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三河

三河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三河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三河问题。

分享

浏览

6737

作文

10

2024关于“印象三河”有奖征文启事最新

全文共 581 字

+ 加入清单

三河,一颗镶嵌在巢湖岸边的明珠。她,历史悠久,名人辈出,境内名胜古迹众多,令游人流连忘返。在每个去过三河的游客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的三河,她,也许是穿越千年的长长古街,也许是小南河上的粼粼波光,也许是万年台上的庐剧声声……

为全面展示古镇三河旅游新形象,展现合肥旅游发展新成果,合肥日报和肥西县三河镇联合主办“印象三河”有奖征文活动,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

一、征文内容

1.以“印象三河”为主题,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三河古镇人文、历史、文化、生态、风光、日常生活等。

2.内容丰富,感情真挚,弘扬真善美。

二、征文要求

1.体裁限于散文、随笔、故事。

2.字数控制在1000字以内。

3.来稿注明作者姓名、联系电话、地址和邮编等信息。

4.此次征集面向全社会,所有参赛稿件一律为原创作品;如有抄袭侵权,作品视为无效。

三、稿件使用与奖励

1.稿件择优在《合肥日报》刊载,一经刊出,三河镇拥有各种形式的推广使用权。

2.征文活动结束后,组织有关专家对所有稿件进行筛选评比,设一等奖1名,奖金1000元;二等奖2名,奖金600元;三等奖5名,奖金400元;优秀奖若干名,给予适当奖励。以上奖励同时颁发证书纪念。

四、征文活动时间

从即日起至2015年6月15日。

五、参赛作品联系方式

征文作品请发送至电子信箱:yinxiangsanhe@126.com。

合肥日报

肥西县三河镇人民政府

2015年4月9日

展开阅读全文

游三河古镇作文500字

全文共 482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暑假,我和妈妈去了三河古镇游玩。没想到那地方虽不大,但却完全可以让人体会到以前人们生活的环境。

一越过与外界分隔的大门,便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清新让人感觉心旷神怡。

首先映入眼帘的不是高楼大厦,而是古色古香的木制房屋;闻到的不是汽车尾气发出的呛鼻子的烟味,而是木头散发出的淡淡清香;这里的店铺、酒家并没有用五颜六色的彩灯来装饰自己的店面,而是用黄色或红色的布绣上自家的店名挂在店门口。

然而,在这个无比热闹小镇就有一处地方更加引人注目,它的名叫“一人巷”,在茫茫人海之中显得悠远而深邃......据说,这“一人巷”在距今几千年的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存在了,至今却还仍保存完好。

在这里也有着不少物美价廉的小物件,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一种奇特的小哨子,它由陶瓷制成了小鸟的形状,它们形态各异、色彩鲜艳,有的像画眉;有的像鹦鹉;还有的像鸽子。只要从小鸟头部的小孔中灌上一些清水,一吹就会发出似小鸟悦耳歌声般的声音。此时天上飞过的鸟儿也好像在和你共奏一首乐曲。

三河古镇,不似桂林山水的清奇俊秀,也不像杭州西湖的浓妆淡抹,更不如水乡江南的高洁典雅,但它却散发出了一种独特的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关于三河古镇的作文

全文共 649 字

+ 加入清单

坐车经过了几十分钟时间,三河到了。停好车,我们一家三口便沿着三河古老的街道漫步前行。首先我们来到了一座古老的石拱桥旁,这座桥用青黑色条石建成,桥面上的石头已经被磨得光溜溜的。桥头立着一块牌子“三县桥”。我问爸爸,干吗叫“三县桥”呢?爸爸说,你自己看一看反面的说明就清楚了!原来呀,这座桥建造于宋代,已经有一千年余的历史了!因它地处三个县接壤之地,所以叫它“三县桥”,这里的三县是指合肥、舒城、庐江。牌子上一副对联“一桥跨两岸,鸡鸣闻三县”正是该桥所处地理位置的写照。桥下一条条小船载满着游客,在水面上来往穿梭。这些船很有些特色,全部是人工摇橹前行,是巧合还是故意为之 ,反正与当今人们日益提高的环保意识还是相协调的。“走吧,继续向前”,爸爸一声呼唤把看得入迷的我唤醒。

过了桥,我们便挤进古老的一人巷,地面是用条石铺成的,两边都是些古老的房子,大多是两层,暗红、灰黑,看上去都有了些历史。他们大多卖些当地的土特产如:米饺、烧饼、干子等等,再就是一些经营农家土菜的餐馆。游人本就拥挤,经常还有载着游人的三轮要求让路,可想而知,我们不得不经常闪到路两侧避让。

街边有人在卖自己熬制的麦芽糖,馋得我直流口水,想买点尝尝,可是妈妈不同意,妈妈说 ,糖丝虽然好吃,但没多大营养,又不卫生。哎,只能忍着了!

这儿没有太多的景点,经过杨振宁故居、还有淮军首领刘秉章的故居时,我们本想进去看看的,见了门口的样子,有些犹豫,还是离开了!

天气有些热,我们有些累,转悠了一段时间,找了家土菜馆坐下,吃完些可口的饭菜,便回家了。

展开阅读全文

游三河古镇

全文共 456 字

+ 加入清单

早就听说,三河古镇历史悠久,古香古色。今年寒假,我就和爸爸、妈妈来到了这儿游玩。

来到这儿,我们就被黑瓦白墙的徽派建筑所吸引了。古镇的水多、桥多、老街多、巷子多。这里的“二龙街”,相传是皇帝走过的地方,故此得名。还有那“一人巷”,就像它的名字那样非常狭窄,我和爸爸试着走了一遍,果然只能一个一个的通行,很有趣。

这里还留下了许多历史遗迹。有古城墙、古炮台、“仙姑楼”、“小姐楼”、“刘同兴隆庄”、“杨振宁故居”等。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刘同兴隆庄”,走进去,你会看见这是一幢木制的二层小楼。听工作人员介绍,这里曾是清末古西街的一家著名商行,当时这里卖着米、面等物品。在两间房屋之间留有一个天井,有着独特的排水功能。当下雨雪时,就会流入自家,这也象征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现在这里的每间屋子里都有用蜡像雕刻成的人物,还原了当年做买卖的情景,让人看后觉得栩栩如生。

我和爸爸、妈妈还品尝了当地的美食三河小炒、米饺、酥糖等,味道还真不错!

这次去了三河古镇游玩,我不仅看了美景,尝了美食,还增长了很多历史知识,真让人难忘啊!

展开阅读全文

三河古镇游玩

全文共 89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五一劳动节”。爸爸说,今天我不用写作业,不用弹刚琴,也不用读外语了!听了这消息,我高兴得差点从椅子上摔了下来。我赶忙问爸爸准备去哪儿游玩?爸爸说,去三河

哈,今年的“五一劳动节”将成为“五一休息节”了!

汽车在老合铜路上飞奔,公路两旁挺拔浓绿的白杨树为我们遮挡着强烈的阳光,看上去心旷神怡。我问爸爸干吗要栽这么多的白杨树呢?爸爸回答,这些茂密的树木可以起到隔音的效果,可以遮挡刺眼的阳光,还可以吸收汽车排出的废气,夜晚还起到引导驾驶的作用。没想到出门旅游也可以学到不少知识呢!我的心里高兴极了!

几十分钟时间,三河到了。停好车,我们一家三口便沿着三河古老的街道漫步前行。首先我们来到了一座古老的石拱桥旁,这座桥用青黑色条石建成,桥面上的石头已经被磨得光溜溜的。桥头立着一块牌子“三县桥”。我问爸爸,干吗叫“三县桥”呢?爸爸说,你自己看一看反面的说明就清楚了!原来呀,这座桥建造于宋代,已经有一千年余的历史了!因它地处三个县接壤之地,所以叫它“三县桥”,这里的三县是指合肥、舒城、庐江。牌子上一副对联“一桥跨两岸,鸡鸣闻三县”正是该桥所处地理位置的写照。桥下一条条小船载满着游客,在水面上来往穿梭。这些船很有些特色,全部是人工摇橹前行,是巧合还是故意为之 ,反正与当今人们日益提高的环保意识还是相协调的。“走吧,继续向前”,爸爸一声呼唤把看得入迷的我唤醒。

过了桥,我们便挤进古老的一人巷,地面是用条石铺成的,两边都是些古老的房子,大多是两层,暗红、灰黑,看上去都有了些历史。他们大多卖些当地的土特产如:米饺、烧饼、干子等等,再就是一些经营农家土菜的餐馆。游人本就拥挤,经常还有载着游人的三轮要求让路,可想而知,我们不得不经常闪到路两侧避让。

街边有人在卖自己熬制的麦芽糖,馋得我直流口水,想买点尝尝,可是妈妈不同意,妈妈说 ,糖丝虽然好吃,但没多大营养,又不卫生。哎,只能忍着了!

这儿没有太多的景点,经过杨振宁故居、还有淮军首领刘秉章的故居时,我们本想进去看看的,见了门口的样子,有些犹豫,还是离开了!

天气有些热,我们有些累,转悠了一段时间,找了家土菜馆坐下,吃完些可口的饭菜,便回家了。

展开阅读全文

三河古镇游玩

全文共 720 字

+ 加入清单

暑假,我和妈妈一起去老爸工作的地方——合肥。一天下午快黄昏的时候,同样去看望老爸的毛毛姐姐给我们打电话,请我们一家去三河古镇玩。可是当时已经六点多了呀,姐姐说她妈妈是查了地图的,那个地方很近,只要开二十分钟就到了。我们不仅可以去那里玩,还可以吃小吃呢。ok,出发。

刚开始,我们在车上玩,叔叔开车,阿姨看地图,一路上有说有笑的,十分开心。可是,车已经开了半个多小时了,我们还是没有到三河古镇。甚至连个路标都没有看到。我们开始纳闷了,叔叔开始问路边的当地人,可他们总说往东开,再往东开……

叔叔让阿姨再看看地图,说是不是看错了。满脑袋问号的阿姨把地图反过来调过去,看了又看,说的确是这条路一直往东,然后左拐就到了,怎么就是到不了呢?于是,我们又是问路又是导航地,继续往东走。走啊走,又走了半个多小时,终于看到了路标。又走了一段,看到了左转的路标。这时天已经擦黑了,大家的肚子已经开始“咕噜咕噜”叫了。不过我们想既然已经左转了,那应该马上要到了,就再忍忍吧。可是越往前走越不对,眼瞅着路边的路灯都没有了。怎么回事?!大家心里的问号更大了。

叔叔让阿姨再研究一下地图,阿姨对着地图又看了半天,无奈地说:“我实在是搞不清楚了,地图上明明标着离拐弯的地方只有一厘米多,拐弯后再走一厘米就到了嘛。”“what?!”听了阿姨的话我们笑得前仰后合,肚子都疼了。这时妈妈开了个玩笑,说:“天哪,小周啊,照这样,合肥到欧洲也就一丈多呀!”

当我们终于到达三河古镇的时候,天已经彻底黑了,天上还飘起了小雨,但我和毛毛姐姐还是玩得非常开心。我们吃了当地的小吃,还给我们的朋友买了纪念品。当我们回到住处的时候已经十一点了,虽然找得好辛苦,但一路上也充满了乐趣,感觉意犹未尽!

展开阅读全文

三河的水为题目的作文

全文共 1118 字

+ 加入清单

三河,八百里巢湖岸边的一颗璀璨明珠,源于丰乐河、杭埠河、小南河流贯其间而得名。河塘相连、湖交融、菱莲飘香、杨柳婆娑,一派水乡风光。三河,源于水、灵于水、活于水、名于水,因水而生、因水而兴。

三河的水很清。她一反“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常态,自东而西入巢湖。童年时,邀几个儿时的朋友,来到条石垒成的码头边,脚泡在水里,捧一把清水,抹在稚嫩的脸上,丝丝凉意沁入心脾。码头边,一群妇人淘米洗菜,引来阵阵的小鱼觅食,偶尔小鱼在你的脚上腿上叨叨,痒痒的、酥酥的,那些小鱼小虾自由自在地在河边游来游去,张开双手伸到河里围个圈能捞到活蹦乱跳的小鱼虾。岸上,临水而居的人们,三五成群悠闲地吸烟、喝茶、聊天,妇人们捧着饭碗也加入到人群中,津津乐道听着天南海北、前朝后汉的逸闻趣事,听到高兴的时候笑弯了腰、绯红了脸、流出了泪。夏天的晚上,许多老百姓为避暑求凉,索性将竹床搬到家门口或圩堤上,大门不关呼呼睡上一宿。

三河的水很柔。记不得从什么时候开始,这缓缓的、清清的水就在这里轻轻地流淌而过,悄无声息几百年。三河属于圩区,就是夏季和梅雨季节,水大的时候,也不那么凶猛。三河人喜欢这柔水,不怕水,就是漫堤,水也最多齐腿深,大人小孩都乐陶陶地用竹篮在水里捉鱼逮虾。平静的时候,姑娘们随着父亲、少妇们随着丈夫登上小船,坐在船尾摇着橹哼着歌,男人们拎起手中的渔网洒向水面,再慢慢收起希望。这柔水养育了世世代代三河人,也喝出了一代代的俊男靓女。忽然间,你看到那高挑白皙、风姿绰约的姑娘时,一定眼睛一亮,难怪舒婷写道:“美人丽质天生,无需锦衣彩裘披挂,仅以三条河流束腰,端得要多婀娜有多婀娜。”她就是柔情蜜意的三河姑娘。

三河的水很甜。水使三河的树生长茂密,水生植物繁殖很快。小时候生活贫穷食物贫乏,我们就三五成群爬上树采摘桑树果子吃,很甜很甜;去河里找野生的菱角、芡实,剥开皮壳,很嫩很嫩。儿时的光阴无忧、有趣、甜蜜。临水而建的小街道,狭窄悠长,青石板被川流不息的人群踏得锃亮光滑。在陆路交通不太发达时,水路优势活了商贾云集的三河,“门泊有渔船”,大大小小的码头上络绎不绝着迎来送往的人们,就在这里催生了美味佳肴、乡土文化、经济繁荣,使三河享誉周边。三河人做起了水豆腐,很细腻,其形、色、味,都堪称一绝,是其他地方的水做不出来的;还有米酒,用当地上等糯米酿造,酒体金色透明,口感绵长,尝一口回味无穷;相传慰问太平军凯旋的米饺、米线,都是地方特色十分明显的风味小吃;还有那羽毛扇、油纸伞、手工秤等等等等。如今水乡、古镇,又把三河推上了旅游经济时代,富裕了四乡八邻的群众。一切一切都源于三河甜甜的水。

三河的水在淙淙流淌,生生不息,一直流向浩瀚无边的大洋……

[三河的水为题目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三河米饺

全文共 471 字

+ 加入清单

三河米饺是来三河必吃的小吃。俗话说得好“没吃过三河米饺,就等于没来过三河。”其实这话的确不假。

三河米饺色泽诱人,香气袭人。金灿灿的大衣内,是五香俱全的馅儿。陷中包裹着绿油油的小葱花、白嫩嫩的碎豆腐、黄澄澄的小虾米、白棕棕的碎香菇以及那快要滴下来的浓汤。那可真是让人垂涎三尺啊!

三河米饺的做法很简单:先准备一些米面,在准备一些葱花、豆腐、虾米和香菇。等食材全部俱全的时候,将米面揉好,搓成一个个巴掌大的厚饺皮儿。再把准备好的陷切好,搅拌均匀后,将陷包进皮内,放进热腾腾的油锅里,直到让它从“白皮肤”变成“金皮肤”后,香酥可口的米饺便出炉了。

偷偷的告诉你,三河米饺的味道很奇特。吃米饺的皮时,脆而不硬的米面让人幸福的眯起眼来,当咬到陷时,脆而不硬便立刻变成了入口即化的感觉,让人吃了妙不可言,鼻中还能闻到虾米的鲜味和香菇的香味。每次回三河吃米饺,我都要大吃特吃一顿。

有一次吃米饺的时候,我突然感觉米饺像一个表面是女汉子,心灵却是个软妹子,因为米饺外酥里嫩,于是我便给它起了一个外号“汉子身,妹子心”。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尝,快来三河吃米饺吧!

展开阅读全文

三河古镇作文500字

全文共 525 字

+ 加入清单

三河古镇,无论是蜿蜒曲折的亭边小巷,还是古色古香的美丽街景,无论是灿烂阳光下的小桥流水,还是蒙蒙细雨中的精巧假山,都让我沉醉其中。

漫步在三河古镇,我仿佛看到历史的长河正向我涌来。那一面面墙,像一位位历尽沧桑的老人,轻轻抚摸着白色的胡须,向来来往往的人们讲述着以前的故事。要不是路边的小店和小摊,若没有往来如织的游客,我真以为自己回到了古代呢。粉墙黛瓦,古老的建筑上岁月的痕迹清晰可见,望着那斑驳的印记,耳边传来轻轻的吟唱。

韵,就在三河古镇。

三河古镇不仅景美,美食也非常多,非常好吃,我的味蕾已经蠢蠢欲动。妈妈像是看透我的心思,让我想吃什么就买什么。我就不客气了,三河米饺、麦芽糖、贡糕……美食当前,形象退后,继续狂吃,因为这些吃的实在太美味了。

食,就在三河古镇。

常听人说,走在古镇,感觉时间都慢了下来,这是城市人都向往的慢生活,现在看来,的确如此。漫步在青石板铺成的小路上,手里拿着美食,时不时吃上两口,在青石桥上晒一会太阳,在小河边拍一张照片,随心所欲。毫无目的地闲逛让身心都愉悦舒畅,平时的紧张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放松,心儿被快乐充满,闲适的仿佛时间都停止了。

乐,就在三河古镇。

我爱三河古镇,爱它的悠久历史,爱它的美食风情,更爱它的悠然闲适慢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三河古镇作文700字

全文共 742 字

+ 加入清单

每当我走在古镇的小路上,便会感受到它给予我的温暖。

在我小的时候,爷爷奶奶经常带我去古镇,爷爷告诉我三河古镇是奶奶的故乡,也是爷爷与奶奶相识的地方。有一次,爷爷摸着我的头说:“雨虹啊,这家店的麦芽糖你奶奶最爱吃。”爷爷的眉尖写满了对奶奶的宠爱。说着,说着边拿下一根麦芽糖塞给奶奶:“尝一尝,还是不是以前的味道?”奶奶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线,满足的说:“好吃,好吃。”爷爷又指着泃阳镇对我说:“泃阳镇在1948年9月解放后,一直为县、区、乡治所。1964年建置城关镇。1984年经省政府批准,高各庄公社并入,改称泃阳镇。”这座古镇包含着爷爷与奶奶之间浓浓的感情给我们家带来无限的温馨。

三年级的时候,奶奶的腿脚已不方便,只能让爷爷带我回古镇。爷爷指了指远处的树林,跟我说,这是奶奶小时候玩耍的地方。我摸了摸这些树的树干,发现上面有一圈一圈的树纹,这些树的平均年龄为180岁。我摸着这些树,仿佛回到了180年前,几位妙龄女子撑着油纸伞在林中漫步,俯下身捡起一朵落花插在自己的秀发上,眼睛像弯弯的月亮,嘴角微微上扬,不一会就消失在了林中。这座古镇蕴藏着悠久的历史。

今年,我再次回到了古镇,仍然能听见麦芽糖的吆喝声。只见小贩身扛沉重的木柱,洁白的衬衣再已湿透,迈着轻快的步伐向我走来,大伯微笑着问:“吃麦芽糖吗?一根两块。”我欣然地买下了一根麦芽糖。我如同一只快乐的小鸟,在爷爷的背后蹦蹦跳跳。江边那些洗衣的女子,挽起衣袖子,舀起一瓢水,拿起脏衣在洗衣板上来回地搓着。湖面上荡漾着阵阵洗衣声、笑声、水声……这座古镇拥有着点点滴滴平凡的幸福。

走在古镇的小巷里,我愈发感受到其实生活中的美好并不是惊天动地的,而是藏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所以我把它们拍成照片,寄给我的朋友们,与他们共同分享古镇的历史与温暖。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