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佛教

佛教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佛教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佛教问题。

分享

浏览

3448

作文

32

佛教经典哲理故事

全文共 1318 字

+ 加入清单

从前佛在世时,波斯匿王王后末利夫人生了一个女儿,名叫金刚,长相很丑,皮肤粗糙,好像蛇皮,头发粗硬,好像马尾。王看了很不喜欢,命令让她住在深宫之中,不准出去。

后来女子渐渐长人、应当结婚了。国王就派人臣,寻找一位本是富家而现在贫穷的人,如果找到了,就带他来见国王。人臣找到后就带他来,国王领他到隐蔽的地方,私下对他说:听说你原是富豪,现在贫穷了。我有一个女儿,面貌很丑,你如果接受,我会供给你钱财。当时这位穷人跪下对王说:就算大王赐狗给我,我也不敢违抗,何况是国王的女儿,王后亲生的呢!国王就把女儿许配给他,并为他造房子,门户共有七层,国王嘱咐他自己带著钥匙,出入要关紧门户,不要让人看见。国王拿了不少财物供给女婿,而且派作大臣。

后来这人常和富贵人家相聚,人家约定带着妻子同去,其地的人都带着妻子,只有这位大臣单独前去。人家觉得奇怪,心想:他的妻子可能是很端正,也许很丑,所以不能露面。

又有一次聚会,人家秘密决定一起劝酒,使他喝醉,然后拿了钥匙,派五人到他家去看,到家中正开门时,妻子怀疑可能不是自己的丈夫,心里责备自己,又懊恼地说:我从前造了什么罪?被丈夫幽禁家中,不能见天日。就诚心礼拜世尊,愿佛慈悲到我面前,暂时解救我的灾难。佛知道了,就在女子面前,从地中涌现出来、青发显现,这女子抬头,看到佛的青发相,恭敬欢喜,自己的头发也自然像青色;佛渐现出脸来,女子心里更欢喜,面容又端正了,丑相粗皮自然消灭;佛身完全显现,让他都看见,更加欢喜;身体端正好像仙女,佛就为他说种种法要,得须陀洹果。

当佛去了之后,五人进来见了赞叹:端正少有。看完了,又关了门户,把钥匙放在原处。那人回家,看到妻子面貌端正,很高兴地问说:妳是什么人?妻子回答:我是你的妻子。丈夫就说:妳以前很丑,为什么变成这样端正?妻子便把经过情形告诉他,又向他的丈夫说:我要见国王,你去为我通报。丈夫去报告国王:您女儿要来见您。国王说:不要说这事,应该把门关紧,不要让他出来。那丈夫说:您女儿现在得佛威神力,面容端庄,和天女没有不同。王听完,就派人去接,看女儿端正,很是欢喜,就到佛那里,对佛说:不知道我女儿,以前种什么因?竟然生在富贵家中,而面貌又丑陋?

佛告诉国王说:在过去世,波罗奈国有一位富贵、有智慧,德行的老人,经常供养一辟支佛,他身体丑陋,那人家中有一小女儿,见辟支佛,恶口骂说:面貌丑陋,皮肤粗糙,怎么这样讨厌?当时辟支佛要入涅槃(通称圆寂),便显神通,作十八变,那女子见了,立刻自己责备,求佛哀怜,忏悔业障。由于过去骂辟支佛的缘故,出生常丑陋,又由于回心忏悔,现在能够端正,因为供养佛,所以出生的地方豪富尊贵,快乐无穷。

波斯匿王的女儿,原来面貌丑陋,却变成面貌端正,如果不是佛说出过去因缘,凡夫必然不能明白。其实佛经上也说得很清楚。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复有十业能命众生得丑陋报…六者于贤圣所不生恭敬,…九者见丑陋毁咨轻贱。…得端正报…四者尊直贤圣…九者见丑陋者不生轻贱起恭敬心。分别善恶业报应经:云何业获报丑陋…五毁咨圣贤。何业得豪族富贵…七忏悔业障。由此可知因果丝毫不爽。

修持佛法全在三业清净,而其中口业更是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可不谨慎吗?

[佛教经典哲理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专题作文

故事一:腊八粥与佛教

全文共 550 字

+ 加入清单

汉朝时,每年农历十二月必定要举行年终腊祭,因此农历的十二月又叫"腊月"或者"蜡月"。在腊月初八日所煮的粥,就取名叫"腊八粥"。

对于"腊八粥"的来历和传说很多,各地说法不一。其中流传最广的是有关纪念释迦牟尼成佛的故事。 传说释迦牟尼逃出王宫到迦嘟山当了和尚以后,学习经典,在深山之中苦度了6年。他学经完毕的时候,正是腊月初八日,也就是一般的佛教所说的"释迦牟尼得道日"。

又根据《因果经》记载,释迦牟尼因6年苦行,无暇顾及个人衣食,每天只吃一些麻麦,常年不得温饱。在他学习期满时,已是衣杉褴履,瘦骨嶙峋,容貌好似枯木一般。 他疲惫不堪地走下迦嘟山,坐在河畔,向村人乞讨。

村中一牧牛女子,用钵盂煮牛奶给释迦牟尼吃,使释迦牟尼很快恢复健康。佛教兴盛以后,为了纪念这件事,就规定这个日子为古印度人民"斋僧"和救济穷人而施舍饮食的日子。

东汉佛教传入中国以后,腊月初八施舍这件事逐渐变成了熬煮"腊八粥"的习俗。我国一些佛教寺庙里熬煮"腊八粥",就纪念尼连河畔牧牛女子救济释迦牟尼的故事。

随着佛教的兴盛,腊八粥也流行到民间。有钱人家的腊八粥要用几十种米豆果料熬成,亲朋好友之间还互相赠送。穷人也要在这一天用小米红枣熬一锅粥应应时令。传说"腊八不喝粥,明年会更穷"。

清朝时,皇宫里喝的腊八粥是雍和宫的喇嘛熬好后进贡的。

展开阅读全文

关于中元节的作文:佛教中元节的习俗

全文共 1168 字

+ 加入清单

为了纪念目莲的孝心,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盂兰盆会”。在中国,《佛说盂兰盆经》在西晋时由竺法护译出,因强调借由供养十方自恣僧,以报答双亲养育之恩,乃至度脱七世父母的思想,与中国崇尚孝道的伦理传统相符,因此中国历代帝王的提倡而盛行不衰。南北朝梁武帝时代,始兴盂兰盆法会,以报答父母祖先恩德。唐朝时期,法会活动呈现兴盛,官民共乐。到了宋朝的时候,儒、释、道合流日趋明显。民间流传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并将佛教的盂兰盆会与道教“中元地官节”相结合,而流行道士诵经普度众鬼,期使获得地官赦罪,获得解脱。

因此民间习俗的中元普渡着重在祭祀孤魂野鬼,与中国传统对祖先鬼魂崇拜又融和在一起,变成“祭鬼”,亦即为了亡者的鬼魂可得救度,改以盆施饿鬼但与道教和儒家的祭祀习惯不同,盂兰盆法会以素食施食供养。 如中国大陆、香港、澳门与台湾、新加坡等,中元是相当重要的民俗节日,不少人会在旧历的七月初一到七月卅日之间,择日以酒肉、糖饼、水果,甚至全猪(闽南语俗称神猪)、全羊等祭品举办祭祀活动,以慰在人世间游玩的众家鬼魂,并祈求自己全年的平安顺利。较为隆重者,甚至请来僧、道诵经作法超度亡魂。也有人会在这段时间,请出地藏菩萨、目连尊者等佛像放置高台、或请道士、艺师扮演驱魔大神钟馗(有的是请艺师操控钟馗之悬丝傀儡),以消弭死者亡魂的戾气。

中元节“庙普”

祭拜亡灵之前,会先祭拜一位名为面燃大士的神祇,信徒多尊称其为“大士爷”、“普渡公”。相传旧历七月,所有在阳世的亡灵,都归“大士爷”管理。关于“大士爷”,佛教说法有数个:一是他是观音大士的化身,故称“大士爷”。二是他原为诸鬼的首领,因受观音大士教化而皈依其门下,从此被称作“大士爷”,成为护持中元普渡事项的神明。道教的说法则是太乙救苦天尊化身“面燃鬼王”,为阴间诸鬼之统帅,也负责中元节监督亡魂受领阳间香火事宜。另,灵宝派等一些派别不是请“面燃鬼王”监斋,而是有“何将军”、“乔将军”两神分任此职。如宋末元初林灵真所撰《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写为“北魁玄范府神虎何、乔二大圣”。

华人社会则多采佛教说法,各类法会多以佛教形式塑造大士爷神像:“顶生二角、青面獠牙,高大威武,头上还有一尊观世音菩萨佛像,象征其代表慈悲的观音大士”。有些慎重的信徒,在中元节时会以纸扎出大士爷塑像,也有些用牌位、画像、木石雕像祭祀,并将大士爷神位或神像放置供桌之前,以求祭祀顺利,待到七月一过,一般会火化大士爷像、位,送其登天。在南洋,华侨风俗,中元普渡时,会悬挂写着“南无渡幽拔苦无量寿佛”或“南无分衣施食阿弥陀佛”之类字样的幢幡于大士爷神像之侧,甚至是神像手上;如书“渡幽拔苦”之类字句是希望佛祖引领亡灵往生佛国,若写“分衣施食”等等词汇,则指祈请阿弥陀佛助大士爷,平均分配纸钱、衣物、食品予众家亡魂。

展开阅读全文

佛教寓言故事:九尾猫的圆满

全文共 1003 字

+ 加入清单

传说世间的一切生灵皆可修炼成仙,而自然在其中。每修炼二十年,猫就会多长出一条尾巴,等到有九条尾巴的时候,就算功德圆满了,连天上的神仙都要敬让三分。

可是,这第九条尾巴却是极难修到的,当猫修炼到第八条尾巴时,会得到一个提示,帮助它的主人实现一个愿望,心愿完成后,会长出一条新的尾巴,但是从前的尾巴也会脱落一条,仍是八尾。这看起来是个奇怪的死循环,无论怎样都不可能修炼到九条尾巴。

有一只很虔诚的猫,已经修炼了不知道几百年,也不知道帮多少人实现了愿望,但仍然是八条尾巴,它向佛祖抱怨,这样下去如何才能修炼得道?佛祖只是笑而不答,它只得继续修炼。有一天当它在暴风雨中回到它藏身的村庄,遇到一个少年被狼群围攻,以它的造化,当然不费吹灰之力地赶走了狼群,救下了这个少年,之后发现这个少年是它第一位主人的后代。按照规矩,它需要帮少年实现一个愿望,然后脱落一条尾巴再长出一条新的尾巴,继续它的死循环。

少年当然是欣喜若狂,九尾猫的传说在当地不知流传了多少年,而自己何其有幸,竟然成为了八尾猫的主人,还有一个不论多奢侈都能够实现的愿望!八尾猫问少年的心愿是什么,他一时之间竟回答不出来,于是八尾猫变化成一只普通的猫咪,暂且跟少年回到了他家。在之后的几天里,少年小心翼翼地与八尾相处,发现它的眼神里除了看透世事的淡然以外,竟然还有些许悲哀。当他得知了死循环的秘密之后,竟然对这只神通广大的猫产生了怜悯。

终于有一天,八尾猫待得不耐烦了,便问少年到底有什么愿望。少年想了想,问,“什么愿望都可以实现吗?”八尾不屑地瞥了他一眼。少年接着一字一顿地说,“那么,我的愿望就是,你能有九条尾巴。”

八尾猫愣住了,眼睛里充满了疑惑,随后是一种难以言表的感恩眼神。它俯下身,舔了下少年的手,很温暖。

于是,八尾猫长出了华丽的第九条尾巴,变成了真正的九尾猫。而少年的一生,也过得十分幸福美满。

故事到这里结束。原来得道的天机是如此,只有遇到一个肯让它圆满的人,八尾猫才能有九条尾巴。以前的人都自私地为自己考虑,觉得八尾猫为他们实现任何愿望都是应该的,从不会考虑八尾猫的感受,可是每一条尾巴都要付出八尾猫几十年的修炼。

少年的愿望,让所有人惊讶。一直以来,人们在得到命运的眷顾时,所许的愿望都是为了自己。对于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人们总是享用得如此理所当然。

而耗费自己难得的运气去成全别人的圆满,这或许是世间最大的慷慨、最真心的回馈了吧。

谨以此故事,为你取暖。

展开阅读全文

名人故事:孙中山与中华佛教

全文共 842 字

+ 加入清单

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任内函复中华佛教总会申请立案的报告中,没有简单地把佛教视为迷信活动,而是本着信教自由和政教分离的原则,同意它的“揭宏通佛教,提振戒乘,融摄世间、出世间一切善法,甄择进行,以求世界永久和平和众生完全之幸福”的立会宗旨,肯定它“阐微索隐,补弊救偏,既畅宗风,亦裨世道”在中国社会和学术研究中的作用。同时,又指出“近世各国政教之分甚严,在教徒苦心修持,绝不干预政治,而国家尽力保护,不稍吝惜。此种美风,最可效法”,以启导中国佛教徒认清守戒清修的正确道路。孙中山还将中华佛教总会申请立案的报告发交教育部存案,使它在法律上取得“社团法人”的地位。这些有关佛教问题的批示和处置,体现了孙中山先生对佛教与中国社会关系问题的精辟见解和对佛教徒的亲切关怀。

孙中山对佛教与中国社会关系的精辟见解,和对佛教徒的亲切关怀,博得广大佛教徒的尊敬和爱戴,故当孙中山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南下广州的时候,广东的佛教徒即推广东佛教总会(后改为中华佛教总会广东分会)会长铁禅领头,于1912年5月在广州六榕寺召开欢迎孙中山大会。孙中山携同家属和广东军政府大都督胡汉民等出席欢迎大会,并给广东佛教徒题赠了“平等、自由、博爱”六个大字,以勉励他们遵守“临时约法”(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任内,于1912年3月11日公布的、属于临时宪法性质的最高法律)上有关宗教信仰的规定,进行正当的宗教活动。

孙中山还乘参加欢迎会之便,登上六榕寺的九级浮屠——花塔游览。他看到花塔从第二级起,每级都悬挂着四字的匾额一方。它们从第二级起,自下而上依次为“二仪高下”、“三光并耀”、“四表光被”,“五岳推尊”、“六合遥观”、“七星凌汉”、“八埏在望”、“九垓一览”。匾额对历史、艺术建筑来说,有着画龙点睛的妙用,而这八方匾额既恰到好处地表达出这座高耸入云的花塔各个层级的特色,又概括地体现了它那穿云插天、九垓一览的高昂气势,是不可多得的文艺杰作。把当年孙中山见过的这些匾额恢复过来,定能使这座中外驰名的佛教艺术建筑——花塔更加生色。

展开阅读全文

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五台山之游作文450字

全文共 487 字

+ 加入清单

五台山是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位于山西省忻州地区五台县,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是我国的“国家森林公园”,风光秀丽,景色壮观,有清凉山之称,是旅游避暑的胜地。五台山的名胜精华则是它那众多佛教寺庙。

这周末,爸爸带着我们全家一起去五台山游玩,我们先后参观了:菩萨顶、大螺顶(又称黛螺顶)和镇海寺等等,我和爸爸妈妈一起爬黛螺顶的1080个阶梯,看到了山坡上的花花草草是那么的漂亮、芬芳。我站在半山腰,我忍不住地叫起来:“哇”,实在太美了,山上的一丛丛草,一棵棵小树,还有一簇簇鲜花,像是让人走进了花的海洋,色彩缤纷的世界,又仿佛进入了童话的王国,蓝天、绿草、鲜花,空气是那么清鲜,山间绿树红花,我就是童话中的小天使,在美丽的画卷中翩翩起舞……在向远处望去,四周的山连绵起伏,绿树郁郁葱葱,山连着天,天连着山,由于刚下过雨,云雾迷蒙,简直就是人间仙境……

今年6月26日在西班牙塞维利亚举行的第3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会有更多的人来五台山游玩,会有更多人来了解五台山文化。

这次的游玩让我见识很多,看到了许多的古老的文化,看到了风景如画的的群山,让我增长了许多的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佛教与腊八节300字

全文共 348 字

+ 加入清单

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

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 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 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

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 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

展开阅读全文

佛教是自由抑或束缚征文启事

全文共 555 字

+ 加入清单

佛教产生2500余年来,一度极为兴盛。无论发源地印度,魏晋、盛唐时期的中国,还是吐蕃、蒙古等地,曾经寺院庵堂星罗林立,诸宗各乘妙法并行弘传,高僧硕德辈出,四众弟子解行并重,如法行持……

如今,时值末法,世风日下,人心躁动,无论佛法还是世间伦常,皆有被破斥、抛弃之势,传统文化与佛法教育不再为人所了解与提倡,更有现代人崇尚自由之风,贬斥信佛乃成“束缚”之道。

鉴于此,我佛赞吉祥洲为树正法法幢,点亮众生心灯,使佛法普及,佛光普照,特开展“佛教是自由抑或束缚”的征文活动,具体事项如下:

1,形式要求:说理或叙事文体裁,篇幅800字以上,以自身闻思及了解的佛法知识为依托,以亲身感悟及体会为根据,阐发佛教的义理及现实意义;

2,时间要求:本启事发布之日起至2017年2月21日截稿;

3,奖项设置: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三名;三等奖五名,(奖品待定)。获奖作品将于佛赞吉祥洲网站及微信公共平台发表;

4,审稿部门:佛赞吉祥洲教育部负责人员初选,报上师仁波切最终裁定、甄选;

5,参稿人员:一切佛赞吉祥洲佛法讲修班学员,佛法爱好者,热衷传统文化者,对社会怀有爱心之一切热心人士均可参加投稿;

6,联系人:龙秀益西

电话:13845754099

微信 :同上

7,投稿邮箱:651346065@qq.com

佛赞吉祥洲.教育部

2016.12.27

展开阅读全文

荷花在佛教的内涵

全文共 506 字

+ 加入清单

荷花是印度国花。由于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所以荷花在印度与佛教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无论画佛、塑佛,佛座必定是莲花台座。为什么佛要坐在荷花上呢?据佛典介绍,主要是因为佛法庄严神妙,而莲花软而净,大而香,所以“莲花台,严净香妙可坐”。

莲花成了佛教四大吉花(优昙华、曼陀罗花、莲花、山玉兰)之一,又是八宝,又称八瑞相、八吉祥(法轮、宝伞、吉祥结(又称“盘长”)、右旋螺、莲花,宅瓶(又称“罐”)、金鱼、宝盖)之一,也是佛教九大象征(塔、法轮、莲花、光相、卐读作“万”、念珠、菩提树、曼陀罗、六色旗)之一。

大雄宝殿中的佛祖释迦牟尼,端坐在莲花宝座之上,慈眉善目,莲眼低垂;称为“西方三圣”之首的阿弥陀佛和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也都是坐在莲花之上。其余的菩萨,有的手执莲花,有的脚踏莲花,或作莲花手势,或向人间抛洒莲花(如天女)。寺院墙壁、藻井、栏杆、神账、桌围、香袋、拜垫之上,也到处雕刻、绘制或缝绣各种各色的莲花图案。可见莲花与佛教的关系何等的密切。

佛经中还有一则“莲花夫人”的美妙故事。有一只鹿生了一个美丽的女子,仙人将她抚养成人。她走过的地方,会有莲花长出来。这便是“步步莲花”一词的由来,人们现在用它来比喻经历的辉煌。

展开阅读全文

中国佛教寺庙对联

全文共 554 字

+ 加入清单

上联:大千世界,弥勒笑来闲放眼

下联:不二法门,济颠醉去猛回头

上联:此处既非灵山,毕竟什么世界

下联:其中如无活佛,何用这样庄严

上联:一觉睡西天,谁知梦里乾坤大

下联:只身眠净土,只道其中日月长

上联:笑到几时方合口

下联:坐来无日不开怀

上联:峰峦或再有飞来,坐山门老等

下联:泉水已渐生暖意,放笑脸相迎

上联:净土莲花,一花一佛一世界

下联:牟尼珠献,三摩三藐三菩提

上联:问观音为何倒坐

下联:恨众生不肯回头

上联:大慈大悲,到处寻声救苦

下联:若隐若显,随时念彼消愆

上联: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

下联:开颜便笑世间可笑之人

上联:人世大难开口笑

下联:肚皮终不合时宜

上联:大肚包容,了却人间多少事

下联:满腔欢喜,笑开天下古今愁

上联:多闻正法,以广目光

下联:增长善根,而持国土

上联:莫怪和尚们这般大样

下联:请看护法者岂是小人

上联:站着!你背地做些什么?好大胆还来瞒我

下联:想下!俺这里轻饶哪个?快回头莫去害人

上联: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下联: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

上联: 善报恶报循环果报,早报晚报如何不报

下联: 名场利场无非戏场,上场下场都在当场

上联:只有几文钱,你也求,他也求,给谁是好

下联:不做半点事,朝也拜,夕也拜,教我为难

上联:中国有圣人,是祖、是师,咄咄西来东土

下联:名山藏帝子,亦仙、亦佛,元元北镇南来

展开阅读全文

中国佛教寺庙对联

全文共 314 字

+ 加入清单

上联:处己何妨真面目

下联:对人总要大肚皮

上联:事在人为,休言万般皆是命

下联:境由心造,退后一步自然宽

上联:我自有神头神脑

下联:你休耍鬼心鬼肠

上联:念念不离心,要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始算得打成一片

下联:佛佛原同道,知佛亦非佛,非佛亦佛,即此是坐断十方

上联:大千世界,弥勒笑来闲放眼

下联:不二法门,济颠醉去猛回头

上联:此处既非灵山,毕竟什么世界

下联:其中如无活佛,何用这样庄严

上联:一觉睡西天,谁知梦里乾坤大

下联:只身眠净土,只道其中日月长

上联:笑到几时方合口

下联:坐来无日不开怀

上联:峰峦或再有飞来,坐山门老等

下联:泉水已渐生暖意,放笑脸相迎

上联:净土莲花,一花一佛一世界

下联:牟尼珠献,三摩三藐三菩提

上联:音可观乎

下联:士何大焉

展开阅读全文

佛教经典哲理故事

全文共 1035 字

+ 加入清单

过去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祇洹精舍时,有一天四比丘,坐在树下,互相讨论:世间所有一切,何事最苦?甲比丘说:天下最苦,就是淫欲。乙比丘接看说:世间瞋恨最苦。丙比丘不以为然说:淫欲、瞋恨,比不过饥渴的痛苦。丁比丘摇头说:你们说的都比不上惊怖的痛苦。四比丘各执己见,争论不休。

佛有他心通、宿命通,观察四比丘得度机缘已到,于是来到四比丘前问说:诸位此丘,正在讨论何事?四比丘向佛顶礼后,禀告刚才所争论的问题。佛开示说:你们都不知苦的根本真义,天下诸苦,皆由于有色身,有了假身,就有饥渴、寒热、瞋恚、惊怖、、怨祸等外苦,所以假身是众苦的根本,祸患的元凶。至于内苦,更是劳心忧畏,苦恼万端。须知三界众生,无不弱肉强食,互相残杀,因此在六道中,生死轮回,受苦无穷,皆是由于有假身所致,若无假身,苦从何来?若想离苦,须求寂灭(不生不灭,万缘寂静),收摄妄心,不起妄念,正念相继,淡泊守道,便可證得涅槃寂静的境界,这才是真正最乐。

于是佛说了一首偈:热无过淫,毒无过怒,苦无过身,乐无过灭,无乐小乐,小辩小慧,观求大者,乃获大安。我为世尊,长解无忧,正度三有,独降众魔。

佛说偈后,又告诉四比丘一段宿缘:

过去久远无数世时,有五通比丘(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名叫精进力,在山中树下,精进求道。这时有鸽、乌鸦、毒蛇、山鹿等四禽,白天出外求食,夜晚回来依附于比丘周围,日子过得很安稳。

有一夜,这四禽互相问说:世间最苦是什么?乌鸦说:饥渴最苦,当饥渴时,四肢无力,眼前发黑,心不安宁,于是就不顾刀箭一切危险,投身罗网,因此我们都因觅食而丧身,所以说饥渴最苦。鸽子说:淫欲最苦,当烧身,就无所顾忌,明知会害身丧命,也在所不惜。毒蛇说:瞋恨最苦,瞋心一起,不论亲疏,也能杀人,又能自杀。山鹿说:惊怖最苦,我游住山林,心常惊惧猎师以及豺狼虎豹来捕杀,一有风吹草动,就嚇得心惊胆破,此时虽是母子,亦不相照顾,而独自跳坑上岸逃命,所以说,惊怖最苦。

精进力比丘听后说道:你们说的都是枝末问题,不明苦本,天下最苦,莫过有假身,身是苦器,有了假身,就有无量的忧愁畏惧。因此,我舍俗学道,修断烦恼,不贪爱色身,愿断苦本,證得涅槃真乐。涅槃真乐就是寂灭无形,不生不灭,永无忧患,这才是真正大安乐。四禽听后,心开意解。

佛告四比丘说:当时精进力比丘是我的前身,四禽是你们四人的前身,前世已闻过苦本真义,如何今日仍然执迷不悟?四比丘听后,惭愧自责。因有过去这段因缘,今日又蒙佛开示,于是就在佛前,證得阿罗汉果。

展开阅读全文

佛教相关谚语100句

全文共 2200 字

+ 加入清单

1.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2.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3.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4. 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5.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6.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7.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8.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9.修行是点滴的工夫。

10.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

11.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12.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

13.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14.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痛苦的,没有例外的。

15.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16.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17.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18.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19.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20.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21.内心没有分别心,就是真正的苦行。

22.学佛第一个观念,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你看众生的过错,你永远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

23.你每天若看见众生的过失和是非,你就要赶快去忏悔,这就是修行

24.业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

25.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26.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 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

27.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

28.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29.一切恶法,本是虚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也是虚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

30.当你烦恼的时候,你就要告诉你自己,这一切都是假的,你烦恼什么?

31.当你未学佛的时候,你看什么都不顺。当你学佛以后,你要看什么都很顺。

32.你要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同的人,这样子日子比较好过。你要是一直想改变他,那样子你会很痛苦。要学学怎样忍受他才是。你要学学怎样包容他才是。

33.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疑。

34.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观念。

35.医生难医命终之人,佛陀难渡无缘的众生。

36.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37.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38.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39.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40.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着傲慢。不要使你的谦虚心缺乏智慧。

41.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42.忌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忌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43.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44.多少人要离开这个世间时,都会说出同一句话,这世界真是无奈与凄凉啊!

45.恋爱不是慈善事业,不能随便施舍的。感情是没有公式,没有原则,没有道理可循的。可是人们至死都还在执著与追求。

46.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

47.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

48.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49.多用心去倾听别人怎么说,不要急着表达你自己的看法。

50.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一直以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太少,没有时间与他相处在一起。当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51.这个世间只有圆滑,没有圆满的。

52.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53.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54.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吗?

55.眼睛不要老是睁得那么大,我且问你,百年以后,那一样是你的。

56.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不要光埋怨自己多病,灾祸横生,多看看横死在你刀下的众生又有多少?

57.憎恨别人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损失。

58.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59.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

60.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61.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62.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这样子比较少后悔.

63.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64.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65.世间的人要对法律负责任。修行的人要对因果负责任。

66.在你贫穷的时候,那你就用身体去布施,譬如说扫地、洒水、搬东西等,这也是一种布施。

67.内心充满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语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一位五官端正的人。

68.默默的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69.多讲点笑话,以幽默的态度处事,这样子日子会好过一点。

70.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

71.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72.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展开阅读全文

佛教居士春节对联大全

全文共 726 字

+ 加入清单

横批:南无阿弥陀佛

无量光照江山千古秀;清净土显花木四时春。

横批: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

千处祈求千处应;万里无云万里天。

横批:南无阿弥陀佛

知福惜福再造福才最有福;

忆佛念佛又作佛终必成佛。

横批:南无阿弥陀佛

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

念佛恩思佛慧修佛法成佛觉。

横披:世之真谛

养天地正气,三宝为最;

法古今完人,佛陀至上。

横披:南无阿弥陀佛

真佛不从心外觅;此身即是真道场。

横披:作人至宝

心有慈悲添福寿;知因识果得吉祥。

横披:佛光普照

经声佛号,唤回苦海迷津人;

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

横披:开佛知见

常乐柔和忍辱法;安住慈悲喜舍中。

横披:南无阿弥陀佛

世间有三宝,九界众生大欢喜;

心地常健康,昼夜六时恒吉祥:

横披:断惑证真

看破有尽之身躯,万境之尘缘自息;

悟入无念之境界,一轮之心月顿明。

横披:德行至上

做个好人,心正身安,魂梦稳;

行些善事,天知地鉴,鬼神钦。

横披:千古明灯

佛法能除世间苦;法音香彻九霄云。

横披:宝筏普渡

大觉世尊,讲经说法,阐明真谛理;

九界众生,法喜充满,仰止沐佛恩。

横披:无住生心

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四无能令心常净

如露、如电、如梦幻、如泡影,行者应作如是观

横披:宝筏普渡

大觉世尊,讲经说法,阐明真谛理;

九界众生,法喜充满,仰止沐佛恩。

横披:般若为导

常观四念住,能令心定神安妄念息;

远离一切相,即是金刚般若波罗密。

横披:命随心转

人莫欺心,自有造化相辅佑;

欲得好命,唯有好心能招至。

横披:明因识果

欲除烦恼须无我;各有因缘莫羡人。

横披:般若为导

一切有相皆虚幻;佛法无我始能学。

横披:般若常照

妙道长存,一尘不染;圆通自在,万境皆空。

横披:般若常照

五蕴皆空度苦厄;一切如幻大寂默。

横披:南无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光中极尊,佛中之王;

念佛法门,三根普被,殊胜至极。

展开阅读全文

佛教哲理故事

全文共 412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心理学教授到疯人院参观,解疯子的生活状态。一天下来,觉得这些人疯疯癫癫,行事出人意料,可算大开眼界。

想不到准备返回时,发现自己的车胎被人下掉。一定是哪个疯子干的!教授这样愤愤地想道,动手拿备胎准备装上。

事情严重。下车胎的人居然将螺丝也都下掉。没有螺丝有备胎也上不去啊!

教授一筹莫展。在他着急万分的时候,一个疯子蹦蹦跳跳地过来,嘴里唱着不知名的欢乐歌曲。他发现困境中的教授,停下来问发生什么事。

教授懒得理他,但出于礼貌还是告诉他。

疯子哈哈大笑说:我有办法!他从每个轮胎上面下一个螺丝,这样就拿到三个螺丝将备胎装上去。

教授惊奇感激之余,大为好奇:请问你是怎么想到这个办法的?"

疯子嘻嘻哈哈地笑道:我是疯子,可我不是呆子啊!

其实,世上有许多的人,由于他们发现工作中的乐趣,总会表现出与常人不一样的狂热,让人难以理解。许多人在笑话他们是疯子的时候,别人说不定还在笑他呆子呢。

做人呆呆,处事聪明,在中国尤其不失为一种上佳做人姿态。

展开阅读全文

佛教人生哲理名言热门篇

全文共 299 字

+ 加入清单

1. 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这样子比较少后悔。

2. 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3. 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4. 世间的人要对法律负责任。修行的人要对因果负责任。

5. 在你贫穷的时候,那你就用身体去布施,譬如说扫地、洒水、搬东西等,这也是一种 布施。

6. 内心充满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语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一位五官端正的人。

7. 默默的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8. 多讲点笑话,以幽默的态度处事,这样子日子会好过一点。

9. 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

10. 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 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 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展开阅读全文

佛教人生哲理名言经典篇

全文共 615 字

+ 加入清单

1. 践踏的香花美草。

2. 白白的过一天,无所事事,就像犯了窃盗罪一样。

3. 能够把自己压得低低的,那才是真正的尊贵。

4. 广结众缘,就是不要去伤害任何一个人。

5. 沈默是毁谤最好的答覆。

6. 对人恭敬,就是在庄严你自己。

7. 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便拥有了一切。

8. 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9. 你认命比抱怨还要好, 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 你除了认命以外, 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10. 不要因为众生的愚疑,而带来了自己的烦恼。不要因为众生的无知,而痛苦了你自 己。

11. 别人讲我们不好,不用生气、难过。说我们好也不用高兴,这不好中有好,好中有 坏,就看你会不会用?

12. 如果你自己明明对,别人硬说你不对,你也要向人忏悔,修行就是修这些。你什么 事都能忍下来,才会进步。就是明明是你对,你也要向他人求忏悔,那就是修行了。

13. 当你的错误显露时, 可不要发脾气, 别以为任性或吵闹, 可以隐藏或克服你的缺点。

14. 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不幸,世界上比我们痛苦的人还要多。

15. 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的了解自己。

16. 别人永远对,我永远错,这样子比较没烦恼。

17. 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18. 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

19. 只要面对现实,你才能超越现实。

20. 良心是每一个人最公正的审判官,你骗得了别人,却永远骗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展开阅读全文

八言佛教对联欣赏

全文共 704 字

+ 加入清单

安忍不动有若大地

静虑深密犹如秘藏

慈起无缘恩周庶类

悲兴同体道启多门

翠竹黄花尽含祖意

青山绿水全露法身

大肚能容包含色相

慈颜常笑指示迷途

大肚能容包罗万物

开口便笑和气一团

大肚能容容天容地

开口便笑笑古笑今

大度能容忘情岁月

开口便笑得意春风

大愿无边登胜莲座

悲心普渡转妙法轮

道德为师仁义为友

慈悲是佛清间是仙

地狱未空誓不成佛

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洞中有天天中有洞

山外无景景外无山

发菩提心因定生慧

趣解脱道以戒为师

发上等愿受下等福

择高处立向宽处行

法法圆通故名自在

头头合道因号普门

法轮常转佛日增辉

国运兴隆万民齐欢

凡有所相皆是虚妄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佛性本同同生安养

狂心若歇歇即菩提

福慧庄严成无上道

慈悲广大度有缘人

祸福无门惟人自招

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济度无方怜伊体一

津梁罔测悯彼迷深

开蟠桃花祝无量寿

证菩提果观自在心

看破幻影必然自在

放下劳尘果真逍遥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乐邦有路起信即生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灵山初地捷足先登

礼敬慈尊三身圆现

虔诵佛号万德齐彰

免生死轮回之幻苦

证涅槃常寂之真乐

妙道长存一尘不染

圆通自在万境皆空

岂有此理说也不信

真正绝妙到者方知

求福求慧求生净土

为人为法为证菩提

人生无常转眼成空

离欲清净一心念佛

日月辉天盲者不见

雷霆振地聋者不闻

三尊佛祖静观事变

十八罗汉闲看人忙

善哉善哉即非善法

如是如是故名如来

神所恁依将在德矣

鼎之轻重其可问乎

生死海中念佛第一

人天路上作福为先

寿量无边竖穷三际

光明有象横遍十方

寺内贫僧虽非佛印

院中尊客却是东坡

天空朱霞云中白鹤

山间明月江上清风

闻钟声便头头是道

宣贝叶则色色皆空

我心虽慈于法不宥

大家猛醒及早回头

五蕴皆空六根俱寂

一尘不染万德圆彰

以念佛心证无生忍

将净土教度有缘人

以智慧光普照一切

乘圆通道广度众生

忠直存心和平处世

慈悲济物道德立身

展开阅读全文

佛教禅理的哲理故事

全文共 1847 字

+ 加入清单

智慧是第一生命

数日前,一位多年不见的朋友来访。有朋自远方来,沏上一杯香茗。述说别后之情,其乐融融。

席间,友人忽问:“何为世间之贵?”我说:“我曾听一位大师说过,诚信是第一财富,正法是第一坦道,实语是第一妙味,智慧是第一生命。”

友人说,为什么说智慧是第一生命呢?人的健康才是一切的支柱。你不见广告上说——朋友,如果你有1000000财富,后面的那些“0”分别代表金钱、美丽、地位、名誉、快乐、家庭等,而前面的那个“1”则是代表了健康。有了这个“1”,后面的那些“0”才有了意义。你想,即使腰缠万贯,富甲十方,或高官厚禄,事业发达,或貌如天仙,多才多艺,如果是体弱多病,终日离不开药物,这样的人生岂不也是黯淡无光?

我说:“我觉得人生在世,健康固然十分重要,但如果活在世上没有坚定的信念,没有奋斗的目标,没有朋友之间深刻的情谊,生活的质量就差了。人之所以烦恼横生,之所以对人生困惑茫然,并不是因为没有健康,而是因为没有智慧,因为没有了悟茫茫人生的真实相。纵观古今中外,凡圣贤哲人,无不是胸襟恢宏,慧思迭出。即使有人体弱多难,亦能恬淡豁达地直面人生,谁又能说这样的人生无价值呢?”

人的生命并不在乎是否一定要孔武有力、健步如飞,而是在于是否每一天都活得很值得。

收获前,先学会付出

一个年轻人向父亲征求意见:“我想在咱们这条街上开店赚钱,得先准备些什么呢?”

父亲说:“你如果不想多赚钱,现在就可租两间门面,摆上货柜、进一些货物开张营业。如果你想多赚钱的话,就先得准备为这条街上的街坊邻居们做些什么。”

年轻人问:“我先做些什么呢?”

父亲想了想,说:“要做的事很多,比如,每天清晨可以扫一扫街上的落叶,还有许多家庭需要得到一些帮助……”年轻人听了觉得很奇怪,这些跟我开商店有什么关系呢?虽然心存疑惑,但他还是去做了,他不声不响地每天打扫街道,帮邮差送信,给老人挑水劈柴,渐渐的,这条街上的人们都知道了这个年轻人。

半年后,年轻人的商店挂牌营业了,让他惊奇的是,来的客户非常的多,很多人舍近求远,拄着拐杖,赶到他的店里买东西。他们说:“我们都知道你是个好人,来你的店里买东西,我们特別放心。”

仅仅几年时间,年轻人就成了拥有资产千万的企业家。有一天他,问他短短几年为什么能有如此大的收获时,他想了想说:“在收获前,先要学会付出!”

逆境中的选择

在我大学毕业工作第五个年头的初冬,得悉父亲病逝的噩耗,我迅速赶回老家,哪想母亲也因多年劳疾而一病不起。

料理完父亲后事,在赶回省城的前一天,我去镇中学看望了我读初中时的班主任老师。望着老师慈祥的面容,回想父亲的离去,母亲的病痛,加之城里的妻子下岗,两岁的儿子又是先天痴呆,我不禁泪眼婆娑,将一腔苦水倾诉给老师。只见老师睁大眼睛,紧紧拉住我的手,嘴唇微微发颤地讷讷道:“不哭,孩子,不哭,跟我做饭去,做饭去……”

同十多年前一样,他仍是独自起灶,饭食也还是十分俭朴。他先在一只锅里加上水,放入五个用盐腌泡过的生鸭蛋,再把它放在煤炉上,炉火很旺,锅中水很快滚开了。10分钟后,他取出煮熟的鸭蛋,又把洗好的红薯放入烧沸的开水,半小时后,红薯也煮熟了。

老师将它们一一捞出,洗净锅又重添清水,在火上烧开,然后均匀地搅进玉米粉。熬煮成一锅黄澄澄的玉米糊糊。

很快,老师和我将热腾腾的饭菜摆好一桌,其中除三碟家乡小菜外,刺激我食欲的仍要属刚煮熟的鸭蛋、红薯和粘乎乎的玉米糊糊了。

“你知道我为什么要用这几样食物招待你吗?”老师摘下挂满水汽的近视镜,眯眼温和地对我说。

“城里罕见,让我尝鲜吧?”

老师摇头笑笑,递我一个鸭蛋,要我剥开观察颜色,又拿起一块红薯叫我尝尝,随后又指指那碗玉米糊糊问我香不香。

按照老师的要求,我把圆溜挺实的鸭蛋剥好托在掌心,尝了尝绵软甘甜的红薯。又闻闻香喷喷的玉米糊糊,不住点头,夸赞故乡的食物实在可口怡人……

“难道就只这样么?”见我茫然,他满含温情地说:“你该用心去看、去尝、去闻,才会品出些什么,不是么?对于三种食物来说,滚烫的开水是他们共同的逆境。面对逆境,它们的表现却大不相同啊——拳头硬实的红薯进入开水后逐渐变弱变软,失去了自身的本性。一向被一层薄薄外壳包裹而身躯呈液态的鸭蛋,一经开水的洗礼,整个内脏竟变得坚韧硬实。更令人惊叹的是玉米粉搅入开水后,透明无色的水反倒被它们改变了……

陡然,老师的话引起我内心强烈的震憾!

自此,我时常咀嚼品味恩师的教诲,从而不断激发我生命的活力,因为他教会我面对逆境该如何抉择——与其软弱屈服,不如顽强抗争,奋力改变它,做驾驭生活的强者!

展开阅读全文

佛教经典名言警句_1800字

全文共 1610 字

+ 加入清单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是佛家最经典的一句话。但是其实佛家还有很多名言名句都是富有哲理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佛教经典名言警句,欢迎大家阅读!

1、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2、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3、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4、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一直以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太少,没有时间与他相处在一起。当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5、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6、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7、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佛说十善业道经》

8、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9、其实爱美的人,只是与自己谈恋爱罢了。

10、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11、原谅别人,就是给自己心中留下空间,以便回旋。

12、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13、时间总会过去的,让时间流走你的烦恼吧!

14、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15、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16、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17、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

18、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19、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20、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21、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22、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23、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24、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25、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26、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

27、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

28、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29、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名声与尊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的。有德自然香。

30、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31、人不是坏的,只是习气罢了,每个人都有习气,只是深浅不同罢了。只要他有向道的心,能原谅的就原谅他,不要把他看做是坏人。

32、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33、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34、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理,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35、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接受它,这个叫做认命。

36、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

37、菩萨布施,等念怨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八大人觉经》

38、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39、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40、这个世间只有圆滑,没有圆满的。

41、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这样子比较少后悔。

42、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

43、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不要光埋怨自己多病,灾祸横生,多看看横死在你刀下的众生又有多少?

44、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

45、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46、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

47、世间的人要对法律负责任。修行的人要对因果负责任。

48、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49、永远扭曲别人善意的人,无药可救。

50、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51、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52、如果你能像看别人缺点一样,如此准确般的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你的生命将会不平凡。

53、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54、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

55、多讲点笑话,以幽默的态度处事,这样子日子会好过一点。

展开阅读全文