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不当

不当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不当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不当问题。

分享

浏览

2147

作文

9

别拿常识不当干粮

全文共 891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你随便找一个中学生,问他什么是对数,什么是洛仑兹定律,什么是原子核式结构,他一定可以把这些东西给你讲得头头是道,让你惊叹当今青少年个个都是科学家的料。但是,你找个尖子生,问他在野外被蛇咬了怎么办,他也许会搔搔脑袋瓜,苦想各类化学反应式,然后淡茫地对你说声“不知道”。那么,“青菜多少钱一斤?”“不知道!”“被子怎么叠”“不知道!”“为什么啥都不知道?”“也不知道!”

这就是中国教育的一个现状:对科学知识抓得狠,也把各类奥赛搞得红红火火,但却似乎对常识的教育力度不够。学校的课程包罗万象,可以独缺“常识”。学生们便因此被搁在高高在上的“象牙之塔”,只搞着高端学问。当今中国要强国,靠的是飞机、大炮、火箭这些高科技,似乎就应该给学生“喂饱”科技知识。“常识那些小事儿,何足挂齿,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嘛。”每当看到这些言论,我真想拍案而起,高呼一句:“此言谬矣,别拿常识不当干粮!”

常识是一门指导我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衣、食、住、行等日常行为,无一不需要常识的引导。我们现在洗衣煮饭等家务活可以由父母包办,各种事宜可以由父母操劳,俨然一个个不问政事的小皇帝。但父母不能照料我们一辈子,长大后还是要靠自理。倘若不懂常识,将来岂不是要处处碰壁?难道还事事都找个电话问父母?而连自己都照料不好,生活一塌糊涂,又怎有心思搞学问?

常识也是科技的基础。科学并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广生于人们对身边事物的实践与探索。牛顿从苹果落地的常识中总结出万有引力定律;鲁班从叶子会割伤手的常识中发明出锯子。离开常识而空谈高科技,就像盖楼房不起地基,是靠不住的。

由此观之,在素质教育制度中,增加常识的普及,是很有意义的。应做到常识与科技知识两手抓。但同时,我们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独立思考能力,使他们能在平凡的常识中总结出科学规律,又或者让他们大胆质疑常识,不要囿于常识。当年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正是在对常识的质疑中提出了新的思想。历史也证明了他的这一大胆质疑是正确的。

常识是人们生存的基础,是科技发展的基础,其对于人的意义堪比干粮。别拿常识不当干粮,用它来“填饱”学生的脑袋,用它来支起科学大厦的腰腹吧!

展开阅读全文

刷牙不当易得氟牙症

全文共 216 字

+ 加入清单

含氟牙膏虽能有效防治龋齿,但同时具有副作用,如果使用不当,易导致氟牙症。氟的防龋作用与产生毒性之间的界限很小,摄入过量的氟会使牙齿产生一些斑点,这就是氟牙症。严重时可使牙齿变黄,表面粗糙,容易缺损。不少中外学者通过科学研究发现:龋齿减少的同时,患氟牙症的儿童却在增加。原因是对于吞咽控制能力还不完善的儿童,误吞含氟牙膏就会增加氟的摄入量,而过量的氟则容易导致氟牙症。因此,对于使用含氟牙膏,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且掌握正确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搭配不当

全文共 2769 字

+ 加入清单

句子是由词和短语组成的,词(短语)与词(短语)之间的搭配既有一定的规范性,又有一定的约定俗成性,如果违背这些规律,就会出现搭配不当的错误。

常见搭配不当的语病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①主谓搭配不当;②动宾搭配不当;③修饰成分和中心语搭配不当;④关联词语、介词搭配不当。下面通过一些例句具体分析:

①主谓搭配不当

1.(2010·全国Ⅰ)这个法律职业培训基地由省司法厅和南海大学合作建立,是全国首家有效联合政府行政职能和高校教育资源而成立的培训机构。

【解析】句子的前半句没有问题,后半句的表述结构为“xx是xx”,我们先把“的”字前面的内容省去得到“培训基地是培训机构”,基地是指一个地方不可能是“机构”,所以这个句子犯了主谓搭配不当的毛病。

2.(2010·全国卷Ⅱ)该厂狠抓生产质量,重视企业文化,十几年来凝聚了一批技术骨干,所生产的内衣产量成为全国同行业销售额率先突破十亿大关的一个著名品牌。

【解析】 这句话有两个层次,第一层的主干为:工厂凝聚骨干。第二层的主干为:内衣产量成为品牌。骨干是培养出来了,不是凝聚的属于动宾搭配不当;产量成为品牌更是说不通,属于主谓搭配不当。

3.(2010·全国卷Ⅱ)那个年代的手抄本很难得,书中的故事对我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爱国心、人生观、事业心、爱情观以及手抄本那漂亮的字迹也让我非常喜欢。

【解析】 “爱国心、人生观、事业心、爱情观以及手抄本那漂亮的字迹也让我非常喜欢”搭配不当,改为“书中的故事对我的爱国心、人生观、事业心、爱情观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手抄本那漂亮的字迹也让我非常喜欢”。

4、(10年四川卷)曹操的性格具有双重性,他的雄才大略与奸诈凶狠对于任何一个扮演他的演员来说都具有挑战性,也是个难得的表演机会。

【解析】“他的雄才大略与奸诈凶狠”与“最后一句“也是个难得的表演机会”没有指出明确的主语,这时主语就默认为是上一句话的主语,很显然“他的雄才大略与奸诈凶狠”和这一个谓语搭配不当,可改为“演这个角色也是个难得的表演机会”。

【技巧提示】主谓搭配不当主要出现在下列类型的句子当中:

1、xx是(成为)xx,尤其是主语是偏正短语(xx的xx)的时候。如:例1、例2.

2、主语是并列成分时,往往有个主语和谓语不搭配。如:例3.

3、谓语较多时,往往有一个和主语不搭配。如:例4

②动宾搭配不当

动词和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构成动宾短语,动词和宾语的搭配是汉语中最活跃的一种现象。在使用中也形成了很多的应用规则,如果不了解这些规则,就会出现动宾不当的问题。审读病句的时候,我们可以先抓住动词,然后再观察辨别对应的名词是否搭配得当。如果有修饰成分,先把修饰成分去掉。

5.(2010·北京卷)挪威国宝级乐队“神秘园”将再度来京演出,实现了外国演出团在京演出超过7次的纪录,在其演出的艺术历程中也是唯一的一次。

【解析】 抓住动词“实现”,去掉修饰成分“……的”,找到了和它对应的名词“纪录”,“实现……纪录”,很显然应当是“创造……纪录”。这属于一个动词对一个宾语的搭配不当,它考查是一些动词习惯的用法。

6、(09年 海南、宁夏卷) A.太阳队近来的表现不能令人满意,糟糕的防守问题一直没有改善,比赛连连失利,甚至在与弱旅勇士队比赛时,也饮恨败北。

【解析】抓住动词“改善”,找到和它对应的名词“问题”,“改善……问题”很显然不搭配,应该是“解决问题”。这个句子把动词的宾语前置了,增加了难度。

【技巧提示】看病句,先抓动词,再找名词,然后通过置换词语的方法确定搭配是否恰当。如:提高力度 提高的应该是意识,力度应该是加大的,所以提高力度搭配不当。

还有些动宾搭配会出现两个动词对一个宾语或者一个动词对两个宾语的形式,大家只要转化为一个动词一个宾语的形式就可以了。当然,动宾是否搭配,要靠我们的语感积累,所以平时一定要多翻字典,看看动词的例句。

③修饰成分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修饰成分包括定语状语补语,它们在修饰中心语时也有一定的规则,这些规则比动宾搭配的规则的要简单的多,但是有不少人不容易发现这方面的语病,因为大部分的语病都处在主干上,对于修饰成分很少有人关注。

7.(11年辽宁卷)如果想刻画一种语言具有什么特征,拿另一种语言来跟它进行比较是最好的方法,通过比较可以很好地发现并感受语言的差异。

【解析】“刻画……特征”属动宾搭配不当,这很好理解。很多人没有发现“很好地地发现”这样的短语也有些问题。发现是不论好坏的,应该写成“很快地发现”。

8、(07年北京卷)在翻阅中国话剧100周年纪念活动资料时,他萌生了创作一台寻找中国话剧源头的剧本的意念。

【解析】这句话的主干是“他萌生了意念”,是可以讲得通的。问题在于意念的内容:创作一台……的剧本。只能说一部剧本,而不能说一台剧本。很显然用修饰成分和中心语不搭配。

【解题提示】这类语病在近几年的高考很少遇到,原因可能就是错误太明显,没有区分度,不过在实际的考试过程中,很少有人看出来。这就提示我们不要忘了看修饰成分。仔细读读,反问一句:是这样说的吗?也许问题就被发现了。如“面对繁重的生活压力”,压力是繁重的吗?很显然不是。

④关联词语、介词搭配不当。

关联词都是按照规则和习惯组合使用的,介词在使用的过程中,也有一定的搭配问题。在做病句题时,如果出现了介词和关联词要特别留意。

9、(08年湖北卷)在那些艰难的日子里,不管他的身体有多差,生活条件再不好,精神压力有多大,他都坚持创作。

【解析】习惯的说法是“不管(无论)……多么……还……”,不管所指向的第二句“生活条件再不好”很显然不和习惯,如果换成“尽管生活条件再不好”就通顺了。如果要保留“不管”,就要把“生活条件再不好”改成“生活条件有多差”。类似的错误还有“不仅是……而是……”,应该改为“不仅是……还是……”或者“不是……而是……”。

10、( 09年 重庆卷 )昨日,市文物局组织了39名专家赶到重建的龚滩古镇,对已经完工的工程通过了验收。

11、(2010·山东卷)昨天上午,一位老人突然晕倒在购物中心,后经迅速赶到的120急救中心医护人员以及商场保安、在场群众的救护下,老人得到及时抢救,最终脱离了危险。

【解析】 搭配不当,将“经”改为“在”,或者将“下”去掉;歧义,“迅速赶到的”统辖“医护人员”还是“医护人员和商场保安”不清,两种理解都可以,可改为“商场保安以及迅速赶到的120急救中心医护人员”。

【解析】习惯的说法是“对……进行验收”,而不能是“对……透过验收”。介词的相关搭配出现错误。类似的错误还有:“在……中获得……”例句:我在同学们的帮助中获得自信。根据句意,应当把“在……中”改为“从……中”。

【解题技巧】病句中遇到关联词,首先要看看搭配是否恰当;遇到介词,尤其是介词和方位词(上中下)连用时,要判断它们是否搭配。

展开阅读全文

语序不当

全文共 2252 字

+ 加入清单

常见语序不当的毛病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多项定语、状语语序不当。②状语或定语位置不当。③关联词位置不当。④递进或递减关系语序不当。⑤并列词语(动词、名词)或分句排列顺序不当。⑥句子内部的对应错位。

①多项定语、状语语序不当

1、(11年广东卷)我先来得展厅后面一座小山上,引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由一块茶色玻璃构成的覆斗形上盖,它保护着古墓的发掘现场。

【解析】语序不当,“巨大的”应是修饰“漏斗形上盖”,所以就要紧随着这个词。可以把巨大的移到“漏斗形上盖”前面。

2、(11年四川卷)2010年4月10日,第8颗北斗导航卫星的发射进入倒计时,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各个岗位的操作人员对火箭起飞前进行了最后的检查,满怀信心等待着发射时刻的到来。

【解析】“对火箭起飞前进行了最后的检查”检查对象是火箭,所以火箭应该紧跟着“进行了最后的检查”,所以要把“对火箭”移到“进行”前。又如,不能说“把你用自行车送走”而要说“我用自行车把你送走”。

【技巧提示】多层定语的正确语序为:国家队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篮球(名词)教练。

多次状语的正确语序:许多老师昨天(时间)在休息室里(处所)都(范围)热情地(情态)同他(对象)交谈。

②状语或定语位置混用

3、(07全国Ⅱ卷)这篇文章介绍了传统相声所用的押韵、谐音、摹声等方面的详细的语音技巧和表达效果,内容丰富,饶有趣味。

【解析】 “详细”是修饰“介绍”应该放到“介绍”前面。

③关联词位置不当。

这里主要指的是第一个分句的关联词和主语的位置关系。

4、由于技术水平太低,这些产品质量不是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

【解析】这句话出现了“不是……就是……”的关联词,其搭配是对的。第一个分句的主语是质量,第二个分句的主语是成本,主语不同,所以第一个分句的主语就放在第关联词的后面。改成“这些产品不是质量……”。

【解题技巧】遇到关联词,首先看搭配,接着看残缺,都没问题再看第一个分句的主语的位置。请记住:前后分句主语相同,那么主语放在关联词前;主语不同,主语就放在关联词后。简称“同前异后”。例如:他不但学习好,而且人品好。 这道题,不仅他会,你也会。

④递进(递减)语序不当

5、(11届模拟卷)运用联词造句法来积累词汇,不仅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新能力,而且能让他们在兴味盎然中复习词语的音形义,正确掌握词语。

【解析】不仅而且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所谓递进就是指数量增多,程度的加深,范围的扩大以及物质到精神的提升。这句话里,第一个分句的程度要比第二个分句高,所以两个分句语序不当,互换位置即可。

6、(11届 模拟题)这位前世界冠军说,当今乒乓球技术飞速发展,世界一些顶尖选手的实力非常接近,决赛时往往只差一分,甚至两分。

【解析】这句话没有不仅……而且……但是有同类词语“甚至”,注意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差的分越少就越遗憾,所以最后一句应改成“只差两分,甚至一分”。

7、(11届 模拟题)这个经验值得中小学教师特别是文教工作者重视。

【解析】“特别是”表示列举出其中一个或几个,所以它所表示的是“递减”关系。中小学教师属于文教工作者,所以,这句话应改成“这个经验值得文教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教师重视。”

【解题技巧】审读并举遇到不仅而且、甚至、乃至、进而等表示递进关系的词时,就要看看其前后递进关系是否正确;如果遇到特别是尤其是这类表示递减关系的词语时,要看看他的递减关系是否正确。

⑤并列词语(动词、名词)或分句排列顺序不当

8、(08江苏)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是与其他文明碰撞、融合、交流的过程,完全封闭的环境不可能带来文明的进步,只会导致文明的衰落。

【解析】句子里并列出现了三个动词,这是我们就要充分理解这三个词的含义,弄清楚他们的先后顺序,就像两个人一样,不打不相识,应该是“碰撞、交流、融合”。此外,从句意来看,融合是最终目的,所以也应该放在最后。

9、(07湖北)《全宋文》的出版,对于完善宋代的学术文献、填补宋代文化研究的空白、推动传统文化研究的意义特别重大。

【解析】虽然这个句子中没有明显并列的词语,但是后面三个以动词开头的句子,提示我们不得不注意。通过仔细比对调整以后,我们发现,应该是先填补再完善,然后才是推动传统文化。

【解题技巧】动词并列,或者含有动词的分句并列,往往就有语序的问题,我们要展开想象,问一问“是先xx,还是先xx”经过这样的追问,我们自然就会理清顺序。

⑥句子内部的对应错位

句子内部的词语也是要相互对应的,后面的词语顺序要服从前面的顺序。

10、(06湖北)对调整工资、发放奖金、提高职工的福利待遇等问题,文章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

【解析】句子中出现了两组并列短语,我们经过比对发现这两组词语有密切的对应关系,

理论上对应深刻的说明,政策上对应详细

11、(09年海南、宁夏卷)“锦”是一种丝织品,在古代,由于珍贵的原材料、繁琐的生产工艺,使得织品数量有限,是达官贵人才能享用的时尚奢侈品。

【解析】 句子里有三个短语“珍贵的原材料”“繁琐的生产工艺” “织品数量有限”,前两个是偏正短语(前面的词修饰后面的词),后一个是主谓短语,根据句意应该把前面的偏正短语调整为主谓短语原材料珍贵生产工艺繁琐,这样才能和最后一个短语对应。实际上这个句子不用繁琐的分析,根据语感也能辨别出。

语序不当,“珍贵的原材料、繁琐的生产工艺”改为“原材料珍贵,生产工艺繁琐”。

展开阅读全文

一、语序不当

全文共 846 字

+ 加入清单

多项定语的位置不当。多项定语的正确顺序一般可按照以下顺序排列:

① 表示所属的名词代词或短语,(表示谁的)

② ②指示代词、数量短语,(表示多少)

动词及动词短语,(表示怎样的)

形容词及形容词短语,(表示什么样的)

表示性质的名词及名词短语。

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

例如:她是一位优秀的有二十多年教学经验的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

正确顺序是:她是国家队的(领属)一位(数量)有二十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篮球女(名词)教练。

2、多项状语的次序不当。复杂状语地排列顺序大致是:

①表示时间的名词或介词短语

②表示处所的名词或介词短语

③表示范围否定等的副词

④表示情态的形容词

⑤表示对象的介词短语

例如: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的交谈

正确顺序是:许多老师昨天(时间)在休息室里(处所)都(范围)热情的(情态)同他(对象)交谈。

3、附加语的次序不符合一般习惯

例如:许多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许多”应移到“附近的”后面)

4、没有认清某一附加语的隶属关系,因而弄成张冠李戴了。

例如:美国有十五个州禁止黑人在娱乐场所与白人享有平等的权利。(“与白人”移到“平等”的前面。)

5、两个分句同一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之后;不同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之后。虚词的位置不当。有些副词和连词是可以有几个位置的,必须在每个句子里把它安排在最恰当的位置上。

例如: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他”应在“如果”之后)

例如:要是一篇作品里的思想是有问题的,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即使”应移到“文字”前。)

6、复句内分句次序混乱层次不清

例如:胡庄第一年晚稻改种早稻,就获得了丰收,不但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大米,而且不吃国家的供应粮了。(不但……而且表示的递进关系,应是首先不吃国家的供应粮了 ,然后才能向国家交售六万斤大米。)

7、句子里的数量词表示不妥

例如:解放前,约有百分之七十的中国农业人口是贫雇农。(“中国农业人口”移到“约有”之前,去掉“的”)

展开阅读全文

二、搭配不当

全文共 794 字

+ 加入清单

搭配不当是常见毛病,是高考测试的重点。主要分为:

1、主谓搭配不当

例如: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品质”怎么能“浮现”呢?应把“品质”改为“形象”)

2、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

例如:第二课堂的活动推动了同学们积极自学的热情。(“热情”不能“推动”,应把“热情”改为“积极性”,或把“推动”改为“激发”)

3、主语同宾语搭配不当

例如:世界是一个永远不停地运动变化的过程。(“世界”怎么会是“过程”呢?应在“世界”后面加上一个词语如“的发展”)

4、联合短语充当句子成分同有关的成分不搭配

例如:墨似的乌云和倾盆大雨从半空中倾泻下来。(显然“乌云”是不能“倾泻”的)

5、定语、状语、补语同中心词不搭配

例如:①在通往机场的道路上,已经站满了数万名欢送的人群。(“人群”不能受定语“数万名”修饰,应把“人群”改为“群众”

②只要稍微深思一下,就会理解这个问题。(状语“稍微”与中心词“深思”矛盾,应把“深思”改为“动动脑筋”)

③司马文化的立场站得很牢固,感情也表现得很丰满。(补语“丰满”应改为“丰富”)

6、一面与两面不搭配

例如: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做好”是一面性,“是否深入”是两面性的,另外,“作风是否深入”也讲不通,有两种改法:①生产救灾工作做得好不好,决定于干部是不是深入群众。②干部深入群众是做好救灾工作的决定条件。)

7、肯定与否定不搭配

例如:我想这应该是不必叙述的,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的。(“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等于说“谁都想象不出”原意应是“谁都想象的出”)

8、总提与分承前后不搭配。总提分承是指同一个句子中,前边提起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后边分别加以说明或补充时,必须按照开头的排列顺序,不能颠三倒四,前后相悖。

例如: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做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应是“理论上”做“深刻的说明”,“政策上”做“详细的规定”)

展开阅读全文

xx年广东高考满分作文别拿常识不当干粮

全文共 866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你随便找一个中学生作文 ,问他什么是对数,什么是洛仑兹定律,什么是原子核式结构,他一定可以把这些东西给你讲得头头是道,让你惊叹当今青少年个个都是科学家的料。但是,你找个尖子生,问他在野外被蛇咬了怎么办,他也许会搔搔脑袋瓜,苦想各类化学反应式,然后淡茫地对你说声不知道。那么,青菜多少钱一斤?不知道!被子怎么叠不知道!为什么啥都不知道?也不知道!

这就是中国教育的一个现状:对科学知识抓得狠,也把各类奥赛搞得红红火火,但却似乎对常识的教育力度不够。学校的课程包罗万象,可以独缺常识。学生们便因此被搁在高高在上的象牙之塔,只搞着高端学问。当今中国要强国,靠的是飞机、大炮、火箭这些高科技,似乎就应该给学生喂饱科技知识。常识那些小事儿,何足挂齿,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嘛。每当看到这些言论,我真想拍案而起,高呼一句:此言谬矣,别拿常识不当干粮

常识是一门指导我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衣、食、住、行等日常行为,无一不需要常识的引导。我们现在洗衣煮饭等家务活可以由父母包办,各种事宜可以由父母操劳,俨然一个个不问政事的小皇帝。但父母不能照料我们一辈子,长大后还是要靠自理。倘若不懂常识,将来岂不是要处处碰壁?难道还事事都找个电话问父母?而连自己都照料不好,生活一塌糊涂,又怎有心思搞学问?

常识也是科技的基础。科学并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广生于人们对身边事物的实践与探索。牛顿从苹果落地的常识中总结出万有引力定律;鲁班从叶子会割伤手的常识中发明出锯子。离开常识而空谈高科技,就像盖楼房不起地基,是靠不住的。

由此观之,在素质教育制度中,增加常识的普及,是很有意义的。应做到常识与科技知识两手抓。但同时,我们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独立思考能力,使他们能在平凡的常识中总结出科学规律,又或者让他们大胆质疑常识,不要囿于常识。当年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正是在对常识的质疑中提出了新的思想。历史也证明了他的这一大胆质疑是正确的。

常识是人们生存的基础,是科技发展的基础,其对于人的意义堪比干粮。别拿常识不当干粮,用它来填饱学生的脑袋,用它来支起科学大厦的腰腹吧!

展开阅读全文

别拿特长不当干粮作文750字

全文共 730 字

+ 加入清单

人生如戏,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唯一导演,所以我们应该排练好自己的每一场戏,这需要我们发挥自己的特长,扬长避短,让自己闪亮在每一个舞台上。千万别拿特长不当干粮

拿特长当干粮,就要求我们发挥自己的特长,亮出自己闪光的一面。发挥特长是一股凉风,只有吹在酷夏的傍晚,才令人心爽气清;发挥特长是一簇火焰,只有活动在寒冷的冬晨,才会给人以温馨的享受;发挥特长是一缕阳光,只有照射在绝境时,才会给人以希望的憧憬。红梅绽放,点点花香揉碎雪的晶莹;雄鹰翱翔,声声高鸣震响云的温情;发挥特长,缕缕激情奏响人生的乐章,特长,在生命舞动起来!

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的成功得益于发挥特长,他就是从选择特长出发,并发辉特长最终打开成功之门。特长在,梦就在,让特长为生命着色,我们的梦想将因特长而成为现实,生命因特长而美丽。

生命本是一泓清泉,只有发挥特长的人才能品味出它的浩荡;生命本是一本史书,只有发挥特长的人才能体会到它的价值;生命本是一首优美的歌曲,只有发挥特长的人才能谱出优美的旋律。所以我们应该拉近特长的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奔向成功。

特长人人有,是成功的基石,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成功的机会,但需要自己去努力拼搏,去发挥自己的特长。特长是一盏明灯,照亮了属于你的生命;特长是一个路牌,在迷路时为你指明方向;特长是一个罗盘,给你导引人生的航向;特长是一支火把,它能燃烧每个人的潜能,牵引你飞向梦想的天空。

别拿特长不当干粮,我们要发挥自己的特长。因为特长是茫茫黑夜中的灯塔,它使每一条船避开激流、险滩,安全而迅速的进入成功的港湾。何以解忧,惟有特长。

发挥特长,可以让自己感到活着的那份快乐;可以在自己孤单的时候安慰自己;可以让自己看到希望的曙光。别拿特长不当干粮,让特长为自己的人生着色

展开阅读全文

不当旁观者作文500字

全文共 505 字

+ 加入清单

十一黄金周,我们一家到徐州游玩。

在市区一个站台旁,我们正在等公交,一个饮料瓶“啪”的一声跌落在我脚下。原来是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喝完饮料顺手将瓶子抛向空中,一边抛一边手舞足蹈,“瓶瓶上天喽!瓶瓶上天喽!”这淘气的小家伙!我正要弯身拾起,瓶子随风滚到一位叔叔的脚下,他抬脚把瓶子踢到一位阿姨脚下,碰到了她的脚跟。阿姨回头一看,嘟哝了一句,脚踝用力,来了个侧踢,瓶子又窜到一位学生模样的大姐姐面前。大姐姐瞧了瞧,弯腰拾起,四周打量了一下,似乎在寻找垃圾桶。也许是没发现,或是公交车来了,她犹豫了一下,拉开提兜准备将瓶子放进去。我不愿当旁观者,快步跑上前去说:“姐姐,把瓶子交给我,让我把它送回‘家’,好吗?”大姐姐点了点头,将瓶子递给我,嫣然一笑。

游玩回来,坐在回家的客车上,我前面的一位大哥哥一边欣赏窗外风景,一边品味绿茶。绿茶越来越少了,车子驶向一条乡间水泥路,他拉开车窗,举起了瓶子。就在他手腕即将挥动之时,我迅速走到他身边笑着说:“大哥哥,乱扔垃圾不好,请把它交给我吧!”大哥哥看了看我,一愣,微红了脸,不好意思地把饮料瓶递给我。爸妈再次向我伸出了拇指,许多人向我投来赞许的目光,其实,我只是不愿只做旁观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