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医

中医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中医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中医问题。

分享

浏览

6757

作文

28

知中医爱中医作文700字

全文共 70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万里无云,我们小记者们荣幸地去中医院参观了一回。

一路上我们嘻嘻闹闹的,不久就到了这诺大的中医院门口,刚走到里面,原本七嘴八舌的队伍一下子变得鸦雀无声,而且还特别有礼貌地齐喊门口值班的护士姐姐:“姐姐好!”护士姐姐温柔地对我们微笑,说:“你们好!”

我们爬到六楼,听一位中医介绍关于医学的知识,比如:中医、西医的特点;中医、西医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中医四大经典》有哪些;中医有哪些名人……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样一句话:中医不仅是一门医学,还是一门哲学。学好中医,不仅可以养生、治疗疾病,还可以修生养性。

后来我们去了针灸、拔火罐的治疗室。我们来得真是巧,刚好有一位叔叔在做针灸,好奇的我们立即上前围观,还调皮地问那位叔叔:“叔叔,疼不疼啊?”叔叔每回就摇摇脑袋,摆摆手说:“不疼不疼。”医生还把叔叔当作实验室里的“小白鼠”,让他配合着做了一次拔火罐教学,叔叔这个“小白鼠”乐在其中。医生先用镊子夹着一块煤,再用打火机把煤点燃,煤一下子就燃出了一团火焰。医生用熟练的手法将火罐在煤上烧一下,然后迅速地轻轻摁在叔叔背上,拔火罐吸住叔叔背上的肉,慢慢的肉由白变红,再由红变紫。当我们看到了这一系列变化又马上问正在闭着眼睛享受的叔叔:“叔叔,舒服不?”叔叔慢悠悠地回答我们:“嗯~舒服极了!”

我们还去了最后一个地方—中药房。走在离中药房还有十多米处,就传出一股难闻的气味,当我们越走越近时,那股难闻的味道竟奇迹般的消失了。中药房里有蟑螂、甘草、灵芝、板蓝根等许多中药。

天气越来越冷,所有的同学以及老师们都要多穿点衣服,以防感冒,这样才不会进医院。就算进了医院,我们也要乖乖地把药喝光,毕竟良药苦口利于病嘛。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专题作文

中医提醒:雄黄酒不宜多饮极易中毒

全文共 362 字

+ 加入清单

雄黄,作为药用,历史悠久,其药性辛苦、温,有大毒;归肝、胃、大肠经;主要是外用于杀虫、解毒,治疗痈肿疔疮、湿疹疥癣、蛇虫咬伤。

《清嘉录》记载:“研雄黄末,屑蒲根,和酒饮之,谓之雄黄酒。”传统饮雄黄酒的习俗是一种恶俗。在南方地区百姓用雄黄酒涂抹在小孩面庞、耳鼻、额头及手足心等处,目的也是使孩子们免受毒虫、蛇蝎伤害。

雄黄的主要化学成分是有毒的二硫化砷,加热后经化学反应变成三氧化二砷,也就是砒霜。众所周知,砷是剧毒物质,毒性极大。人如果误服,5~50mg即可引起急性砷中毒,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或水样大便,便中带血,同时伴有肝、脾、肾功能损害,血压下降和循环衰竭,甚至出现中枢神经系统麻痹、意识模糊、昏迷等。外用则不宜大面积涂擦及长期持续使用。中毒后的急救方法,生甘草1份、绿豆2份,煎浓汁频服。并及时到医院就诊。

展开阅读全文

老中医爷爷

全文共 814 字

+ 加入清单

爷爷是个老中医,家中总是堆满了各式各样的草药。我总是喜欢端着小凳在一旁静静地看爷爷磨药,熬药。可当那一缕缕药气逐渐弥漫整个屋内,我却厌恶地远远躲避。

小时候常在药铺里玩耍。高大结实的柜台,黑褐色的漆面,发黄陈旧的标签,一副小秤,一双巧手在重重的药柜之间穿梭不歇。爷爷时常会像变戏法似的对哭闹的我拿出几枚甘草片,我含在嘴中,一丝淡淡的甘甜萦绕舌间,于是忘记了药铺苦涩的气味,嘴角微扬,畅想着在遥远的山中,是不是也有人温柔地采摘这些草药,然后晾晒,品尝……

童年是在一碗碗褐色药汤里度过的。爷爷佝偻的背影,药罐里冒出的气体,还有不断舔舐着罐底的蓝色火苗,都一一定格在时光碎片里。那时爷爷总会端着一个白瓷碗,手里带着两块冰糖,笑眯眯地递送到我面前:“良药苦口利于病,乖囡囡,喝了药身体就好了。”我却时常任性地将药碗打翻,留下爷爷独自躲在屋内哭泣。

在病榻上层能靠看书画画来消磨时光。于是从家中破旧的中草药图典里认识了许多美丽的名字:白芷,半夏,紫宛,青黛……爷爷不厌其烦地告诉我它们的功效作用。我常常想,她们前世一定是温婉绰约的美丽女子,然后化作这些草药给病人以最大的安抚。《红楼》里林妹妹让人惋怜的身影,也许只有药香的衬托才楚楚动人吧。夏喝香薷解暑,冬喝冰糖燕窝……氤氲里的潇湘馆才显得如此与众不同。

还曾和爷爷去乡间采药,一路上的阳光明媚或是细雨霏霏,背着背篓的爷爷专注地捻着一颗草药,细细地嗅着。回来路上,竟看到一家小小的药铺。爷爷熟悉地和他们打着招呼。原来,这样的草药香,己然成为一种独特的旋律,飘散在天涯海角,散落在城市乡间每一个角落,给病人带来最温柔的健康保证。

爷爷又在熬药了,我不再逃避,“乖囡囡,快让药气熏一熏才好呢!”药香如蝶,满室翩飞,满室氤氲里,是爷爷慈祥的笑容,和我理解的沉思。

这样苦涩的药香,却成为我心中最香醇的余味与芬芳,伴随着爷爷的爱,细致,绵软,濡染浸透我的人生。这缠绕而挥之不去的药香,是我生命最美好的芬芳!

展开阅读全文

关于中医的名言警句

全文共 2258 字

+ 加入清单

中医,一般指以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所以也称汉医。小编收集了关于中医的名言警句,欢迎阅读。

1.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2.善摄生者,无犯日月之忌,无失岁时之和。(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养性》)

3.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汉·张机《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

4.人是小乾坤,得阳则生,失阳则死。(明·张介宾《类经附翼·大宝论》)

5.天地之理,有开必有合;用药之机,有补必有泻。(清·程国彭《医学心悟·论补法》)

6.医也者,顺天之时,测气之偏,适人之情,体物之理。(清·吴瑭《温病条辨·解儿难》)

7.精是吾神,气是无道,藏精养气,保守坚真。(清·董浩等《全唐文·卷九四五》)

8.人生如天地,和煦则春,惨郁则秋。(清·程杏轩《医述·医学溯源》)

9.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

10.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

11.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帝王世纪·击壤歌》)

12. 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13.天复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素问·宝命全形论》)

14.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素问·宝命全形论》)

15.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素问·举痛论》)

16.饱食即卧,乃生百病。(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道林养性》)

17.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气亦然。(《吕氏春秋·尽数》)

18.早起不在鸡鸣前,晚起不在日出后。(宋·李昉等《太平御览·卷七百二十》)

19.养心莫善于寡欲。(战国·孟子《孟子·尽心》)

20.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21.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素问·上古天真论》)

22.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素问·上古天真论》)

23.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素问·上古天真论》)

24.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25. 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素问·移精变气论》)

26.谨道如法,长有天命。(《素问·生气通天论》)

27.食后须行百步多,手摩脐腹食消磨。(清·尤乘《寿世青编·孙真人卫生歌》)

28.精、气、神,养生家谓之三宝。(明·绮石《理虚元鉴·心肾论》)

29.善服药者,不如善保养。(明·解缙《永乐大典·卷一万一千六百二十》)

30.乳贵有时,食贵有节。(清·吴谦等《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

31.食能以时,身必无灾。(《吕氏春秋·尽数》)

32.善养性者,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道林养性》)

33.小儿无冻饿之患,有饱暖之灾。清·吴瑭《温病条辨·解儿难》

34.夫医者,非仁爱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晋·杨泉《物理论》)

35.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

36.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37.大医精诚(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38.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39.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40.凡为医道,必先正己,然后正物。正己者,谓明理以尽数也;正物者,谓能用药以对病也。(南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医工论》)

41.凡为医者,性情温雅,志必谦恭,动必礼节,举止和柔。(南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医工论》)

42.业医者,活人之心不可无,而自私之心不可有。(宋·刘昉《幼幼新书·自序》)

43.未医彼病,先医我心。(宋·刘昉《幼幼新书·自序》)

44.医非仁爱不可托,非廉洁不可信。(元·戴良《九灵山房集·卷十一》)

45.人身疾苦,与我无异。凡来请召,急去无迟。(明·江瓘《名医类案·医戒》)

46.(医)勿重利,当存仁义,贫富虽殊,药施无二。(明·龚廷贤《万病回春·云林暇笔》)

47.(医)以活人为心,不记宿怨。(明·万全《新刊万氏秘传幼科发挥·肺所生病》)

48.古人医在心,心正药自真。(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49.夫医必自爱自重,而后可临大病而是托。(清·怀抱奇《医彻·品行》)

50.良医处世,不矜名,不计利,此其立德;挽回造化,立起沉疴,此其立功也。(清·叶桂《临证指南医案·华序》)

51.医之为道大矣,医之为任重矣。(清·喻昌《医门法律·自序》)

52.医,仁术也。仁人君子,必笃于情。(清·喻昌《医门法律·问病论》)

53.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后晋·张昭远《旧唐书·孙思邈传》)

54.望闻问切宜详,补泻寒温宜辨。(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行方智圆心小胆大论》)

55.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素问·五藏别论》)

56.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后晋·张昭远《旧唐书·孙思邈传》)

57.医非仁爱不可托,非廉洁不可信。(元·戴良《九灵山房集·卷十一》)

58.(医)勿重利,当存仁义,贫富虽殊,药施无二。(明·龚廷贤《万病回春·云林暇笔》)

59. 上医医国,其次疾人,固医官也。(《国语·晋语八》

60.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展开阅读全文

以学习中医文化为题的作文600字

全文共 638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天空阴沉沉的,但我的心情格外晴朗。我要来到汤养元国医馆——学习中医文化,体验长身高的秘诀。一到店里,就看到叔叔、阿姨们在忙碌着。

首先,我来到药房,听阿姨告诉我“配药是最辛苦的,药必须称多次,1纳克都不能相差,必须精确、精确再精确。”药房叔叔还教我们包中药。我还认识了许多中药,有罗汉果、金银花......。罗汉果、金银花是去火,润喉的,天热上火了,泡一杯喝喝,你会感觉你的咽喉,润润的。

接着我们来到熬药房,叔叔给我们讲了熬药的小常识。熬中药刚开始一般用大火煮,煮沸后用小火。要细火慢慢熬,煎熬大约40分左右。

最后,就是我最期待的促进身高小秘诀。朱医生问:“有哪位小朋友先来体验吗?”我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有一个愿意先尝试的,我心里也有点害怕、紧张,会痛不?这时,朱医生就选了离他最近的一位小朋友,朱医生一边做示范,一边给我们讲解“第一、在脚底板,大拇指按住脚底板下的一根筋,轻轻按摩;第二、在膝盖,大拇指按住膝盖骨骼处的凹的地方一根筋,来回按摩;第三、在头顶,大拇指按住头顶中央慢慢活动,这三点都是促进增高的方法。”这时,“咯咯咯咯”,像是乐曲响起来了,大家都朝一个方向看,哦!原来是小朋友体验者怕痒,发出的笑声,顿时整个房间充满了笑声。

今天了解中医文化真有趣,让我学到了许多中医知识,体验了配制中药,认识了中草药及用处,学会了促进长身高的方法。小朋友们你们一定要记住朱医生说的促进长身高的三个方法,让爸爸妈妈帮我们按摩快快长高哦!

[以学习中医文化为题的作文6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爷爷的中医梦作文

全文共 1175 字

+ 加入清单

爷爷祖祖辈辈居住的村庄,貌不惊人地坐落在鲁西北宽阔的平原上,一条小河从村前弯弯地流过,浑浊的黄河水养育着这一方百姓

时光回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那时国家的改革开放刚刚起步,百废待兴,爷爷奶奶和普普通通的中国老百姓一样,虽然勤劳,但还是相当贫穷他们生育了四个儿子——我大爷、我爸爸还有我的两个叔叔按当时村里的说法,即使我爷爷奶奶当牛做马辛苦一辈子,他们也不会给四个儿子都娶上媳妇

家庭重担有千钧之重怎么生存?怎样过上好日子?

爷爷是一个农民,但他又不是一个纯粹的庄稼人他读书,他的爷爷和父亲都是医生,也就是说,爷爷的家庭是中国传统的耕读门第心中有读书的种子,无论农活多么忙碌,爷爷总是昼耕夜读,他读书,他在默默地学医我想,爷爷肯定知道,改变家庭贫穷生活的希望在哪里 1984年,爷爷已经从事乡村医生工作,但他认为仅仅靠自学的知识,医术是不行的不想坐井观天的他决定离开村庄,到省城一家医生培训学校去上学凑了一点学费、花销和粮票,带上铺盖卷,到生产大队开了封介绍信,爷爷离别家乡,外出求学

那一年,爷爷39岁,我的小叔叔才5岁

39岁,爷爷需要下多大的决心才会走出乡村啊现在回望历史,爷爷也许应该属于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农民工大爷曾经说,城乡之间的大门刚开了一道缝,你爷爷就挤了出去历史的印痕,有意无意地刻在了爷爷身上

爷爷告诉我,当初,之所以选择学医,一是为养家糊口,二是不想家庭的医学到自己这代失传了

从乡村进入了省城,爷爷背井离乡,举目无亲,可以说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作为异乡人的爷爷如饥似渴拼命地读书,刻苦钻研,遇百思不解的问题就拜访名师一番苦读,爷爷学业大进也很荣幸,爷爷被留校了,当老师,讲课,他也坐诊,成了一名省城医生

留校这一步,改变了爷爷的生命轨迹他非常珍惜难得的机遇,继续如饥似渴地学习,系统钻研中医,向妙手回春的医术境界迈进经病人口耳相传,爷爷的名气渐渐变大

对医术,爷爷精益求精;对虚名,爷爷一笑了之

知识改变了爷爷的命运,爷爷的成功又改变了家庭的命运,他的三个儿子——我爸爸、我三叔、小叔,考上了大学,并且,我爸爸和小叔是中医学院毕业1993年,爷爷举家迁到济南居住

爷爷经过奋斗,实现了目标按爷爷的话说,那些富裕之类的东西,只能说算是生活目标,算“小梦”一路走来,爷爷有一个大梦,这个梦就是“中医梦”,他希望国家能够重视中医、拯救中医、振兴中医,中医能够繁荣起来爷爷说,现在真正的中医寥寥无几,中医被歧视,中医濒临危机每提起中医,爷爷就说中医是好东西,是国宝,但现状又令他痛心疾首

如今爷爷已经退休在家,总有患有疑难大病的人登门求医,这时,爷爷总是不厌其烦地给病人讲中医理论,讲某类病的治疗办法我知道,他是在借机普及中医知识,宣传中医

身份卑微的爷爷悬壶济世,在孤独地守望着中医,但我不知道,爷爷的“中医梦——振兴中医的大梦”何时能够变为现实?

[爷爷的中医梦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卫生院中医馆经典对联

全文共 1700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卫生院中医馆经典对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上联】:但愿世间人无病

【下联】:何妨架上药生尘

【上联】:德高可享百年寿

【下联】:量阔能行万里船

【上联】:德艺双馨欣济世

【下联】:岐黄一脉喜传薪

【上联】:汗吐下和温清补

【下联】:妙手中医病根除

【上联】:妙手仁心书大爱

【下联】:悬壶济世铸医魂

【上联】:草药银针医大病

【下联】:丹心妙手挽沉疴

【上联】:千金自草仁风远

【下联】:四诊于心精术传

【上联】:仁心济世杏林茂

【下联】:和气致祥橘井香

【上联】:日暖杏林春境界

【下联】:泉香橘井水襟怀

【上联】:惟贤惟德医者愿

【下联】:亦院亦家此间长

【上联】:未患先防身常健

【下联】:治病求本体自康

【上联】:习传统古为今用

【下联】:采众长中西结合

【上联】:向世精诚怀悯恤

【下联】:为医致力在仁和

【上联】:杏林春暖阴阳合

【下联】:橘井风和草木馨

【上联】:悬壶济市塑名院

【下联】:铸镜鉴邪除病魔

【上联】:悬壶江左传仁术

【下联】:济世名邦惠黎元

【上联】:养生康体中医效

【下联】:益寿延年药膳功

【上联】:阴阳平衡扬正气

【下联】:天人合一保健康

【上联】:运当盛世需警醒

【下联】:境到逆处要从容

【上联】:杏林折枝良医远志

【下联】:悬壶济世荣誉当归

【上联】:协力齐心,君臣佐使

【下联】:同工异曲,丸散膏丹

【上联】:望闻问切诊人间百病

【下联】:丸散膏丹养阁下千秋

【上联】:四诊八法医千家万户

【下联】:瑞年新喜保一方安康

【上联】:医患和谐,情牵橘井

【下联】:新风荡漾,春满杏林

【上联】:衣食住行眠适能益寿

【下联】:喜怒哀思恐过则伤身

【上联】:悬壶济世,雄心创大业

【下联】:励精图治,壮志写春秋

【上联】:望闻问切细辨寒热虚实

【下联】:丹膏丸散妙治杂症疑难

【上联】:术萃中西,良方长济世

【下联】:心施仁爱,妙手总回春

【上联】:撷山川海岳英华此生足矣

【下联】:解父老乡亲疾苦斯志雄哉

【上联】:常沐仁风四季便宜合地理

【下联】:勤播慈雨千般利济到人寰

【上联】:党参人参养来正气祛邪气

【下联】:中医西医善取他长补己长

【上联】:百载攻关,妙手济人济世

【下联】:卅年登顶,仁术良药良医

【上联】:花草虫鱼信手拈来皆入药

【下联】:君臣佐使潜心用好自成家

【上联】:藿香木香四季春风常惠我

【下联】:生地熟地一团和气最宜人

【上联】:继往开来,破解杏林奥秘

【下联】:与时俱进,勇攀医学高峰

【上联】:培固阴阳堂堂正气祛邪气

【下联】:弘扬诚信缕缕春风蔚院风

【上联】:确诊入微,简便验廉施妙手

【下联】:关怀备至,望闻问切献仁心

【上联】:寒热温凉,调摄失宜皆致病

【下联】:石虫草木,运筹得当可回春

【上联】:何事苦人?世上病疴三百种

【下联】:此情牵我,心头荆楚万千家

【上联】:精益求精工于四诊四时四气

【下联】:慎之又慎贵在一人一证一方

【上联】:传承百余年,铸丰碑建伟业

【下联】:创新三十载,谱精诚写传奇

【上联】:是药贵?是医贵?问我免贵

【下联】:急人难、急事难,帮您解难

【上联】:树大楼创大业,江山添锦绣

【下联】:立壮志绘壮锦,日月耀光华

【上联】:医德医风医术,医人间疾苦

【下联】:生情生爱生灵,生世态恩泽

【上联】:中庸持正贵在天人合一自然理法

【下联】:医道崇高谨遵仁爱本元辨证精神

【上联】:辨八纲论虚实扶正祛邪表里兼治

【下联】:精百草明寒热固本培元阴阳调和

【上联】:取天地之精养吾身,存正气于宏业

【下联】:以古今为鉴明其理,治无疾乃上工

【上联】:内外皆医倡导保健养生驱除人间疾苦

【下联】:标本兼治推崇以人为本彰显国医精髓

【上联】:三十征程硕果喜人,最骄人新楼无价

【下联】:五百天使爱心聚首,堪回首大医有形

【上联】:胸怀壮志,热血男儿万丈豪情谋发展

【下联】:笑对人生,白衣天使一曲高歌颂改革

【上联】:悬壶济世,素抱仁心,固本培元襄大任

【下联】:救死扶伤,频施妙手,立诚树信振中医

【上联】:大江东去,波澜何壮阔,后浪自古推前浪

【下联】:阆苑春回,楼宇好巍峨,奇葩从今伴仙葩

【上联】:为人民服务,送上温馨,送上健康,送上平安幸福

【下联】:与时代同行,迎来院庆,迎来盛典,迎来奋斗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中医养生谚语70条

全文共 1058 字

+ 加入清单

1、旱天未到先修塘、疾病未来先预防;

2、头对风,暖烘烘;

3、五碗肌肤清,六碗通神灵。

4、笑一笑,十年少;

5、一顿要吃伤,十顿要喝汤。

6、早起做早操、一天精神好;

7、不气不愁,活到白头;

8、不抽烟、不喝酒,病魔绕着走;

9、通畅两便,健肾壮肝。

10、早饭要好,午饭要饱,晚饭要少。

11、常伸懒腰乃古训,消疲养血又养心。

12、少吃多滋味,多吃坏肚皮;

13、炼出一身汗,小病不用看。

14、肥胖变瘦,病弱壮实。

15、朝食三片姜,犹如人参汤;

16、春不减衣,秋不加帽;

17、朝暮叩齿三百六,七老八十好牙口;

18、七碗轻风生,八碗身轻松,

19、更年期症,病情减轻,

20、运动好比灵芝草,何必苦把仙方找。

21、机器不擦要生锈,卫生不讲要短寿。

22、一碗喉吻润,二碗破独闷。

23、常吃一点蒜,抗癌又保健。

24、天天千步走、药铺不用找;

25、要想人长寿,多吃豆腐少吃肉;

26、头为精神之府,日梳五百健耳目;

27、镇静安眠,痔瘘治愈。

28、脚为第二心脏,搓涌泉保健康;

29、早起一杯水,清肠又润胃。

30、笑口常开,青春常在;

31、九碗临仙境,十碗似升空。

32、拍打足三里,胜吃老母鸡;

33、多食一点醋,不用上药铺。

34、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35、卫生是妙药,锻炼是金丹;

36、不抽烟、少饮酒、活到九十九;

37、日光不照临,医生便上门;

38、防癌灭癌,便秘变稀。

39、娱乐有制,失制则精疲力竭;

40、软化血管,血压降低。

41、冬不蒙首,春不露背;

42、三碗气孔散,四碗发轻汗。

43、饥不暴食、渴不狂饮;

44、白内障眼,恢复光明。

45、大蒜是个宝,常吃身体好;

46、随手揉腹一百遍,通和气血禆神元;

47、常洗衣服常洗澡,常晒被褥疾病少;

48、鱼生火,肉生痰,粗粮淡菜保平安。

49、遇事不恼,长生不老;

50、无病一身福,长寿万事足。

51、日咽唾液三百口,保你活到九十九;

52、情极百病生,情舒百病除。

53、多吃一点姜,益寿保健康。

54、竹从叶上枯,人从脚上老;

55、饭后散步,不进药铺;

56、快乐有度,失度则乐极生悲。

57、每天一苹果,医生远离我。

58、人愿长寿安,要减夜来餐;

59、日撮谷道一百遍,治病消疾又延年;

60、消肠理胃,消喘理肺。

61、多炼一身功,年老少生病。

62、春捂秋冻,到老不生病;

63、人之肾气通于耳,扯拉搓揉健身体;

64、脚对风,请郎中。

65、要活一百多,心胸要宽阔。

66、洗头洗脚,胜似吃药;()

67、一天吃个枣,一生不知老;

68、贪吃贪睡,添病减岁;

69、排除结石,减少血脂。

70、饭吃八成饱,到老肠胃好;

展开阅读全文

中医观后感对中医的感受

全文共 1770 字

+ 加入清单

中医文化渊源流长,经历了数千年的实践和筛选,虽然自己来自药都之乡,华佗故里亳州,但自己对中医药方面的了解确是很少。为了能更深一步的去认识中医文化,因此自己选择了中医概论这门课。通过学习,尽管自己对于中医文化的认识依然是一知半解,但是却让自己引发了对中医药现状的思考。自己开始对中医的一些现状进行了反思和自己个人的见解。

首先,我们从中医的文献方面来说。很多时候,老师们总是说这些经历过数千年洗礼被传承的文献是老祖宗门精华的所在。的确如此,以为这些经历过上千年磨砺筛选的书籍是老祖宗们实践经验的总结,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见这些传承下来的文献的实际价值有多大。但即使是这样,又有多少人去读这些经典之作呢。曾经自己在网上看到过一些信息,一些中医类的高校,竟然把《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等作为学生的选

修课,这种现象怎么能不让人寒心呢。中国文化的瑰宝却被这些“无知”的人们作为了一种挣学分的工具。如果说句难听的,假如这些文献的作者还活着的话,估计也会被气死。更有甚者一些从事中医的人居然对于中医的发展了解不多,这是不是对中医发展现状的一种讽刺呢。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根据自己个人的观点认为,除了外界的因素外,书籍本身的缺陷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外界的因素主要的就是学校对于这些瑰宝的重视程度。只有对这些东西重视了,我们才可能花更多多更大的精力去钻研它。如果学校都认为这些东西可

有可无的话,那还有谁会花精力看呢。同时书籍的本身也有劣势,这些中医药方面的书籍大多繁琐难懂,篇幅也比较长,导致很多人看着看着就失去了耐心,也就没了继续看下去的兴趣。而且这些书籍大都只有文字叙述,没有具体的图片,致使很多人看了却不知道它所讲的是什么。另外由于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对于生活不再是简单的吃饱问题啦,而对于饮食养生方面也更加的看重,说到饮食养生,中药的饮食养生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很多的人开始学习有关中医方面的一些理论知识。而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普通的家庭在层次结构中占了主要的位置,而这些人大都是工薪阶层,文化层次大都不高,对于这些繁琐难懂的书籍兴趣都不会很高。尽管这些书籍的作用很大,但无法进入到寻常百姓家,作用再大,也失去了它原有的价值。

因此我们应该在不篡改原有著作的基础上将原有著作编的通俗易懂,这样才能被大众所接受。从而使这些文献得以继续流传。造福后世子孙。

其次,我们从身边来说,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多少人在一生病的时候,脑子里闪过的是中医,因为大部分的人都会选择向西医求药。而且很多人之所以选择中医是觉得西医无法治疗或者是治疗效果不好时,才选择了中医治疗。而西医仿佛已经成了人们下意识的一种选择。这种现象的出现对我们难道不是警钟吗。流传千年的中医文化却不及发展不到百年的西医。究竟问题出在哪里?

对于这个问题,是一个值得我们深究的问题,这种现象的出现与人为因素是远远分不开的,同时也与中医本身有关。因为随着社会的

发展,中医也逐渐从救死扶伤转变成一种赚钱的工具。很多中医院的门诊价格很高,作为中国本土的中医价格却和西医相似,甚至比西医更高,这让患者有什么理由去选择中医,更何况一些中医院为适应时代的发展,打着传承中医的幌子搞什么中西医结合,中西医都结合了,那人们选择中西医其中一个又有什么区别呢。同时,中医的治疗也有着自己的劣势,如今的社会是一个高速运转的社会,所以人们对于时间的要求很苛刻,而中医的治疗确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疗程较长。因此这也成了中医发展的障碍。

尽管如今的中医发展不尽如人意,但我们却不能如此就否决掉中医,正如上文所提到的,它是经历过实践的检验,有着巨大的实用价值。作为中国人的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传承它。但我认为传承要有着传承的原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中医有着其璀璨的历史,因此它的传承就应该根据其自身的特点传承,而不是搞什么中西医结合。因为我认为中医就是中医,西医就是西医,两者是不能混为一谈的,中医的发展可以汲取时代的先进经验,但却不是结合西医。一旦结合了西医,中医的本质就变了。它就不在是原汁原味的中国本土的中医,而是像现在的混血儿。失去了它最纯正的血统。

悠悠千年的中医文化,有着其夺目的光芒,虽然被沙粒所掩埋了光芒,但我相信,不就的将来,华夏子孙的我们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暗淡的中医重新发出属于它自己耀眼的光芒。

展开阅读全文

中医观后感学习中医基础知识后的感想

全文共 1790 字

+ 加入清单

我来自比较贫穷的山区,小时候病了都是那些地方郎中给治的,而穷地方的老郎中基本都用草药,-小时候恨死那些老郎中了,那些药苦得人眼泪直流啊。而学过中医基础知识后,却对中医有了一种特别的感情,对还在家乡用廉价的草药为故乡人治病的慈祥的老郎中有种特别的感激。

中医是世界上唯一存续数千年而又拥有系统理论的医学,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建立在“阴阳”“五行”“经络”“气相”“血相”等学说之上。其中,“阴阳”与“五行”纯属中国哲学的范畴;“经络”、“穴位”、 “气相”、“血相”又是观察不见到的,因而显得有些“神秘”。至于中药,往往是原材入药,又常常是多药配伍,因而其药理是一种综合效应。

中医不像西医的直观、线性的思维方式,它我一种抽象的、综合的思维方式。中医的“阴阳”、“五行”、“经络”、“气相”、“血相”都是抽象的,需要靠灵性去领悟,需要靠想象去意会,需要靠感觉(即望、闻、问、切)去判断,中医尽管将人体的五脏六腑分别纳入“五行”之中,但绝不将它们割裂开来,而恰恰是将它们作为一个相互制衡的有机系统,完整地统一看待。中医尽管将人体的前后、表里、虚实、寒燥等分别划归“阴”、“阳”两大范畴,但不仅不将其割裂,反而特别强调“阴阳调和”。中医不是针对疾病的直接原因采取对抗性措施,而是强调“扶正祛邪”,即扶持和维护人体自身所具有的正常功能以排除各种不正常的干扰。这些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在最下层的乡下老郎中身上都会体现。现在如果你去医院对医生说你肚子痛,那么医生就会让你做什么检查,在给你开些治这个的药。但是记得小时候肚子痛,中医说法是上火,老郎中除了给吃良药后,还用计谋吓我们,让我们太阳很大的时候不敢去晒太阳了,不敢做在被太阳晒得烫烫的石头上了,然后肚子就会很久都不会痛了,所以对那个老头子是又恨又得听话啊。

还有,古代中医并不分科,往往是由一名医师诊断所有的疾病。这些都是中医抽象与综合思维方式的具体表现。这在平时我们见过的中医治疗中是很常见的。一个老郎中,他可是集脑科骨科五官科内科外科妇产科于一身的,只要是病 ,不管什么病都是老郎中给治的,他是穷苦地方人们的神,而造就这样的神的,就是我们中医。

我们的审美其实在中医里都有体现的,“中医说,‘心开窍于舌,其华在面’;上粉底把两腮衬托的白里透红,就是为证明我的心气是旺盛的。‘肝开窍于目,其华在爪’;涂指甲油把手指甲染成红色,就是要表示我的肝血是充沛的。‘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打口红就是要表明我胃口好。‘肺开窍于鼻,其华在皮毛’,用润肤霜洗面奶把皮肤打理得光滑细嫩,就是要表明我的肺健康。‘肾开窍于耳,其华在发’;一头乌黑浓密的秀发恰好说明我肾中阴阳的平衡。”1由此可知,中医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影响我们的审美,中医的理论已经深入到一个根本就不不知道中医 的人的意识中,人们都在以中医所建立的健康标准在要求自己,甚至就是说中医说的健康不健康就是日常生日经常说的美不美。中医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

学问。“古时之人参,得天地轻灵之气,故既可补阴,又可补阳;今时之人参。得世俗之浊气,故性味多偏温燥”2。由于现在什么都在讲究产业化,中药也不例外,导致很中药的药中药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原材入药,在乡下,平常我们的小病就是家里 的草药都能对付过去,每个乡下人都是一个没入门的中医,对一些简单的头痛脑热的都能自己给治疗。但是有些药却也是有讲究的,对其生长环境,生长年份,制药过程都是有严格要求的。特别是煎药时候的火候,这是一个老中医的大性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很多已经没有药到病除的效果了。这也给否认中医的一个可谈之词。 1

2《 中医与西医的比较及中医的科学性》 《中国卫生产业》2007第九期 《中医医话》207.05

近几年来,中医这个几千年来给中国人们带来健康的医学却遭到非议,说它是伪科学。不错,中医很多理论和方法现代科学是不能解释的,可是这能说明它就是错误的吗?我是一个工科学生,我对人类历史上那些当时不能解释,而当新的对真理靠近了的理论出现后却都迎刃而解的事实有着很深的感触,有时候,也正因为有这样的事情存在,才使得我们更靠近真理。现代科学不能解释而却实用有效的中医可能就是这样的一个。

作为华夏子孙,作为龙的传人,对祖先们留给我们的如此博大精深的文化医学财富,我们应该以足够的重视,不但要继承,而且要把我们祖国的医学发扬光大。

展开阅读全文

中医观后感读中医经典读后告诉你

全文共 3082 字

+ 加入清单

中医四大经典读后感 中医四大经典指的是中医发展史上起到重要作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四部经典巨著,对古代乃至现代中医都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与研究价值。关于四大经典的具体组成存在争议。目前学术界一般将《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看做是中医四大经典。也有部分中医教材把《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当作四大经典。目前采用前者说法的较多。

《金匮要略》是张仲景著述的中医经典古籍之一。看过《金匮要略》之后,第一个启示就是《金匮要略》中的养生观和“治未病”的思想。在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篇中,他提到“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这就是说只要五脏个主要功能正常,五脏之间关系协调,五脏各属系统功能正常,人体机能就可以保持一种调畅的状态,就不容易感病或者内生疾病,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若人能“养慎”,既内养正气,外慎风寒,则即使患病,也不容易便为坏病,容易医治。其实也就是告诉我们要懂得养生之道,人本与自然,之所以中药能够治病也就在于此,人和中药同属大自然的产物,本身属性就是形同的。所以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应该顺超自然的规律,才能不断逼近“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境界。“治未病”是有三从含义的:即未病先防、即病防传和后防复。在《金匮要略》中,她提到“夫治未病者,见杆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这里主要是在强调即病防传的中药性,已患肝病虚证,为防止金晦肝木,则要在治肝病的同时,补土制水以助火制金。这才是“上工”的境界。这种精神也在文中多处体现出来了,如在治疗风湿兼气虚是的防已黄氏汤中,“胃中不和者,加芍药三分”,在肾病传心的乌头赤石脂丸证,心病传肺的百合地黄汤证,肺病传肝的“肝色青而反色白”,脾病传肾的干姜笭术汤证中也都有提及,故要严加防范,先安其未受邪、未受病之地。“治未病”思想贯穿全书始终,证明仲师认为“治未病”与治病同等重要,甚至可以说是更重要。

《黄帝内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那《黄帝内经》是什么意思呢?内经,不少人认为是讲内在人体规律的,有的人认为是讲内科的,但相关专家认为《黄帝内经》 是一部讲“内求”的书,要使生命健康长寿,不要外求,要往里求、往内求,所以叫“内经”。也就是说你要使生命健康, 比如有了病怎么治病,不一定非要去吃什么药。《黄帝内经》就告诉我们要“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要“恬淡虚无,真气从之”,从而使人少生病或不生病。

看完《黄帝内经 》 ,对于中国人民千百年来顺应四时休养生息的生活我也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以前不好的生活习惯在我身上都能找到,比如说经常熬夜,暴饮暴食,而《黄帝内经 》 说道: “ 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也 ”“ 四时阴阳,从之则生,逆之者亡。 ” 正常情况下,阴阳对立统一运动有度、有序、适时当位,则阴阳和谐,反之则阴阳失调,而人体疾病的本质就是阴阳失调。《黄帝内经 》 不但在健康上给我们提供了辩证的思想,在精神上也给了我们有益的指引,比如在现实社会中,工作压力大,社会关系复杂,都会给我们的情绪带来影响,而这本书告诉我们,喜怒悲忧恐等精神情志活动,也是五脏功能的表现,也就是说,五脏出现疾病同样会给人带来情绪上的疾病,反之,情绪的失常也会影响五脏的健康。大喜伤心,大悲伤肺,大怒伤肝,大恐伤肾,忧思伤脾。所以,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要保持平常的心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保持和谐的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对我们的身体健康、生活工作都有好处。所以养生说到底就是在说饮食、起居、工作和劳动、精神这四个方面的问题。只要这四个方面都能做到,就能像岐伯和黄帝对话当中所说的这样,人人都能活过一百岁。所以说活到一百岁并不稀奇,不需要外求,只需要做好这四方面就可以了。而这四个方面贯穿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做到这四点,不是一天两天就行了,而是一辈子,每时每刻都这么做,把它变成一种生活方式,变成一种生活习惯。

良好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应该像《黄帝内经 》 里说的一样:

1.“饮食有节制,起居有规律,不妄事操劳”;肆欲纵色,耗散精气,喝酒行房事,此行差也。

2.“唾沫吐得太远,有伤元气”。

3.“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没有非分之想,平和安宁,真气保存体内,形影不离,病不伤也。

4.“仁者寿也:胸怀宽广者,益寿;反之。胸怀狭隘者,不益健康有害生命”;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道德日全者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此养生之大旨也。注重道德修养:“浩然正气”有利于身心健康??

5.“如果连自己都不能原谅的人,怎能心如止水;”“还在判断值与不值得,可见心中还有衡量,还是有‘气根’”。

《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外感及其杂病治疗规律的专著。全书重点论述人体感受风寒之邪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及如何进行辩证施治的方法。其主要内容是六经辨证和辨方证,尤其注重辨方证,近代经方大师胡希恕曾提出:辨方证是辨证的尖端,是在强调经方理论的特点。《伤寒杂病论》对每一个方证,论述非常精详,既说明其主要适应证,也详述其禁忌

证及类似证、鉴别证。例如《伤寒论》就有20多条提到桂枝汤。对一个方证论述如此精细,是在告诫后人辨方证的重要性,同时也告诉人们,在辨方证时,要注意到证的病位在表、在里,还是在半表半里,证候的病性属阳还是属阴。

在《伤寒论》的学习中,方证很重要的,其主要内容是六经辨证和辨方证,尤其注重辨方证,近代经方大师胡希恕曾提出:辨方证是辨证的尖端,是在强调经方理论的特点。《伤寒杂病论》对每一个方证,论述非常精详,既说明其主要适应证,也详述其禁忌证及类似证、鉴别证;其次是药量,以桂枝汤为例,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五味,非常平常.但只这五味药在伤寒中的变局是最多的,桂枝或加其量,或加其味,或减其味,真是让人眼花缭乱,难以适其所以.比如桂枝汤加桂枝量,则为桂枝加桂汤,加芍药量则为小建中汤,去芍加附则为桂枝附子汤,去桂又为芍药甘草汤,其他的有麻黄汤类方,承气汤类方,泻心汤类方,总结体会相类方之间的主治和药味药量的区别,再结合多看书,也会有所收获;最后,煎煮法也很重要。《伤寒论》中用到麻黄的方剂共有7首。7方用麻黄虽皆是先煎,但先煎之中还有略有差别:一是麻黄汤、葛根汤、小青龙汤等,都是“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二是桂枝麻黄各半汤、麻黄升麻汤等,都是“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三是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中“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由上可见,麻黄在不同的方剂中的煎煮时间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对于不同的病症,仲景采取了不同煎煮法以使药物达到最好的疗效。

《温病条辨》为吴瑭多年温病学术研究和临床总结的力作。全书以三焦辨证为主干,前后贯穿,释解温病全过程辨治,同时参以仲景六经辨证、刘河间温热病机。是温病学派大家吴鞠通的重要著作,对温病学说理论基础的建立和临床疗效的提高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而且《温病条辨》可以说是伤寒论的完善,弥补了自仲景以来只有伤寒没有瘟病的遗憾。而该书也是采用《伤寒论》的格式所写,且采用三焦辨证是纵向的思路。而伤寒采用六经辩证是由表入里的横向思路,正如瑭之所言:“学者诚能合二书而细心体察,自无难识之证,虽不及内伤,而万病诊法,实不出此一纵一横之外。”

以上这几点,就是我读中医经典的体会,然而中医经典需要反复读,仔细读,乃至“渐能成诵”。而自与之相差甚远,所以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要不断学习、不断总结。最终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医医师。

展开阅读全文

中医治病的过程需要明朗化

全文共 528 字

+ 加入清单

(过程很重要)

中医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之一。但是与西医相比,它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还是太小了。究其不能被广泛接受的原因,就是因为过程太晦涩。

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日新月异,人们的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因此西医在技术层面上的问题通过科普宣传和患者的自身感受,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本来治病是应该注重结果的,但关系到自身的生命安危时,人们也就多投入了几分精力,不但要看结果,还要看过程。这一看过程,西医就明显地占有了优势。检测手段,复杂仪器让患者感到满足——现代科学技术在支撑着他;高烧不退,频繁换药他心里都觉得踏实。因为他明白高烧是由病毒和细菌引起的,而不同的药是针对不同的菌群,细菌也具有耐药性,新药会杀灭耐药菌群,病毒还会变异,等等,不一而足。

看中医治病的过程就非常的难,难以科普宣传,难以让外行明了。而且简单的诊病手段也让患者感到忐忑不安。你能让一个接受过现代科技教育的人接受阴阳五行吗?你能让一个普通患者明白脉象的浮滑沉涩?我曾在医院里听一患者问医生:中医怎样消炎?医生回答:中医没有这个概念,比较相近的是清热。医生的回答应该说也没有错,可这样的解释患者是难以接受的。

所以,在向世界推广的过程中,我们的中医应该有一些调整,让过程变得明朗一些,便于理解一些。

展开阅读全文

中华文化瑰宝——中医

全文共 1009 字

+ 加入清单

自19世纪末以来,中国开始不断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文化和科学,部分国人认为要想强国,就要西化。这种极端的认识使得中国的一些传统文化被贬得一文不值,我国的中医理论从那时起就被卷入了尴尬的境地,强势的西医正一点点吞噬掉中医。

李阿姨自学中医,学习的主要途径就是图书馆和上网。在与她交流之后,我感触颇深,虽然只有短短的两个小时,但对于我来说是宝贵的。她没有长篇大论地给我们讲中医理论,而是让我们认识了各种医疗用具、人体穴位图等,并且告诉我们一些平时能用得上的中医治病的小窍门。李阿姨还在我们身上实践,让我们真正体会了中医治病的效果。和西医里那些冰冷的针管相比,中医的用具可有意思多了,那些五花八门的用具是猜不出它们用途的。印象最深的那只酷似钢笔的针,没想到是在耳尖放血用的。乍听阿姨说“放血”这两个字时,不免恐惧,后来才知道不过是在耳尖的穴位上扎一个眼儿流几滴血而已,并且那种疼痛感一般人都能承受,但只在有很严重的炎症时才会用这种方法,它能调节体内平衡,清除毒素。李阿姨还给我们演示了其他诊治方法,比如针灸、刮痧等,都是我们平时鲜有所闻的。

中医讲究气血平衡,人体遍布穴位,尤以脚部和耳部最多,这些穴位大多与不同的器官相关联,因此只要找准穴位揉一揉、按一按,就是治疗。

当李阿姨告诉我这些只是皮毛时,我不禁感叹中医的博大精深,更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及古人的智慧感到骄傲。然而这些在一些时尚的国人眼里却不值一提。积极吸取西方先进的文化本没什么错,但如果因此而扔掉流传了上千年的老祖宗的智慧结晶,那就愚蠢了。中医虽然有不科学、不合理的地方,但也不是毫无可取之处。中医和西医解决问题的出发点不同,西医主要是得了病再治,药物全是化学成分,见效快,但有副作用,而中医则主要是让人怎样不得病,重在调理,但见效慢。

美国著名科学家乔治·萨顿在《东方和西方的科学》中提到,东方和西方正像一个人的不同神态,代表着人类经验的基本和互补的两个方面,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真理是一样的。这彻底否定了中医理论不符合现代科学标准的说法。

李阿姨还告诉我们,她当时就读的中医学院,打着“中西结合”课改的幌子,把中医定为选修课,西医则必修。现在的中医还面临着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没有人传承。中医目前是靠拥有纯中医技能的中医师们撑着,他们大多已经50岁以上,80后90后一般没人愿意从事这项工作。

可悲的还不止中医,还有很多传统文化被我们忽视了,面对这一现状,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展开阅读全文

记一个老中医高中作文

全文共 432 字

+ 加入清单

我想说的,是一个老中医

一个抓两服药称两次称的老中医。

仅此而已。

后记:

我平生最讨厌的有两个地方,一个是学校。我向来不喜欢学校,应该是说很讨厌那个地方,但我是犯贱呢还是犯贱呢,一个暑假过完行尸走肉的生活后再回到那个令我讨厌的地方后就会立马又活泼乱跳了,或许是因为老师和同学的缘故吧,看到他们我就很欣喜,但我实在不喜欢那个地方,真是犯贱呢

学校给我们班真是特别待遇。从教室的窗口望出去,总能望道一望无际的绿色栏杆,一排排的,很好看。我总是想到那句著名的“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也许我这辈子最大的梦想就是逃离这个牢笼了吧,那个锁住了我们的思想,以及那遥不可及的自由的牢笼,自由哇。那一排排绿色的栏杆,很像一个监狱,真的

另一个是医院,倒不是说不喜欢医院的消毒水味道,不过我相信不久之后会讨厌的。在医院那个烂卡儿湾,作为一个怕死鬼,必须乖乖听医生的话,而且还不能动,对我来说完全是折磨。不过中医还是比较喜欢的。一如这个老中医,一个抓两服药称两次称的老中医,仅此而已

展开阅读全文

探索中医世界之穴位贴敷作文350字

全文共 348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们小记者来到中医院,探索中医世界之——穴位贴敷。今天给我们上课的是中医院的吴医生。

吴医生给我们介绍了阴阳,在中医里阴阳是很重要的,就像翘翘板一样。左边是阴,右边是阳,如果两边不平衡身体就会生病。冬病夏/冬治就是通过中医外治疗法来调整失去平衡的阴阳。然后我们又来到中医院的二楼,吴医生和护士阿姨给我们做了穴位贴敷,一共要贴八个,五个穴位。人体有很多穴位,贴敷有五个地方,背上三个,心脏旁边一个,喉咙下面有一个,听得我们云里雾里的。我很荣幸做了贴敷小模特,一开始贴上去凉凉的,后来越来越热,中药一些热的药物已经在往皮肤里面钻进去了,后来适应了,就非常舒服了。吴医生讲完后,我们小记者自己动手搓药丸,自己试着找穴位贴敷。

虽然,我还没有搞清楚这是什么穴,那是什么穴,但是我觉得中医世界真的很奇妙!

展开阅读全文

神奇的中医作文350字

全文共 357 字

+ 加入清单

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它和西医不同,不用抽血打针。中医都是观形,诊脉,然后会配些草药回家煎水服用(中药有点苦哦),但有的病不用吃药,只要贴贴药膏就能痊愈,是不是很神奇呢?

跟着水晶老师和小记者团队来到萧山中医院参观,领略中医的神奇(冬病夏治和冬病冬治)。一走进中医院的大门,就能闻到中草药的药香(也有小朋友说是臭的)。

来到教室,名医教我们搓药丸,认穴位,还和小朋友们互相贴药膏。这副药丸是由延胡索、细辛、白芥子、甘遂四味药组成,能提高小朋友的免疫力,贴上后有点热热的,挺舒服,它会慢慢地渗入皮肤,融入经络,要提醒小朋友们药膏虽好,可不能贴时间太长哦,(小朋友贴药膏的时间2-4小时就好,成人是6-8小时)同学们要记得哦!

名医还告诉我们,中医还有针灸、推拿等……同学们是不是为我们祖辈的智慧骄傲呢?为我们是中国人而骄傲!

展开阅读全文

中医,我国的医学宝库作文700字

全文共 728 字

+ 加入清单

中医,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我国有许多历代中医名家,如扁鹊、华佗、李时珍。而今天,我们小记者要去中医院一睹中医的风采。

来到中医院,我们径直来到了6楼,由治未病的李艳医师给我们上课,我了解了中医四大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草经》,大家在课后可以去看看哦!我还了解了原来中药是指在中医的指导下预防、诊断、治疗人体机能的药物。竟然还有植物类、动物类、介壳和矿物类呢!

中医不像西医,中医有很多无毒副作用的外治疗法,如针灸、艾炙、火罐、刮痧、推拿等,可以治疗很多痛症及内科,外科疾病。听完课,我们又来到了“中医综合治疗室”,一进门:天哪,中医竟然是这么治疗的,实在是太可怕了!我赶紧跑了一个医师后面,他正在和中风的病人扎针灸,只见病人的头上、肩上都插满了银针。见有根银针没插好,医生活生生地拔了出来,又插了进去,可病人却毫无表情,似乎什么事也没发生过。

再看另一位病人,他的肩膀、颈椎上插满了像烟似的艾炙,上面冒着白雾,还散发着腾腾的热气。随后,医生拿了几个充满电流的夹子夹在了银针上,病人的身体不由自主地颤动起来,我立马担心起来:“叔叔,请问针灸和艾炙插在身上痛吗?艾炙有什么功效吗?”“只有轻微的疼痛,跟西医的扎针差不多,艾炙呢,可以治疗肩膀疼,颈椎痛,还可以矫正胎位呢!”

每个医院都有药房,中医院当然也有药房啦!来到“放心药房”,一阵浓浓的中草药味扑鼻而来,两个阿姨正在给病人家属配药,小记者们品尝各种各样的中药,药房里其乐融融。

随后,我们去了骨科,知道中医骨伤科相比西医:“不开刀,不吃药,花费少,康复快。”最后,我们还向李艳医师提了各种不懂的问题……

中医,是我们中国的医学,中医花费少,还康复的快,建议大家可以用中医治病哦!

展开阅读全文

探索中医奥秘作文600字

全文共 638 字

+ 加入清单

对于我来说,医院是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因为我的妈妈在医院工作,但我却对中医非常陌生。今天,我跟随着老师还有其他新华小记者,一起走进开化中医院探索中医的奥秘

首先,我们来到了“第一站”——中药房。医药师给我们介绍了许多的药材,有五味子,枸菊,无花果……琳琅满目,各式各样的。后来我看见正在包药的药师们觉得很好奇,于是我便迎上去询问“能不能让我来试一下?”我本想如果不同意就算了,毕竟药也不是能随便给人乱摸的。可没想到,药师们竟然慷慨的同意了。我先拿出来一张包药纸,对着药师照葫芦画瓢,仔细的瞎捣鼓起来,我在一旁听医生说:“先要对折,然后再对折,最后封一下口,就可以了。”经过一阵阵努力之后,我终于折成了,可还是像一个“丑八怪,”“四不像。”但最终我还是做了一个漂漂亮亮的药包。我看着我手中漂漂亮亮的药包,心里可开心了呢!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第二站”——煎药房。“哇——哇!”一阵阵震撼声响彻云霄。煎药房里陈列着各式各样的煎药器材,我们个个儿带着好奇的面孔,仔细的听着医师的讲解。

最后,我们来到了“第三站”——会议室。在这里我们见到了期待已久的胡奶奶。胡奶奶是第一任中医院院长,她还有着许多既光荣又感人的事迹呢!胡奶奶一脸慈祥,葡萄一般大小的眼睛贴在脸上,高高的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他笑起来又让人有种说不出的亲切感。之后,我们听了胡奶奶的讲课,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了中医的知识。

时间就像一位调皮的姑娘悄悄地溜走了,我们的活动也到了尾声。通过这次活动,我觉得中医真是当之无愧的国粹!

展开阅读全文

中医文化作文1000字

全文共 975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一大早就来到了开化县中医院,因为今天我作为小记者要到这里体验中医的魅力。

活动一开始,我们去了中药房,认识了好多的中药,有炒椿皮、石榴皮、灯心草、绞股蓝、泽兰等,其中,灯心草是中药中最轻的药,灯心草,别名秧草、水灯心、野席草、虎须草、赤须、灯芯。主产于江苏、福建、四川、贵州、云南。灯心草具有清心火、利小便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心烦失眠,尿少涩痛,口舌生疮等症。它呈黄色,长得像泡面,细细长长的。它可以治清心火、利小便、镇静安眠、治疗小儿惊厥等功效。

看完这些后,我们又学了包药材,包药材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牛粪包,另一种是金华兰溪包,包的都是正方形。

中药房的医生说:“治疗感冒的中药有:苍耳子、辛夷、板蓝根、菊花等;补气的中药有:人参、生黄芪、党参、太子参等;治疗骨伤的中药有:败酱草、土茯苓、天麻、大力子等;治疗肾病的中药有:枸杞子、田七粉、白菊花、金银花等……”

然后,我们又去了熬制中药的地方,那里全是中药味,热热的,因为受不了中药的气味,好多小记者都躲在楼梯口。

最后,我们到了六楼的会议室采访胡云英院长,她今年80岁了,她一共就诊了53年,她在省级和国家级有关杂志和学报刊登论文二十多篇,先后被选为省第七届人大代表;开化县七、八、九共三届县人大代表,县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三八红旗手;市优秀知识分子;曾多次被评为县级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胡云英一直以医德和人品倍受同事和患者的称赞。

"当医生这么多年,我自己体会最深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技术,二是医德,这也是做医生最起码的条件。"胡云英认为,不仅要有精湛的技术,还要做到一视同仁,把病人当作亲人。"每当看到病人医好了,我都会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但如果病人就诊三次还没有好转,我就会向其他医生请教,进行会诊。"胡云英表示,在提升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她还会不断地学习,因为现代医学更新速度快,如果放松学习,很快就会跟不上形势。她曾经收到过外地的聘请,年薪10万元人民币,可是她却留在了开化,她说:“因为我舍不得开化,开化是我的家乡。”又讲了她对中医院觉得需要改进的地方:“我觉得中医院应该在整体素质上大大改进。”

中医是中华民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代表中华民族的医学与伟大创造,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中华民族的文明富强推动中医”一带一路”走向国际化,复苏、复活、复兴东方中医之路,再生拯救全人类的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我的爸爸是中医作文600字

全文共 637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爸爸个子不高,头发理得短短的,圆圆的脸,鼻梁上架着副眼镜,透过厚厚的镜片能看到他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闪烁着智慧、热情的光芒,他脸上常常挂着谦和的微笑。

爸爸从事的是证券工作,但他却是个十足的“中医师”。

首先是他的藏书。爸爸房间的书架上摆满了书,绝大部分都是与中医有关的书。爸爸的车上、公文包里经常都带着一本中医书,无论去到哪里,只要一有空,就会拿出书来聚精会神地看,边看边记笔记,别提有多认真了。有一回假期,我们开车回老家,高速公路很拥堵,每次一堵车,爸爸就会拿过放在副驾驶座上的中医书来研读,前面的车开始动了,他还沉浸在中医的世界里浑然不觉,等听到我们的喊声方才回过神来继续开车。

其次是他的各种装备。我们家备有针灸、艾灸、拔罐、刮痧要用到的东西,墙上贴着张穴位图,桌上立着个小铜人,是爸爸闲暇时用来辨认穴位、练习扎针的。还有一个大大的柜子,每格抽屉里放满了中药颗粒包,有当归、党参、黄芪、桔梗……都是最常用的中药材,爸爸手写标签纸贴在一格格的抽屉上,把每种药材的药性和常用的搭配统统熟记于心,自己会开药单,像极了中医馆里的医师。

每当我风寒感冒时,爸爸会第一时间给我望闻问切,并嘱咐妈妈用艾灸灸我背上的大椎穴,祛除体内的风寒。然后打开他的中药柜,取出几味药剂,加点水放锅里烧开,让我趁热喝下,这样感冒没几天就能好,特别灵验。每当爸爸回老家时,常常会询问奶奶和姑姑身上有哪里不舒服,根据情况给他们针灸,或者开药方,特别厉害。

这就是我的“中医大师”爸爸,是我敬佩而骄傲的爸爸!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