单而又刻板的写法,结合人物言淡举止,适应故事的推进演化,或随意点染,或着力铺陈,千姿百态,各尽其巧。

( 四)作者对人物、事件的评论抒发,日趋强烈、灵活。

小说的思想,主要靠故事、人物本身去完成;但是,这并不排斥作者的评论抒发。在传奇以前的小说中,还很少出现作者出面表态的情况。话本艺术中,由于有了说话人这一特定的讲述者,就可以随着故事的演进,抒发他的感慨赞叹,也可以对不同人物表示喜厌爱憎。话本中的楔子,内容中很大的因素是警世喻俗的规劝之言。《红楼梦))在这方面,同样攀上高峰。作者的意旨,竟然用了那么多的艺术手段来强调、陈述,实在是后世小说作者的楷模。在这部伟大作品里,表达作者的观点主张,是那样的内容形式多样,又是那样的方法灵活。这里面有几个次要人物做为作者的代言人,又有假主要人物之口发出的议论,有凭借某些细节显示的哲理,又有随处进行的即兴阐发。

小说内容形式的发展,原因在于小说本身。社会生活提出要求,这只是提出了文学内容形式发展的客观要求,能否适应这种要求完成这种发展,则要取决于文学内容形式本身的主观条件。在文学发展的历史上,不能适应社会生活要求而消亡的文学样式,是并不乏见的,例如中国的宋词、元曲。那么,为什么在近最几百年间,不是别的文学样式,而恰恰是小说得到充分地发展呢?原因恐怕不难找出。

三,小说艺术表现力的特点

文学是以语言为工具来表现社会生活的,粗粗看来,它似乎不如线条、色彩、音响、造型等等手段那么生动、有力。但是,它的优点,也正在于它的表达条件的简朴。语言,犹如空气和水,无所不在,一当它掌握在巨匠手中,便生出无限的魔力。画一幅万人交战的场面,需要大幅的纸和多量的油彩,而当具体描绘时,则要有千钧的笔力;至于用色彩表现抽象的思维、声音,更是使一般匠人无能为力。在语言艺术领域中,情况则有了不同,尺幅之中可以囊括天下,寸毫之端可以尽洒风情。

社会生活,要求文学去反映它,而这要求似乎是无限的。文学反映社会生活,总是达不到极限,而只能逐步提高这种反映的深度、广度、厚度。

那么,社会生活对文学提出怎样的要求呢?概括说来,就是:对人物刻划的生动、丰满,对人物关系(故事情节)叙述的完整、多变,对人物活动的背景环境描写的细微、广泛,对人物行为的评论的深刻、灵活。

应该看到,在实现上述要求时,小说这一样式,较之诗歌、散文、剧本,有着独特的优越性。也可以说,满足上述要求,恰恰是小说之所长。下面,让我们对此做较为详细的研讨。

(一)小说可以生动、丰满地刻划人物。

“文学是人学”,各种文学作品,都以写人为中心。在人物刻划上,小说的艺术手段是多种多样的。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小说在刻划人物形象时,几乎不受什么限制。

这里,我们不妨拿小说与其它文学样式比较一下。诗歌中写人物的叙事诗,在进行人物刻划时,为适应这种凝炼的艺术内容形式,恐怕很难尽兴;再说,既使找到了那有力的动作、话语,也要屈从于那容量有限的诗行。剧本是供表演用的,它的主人公们,只能靠形诸于外的动作、语言去感染观众;尽管剧作家们创造了例如“独白”之类的揭示人物内心的方式,但要达到探微入细、淋漓尽至,怕也有不小的困难。

小说在这方面是得天独厚的。它可以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或明或暗、或虚或实、或表或里、或分或合地去完成人物刻划。详细地介绍小说刻划人物的方法,不是本文的任务,这里仅就这种刻划的独异性谈谈几点看法。

小说刻划人物,能够做到集中与分散结合。在小说中,一个人物出场了,作者将对他的言淡举止、遭遇命运负责。如果他是一个主要人物,我们则看到作者在他身上浸注的心血。从集中写的角度,有出场后的大段概括介绍,有特定行为的着力描写。而从分散的角度看,则随时随地都可写他,交代故事时可以点到他,写别的人物时可以想到他;就是在集中的概括介绍中,又何尝不是把很长时间分散的材料集拢到一起的呢。以鲁迅小说《孔乙己》为例,孔乙已出场共两次,是集中写他,这一点在剧本中可以做到;关于他身世的介绍,“有

一回”教“我”认字的描写、“有几回”给孩子们分茴香豆的交代,都是分散写的,时间很不确切,这在剧本中就难办到。

身世,遭遇、性格的概括介绍,是小说刻划人物的独特手段。它可以概括较长时间内人物的行为表现,将分散的(也是在别的样式中无法或很难表现的)材料集中表现出来。类似《阿Q正传》前几章的描写,只能在小说里出现。

小说刻划人物,也可以做到直接与间接结合。人物出场,可以写入物;人物不出场,也可以写入物。间接写入物,可以在叙述故事中捎带提到,也可以在次要人物的议论中得到反映,还可以在两个人物之间相互映衬。同是在

小说刻划人物,还可以做到写形和写神结合。读者阅读作品,为其中的人物命运所吸引,不单要了解他的言淡举止,更重要的是要窥探他的思想灵魂。人物的内心世界,是人物行为的根据;人物形象的深刻、丰满,也源出于此。在文艺发展的进程中,人们不断对此提出更高的要求,迫使各种祥式不能不在这方面有所研讨。正是在这一点上,小说显示了它在表达上的巨大能量,小说的笔锋,可以深入到人物心灵深处,探奥搜微,似乎一切禁区死角都不存在;小说的笔力,可以梳理纷乱散漫的思绪,条分缕析,似乎一切繁难庞杂都要就范。

在鲁迅的小说中,较多的是采用结合人物行为举止透示心理的方法。仿佛是随意边一笔,竟然使读者得以窥见人物的隐秘,实在令人赞叹。在《祝福》中,几乎没有正面、直接去写祥林嫂的心理活动,然而人们从她那“瞪着”、“间或一轮”、“钉着我、“顺着”、“没有神采”、“旋转眼光”、“围着大黑圈”、“瞪着”、“窈陷下去”的眼睛和眼神中,不是可以看到她的灵魂吗?《阿Q正传》中的阿Q,对“革命”有着他自己的认识与幻想,文中第七章土谷祠的那段心理描写,实在是淋漓尽至。这些,与上述的写法不同,它得力于集中的状写与剖析。

小说的上述心理描写,在其它样式中则是较为困难的。在剧本中,一切都靠“演”出来,不是动作、言语透示,便是做作的自白 ,同时,揭示人物心理又要受到时问、空间的限制,具体些说它只能表现特定时间、地点的人物内心世界,无法像小说那样浮想联翩、思接千载。在散文中,这种以描述生活片断为主要内容的样式,怕也授难在状写人物心理时做刭尽兴,它只好采取以少胜多的写意笔法。这样,在韵味上有所得,而在细微处却有所失。就连电影文学这种新兴的能量颇大的样式,虽然有“主观镜头”、“幻想镜头”、“闪光镜头”、“回忆镜头”等等专门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独特手段,但“诉诸视觉”“瞬息即逝”这些大框子却把它套住了。有才能的电影作家,面对托尔斯泰、巴尔扎克、罗曼*罗兰等人笔下的几页乃至几十页的心理剖析,恐怕也要无能为力吧?

“意识流”手法,把小说揭示人物心灵的功能,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某些方面,竟然将事物推向它的反面。鉴于小说在心理描写上的独特功能,“意识流”派的作家们,以人的意识、思维活动为描写对象,运用诸如内心独白、幻觉、自由联思、客观心理描写、心理剖析等等手法,以独特的途径反映社会生活。应该看到,从艺术的角度看,意识流手法的出现,是小说内容形式发展的必然结果。长于心理描写的小说,为什么不在心理描写上大显身手呢?然而,物极必反,任何事物的无限制的伸张,一定要走向它的反面。意识流派作家们,沉迷于小说心理描写的艺术快感,竟然忘记了小说本身。

什么是小说?尽管目前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但从人物、情节、环境三方面去限定这一祥式,总不至于遭到反对。小说是在相应的环境描写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故事情节,塑造具有典型性的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用以广泛地深入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样式。小说要写人,写心理是写人物的内容的一部分;小说要通过故事写人(这是做为阅读文学的一个先决条件),一旦有什么东西排斥了故事情节,则势必影响艺术效果。意识流派的小说家,用心理描写冲击了一切,也就冲击了小说本身。心理描写只是小说诸多手法之一,尽管它是有力的手法,但也不能恶性膨胀去代替一切。这正如一个人的双手,人们都希望它壮实有力,但如果它大过了身体,则要造成灾难。

我们欣喜地看到,意识流手法,在我国当代小说中得到了应用。中国作家们,对这种手法加以批判吸收,取其长,弃其短,增强了自己作品的表现力。例如,王蒙的《春之声》、《布礼》,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宗璞的《我是谁》等等,都因此种手法而使作品生色添采。

意识流手法,还不只限于心理描写,它还影响到结构等方面,这里不多谈了。

(二)小说对人物关系(故事情节)的叙述,可以做到完整、多变。

敷演故事,本是小说形成后即着力注意的艺术焦点,所以既使是当它转向偏重刻划人物时,也不能不在这方面积累下大量的经验。何况,小说不管是讲说还是阅读,总是要靠故事情节来吸引听众和读者的。

叙述故事的技巧,历经各代积累,到了当代小说中,有了惊人的发展。本来,人世间的各种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千头万绪;为了在表现它时与之相适应,逼得小说艺术不能不如影逐形。故事的表述,应该巧妙地做到“事因人生,人以事显”;同时,它本身又该首尾相贯、摇曳多姿。小说在写人时很少禁区,在叙事时同样无甚障碍。这种叙事表现上的独特优越性,明显地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小说表现故事,具有极强的适应性。现实生活是丰富多采、错综复杂的,世间的事件千头万绪、繁缛纷纭。从时间的因素看,有些事件绵延数年,源远流长;从空间的因素看,有些事件牵涉几地,场景广阔。俗称“一口难说两家事”,该是文艺家对此难阻发出的慨叹。

小说在这方面,有着自己独占的方便。一椿上下几十年、左右数万里发生的大事件,用剧本表现它,要用许多场次,而场次过多过碎又势必为表演带来困难。诗歌虽可以借助于它独有的跳动式的节奏,在表现时间、空间时一试身手,但总是要给人以凌乱、破碎之感。小说则不然,它可以上溯下延,虽概括漫长的岁月,仍能保持其连贯;它可以左勾右联,虽漫写众多场景,仍能保持其完整。在一个特定的时刻里,可否回忆往事,可否畅想未来,对不同时态中的事件可否交叉进行叙写,其它样式对此望而却步,小说却可以挺身而出。几个相互关联的事件,平行发展又互相制约,进而纠缠绕缭,小说可以对其有条有理地加以叙写,这又为其它样式所不及。能用二、三千字的篇幅写一个人的一生吗?叶圣陶在《一生》中做到了;能够用一只笔写出互相勾联牵涉的大大小小的事件吗?茅盾在《子夜》中完成了。

小说表现故事,具有特殊的灵活性。事件的发生发展,总是依自然顺序进行的。事件发展的自然顺序,显示了事件的内在逻辑,是表述它时不可动摇的主干。然而,总是按部就班地叙写,未免使人感到平板。艺术是用有限的内容去反映那无限的世界,以少胜多是应该遵循的总的法则。在诸多事件中,难道没有主次吗?一个事件中的各个环节,岂能轻重均等?重要的结局,应该使读者先睹为快;虽属必要但易使人生厌的交代,最好是分散进行。小说叙述故事,可以使其中的情节串动、跳跃、顿宕、隐藏;正是在这诸多技巧中,使故事的表述生辉。在鲁迅的《祝福》中,祥林嫂的死,由于作者把它倒置在故事的开头,该是多么撼人心弦。在《药》这篇作品中,从第三节到第四节,一下子就跳过了几年,又是何等地筒劲明快。

短篇小说,把上述的灵活性发展到了极点。为什么在生活中撷取一、二场景,竟然上下勾联、左右牵涉地写出在漫长时间、广阔空间发生的人与事,恐怕得力于对小说这种特点的运用。

小说表现故事,具有极大的孕含力。小说以故事为经,以人物活动、场景描绘为纬,交织成一部部生活的书。在小说中,故事的进展恰似流动的河水,载着人物们向前行进。这股河水的容量是巨大的,简直可以负载一切。有才能的小说家,总是那么吝啬,他们不肯轻易地推进情节,这使一般看热闹的外行颇惑失望。随着情节之水的流动,人物做尽了自己的戏,环境也得到了足够的渲染,就连作者的议论阐发也达到了尽兴。在冈察洛夫的小说《奥勃洛摩夫》一书中,整整的第一部,花费了十多万字,主人公仍然象开篇那样躺在床上。这在剧本中,怕是不能令人容忍的吧?在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中,有整章的议论文字,穿插在故事发展之中,恐怕人们对此也不敢轻易否定。说讲文学,似乎从此点得到启发。一部武松的故事,可以说上几个月;“血溅鸳鸯楼”这在电影、戏剧中只能打上几分钟的事件,说书时竟要费上几天。

中国小说,具有说故事的传统,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外国小说,由于它的发展建立在阅读基础之上,偏重静态的剖析。前者,生动活泼、引入入胜,但不免失之单薄,特别是不利于人物刻划与评论抒发。后者,条分缕析、鞭辟入里,但不免失之沉闷,对习惯看故事的中国读者,不利于普及传播。鲁迅是把这两者结合起来的第一人,他在中国小说的传统技巧基础上,吸收外国小说技巧的宝贵经验,铸造了一种全新的小说技巧。鲁迅的小说,注重在故事的演进中,通过人物自身言谈举止刻划人物,但在关键处所,也不排斥对人物的深入剖析。令人感到婉惜的是,他忙于战斗,转而运用杂文武器,茌小说创作上只是开了个头,就那样戛然而止了。

(三)小说对人物活动背景的描写,可以做到细微、具体。

人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的背景环境之中的,脱离特定历史条件、政治形势、自然氛围的人物是没有生命的。问题还不限于此,文学作品的背景环境的渲染,还有另外的作用,那就是显示社会生活的时代的、阶级的、地域的、民族的气息。人们会惊异地发现,文学作品中那随意点染的一件器物、一个细节、一片场景、一种气氛,也许与故事演进、人物刻划并无多大直接关系,但却可以从它们身上看到一个特定的时代。这种点染,增强了作品的厚度与深度。后世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民俗学家、宗教学家、地理学家,乃至推进历史前进的政治领袖人物,都可以从托尔斯泰、契诃夫、巴尔扎克、左拉、狄更斯、马克。吐温、曹雪芹、鲁迅等等巨匠的著作中,去吸取营养。一一这些,都是小说家,说小说在这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恐怕不是偏颇之词吧!

小说勾勒环境、点染气氛,有很大的随意性。这里没有丝毫的贬意,“随意”者,随处可行也。在小说中,可以专门介绍形势、描写景物;也可以在人物活动中,就目之所及捎带写出;还可以随着人物心情变化,使景物形态也随之变化。鲁迅的《一件小事》,几处写到了“风”:人冒着风,风伴着人;事因风起,入以风显。《白光》中,又几处用到了“月”。月伴着人,月衬出心。一一这里的“风”与“月”,是随手点染的,既省力,又讨好,可以说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这与剧本就大不相同了:剧本中的每一场,景物固定,既不许中途变换,又很难随时添加。

小说勾勒环境、点染气氛,又能做到有深度。一定的场景、气氛、细节、器物,总是有它历史的来龙去脉,有它现实的底蕴根源。如果能从生活中挖掘、选择具有深厚内容的细枝末节,往往起到超乎寻常的作用。这仿佛从肉猪身上割下的一块肉,它联系着周身的血脉与神经。鲁迅在《孔乙己》中描述了鲁镇酒店的格局,它不单为主人公提供了一个活动的场所,也为我们勾勒了一个旧社会各阶级依照严格界限交往应酬的画面。老舍笔下的北京城,那漫天的黄沙,那酷热的夏日,那皇族的养鱼玩鸟,那军阀的聚宴堂会,那说书的、卖艺的、保镖的、讨饭的、拉车的、算卦的等等三教九流的生活细节的描绘,为我们提供了20世纪初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完整图景。

(四)小说对人物进行评论抒发,能够做到灵活、深刻。

写任何作品,都是为了表露作者的思想。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评价、主张,通过作品中人物表现出来。这种政治倾向,当然主要靠作品的情节与人物“自然地流露出来”;但是,也不排斥必要的评论与抒发。如果在关键症结之处,结合具体描绘,或画龙点睛,或条分缕析,在形象感染的基础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则会大大地提高艺术效果。我们拿小说与剧本比较,就会发现:在小说中作者可以随时随地出场,而在剧本中作者通常却只能退居后台。小说的作者,不单在叙事写人时,把自己的喜怒爱憎,浸注其中,而且,可以象一个万能评沦家随时表态:对事件,他可以予先提示,也可以事后阐发;对人物的言谈举止,他可以赞恶褒贬;对一些细枝末节,他可以充分挖掘它的内在意义;对不同时、地的事物,他可以联系比照,显示出本质和规律。

小说中的抒发评论,是十分灵活的。首先,小说的叙述者,就是一位合法的评论人。叙述人与事,作者先表态,使得读者不能不顺着这个思路走。其次,这种评论取材格外方便,可以就事论理,可以归拢小结,可以联系对比,还可以联想生发。又次,评论的角度是可以变化的,不单以叙述人的身份加以评论,就是以书中人物身份也可以评论;有时,还可以拟设论敌,然后加以论辩。

柳青的巨著《创业史》,在运用小说这抒发评论的手法上,达到了一个高峰。从小说的开卷,到受到干扰勉强完成的二部下卷结尾,通篇充满了论辩的战斗气息。小说的“题叙”,写了一九二九年陕西饥饿史上严酷的一页,这里边写了多少作者的感叹。主人公梁生宝出场了,作者如同一位“尊神”在守护着他,对于他的事业,发出一通又一通赞语;而对于那来自敌对势力的攻击,作者多次挺身而出去抗击;对那来自人民内部的误解,作者不厌其烦地去劝解。合作化这一空前的事业,在它的每一里程上,作者在做出形象反映的同时,又都做了理性的阐发。

小说的抒发评论,可以做到旨远意深。生活中的事物,哪怕是一些细枝末节,都浸透着生活的浆液,能否深入地开掘它,在于作者的才识。小说为这种开掘,提供了方便,只待作者去发挥才力。一包零碎的纸币,在剧本中出现,只不过是件小道具,然而在小说《创业史》第五章中梁生宝的手里出现,却不同凡响。作者先是慨叹道:  “钱对予那里的贫雇农,该是多么困难啊!庄稼人们恨不得把一分钱,掰成两半使唤。”接着,作者对这包零钱做了具体描写:“打开红布小包,又打开他妹子秀兰写过大字的一层纸,才取出那些七凑八凑起来的,用指头捅鸡屁股、锥鞋底子挣来的人民币来……”当梁生宝“拣出最破的一张五分票”付了汤面钱的时候,作者又禁不住感叹了:“这五分票再装下去,就要烂在他手里了。”这里边,并不多费笔墨的抒发评论,表达了作者对中国农民深厚的情意,也表达了他对在合作化大路上奋斗的带头人的由衷敬爱。显然,在其它文学样式中,是很难挖掘出这一细节的生活底蕴。因而也难使这种阐发达到如此的深度的。

通过上节的简略研讨,我们可以发现,小说的艺术表现力,较之其它样式来说,是突出、优异的。围绕着人物形象的塑造,小说表现出那么多的独特技巧,不能不使人重视这种文学样式,以便更好地表现社会生活。然而,正如本文开篇时说的那样,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小说在具有强大表现力的同时,也有它的弱点。我们应该正视它,才能弃短就长。

小说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靠阅读,为了抓住读者,要有形象。鲜明的人物,具体的场景,为小说所不可少。如果说剧本较为概念,而可以由演出来弥补的话,空洞无物的小说则难以挽回败局。

同样是由于上述原因,小说要有故事。故事恰如一条金线,串起人物、场景、细节等等珠玉,才形成了完整的工艺品。叙事诗如果故事性不强,可以由浓重的描写、抒情来补救,而没有故事的小说,终难取得好的效果。

小说的容量大,它可以容纳那与情节关系并不紧密的次要人物、环境场景、细节器物、抒发议论,但往往由此产生偏差。有的作者随意穿插、尽兴阐发,使小说拖沓臃肿,破坏了作品的有机结构。

以上种种,都提醒作者们掌握艺术的辩证法:样式的优异之赴,恰是应该着力发挥而又格外节制之所。

当前,祖国正在朝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沸腾的生活向文学艺术提出了新的要求。只要我们充分调动各种文艺样式的表现力,就一定能够很好地完成上述要求。我们祝愿小说这一支花,在百花园中继续放出异采。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开学后的表现作文

全文共 730 字

+ 加入清单

一晃!又到三月份了,大家都已经认真对待学习了,大家越来越有进步了。

今天,大家都早早的来到学校,没有人迟到,早读开始了,扫地的同学都回来了,但还是有同学扫地来晚了,他就是——王小智,希望改正。早读表现良好,只有后面的一些同学以为我们看不到他们,就开始自由了,有的在玩,有的在左顾右盼,还有的在读“天书”,看着别人,嘴巴在动。早操情况良好。

第二节英语课,大家都精神饱满,但也有不忘了讲话这件“无比重要”的事情的人,其中魏元晖被罚站,郝潆婷被提醒一次。下课了,男生们冲出教室,又有女生反映男生再次霸占走廊,我也亲眼看见了,明天希望不要出现这种状况,眼保健操的时候,有三位同学被点名,我就不一一点出来了,数学课,有很大的进步,只有一两个同学在讲话,其他同学不只是认真听讲,还是认真玩耍,中午放学时,我与刘羿发生了冲突,对此,我郑重的向你道歉,对不起。

下午,一切都正常进行,音乐表现良好,有同学讲话,就不再点名了,下了音乐课,因为魏元晖没有整好队伍,导致又有同学问我要不要排队,下次请魏元晖整好队伍再走,活动课,一开始表现不错,但是到了最后,余老师要我们集合,可是老师和一位老师在讲事情时,我们仍然没有排队,老师就发火了。放学了,某同学反映有同学说脏话了,我也不点你的名了。

今天没有好人好事。

一天又这么晃晃而过,我们班虽然有一些缺点慢慢变成优点,但有些缺点就是不改,那是为什么呢?希望有好点子的同学可以告诉老师和大队委、中队长还有班长,我们班最大的缺点就是上课讲话,希望你们能讲些有关课本的知识,而不是讲废话,应该把废话留到下课的时候讲,希望我们班同学能改正这一点,这样,我们在课堂上,听老师讲得会更清楚,而且还可以多学一些知识,使我们的知识越来越丰富,大家一起努力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表现自己700字

全文共 659 字

+ 加入清单

它,给了我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如果表现是一种宝藏,那么它便是我心目中的珍宝。“表现自己”,提起这个字眼,很多人会认为这是虚伪的表现,是“装”的行为,可是我却不这样认为。正如于光远先生所认为的:只要表现自己的东西是真实的,受表扬时不失自知之明就足够了。

我对接触过的所有运动,没有一样是精通的,但正因为这,我才对它们充满好奇与向往,就像打电子游戏一样,当你毫不费力就可以联创机关之后,你便不再钟情于它了,而游戏的目的往往是寻找失败的刺激,然后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从而显示出自己的才能,不知不觉表现了自己。就这样,我认识了足球,接触了足球,了解了足球,并深深爱上了足球。正因为我怎么也达不到登峰造极的水平,所以我一直珍爱着它,把它当做表现自己的机会。

刚上初一,我便认识了它,我被这种奇妙的运动吸引着,感叹着世间有着这样的整套和谐优美,顺畅自如的动作,于是我加入了踢球的队伍。如果谁要否定成绩的取得与汗水成正比的话,我愿意和他打赌。运球,传球,打门!虽然一系列的练习会让我吃不消,但是每当我看见球进的时候,我都会欢呼,心都会随之跳动。就是这样一种力量吸引着我,驱动着我坚持下来。坚持的结果是我对足球越来越感兴趣。我喜欢表现自己,作为观众,我会为每一位球员欢呼,作为球员,我会用自己的努力让场下每一个人为我欢呼!我踢出一脚球,在空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擦破时间与空间的距离,逃出守门员够及的范围,球进了!在球门中旋转几圈,随即停下。漂亮!并总是为这一连串动作而感动。

足球,一直都是我表现自己的机会,我一直把它当做我生命中的珍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高尚品质的名言警句精选篇

全文共 412 字

+ 加入清单

1、抱负是高尚行为成长的萌牙。

2、高尚的娱乐,对人生是宝贵的恩物。

3、科学是高尚的,不会为卑鄙者服务。

4、真正的高尚,也许就是不断的放弃。

5、如果爱带不来希望,就称不上高尚。

6、保护他人的喜悦,是一种高尚的美德。

7、我不高尚,做不到拿你和别人一起分享。

8、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9、目的高尚,会使所做的事情都同样高尚。

10、人类的高尚在何方?当他们遮掩不了时。

11、我没多高尚,就是不想做太多昧良心的事。

12、世上的事无所谓卑贱高尚,关键在于人心。

13、面对我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会洒下热泪。

14、为了高尚的目标,多大的代价我也愿付出。

15、伟大者必须高尚,但高尚者不一定要伟大。

16、你一点也不高尚,你只是卑鄙的不够彻底。

17、连一个高尚朋友都没有的人,是不值得活的。

18、善性是难能可贵的,也是高尚和值得称赞的。

19、手机不但方便了沟通,还是高尚思想的盛宴。

20、人总是给自己的禽兽行为,找一些高尚的理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诗歌的表现手法

全文共 235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这三种表现手法,一直流传下来,常常综合运用,互相补充,对历代诗歌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

四、诗歌的表现手法是很多的,而且历代以来不断地发展创造,运用也灵活多变,夸张、复沓、重叠、跳跃等等,难以尽述。但是各种方法都离不开想象,丰富的想象既是诗歌的一大特点,也是诗歌最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在诗歌中,还有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是象征。象征,简单说就是“以象征义”,但在现代诗歌中,象征则又表现为心灵的直接意象,这是应予注意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小说艺术表现的作用

全文共 10888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小说,对我國读者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小说艺术表现作用,欢迎借鉴!

一、研究小说艺术形式的重要意义

在文学发展的历史長河中,有过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文学样式,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产生,发展、消亡。每一种文学样式,都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为表现当时的社会生活竭尽全力;同时,也在这一过程中完成它自身的生灭。我们有过众多出色的学者,曾对文学发展

做过同样出色的研究,从中总结出很多颇有教益的经验与规律;然而,从艺术形式上,亦即从文学本身的规律上去研究它们,却很少有人去做。至今,在我们这样历史悠久、幅员广阔的國度里,还没有一本完善的《文体学》专著,就是一个明证。

上述情况,有着深远的历史原因。在漫長的封建社会里,文学始终不能登上大雅之堂,除了诗歌可以做为赞颂统治阶级以及上层人士间酬答的工具之外,其余可以说都被视为邪端异说。特别是小说这一样式,向来受到轻慢。如果说对文学样式进行研究,前人还给我们留

下为数不少的“诗话”“词话”的话,而对小说样式的研究的著述,实在是风毛麟角。

从文学发展的历史状况来看,十九世纪以来,小说这种样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运用语言表达社会生活的文学诸种样式中,已经超群绝伦,人们可以一口气说出几十种乃至上百种列入世界名著的小说来。就中國文学史的情况看,曾经有过几个繁荣时期:唐宋的诗词、

元代的杂剧、明清的小说。可以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社会生活日趋繁杂多变,小说正是适应这种情况而完成了它的发展。这充分表明了,小说出于它本身艺术表现上的原因,才能够肩负重任,大显身手。

从艺术形式上去研究小说,不是没有意义的。不错,鲁迅曾否定过“小说作法”,但我们应该历史地、客观地去领会他的这一论断。他否定的是当时草率成篇专为骗钱的“密诀”“入门”之类的书籍,绝不反对对小说艺术进行研究。在鲁迅的著作中,论及小说作法的篇

章很多,假如不是由于斗争紧迫无暇顾及,他倒真会写一部高水平的“小说作法”来呢。

“利其器”向来是做好工作的先决条件,作小说,怎么可以不研究作法呢?

当前,我们正处在建设四化的历史时期,亿万人民高昂的情绪、举國上下沸腾的场面,需要我们调动一切艺术手段去表现它。寸有所長,尺有所短,如果我们在运用各种文学样式时,能够扬其長,弃其短,则必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说发展的历史,就是小说艺术发展的历史。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对小说提出日益繁难的要求;这要求,成为小说艺术发展的动力,使它完成自身的发展。

中國小说,经历了漫長的发展道路。它从古代神话传说、史传文学吸取了营养,在魏晋六朝志怪、志人小说和唐宋传奇中初具规模,于宋元话本中日趋成熟,至明清小说中达到高峰。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中國小说不单在表现社会生活中越来越深刻、广泛,而且与之相适

应在艺术表现上也越来越灵活、有力。

二,小说艺术表现力在逐步提高

从小说发展的历史来看,艺术表现力的逐步提高,表现在如下一些方面:

(一)对人物刻划的手法日趋丰富、多样。

小说反映社会生活,是从记事开始的。魏晋小说,不过是如鲁迅所说的“粗陈梗概”(《中國小说史略>),因为作者们的着眼点是“搜奇记逸”。唐宋传奇,已经在叙述故事力求“宛转”的同时,注意落墨于人物形象。所以,在唐宋传奇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刻划人物的细节和人物内心世界的简单表露。到了宋元话本中,人物已经从故事的演进中凸现出来,得到了多方面的表现。有一个曲折动人的故事,固然是吸引住听众的一个先决条件;但要想真正抓住听众,还需得力于绘声绘形的渲染。这样,说活艺术必须做到:“讲论处不滞搭、不絮烦,敷演处有规模、有收拾,冷淡处拾掇得有家数,热闹处敷演得越久長。(《醉翁谈录,小说开辟》)说到底,故事中人物的命运是听众关注的焦点,说话人的“敷演”就不能不围绕着它来进行。话本中的人物,面貌是清晰可见的,这里有具体的肖象描写;这些人物的身世是清楚的,这里有概括的介绍;这些人物的言谈举止是活灵活现的,这里有语言、动作的简劲描绘;这些人物的内心是可以窥测的,这里有多种方式的心理交代。明清小说,使小说艺术达到了高峰。《红楼梦》一书,单就人物描写的艺术方法而论,可以说无愧于世界名著的称号。在人物描写的手法上,且不说那性格化的语言,也不说那独特性的动作,就那心理描写的多样性来说,也足以使人惊服。这里不但运用了结合人物行为言谈透示心理的传统手法,而且运用了条分缕析的静态剖析的创新手法,也运用了诸如幻境、梦境等等特异手法。有人说,静态剖析的心理描写手法,为19世纪西洋小说所独有,可是我们的伟大作家曹雪芹,在18世纪闭塞的中國却使用了它,恐怕这个手法的“独创权”不该归于外人吧。再说,意识流动,意识交流的写法,在《红楼梦》的幻景、梦境中有所体现,也可以说是“意识流”的较早的应用吧。综上所述,小说艺术在发展中,逐渐把人物描写推到首位,相应地也就促进了人物描写手法的丰富多样。

(二)对故事叙述的方式日趋曲折、多变。

敷演故事,一开始就成为小说着力解决的任务,但由于当时种种条件的限制,在形式上并没有那么复杂多变的手法。志怪、志人小说及传奇,大都叙述简单的故事,而且依自然顺序,平板地叙述交代。到了话本小说里,情况有了大的变化。由于说话人要靠“三寸不烂之舌”吸引住听众,就必须有一个动人而曲折的故事。故事的曲折动人,固然要靠故事本身;但在叙述交代时运用一些技巧,则不但不是多余的,而且是必需的。先提出结局,后交代过程,可以造成悬念;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使繁杂的故事得以表现;线索人物、线索物件的使用,使情节可以严谨贯通;“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使故事能够层层推进。如果仔细考察中國古典小说,就可以发现,短篇向長篇有个过渡时期,这种过渡从《西游记》、《水浒传》等著作中都可以看得出来。先有了精心构制的短篇形式,再用它连环延续,最后才有了通体安排妥切的長篇结构《红楼梦》在安排情节方面,又达到另一个高峰。繁杂的生活琐事,众多的人物行为,是那样如涓涓细流归入大海;而看去平淡的家务事、儿女情,又是那样丝丝入扣、层层相因地依据它自身的逻辑在变化发展。面对《红楼梦》所表现的生活事件,恐怕除了曹雪芹以外的作者,都会束手无策吧。看来,小说艺术的焦点从叙事转向写人,并没有降低对叙事本身的要求,而是使它进一步发展,以适应着力刻划人物的需要。何况,叙事本身,也是小说艺术的一个不可推卸的任务。

(三)对背景、环境的渲染,日趋浓重、炽烈。

由于传奇以前的小说,还只是粗陈梗概,对故事演进的背景、人物活动的环境,还很少交代。这样,那时的小说在表现社会生活的厚度方面,就很受限制。在话本小谠中,情况开始有了变化。说话人为了绘声绘形地表现人物,便不能不连同他们身处其境的社会形势与自然氛围,也加以必要的渲染。但应该看到,这种对背景、环境的交代,还是很简单的,而且有时也流于公式化,如话本、讲史乃至后来小说中的“风景赞”“器物赞”“肖象赞”等等。又是在伟大著作《红楼梦》中,上述写法达到了新的高峰。这部被誉为“封建社会百科全书”的作品,对于当时社会生活提供了那样丰富多采的画面,实在今人惊叹。《红楼梦》中社会背景和自然环境的描写,诸如政治形势的透示,人物关系的显现,世态人情的披露,风俗习惯的点染,山川景物的勾勒,用具器物的描绘,加强了作品的厚度和深度,使后世读者从中得到的东西比从历史学家、经济学家、统计学家那里得到的要多得多。这里要着重指出的是作者在完成上述任务时的技巧,曹雪芹一反过去的那种简单而又刻板的写法,结合人物言淡举止,适应故事的推进演化,或随意点染,或着力铺陈,千姿百态,各尽其巧。

(四)作者对人物、事件的评论抒发,日趋强烈、灵活。

小说的思想,主要靠故事、人物本身去完成;但是,这并不排斥作者的评论抒发。在传奇以前的小说中,还很少出现作者出面表态的情况。话本艺术中,由于有了说话人这一特定的讲述者,就可以随着故事的演进,抒发他的感慨赞叹,也可以对不同人物表示喜厌爱憎。话本中的楔子,内容中很大的因素是警世喻俗的规劝之言。《红楼梦))在这方面,同样攀上高峰。作者的意旨,竟然用了那么多的艺术手段来强调、陈述,实在是后世小说作者的楷模。在这部伟大作品里,表达作者的观点主张,是那样的形式多样,又是那样的方法灵活。这里面有几个次要人物做为作者的代言人,又有假主要人物之口发出的议论,有凭借某些细节显示的哲理,又有随处进行的即兴阐发。

小说形式的发展,原因在于小说本身。社会生活提出要求,这只是提出了文学形式发展的客观要求,能否适应这种要求完成这种发展,则要取决于文学形式本身的主观条件。在文学发展的历史上,不能适应社会生活要求而消亡的文学样式,是并不乏见的,例如中國的宋

词、元曲。那么,为什么在近最几百年间,不是别的文学样式,而恰恰是小说得到充分地发展呢?原因恐怕不难找出。

三,小说艺术表现力的特点

文学是以语言为工具来表现社会生活的,粗粗看来,它似乎不如线条、色彩、音响、造型等等手段那么生动、有力。但是,它的优点,也正在于它的表达条件的简朴。语言,犹如空气和水,无所不在,一当它掌握在巨匠手中,便生出无限的魔力。画一幅万人交战的场面,需要大幅的纸和多量的油彩,而当具体描绘时,则要有千钧的笔力;至于用色彩表现抽象的思维、声音,更是使一般匠人无能为力。在语言艺术领域中,情况则有了不同,尺幅之中可以囊括天下,寸毫之端可以尽洒风情。

社会生活,要求文学去反映它,而这要求似乎是无限的。文学反映社会生活,总是达不到极限,而只能逐步提高这种反映的深度、广度、厚度。

那么,社会生活对文学提出怎样的要求呢?概括说来,就是:对人物刻划的生动、丰满,对人物关系(故事情节)叙述的完整、多变,对人物活动的背景环境描写的细微、广泛,对人物行为的评论的深刻、灵活。

应该看到,在实现上述要求时,小说这一样式,较之诗歌、散文、剧本,有着独特的优越性。也可以说,满足上述要求,恰恰是小说之所長。下面,让我们对此做较为详细的研讨。

(一)小说可以生动、丰满地刻划人物。

“文学是人学”,各种文学作品,都以写人为中心。在人物刻划上,小说的艺术手段是多种多样的。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小说在刻划人物形象时,几乎不受什么限制。

这里,我们不妨拿小说与其它文学样式比较一下。诗歌中写人物的叙事诗,在进行人物刻划时,为适应这种凝炼的艺术形式,恐怕很难尽兴;再说,既使找到了那有力的动作、话语,也要屈从于那容量有限的诗行。剧本是供表演用的,它的主人公们,只能靠形诸于外的动作、语言去感染观众;尽管剧作家们创造了例如“独白”之类的揭示人物内心的方式,但要达到探微入细、淋漓尽至,怕也有不小的困难。

小说在这方面是得天独厚的。它可以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或明或暗、或虚或实、或表或里、或分或合地去完成人物刻划。详细地介绍小说刻划人物的方法,不是本文的任务,这里仅就这种刻划的独异性谈谈几点看法。

小说刻划人物,能够做到集中与分散结合。在小说中,一个人物出场了,作者将对他的言淡举止、遭遇命运负责。如果他是一个主要人物,我们则看到作者在他身上浸注的心血。从集中写的角度,有出场后的大段概括介绍,有特定行为的着力描写。而从分散的角度看,

则随时随地都可写他,交代故事时可以点到他,写别的人物时可以想到他;就是在集中的概括介绍中,又何尝不是把很長时间分散的材料集拢到一起的呢。以鲁迅小说《孔乙己》为例,孔乙已出场共两次,是集中写他,这一点在剧本中可以做到;关于他身世的介绍,“有

一回”教“我”认字的描写、“有几回”给孩子们分茴香豆的交代,都是分散写的,时间很不确切,这在剧本中就难办到。

身世,遭遇、性格的概括介绍,是小说刻划人物的独特手段。它可以概括较長时间内人物的行为表现,将分散的(也是在别的样式中无法或很难表现的)材料集中表现出来。类似《阿Q正传》前几章的描写,只能在小说里出现。

小说刻划人物,也可以做到直接与间接结合。人物出场,可以写入物;人物不出场,也可以写入物。间接写入物,可以在叙述故事中捎带提到,也可以在次要人物的议论中得到反映,还可以在两个人物之间相互映衬。同是在

孔乙己身世的交代,“有一天”关于孔乙己被打折了腿的议论,结尾关于孔乙己“大约”“的确’’死了的推测,都是间接写的。这种间接描写,虽然在剧本、叙事诗、散文中也可看到,但都不及在小说中这样自由。

小说刻划人物,还可以做到写形和写神结合。读者阅读作品,为其中的人物命运所吸引,不单要了解他的言淡举止,更重要的是要窥探他的思想灵魂。人物的内心世界,是人物行为的根据;人物形象的深刻、丰满,也源出于此。在文艺发展的进程中,人们不断对此提

出更高的要求,迫使各种祥式不能不在这方面有所研讨。正是在这一点上,小说显示了它在表达上的巨大能量,小说的笔锋,可以深入到人物心灵深处,探奥搜微,似乎一切禁区死角都不存在;小说的笔力,可以梳理纷乱散漫的思绪,条分缕析,似乎一切繁难庞杂都要就范。

在鲁迅的小说中,较多的是采用结合人物行为举止透示心理的方法。仿佛是随意边一笔,竟然使读者得以窥见人物的隐秘,实在令人赞叹。在《祝福》中,几乎没有正面、直接去写祥林嫂的心理活动,然而人们从她那“瞪着”、“间或一轮”、“钉着我、“顺着”、“没有神采”、“旋转眼光”、“围着大黑圈”、“瞪着”、“窈陷下去”的眼睛和眼神中,不是可以看到她的灵魂吗?《阿Q正传》中的阿Q,对“革命”有着他自己的认识与幻想,文中第七章土谷祠的那段心理描写,实在是淋漓尽至。这些,与上述的写法不同,它得力于集中的状写与剖析。

小说的上述心理描写,在其它样式中则是较为困难的。在剧本中,一切都靠“演”出来,不是动作、言语透示,便是做作的自白 ,同时,揭示人物心理又要受到时问、空间的限制,具体些说它只能表现特定时间、地点的人物内心世界,无法像小说那样浮想联翩、思接千载。在散文中,这种以描述生活片断为主要内容的样式,怕也授难在状写人物心理时做刭尽兴,它只好采取以少胜多的写意笔法。这样,在韵味上有所得,而在细微处却有所失。就连电影文学这种新兴的能量颇大的样式,虽然有“主观镜头”、“幻想镜头”、“闪光镜头”、“回忆镜头”等等专门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独特手段,但“诉诸视觉”“瞬息即逝”这些大框子却把它套住了。有才能的电影作家,面对托尔斯泰、巴尔扎克、罗曼*罗兰等人笔下的几页乃至几十页的心理剖析,恐怕也要无能为力吧?

“意识流”手法,把小说揭示人物心灵的功能,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某些方面,竟然将事物推向它的反面。鉴于小说在心理描写上的独特功能,“意识流”派的作家们,以人的意识、思维活动为描写对象,运用诸如内心独白、幻觉、自由联思、客观心理描写、心理剖析等等手法,以独特的途径反映社会生活。应该看到,从艺术的角度看,意识流手法的出现,是小说形式发展的必然结果。長于心理描写的小说,为什么不在心理描写上大显身手呢?然而,物极必反,任何事物的无限制的伸张,一定要走向它的反面。意识流派作家们,沉迷于小说心理描写的艺术快感,竟然忘记了小说本身。什么是小说?尽管目前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但从人物、情节、环境三方面去限定这一祥式,总不至于遭到反对。小说是在相应的环境描写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故事情节,塑造具有典型性的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用以广泛地深入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样式。小说要写人,写心理是写人物的内容的一部分;小说要通过故事写人(这是做为阅读文学的一个先决条件),一旦有什么东西排斥了故事情节,则势必影响艺术效果。意识流派的小说家,用心理描写冲击了一切,也就冲击了小说

本身。心理描写只是小说诸多手法之一,尽管它是有力的手法,但也不能恶性膨胀去代替一切。这正如一个人的双手,人们都希望它壮实有力,但如果它大过了身体,则要造成灾难。

我们欣喜地看到,意识流手法,在我國当代小说中得到了应用。中國作家们,对这种手法加以批判吸收,取其長,弃其短,增强了自己作品的表现力。例如,王蒙的《春之声》、《布礼》,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宗璞的《我是谁》等等,都因此种手法而使作品生色添采。

意识流手法,还不只限于心理描写,它还影响到结构等方面,这里不多谈了。

(二)小说对人物关系(故事情节)的叙述,可以做到完整、多变。

敷演故事,本是小说形成后即着力注意的艺术焦点,所以既使是当它转向偏重刻划人物时,也不能不在这方面积累下大量的经验。何况,小说不管是讲说还是阅读,总是要靠故事情节来吸引听众和读者的。

叙述故事的技巧,历经各代积累,到了当代小说中,有了惊人的发展。本来,人世间的各种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千头万绪;为了在表现它时与之相适应,逼得小说艺术不能不如影逐形。故事的表述,应该巧妙地做到“事因人生,人以事显”;同时,它本身又该首尾相

贯、摇曳多姿。小说在写人时很少禁区,在叙事时同样无甚障碍。这种叙事表现上的独特优越性,明显地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小说表现故事,具有极强的适应性。现实生活是丰富多采、错综复杂的,世间的事件千头万绪、繁缛纷纭。从时间的因素看,有些事件绵延数年,源远流長;从空间的因素看,有些事件牵涉几地,场景广阔。俗称“一口难说两家事”,该是文艺家对此难阻发出的慨叹。

小说在这方面,有着自己独占的方便。一椿上下几十年、左右数万里发生的大事件,用剧本表现它,要用许多场次,而场次过多过碎又势必为表演带来困难。诗歌虽可以借助于它独有的跳动式的节奏,在表现时间、空间时一试身手,但总是要给人以凌乱、破碎之感。小说则不然,它可以上溯下延,虽概括漫長的岁月,仍能保持其连贯;它可以左勾右联,虽漫写众多场景,仍能保持其完整。在一个特定的时刻里,可否回忆往事,可否畅想未来,对不同时态中的事件可否交叉进行叙写,其它样式对此望而却步,小说却可以挺身而出。几个相互关联的事件,平行发展又互相制约,进而纠缠绕缭,小说可以对其有条有理地加以叙写,这又为其它样式所不及。能用二、三千字的篇幅写一个人的一生吗?叶圣陶在《一生》中做到了;能够用一只笔写出互相勾联牵涉的大大小小的事件吗?茅盾在《子夜》中完成了。

小说表现故事,具有特殊的灵活性。事件的发生发展,总是依自然顺序进行的。事件发展的自然顺序,显示了事件的内在逻辑,是表述它时不可动摇的主干。然而,总是按部就班地叙写,未免使人感到平板。艺术是用有限的内容去反映那无限的世界,以少胜多是应该遵

循的总的法则。在诸多事件中,难道没有主次吗?一个事件中的各个环节,岂能轻重均等?重要的结局,应该使读者先睹为快;虽属必要但易使人生厌的交代,最好是分散进行。小说叙述故事,可以使其中的情节串动、跳跃、顿宕、隐藏;正是在这诸多技巧中,使故事的表

述生辉。在鲁迅的《祝福》中,祥林嫂的死,由于作者把它倒置在故事的开头,该是多么撼人心弦。在《药》这篇作品中,从第三节到第四节,一下子就跳过了几年,又是何等地筒劲明快。

短篇小说,把上述的灵活性发展到了极点。为什么在生活中撷取一、二场景,竟然上下勾联、左右牵涉地写出在漫長时间、广阔空间发生的人与事,恐怕得力于对小说这种特点的运用。

小说表现故事,具有极大的孕含力。小说以故事为经,以人物活动、场景描绘为纬,交织成一部部生活的书。在小说中,故事的进展恰似流动的河水,载着人物们向前行进。这股河水的容量是巨大的,简直可以负载一切。有才能的小说家,总是那么吝啬,他们不肯轻易地推进情节,这使一般看热闹的外行颇惑失望。随着情节之水的流动,人物做尽了自己的戏,环境也得到了足够的渲染,就连作者的议论阐发也达到了尽兴。在冈察洛夫的小说《奥勃洛摩夫》一书中,整整的第一部,花费了十多万字,主人公仍然象开篇那样躺在床上。这在剧本中,怕是不能令人容忍的吧?在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中,有整章的议论文字,穿插在故事发展之中,恐怕人们对此也不敢轻易否定。说讲文学,似乎从此点得到启发。一部武松的故事,可以说上几个月;“血溅鸳鸯楼”这在电影、戏剧中只能打上几分钟的事件,说书时竟要费上几天。

中國小说,具有说故事的传统,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外國小说,由于它的发展建立在阅读基础之上,偏重静态的剖析。前者,生动活泼、引入入胜,但不免失之单薄,特别是不利于人物刻划与评论抒发。后者,条分缕析、鞭辟入里,但不免失之沉闷,对习惯看故事的中國读者,不利于普及传播。鲁迅是把这两者结合起来的第一人,他在中國小说的传统技巧基础上,吸收外國小说技巧的宝贵经验,铸造了一种全新的小说技巧。鲁迅的小说,注重在故事的演进中,通过人物自身言谈举止刻划人物,但在关键处所,也不排斥对人物的深入剖析。令人感到婉惜的是,他忙于战斗,转而运用杂文武器,茌小说创作上只是开了个头,就那样戛然而止了。

(三)小说对人物活动背景的描写,可以做到细微、具体。

人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的背景环境之中的,脱离特定历史条件、政治形势、自然氛围的人物是没有生命的。问题还不限于此,文学作品的背景环境的渲染,还有另外的作用,那就是显示社会生活的时代的、阶级的、地域的、民族的气息。人们会惊异地发现,文学作品中那随意点染的一件器物、一个细节、一片场景、一种气氛,也许与故事演进、人物刻划并无多大直接关系,但却可以从它们身上看到一个特定的时代。这种点染,增强了作品的厚度与深度。后世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民俗学家、宗教学家、地理学家,乃至推进历史前进的政治领袖人物,都可以从托尔斯泰、契诃夫、巴尔扎克、左拉、狄更斯、马克。吐温、曹雪芹、鲁迅等等巨匠的著作中,去吸取营养。一一这些,都是小说家,说小说在这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恐怕不是偏颇之词吧!

小说勾勒环境、点染气氛,有很大的随意性。这里没有丝毫的贬意,“随意”者,随处可行也。在小说中,可以专门介绍形势、描写景物;也可以在人物活动中,就目之所及捎带写出;还可以随着人物心情变化,使景物形态也随之变化。鲁迅的《一件小事》,几处写到

了“风”:人冒着风,风伴着人;事因风起,入以风显。《白光》中,又几处用到了“月”。月伴着人,月衬出心。一一这里的“风”与“月”,是随手点染的,既省力,又讨好,可以说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这与剧本就大不相同了:剧本中的每一场,景物固定,既不许中途变换,又很难随时添加。

小说勾勒环境、点染气氛,又能做到有深度。一定的场景、气氛、细节、器物,总是有它历史的来龙去脉,有它现实的底蕴根源。如果能从生活中挖掘、选择具有深厚内容的细枝末节,往往起到超乎寻常的作用。这仿佛从肉猪身上割下的一块肉,它联系着周身的血脉与

神经。鲁迅在《孔乙己》中描述了鲁镇酒店的格局,它不单为主人公提供了一个活动的场所,也为我们勾勒了一个旧社会各阶级依照严格界限交往应酬的画面。老舍笔下的北京城,那漫天的黄沙,那酷热的夏日,那皇族的养鱼玩鸟,那军阀的聚宴堂会,那说书的、卖艺的、保镖的、讨饭的、拉车的、算卦的等等三教九流的生活细节的描绘,为我们提供了20世纪初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國的完整图景。

(四)小说对人物进行评论抒发,能够做到灵活、深刻。

写任何作品,都是为了表露作者的思想。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评价、主张,通过作品中人物表现出来。这种政治倾向,当然主要靠作品的情节与人物“自然地流露出来”;但是,也不排斥必要的评论与抒发。如果在关键症结之处,结合具体描绘,或画龙点睛,或条分缕析,在形象感染的基础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则会大大地提高艺术效果。我们拿小说与剧本比较,就会发现:在小说中作者可以随时随地出场,而在剧本中作者通常却只能退居后台。小说的作者,不单在叙事写人时,把自己的喜怒爱憎,浸注其中,而且,可以象一个万能评沦家随时表态:对事件,他可以予先提示,也可以事后阐发;对人物的言谈举止,他可以赞恶褒贬;对一些细枝末节,他可以充分挖掘它的内在意义;对不同时、地的事物,他可以联系比照,显示出本质和规律。

小说中的抒发评论,是十分灵活的。首先,小说的叙述者,就是一位合法的评论人。叙述人与事,作者先表态,使得读者不能不顺着这个思路走。其次,这种评论取材格外方便,可以就事论理,可以归拢小结,可以联系对比,还可以联想生发。又次,评论的角度是可以变化的,不单以叙述人的身份加以评论,就是以书中人物身份也可以评论;有时,还可以拟设论敌,然后加以论辩。

柳青的巨著《创业史》,在运用小说这抒发评论的手法上,达到了一个高峰。从小说的开卷,到受到干扰勉强完成的二部下卷结尾,通篇充满了论辩的战斗气息。小说的“题叙”,写了一九二九年陕西饥饿史上严酷的一页,这里边写了多少作者的感叹。主人公梁生宝出场了,作者如同一位“尊神”在守护着他,对于他的事业,发出一通又一通赞语;而对于那来自敌对势力的攻击,作者多次挺身而出去抗击;对那来自人民内部的误解,作者不厌其烦地去劝解。合作化这一空前的事业,在它的每一里程上,作者在做出形象反映的同时,又都做了理性的阐发。

小说的抒发评论,可以做到旨远意深。生活中的事物,哪怕是一些细枝末节,都浸透着生活的浆液,能否深入地开掘它,在于作者的才识。小说为这种开掘,提供了方便,只待作者去发挥才力。一包零碎的纸币,在剧本中出现,只不过是件小道具,然而在小说《创业史》第五章中梁生宝的手里出现,却不同凡响。作者先是慨叹道:  “钱对予那里的贫雇农,该是多么困难啊!庄稼人们恨不得把一分钱,掰成两半使唤。”接着,作者对这包零钱做了具体描写:“打开红布小包,又打开他妹子秀兰写过大字的一层纸,才取出那些七凑八凑起来的,用指头捅鸡屁股、锥鞋底子挣来的人民币来……”当梁生宝“拣出最破的一张五分票”付了汤面钱的时候,作者又禁不住感叹了:“这五分票再装下去,就要烂在他手里了。”这里边,并不多费笔墨的抒发评论,表达了作者对中國农民深厚的情意,也表达了他对在合作化大路上奋斗的带头人的由衷敬爱。显然,在其它文学样式中,是很难挖掘出这一细节的生活底蕴。因而也难使这种阐发达到如此的深度的。

通过上节的简略研讨,我们可以发现,小说的艺术表现力,较之其它样式来说,是突出、优异的。围绕着人物形象的塑造,小说表现出那么多的独特技巧,不能不使人重视这种文学样式,以便更好地表现社会生活。然而,正如本文开篇时说的那样,寸有所長,尺有所短,小说在具有强大表现力的同时,也有它的弱点。我们应该正视它,才能弃短就長。

小说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靠阅读,为了抓住读者,要有形象。鲜明的人物,具体的场景,为小说所不可少。如果说剧本较为概念,而可以由演出来弥补的话,空洞无物的小说则难以挽回败局。

同样是由于上述原因,小说要有故事。故事恰如一条金线,串起人物、场景、细节等等珠玉,才形成了完整的工艺品。叙事诗如果故事性不强,可以由浓重的描写、抒情来补救,而没有故事的小说,终难取得好的效果。

小说的容量大,它可以容纳那与情节关系并不紧密的次要人物、环境场景、细节器物、抒发议论,但往往由此产生偏差。有的作者随意穿插、尽兴阐发,使小说拖沓臃肿,破坏了作品的有机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写人品质的作文

全文共 1006 字

+ 加入清单

学习雷锋好榜样

“学习雷锋好榜样

我们中国的几代人都是听着唱着这首朗朗上口、激扬振奋的歌曲长大的。如今,当我满腔热血的唱出这首歌曲,仍旧会怀念起一个使人温暖的名字――雷锋。

雷锋一生为党和人民服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他穿的用的,就是烂透了也不舍得丢掉。有人说:“雷锋是傻子,是小气。”但是雷锋却以自己的行动,回答了那些不理解他的人们。雷锋经常参加义务劳动。有一次,雷锋刚从团部卫生连看病回来,走到半路,看到一个建筑工地上,工人们干得火热朝天,正在开展劳动竞赛。雷锋向前一看,原先他们是在建一所校园。想到这个荒地立刻就要转成一所小学,他忘记了病痛,情不自禁的挽起衣袖朝工地奔去。雷锋正干得起劲时,一位女播音员跑过来,问雷锋是哪一个连队的,叫什么名字。雷锋正想说的时候,女播音员又说:“我准备帮你写一篇表扬稿。”雷锋听了,一口回绝,做好事不留名,走开了。

这个还是些经常发生的事,而“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的事更是值得我们大家去传扬学习。有一天,雷锋坐火车去出差,一路上看到乘务员忙但是来,便去帮忙。下了车,看到一名背着小孩的中年妇女,不幸的是,她弄丢了车票。雷锋听说了状况后,果断的用自己的补贴给她买了一张票。当中年妇女向雷锋要他的姓名住址以及在哪一个连队的时候,雷锋意识到了中年妇女要还自己钱,于是说:“大嫂,别问了,我叫解放军,家就住在中国。”

雷锋还有许多的光荣事迹值得我们去传颂,而“钉子”精神和“螺丝钉”精神更加值得我们去学习。在这个新时代,人们学习雷锋精神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到“小雷锋”。

一次,我坐在公交车上,车厢里挤满了人。因为离目的地还远,我便百般无聊的玩着手机。过了一会儿,我抬起头,看到了一个年近七旬的老爷爷,他的头发已经转成了一根根银丝,站在人群中格外显眼。可令人气愤的是,居然坐着的人全都视而不见,没有一个人让座。我想让座,但是总是有那么一丝恐惧盘踞在心头,令我不能迈开腿。但是,我心里突然想起:我们平时所提倡的学雷锋,做好事,此刻不就是能够做的时候吗?想到这,我勇敢的站起来,对老爷爷说:“爷爷,您坐这。”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份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久坚守着你生活的岗位?”每每想起雷锋,我便会想起这段话,雷锋早早离我们而去,但我相信,他的精神永久活在人们的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关于写道德品质作文100字

全文共 520 字

+ 加入清单

外貌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心灵美;华丽的外衣并不是真正的美,道德才是最纯朴的美。

美在于心灵。一个人如果没有道德,就如没有了灵魂,他心中只有仇恨,生活从此而改变;一个人如果拥有了道德,关爱、温暖、快乐……生活因此而更加完美;人生就如一颗宝石,用道德镶边,人生就会更加灿烂夺目,光彩耀人。

美在于心灵。道德在人生旅途中是至关重要的:人生就像是一只船,道德便是船桨,只要拥有道德的人,船就会有前进动力,一步步到达成功的彼岸,到达人生的最巅峰;如果一个人没有了道德,船也就没有了前进的动力,最终回到原点,这个人的一生就没有任何意义;但重新找到它却很难,就如大海捞针。

小行为,大道德。的确,从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出这个人的品质、思想如何,他是怎样一个人。讲道德是一种美,最纯朴的美,它会给我们的人生添加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们每一个人都想完美,道德就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拥有道德眼前一片晴空;从生活的小事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做起,你会快乐一生,终身受用。

看一个人并不是看他取得了什么,而是看他品质如何、道德如何,这样的人才会成功,如果再有文化与知识,没有道德的支撑也是没有用的。我们要永远记住:美在于心灵,道德才是最纯朴的美。

[关于写道德品质作文1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写人品质的作文

全文共 546 字

+ 加入清单

一条马尾辫,白里透红的小脸蛋,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总是洋溢着春风似的笑容,笑起来,那个樱桃似的小嘴巴突地弯成了一轮月儿。她就是我的好同学―杜佩津。

在众多同学中,我和她就像亲姐妹那么亲密,同时我最佩服的也是她,她那助人为乐、关心同学的品质时时让我感动。

记得读二年级时,我们班上有个同学家境比较贫穷,一家四口靠她爸爸打零工过生活,所以平时她几乎没有零花钱,就连常用的铅笔盒也是表姐用过留给她的。有一次她看上了校园对面文具店里一个粉红色的铅笔盒,但是她不敢向妈妈开口要钱,不想看到妈妈那为钱发愁而紧锁的眉头。于是每一天放学了,她就跑到那家文具店门口,隔着玻璃窗偷偷地看上几眼才肯回家。

一个偶然的机会,杜佩津发现了这个秘密,于是她暗暗下了一个决心,决定从那天起不再乱花妈妈给的零用钱,放学了不管太阳公公释放出多少热量,她也决定和太阳赛跑,即使被晒得汗流浃背也不放弃。这样的举动让我不能理解,甚至觉得她有些傻。家境并不富裕的她平时零用钱很少,日积月累最后在小红生日那天,用攒下的公交车钱送上了一份礼物――那个小红做梦都想得到的铅笔盒,小红看着心爱的铅笔盒,笑了很久。那笑容让我读懂了杜佩津的心灵,读懂了为他人着想也很甜。

这件事让我感触颇深,值得我学习,在我的心中,杜佩津就像一颗无名的小星星在闪闪发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表现春天美丽的词语

全文共 417 字

+ 加入清单

1、阳春三月

2、春光明媚

3、春回大地

4、万象更新

5、春光融融

6、春暖花开

7、春意盎然

8、含苞欲放

9、春风拂面

10、桃红柳绿

11、莺歌燕舞

12、鸟语花香

13、河水解冻

14、春意正浓

15、烟花三月

16、满园春色

17、万木竞秀

18、春雨如油

19、春江水暖

20、缕缕花香

21、风和日历

22、枝繁叶茂

23、奇争艳斗

24、春风习习

25、春雨绵绵

26、春雷滚滚

27、春花烂漫

28、春色迷人

29、万紫千红

30、万木逢春

31、百鸟鸣春

32、布谷催春

33、枯木逢春

34、好雨知春

35、大地复苏

36、积雪初融

37、小草含青

38、千枝吐翠

39、草绿花红

40、繁花似锦

41、欣欣向荣

42、杨柳抽芽

43、柳絮飘飞

44、群莺乱飞

45、山花烂漫

46、百花吐艳

47、百花齐放

48、百花争艳

49、冰消雪融

50、草木萌发

51、万木萌发

52、万绿丛中

53、万花丛中

54、桃李争艳

55、生机勃勃

56、姹紫嫣红

57、新枝茁壮

58、飞花点翠

59、群芳竞秀

60、莺啼燕

61、花木灿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梅花的品质

全文共 567 字

+ 加入清单

冬天已经来到了,所有的花都已经渐渐的休息了。

早晨,一阵寒风吹过来,使我颤颤发抖。当时我也先休息,可我身为梅花,我不能因为受了一点寒冷,就去休息,所以我要坚持下去。这时,使我想到以前小时候,我是被一个顽强的小孩吧我扔在一块石头缝里头,经过一场场狂风暴雨,我渐渐的长大了,那时刚好是冬天,我冒着寒冷,凭着自己坚定不移的意志力从石头里冒了出来。我冒了出来,我一下子觉得自己很孤独,没有同伴和我玩。我远远看见到有一户家人从我的方向走来,我一字觉得很看信。他们走到我这儿的时候,被我所吸引,他们停住了脚步。他们说:“居然这么寒冷的地方也开花,而且今年比前几年还要冷,这梅花真的很顽强。”我听了这话,我骄傲起来。我想:我是不能骄傲的,如果我骄傲了,路上的行人会看不起我的。直到现在,我都没有骄傲过。因为我现在会这样想:我只要在墙角暗暗发出淡淡的香味,也许春天的花不认识我,它们天天开花,但我不会嫉妒它们的。我只要默默无闻的为大众服务。

我旁边突然有一支梅花冒出来,它也和我一样也是从石头中冒出来的。有同伴了,我高兴地说。我和他有好的交流着。我对它说:“我们是不需要肥沃的土地,也不需要温室般的环境,生长在高山上,挺立在寒风中,做顽强的梅花。”让大众觉得有我们为他们服务而感到自豪。同伴说:“我同意你说的,那我们立刻为人民服务吧。

[高中梅花的品质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描写人物坏品质的词语

全文共 3792 字

+ 加入清单

1、卑劣

无耻

卑鄙无耻 不以为耻 臭名远扬 倒行逆施 寡廉鲜耻 鬼蜮伎俩 厚颜无耻 奴颜媚骨 奴额婢膝 拍马屁 奇耻大辱 全无心肝 曲意逢迎认贼为子 认贼作父 声名狼藉 恬不知耻 无耻之尤 威信扫地 向火乞儿 行同狗彘 摇尾乞伶 摇尾求食 蝇营狗苟 以怨报德 做小伏低

下流

不堪入耳 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惹草拈花 俗不可耐 淫辞秽语

淫荡

荒淫无耻 荒淫无度 搔头弄姿 声色狗马 声色犬马 水性杨花

堕落

貂裘换酒 斯文扫地 蜕化变质 误入歧途

陷害

暗箭伤人 嫁祸于人 落井下石 青蝇点素 求全之毁 深文周纳 投石下井

造事

无中生有 无事生非 招是惹非

钻营

长袖善舞 抗尘走俗 投机取巧 钻头觅缝

抢劫

明火执仗 巧取豪夺 鹊巢鸠居 杀人越贷 无恶不作

敲诈

敲诈勒索 敲门砖 敲骨吸髓

勾结

臭味相投 朋比为奸 裙带关系 同流合污 同恶相求 同恶相济 一唱一和 一丘之貉 一鼻孔出气 引绳批根 招降纳叛

挑拨

调嘴弄舌 挑拨离间

帮凶

为虎傅翼 为虎作伥 助桀为虐

忘义

得鱼忘筌 恩将仇报 反面无情 辜恩背义 孤恩负德 过河拆桥 鸟尽弓藏 弃旧怜新 六亲不认 卸磨杀驴

其他

小恩小惠 五斗折腰 不三不四 落魄不羁 趁火打劫 乘人之危 顺手牵羊 投章摘句 买空卖空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日削月朘

2、庸碌

庸俗

鄙吝复萌 酒色财气 幸灾乐祸

庸碌

瓦釜雷鸣 行尸走肉 衣架饭囊 以貌取人 庸言庸行 碌碌无能 碌碌无为 碌碌无奇 游戏人间 冢中枯骨 纸醉金迷 蹉跎日月 醉生梦死 裙屐少年

谄媚

攀龙附凤 趋炎附势 上之所好,下必甚焉 吮痈舐痔 偷合苟容 投其所好

依附

如蚁附膻 身不由己 倚门傍户

其他

不知进退 着三不着两

⒃奸诈

奸滑

藏头露尾 刁钻古怪 腹有鳞甲 脚踏两只船 狡兔三窟 老奸巨猾 三头二面 杀妻求将 舞文弄法 笑里藏刀 心怀叵测 兴妖作怪 胸中鳞甲 阴阳怪气 鹰视狼步 脏心烂肺 钻天打洞 嘴甜心苦

圆滑

八面玲珑 八面见光 不夷不惠 好好先生 和光同尘 鉴貌辨色 见风使舵 看风使舵 巧言如簧 巧言偏辞 随风转舵 随俗沉浮 外方内圆

诡计

明争暗斗 撒娇撤痴 上楼去梯 心术不正 移天易日 阴谋诡计 用尽心机 造谣生事 造谣惑众 贼喊捉贼 遮人耳目 装神弄鬼 做神做鬼

害人

害人不浅 谋财害命 血口喷人 无所不为 以邻为壑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造谣中伤

营私

徇私舞弊 营私舞弊

3、凶残

凶残

暴戾恣睢 惨无人道 豺狼成性 赶尽杀绝 狼子野心 狼心狗肺 狼心狗行 灭绝人性 忍心害理 如狼牧羊 如狼似虎 杀人不眨眼 杀人如麻 丧尽天良 丧心病狂 嗜杀成性 率兽食人 天理难容 荼毒生灵 无所不用其极 削木为吏 鹰击毛挚 鱼肉百姓 置之死地而后快

凶恶

狗仗人势 横眉竖眼 虎视眈眈 怙恶不悛 祸国殃民 青面獠牙 穷凶极恶 杀气腾腾 鼠牙雀角 人心惟危 一蛇两头 凶神恶煞

阴险

包藏祸心 诡计多端 借刀杀人 居心叵测 人面兽心 杀人不见血 蛇蝎为心 为鬼为蜮

罪恶

十恶不赦 死有余辜 图财害命 为富不仁 五毒惧全 血债累累 寻花问柳 作奸犯科 作恶多端 作威作福 罪该万死 罪恶滔天 罪大恶极 罪孽深重 罪不容诛 罪恶昭彰 擢发难数

叛逆

大逆不道 离经叛道

4、虚伪

虚伪

出尔反尔 附庸风雅 干名采誉 苟合取容 故作高深 好戴高帽 好大喜功 假仁假义 明知故问 沐猴而冠 巧言令色 仁义道德 闪烁其辞 酸文假醋 退有后言 虚情假意 雨后送伞

欺骗

别有用心 尔虞我诈 粉饰太平 佛口蛇心 钩心斗角 沽名钓誉 故弄玄虚 挂羊头,卖狗肉 讳莫如深 口蜜腹剑 口是心非 两面三刀 瞒天过海瞒心昧己 欺世盗名 欺天诳地 欺人之谈 上下其手 偷天换日 偷梁换柱 虚词诡说 炫玉贾石 阳奉阴违 招摇撞骗 招摇过市 诪张为幻 自卖自夸自欺欺人 自吹自擂

隐瞒

十目所视,十手所指 韬晦之计 涂脂抹粉 文过饰非

假相

华而不实 弄虚作假 人模人样 食而不知其味 无病呻吟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行浊言清 绣花枕头 掩人耳目 言行相诡 言行不一 佯为不知 咬人狗儿不露齿 叶公好龙 诈败佯输 正人君子 装腔作势 装疯卖傻 装怯作勇 装模作样 装点门面 醉翁之意不在酒

诡秘

鬼鬼祟祟 鬼头鬼脑

冒充

假公济私 冒名项替

失德

背信弃义 背恩忘义 言而无信

其他

欺软怕硬 恃强凌弱 威迫利诱 穷极无聊 弱肉强食 虚骄恃气

5、傲慢

骄傲

大模大样 锋芒毕露 高高在上 孤行已见 顾盼自雄 好为人师 呼幺喝六 骄兵必败 骄傲自满 矜功自伐 居功自傲 老虎屁股摸不得 目中无人目空一切 马耳东风 旁若无人 器小易盈 煞有介事 舍我其谁 盛气凌人 恃才傲物 忘其所以 忘乎所以 唯我独尊 扬长而去 自命不凡

傲慢

不因人热 大摇大摆 咄咄逼人 倔强倨傲 桀骜不驯 富贵骄人 高视阔步 目指气使 气焰熏天 轻世傲物 神气活现 心高气傲 颐指气使 趾高气扬 出言不逊

蛮横

称王称霸 横行霸道 横行不法 横加指责 横行无忌 横行天下 蛮不讲理 蛮横无理 强词夺理 专横跋扈

欺人

狐假虎威 欺人太甚 倚势凌人 倚强凌弱 倚官仗势 倚财仗势 依草附木 仗势欺人 有恃无恐

炫耀

白日衣绣 耀武扬威 衣绣昼行 衣锦还乡

卖弄

班门弄斧 布鼓雷门

放肆

明目张胆 恣意妄为 恣行无忌 肆无忌惮 无法无天 为所欲为

放纵

放荡不羁 放浪形骸 落拓不羁 劝百讽一 任达不拘 随心所欲 陶陶兀兀

自大

不可一世 伐功矜能 目无余子 妄自尊大 夜郎自大 倚老卖老 自高自大 自以为是 自以为得计

势利

前倨后恭 茹柔吐刚 世态炎凉 吐刚茹柔

其他

岂有此理 齐东野语 熏天赫地 炙手可热

6、贪婪

贪婪

馋涎欲滴 垂涎欲滴 刀头舔蜜 得寸进尺 得步进步 得陇望蜀 非分之想 规求无度 见财起意 见钱眼开 狼贪鼠窃 利欲熏心 穷奢极欲人心不足蛇吞象 蛇欲吞象 声色货利 贪得无厌 贪天之功 贪心不足 贪多务得 贪夫徇财 贪贿无艺 唯利是图 细大不捐 雁过拔毛 眼馋肚饱羊狠狼贪 欲壑难填

自私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公报私仇 患得患失 饥附饱扬 见利忘义 久假不归 卖李钻核 明哲保身 奇货可居 损人利已 为富不仁 小己得失 一毛不拔 一钱如命 一己之私 有利可图 锱铢较量 自私自利 争多论少

豪夺

诛求无已 坐地分脏

受贿

贪墨成风 一浆十饼 招权纳贿

吝啬

爱财如命 分金掰两 斤斤计较 数米而炊 数米量柴 眼皮子薄

7、懒惰

懒惰

饱食终日 俾昼作夜 不稼不穑 不劳而获 饭来张口 好逸恶劳 好吃懒做 拈轻怕重 如丘而止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游手好闲 游闲公子 坐享其成 坐吃山空

懒散

死气沉沉 委靡不振 无所用心 无所作为 无所事事 无精打采

无恒

三日打鱼,两日晒网 为德不卒 一曝十寒

其他

玩世不恭

8、怯弱

怯弱

不敢越雷池一步 胆小如鼠 苟且偷安 前怕狼,后怕虎 贪生怕死 唯唯连声 引颈受戮 知难而退 坐以待毙

屈服

逆来顺受 听人穿鼻 仰人鼻息 饮恨吞声 知荣守辱

不坚定

见异思迁 随波逐流 这山望着那山高

逃跑

三十六策,走为上计 豕突狼奔 逃之夭夭 望风而逃 闻风而逃 无影无踪

其他

谨小慎微 三人成虎 心为形役 新亭对泣

9、偏狭

偏心

厚此薄彼 偏信则暗 以人废言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心窄

鼠腥蜗肠 鼠肚鸡肠

刻薄

尖嘴薄舌 尖酸刻薄 绵里藏针

10、奢侈

奢侈

灯红酒绿 花天酒地 挥金如土 挥霍无度 侯服玉食 骄奢淫逸 结驷连骑 金迷纸醉 锦衣玉食 酒池肉林 浅斟低唱 裘马轻肥 日食万钱 食前方丈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浪费

暴殄天物 大手大脚 铺张浪费 一掷千金 一掷百万

11、勾结

勾结

同气相求

分裂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各奔前程 各自为政 各不相谋 各为其主 各持己见 各执一词 各行其是 各从其志 离心离德 貌合神离 四分五裂 同床异梦 土崩瓦解 为渊驱鱼,为丛驱雀 一盘散沙

12、愚蠢

愚蠢

不知薡蕫 呆头呆脑 焚林而猎 竭泽而渔 黎丘丈人 买椟还珠 冥顽不灵 明珠暗投 弄巧成拙 陪了夫人又折兵 亲痛仇快 网漏吞舟 枉己正人 无的放矢 愚不可及

鲁莽

暴虎冯河 匹夫之勇 有勇无谋

糊涂

不分皂白 蒙昧无知 蒙在鼓里 认奴作郎 如堕烟海 如坐云雾 如堕五里雾中

幼推

乳臭末干 少不更事 书生气十足 天真烂熳

无志

胸无大志 英雄气短

无知

蔽聪塞明 不学无术 不辨菽麦 不识一丁 不识之无 不省人事 面墙而立 目不见睫 人云亦云 随声附和 五谷不分 胸无点墨 一无所知 一无所闻 一窍不通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有眼如盲 有眼不识泰山 愚昧无知 牗中窥日

无能

百无一能 不胜其任 不舞之鹤 耳软心活 饭囊衣架 饭坑酒囊 江郎才尽 金漆马桶 酒囊饭袋 滥竿充数 绵力薄材 驽马恋栈 驽马铅刀黔驴技穷 黔驴之技 人穷智短 上不得台盘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梧鼠五技 眼高手低 庸医杀人 庸懦无能 志大才疏 一无所长 有眼无珠

浅学

才疏学浅 错认颜标 寡闻少见 孤陋寡闻 略识之无 挈瓶之知 少见多怪 蜀犬吠日 吴下阿蒙 一物不知

浅见

不识时务 不识大体 斗筲之人 管见所及 急功近利 井底之蛙 井中视星 坎井之蛙 目光短浅 皮相之谈 浅见寡闻 求田问舍 肉食者鄙 鼠目寸光 瓮天之见 坐井观天 以管窥天 只看见树木,不看见森林

不成才

不稂不莠 不郎不秀 不成器 东扶西例 了不长进 马齿徒增

其他

鸡鹜争食 如风过耳 守株待免 自己打自己的嘴巴 食古不化 师心自用 顽固不化 不可救药 不可教训 俗不可医 苗而不秀 至死不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