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丁磊

丁磊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丁磊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丁磊问题。

分享

浏览

3955

作文

4

网易CEO丁磊的童年故事

全文共 2430 字

+ 加入清单

丁磊,1997年创办网易公司,现在任网易首席架构设计师。下面是由小编为你精心编辑的网易CEO丁磊的童年故事,欢迎阅读!

2003年《福布斯》中国内地富豪排行榜前10名中,有四位为浙江籍,除鲁冠球外,其余丁磊、陈天桥、郭广昌等三位财富新贵最引人注目。本刊记者辗转奉化、新昌、东阳三县,遍访他们的亲朋好友、同学师长,追寻英雄走过的路……

丁磊:家乡的“平淡”日子

旧历2002年的大年廿九,在网易股价的一路飙升中,春风得意的丁磊驾着大切诺基风尘仆仆赶回老家奉化,参加奉化中学89届(2)班同学会。

按约定,这个聚会的时间是晚上8点, 到10点多时,丁磊才出现在老同学面前。班主任江老师向这个中国大陆首富要300块钱的活动费。丁首富搜遍全身竟然也找不出300元现金,他说他身上只带信用卡。这笔钱到第二天才交。

这算是这个首富荣归故里时发生的唯一一个够得上故事的素材。别的,怎么看都显得平淡。

奉化和首富

首富的光环太耀眼了。2003年,秋风送爽的10月,胡润和《福布斯》不约而同地把“大陆首富”的帽子扣在了奉化人丁磊的头上。从此,这个30出头的后生与“奉帮裁缝”、溪口胜景一起,成了奉化的又一张名片。

从宁波火车站出发,沿鄞奉公路驱车半个多小时,就进入奉化市区。远处的天台山脉和四明山脉宛转绵延,将小城奉化呵护在环抱中,勾勒出奉化“六山一水三分田”的地貌。

惠政西路是奉化市内一条比较繁华的商业街。这里,老人们安享地坐在店铺门前晒春阳,闲扯;孩子们在不远的中山公园里躲猫猫,嬉戏;沿街的店铺里总有行人进进出出。

浙江省奉化中学现任政教处主任江鸿老师是丁磊中学时代的要好哥们,他告诉我们:丁磊的老家就在惠政西路这一带,自折桂百富排行榜之后,丁磊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接父母离开奉化,去了广州。

“你要找的就是那个70亿的丁磊啊!”在惠政路上做小生意的赵大伯一脸的自豪,虽然他并不清楚口中这个叫丁磊的年轻老乡在外面到底是干什么的,为什么会赚那么多钱。在他的人生字典里,根本就没有“互联网”、“网游”这些词条,他也不清楚纳斯达克是什么意思。

但是,首富和奉化之间并未因此而少了一层联系。生于奉化、长于奉化的丁磊,身上有着太多浙江商人的特质:性格朴实而稳健,行事低调而务实。这个长着一张笑嘻嘻的娃娃脸的财富少帅,在很多场合都承认,是家乡的土壤给了他商业的头脑。

第十名现象

我们在浙江省奉化中学找到了丁磊的足迹。1986年9月,丁磊考入奉中学习,成为当时高一(2)班56位同学中的一份子。江鸿跟他是同班同学。

在江鸿老师的记忆里,10多年前的丁磊学业平平,入学时在班内的排名只有四、五十位,跟当下“首富”名号很不对称。“可喜的是,每次考试,他的排名总有进步。不过最好也只在第十至二十位之间,从来没有杀进班级前十名,更别提在年级内的排名了。”

3年后的高考,丁磊交出的成绩同样貌不惊人:他以高出重点分数线1分的成绩有幸被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录取。只不过,这是丁磊喜欢的大学,他很早就被西部这所藏着大量电子类书籍的高等学府迷住了。

“教育界现在正热衷探讨‘第十名现象’,说的是,在一个班级里,学习成绩排在第十位上下的那几个,有望成为日后最出人头地的一个。我现在想想,丁磊这个个例也是符合‘第十名现象’的。”江鸿老师这么评价他的老同学。

技术偏执狂

当然,学业平平的丁磊也有锋芒显露之处,他在中学时代的行为癖好就强烈地表现出技术“偏执狂”的特征。

丁磊从小就喜欢无线电。初一时,他第一次成功组装了一台六管收音机,那在当时是一种最复杂的收音机,能接收中波、短波和调频广播。此时的丁磊认为自己将来最骄傲的职业,就是成为一个电子或者电气工程师。

江鸿回忆:“他很爱动手,每次到他家里去玩,总看到他在拆这个闹钟,解那个收音机。他的父亲是当时国营奉化食品厂的技术副厂长,可能是遗传的因素,他从小对技术充满了兴趣,总喜欢一个人静静地钻研。”

所幸的是,当时的奉化中学已经是浙江省内一所着名的重点高中,有一定实力让学生接触到先进技术。那时候,奉中有几台苹果机,学校借此成立了一个电脑兴趣小组,丁磊想都没想就跑去参加了。这可能是他第一次触摸计算机,至于有没有因此种下对计算机技术的迷恋情结,我们不得而知。

不善交际

小时候的丁磊,不仅学业一般,朋友圈子也不广,而且大都只是泛泛之交,江鸿说他甚至没有一个铁哥们。因为江的父亲也是食品厂员工,有父辈是同事这层关系,他俩才走得比较近,他比其他同学更有机会了解丁磊。

“中学时的班级常常会随个性、兴趣的相投形成几个小团体。农村来的学生因为住校自然有自己的圈子,市区的同学通常表现得活跃些,经常会在一起打打球。但丁磊基本上不参与我们的活动,他在班内也不任一官半职,对体育也不热衷,交际不是他的特长。”

可能是因为对技术用情太专了,以致在人际交往中,丁磊给人的感觉总是捉襟见肘。不仅在做企业时,丁磊要退居幕后,架构技术,中学时代的丁磊同样喜欢一个人钻在自己的兴趣中。

然而,丁磊是平和的,江鸿印象中的他很容易相处,同学有忙请他帮,他也很热心。98年的时候,有个老同学南下求职,已在广州开始事业的丁磊帮着同学联系工作,安排住宿,俨然一幅好事者心肠,丝毫不把同学当外人看。

对母校许下心愿

2001年9月,奉化中学迎来了百年校庆。母校给丁磊发了请帖。不巧的很,此时的丁磊俗务缠身,被股价狂跌和财务问题烤得焦头滥额,苦于分身无术,当然他也没心情参观占地250亩的奉中新校园。

一年多后的同学会上,一不小心成了首富的丁磊表达了对母校的感情,表示将在3—5年内,在奉化中学设立一项奖学金,用于鼓励有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学生。

但是,1971年出生的丁磊清楚自己毕竟太年轻了,有很多事情要做;而且互联网的变数太大,网易和自己远没有到可以盖棺论定的时候,一贯稳健务实的“丁首富”不想让自己被浮华和作秀笼罩了。

把财富高高挂在纳斯达克交易墙上的丁磊坦言对钱早有一种宠辱不惊的淡定;其实,他对友情、对乡情,何尝不怀着一种“君子之交淡于水”的胸襟!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专题作文

2024高考作文素材之名人故事:丁磊成功背后的故事

全文共 1619 字

+ 加入清单

“人生是个积累的过程,你总会有摔倒,即使跌倒了,你也要懂得抓一把沙子在手里。”——丁磊

美国《财富》杂志推出的2003年全球40岁以下40位富豪的排行榜,中国内地有6位榜上有名,网易创始人丁磊位居第14位。在今年的《福布斯》“中国百富榜”中,丁磊以持有网易公司58.5 %的股份(当前市值约合人民币76亿元),位居“2003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一名。但丁磊依然过着简朴的生活,据说,他一个月的生活开支很少超过4000元。

丁磊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让我们探寻他成功背后的故事,他的经历和经验,相信对很多人而言,都是一种借鉴和无形的力量。

敢于挑战的创业时代

大学毕业后,丁磊回到家乡,在宁波市电信局工作。电信局旱涝保收,待遇很不错,但丁磊觉得那两年工作非常地辛苦,同时也感到一种难尽其才的苦恼。1995年,他从电信局辞职,遭到家人的强烈反对,但他去意已定,一心想出去闯一闯。

他这样描述自己的行为:“这是我第一次开除自己。人的一生总会面临很多机遇,但机遇是有代价的。有没有勇气迈出第一步,往往是人生的分水岭。”

他选择了广州。后来,有朋友问他为什么去广州,不去北京和上海?他讲了一个笑话:广州人和上海人,其实就是南方人和北方人的比较,如果广州人和上海人的口袋里各有一百块钱,然后去做生意,那上海人会用50块钱作家用,另外50块钱去开公司;而广东人会再向同学借100块钱去开公司。

初到广州,走在陌生的城市,面对如织的行人和车流,丁磊越发感到财富的重要性。最现实的是一日三餐总得花钱吧?也不可能睡在大街上成为盲流吧?那时,丁磊身上带的钱不多,他得省着花,因为他当初执意要打破“铁饭碗”,现在根本不容许自己混到走投无路的时候还要靠父母接济。那时,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能找到一份工作,哪怕钱少一点,但总比漂泊着强。

不知道去多少公司面试过,不知道费过多少口舌,凭着自己的耐心和实力,丁磊终于在广州安定下来。1995年5月,他进入外企Sebyse工作。

最初的日子是艰难的,后来,一位熟知丁磊的女性朋友说,他后来精湛的“厨艺”和“古筝”弹奏,从某种程度说,就是那段日子 “苦中作乐”的明证,也可以说是这种乐观和勤劳的性格,成就了今天的这位“首富”。

丁磊喜欢吃上海菜,但那时收入不高,不可能每天都能到馆子里去潇洒,而且很多广州做的上海菜都不是原汁原味,于是他亲自到市场去买菜,亲自下厨。平时工作很忙,他就利用周末时间,给自己做个“醉鸡”或者清蒸鲫鱼,算是犒劳自己。

在Sebyse广州分公司工作一年后,丁磊又一次萌发离开那里和别人一起创立一家与Internet相关的公司的念头。在当时他可以熟练地使用Internet,而且成为国内最早的一批上网用户。

离开Sybase也是丁磊的一个重要选择,因为当时他要去的是一家原先并不存在、小得可怜的公司。支撑他的唯一信心就是,他相信它将来对国内的Internet会产生影响,他满怀着热情。当时,除了投资方外,公司的技术都是他在做。也许是在1996年他还只有技术背景,缺乏足够的商业经验,最后发现这家公司与他当初的许多想法发生了背离,他只能再次选择离开。

1997年5月,丁磊决定创办网易公司。此后,在中国IT业,丁磊成了足以浓墨重彩的一笔。出名后的丁磊对于金钱的要求,还保持着当初到广州时的艰苦作风。他说年轻人少花点钱,也许就少了一样诱惑,但老人不同,他现在琢磨的是怎么找个放心的人,教会父母花钱——因为他每次汇给家里的钱,父母都给他存着,他们认为孩子在外面挣钱不容易,攥着的话,还能在他需要的时候排上用场。到现在,老家的电话还是个无绳的,煲水的壶用了七八年还没换成热水器。

网易移居北京后,在公司队伍建设方面有了很大改进。没有很多股东在背后指手画脚,也不存在历史积淀或创业者本身带来的消极因素,公司发展很快。在公司经理层会议上,CEO丁磊经常受到批评,说他这做得不好,那做得不对,他总是能谦虚的接受,“有人批评,工作才能做得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中国名人成长故事—网易CEO丁磊的童年故事

全文共 2253 字

+ 加入清单

旧历2002年的大年廿九,在网易股价的一路飙升中,春风得意的丁磊驾着大切诺基风尘仆仆赶回老家奉化,参加奉化中学89届(2)班同学会。

按约定,这个聚会的时间是晚上8点, 到10点多时,丁磊才出现在老同学面前。班主任江老师向这个中国大陆首富要300块钱的活动费。丁首富搜遍全身竟然也找不出300元现金,他说他身上只带信用卡。这笔钱到第二天才交。

这算是这个首富荣归故里时发生的唯一一个够得上故事的素材。别的,怎么看都显得平淡。

奉化和首富

首富的光环太耀眼了。2003年,秋风送爽的10月,胡润和《福布斯》不约而同地把“大陆首富”的帽子扣在了奉化人丁磊的头上。从此,这个30出头的后生与“奉帮裁缝”、溪口胜景一起,成了奉化的又一张名片。

从宁波火车站出发,沿鄞奉公路驱车半个多小时,就进入奉化市区。远处的天台山脉和四明山脉宛转绵延,将小城奉化呵护在环抱中,勾勒出奉化“六山一水三分田”的地貌。

惠政西路是奉化市内一条比较繁华的商业街。这里,老人们安享地坐在店铺门前晒春阳,闲扯;孩子们在不远的中山公园里躲猫猫,嬉戏;沿街的店铺里总有行人进进出出。

浙江省奉化中学现任政教处主任江鸿老师是丁磊中学时代的要好哥们,他告诉我们:丁磊的老家就在惠政西路这一带,自折桂百富排行榜之后,丁磊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接父母离开奉化,去了广州。

“你要找的就是那个70亿的丁磊啊!”在惠政路上做小生意的赵大伯一脸的自豪,虽然他并不清楚口中这个叫丁磊的年轻老乡在外面到底是干什么的,为什么会赚那么多钱。在他的人生字典里,根本就没有“互联网”、“网游”这些词条,他也不清楚纳斯达克是什么意思。

但是,首富和奉化之间并未因此而少了一层联系。生于奉化、长于奉化的丁磊,身上有着太多浙江商人的特质:性格朴实而稳健,行事低调而务实。这个长着一张笑嘻嘻的娃娃脸的财富少帅,在很多场合都承认,是家乡的土壤给了他商业的头脑。

第十名现象

我们在浙江省奉化中学找到了丁磊的足迹。1986年9月,丁磊考入奉中学习,成为当时高一(2)班56位同学中的一份子。江鸿跟他是同班同学。

在江鸿老师的记忆里,10多年前的丁磊学业平平,入学时在班内的排名只有四、五十位,跟当下“首富”名号很不对称。“可喜的是,每次考试,他的排名总有进步。不过最好也只在第十至二十位之间,从来没有杀进班级前十名,更别提在年级内的排名了。”

3年后的高考,丁磊交出的成绩同样貌不惊人:他以高出重点分数线1分的成绩有幸被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录取。只不过,这是丁磊喜欢的大学,他很早就被西部这所藏着大量电子类书籍的高等学府迷住了。

“教育界现在正热衷探讨‘第十名现象’,说的是,在一个班级里,学习成绩排在第十位上下的那几个,有望成为日后最出人头地的一个。我现在想想,丁磊这个个例也是符合‘第十名现象’的。”江鸿老师这么评价他的老同学。

技术偏执狂

当然,学业平平的丁磊也有锋芒显露之处,他在中学时代的行为癖好就强烈地表现出技术“偏执狂”的特征。

丁磊从小就喜欢无线电。初一时,他第一次成功组装了一台六管收音机,那在当时是一种最复杂的收音机,能接收中波、短波和调频广播。此时的丁磊认为自己将来最骄傲的职业,就是成为一个电子或者电气工程师。

江鸿回忆:“他很爱动手,每次到他家里去玩,总看到他在拆这个闹钟,解那个收音机。他的父亲是当时国营奉化食品厂的技术副厂长,可能是遗传的因素,他从小对技术充满了兴趣,总喜欢一个人静静地钻研。”

所幸的是,当时的奉化中学已经是浙江省内一所着名的重点高中,有一定实力让学生接触到先进技术。那时候,奉中有几台苹果机,学校借此成立了一个电脑兴趣小组,丁磊想都没想就跑去参加了。这可能是他第一次触摸计算机,至于有没有因此种下对计算机技术的迷恋情结,我们不得而知。

不善交际

小时候的丁磊,不仅学业一般,朋友圈子也不广,而且大都只是泛泛之交,江鸿说他甚至没有一个铁哥们。因为江的父亲也是食品厂员工,有父辈是同事这层关系,他俩才走得比较近,他比其他同学更有机会了解丁磊。

“中学时的班级常常会随个性、兴趣的相投形成几个小团体。农村来的学生因为住校自然有自己的圈子,市区的同学通常表现得活跃些,经常会在一起打打球。但丁磊基本上不参与我们的活动,他在班内也不任一官半职,对体育也不热衷,交际不是他的特长。”

可能是因为对技术用情太专了,以致在人际交往中,丁磊给人的感觉总是捉襟见肘。不仅在做企业时,丁磊要退居幕后,架构技术,中学时代的丁磊同样喜欢一个人钻在自己的兴趣中。

然而,丁磊是平和的,江鸿印象中的他很容易相处,同学有忙请他帮,他也很热心。98年的时候,有个老同学南下求职,已在广州开始事业的丁磊帮着同学联系工作,安排住宿,俨然一幅好事者心肠,丝毫不把同学当外人看。

对母校许下心愿

2001年9月,奉化中学迎来了百年校庆。母校给丁磊发了请帖。不巧的很,此时的丁磊俗务缠身,被股价狂跌和财务问题烤得焦头滥额,苦于分身无术,当然他也没心情参观占地250亩的奉中新校园。

一年多后的同学会上,一不小心成了首富的丁磊表达了对母校的感情,表示将在3-5年内,在奉化中学设立一项奖学金,用于鼓励有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学生。

但是,1971年出生的丁磊清楚自己毕竟太年轻了,有很多事情要做;而且互联网的变数太大,网易和自己远没有到可以盖棺论定的时候,一贯稳健务实的“丁首富”不想让自己被浮华和作秀笼罩了。

把财富高高挂在纳斯达克交易墙上的丁磊坦言对钱早有一种宠辱不惊的淡定;其实,他对友情、对乡情,何尝不怀着一种“君子之交淡于水”的胸襟!

展开阅读全文

丁磊:1995年我选择来广州

全文共 2152 字

+ 加入清单

1995年,我辞掉宁波邮电局的工作,乘飞机到了广州。我记得当时的机票要1000多元,远比我在宁波邮电局一个月的工资高。此前,Sybase就主动找过我,要我去做工程师,因为自1993年毕业后我在国企待的两年时间里,业务上虽然很清闲,但我没停过学习,我在unix和数据库方面很突出,而既懂电信业务也懂操作系统的人,在华南地区并不多。

我决定离开体制内的国有企业的时候,家里对我的决定并没有太强烈的反应,没有支持也没有反对。1995年,我已经在宁波邮电局做了两年,工作节奏比较散漫。一张《宁波日报》就一张纸,很多期刊都是月刊,那时候的电脑也不能上网。唯一能干的事情是把交换机的事情搞搞清楚。那时候月工资800块。

当时我觉得没有什么大的成长空间,最多评一个先进工作者,对我这样比较有专业能力的人来说是一种悲哀。决定跳出来,一方面是因为自己工作没意思,第二是因为互联网的前景很好,第三是我这样的技术人才,出来到南方,随便都可以挣几千块一个月。

在我大学毕业的前一年,1992年邓小平的“南巡”讲话和十四大让我热血沸腾。那时候学校是要组织学习“南巡”讲话和十四大精神的,还要考试。我觉得这是一个信号,可以下海。中国这个社会可以给有能力的人一个机会。

于是,在厌倦了国有企业的工作之后,我来到了广州。

那时的广州,虽然比起今天的广州,面积上要小得多,但地位却远不是今天的广州可相比的,当时一个内地人到了广州,那种强烈的新鲜感,好比今天的内地人第一次看到香港。这完全是一个另外的世界,与内地城市相比,这是一个很现代很开放也很务实的国际化都市。在这里,你听到人们说的是粤语、唱的是粤语歌,电视看的是香港台,报纸有繁体字的大公报,出租车也是港式的红色。因为亚热带的原因,这个城市永远是绿色的,看上去永远生机勃勃。最重要的,是这个城市的人们的神情、节奏完全与内地不一样,整个社会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意识,也完全是内地无法想象的。

我在广州最好的时代来到了这个城市,这里给了我意想不到的收获,要我一辈子都对这个城市有特殊的感情。

到广州后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间外企,当时我缺少社会经验,想通过这个过渡的跳板熟悉一下外企的管理方式,它确实给我留下了与内地完全不同的印象,很人性化,没有论资排辈,尊重也鼓励个人的才能。

我一到广州就花了12000元买了台电脑,这笔钱基本上是在宁波两年所有的积蓄。当时没有互联网,我也不玩电脑游戏,电脑就主要用来学习。那时候有光盘,没有VCD的碟片,只能拿电脑来看文档,学习一些软件,电脑城可以买到很多盗版的软件,可以自己去尝试。

我最开始住在南方医院附近,是公司租的一个套间,我住其中一个。我与外人交往不多。我在广州有同学,但联系不多,因为我在广州的生活很忙碌很充实。广州离香港近,每天有新的信息,新的思想,和世界最发达的地方是没有时间差的。

平时在下班后,我基本上是在电脑前或看看电视。每天早上7点半出门,要坐1个小时的中巴才到公司。有一次钱包差点在中巴车上被偷掉,后来我搬到了淘金路,月租是1000或1200,这里离公司近,以后我每天就可以走路上班了。

我记得第一个月的收入是4000,是以前的好几倍,但在当时广州的外企,甚至还算是偏低的,而且在1995年,广州的物价很高,我记得晚上出去,有些酒吧一瓶啤酒都要卖到40块。

当时,广州一个给我印象深刻的现象是,在邓小平南巡之后,广州很多年轻人都成了小老板,我认识些在电脑城卖设备什么的朋友,没受过什么教育,也都有百万资产。我一点不嫉妒,也没什么不平衡的,因为我觉得没有理由比他们差,我自己受了4年高等教育,有两年专业工作经验,有技术专长,相信自己能成功。

当时,广州就是这样一个给人希望的城市。

因为我在电信局工作过,对电信的业务很了解,当时宾馆的程控交换机开始流行,每一个打出的电话用这个设备计费,当时各个宾馆都需要交换机计费软件。我一直在这个领域里接活,第一笔就挣了几万块,当时买交换机的人太多了。

可以说,如果我没有当时这些业务上、资金和经验技术上的积累,就没有今天的网易。当时,在这些项目上,一共赚了多少钱我已经不记得了,但基本上我后来创办网易的钱,都来自为酒店写程控交换机的计费软件的积累。

我1995年从宁波到广州时,最大的梦想就是想做个小老板,做自己擅长、喜欢的事情。公司不要大,也就有个二三十人的小公司。而之后我是没办法才被逼到把企业做大,拿了别人的投资,就希望上市,上市就拿到了更多的钱,那就必须对股东的投资负责。这才有了现在的网易。

今天,如果有人问我,毕业后该怎么做,我不建议他创业,我会建议他到北京、上海,或者广州、深圳,现在北京上海的资金、机会可能比广州、深圳还多。

但如果时光倒流,有人问我,在1997年以前,他毕业后该去哪里,我一定会告诉他,广州、深圳。

现在的人,可能对1997年之前的广州缺乏了解。其实,我们只要回过头来看,今天民族产业响当当的品牌,像华为、中兴、万科、美的、TCL等等,几乎都是同时在一个地方崛起的。不难想象,当时真正具备了聚合资金、信息、机会的制度保障的城市,只有广州和深圳。

毕业10年的时候我和电子科技大学的老同学聚会过一次,只有一两个像我这样跳出体制外的。而我命运的改变,则是无意中在1995年这个正确的时刻,选择来到了广州。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