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天

中天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中天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中天问题。

分享

浏览

130

作文

7

看易中天讲《诸子百家》有感

全文共 729 字

+ 加入清单

之前看诸子百家的著作都是带着崇拜心去看的,就像在一座大山里,没有整体概念。自从看了易中天先生讲的《先秦诸子 百家争鸣》感觉豁然开朗,最重要的是也知道了诸子百家各有优缺点,以及他们之间的发展关系。

之前自己对儒家的东西很是赞赏,特别崇拜以德治国的理论,因为现在看到当下中国道德沦丧,贪腐横行,食品安全问题百出,铁路事故时有发生,教育收费奇高拉大贫富受教育机会,医疗收费过高老百姓无法承受,公路收费油价太高抬高物价。我一直认为以德治国是解决问题良药,依法治国是底线,是社会最后防线,我们不能只靠这一道防线来规范社会的,应在依法治国之上再加一个以德治国的上层防线。听了易中天的讲座以后,对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特别赞同他的一句话:依法治国,以德育人。

另一个感受就是所谓的百家争鸣,其实听来听去就是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四家争鸣。最后总结是:墨家关注社会,提倡平等、互利、兼爱;道家关注人生,提倡真实、自由、宽容;法家关注国家,提倡公平、公开、公正,儒家关注文化,提倡仁爱、正义、自强。

统一各家的名字,我们可以统称为为中华民族的祖先,在古代就提出了 平等、互利、兼爱,真实、自由、宽容,公开、公平、公正,仁爱、正义、自强。除了没有民主之外,很多都是现代人追求的核心价值。虽然我们的祖先在古代提出这些思想时有些其他的历史限制内容在其中,可是用现在的思想去与祖先对接,其中很多思想理论现在仍然很先进。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这样的精神,这样我们的民族才会有自信心,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幸福、快乐。

另。还有一个特别收获,那就是易中天先生的抽象继承法,我觉得独具魅力,真是理论研究方面的创新。抽象,将诸子百家各家精华抽出,注入到现代人的大脑,使其焕发新的光辉。

展开阅读全文

易中天:这是我的选择

全文共 1932 字

+ 加入清单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欢迎,但是我得实事求是地说,我很不情愿地站在这儿。因为我很怕来到这里,又被贴上一个叫青年导师的标签,我身上标签够多的了,用得最多的叫学术超男,我真的不想再贴上一个标签叫青年导师。我今天来只想和青年朋友们一起探讨、交流、分享。如果说有导师的话,我希望你们同时也是我的导师,我们互为导师。

请问十八岁的时候,你们在想什么?干什么?大家都在高考。那我十八岁的时候,干了什么呢?我十八岁的时候,做了一个勇敢的决定,参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我为什么会做这样一个勇敢的决定呢?因为我读了一本书,这本书是苏联作家威拉·凯特林斯卡娅写的,它的名字叫《勇敢》。它描述的是莫斯科和列宁格勒的一批共青团员到西伯利亚,去建设一座共青城。我读了以后,热血沸腾,我说:“我也去,我也写一本中国的《勇敢》,我要成为中国的威拉·凯特林斯卡娅。”我就这么坚决地去了,而且还非常幸运,到了乌鲁木齐以后分单位,就把我分到了农八师共青团农场。

我当时就是要去实现自己的目标,实现自己的理想。但是去了以后,才发现,那个被诗意地描述过的地方,证明了生活不是诗,等待着我们的是无法形容的寂寞、单调、劳累、纠结。我住进了牛棚,跟牛住在一块。第一天什么活?挤牛奶。我上去就挤,根本挤不出来。老职工跟我说:“不是这样挤的,你得先让小牛吃一口,把奶胀出来。”我说:“这小牛怎么弄呢?”他说:“你把小牛放了,让它吃啊。”小牛拴在旁边,我把小牛解开来,小牛冲过去,一口咬住,吃奶,我在旁边看着。老职工说:“你怎么还看着,它都吃完了,你还挤什么呀?”我说:“这怎么弄啊?”他说:“你拽过来呀。”我拽那牛,根本就拽不动,初生牛犊不怕虎,它还怕我吗?好不容易拽过来,把它拴上,它又挣脱了。刚挤了一点奶,母牛发现了,很愤怒地一脚就把奶桶踢翻了,然后顺便也给了我一脚。老职工说:“你怎么这么笨?”后来班长过来说:“要不你放牛去吧。”班长给了我一根很结实的棍儿,我说:“拿棍儿干吗呢?打狼啊?”他说:“狼倒是没有的,打牛,牛不听话,你就打它。”于是,我就带着书,赶着牛出去了。出去以后,牛在那儿吃草,我就看书,看了一会儿,一看,牛群没了。只有一头牛还在跟前,正准备往前冲,我赶快拎着棍子就过去,我说:“你站住,你上哪儿去?”牛看了我一眼,然后走了。最后,我的跟前一头牛都没有了,然后只好拎着棍子一个一个去赶。

我很快就从畜牧班被调到了大田班。后来,我在兵团干完了几乎所有的脏活、累活、苦活。比方说有一种活叫“脱裤腿”,就是棉花苗长到这么高的时候,要把苗下面的两片叶子打掉。因为苗只有这么高,你弯着腰是够不着的,得跪下来。跪下来以后,用两只手去弄,然后就膝行,一爬就是一天。兵团的田叫条田,那个条田一望无际,根本看不到头,你每天必须从这一头,爬到那一头,然后把另外两行的叶子打完了才爬回来,这一天的活就算干完了。你要是速度不够,根本回不来。那个时候我看着那一望无际的条田,就想我的希望在哪里?现在很多年轻人说看不到希望,你到条田去看看。

后悔吗?不后悔。因为那是我自己的决定,我不后悔。我到现在都认为,当我服从自己的内心最强烈的冲动的时候,不管它的结局是什么样的,不管将来我会吃多少苦,我无怨无悔,选择即负责。人生能有几回“二”,何不潇洒“二”一回。我想我既然做了这个梦,虽然生活不是诗,虽然生活没有像我想象的那样,可以给我提供那么多素材,让我成为一位伟大的作家,但是我的梦,我得继续做下去。所以我当时读了很多书,而正是由于这样一个积累,最后让我考上了武汉大学。

2005年上《百家讲坛》,2006年《品三国》,我也不想装谦虚了,确实出名了。两件事告诉我出名了。第一件事情,我在香港遇到一对老夫妻,过来说:“你是不是易中天?”第二件事情,2006年8月份《品三国》在北京首发,当时西单图书大厦被排队来签名的读者团团围住,西单图书大厦被围了一个圈以后,还排不过来,就从地下车库穿过去,一直穿到了居民区,然后居民打110报警。北京市西城区公安分局来了一个副局长,十七辆警车,一百个警员维持秩序。这大概就是世俗眼睛里的成功吧,同样按照世俗的眼光,我易中天好歹也算叫功成名就,同样按照这样的眼光,我应该含饴弄孙,安享晚年。但是我突然有一种冲动,我决定要写一部三十六卷本的《易中天中华史》。就是像这样的一本书,要写三十六本,这又是什么概念呢?两个月写一本,得六年,而两个月是写不了一本的,因此得八年。当时消息发布以后,就有人表态说:“这事如果不是易老师疯了,就是我疯了。”可是我就是想做呀,我内心就是有一种强烈的冲动,我就是想写这么一部东西。我现在可以告诉诸位的是,已经出到第八本了,我还会写下去,一直到无能为力为止。

展开阅读全文

百家讲坛易中天为何风光不在?揭秘原因!

全文共 1694 字

+ 加入清单

《百家讲坛》主讲人、浙江大学博士于钟华近日为新书《问道王羲之》在京举行签售。相较于《百家讲坛》当年新书签售场面之红火,荧屏讲师们如今已走下“神坛”,黯然失色。出版方中华书局表示,如今《百家讲坛》系列书的起印量已从几年前巅峰期的百万册下滑到两三万册,签售现场冷落,不再有昔日之火爆,令人恍若隔世……

地位岌岌可危

《百家讲坛》最红时堪称“造星机器”,它在专家、学者和百姓之间架起了一座荧屏桥梁,并捧红了易中天、纪连海、于丹、袁腾飞、阎崇年、马未都、王立群等一批专家型荧屏明星。阎崇年的《清十二帝疑案》创造了《百家讲坛》0.57%的高收视,纪连海的《历史上的和珅》更是创造了0.69%的最高收视。一时间,这些学者明星出场费甚至可与歌星、影星比肩。然而,时隔多年,《百家讲坛》不仅已经失去“造星”功能,收视率也直线下降,由此,相关图书不再火爆也在情理之中。

纪连海

纪连海向媒体透露,从去年10月份起,除了他讲的李莲英系列之外,“收视率再也没有超过0.1%。”收视不到0.1%和他曾经创下的0.69%相比,甚至还不到七分之一,可见下降之猛。有一阵,由于《百家讲坛》收视连续跌出央视10套所有栏目前十名。按电视台“末位淘汰”标准,其地位岌岌可危,甚至一度传出了将停播的传闻。

当年,很多出版社都争抢《百家讲坛》主讲人的图书版权,所有书都要争着和央视签约,价钱抬得很高。易中天的《品三国》出版时,甚至举行了一场吸引全国出版社关注的无标底竞标,最终上海文艺社以55万的首印数和14%的版税夺得了《品三国》的出版权。当时《百家讲坛》其他一些主讲人的书起印量也在十万册以上,而如今能有两万就不错了,也有不少出版社为此亏本,印多了砸在自己手里。

观众审美疲劳

《百家讲坛》为何出现收视冷落,人们议论纷纷。

《百家讲坛》主讲人翁思再认为,节目品位较高,但帝王将相说多了,选题变得越来越窄。《百家讲坛》学者说来说去还是那些人,新人难以出现,形式多年不变,再加上全国各地类似节目一窝蜂竞相模仿,时间久了,难免会让人产生审美疲劳。

阎崇年

《文化中国》主持人今波说,《百家讲坛》当年之所以火,是因为国学热、学者明星、文化通俗化等元素的合力造成的。但时间久了,新鲜感过去,节目又没有创新,就出现了疲劳期,遭遇了瓶颈。像易中天、于丹那样善于演讲的学者可遇而不可求,就那么几个,可谓凤毛麟角。再说,有的学者即便很能讲,但学术界对这种通俗化的表达评价不高,甚至引来争议,不利于学术地位的提升。

有业内人士认为,如果《百家讲坛》还是过于精英化、学术化,若将自己定位成更通俗化,更接地气,还可浴火重生。因为,老百姓对历史文化、国学知识的需求很大。这点,可从《十万个为什么》这套丛书发行量近一亿册并影响了几代人、从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荧屏热播等现象中得到佐证。

方式十年不变

《百家讲坛》出现的收视冷落令人想起了央视另外两档讲坛类节目《开讲啦》《青年中国说》的兴起。《开讲啦》《青年中国说》不仅播出后收视一路创出新高并名列同时段全国第一,而且,这两档节目在互联网上的点击量总数超越了10亿。这是一个更值得令人欣喜的数字,同时也证明了讲坛类节目唯有创新,与时俱进,才有出路。

于丹

与《百家讲坛》相比,《开讲啦》《青年中国说》无疑更具互联网的新思维。《百家讲坛》是专家、学者“一桌、一人、一口”的自我演讲与单向灌输,10多年未变,既没有观众的互动环节,也没有彼此争论的空间。虽然说《百家讲坛》定位是“一座让专家通向老百姓的桥梁”,但这是一座单向通行的桥,而老百姓通向专家,则是此桥不通,这束缚了大众思考,在“互联网+”给这个世界带来翻天覆地变化的今天,显然有点落伍。

而登上《开讲啦》《青年中国说》讲坛的嘉宾都是现身说法,犹如自媒体“自我发声”,而台下众多听众可与嘉宾积极互动、讨论甚至争执,犹如网上点赞、点评、争论,充满了互联网的平等、互动、宽泛、多元、参与、挑战等特点,并展开自由碰撞,这无疑比单向说教更具吸引力。何况,与《百家讲坛》相比,《开讲啦》《青年中国说》更贴近当今时代,话题更接地气。由此可见,节目潮起潮落,其实反映了节目创新与守旧的巨大落差。

展开阅读全文

最新客从何处来易中天观后感

全文共 321 字

+ 加入清单

《客从何处来》纪录片分八集,每集片子仅讲述一位嘉宾的故事,通过阐释个体与家庭、宗族、民族之间的关系,复原我们的故土牵挂、追思念旧、家国情怀的精神线索。多集拍摄下来后就不断的接近“我们是谁”、“我们的民族是谁”的意义。它不仅是一部有趣的纪录片,更是可以撰写出真正具体的,真切的,无法被篡改的,关于我们自己的家国史、民族史。

该节目首位嘉宾,历史学者易中天寻找家族历史的故事共分三集。节目从一份200多名易姓人士的死亡名单开始,追溯家族的历史。无论是死在日寇屠刀下的族人,还是幸免于难的易家40多口人的经历,抑或是精通诗文却科举之路不畅的曾祖父易翰鼎,似乎都给了易中天足够的震撼和感触。在第三集中,更多的易家往事浮出水面,令易中天连呼“我没想到”。

展开阅读全文

最新客从何处来易中天观后感

全文共 768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学家易中天熟读中国数千年历史,却不了解易氏家族七十多年前的悲剧——1939年9月23日,易家数百人一天内死于非命,年龄最大的七十一岁,最小的只有一岁。那一天究竟发生了什么?易中天的祖上又是如何逃过一劫的?

2013年某宾馆,易中天刚回房间,听到传真机响,一份文件传过来,易中天拿起一看,是一份名单,名单上的人全部姓易,再看年龄,最大的71岁,最小的1岁,全部都是1939年9月23日去世,在同一天死,这绝对是非正常死亡。文件没有抬头,没有标题,没有署名,有落款,意思是:“这里面全部是你的亲人,他们分属于100个家庭,一个家族,在同一时刻死亡,你想知道吗?请你到营田”。就这样,易中天出发了,开始了他《客从何处来》的拍摄,他在历史研究人员的带领下,去了世代祖先的故土,第一次面对了自己从未知晓的家族秘密,凭借先祖档案和“家庭文物”,一部易氏家族的历史故事被层层打开,身为历史学者的易中天也陷入了五味杂陈的情感。

接受病危中的大哥的嘱托,历史学家易中天继续追溯家族的历史。他在湖南一处偏僻的河道边,“遇见”他的曾祖父易翰鼎。易翰鼎精通诗文,却科举之路不畅,在结识晚清名臣郭嵩焘以后,他进入厘金局做基层工作,却因为洁身自好,丢掉工作。过了几年,这位老人带着自己的女婿,进入张之洞开办的两湖书院读书,却还是名落孙山,而终身不得志。在临终时刻,易翰鼎将自己平生心得付梓出版,希望后人能够坚守节操、重视教育。

易中天在北平幼稚师范找到母亲年轻时的照片,母亲为何去了北平?易中天论辈分应该管梁启超叫哥?易中天母亲如何与宋美龄邓颖超合建保育院 照顾战时孤儿?什么样的祖先,竟然出现在异国的土地上,又在一夜之间消失?关于他的事迹,为何存在截然相反的历史记载?在他的死亡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惊天密谋?在这一集中,易中天将要在最后的寻根旅程中,揭开祖辈的谜团。

展开阅读全文

最新客从何处来易中天观后感

全文共 428 字

+ 加入清单

这次拍摄寻根纪录片是否找到了自己的祖宗,易中天给记者透露,他的老祖宗号太初公,是明代永乐到宣德年间人。踏上仕途后,被派往异国他乡,最后以身殉职,幸好,他老人家的二儿子留在了湖南老家,繁衍生息,传到他这儿,刚好18代。“我的18代祖宗战争中殉职,埋葬在异国他乡,当时,节目组把这个家族的谱系做了一张表,摊开来看就是18代,是的,他们真查了我祖宗18代。”

易中天称,没想到通过寻根发现,自己太爷爷与晚清名臣郭嵩焘,二爷爷与黎元洪,妈妈与熊希龄,会有这样那样的关系。同样,他也没有想到,自己家族与国家民族的命运,是那样的息息相关。从洋务运动到抗日战争,他们都赶上了。家族中人记忆深刻的,是在侵华日军炮火和屠刀下的幸免于难,至今心有余悸,不堪回首。

易中天也站在历史学家的角度对这次寻根之旅进行挖掘,“当我在图书馆翻阅那些泛黄的档案,当我在昏暗的灯光下听专家讲那过去的故事,当我在寒冷的香山寻访母亲的足迹,当我在古城墙下遥想祖宗的音容,忽然觉得历史原来是可触摸的。”

展开阅读全文

雪中景·叶中天作文700字

全文共 755 字

+ 加入清单

,纷纷扬扬地从云端坠落,如那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在天地之间飘荡。一片银装素裹。远景在一片朦胧之中,若即若离。

中景,如此脱俗。城市之中的世俗一瞬间被皑皑的白雪包容。雪中景,如此美丽。春雪中那隐隐含着的绿,是早春的第一枝柳。雪中景,如此瑰丽,晶莹的雪片中透着万家的灯火,人在团圆,新的一年在到来……

高楼大厦在一片朦胧的雪白中矗立,平日熙熙攘攘的人群,如今已开始稀疏,那车水马龙的景象,如今是去哪儿了?我的身旁,万籁俱静。在这般美妙的时刻,我在大厦的楼顶,望着我美丽而熟悉的家乡——

春雪簌簌地落,我心悠悠地思,即使在这如此静谧的时刻,也能看到家家户户的红红火火,“蛇年大吉”“事事如意”倒是很常见的祝福语,偶尔会有象征着来年财富滚滚而来的喜炮,一飞冲天,打破雪的安逸和柔美,却也唤醒了这个沉睡在春雪怀抱中的城市。于是,新的一年在喜炮中来临。

叶,探出那迷茫的眼神,张皇地观望着世界的奥秘,在枝头梵唱。一抹醉人的春意。枝头上的嫩绿闪烁,春意盎然。

中天,如此美妙。在树下看天,薄阳轻抚脸庞,舒适万分。叶中天,如此湛蓝。天空干净地没撂下一丝云彩,蓝色瞬间溢入眼中。叶中天,如此细小。就如井底之蛙,不知那无边无际的天空是否广阔……

苍劲的树干有力地指向东方的红日,平日叽叽喳喳的鸟雀,如今不再歌唱,那生机勃勃的景象,可是在冬眠?我的身旁,悄然无声。在这寂寞的时刻,我倚柳抬头望天,看着我美丽而熟悉的家乡——

春叶悠悠地长,我心飘飘地享。即使在这如此寂寞的时刻,也能看到万家灯火那些因团聚而无比欢乐的笑脸。拜年求红包,压岁钱到了孩子们的手,自然是变得如珍宝一般。欢笑声沸沸扬扬,传出千里,打破寂寞的时光,却也唤醒了这个洋溢在冬日万物沉睡的城市。于是,新的一年在笑声中来临。

雪中景,叶中天,无不刻画着我美丽的家乡,亦静,亦生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