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人物

人物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人物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人物问题。

分享

浏览

4013

作文

4351

我心中的三颗明星作文_人物作文700字

全文共 608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小小的宇宙,而我就是这片宇宙中的遨游者,每当我在这片茫茫的宇宙中失去方向而绝望时,那三颗闪烁的红星总会出现,看见他们,我就像看到了希望一样,努力向前探索,那三颗红星就是我的语文老师、数学老师和英语老师。

我最感谢的人是我的数学老师常老师,在学校里她像我的母亲一样,给我无微不至的的关怀。记得,刚分到这个班的时候,我的“快乐”因分班忽然消失的无影无踪,而“忧伤”就想梦魇一样纠缠着我,我舍不得我的老师和同学,是常老师费劲心思帮我找回了失落已久的“快乐”,是您帮助我打败了忧伤,让我和以前一样,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我的语文老师马老师,是我心目中最威严的人,虽然我和马老师只相处了不到两个月,但我的心里却深深的感激他,他的到来让我的数学成绩突飞猛进。

我还要感谢我的英语老师,他是我心目中最严厉的老师,但却有一颗慈爱的心,我和他已经相处半年多了,他在教学上总有一套巧妙的方法,让我们学的更快、更好,他对我们的要求很高,但在学习上不是步步紧逼,而是用“心”督促,他的眼神能让我不自觉的去学习。

老师,如果我们是小鱼,您就是大海;如果我们是一棵树苗,您就是辛勤的园丁;如果我们是自由自在的小鸟,您就是广阔的蓝天!是您用汗水和心血换来了我们的成长。如今,我们就要离开母校了,告别和我朝夕相处的老师,我的心头常常会涌起一阵痛。

谢谢您们,我亲爱的老师,是您们教会了我们知识,教会了我们做人,您们永远是我心中闪耀的明星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专题作文

人物阅读素材三:李嘉诚不被逆转的神

全文共 2160 字

+ 加入清单

李嘉诚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家学渊源对少年李嘉诚的影响是深刻而久远的,李嘉诚的许多优秀品德就是在这深厚的家学中得到了培养。李嘉诚的曾祖父李鹏万,是清朝甄选的文官八贡之一。

知识决定命运

李嘉诚三岁就能咏《三字经》、《千家诗》等诗文,正是幼童时代的启蒙读物,使李嘉诚接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14岁的李嘉诚因生活所迫,来到茶楼打工,每天要工作15个小时以上,回到家后,他还要就着油灯苦读到深夜。

李嘉诚在香港生活,要融入这个国际化的大都市,必须要解决广州话和英语这两个语言关的问题。他父亲李云经要求儿子“学做香港人”,一来可以立足香港社会,二来可以直接从事国际交流。倘若将来有出人头地之日,还可以身登龙门,跻身香港的上流社会。

在李嘉诚日后几十年的商海搏击中,广州话和英语都使他在生意上得心应手而受益匪浅。在香港,华人中流行广州话,不懂广州话可以说寸步难行。英语更是给李嘉诚带来了无法估量的巨大财富。在长江塑胶厂创业之初,李嘉诚凭着一口流利的英语直接与外商接洽,从而赢得了至关重要的致使塑胶厂起飞的订单。他曾这样形容过自己“人家求学,我是在抢学问。”他认为,善于“抢学问”,就是在抢财富,抢未来。

李嘉诚语重心长地谆谆告诫人们:“知识改变命运。”他坚信:“今天的商场要以知识取胜,只有通过勤奋的学习才能通往人生新天地。”这都是李嘉诚积几十年从商历程的肺腑之言和经验之谈。从清贫困苦的学徒少年到“塑胶花大王",从地产的大亨到股市的大腕,从商界的超人到知识经济的巨擘,从行业的至尊到现代高科技的急先锋……李嘉诚一路走来,几乎都能占得先机,发出时代的新声,争得巨大的财富。他一生勤奋学习,博览群书,靠知识引导前行,敢于不断尝试新的未曾涉猎的领域,并屡有丰厚的斩获。他的每一次战略抉择,既能适应产业、行业趋势的变迁,又能够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有学者评价李嘉诚说“他是跃进到现代化的永无止境的变动之中的人"。

人弃我取低进高出

李嘉诚虽然在1958年即进军地产,但是一直以实业为主,直到他收购和黄之后,才开始大规模扩张,而李嘉诚在1978年受到邓公接见之后,在香港可谓通行无阻。政治地位的提高,亦使其商业扩张顺风顺水,特别是在地产领域,此后,李嘉诚的财富大部来自地产行业。

“文革”时,香港部分“左派”借北京发生“火烧英国代办处”的事件,在市民中煽动反英情绪,引发反英行动,遭英方的暴力镇压,后来触发了“五月风暴”。在大量“中共即将武力收复香港”等谣言的蛊惑声中,香港人心惶惶,发生了自“二战”后的第一次大移民潮。许多有钱人纷纷贱卖住宅、商店、厂房、物品,携款远走他乡,楼市更是无人问津。当时拥有数个地盘、物业的李嘉诚经过深思熟虑,对“(中共)会不会以武力收复香港,在香港推行大陆的共产主义制度”的问题做出了判断:“不可能!中共若想武力收复香港,早在1949年就可趁解放广州之际一举收复,何必等到现在?而香港是大陆对外贸易的惟一通道,保留香港现状,实际上对中共大有好处。中共并不希望香港局势动乱。”他毅然采取惊人之举:人弃我取,趁低吸纳。李嘉诚买下旧房翻新出租;利用地产低潮、建筑费低廉的良机,在地盘上兴建物业。到70年代初,香港百业复兴、地产市道转旺,李嘉诚已拥有的35万平方英尺的收租物业为其带来390万港元的年租金收入。

李氏集团从一个中小地产商迅速成长为地产界的巨无霸,还依靠股市杠杆的神奇魔力,而李嘉诚的商人才智在股市中尽显风采。李嘉诚巧用低进高出的股市定则,常常创造财富奇迹。李嘉诚巧借股市大肆扩张,其风险当然是巨大的,但李嘉诚却能运作自如、绝少失手。究其缘由,正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未雨绸缪是李嘉诚在商道中制胜的一个“法宝”:“天文台说天气很好,但我常常会问自己,如果五分钟后宣布十号台风警报,我会怎样。在香港做生意,就要保持这种心理准备。”

诚信为佳和气为贵

屏50年代,李嘉诚甫做塑胶花时,常去皇后大道的一间公爵行接洽生意。“我经常看见一个四五十岁很斯文的外省妇人,虽是乞丐,但她从不伸手要钱。我每次都会拿钱给她。有一次,天很冷,我看见人们都快步走过,并不理会她,我便和她交谈,问她会不会卖报纸。她说她有同乡干这行。于是,我便让她带同乡一起来见我,想帮她做这份小生意。时间约在后天的同一地点。客户偏偏在前一天提出要到我的工厂参观,客户至上,我也没办法。

于是在交谈时,我突然说了声‘Excuseme’,便匆匆跑开。客人以为我上洗手间,其实我跑出工厂,飞车跑到约定地点。途中,超速和危险驾驶的事都做了,但好在没有失约。见到那妇人和卖报纸的同乡,问了一些问题后,就把钱交给她。她问我姓名,我没有说,只要她答应我要勤奋工作,不要再让我看见她在香港任何一处伸手向人要钱。事毕,我又飞车回到工厂,客户正着急:‘为什么在洗手间找不到你?’我笑一笑,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此事虽小,但细微之处足见李嘉诚的守信。李嘉诚“解释”说:“信誉,诚实,是我的第二生命,有时候比自己的第一生命还重要。”

从商60多年的李嘉诚,诚信事例可谓数不胜数。而守信也变成了巨大的生产力:“我现在就算再有多十倍的资金也不足以应付那么多的生意。而且很多是别人主动找自己的,这些都是为人守信的结果。”中国人经商讲究“和为贵”、“和气生财”的道理,李嘉诚不仅深谙此理,而且笃行此道。

展开阅读全文

人物故事

全文共 1660 字

+ 加入清单

2011年9月,我国在生物医学领域写下新篇章,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誉的拉斯克奖得主名单在美国纽约诞生,一位81岁的中国女药学家赫然在列,填补了华人十年未获此奖的空白,也造就了第一位在中国独立完成研究的获奖者。以“抗疟神药”拯救千万人生命,自己却安守清贫默默耕耘,她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在中华科技史上书写下又一段传奇。传奇的锻造者,名叫屠呦呦,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青蒿素研发中心主任。

作为一名药学专业学生,屠呦呦考入北大医学院时就和植物等天然药物的研发应用结下不解之缘。从1955年进入中医研究院(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来,她几十年如一日,埋首于深爱的事业中,将一份份漂亮的成绩单回馈给党和人民。屠呦呦入职时正值中医研究院初创期,条件艰苦,设备奇缺,实验室连基本通风设施都没有,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的屠呦呦身体很快受到损害,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除了在实验室内“摇瓶子”外,她还常常“一头汗两腿泥”地去野外采集样本,先后解决了中药半边莲及银柴胡的品种混乱问题,为防治血吸虫病做出贡献;结合历代古籍和各省经验,完成《中药炮炙经验集成》的主要编著工作。屠呦呦最引人瞩目的成就是发现青蒿素,作为防治疟疾的一线药物,“它每年在全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拯救了成千上万的生命,并且在与疟疾这种致命疾病的持续战斗中产生了长远的医疗福利。”拉斯克基金会如是说。

为什么屠呦呦可以在平凡岗位上大有作为?或许我们可以从她说过的一句话中找到答案:“一个科技工作者,是不该满足于现状的,要对党、对人民不断有新的奉献。”

成功,在190次失败之后。1971年,屠呦呦课题组在第191次低沸点实验中发现了抗疟效果为100%的青蒿提取物。1972年,该成果得到重视,研究人员从这一提取物中提炼出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这些成就并未让屠呦呦止步,1992年,针对青蒿素成本高、对疟疾难以根治等缺点,她又发明出双氢青蒿素这一抗疟疗效为前者10倍的“升级版”。

青蒿,南北方都很常见的一种植物,郁郁葱葱地长在山野里,外表朴实无华,却内蕴治病救人的魔力。正是如青蒿一样的科学追梦人,大爱在左,奉献在右,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生命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绿意盎然,让不同地域、种族的人一起吮吸现代科技的芬芳。

屠呦呦个人简历上的信息只有寥寥数语: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毕业后分配工作至卫生部中医研究院,1979年任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副研究员,6年后,55岁的她成为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

除了几位同样参与“523项目”的研究人员,很少有人会提起屠呦呦。即使青蒿素的研究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并在中国香港和泰国都获奖,也很少有人去探究“集体荣誉”背后每一位研究人员的努力。拉斯克医学奖的评选却将这位年迈的科学家第一次推向了幕前。评选结果刚刚揭晓时,记者们在很长时间内竟完全找不到这位从未引人注意的学者。北京时间9月24日凌晨,屠呦呦登上了领奖台。她获得的,是中国生物医学界迄今得到的世界级最高奖项。

发表获奖感言时,屠呦呦没有太多表情。她摘下老花镜,拿起稿子认真念道:“在青蒿素发现过程中,古代文献在研究最关键时刻给予我灵感……相信努力开发传统医药,必将给世界带来更多的治疗药物。”

《纽约时报》援引WHO的评论,称赞青蒿素是消灭疟疾的“首要疗法”;著名学术期刊《细胞》则指出,在基础生物医学领域,许多重大发现的价值和效益并不在短期内显而易见,但也有少数,它们的诞生对改善人类健康所起的作用和意义是立竿见影的,“由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一起研发的青蒿素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

在第一次由个人获得的荣誉中,屠呦呦获得了25万美元奖金,以及一个象征战胜疾病和死亡的萨莫色雷斯有翅胜利女神像。当然也有争议随之而来,有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知情者”说,将集体功劳归于一人“不公平也不合理,与历史不符”。讲求集体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可对于屠呦呦,似乎并非如此。“这个荣誉不仅仅属于我个人。”她说,“这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年央视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

全文共 2100 字

+ 加入清单

电焊枪发出的刺眼蓝光晕染着飘散的烟尘,已获得“中华技能大奖”以及多项发明创新奖项的李万君,如今依然手握焊枪活跃在生产一线,以精湛技能打造最安全可靠的中国制造高速列车。这位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自从拿起焊枪到现在,始终不懈地兢兢业业、孜孜以求。

工人劳模怀抱热爱与执着

1987年8月,19岁的李万君职高毕业,被分配到长春客车厂电焊车间水箱工段。焊枪喷射着2300度的烈焰,瞬间将钢铁融化。焊工们在炎热的盛夏焊着客车上供水的水箱、制动的风缸,车间里火星四溅,烟雾弥漫;声音刺耳,味道呛鼻。

披挂着厚重的帆布工作服,扣着封闭的焊帽,李万君和工友们在烟熏火燎中淬炼意志。一年后,当初和他一起入厂的28个伙伴,25个离了职。李万君留了下来。师傅们都说这孩子黏人,问问题问得太细。厂里要求每人每月焊100个水箱,他总会多焊20个;厂里两年发一套工作服,可他一年得磨破四五套。

入厂第二年,李万君在车间技能比赛中夺冠。1997年,他首次代表长客公司参加长春市焊工大赛,虽然是最年轻的选手,三种焊法、三个焊件、三个第一轻松收入囊中。此后,经常与不同单位焊接高手切磋的李万君技艺越来越高,并顺利考取了碳钢、不锈钢焊接等6项国际焊工(技师)资格证书,成为全能型焊工。20米外,只要听到焊接声,李万君就能判断出电流电压的大小、焊缝的宽窄、焊接质量如何,绝无差错。

很快,李万君小有名气了,厂里的尖端活、关键活都找他。有一年,工厂水管冻裂了,水一直哗哗地流,生产无法正常进行。可修理的时候,带压焊接一焊就噗噗冒气儿,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也没了主意。车间主任找来了李万君。他仔细观察,反复琢磨,在裂口处焊上了一个带螺纹的管座,让气体从中排出,解决了难题。

直到今天,李万君还是常常提起当年厂里流行的一句顺口溜,“远看像逃难的,近看像要饭的,仔细一看是水箱工段的”。李万君说,焊工是非常苦非常累的工作,只有感兴趣才能热爱,热爱才能敬业,才能豁出去,让技术在手中升华。

首席技师传承技能与精神

在短短6年时间里,中国高铁完成了时速250公里、350公里、380公里的“三级跳”。高速度需要高技能人才队伍支撑,李万君主动请缨,传技能,教绝活。2013年,长春市焊工比赛的前三名都出自李万君门下。多名徒弟岗位成才,成为技师、高级技师和操作师,在高铁生产中挑起大梁。

2008年,长客公司引进德国西门子时速350公里高速动车组技术,但与之相匹配的大量高技能工人却一时难求。德国人提供的转向架焊接试验片,只有李万君一人能焊出来。为了新项目,公司成立了新产品车间,抽调高素质人员,还从技校招来了400多名学生让李万君培训,要求短时间内迅速形成生产能力。

德国的工艺标准是全新的,李万君从头学起,常常彻夜不眠,思考如何将复杂的工艺操作过程分解成具体的步骤教给学员。那时候李万君上厕所都一路小跑,生了病就用药顶着,体重掉了20多斤。最终,400多名学员全部提前半年考取了国际焊工资格证书。德国西门子的焊接权威布鲁诺竖起了大拇指说:“李,你创造了奇迹!”

现在,这些经过李万君培训的员工已成为时速380公里动车组的生产主力,也使长客公司焊接技术整体水平和欧洲西门子实现同步。“李万君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了,这里既是传承技术的培训站,也是解决企业生产难题的攻关站。不仅培训企业内部和吉林省内其他企业的焊工,李万君还赴新疆阿勒泰地区对400多名技术工人进行培训,把自己的技能变成社会财富。

“我的技能传给企业和社会才更有价值。”李万君说,大国工匠就应该把本事总结出来,把技能传承下去,把创新开展起来,为中国梦提速。

大国工匠追求极致与创新

2007年,作为全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的主力车型,时速250公里动车组在长客公司试制生产。列车转向架横梁与侧梁间的接触环口,是承载整车约50吨重量的关键受力点,按常规焊法焊接段数多,接头易出现不熔合的缺陷,质量无法保证,一时间成为阻碍生产的拦路虎。

“能否一枪把这个环口焊下来呢?”李万君提出这个想法,来自阿尔斯通的法国专家认为不可能。经过1个月的反复钻研摸索,李万君总结出“构架环口焊接七步操作法”,一枪焊完整个环口。这连最先进的焊接机械手也无法完成的操作,让倨傲的法国专家也对中国工人竖起了大拇指。

中国高铁搭载着中国梦提速,而高速度更要有高质量做保证,李万君在质量管理创新上大显身手。“原来我们生产的列车时速80公里,只要焊结实就行,外面的焊碴都不用清理。”李万君说,现在时速300公里的高铁,掉一个焊渣都可能造成重大事故,所有焊件必须表里如一、没有瑕疵,每一个焊件都得是艺术品。

为了做到这一点,李万君编辑了图文并茂的《焊接典型质量问题汇编》,制定了《转向架铆焊工标准操作手册》,提炼出《焊接艺术化标准》,让严谨的制造态度成为焊工标准规范的操作习惯。他随时发现生产上的问题,创新工艺填补了我国氩弧焊焊接转向架环口等方面的空白,以高超技能和实践经验完善大国制造。

2011年以来,李万君带头完成国家发明专利21项,革新70多项,重大技术创新10多项,取得五小成果150多项,获奖104项。在打造中国高铁金名片的路上,大国工匠李万君们坚定前行。

展开阅读全文

人物分析

全文共 1735 字

+ 加入清单

读过了《骆驼祥子》这本书之后,我看到了祥子的悲欢离合,祥子的苦辣酸甜,还有祥子从要强到堕落的一个过程。所以,我对祥子这个人物角色的印象很深。 祥子要强。他为了不再寄人篱下,为了自己三餐不愁,拼了命地拉车。他不在乎买到车的时间离自己有多远多长,认为自己混出个头是早晚的事,三天、三个星期、三个月……就算是三年也能坚持住!祥子从来是孤言寡语的,和同行们也不亲近,所以他要人看得起自己,就算拉车也要混出点名堂来。在他拉车的人生旅途中,有几次不幸被病魔袭击,一病就是个十天八天的,甚至几个月!就算病得全身瘫软、拉车靠的双腿都站不住脚,祥子也不肯服输,他相信自己有强壮的体格、高大的身材,认为这点病不算什么,他还能走路,还能拉车。祥子,就是那么自信,要强。

祥子勤劳。从小就生在乡间,加上没爹没娘的,祥子吃过很多苦,也就磨练了他能勤劳能干的性格。他的目标就是拉上包月,挣更多的钱,把钱凑够了再买辆新车,一辆属于自己的车。这样钱就能挣得更多,接着自己就能过上好日子。祥子,就是这么想的,他为了这个目标,努力地拉着车,不怕出汗、不怕累、不怕毒太阳、不怕冷风吹,不管严寒酷暑,他就这么辛辛苦苦,勤勤劳劳地拉着车,一天攒它个一毛五分的,好不容易攒够了一百块钱,就已经过了三年了,祥子,终于得到了一辆属于他自己的洋车,这是他辛勤劳动后得到的丰收。在人和车厂,他也停不下来,总要干点什么。同行们都在一旁说说笑笑,只有祥子一人在帮刘四爷干活,他们却认为祥子想巴结刘四,巴结虎姑娘,因此谋取私利等等,可他们不知道,勤劳干活儿不只是祥子的习惯,已变成一种性格了。

祥子忍气吞声。他向来不善言语,不与同行们交谈,没有知心朋友,祥子心里的任何委屈,任何欣喜,任何苦恼,都没有地方倾诉。因此同行们也常常误解他,认为他是自命清高,不屑于和他们交往,便处处为难祥子。但祥子并没有以牙还牙,而是仍然默默的做着他应该做的事。面对同行,他不知道用什么话来解释自己的一言一行,只能憋在心里,只能用自己拉车的成绩来告诉他们,也只能用拉车的劳累来使自己忘记那些屈辱。虎妞逼祥子娶亲,他是千百个不愿意啊!虎妞,一个虎头虎脑的丑姑娘,为了达到目的,不惜自己的名誉,欺骗祥子说有了他的孩子,多么大的屈辱,成婚后虎妞也常常压迫祥子,这他也忍了。

可是为什么最后祥子变了呢?是因为那个年代,那个黑暗的旧社会,逼他改变的。在那个时候,像祥子这样的人就会碰壁,混不出头,例如小马儿的祖父,年轻时也和祥子一样,心眼好,老了之后就连仅有的亲人——小马儿,也离他而去。但反而越狡猾的人还越能丰衣足食,例如孙排长,小小的排长竟能混个侦探当,还敲诈了祥子的三十多块钱积蓄……要强、勤劳、低眉顺眼……的祥子,到头来:工钱没了,只能去骗去借去赌;心爱的人没了,就去百房子解愁;车没了,也就没了事干,就去帮结婚的举旗子,帮出殡的举花环挽联,就用得来的十几个铜板混日子过,过一天算一天。正如书中结尾所说:“体面的,要强的,要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不知陪着人家送了多少回殡;不知道何时何地会埋起他自己来,埋起这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他善于运用纯熟的北京话来描述富有地方特色的风俗人情,刻画人物的性格,叙述故事,褒贬事物,他的语言是经过提炼了的北京口语,其特点是平易然而不单调不俗气.特别是儿化的运用,作家从容地调动口语,给平易的文字添上了亲切、适当、活泼的味,在活的北京口语的基础上锤炼纯净的文学语言.全书一共用了641处儿化,有的篇章多达40多处.还有很多词汇都是地道的北京话.如“拉晚儿”“,嚼骨”,“胶皮团”,“杀进腰”,“谱儿”,“耍个飘儿”等等,全是很纯熟的北京口语.他非常熟悉北方劳动人民的口头语言,他的作品中的语言以北京话为基础加工锤炼而成的,没有矫揉造作的知识分子腔,俗白、凝练、生动、纯净,的确是“宛转如珠,流畅似水”,活泼有趣,雅俗共赏.无论是刻画人物或是叙述故事,都那么生动形象,妙趣横生,然而又看不到丝毫雕琢的痕迹.这对于中国文学语言艺术的丰富和发展是个突出的贡献.、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向人们展示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

展开阅读全文

人物介绍小

全文共 1369 字

+ 加入清单

辛弃疾:文武全才真弃疾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这是刻在铅山瓢泉瓜山山后的阳原山辛弃疾墓前郭沫若对他评价的楹联。在中国文学史上,辛弃疾是一位令人敬仰的文武全才。

中原失陷以来,表现对于民族耻辱的悲愤,抒发报国热情,已经成为文学的中心主题,辛弃疾的词在其中仍然有一种卓尔不群的光彩。这不仅因为辛弃疾生长于被异族蹂躏的北方,恢复故土的愿望比一般士大夫更为强烈,而且因为他在主动承担民族使命的同时,也在积极地寻求个人生命的辉煌,在他的词中表现出不可抑制的英雄主义精神。

辛弃疾,是开一代词风的伟大词人,也是一位勇冠三军、能征善战、熟稔军事的民族英雄。他的词作“大声镗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所未见”,已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而他作为南宋朝廷大臣而写的一篇文章《议练民兵守淮疏》,则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一位豪迈旷达的词人,根据不同的文体的需要,能够写出如此严谨、朴实的应用文,可见一位大手笔,在写作中是不能囿于一个狭窄天地中的,应该熟练地掌握几套笔墨,既有自己喜爱的体式,也能按不同要求写出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别类文章,就如同功夫高深的武术家,虽擅长一种兵刃,但对其他武器也能舞动一样。辛弃疾就是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文体,从不同方面来表达了他慷慨激昂的爱国感情,反映出忧国忧民“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的壮志豪情和以身报国的高尚理想。平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一生力主抗战,所上《美芹十论》与《九议》,

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又与南宋志士陈亮及理学家朱熹保持深厚友谊,与之砥励气节,切磋学问。抗金复国是其作品之主旋律,其中不乏英雄失路的悲叹与壮士闲置的愤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还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江南农村四时的田园风光、世情民俗。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在苏轼的基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后人遂以“苏辛”并称。其诗文亦有足称道者,特别是其文“笔势浩荡,智略辐凑,有权书衡论之风”。

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这首先表现在他的词中,他不断重复对北方的怀念。另外,在《贺新郎》《摸鱼儿》等词中,他用“剩水残山”、“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等词句讽刺苟安残喘的南宋小朝廷,表达他对偏安一角不思北上的不满。胸怀壮志无处可用,表现在词里就是难以掩饰的不平之情。他擅长的怀古之作中《水龙吟》,面对如画江山和英雄人物,在豪情壮志被激发的同时,他也大发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理想与现实的激烈冲突,为他的词构成悲壮的基调。辛词在苏轼词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题材范围,他几乎达到了无事、无意不可入词的地步。他将豪放词推帜至一个顶峰。

辛弃疾有许多与陆游相似之处:他始终把洗雪国耻、收复失地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并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写出了时代的期望和失望、民族的热情与愤慨。在文学创作方面,他不像陆游喜欢写作诗歌尤其是格式严整的七律,而是把全部精力投入词这一更宜于表达激荡多变的情绪的体裁。辛词是以境界阔大、感情豪爽开朗著称的,辛弃疾总是以炽热的感情与崇高的理想来拥抱人生,更多地表现出英雄的豪情与英雄的悲愤。因此,主观情感的浓烈、主观理念的执着,构成了辛词的一大特色。

[人物介绍小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初中人物描写的作文

全文共 600 字

+ 加入清单

她,一个天生黑皮肤的女孩子,一张瓜子脸,大大的眼睛上一对黑黑的眉毛,一个笔挺的鼻子,再加上一个樱桃小嘴。在同学眼里除了有点暴力以外,简直就是个完美的淑女。

她,一个百年难得一见的小气鬼。由于玩了两个月的电脑,眼睛已经高度近视。开学没多久,我就和她成了“邻居”爱漂亮的我不想戴眼镜,所以经常问她。她心情好的话就告诉我,心情不好懂得话就跟我“摊牌”她会生气的说:“去死吧,你自己不去戴眼镜,关我什么事啊。你少来烦我,否则有你好看!”每当这时,我总是想:“天理何在啊!”因为她经常向我借东西,我不借的时候她就会“拳脚相加”的来逼我,直到我借给她才肯停手。每当这时说她以小欺大也不是,以大欺小也不是,真不知道说她什么好!

她,一个同学惧怕,班长也礼让三分,老师面前的乖乖女。这都是因为她的学习方式与人大不相同。在教新课的时候她听一扁就知道中心思想很主要内容。所以历史格外的疼她,所以你别指望到老师的面前去告“御状”那后过将不堪设想。她会很流利的为自己开脱然后毫不留情的的把你的坏事全捅出来。到时,她将会笑着看你哭她,好的一面。一个自信的学生,她在考虑完问题后总是坚持自己的意见,不管别的同学怎么误倒她,她也不会改变自己的答案,即使自己错了,她也不会觉得不可思意而是专心的研究为什么会错,然后不会再犯虽然现在我们已经分班了,但是我们却还是无话不谈的死党。只要一想起她就让我哭笑不得。真想再和你成为前后桌啊—李婉玲。

展开阅读全文

人物美丑的

全文共 1417 字

+ 加入清单

美与丑之间,总是有一条让人摸不透的线。这条线无声无色又无形,隐藏在你的脑海深处。生活中的一幕幕,无非就是由两部分结合——美与丑。一个个镜头,在时光穿梭中,使美与丑的界线变得更加清晰 ……——题记

雨后,我走在绿树成荫的小路上,空气中散发着泥土的香味,浮动的暗香让人感到心旷神怡。周围的一切好像被洗过了一样,偶尔还可听到一声声清脆的鸟鸣声。我闭上眼睛,用心感受着雨后的美丽。可当我再次睁开眼睛时,却看到了一位所谓的——

“人才”

迎面走来一位西装革履,风度翩翩的男士,昂首阔步,一副金边眼镜架在他那高高的鼻梁上,给人的第一印象——这一定是一位高素质的人才。走着走着,他好像看到了什么东西。只见他原本近视的眼睛眯成一条缝,头向前使劲探着。原来那是一个黑色的敞开的皮夹,隐隐约约可以看到一些红白相间的东西……他的步子更快了,甚至小跑起来。终于,他看清了,那是一个钱包。他的眼睛一亮,脸也兴奋地红了起来。扭头四处看看,没人,弯下腰, 兴奋而颤抖的手疯狂地把钱抓入自己的包中,随即,把包一踢,干咳了几声,挺直腰板,用手理了理头发。这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还是故做潇洒?谁也不知道,只见他便若无其事的走了……

看着他的背影,我心里有一种莫名奇妙的感觉,如此风度翩翩的一个人,在其外表美丽光辉的掩盖下,竟然有这样不为人知的丑陋一面。我感觉空气不再清新,随之飘来的是一股股刺鼻的铜臭味……

我迈着失落的步伐,又继续向前走,渴望着寻找生活中的美,从而让自己快乐起来。就这样徘徊到路口,我终于看见了……也感受到了——温暖

下午五点钟,正是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的时候。有一位妇女,看上去好像刚购物回来,还带着一个三四岁大的孩子。大包小包的物品,早已占满了她的双手,哪能顾及孩子过马路?我可以清楚地看到妇女脸上焦急的神情,迷离的眼光,望着来来往往的汽车,手足无措。只见一位十多岁的孩子,走上去,说道:

“阿姨,我帮你提东西吧!”可以看出,那位妇女的脸上露出了笑容,肌肉也舒展开来,说道:“谢谢你啊,小朋友!”

那个孩子也憨厚地笑了,提过那位妇女手中的东西。两人说说笑笑地过了马路。

还好,总算找到一丝心灵的慰藉。美与丑的界限在自己的脑海中也仿佛更加清晰。外表风度翩翩的男子,在一位看似分辨不清美丑的十多岁小孩面前,显得如此渺小。孟德斯鸠曾经说过:“美必须干干净净,清清白白,在形象上如此,在内心中更是如此。”外表上的美,只是“美”这朵花中的一瓣。单纯外表的美丽,心灵上的丑陋,反而是鄙俗的,令人唾弃的。

美与丑不分年龄,不分性别。生活这台放映机也时刻放映着一组组“美”与“丑”的镜头。人人心中都有美与丑两个世界,而又有一些人正徘徊在美与丑的边缘。“私藏捡到的钱”,看上去不是什么大错误,可久而久之,其后果是每个人都可想而知的。“帮人过马路”,是一件极不起眼的小事,可这却体现出了人性的闪光点。我们需要时刻警惕不要让自己徘徊在“悬崖边缘”,切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脑子里的一团乱麻似乎被理清了,可静下心来想想,自己对别人的行为妄加评论的同时,自己是否做到了“美”?这结果是值得每一个人反思的。美与丑,作为两个相对的概念,其中又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我只是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变得美丽一些。“八荣八耻”无疑是使自己变美的一方良药,每一位“感动中国”的人物无疑对美的最好诠释。

我走在回家的路上,看着快要落下的夕阳,是如此的美丽。橘黄的余晖抚摸着自己,心里仿佛也更坚定了今后的路……

展开阅读全文

人物作文小学

全文共 796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班 一位“活宝”——王涛。你想知道我们为什么叫他“活宝”吗?那就听我细细道来吧!

要说起这位大“活宝”呀,那可有话说。将近五年的小生活中,“活宝”王涛带给我们班太多的欢声笑语了。

你瞧,这不老师有急事,刚给我们布置完作业,后脚刚出门,“活宝”就迈着他那“鸭子步”,一摇一摆地走上讲台:“亲爱的观众朋友们,欢迎您收看今天的‘诗 歌改改编’!”他这一番开场白,就把我们惹得哄堂大笑。“今天我们要改编的诗歌是《望庐山瀑布》!”他报完了诗名,自己便摇头晃脑吟诵起来:“日照香炉生 紫烟,李白来到烤鸭店。口水流下三千尺,一摸口袋没有钱。”同学们一个个被“活宝”笑得前俯后仰。这时,“嗒,嗒”的高跟鞋的声音从窗外传了进来。大事不 好!老师来了! 我们立马止住了笑声,教室顿时变得鸦雀无声。“活宝”见大势不妙,也赶紧“撤台”。可是,一切晚矣,就在“活宝”刚下“台”时,老师进来了。只见老师左手 叉腰,右手指着“活宝”说:“王导演,你演的戏可真精彩,很受大家欢迎呀!为了表示对你的嘉奖,走,去我办公室!”“活宝”刚才的得意样早已无影无踪了, 此时变成了霜打的茄子——焉了。只好灰溜溜地被老师“请”进了办公室。

你再来听一段。那天“活宝”和“霸王”马宽发生了矛盾。这两个人真是“冤家路窄”,“活宝”对“霸王”说:“君子动口不动手,我给你出一道题,你要答对了,你继续当你的‘霸王’,答错了,你就让‘位’于我。”

“霸王”听了,想了想,答应了。

“请听题:一棵树上,有四只鸟,猎人打死了只,还剩几只?”

“三只!”“霸王”脱口而出。

“恭喜你,答错了!”

“霸王”不解地问:“四减一是等于三呀,为什么不对?”

“其它三只鸟早就被下飞了,哪儿还在树上傻等着挨枪子儿啊?”

这一番话让“霸王”目瞪口呆,只得拱手相让了。

怎么样?算不算“活宝”呢?我们班的“活宝”有趣吧?如果你想享受快乐,就快快加入我们班吧,“活宝”会带给你无穷的欢乐!

展开阅读全文

熬豆浆的父亲人物作文

全文共 1695 字

+ 加入清单

他拿出筛子,又把刚磨好豆浆沿着筛子小心翼翼地倒进大杯子里,豆浆是奶白色的,散发出阵阵奶香,可他没有喝一口。之后他又从柜子里拿出白糖,斟酌着往里面加了几勺,又用勺子搅匀了。

“妞……”他喊我,连着两声,“豆浆要吃么豆浆。”

“不了,天天吃,我都烦了。”我朝下面喊。

“哦……”许久他的声音才从楼下传来。

父亲其实长得很帅,却因为岁月的磨砺的显得苍老,他才42岁,头发却已经半白。父亲瘦,不抽烟,就是每天必须喝一瓶啤酒,饭后接着喝热茶,他可以一个人坐在凳子上慢悠悠的喝茶,直到有了困意。

父亲是开拖拉机的,运钢筋,这是个苦差事,为了不让超载的钢筋罚款,他总是三四点就起床,然后利索的穿衣洗漱,不吃早饭,开着拖拉机出门了。

年少的时候总喜欢坐在父亲的拖拉机后座去各处玩,长大了父亲就再没让我坐过,我无法想象夏天39℃的高温父亲如何在闷热的车里待得下去。

小时候的父亲天天送我和弟弟上学,他一边开摩托车一边大声地哼着歌;他很调皮,冬天到了,便会在早上重复说一句话“冬天到了,寒号鸟来了”;他也会打我屁股。

每次我在家里待久了他就会说我,让我出去走走,记得最夸张的一次是过年的时候他让我跑着去亲戚家拜年,美名曰“锻炼。”

父亲很喜欢捕鱼,一到下雨天,他也不工作,就去屋后的亲戚承包的河塘里捕鱼,刚开始他用网兜,但是效率太低,后来改成电鱼器,有时候捕鱼他会叫上我,他把网拉起来然后把雨倒出来,让我去捡,刚上岸的鱼活蹦乱跳的,每次我都要费一番心思把滑不溜秋的鱼捡到桶里。

父亲每次都会沿着长长的河塘走一圈,直到鱼有了大半桶,他才抹把汗,吆喝我“妞,回家了”。回家之后便细细的洗鱼、剖鱼、烧鱼,这是个细致活,但是为了让我和弟弟吃到美味,他还不断变着花样。

父亲曾说捕鱼是他的爱好,尽管母亲总是不支持,说浪费那么多时间,不划算,但是父亲依旧去捕鱼。有时候捕到的鱼多了,吃不完,鱼第二天又会死。他就会养在缸里,曾经他突发奇想地把缸里的鱼放到冰箱冰冻层,他说,这样子就不会死了。可是第二天鱼都死了,他一个人叹息了好久“唉,都死光了,死光了。”他的眼神里是挥之不去的惋惜。

长大了,总有一些隐私不愿让父亲知道,有时候在和比人QQ聊天,父亲进来,看着我,我就会说:“你可以走了,这有什么好看的。”

“你赶我走?好,我走。”父亲像是赌气般的,“腾”地从椅子上站起来,然后快步退出了我的房间。

记忆中与父亲的争吵很多,尤其是初中的时候,那个时候固执、倔强、而且听不进别人的指责,每当父亲稍稍对我有不满,我都会撅着嘴回他。

父亲总是希望把我培育成一个懂礼貌的孩子,他总是掌管我一些小事情,比如吃好了饭要放碗筷啊、房间要按时打扫、自己的衣服要自己洗……

有次晚饭,我跟我舅奶奶坐一起,因为我霸占了大半的凳子(其实也没有),父亲开始说我了:“梦炎,坐过去点。”命令的口气。( )

“我坐的还不够靠边啊?”我瞪了他一眼。

“你让着你舅奶奶一点总是对的,她是客人……”父亲停下手里的筷子,看着我。

“我明明坐的蛮好的么,你说什么说,你是不是一天不说我就牙痒痒啊!”我还嘴道。

“你这个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唉……”最后父亲也拿我没辙了,只是自顾自的吃饭了。

从小到大没有做过违背父亲意愿的事,小时候的我总被定义为一个“乖孩子”,然而长大以后,却不一样了,甚至有时候还欺骗他。

那是个周六,我和同学相约去杭州玩,当然,去之前我就跟他撒谎说是硖石的同学过生日,所以过去玩了。那天玩的很High以至于忘了时间,到车站的时候才发现没有到长安的车了,只有到硖石的。

在车站我焦急的等着车,这个时候我爸打过来:“你在哪里啊?”

“我在硖石的同学家……我今天不回家了。”

“你这个小孩真是……”我爸数落我。

内心还是有些愧疚的,爸,我知道你很担心。第二个星期返家他才开始真正的教育我,说那么晚了还待在同学家是不对的……而我只是“知道了知道了”的敷衍。为什么我口上说的和心里想的,永远不是一个样子?

噔噔噔是我跑下楼的声音,“爸,给我留点,豆浆我要喝的!”我朝下面喊。

这样子的豆浆是我永远都喝不厌的,父亲用他的耐心与爱为佐料,为我熬制了这样一碗清香扑鼻的豆浆,我真想,喝一辈子。

[熬豆浆的父亲人物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社会正能量作文素材人物事例

全文共 1911 字

+ 加入清单

新疆石河子大学校园的一处草坪上,静静矗立着一座雕像。年轻学子走过时,总会放缓脚步,投以崇敬的目光。这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大学优秀援疆教师孟二冬教授的雕像。

校园里的苹果树繁花盛开,学生们诵读树下,广播里汉语和维吾尔族语交替播报着新闻,一切宁静又充满活力。生前最牵挂这片土地、这方校园的孟二冬,已离开10年。

如今,在这所边疆大学,师生们仍在深深怀念着这位育人治学直至生命最后一刻的质朴师者。“孟老师让我看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师者风范,让我终身受益。”孟二冬的学生、已成为石河子大学中文系教师的吴新锋这样评价自己的恩师。

1957年,孟二冬出生于安徽蚌埠,1991年考入北京大学攻读博士,毕业后留在北大中文系任教。

此后10多年,他埋头于尘封的古籍,孜孜求真,潜心研究。先后撰写了《中国诗学通论》《中唐诗歌之开拓与新变》等多部论著。尤其是他历时7年艰苦研究完成的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的《〈登科记考〉补正》,得到了文学界和史学界的高度评价。

2004年3月,为支援新疆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孟二冬主动要求到新疆石河子大学支教。

中文系2002级学生张瑜记得,那一天,《唐代文学》第一课,一位身材高大、衣着整洁的老师走到讲台:“同学们好,我是北大的孟二冬,现在开始上课。”

旁征博引,文采飞扬,隽永的竖行板书,中气十足的嗓音……浩瀚古代文学的大门就这样为边疆的学子缓缓打开。那堂课,大家做了厚厚一沓笔记,有的同学“甩着胳膊直喊手酸”。

学生们发现,在孟老师的课堂上,不仅能感受唐代文学的恢宏气象,还能窥探做学问的方法。比如,在讲“初唐四杰”的排名次序时,老师从讲述最初的排名方法和理由,扩展到多年来几次排名的变更,再到学术界的研究现状。“总是能由一个点入手,连成知识线,最后扩展到面。”

孟二冬告诉学生,“要多读书,相信书,但不要尽信书”。他让学生们为教材“找错儿”,对书中每一首诗、每一句话都仔细查对。在石河子大学,除了为中文系2002级100多名学生授课外,孟二冬还为中文系教师教授《唐代科考》选修课。

年轻教师张凡最喜欢去“蹭听”孟老师的课。在他的印象中,孟老师“学问好、课讲得好、心态好”。

然而,没过多久,孟二冬就出现了严重的嗓子喑哑症状。在医生开出“噤声”的医嘱后,他仍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巨大的痛苦,坚持为师生授课。

后来,孟二冬“咳嗽得厉害,脸憋得通红”“几乎是用气流在讲课”。大家实在不忍心,请求老师不要再上课了。孟二冬却依然倔强,“我还可以讲”。

“病得严重时边咳血边给我们讲,说不出来就写在黑板上,很多课我们是含着眼泪上完的。”吴新锋说。

经医院诊断,孟二冬罹患食管恶性肿瘤。人们这才知道,一个乒乓球大小的肿瘤正卡在他的食道里,气道被挤得只剩下1/5,随时都有窒息死亡的危险。

但孟二冬放不下他的学生们。2004年4月26日,憔悴的他被搀扶着走上讲台,为学生们上完最后一课。

张瑜永远忘不了,那天,老师用细微的声音将晚唐诗词逐一梳理,“每讲一句都十分困难,额头上的汗珠一滴滴往下淌”。大家哭着求他不要再讲,他却笑着说“没关系”。

“没给大家画上一个完满的句号,很抱歉。”课后,孟二冬向学生鞠了一躬,艰难地说。“做学问要耐得住寂寞,大家要多看些书,都会比我强。”他转身在黑板上写下那句经常对学生说的话:“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著一字空”。

台下,学生们的泪水早已模糊了双眼,凝望着老师的背影,不舍离开。

回北京住院,病痛折磨中,他坚持指导研究生,学生们络绎不绝地拿着论文到病床前汇报,“这是他最快乐的时候”。

但他最惦记的,还是远在边疆的学生。新疆学习资料紧缺,孟二冬自己掏钱买了全套的《全唐文》《十三经注疏》《文苑英华》等书籍,托人带去。学生们也惦记着老师,他们募集了近3000元寄到北京,希望能为老师尽份心意,但孟二冬却叫妻子用这笔钱刻录了200多张古籍文献光盘带去新疆,还筹划让自己的博士生到石河子大学继续任教。

2006年4月22日,49岁的孟二冬因医治无效,永远离开了他挚爱的讲台和学生。他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模范教师等称号,被追授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涓涓细流,最终换来山花烂漫。如今,孟二冬的60多名新疆学生已成长为人民教师,其中45人留疆执教。而一批批燕园师生,多年来也在传递着爱心,志愿到新疆、西藏、青海、内蒙古、云南等西部省份支教。

“孟老师用生命之火给了我们温暖和爱,让我们感受到教师职业的神圣与伟大。在祖国的边疆,我们将接过这火炬,在三尺讲台上继续传递爱与希望!”学生们说。

天山脚下,未名湖畔,孟二冬的话言犹在耳:“我喜欢教师这个职业,能为这个职业奋斗终生是我的荣耀,我愿跟我的学生们一起拥抱美丽的春天。”

展开阅读全文

卡通人物作文

全文共 597 字

+ 加入清单

很很喜欢看卡通片,也是一个卡通人物疯狂痴迷者。从小到大,我看过的卡通片多得数都数不清。而我喜欢的卡通人物年年都在变。

一、二年级的时候,“蜡笔小新”十分受欢迎,我也十分喜欢他那股调皮可爱劲儿。他挺着小肚皮对妈妈说:“妈妈,我要吃大大的奶酪!”每次看片子,我总会被他逗得哈哈大笑。还记得那一次,“蜡笔小新”出书了,我缠着爸爸,要他买给我看,爸爸受不了我这种“软磨硬缠”,就给我买了一本。我捧着书,高兴了一整天。

三、四年级的时候,又出了一个什么“火影忍者”,那人物确实流行了好一阵子。大伙争相购买有关“火影忍者”的一切装备。什么手套、护腕、护膝一大堆。我也买了一副“火影”手套,但很快因为不流行而扔了。

直到现在,我最喜欢的卡通人物应该是拥有“百宝袋”的“多啦A梦”。我十分想拥有它那个神奇的“百宝袋”。想要什么,就可以从里面拿出什么。更神奇的是那些小道具。“缩小灯”可以让人缩小;“竹蜻蜓”能让人飞上天空。我最爱那书桌里的“时光机。”去原古时代看恐龙都可以。有时候,我们一帮同学回疯狂地去收集“多啦A梦”贴纸。还去买一些跟“多啦A梦”有关的小挂饰。一到放“多啦A梦”动画片的时候。我们家就会爆发“电视遥控器争夺大战”爸爸要看新闻,妈妈要看连续剧,而我就要看“多啦A梦”,最后,往往是爸爸以人高马大的优势获胜。我也只好看重播了。

我喜欢的卡通人物年年都在变,真不知道以后,我又会喜欢什么类型的卡通人物呢!

展开阅读全文

卡通人物熊二的

全文共 576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熊出没又出了一部新的专辑叫《熊出没之丛林总动员》。由于我对他之前有所了解,让我对熊二的印象更加深刻,也让我开始真正的评价熊二这一形象。

评价的优点不再一一列举,想必大家都明白:无私、奉献、热爱团体、有爱心(这一点在熊出没之过年中最明显)、热爱环境、勇于斗争等。而我却在这里剖析一下他的缺点吧,换句话说是值得我们吸取教训的方面。

好吃懒做

稍微了解熊二这一形象的人都知道熊二“好吃懒做”的优秀品质,在剧中有一句出自熊二的台词“饭后趴一趴,能活一万八。”大家也许会感觉很逗, 或者说这就是人们的生活规律。对的。就是这样,但从养生的角度来讲,吃完饭后,休息片刻之后应该绕着房子或者是花园散散步对身体更好些。而不是熊二的吃后就睡的观点。

不务正业

在第一集《要回家喽》中,熊大熊二一起做热气球的过程想必惹得大家开怀大笑了吧。熊二在裁制热气球顶时,首先用剪刀为自己做了一个眼罩,也因此遭到熊大的痛打。而熊大却一直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其他的事情。这一点,我们更应该学习熊大。

思考简单

在涂涂生病的时候,熊二知道了生病的时候就可以不用工作而得到很多好吃的东西。因此熊二开始装病,虽然险些开刀,但得到很多美食也值了,但更糟糕的是熊二的伙伴们在偷药的时候险些被光头强抓住。与此相比,零食就微不足道了。

综上所说,应该是熊无完熊吧,希望大家能够借鉴他的缺点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展开阅读全文

病床上的外婆人物作文

全文共 1549 字

+ 加入清单

在医院里,我看到躺在ICU病床上的外婆,她是那样消瘦,那样弱不禁风,我轻唤,她不语。床头的监护仪还在不停的闪烁,时不时滴滴滴的响,外婆带着氧气输着液,由于呼吸不顺畅,整个头只能仰着,也许是难受,她时不时的轻轻抓扯着身上薄毯。这一幕幕牵动着病房里每个人思绪,揪着每个人的心,这样的外婆让人格外的心疼,是钻心的疼。

病床旁,妈妈和二姨都红着眼,因为熬夜,也因为心痛,他们显得格外的疲惫。我们都在守护,在祈祷,希望外婆能清醒,能好转。可是,医生的话像一把尖刀生生的刺进我们每个人的心里,外婆的左大脑已经死亡,右边的身体已经没有知觉,即使靠着氧气也是于事无补。我能感觉到心在下沉,没有谁愿意放弃至亲的生命,我们都希望有奇迹出现,只是奇迹没有眷顾我们。外婆越来越严重,只是艰难的吐着气息,好像知觉也更小了,眼睛偶尔像是睁着,但是却没有一点生机,时不时的有眼泪滑下,或许她是想家了,想那个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于是再三商量,决定送外婆回家。或许她正是在期待回家,回家的当晚12点整,外婆就走了,外婆走时长长的吁了两口气,还流了两行眼泪。或许她是在感叹人生,或许她是舍不下,或许是欣慰,子女子孙都能守着她,看着她,也或许她是在像我们告别,没有人明白直到生命最后一刻她的所思所想,也没有人明白她临终前的长叹和眼泪到底是为什么而留。我只知道,那一刻,我们真的失去了她,是永远失去了她。

每个人都在悲伤,可是,外婆的后事也不能马虎,哭声,叹声依旧,但手也不能停,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认认真真替外婆换上“新装”,陪着她走最后一程。或许她正在去往天堂的路上,我们陪着她,她才不会寂寞,不会害怕,不会孤单,不会冷。看着她那穿了很多层衣服但依旧瘦小的身体,躺在那硬邦邦的木板上,泪水就止不住的流,她是不是很冷,很孤单?一整晚,我们就那样围着她坐一圈,守着她,想着她。想着年轻时的她,想着记忆中的她。

她善良,和蔼,脾气好,对我们孙辈都好得没话说,每次去外婆家,她总是笑靥如花,每次去了总是留我们多住几日。她大爱无私,总是替在别人着想,却从来不考虑自己,她勤俭节约,舍不得吃,却总把好东西留给我们。舍不得穿,直到替她收拾遗物的时候都还有很多衣服都是新的,一次也没有穿过,或许她是想把它们留在特别的日子穿,只是还没来得及。不禁让人感叹,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不要把所谓的好东西留到未知的明天。

她这一生,辛苦操劳,总在为后辈操心,替后辈省心,有苦也不说,有痛也不吭,总是自己默默承受着风雨,承受着伤痛。尽管痛,她也不曾在后辈面前呻吟,总是说自己很好,不要担心,却为他们操碎了心。在我心里,她善良能干,慈爱无私,勤劳伟大,她用自己的一生在爱护身边的每一个人。但岁月无情,时间终究还是带走了她,她走得突然,从一倒下就没再开口说话,也没有任何先兆,以至于最后连一句话都没有说上,该是有多遗憾。每每想到这,鼻子就酸酸的,我多希望她能长命百岁,多希望能在她年迈的时候也像她小时候陪伴我们一样陪陪她,跟她讲讲外面的世界和有趣的事情,我多希望我只是做了场梦,梦醒了,她还在。

看着她安详恬静的面容,格外和蔼,看着她入棺,看着她消失在我们的视线里,从此再也看不到外婆那熟悉的笑脸,再也听不到她那亲切的声音。出殡的那天,和她走的那天一样下着雨,天还没开亮,院子里的人,男女老少都来为外婆送行,尽管是下雨天,也是浩浩荡荡,一路人冒着风雨,冒着路滑,坚定的向前,每走一步,都感觉格外的沉重,连呼吸都是痛的,已经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泪水,只知道,连老天爷都在为她哭泣,为她送终。

恍惚中,我仿佛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在挥手微笑,我相信这个世界上有个叫天堂的地方,那里没有疾病痛苦,只有幸福欢乐,惟愿她在那个极乐世界不再辛苦劳累,不再受病痛折磨,健康幸福。

[病床上的外婆人物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姐姐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欢乐作文_人物作文1000字

全文共 885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四岁那年,我就随父母去了浙江,在那一住就是六年,妈妈在那儿生了弟弟妹妹,但我觉得最算朋友的还是我姐,原因可能有二种。

1、父母在那包了一块菜地,又种又买,没时间管我们。让我们自由“发挥”。

2、她是妹妹弟弟生下来之前五年多唯一的玩伴,感情自然深厚,再说她和我是双胞胎,在妈妈肚子里就作伴的。

在我快出生的时候,因为我还想在妈妈肚子里多待一会,所以先把姐姐“踢”了出去。如今只好叫她“姐”了,后来想想真闷,当时只顾“痛快”,要是我先“跑”出妈妈的肚子,就可以在她面前作威作福,那多“牛”啊!没办法,现在只好让这座“山”压住了我。

人家说,双胞胎外貌、特征、性格各方面都比较相近,可我和她是大大得不像,她一生下来就比较“小巧”的那种,比我整整轻了2斤,个子也没我高、没我壮,一直以来,只好“仰”着头看着我这妹了。性格呢?就更不用说了,她性格比较内向,不太善于表达,有吃的用得一般都会先存在那里,慢慢品尝。而我是那种一碗肉吃下肚子里还没品出味道的那种人,调皮捣蛋是我的专利。

因为我经常惹姐姐生气,所以时常有些打闹的事发生。

有一次,我醒来了。听!姐姐还在打呼噜。我蹑手蹑脚地把被子抱走了,胡乱吃了早饭,溜了出去,在田园里玩。累了,就摘了几个蕃茄,闭着眼睛品尝,正吃得津津有味。突然,听见发怒声,我忽地张开双眼一瞧,姐姐正怒气冲冲地看着我,我吓得连番茄也丢了,如离弦的箭一般逃离,姐姐在后面穷追不告舍。。。。。。

还有一次中午,我眼姐姐抢鱼头吃。姐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抢到了,她正得意,但她舍不得吃。我利用这个好处,在鱼头吐了些“些珍珠”般唾沫,姐姐怒发冲冠,又追着我跑,我赶紧找个地方躲起来。

我和姐姐虽然经常“爆发战争”,但更多的却是“和平”。

比如吃鱼头的那天中午,姐姐和我是“打着闹着走,手拉手地回来”。我的手拉手吃完饭,又用泥团互相打着闹着,不知不觉,太阳公公都快下班了,于是,我们又一起到竹林里看落日。夜幕降临时,又看烟花,听妈妈讲老巫婆的故事,又逗爸爸捉来的刺猬。

今年已经十二岁了,不再是童年时“假小子”般的我了,我感谢姐姐给我的童年带来欢乐,我会把这美好时光好好珍藏。

展开阅读全文

学生作文我的小麻雀_人物作文1200字

全文共 1179 字

+ 加入清单

每当看到老爷爷们拿着自己心爱的鸟儿在逗鸟时,我就不禁心里痒痒,我想:我也要有一只属于我自己的鸟!

不一会儿,我的脑子里头萌生了抓鸟这个念头。说干就干,我在自己的房间的书桌上放了面包屑和小米粒儿,又把窗户大敞开着,等待这鸟儿落网。布好了局,我躲在了背对着窗户的鞋柜后面。

功夫不负有心人哪!我在鞋柜后整整蹲了1个小时,双脚都麻木的没有一点感觉了,现在,终于有一只小麻雀落网了。我在那儿看着,等到小麻雀完全忘了这不是外面的世界,而是我的房间的时候,我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类似大网兜的衣服,我小心翼翼的靠近小麻雀,生怕惊动了它。在神不知,鬼不觉中,“哐当” 一声,把小麻雀给罩住了。

小麻雀在衣服里头挣扎着,叫着,但这对牢固的衣服来说都是无济于事,一段时间后,小麻雀累的筋疲力尽了,挣扎不动了,它只好束手就擒。我得意极了,我把小麻雀连同衣服一块儿一起包住,随后,我又从楼下拿来一个可以一关一开的小笼子,又在上面做了些手脚,一个像模像样的鸟笼就完成了。我把小麻雀放进笼子里, “ 哈哈,不错,刚刚好!” 我夸赞着自己得意的作品。小麻雀在笼子里扑腾着。我想:或许是刚来到这个地方不适应这里的环境吧!没关系,带它出去走走就应该可以了吧!我在笼子里面放好了水与小米,就提着笼子出去给小麻雀散步去了。

我把小麻雀与笼子挂在了一棵树上,我发现在我的头顶,有一两只小麻雀在盘旋着,它们叫着,叫声没有一点欢悦的现象,仿佛是在对着那只被我关在笼子里的小麻雀唱哀歌。笼子里的小麻雀不挣扎了,“ 叽喳叽喳”的叫着回应它们,过了一会儿,那两只小麻雀飞走了。笼中的小麻雀眨着小眼睛,样子很是悲哀,它望望那棵树,和伙伴们停留过的地方,低下了头。我发现,在小麻雀的眼眶中,有一种晶莹的东西在流动,那是什么?两天过后,小麻雀明显瘦了很多,它的骨头突起,让我很是担心。我拿来食物正准备要放入笼中的小盒子里的时候,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盒子里的食物一点也没有少!?

难道小麻雀这么傻,宁可饿死也不吃鲜美的食物吗?天底下这种麻雀吧!我既惊讶又疑惑,我问妈妈:“ 妈妈,为什么小麻雀呆在房间里就在笼子里挣扎着而到外面就安静了呢?”妈妈说:“因为它渴望自由。” 我又说:“ 那它为什么不吃不喝呢?” 妈妈说:” 它宁可死,也不吃把它从自由世界里带出来的那个人的东西。”那一刻,我仿佛明白了什么,我那起笼子,走到窗台边,小麻雀见了,“唧唧”的欢叫着,我打开小门把小麻雀托在手上,喂了它米与水,不一会,它便站起来了,我把小麻雀抛向天空中,小麻雀飞起来了,它在我的头顶盘旋了几圈,便奋力的拍打着翅膀,朝空中飞去了,我有看见了那两只麻雀,它们三个聚在一起,“唧唧”的叫着欢快的飞走了。看着小麻雀们远去的身影,我明白了:人,不喜欢被某种东西束缚着,小麻雀也正是如此。小麻雀们更渴望自由,我不希望人类们乱抓小鸟,因为小鸟们需要自由!

展开阅读全文

校园感动人物作文400字

全文共 410 字

+ 加入清单

校园是一个神圣的地方,它为祖国培养着新一代的栋梁,教书育人,无私奉献,老师这个职业更是这样,面对着各色各样的学生,面对着繁重的教案,每天还要批改着上百本的作业,有人说做老师是幸福的,是轻松的,有着长长的假期,平时只是讲讲课。不过做老师难道真的只是讲讲课吗?

这次学校里举行了一场“感动校园人物”活动,而在我心目中最让我感动的是五十三中高二(6)班的语文老师——曹聪聪

曹老师是一名新老师,对待学生认真负责,细心指导,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兢兢业业。她并没有摆出老师的架子,而是像我们朋友一样,她总是虚心接受我们的建议,与我们一起学习,在我们遇到困难是时候,她总热心的帮助我们,在我们遇到低谷丧失信心的时候,她总现在我们身边鼓励我们,为我们打气,带着我们分析问题。

她并没有做过多么轰轰烈烈的事,但她从一点一滴中带领我们,指明方向,所以我认为曹聪聪曹老师有资格成为校园感动人物。我也在这里感谢曹老师为我们二(6)班付出的一切,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我心中的她优秀作文_人物作文700字

全文共 583 字

+ 加入清单

离开那儿已经两年有余了,但关于她的点点滴滴都还是记忆犹新。

记得第一次见到她,就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优雅,高贵……仿佛一切好的形容词用在她身上都不为过。

有一次,轮到我到讲台上去给大家分享写作素材了,我准备了一篇有关守护梦想的小故事。但是由于性格原因,我都不敢直视下面同学的眼睛,总是低着头或者看着天花板。当我讲完后,她温柔的对我说:“其实你很优秀,讲的也很好,但是你不够自信,希望下次可以看到更加自信的你。”

有一次语文测验,我只考了97分(总分150分),她就在我的试卷上写了几段话,“成绩有所下降,望仔细分析原因”并在我错的题的旁边留下批注,告诉我我应该总结的经验教训。

复习时,她总是一遍又一遍的把我叫到办公室,让我背诵必背课文,让我的默写题从没丢过分。

快高考了,她又把我叫到办公室教我复习回忆高考语文答题技巧。

每一次失败,她总会用那温柔中又带着刚毅的眼神鼓励我,告诉我不要轻言放弃。

每一次小小的成功,她也总会用相似的神情告我我,非常不错,继续保持哦。

离开她已经两年了,两年,一个说长长,说短也短的时间,但是以前的一幕幕一直在我脑海中,经久不散。

今年的教师节,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给她发了条简单的祝福短信。她却依然非常高兴与满足。虽然不知道我是谁,但是她说今天因为你更有特别的美力。

她就是我的恩师,高中的语文老师。

学正为师,身正为范,她就是这样一个身正学亦正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我喜爱的小鹿园作文_人物作文700字

全文共 614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的校园非常美丽,可我最喜爱的地方要数校园里的小鹿园。小鹿园位于一进校门的左手边,因为它的中心有两只石雕的小鹿,所以,同学们都称呼它“小鹿园”。

清晨,当我们走进校园时,一切好像是刚睡醒的样子,此时的小鹿园显得十分安静。远远看去,小鹿园周围种得那些小树,站得笔直笔直的,像是守卫鹿园的年轻战士。那只鹿妈妈挺胸抬头望向我们,像是温馨地对学生们说:“亲爱的孩子们,今天要加油噢!”而那只年幼的小鹿宝宝则卧在鹿妈妈的脚下,看着我们,像是与大家打招呼:“早上好!”

课间休息的时候,小鹿园迎来了它一天最热闹的时刻。同学们都来到这里嬉戏打闹,小树们仍然笔直地站着,严肃并认真地对我们说:“千万注意,别踩坏了草地。”而此时的鹿妈妈变得格外慈祥,笑眯眯地伸长脖子告诉每位同学:“小心点儿,别摔倒了。”它脚边的鹿宝宝乐呵呵地看着大家,兴奋地在不停地喊:“真好玩!真好玩!”

下午放学的时候,也是我和小鹿园最亲密的时光。我在小鹿园旁边练习跳绳。在练习的空闲,我就沿着石头铺成的弯弯曲曲的小路走进小鹿园里,仰头看着那几棵棕榈树,叶子绿绿的、宽宽的,尽可能地向外伸展着,像伸出的大手在保护着这片绿地。通往绿地的小路两旁,种着一簇簇的红花草。红花草的叶子有三瓣,仔细观察上面还是毛茸茸的。春天里,红花草的叶子密密麻麻地簇拥在一起,不留一点缝隙,然而一朵朵粉色的小红花,总会倔强地从这绿叶之间挤出来,点缀得十分好看。

我爱我们的校园,更喜爱校园里美丽的小鹿园。

展开阅读全文

英雄人物的作文

全文共 807 字

+ 加入清单

我最喜欢的英雄人物

这天我们中华民族正走向伟大的复兴,可谁又能明白这一伟大成就的取得是由许多革命英烈用鲜血换来的,他们为解放新中国,使中国从此站起来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的名字在中国青史中熠熠生辉,董存瑞就是他们中的优秀代表。

董存瑞,1929年生于一个贫苦家庭当过儿童团团长,他在抗日战争时期,以他的机智勇敢,成功的掩护张书记躲过日军的追捕1945年7月,他参加了八路军,担任班长,他屡建战功,获得多枚奖章,他带领的班还被称为“董存瑞练兵模范班”.

在1948年,我军准备攻打隆化城,董存瑞负责炸炮楼,他果然不负重望,带领战友接连炸毁多座炮楼,胜利完成任务。后续部队随即发起进攻,准备一举歼灭敌人,这时突然遭到敌人一座暗堡的猛烈攻击,他们不得不退了下来,黑压压的子弹犹如密密麻麻的雨点,一个劲的向我军发射,一班与四班对暗堡的爆破接连失败。

这时董存瑞挺身而出,铿锵有力地向连长说:“连长,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请批准我去炸掉它,连长含着泪,对他说;”你必须要成功,为我们新中国开出一条路来,他毅然拿起炸药包,冲向暗堡,望着董存瑞离去的背影,连长叹了一口气,默默地为他加油。

在他前进时,左脚负伤,但他还是顽强的冲到桥下,由于桥型与暗堡相距太远,而左右两侧有无法安置炸药,他紧锁眉头,这时,火力更猛了,看着同志们一个个倒下,他就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

就在这危急关头,他一咬牙,依然拿起炸药包,右手拉燃了导火索,快速冲向暗堡,高喊:“为了新中国,冲阿!”碉堡被炸毁了,董存瑞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一条前进的道路,他牺牲时,年仅19岁。

董存瑞虽然牺牲了,但他的精神将激励每一个中国人奋力拼搏,我们此刻优越的生活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此刻虽然是和平年代,但是我们还是要向他学习,学习虽然不是打仗但是和打仗的道理是一样的,打仗需要英勇献身,学习要勤奋努力,是阿,董存瑞一向激励我在学习的道路上攀登,向着最高的目标前进!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