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五中全会

五中全会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五中全会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五中全会问题。

分享

浏览

529

作文

173

五中全会公报精神解读

全文共 1112 字

+ 加入清单

1、新理论:指十八大以来新一届领导集体形成的治国理政新理论。《公报》指出:“尤为重要的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于实践、善于创新,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2、新境界:新一届领导集体在对战略机遇期新认识的基础上,开拓中国发展新境界。《公报》指出:“全会深入分析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认为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我们要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继续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3、新中心:全会提出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新论断。

4、新布局:将十八大报告的“五位一体”总布局,变成“六位一体”的新布局,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

5、新原则: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党的领导。

6、目标增添新内容:《公报》指出:“全会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二〇二〇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

7、新理念: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十个字的全新发展理念。

8、新核心:全会提出“创新”为新的发展核心。《公报》指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9、新模型:全会提出引领型发展新模式。《公报》指出:“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10、新动力:《公报》指出:“培育发展新动力,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专题作文

A股将从五中全会中受益

全文共 610 字

+ 加入清单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重点审议“十二五”规划纲要和总体框架,这一规划将决定中国经济未来5年的发展方向,也将决定A股市场未来5年最大的赢家。

有关此次“十二五”规划的内容,众多研究机构的语气高度一致。不仅“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平衡区域发展”、“产业升级”和“节能减排”等高频词汇将继续出现,“改善收入分配、”战略新兴产业“以及”房改“等新的关键词汇也将出现在”十二五规划中,而这些领域所涉及的行业将从中受益

“十二五”规划中所涉行业的亮丽表现,是规划风向标意义的最佳体现。“十二五”规划中,重点涉及了资本市场发展和涵盖人民生活的“衣食住行”各个行业,尤其是房地产及其带动的整个产业链,这个行业的大发展都非常真切地反映在了A股市场中。

此外,在“十二五”规划中,除了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举措对A股市场具有指导意义之外,其所涉及的体制改革内容,也值得关注,多数改革内容也为资本市场提供了炒作热点。

总结多家研究机构的预测,“十二五”规划可能通过七大改革,分别为资源要素价格改革、垄断行业改革、金融体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财税体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土地市场和物业税改革。其中,资源要素价格改革、土地市场和物业税改革对A股市场有较大影响。

1、2015年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时间

2、2015年十八届五中全会有哪些热点?

3、2015十八届五中全会解读

4、2015年十八届五中全会前瞻

5、2015两会召开时间:全国人大两会3月5日召开

展开阅读全文

2024议题:十八届五中全会的民众新期待

全文共 745 字

+ 加入清单

一、进一步准确把握好实现“中国梦”实现的国内外新形势、新变化、新问题。当前,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发展既面临大有作为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相互叠加的严峻挑战。要更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在改革开放以来打下的坚实基础上,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继续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助力伟大复兴“中国梦”。

二、进一步明确“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战略、步骤、方向。我国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有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要认真总结经验、深入分析问题,把发展理念梳理好、讲清楚,以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以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好道、领好航。

三、进一步细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工作、具体任务、推进措施。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十三五”时期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

四、进一步完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体制机制制度建设。按照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加快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为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五、进一步提升从严治党水平。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体系,确保我国发展航船沿着正确航道破浪前进。

:将有哪些人事调整

:十三五规划十大看点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时间、主要议程及会议背景

全文共 1336 字

+ 加入清单

2015年7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时间

2015年7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

十八届五中全会主要议程

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十八届五中全会会议背景

2015年7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认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当前,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发展既面临大有作为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相互叠加的严峻挑战。我们要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在改革开放以来打下的坚实基础上,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继续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会议指出,推动“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会议强调,“十三五”时期,中国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有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要认真总结经验、深入分析问题,把发展理念梳理好、讲清楚,以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以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好道、领好航。

会议指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实际出发,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必须按照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加快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为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必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体系,加快法治经济和法治社会建设,把经济社会发展纳入法治化轨道。必须深化全方位对外开放,妥善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推动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必须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确保中国发展航船沿着正确航道破浪前进。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展开阅读全文

2024五中全会:“十三五”经济增长或定调“中高速”

全文共 4022 字

+ 加入清单

定调“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会议——十八届五中全会即将于10月26日召开,因其承载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任,也是新一届领导班子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备受各方关注。

10月12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会议认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专家表示,“‘十三五’规划,将指导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重大,也将对实现该目标进行细化与完善。”

人事变动是五中全会的两大主要议题之一。专家称,由于近两年反腐工作力度加大,“十二五”期间“落马”的中央委员相比以往较多,这意味着,此次五中全会上人事变动幅度将会较大。

“十三五”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

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12日召开会议,决定于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十八届五中全会,主要议程是审议“十三五”规划。

与“十二五”规划不同,此次“十三五”规划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会议认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

“‘十三五’规划,将指导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重大,也将对实现该目标进行细化与完善。”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据了解,此前《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稿在党内外一定范围已征求了意见。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就提出“到本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二大报告提出到本世纪末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可以达到小康水平,党的十三大提出“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到了党的十八大,中央高层首次对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出“全面建成”的表述。

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在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新目标。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李扬认为,仅从速度上看,要实现两个翻一番的目标,其实并不需要太快的年均增速,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只要经济年均增速达到6.9%左右就可实现GDP翻一番目标。考虑到人口增长因素,要实现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目标,对经济发展要求会更高一些,粗略测算GDP年均增速达到7.1%左右就可保障,而人均收入年均增速7%左右即可。

如今回顾“十二五”时期的前4年,我国GDP的增速均高于这一测算。按照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十二五”以来,我国GDP增速分别为2011年9.5%、2012年7.7%、2013年7.7%和2014年7.4%,4年的平均增速超过8.0%。

今年前三季度,虽然GDP增速创近6年来新低,但外界普遍分析认为,即便GDP增速降至6.9%,这在全球范围来看还是很快的增速。

据报道,去年受国家发改委的委托,樊纲、林毅夫等知名经济学家,曾分别带队对“十三五”时期的GDP等主要指标做过研究,研究的基本的结论是GDP大约在7%左右。不过国家发改委对此采取了保守态度,将GDP目标的底线设定为6.5%。

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

随着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时间的临近,关于“十三五”经济发展目标的确定也备受关注。虽然具体目标尚为预测分析,但中央政治局会议已明确释放了“十三五”“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的信号。

7月20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实际出发,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李克强10月23日指出,保持中高速增长,才能保证财政税收、企业利润、居民收入有合理的增速,为转方式、调结构创造条件;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既能扩大需求、又能创新供给,增强经济持续增长的动能。必须把握好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平衡,努力实现“双中高”。

在“十三五”规划编制的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调研的脚步也没有停下。今年以来,总书记对浙江、贵州、吉林等地进行调研、考察,到今年7月下旬,总书记与18位省区市一把手进行了座谈。

媒体分析认为,类似规格和形式的座谈会并不多见,在“十二五”规划编制的过程中,与地方省市负责人或专家学者的座谈交流多由总理负责。在浙江、贵州、吉林的三次调研中,总书记对当前经济形势曾做了这样的表述:“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对此一定要有信心”“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关键要保持战略定力”“把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分析认为,与“十二五”规划相比,“十三五”框架的分类更为精简、清晰,注意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五化同步”,注意统筹推进京津冀、“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三大国家战略。

今年5月在浙江考察时,总书记首次提出了“十三五”规划总体框架,将在十大方面取得明显突破:“保增长、转方式、调结构、促创新、农业现代化、改革体制机制、协调发展、生态文明、民生、扶贫。”

分析认为,在下行压力大、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保增长被置首要位置,与“十二五”中“转方式”居首有了根本区别。

竹立家认为,2014年底,我国人均GDP已经达到7500美元,2015年底年将达到8000~8200美元,也就是说,“十三五”的第一年,就可以超过8000美元, 如果经济增速以年均6%以上速度增长,到了202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12500美元。

“按照国际惯例,人均GDP达到12000美元即进入高收入国家。”竹立家认为,从经济层面看,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关键是在社会层面,如何实现小康,如缩小贫富差距、教育均等化、医疗均等化等。他认为,生态建设、民生建设、扶贫将是未来5年的工作核心。

据了解,未来5年我国将在扶贫工作中迈出重要一步。

在10月中旬举行的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习近平强调,未来5年,我们将使中国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习近平强调,中国将大幅增加扶贫投入,出台更多惠及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政策措施。

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常态,处在发展方式和新旧动能转换关键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双创”被赋予发展新引擎的重任。本月19日,李克强总理在北京出席首届“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表示,要以“双创”这一结构性改革激发市场活力、潜力和社会创造力,打造发展新引擎。

值得一提的是,10月21日中央印发了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与此前相比,“计划生育”字眼已经从《条例》中废止。人口学者易富贤在其微博中表示,这一修改将党员干部与计划生育松绑。而此前,也曾有观点认为,此次五中全会将涉及人口政策调整。

竹立家表示,人口政策的调整,不会出现在此次五中全会议程中,人口政策的调整需要由全国人大研究决定。

人事变动幅度大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告诉记者,一般来讲,五中全会有两大主要议程,除审议下一个5年规划外,还将为下一届党代会奠定人事基础。

“此次五中全会突出的特点是人事变动还是比较大的,这也可能是我国十九大召开以前我国人事变动最大的一次。”竹立家说。

汪玉凯表示,全部中央委员及中央候补委员将参加此次五中全会,这其中,在职及已经在本职岗位上退休了的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都要参加。

据了解,十八届中央委员共有205人,中央候补委员共有171人。但十八大以来,18位中央委员及中央候补委员先后“落马”。

十八大至今,中央委员中已有7人落马,分别为令计划、蒋洁敏、李东生、杨金山、周本顺、杨栋梁及苏树林;中央候补委员中已有11人落马,分别为李春城、王永春、万庆良、陈川平、潘逸阳、朱明国、范长秘、王敏、杨卫泽、仇和及余远辉。

《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央委员会委员和候补委员的名额,由全国代表大会决定。中央委员会委员出缺,由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按照得票多少依次递补。

汪玉凯告诉记者,中央候补委员的名单顺序是根据得票多少为序排列的,排在最前面的如果本人经调查没有问题,会首先递补为中央委员。

十八届四中全会上,蒋洁敏、李东生、杨金山被撤销中央委员职务,排在候补委员名单前三位的候补委员递补为中央委员,包括国家统计局原局长马建堂、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王作安、陕西省委组织部长毛万春。

由于目前苏树林正在接受组织调查,按照规定,此次五中全会将有3位候补委员递补。

从中央候补委员名单看,目前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刘晓凯(苗族,现任贵州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陈志荣(黎族,现任海南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及金振吉(朝鲜族,现任吉林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十八大以来,落马的中央委员数量太多,这种情况过去很少见。这也是到目前为止,中央委员落马人数较多的5年,与我国反腐工作的力度密不可分。”汪玉凯称。

按照章程,对党的中央委员会和地方各级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给以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或开除党籍的处分,必须由本人所在的委员会全体会议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决定。

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先由中央政治局和地方各级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作出处理决定,待召开委员会全体会议时予以追认。

这意味着,追认中央作出的开除令计划、周本顺、杨栋梁等人党籍的决定,以及令计划、周本顺、杨栋梁三人中央委员资格被撤销将进入此次五中全会议程。

据了解,包括重要人事安排在五中全会上也会有所涉及。

记者注意到,既往的五中全会,除进行中央委员递补、撤销等事项外,还有进行更重要的人事安排的情况。比如2010年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决定增补习近平为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89年十三届五中全会决定江泽民任中央军委主席等;1985年十二届五中全会增选了李鹏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十八届五中全会定五年目标

全文共 416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五中全会今天在北京召开。

与此前几届五中全会聚焦经济发展一样,此次五中全会将研究制定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未来经济发展的第十三个五年规划。这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层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也是中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梦想前的最后一个五年规划。

对每个中国人来说,该规划不仅意味着整体经济如何增长,也代表着未来在环境、减贫、人口等社会各方面到底会建成一个什么样的“小康社会”。

而全会即将对多名高级别贪腐官员的处理以及中共中央新印发《廉洁自律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则被媒体认为是“中共推动反腐制度化的节点”。

在世界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中国能否确保经济实现平稳增长,中国下一个五年增长目标到底会是7%还是6.5%,每一点变化都牵动着世界的神经。

德国《商报》称,这次会议不仅决定中国未来,也主导三分之一的世界经济增长,因此受到世界政界和经济界的密切注视。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年BBC聚焦十八届五中全会最新

全文共 595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预期此次为期四天的会议上,提振经济将是议程上的重头戏,人事变动则备受各界关注。

据悉,十八届五中全会将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三五规划将给未来五年中国经济确定方向。

BBC中文网援引分析人士话语称,中国经济刚刚经历2009年以来最慢的季度增速,特别是今夏还曾出现股市异常波动、人民币贬值,预计提振经济将成为全会的重头戏之一。

中国经济增速无需固守7%?

上星期中国官方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今年第3季度经济增长同比只有6.9%,首次滑至指标性的7%以下。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实体的中国近几年来的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引起国内外担忧中国经济将出现“硬着陆”。

不过中国总理李克强24日在中央党校讲课时表示,中国从来没有讲过要死守某一个点,而是让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李克强还说,在全球经济和贸易低迷、国际市场动荡的背景下,中国去年的经济发展状况并不差。

高层人事变化受各界关注

虽然中国官方媒体强调,人事问题并非五中全会的重点,但是,反腐行动中已经有多名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落马。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前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令计划。

按照中共党章,落马中央委员、候补委员被开除党籍的处分要经全会追认;此外,从以往经验看,空缺的中央委员位置也可能被递补。因此,五中全会上可能出现的人事变化也备受各界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十八届五中全会或将递补中央委员

全文共 844 字

+ 加入清单

2015年10月16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宣布,经中央纪委常委会议研究并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决定给予河北省委原书记周本顺、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原局长杨栋梁开除党籍处分,“待召开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时予以追认”。

至此,加上今年7月被开除党籍的令计划,十八届四中全会之后至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前夕,中央政治局会议已先后决定开除3位十八届中央委员党籍。

按《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即将于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或将追认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的给予令计划、周本顺、杨栋梁开除党籍的决定,并按照得票多少依次递补3位中央候补委员为中央委员。

《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对党的中央委员会和地方各级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给以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或开除党籍的处分,必须由本人所在的委员会全体会议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决定。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先由中央政治局和地方各级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作出处理决定,待召开委员会全体会议时予以追认”,“中央委员会委员出缺,由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按照得票多少依次递补”。

之前,2014年10月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就曾根据上述《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追认了中央政治局之前作出的给予李东生、蒋洁敏、杨金山3位十八届中央委员开除党籍的处分,并按照得票多少依次递补了马建堂、王作安、毛万春3位中央候补委员为中央委员。

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选举产生了由205名委员和171名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央委员会。在按得票多少排序的中央候补委员名单中,排名前六位的中央候补委员分别是马建堂、王作安、毛万春、刘晓凯(苗族)、陈志荣(黎族)、金振吉(朝鲜族)。

随着马建堂、王作安、毛万春在2014年10月递补为中央委员,3位均来自少数民族的中央候补委员刘晓凯、陈志荣、金振吉,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有望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递补为中央委员。

这3位少数民族中央候补委员中,刘晓凯现任贵州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陈志荣现任海南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金振吉现任吉林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十八届五中全会将“退庸进贤”

全文共 1375 字

+ 加入清单

即将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与最夺目的“十三五”规划密切相关的中共“人事棋谱”,将成为外界审度中国高层执政思路的重要角度。

五中全会最重要议程无疑是“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三五”不仅是新一届领导集体执政之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也是其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理念的完整呈现。

这一愿景的完成状况,将影响中国许多年。因此,事关“十三五”具体执行者的“人事棋谱”己是中共议事日程上的重中之重。五中全会,这一“棋谱”如何被进一步具象化,将引发各方关注。

对中共而言,持续高压态势的拍蝇打虎是为“挖疮祛病”,而放眼长远发展,旨在激发改革新活力的“着法”也早已开始铺排。

今年5月5日召开的中央深改组第十二次会议上,习近平就提到,“要着力强化敢于担当、攻坚克难的用人导向,把那些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干部用起来,激励干部勇挑重担。”

十八大后,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共为干部选拔任用频立新规,用意正是关键时期的退庸进贤

今年之中,多个规定接连出台。2月,中国军方发布专门针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管理的五项规定,被称为中国军队首次成系统地规范选人用人制度。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暂行规定》公布。7月,最为外界称道的“能上能下”规定出台——中央办公厅印发《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明确提出,着力解决为官不正、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等问题,推动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

中国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耀桐说,制定发展愿景之后,需有人跟着干才行,但“打虎拍蝇”和八项规定等反腐行动导致部分官员“消极怠工”,如何调动官员的积极性是关键。而“能上能下”的规定一方面旨在整肃官场歪风,一方面正是意在为全面深化改革储备人才。

退庸进贤,释放改革的活力,无疑已成中共当下“人事棋谱”的重要指导思路。

实际上,中共此前的组织人事制度中关于干部队伍“升降进出”的相关规定并不少见,但是落地效果较差。《人民日报》相关评论称,“能上能下”对解决干部能上不能下问题作出制度规范,明确了“下”的标准,规范了“下”的方式,疏通了“下”的渠道。

如此的“紧箍咒”无疑增强了官员的危机意识,强化了对其约束与激励,使优秀之人有成就感,不廉者恐慌,促使身为“关键规划”执行者的干部优政、勤政、廉政,而“过滤器”般的制度有利于形成良好政治生态。

临近五中全会,中共继续出招。日前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相关专家认为,这步棋为全面从严治党树立了道德高线和纪律底线。

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主任谢春涛说,“两个法规回答了‘全面,覆盖到何种程度’‘从严,严格到什么份上’等问题,彰显了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心,释放了越往后执纪越严的信号。”

五中全会,中共更为具象的“人事棋谱”将进一步翻开。

可以预判的人事变局是,按惯例,五中全会将会追认中共中央作出开除第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广东省政协原主席朱明国,山东省委原常委、济南市委原书记王敏,山西省委原常委、太原市委原书记陈川平的决定。有官媒称,若不出意外,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令计划被取消中央委员资格后,其递补人选也将浮出水面。

退庸进贤的思路之下,在此关键时期,究竟如何下好这盘人事大棋局,关系到未来中国新的政治生态之形成,更直接关系到“十三五”规划的行进。

展开阅读全文

十八届五中全会的议题聚焦“十三五”规划

全文共 1928 字

+ 加入清单

北京10月26日电 今日起至29日,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在北京召开,“十三五”规划将是这次会议讨论的核心议题,未来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蓝图也将在本次会议勾画。

勾画中国未来五年发展的关键会议

根据7月20日和10月12日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的信息,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召开时间为10月26日至29日,会期四天。会议的主要议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一般来说,每届中央委员会在5年内将召开7次全体会议,从2012年十八大召开至今,3年间,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已经召开了4次全体会议。

虽然,从历史来看,从1995年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开始,审议通过“五年规划”就成为五中全会的主要议题。不过,在本次五中全会召开之前,已有媒体分析,与以往不同,未来五年对于中国的重要意义决定了本次会议可谓是特殊时间节点的关键性会议。

一方面,“十三五”是十八大以来,中国新一届领导班子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另一方面,“十三五”结束之际,又是中国第一个百年梦想实现的时间节点。未来五年,可谓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

此前,中共已在党内外一定范围内征求对其制定“十三五”规划建议的意见和建议。中央政治局特别要求把相关意见和建议“全面梳理、逐条研究、尽量吸收,把文件制定好”。

分析认为,“十三五”规划绝非是时间点的简单递推,而是被赋予了诸多新内涵,是基于经济新常态的大逻辑,在“四个全面”的顶层设计之下,对经济社会做出的战略安排,确保向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冲刺不失速,不跑偏。

关于“十三五”高层有哪些定调?

为了这次编制“十三五”规划以及召开本次五中全会,今年以来中共高层密集展开基层调研。

从5月至7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就相继赴三省调研,并接连举行三场座谈会,听取18个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人对“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座谈会中,习近平明确了中国在“十三五”期间需要补齐的“短板”,部署了需要取得“明显突破”的十大领域。

9月初,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还专门主持会议部署“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启动工作。他强调,研究编制“十三五”规划,要远近结合,更加注重以解决长远问题的办法来应对当前挑战。既要以五年为主,衔接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目标,又要考虑更长时期的远景发展。

7月2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十三五”时期,中国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有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

作为“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十三五”期间,改革和结构调整势必成为经济决策的关键,如此才能实现“公平和可持续的增长之路”。

对于未来五年,迟福林预判,倘不发生大的意外,坚持改革和结构调整仍将被置于决策层施政的核心。中国的各项政策部署,将会更少经受表面经济数据的羁绊,转而注重更深层的结构调整和优化。而这,或会成为未来五年高层施政“新常态”。

从严治党执纪与人事事项亦受关注

五中全会召开前夕,中共中央印发《廉洁自律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这是新形势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举,对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此次会议上,一些落马“老虎”的纪律处分将会被追认,相关事项也受到舆论关注。

根据党章等规定,开除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党籍的处理决定,要经全会追认。十八大之后的反腐风暴中,包括蒋洁敏、李东生、令计划等7名十八届中央委员,以及李春城、王永春等11名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落马。去年10月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认将3名十八届中央委员(李东生、蒋洁敏、杨金山)和3名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王永春、李春城、万庆良)开除党籍。

从今年2月以来,此前落马的中央委员令计划、周本顺、杨栋梁相继被“双开”,中央候补委员陈川平、朱明国、王敏、杨卫泽、仇和、潘逸阳、余远辉也相继被“双开”。按照组织程序,本次五中全会,料将追认中央对上述10人开除党籍的决定。

此外,今年10月7日,十八届中央委员、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苏树林被查。去年12月,中央候补委员、兰州军区原副政委范长秘因涉嫌违法犯罪,被军事检察机关立案侦查。目前官方尚未公布对于上述两人的处分决定。

同时,依照党章规定,中央委员会委员出缺,由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按照得票多少依次递补。

目前,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中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刘晓凯(苗族)、陈志荣(黎族)、金振吉(朝鲜族)。刘晓凯现任贵州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陈志荣现任海南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金振吉现任吉林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年十八届五中全会议题汇总

全文共 1727 字

+ 加入清单

7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确定了下半年政治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10月份,召开十八届五中全会。这次全会最重要的议题之一,则是制定“十三五”规划。

细心的人会发现,前两天在东北,习近平刚刚召集了部分省区的主要负责人开座谈会,听取他们对于十三五规划的意见建议。回到北京,与这一议题相关的政治局会议便马不停蹄地召开了。

今天会上,强调了以下“十三五”规划的关键点:

一是“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来制定,

二是“十三五”时期仍然要坚持一贯的重要理论指导,把握“四个全面”的布局,继续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建全面推进。

三是新常态下,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有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以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以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

四是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词”:为人民,促经济,转职能,法治化,深化开放和从严治党。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0日召开会议,决定今年10月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主要议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一】 抓核心:

“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来制定

会议认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当前,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发展既面临大有作为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相互叠加的严峻挑战。我们要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在改革开放以来打下的坚实基础上,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继续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二】 重布局:

重要理论指导、“四个全面”布局、

发展第一要务、六个建设推进

会议指出,推动“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三】 新理念:

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

会议强调,“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有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要认真总结经验、深入分析问题,把发展理念梳理好、讲清楚,以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以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好道、领好航。

【四】 关键词:

为人民,促经济,转职能,

法治化,深化开放,从严治党

会议指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实际出发,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必须按照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加快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为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必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体系,加快法治经济和法治社会建设,把经济社会发展纳入法治化轨道。

必须深化全方位对外开放,妥善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推动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必须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确保我国发展航船沿着正确航道破浪前进。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

全文共 1594 字

+ 加入清单

为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校团委将陆续开展一系列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活动,在校园内营造铭记责任、竭诚奉献的浓厚氛围。一个人,只有不断自省反思,不断修正自我的方向、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得以稳定和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标志着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已经展开,党中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进入新时代的改革果敢抉择、指引方向。科学发展需要全面深化改革,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坚持正确的方法论,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才能更快地由"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学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就是必须要深入了解党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的任务。十八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按照惯例,历届五中全会的会议内容主要是确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与改革的方向。

改革开放35年来,我国在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也积累了不少深层次的矛盾。改革亟待进一步的统筹推进与全局拓展。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的位置,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扩展为五位一体,正是这种改革思路的体现。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如何真正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融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是我所关注的重点。

全会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中指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使大家感到耳目一新,精神振奋,更加坚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信念。

针对全会关于文化建设的内容,大家进行了重点讨论。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大学生是国家栋梁,是一个高学历高素质的文化传播者,我们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作用,紧紧围绕全会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措施,努力成为社会正能量的带头人。特别是要准确把握其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结合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加以把握,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献计出力。

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突出强调,在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的新形势下,必须毫不动摇地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改革创新,不断的完善自我,以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要求自己,踏实工作,团结同志,力争圆满完成好上级领导分配的各项工作任务。

学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我们要把十八大精神贯彻落实到实处。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不仅要以身作则,还要帮助广大的人民群众了解并理解党的方针、政策。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围绕"中国梦"这个主题,对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推动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做出贡献。

此次党支部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会议的召开,调动了支部党员积极性,让大家学习和深入了解了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内容和精神,并要求党员结合生活实际,把这种精神发扬光大,提升自我,切实地服务人民。大学生即将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我们要有一定的规划,为即将走入社会学好文化知识与工作技能,以便更好的适应工作的需要和社会的变化。学习了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深受鼓舞,决心努力做好党交给的任务,为党的光辉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了祖国的未来而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十八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

全文共 5652 字

+ 加入清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迫切需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不久前闭幕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作为首次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主题的历史性会议载入史册,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作为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关于法治建设的决定、作为指导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作为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的姊妹篇,必将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思想自觉是行动自觉的先导。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前提,是认真学习、全面领会全会文件。我们要把它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重要的政治任务,扎实抓紧抓好。

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必须充分认识党和国家事业特别是法治建设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坚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信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积极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基本完成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定不移反对XXXX,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各方面工作取得新成效,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打开新局面,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创造了有利条件。

我们党高度重视法治建设。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提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治,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执政确定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我们国家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总体上实现了有法可依,法治政府建设稳步推进,司法体制不断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这是我们取得的重大成就,也是我们继续前进的新起点。

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必须深刻领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们党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人民群众对法治的要求越来越高,党和国家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解决问题,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要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维护和运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必须深刻领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和总目标,在法治轨道上扎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会《决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这就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全会《决定》还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向国内外表明我们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为总抓手,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必须深刻领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牢牢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正确方向。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正确道路,否则就会南辕北辙。全会《决定》有一条红线贯穿全篇,这就是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全部成就的结晶。能否坚持这条道路,关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件大事能不能办好,关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向是不是正确,关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政治保证是不是坚强有力。这就必须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三个核心要义,即: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还必须始终坚持五个基本原则,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三个核心要义和五个基本原则,规定和确保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制度属性和前进方向。这些都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定海神针,犹疑不得、动摇不得、丢弃不得。

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必须深刻领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推动法治中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全会《决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这就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以上六个方面的重大任务,充分体现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指导思想和总目标中关于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要求。从科学立法看,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要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从严格执法看,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从公正司法看,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必须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从全民守法看,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从人才保障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大力提高法治工作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着力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从领导保证看,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总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需要形成全党全社会的合力,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

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必须准确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重大关系,始终做到全面准确、坚定不移。

一是必须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全面深化改革新征程,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开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新阶段,两次全会、两个决定、两件大事,有着紧密的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是同一个总体战略部署在同一时间轴上的顺序展开,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统筹大局、精密谋划、周密部署、依次推进的智慧和能力。全面深化改革,需要依法治国提供保障,需要在法治轨道上不断深化改革,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的能力和水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同样需要全面深化改革来助力,需要在全面深化改革总体框架内推进各项工作。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从根本方向上是一致的,落脚点都在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是必须准确把握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是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我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反映了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取得的成果,确立了在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体现党和人民的共同意志。依法治国的过程,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过程。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要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依法执政基本方式,健全党领导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完善保证党确定依法治国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的工作机制和程序,加强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筹协调,完善党委依法决策机制。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只有坚持依据党内法规从严管党治党,才能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升党的执政能力,使党始终成为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坚强领导核心。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

三是必须准确把握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关系。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必须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必须使人民认识到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四是必须准确把握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对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性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其约束力和规劝力支配社会成员的品行。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五是必须准确把握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与学习借鉴世界优秀法治文明成果的关系。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和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国情与使命,决定了我们只能走自己的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展现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并划清依法治国与西方所谓“宪政”的根本区别。同时,我们也要高度重视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但决不照搬外国法治理念和模式。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描绘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蓝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建设法治中国指明了康庄大道。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为总抓手,积极投身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伟大实践,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建设法治中国而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十八届五中全会主要议程

全文共 1523 字

+ 加入清单

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金秋北京,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聚焦世界目光。人们期待会议研究的“十三五”规划为中国未来5年擘画蓝图,更盼望从中找到与自身发展息息相关的契合点与新机遇。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发展必将寓于世界发展潮流之中,也将为世界各国共同发展注入更多活力、带来更多机遇。”“十二五”前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为世界经济复苏发挥了“稳定器”和“发动机”的作用;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近5000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从2010年到2014年增长近一倍。全国农村累积减贫5000余万人,为人类减贫事业作出巨大贡献。从“世界工厂”到“世界市场”,从“稳定之锚”到“增长之源”,中国的开放水平不断“升级”,中国与世界进入深度融合、良性互动的新阶段。

走过“十二五”,我们对“开放”的感触越来越深,对“合作共赢”的认知日趋丰富。积极参加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等机制建设,成功举办APEC北京峰会,展现着党中央对“加强全球治理、推进全球治理体制变革已是大势所趋”的深刻把握;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在促进投资贸易便利等方面建章立制,诠释着参与国际贸易规则制定的战略谋划;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和倡议设立亚投行等区域多边开发机构,蕴含着构建更高层次对外开放格局的长远眼光;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助力高铁、核电等高端装备跨洋出海,则贯穿着共享机遇、实现共赢的合作思维。“中国的经济发展故事令人惊奇,英国想在更大程度上参与这个经济传奇。”英国伦敦金融城市长叶雅伦的期待佐证着一个事实:中国的发展给世界带来机遇,开放的中国不断为世界经济注入信心与动力。

大盘取厚势,官子有妙手。十八大以来,党中央运筹帷幄,谋划外交全局,从欧美到亚非拉,从大国到周边,从双边关系到多边机制,习近平总书记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理念、新视野,引起世界广泛共鸣。

纵横捭阖的外交行动背后,是中国理念的一次次生动“路演”:中国有着兼善天下的自信与诚意,善于为各方利益寻找合作的最大公约数;中国秉持“义利相兼、以义为先”的处世之道,庄严承诺“中国在联合国的一票永远属于发展中国家”;中国具有洞悉世界大势的智慧与远见,始终致力于构建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合作格局。“唯心相交,方成其久远”,精彩的中国故事,共享的中国机遇,让中国的“志合者”越聚越多,“朋友圈”越扩越大;既为中国发展赢得主动,也为新形势下推动全球治理体制变革、应对全球性挑战注入正能量。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这是中国从发展历程中得出的深刻启示,也是世界对中国未来的殷切期待。身处全球化、多极化的大时代,中国的发展,必是与世界共舞的旅程;中国的改革,必定与开放相生相伴。“我们观察和规划改革发展,必须统筹考虑和综合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国际国内两类规则。”这是与世界深度融合的中国理应具备的胸怀和思维,也是“十三五”期间乃至更远将来中国必须把握好的时代课题。步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进入深水区的改革事业,需要向开放谋势借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推动国际经济秩序、全球治理体制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我们就能更深融入世界经济,为转型升级打开新的窗口,为改革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个热爱和平的国家,在这快速变革的时代可以做出更大贡献。”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的期待道出了各国心声。回首“十二五”,中国正是在与世界的合作共赢中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展望“十三五”,沿着和平发展轨道,以开放包容的气度与自信,中国必将与世界携手前行,不断开拓合作共赢的阳光大道。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十八届五中全会学习心得体会精选

全文共 1724 字

+ 加入清单

十八届五中全会听取讨论了习近平同志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包括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城乡发展一体化、扩大对外开放、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等重大政策方向。十八届五中全会确定的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这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6次三中全会都不同。尽管前几次三中全会也都聚焦改革,但主题仅是某一方面的改革,而这次全会定位全面深化改革,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国防和军队、党的建设制度等多方面改革。

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我对于《决定》中所提出的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有很深的感悟。《决定》指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以现实社会问题为政策导向,其提出了五个方面的举措,包括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并以此为基点落实了具体的改革措施,如废止劳动教养制度、改革审判委员会制度、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等。

十八届五中全会所提出的是全面深化的改革,一方面注重国家政策的延续性,一方面又是在以前的基础上更深层次触及到社会根本问题的改革。而我认为推进法治改革对于会议提出的其他方面的改革具有重大的影响,或者说这些一系列的改革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整体性,就如同木桶理论中各块木板,每一项改革代表其中的一块木板,而改革的总体目标既国家的总体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则可以视为木桶之中的水,任何一项改革的确实都将导致整体改革效益的下降,各项改革之间相互具有很大的牵连性。从推进法治改革的角度来看,其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大影响:

一、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需要法律的支撑。《决定》指出要进一步健全宪法实施监督机制和程序,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建立健全全社会忠于、遵守、维护、运用宪法法律的制度。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而宪法是规定国家基本制度的根本大法,进一步强化宪法的权威有利于巩固和加强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的地位,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二、现代市场体系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与之对应。建立健全社会主义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离不开法律。在建立市场经济体系的过程中必须构建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这是因为市场经济内在地需要法律,没有法律就没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必然是、也必须是法治经济。通过为市场经济提供良好的法律外部环境,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民主稳定的政治局面、安居乐业的社会秩序和切实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市场经济保驾护航。

三、加快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法律的保障。建设生态文明,要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而这些基本的资源环境保护制度的落实实施都需要法律予以最终的保障,建立健全我国的生态法律制度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第一要务。

四、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体系需要法律权威的支持。法律绝不仅仅是政府治理和控制社会的工具,在更关键的另一个方面,法律也是社会控制和规范政府与公共权力的工具。法律至上应成为安排法与权关系的基本原则,法律在公共权力面前取得独立和最高的权威地位是廉洁政府的必然要求,既一切公共机构都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活动,一切公共权力的行使都必须具有合法性,无论是具体的政府官员,还是政府本身,违法行使公共权力都会引起法律责任,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推进法治改革对于此次整体的改革有着不可言喻的重大影响,法律从某一方面作为一种社会治理手段,其影响到了改革的方方面面,我们必须坚持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党员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全文共 1601 字

+ 加入清单

【篇一】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认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当前,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发展既面临大有作为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相互叠加的严峻挑战。我们要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在改革开放以来打下的坚实基础上,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继续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从严治党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从“管党治党,一刻不松懈”的清醒到“从严治党,惩治这一手决不放松”的坚定,从“刮骨疗毒”的勇毅到“抓铁有痕”的决心,每每振聋发聩。近日,在刚刚闭幕的中纪委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提“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高压惩治腐败正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和保证。

回望过去的一年,“反腐”注定是人们盘点2014年时绕不过去的重大主题。打虎拍蝇绝不手软,全年立案调查的省部级及以上官员达40多名,腐败分子受到强力震慑;专项巡视瞄向重点人和事,成为发现和惩治腐败的新利剑;围剿“塌方式腐败”“家族式腐败”,清除“圈子文化”,纯洁了党内政治生态;海外追逃深度发力,打破了腐败分子的“避罪天堂”,切断了腐败后路;深化派驻机构改革,推进纪检“双重领导体制”,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纪律检查体制改革深入推进……

反腐败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作风建设也不可能一劳而永逸。就当前看,不正之风的病原体并未彻底清除,消化腐败存量、减少腐败增量的任务依然严峻,高压正风反腐的势头不容放松。无论是抓反腐还是抓作风建设,都应着力从“常”和“长”、“严”和“实”上下工夫。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一年。方此不进则退的关口,气可鼓而不可泄,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理应继续激发敢于负责、敢于监督的蛮拼精神,乘胜出击,趁势而上。

中国共产党与腐败水火不容。在反腐败斗争的关键阶段,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把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为从严治党的基础来强化,把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作为长期保障来推进,把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作为“牛鼻子”来落实,全党上下齐心协力,人民群众鼎力支持,我们就一定能够打赢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这场攻坚战、持久战,迎来海晏河清的那一天。

【篇二】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后,省政府办公厅即对传达学习贯彻工作做出安排部署。在全会公报发布后,办公厅干部职工通过收看新闻报道、上网阅读学习、交流心得体会等方式认真学习领会精神实质。

大家一致认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召开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全会研究制定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要求、发展理念和重大举措,完全符合我国国情和发展现状,充分反映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为我国今后5年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是一个思想性、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都很强的纲领性文件,必将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大家一致表示,要把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全面深刻理解全会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要求,尤其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指导,着力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开拓创新上下功夫,在提升“三办”工作质量和“三服务”工作水平上求实效,紧密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服从服务全省工作大局,充分发挥好参谋助手、综合协调、督促检查、运行保障的职能作用,为我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做出应有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2024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全文共 2544 字

+ 加入清单

【篇一】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中共中央十八届五中全会于xx年xx月xx日下午闭幕。为期四天的全会听取讨论了习近平同志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包括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城乡发展一体化、扩大对外开放、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等重大政策方向。十八届五中全会确定的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这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6次三中全会都不同。尽管前几次三中全会也都聚焦改革,但主题仅是某一方面的改革,而这次全会定位全面深化改革,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国防和军队、党的建设制度等多方面改革。

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我对于《决定》中所提出的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有很深的感悟。《决定》指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以现实社会问题为政策导向,其提出了五个方面的举措,包括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并以此为基点落实了具体的改革措施,如废止劳动教养制度、改革审判委员会制度、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等。

十八届五中全会所提出的是全面深化的改革,一方面注重国家政策的延续性,一方面又是在以前的基础上更深层次触及到社会根本问题的改革。而我认为推进法治改革对于会议提出的其他方面的改革具有重大的影响,或者说这些一系列的改革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整体性,就如同木桶理论中各块木板,每一项改革代表其中的一块木板,而改革的总体目标既国家的总体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则可以视为木桶之中的水,任何一项改革的确实都将导致整体改革效益的下降,各项改革之间相互具有很大的牵连性。从推进法治改革的角度来看,其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大影响:

一、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需要法律的支撑。《决定》指出要进一步健全宪法实施监督机制和程序,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建立健全全社会忠于、遵守、维护、运用宪法法律的制度。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而宪法是规定国家基本制度的根本大法,进一步强化宪法的权威有利于巩固和加强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的地位,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二、现代市场体系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与之对应。建立健全社会主义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离不开法律。在建立市场经济体系的过程中必须构建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这是因为市场经济内在地需要法律,没有法律就没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必然是、也必须是法治经济。通过为市场经济提供良好的法律外部环境,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民主稳定的政治局面、安居乐业的社会秩序和切实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市场经济保驾护航。

三、加快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法律的保障。建设生态文明,要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而这些基本的资源环境保护制度的落实实施都需要法律予以最终的保障,建立健全我国的生态法律制度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第一要务。

四、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体系需要法律权威的支持。法律绝不仅仅是政府治理和控制社会的工具,在更关键的另一个方面,法律也是社会控制和规范政府与公共权力的工具。法律至上应成为安排法与权关系的基本原则,法律在公共权力面前取得独立和最高的权威地位是廉洁政府的必然要求,既一切公共机构都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活动,一切公共权力的行使都必须具有合法性,无论是具体的政府官员,还是政府本身,违法行使公共权力都会引起法律责任,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推进法治改革对于此次整体的改革有着不可言喻的重大影响,法律从某一方面作为一种社会治理手段,其影响到了改革的方方面面,我们必须坚持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篇二】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从严治党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从“管党治党,一刻不松懈”的清醒到“从严治党,惩治这一手决不放松”的坚定,从“刮骨疗毒”的勇毅到“抓铁有痕”的决心,每每振聋发聩。近日,在刚刚闭幕的中纪委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提“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高压惩治腐败正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和保证。

回望过去的一年,“反腐”注定是人们盘点2014年时绕不过去的重大主题。打虎拍蝇绝不手软,全年立案调查的省部级及以上官员达40多名,腐败分子受到强力震慑;专项巡视瞄向重点人和事,成为发现和惩治腐败的新利剑;围剿“塌方法腐败”“家族式腐败”,清除“圈子文化”,纯洁了党内政治生态;海外追逃深度发力,打破了腐败分子的“避罪天堂”,切断了腐败后路;深化派驻机构改革,推进纪检“双重领导体制”,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纪律检查体制改革深入推进……

反腐败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作风建设也不可能一劳而永逸。就当前看,不正之风的病原体并未彻底清除,消化腐败存量、减少腐败增量的任务依然严峻,高压正风反腐的势头不容放松。无论是抓反腐还是抓作风建设,都应着力从“常”和“长”、“严”和“实”上下工夫。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一年。方此不进则退的关口,气可鼓而不可泄,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理应继续激发敢于负责、敢于监督的蛮拼精神,乘胜出击,趁势而上。

中国共产党与腐败水火不容。在反腐败斗争的关键阶段,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把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为从严治党的基础来强化,把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作为长期保障来推进,把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作为“牛鼻子”来落实,全党上下齐心协力,人民群众鼎力支持,我们就一定能够打赢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这场攻坚战、持久战,迎来海晏河清的那一天。

展开阅读全文

十八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

全文共 714 字

+ 加入清单

公报提出“十三五”规划要遵循的五个发展理念,即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这为我们在“十三五”规划的制定和执行中建立了理解和学习的一个重要的框架。

汪同三谈到,第一个理念创新发展,处于整个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而且创新发展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方面。

第二,协调发展。五中全会的公报明确的讲协调发展的核心是要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我们党历来都是高度重视在各个时期一些重大关系的研究,比如说毛泽东在上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十大关系”,就是讲当时的环境条件下要重点处理的一些关系。十六大以来我们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实际上也是要处理好一系列的关系。在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里,中央明确的提出协调发展是要正确处理好发展中的那些重大关系,而且还具体的提到了城乡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及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等方面的同步发展,还特别提到国家的硬实力和软实力的整体发展。

第三,绿色发展。在五中全会公报里讲绿色发展是我们的一项基本国策,我们以前也讲到过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但是在五中全会的公报中已经把它再一次提高到更高、更重要的水平。

第四,开放发展。开放发展有这样几个重点:一是我们中国的经济要更深度融入的世界经济中去;二是我们要坚持互利共盈这样一个战略;三是也是提的比较明确的,我们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这也是对我们开放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第五,共享发展。共享发展,我想在公报中占了相当大的部分,讲的比较细致、比较多,它的核心我想就是两个字“人民”,所谓共享发展就是为了人民,为了人民的生活更好,为了人民能够充分的分享我们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带来的各项利益。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十八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

全文共 617 字

+ 加入清单

市总工会组织全体干部职工集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十八届五中全会上的讲话精神、中纪委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为党员干部献上了一顿“廉洁大餐”,让市总全体干部职工及时掌握了党中央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的研判,进一步增强反腐倡廉的自觉性。

会上学习传达了中纪委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高度,全面客观总结了2014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的显著成绩,科学清醒地分析了现阶段反腐败斗争的严峻形势,明确提出了2015年党风廉政建设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并对落实主体责任、纠正“四风”、惩治腐败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对我们坚守阵地、巩固成果,不断把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联合纪检组长姚永伟同志就贯彻落实好习总书记讲话精神和中纪委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提出要求:一是要把认真学习领会、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好。二是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三是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四是把作风建设作为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着力点,健全制度,抓常抓细。姚组长结合工会实际,还就纪检监察工作制度、任务及作风建设进行了全面讲解并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持之以恒地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严于律己、认真履职,坚定不移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斗争,努力建设工会系统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十八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

全文共 1069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xx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胜利召开。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可以看出经济体制改革仍是重中之重,是龙头,说明发展才是核心问题。其核心思想是解决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提法跟过去不同,原来市场是基础性作用,是铺垫,现在是决定性作用,是市场说了算。政府职能作为市场秩序的维护者、守夜人,更符合市场关系。

由此我想到,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治理大中国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2年11月14日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新的规定。概括起来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党的基本路线,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须臾不可偏离、丝毫不可偏废,必须全面坚持、一以贯之。

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否则其他改革都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甚至一旦偏废于此就有可能让改革进度甚至方向得不到掌控。就真的会失去最最基础的力量的支持。引起中国历史上新的翻天覆地的具有很多不确定性的革命。当那时,普通百姓又要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又要苦苦探寻救国之路,又要在发展与倒退中反复,而现在经济发展了,人民受益了,并且一直受益下去,党的执政地位就在大中国的各个角落得到认可,得到维护,不容任何反党、反社会,破坏今天来之不易的各个方面都取得历史性,阶段性重大发展成果的大好局面。

党的理论一直在实践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一直保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前瞻性的高度敏感,并善于总结发展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意在总结出其中的客观规律,并及时的上升到国家意志来指导中国的发展实践。相信中国的未来会更美好,只要我们都不懈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