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五中全会

五中全会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五中全会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五中全会问题。

分享

浏览

535

作文

173

十八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

全文共 714 字

+ 加入清单

公报提出“十三五”规划要遵循的五个发展理念,即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这为我们在“十三五”规划的制定和执行中建立了理解和学习的一个重要的框架。

汪同三谈到,第一个理念创新发展,处于整个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而且创新发展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方面。

第二,协调发展。五中全会的公报明确的讲协调发展的核心是要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我们党历来都是高度重视在各个时期一些重大关系的研究,比如说毛泽东在上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十大关系”,就是讲当时的环境条件下要重点处理的一些关系。十六大以来我们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实际上也是要处理好一系列的关系。在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里,中央明确的提出协调发展是要正确处理好发展中的那些重大关系,而且还具体的提到了城乡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及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等方面的同步发展,还特别提到国家的硬实力和软实力的整体发展。

第三,绿色发展。在五中全会公报里讲绿色发展是我们的一项基本国策,我们以前也讲到过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但是在五中全会的公报中已经把它再一次提高到更高、更重要的水平。

第四,开放发展。开放发展有这样几个重点:一是我们中国的经济要更深度融入的世界经济中去;二是我们要坚持互利共盈这样一个战略;三是也是提的比较明确的,我们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这也是对我们开放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第五,共享发展。共享发展,我想在公报中占了相当大的部分,讲的比较细致、比较多,它的核心我想就是两个字“人民”,所谓共享发展就是为了人民,为了人民的生活更好,为了人民能够充分的分享我们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带来的各项利益。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专题作文

2024年十八届五中全会26日—29日召开

全文共 2680 字

+ 加入清单

据社北京10月12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12日召开会议,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重大问题,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会议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

中共中央政治局听取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稿在党内外一定范围征求意见的情况报告,决定根据这次会议讨论的意见进行修改后将建议稿提请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

编制好“十三五”规划,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会议认为,要全面梳理、逐条研究、尽量吸收,把文件制定好,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明方向、勾画蓝图,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会议强调,“十二五”规划目标即将胜利实现,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又上了一个大台阶。

会议指出,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我国发展不断提供强大动力和有效保障。

树立高尚道德情操,严明党的纪律戒尺

会议强调,《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修订工作,坚持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汲取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把从严治党实践成果转化为纪律和道德要求,实现了党内法规建设与时俱进。

会议认为,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尊崇党章。新修订的《准则》和《条例》是对党章规定的具体化。要认真落实和严格执行这两项法规,树立高尚道德情操,严明党的纪律戒尺,把党章权威立起来。

会议强调,严明党的纪律,要把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排在首要位置。各级党委要担当和落实好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严格按照《准则》和《条例》办事,把党规党纪刻印在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心上。各级纪委要全面履行监督执纪问责职责,以贯彻《准则》和《条例》为契机,探索建立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坚强纪律保证。

焦点一

“十三五”将关注啥?

十大关键领域将重点发展

作为新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接棒以来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十三五”规划将体现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路,格外受到外界关注。公开报道显示,去年以来,高层领导人多项公开活动都涉及“十三五”规划。习近平更是今年内连续三次赴地方调研,会见了18个省区市“一把手”,就“十三五”规划听取意见。高层的活动透露出那些信息?哪些领域将成为“十三五”期间的关键工作?

十大关键领域

今年5月27日,在浙江召开的华东7省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习近平指出“十三五”时期重点发展的十大关键领域,即保持经济增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改革体制机制、推动协调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扶贫开发。

攻坚“农业现代化”

在浙江、东北等地的调研中,习近平多次强调发展现代农业。5月华东7省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习近平专门指出,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薄弱环节是农业现代化。他提出,要着眼于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

7月在长春召开的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习近平同样强调,要加快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使现代农业成为重要的产业支撑。

拿出硬办法“精准扶贫”

习近平多次提及“精准扶贫”,今年6月专门在贵州调研“十三五”时期的扶贫开发工作,并强调要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的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

怎么做到“精准扶贫”?习近平指出各地都要在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上想办法、出实招、见真效。要因地制宜研究实施“四个一批”的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即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

5月在浙江调研时,他还强调要采取超常举措,拿出过硬办法,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用一套政策组合拳,确保在既定时间节点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

直面民生问题

民生问题依然是高层领导人地方调研中多次强调的重点。5月在浙江调研时,习近平就指出,要全面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等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更实在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焦点二

人事有无重要调整?

十八大以来,已有100多名高级领导干部被查

即将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除了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外,相关人事变动也将是全会重要内容。

十八大以来,已有100多名高级领导干部被查。其中包括蒋洁敏、李东生、杨金山、令计划、周本顺、杨栋梁、苏树林等7名中央委员,以及李春城、王永春、潘逸阳、万庆良、陈川平、王敏、杨卫泽、朱明国、范长秘、仇和、余远辉11名中央候补委员。

根据党章第四十条规定,对党的中央委员会和地方各级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给以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或开除党籍的处分,必须由本人所在的委员会全体会议2/3以上的多数决定。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先由中央政治局和地方各级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作出处理决定,待召开委员会全体会议时予以追认。去年1 0月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认中央政治局之前作出的给予李东生、蒋洁敏、杨金山、王永春、李春城、万庆良开除党籍的处分。

除了已被开除党籍的上述6人,今年2月17日,官方发布消息:经中共中央批准,中纪委对第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广东省政协原主席朱明国,山东省委原常委、济南市委原书记王敏,山西省委原常委、太原市委原书记陈川平严重违纪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给予3人开除党籍处分待召开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时予以追认。

2015年7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并通过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令计划严重违纪案的审查报告》,决定给予令计划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对其涉嫌犯罪问题及线索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其他落马的十八届中央委员和中央候补委员中,周本顺、杨栋梁、苏树林3位中央委员和潘逸阳、杨卫泽、范长秘、仇和、余远辉等5位中央候补委员,目前有关部门正在调查中,尚未被开除党籍。

目前,排名第一的中央候补委员是刘晓凯。官方简历显示,刘晓凯生于1962年3月,贵州台江人,1983年从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焊接专业毕业。2012年4月,刘晓凯当选贵州省委常委,并于当年兼任贵州省委统战部长至今。

展开阅读全文

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审议“十三五”规划

全文共 263 字

+ 加入清单

会议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

中共中央政治局听取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稿在党内外一定范围征求意见的情况报告,决定根据这次会议讨论的意见进行修改后将建议稿提请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

会议认为,在这次征求意见的过程中,各地区各部门各有关方面和党的十八大代表对建议稿提出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扬了党内民主。要全面梳理、逐条研究、尽量吸收,把文件制定好,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明方向、勾画蓝图,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揭秘十八届五中全会人事调整?

全文共 3206 字

+ 加入清单

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12日召开会议,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重大问题,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会议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

讨论十三五规划建议稿情况

中共中央政治局听取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稿在党内外一定范围征求意见的情况报告,决定根据这次会议讨论的意见进行修改后将建议稿提请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

会议认为,在这次征求意见的过程中,各地区各部门各有关方面和党的十八大代表对建议稿提出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扬了党内民主。要全面梳理、逐条研究、尽量吸收,把文件制定好,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明方向、勾画蓝图,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审议通过自律准则和处分条例

会议强调,《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修订工作,坚持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汲取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把从严治党实践成果转化为纪律和道德要求,实现了党内法规建设与时俱进。

会议认为,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尊崇党章。新修订的《准则》和《条例》是对党章规定的具体化。要认真落实和严格执行这两项法规,树立高尚道德情操,严明党的纪律戒尺,把党章权威立起来。《准则》紧扣廉洁自律主题,重申党的理想信念宗旨、优良传统作风,坚持正面倡导、重在立德,为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树立了看得见、摸得着的高标准,展现了共产党人的高尚道德情操。《条例》把党章对纪律的要求整合成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开列负面清单,重在立规,划出了党组织和党员不可触碰的底线。

会议强调,各级党委要担当和落实好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严格按照《准则》和《条例》办事,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把党规党纪刻印在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心上。领导干部要发挥表率作用,带头维护党规党纪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敢于担当、敢于较真、敢于斗争,保证把纪律和各项党内法规执行到位。各级纪委要全面履行监督执纪问责职责,以贯彻《准则》和《条例》为契机,探索建立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坚强纪律保证。

十八届五中全会将有哪些人事调整

虽然近几届五中全会的主议题聚焦在经济议题——“五年规划”上,但有关人事调整的决定也是关注的焦点之一。

一般10月份召开

一般来说,每届中央委员在五年任期内,召开七次全体会议。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各次五中全会,在十五届五中全会之前,五中全会的会期并不固定。十一届五中全会的会期是1980年2月23至29日,十三届五中全会则是在1989年11月6至9日。十二届五中全会和十四届五中全会,则都是在9月召开。

记者梳理发现,自十五届五中全会开始,五中全会一般都在10月召开,会期也一般都在三到四天。如十六届五中全会的会期就是2005年10月8日至11日;十七届五中全会的会期是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

讨论人事调整

按照党章等规定,开除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的党籍,要经党的全会决定。

据新京报记者初步统计,十八大以来,已有100多名省部级及以上官员、军级以上干部被查。其中包括蒋洁敏、李东生、杨金山、令计划、周本顺、杨栋梁和苏树林7名中央委员,以及李春城、王永春、潘逸阳、万庆良、陈川平、王敏、杨卫泽、朱明国、范长秘、仇和、余远辉11名中央候补委员。

上述人中,去年10月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认中央政治局之前作出的给予李东生、蒋洁敏、杨金山、王永春、李春城、万庆良开除党籍的处分。

此外,令计划、陈川平、王敏、朱明国、杨卫泽、仇和等人,此前中纪委已发通报:经中央纪委常委会议研究并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决定开除党籍,待召开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时予以追认。

按惯例,10月26日召开的五中全会,会追认中央政治局作出的开除上述人党籍的决定。

周本顺、杨栋梁、苏树林、潘逸阳、余远辉等人,目前中纪委仍在立案调查中。

新京报记者 王姝 马俊茂

修改“两法” 王岐山四开座谈会

昨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两个重要党内法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对于该“两法”的修订,总书记习近平今年1月在中纪委五次全会上作出了要求。今年以来,中纪委书记王岐山也曾四开座谈会,听取关于修改“两法”的各方声音。

1、修改要“突出重点、针对时弊”

现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颁布于2003年。2013年11月发布的首个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2013-2017年)》将条例修改提上日程。

五年规划提出:完善纪律处分制度和党员申诉制度。修订《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根据新形势新情况,增补处分情形,细化相关规定,明确处分标准,统一违纪行为名称,提高纪律处分的规范化水平。

现行《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颁布于2010年。2014年10月,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王岐山提出:要将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的实践成果固化为制度,修订《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等,不断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相关党规党纪和法律法规。

在今年1月的中纪委五次全会上,习近平讲话时要求:反腐倡廉建章立制要着重抓好4个方面的制度建设。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要着力健全党内监督制度,着手修订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巡视工作条例,突出重点、针对时弊”。

2、王岐山边调研边听意见建议

如何实现习近平对“两法”修改提出的“突出重点、针对时弊”要求?

今年以来,王岐山在浙江、陕西、福建调研时,曾分别召开座谈会,强调“两法”修改的重要性,并听取相关意见和建议。

5月8日至10日在浙江调研时,王岐山主持召开部分省区市纪委书记座谈会,强调:修改好《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把纪律和规矩挺在法律前面,挺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前沿。

7月8日至10日在陕西调研时,王岐山主持召开部分省区党委书记、纪委书记座谈会,强调:修订廉政准则和党纪处分条例,要坚持党纪严于国法,实现纪法分开,体现党的先锋队性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的制度创新。

7月底,王岐山还分别主持召开了部分中央部委、中央国家机关部委党组主要负责人,部分专家学者座谈会,就修订廉政准则和党纪处分条例征求意见。

9月24日至26日在福建调研时,王岐山再次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党员和群众代表对修订廉政准则和党纪处分条例的意见建议。

3、划定“底线”和重在“立德”

今年7月7日,中纪委法规室副主任谭焕民做客中纪委官网时透露,《纪律处分条例》去年8月就已启动修订。历时14个月,新条例有哪些重要变化呢?

昨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新《纪律处分条例》把党章对纪律的要求整合成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开列负面清单,重在立规,划出了党组织和党员不可触碰的底线。

修改后的《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名称改为《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昨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新准则紧扣廉洁自律主题,重在立德,为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树立了看得见、摸得着的高标准。

中纪委特约监察员、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旧《纪律处分条例》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与时代需求脱节,跟《刑法》重复,如失职渎职行为、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的行为、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等刑事色彩浓厚,使用率不高,有些条文几乎闲置。

马怀德表示,新《纪律处分条例》采用了“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工作纪律、群众纪律和生活纪律”这一新的处分种类分类方式,并开列负面清单,有效解决了上述跟《刑法》重合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十八届五中全会10月26日至29日召开

全文共 2226 字

+ 加入清单

中共中央政治局昨日召开会议,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重大问题,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会议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10月26日29日在北京召开。

讨论拟提请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的文件

中共中央政治局听取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稿在党内外一定范围征求意见的情况报告,决定根据这次会议讨论的意见进行修改后将建议稿提请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

会议认为,在这次征求意见的过程中,各地区各部门各有关方面和党的十八大代表对建议稿提出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扬了党内民主。要全面梳理、逐条研究、尽量吸收,把文件制定好,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明方向、勾画蓝图,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总结“十二五”规划

会议强调,“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很不平凡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顽强拼搏、开拓创新,奋力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我国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十二五”规划目标即将胜利实现,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又上了一个大台阶。

会议指出,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我国发展不断提供强大动力和有效保障。

审议通过党内两大法规

会议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党的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突出强调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组织纪律,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加大反腐惩恶力度,强化巡视监督,切实解决好管党治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丰富的实践为党内法规制度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修订工作,坚持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汲取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把从严治党实践成果转化为纪律和道德要求,实现了党内法规建设与时俱进。

会议认为,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尊崇党章。新修订的《准则》和《条例》是对党章规定的具体化。要认真落实和严格执行这两项法规,树立高尚道德情操,严明党的纪律戒尺,把党章权威立起来。《准则》紧扣廉洁自律主题,重申党的理想信念宗旨、优良传统作风,坚持正面倡导、重在立德,为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树立了看得见、摸得着的高标准,展现了共产党人的高尚道德情操。《条例》把党章对纪律的要求整合成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开列负面清单,重在立规,划出了党组织和党员不可触碰的底线。

会议强调,我们党是有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组织严密、纪律严明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严明党的纪律,要把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排在首要位置。不管违反哪方面纪律,任其发展,最终都会侵蚀党的执政基础,破坏党的政治纪律。各级党委要担当和落实好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严格按照《准则》和《条例》办事,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把党规党纪刻印在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心上。领导干部要发挥表率作用,带头维护党规党纪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敢于担当、敢于较真、敢于斗争,保证把纪律和各项党内法规执行到位。各级纪委要全面履行监督执纪问责职责,以贯彻《准则》和《条例》为契机,探索建立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坚强纪律保证。新华社

聚焦

为何“一揽子”修订党内两大法规?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党内两大法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道德为“高线”,以纪律为“底线”,进一步扎紧了管党治党的“笼子”。

从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的信息不难看出,这次对党内两大法规的修订,一个旨在树立道德的“高线”,一个旨在划清纪律的“底线”。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打虎”“拍蝇”、正风肃纪,初步形成了“不敢腐”的氛围。下一步,如何使绝大多数党员进一步达到“不想腐”的境界?修订后的准则着眼于此,重申了“党的理想信念宗旨、优良传统作风”,既是向广大人民群众作出的郑重承诺,也是为8700多万党员树立的道德“高线”。而这一道德“高线”也并非脱离实际、高不可攀,而是一个实事求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高标准”。

纪律是党的生命,从严治党关键在严格执纪。但纪律的“底线”究竟应当划在哪里呢?现行的纪律处分条例中,相当一部分条款是对国家法律法规的重复。如果说国法是公民的“底线”,那么党员的“底线”就必须严于国法,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先锋队性质决定的。这次对条例的修订,就体现了“纪严于法、纪在法前”的原则,明确提出政治纪律等六项纪律,形成了高于国法的“负面清单”,从而划清了党员不可触碰的“底线”。

值得关注的是,这次对党内两大法规采取了“一揽子”修订的方式,分别确立了广大党员应当遵循的道德“高线”和不能触碰的纪律“底线”,德法相依,相辅而行,必将有助于探索建立“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坚强纪律保证。

展开阅读全文

什么是十八届五中全会?

全文共 348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上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曾经不定期,有时候一年一届,最长十几年才开一次。目前,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每五年召开一次。每召开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叫一届。每一届全国代表大会都会选举新的中央委员会。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因为任期较长,所以每年党的中央委员会要召集全体中央委员和中央候补委员开一次会议。每开一次叫第X届中央委员会第X次会议。

一般来讲,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由中央政治局召集,每年至少举行一次,五年内一般举行七次。人民日报梳理历届各全会主题,一般性安排如下:

一中全会:党的主要人事安排;

二中全会:国家机构领导人名单;

三中全会:国家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重大问题;

四中全会:惯例以党建专题为主,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

五中全会:审议国民经济规划问题;

六中全会:主题不固定;

七中全会:一般为下一届党代会做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历史上的五中全会对股市有何影响?

全文共 556 字

+ 加入清单

历届五中全会,除了人事等变化外,经济问题也是一大看点,尤其是涉及的长期规划,对中国经济能起到长期的影响,那么对股市投资有没有影响呢?长期规划对中国经济起着长久影响,理论上对股市的影响也是长期的,但毕竟国内股市还不成熟,成立的时间也不长,而且散户众多,市场炒作的氛围依然浓厚,因此在中国经济连续保持高速增长7%以上的二十多年中,股市并没有形成长期牛市,而且熊长牛短。所以从投资来看,五中全会上的经济焦点如果对股市有影响,也是短期影响大于长期。

具体来看,因股市涨跌停板制度的有无对市场影响极大,为了更贴切反映五中全会对目前运行了近二十年的涨跌停板股市中行业板块的影响,我们剔除涨跌停板制度以前的五中全会后,剩下十五届五中全会到十七届五中全会,时间上从2000年10月至2010年10月。据Wind资讯统计,这三次五中全会对行业领域规划的主要重点有:

1、十五届五中全会(2000年10.9~11日),主要领域:生态建设和环保、科技教育、农业、工业化、基础建设等。

2、十六届五中全会(2005年10.8~11日),主要领域:居住、交通、教育、文化、卫生、现代农业、职业教育等。

3、十七届五中全会(2010年10.15~18日),主要领域: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现代能源产业、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海洋经济、文化产业等。

展开阅读全文

十七届五中全会

全文共 336 字

+ 加入清单

于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二五”规划的主基调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入手,在健全市场配置资源机制、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创新公共服务体制等方面,提出重大改革任务。全会提出,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

2顶层关注:总书记对十三五规划有哪些要求?

“十三五”规划是习近平主政后的第一个完整的五年规划,对于这个关键时期的关键规划,习近平最关心什么?“学习中国”小编用数字将总书记最关心的事项进行了梳理:

展开阅读全文

一图解读关于十八届五中全会那些事儿

全文共 476 字

+ 加入清单

10月26日至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十三五”规划将是这次会议讨论的核心议题,回顾上几届五中全会,制定五年规划都是主要议题,本届五中全会略为不同的是,到“十三五”末,中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就是目标已经确定,就看路线图如何绘制。外界普遍认为,中国经济已经步入新常态,GDP增速的目标有望降低,而环境以及生态文明的目标将会得到更多重视。另外,人事问题虽非本次全会的重点,但仍然会受到各界关注。下面,小编带您脑补关于五中全会应该知道的那些事儿

五中全会主要是制定五年经济规划;六中全会更侧重党建、和谐社会、文化体制等议题,在秋季召开;七中全会重点是听取总书记报告,一般在下一届党代会前召开。

从“十一五”开始,“五年计划”转变为“五年规划”,一字之差,凸显了政府更加注重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可以看出,历届五中全会都会以审议五年规划为主要议题,那什么是“十三五”规划,规划瞄准了哪些热点,对百姓生活又有何影响呢?

目前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和攻坚阶段,“十三五”规划会不会有“政策新突破”,能不能突破深层次障碍,我们期待。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

全文共 739 字

+ 加入清单

10月26日至29日,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十三五”规划是这次会议讨论的核心议题,未来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蓝图也将在本次会议上勾画。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我国对内改革的大幕。从此,改革便一直伴随着新中国茁壮成长。

随着十八届五中全会拉开帷幕,万众瞩目的“十三五”规划蓝图也将面世。从此前中央几次关键会议释放出的信号,可以看出改革当是“十三五”规划的点睛之笔。

以改革之力打通强国之路,是对历史精髓的最好传承。古语有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以改革之力谱写盛世篇章,也是符合国情民情的战略举措。当前,中国正踏着坚定的步伐,迈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一方面,人口老龄化怎么破,城镇化落脚不稳怎么办……一系列的问题亟需改革来下药。另一方面,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如何科学设定规划目标……一系列的困惑亟需改革来解答。

国内形势呼吁改革发力,新一轮国际合作大潮的到来,也倒逼着改革大展拳脚。近日,习近平总书记访问英国,开启中英关系的“黄金时代”,国际合作的深入让中国经济未来发展大为受益。机遇与挑战并存,经济政策必然要作出相应调整,才能让国家领导人历次访问取得的成果落地生根,开创互利共赢的新局面。

早在2014年4月“十三五”规划编制伊始,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就曾经将改革与市县规划体制绑定到一起。十八届四中全会,也以改革作为主旋律,敲定了一连串撬动经济发展的重大决策。今年10月19日至23日,李克强总理在“双创”活动周、国务院常务会、会见外宾、中央党校等场合,5天内4次公开强调改革,对改革寄予厚望。改革,从来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头戏!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十三五亮点一览

全文共 6241 字

+ 加入清单

①十八届五中全会正式闭幕,审议通过了十三五规划建议,透视公报十三五规划雏形浮现。

②创新发展为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对应科技创新(如网络强国战略、互联网+、制造升级)、制度创新(体制改革、金融监管)等;协调发展为经济整体布局方向,包括“四化”协调、二孩放开、城乡协调、生态环境、区域战略等。

③行业亮点如信息经济的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制造升级的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其他如医疗养老、体育文化、农业现代化。

附录:《策略主题:五中全会来了,十三五抢先看-151013》

核心结论:①十八届五中全会定于10月26日至29日召开,“十三五”规划编制将为主要议题,最终草案将于16年两会提交审议。②结合习总讲话、前期课题规划、近期国家政策,制造升级、信息经济、现代服务业有望成为“十三五”规划产业维度的三大主线。③相关行业如制造升级的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信息经济的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现代服务业的医疗养老、体育文化等。

五中全会来了,十三五抢先看——十三五系列(1)

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12日召开会议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根据此前7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决定,“十三五”规划编制将成为该次会议的主要议题。考虑到“十三五”规划将涉及经济发展、产业政策、区域政策、科教民生、改革等诸多方面,如何在规划出台前夕寻找线索,相对“十二五”,“十三五”规划又将带来哪些不同?本篇报告我们将从产业规划角度出发,根据此前习总讲话、前期课题规划、国家相关政策来进行挖掘,提供可能的前瞻判断。

1、诸事具备,“十三五”规划落地在即

前期诸事俱备,“十三五”规划落地在即。15年7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10月在北京召开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其中,“十三五”规划编制将成为该次会议的主要议题。实际上在13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时,习近平主席就已要求着手启动“十三五”规划前期准备工作,14年4月,发改委召开全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全面启动各省市和部委的规划编制工作。经过过去两年的精心筹备,“十三五”规划已进入落地倒计时。15年8月27日,人大常委会已听取了关于“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若干重要问题专题调研工作情况的报告,对3月至7月全国人大各委员会的调研和建议作了系统总结。而10月26日至29日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进一步研究制定“十三五”规划建议,并在2015年年底前出台“十三五”规划纲要,最终于2016年3月提交两会审议。

三期叠加关键窗口,规划承载更多期待。“五年规划”是我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决策当局将会重点关注一些新问题以反映其对未来五年社会和经济转变的预期。“十三五”规划作为本届政府执政以来的第一份规划,同时也是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最后一个五年规划,本届政府对其重视程度非比寻常。15年5至7月,习近平主席在浙江、贵州、吉林等多地密集调研,召开省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听取规划建议、传达规划思路,已释放高度关注信号。而且当前中国正处于三期叠加的关键时期,传统增长模式难以为继,转型升级正迫在眉睫,“十三五”规划如何在稳增长、调结构、促创新中实现有效突破,将成市场关注关键。

2、管中窥豹,探索不一样的“十三五”

目前十八届五中全会已进入倒计时,“十三五”规划建议也将不久面世,其涉及主题必将成为市场一大主线。考虑到“十三五”规划将涉及经济发展、产业政策、区域政策、科教民生、改革等诸多方面,我们这里将重点从产业角度出发,寻找十三五规划可能涉及的关键主线。如何在朦胧中寻找线索,我们将从习总讲话、前期课题规划、及国家近期相关政策三个方向来进行发掘。

习总阐述“十大目标”,“调结构”、“促创新”顺位提前。15年5月27日,习近平主席在华东7省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首次阐述了“十三五”规划总体框架,提出了保持经济增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改革体制机制、推动协调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扶贫开发的“十大目标”。其中,相比“十二五”规划,“调结构”、“促创新”被放到更为靠前的位置。“调结构”层面,未来从工业经济向服务业经济转型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方向,而工业经济内部同样需要加速制造业升级;“促创新”中,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崛起任务艰巨。

规划课题凸显新方向,“转型升级”、“信息经济”、“走出去”战略首次提及。除高层定调外,另一可把脉“十三五”规划方向的就是前期规划研究课题。与“十二五”规划60个研究课题相比,“十三五”规划课题高度凝练,共27个。其中,“经济转型升级”、“信息经济”、“走出去”战略、国企改革等概念首次在规划课题中提及,这些方向势必会成为“十三五”规划的新增亮点。与此同时,在延续“十二五”规划基础上,工业结构升级、现代服务业、战略新兴产业、环保、医疗等仍然是课题关注焦点,有望在“十三五”规划中继续推进。

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有望继续深化。从过往“五年规划”的编制经验看,规划发布前期的重要政策文件同样会在规划中重点着墨。以“十二五”规划为例,2010年9月8日,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此后10月份的“十二五”规划中,战略新兴产业理所应当的成为产业规划的核心之一。而今年以来,《中国制造2025》和《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两个纲领性文件已率先发布,并均被确立为未来国家战略方向,我们预计“十三五”规划中,这两大领域同样会重点提及。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

综合以上判断,从产业角度出发,我们预计制造升级、信息经济、现代服务业或将成为“十三五”产业规划三大关键主线,具体内容我们将在下文中重点分析。

3、三线掘金:制造升级、信息经济、现代服务业

3.1 以“智造”为核心,铸就制造强国

顶层文件指引,十年工业升级路线确定。2015年5月8日,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这是实施我国制造业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纲领,同样也将成为“十三五”期间制造业升级的重要指导文件。6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成立由副总理马凯领导的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国家制造强国建设全局性工作。9月29日,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发布《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2015版)》,包括10大重点领域,23个重点方向,每个重点方向又细分若干重点产品。在制造强国战略层层推进下,我们预计“十三五”规划中,工业升级路径大概率将按照中国制造2025为纲领展开。

以“智造”为关键核心,十大方向重点推进。“中国制造2025”战略则明确以“智造”为关键核心,在高端制造和工业4.0的推进上,目前德美两强已率先展开布局,德国以高端制造业带动生产端变革,美国则以信息产业带动制造端变革。相对而言,我国制造业自动化程度上存在先天不足,对外技术依存度仍高达40%,但在信息化过程中,目前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已初具与国际巨头的抗衡能力。因此,未来打造制造强国我国仍需两条腿走路:自动化跟上3.0,信息化弯道超车。根据《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2015版)》,预计“十三五”期间,从“工业制造”到“工业智造”迈进过程中,十大方向将率先推进:

(1)新一代信息技术,重点方向包括集成电路及专用设备、信息通信设备、操作系统与工业软件、智能制造核心信息设备;(2)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300024,股吧),重点方向包括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机器人;(3)航空航天装备,重点方向包括飞机、航空发动机、航空机载设备与系统、航天装备;(4)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5)先进轨道交通装备;(6)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点方向包括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7)电力装备,重点方向包括发电装备、输变电装备;(8)农业装备;(9)新材料,重点方向包括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前沿新材料;(10)生物医药、高性能医疗器械。

根据《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2015版)》,上述重点发展方向均统一按照需求、目标、发展重点、应用示范重点、战略支撑与保障五个维度进行了分析和描绘,并分别形成了从2015年到2025年,展望2030年的详细技术路线图,因此,在“十三五”规划中率先推进的可能较大。

投资关注。从目前推行的政策支持看,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领域的高档数控机床、机器人,当正处政策催化窗口期,其他方向尚需等待政策催化。

3.2 信息经济助力,新经济形态领航者

信息经济为新增亮点,新经济形态领航者。前文我们已经提到,在“十三五”规划课题研究中,“信息经济”被首次提及(课题名称《中国信息经济发展趋势与策略选择》,委托企业——阿里巴巴集团作为课题承担单位),有望成为“十三五”规划中的新增亮点。实际上,今年以来,信息经济相关领域的相关政策已开始不断发力。7月4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互联网+”成为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9月5日,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推动大数据在5-10年内成为社会治理、经济运行、民生服务、创业创新和新业态的运行基础;而目前,工信部信息通信行业“十三五”规划编制已全面启动,聚焦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互联网十三五规划预计将在年底前成稿。随着全球信息经济的加速发展,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不断深入,加快发展信息经济已成为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未来有望成为新经济的领航者之一。

三大动力支撑,信息经济框架概览。虽然“十三五”规划对信息经济的具体定位尚不可知,但前期课题规划应该是可供前瞻的最重要参考。根据阿里研究院披露的《中国信息经济发展趋势与策略选择》(总报告),信息经济新动力(310328,基金吧)将由三个方面构成,即新基础设施(云+网+端)、新生产要素(信息(数据))、新分工网络(实时网络协同)。

(1)新基础设施:“云+网+端”基础设施。“云”是指云计算、大数据基础设施,生产率的进一步提升、商业模式的创新,都有赖于对数据的利用能力,而云计算、大数据基础设施将为用户像用水、用电一样,便捷、低成本地使用计算资源打开方便之门。“网”是连接利益相关者的增值网络,包涵互联网、物联网等在内,网络承载能力不断得到提高、新增价值持续得到挖掘。“端”则是用户直接接触的个人电脑、移动设备、可穿戴设备、传感器,乃至软件形式存在的应用,是数据的来源、也是服务提供的界面。

(2)新生产要素:信息(数据)。信息(数据)成为独立的生产要素,历经了近半个世纪的信息化过程,信息技术的超常规速度发展,促成了信息(数据)量和处理能力的爆炸性增长,人类经济社会也进入了“大数据时代”。IDC于 2012年 12月发布了研究报告《2020年的数字宇宙:大数据、更大的数字阴影以及远东地区实现最快增长》。数字宇宙是对一年内全世界产生、复制及利用的所有数字化数据的度量。从 2013 年到 2020 年,数字宇宙的规模每两年将翻一番。2012 年中国总体数据量占世界的 13%,而到 2020 年将提到21%。

(3)新分工网络(实时网络协同)。信息技术革命为分工协同提供了必要、廉价、高效的信息工具,也改变了消费者的信息能力,其角色、行为和力量正在发生根本变化:从孤陋寡闻到见多识广,从分散孤立到群体互动,从被动接受到积极参与,消费者潜在的多样性需求被激发,市场环境正在发生这重大变革。未来信息经济将由以企业为中心的产消格局,转变为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全新格局。企业以客户为导向、以需求为核心的经营策略迫使企业组织形式相应改变,新型的分工协同形式开始涌现。

“十三五”前瞻,信息经济四大目标。根据阿里巴巴集团的课题研究规划,“十三五”信息经济发展将包括四大目标:即基础设施的发展目标,电子商务发展目标、传统产业改造目标,以及制度创新的发展目标。其中,未来信息经济推进第一阶段的核心在于“增量崛起”,将重点集中三个方向:(1)建设信息经济基础设施:宽带、云计算、大数据、物流网络。(2)着力发展新兴信息经济:如网络零售及电子商务流通体系、信息消费、电子商务服务业、互联网金融等。(3)推动信息经济制度创新。相关领域预计将成为“十三五”规划核心。

投资关注。信息经济建设过程中,基础设施有望先行,对应宽带、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智能物流、可穿戴设备、传感器等将率先受益;而随着新兴信息经济的加速发展,电子商务、跨境电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渗透融合,如能源互联网、互联网汽车等)有望持续受益。

3.3 乘势而上,现代服务业加速崛起

随着经济转型压力的增大,发展现代服务业一直是近几届“五年规划”的核心要务。“十二五规划纲要”中第四篇曾单独就“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做了详细阐述,并提出“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拓展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热点,推进服务业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不断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而从当前的国内经济形势看,经济转型压力相对“十二五”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们预计促进现代服务业大发展仍将成为“十三五”期间助力经济转型的核心方向。

中产崛起+人口周期,消费服务业迎来黄金发展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维持高速增长,随之而来的是居民收入水平的大幅提升,2014年人均GDP已经达到7600美元左右,已经跨入中等发展国家行列。居民收入提升的背后是贫困人口的消失与中产阶级的崛起,截止2015年,我国中产阶级以上家庭占比约为77.8%(麦肯锡数据)。与此同时,我国人口结构特征的另一变化趋势就是老龄化的加速,随着我国1949-70年婴儿潮2010-30年步入老年,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正加速攀升,人口老龄化和代际更替带来最显著的变化就是人的后市场相关需求快速爆发。一方面,随着现代人生活观念的转变,对健康的需求增长带动体育、健身、美容、医药服务等产业需求快速增长。另一方面,新型消费群体如90后的崛起,也将对新兴消费带来巨大提升,如娱乐体育等。参考日本历史经验,随着收入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居民消费由实物转向服务,食品消费占比由1970年的29.0%下降至1989年的19.6%,而医疗、交通、教育、娱乐占比由37.9%攀升至44.3%。

助力产业结构升级,生产性服务业加速崛起。中国制造业已经从粗放增长期进入成熟期,且存在普遍的产能过剩,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将加速从“微笑曲线”的中间过渡到两端,从制造环节过渡到研发设计、销售流通环节。早在14年8月,国务院就已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并要求生产性服务业落实情况需要半年汇报一次,可见政策对于生产性服务业的高度重视。根据指导意见,当前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发展方向主要涵盖:研发设计、第三方物流、融资租赁、信息技术服务、节能环保服务、检验检测认证、电子商务、商务咨询、服务外包、售后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和品牌建设。

投资关注。消费性服务业中,可关注市场需求空间大,成长性好的医疗、养老、体育、文化传媒等领域;生产性服务业中,与制造升级和信息消费相关的智能物流、节能环保服务、检验检测等有望更为受益。

展开阅读全文

五中全会提GDP翻番

全文共 749 字

+ 加入清单

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二〇二〇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专家称,未来5年每年GDP增长6.53%即可完成任务。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2010年GDP为40.89万亿元。如果翻一番,2020年需达到81.78万亿元。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走低,今年第三季度,更是跌破7%,这是6年来的第一次。未来5年,GDP将保持怎样的增速?对此各界多有分析。据媒体报道,最近李克强在中央党校讲课时指出,当前要瞄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此,未来5年每年GDP增长应为6.53%。

对此,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表示,6.53%的经济增速可以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包括GDP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这个值是通过模型计算得出的,是最低限值,只有保持这一水平才能保证完成目标。

马晓河认为,这一目标可以实现,经济增长还有空间,投资及消费都还有潜力。

国泰君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表示,6.53%的增速是合理的。从目前的形势看,外贸出口很难起来,要更多依靠投资和消费。

林采宜表示,未来定在6%以上都是可以的,因为目前就业、工资和消费情况都比较稳定,增长速度为了避免企业破产和银行坏账率,在延缓出清过程。接下来总的增长速度可能会继续下降,但结构会优化,第三产比重会越来越高。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祝宝良认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保持在6.5%左右就可以实现预定目标。祝宝良表示,人均收入其实就是人均GDP的概念,如果要实现目标,增速要比GDP略高一些。

祝宝良表示,即使达不到6.5%的增速也没太大关系,因为6%的增速就可以保障就业的稳定。只要经济持续增长,经济发展就不会出现大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18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

全文共 1591 字

+ 加入清单

“十三五”末,中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即目标已确定,就看路线图如何绘制。外界认为,中国经济已步入新常态,GDP增速目标有望降低,而环境及生态文明的目标将会得到更多重视。这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重要议题,为人们所期待。

到2020年,也就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前夕,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这一年,恰是“十三五”规划实施收官之年。我们屈指可数,从2016年算起,5年的蛮拼不算短,但也不算长。这5年,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决战的5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既定目标,可否如期实现,可否名至实归,可否全口径落地和全部覆盖,为人民所享,就是要看“十三五”规划咋编制,咋干。

今年,“十二五”规划即将画上句号。前5年的奋斗,不用细说,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生态建设,等等,取得了不菲的成就,已经为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基础。回望“十二五”时期,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有深刻的感受。自“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闭幕以来,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环境,经济下行压力大、民生改善难、深化改革啃硬骨头、自然灾害频仍的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审时度势,克难攻坚,砥砺前行,不断开拓进取。稳增长,调结构,搞转型,促发展,保民生,接连破局,人民的获得感越来越多,越来越大。

仅从三看上,我们就可以打上深刻的烙印。一看农业。全国“三农”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连年下发的关于“三农”发展的中央1号文件,犹如擂响的战鼓激励着“三农”奋进。增产增收、改变农村面貌、提高农民生活,已经变成现实。比如: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粮食产量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个“11连增”,今年有望实现“12连增”。这对于一个人口大国、发展大国来说,着实不易,难能可贵。

二看工业。一手抓化解过剩产能,一手抓改善品质质量,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智能制造,逐步成为新生力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目前也已是大力启动、大力深化、大力推进之时。今年7月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春召开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听取对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他强调,无论从东北地区来看,还是从全国发展来看,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都具有重要意义。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已到了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国家要加大支持力度,东北地区要增强内生发展活力和动力,精准发力,扎实工作,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在这次座谈会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迈开了大步,在“变”中求新、求进、求效,成为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实步伐。

三看服务业。在2012年时,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历史上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其跨越幅度之大。3年后,也就是到了今年上半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再一次跨越,竟然占据半壁江山。服务业的兴旺发达,说明我国的经济结构更加趋于合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在化为广大民众的行动。而从中央到地方实行的简政放权,也更加给力,服务业的发展没有清规戒律的束缚,处处别有洞天、大有作为。这就是“十二五”时期频闪的大亮点,可谓利国利民。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最经典、最亲民、最务实的话语,为人民所牢记,所各地所践诺。“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前4年,党和国家把扶贫工作摆到更加突出位置,大力度、宽领域、多层次、强精准地向前推进。2013年、2014年,我国连续两年完成减贫1000万人以上的任务,提前完成了联合国千年发展计划所提出的减贫目标。这是新中国取得的了不起的成就,“十二五”规划的实施,让人民的福祉与日俱增。

我们满载着“十二五”时期的累累硕果,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严格治党“四个全面”的伟大视野下,期待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作出更加全面、科学、系统的战略部署,描绘好“十三五”美景,凝心聚力决战小康。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十三五和五中全会心得体会

全文共 2859 字

+ 加入清单

刚刚闭幕的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十三五”规划,是本届中央领导集体主持编制并完整实施的一个五年规划,是对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形成的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集中体现,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决胜阶段的行动纲领,因此倍受国内外高度关注。

细读会议公报,从会议确立的未来五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基本原则、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来看,最核心的字眼是“发展”,发展成为一条主线贯穿于《建议》的全部内容,是本届中央深刻分析和把握中国经济社会进入新常态下国内外形势和环境后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概括起来说,这个关键时期的五年规划,充分体现了新一届中央在中国迈上现代化进程更高阶段时的“发展新思维”。

五大发展理念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有力支撑

五中全会的最大的亮点是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反映出我们党对发展规律的新认识。

为什么这么说?五中全会深入分析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即中国经济社会步入新常态下的新形势,依然强调指出,“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这一判断是十分清醒也是十分必要的。

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国际国内形势的大环境看,世界政治经济格局还在发生深刻调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世界经济还尚未恢复元气,中国经济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新动力的地位不断夯实。就此可以判断,未来五年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尽管这一战略机遇期随着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已经上了一个大台阶,其内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但全球经济需要中国经济继续保持稳健增长,世界需要中国成为全球经济的“压舱石”。

从现实来看,中国依然是世界上第一大发展中国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诸多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现实问题。目前,中国正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艰难爬坡期。进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还面临结构转型时期的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只有“坚持发展”不动摇,才能解决中国的所有问题;只有继续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才能够更好地把握战略机遇期,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

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目标来看,到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完成我国现行标准下近7000万农村贫困人口的全部脱贫,实现“一个都不能少”的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小康,也只能继续靠“坚持发展”。

怎么实现发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经过多年来的改革开放艰苦探索和实践,我们已经有了深刻认识。这次五中全会在总结历史经验和充分把握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全面概括了针对现实、面向未来的“发展新理念”。全会强调指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五个发展理念,是迄今为止在党的报告中对“发展”内涵做出的最全面、最深刻的一次概括,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有力支撑。

正如人民日报任仲平文章所指出的,这样的发展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它“实实在在、没有水分”,注重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是“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这样的发展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发展不仅讲速度讲效益,更注重增长与保护、局部与整体、当前和长远之间的最佳平衡,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这样的发展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是“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是让更多人共享发展成果的发展。

五中全会就此强调,树立五个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全党同志要充分认识这场变革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可以说,这正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发展新思维”。有了这样的“发展新思维”,不仅会破解我国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引领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目标方向,也会为顺利完成“十三五”规划任务,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创新”和“改革”贯穿于“十三五”规划实施落实的始终

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需要走出发展的新路径。新的发展路径是什么?五中全会继续坚持了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将“创新”和“改革”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创新”和“改革”将作为两个重要发展路径,贯穿于“十三五”规划实施落实的始终。全会首要强调的发展,就是“坚持创新发展”,指出,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全会对新形势下的“创新”也作出了系统的概括和路径指向。总体上说,创新是包涵了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具体来说,未来五年的发展基点必须放在发展动力、发展空间、发展战略、发展体制等的创新上,要以创新的思维、创新的路径、创新的体制,来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构建发展新体制,其中的关键又是“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这一系列创新又必须融于改革之中。实现创新发展必须破解任何束缚社会生产力和社会活力的体制机制障碍。我们注意到,虽然这次五中全会没有直接谈改革问题,是因为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已经作出全面部署,“十三五”规划已经将改革已经深深蕴含在新规划任务和实施的方方面面。比如,构建发展新体制,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分配制度、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必须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创新和完善政府宏观调控方式;必须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财政制度、税收制度,改革并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从而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

再比如,培育发展新动力和拓展发展新空间,必须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清除任何形式的行政壁垒、区域封闭和市场分割,让各种生产要素充分流动起来,培育壮大若干重点经济区。还比如,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加快科技体制改革。要能够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培育一批战略性产业,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要有助于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要有利于培育一批战略性产业,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等等。

要以改革促创新,以创新助改革,也将成为这个五年规划实施进程中的鲜明特色。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荐读

全文共 1592 字

+ 加入清单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面对生态破坏严重、生态灾害频繁、生态压力巨大等突出问题,如何补齐生态短板,是奋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伟大胜利必须攻克的难关,亦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需要解答好的重大课题。

自然生态环境是人类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资源和能源等最基本条件。“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是发展始终面临的矛盾。全面小康,代表更高质量和水平的生活,也意味着对资源能源需求和生态环境质量的更高要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立足平衡发展需求和资源环境有限供给之间的矛盾,着力解决当前生态环境保护的突出问题,把绿色发展作为“十三五”乃至今后更长时期必须坚持的重要发展理念,充分体现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深刻把握,体现了我们党对人民福祉、民族未来的责任担当,对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深邃思考,必将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以及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提供科学理念指导和有力政策支撑。

审视人类文明演进历史,“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例子比比皆是,给人以深刻启示。对待生态文明的基本态度和理念决定发展的理念,更制约发展的质量与前景。也正是基于对这一历史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坚持绿色发展是实现全面小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通往人与自然和谐境界的必由之路。只有从本质上深刻理解、在全局中准确把握绿色发展理念的丰富内涵和具体要求,才能把绿色发展理念变成积极主动的作为,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中国人口众多,主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大多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且分布不均。随着我国经济总量在世界第二位基础上继续增长,粗放式发展模式加剧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发展质量提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就是导向,国情决定国策。五中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绿色发展理念以问题为导向,从基本国情出发,切中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给破解促进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世界性难题提供了值得期待的中国方案。

绿色发展,彰显历史担当,也蕴含治理智慧。“我国生态环境矛盾有一个历史积累过程,不是一天变坏的,但不能在我们手里变得越来越坏,共产党人应该有这样的胸怀和意志。”习近平总书记掷地有声的话语,宣示了决心,更担起了责任。“十二五”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再到五中全会提出用绿色发展理念指导未来发展,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不断深化,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决策部署相继落地、有序推进。按照五中全会部署,遵循绿色发展理念,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等6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花大气力、下真功夫狠抓落实,构建科学合理的发展格局,建立绿色低碳的产业体系,形成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实行垂直管理的严格制度,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就一定能形成五位一体协同推进的合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更多成果和更大进展,让中华大地青山常在、绿水长流、蓝天永驻。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习近平总书记深情描绘的美丽中国,激发亿万人民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凝聚建设美好家园的同心众力。从“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认识进步,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转变,我们正在经历的,是一个国家向着全面小康的绿色进军,一个民族为了永续发展的坚定抉择。我们期待,沐浴在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阳光下,明天的全面小康生活一定更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2024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全文共 2544 字

+ 加入清单

【篇一】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中共中央十八届五中全会于xx年xx月xx日下午闭幕。为期四天的全会听取讨论了习近平同志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包括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城乡发展一体化、扩大对外开放、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等重大政策方向。十八届五中全会确定的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这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6次三中全会都不同。尽管前几次三中全会也都聚焦改革,但主题仅是某一方面的改革,而这次全会定位全面深化改革,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国防和军队、党的建设制度等多方面改革。

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我对于《决定》中所提出的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有很深的感悟。《决定》指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以现实社会问题为政策导向,其提出了五个方面的举措,包括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并以此为基点落实了具体的改革措施,如废止劳动教养制度、改革审判委员会制度、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等。

十八届五中全会所提出的是全面深化的改革,一方面注重国家政策的延续性,一方面又是在以前的基础上更深层次触及到社会根本问题的改革。而我认为推进法治改革对于会议提出的其他方面的改革具有重大的影响,或者说这些一系列的改革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整体性,就如同木桶理论中各块木板,每一项改革代表其中的一块木板,而改革的总体目标既国家的总体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则可以视为木桶之中的水,任何一项改革的确实都将导致整体改革效益的下降,各项改革之间相互具有很大的牵连性。从推进法治改革的角度来看,其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大影响:

一、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需要法律的支撑。《决定》指出要进一步健全宪法实施监督机制和程序,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建立健全全社会忠于、遵守、维护、运用宪法法律的制度。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而宪法是规定国家基本制度的根本大法,进一步强化宪法的权威有利于巩固和加强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的地位,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二、现代市场体系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与之对应。建立健全社会主义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离不开法律。在建立市场经济体系的过程中必须构建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这是因为市场经济内在地需要法律,没有法律就没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必然是、也必须是法治经济。通过为市场经济提供良好的法律外部环境,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民主稳定的政治局面、安居乐业的社会秩序和切实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市场经济保驾护航。

三、加快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法律的保障。建设生态文明,要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而这些基本的资源环境保护制度的落实实施都需要法律予以最终的保障,建立健全我国的生态法律制度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第一要务。

四、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体系需要法律权威的支持。法律绝不仅仅是政府治理和控制社会的工具,在更关键的另一个方面,法律也是社会控制和规范政府与公共权力的工具。法律至上应成为安排法与权关系的基本原则,法律在公共权力面前取得独立和最高的权威地位是廉洁政府的必然要求,既一切公共机构都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活动,一切公共权力的行使都必须具有合法性,无论是具体的政府官员,还是政府本身,违法行使公共权力都会引起法律责任,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推进法治改革对于此次整体的改革有着不可言喻的重大影响,法律从某一方面作为一种社会治理手段,其影响到了改革的方方面面,我们必须坚持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篇二】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从严治党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从“管党治党,一刻不松懈”的清醒到“从严治党,惩治这一手决不放松”的坚定,从“刮骨疗毒”的勇毅到“抓铁有痕”的决心,每每振聋发聩。近日,在刚刚闭幕的中纪委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提“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高压惩治腐败正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和保证。

回望过去的一年,“反腐”注定是人们盘点2014年时绕不过去的重大主题。打虎拍蝇绝不手软,全年立案调查的省部级及以上官员达40多名,腐败分子受到强力震慑;专项巡视瞄向重点人和事,成为发现和惩治腐败的新利剑;围剿“塌方法腐败”“家族式腐败”,清除“圈子文化”,纯洁了党内政治生态;海外追逃深度发力,打破了腐败分子的“避罪天堂”,切断了腐败后路;深化派驻机构改革,推进纪检“双重领导体制”,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纪律检查体制改革深入推进……

反腐败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作风建设也不可能一劳而永逸。就当前看,不正之风的病原体并未彻底清除,消化腐败存量、减少腐败增量的任务依然严峻,高压正风反腐的势头不容放松。无论是抓反腐还是抓作风建设,都应着力从“常”和“长”、“严”和“实”上下工夫。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一年。方此不进则退的关口,气可鼓而不可泄,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理应继续激发敢于负责、敢于监督的蛮拼精神,乘胜出击,趁势而上。

中国共产党与腐败水火不容。在反腐败斗争的关键阶段,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把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为从严治党的基础来强化,把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作为长期保障来推进,把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作为“牛鼻子”来落实,全党上下齐心协力,人民群众鼎力支持,我们就一定能够打赢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这场攻坚战、持久战,迎来海晏河清的那一天。

展开阅读全文

十八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

全文共 1309 字

+ 加入清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召开传达学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大会。会议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主持,参与五中全会文件起草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作了学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报告,副主任隆国强,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余斌出席会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机关院内各部门各单位全体党员、机关直属单位中层以上党员干部约180多人参会学习。

在两个小时的时间里,王一鸣重点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一是制定“十三五”规划的背景;二是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推进发展。

王一鸣在报告中讲到,“十三五”规划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在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表现出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制定“十三五”规划必须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

王一鸣重点介绍了五中全会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并围绕这些目标要求中社会各界关心的问题,以及实现目标要求的各项举措进行了详细解读。他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的历史进程中去把握。

王一鸣表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更重要也是更难做到的是全面。今后5年党和国家各项任务,归结起来就是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中心下一阶段和明年的许多重大课题也应围绕十八届五中全会的相关内容进行调研与开展,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好的政策建议。

十八届五中全会认为,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王一鸣表示,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正在由原来加快发展速度的机遇转变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机遇,正在由原来规模扩张的机遇转变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机遇。要抓住这个重要战略机遇期,不能错过战略机遇的窗口期,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继续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全会提出了一系列战略、工程、计划、行动、制度等,同时提出要坚持创新发展、坚持协调发展、坚持绿色发展、坚持开放发展、坚持共享发展。王一鸣表示,五大发展理念是总结中国特色发展实践形成的,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突出问题提出来的。王一鸣提出,中心各部门应结合实践深化对五大发展理念的认识,真正研究好、研究透,为形成一套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理论体系做出贡献。比如,对于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就需要多方面研究,加快落实中央确定的使1亿左右农民工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定居落户的目标,通过加大户籍制度改革措施落实力度,加快完善相关配套政策,确保实现这一目标。

隆国强在会议总结时提出,下一阶段国研中心各支部要认真组织学习“十三五”规划的相关内容,并对明年中心及各部所的相关重大课题都要围绕“十三五”规划的相关重大内容来展开研究提出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十八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

全文共 411 字

+ 加入清单

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后,叶县检察院党组高度重视,迅速组织全院干警利用内网、微信、宣传板面、部门会议等多种形式,认真学习,深入领会会议精神。

11月2日下午,该院党组召开专题党组会议,传达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对会议精神进行讨论、解读和学习,号召全院干警要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准确把握会议精神,用全会精神指导和推动检察工作的开展。

该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李振刚指出:全体干警要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会议精神上来。要把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当前正在进行的“规范司法行为专项整治活动”结合起来,规范执法行为;和“三严三实”主题教育结合起来,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和推动检察工作结合起来,真抓实干,创新工作举措,确保实现年初既定目标。

会后,党组成员们纷纷表示,要认真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全力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把工作决策部署都落到实处,推动叶县检察工作实现更大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

全文共 945 字

+ 加入清单

10月26日,举世关注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隆重开幕。我院组织了全体干警第一时间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收听收看有关全会的最新报道,通过认真学习会议公报,干警们纷纷表示,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会精神,振奋精神,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做好各项贯彻落实工作。以下是本人对于这次十八届五中全会的一些体会: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是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深入分析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认为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挑战。“十三五”征程的开启,中国经济由此迎来冲顶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冲刺时刻。“十三五”时期将不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期,也是全面进入“新常态”的转型期、全面实现创新驱动的突破期和全面推进国际化的上升期。

面对诸多机遇与挑战,我们能做就是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认清改革的方向,坚定不移的开展司法体制改革工作,作为司法改革试点的先行者,我们必须要立足本职工作,抢抓机遇,狠抓执法办案第一要务。以全会精神为指导,一心一意做好各项工作,切实将全会精神贯彻到执法办案工作中,真正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进审判工作的强大动力。结合全国法院推进执法办案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加大力度,强化措施,扎实完成年度各项工作目标。

我们必须要深化改革创新,积极稳妥地推进司法改革各项措施。稳步推进司法改革工作,不断深化司法标准化工作,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深化司法公开,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确保如期完成司法改革目标,努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我们必须要坚守纪律底线,加强自身党风廉政建设,树立人民法官良好形象。严格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把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摆在首位,坚决守住纪律底线,公正办案、廉洁司法,防微杜渐,警钟长鸣,确保队伍、案件不出问题,为实现我院各项工作目标作出自己的贡献。

“惟其艰难,才显其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一个伟大的国家,正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上,一个古老的民族,正满怀信心创造美好的未来。作为司法改革试点工作的弄潮儿,我们将不断努力,攻坚克难,谱写司法改革事业的新篇章!

展开阅读全文

十八届五中全会学习心得

全文共 285 字

+ 加入清单

10月26日至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在北京召开,“十三五”规划将是本次会议的一大看点。“十三五”规划涵盖了2016-2020年时间段。在这五年中,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将要取得决定性成果,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最后的冲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全会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中指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使大家感到耳目一新,精神振奋,更加坚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信念。

作为一名检验检疫工作中,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好: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