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春节作文作文风俗(实用20篇)

浏览

5160

作文

307

篇1:春节的风俗习惯作文

全文共 413 字

+ 加入清单

我记忆中最快乐的事莫过于过春节了。按照四川的风俗习惯,过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就开始准备了。腊月里人们要挂长长的香肠,鲜鲜的腊肉,真诱人呀!

除夕夜的前几天,我们都要和爸爸妈妈去超市购物,那超市里别提有多热闹啦!年货等商品看得人眼花缭乱,到处张灯结彩,一派节日的喜庆气息。我们要买新衣服,买各种食品,还有年画,对联和鞭炮。

快到除夕,家家赶做年菜,吃起那香喷喷的年菜,我们就喝饮料,长辈们喝酒,长辈们还要说:“祝你们天天向上……”我们还要给长辈敬酒!除夕晚上还要看春节联欢会,节目太好看了!到了十二点我们就要放五颜六色的烟花,你能看见五彩缤纷的烟花在夜空闪耀,你能听见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在预示着新年的来到!

大年初一我们要穿漂漂亮亮的新衣服,到长辈家去拜年。我们的长辈会给我们发压岁钱。大年十五是春节的高潮,我们也叫元宵节,那天有会舞狮子、闹元宵、看花灯,真是热闹非凡!盼呀盼,在每年的盼望中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快乐的春节,我也渐渐长大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春节风俗习惯作文400字

全文共 446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快到了,春节有许多习俗:吃年夜饭、看春晚、放鞭炮等,其中我最喜欢的习俗就是吃完年夜饭放鞭炮了。

你们知道为什么要放鞭炮吗?让我来告诉你吧!

以前有一只叫年的兽常常到村子里来吃人,年每次都在大年初一来吃人,人们十分怕它,有一天,一位白胡子老人对村民们说年很怕红色和声音,村民知道对付年的办法了,又到了大年初一,人们在门上贴“福”字,开始放鞭炮,年看到了红色的福字,听到了劈里啪啦的鞭炮声,害怕得马上跑回了深山,再也没出来吃过人了。

每到吃完年夜饭时,我和小伙伴们便来到楼下开始放鞭炮,我们每个人拿着一个鞭炮,我小心翼翼地点燃了鞭炮,生怕烧了我自己的手,点好了鞭炮我马上把手收了回来。

只听见“嘭”的一声一颗好似流星的东西飞上了天,“嘭”的一声开出了一个个图案有花形的,有心形的,还有许多不知道的形状,我入了迷的看着天空,大家也都跟我一样入神的看着,那声音好像地动山摇,像千军万马在奔跑似的。顿时天空变得五彩缤纷、炫丽多彩。

这就是春节放鞭炮的由来,我喜欢春节放鞭炮的传统习俗,因为放鞭炮既热闹又喜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春节的风俗英文

全文共 1295 字

+ 加入清单

Just after the Spring Festival this year, 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 I saw many families with the word "fu" on their doors, and my family was no exception. Why is that? I asked my mother, but my mother said it was not clear, and later, I read in the book that the word "fu zi" came from.

Zhu yuanzhang was kill with "f" word memorization preparation, good horse queen to eliminate the disaster, people make the city size must be before dawn in holding with an "f" word, so all the home door posted "f" word, one of the family is illiterate, unexpectedly stick "f" word. The next day, the emperor sent people to the street to check, and found that every family had the word "fu" and a "fu" to his nephew. When the emperor heard of his anger, he ordered the army to cut the house down. The queen said to zhu yuanzhang: "the family knows that you have come to visit today, and have deliberately put down the word. Is it not the meaning of" fu arrive "? The emperor ordered the release of the man as soon as he heard it. From then on, people put up the lucky word, a lucky luck; In memory of queen ma.

The word "fu" is now interpreted as "happiness", while in the past it was "lucky" and "lucky". The Chinese New Year affixed the word "fu", the peoples yearning for a happy life, for the good future.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春节风俗作文650字

全文共 763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的时候,对于我们来说,什么游戏最好玩?不用说,当然是放鞭炮了!

那时我和堂姐买了好多的鞭炮,有擦炮;有扔炮;有大地开花;还有的鞭炮我连名字都说不出来,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但是能玩鞭炮大战的鞭炮只有一种,那就是扔炮。因为扔炮不仅威力小,也不会怎么伤人,而且,也不需要点火,就不用担心,衣服被烧个小洞洞了。

我们约了几个伙伴,分好组后,就决定开战。第一战:地雷战。在一块撒满鞭炮碎屑的石板上,埋上五枚扔炮。(扔炮受到重压也会引爆)然后一队从上面经过,每人至少走三步,如果踩上引爆了,则输了,换下一个人,过一个,记一分。埋好“地雷”后,我们就开始行动了。没想到,除了我之外的两个男队友,这么不给力,一上去就给我们组引爆了三个,(有人脚大一次引爆了两个)只剩下我这个“顶梁柱”。我仔细的看了一遍,小心翼翼地迈着,每踩一步都思考许久,已过了两步,就看最后一步了,此时我手心额头都冒汗了。这一步可要小心,我再三斟酌着,赌一把吧,就踩在这里。耶!我为我们男生队得了一分。当时女生队基本上都从石板边缘走,而扔炮,几乎是埋在中间的,所以她们得了两分,比我们队高一分,唉,出师不利啊!

第二战,也是总决赛。只要把鞭炮扔到对方某队友所在的石板上并且引爆,那么此队友就淘汰了,剩下几人,就得几分。比赛开始了!我们每人拿了一盒扔炮,跑到了赛前说好了的掩护地点。可就在谁都不会想到的时刻,我发起了进攻。即在别人还在跑向掩护点的过程中,(我们并没规定在跑的过程中不能攻击)我就花费了五六个鞭炮,干掉对方一个。俗话说的好“不怕神一样的敌人就怕猪一样的队友”,没过多久,我们队就剩我一人在孤军奋战了。没一会儿,比赛结果就出来了,我赢了。我们两队打成平局了!

比赛还在激烈的继续着,噼里啪啦声、欢笑声······组成一首美妙的交响曲!

春节鞭炮大战可是我最喜欢的游戏!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春节的民族风俗

全文共 663 字

+ 加入清单

炮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题记

我们家乡的春节是从腊月二十三开始的,俗话说;腊七腊八冻死寒鸦。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家家户户的人都忙碌起来了。

腊月二十三这天,我开始帮我妈妈大扫除。我们全家总动员,拿着鸡毛掸子把旧年灰尘扫干净迎接新的一年。这就是辞旧迎新。把旧年所有的不好的东西都赶掉,迎接新的2015年。

腊月二十九开始,贴对联,福字倒着贴传说是来年会有福气的,所谓福道就是这么来的。我们一家把美好寓意的对联贴好。在大门上挂上红红的灯笼,看着特别喜气洋洋。

腊月二十九晚上我们一大家人都聚集在饭桌上。年夜饭是最具家庭亲情,充满温馨祥和的家宴,我们一家人都开开心心的欢聚在一起,“饺子来咯”妈妈端着热气腾腾的饺子,在饭桌上,爸爸开口说;“这饺子不但好吃,而且里面1还有很多祝福。谁如果吃到祝福,谁在下一年就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然后我们还是吃饺子了。于是,我们都开始吃饺子,都希望能得到新年的祝福。‘呀!“我吃的饺子里突然有个硬硬的东西,然后我咬开一看,原来是个硬币!我欣喜若狂对着家人说;”看我吃到有硬币的饺子了!“爸爸说;”看来你以后一定会开开心心,平安幸福。“

吃完年夜饭以后,除了很小的孩子是都要守岁的!1是为了老人增寿2是为了辞旧迎新为年轻人添福气,这时一家人边一边看春晚,一边其乐融融的谈着一年的收获!

十二点的钟声敲响,寂静的夜中绽放出美丽的烟花,有的如陨石直降地上。有的如火箭,直冲云霄,有的如花朵,定格在最美的样子。是那样美丽,每一个烟花在人们的笑语前划过去。

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春节风俗的专题

全文共 1084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给大家的印象是什么?放鞭炮、拜年、祭祖、吃团圆饭……最开心的,还是收压岁钱吧?但是。你们知不知道春节的这些大大小小的习俗是怎么来的呢?呵呵,我给大家说一说吧。

压岁钱的来历,是一个传说。传说在古时候,有一个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来用手去摸熟睡着的孩子的头,孩子往往吓得哭起来,接着头疼发热,变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这晚上天亮着灯坐着不睡,叫做“守祟”,也就是今天的“守岁”。

有一对老夫妇。年老得子,疼爱有加。在大年三十的晚上,他们就不让孩子睡觉,给了孩子八枚用红纸包着的铜币给孩子玩。孩子把铜币翻来覆去地玩。玩累了,就一躺下,睡了。老夫妇还是很担心,就守在孩子床边。半夜,一阵妖风吹开门窗,也吹灭了灯火——“祟”来了。“祟”用手去摸孩子的头。正快要摸到时,枕边的八枚铜币突然冒出金光。“祟”吓了一跳,连忙缩回手,逃走了。天亮后,老夫妇把晚上的经历告诉了村民,村民们也纷纷效仿,在大年三十的晚上给孩子用红纸包着的八枚铜币,叫“压祟钱”。久而久之,也就成了今天的“压岁钱”。

放鞭炮,大家都很喜欢吧?但为什么要放鞭炮呢?传说在古时候,森林里有一个怪兽,叫“年”。每当除夕那天,它都要出来大吼大叫,专门吃人和牲畜。当时没有人能够制服它。为了躲避“年”的灾难,人们都要在除夕那夭杀猪宰羊敬供年,让它胀满肚子,才不伤害人畜。

有年腊月除夕这天,人们忘了杀猪宰羊来敬“年”,“年”一来就大吼大叫,要想吃人。人们没有办法。只好关上大门,爬到楼上去躲着。“年”这儿走走,那儿走走,就是不见一个人。“年”气得大吼。这时,一个人家的竹楼着火了,竹子“噼里啪啦”地响。“年”给吓着了,赶紧逃回森林。

躲在竹楼上的人发现了。“年”走后,他赶紧告诉大家这个秘密。于是,就有了放鞭炮的习俗。

每到过年的时候,家门边总会有春联。那么,为什么要贴春联呢?相传古时候有一个叫“鬼域”的世界。“鬼域”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当金鸡长鸣啼叫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就坐落在桃树的东北方向,门边站着两个神仙。名叫“神荼”和“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绑起来,送去喂老虎。因此,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直到明代,桃符才改称为"春联"。

春节的习俗大家都知道了吧?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幸福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春节风俗习惯作文500字

全文共 687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的春节,有三天是我特别难忘的。除夕夜做汤团,正月初一爬山,正月初三放烟花。

除夕夜,我们在家做汤团。姨父先把面粉做好,再把面粉捏成一小块一小块,最后由我们捏成一个饼,放进馅,包成一个个小汤团。汤团有桃子形的,有圆形的,还有露馅的,虽然样子很难看,但我们吃得津津有味,因为这是我们自己做的。

正月初一的早晨,火红的太阳从东边慢慢升起,我们一家八个人去爬有名的保俶山。当我们爬到半山腰时感到很饿,就找到了一个休息的地方,把带来的水果都吃完了。

接着我们一口气爬到了山顶——初阳台,站在山顶上往下看,看到了完全不一样的风景,西湖边的人是多么地小呀,小得像蚂蚁一样看也看不清;西湖边的人是多么地多呀,多得像天上的星星数也数不清。

最后我们继续往前走,走了一会儿,就拍了一张合照。外婆笔直地站着,妈妈看着我,我在想我的作业,阿姨在想单位里的公事,阿舅在看别的游客,姨父在欣赏周围的美景,姐姐在拍苏堤和白堤。我觉得我们一家人的表情真丰富!

正月初三,我回到了我向往的老家——新昌。一走进爷爷家,就看到了门口放着很多大箱子。爷爷说:“这是晚上准备放的烟花。”

我等呀等,等呀等,终于把天等黑了。只见爷爷先把烟花搬到了室外,接着叫我们躲到一旁,最后拿起打火机,果断点燃了导火线。只听“嘭”的一声,烟花从地上飞快地飞到空中。有的烟花绽放出美丽的花朵;有的烟花化身成“蝴蝶”在空中盘旋;还有的烟花划出不同的颜色形成了美丽的彩虹。我们惊呆了,简直不敢相信,烟花竟然这么神奇,能够变化出这么多的花样。

通过吃汤团、爬山和放烟花这三个过年习俗,不仅让我学到了很多的传统文化知识,而且还让我渡过了一个快乐的寒假。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春节的风俗950字作文

全文共 912 字

+ 加入清单

古代诗人王安石写的古诗《元日》中头句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我情不自禁的联想到春节风俗,但是春节的风俗不是每个国家都一样的,各种国家有各种不同的风俗。说到here我又情不自禁的想起了我们china过春节是的风俗。说道here我给you介绍一下china过春节的风俗吧!

第一个步骤是:除尘,过年前几天家家户户开始打扫屋子里里外外,古代诗人王安石的诗句中有这样一句“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诗句。这句诗句是说:寄托着人们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第二个步骤是:贴对联,跟除尘差不多,也是在过年之前家家户户都会准备贴对联、贴门神、贴福字,说到here贴福字我疑惑不解,正在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爷爷走过问我怎么了,我说:“爷爷,福字为什么要到这贴呢?”因为把福字倒这贴说明了福气到了,爷爷说。哦,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第三个步骤是:摆供桌,供桌上面美食、香烟等是为了接神,供神的,到了年终岁时对神佛的感谢和酬劳。其实,这些我也不知晓是听我爷爷说的,据说摆供桌和上坟是一样的,如果摆供桌了就不用上坟。

第四个步骤是:备年货,就是说在过年的前几天要准备过年的东西,过年的东西一般就是买些吃的、穿的、用的这些,这些东西是必备的必需品缺一不可,尤其是年菜哟。买这些东西一般都是妇女们该做的事情。

第五个步骤是:放鞭炮,这也是家家户户都要有的。尤其是小孩子们放鞭炮,晚上就是放烟花,这是代表新的一年到来之时。家家户户开始放鞭炮迎着新春的到来。那样的场面充满了喜庆和热闹,也代表庆贺。

第六个步骤是:穿新衣、吃年饭、拿红包。大年三十一早起床,都要穿上干干净净的新衣服,也就是表示辞旧迎新的意思,喜喜庆庆的过节。家家户户都围在餐桌是吃年饭,表示团团圆圆的意思。吃完饭后,家里的长辈会给晚辈红包,也就是压岁钱的意思。

第七个步骤是:守岁,一家人坐在沙发上看联欢晚会或者出去耍。一直到午夜才睡觉。因为到午夜的时候才叫真正的新一年来到了。

过年真是好呀!大街上人声鼎沸热闹极了。街上的人行色匆匆,大包小包的往家里提,小贩们也挂出了红红的春联和福字。过年前夕,许多人都十分忙。许多去外地打工的人都带着大包小包的年货,向家走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春节的风俗

全文共 617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是大宋才子黄庭坚的故乡——江西九江修水,我的家乡不止有黄庭坚一个名人,还有五杰等名人。要谈起风俗啊,那可是数不胜数。暂且不说过年过节的风俗,就算是平日里也有规矩,如:后辈的一定要尊重长辈,子女一定要听父母的话等。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春节的风俗吧!

春节是一年的开端,所以中国人都特别注重春节。因此纯洁的隶属是非常多的。

春节那天早上,一定要起早床,并且要有精神。因为春节那天代表着全年,所以春节那天有精神,就代表着全年你都有精神。若春节那天你没精神,萎靡不振,那么你一年也就会无所作为。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王家门上贴新春联,假如你早上不贴上新联的话,就会成为别人嘲笑的对象。早餐一定要吃糖水蒸蛋,这代表着全年的甜甜美美。上午,不管房屋干不干净,都要彻彻底底地打扫一遍,以便接待客人的到来,让别人对自己新年的第一印象好,从而让别人注意到自己。中午一定要邀请很多客人到自己家里来一起吃新年的第一顿饭,人们以谁家邀请的客人多来看待一个人,你家来的人越多,你就会越有面子。下午就要出门到别人家去拜年,拜年时要双手抱拳,鞠躬,才成礼。拜年要拜的人越多越好,因为这样别人会认为你广交好友,成为人们讨论的话题。晚上要聚集亲朋好友到一个地方,亲友之间要互相给对方的子女发压岁钱,子女收到压岁钱后不能马上打开,而是要压在枕头下睡一觉后才可打开。在这十余是自己红红火火,更上一层楼。

春节的礼节虽然很多,但不可忽视,忽视了的话,会有不祥的事发生的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春节风俗作文的结尾

全文共 845 字

+ 加入清单

除夕,举国上下欢庆的日子。众所周知,这一天要贴春联、放烟花、包饺子。于是晚上,我们全家一起包饺子。

准备好陷儿和面,我们就开始包了。我擀皮,爸爸妈妈包。我取来一小块面板上的面团,揉成球状,按扁,在轻轻捏住边儿,右手滚动擀面杖,由边逐渐向中心用力,左手不断转动面片儿。很快,一个饺子皮就做好了。我如法炮制,做了一大堆皮儿。爸爸妈妈开始包了,只见爸爸将饺子皮在掌心摊开,夹一点肉馅儿放在饺子皮的中心,再把边儿一合,一捏,一个小巧的饺子就做成了。“爸,你包的饺子真好看!”爸爸笑了笑,妈妈问:“我包的就不好看吗?”说着手三转两转,一个可爱的“胖娃娃”就出现在我眼前。“也好看!”我看着满桌的饺子皮,脱口而出:“我来包一个‘老鼠’,庆贺鼠年!”我摊一张饺子皮在掌心,又在中间放馅,只不过不是放一团,而是放一长条。我从侧?Y来一部分皮,在中心处一拧,一个花形边儿出现了。我又从右边?Y来一部分皮,在稍低手刚才的花边地方一拧,又是一个花边形。面皮渐渐合起来了,这是老鼠的身子。我从饺子后边捏住一些面,抻成细条,这是老鼠的尾巴。饺子快包完了,只剩一个皮了。我灵光一闪,坏笑这对妈妈说:“包两个开心果进去吧,谁吃到它,今年就天天开心!”妈妈笑着说:“你呀,真坏。”说着在皮儿上铺了一层薄薄的馅,搁了两个开心果仁,再铺上一层薄陷,一合,一捏。包好了“开心饺子”,和普通包成的饺子一模一样。趁水开的工夫,我仔细端详包成的饺子:有的是“威武将军”,有的是“大胖娃娃”,有的是“精灵鼠小弟”……真有趣!

煮好了饺子,端上桌,我迫不及待地夹起一个往嘴里送,想吃到“开心饺子”。“啊!”我和妈妈疑惑地看着爸爸,噢,他吃到了“开心饺子”!我这才开始品尝饺子。虾肉的鲜香,芹菜的清脆,交织在我的口中,跳跃在我的舌尖。“真好吃,真过瘾!”我竖起大拇指夸着,妈妈脸上笑开了花儿。

结尾:窗外鞭炮声声,礼花阵阵,屋里笑语声声,笑言阵阵,全家聚在一起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在这合家团圆的日子里,我们欢聚一堂,辞旧迎新,是多么的欢乐、祥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家乡春节风俗作文200字

全文共 279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的春节又到了,大家互相送礼,表示祝福。我也要送礼,可是,送给谁呢?有了,送给妈妈吧!我心已决,到茶几上拿好压岁钱,去商场了。

刚到商场,我就直冲手表店。因为我心想:“给妈妈买个手表。”但是我一看手表的价钱,哇!价钱都在500元—1000元以上,但我只有200元,唉!算了,我不买了。

我垂头丧气地在商场里走来走去,忽然看见了一个50多元的热水袋,我想:“就买这个当新年礼物吧!让妈妈在这个冬季里不再寒冷。”于是我向商店的阿姨付了钱,带着礼物兴高采烈的回家了。

妈妈,“这是我送给你的礼物,请收下吧!”

“谢谢!我的宝贝。”妈妈拥抱着我幸福的笑了。

送礼物真开心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春节的风俗

全文共 280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一个人在家,想起了快要过年了,要写几个“福”字贴在门上。于是我找来了红纸,对折,再对折,就开始写了。可是,不是字写散了,就是墨汁太多或太少了,写了好几次,还是老样子。大概是因为平时我写的字帖是小字,而这回写的“福”字是大字。我又试了几次,还是那样。我气呼呼的把毛笔往地板上一扔,嘟起了小嘴……

不行!不能半途而废!我又找来一张红纸,接着写。下笔前,我先控制好墨汁的量。下笔后,字尽量写紧,特别是笔画要写粗,按笔顺写。终于,“福”字就写好了。

望着写好的“福”字,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是啊,只要坚持,做事就能成功!我要坚持多练字,争取明年写出更好的“福”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春节风俗

全文共 573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我们中国最重要也是最隆重的日子,那一天我们中国人要一起大概。“春节”也是我们常说的过年,虽然各个地方的习俗不同,但是我相信他们的心中一定也很激动、兴奋、愉悦。那我就说说我们增城过年的风俗吧。

早在春节降临前,家家户户为了迎接春节的到来,我们都会把家里的各个角落、里里外外都给打扫干净,进行一次大扫除。春节的前一天每家每户都要贴春联,以示迎春之意。爸爸妈妈每年都要精心挑选一幅好春联。今年爸爸妈妈选的上联是:家有福星高照照,下联是:财如人意滚滚来,横批是:五福临门。这副春联预示着新的一年里我们家会财源滚滚、家庭幸福。

除夕那天晚上,爸爸妈妈会准备一大桌好吃、美味的饭菜,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团圆饭。吃饱了团圆饭我们一家子围坐在电视机前看中央台的春节联欢晚会,我们边看边谈,说他们表演得怎么样。我们一直看一直看到很晚,直到凌晨才睡,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守岁”。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大年初一的那一天,我们早早地起了床。穿着新衣服,给家人拜年了。他们就会给红包我,大人们派发红包给未成年的晚辈,是表示把祝愿和好运带给我们。红包里的多少钱并不重要,主要是让我们开心,其主要意义是在红纸,因为它象征好运。

我很喜欢春节,因为他十分热闹,还可以收到许多压岁钱,可以吃到很多好吃的。这就是我们增城的春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春节家乡风俗

全文共 26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农历大年三十,晚上我们一家三口和大爸、弟弟一同在奶奶家过除夕。

晚上8点我们聚在一起看精彩的春晚节目,这样看下来,我最喜欢的是牛莉和郭冬临主演的小品:《一句话的事》,看了这个节目大家都开怀大笑,的确非常有趣。大家都知道在12时左右可以放鞭炮,可是还没到点,炮声已连续不断,大概是人们已经迫不及待了,想尽快送走牛年,迎来虎年。我们也不甘落后,爸爸拿出大鞭炮点燃,随着“呯、呯”的响声,烟花在空中绽放,像五彩的花儿,漂亮极了。过了一会儿,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放鞭炮,空中绽放的烟花也显得越来越美,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过节的喜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春节风俗作文

全文共 558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的江苏民间,除了贴春联、挂年画、守岁、舞狮子、大拜年等和全国一样的习俗外,然后还有一些独特的习俗,现辑录数则以飨读者。

苏州人除夕在饭内放进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来往,然后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恭喜发财。

武进人年初一早晨,将先祖画像悬挂中堂,供上茶果、年糕,一家老小依次行拜年礼,谓之拜神影子。他们扫地不许从家里往外扫,惟恐把财气、如意扫了出去,只能从外往里扫。

江宁人有春节打神鼓之习俗,然后由大旗开路,锣鼓手浑身使劲地擂鼓助兴,然后初三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打赤膊鼓,气氛热烈。

南通人有在家门口或堂前插芝麻秆、冬青、柏枝的习俗,取意生活开花节节高,长年青翠。

淮阴人还有初六给孩子烤头风之习俗。然后是夜带孩子到田头空地点燃火把,为孩子驱除病邪,边烤边唱:烤烤头,醒醒脑,烤烤脚,步子矫,烤烤肚皮不拉稀,满身都烤遍,疾病永不见。

无锡渔民年初八有乘船去西山祭拜禹王庙之习,祈求水神保佑,祭鳌赕佛,谓之上?,禹王庙拆除后,此俗渐渐淡漠。

春节期间,江苏地区的旧习俗中还有许多禁忌,诸如年初一不动剪刀,免得口舌之争;不动菜刀,以免杀身之祸;不吃稀饭,怕出门遇雨;不扫地,怕把财运扫光等等。然后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有很多不科学的习俗也逐渐被人淡忘;健康有益的娱乐休闲活动,却一向延续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莆田春节风俗

全文共 1057 字

+ 加入清单

莆田除除夕家家团圆过年之外,还会再过一次年,当地人称之为“做大岁”。莆田的这个特殊的过年风俗是有历史来源的。莆田市直辖莆田和仙游两县,在宋、元、明、清四个朝代,都同属于兴化这一军、路、府,因此习惯上称为兴化。明代嘉靖四十一年(1562),倭寇侵犯抗倭英雄戚继光福建,占领宁德横屿、福清牛田和莆田林墩等地,建立据点,四处烧杀掠抢。兴化府城在农历十一月二十九的半夜时分被倭寇攻陷,并被占据长达两个月之久。兴化城内被焚毁殆尽,死亡3万余人。当时,莆田男女老少奋起反抗,被倭寇割舌断胫,或火焚、钉死,惨不忍睹,倭贼灭绝人性的暴行震惊海内外。次年正月廿五日,由于城内死尸腥臭不可居,倭寇只得暂退平海。兴化城的陷落惊动朝廷,这是自有倭患以来被攻陷的第一个府城。嘉靖皇帝罢免福建总兵游震得,从浙东调回戚继光为福建副总兵官,配合新任福建总兵俞大猷和广东总兵刘显会同剿倭。

戚继光多次来莆田抗倭,拯救百姓于水火。期间的莆田黄石林墩大捷,连克倭营六十多座,歼敌四千多,铲除倭寇大本营,从此倭患基本平定。兴化城得以光复。这时,逃亡山区的老百姓,才纷纷于二月初二返回家里。大家一方面掩埋亲友的尸体,另一方面收拾破碎家园。这时,年节已过,人们只得在二月初二那天互相探望之后,于二月初四重新过年团圆。平倭之后,邑贤林龙江捐田三十亩,在林墩首倡建生祠奉祀戚继光,1998年,戚继光纪念馆编入《福建年鉴》。光饼的传说也就是民间对戚继光的纪念。莆田人民为纪念那段惨痛的历史,缅怀抗倭英雄戚继光的英勇事迹,民间相约以除夕为小年夜,正月初四为"大年夜",亦称"做大岁",补过一次年。根据史料,当时遭到倭寇侵害的还有江苏兴化,据说当时倭寇接到上头命令进犯兴化,但没搞清楚是哪个兴化,就同时进行侵犯。江苏兴化却没有“做大岁”的习俗。所以莆田的“做大岁”这个风俗可以说是全国独有。

新年正月初一吃完饭后亲友登门互相拜望,叫做“拜年”,说些吉利话儿,这种习俗和全中国都一样。但以正月初二为“探亡日”,这一天互不登门,以表示对倭寇侵害中死难亲人的哀悼。至今莆田人每年这一天,都不互相串门拜年,或者走亲访友,害怕把霉头带给别人。(不过我们年轻人偏偏挑这一天进行聚会之类的活动,就因为街上人少,正合适。)

贴春联也是中国人特有的春节风俗,它是把各种吉祥的祝福语写在大红纸上贴在门的两边。红色在中国是喜庆的颜色,用红纸来写春联是一般中国人约定俗成的习惯,是家家必须要遵守的,否则会有不吉利的嫌疑。但在莆田正因为有这段倭寇侵害的历史的缘故,莆田境内却流行着贴白额春联的风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春节风俗

全文共 624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江门,那里,每年过年,市民们举行的活动可多了!

农历年的最末一天称除夕,江门习俗称“过年”。

除夕前人们就忙碌各式年货了:买鸡、鸭、鹅、鱼肉、衣饰、家具、器皿、画、春联……样样都有。餐桌上摆的大鱼大肉和糖果,让人直流口水。

人们还会买柑桔、青橄榄那些象征吉祥如意的水果。

旧俗过后,男的必新理发,女的必“挽面”。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和“述职”之时。是日起,家家户户大扫除,用物和被帐都行清洗,谓之“采囤”。

过年外出的家人一定要赶回来团聚。家里还会吃团圆饭。

如果是晚农家的水缸要贮满水,米缸要填满米,灯火不能熄灭,这样才能年年好运气。

农历二十三晚,俗称小年夜,人们为表示灶君一年来保护各家各户灶火不断、饮食平安的谢意,在灶君向玉皇大帝述职时,特地给他贱行。谢灶要摆设贡品,主要有:一碗清水,一碗白米,几棵带尾叶的甘蔗,还有炒米饼、柑桔、红糖和一封利是,以及一份“灶君疏”,大意是向灶君请罪,请他上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这就是谢灶。

说了这么多,也该说花市上了。

临近过年,香港人都喜欢按照习俗购买年花,取其“花开富贵”之意。

那香港的花市和江门的花市有什么不同?人们可以趁到香港过新年的时候去人潮拥挤的地方年宵花市凑凑热闹,看看那金橘、水仙、牡丹、芍药的年花,以及近年流行的“五代同堂”,据说桃花能为未婚男女带来“桃花运”,连着叶子的柑桔则代表姻缘“开花结果”……

哎!不说这么多了,喉都干了,喝点水,自己查阅吧!我们江门可是有数不清的习俗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三年级春节的风俗

全文共 576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是洛阳,那里有许多习俗,元宵节吃汤圆,清明节祭奠死去的亲人,但这里有一个习俗由来已久——那就是贴对联。

春节是我们中国人最看重的节日,因为它象征着团圆,有一个传说说道:春节时,有一个名叫年的怪兽来抢东西,但有一个老爷爷知道,年怕红色的东西,于是,每逢春节,我们便在门口贴红色的对联,穿红色的衣服,放鞭炮,以防年来侵袭。

20xx年的时候,我就和家人们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春节。

那天晚上,妈妈,姑姑煮饺子,我和爸爸妹妹便到门口贴对联,我双手紧握对联,妹妹拿着胶水,爸爸带着我们来到了门口。爸爸喊:“胶水!”妹妹赶紧递上去,他又喊:“对联!”我抽了一张给他,只见他一手拿胶水,一手拿对联,把胶水往对联上一挤,“啪”的一声,拍上门框,又照葫芦画瓢,将另一张也拍了上去。然后,甩着大手进去了,边走边喊:“贴——好——了——!”听爸爸这么一喊,大家都跑来看,可在“欣赏”了爸爸的“作品”后,大家捧腹大笑,笑完后,妈妈告诉他:“你贴反了!”爸爸疑惑不解的问:“怎么贴反了?”“对联分上下联和横批两部分,上联贴右边,下联贴左边,横批贴中间,你看你是不是贴反了?”姑姑回答。爸爸看了看,赶紧揭下来,重新贴,之后我们一起吃饺子,看电视,一个美好而又甜蜜的春节就这样过去了。

这一次过春节,我不仅知道了对联应该怎么贴,还领略了中国传统的源远流长,连贴一张小小的对联也有讲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关于春节的风俗的

全文共 389 字

+ 加入清单

而我的老家,位于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这里的春节与别的地方截然不同。

在云霄,春节期间忌讲不吉利的话,万一小孩无知,说了不吉利的话,要用纸巾拭嘴。同时忌吵嘴打骂和摔破碗碟,万一不小心打破碗盘,要将碎片收集起来放进石臼里,口中念“岁岁平安”,借“碎”与“岁”谐音来化凶为吉,保持祥和欢乐的气象。

正月初一子时新年开始,家家户户燃放鞭炮,称为“开正”,还要在门前备清茶、糖果,焚香,称为“拜正”。初一日人人早起,穿新衣服烧香点烛,祭拜天地祖先。小辈向长辈拜年,长辈随即赐以红包。

在“开正”的时候,家人都要吃点红糖线面汤。糖,意为甜蜜;线面,意为长寿,即祈求全家幸福长寿。

初一日不吃粥,以免往后出门遇雨;不往户外倒垃圾,忌“财气外泄”。此外还有不不讨债,不打骂孩子等禁忌。

怎么样?云霄的春节既讲究又别有一番风趣吧!除此之外,大家还可以在网络、书籍上多多了解一些异地的习俗,多丰富自己的见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杭州春节风俗

全文共 633 字

+ 加入清单

照老杭州人的习惯,春节的序曲差不多在过年前一个月就开始了。家家户户从这时开始就要包粽子了“粽子,粽子,一年到头了!”这是一年最后才吃的。在这个月里,差不多家家都包粽子。一个个的粽子挂在窗前,好像是一道绿色的帘子。

除此之外,这个月还要做腊肉。把一条条新鲜的五花肉放进一个装有酱油的缸子里,封起来,过年前几天,挂在阳台上风干,为了过年摆出大鱼大肉的样子。到过年肉诱人,一股肉香扑鼻而来,使人忍不住多吃几口饭。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炮竹。这爆竹啪啦啪啦的响,还照出一片火红,喜庆又红火。第二件大事就是穿新衣,男女老少都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显得又精神了几分。

大年初一要赶早起,大家抢着放头炮,预示一年财源滚滚。经过一晚上的折腾,但大家都好像神采奕奕,一齐去拜年。还记得那天我去外公外婆家拜年,一进家门就看见贴在门后的大大的倒“福’,在往里走,一股酒肉香迎面扑来,让人垂涎三尺,可到了阳台却一阵刺鼻,昨夜的垃圾都没倒了!我忙叫外公:”外公,这几包垃圾不能倒吗?堆在这里臭死了!”外公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说:“杭州人的习惯,初一不能扫地倒垃圾。奥,来这儿喝茶吧!”我跟着外公拿了一杯菊花茶。菊花宛在水中央,旁边几颗枸杞点缀着,一幅淡雅的山水画出现在眼前。我喝了一口却差点喷出来。我叫:外婆,这茶怎么是甜的?哪儿搞错了吧!”外婆不紧不慢的说“没错,这个东西叫糖茶,象征甜蜜,喝两口!”“噢~~~~”我顿时茅塞顿开。

春节是五千年的文化缩影,是中国人的特色,是中国人的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