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书法家王献之的故事精选6篇 范文大全作文(精品11篇)

浏览

7867

作文

11

篇1:小故事:两个书法家

全文共 370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人要从没路的地方走出一条路来,不要泯灭了自己的个性,一味地模仿别人,那样只会迷失自我,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哲理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在清代乾隆年间,有两个书法家。一个极认真地模仿古人,讲究每一画都要酷似某某,如某一横要像苏东坡的,某一捺要像米芾的。自然,一旦练到了这一步,他便颇为得意。

另一个则正好相反,不仅苦苦地练,还要求每一笔每一画都不同于古人,讲究自然,直到练到了这一步,才觉得心里踏实。

有一天,第一个书法家嘲讽第二个书法家,说:“请问仁兄,您的字哪一笔是古人的呢?”

后一个并不生气,而是笑眯眯地反问了一句:“也请问仁兄,您的字究竟哪一笔是您自己的呢?”

第一个听了,顿时张口结舌。

小故事大道理:人要从没路的地方走出一条路来,不要泯灭了自己的个性,一味地模仿别人,那样只会迷失自我,连自己的命运都把握不了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书法家勤学苦练故事一、钟繇八十勤练字

全文共 595 字

+ 加入清单

钟繇(151-230年),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人,一作许昌人。三国曹魏时大臣,杰出的书法家。他的书法"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唐张怀《书断》),开创了由隶入楷的新体,对我国书法的发展贡献很大,当时的名将曹操也曾向他讨教过书法。

钟繇从小聪明好学,十一、二岁时,曾不辞辛劳跟着书法前辈刘德升(字君嗣)到山东南部的抱犊山临摹秦汉摩崖石刻。他白天与人闲谈时,也常用物画地练字长达数丈;晚上睡在床上,还是不停地用指在被子上比划,三年后终于书法大进。三国鼎立后,钟繇与韦诞、曹喜、邯郸淳等书法家共事曹操。

有一次,钟繇在韦诞家中看到一卷蔡邕的书法理论著作《九势八字诀》,非常爱慕,要求韦诞借给他拿到家中看看。但韦诞出于对《九势八字诀》的珍宝,只同意他在家翻阅,不肯让他携宝出门。后来韦诞死了,知情者暗地掘开他的坟墓,得到了这卷墨宝《九势八字诀》。钟繇便用重金将它买下,终日拿在手中,连大小便时也披览。有几次他去厕所,因揣摩间架入迷,半天没有出来,急得有人到处寻找。钟繇一生活了七十九岁,他临终前曾捧着《九势八字诀》谆谆嘱咐儿子钟会(字士季)说:"吾精思三十余载。行车未尝忘此,常读他书未能终,惟学其字,每见万类,悉书象之。若止息一处,则画其地,周广数步;若在寝息,则画其被,皆为之穿。"(唐蔡希综《法书论》)这段话,可说是他一生学书经验的总结。

张芝,书法家勤学苦练故事,古代书法名人的励志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书法家勤学苦练故事四、欧阳通学书买父字

全文共 296 字

+ 加入清单

欧阳通,唐代大臣、书法家。欧阳通是欧阳询的儿子。

欧阳通很小的时候,欧阳询就去世了。欧阳通懂事后,母亲开始教他临习父亲的字。欧阳通人小,练字时间一长,就想出去玩,字也写得马马虎虎。母亲就对他说"孩子,你父亲写的字可好了,还有许多人用很高的价钱来买他的字。你要像你父亲那样,写出一手好字来。"欧阳通听了说:"我也能像父亲那样写出好字,只是不知道被人家买出的父亲的字是怎样的。"以后,他就经常把母亲给的零花花积起来,将父亲以前卖给人家的字,再买回来。人家不肯卖时,他就出高价。在知道父亲的字确实很好后,他练字就不再偷懒了。经过几年的刻苦学习,欧阳通的字能写得和他父亲一样好,来买他写的字的人也多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大书法家颜真卿为国殉难的故事

全文共 2599 字

+ 加入清单

颜真卿,是最伟大的书法家之一,尤其擅长写楷体。他字,庄重。《颜勤礼碑》是代表作,庄严肃穆。还有《祭侄稿》,是传世的作品。上边盖满了收藏家的印章。笔走龙蛇。作家按捺不住内心的激情。真情不加掩饰,字字泣血,触目惊心。这是祭祀侄儿颜季明的。颜季明曾积极抵抗安禄山。后来死了,颜真卿安葬了他,并写了这份祭文。这是天下行书第二。今天我们要讲的是颜真卿乃至颜氏家族的满门忠烈。爱国的举动,壮烈的人生是我们要讲的内容。一个壮举是抵御安史叛军。年轻时当官,留下好的政声。后来担任侍御史。好久不长,得罪了杨国忠。杨国忠进了谗言,颜真卿被贬到平原郡。这是天宝末年,河北的安禄山想谋反了。就玄宗在鼓中,其他人都知道了。颜真卿明白要成为前线,所以得整顿军备,安禄山想整死他,容易。颜真卿只能秘密地进行,借口城墙有所损坏,就调民夫来加固,-悄-悄积蓄粮草。假装整日吟诗作赋。安禄山还真派人来调查了一下。不多久,安禄山反叛,天下大乱。颜真卿这时开始招募人马,派使者报告唐玄宗,准备在敌后起事。河北地区二十四郡几乎不战而降。接到颜真卿的报告,特别高兴。他感叹,颜真卿怎么做得出如此英勇的行为。自己贬的颜真卿,怎么就不认识?说明唐玄宗本无心治天下也。晚年的唐玄宗不比早年,昏聩了。颜真卿正筹集人马时,安禄山派使者推荐三官员头颅,巡视河北各郡县。这是威胁各郡县。使者来到平原郡时,颜真卿让腰斩处死他们。这等于是向安禄山宣战。

颜氏家族的另—位忠贞之士:颜杲卿是兄长。当时是常山郡太守。当时找不到有战斗经验的人,所以河北各郡都不战而降。刚开始,颜杲卿也是迫不得已投降了,甚至见了安禄山,留了人质,才放了他回去当太守。颜杲卿越想越不是滋味。儒家的正统教育,忠孝二字重要。可是现在投降了敌人,违背了人生信条。颜杲卿越来越心情沉重。手下跟着自己也是无语。忽然他转过身来,对袁履谦说,何为著此?干嘛穿这身衣服?饱含自责,同时暗示了要反安禄山。袁履谦也是反感。所以商量趁敌人不备,打他个措手不及。安禄山派将领来了常山郡,颜杲卿派人擒了其中一个人,正式举兵反抗安禄山。颜杲卿发布檄文,敌人的灭亡指日可待。共同举颜真卿为盟主。颜真卿担任过侍御史,也因为他是率先举事的。颜杲卿起事才八天,史思明打到了常山城下。颜杲卿还是率众拼死抵抗。城池陷落。敌人对居民大屠杀。颜杲卿和袁履谦都被俘。安禄山对他大吃大喝。我推举你,不想报答我,却敢举兵反叛我。结果颜杲卿怒骂他,你当年不过是放羊娃,皇帝提拔你当节度使,却举兵反叛,赶紧杀我吧。安禄山命人将二人绑在桥柱子上肢解,百姓看到,无不偷偷哭泣。颜杲卿家多达三十余人,死在这事上。当时战场条件所限,颜真卿能找到兄长家人尸骨,只有颜季明的头颅。

颜家有怎样的家风?颜氏是中古名门望族,杰出人才辈出,包括颜之推,颜师古等。颜家重视门风礼法的建设。颜之推就写过《颜氏家训》。这是最著名的家训之一。上到忠孝,下到生活细节,无不谆谆教育。这里讲的是做人的大道理。颜家历代就在这样的激励之下不断涌现人才。称为家训之祖。颜氏一门是在这样的家风熏陶之下形成的。颜真卿三岁时,父亲去世了,是母亲拉扯大的。这种家风的教育主要来自于母亲。常山郡的失守是大的打击。李萼来投奔颜真卿,出主意,要做的是,西向与郭子仪等主力配合。颜真卿听了后高兴,交给他六千兵马。敌人二万多人与他们对抗,这一仗提振了他们的士气。安禄山左右为难了。他将高尚与严庄叫来呵斥。坚持既定政策不放松,安禄山灭亡指日可待,间题是形势急转直下,杨国忠搅局了。他觉得哥舒翰是另有所图。他觉得哥舒翰是图谋自己,跟皇帝说,哥舒翰要拥兵自重,得让他出去打仗,唐玄宗派使者不断催促。哥舒翰只得打,结果是潼关失守,长安陷落。郭子仪李光弼也不得不西撤。颜真卿也没办法,只能后撤。唐肃宗还是太子,前往灵武继位。颜真卿人生第二大壮举是晓义藩镇。卢杞是奸诈之人,长得相貌奇丑,一天要去郭子仪家,郭子仪下令妻妾们回避。郭子仪回答的是,这人阴险。女人爱笑,看到他,一定会笑。卢杞看到,一定会记仇。这个评价就让人知道他的心胸。卢杞与他就有矛盾。一次笑间颜真卿。打算派您去独挡一面,你觉得去哪里合适?颜真卿回答是,我这一生,受人排挤,不是一回两回了。没想到您不能相容。当年御史中丞的头颅送到平原郡时,我是用舌头舔干净的。这指的是卢杞的父亲卢奕。这是忠臣,是被安禄山杀害的。颜真卿这话实际是看看你爸的忠烈。卢杞表面恭敬,内心越发恨他。能不恨吗?这时朝廷陷入更大的麻烦。唐德宗正准备削平藩镇。战斗不顺,其中有军阀李希烈反了,震动朝野。李希烈一度也忠于朝廷。这阵儿,唐德宗急于求成,手中没有雄厚的中央军,借助藩镇打藩镇。可是现在藩镇稍有不满,就反了。李希烈就是这样。这人手有雄兵,反叛直接危及到朝中安危。卢杞说,不难办。只要派一个德高望重之人去劝说,就行。唐德宗赶紧间谁。卢杞说颜真卿就合适。唐德宗就下令颜真卿出使。朝中群臣炸窝了。这不是白白搭上重臣吗?问题是颜真卿一身正气,接到使命就立刻出发了。来到后,颜真卿被李希烈手下人团团围住。不过颜真卿不胆小,一脸不屑。李希烈假惺惺地护送他安顿下来。等于软禁起来。颜真卿对他晓以大义。李希烈骗他,我还是唐臣。颜真卿说我替你写道奏折给皇帝吧。也写信告诉家人,以后好好侍奉家庙。意味着自己一定会牺牲在这儿。一次李希烈请他喝酒,表演讽刺朝廷的节目。演到一半,颜真卿大骂。这是什么东西?这是人臣应有的行为吗?李希烈只好叫停。各路叛乱的,都在这儿会集了。可巧您来了。颜真卿正色回答,“君等闻颜杲卿无?是吾兄也。禄山反,首举义兵,及被害,诟骂不绝于口。吾今年向八十,官至太师,守吾兄之节,死而后已,岂受汝辈诱胁耶?”这些人不好意思了。李希烈手下有个将领,想归顺朝廷,想杀死李希烈,投降朝廷。事败露了。被杀。颜真卿也预料到自己的末日。好在朝中发兵来攻,李希烈节节败退。他派人来到颜真卿住处,如果不投降,烧死你。颜真卿真往火上扑。此时,消息传来,李希烈的亲弟弟被杀死了,李希烈无比愤怒,下令从开封出发,带着所谓敕文赐颜真卿死。颜真卿立即下拜,赐颜真卿死。不知道是哪天从长安来的?使者说是从大梁来的。颜真卿站起来,破口大骂。敌人勒死了他。享年七十七岁。颜真卿的死与颜杲卿的死一样壮烈。他们都是为国家而死,是为了心中信念而死。几百年后文天祥写诗评价颜真卿:公死于今六百载,精忠赫赫雷行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书法家勤学苦练故事三、王羲之潜心苦学墨当饭

全文共 616 字

+ 加入清单

王羲之,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王羲之大约五六岁的时候,就拜卫夫人为老师学习书法。他的书法进步很快,7岁的时候,便以写字而在当地小有名气了,很得前辈的喜爱和夸奖。王羲之在11岁的时候,就读了大人才能读懂的《笔说》。他按照《笔说》中所讲的方法,天天起早摸黑地写呀,练呀,简直都入了迷。过了一段时间,看看自己写的字,与以前写的比较,果然有些变化。

一天他的老师卫夫人看了后吃了一惊,对人说:"这孩子一定是看到书法秘诀了,我发现他近来的字,已达到成年人的水平了,照这样发展下去,这孩子将来在书法方面的成就一定会淹没我的名声的。"王羲之并没有因老师称赞而沾沾自喜,骄傲自满,他临帖更用心、更刻苦了,甚至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有一次吃午饭,书童送来了他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几次催他快吃,他仍然连头也不抬,像没听见一样,专心致志地看帖、写字。饭都凉了,书童没有办法,只好去请王羲之的母亲来劝他吃饭。母亲来到书房,只见羲之手里正拿着一块沾了墨汁的馍馍往嘴里送呢,弄得满嘴乌黑。原来羲之在吃馍馍的时候,眼睛仍然看着字,脑子里也在想这个字怎么写才好,结果错把墨汁当蒜泥吃了。母亲看到这情景,憋不住放声笑了起来。王羲之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呢!听到母亲的笑声他还说:"今天的蒜泥可真香啊!"王羲之坚持数十年如一日,勤学苦练,临帖不辍,练就了很扎实的功夫,这为他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铺平了道路。

欧阳通,书法家勤学苦练的故事,古代书法名人的励志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书法家勤学苦练故事六、柳公权发奋练字

全文共 601 字

+ 加入清单

柳公权,兵部尚书柳公绰之弟,唐代著名书法家、诗人。柳公权书法以楷书著称,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又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并称"楷书四大家"。

有一天,柳公权和几个小伙伴举行"书会"。这时,一个卖豆腐的老人看到他写的几个字"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觉得这孩子太骄傲了,便皱皱眉头,说:"这字写得并不好,好像我的豆腐一样,软塌塌的,没筋没骨,还值得在人前夸吗?"小公权一听,很不高兴地说:"有本事,你写几个字让我看看。"老人爽朗地笑了笑,说:"不敢,不敢,我是一个粗人,写不好字。可是,人家有人用脚都写得比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到华京城看看去吧。"

第二天,小公权起了个五更,独自去了华京城。一进华京城,他就看见一棵大槐树下围了许多人。他挤进人群,只见一个没胡双臂的黑瘦老头赤着双脚,坐在地上,左脚压纸,右脚夹笔,正在挥洒自如地写对联,笔下的字迹似群马奔腾、龙飞凤舞,博得围观的人们阵阵喝彩。小公权"扑通"一声跪在老人面前,说:"我愿意拜您为师,请您告诉我写字的秘诀......"老人慌忙用脚拉起小公权说:"我是个孤苦的人,生来没手,只得靠脚巧混生活,怎么能为人师表呢?"小公权苦苦哀求,老人才在地上铺了一张纸,用右脚写了几个字:"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柳公权把老人的话牢记在心,从此发奋练字。手上磨起了厚厚的茧子,衣肘补了一层又一层。经过苦练,柳公权终于成为我国著名书法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书法家勤学苦练故事二、张芝练字不择纸笔

全文共 523 字

+ 加入清单

张芝临池水尽黑张芝(?-约192),字伯英,号有道,东汉敦煌洒泉(今甘肃省)人。他是一位在书学上具有高深造诣和杰出贡献的名书家;同时也以品德高尚、为人正直而知名当世。张自幼通经史,勤学书法,东汉政府多次征召他做官,他都没有出仕。

张芝练字不择纸笔,他有时拿着抹布蘸水在石上写,有时执筷子在桌上划,甚至家里准备缝制衣服的布帛,也都是他先用颜色书写后再染了使用。但是他对书写的姿势却十分讲究,常常是对着铜镜挥毫,这样自己的正面和反面皆能通过镜面上暗淡的反光看得一清二楚。

为了便于练字,张芝在自己的家门前掘了一个方圆数丈的洗砚池。一天的功课做完了,他就上池塘边将砚台和毛笔上的余墨洗涤干净,以延长它们的使用寿命。他洗呀,洗呀,日子一久,整个池塘里的清水也被染黑了。后来,人们把练字称做"临池",就是从张芝的这个学书故事中演变而来的。张芝擅长隶、行草和飞白书,学崔子玉和杜操之法,晚年脱去旧习,省改章草的点画波磔,字字区分,创为气脉通畅、隔行不断的"一笔书","今草"。被三国韦诞称之为"草圣"。东晋王羲之对汉魏书迹,首推钟(繇)、张(芝)两家,认为其余不足观;而王氏父子(羲之和献之)的草书,亦颇受其影响。张芝的弟弟张文舒,书名仅次于兄,有"亚圣"之称。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读《100名人成才故事之王献之》有感

全文共 499 字

+ 加入清单

王献之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

他自幼跟随父亲王羲之学书法。一天,他挑了一些认为写的比较好的字去给父亲看,父亲直到翻到最后一个“大”时,才提笔在下面加了一点,然后叫王献之给母亲。母亲看了半天,指着那个点说 : “你只有这一个点像你爸爸写的!” 王献之很沮丧。从此,王献之不管寒暑,日夜练字。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用尽了 18 缸水时,字也练得有筋有骨了。后来,他和父亲被人们称“二王”。

读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了自已。我学过画画,练过毛笔字;学过钢琴,练过跆拳道 ……可唯一坚持下来的只有钢琴。记得,才开始学钢琴时,觉得十分有意思,吵着要学。可是学了不到半年,便觉得学钢琴十分枯燥、无味。有时甚至还想到了不学钢琴了。妈妈说:“你一定要坚持下去,不能总是半途而废。”听了妈妈的话,我坚持了下来。可在上钢琴课时,总是不用心,经常有错音。老师叫练 10 遍,我只练了 3 遍,由于练习的遍数少,总是完成不了任务。比比王献之,他那样刻苦地练字,为了练好字,用了 18 缸水。我简直估算不出 18 缸水写了多少字。我真惭愧。

我要向王献之学习,学习他 18 缸水的精神,不管练琴,还是学习,都要持之以恒,勤奋刻苦。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书法家的创新故事艺术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

全文共 589 字

+ 加入清单

书法和其他艺术一样,贵在不断推陈出新,在学习与借鉴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创造出富有时代精神的新作品。晋代的王羲之,被誉为“书圣”。他学习书法时,不但刻苦认真,而且博采众长,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据说他起初向卫夫人学习书法,后来又借鉴秦汉以来众多的书法佳作,像秦代大书法家李斯,汉代大书法家蔡邕,三国大书法家钟繇,以及被称为“草圣”的张芝等许多名家作品,他都泛览博识,然后才独创出一种俊逸妍美的新书体。前人高度评价他的书法如“龙跃天门,虎卧凤阙”。他的代表作品《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楷书《乐毅论》则被誉为“千世楷法之祖”。

书法艺术从晋代至唐初一直是继承“二王”的传统,追求姿媚瘦硬的书风。盛唐的颜真卿,独树一帜,开创了浑厚雄强、刚劲肥壮的新书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颜体”。自唐以后,许多着名的书法家都从他那儿吸取过营养。据说他曾经跟张旭学习笔法并且向“二王”、褚遂良以及当时民间的书法作品多方面借鉴,才能承前启后,开创一代书风。

米芾是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年轻时学习书法很刻苦,他借了很多晋代和唐代名家真迹来临摹,当他把古人的真迹和自己临摹的作品一道归还原主时,连主人也分别不出真假来。别人对他说:“你写字太像古代的人,惟独没有自己的面貌,这样是不会有成就的,希望你要发挥自己的特长,不能食古不化。”他听后慢慢冲破古人的束缚,发扬自己的长处,到晚年终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书法家名人小故事

全文共 938 字

+ 加入清单

1、 李邕重义爱士

李邕重义气爱人才,作文擅长碑颂,并且大多亲自书写。人们奉上金银财物请他写碑文,前前后后收到的财物加起来数目极大。但是他却能够拯救孤苦,接济穷人,家里没有很多积蓄。

故事来源:宋""""""朱长文《续书断》

2、 徐浩八体皆备

徐浩的父亲徐峤之擅长书法,把笔法传给了徐浩,后来徐浩的书法比父亲更好。徐浩曾经写了42幅屏风,八种书体都有,其中草书和隶书尤其好。世人形容他的书法说:“像愤怒的狮子挖掘巨石,口温饱的骏马急奔泉水。”

故事来源:《新唐书》

3、 郑虔红叶学书

郑虔在广文馆博士,学习书法却苦于贫穷买不起纸,得知慈恩寺贮存了好几间屋子的柿叶,于是就借住在庙里,每天拿红叶写字,天长土久几乎写遍了这些叶子。他后来写了自己做的诗,和画一起并成一卷,献给皇帝。唐玄宗亲笔题跋:“郑虔三绝。”

故事来源:唐""""""李绰《尚书故实》

4、 李阳冰观《碧落碑》

绛州有块碑,碑上的篆字和古代的不同,很奇特。李阳冰看到了,睡在碑下观赏,好几天不离开。鉴定碑书是初唐所作,但没有记上书家的姓名。因碑上有“碧落”两个字,当时人就称它为《碧落碑》。

故事来源:唐""""""李肇《国史补》

5、 钟绍京破产求王书

钟绍京因为喜好书法,不惜花大价钱倾其所有去收求名家书迹,总计用去几百万贯钱,却只买到王羲之行书五张,不能求到楷书一个字。

故事来源:唐""""""张怀瑾《书估》

6、 卢弘宣临小王帖

李德裕做宰相时,有人献上书法名迹,他不断把玩,很喜爱那书法。卢弘宣当时做度支郎中的官,有擅长书法的名声。李德裕把他请来,出示自己得到的这件书迹,请他观看。卢弘宣拿着帖,好久不作声。李德裕问:“怎么样?”卢弘宣惊恐地说:“这是我近年临的王献之帖”。李德裕从此更加看重他了。

故事来源:《太平广记》

7、 柳公权不重钱财

柳公权书名显赫,当时大臣家的原告版墓志,若不是出自柳公权手笔,别人就要以为他们的子孙不孝。外国人来中国进贡,都另外准备了钱,说:“这是购买柳公权书法的”。柳公权曾经书写了京兆西明寺的《金刚经》,有钟繇、王羲之、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陆柬之各家的笔法,自己很满意。总计大卧们请他写字而赠送的钱财,共有好多万,然而这些钱被仆人盗用了,他也不再追问,只有笔砚图书典籍等,才亲自把它们锁好秘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书法家勤学苦练故事五、颜真卿勤学苦练的故事

全文共 698 字

+ 加入清单

颜真卿,唐代著名政治家、书法家。颜真卿创立"颜体"楷书,为四大书法家之首。

为了学习书法,颜真卿起初向褚遂良学习,后来又拜在张旭门下。张旭是唐代首屈一指的大书法家,各种字体都会写,尤其擅长草书。颜真卿希望在这位名师的指点下,很快学到写字的窍门,从而一举成名。但拜师以后,张旭却没有透露半点书法秘诀。他只是给颜真卿介绍了一些名家字帖,简单地指点一下字贴的特点,让颜真卿临摹。有时候,他带着颜真卿去爬山,去游水,去赶集、看戏,回家后又让颜真卿练字,或看他挥毫疾书。

转眼几个月过去了,颜真卿得不到老师的书法秘诀,心里很着急,他决定直接向老师提出要求。

一天,颜真卿壮着胆子,红着脸说:"学生有一事相求,请老师传授书法秘诀。"

张旭回答说:"学习书法,一要“工学”,即勤学苦练;二要“领悟”,即从自然万象中接受启发。这些我不是多次告诉过你了吗?"

颜真卿听了,以为老师不愿传授秘诀,又向前一步,施礼恳求道:"老师说的“工学”,“领悟”,这些道理我都知道了,我现在最需要的是老师行笔落墨的绝技秘方,请老师指教。"

张旭还是耐着性子开导颜真卿:"我是见公主与担夫争路而察笔法之意,见公孙大娘舞剑而得落笔神韵,除了苦练就是观察自然,别的没什么诀窍。"

接着他给颜真卿讲了晋代书圣王羲之教儿子王献之练字的故事,最后严肃地说:"学习书法要说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勤学苦练。要记住,不下苦功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

老师的教诲,使颜真卿大受启发,他真正明白了为学之道。从此,他扎扎实实勤学苦练,潜心钻研,从生活中领悟运笔神韵,进步很快,终成为一位大书法家,为四大书法家之首。

柳公权,书法家勤学苦练的故事,古代书法名人的励志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