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丰子恺

丰子恺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丰子恺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丰子恺问题。

分享

浏览

6650

作文

12

梧桐树---丰子恺

全文共 1083 字

+ 加入清单

寓楼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因为它们和我隔着适当的距离,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的局部状态也许比我看得清楚;但是对于它们的全体容貌,恐怕始终没看清楚呢。因为这必须隔着相当的距离方才看见。唐人诗云:“山远始为容。”我以为树亦如此。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树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

当春尽夏初,我眼看见新桐初乳的光景。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植物的生叶,也有种种技巧:有的新陈代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使人不觉察其由秃枝变成绿叶‘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它们的枝头疏而粗,它们的叶子平而大。叶子一生,全树显然变容。

在夏天,我又眼看见绿叶成阴的光景。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障;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芭蕉叶形状虽大,数目不多,那丁香结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是数目繁多。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董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窗前摆了几枝梧桐,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古人说“芭蕉分绿上窗纱”,眼光未免太低,只是阶前窗下的所见而已。若登楼眺望,芭蕉便落在眼底,应见“梧桐分绿上窗纱”了。

一个月以来,我又眼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样子真凄惨呢!最初绿色黑暗起来,变成墨绿;后来又由墨绿转成焦黄;北风一吹,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大大的黄叶便开始辞枝——起初突然地落脱一两张来;后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好像谁从高楼上丢下来的东西。枝头渐渐地虚空了,露出树后面的房屋来、终于只搿几根枝条,回复了春初的面目。这几天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前,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了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我想起了古人的诗:“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现在倘要搜集它们的一切落叶来,使它们一齐变绿,重还故枝,回复夏日的光景,即使仗了世间一切支配者的势力,尽了世间一切机械的效能,也是不可能的事了!回黄转绿世间多,但象征悲哀的莫如落叶,尤其是梧桐的落叶。

但它们的主人,恐怕没有感到这种悲哀。因为他们虽然种植了它们,所有了它们,但都没有看见上述的种种光景。他们只是坐在窗下瞧瞧它们的根干,站在阶前仰望它们的枝叶,为它们扫扫落叶而已,何从看见它们的容貌呢?何从感到它们的象征呢?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

展开阅读全文

名家之作:丰子恺《美与同情》

全文共 1293 字

+ 加入清单

世间的物有各种方面,各人所见的方面不同。譬如一株树,在博物家,在园丁,在木匠,在画家,所见各人不同。博物家见其性状,园丁见其生息,木匠见其材料,画家见其姿态。

但画家所见的,与前三者又根本不同。前三者都有目的,都想起树的因果关系,画家只是欣赏目前的树的本身的姿态,而别无目的。所以画家所见的方面,是美的世界,不是真善的世界。美的世界中的价值标准,与真善的世界中全然不同,我们仅就事物的形状、色彩、姿态而欣赏,更不顾问其实用方面的价值了。所以一枝枯木,一块怪石,在实用上全无价值,而在中国画家是很好的题材。无名的野花,在诗人的眼中异常美丽。故艺术家所见的世界,可说是一视同仁的世界,平等的世界。艺术家的心,对于世间一切事物都给以热诚的同情。

故普通世间的价值与阶级,入了画中便全部撤销了。画家把自己的心移入于儿童的天真的姿态中而描写儿童,又同样地把自己的心移入乞丐的病苦的表情中而描写乞丐。画家的心,必常与所描写的对象相共鸣共感,共悲共喜,共泣共笑;倘不具备这种深广的同情心,而徒事手指的刻划,决不能成为真的画家。即使他能描画,所描的至多仅抵一幅照相。画家须有这种深广的同情心,故大艺术家必是大人格者。

艺术家的同情心,不但及于同类的人物而已,又普遍地及于一切生物、无生物;犬马花草,在美的世界中均是有灵魂而能泣能笑的活物了。诗人常常听见了规的啼血,秋虫的促织,看见桃花的笑东风,蝴蝶的送春归;用实用的头脑看来,这些都是诗人的疯话。其实我们倘能身入美的世界中,而推广其同情心,及于万物,就能切实地感到这些情景了。画家与诗人是同样的,不过画家注重其形式姿态的方面而已。我们画家描一个花瓶,必其心移入于花瓶中,自己化作花瓶,体得花瓶的力,方能表现花瓶的精神。我们的心要能与朝阳的光芒一同放射,方能描写朝阳;能与海波的曲线一同跳舞,方能描写海波。这正是“物我一体”的境涯,万物皆备于艺术家的心中。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赞美儿童了。因为儿童大都是最富于同情的。 且其同情不但及于人类,又自然地及于猫犬、花草、鸟蝶、鱼虫、玩具等一切事物,他们认真地对猫犬说话,认真地和花接吻,认真地和人像(doll)玩耍,其心比艺术家的心真切而自然得多!他们往往能注意大人们所不能注意的事,发现大人们所不能发见的点。所以儿童的本质是艺术的。换言之,即人类本来是艺术的,本来是富于同情的。只因长大起来受了世智的压迫,把这点心灵阻碍或销磨了。惟有聪明的人,能不屈不挠,外部即使饱受压迫,而内部仍旧保藏着这点可贵的心。这种人就是艺术家。

西洋艺术论者论艺术的心理,有“感情移入”之说。所谓感情移入,就是说我们对于美的自然或艺术品,能把自己的感情移入于其中,没入于其中,与之共鸣共感,这时候就经验到美的滋味。我们又可知这种自我没入的行为,在儿童的生活中为最多。他们往往把兴趣深深地没入在游戏中,而忘却自身的饥寒与疲劳。《圣经》中说:“你们不象小孩子,便不得进入天国。”小孩子真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我们的黄金时代虽然已经过去,但我们可以因了艺术的修养而重新面见这幸福、仁爱而和平的世界。

1929年9月8日

(节选正《静观人生》湖南文艺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丰子恺《我的母亲》

全文共 1989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文化馆要我写一篇《我的母亲》,并寄我母亲的照片一张。照片我有一张四寸的肖像。一向挂在我的书桌的对面。已有放大的挂在堂上,这一张小的不妨送人。但是《我的母亲》一文从何处说起呢?看看我母亲的肖像,想起了母亲的坐姿。母亲生前没有摄影取坐像的照片,但这姿态清楚地摄入在我脑海中的底片上,不过没有晒出。现在就用笔墨代替显形液和定影液,把我的母亲的坐像晒出来吧:

我的母亲坐在我家老屋的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

老屋的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是母亲的老位子。从我小时候直到她逝世前数月,母亲空下来总是坐在这把椅子上,这是很不舒服的一个座位:我家的老屋是一所三开间的楼厅,右边是我的堂兄家,左边一间是我的堂叔家,中央是没有板壁隔开,只拿在左右的两排八仙椅子当作三份人家的界限。所以母亲坐的椅子,背后凌空。若是沙发椅子,三面有柔软的厚壁,凌空无妨碍。但我家的八仙椅子是木造的,坐板和靠背成九十度角,靠背只是疏疏的几根木条,其高只及人的肩膀。母亲坐着没处搁头,很不安稳。母亲又防椅子的脚摆在泥土上要霉烂,用二三寸高的木座子村在椅子脚下,因此这只八仙椅子特别高,母亲坐上去两脚须得挂空,很不便利。所谓西北角,就是左边最里面的一只椅子,这椅子的里面就是通过退堂的门。退堂里就是灶间。母亲坐在椅子上向里面顾,可以看见灶头。风从里面吹出的时候,烟灰和油气都吹在母亲身上,很不卫生。堂前隔着三四尺阔的一条天井便是墙门。墙外面便是我们的染坊店。母亲坐在椅子里向外面望,可以看见杂沓往来的顾客,听到沸翻盈天的市井声,很不清静。但我的母亲一身坐在我家老屋西北角里的这样不安稳,不便利,不卫生,不清静的一只八仙椅子上,眼睛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母亲为什么老是坐在这样不舒服的椅子里呢?因为这位子在我家中最为冲要。母亲坐在这位子里可以顾到灶上,又可以顾到店里。母亲为要兼顾内外,便顾不到座位的安稳不安稳,便利不便利,卫生不卫生,和清静不清静了。

我四岁时,父亲中了举人,同年祖母逝世,父亲丁艰在家,郁郁不乐,以诗酒自娱,不管家事,丁艰终而科举废,父亲就从此隐遁。这期间家事店事,内外都归母亲一个兼理。我从书堂出来,照例走向坐在西北角里的椅子上的母亲的身边,向她讨点东西吃。母亲口角上表出亲爱的笑容,伸手除下挂在椅子头顶的“饿杀猫篮”,拿起饼饵给我吃;同时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给我几句勉励。

我九岁的时候,父亲遗下了母亲和我们姐弟六人,薄田数亩和染坊店一间而逝世。我家内外一切责任全部归母亲负担。此后她坐在那椅子上的时间愈加多了。工人们常来坐在里面的凳子上,同母亲谈家事;店伙们常来坐在外面的椅子上,同母亲谈店事;父亲的朋友和亲戚邻人常来坐在对面的椅子上,同母亲交涉或应酬。我从学堂里放假回家,又照例走向西北角椅子边,同母亲讨个铜板。有时这四班人同时来到,使得母亲招架不住,于是她用眼睛的严肃的光辉来命令,警戒,或交涉;同时又用了口角上的慈爱的笑容来劝勉,抚爱,或应酬。当时的我看惯了这种光景,以为母亲是天生成坐在这只椅子上的,而且天生成有四班人向她缠绕不清的。

我十七岁离开母亲,到远方求学。临行的时候,母亲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诫我待人接物求学立身的大道;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关照我起居饮食一切的细事。她给我准备学费,她给我置备行李,她给我制一罐猪油炒米粉,放在我的网篮里;她给我做一个小线板,上面插两只引线放在我的箱子里,然后送我出门。放假归来的时候,我一进店门,就望见母亲坐在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她欢迎我归家,口角上表了慈爱的笑容,她探问我的学业,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晚上她亲自上灶,烧些我所爱吃的菜蔬给我吃,灯下她详询我的学校生活,加以勉励,教训,或责备。

我廿二岁毕业后,赴远方服务,不克依居母亲膝下,唯假期归省。每次归家,依然看见母亲坐在西北角里的椅子上,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现出慈爱的笑容。她像贤主一般招待我,又像良师一般教训我。

我三十岁时,弃职归家,读书著述奉母,母亲还是每天坐在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只是她的头发已由灰白渐渐转成银白了。

我三十三岁时,母亲逝世。我家老屋西角里的八仙椅子上,从此不再有我母亲坐着了。然而每逢看见这只椅子的时候,脑际一定浮出母亲的坐像——眼睛里发了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她是我的母亲,同时又是我的父亲。她以一身任严父兼慈母之职而训诲我抚养我,我从呱呱坠地的时候直到三十三岁,不,直到现在。陶渊明诗云:“昔闻长者言,掩耳每不喜。”我也犯这个毛病;我曾经全部接受了母亲的慈爱,但不会全部接受她的训诲。所以现在我每次想象中瞻望母亲的坐像,对于她口角上的慈爱的笑容觉得十分感谢,对于她眼睛里的严肃的光辉,觉得十分恐惧。这光辉每次给我以深刻的警惕和有力的勉励。

展开阅读全文

丰子恺极力反对把孩子培养成“小大人”

全文共 398 字

+ 加入清单

丰子恺育有七个子女,他认为童年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极力反对孩子培养成“小大人”。

在生活中,丰子恺称外出做事为“无聊”,和孩子们在一起则内心充满欢喜,抱孩子,喂孩子吃饭,唱小曲逗孩子,画画引孩子笑,和孩子们特别亲近。有一次,长子瞻瞻要丰子恺抱他到车站去买香蕉,“满满地擒了两手回来”,到家时,却熟睡在父亲肩头,手里的香蕉早已不知去向。丰子恺在《给我的孩子们》一文中感叹:“这是何等可佩服的真率、自然与热情!大人间的所谓‘沉默’、‘含蓄’、‘深刻’的美德,比起你来,全是不自然的、病的、伪的!”

除了让孩子在爱的空气中自由成长,丰子恺还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1947年,他步入知天命之年,与子女“约法”,强调最多的便是“独立”,其中一条写道:“大学毕业后,子女各自独立生活,并无供养父母之义务,父母亦更无供给子女之义务。”同时,子女独立后,要与父母分居,“双方同意而同居者,皆属邻谊性质,绝非义务”。

展开阅读全文

丰子恺美德育人

全文共 1002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是世界著名的礼仪之邦。我们中国的父母,尤其是一些名人,特别重视对他们的子女进行文明礼仪教育。

丰子恺是浙江桐乡人,我国著名的现代画家、文学家、教育家。早年从事美术和音乐教学,"五四"运动以后,进行漫画创作。

丰子恺在平时生活中,经常给孩子们讲要对人有礼貌,还非常具体细致地说:"礼仪",就是待人接物的具体礼节和仪式。

丰子恺是名人,家里经常有客人来访。每逢家里有客人来的时候,父亲总是耐心地对孩子们说:"客人来了,要热情招待,要主动给客人倒茶、添饭,而且一定要双手捧上,不能用一只手。如果用一只手给客人端茶、送饭,就好像是皇上给臣子赏赐,或是像对乞丐布施,又好像是父母给小孩子喝水、吃饭。这是非常不恭敬的。"他还说:"要是客人送你们什么礼物,可以收下,但你们接的时候,要躬身双手去接。躬身,表示谢意;双手,表示敬意。"这些教导,都深深地印在孩子们的心里。有一次,父亲在-家菜馆里宴请一位远道而来的朋友,把几个十多岁的孩子也带了去作陪。孩子们吃饭时,还算有礼貌,守规矩。当孩子们吃完饭络,他们之中就有人嘟嚷着想先回家。父亲听到了,也不敢大声制止,就悄悄地告诉他们不能急着回家。事后,丰子恺对孩子们说:"我们家请客,我们全家人都是主人,你们几个小孩子也是主人。主人比客人先走,那是对客人不尊敬。就好像嫌人家客人吃得多,这很不好。"孩子们听了,都很懂事地点头。

丰子恺的儿子丰陈宝,小时候很守规矩,但特别害怕见生人。因此,在客人面前,常常显得不大懂礼貌。丰子恺觉得,小陈宝之所以这样,恐怕是因为他平时很少接触生人,缺乏见识和这方面的锻炼。于是,他就利用一些外出的机会,带着小陈宝出去见世面。一次,丰子恺到上海为开明书店做一些编辑工作,把小陈宝也带去了。那时,小陈宝十三四岁,已经能帮着抄抄写写,剪剪贴贴。带上他,一方面是为了有机会让陈宝打下手;另一方面,也考虑给他一个接触生人的机会。有一次,来了一位陈宝不认识的客人。客人跟父亲说完话,要告辞的时候,看到了小陈宝,转过身来就与小陈宝热情地打招呼。小陈宝一下子愣住了,一时间,不知道如何是好,竟没有任何反应,傻呆呆地站在那里,像个木头人似的。送走了客人,父亲责备陈宝说:"刚才,那位叔叔跟你打招呼告别,你怎么不理睬?客人向你问好,你也要向客人问好;客人跟你说再见,你也要说再见,以后要记住。"

在父亲的正确教导下,丰子恺的孩子个个都是懂规矩,讲礼貌,长大后有出息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丰子恺

全文共 894 字

+ 加入清单

我写民间生活的漫画中,门上往往有一个王字。读者都不解其意。有的以为这门里的人家姓王。我在重庆的画展中,有人重订一幅这类的画,特别关照会场司订件的人,说:“请他画时在门上写一个李字。因为我姓李。”这买画人把画当作自己家里看,其欣赏态度可谓特殊之极!而我的在门上写王字,也可说是悖事之至!因为这门上的王字原是端午日正午用雄黄酒写上的。我幼时看见我乡家家户户如此,所以我画如此。岂知这办法只限于某一地带;又只限于我幼时,现在大家懒得行古之道了。许多读者不懂这王字的意思,也挺难怪的。

我幼时,即四十余年前,我乡端午节过得很隆重:我的大姐一月前制“老虎头”,预备这一天给自家及亲戚家的儿童佩带。染坊店里的伙计祁官,端午的早晨忙于制造蒲剑:向野塘采许多蒲叶来,选取最像宝剑的叶,加以剑柄,预备正午时和桃叶一并挂在每个人的床上。我的母亲呢,忙于“打蚊烟”和捉蜘蛛:向药店买一大包苍术白芷来,放在火炉里,教它发出香气,拿到每间房屋里去熏。同时,买许多鸡蛋来,在每个的顶上敲一个小洞,放进一只蜘蛛去,用纸把洞封好,把蛋放在打蚊烟的火炉里煨。煨熟了,打开蛋来,取去蜘蛛的尸体,把蛋给孩子们吃。到了正午,又把一包雄黄放在一大碗绍兴酒里,调匀了,叫祁官拿到每间屋的角落里去,用口来喷。喷剩的浓雄黄,用指蘸了,在每一扇门上写王字;又用指捞一点来塞在每一个孩子肚脐眼里。据说是消毒药的储蓄;日后如有人被蜈蚣毒蛇等咬了,可向门上去捞取一点端午日午时所制的良药来,敷上患处,即可消毒止痛云。

世相无常,现在这种古道已经不可多见,端阳的面具全非昔比了。我独记惦门上这个王字,是为了画中的门上的点缀。光裸裸的画一扇门,怪单调的;在门上画点东西呢,像是门牌,又不好看。唯有这个王字,既有装饰的效果,又有端阳的回想与纪念的意味。从前日本废除纸伞而流行“蝙蝠伞”(就是布制的洋伞)的时候,日本的画家大为惋惜。因为在直线形过多的市街风景中,圆线的纸伞大有对比作用,有时一幅市街风景画全靠一顶纸伞而生成;而蝙蝠伞的对比效果,是远不及纸伞的。现在我的心情,正与当时的日本画家相似。用实利的眼光看,这事近于削足适履。这原是“艺术的非人情”。

展开阅读全文

童真丰子恺

全文共 837 字

+ 加入清单

丰子恺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他的文章生动坦诚,漫画多以儿童作为题材。他本人就葆有一颗善良、童真的心。

丰子恺共有7个子女。他在漫画里画得最多的是大女儿阿宝。有一回,阿宝拿了一双软软的新鞋子,并脱下自己脚上的那双给凳子穿上了,还得意地叫:阿宝两只脚,凳子四只脚。她母亲连忙喊:别弄脏了袜子!然后立刻把阿宝抓到藤榻上,动手毁坏她的创作。丰子恺却很赞同女儿的调皮,反倒觉得自己的太太何等煞风景且野蛮。

除了喜欢自己的孩子,丰子恺也很喜欢和邻居家的小孩打交道。

芳芳刚上小学的那段日子,爸爸妈妈因为工作繁忙无暇照顾家里,一个偶然的机会,丰子恺得知她午饭没有着落,便欣然邀请她到家里共进午餐。

丰子恺的慈祥、亲切和幽默使这个认生的女孩很快就融入了这个温暖的家庭。丰子恺带着芳芳和萍萍熟悉日月楼的上上下下,给她们看他在日本留学时从当地带回来的各种日本漫画书以及各种画集。

在工作之余,丰子恺常常会从口袋里掏出小本子,生动地速写出姐妹俩听女儿丰一吟讲故事时的聚精会神、初学打毛线时的笨拙滑稽、逗阿咪(家猫)玩耍时的笑逐颜开以及妹妹坐在痰盂上梳头扎辫的天真可爱画面妙趣横生,带给孩子们无尽的欢快和惊喜!

一次,女儿丰一吟带着外甥、外甥女、芳芳和萍萍一同出去春游。回到日月楼后,孩子们兴奋得叽叽喳喳讲个不停,惹得丰子恺从楼上的工作室下来看热闹,听孩子们七嘴八舌的描述。此时,丰一吟开始教唱《送别》,不料唱到一半被丰子恺制止了,他对女儿说:小孩子哪懂什么知交半零落啊,我给他们另外写一个!一时兴起的丰子恺沉思片刻后,张口就哼唱起新版《送别》来:星期天,天气晴,大家去游春,过了一村又一村,到处好风景。桃花红、杨柳青,菜花似黄金,唱歌声里拍手声,一阵又一阵。

充满童趣的歌词不必解释,孩子们一听就完全懂了。这首词,后来配上朗朗上口、优美动听的乐曲,于是丰家老小百唱不厌。除了这一首,丰子恺还会教孩子们唱其他儿歌。

丰子恺的童真正是来自同这些孩子们长期的相处,也更是来自他爱孩子的那颗心。

[名人故事:童真丰子恺

展开阅读全文

名人的家训小故事:丰子恺极力反对把孩子培养成“小大人”

全文共 442 字

+ 加入清单

丰子恺育有七个子女,他认为童年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极力反对孩子培养成“小大人”。

在生活中,丰子恺称外出做事为“无聊”,和孩子们在一起则内心充满欢喜,抱孩子,喂孩子吃饭,唱小曲逗孩子,画画引孩子笑,和孩子们特别亲近。又一次,长子瞻瞻要丰子恺抱他到车站去买香蕉,“满满地擒了两手回来”,到家时,却熟睡在父亲的肩头,手里的香蕉早已不知去向。丰子恺在《给我的孩子们》一文中感叹:“这是何等可佩服的真率、自然与热情!大人间的所谓’沉默’、’含蓄’、’深刻’的美德,比起你来,全是不自然的、病的、伪的!”

除了让孩子在爱的空气中自由成长,丰子恺还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1947年,他不如知天命之年,与子女“约法”,强调最多的便是“独立”,其中一条写道:“”大学毕业后,子女各自独立生活,并无供养父母之义务,父母亦无供给子女之义务。“同时,子女独立后,要与父母分居,”双方同意而同居者,皆属邻谊性质,绝非义务“。

有时候,名人较一般人而言,多的不仅仅是学识,还有那独一无二的气度,且那气度会代代延续!

展开阅读全文

我眼中的丰子恺作文

全文共 1273 字

+ 加入清单

寒假一天的晚上,我和姐姐一起看了纪录片《大师——丰子恺》,这是上海纪实频道的百集纪录片《大师》中的一部。我小学时学过丰子恺的一篇文章《白鹅》,这两天姐姐又带我读了一些他写的文章,看了一些他画的画。这次看了纪录片,我的感触更深了,我体会到了丰子恺超出一般人的广阔的胸怀。

在纪录片的开头,一位教授介绍了丰子恺的两位恩师,这两位老师在我心目中都是“好老师”。两位老师中,我最喜欢的是李叔同老师。“他和丰子恺的师生关系胜过好朋友的关系”,当听到这时,我很是震惊,我从来没有这样的老师,关系胜过朋友。而且在我心目中老师应该是个很严肃的人,不会和我们学生的关系超过朋友,我更不会经常与老师沟通,一想到这里,我就感到很惭愧。

纪录片中有一段描写丰子恺的老师的相貌,和我们的外貌描写语言完全不同,它这样写道:“在自己的位子上偷偷仰起头,看见李先生高高的消瘦的上半身,露出讲台上宽广的可以走马的前额,细长的凤眼,隆正的鼻梁,形成威严的表情。扁平而阔的嘴唇两端常有深涡,显示着爱的表情。”写的多好啊,不像我平时写作文的时候总是“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鼻梁”,这样的描述能让我感受到老师的内心是充满着爱的。丰子恺也正因为有了老师的支持与教诲,他的内心才会那么广阔与善良,老师对他的影响甚大。

我很喜欢丰子恺的文章,因为我认为,丰子恺的文笔很好,写的文章电体现了当时他生活的幸福与温馨。他画的漫画我很是喜欢。你们知道吗,我以前是从来不看漫画的,上次姐姐给我看了几幅丰子恺画的画,我看得很是喜欢。而且视频开头也提到:“这样的画以前没人画过,以后也没人画过。”是啊,就那么简单的几笔就体现了画家的内心世界,而且每幅画中都蕴含着一个道理,那都是我们应该知道的道理。

纪录片看到后面的时候,我很是气愤。文革时期,人们对丰子恺的《护生画集》给予批判,还给他随意安了个罪名,让他这么大年纪还受到隔离审查。其实,丰子恺是很爱国的,只不过丰子恺放在了心里,当我听到丰子恺这样说“我是热爱党,热爱国家的啊!但是国家,人们不让我爱。”,我很心痛,明明是一个很爱国的人却被别人侮辱,误会……不过,丰子恺在隔离审查时坚强地活了下来,因为他曾答应他的老师——“老师50岁时画50幅画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他,60岁时画60幅,70岁时画70幅,80岁时画80幅,90岁时画90幅,100岁时画百幅”,所以一定要完成。像奇迹一样,丰子恺用自己的生命来完成了承诺,6册《护生画集》的出版也说明了丰子恺是个重承诺的人。丰子恺对人类的祝福多么广大,甚至把自己的心剖给人们看,可人们就是不理解丰子恺的用心,真为丰子恺而难过啊!

丰子恺一生经历多少坎坷,儿时的快乐、童真再也回不来了。这使我想到丰子恺写的一篇文章——《给我的孩子们》,也是抒发了自己的内心,其实作者也不想长大,也想一直做个小孩子,可是他不能,人人都会长大,留下的都只是遗憾。

最后的最后,我拜托姐姐给我介绍几幅丰子恺的画,他的画很有味道,就像朱自清说的那样:“我们都爱你的漫画有诗意,一幅幅的漫画就如一首首的小诗。带核的小诗,我们就像吃橄榄似的,老觉着那味儿。”

展开阅读全文

巧遇丰子恺爷爷作文_人物作文800字

全文共 744 字

+ 加入清单

告诉你一个秘密,今天我遇上了丰子恺爷爷。别说,你还不信,连我自己也觉得很怀疑。事情是这样的:

今天,我和丰爷爷在石门巧遇了。我问丰子恺爷爷为什么来到了二零零九年的石门,丰爷爷笑着对我说说:“我想念我的家乡,想来看看我的‘缘缘堂’和母校。”我想过了那么多年,我们石门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么多年没回家的丰爷爷肯定都不认识路了,于是,我给丰爷爷当起了导游。

首先他说先要去看看家——“缘缘堂”。我穿过寺弄口,引着丰爷爷到了缘缘堂。爷爷摸了摸胡须说:“此堂非比昔日吾在之堂,绿草悠悠,树丛丛,真是一个好所在呀!”当他看到那扇被日军烧焦了的门,我看到他圆镜片上有着水雾,双手攥成拳头,他哭了。爷爷睹物思人,嘴里不清的说:“日……日本人,我恨你们……”我忙安慰丰爷爷:“爷爷事情都过去了又何必呢?现在的日本人是无辜的。日本的一个城市在二零零年和杭州结为兄弟城,市长为中日两国提了“中日两国永不再战”的题词。丰爷爷这才止住了眼泪。

看完了缘缘堂,丰爷爷又想去看看他的母校——石门镇中心小学,这可是我最熟悉的地方。从“缘缘堂”步行五分钟就到了丰爷爷的母校,丰爷爷把眼镜整了整,念道:“石门镇中心小学。”忽然,他转过身来不解地问我:“不是叫“溪西两等小学堂吗?怎么……”我听了笑了笑说:“爷爷这名早就改过了,现在就叫这个。”爷爷还是一下子不能接受似的,一直念叨着:“哎,都变了,一切都变了……”接着,我又带爷爷参观了我们学校的教学楼、综合楼,还去了刚刚建好的体育馆、报告厅,看得爷爷眼花缭乱,他还一直劝我要好好念书。

当看到母校环境的优雅、舒适,丰爷爷抚今追昔、感慨万千,流下了激动的眼泪,我还一直大摇爷爷的手,替他擦眼泪。后来,直到爸爸把握从梦中摇醒,才知道刚才是看着《潇洒风神,我的父亲丰子恺》就睡着了。

展开阅读全文

丰子恺的漫画作文500字

全文共 495 字

+ 加入清单

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早晨,翠绿的柳枝在空中飘舞,像一位小姑娘在梳理自己的长发。鹅黄色的瓦屋窗户上,蹲着一只毛色如雪的小猫,它乖巧地蹲在那里,好像正在等待着孩子们唱歌呢。

一位老师带领一群孩子们,围坐在房子前。老师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让我们用歌声来赞美春天吧!”同学们顿时兴高采烈,议论纷纷。有的人要赞美翠绿的柳树,有的人要赞美和煦的春风,有的人要赞美默默无闻的小草。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快活极了。老师说:“那我们就来唱一首歌吧。”孩子们的歌声时而婉转动人,如同山中的涓涓流水;时而激情澎湃,如同大海的滚滚浪花。那翠绿的柳枝仿佛也听见了歌声,在春风里翩翩起舞。小猫蹲在窗户上“喵喵”叫着,好像在给孩子们的歌声伴奏呢。小草听见了,在春风中摇来摇去;小花听见了,绽放出了自己最美的花朵;小鸟听见了,在树枝上拍了拍翅膀,又叽叽喳喳叫了几声,好像在说:“你们的歌声真美妙啊!”

朱自清对丰子恺漫画做出了这样的评价:一幅幅的漫画,就如一首首小诗。我们读丰先生的画,就像吃橄榄似的,老咂着那味儿,回味无穷。

丰子恺是我国著名的漫画家,这幅《春风杨柳唱歌声》描绘了童年的纯真与美好,令人回味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丰子恺漫画作文350字

全文共 368 字

+ 加入清单

丰子恺是中国的散文家和画家,他的著作有《缘缘堂随笔》和《子恺漫画》。今天,我就来为你们介绍一下丰子恺的《春风杨柳唱歌声》吧!

画中描绘的是: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早晨,有一只毛色如雪的小猫在鹅黄色的瓦屋上跳来跳去,翠绿的柳枝从屋后探出身体,和煦的春风轻轻地吹拂着万物,一群小孩坐在小板凳上听老师唱歌呢!

老师的歌声时而如同涓涓的细流;时而如同叮咚的泉水;时而又如同激情澎湃的大海。孩子们陶醉在美妙的歌声里。老师唱完了歌,对孩子们说:“让我们来赞美春天吧!”有人说:“我要赞美生机勃勃的小草;”有人说:“我要赞美五颜六色的野花;”还有人说:“我要赞美金黄色的油菜花。”大家一言我一语,可真热闹啊!

这幅画描写了春天独有的美,难怪朱自清这样评价丰子恺的漫画:“一幅幅的漫画,如同一首首的小诗。我们读丰先生的画,就像吃橄榄似的,老咂着那味儿,回味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