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七七事变

七七事变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七七事变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七七事变问题。

分享

浏览

1488

作文

137

纪念七七事变作文1000字优秀篇

全文共 1257 字

+ 加入清单

XX年前的今天,日军铁蹄踏上卢沟桥。

今天,为和平、为祖国的富强、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让我们以理性和深情来铭记那段屈辱的历史。

北京西南郊永定河上的卢沟桥。1937年7月7日,侵华日军悍然发动“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爆发。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诡称有一名日军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今卢沟桥镇)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无理的要求。日军竟开始攻击中国驻军,中国驻军第29军37师219团奋起还击,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当华北战事一天天扩大的时候,1937年8月13日日军又在上海发动了进攻。宛平城的枪声掀开了全民抗日的序幕。

“七七”我们拿什么来纪念

1937年的7月7日,日军进犯宛平城,卢沟桥事变发生,日本全面侵华开始,中国抗战拉开序幕。我们该拿什么来纪念69年前的“七七事变”?有人写评论建议,将7月7日定为“国耻日”;此前,也曾见到有人建议将“九·一八事变”之日确立为我国法定的“国耻日”,以“警醒国人”。可我总是在期待以更多更实在的纪念方式,来纪念值得纪念的“纪念日”。

日本作为典型的新旧文化并存、菊花与刀同在的“双层文化结构”的国家,有许多让人瞠目的厉害之处,一位深入研究日本的前苏联学者就曾说过这么一句话:“日本人善于捕捉生命运动的最隐蔽的形式。”这句话大有深意存焉!面对人家经济文化实力的强大,在纪念“纪念日”的时候,我们应该反思的恰恰是:我们该拿出什么样的沉甸甸的“实”来!

无论是在历史文化层面,还是在经济现实层面,我们都更需要务实求真,不必过多地空喊那些愤愤然的口号。早在1987年,上海市高考语文的作文题目是《有感于50年前的今天》,这是迄今为止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对“七七事变”的一个纪念,虽然无声,却有教益。那时高考还没有像现在这样提前到6月,而开考语文的那一天恰恰是7月7日,1987年距离1937年恰好是50周年,在考场里唤醒学子对我们民族深重苦难的回忆,让中国人民艰苦卓绝八年抗战“战场”上的枪炮声,无声地弥漫于今日的“考场”,这比多少空洞的说教和虚拟的纪念要好上无数倍。

作为纪念日,有的是喜庆的,有的是耻辱的,有的是传统的,有的是新立的,有的则无关痛痒。现今国人见得最多的,大约是“疾病日”,几乎每一种常见疾病都设立了一个“日”。人的身体健康是重要的,但更要紧的是精神的健康。此时此刻,我的耳际回荡着《松花江上》,那是作曲家张寒晖于1937年7月12日在西安创作的歌曲,是对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我国东三省的血泪控诉,也是一位作曲家对“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的最好纪念———我曾读过一篇文章,忘了作者是谁了,他回忆了自己的孩提时代,懵懂中将“九一八,九一八”听成、唱成“救一把,救一把”,从而让那歌声更加悲切感人,矢志不忘!

听到了吗,在今天,我们如果真的没有更好的纪念招数,那还不如干脆唱一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唱一唱“救一把,救一把”吧,在心中,在心灵深处!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专题作文

七七事变作文:七七事变随想_600字

全文共 591 字

+ 加入清单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77年并不是一个特别需要强调的日期。我们以如此高的规格纪念中国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纪念日,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不忘过去,铭记历史。

中国高调纪念“七七事变”77周年,大概不单是为了弥补日本沉默及篡改带给历史真相的损失。中国越发展壮大,我们认识、总结抗日战争的能力就越强,我们需要不断扩大、更新自己的反思,汲取走向未来的更多智慧和力量。 同时,我们也不能忘记那些在七七事变中战斗过得战士们。77年前,他们抛家弃子、不顾生死,为保卫祖国浴血奋战。如今那些热血青年已是耄耋老人,每天都有老兵逝去,“我们不怕死亡,我们怕被遗忘。”今天“七七”,我们该在老兵的胸膛上,挂上一枚属于他们荣光的勋章。关爱老兵,关注抗战老兵生活。

如今的中国,虽然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远的发展,但是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我们必须牢记历史、勿忘国耻,踏踏实实的走好每一步,中国必将长期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展开阅读全文

七七事变简介

全文共 359 字

+ 加入清单

日本自明治维新后,逐渐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自1874年出兵台湾开始,日本发动了一系列侵略中国的战争。(1879年,侵占本属中国领土的琉球;1894到1895年通过甲午战争,逼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霸占中国台湾省;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日本出兵最多,随后,它通过《辛丑条约》取得了在北京和天津的驻兵权;1914年,出兵中国山东。)1927年6月27日,日本外务省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通过了《对华政策纲要》。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

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展开阅读全文

七七事变读后感作文600字

全文共 697 字

+ 加入清单

七七事变》这篇文章反映了七七事变的全过程,揭示了当时日军无耻的行为和表现了八路军与新四军不怕为国牺牲的精神。

文中写道:“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卢沟桥北边以进攻卢沟桥为目标,举行军事演习。他们借口一名士兵失踪,无理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了中国守军的拒绝。日军随即向宛平县开枪炮。”这段文章反映出日军的无耻和狡诈的行为,为了占领我国领土,利用谎言想进入宛平县,我军不同意他们便开枪开炮,强行进入,表现出了他们丑陋的面孔。而在战争中为战胜敌人,有很多战士光荣的牲在卢沟桥的桥头。其中,二十九军副师长佟麟阁和二十九军师长赵登禹也光荣牺牲,他们这种为国捐躯不怕牺牲的精神真让人敬佩。

历史告诉我们,7月7日不是一个平凡的日子。看,宛平城墙上的弹坑依然有血的痕迹!听,卢沟桥畔的晨风似乎在诉说!血祭卢沟,国人难忘历史,面向未来,我们任重道远!74年前的今天,在战云密布的卢沟桥畔,日军帝国主义打响了全面侵华战争的第一枪;同样在这一天。宁死不屈的中国军民向侵略者射出了抗击的子弹。在民族危亡时刻,中华民族同提人抗争,共赴国难,投入正义的抗战中,血雨腥风,艰苦的8年抗战,是100多年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今天重温历史,既是为了纪念这一伟大胜利,同时更是为了珍惜和平,为了开创未来。以史为鉴,才知和平的珍贵。

今日抗战胜利XX周年,我有太多的话要说,但更多的是等着我们为国家盛强。为世界和平风险智慧和力量的强大动力!

读完这篇文章后,我真正感受到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当时的人民。百姓得可怜,当时敌人的可恶,当时的战士们的英勇,战士们是用他们的血和身躯为我们现在的生活铺下了一条大道!

展开阅读全文

铭记卢沟桥七七事变

全文共 736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作为中国公民作为皮肤黄如土地、记忆长如隧道的炎黄文明的承继者和享受者,要铭记曾经影响了整个中华的历史——卢沟桥七七事变

七月七日,它代表了沉重、沉痛、沉思,它以一种血火勾连的方式,以一种硝烟弥漫、哭声与怒吼交相映衬的方式,以歌唱和诀别的方式,以仆倒、挣扎、继之而起的悲壮姿态存在着。

七月七日,这一天我应该做点什么,我必须做点什么,因为它之于一个中国公民,就像阵痛之于新生,分娩之于母亲。是的,我将重温历史,让它从宛平城、卢沟桥的那一页开始翻起,从29军37师219团还击的枪声中开始寻找,我的可敬祖辈们奉献和创造的历史荣光。

七月七日,我必须让浮躁虚华的心在它面前沉静下来,因为我是一个有血有泪、有痛有乐、有屈辱与荣光的中国公民。伴随黎明清风的吹拂,我将捧起一首战斗史诗,一首刚刚被从历史的尘埃中打捞出的无名氏之歌,它是写给当年战斗在最前线的29军的伟大颂词:“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委屈忍痛和平保,无可避免上刺刀,自卫应战理气壮,挺剑而起是今朝。卢沟桥、卢沟桥,立功报国在此桥!”

在它的雄壮节奏和音韵鼓动下,我没有理由不亢奋,没有理由不落泪,将一个男人的泪,献给为祖国而战、为和平而战、为理想而战的光荣先辈,这是一种荣耀,是我作为中国公民的莫大荣幸。我期待穿越时空的心灵感知,期待自己被物质文明泡软的心能像他们一样坚强和坚韧、执着而无畏。

在卢沟桥的石狮注视下,那片历史阵痛之地,国民觉醒之地,战士奋起之地,我们有责任带着一颗负疚的心,去那儿凭吊,去那儿缅怀,用心和魂去抚摸与眺望。

当夕阳像先辈的背影一样投挂在我们的脸上,当夏日之风裹着刚烈传奇的故事扑面而至,我们要用一颗感恩的心去恭候与迎接,像一座石狮一样向它、向他们致敬,永远铭记,因为这是不能忘却的记忆!

展开阅读全文

学生写作素材:七七事变

全文共 2516 字

+ 加入清单

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7月31日),又称卢沟桥事变,发生于1937年7月7日,为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起点。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夜间日本军队以有己方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县城调查。遭到中华民国拒绝后,日本军队于7月8日凌晨向宛平县城和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华民国国军抵抗。驻守在卢沟桥北面的一个连仅余4人生还,余者全部壮烈牺牲。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开始的标志,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也象征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区域战事的起始。

1936年,日本华北驻屯军以卑鄙的手段占领丰台,将下一个目标定在了卢沟桥。七七事变爆发前夕,北平的北、东、南三面已经被日军控制:北面,是部署于热河和察东的关东军一部;西北面,有关东军控制的伪蒙军8个师约4万人;东面,是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及其所统辖的约17000人的伪保安队;南面,日军已强占丰台,逼迫中国军队撤走。这样,卢沟桥就成为北平对外的唯一通道,其战略地位更加重要。为了占领这一战略要地,截断北平与南方各地的来往,进而控制冀察当局,使华北完全脱离中国中央政府,日军不断在卢沟桥附近进行挑衅性军事演习,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1937年7月7日下午,日本华北驻屯军第1联队第3大队第8中队由大队长清水节郎率领,荷枪实弹开往紧靠卢沟桥中国守军驻地的回龙庙到大瓦窑之间的地区。晚7时30分,日军开始演习。22时40分,日军声称演习地带传来枪声,并有一士兵(志村菊次郎)“失踪”,立即强行要求进入中国守军驻地宛平城搜查,中国第29军第37师第110旅第219团严词拒绝。日军一面部署战斗,一面借口“枪声”和士兵“失踪”,假意与中国方面交涉。24时左右,冀察当局接到日本驻北平特务机关长松井太久郎的电话。松井称:日军昨在卢沟桥郊外演 习,突闻枪声,当即收队点名,发现缺少一兵,疑放枪者系中国驻卢沟桥的军队,并认为该放枪之兵已经入城,要求立即入城搜查。中方以时值深夜日兵入城恐引起地方不安,且中方官兵正在熟睡,枪声非中方所发,予以拒绝。不久,松井又打电话给冀察当局称,若中方不允许,日军将以武力强行进城搜查。同时,冀察当局接到卢沟桥中国守军的报告,说日军已对宛平城形成了包围进攻态势。冀察当局为了防止事态扩大,经与日方商议,双方同意协同派员前往卢沟桥调查。此时,日方声称的“失踪”士兵已归队,但隐而不报。7月8日晨5时左右,日军突然发动炮击,中国第29军司令部立即命令前线官兵:“确保卢沟桥和宛平城”,“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守卫卢沟桥和宛平城的第219团第3营在团长吉星文和营长金振中的指挥下奋起抗战。

日军挑起七七事变后,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七七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就通电全国,呼吁:“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并且提出了“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寸土!”“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滴血!”的响亮口号。蒋介石提出了“不屈服,不扩大”和“不求战,必抗战”的方针。蒋介石曾致电宋哲元、秦德纯(第29军副军长兼北平市市长)等人"宛平城应固守勿退”,“卢沟桥、长辛店万不可失守”。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指出“卢沟桥事变已到了退让的最后关头”,“再没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对于在卢沟桥战斗中英勇抗敌的29军,全国各界报以热烈的声援。各地民众纷纷组织团体,送来慰问信、慰劳品;平津学生组织战地服务团,到前线救护伤员、运送弹药;卢沟桥地区的居民为部队送水、送饭,搬运军用物资;长辛店铁路工人迅速在城墙上做好防空洞、挖好枪眼,以协助军队固守宛平城;华侨联合会也致电鼓励第29军再接再厉。七七事变爆发后,日军的进攻遭到了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日军见占领卢沟桥的企图实现不了,便玩弄起“现地谈判”的阴谋,一方面想借谈判压中国方面就范,另一方面则借谈判之名,争取调兵遣将的时间。

7月9日、11日、19日,日本华北驻屯军与冀察当局三次达成的协议,都被卢沟桥时断时续的炮声证明是一纸空文。“现地谈判”使日军赢得了增兵华北的时间,但它却蒙蔽了冀察当局的视线,迟缓了第29军部兵应战的准备,给平津抗战带来极大危害。到1937年7月25日,陆续集结平津的日军已达6万人以上。日本华北驻屯军的作战部署基本完成之后,为进一步发动侵华战争寻找新的借口,又在7月25日、26日蓄意制造了廊坊事件和广安门事件。

26日下午,华北驻屯军向第29军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中国守军于28日前全部撤出平津地区,否则将采取行动。宋哲元严词拒绝,并于27日向全国发表自卫守土通电,坚决守土抗战。同日,日军参谋部经天皇批准,命令日本华北驻屯军向第29军发动攻击,增调国内5个师约20万人到中国,并向华北驻屯军司令官香月清司下达正式作战任务:“负责讨伐平津地区的中国军队。”血战平津已再所难免。中国军队随之奋起抵抗,血染平津路,壮士报国恨。

1937年7月28日上午,日军按预定计划向北平发动总攻。当时香月清司指挥已云集到北平周围的朝鲜军第20师团,关东军独立混成第1、第11旅团,中国驻屯军步兵旅团约1万人,在100余门大炮和装甲车配合、数十架飞机掩护下,向驻守在北平四郊的南苑、北苑、西苑的中国第29军第132、37、38师发起全面攻击。第29军将士在各自驻地奋起抵抗,谱写了一首不屈的战歌。南苑是日军攻击的重点。第29军驻南苑部队约8000余人(其中包括在南苑受训的军事训练团学生1500余人)浴血抵抗,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第132师师长赵登禹壮烈殉国,不少军训团的学生也在战斗中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28日夜,宋哲元撤离北平,29日,北平沦陷。29日凌晨, 冀东保安队第1总队队长张庆余和第2总队队长张砚田,在通县发动起义,反正抗日,击毙通县特务机关长细木繁中佐等数百人,活捉汉奸殷汝耕(后逃跑)。

1937年7月29日,第29军第38师在副师长李文田的率领下,发起天津保卫战。第38师攻击天津火车站、海光寺等处日军,斩获颇众,但遭日机的猛烈轰炸,伤亡亦大,遂奉命撤退。30日,天津失守。

展开阅读全文

七七事变——不能忘却的记忆

全文共 731 字

+ 加入清单

作为一个中国公民,一个皮肤黄如土地、记忆长如隧道的炎黄文明的承继者和承受者,面对某些先辈某段并不遥远的历史……

七月七日,它代表了沉重、沉痛、沉思,它以一种血火勾连的方式,以一种硝烟弥漫、哭声与怒吼交相映衬的方式,以歌唱和诀别的方式,以仆倒、挣扎、继之而起的悲壮姿态存在着。

七月七日,这一天我应该做点什么,我必须做点什么,因为它之于一个中国公民,就像阵痛之于新生,分娩之于母亲。是的,我将重温历史,让它从宛平城、卢沟桥的那一页开始翻起,从29军37师219团还击的枪声中开始寻找,我的可敬祖辈们奉献和创造的历史荣光。

七月七日,我必须让浮躁虚华的心在它面前沉静下来,因为我是一个有血有泪、有痛有乐、有屈辱与荣光的中国公民。

伴随黎明清风的吹拂,我将捧起一首战斗史诗,一首刚刚被从历史的尘埃中打捞出的无名氏之歌,它是写给当年战斗在最前线的29军的伟大颂词:“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委屈忍痛和平保,无可避免上刺刀,自卫应战理气壮,挺剑而起是今朝。卢沟桥、卢沟桥,立功报国在此桥!”在它的雄壮节奏和音韵鼓动下,我没有理由不亢奋,没有理由不落泪,将一个男人的泪,献给为祖国而战、为和平而战、为理想而战的光荣先辈,这是一种荣耀,是我作为中国公民的莫大荣幸。

我期待穿越时空的心灵感知,期待自己被物质文明泡软的心能像他们一样坚强和坚韧、执着而无畏。

在卢沟桥的石狮注视下,那片历史阵痛之地,国民觉醒之地,战士奋起之地,我们有责任带着一颗负疚的心,去那儿凭吊,去那儿缅怀,用心和魂去抚摸与眺望。当夕阳像先辈的背影一样投挂在我们的脸上,当夏日之风裹着刚烈传奇的故事扑面而至,我们要用一颗感恩的心去恭候与迎接,像一座石狮一样向它、向他们致敬,永远,永远……因为这是不能忘却的记忆!

展开阅读全文

纪念七七事变作文

全文共 388 字

+ 加入清单

68年前的七月七日,是历经百年风雨的卢沟桥永远铭记的日子,在这一天夜里,卢沟桥的日本侵略军在未通知中国政府的情况下,擅自在中国驻军营地附近举行所谓的军事演习,并诡称有一名日本兵失踪,要求进入位于北京西南的宛平县城进行搜查,中国守军拒绝理这一无理要求,日军居然开始进攻中国守军,中国第二十九军三十七师二一九团奋起还击,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从而拉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

七七事变使得中国,这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走向了亡国的危急关头。但,日本侵略者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正是卢沟桥的枪声唤起了一个民族的彻底觉醒,平津危及!华北危及!中华民族危机!给我们敲响了亡国灭种的警钟,日本的侵略没有打垮我们,反而使中华儿女更加团结,他们用血肉筑起了一道新的长城。

这座长城不惧怕任何形式的攻击,不会被任何人击垮,它的地基也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甭塌,因为它生长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七七事变祭奠作文

全文共 2213 字

+ 加入清单

站在卢沟桥上望着天空中高悬的明月,让多少古今中外的迁客骚人留下多少遐想。卢沟桥这座建于金世宗大定二十八年及一一八九年从那时起,“卢沟晓月”就成为千年北京的燕京八景之一。

“卢沟晓月”因为清代两代帝王的御笔题字,让这座古桥多了一丝皇家的威严与气势。横跨于永定河上的卢沟桥既是让人流连忘的风景名胜更是成为从南方进入北京重要通道。

在清代,这里既有熙熙攘攘进出北京的商队和进城的人群,也有来往于桥上的文人墨客。既有望着天空中那轮明月感慨万千的迁客骚人也有爬在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御笔题字的石碑前三跪九叩的的各地官员。踏上卢沟桥一定会被桥上的各种千奇百怪形态各异的狮子所吸引,卢沟桥的石狮子数也数不清。听着老北京人唱着这首歌去数桥栏杆上的石狮子的确也是件很快乐的事情。

清代爱新觉罗玄烨,这位康熙大帝也许受到了卢沟晓月这道风景名胜的吸引,一六九八年重修以后为了让人记住这段历史就在桥的西头给自己立了一个功德碑,而风流倜傥乾隆皇帝来这里游玩的时候看到他爷爷的题字受到了启发于是这位乾隆皇帝也就在他爷爷题字的功德碑对面给竖起了一个写着“卢沟晓月”的石碑了。

来北京的人们可能更多的是去八达岭长城观光或者是在故宫感受皇家的威严与气势,要么就在颐和园去领略皇家园林独特的风光。现在的人们可能已经忘记了永定河上卢沟晓月给人带来不一样的思绪与感受。

站在卢沟桥上遥望悬挂在空中的明月,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文人墨客更多的是对世事沧桑给这个世界留下巨大变迁的感叹。白发苍苍的老人更多的是去追忆青春年少时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给人留下的没好回忆。少年不知愁滋味的孩童更多的是对桥栏杆上情态各异的狮子产生更多的遐想。

站在夜色轮罩下的桥上,附近抗日战争纪念馆广场上那些休闲的人们随着动听的音乐在翩翩起舞,卢沟桥上,望着静静的河水中那轮倒挂在水中的明月享受着一份宁静真的让人感受到了卢沟晓月不一样的风情。

站在卢沟桥上望着深夜高悬夜空的明月,桥边高大的宛平县古城墙让人瞬间有了穿越时空的感觉,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隆隆的炮声似乎从那个时代来到了今天,卢沟桥上石狮子上,栏杆上的累累弹痕,宛平县古城墙上子弹留下的一个个弹孔,炮弹爆炸后留下的豁口。这一切就象是两位老人在给人讲述那段让所有国人难以忘记的苦难历史。

正是宛平县城外面的这座卢沟桥,这里曾经是七七事变爆发的地方也是全面抗战打响第一枪的地方。也就是这里,让人知道了一支永载史册的部队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也知道了为了抵抗侵略保家卫国壮烈殉国的两位名垂青史的军人赵登禹和佟麟阁将军,更是让人知道了这支部队还有一支让敌人谈之色变的二十九军大刀队。

正是这个地方,最著名的卢沟晓月的风景名胜地,站在桥上望着夜空中的明月,望着桥边高大的城墙,那些为国奋战血洒疆场的身影仿佛又出现在眼前。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当时在宛平城外举行挑衅性军事演习的日军,以一名士兵在宛平城失踪要求进城进行搜查,当日军的无理要求遭到宛平守军拒绝以后悍然对驻守宛平县城的守军发动了进攻,正是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这天宛平县城头和卢沟桥上的枪声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因为珍爱和平,我们回首战争。”这句名言无时无刻不再提醒我们不让忘记那段历史,不要忘记当年日军发起的全面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亚洲人民带来的深刻苦难,卢沟桥,这位饱经沧桑的历史老人,见证了当年为了抗击侵略抵御外辱的热血男儿血洒疆场的场面,也见证了日军的铁蹄从她身上踏过烧杀掠夺的悲惨场景。日军的杀戮没有让人们屈服,反而更多的激起了全民族奋起抗争的决心。卢沟桥正是这里历史老人见证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全民族那段无比悲壮的历史。

如今的卢沟桥经过几十年的风雨岁月,让她重新了焕发起了青春也让她看到了一个伟大民族重新崛起的时刻。卢沟桥作为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最主要的场所之一无时无刻不再讲述那段历史。告诉所有来这里的人们不要忘记那些为了国家为了民族血洒疆场的人们,不要忘记那支让侵华日军闻之丧胆的军队。

今年,二零一五年八月十五日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及中国人民纪念抗战战争胜利结束七十周年。作为一处燕京八景的风景名胜,她又重新焕发出充满活力的青春。作为一个饱经历史沧桑的老人,她依然在向世人讲述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当年的硝烟已经不在响起,当年的呐喊厮杀已经成为过去,当年那些热血男儿或是已经化作耀眼的星辰闪烁在美丽的夜空。或者是已经成为白发苍苍的老人,也许他们无法再次来到这里,来到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但是,当所有参加过抗战的老兵重新从这座桥上走过的时候一定会想起那段给他们留下无比深刻的而且是难忘的历史记忆。

走在卢沟桥上,望着高悬在夜空的明月,望着高大的宛平县城的古城墙,此时此刻的仿佛又看到了那些正在战斗的身影。双手抚摸着桥栏杆和城墙上的累累弹痕,此时此刻更多的是对那些抗战老兵的无比敬重,对那段历史的深刻回忆。当年的那些抗战老兵也许有的已经离开了人世,也许有些人正在海峡那边隔海向往,也许有些老人正在来到这里的路上。

站在重新焕发出青春的这座千年古桥上,望着月朗星稀的永定河、望着那座高大的城墙、我想所有来到这里人们不再是对燕京八景之一卢沟晓月的留恋而是都想起那段历史都会想起那些奋起抵抗外敌入侵的身影。过去的岁月已经不在,那些战斗的场景已经不再重现,但是,对于那些曾经参加过抗日战争的那些老兵,我们仍然不会忘记他们,站在卢沟桥上,沉静在对过去的追忆,双手抚摸着这座古桥,然后举起右手对那些老兵敬上一个庄重的军礼。

展开阅读全文

七七事变读《卢沟桥烽火》有感作文

全文共 622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说失败与成功分别是一座桥的两端,那么勇气便是这座桥的桥身。只有依靠勇气昂首向前,才能到达终点。

卢沟桥烽火》这篇文章中,日本侵略者野蛮侵占中国领土,中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如果当时的中国军民们没有勇气面对强大的日本侵略者,而是退缩,那何来毛泽东解放新中国之雄壮,何来我们今日幸福的生活,何来今日新中国之辉煌。可见,没有勇气只会寸步难行,只有放心大胆向前冲才能有所收获!

古往今来,勇气是人们一直在希望拥有的一种品质,但是真正有勇气的人又有几个呢?历史英雄比比皆是。

荆轲可以算是“处江湖之远”的人吧,他面对暴君秦始皇,吟唱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从而“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这是何等的勇气啊!

再看看战争年代,那些富有斗争经验的革命者,面对敌人的屠刀所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啊!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哪一句不是深暗处事之道的志士仁人发出的豪言壮语?

还看今朝,社会上的丑恶现象需要人们去面对,去抗争,去处理。让孤胆英雄独自面对歹徒的社会是可悲的。不论你是小学生,还是大人,不论你涉世不深还是饱经沧桑,总之,我们都应该提高自己的素养,在社会上形成“勇气”之风,携手并肩,共同面对坎坷的人生风雨路。

世人们,亮出你们的勇气吧,因为有勇气,人生才会进步;因为有勇气,人生才会充满希望;因为有勇气人生才会成功,才会有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七七事变纪念日有感作文

全文共 1396 字

+ 加入清单

遗忘历史就是背叛!古往今来,中国大大小小的战役数不胜数,中日关系也一直分分合合,战争不断,中日本已相对平静的关系也因近日来的钓鱼岛事件在此到达风口浪尖。近代以来,中国遭受的最大的、响彻中外的战争就是历时八年之久的抗日战争,中国作为日本侵略的太平洋战场,遭受了难以计量的巨大损失。

昨天看了电影七七事变,感慨良深,我进一步了解了抗日战争的事发原因,那是多么的无耻和可笑!当时的大日本帝国就像一个无赖,无理取闹;就像一个强盗,强抢中国;就像一个窃贼,深夜行事……可恶至极!

影片内容大致如此1937年的北平阴云笼罩。日本侵略者在华北扩张有恃无恐,平津危在旦夕。为了打通卢沟桥这一军事要道,日军不断在卢沟桥附近进行军事挑衅。7月7日深夜,日军以寻找一名士兵为借口,强行要求进入宛平城,被我守城部队拒绝,日军不断制造事端。引起双方交战。日军遂大举进攻卢沟桥,并进一步扩大战事,直逼北平城,华北十分危急。平津各界爱国人士,在中共地下党的领导下,纷纷奋起声援29军。蒋介石也发表讲话“无论何人皆有抗战守土之责任”表明了抗日的态度。29军军长宋哲元,虽然上下逢源,但他有反抗日本的民族自尊,决定全面抗战。

副军长佟麟阁、师长赵登禹亲临战场,指挥战斗,给日军以重大打击。日军动用飞机、大炮,控制了中国军人的战斗能力,二位将军率军以死相拼,先后战死疆场,以身殉国,表现了一代中国军人“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的英雄气概和不朽的民族精神。29军在日军的强攻下伤亡惨重,宋哲元为了保存实力,决定撤出宛平城。在29军处境最艰难之时、张自忠挺身而出,只身留在北平,与日军周旋。北平的各界人士纷纷奋起抗战。

七七事变爆发后,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中华民族焕发出空前的觉醒,此等民族气节是中国人民坚持8年抗战,最终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根本力量。

我们以抗击日本法西斯的辉煌战绩,一扫中国近百年尽遭侮辱、积弱不振的形象,第一次赢得了反对外来侵略的伟大胜利。

“七七事变”之前的中国,在分崩离析的思想中艰难跋涉。无论是社会政治还是社会心理都在从专制向民主,从帝制向共和转型。形式上的内战和思想上的内耗,其实远远没有解决中国人民族性的弱点和心理观的封闭。“七七事变”的发生,用最简单也最残酷的丛林法则告诉中国人,这个世界总有许多残暴和血腥,不反抗就会灭亡。

在21世纪,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值得特别珍视和发扬。日本军国主义在和平年代仍然阴魂不散,日本极右势力极力通过各种方式企图为侵略战争翻案。中国和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应保持高度的警惕。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只有尊重和正视历史,才能赢得未来。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中华民族八年抗日战争的序幕。一个以宽容、和善、仁义作为道德标准的民族,开始在一种痛苦中学会以血还血、扞卫生命和民族的尊严。70年过去了,之所以还在纪念“七七事变”,并不是仅仅纪念那个打响抗日战争第一枪的日子,而是纪念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的八个年头,所要怀念的英烈也不仅仅是“七七事变”中抗敌的勇士,而是整整八年抗日战争中死难的所有勇士和平民。因此,每一次的“七七事变”纪念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九一八事变”纪念日,都有充分的理由用最隆重的心态去怀念和反思。

现在,“七七事变”纪念日虽然只是一个符号,但这个符号寄托了中国人在近代和现代国际政治上太多的尊严和荣誉,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奋不顾身的守护这分尊严和荣誉!

展开阅读全文

七七事变作文:勿忘国耻,爱我中华

全文共 774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中国历史悠久,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我们中国有四大文明古国的美称,以四大发明闻名于世界。可是我们的大好河山却曾经因为日本、英国等八国联军的贱踏而伤痕累累。尤其是日本,在一百多年前的1894年日本对中国就挑起了中日甲午战争,因为当时清政府的软弱无能,因为光绪皇帝的临阵脱逃,使我们惨败。当年日本掠走了白银三万万两,相当于三百多亿人民币,这是多么大一笔财富啊!它可造10多辆航母。1931年他们又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一首歌唱道“九一八,九一八它让我离家又失所”,1937年,日本又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再也不能忍受了,奋勇抗击,经过八年的抗战终于取得了胜利。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向全国世界宣布,中国人翻身解放了。就在1951年我们英勇的抗美援朝志愿军又彻底粉碎了16个国家对朝鲜的侵略,取得了朝鲜战争的胜利,连凶恶的日本人也不得不在朝鲜战争胜利的一夜之后,再不敢称呼我们中国为“支那”了,全世界也不得不对中国人肃然起敬,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真正的在世界上站起来了。

是国为我们国家强大了,所以中国才会得到尊重,中国人民才能感到骄傲,今天我们才能在明亮的教室里上课,才可以开开心心的玩,可以快快乐乐的学习,才可以吃到美味的饭菜。但是同学们,在今天和平年代,我们切不可因为今天安宁而忘记昨日的国耻,梁起超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雄于欧洲则国雄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我们正是今天中国的少年,我们不能忘记因为国家的不强大,而给美好河山和人民带来的巨大耻辱;不能忘记我们这一代肩负的把祖国建设得更美好的使命。

同学们,我们现在虽然年龄小不能为我们的祖国做些什么,但我们可以珍惜今天的美好时光好好学习,将来用知识来悍卫自己祖国的权力。同学们请切记忽忘国耻振新中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展开阅读全文

纪念七七事变79周年发言稿

全文共 2468 字

+ 加入清单

9年前,华北平原那个炎热的夏夜,蓄谋灭亡中国的日本侵略军一手挑起了卢沟桥事变,悍然炮轰宛平城,向中国军队大举进攻。第29军吉星文团奋起抵抗,打响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第一枪。消息传来全国激奋。正在庐山召开会议的蒋委员长庄严宣布,这是牺牲的最后关头,事关民族存亡。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都有守土抗战之责,都要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全国军民热烈响应,各省健儿日夜兼程奔赴前线。地处大后方的四川向全国承诺,立刻出兵30万,战争期间向国家提供300万壮丁,每年提供1000万石粮食。两个月后成都人民在少城公园送走了6个集团军又一个军的将士奔赴南北各战场, 八年间四川人民以60余万人的伤亡兑现了自己的承诺,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做出了最大的牺牲。斗转星移,79年过去了,当年英勇抗战的将士几乎少有幸存者,他们已化作流星,消失在沉沉的历史天幕中。但我们从未忘记他们,他们的鲜血已融进祖国炫丽的晚霞,他们的英名已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与日月同辉,与山河共存!抗战勇士永垂不朽!

1937年7月17日,卢沟桥事变第11天,时任中华民国最高领导蒋中正在庐山发表"最后关头"演说,即庐山声明。声明称"如果战端一开,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至此表明了对日军挑衅的退让底线。今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篇很少被提及的演讲。

中国正在外求和平,内求统一的时候,突然发生了芦沟桥事变,不但我举国民众悲愤不止,世界舆论也都异常震惊。此事发展结果,不仅是中国存亡的问题,而将是世界人类祸福之所系。诸位关心国难,对此事件,当然是特别关切,兹将关于此事件之几点要义,为诸君坦白说明之。

第一、中国民族本是酷爱和平,国民政府的外交政策,向来主张对内求自存,对外求共存。本年2月三中全会宣言,于此更有明确的宣示。近两年来的对日外交,一秉此旨,向前努力,希望把过去各种轨外的乱态,统统纳入外交的正轨,去谋正当解决,这种苦心与事实,国内大都可共见。我常觉得,我们要应付国难,首先要认识自己国家的地位。我们是弱国,对自己国家力量要有忠实估计,国家为进行建设,绝对的需要和平,过去数年中,不惜委曲忍痛,对外保持和平,即是此理。前年五全大会,本人外交报告所谓:“和平未到根本绝望时期,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决不轻言牺牲。”跟着今年二月中全会对于“最后关头”的解释,充分表示我们对于和平的爱护。我们既是一个弱国,如果临到最后关头,便只有拼全民族的生命,以求国家生存;那时节再不容许我们中途妥协,须知中途妥协的条件,便是整个投降,整个灭亡的条件。全国国民最要认清,所谓最后关头的意义,最后关头一到,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唯有“牺牲到底”的决心,才能搏得最后的胜利。若是彷徨不定,妄想苟安,便会陷民族于万劫不复之地!

第二、这次芦沟桥事件发生以后,或有人以为是偶然突发的,但一月来对方舆论,或外交上直接间接的表示,都使我们觉到事变发生的征兆。而且在事变发生的前后,还传播著种种的新闻,说是什么要扩大塘沽协定的范围,要扩大冀东伪组织,要驱逐第二十九军,要逼迫宋哲元离开,诸如此类的传闻,不胜枚举。可想见这一次事件,并不是偶然。从这次事变的经过,知道人家处心积虑的谋我之亟,和平已非轻易可以求得;眼前如果要求平安无事,只有让人家军队无限制的出入于我们的国土,而我们本国军队反要忍受限制,不能在本国土地内自由驻在,或是人家向中国军队开枪,而我们不能还枪。换言之,就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我们已快要临到这极人世悲惨之境地。这在世界上稍有人格的民族,都无法忍受的。我们的东四省失陷,已有了6年之久,继之以塘沽协定,现在冲突地点已到了北平门口的芦沟桥。如果芦沟桥可以受人压迫强占,那么我们百年故都,北方政治文化的中心与军事重镇的北平,就要变成沈阳第二!今日的北平若果变成昔日的沈阳,今日的冀察,亦将成为昔日的东四省!北平若可变成沈阳,南京又何尝不可变成北平!所以芦沟桥事变的推演,是关系中国国家整个的问题,此事能否结束,就是最后关头的境界。

第三、万一真到了无可避免的最后关头,我们当然只有牺牲,只有抗战!但我们的态度只是应战,而不是求战;应战,是应付最后关头,逼不得已的办法。我们全国国民必能信任政府已在整个的准备中,因为我们是弱国,又因为拥护和平是我们的国策,所以不可求战;我们固然是一个弱国,但不能不保持我们民族的生命,不能不负起祖宗先民所遗留给我们历史上的责任,所以到了必不得已时,我们不能不应战。至于战争既开之后,则因为我们是弱国,再没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那时便只有拼民族的生命,求我们最后的胜利。

第四、芦沟桥事件能否不扩大为中日战争,全系于日本政府的态度,和平希望绝续之关键,全系于日本军队之行动,在和平根本绝望之前一秒钟,我们还是希望和平的,希望由和平的外交方法,求得芦事的解决。但是我们的立场有极明显的四点:

(一)任何解决,不得侵害中国主权与领土之完整;

(二)冀察行政组织,不容任何不合法之改变;

(三)中央政府所派地方官吏,如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宋哲元等,不能任人要求撤换;

(四)第二十九军现在所驻地区,不能受任何的约束。

这四点立场,是弱国外交最低限度,如果对方犹能设身处地为东方民族作一个远大的打算,不想促成两国关系达于最后关头,不愿造成中日两国世代永远的仇恨,对于我们这最低限度之立场,应该不致于漠视。

总之,政府对于芦沟桥事件,已确定始终一贯的方针和立场,且必以全力固守这个立常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之局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所以政府必特别谨慎,以临此大事;全国国民亦必须严肃沉着,准备自卫。在此安危绝续之交,唯赖举国一致,服从纪律,严守秩序。希望各位回到各地,将此意转达于社会,俾咸能明了局势,效忠国家,这是兄弟所恳切期待的。

展开阅读全文

七七事变随想

全文共 973 字

+ 加入清单

假如有选择,有个明星要在七月七日召开演唱会,人们是参加七。七事变纪念活动还是演唱会?

相比于沧桑的抗战老照片,人们是不是更喜欢看明星们的海报?

人们究竟会选择看抗战记实片还是软绵绵的言情片?

我不知道这一些问题在你心里又会有怎样的答案。

——写在前

卢沟桥上的石狮子呵,你是否还记得1937年7月7日那一场轰轰烈烈的战斗。血和泪,耻辱和奋斗在那里交织。那不懈战斗着的是一个民族决不屈服的灵魂!

沧海桑田,转眼已过去70年。那些石狮子还是一如从前,这一切的一切都在那场战斗中定格。

让胶卷定格在70年前。日本借口一名士兵在军事演习中失踪,要求进入桥东宛平县城搜查。中日双方正在交涉时,卑鄙的日军突然向宛平城开枪射击,接着又炮轰卢 沟桥。我军用大刀、手榴弹等劣质武器多次击退日军攻势。第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鳞阁和师长赵登禹先后为国捐躯。但是毕竟我们的军事装备那样落后,7月30日中 国驻军强忍屈辱撤离。

90后生活在和平年代,从未遭遇过炮弹的袭击,从未嗅过硝烟的味道。但在今天,当我看到了老兵们,依旧会激动得留下泪水。

我看见那些年过80岁的老战士来到卢沟桥,他们看着那些死去战友的照片黯然泪下。80岁,他们依旧是战士。九个老人整齐的站成一排,喊着口号踏着步子,眼前好象浮现起昨日的硝烟。奋斗、不甘受辱、豪迈、坚强,这些情愫几乎要撑破我的心脏,轰的一下爆裂。

我看见那些飘满红色旗帜的纪念馆。往事已成历史,但有些东西绝对不能忘!那些精神那些耻辱都通通承载在一张张黑白照片一篇篇报道上。照片上战士们的眼睛里有火在燃烧。不屈不挠,要烧尽一切耻辱一切不甘!

我还看见,一些大学生在纪念馆里说说笑笑,丝毫没有感受到难过和耻辱。

我还看见记者在采访很多年轻人。记者问:“你们知道什么是七。七事变么?”他们擒着一丝微笑回答到:“应该是跟抗日战争有关吧,具体的我不太清楚。”我不知道他们的微笑究竟是礼貌还是羞愧的表现。但是,这是最严肃的事情,它是我们每个国人都不能忘的事实。

更可笑的是,居然有人说七七事变是牛郎和织女相会的日子。

七七这一天,我看到了很多。

七七事变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耻辱。我知道有一部分人是没有忘记的,但我还看到大部分的年轻人都忘了。

勿忘国耻。

非洲人没有忘记罪恶的黑奴买卖,日本人没有忘记美国丢向长崎和广岛的原子弹。但是我们中国人为什么就偏偏要忘记我们原本不能忘记的七七事变呢?

展开阅读全文

中学生《七七事变》读后感作文

全文共 522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叫《七七事变》。《七七事变》也称“卢沟桥事变”事情发生在19XX年7月7日。

那天,日寇悄悄的躲在靠近卢沟桥附近的草丛里,等待着时机。随着“怦”的一声枪响,顿时划破了寂静的夜晚。潜伏在草丛里的日寇军队见守桥军队不注意的时候开始了第一场战斗。这次日寇是有备而来的,把守桥卫兵打的都没有反攻的

机会,到最后只好退守桥头。

第二天守桥士兵们同仇敌忾,对准日寇奋起还击,把日寇打的人仰马翻、哭爹喊娘。他们不服输,中午的时侯,他们从南京推来了大炮,把桥头轰成了“马蜂窝”。

晚上,鬼子便端上了刺刀的步枪向我军展开了殊死搏斗的较量。英勇无畏的守桥卫兵知道今晚日寇的到来。日寇军队来到桥上,见空无一人,便放松了警惕,我军给日寇奋起一击,把日本鬼子打得抱头鼠窜,落荒而逃。我军把大刀向日军砍去,刀光闪闪,鲜血四溅我军终于取得了胜利,昂头大呼起来。

第三天,我军向中央部门及海外同胞发了电报。上面写道:“卢沟桥事变”对中国的特别大海外华侨都纷纷来电声援,表示愿意伸出援助之手,慰问品有:军火弹药、资金等。

第四天一大早,中央部门便派了援兵,来帮助卢沟桥士兵。

这天,我军乘日军在路上搬运炮火之际,对准日本鬼子就是两炮,日本鬼子被我军打的无还手之际。

中国胜利了!

展开阅读全文

七七事变

全文共 750 字

+ 加入清单

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嗣后日以重兵三路进攻华北。“七七事变”是划时代的历史事件。日寇进攻卢沟桥的炮声宣告了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卢沟桥抗战的壮举引燃了中华民族抗战的圣火。中国人民从此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

令我为之愤怒的是,一些追随于日本人之后的中国军人,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竟说出“与日本人合作,中日冲突化干戈为玉帛,这可是功德无量的事。”身为中国人,竟说出这样的话,你们的良心何在,你们对得起中华民族吗?

这不禁让我想起这样一则材料:武汉大学的路珈山顶有一个樱花园,每当樱花盛开的时候,一些中国青年身穿日本和服摄影留念。一韩国学生问其导师:何故穿和服照相?导师苦笑,无言以对。

读罢材料,掩卷沉思,一股悲愤之流涌上心头。韩国学生的一句问话使导师无言以对,难道是导师回答不出吗?不是的。导师的无言,说明他对此难于启齿。我倒要问问:在中国的土地上,在盛开的樱花丛中,为什么一定要穿上和服?难道在这些中国青年的心目中已经没有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与自豪感?难道他们忘了是日寇的野蛮暴行曾经是中国人们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又有多少中华儿女一身正气,威武不屈。他们热爱自己的祖国,把献身祖国作为自己无尚的光荣。明朝的抗倭名将戚继光;深陷囹圄受尽酷刑,却仍坚持斗争,时刻牵挂着可爱的祖国的方志敏;身中数弹,死前仍高呼“杀敌报国”的张自忠……无数中华儿女以他们的爱国行为为我们做出了榜样,而他们的后人呢?一些中国青年竟蜕化到崇洋媚外的地步,这怎不令中国人为之悲哀呢?

民族的灵魂就像纤夫手中的绳,只要握紧它,齐心协力,才能牵动中华民族这艘巨大的帆船,才能向着美好的远方前进。为了这艘民族之船,让我们都来做一个堂堂正正,实实在在,令中国为之骄傲的中国人吧!

展开阅读全文

纪念七七事变80周年

全文共 547 字

+ 加入清单

时间总是过的很快,转眼间离1937年7月7日,已经80年了。

历史总象一个老人,给我们讲述着那年那月年日发生的事情,还有多少人知道那日,还有多少人纪念那日,我不是一个擅长写作的人,写不出华丽的词藻,写不出动人的诗句,仅以笨拙的文笔纪念那些无畏的先烈,纪念那个给中华民族留下耻辱的年月。

事过境迁,虽然我们这个和平年代的年轻人,都不曾见过战火,都不曾闻过硝烟,但历史的老人,能够把这一切展现在我们面前。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真的是这样吗,先烈们,如果你们能够看到现在,现在的有些国人,有些国人的行为,你们会作何感想?曾一时有些人以身披“太阳旗”为荣,以身穿“皇军服”为荣,以收藏“日军功章”为荣,“军刀”竟然被国人公然出售或佩戴摄影,并以此为荣。有人把“918”、“77”当作吉日,开业,结婚。不想到来的日子总是来的那么快,每年的这个日子,我都会去你们的墓前献一束鲜花,看到你们的墓前冷冷清清,你们会不会觉得孤单,英雄的你们,会不会伤心,伤心什么,为什么而伤心,是不是因为太多的国人将你们遗忘呢?

79周年到了,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是真的不知道,不知道我独自一个人去献花是不是很傻,英雄的先烈们,我没有忘记你们,你们在我心中永远是英雄,如果我有了孩子,我会让他继续的来看望你们,安息吧,英雄的先烈们!

展开阅读全文

纪念七七事变80周年

全文共 959 字

+ 加入清单

时间很快要到2017年7月7日了,回首80年前历史的那一时刻,置身在北平芦沟桥畔隆隆的炮声中,你我作为和平年代生长的中华儿女,应该有份怎样的心情。是悲愤?是哀伤?是沉思?抑或是血脉愤张?但也有可能是漠然。。。。。。

时值纪念中国人民全民抗战爆发80周年之际,为缅怀抗日先烈,讴歌英雄事迹,牢记屈辱历史,激发爱国热情,振兴中华!受新浪博客圈---怡心阁邀请参加爱国征文活动,尽管我的文笔拙劣,但作为当年杀敌卫国、宁做战场鬼,不做亡国奴的中华热血儿女的后来者,我深感要为先烈们做点什么。

看到众多网友的纪念诗篇,那一篇篇的诗词寄托着我们的哀思与怀念,那一篇篇诗词坚定着我们的意志和决心,那一篇篇诗词代表着我们的胸襟和力量!突然间,我仿佛回到了一九三七年的七月七日那激战正酣的芦沟桥畔,回到了历史上的那个时刻,面对疯狂骄横又不可一世的凶残日寇,面对百年来列强强加在我们头上的屈辱,就让我们和二十九军的战士们一起冲锋吧!我是多么渴望能够生活在一九三七年---那个铁血与荣耀并存的时刻、那个正义与邪恶交战的年代、那个不再容忍日寇侵略终于全民起来抗争的觉醒不屈的中国年代!能够让我们亲自与外敌拼杀,纵然战死沙场又是何等的荣耀!回想起台湾抗日义士徐镶,大甲溪一战身负重伤,临终前的一句话“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憾!”,何等快哉!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后来人,我们是否有些生不逢时的感慨!恨只恨当年无我!!!

不论世界风云如何变幻,不论时间之河流淌多少年,作为中国人当牢记这段历史,一九三七年的七月七日,是自一八四八年“鸦片战争”以来,正真意义上中国全民族共同起来抗击外来侵略的第一次,是当时中国各种政治力量开始团结一致对外抗争的第一次,正因为如此,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的爆发,虽然是狂妄日本军国主义妄图全面灭亡中国挑起的,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正是此次事变孕育了遭受百年屈辱的中国,最终将第一次取得对外战争的胜利!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团结的中国将不可战胜!团结--这个启示对于今天的中国人依然有着及其现实的意义!

我不会写诗,我个人认为,诗歌是我们中间具有才学灵性的人才可以写的。但我想,每个中国人的爱国之心是心灵相通的。仅以此篇纪念抗战先驱,我心足矣!

抗日战争牺牲的中华儿女永垂不朽!同仇敌忾团结一致的抗战精神永记心间!

展开阅读全文

七七事变

全文共 641 字

+ 加入清单

牢记这一天是关于纪念七七事变的作文,在纪念“七七事变”80周年之际,我们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更多关于纪念七七事变的作文尽在巨人。

七七又到,1937年7月7日这一天,日本军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了。

这一天,酿造了惨无人道、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之国耻!

这一天,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掀起了旷日持久的八年抗战。

八年,我们数以万计的中华儿女付出宝贵生命;八年,中华儿女从不言放弃;八年,中华民族历经磨练;八年,中华民族固若长城;八年,我们拥有了摧不跨的“抗战精神”!

今天,让我们一起为七七事变和八年搞战付出生命以及做出贡献的中华儿女敬礼!

今天,我们每一位中国人都应该记住这个日子,不为别的,就是为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年代。

今天,我们借助网络为我们的英雄们敬礼,不为别的,就是为了“饮水思源”。

中国,一个发展中的中国,一个崛起的中国,我们需要牢记历史,回首过去,居安思危,永不忘却,让这些成为我们“强国之路”的基石。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青少年的历史意识,国难意识,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个人以为青少年的国家民族自强精神是国家之根本。我们不但要有爱国意识,更要有忧国意识,牢记历史是我们将悲痛转换为动力的办法之一。

“抗战精神”和“长征精神”都是中华儿女用生命积累起来的宝贵财富,可以说她们是中国崛起和富强的永恒动力。可以说,只要保持着“抗战精神”和“长征精神”中国就没有什么不可战胜的,没有什么不可克服的。

牢记这一天,为我们的英雄默哀,也为我们的祖国祝福!

展开阅读全文

七七事变读后感作文

全文共 879 字

+ 加入清单

卢沟桥上的石狮子呵,你是否还记得1937年7月7日那一场轰轰烈烈的战斗。血和泪,耻辱和奋斗在那里交织。那不懈战斗着的是一个民族决不屈服的灵魂!

沧海桑田,转眼已过去80年。那些石狮子还是一如从前,这一切的一切都在那场战斗中定格。

时间倒退80年。日本借口一名士兵在军事演习中失踪,要求进入桥东宛平县城搜查。中日双方正在交涉时,卑鄙的日军突然向宛平城开枪射击,接着又炮轰卢沟桥。我军用大刀、手榴弹等劣质武器多次击退日军攻势。第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鳞阁和师长赵登禹先后为国捐躯。但是毕竟我们的军事装备那样落后,7月30日中国驻军强忍悲愤撤离。

时间回到2017年7月7日,七·七事变80周年纪念日。我是一个90后的孩子,从小生活在安静而舒适的环境中。从未遭遇过炮弹的袭击,从未嗅过硝烟的味道。但在今天,我见到了很多很多。

我看见那些年过80岁的老战士来到卢沟桥,他们看着那些死去战友的照片黯然泪下。80岁,他们依旧是战士。九个老人整齐的站成一排,喊着口号踏着步子,眼前好象浮现起昨日的硝烟。奋斗、不甘受辱、豪迈、坚强,这些情愫几乎要撑破我的心脏,轰的一下爆裂。

我看见那些飘满红色旗帜的纪念馆。往事已成历史,但有些东西绝对不能忘!那些精神那些耻辱都通通承载在一张张黑白照片一篇篇报道上。照片上战士们的眼睛里有火在燃烧。不屈不挠,要烧尽一切耻辱一切不甘!

我还看见,一些大学生在纪念馆里说说笑笑,丝毫没有感受到难过和耻辱。

我还看见记者在采访很多年轻人。记者问:“你们知道什么是七·七事变么?”他们擒着一丝微笑回答到:“应该是跟抗日战争有关吧,具体的我不太清楚。”我不知道他们的微笑究竟是礼貌还是羞愧的表现。但是,这是最严肃的事情,它是我们每个国人都不能忘的事实。

更可笑的是,居然有人说七七事变是牛郎和织女相会的日子。

七七这一天,我看到了很多。

七七事变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耻辱。我知道有一部分人是没有忘记的,但我还看到大部分的年轻人都忘了。

国耻不能忘。

非洲人没有忘记罪恶的黑奴买卖,日本人没有忘记美国丢向长崎和广岛的原子弹。但是我们中国人是不是偏偏要忘记我们原本不能忘记的七七事变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