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丧志

丧志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丧志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丧志问题。

分享

浏览

943

作文

9

卫懿公玩鹤丧志亡家国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2662 字

+ 加入清单

当初,卫懿公继位的时候百姓都不怎么拥戴他,原因在于他的父亲卫惠公。卫惠公设计杀害了自己的哥哥才登上了王位,因此对于卫懿公的统治地位,卫国的很多人都是持否定态度的。按理说,卫懿公应该好好表现,尽快地收揽人心才对,可是他不仅没有这么做,反而反其道而行,整天歌舞升平,不理朝政。

卫懿公可以算是一个比较奇怪的人,他不像别的君王那样喜欢女人,却疯狂地爱上了鹤。在他的后宫里最多的不是女人,而是鹤,比宫女还要多的鹤。宫女们每天的任务不是伺候妃嫔,而是伺候这些“鹤娘娘”。为了得到一只喜欢的鹤,卫懿公不惜重金购买。整个卫国的人都知道,于是很多人都来献鹤,以此来获得奖赏。

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那些达官贵人们为了讨卫懿公开心,都把心思用在了寻找上等的仙鹤上面,根本没时间处理国事。而卫懿公对于人们的进献也是来者不拒的,不管是什么样的鹤他都照单全收。对这些宠物,卫懿公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他将鹤们分成上下两等,就像自己的女人一样都给封了号。上等鹤可以享受大夫级别的待遇,稍微差一点的也能享受士的待遇。

卫懿公和他的鹤群形影不离,他每次出行都要带着它们。卫懿公命人给这些鹤制造了一辆很特别的车,其豪华程度不亚于自己的座驾。卫懿公每次出行,百姓们便会聚集起来看热闹。因为那景象实在是很壮观。只见一辆豪华的大车上站着很多东张西望的鹤,在这辆车的后面跟着卫懿公的座驾。鹤群在前,因此人们都戏称它们为“鹤将军”。

养着这么一大群宠物,而且它们的数量一直在上升,时间一长问题渐渐显露出来了。首先就是环境问题,这么多鹤每天都要排出很多污秽之物,王宫里每天都被这些浊气熏染,卫懿公自己也受不了了。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命人时刻跟随在鹤后面,一旦产生粪便立刻清除。接下来还有吃的问题,仙鹤可不像别的动物那样,什么都能吃。它们吃的都是高贵的食物,不然它们的肠胃受不了。这么多鹤每天都要供给不少粮食,王宫就快撑不住了。

开始,卫懿公还自己省吃俭用给它们吃,可是时间长了也不是办法,说不好还得把自己饿死。最后卫懿公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运用君主的权威,将养鹤的重担交到百姓的肩上,开始对百姓征收重税。

百姓们本来就对这位君王不满意,这下子竟然要夺取百姓的口粮来喂养动物,顿时民怨四起。大夫石祁子为人忠直,他洞察民情,和宁庄速一起向卫懿公进谏,但都被卫懿公给训斥了出来。

正当卫懿公沉迷于鹤的时候,亡国的危险已经慢慢袭来。

北狄这个少数民族在周朝以前就已经相当强盛了,等到周武王灭掉商朝之后,北狄迫于周朝的威力,不得不向其臣服。可是等到平王东迁之后,北狄又开始蛮横起来,不断入侵、骚扰周王朝的各封国。

北狄部落首领腔瞒非常喜欢到中原各国游历。这时中原的霸主是齐桓公,齐国正率兵解救燕国,攻打多次骚扰燕国的山戎国。腔瞒认为,今日齐国可以攻打山戎,明日自然也会攻打北戎。为了先发制人,腔瞒发兵二万突袭了紧挨他的邢国,正要攻破都成之时,得到齐国的救援军队正在赶来的消息。腔瞒知道自己不是齐国的对手,于是移兵至卫国。

此时卫懿公正想带着鹤群出游,接到北狄军正大举入侵卫国的消息,顿时十分震惊,他在慌乱之余急忙通知各将领准备迎战。百姓们本来就对卫懿公有意见,竟然为了一群动物来夺自己的救命粮食。于是大家都逃到了山中避难,没有人愿意为他卖命。卫懿公一怒之下,令人逮捕了很多外逃的百姓,当面质问他们原因。

没想到大家众口一词:“您还用我们替您打仗吗?在您的身边就有将军可以抵御北狄人。”

卫懿公很不解地问道:“哪位将军?”

百姓都说:“鹤将军。”

卫懿公很无奈地说道:“它们不过是一群禽兽,怎么能抵挡强敌呢?”

众人笑道:“既然不能作战,就是一群没用的东西。您养着这群无用之物而不去养有用之人,所以大家都不愿意为你卖命啊!”

卫懿公感到很难为情,他向人们说道:“我愿意把所有的鹤送给你们,你们能帮我抵御外敌吗?”

此时石祁子站出来小声对卫懿公说道:“您现在才办这件事似乎太晚了。”

卫懿公是个很固执的人,他急忙令人将鹤群往外赶。可是这些鹤都被圈养惯了,根本不想离开自己的安乐窝,任凭众人怎么赶都不走。

没有办法,这么多人也不能都去赶鹤,敌人的大军就要打进来了,百姓的动员工作还是要做的。石宁二大夫只好亲自去游说百姓,向人们讲述卫懿公的悔过之意,这样百姓们才开始慢慢集合起来。这时候狄兵已经杀进了国境,顷刻间接到三次战报。石祁子建议向齐国求助,可是被卫懿公给否定了。因为之前两国有一些过节,而卫国一直没有向齐国赔礼道歉,这次要向人家求助,卫懿公总是有些心虚。www.gs5000.cn

最后只得拼死一战,况且卫懿公也存在着一些侥幸心理,说不定上天相助还能打个胜仗呢。宁速主动请缨,要求自己率军迎战北狄,让卫懿公留守都城。可是这次卫懿公不糊涂了,他知道如果自己不亲自出征,难以稳定将士们的军心。在出征之前,卫懿公将自己随身携带的玉佩交给了石祁子,作为代理国政的信物。而后又交给了宁速一支象征军权的箭,命他驻守都城。卫懿公临走发誓,不胜北狄,绝不回城。他将一切交代完毕便率军出征了。大夫渠孔为将,于伯为副将,黄夷为先锋,孔婴齐为后队。

在迎敌的路上,士兵们都在悄悄地唱着哀歌。卫懿公听不清楚,到了晚上偷偷地去听,才听清了歌词:“鹤食禄,民力耕;鹤乘轩,民操兵。狄锋厉兮不可撄,欲战兮九死而一生!鹤今何在兮?而我瞿瞿为此行!”看到人们对自己的怨恨这么深,卫懿公感到非常苦闷。再加上大夫渠孔用法太严,人心更加涣散。

可是卫军还没有走到边界就遇见了北狄军,只见他们三三两两,十分散漫,一点都没有军人的样子。渠孔见后感到十分得意:“我还以为北狄军有多厉害,原来只是徒有虚名,看我怎么收拾你们这些乌合之众。”他命人击鼓前进,可是却没想到这不过是敌人的诱兵之计。等到他们进入了敌人的埋伏圈,狄军就如潮水般涌现出来,将卫军分割成了三段,令其首尾不能相顾。卫国军队本来就没有多少士气,看到敌人如此凶猛,立刻就弃车而逃了。

渠孔见事情危急,便建议卫懿公换上便装,换成其他车辆伺机冲出重围。卫懿公此时也心灰意冷,说道:“就这些人能把我救出去?行了,我宁愿一死,来给百姓谢罪!”话刚说完,前队卫兵已经伤亡殆尽,黄夷战死,孔婴齐自知无力救出国君,也自刎而死。最后卫懿公被狄军砍为肉泥,全军俱没。

所谓玩物而丧志,卫懿公因为爱鹤而亡了国,实在是一大悲哀。其实饲养宠物并不是什么大的过错,可是凡事都要有个度,如果超过了限度,再好的事都会变成坏事。卫懿公的死只怪他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鹤的身上,一个君主对国事全无兴趣,即便没有外敌的入侵,谁能保证不会因为内乱而灭亡呢?

展开阅读全文

“玩物”≠“丧志”

全文共 867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丧志”意思是说醉心于玩赏所喜好的某些事物就会丧失积极进取的志气。但我却不完全同意,难道“玩物”与“丧志”之间可以用等号来连接吗?

早在几百年前,英国有位著名的生物学家就创立了关于生物界历史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进化论。他就是达尔文。然而你知道吗?达尔文小时候并不爱学习,他经常旷课逃学,到森林中与小动物们一起游玩,仔细观察他们的生活习性,对此,老师和家长都无可奈何,认为他只有这样了,不会有什么前途。但是又有谁料到这位顽童长大后竟成了举世闻名的生物学家呢?看来《尚书》中的“玩人丧德,玩物丧志”也不是完全正确的!

玩物要看如何玩,要会玩。如果在玩的过程中能进行思考研究,那么就能“玩”出“志”!达尔文正是在玩中进行了细致的观察与认真的研究,才“玩”出了著名的进化论。由此看来,“玩物”也能“得志”。

也有一些人能“玩物”而不“丧志”,这就需要他有极强的毅力。著名作家肖复兴的儿子肖铁很是迷恋于NBA,但他“玩物”而不“丧志”,知道把这方面失去的时间加倍地补到学习中去,照样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因此,“玩物”不一定会“丧志”。

退一步说就算“玩物”会“丧志”,那么弃物就一定能得志吗?看看当今社会,弃物的人大有所在,可是得志的人呢,却屈指可数。就如有些大学生从小死读书,除此之外什么都不会,更不用说是玩了,这算得上真真切切的“弃物”吧,就算他们能考上什么名牌大学,然而这也只是死读书的结果,他们的动手能力极差,所学不能用于实际。他们的“弃物”在父母老师的眼中是勤奋,用功,可进入社会却成了实实在在高分低能的“书呆子”,像这样的人能说是“得志”了吗?他们能成为社会的新鲜血液,成为祖国前进的新动力吗?相信每一个人都会在心中打一个问号!

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目标、信念、学习方法和生活方式。或许,我们不能对某一种行为妄下断语。有些人固然是玩物丧志,但那并不代表全部,只适合一些人,而还有些人,他们能从“玩物”中“得志”或“玩物”而不“失志”,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所以,“玩物”≠“丧志”,我们也不可单凭“玩物”而轻易否定一个人!

展开阅读全文

玩物不一定丧志议论文

全文共 877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的文化可谓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主张“诗”“书”“礼”“易”样样精通,就是这种文化思想,铸就了中国无数文人雅士。他们个个称得上“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从此,他们就成了后人学习的模范,同时也为我们灌输了一种思想,只有像古人那样泛读诗书,达到博古通今的境界,才能获得成功,实现自己的理想。

这就是中国古人获得成功的途径,也是唯一被认可的途径。虽然这种途径创造出了不少成功人士,但是更多的人才被这种思想所掩埋,最终一事无成。他们也许并不喜欢这种方式,他们追求的是某种兴趣,而这种兴趣包括任何事物。但不能得以发展,被磨灭了。

也许有人认为兴趣只是一个耽误学业的东西,应该抛弃自己的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业中。但是,事实证明兴趣也是可以造就一个成功人士。

世界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就是一个例子。他从小热爱自然,经常在森林中研究动植物,达到了一种痴迷的境界,正是这种兴趣成就了他。他发现了生物的进化规律,他的著作《进化论》更是广为流传。音乐家贝多芬也是这样一个人

他从小就痴迷于音乐,他对音乐的理解力也是别人望尘莫及的。他凭借着对音乐的不断追求,达到了音乐的顶峰。这就是兴趣的力量。他们并没有多高的学识,但是他们在自己所热爱的领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

美国之所以发达,我认为其中就有对人才培养方式上的原因。在美国,人们注重对个人兴趣的培养。你可以不用去学习那些繁重的课程。如果你喜欢打篮球,你可以进NBA;喜欢玩电子游戏,你可以开发游戏软件;喜欢美食,你可以去当美食家……正因为如此,美国各个领域都有自己的人才,并且各个领域都处在世界尖端。

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如果一个人被迫在某个领域工作,那么这个人很可能不会有大的成果。反之,如果一个人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工作,那么他的热情是无限的,他会把所有的精力投身于此,并且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就有可能创造出很大的成就。

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要想获得成功,有很多途径。今天的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我们要培养自己的兴趣,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不要被“玩物丧志”的陈旧思想所束缚,要冲破旧思想的瓶颈,证明自己,证明玩物不会丧志。

展开阅读全文

怀安丧志成语故事

全文共 435 字

+ 加入清单

公元前657年,晋国君主晋献公听信夫人骊姬的谗言,逼死了太子申生,逼走了公子重耳。重耳在逃出晋国时,立志要回国继位,振兴晋国。他先在狄 (北方少数民族部落住了十二年,以后经卫国到了齐国。齐桓公热情地接待他,但当时的齐国已无力帮助重耳回国继位,便把一个叫姜氏的姑娘嫁给他做妻子,又送他二十辆马车。

眼前的安乐生活,使重耳的意志逐渐消沉了。姜氏面对丈夫的这种情况,心里很着急。一天,她对重耳说:“我知道您有大志,要离开这里到别处去,这很好啊!”重耳不解地说:“我没有这个想法啊!”姜氏又劝勉他说:“行也!怀与安,实败名!”意思是说:您走吧,要迷恋享受,安于现状,一是会败坏一个人的前途的!重耳离开了齐国,到了楚国,最后又到了秦国。公元前636年,才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回到晋国当了君主,史称晋文公。重耳执政后展施其志,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促进了国家的强盛,成为春秋时代第二个霸主。

根据这个故事,人们引申出“怀安丧志”这个成语,用来告诫人们:迷恋、安于享受,就会变成碌碌无为的庸人。

展开阅读全文

玩物未必丧志作文

全文共 742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玩物”多数人都会下接“丧志”,这样的观点似乎在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固,但我认为玩物未必丧志。

“玩物”实际上说白了就是对某件事物热爱甚至到达痴迷的状态。这样的专心与热情其实是成就志向最好的温床。

“玩物”能立志。有这么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样“玩物”也是一位优秀的老师,它能将你的精力最大限度的集中到某一事物上,让你产生往某一方向努力钻研的欲望,为此付出而不后悔,并渴望有所建树。阿姆斯特朗由“玩物”领进了航天事业的大门;牛顿由“玩物”领进了经典力学的天地;袁隆平由“玩物”零件了栽满杂交水稻的绿色田野。如果没有“玩物”的精神,哪会有这些伟人立下宏志,哪会有这一项项灿烂的成就?可见“玩物”是播种志向的沃土。

“玩物”能成志。书圣王羲之幼时痴迷于书法,勤于练字,所用磨墨之水成缸,所用洗笔之水成墨,作品《兰亭序》是惊世之作。古往今来练习书法之人数不胜数,为什么最终成为书法大家者少之又少呢?这是因为能成为大家之人具有“玩物”的精神,浓烈的兴趣使他们在追逐志向的坎坷路上所向披靡。再高的山,在湍急的河流,也只是脚下的“细浪”。若也成了乐,因为自己选择的路怎样都能走下去。所以“玩物”是成志的最强动力。

“玩物”能乐志。大文豪萧伯纳说过:“人生的真正快乐是致力于一个自己认为是伟大的目标。”“玩物”其实也是这种状态,能“玩”成志,这是人生的一次圆满。试问一个没有自己无限热情和兴趣投入的志向就算完成了,又能带给自己多少的满足感知自豪感?一个连自己都不肯定的志向有什么存在的条件和价值?显然,具有“玩物”的状态才能甜蜜的摘取成功的硕果。

事物是具有两面性的,“玩物”也能让我们攀上最高峰,成就我们的志向,一览众山小。能让我们像不修边幅的科学家们留下自己存在的价值。让我们从此“玩物成志”吧!

展开阅读全文

玩物未必丧志作文

全文共 978 字

+ 加入清单

在这个物质丰富的时代,人人不缺玩的物,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人人各自有志,坐拥物质和志向二者,不因玩物丧志向,不因志向而疏离玩物,才是真正的赢家。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实现志向想戴上一顶象征胜利的王冠,但在此之前,我们被要求先学会承受它的重量——物质的诱惑、意志的沉沦。扎克·马克,一位12岁的成功的小创业者,这个说话声音还很稚嫩的孩子极度享受网上冲浪的乐趣,用了四个月的时间,在网络上创办了“格莱姆因社会网站”,然而他的志向还在继续,因为网络的乐趣还待其不断发掘。扎克将电脑网络当做自己的伙伴,不仅承受住了网络中各种游戏的诱惑,勇敢地走出了迈向电子领域的成功一步,还拥有了更加长远和伟大的奋斗目标。可见,当我们学会在外物吸引下固守自我本心,小心翼翼的维护自己的志向时,外物便不再是戴上成功王冠的阻碍,你反而将会因此拥有更丰富的志向,更加长远的追求、目标。所玩之物,使志存,使志长。

每个人有不同的处世态度,有过分悲观的,也有过分乐观的。对于玩物,人们也常存在这这样的极端——或对玩物避而远之,或沉浸其中一生追求。两种极端的处世态度会铸就扭曲的人性,然而相比于处世态度,玩物的两种极端并不都是错的。对物避而远之是全然不必的,沉浸于玩物所带来了乐趣,把原本的积极向上的爱好发展为人生的目标,那么此时“玩物”便成了“志”的母亲。它成就志向,铸就事业。这便是在正确不过的一个。经常做客《百家讲坛》的讲师马未都,80年代时酷爱收集中国古代器物,相较今日,那时这是一种不务正业,典型的玩物。但他依然不改玩物本性,至90年代他的藏品已逾千件。现今,他作为观复博物馆的创办人,很多古代器物有关书籍的作者为人熟知。正是这种不丧的玩物本性,使他拥有了现今辉煌的事业。在我看来,因玩物立志,因玩物成业。所以玩之物,使志生,使志成。

当然,有些玩物所产生的实际效益虽没有前二者那么明显,但对“志”仍有积极作用。好比社会中存在的大批强大吃货,生活中无Rock不快活的朋友,隔三差五就收到快递的淘宝控等,吃美食、听摇滚、收快递便是他们的玩物——用有限的时间享受生活中物质所带来的无限乐趣,在片刻的心灵休息和满足后,更清楚地明白自己的志向,更快地去追梦。所玩之物是心满,使志明。

玩物未必丧志。坐拥物质和志向二者,不因物丧志,不因志疏物,在玩物中明志、长志、成志,那样便终可成为时代的赢家!

展开阅读全文

玩物未必丧志作文

全文共 753 字

+ 加入清单

在大多数人的眼中,“玩物丧志”是个约定俗称的事情,他们认为,只要“玩物”就一定会“丧志”,可是我认为“玩物未必丧志”。

“玩物”的过程是为以后“得志”做基础。科学家达尔文从小就非常贪玩,喜欢收集一些小昆虫。小石头,经常会逃课去大自然中“探险”,正是因为他幼时的对大自然的喜爱,对小昆虫和自然界中其他生物的好奇,才让他后来成为伟大的科学家,让他发表巨著《物种起源》,提出进化论。假如达尔文幼时并没有对大自然充满好奇心,并没有“玩物”,那么在后来就不会有他后来的成就,也许会有,只是缺少了实践的基础,成就不会这么有影响力。所以,“玩物”是“得志”的重要基础。

“玩物”有时会帮助我们培养兴趣。乔布斯曾逃课去玩游戏,对电脑科技方面产生兴趣,最后成立了风靡全球的苹果公司。试想一下,如果在上学期间的乔布斯只知道埋头读书,也许他就不会精通电脑,不会对科学技术产生兴趣,那么怎么会有他后来对微软技术的研究,创造出方便世人的苹果系列的用品呢?兴趣是人们做事的一个重要前提,而“玩物”则是培养兴趣的一个重要途径,所以“玩物”也是“得志”的重要途径。

“玩物”可以放松心情,有利于“得志”。列宁说:“不会休息的就不会工作。”睡觉时一种休息方式,是自己的大脑和身体得到休息;“玩物”也是一种休息方式,他让我们的神经和思维得到休息。适当的休息可以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所以适当的“玩物”也可以挺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如果只知道学习和工作,一点也不给大脑休息的时间,那样的学习和工作也不够好,适当的“玩物”有利于身心,有利于学习和工作,何乐而不为呢?所以,适当的“玩物”有利于“得志”。

“玩物”的过程是为“得志”打基础,“玩物”是“得志”的一个重要途经,适当的“玩物”有利于“得志”。所以,玩物未必丧志,“玩物”有可能还能够帮助“得志”。

展开阅读全文

玩物未必丧志作文

全文共 1038 字

+ 加入清单

心理学家说,当今是一个励志的时代。这话不假,志确实很重要,然而我们身边却有太多的人忽视了志的重要性,而沉迷于物。

玩物丧志,是一种不健康的生活状态。

玩物使志弱化,终而失去。后主刘禅整日沉迷酒色,不思朝政,即使有诸葛亮、姜维的帮助,也找不回复兴蜀国的志向。乔丹长子杰弗里十八岁时就已在外快活风流,原来的篮球事业梦一天天消磨,当其想重回球场,又哪有心思?由此可见,看似无形的志向,实际上随着一日日的玩物而被消磨殆尽。如果刘禅能够将心思投入到治国平天下,哪能有后主的命运?倘若杰弗里不热衷于玩乐,而是像父亲一样专心打篮球,哪会丧失前途?玩物使志弱化,使人松懈了斗志而沉迷于消极错误的事,最终碌碌无为。

玩物使志偏离正轨而走向不归邪路。李天一有着令人羡慕的物质条件,却将青春葬送于监狱之中,造就这样的悲剧人生的罪魁祸首是谁?玩物定属其一。据相关报道,李天一能弹一手好钢琴,书法造诣也很高,甚至还会打台球。他的志向与未来是多元化的。但是由于迷恋豪车,挥霍无度,沉迷女色,他一天天走向歧途,寻衅滋事,这一系列的玩物使其偏离了正常的人生轨道,偏离了正确的价值观与志向。玩物难以承受的偏差由此可见。

玩物不仅使自己丧志,也会将其危害传染他人。我们知道,人与人都是相互联系的,也会相互影响。如果一个人沉迷于玩物,另一个人可能也会效仿他而迷失自我,最终彼此都失去进取之志。进来流行的桌面游戏三国杀就说明了这个道理。校园里,当有一个同学沉迷一“三国杀”,好奇心和玩心就会驱使着其他人加入进来,很多同学就沉迷于这款桌游,出现集体成绩下滑的现象。玩物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我们既然不能保证摆脱诱惑,那就不要去接触这些物,也就不会丧失志向,危害他人。

放眼当今社会,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实在有太多的玩物丧志的现象,有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因沉迷于网络游戏而荒废了学业,有身居要位的政府官员沉迷于酒色而忘记了自己的职责甚至丢掉了性命,有普通百姓因沉迷于麻将而失去了自己的工作……这是多么可怕的现实。人们原本勤奋有斗志,却因玩物而丧志,也因为玩物,人们想活好而活不好,有理想而不敢想,因为丧失斗志,往往碌碌无为。

韩寒在《青春》一书中也有这样一句话“本该在心中的热血,却涂在了地上。”意思是说心中的进取斗志逐渐湮灭。我认为一个原因就是玩物。玩物丧志,实在是一种不健康的生活状态。

那么作为我们青年人,虽然不必每个人都达成原先多么多么高远的志向,但是有一点我们是可以做到的,那就是拒绝诱惑,坚定志向。唯有如此,才能摆脱玩物丧志悲剧。

展开阅读全文

玩物未必丧志作文

全文共 937 字

+ 加入清单

古语云:有志者事竟成。立志是成功的第一步,物欲是成功的绊脚石。沉湎于物质生活的人,又如何能登上成功之巅?所以玩物者必丧其志。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人物。古往今来,凡沉湎于物质生活的人以悲惨的人生而结局。君不见,隋炀帝大兴土木,寻欢乐而客死江都?君不见,后主刘禅终日作乐,最终将蜀国大好河山拱手相让?今朝有酒今朝醉,或许他们就这样坠入俗尘。假若古代帝王正君心,明志向,那么他们活成为至今让我们追思的人物。

一部《红楼梦》,演绎一段兴衰史。贵族子弟,品茗赏花,头插金钗胸佩玉,白玉为堂金作马又如何,到头来还不是为他人作嫁衣裳。五陵年少,竞相争缠,琵琶声中送青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夜夜笙歌,其乐可知,其形也悲。月满则亏,物极必反。玩物者,游于物而失其心,志也慢慢消存。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古人尚且不能够处理好物与志的关系,又何况生活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的人呢?当诵读起屈原的《离骚》,我们会颇有感慨,我们在默默告诫自己志当存高远,但当我们真正面临手机,网络等时又是如何对待的?当我们或许还在某个角落默默享受着生活的快乐时,我们是否还忆起当初的豪言壮志?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却在拼命地往里冲,或许这就是他们所想要的物质。

物质越是丰富,人们的志向也在时间中慢慢消磨。为官者本可以两袖清风,成一方水土之乐。为人师者,本可以尽心尽职干本职,为国家培育人才。但他们都没有真正的做到表率的作用。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倘若物质没能使他们迷失乐道路,那么我想现在也不会有贪污之嫌。物与志的选择只在人的一念之间,或许就是你的失志而误入歧途。玩物是失败的预兆,丧志则坠入深渊。

当今社会,人又谁不受物之汶汶者乎?或许你选择的是逃避,但我认为若我们正确处理好物与志的关系,也未尝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玩物是因为我们内心的空虚所致,物是我想要的,志亦是我想要的,舍物或是舍志都不可取,人在青壮年之际,正值风华正茂之时,应追求物的生活,但这并不是说没有一个限度,最起码说一日三餐无忧。老当亦壮,宁移白首之心。当物质达到一定程度时,还是要回到心灵的小屋。物质生活的俞丰富,更应坚定自己的志向,这才是智者的行为。

质与志,本是师出同门,却也差距颇远。要相信,玩物会丧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